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深基坑开挖方法

2024-11-25

建筑深基坑开挖方法(共10篇)

建筑深基坑开挖方法 篇1

前言:目前, 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也逐渐增多, 这使得深基坑施工中, 经常会出现一些施工安全事故, 这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深基坑事故会导致毗邻道路的塌陷, 压断地下管线, 使建筑物开裂以及下沉, 最终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 相关部门必须要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做好深基坑开挖, 保证其职工质量。

一、深基坑工程应对措施

对于基坑工程来说, 属于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综合性很强, 主要包含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以及施工与土方开挖。在进行深基坑施工中, 一定要做好岩土工程以及结构工程相关人员之间的配合, 以此来提升施工的效率。若是地下工程施工完成, 那么就不需要基坑支护体系。我国相关规定中指出:对于深基坑的开挖深度要超过5m或者是超过地下室三层以上。也有一些为超过5m, 但是周围地质环境十分复杂, 并且地下管线也很复杂的工程, 也属于深基坑工程。

关于深基坑工程的应对措施来说, 在城市化进城不断加快的今天, 城市中高层建筑逐渐崛起, 这导致基坑的深度逐渐加深, 因此在施工中带来的风险也越加巨大。尤其是在一些条件十分复杂的环境, 对深基坑开挖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若是稍有不慎, 那么将会直接危及到基坑本身的安全。同时也会直接导致周围建筑物受到影响, 一些地下设施也会遭到破坏。要想解决深基坑开挖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1做好周边环境的调查

要对周边的地质环境有一个全面的调查与了解, 整理好地质的相关资料, 地质资料是深基坑设计以及施工中重要的依据, 对于一个支护方案来说, 若是地质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 那么其方案的安全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 施工单位在进行深基坑的施工之前, 一定要派遣地质勘察人员深入建筑物周边进行调查, 对一些地表以及支护结构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围中的底层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查, 尤其是做好对含水层性质、岩土形状等地质参数的计算, 以此来保证基坑施工的质量。但若是在实际的施工中, 发现实际地质条件与设计中相差过大, 那么一定要及时进行上报, 商定出合理科学的措施来进行处理[1]。另外, 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之前, 要对建筑物周边的地下管线设置以及一些埋设物进行全面的调查, 要对其埋设深度、时间等因素有一个全面的俩节, 同时也要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的审查, 避免出现一些差异问题。在施工之前要了解周边建筑物的实际情况, 其建筑类型结构类型以及高度层数等, 避免其与施工图纸存在很大的不符性, 确保施工的安全稳定性。同时也要做好对深基坑周围底面排水情况的调查分析, 并且考虑到周围大型车辆的通过情况, 对各项因素都进行全面的思考, 从而来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

1.2提升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

对于深基坑的施工以及开挖来说, 一定要重视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 围护结构将会直接影响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性, 并且围护结构也是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基础[2]。目前, 自傲很多的施工单位, 围护结构主要的形式有地下连续墙、钻孔咬合桩等形式, 这也是较为常见的集中施工方式。在相应的维护结构期间, 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 做好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控制, 保证施工的质量达标, 同时也要做好对施工环节的检验工作, 若是发现问题, 那么必须进行及时的处理。对于围护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就是底部沉渣的厚度、围护结构的深度以及防水接头的密闭性等, 做好这几个环节的控制工作, 避免在后续的开挖中出现沉降以及漏水变形等现象。

1.3做好排水措施

对于基坑工程来说, 水是最大的问题, 也是导致基坑施工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很多的基坑事故都是由于排水措施不合理造成的。所以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做好排水处理, 在进行土方开挖、基坑土方回填等施工环节中, 要做好基地直接排水, 在基坑底周围设置一些排水沟等设施进行排水, 利用污水泵进行抽水等。

二、深基坑开挖方法

2.1明挖法

对于深基坑开挖的明挖法, 主要是指在开挖基坑的过程中, 将地面挖开, 之后根据相关的设计标高自上到下进行土石方的开挖。开挖之后, 要在基地遵循着自下到上的原则进行施工, 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全面的处理[3]。在施工之后进行基坑回填, 以及恢复。对于明挖法施工方式的使用, 主要是在一些交通以及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进行, 在施工时, 明挖法是首选方式, 其施工工艺十分简单, 并且成本很低, 施工效率很高, 因此这是首选方式。但是明挖法也有自身的缺点, 就是其噪声以及振动较大, 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影响交通的正常通行。对于明挖法的施工工序为:首先进行维护结构施工, 其次就是开挖内部的土方, 之后就是进行工程结构的施工, 最后进行管线恢复以及覆土。

2.2盖挖法

对于盖挖法主要是指在地面开始向着下方进行开挖, 保证其深度达到相关的标准, 这样将顶部进行封闭处理, 并且在封闭的顶盖下进行工程的施工, 其主体结构在施工时可以顺作也可以进行逆作。对于该方式的使用主要是在一些城市繁忙地带, 以此来满足一定的交通流量。首先盖挖顺作法, 主要是在完成地表施工中的挡土结构后, 在其上覆盖纵横梁以及路面板等定性结构, 以此来保证接通的正常通行[4]。在地表以下进行施工以及开挖, 直至高度满足标高, 同时要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来完成工程的主体结构, 并且能做好防水处理, 最后就是将挡土结构的外露部分进行拆除。其次对于盖挖逆作法来说, 主要是基坑的围护结构以及中间桩柱在地表自上而下做, 利用地下连续墙以及帷幕桩对基坑围护结构进行处理, 利用中间支撑的方式来降低工程造价成本。然后对表层土地进行开挖, 直到其满足相关标准, 在进行顶板的浇筑时, 一定要充分的利用未开挖的土体作为土模。

三、对于大型建筑深基坑开挖的要点分析

在进行大型建筑深基坑开挖时, 首先要根据相关的施工方案来进行分层、分段开挖, 利用相关的措施来保证开挖能满足相关的标准[5]。其次, 在进行带型建筑基坑开挖时, 在挖土机施工的半径内禁止进行施工, 要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再者就是其施工方式要利用人工配合机械设备进行施工, 以此来对一些施工面小深度大的作业进行处理。在深基坑的底部进行清底工作的相关施工人员, 一定要注意到四周土壁的情况。为了保证深基坑工程的安全, 开挖基坑的深度若是超过了2m, 那么在四周必须要设置防护栏杆, 其栏杆的高度为0.2m以及1.6m。最后在大型建筑基坑的顶部, 要避免水流的流入, 在基坑四周砌筑拦水坝, 做好排水工作。

结语:对于建筑深基坑开挖工程来说,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 但是其对整个建筑施工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的施工单位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保证基坑开挖工程的质量, 利用一些科学的开挖方式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李智明, 许淑君.建筑深基坑工程风险识别与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 2011, (S1) :15-16.

[2]王丽芳.高层建筑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05) :20-26.

[3]李影.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监督施工的体会[J].当代建设, 2013, (01) :30-31.

建筑深基坑开挖方法 篇2

广东省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临时支护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省建委粤建监字[1995]121号)

一、为加强我省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临时支护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基础开挖深度在5米以上(含五米)或地质情况复杂的大型基坑开挖临时支护工程。

三、符合第二条规定的工程,必须委托相应专业乙级以上资质勘察、设计单位或一级资质的地基基础专业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委托相应专业具有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施工;委托乙级以上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现场监理,并实行政府强制性监督。

四、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方案设计前,建设单位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建筑红线定位图;

(二)包括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外侧土质情况地质勘察报告及水文资料;

(三)建筑红线外30米以内的地面建(构)筑物的结构、基础情况和地下有关电力、电讯、给、排水、煤气等管线以及人防设施的埋深、走向、平面布置、埋置时间等有关资料。

五、建设单位应按技术规范要求,正式委托勘察、设计、并支付相应费用。凡因建设单位不委托或委托不全使资料不全而造成工程事故的,应由建设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及损失。

六、深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除必须保证基坑支护结构本身在施工中承受各种动、静荷载下的刚度和稳定要求外,还应考虑降水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的影响,并应确保邻近建(构)筑物及市政设施的安全。

七、深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应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岩土、结构力学和水文地质计算确定支护方案。做到确保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设计无可靠资料作依据时应进行必要的现场试验,以保证设计的可靠性。

需要进行降水的应考虑降水产生的沉降,并明确提出沉降观测的要求和控制标准。

深基坑设计单位要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深入现场,发现现场土层条件与所依据的资料有出入时,应立即提出修改。

八、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论证评审后方可实施:

(一)开挖深度5~10米的或软土地质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工程所在地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监站技术负责人等参加评审,最后由工程所在地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二)开挖深度超过10米或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工程所在地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监站,并聘请有关岩土设计、科研等单位的专家参加评审,最后由工程所在地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九、深基坑支护设计收费,由甲、乙双方商量收取。

