瑕不掩瑜

2024-07-26

瑕不掩瑜(精选6篇)

瑕不掩瑜 篇1

在太平天国史研究中, 李秀成的评价是一个具有较多争议的问题。百多年来, 对于这一问题, 史学界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 即“伪降说”、“投降主义说”和“就事论事说”[1]。

“伪降说”就李秀成作为一个叱咤风云, 坚持斗争的革命英雄而论, 他是不可能晚节不保的;知人论世, 乞降求活是假象, “伪降”以图再举才是本质。代表这一观点的有罗尔纲、牟安世等人。“投降主义说”就李秀成被俘后乞降求活的事实, 追溯其在太平天国后期的言行, 认为李秀成未必一贯坚持斗争, 还有投降主义的一面。因此他在被敌人欺骗、威胁利诱下发生动摇, 丧失了革命气节乃是可以理解的。戚本禹、姚薇元等人是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就事论事说”坚持不掩恶、不溢美, 既承认李秀成在被俘前的英雄事迹, 同时也不否认他在敌人囚笼中的献谀乞怜。代表这一观点的有郭毅生、苑书义、苏双碧等人。重读《自述》, 尊重历史事实, 在以上三种观点中“就事论事说”是符合事实的正确观点。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 被洪秀全封为忠王。1864年7月19日, 天京城陷。李秀成保护幼天王从太平门突围, 后被方山奸民出卖, 擒送清营。

被俘后, 李秀成在囚笼中写下五万余言的《自述》, 忠实地记录了太平天国起义的经过, 太平天国反抗中外反动派的英勇斗争, 以及人民群众对革命和反革命武装的不同态度。李秀成沉痛地总结了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教训, 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研究太平天国史的珍贵史料。同时也写了一些自污与阿谀赞美敌人的语句, 成为其一生的严重污点。本文无意于探讨《自述》原稿的真假问题, 此问题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先生早已有定论;也无意于说明《自述》带给我们的史料研究价值[2]。本文即针对李秀成在太平天国后期所作的贡献, 综观其一生, 尽管他在自述中写下一些有辱气节的话, 给他的晚节留下污点, 但他终究没有屈膝投降, 并且最终慷慨就义。瑕不掩瑜, 李秀成仍不失为太平天国“万古忠义”的忠王。

李秀成于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 初时为圣兵, 在永安保卫战、进军湘鄂、破武汉、克南京的过程中, 历有战功。1853年春, 李秀成经东王保荐为军帅, 同年9月调升为监军, 随翼王石达开到安庆抚民。1854年, 李秀成调赴庐州, 任指挥之职, “在皖省巡查民务, 又兼带兵, 修营作寨, 无不尽心”[3], 次年升检点, 驻守太平府、和州等处。1856年初, 李秀成升为地官副丞相, 又随燕王秦日纲率兵救援镇江。他出奇兵从汤头岔河抄清军背后, 与吴如孝、陈玉成等腹背夹攻, 打破清军, 解镇江之围。4月, 参加破江北大营之战, 旋即回军歼灭苏抚吉尔杭阿于高资。6月, 奉东王杨秀清之命进击孝陵卫向荣军, 在大破江南大营之役中立有战功, 升地官正丞相。虽然“此时官小, 不甚为是”, 但已经充分表现出李秀成的军事才能和组织协调能力了。

1856年“天京事变”给太平天国带来严重后果, 李秀成、陈玉成、蒙得恩、李世贤等人在“国中无人”的情况下, “经朝臣查选”, “出来助国”。太平天国经此大难, 元气大伤, 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1857年翼王石达开因受安、福王挟制, 负气出走, “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 更造成太平天国陷于“朝中无人掌管, 外无勇将”, “军民之心散乱”的危殆局面。李秀成等人受命于危难之际, 东拼西杀, 才又使得太平天国政权延续数年。难能可贵的是, 李秀成虽曾随石达开去安省安民, 生平又最佩服石达开的谋略。但是李秀成从大局出发, 不受诱惑, 拒绝了石达开的招约, 避免了一场更大的分裂。李秀成带领石达开出走后留下的老弱残军六、七千人“力敌桐城, 保固皖省”。李秀成以不足三千劳师, 三座营盘, 孤城一座与数万清军激战, “力战力敌, 是以保固桐城, 安省得稳”。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不久即被封为干王, 陈玉成也被封为英王, 而劳苦功高的李秀成却未得封, 其手下部将颇有怨言, 纷纷表示不满。虽然李秀成没有任何表示, 却引起了天王的疑虑。1858年, 与李秀成相交甚厚的李昭寿叛降清朝, 派人向李秀成投信劝降。而长江南岸的和春、张国樑与李昭寿相配合, 乘机进逼, 施加压力, 不断向李秀成进攻。李秀成在“无兵与见仗, 营中火药炮子俱无”, “无军饷支兵, 外又无救”的极端困难条件下, 力守浦口。天王却听信谣言, 将李秀成的母亲和妻子“押当封江”, 不准李秀成的人马回京。在内外交困的情形下, 李秀成不计个人得失, 奋勇抵抗, 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使北岸主要阵地岿然不动, 粉碎了敌人重占浦口、合围天京的企图。他的表现最终感动了天王, 洪秀全亲自用黄缎子书写“万古忠义”四字赐予李秀成, 并封其为忠王。

