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增长率(精选12篇)
年增长率 篇1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计2010年全球IT开支将低于原来的预期, 比2009年增长3.9%。
近日,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称, 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和欧元对美元的汇率疲软, 2010年全球IT开支将低于原来的预期。Gartner现在预测2010年全球IT开支为3.35万亿美元, 比2009年增长3.9%, 而在今年年初预测2010年全球IT开支将比2009年增长5.3%, 有所下调。
Gartner研究副总裁Richard Gordon在报告中说,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在影响全球IT开支的展望。今年第二季度美元汇率对欧元的升值在今年下半年可能会继续下去, 从而给美元占统治地位的IT开支增长带来了压力。同时, 2010年全球IT服务开支可能会增长2.9%, 达到7 860亿美元, 而软件开支将增长3.1%, 达到2 290亿美元。全球计算机硬件开支可能会增长9.1%, 达到3 640亿美元, 因此Gartner预测2010年和2011年的PC出货量仍然强劲。
年增长率 篇2
从上图可见,美菱电器2010年实际增长率高达30%,反应出该年度美菱电器业务增长较快,同时净资产收益率表现良好达15.94%,这主要应归因于家电产业受当期国家“家电下乡”政策出台利好的刺激而引起的行业大跃进式发展。从其实际增长率(30%)大于可持续增长率(15.94%)可以推知,业务快速增长导致了产能增扩需求并产生了资金需求,所以美菱在2010年当年采取了降低股利支付率至0从而100%的保留当期收益(收益留存率为1)并在2010年与2011年接连增发新股以扩充资本满足增长需求。在2011年随着政策刺激减弱和百户家电拥有量饱和度,冰洗市场整体增长较缓,美菱公司当期实际增长率下调到9%,每股净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可持续增长率为2.23%。虽然此时实际增长率仍大于可持续增长率,出于对行业前景长期不乐观判断以及保持股价的需要,美菱公司采取了相对谨慎的财务策略,提高股利支付率至29.85%,减少了资金的持有量。2012年度节能惠民政策退出,部分区域“家电下乡”政策到期,加之房地产市场萧条的新增需求不足,美菱所专注的白色家电市场进入调整阵痛期,而美菱同期的实际增长率也跌落到3%,实际增长率在3年内第一次小于可持续增长率(4.42%)。此时美菱在资本市场继续保持一定水平股本支付率,可以推断其对行业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2012年度的情况表明美菱在产业环境与自身运营能力的双重作用下增长乏力,很有可能出现资金盈余,下一步美菱应考虑如何实现新的业务增长点。
1)加美菱与海尔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的对比图
稳住潜在增长率重于稳增长 篇3
张伟明,曾任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宏观与策略研究,公开发表文章百篇以上,编写金融类著作六部,多次做客中央电视台二台,并多次接受路透及多家网媒采访。
6月份,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英媒体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是正常现象,今年中国有信心实现7.5%的GDP增速目标,并表示政府已经准备调整政策,以确保政策可以发挥作用。这似乎意味着,在调结构与稳增长之间,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正在微妙地向后者偏移。
二季度以来,一系列微刺激政策陆续出台,精准投放、定向宽松成为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共识。在微刺激的政策作用下,6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为连续第四个月回升,创出年内最高水平;6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达到50.7,较5月份提升了1.3个百分点,为该指数7个月以来的最高位。6月份汇丰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回升至51.8,也显示总需求正在企稳回升。但也应看到,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前5月同比增长14.7%,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前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8%,降幅比前4个月扩大0.7个百分点,未来经济下行的压力仍来自于房地产投资的下滑。
根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白重恩教授的研究,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1979-2007年年均增长率在3.72%,而2008-2012则下降到2.21%。TFP下降1.5个百分点,使得经济增长潜力下降了2.6个百分点左右。“中国经济前面增长9.8%,减掉2.6个百分点,增长的潜力就到7.2%了”。未来20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有可能会继续下降。如果经济增速的下降是个长期趋势,那么政府设定一个固定的增长目标就有可能偏离实际。如果为了达到一个人为设定的有点偏高的增长目标,各地地方政府不得不将未来的基础设施开支提前到现在,则投资回报率可能会继续走低,各地方政府及其平台的债务风险仍将继续累积,企业盈利能力却难以好转,而产业结构的深层次失衡问题也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不能为了稳增长而保增长,这就需要政策制定者在执行政策要有微妙的平衡术。我们认为,稳住经济潜在增长率,并尽可能延缓其进一步下降,才是宏观政策调控的落脚点。其中,深化人力资本、推动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改革,以进一步激发市场经济主体活力,就是题中应有之意。
不能否认,78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应试教育为主、缺少创造性的弊端也日益显露,而“高学历的军备竞赛”又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浪费,尤其是对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缺少熟练技能的劳动工人投入生产,其负面后果已经显现。