建设单位不得借故拒付和随意压低造价,凡因此造成的损失和延误工期,建设单位应承担相应责任。

十、深基坑开挖和支护工程施工前,应掌握基坑周围建(构)筑物安全状况,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及邻近建(构)筑物业主对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对已有裂缝和不均匀下沉等要事先做好检测记录和标记,有条件的还应录像存档;作为施工期间定期对其裂缝、沉降、垂直度等观测的分析对比资料。

十一、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支护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并遵照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制定出严谨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健全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控制坑边堆载和施工用水、雨水的排放措施,并建立支护位移,地下水位变化,周围土体沉降及周边建(构)筑物变化的观测记录和定期分析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对周边和附近有河渠及地下管线经过的地段要有特别监控保护措施。

十二、实施严格的监控制度。现场监理和监督人员必须分别认真履行检查和监控职责,督促支护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情况;施工用水、雨水排放措施、坑边设施搭设和各项观测记录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情况严重的应责令停工整改。

十三、建立事故报告制度,施工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逐级上报至省建委。如发现有不报或瞒报者,除追究企业或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任以外,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上海市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深基坑工程的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和在建工程及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安全,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的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

本规定所称深基坑工程,包括基坑支护、基底加固、降水、土方开挖等内容。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深基坑工程前期准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测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设交通委)是本市深基坑工程的行政主管部门。上海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建管办)负责本市深基坑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所辖区域内深基坑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级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机构具体负责深基坑工程的日常管理监督工作。

第五条 相关职能部门在审核发放施工许可证时,应当对深基坑工程是否具有安全施工措施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第六条 未在本市范围内应用过的深基坑设计、施工技术,应结合上海具体地质情况,进一步研究、试点并通过评审后,方可使用。

第七条 鼓励深基坑项目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参加建设工程保险。

第二章 前期准备

第八条 在初步设计阶段,深基坑工程预计发生以下情况时,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制定深基坑设计、施工安全性报告:

(一)开挖深度超过7米或者地下室二层以上(含二层)的深基坑工程;

(二)深度虽未超过7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较复杂及工程影响重大的深基坑工程;

(三)内环线以内开挖深度超过5米的深基坑工程。

深基坑设计、施工安全性报告应当通过专家评审。评审内容包括深基坑施工自身的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影响。设计、施工安全性报告经论证在技术、安全方面切实可行后方可施行。

市建设交通委负责建立深基坑评审专家库。评审专家从专家库中抽取产生。

第九条 建设单位或者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在勘察前对深基坑附近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以及同期建设的相邻建设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资料应及时提供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单位。

前期的调查范围从基坑边线起,向外至少延展到基坑开挖深度3倍的范围为止。

邻近地铁、隧道或有特殊要求的建设工程,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建设单位或者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按承发包管理有关规定,择优选择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深基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测单位,不得肢解发包工程。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在施工前,应当邀集设计、施工、监理、市政、公用、供电、通讯、监测等有关单位,介绍设计、施工安全性报告内容及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征询相关单位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应作进一步检查;对可能发生争议的部位应拍照或摄像,布设记号,并作好记录。

对受影响可能发生争议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委托房屋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单位应当提出建筑物、构筑物可承受外界影响的程度。

第十二条 深基坑工程相邻有多项建设工程相继施工时,各建设单位要采取措施,共同做好协调、配合工作,避免对相邻建设工程造成不良影响。后施工工程的建设单位或者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相邻建设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专家共同参加审定。

第十三条 各级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机构应及时向同级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机构通报深基坑工程项目情况。

第三章 深基坑工程勘察

第十四条 勘察单位应当根据规范、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制定勘察方案,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后进行勘察工作。

勘察报告应当按技术规范和经审定后的勘察方案编写。

第十五条 勘察单位应当对深基坑工程建设地域进行勘察,了解工程建设地域及周边环境的地质情况,为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

第十六条 勘察单位应当做好勘察报告提交后的服务工作。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勘察单位应当作好配合工作。

第四章 深基坑工程设计

第十七条 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地质情况、基坑周围环境、管线情况、主体结构设计要求、施工条件及深基坑设计、施工安全性评审意见等制定设计方案。

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包括支护结构、挖土、降水、环境和管线保护、监测等内容。

第十八条 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必须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范、标准、规定进行,并提出预防和降低对邻近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周围环境造成损害的技术要求和措施。

第十九条 采用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基坑支护设计,应当与主体工程设计密切配合,依据工程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文件资料进行设计,并考虑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基础沉降的适应性。

第二十条 深基坑工程设计应当按照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设计程序和技术责任制进行设计,提交设计图纸、有关设计文件和基坑围护结构的控制变形值,并提出施工技术要求、现场试验和监测要求。

第二十一条 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做好技术交底和工程施工跟踪服务工作,及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发现实际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会同建设、勘察、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研究解决,必要时应当提出补充勘察要求和修改设计文件。

第五章 深基坑工程施工

第二十二条 深基坑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除应当具备常规的内容外,还应当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内容。

第二十三条 确定满足本办法第八条三个条件之一的深基坑工程,其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应当经专家评审。评审专家从深基坑工程评审专家库中抽取产生。

评审内容包括审查深基坑施工自身的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审查初步设计阶段制定的深基坑设计、施工安全性报告中的各项技术、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评审专家组应当对设计、施工方案作出明确的结论意见,并及时将评审意见送交市级安全、质量监督机构。

设计、施工方案经论证在技术、安全方面切实可行后方可施行。

第二十四条 市级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将评审通过的深基坑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分送相关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机构。各级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深基坑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监督计划,委派专人对深基坑工程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各级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深基坑监督人员的业务培训。

第二十五条 经评审通过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不得随意变动。确需修改时,应当经过原评审专家组同意。其中,需修改设计方案的,应当先征得原设计单位认可。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测单位进行基坑开挖条件验收,未经验收通过的,基坑不得开挖。

深基坑工程开挖必须由项目总监发布开挖令。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或者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加强对深基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应当按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抢险人员和器材。发生深基坑工程安全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必须按有关规定向市建设交通委或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效组织抢险,防止事故及事故后果的扩大。

第二十八条 深基坑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履行技术管理程序,按评审通过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对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进行监控。严禁违章作业和盲目施工。

深基坑工程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现场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爆防火、保护环境等防范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九条 基坑开挖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工程施工,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

第六章 监理和监测

第三十条 监理单位应根据规范、设计文件、评审意见、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等有关资料文件,编制深基坑施工监理大纲和实施细则,并对深基坑工程进行全过程安全、质量监理。

第三十一条 监理单位在监理深基坑工程中,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检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等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并发布开挖令;

(二)检查和督促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的实施;

(三)检查和督促现场施工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四)检查和督促各项观察、监测记录的履行;

(五)深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较长的,应及时制止。第三十二条 深基坑支护监测和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地下水位的监测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工程监测单位承担。

第三十三条 监测单位应当根据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有关监测要求,制定监测方案,提出各项报警限值,并经委托方审核后实施。

监测单位应当作好深基坑工程施工期基坑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全过程监测工作。

监测数据应当真实,监测记录应当规范,监测数据和记录经审核后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限值时,应及时通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同时停止施工,迅速查明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后,方可复工。

工程结束后,监测单位应当及时向委托方和评审专家组提交监测报告。

第三十四条 在台风、暴雨期间及遇到地下水位涨落大、地质情况复杂等情形时,监测单位应当加强对深基坑和周围环境的沉降、变形、地下水位变化等观察工作,有异常情况应当及时通知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并加大监测频率。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深基坑工程的相关技术规定由市建设交通委发布。

深基坑开挖工程实例浅谈 篇3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21-0122-01

随着高层建筑业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除向空间发展外,逐步向地下发展。如何在地下深基础施工中保证基坑内及其周边的安全稳定,是各施工单位以及设计单位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1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中山市西区彩虹立交桥与岐江河和狮河交汇口之间。场地西南面为已建仓库或厂区,距离较近;东南侧为一期竣工高层建筑,二期地下室与一期地下室相连;东北面为西区旧货市场,西侧紧邻彩虹大道。东侧与岐江河相距45~67米;南侧与狮河相距

40~62米。

主要的拟建项目工程有:15~16层商住楼6栋,1层地下车库。拟开挖基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约4.9米。

2地质概况

在基坑开挖深度影响范围内,根据岩土特征的差异场地地层可划分为:人工填土层、海陆交互沉积层、残积层、基岩。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层(Qml)。素填土:呈褐黄色、灰黄色,由粘粒夹中细砂、碎砖块及混凝土层组成,土质不均一,欠压实,干燥,松散,底部见少量耕表土。广泛分布于场内地表,各钻孔均有揭到,厚度大。平均揭露厚度2.06米。

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根据其特征可划分为(2-1)淤泥、(2-2)中砂、(2-3)粉质粘土3个亚层。