1862年6月, 天京被围。此时李秀成正积极准备进攻上海, 摧毁这个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堡垒。天王一日三诏, 派人催令李秀成回救天京, 致使上海之役功败垂成。李秀成不得不退兵, 在苏州与众将从长计议, 筹划解京围之策。而天王严诏又至, 对李秀成进行严厉斥责:“三诏追救京城, 何不启队发行?尔意欲何为?尔身受重任, 而知朕法否?若不遵诏, 国法难容!”李秀成为了消除天王对他的疑忌, 把“苏杭之事, 概交各将任之”, 同时“连母亲以及家眷概交主为信”, 以表示自己的“愚忠”及与天国共存亡的决心。李秀成率诸王与湘军大战46天, 无法破围。然后又遵天王之命“进北攻南”, 损失惨重, 无功而返, 其结果是“此举前后失去战士十数万余人, 因我一人之失锐, 而国之危也”。在一切努力都归于失败的情况下, 李秀成认识到固守天京只会导致灭亡, 而挽救的唯一办法, 只有撤出天京保存力量。

1863年7月以后, 苏南形势日益恶化, “苏、杭各将告急日日飞文前来”。李秀成欲出城解救, 奏请三四回, 天王都未允许, 而天王又拿不出具体办法, 只知一味靠天。后经李秀成再三奏请, “主及朝臣要要我助饷银十万两, 方准我行”。李秀成将全家首饰及银两7万两上交, 天王仍嫌不足, “我主限我下苏、杭四十日回头”, 如果“银不足交, 过期不回者”, 则“依国法而行”。李秀成出城解救苏杭是为拯救太平天国的革命基地, 天王却出如此之策, 天国之亡, 实则“自惹而亡”!

1863年12月20日, 忠王决定回京劝说天王“让城别走”, 途经丹阳, 其族弟李世贤阻止其回京, 劝李秀成另作他谋。李秀成明知入京的结果必然是性命不保, 他仍然义无反顾, 不顾李世贤的劝阻, 连夜轻骑回京。第二天即上朝向天王奏明时下危急形势:“京城不能守, 曾帅兵困甚严, 濠深垒固, 内少粮草, 外救不来, 让城别走。”“若不依从, 合城性命定不能保”, “若不依臣所奏, 灭绝定矣。”洪秀全非但没有采纳李秀成“让城别走”的正确主张, 反而严厉训斥李秀成。忠王反复启奏, 甚至以死相谏, “求天王将刀杀我, 免我日后受刑”, “愿死在殿前, 尽心酬尔!”但天王仍执迷不悟, 坚持死守天京, 挽救太平天国的最后一线希望也丧失了。李秀成见事已至此, 明知天京必定不保, 又不忍只身离去, 只能“逼气陪其亡”。李秀成留驻天京后, 就担负起守卫天京的重任, 苦苦支撑天国危局。

1864年7月19日, 湘军攻陷天京。李秀成由太平门退回朝门, 保护幼主突围。他将自己多年的战马让给幼主, 自己却骑一匹不得力的驽马, 泪别母亲和全家, 转上清凉山。初更时分, 李秀成“舍死领头冲锋”, 带幼主由缺口冲出。然后分为两队, 李秀成又率后队掩护, 阻挡追兵, 以确保幼主安全突围。血战一天一夜后, 李秀成因马不能行而掉队, 只得暂上方山躲避。后被山民发现藏于方山民家, 山民为了掩护其安全脱险, 劝忠王剃发。李秀成却说:“我为大臣, 国破主亡, 若不能出, 被获解大清帅营, 我亦不能活。若果有命, 能逃出去, 亦难以对我官军。”这些事实都证明李秀成始终视太平天国革命事业高于一切, 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 也表明他为了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 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综观李秀成一生, 主要功绩有:六解京围, 保固天京;东征苏常, “开疆裕国建奇功”[4];建立苏福省, 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国战争;主持天京保卫战, 保护幼主突围, “尽心而救天王这点骨血”, 为重振太平天国留下希望和火种, 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李秀成被俘后, 在囚笼中写了五万言的《自述》。他在《自述》中写了一些自污的话语, 也有若干对曾氏兄弟的吹捧之句, 以及对天王不满的情绪, 直至向曾国藩提出“收齐章程”十要, 这些都是以后对李秀成评价不高, 甚至斥之为投降、叛徒的主要依据。然而, 我们不能以泛道德的评价标准来评价李秀成, 也不能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要求来苛求李秀成。如果我们仅仅根据这些言语, 就断定李秀成是投降、叛徒, 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他虽有乞降活命之言, 却无投降之行, 对太平天国也没有造成具体的危害。他与叛徒郜永宽、陈炳文之流是有本质区别的。李秀成提出“收齐章程”十要, 立足点是为了使部下免遭涂炭, 而陈炳文等人投降不仅“甘愿效纳”, 还表示愿意随时效命“进剿残逆”[5], 卑躬屈膝, 企图用太平军战士的鲜血作为自己乞活保命的条件。有学者认为李秀成对郜永宽等叛将既然“久悉其有投大清之意”, 非但未予制止, 反而采取了极端错误的容忍态度, 就大加批判, 似乎仍有值得探讨之处。李秀成对郜永宽之流之所以未采取行动, 此前条件也许不成熟, 自然不能贸然行动;而到1863年11月, 李秀成解救苏州失利后, 苏州已经成为一座孤城。苏州守将中的一些动摇分子就开始与淮军进行议降活动。11月28日, 李秀成仅率卫兵400余人回到苏州城内, 即使这时李秀成察觉异样, 与主将谭绍光联合对郜永宽等人采取断然措施, 未必就有胜算。李秀成感到苏州城危, 于11月30日深夜匆匆撤离。笔者无意替李秀成纵容叛徒的错误作辩护, 我们在研究这一历史事件时, 全面考察当时的环境, 也许能够得出更为接近事实的真相。当然我们也不能将以上事实说成是李秀成为了韬光养晦, “忍辱负重”进行伪降的手段。在没有新的史料能证明李秀成是为了“伪降”之前, 我们姑且存疑, 不能对他作出过高的评价, 否则, 也是不科学的主观臆断。