3)第四系残积层(Qel)。

4)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层。

3地下水位情况

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2-2)中砂层的孔隙和花岗岩风化带风化裂隙中。中砂层赋存孔隙水为微承压水,花岗岩风化带风化裂隙中赋存为微承压水。

场内(2-2)中砂层为主要含水层,富水性丰富。

素填土,淤泥,粉质粘土,粘性土和风化岩透水性差。为弱透水层,为相对隔水层。中砂,为强透水层。

中砂含水层有素填土,淤泥层覆盖,与地表水水力联系较弱;与下部花岗岩风华带的风化裂隙水有粘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层阻隔,水力联系弱。

场地四周已经人工填整,无明星地表水系存在。因此,场地地下水径流补给源为不明星,补排条件一般,水流水平径流交替作用较慢,补给量不丰富;排泄方式以潜流方式为主。地下水埋深1.45~1.90米。

4基坑支护型式

本工程周边邻近的建筑物较多,而且距离较近,故此支护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专家论证后,基坑支护型式为预应力锚索+结构灌注桩+底部排桩加固挡土墙方案,桩间用高压旋喷桩和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和挡土。

5施工部署

5.1开挖方法

开挖基本方法:采用以挖掘机开挖为主、人工配合机械的方式,机械挖土约占工程量的94%,人工约占6%。现场没有堆土场地,土方边挖边上车外运。由于土方开挖面积较大,开挖采用分区,分层,分块,均衡开挖,由东侧一期地下室和冠梁边开始逐渐向西面的工地出入口推进,开挖过程中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控制好基坑底标高。

5.2施工准备

1)基坑外周边排水,卸载。为了防止基坑上部地表水流入基坑,在基坑支护冠梁外侧砖砌300×300排水沟。具体做法见建设方批准的现场排水方案。

开挖前要把基坑周围堆放的建筑材料等重物转移走,保证基坑周边2米范围内没有荷载,2米以外范围荷载符合设计要求。

2)勘察检测。施工前勘察现场情况,查明基坑周围水,电,燃气管线,建筑物等实际状况。同时设置观测基坑四周建筑物、围墙、道路的沉降及位移的沉降观测点及监控轴线,并作好第一次观测的原始记录。监测的主要项目包括:①基坑顶面的沉降量和水平位移;②已施工的工程桩、周边围墙、道路及老厂房的沉降变形;监测必须严格按照制定观测时间及周期进行,做好记录形成信息化,如数据超出确定的警戒值,必须马上停止开挖及时按制定的应急措施作出补救。

3)测量准备。基坑开挖前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基坑平面尺寸。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图纸有关沉降和位移的控制点要求,建立测量控制网点及水平标高控制点并报请监理验收;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的原则。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考虑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并用红白相间的钢管进行围护,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6土方开挖

6.1基坑降排水措施

为保证基坑侧壁及底板稳定及施工安全,基坑支护时已经做好止水帷幕止水,开挖前沿基坑周围做好截水沟截水,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

基坑内素填土及淤泥含水量较高,开挖难度较大,所以采用集水坑降水,以便疏干土中的水,从而使坑土便于开挖装运。在开挖的区域布置直径4米的集水坑,每个集水坑内放置一A70污水泵不间断抽水,用于基坑开挖时疏干地下水。

6.2基坑开挖具体措施

现场具备开挖条件,基坑支护通过验收后才能开始进行土方开挖,开挖过程要注意以下措施。

1)根据本工程地勘报告,本工程挖土层主要为1~2层,主要为素填土和淤泥。根据前期基坑支护方案,桩基及地下室结构施工需要,确定挖土范围为二期支护结构冠梁与一期地下室挡土墙以内范围,由于冠梁面标高约-1.0米,地下室底板标高为-4.9米,地下室底板厚度0.4米,底板垫层0.1米,换填0.5米,所以开挖至换填标高时开挖深度从冠梁表面往下约4.9米。

3)土方开挖要配合基坑降水进行,先根据降排水措施疏干地下水才能便于开挖。

4)各分区挖土方向由基坑边向中间进行。为防止挖掘机碰撞支护结构、止水帷幕和一期车库挡土墙,挖掘机挖至离桩边0.8米后,桩周边采用人工开挖,支护结构灌注桩间的土机械无法挖除,采用人工开挖。

5)各挖土区采用两台挖掘机形成分二层二级接力挖土,一台挖掘机先挖去地面以下2米左右厚度的第一层土到淤泥面,铺垫16毫米厚

2米×6米钢板,然后另一台挖掘机以钢板为工作面,与自然地面的挖掘机接力,挖下面第二层土到设计标高。

6)挖土过程中随时检测支护结构及周围地面建筑物变化情况,发现危险情况立即取基坑中部的土进行反压,待危险解除再把土挖出。

7)由于基坑底是淤泥层,承载力差,为了防止坑底软土隆起和便于后期桩基施工,对基底淤泥进行换填处理。挖土后及时进行砖渣回填,换填厚度暂定为0.5米,根据后期桩工机械施工情况再确定是否增加换填厚度。换填采用边开挖边换填措施。挖出一块区域后,从场外运来换填材料用挖掘机抛入基坑,基坑底留一小型挖掘机做换填平整作业,要控制好标高和压实程度。开始桩基础施工时,为了保证运桩车辆行驶,再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坑底运桩道路的加固做法。

8)坑底要边挖边修排水沟和积水井,及时抽水,避免积水浸泡基坑。坑底排水沟和集水井做法见基坑降排水措施的附图。

9)在挖土过程中,要由专人负责检查、观测,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挖土,查清原因,采取技术措施。

10)基坑土方开挖要服从现场指挥,不得强行开挖,要时刻注意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和渗漏等情况,以防基坑坍塌事故。

11)基坑顶周围2米范围不得堆积土方和建筑材料,2米以外基坑周边荷载小于10Kpa,车辆等振动荷载不得停靠或行驶在坑顶周围。

12)基坑施工过程随时密切注意气候(降雨、台风、地震、降温等)预报,以便做好相应防灾措施。

13)挖土过程中要注意的其他安全问题详见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3工程监测

为保证基坑安全,及时掌握基坑稳定及土方开后对周边建筑的影响情况,基坑支护需进行信息化施工,必须进行支护结构、周边建筑物及管线的变形监测。遇暴雨或其它影响边坡稳定的情况应加密监测。

7结束语

深基坑开挖对相邻建筑影响分析 篇4

某建成于1988年的办公大楼 (以下简称旧楼)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地上13层, 局部15层。地下室1层, 楼层高度58.00 m, 箱形基础, 基础埋深-5.60 m, 地基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 桩长5.5 m~12.0 m, 桩顶铺设800 mm的碎石垫层。

2009年5月, 在该旧办公楼北侧10 m处, 开工建设新项目 (以下简称新楼) , 由一幢23层办公楼、一幢25层酒店、4层裙楼及地下车库组成。地下3层, 基坑设计深度14.60 m。地下水位受公园湖水补给影响, 水位较高, 地质条件复杂, 回填土厚, 砂层深, 基坑等级为一级。基坑平面位置见图1。

场地地貌单元为汾河东岸Ⅱ级阶地。岩性以人工填土、粉土、粉质粘土、砂土及碎石类为主。2009年5月新建项目基坑开始开挖, 2009年8月, 在开挖过程中, 旧办公楼地下室及楼层就发现多处裂缝, 墙体开裂等。新楼基坑支护方案采用支护桩和止水帷幕加JL扩大头锚杆。支护桩直径为900 mm, 桩长为24.00 m, 帷幕桩长18.70 m。其剖面见图2。

根据1986年1月的勘察资料该区域地下水位标高783.00 m。在2007年9月的勘察资料地下水位标高782.64 m~784.09 m之间。两次勘察资料水位在这23年之间并无太大变化。

降水方案设计:降水井35眼, 水位观测孔3眼, 周边回灌井24眼, 降水井深度20 m~32 m, 共四排, 南北变三排井深20 m, 中间井深32 m。回灌井深18 m。

2 旧楼变形情况及原因分析

当新楼基坑开挖至8 m~10 m处, 基坑西侧突然出现涌水及流土情况, 基坑无法继续施工, 基坑西南侧最为严重, 紧急采用了堆土措施, 基坑开挖工作停止。旧楼地面、墙体等均已出现较为严重的裂缝, 2009年8月31日对本楼进行了变形监测。

2.1 观测系统

该系统包括以下内容:1) 侧斜及水位观测:2个侧斜孔、2个水位观测孔。平面尺寸见图1。2) 沉降观测点8个, 其位置见图3;位移观测点4个;倾斜观测为东西和南北两对观测点。

2.2 观测成果及分析

2.2.1 沉降观测分析

从2009年8月31日开始起至12月30日止共进行28次沉降观测。观测点的每次累积沉降量与时间绘制成曲线 (见图4) 。

由各点的沉降与时间曲线可以看出有3个时间窗, 分别为10月30日、12月12日和12月19日。从8月31日到10月30日历时60 d, 这期间地基土属于活跃期, 沉降量时小时大, 此时地基土受差异沉降影响, 开始遭受破坏, 但大部分地基土还有一定的结构性。第二阶段从2009年10月30日到12月12日, 此阶段地基土的结构性已经大部分破坏, 各个质点已经趋于一致下沉, 但还有局部地基土有结构性, 沉降速率较上一阶段加快。第三阶段地基土体的结构性已经遭受彻底破坏, 各个质点重新寻找应力平衡, 在寻找平衡过程中沉降速率明显加快, 并且运移方向趋于一致 (向下) 。

根据观测数据特点, 发现沉降点zb1和zb2, 旧楼南北两端的各一点, 各观测点的每次位移变化量和时间关系的走势曲线见图5, 可以明显看到两点沉降趋势开始为“压板桥现象”, 即一端起时另一端则降, 随着时间推移至12月19日该现象消失, 各点沉降趋于一致。形象生动的表明了地基土在遭受非常不稳定的土压力, 一边沉降, 一边上升, 在这样的反复升降过程中, 地基土被扰动, 其强度降低, 以至被破坏, 直至寻找新的平衡。

2.2.2 平面位移观测分析

在旧楼楼顶设置4个水平位移监测点。现将2009年8月31日的观测值作为初始点进行了水平位移数据的统计, 见表1。

各个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量、位移速率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小于0.04 mm/d, 属于不稳定期。但在第二阶段水平位移量开始出现反方向值, 说明向着相对稳定状态发展。

观察各个观测点矢量图发现1号, 2号和4号点方向基本在北东方向 (第一象限内) , 各点位移方向与正北夹角在50°左右。仅3号点有些矢量方向进入第四象限内。特别是第二组数据在基坑中央, 受基坑开挖及降水影响较大, 使旧楼建筑物在新楼基坑开挖过程中整体建筑物水平位移方向不定, 各点位移方向相悖, 使该建筑物呈撕裂状, 导致旧楼受力不均匀, 部分墙体开裂。

2.2.3 侧斜数据分析

在旧楼与新楼基坑之间设置1号, 2号两个侧斜孔 (见图1) 。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共进行23次侧向位移观测。选择2号侧斜孔绘制深度与位移曲线, 选择8条有代表性的绘制出曲线, 见图6。2号侧斜孔由于在基坑边沿, 在8条位移线中, 11月26日的深度与位移曲线严重偏离正常曲线, 这是由于在测试过程中基坑边缘正在施工防水帷幕堵漏工程钻孔所致。

观察2号侧斜孔最大位移量位置多数在4.00 m~7.00 m之间。由于该侧斜点位于基坑中部, 该位置的地基土产生水平位移直接受基坑支挡桩顶位移的影响。其侧限仅是支护桩的侧限, 与1号侧斜孔有所不同。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比如在12月14日的侧斜数据中最大水平唯一点在21 m (766.00 m) 处, 也就是基础底面下1.0b (箱形基础宽度) , 这属于地下水“绕流现象”, 在“绕流现象”过程中地基土体在动水压力作用下产生侧移。

分析地基土侧移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1) 基坑降水使地基土体的固体颗粒在动水压的作用下与液体同时位移。2) 基坑开挖使地基土体失去了侧限, 土体为了寻找新的平衡产生水平位移。3) 由于在降水过程中, 地基土受损程度不同, 而建筑物是箱筏基础, 整体刚度好, 使得建筑物地基形成“压板桥现象”, 板桥的支点逐步由受损严重的地基向受损不严重的地基转移。这一过程也使固体颗粒产生水平位移。

2.2.4 水位观测及分析

从三个水位观测孔资料看, 1号观测孔受基坑影响最为严重, 水位每天都在变化, 非常不稳定, 地下水位从2009年10月22日的-6.0 m到2009年12月18日, 降至-7.8 m, 降深1.8 m, 这是因为12月18日, 新楼基坑跑水, 局部防水帷幕失败导致降水过程中形成的降落漏斗所致。此时旧楼地基土内的水径流速度加快, 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加快了地基损坏的速度。

场地地下水赋存于地基土中, 地下水的运动 (有层流和紊流两种形式) 水量大小, 水质及补给、排泄等水动力条件均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区域地下水运动规律有关。在旧楼竣工后, 该大楼地基土稳定后, 地下水以层流为主, 已经形成固定的排水通道。当地基土遭到破坏后, 原有的地下水运动由层流变为紊流, 紊流使地基土内的孔隙水压力增大, 加速地基土破坏。

3 结论与建议

1) 由于新楼基坑距离旧楼仅仅10 m, 支护方案采用支护桩加扩大头锚索, 锚索长度27 m。而扩大头锚索将旧楼的碎石桩复合地基损坏, 破坏了原有地基土的应力平衡, 这是导致旧楼在东西方向向东倾斜, 南北方向向北倾斜的原因之一。2) 防水帷幕漏水严重 (可以说该防水帷幕部分失效) , 基坑降水过程中产生较大的降落漏斗, 使旧楼地基内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由原来的层流变为紊流, 使局部区域地基土内的孔隙水压力上升, 在动水压的作用下地基土体产生水平位移, 使该楼地基土结构部分损坏, 随之导致建筑物整体下沉, 在下沉过程中产生差异沉降而导致建筑物局部开裂、损坏。3) 如果防水帷幕继续漏水, 将使新楼基坑内降水的降落漏斗半径加大, 旧楼地基内水位继续下降, 会使该楼地基土再次固结沉降, 同时产生侧移, 并伴随差异沉降, 差异沉降值达到极限值时无法继续使用。新楼及时停止施工, 堆土回填, 且采用三重管旋喷在原来帷幕桩外围又施工一层防水帷幕进行堵漏, 并收到一定的效果。4) 在设计基坑时要充分估计环境效应问题, 并采取必要的减少环境效应的措施。一定要严肃认真对场地周围环境的调查、了解, 准确掌握相关数据资料, 并及时控制其环境条件的变化, 才能使措施符合实际, 安全可靠。5) 水的渗流问题要充分重视和考虑。6) 止水帷幕的施工局限性和可靠性, 在超过一定深度后的施工, 应更加谨慎。7) 重视监控工作, 正确设定预警标准。

参考文献

[1]翟杰群, 贾坚, 谢小林.隔离桩在深基坑开挖保护相邻建筑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 (1) :162-166.

[2]王志新, 卜晓翠.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J].山西建筑, 2007, 33 (9) :112-113.

[3]王磊, 周健, 贾敏才, 等.相邻深基坑开挖对地下管线影响因素的分析[J].工业建筑, 2008, 38 (10) :65-70.

[4]李涛, 曲军彪, 周彦军.深基坑降水对周围建筑物沉降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9, 35 (12) :1630-1636.

[5]于怀昌, 刘汉东, 丁仁伟.深基坑降水过程中周围建筑物沉降的系统预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 (22) :3.

深基坑开挖工程中监测技术的应用 篇5

摘要:国家规定,在建筑工程开始前,开挖深度不少于五米或者地下层数不小于三层,或者深度不超过五米,但周围地质环境复杂,地下管道多不易挖掘的工程称为深基坑开挖工程,岩土监测技术在深基坑开挖工程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位置,为深基坑开挖工程的开始奠定了基础,为工程的安全性,准确性以及工程的施工速度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岩土监测;深基坑开挖;开挖方式;监测方案

引言

随着国内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许多人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不论是地震还是台风,高层建筑在经历这些自然灾害时都让人们觉得有一些岌岌可危,那么,一个建筑的安全性大部分取决于它的地基稳不稳,而地基的稳定程度又取决于在深基坑开挖工程中是否将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而岩土监测技术为深基坑开挖工程所提供的数据和岩土资料是整个建设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有了这个数据,在保证工程完成时间的情况下,对建筑的安全性也会有很好的保障。

一、岩土监测技术的应用

岩土监测技术在国内多方面的被应用到建筑领域中,无论建筑工程规模的大小,它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岩土监测在建筑工程中慢慢占据了主导地位,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修筑铁路桥梁,都需要岩土监测人员不断的对土体本身的性质进行着观测,数据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安全性,不能出一点差错。

岩土监测技术为深基坑开挖提供了数据参考、工作指导和工作安排。正确的数据资料可以为开挖工程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工期,在保證安全的情况下,使可以应用的资源尽量的最大化。

二、深基坑开挖方式

深基坑开挖方式的选取大多数要看岩土监测人员为其提供的数据资料和岩土成分,通过对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和比对,选取较为适合的开挖方式。

2.1无支护放坡开挖

如果岩土监测数据体现出的岩土相对密集,放坡开挖是一个比较方便,不需要支护支撑且为期较短的开挖方式,适用于场地开阔,可供施工作业的空间宽余,周围无建筑以及其它工事影响,并且需要有一个空旷处可提供开挖用的场地。