李秀成在《自述》中历述太平天国起义始末, 对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政治所记尤为详细。他沉痛地总结了太平天国失败的经验教训, 其中不无道理, 也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然词语卑婉求抚, 有损气节, 也是不争的事实。“李秀成以士兵而位跻统帅, 其用兵稳健多谋, 谋定而后战, ……虽古之名将无以过之”, “其为政, 善于协和众情, 体恤民困, 减租薄赋, 保护工商, 故其掌管苏省军民事务, 多有颂声”[6]。李秀成在六解京围、东征苏常, 以及天京保卫战等战斗中, 立下汗马功劳。李秀成被俘后, 虽然写了一些有丧失气节的话, 给他的一生带来了不可洗刷的污点。但当李秀成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 被告知“国法难绾, 不能开脱”时, 他仍然“谈笑自若”, “无戚容”, 慷慨赴义[7], 保持了一个革命领袖的气节。瑕不掩瑜, 李秀成仍不失为太平天国后期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 也无愧于“万古忠义”的称号。

参考文献

[1]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太平天国史论文选 (下册) [M].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1.

[2]姜涛.重读《李秀成自述》[J].近代史研究, 2002 (5) .

[3]《忠王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本, 本文未注出处者皆出自此书.

[4]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文书汇编[Z].中华书局, 1979.

[5]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 (第2册) [Z].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6]郭毅生, 史式.太平天国大辞典[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7]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 (第3册) [Z].中华书局, 1962.

瑕不掩瑜 篇2

关键词:节外生枝;品味用词;挖掘素材;提升情感;引导价值观

所谓“节外生枝”是指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与教学内容产生碰撞,认识和体验的层次不同,都有可能产生与教师预设所不同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合理引导与利用这些“节外”生出的“枝”,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新构建,就能形成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成就一份没有预设的精彩。

一、“节外生枝”,品味用词的准确

“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这是充分考虑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对于许多“节外生枝”的问题,在教师的及时引导下,可引导孩子自己解决,或让孩子自己体验和感悟,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乐园。如教学《山行》,一生在读诗后大胆质疑:诗中的“生”写错了,应该是“深”。很多同学也纷纷表示同意。确实,以往每每学生写到此句诗,也总是将“生”写成“深”。今天我何不引导学生攻克这一疑难病症呢。于是我进行了以下教学:(首先我在黑板上板书了“生”与“深”)师:谁能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应该写成“深”?生:我想,有白云的地方,山一定很高,那得在深山老林,所以写“深”。生:《寻隐者不遇》中说“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想这两个“深”的意思差不多,所以应该写这个“深”。师:那么,这里的“生”是什么意思呢?生:是“产生”的意思。师:如果你是诗人杜牧,你会用哪个呢?生:我觉得用“生”好。因为,从诗中我们知道诗人顺着石径往山上望,看见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如果用“深”,他可能就看不见人家了。生:我也觉得用“生”好。因为用“生”会让人产生一种云雾缭绕的感觉。这一环节的教学在我的预设之外,本想轻轻一点而过,但考虑到这确实是学生易出错之处,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所以我有效利用学生的这一“节外生枝”,引导学生顺势比较“生”与“深”的异同,畅想“生”字背后所蕴含着的美妙意境,从而为学生架设了一座通向文本,走进诗境的桥梁,真正品味了诗人用词的准确与精妙,课堂也因此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可喜的是学生在之后的练习中再也没有出过这个差错。

二、“节外生枝”,挖掘表达的素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那是一节习作课,我正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教学进行大约5分钟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曾豪和许小玮在偷偷地吹气球,并不时发出窃窃的笑声。又是这两个捣蛋鬼,无名之火顿生,我本想狠狠批评一顿,但转念一想,如此一来,这节作文课岂不泡汤了,于是我调整了教学计划,将他们这“节外生出的枝”巧妙地为这节作文指导课添上了精彩的一笔。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吹气球吗?今天我们来一场吹气球比赛如何?学生们欢呼雀跃起来。也难怪,头疼的作文课换成了有趣的吹气球比赛,谁不开心呢!教室里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师:下面我们掌声先请许小玮和曾豪来比一比。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两位同学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走上讲台。我简单说了规则后,比赛正式开始了。顿时,同学们的目光全都聚焦在讲台前的两个同学身上。随着比赛地进行,我顺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他们动作、神态,气球的变化,并想想如何用语言表达。比赛结束后,我又让学生相互采访,了解选手的心理想法和作为观众自己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感觉。课后,我要求学生以“比赛”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由于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本次习作较以往的任何一次都更生动、有趣。我庆幸当面对学生的“节外生枝”时,我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就地取材,借题发挥,巧妙运用,不但让犯错误的学生意识到自己错了,还让其他学生上了一节轻松、愉快的作文课。

三、“节外生枝”,提升作品的情感

“节外生枝”不是学生的故意捣乱,更不是对教师权威的挑衅,却恰恰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是学生与文本的碰撞,这是一种宝贵的教学再生资源。智慧的教师善于捕捉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提升作品情感的有价值的“节外枝”。

如,孙双金老师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时,多数学生认为黄河的主人是艄公,但有一个学生却认为坐在小小的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也是黄河的主人。究竟谁才是真正的黄河的主人呢?这正是课文的重点所在。孙老师及时把握住这一“节外”生出的“枝”,顺势创设了辩驳情境:“备课时也有老师提出乘客也是黄河的主人,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你们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黄河的主人’?”于是,学生再次深入文本,主动探究。最终学生领悟到:文章中写“我”和乘客是为从各个方面衬托“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因此艄公才是真正的“黄河的主人”。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让学生领悟到侧面衬托的写作方法,对艄公的崇敬与赞美之情更在这辩驳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孙老师如此智慧地处理课堂中的“节外生枝”,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节外生枝”,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寓言故事,它以简短的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喻的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这类课文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然而,由于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理解与体验,往往在课堂上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面对此时的“节外生枝”,教师要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和批评的价值,再因势利导,进行教学。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教学接近尾声时,一个学生发出了另类的声音:“老师,我认为故事中的南郭先生也很聪明,他见情况不妙就赶紧走人,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发出一片附和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节外生枝”是简单压制还是故意忽略呢?我清醒地认识到,此时,面对学生“南郭先生的做法是聪明的”言论,如果不加引导就会误导学生的思想认识,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于是我让学生结合对寓言内容的理解,耐心引导学生讨论这算不算是真正的“聪明”?这样的“聪明”错在哪里?真正的聪明又该如何去做?学生在思辨中明晰了认识,深化了理解。教师对这一“节外生枝”的处理,不仅是对文本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也是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正确的航向,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有效措施,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对寓言理解的拓展与深入,体现着课堂学习的活力,也展现着课堂学习的精彩。

《特种部队2》:瑕不掩瑜 篇3

影片一开始就让特种部队在朝鲜执行了一次任务,之后镜头一转,“公爵”杜克和“拦路虎”(道恩·强森饰)在家中玩起了射击游戏,和孩子们玩耍的戏份让这两位硬汉的形象更加饱满。温馨的画面并未持续很久,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在干净利落解决某中东国家的核危机后,特种部队突然遭到来自美国政府的惨烈打击,公爵等队员英勇殉职。只有拦路虎、杰伊小姐(阿德琳妮·帕里奇饰)和弗林(D·J·科特罗纳饰)三人侥幸逃生。原来眼镜蛇早已渗透到美国高层,而美国总统已被易容的人替代,真正的总统则遭到囚禁,眼镜蛇藉此抹黑特种部队,栽赃重要成员之一的蛇眼,以找出并解救被囚禁的指挥官。名义上已经“死亡”的拦路虎三人,必须想尽各种办法阻止眼镜蛇的邪恶计划,为死去的战友和特种部队正名。

白幽灵在成功解救出指挥官后背部受到重伤,此后在雪山中疗伤,期间,一场包括其师傅和师兄的忍者故事就此浮现。曾执导两部《舞出我人生》及《永不言败》的华裔导演和编剧朱浩伟自然不会放过一丁点可以表现动作戏的机会。雪山之战可以说是本部影片的一大亮点,众多忍者在悬崖峭壁上使用不断抛掷的滑行绳索飞行,飞檐走壁在这里变得无比精彩,犹如蜘蛛侠般的飞行让人眼花缭乱。这种独特的打斗形式新颖而具有创意,无论对视觉的冲击,还是打斗动作的编排,其精彩程度远超许多同类影片。

影片中的其他许多场景也同样引人注目。特种部队创始人科尔顿将军(布鲁斯·威利斯饰)家中的军火库相信会让不少人瞠目结舌。在本部影片中,高科技武器的展示并不多,仅有一些能融化铁丝网的手套、可以爆炸的萤火虫、能够分解为炸弹的摩托车等偶尔出现。片中突出了白幽灵等双刀这种冷兵器的对决,也加入了不少硬汉们的情感生活。朱浩伟和编剧们知道,许多观众还是希望看到少一些机械化,多一些人性美。