2.1.1合理的坡度

开挖的斜面高度应该考虑施工的安全和方便,斜面太高对于施工作业是容易完成且速度较快,但是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做不到充分的保证,高斜面作业容易让施工人员产生高空作业的感觉,不利于施工。斜面太低在固定的时间内对工程量的要求非常大,不利于限期任务。所以,选择合理坡度的斜面,能够缩短工期,并且保证安全。

2.1.2恰当的排水设施

不管是什么高度,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排水问题,如果不能选用正确的排水设施,无论多好的工程都无法保证长时间不会发生变形。根据岩土的渗透系数可以对深井泵进行合理的应用,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进行测试,直到满足工程需要为止,如表一。

表一 渗透系数和降水方法的关系

井点分类渗透系数(cm/s)土层类别

轻型井点10^-3~10^-6砂质粉土、粘质粉砂、粉砂,

含薄层粉砂的粉质粘土

喷射井点10^-3~10^-6砂质粉土、粘质粉砂、粉砂,

含薄层粉砂的粉质粘土

电渗井点<10^-6黏土、粉质粘土

深井井点>10^-4砂质粉土、粉砂,含薄层粉砂的粉质粘土

表二 挖土深度和降水方法的关系

挖土

深度(m)土名

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

砾石大砾石、粗卵石

(含有砂砾)

<5单层井点

(真空法、电渗法)单层普通井点1、井点 2、表面排水

3、用离心泵自竖井内排水

1~12

12~20多层井点、喷射井点

(真空法、电渗法)多层井点

喷射井点

>20 深井或管井

在进行排水工程设置的时候,根据挖掘深度的不同,来对排水方法进行筛选。如表二。

2.2有支护开挖

在某些狭窄、不利于进行大规模的挖掘的地形中,采用有支护开挖方式是相对比较安全和方便的,有支护开挖和放坡开挖相比较而言,前者比较麻烦,但是施工的安全性更好。岩土工程监测人员首先对岩土的成分进行分析,进而对岩土的密度和地下地层的情况做出一个明确的资料提供给施工队,在施工队进行开挖过程中,监测人员应该时时刻刻的对地下新地层的岩土成分进行观测,不能放松,一旦发现与自己预测的情况有所不同,应该立即停下施工作业,重新选取土样进行研究,不要盲目的进行作业,以免造成安全事故和隐患。

在深度很大的多层地下室进行开挖时,应该提前对室内的墙壁上打下支护,防止墙面坍塌,导致整体坍塌的大型事故。岩土检测人员应该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对周围岩土进行实验检测,如果岩土成分发生改变,则应该选取合理的支护位置,从下到上依次逆方向做支护,从地下依次向上进行施工,直到工程结束,这种支护开挖方式成为逆作法。

三、监测方案

3.1监测目的

在深基坑工程中,由于距离地面深度过大,因此,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地下完成开挖任务,必须要求岩土监测人员时时刻刻进行监测,不只是监测土壤的成分质量,还要对地下构造和没有看见的地下成分进行预测和分析,对施工过程进行安排和指导。

表三 内摩擦角由a提升到b

土质稍湿的很湿的饱和的重度r(kN/m?)

ababab稍湿的很湿的饱和的

软的黏土及粉质黏土24°40°22°27°20°20°1.51.71.8

塑性的黏土及粉质黏土27°40°26°30°25°25°1.61.71.9

半硬的黏土及粉质黏土30°45°26°30°25°25°1.81.81.9

硬黏土30°50°32°38°33°33°1.91.92.0

淤泥16°35°14°20°15°15°1.61.71.8

腐植土35°40°35°35°33°33°1.51.61.7

表四 支护的构造形式和特点

名称构造形式特点

板桩挡墙系由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主桩横挡板峰组成的竖直墙体。有一定的防渗作用,能起到临时维持基坑稳定的结构物。

柱列式挡墙把单个桩体并排连接起来形成的构造。方便简单,易于拆卸。

自立式水泥土挡墙将水泥或石灰做成的固化剂,利用特殊钻头或搅拌头带入地下。利用固化剂使地基土强行拌和,行程加固土桩体。

地下连续墙沿着深基坑周边导墙分段挖槽,浇筑混泥土并连续开挖浇筑混凝土,行程连续墙。承担大量压力,防止对其他建筑物产生影响,可以将上部结构的河外传到地基特力层。

组合式支护采用钻孔桩、沉管桩、搅拌桩、旋喷桩等组合成复合式支护构造。可以根据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不同的组合。

沉井混凝土做成的筒形结构,施工时从井筒中挖土,使其失去支撑下沉。作为支撑护壁,又可以作为永久性基础。

3.2监测方式

3.2.1深基坑坑壁

建筑深基坑开挖方法 篇6

1.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某市南明区瑞金南路与箭道街交叉路口处, 位于某市最繁华的遵义路与瑞金南路交叉口, 场地周边环境情况为:北侧为该市的地标性建筑———民族大酒店, 地下室底板标高1 052.00 m, 边坡距地下室边轴线最近距离为6.5 m, 该建筑物基础为桩基;东侧为箭道街, 边坡距道路边约为7 m, 人行道宽为4 m, 标高为1 057.50 m, 人行道下埋排水沟、煤气管、水管线及通讯缆等重要管线 (网) , 埋深1.5 m~2.0 m;南侧为瑞金南路, 边坡距道路边约为10 m, 人行道宽为4 m, 标高为1 056.50 m, 人行道下埋排水沟、煤气管、水管线及通讯缆等重要管线 (网) , 埋深1.5 m~2.0 m;西侧为两层办公用房, 其基础埋深约为2 m, 靠边坡侧有一排污大沟, 大沟底标高在1 052.00 m~1 053.00 m间, 边坡距大沟约3.50 m。场地标高1 055.20 m~1 057.50 m左右, 地形较平坦。

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分别是:多功能厅、游泳池-7.00 m;机械停车库-14.00 m, 在进行基坑开挖后, 将形成7.00 m~14.00 m高的基坑边坡。基坑开挖面积约3 000 m2, 开挖土方量约24 000 m3。基坑边坡工程为临时性边坡,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均为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为2年。

1.2 工程地质条件

1.2.1 地形地貌

工程场地为旧建筑拆除地, 平缓地形, 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地面高程在1 055.20 m~1 057.50 m之间, 相对高差2.30 m。

1.2.2 岩土构成

场地岩土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人工杂填土、残积红粘土, 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薄~中厚层状白云岩。杂填土呈杂色, 成分为粘土混建筑垃圾、煤渣及碎石组成, 任意抛填, 成分复杂, 均匀性差, 结构松散;红粘土呈褐黄色, 可塑, 裂隙较发育。白云岩呈灰、白色, 岩体破碎。

1.2.3 气象、水文条件

该市年平均气温15.30℃, 雨季集中夏秋季节。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 北侧南明河水位标高1 048.90 m, 受周边生活用水及大气降水影响, 导致地下水位标高约为1 051.00 m, 对边坡施工影响较大, 但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破坏作用。

1.3 工程施工特点

1) 施工场地狭窄:由于工程两面紧邻城市街道, 另外两面紧邻民族文化宫、两层建筑, 以上有两面在施工中几乎不能用作施工场地。所有施工材料及加工棚只能布置在瑞金南路一面, 另一面 (两层建筑处) 布置洗车槽及车辆冲洗平台。

2) 基坑开挖较深: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情况, 基坑开挖最深处有14 m, 根据地质勘查情况得出自然地貌以下至4 m处为土层, 4 m以下均为岩石。

3) 桩基施工困难:由于本工程工期较紧张, 桩基施工需采用机械钻孔施工, 孔径1.2 m, 由于受场面狭窄等因素限制, 机械到位比较困难, 下覆基岩地质条件复杂, 地下水活动复杂, 桩基成孔比较困难。

4) 锚索施工困难:本工程锚索深度不深, 多在10 m~20 m之间, 但由于基坑四周建筑物较多, 且距离较近, 四周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 锚索成孔十分困难。

2 开挖支护结构设计方案选择

结合本工程特点, 开挖支护结构设计方案选择如下:

1) 设计方案选择。基坑边坡采取垂直边坡, 无放坡。边坡支护采用抗滑桩+锚索、冠梁、腰梁+中间挂网喷浆的组合形式。

2) 设计工程量。根据本工程的设计方案, 设计工程量如表1所示。

3 施工方案选择

3.1 开挖方案

结合设计施工图和相关规范要求, 采取自上而下、分段跳挖、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施工。具体是在离边坡4 m范围内采用分层逆作法和分段跳槽法进行施工。开挖高度控制:每层开挖到腰梁下500 mm, 以便该层的锚索及腰梁施工。该层边坡支护完毕后再进行下一层开挖, 并按每10 m~20 m长作为一个施工段, 跳槽开挖。