影片原定于2012年6月29日上映,但由于制片方临时决定将影片转制为3D形式等原因而延期至2013年3月29日。导演似乎认为3D能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但这部电影的3D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一些紧凑的打斗场面中,3D效果显得有些怪异,这也是3D转制电影的一个弊端。影片在视觉特效方面的表现水平也并不稳定,有些场景本应具有震撼效果,但特效却让人觉得并不真实。

瑕不掩瑜 篇4

【材料节选】2013年, 以“××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目前, 互联网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 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 活期存款利率为0.35%。巨大的利差让网民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

【设问】如果你家在银行有10万元定期为1年的存款, 已存了6个月, 你会建议父母将这笔钱“搬”入“××宝”吗?请运用经济知识说明自己作出选择的理由。 (假设材料中的数据保持不变)

【观点交锋】

1. 对何为理性投资的不同见解 (聚焦点:考虑“流通性”是否必要)

正方: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认为, 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在做出经济决策时, 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本题的投资人选择一年定存同样是理性的, 在一年内, 一般不会提前支取, 所以流通性对这笔钱的投资方式并不重要。

反方:面对新的投资机会和新的客观情况, 投资者重新评估之前的投资方案乃至作出新的选择都是理性的。就本题而言, 储户提前支取是可能的, 而答案则忽视这一可能。在不能存满一年, 需提前支取的情况下, 利息会按活期利率计算, 储户自然会调整方向, 转而选择收益率高、流通性强的“××宝”。材料提供的活期存款的利率, 既是为了和定期利率作对比, 说明提前支取是不划算的, 也是为了强调如果提前支取, 那么及时选择“××宝”是对的。

2. 对考点考查是否到位有不同见解 (立足点:“提前支取”是否可能)

正方:反方一再声称有“提前支取”的可能, 是考虑了消费、投资等的突发情况, 系人为地将试题复杂化。在现实生活中, 虽然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但这些与本题情境无关, “不考虑其他因素”是解题的潜规则。试想, 定存也允许“部分提前支取”, 如果我们再分析这些可能性, 岂不荒谬?

本题材料已明确“定存一年”且“已存了6个月”, 现面临“××宝”这一新的投资机会, 如果此时选择投资“××宝”, 那么以后的6个月资金应都投资在“××宝”内, 不存在流通到其他投资领域的可能, 已无需考虑“流通性”。参考答案从收益性和安全性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得出“不搬”的结论, 论证较为周全, 是对“投资理财方式”这一考点的有效考查。

反方:正方将材料标注的“假设材料中的数据保持不变”理解为“不考虑其他因素”, 我对此表示反对。“定期存款PK‘××宝’”, 就是综合考查这两种投资理财方式的特点。二者的利弊在于:定期储蓄收益相对稳定, 风险较低, 但流通性差, 也存在提前支取会损失利息的风险;而“宝”类产品则具有“活期存款的灵活, 定期存款的利息”, 甚至利率明显高于定期储蓄, 但理论上存在“不保本”的可能, 账户存在被盗风险。

参考答案在比较两种投资理财方式时, 仅从收益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宝’有利的“流通性”忽略不计, 这表明现命题人对课标和考纲把握不够。

3. 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是否公正有不同见解 (对应点:对“××宝”是否公正)

正方:我方认为, 命题人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看法是客观的。就材料而言, 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以“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加以描述;就设问而言, 要求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对互联网金融的不同看法, 从经济学角度对个人的投资理财作出理性选择, 并对“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进行综合评论。就本问答案而言, 针对具体情境, 综合对比两种不同的投资方式, 最后作出理性选择。难道就因为答案选择了传统的储蓄存款, 就认为命题人对互联网金融持否定态度, 我方认为毫无道理, 不能接受。

反方:“定期存款PK‘××宝’”立意新颖, 但不全面、不公正的对比令人失望。参考答案认定储户“存完一年”, 无视“宝”类产品流通性强、收益率高的优势, 最终作出唯一的选择———灵活性差、利率低的定期储蓄, 实在是悲剧。我方认为, 引起这一选择的原因包括命题人对当前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不到位。

尽管本题材料对互联网金融说得头头是道, 问题设置也甚为巧妙, 其他两个设问及答案也可谓相得益彰, 但遗撼的是, 在面对具体选择时, 所说的一切都是空话, 给人感觉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因此, 对于命题人在互联网金融问题上是否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我方表示严重质疑。

【总结陈词】

正方:瑕不掩瑜

正常情况下, 选择这一答案无可厚非。部分考生或如反方所说, 设定“到期支取”和“提前支取”两种前提, 然后再综合比较, 只能说思路值得提倡, 但与材料情境不符, 严重偏离了解题方向。

我方坚持认为瑕不掩瑜, “提前支取”应该不予考虑。人为将试题复杂化, 会带来不必要的纠缠, 有钻牛角尖之嫌。答案完美无瑕不太现实, 有点瑕疵是可能的, 如果人为夸大其词, 把芝麻说成西瓜就极为不妥了。

反方:瑜不掩瑕

将“提前支取”的情况排除在外, 不合常理。分“到期支取”和“提前支取”两种可能进行讨论, 利于对两种投资理财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对比, 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答案虽然也作了对比, 但这样的对比是片面的, 由此做出的选择, 对“××宝”是不公正的。

繁花不掩硬朗 篇5

T台示范

印花元素依然畅行2013春夏T台,无论是抽象艺术、部落图案、多彩几何还是创新迷彩,都让本季男装秀场显得生机勃勃。诸多设计师在2013春夏纷纷加入返璞归真、更为自然派的花朵元素,低调朦胧的古典碎花,华贵鲜丽的丝巾式花卉,富有街头气息的波普花朵……个性丰富的花朵图案依附自然之力,能量饱满且光芒四射。

我们要的不是嬉皮花童,不是脆弱敏感的花朵少年,而是敢于释放自我的摩登“花型男”。Gucci本季的明艳色彩为地中海风格带来时髦新定义。简洁犀利的轮廓下橘黄色繁花张扬肆意,演绎出花花公子玩世不恭又细腻世故的迷人魅力。Bottega Veneta的印花最出乎意料也最具风格,设计师为花卉图案加入柔美灰度,营造出富有古典主义情怀的朦胧图景,浪漫优雅又秉承了品牌的低调质感。Lanvin选择了抽象处理花卉,富有波普摩登气质。Calvin Klein 的这个系列在传统男装款式和保守色系上,多次运用了花朵图案的重复,用以展现都市精英男士的不安分内在。而年轻的巴黎品牌Rynshu,直接就将一幅蝶戏繁花的景象印上了白衬衫,因为简单,反倒有力,打破都市的沉闷与旧规,绚彩而富有街头气息。

当花朵遇上男装,话题往往被牵引到“女性化”上,对那些爱时髦爱自由的男士来说实在太不公平。谁的内心没有一座秘密花园,打破性别牢笼,让炽热花语引领你享受明媚春夏。

Tips

Runway Detail

艺术印花与正装搭配是最新的时髦新法则。平日里无论在度假、运动装上都可大胆选择花朵图案服饰以张扬你的阳光个性。

瑕不掩瑜 篇6

网师园, 地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 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 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园中随处可见两种木牌:为游客指引方向的指示牌和详细描绘各景点特色的介绍牌。指示牌上分别用中、英、日三种语言标示出各个景点的位置和方向, 其初衷当然是便于游客按照一定的线路, 将自己喜欢的景点逐一游览。介绍牌位于每个景点的醒目处, 上面分别用汉英两种语言描绘了该景点的渊源和特色。这两种木牌结合起来, 确实为没有导游的散客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使之在各景点之间来去自如, 对各景点的妙处也心领神会。

“语言是传达讯息、表达思想的工具, 因之, 人说一句话, 必然有它的特定条件, 有它的针对性———即特定对象”。[1]园中的木牌既然用上了外语, 其目的绝非纯粹点缀, 而应该是把外国游客当成了特定对象。那么, 其针对性体现在哪里呢?木牌上的语言能否完成“传达讯息、表达思想”的使命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木牌上的外文能否让外国游客们一目了然。如果我们的景点翻译跟不上旅游事业发展的国际化步伐, 那么丰富的历史文化将不会为世界所认识, 甚至被曲解, 这将会给拥有如此美丽园林的苏州带来多大的遗憾啊。

事实却是:网师园中各块木牌上的外文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错失。如“游客止步”被译成PLEASE DON’T COMING, 如此低级的常识性错误, 让人感觉“是可忍孰不可忍”。再如“厕所”这个词, 有的地方是W.C., 有的地方是Toilet, 而国外一般常用的是REST ROOM或Ladies’/Gentlemen’s。景点名称译成日文还比较好办, 通常就用相应的日文汉字。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厕所”的日文本该是“トイレ”却写成了“トイし”。“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程度,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 (或表现了)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2]。所以, 即便是一字之差, 并且由于字形相似, 如上文的“厕所”一词的日文拼写, 应该不影响日本游客的理解和判断, 但这一错误的影响却是重大和深远的, 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的, 其代表的是苏州人乃至中国人的文化档次、外文水平, 也是中国人做事的一种方式和态度的直接反映, 这样的低级错误岂非要让外国游客笑掉大牙?