基坑土石开挖采用2台CAT360挖掘机开挖装车, 10台~15台20 t车辆运输;基坑石方开挖采用2台CAT320挖掘机破碎锤破碎, 再装车运走。

3.2 孔桩施工

因地下水位较高, 抗滑桩进入岩石较深, 受周边建筑物及道路影响, 结合政府相关文件精神, 抗滑桩采用机械成孔 (跳孔成孔) 。施工重点在两方面:机械钻孔、孔桩混凝土浇筑。

孔桩钻孔前进行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对点、安装钻机, 要求钻杆与孔桩点垂直。在钻孔过程中要注意塌孔, 要求入土段加放钢管护筒, 待桩孔按设计要求完成后, 进行孔桩检查验收, 下放孔桩钢筋笼 (吊车配合) , 再浇混凝土。

孔桩混凝土浇筑采用水下浇筑法。混凝土浇筑前, 用吊车配合下放混凝土套管至孔底以上500 mm, 通过混凝土套管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 吊车配合提升套管, 每次提升要求混凝土套管埋入下层混凝土500 mm以上, 直到整根桩浇筑完成。

3.3 冠梁及腰梁混凝土施工

钢筋加工制作:钢筋制作加工在钢筋棚进行。钢筋安装:一级钢采用搭接, 三级钢采用搭接单面焊。模板施工:采用钢模板拼装。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浇筑前, 浇水润湿模板, 模内杂物等必须清理干净。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分段连续进行。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

3.4 锚索施工

锚索施工工艺程序:抗滑桩施工完成, 便将基坑分层分段开挖至锚索设计标高后进行锚索的施工支护段土石方开挖, 须搭设2.0 m宽双排钢管脚手架, 便于锚索成孔, 腰梁施工及挂网喷浆。

锚孔位置确定: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锚孔位置、倾角。

钻孔:按照设计倾角, 钻机动力头中心线、支护桩中心在同一轴线上进行钻孔 (若遇溶洞须提请设计、建设及监理单位确定处理方法, 锚索锚固段钻孔须进入中风化岩石不小于6.0 m) 。

清孔:孔底沉渣厚度小于50 mm, 沉渣段孔深1.00 m。

锚索制安:严格按照设计图制作安装, 非锚固段应用塑料薄膜包裹或胶管套牢。

灌注水泥砂浆:灌浆管连同锚索一起下入, 管口距锚尖10 cm~15 cm。注浆采用砂浆泵进行, 注浆压力1 MPa, 注浆中当孔内有水返出或注浆压力降至1 MPa时, 逐步拉出导浆管, 注意导浆管底端口不能超出砂浆面。当孔口溢出砂浆后方可拉出全部导浆管, 封住孔口。

张拉、锁定:待锚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方可进行张拉。张拉按三次五级顺序进行, 每次以142.5 k N分级加载进行张拉, 先张拉至142.5 k N将锚索顺直;其后, 每次张拉两级, 每两级张拉时间间隔30 min, 两次张拉时间间隔5 d, 一、二级采用单束张拉 (张拉拉力分别为178.13 k N, 356.25 k N) , 三、四级张拉采用整束张拉 (张拉拉力分别为534.38 k N, 783.80 k N) , 最后一级张拉按设计应力的783.80 k N超张拉, 张拉试验合格后卸荷至设计锁定值锁定锚索, 锚索张拉锁定值为712.50 k N。

3.5 挂网喷射混凝土

喷射作业分段进行, 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自下而上, 一次喷射厚度5 cm。喷射采用湿喷工艺, 喷射混凝土终凝2 h后, 应喷水养护, 养护时间为3 h~6 h。

泄水孔施工采用预埋安装PVC花管, 100型钻机而成。

4 建议及对策

某建设项目土石方及边坡支护工程于2014年10月28日顺利施工完成, 工程质量合格, 由于适逢雨季施工, 工期较合同工期5个月延迟3个月, 共计8个月。由于开挖支护方案选择合理, 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工程施工完成后, 基坑周围建 (构) 筑物沉降变形均在规范容许范围内, 基坑防护安全等级达到设计要求。

结合本工程开挖支护方案选择及施工管理, 对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施工有如下几点建议:

1) 基坑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

深基坑分层分段开挖在保证每层开挖边坡能得到边开挖边支护的同时, 也有利于施工组织和管理, 尽可能避免了边坡的长时间暴露和边坡因此变形卸荷。

2) 选择安全、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

基坑开挖支护成功与否, 除了需要有安全、合理的设计方案外, 对施工单位和施工方案的选择更至关重要, 好的施工单位及其所提出的有效的施工方案是保证设计方案、设计意图能成功实现的关键。

3) 加强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中的施工监测。

深基坑施工之所以出现事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一则是因为深基坑施工所面临的复杂地质环境和地下水等客观原因;二则是因为深基坑施工过程中, 是否及时了解到边坡和支护结构形成过程中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可控。如已知其运行状态异常, 则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甚至有效组织撤离、撤除, 避免出现更大损失, 这就需要对基坑的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

4) 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必须强化。

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是实现工程目标的有力保证, 而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和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无疑是实现工程安全目标的基础;只要在施工中落实了安全责任制、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 并在日常工程中加强监督检查, 必能保证基坑施工安全。

5) 积极研究探索新的支护结构, 提高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尤其是在设计方面, 可从支护结构的受力来研究结构形式的改变, 尤其是从传统单一方案向复合、联合受力方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JGJ 120—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2]刘立波.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施工与管控[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2) :40-41.

[3]卢梅珠.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5) :32-35.

建筑深基坑开挖方法 篇7

关键词:大型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工艺,对策建议

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 建筑施工需求比较大。但是由于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未得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 施工质量不能令人满意, 进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质量不高, 除了工期短导致施工潦草和施工单位责任感薄弱导致施工马虎等原因之外, 施工工艺也是影响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土方开挖的科学性, 必须要注重施工工艺的改进和提高;为了保障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施工效率, 施工必须依照一定的原则进行。

1 大型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1.1 明确施工要求

在大型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开始之前, 施工单位必须组织参与施工项目的所有人员对于施工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明确深基坑施工的具体要求, 制定科学的土方开挖方案。研究施工方案的重点在于使施工人员明确项目施工的质量要求和施工目的, 指导其施工操作行为;研究施工方案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工程实际, 了解建筑的周边实际环境, 包括水文、地质环境, 保障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1.2 科学施工

由于大型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的特殊性, 为了保障施工质量, 必须按照科学施工原则进行操作。依据事先制定的施工方案, 对于土方实施“先支后挖”, 同时要充分考虑时空效应, 调整土方开挖的操作流程, 使施工操作更加科学合理。简单来说, 大型建筑的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应严格依照先开槽支撑, 而后再进行开挖的流程进行, 并且要注意分层开挖, 杜绝超挖现象, 以保障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1.3 做好施工的配套工作

在土方开挖施工开始之前, 还要注意施工现场的环境整理, 尤其要注意地面障碍物的清理;同时, 为了保障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必须保障施工现场的电力和水资源的正常供应, 并且使施工场地尽量的平整。另外, 对于特殊情况的地面, 要注意做好处理, 并且在测量放线完成之后, 方可允许施工设备进入现场。土方开挖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施工过程, 不但要求做好施工方案设计和具体施工操作行为, 还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配套作业, 为施工扫除障碍, 确保土方开挖能够顺利进行。

2 改进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工艺的对策建议

2.1 提高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放坡挖土的办法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 通常来讲, 在基坑挖方的深度小于等于4米、地下水位低、土质松软并且周围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均可以采用此方法。这种开挖方法重点是验算边坡稳定性;中心岛式的挖土办法一般适用于基坑大、支护结构为环梁式或者角撑等形式的情况, 优点在于能够使土方开挖工作层次分明、主次突出, 不足是出土线路不好安排, 对于施工管理水平要求太高;盆式开挖办法的应用比较广泛, 施工时先进行中间部分的开挖, 完成之后再进行周边部分的开挖, 但要注意的是, 采用这种办法要注意做好预留土体的施工参数验算工作, 避免因为预留部分太小导致后期施工操作困难;逆作法一般是将建筑地下结构直接作为支护结构, 从上到下的进行施工, 优势在于能够施工产生更小的影响, 不足之处是由于支撑位置受到限制, 所以施工采用的设备体积必须要更小、更灵活才能满足施工要求。

土方开挖有多种方法, 施工时要根据注意施工项目的具体特点采取最为合适的施工办法, 不断改进和完善土方开挖的施工技术, 提高施工效率, 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2.2 土方开挖的注意要点分析

目前多数建筑的支护结构一般是水泥挡土墙或者逆作拱墙等形式, 在施工操作过程当中, 要依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条件选择最佳方案。支护结构的选择必须要综合考虑施工成本和施工的难易程度, 从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出发, 将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纳入考虑范围, 在保障合理工程造价的前提下, 选择最优施工方案, 确保工程目标实现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