二、分析

网师园中各景点介绍, 除了“小山丛桂轩”的介绍牌安放得离拦隔线太远看不清和“撷秀楼”因整修暂停开放外, 其余各指示牌和介绍牌的中英文, 笔者均将之笔录下来, 作为第一手资料。下面分别从形式、内容和文化这三个主要方面来条分缕析网师园中景点英译存在的各类问题。

(一) 形式

1. 打字欠规范

各介绍牌的外表整齐统一、精雕细刻, 文字书写却漏洞百出、极不规范, 常常在不该有空格的地方出现了。空格, 如“五峰书屋”的介绍牌上, “This court was surrounded by many beautiful peaks, trees and flowers.”“flowers”后面就多出一个空格来。或者会有偶尔的拼写错误, 如“殿春簃”的介绍牌上:“Because poeny blooms in the late spring, hence the name.”其中“poeny”为“peony”之误。再如门厅正中的总体介绍牌上, 倒数第二段中“the Ming Hall”前面多出一个空格, 而最后一句的结尾竟然没有标点, 诸如此类, 不一而足。

2. 书名未用斜体

介绍景点典故时, 所引用的书名未用斜体体现出来。如“梯云室”的介绍牌上:“The idea comes from Xuan Shi Zhi by Zhang Du”, 其中“Xuan Shi Zhi”是书名, 就算直译, 也要用斜体让外宾看明白这是一本书吧。不然, 那么多人名、地名, 外宾哪里搞得清楚?同样, “集虚斋”的介绍牌上, “It originates from the Secular World”中, “the Secular World”也是书名。而在“濯缨水阁”的介绍牌上, “《Three kingdoms》story”竟用上了英文中不存在的书名号。

3. 大小写不规范

(1) 标题

(1) 梯云室———The hall of Ascending to Clouds

(2) 看松读画轩———PAVILION FOR ENJOYING A PINE PICTURE

(3) 殿春簃———Spring palace Cottage

(4) 露华馆———The hall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以上 (1) (3) (4) 例中实词的开头字母有的大写, 有的小写, 而例 (2) 则将所有字母大写, 完全没有做到规范、统一。

(2) 正文中的专有名词

(1) 大厅:万卷堂———the Hall of Ten-thousand volume

(2) 梯云室:五峰书屋———the Five peaks’Study

(3) 五峰书屋:史正志———shi zheng zhi

(4) 五峰书屋:万卷堂———the Hall of Ten-thousand volume

(5) 看松读画轩:万卷堂———wanjuantang

(6) 看松读画轩:万卷堂———Library with ten thousand book collections

(7) 殿春簃:明轩———Ming xuan

(8) 露华馆:露华馆———the Hall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9) 濯缨水阁:三国志———Three kingdoms

以上例 (1) (2) (4) (6) (7) (8) 中实词的开头字母大小写混乱;其中, (3) 为人名, 应分成姓和名两部分, 开头分别大写, 拟改为Shi Zhengzhi;在其他景点都用意译法的前提下, 例 (5) 将景点名称音译成了一个单词, 显得突兀, 况且即使音译, 专有名词开头也应该大写。

4. 景点译名不一致

笔者统计了园门口发放的小册子、大厅内导游图、园内各指示牌、介绍牌四个来源的景点英译名, 发现同一景点常被译成不同的英文, 有的音译, 有的直译, 有的意译, 有的混合, 真是错综复杂, 直叫人眼花缭乱, 不禁让人感叹译者简直是在和读者玩捉迷藏。

(1) 万卷堂 (即大厅) ———The Hall of 10, 000 Volume/the Hall of Ten-thousand volumes/wanjuantang/Library with ten thousand book collections

(2) 梯云室———The hall of Ascending to Clouds/The Cloud Stairway Room/The Cloud Stairway Pavilion

(3) 五峰书屋———The Five Peaks Library/The Five Peaks’Library/Wu Feng Shu Wu/The Five Peaks’Study

(4) 看松读画轩———The Watching Pines and Appreciating Paintings Studio/PAVILION FOR ENJOYING A PINE PICTURE

(5) 殿春簃———The Peony Study/Spring palace Cottage

(6) 濯缨水阁———The Washing Cap-Ribbon Pavilion over the Water/The Waterside Pavilion

(7) 明轩———the Ming Hall/Ming xuan

如此迥异的译名, 有的景点多达四种, 极易造成误导。若外宾按牌索景, 临地一看却又是另一名称, 怎不叫人云里雾里一头雾水。有了这种翻译比没有更糟糕。

(二) 内容

除有几处词汇选择不合理外, 主要体现在语法时有疏漏, 试举例如下。

1. 冠词

“殿春簃”的介绍中, “a imitation”, a是冠词错用, 显然应该是an。

2. 名词单复数

总介绍牌上, “On the westernmost is a court with study rooms”, study rooms应为单数, 拟改为“a study room”。

“五峰书屋”的介绍文中提到“万卷堂”, 并译成“the Hall of Ten-thousand volume”, 显然volume应为复数, 拟改为“the Hall of Ten-thousand volumes”。

3. 介词

总介绍牌上, “1982, the garden was officially listed as a national monument.”拟改为“In 1982, the garden was officially listed as a national monument.”。

“濯缨水阁”的介绍中, “fruits in tree”拟改为“fruits on tree”。

“看松读画轩”的介绍中, “hundreds years old”拟改为“hundreds of years old”。

“梯云室”的介绍中, “under the Tang Dynasty”拟改为“in the Tang Dynasty”。

4. 倒装

在“看松读画轩”的“and only in winter we can realize the real charm while viewing pines”中, “we can”应改为“can we”, 据《薄冰新编英语语法》:“副词only置于句首修饰副词短语、介词短语或状语从句表强调时, 需部分或完全倒装”[3]。

5. 句型

在“看松读画轩”的介绍中, “In its southern courtyard, there has an ancient cypress”明显用错了存在句的句型, 应改为“In its southern courtyard, there is an ancient cypress”。

有些翻译完全不是严谨的英文句子, 结构混乱, 毫无章法可言, 如“殿春簃”的介绍中出现:The small house is called“cottage”, design with a study and a small garden full of peonies in the ancient time.“Ming xuan”was a imitation of this cottage.Located in the Metropolitan Art Museum of New York, USA.这样的翻译, 也许是机器翻译的结果而未经专业人员修改罢。

(三) 文化差异

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这一背景。“社会语言学家告诉我们, 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 互不相同的。文化是形形色色的, 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 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4]跨文化之间的交流如果不考虑文化的因素, 破坏了语言的使用规则, 就可能引起费解或误解。

1. 关于姓名、朝代等

在“梯云室”的介绍牌上, 提到“唐张读《宣室志》中载周生八月中秋以绳为梯, 云中取月的故事”。据《古汉语大词典》记载, “生”第三个解释为“古时儒者之称”[5], 并有引言:“自汉以来儒者皆号生, 亦先生者省字呼之耳。”而“周生”二字原译为“Zhou Sheng”, 拟改为“Mr.Zhou, a manof letters”。

在“看松读画轩”的介绍中, “子曰”的“子”指的就是孔子。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圣人, 很多外国游客也对他有所耳闻。因此这个“子曰”绝不该省略不译, 而应该实实在在地译成“Confucius said”。“濯缨水阁”中的“孟子”也宜翻译为“Mencius”, 或者也可加个具体说明的同位语:the great thinker and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但如果是一个陌生的、对读者传递不了任何信息的名字, 解释起来又过于复杂, 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 则可以大胆地将之省略不译。如“露华馆”中提到“圃内主厅由桃花坞谢宅移建”, “谢宅”所指的是一户姓谢的人家, 对读者来说这一信息可有可无, 因此翻译时完全可以略而不译, 拟改译成“The chief building was moved and rebuilt here from Taohuawu.”。

另外, 由于外国读者对中国的朝代不甚清楚, 汉语译成英文时, 宜将具体的朝代换算成公元年, 用括号添加其后。如总介绍牌上提到的“南宋”和“清乾隆年间”, 拟分别改译成“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1127-1279年) ”和“du ring Qianlong Reign of the Qing dynasty (1735-1795年) ”。

2. 文化负载词句的对应策略

汉语的景点描绘常常引经据典, 不仅润饰了语言, 使之丰富多彩、生动清晰, 而且使人们不禁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这是因为中国读者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 对人文典故较为熟悉。而译者担当的任务, 是要使译文目的语读者阅读起来能产生与原文读者尽量相似的感觉 (functional equivalence) 。在译文读者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的前提下, 译者翻译时补充一些于阅读有益的信息就显得尤为必要。如“五峰书屋”和“露华馆”中提到的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 简单地音译成了Li Bai, 外国游客对其未必了解, 不如补充相关信息, 添加同位语, 译成“Li Bai (701-762年) , a famous Romantic poet in the Tang Dynasty”。

不过, 有的典故知名度略低, 与其花费大量篇幅交代其来龙去脉, 不如另辟蹊径, 求得功能上的对等。如“濯缨水阁”中提到“中间隔窗两面刻有八骏图、三国志人物、花蓝博古等图案”。其中, “八骏图、三国志人物、花蓝博古”要一下子对外国游客解释清楚简直是不可能的, 而且也似乎无此必要, 不如将之简化, 拟改译为:Both sides of the separating windows are curved with famous ancient stories.

3. 景点描述的特色侧重

此外, 中文的景点描述, 喜欢用形容词进行渲染, 力求从感观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此类修饰性文字如直译成英语, 则会显得累赘和太过夸张, 不为英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还有, 汉语中为表示强调或为了结构匀称、音韵和谐会经常出现同义反复, 直译成英语则会显得冗余繁琐。遇上这些情况, 译者予以言简意赅的恰当表述即可。

三、结语

景点英译的译者必须时刻牢记:景点译文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不懂中国语言, 更不通中国文化的外国游客。须谨慎考虑译文能否为他们所接受, 接受后的理解程度又会如何, 能否达到景点翻译所预期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 要戒“望文生义”, 做到一要弄清词、句及语段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字面意思, 二要吃透附加在语言之上的文化信息。归根到底, 还是要从形式、内容、文化三方面着手, 各方面综合考虑, 才有可能翻译出让园林景点锦上添花的美文佳作。

参考文献

[1]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2]陈原.论“驾驭”文字的艺术[A].陈原语言学论著卷二[C], 辽宁教育出版社.

[3]薄冰, 何政安.薄冰新编英语语法[M].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835.

[4]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147-8.

【瑕不掩瑜】推荐阅读:

上一篇:衍射分析下一篇:主题选择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