为了确保土方开挖施工能够如期完成并且质量达标, 就要注意在施工作业中将降水、排水作为施工操作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在基坑内部设置合理的排水沟, 在中央部分采用降水井等办法, 保障施工的顺利实施。考虑到降水或者排水之后, 地下水位会发生变化, 一旦出现渗流将会导致基坑变形的情况, 土方开挖施工中还应注意采取回灌等办法, 尽量降低降水给周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了保障土方开挖施工的安全,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施工单位应注意通过基准点的设置, 重点监测施工位移速率和地下水位的变动, 基坑变形监测有助于保障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考虑到土方开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裂缝等突发意外状况, 出于安全考虑, 应及时采取坡脚压重、坡顶减载等措施对于土体进行科学处理, 以提高抗剪强度、降低剪应力。

现实中, 为数不少的建设施工都是在基坑施工完成之后就立即开始了, 这样导致了很多问题, 常见的有稳定性差、结构不符等。所以, 在基坑施工基本完工之后, 最好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 做好检测工作可以为接下来的施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施工单位检测的第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基坑与建筑施工的吻合度, 这项检测的实现依赖于专业的检测设备, 有助于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第二项主要检测内容就是安全性检测, 通过检测其结构的稳定程度, 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一般来说, 施工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一般是大的方面, 有可能会忽略细节问题, 因此, 在深基坑施工完成之后进行必要的检测, 对于施工质量是一个全面的检验, 能够及时的反映出存在的问题, 消除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

3 结语

随着我国目前城市各项建设的进行, 建筑施工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是进行大型建筑施工的重要保障条件, 对于整体施工质量的好坏影响重大, 因此, 深基坑施工时必须注重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 通过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改善, 保证土方开挖施工更加科学合理;针对土方开挖的施工特点, 在具体的施工中要注意采取措施保障施工安全、提高检测技术, 确保土方开挖施工为后续的建筑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德玉.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 2014, 12 (05) :243-245.

[2]张瑞萍.某高层建筑超大深基坑土方开挖与支护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10) :206.

建筑深基坑开挖方法 篇8

关键词:大型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在一般的情况下, 如果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及建成的具体用途而言, 对大型建筑进行深基坑施工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土方开挖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其施工特点是开挖面积大, 土方开挖量也大, 而且施工的整体难度比较大, 因此针对以上几方面因素, 希望能引起有关技术人员的重视,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 要合理使用施工工艺, 保证按时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

1 土方开挖的基本原则

1.1 合理勘察施工现象

在进行比较大的建筑深基坑挖掘工作之前, 一定要很好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 比如派遣专业人员做好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 记录其周围环境的特点, 和市政有关人员做好项目的沟通工作, 从中了解是否存在地下管线, 以及地下管线的具体位置。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之后, 就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 最终目的就是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1.2 明确先支后挖的施工原则

进行深基坑土方的挖掘工作中, 有关技术人员要了解先支后挖的操作原则, 根据有关的设计方案, 制定好整体挖掘土方的流程, 比如先挖好所需要的沟槽, 然后在沟槽口部做好支撑, 接着才能继续进行挖掘工作, 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 可以进行分层开挖, 或者是开展土方开挖施工, 最终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

1.3 配套的施工原则

在开挖土方之前, 一定要把施工现场清理干净, 比如在地面堆放的岩石, 植被, 以及石块等, 除此之外, 把作业现场的通电和通水工作做好, 最后平整好场地。还有一点就是要对比较特殊的地基, 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做好施工现场的放线工作, 同时组织机械设备进驻到施工现场, 确定设备的分配和安放工作, 不要影响到操作人员正常的施工作业。

2 深基坑土方开挖的施工技术

2.1 放坡的开挖技术

如果工程基坑的深度比较浅, 那么就应该进行放坡开挖操作, 使用到的工具设备有挖土机, 根据要去要一次性挖掘到设计的高度, 而如果基坑位置的地下水位比较高, 就需要使用运土车辆和反铲挖土机进行挖掘, 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 可以很好的保证施工进度。如果基坑位置的地下土质比较坚硬, 而且地下水位非常低, 就应该填出一定的坡度, 这样车辆就可以在基坑底部进行运输, 增加了运输的效率, 但是在这种运输条件下, 一定要确保基坑边缘有一定的稳定性, 避免车辆负载通过而造成局部滑落和坍塌的问题。

2.2 直立壁拉锚开挖技术

如果开挖的深基坑深度比较大, 同时坑下面有足够的作业空间, 那么就应该使用直立壁拉锚开挖工艺, 在具体的土方开挖过程中, 可以应用分层级和分区段的挖掘方式, 与此同时, 也可以穿插拉锚的施工技术。但是有几点是值得注意, 要确保锚杆位置和分层分区开挖范围的一致性, 在满足土体稳定性的情况下, 也要保证整体的作业需求, 在此基础上确保确保开挖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2.3 直立壁无支撑开挖技术

如果使用这种支持开挖技术, 可以利用重力式水泥挡土墙, 其有良好的挡土和防水功能, 能够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基坑的深度在5米左右, 就能够使用反铲挖土机和运土车辆协同进行作业, 如果地下水位比较高, 一定要最大限度避免铲挖机在坑底作业, 这样机械设备会因为浸水而发生事故。

2.4 中心岛开挖技术

针对于基坑规模比较大, 选择角撑作为支护结构, 或者基坑形式为边桁架式和环梁式, 通常都会使用中心岛开挖技术。落实施工过程中, 一定先要在基坑周围制定有效的维护结构, 同时合理控制边坡土的变形问题, 避免在挖掘土方时出现滑动和变形问题。如果和其他施工方式进行对比, 这种施工方式的优势很明显, 比如使用基坑的维护结构, 可以很好的控制土体的位移量和变形情况, 如果利用中心的小土墩, 能够搭设简单的栈桥, 进而挖土机可以在基坑的底部进行操作作业, 而运土车也可以利用栈桥来往运送土方, 从根本上加快了施工的速度。其唯一的缺点就是维护结构成型比较早, 那么造成其变形概率和程度变大, 在挖掘路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 要加派人员对基坑土方做好管理工作。

2.5 直立壁内支撑施工技术

使用这种技术进行土方的开挖, 内支撑是主要考虑的问题。这种内支撑结构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作业面, 进而施工效率也会下降, 从而增加了实际的施工难度。针对这一情况, 技术人员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操作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合理设置, 把内支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在一般情况下, 应用机械设备进行土方的开挖工作, 在竖向支撑的间隔距离要大于4米, 但是在实际施工中, 其基坑的深度都超过挖土机的挖掘深度, 那么只能应用分层挖掘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逐层的挖掘, 可以形成很好的支撑面,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内支撑, 在该技术达到有关的设计要求强度后, 就可以继续下一层的土方开挖技术, 同时就会形成新的施工支撑面, 以此类推, 施工人员只需要重复上述的工作, 完善的支护体系就形成了, 这种方式就被称之为内支撑施工技术。所有的施工人员如果涉及到了土方开挖环节, 一定要注意和基坑支护人员的协同合作, 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对支护结构的设计情况, 结合实际情况, 确保在开挖的范围内, 分层施工的合理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土方分层开挖操作。在此过程中, 要保证土体的时空效应, 以及具体的支撑施工时间, 还有设备对作业面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 土方开挖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3.1 选择好边坡支护

进行大型建筑深基坑土方挖掘工作中, 要选择合理的边坡支护技术, 目前经常使用的住户方式有排桩及板墙、水泥挡土墙以及逆作拱墙等。具体施工中, 还要根据现场地质水文情况, 以及施工条件, 成本造价来确定最终的支护方案。

3.2 做好降水施工

在进行土方开挖工作中, 同时要把降水排水工作做好, 可以通过降水井和排水沟进行排水, 避免水在施工位置留存, 进而对施工质量和进度造成影响。如果发生渗流还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因此还应该做好回灌的处理方式。

4 总结

对于大型的建筑建设中, 都要进行深基坑土方开挖操作, 其不仅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同时对施工的安全和进度也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这方面需要有关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认真对待, 在强化现场管理, 做好施工质量的同时, 也要注意到一些比较重要而被技术人员忽视的环节, 比如排水防渗工作, 边坡选择工作等, 这样工程项目才能顺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东林.高层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技术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中旬刊) , 2013 (3) :75-76.

[2]胡雄革.高层建筑基坑土方开挖的施工技术及要点分析[J].低碳世界, 2014 (12) :259-260.

建筑深基坑开挖方法 篇9

由于社会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 目前城市化建设的主流之一就是高层建筑工程。在这样的形势下, 施工单位就一定要完成好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 同时要将不同方面的管理, 比如工程进展、安全以及质量都要有效融入到施工单位的管理系统中。否则, 只要没有做好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等工作, 就会影响到其施工计划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 进而阻碍工程项目总体施工管理工作, 有时还会对工程的应用功能以及结构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2 深基坑土方开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2.1 表土清理

施工之前需要按照高层建筑设计要求将施工区域表土清除15cm, 将高层建筑施工区域的杂草等全部清除掉。然后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碾压, 碾压要求保证压实度不低于93%。碾压完成之后需要将高层建筑施工区域的中边桩放出。碾压结束之后需要对深基坑进行加宽处理, 深基坑两边各加宽0.5m。测量压实后深基坑厚度, 将其控制在20cm左右, 要求填充物颗粒直径小于15cm, 同时还需要保证基床部位不超过10cm, 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压实效果。利用挖掘机以及运输汽车将土方运到指定位置, 安排专人对杂草以及树根进行处理。土方处理完毕之后需要用推土机对施工区域进行粗推平处理, 利用人工进行整平处理以及边线清理。然后需要在施工区域上建立白灰墩, 同时还需要对填土松铺厚度进行控制, 将所需仪器调整就绪, 留作后续使用。

2.2 填土含水量检查

要保证在土质最佳含水量的2%左右对土质进行压实。如果在压实过程中土质含水量较少, 那么需要补充土质中的水分。可以使用洒水机对土均匀洒水, 同时还需要用旋耕机对土进行搅拌。除此之外, 还可以使用土方前一天在土方表面洒水, 然后让水自动渗透到土中再使用。如果土中含水量较高, 那么就需要除去土中多余的水分, 可以采取将土摊开晾晒的方法解决。

2.3 松铺厚度和填料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方深基坑厚度进行严格控制, 每层厚度不能超过20cm。如果使用的材料中存在体积较大的硬质岩, 需要将其剔除。要保证所使用材料中单位材料个体直径不能超过15cm, 基床部位要小于10cm。在深基坑施工之前需要对深基坑使用材料进行测试, 保证所使用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要求土方最小CBR值和高层建筑设计相符。在使用不同土质材料进行铺设过程中要注意材料分层。使用相同材料填充时, 同一材料连续厚度不能够超过50cm, 尽量避免同一材料使用过多层数。

2.4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填料应采用自卸汽车进行运送, 在装运时, 尽量使填料混合均匀。对于填挖交接部位, 现场施工中常碰到大于45度陡坡的特殊情况, 施工中台阶数可按45度控制, 台阶宽度不小于2m, 高度1m, 并注意挖方侧台阶应与每个行车道宽度一致。

2.5 土方压实

压实是在摊铺、平整完成之后才进行的步骤。在压实之前, 需要先在试验区域进行碾压试验, 测出碾压参数, 然后压路机在实际施工区域按照碾压参数进行压实。碾压时需要注意先碾压两侧, 然后再碾压中间的部分。期间还需要注意碾压速度的控制, 由慢及快, 先静后振动逐步进行。在压实过程中每次移动压轮宽度的1/3, 待到路面压实平整即完成压实过程。在碾压过程中如果路面表面出现较大硬质岩, 应该立即清除, 避免造成路面不平整。

2.6 压实质量检测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检测时需要先对压实次数进行控制, 然后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保证施工按照标准施工流程进行。对施工过程中每层深基坑松铺厚度以及压路机参数等进行分层逐次测量, 运用灌沙法对细粒土压实度进行检测, 利用空隙率法对粗粒土以及碎石土的实压质量进行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每层深基坑的施工质量, 只有保证了前一层深基坑质量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层深基坑的铺设。高层建筑整体施工需逐层逐步进行, 每个步骤完成之后都需要进行检查, 检查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个步骤。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在我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只有很好地完成了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等工作, 才能提升施工工序衔接效率, 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在施工期间, 对负责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人员自身专业素质要求很高, 不能忽视预控工程施工的能力, 尤其是对那些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等的管理, 要在施工期间相互配合、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共同解决。所以, 负责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人员一方面要全面了解本专业设计的具体内容, 另一方面还要熟悉高层建筑不同专业的工艺以及施工流程。只有这样, 才会完成好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摘要:在管理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中, 必须重视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本文针对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的全过程管理, 就其常见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进行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

参考文献

[1]廖元田.建筑工程中土方开挖的相关探讨[J].价值工程, 2011 (01) .

[2]阮介平.高层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技术探讨[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17) .

[3]苏杰.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土方开挖的技术探讨[J].四川建材, 2009 (02) .

建筑深基坑开挖方法 篇10

地下交通设施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依托国内某沿海城市的城市地铁深基坑工程沉降监测,研究分析了地铁隧道明挖施工对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并对施工引发的建筑基础变形做了安全评估分析。

1 工程概况

该城市地铁深基坑位于某沿海城市,沿东西向横贯整个城中公园,北侧为平均6层的居民住宅小区,其余三侧均为市内繁华的主干道,且车流量密集。全长(包括盾构始发井及附属明挖区间等)210 m。开挖的深度为明挖区间15.4 m~21 m,盾构始发井为24.6 m。根据规范及周边环境可确定本基坑为一级基坑。

2 地表及建筑物沉降监测网设计方案

2.1 监测内容与沉降周期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特点和监测方法、原理,确定基坑监测内容与监测周期,如表1所示。

2.2 测点布置

明挖施工基坑为一级基坑,根据本工程施工的特点及周边环境情况,设计基坑周边建筑物及地表沉降进行监测网,具体布置方案如下:

1)地表沉降观测按要求布设7个断面,每个断面布点4个~5个,各点间距为2 m,同一纵断面各点布设距离平均为25 m布设1个,共计29个观测点。2)水位观测孔为坑内和坑外两种,其中坑内水位孔沿基坑北侧各均匀布设一排,间距为40 m;坑内水位孔采用施工用降水井,分别为DK180+860-2,DK180+940-2,共计10个观测点。3)建筑物沉降测点布设在建筑物基础的四角(拐角)上高低悬殊、新旧建筑物交接处,或者位于伸缩缝与不同埋深基础的两侧。每栋建筑物布设测点不少于4个。在开挖地点200 m以外的范围内布设三个基准点作为起算点。起算点每个月联测一次,检查基准点的稳定性。4)建筑物倾斜测点在楼房的南北向和东西向侧墙高低悬殊布设;每栋建筑物2组(每组2个),用金色反光片固定于侧墙上。

3 监测结果分析

3.1 地表沉降监测结果

DK180+880断面的地表沉降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靠近建筑物的基坑北侧测点变化的幅度大于靠近城市道路的南侧测点。整体而言,在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及上部开挖阶段,地表变化相对较平缓。随着基坑开挖至基底,地面整体开始下沉,北侧下沉速度明显高于南侧。主体结构施工一段时期后整体趋于稳定。

3.2 水位监测结果

从图2可以看出,基坑内部的地下水位860-2和940-2数值变化很大,主要受基坑开挖过程中的降水工序影响,降水面低于基坑开挖深度1.5 m左右,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而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如860-1等测点变化较为稳定,主要受降水及季节性等影响出现浮动,基坑开挖对周边地下水位变化影响较小。

3.3 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及其变化趋势

1号建筑物各角的测点沉降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1号建筑物的最大累计沉降变化量出现在1-JC-8,累计沉降值为-7.7 mm。该测点位于1号建筑物的西南角(靠近开挖基坑侧),主要受地下连续墙施工、基坑降水及开挖施工影响。同时各角测点出现不均匀沉降,最大差异沉降值达0.005 8 m。通过C50号混凝土搅拌桩的施工,该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状况得到改善,出现均匀、缓慢直至稳定的变化态势。

从图3,图4中可以看出,由于距离基坑边缘的距离不同,两栋建筑物呈现了明显不同的变化规律。从图4可以看出,2号建筑物由于距基坑较远,最近距离16.2 m,最远22.3 m,因此其沉降变化规律较为简单,基坑施工对于2号建筑物影响较小,除与1号建筑物接触处共用测点1-JC-13出现一定沉降外,其余测点均出现上升趋势。

4 结语

1)综合考虑地铁深基坑的前期日均降水、日均开挖土方量,结合当天的沉降变形监测数据,可初步建立沉降预测趋势变化方向。

2)地下水位变化受降水的影响较为显著,尤其是进入雨季,须在雨天前后加大监测的频率,达到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的控制。另外,基坑内部水位的变化主要是随着开挖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大,对其监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

3)基坑两侧分别为建筑物和城市主干道,由监测数据可得知,靠近建筑物侧的测点要比靠近城市主干道侧的地表沉降变化量要大。因此,要重视邻近建筑物一侧的沉降、倾斜监测及支护等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霍润科,颜明圆,宋战平.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监测与数值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11,5(152):81-85.

[2]赵志缙,应惠清.简明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王鹏.城市深基坑施工引起建筑物沉降分析[J].21世纪建筑材料,2010,2(6):55-57.

[4]徐修发.苏州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的监测与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2):206-208.

上一篇:苏里格区块下一篇:《运动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