6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决定意义重大,通过深化人力资本,挖掘人口质量与结构红利,才是提高潜在增长率的有效之举。近期盘中在线教育、职业教育板块也闻鸡起舞,表现靓丽。
技术创新才是经济发展超越周期的引擎。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经济发展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我国经济正在经历这样一种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一方面是新经济突飞猛进,旧经济日暮西山,另一方面,新经济对旧经济的改造与融合也无处不在。从资本市场来说,一方面表现为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群在股市上的表现遥遥领先于以主板为代表的银行、钢铁、煤炭、石油石化、房地产等传统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互联网与物联网、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新能源等应用技术正在渗透和改造各个传统产业,技术的扩散带来了无数新的商机,相关概念股也成为资本市场上资金追逐热捧的对象。
通过制度变革也可以提高潜在增长率。为此,应为更多民营资本进入金融、石油、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扫清障碍,破除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之争,加快释放混合所有制红利,以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但是现实中也存在民营资本“好的企业门难进,差的企业不愿意进”的现象。混合所有制理论上是好事,实践上则可能遇到重重阻力。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如果不能明确各方的权责利,不能切实保护投资方的正当利益诉求,则推进难度很大,即使推行了,也可能沦为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因此如何解决混合所有制中的激励和约束问题,如何界定产权,需要有关门积极探索与总结,并尽快出台具体的规则。 在资本市场上,由于这种具体规则并不十分明确,以及有些地方政府或国有大股东对推进混合所有制不上心,改革红利引发的市场效应正在减弱,应引起投资者和有关部门的关注。
年增长率 篇4
一、研究现状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都是金融界非常热门的话题,有很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各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在实证分析中对于在现实经济中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了不同结论,在国外方面,科沃尔(1992)通过实证分析美国二战后的数据,得到正的货币冲击几乎不影响产出的增加,但是负的货币冲击对产出起到减少作用。在国内方面,刁硕文(2008)基于协整理论研究了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影响,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量均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洪欣和吴少波(2009)通过对1991—2006年的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是不同,M0最弱、M2最强;另外,货币是非中性的,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影响。申帅(2010)从相关性角度对1984—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分阶段研究,发现中国货币非中性,并指出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有时也存在失灵的情况。
货币供应量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才可以促进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到底货币供应量如何影响经济的增长,是否只要保证高的货币供应量就能保证经济的高速增长,什么样的货币供应政策对经济增长最有效,下面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来具体分析。
二、实证检验
本文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就是研究一个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的依存关系,即研究一个自变量是如何直接影响一个因变量的。
(一)研究方法
第一步,样本的选择,样本的选择包括样本期的选择和样本的确定。本文通过收集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数据,研究样本期为2004—2013年十年期间20个数据的分析。
第二步,用SPSS软件建立回归模行进行分析:
Y=a+b X
其中,Y分别代表经济增长率,X代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b代表经济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这个印象因素的敏感程度。
第三步,根据SPSS软件分析得出的结论确定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因素的系数。
数据来源及选择:本文选取了2004—2013年十年之间的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数据(本文的数据主要是由《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的有关数据计算而来)。
(二)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实证分析
由下页表1可以得出,显示了模型的拟合优度R=0.943,调整后的R的平方 =0.876,因此,此回归模型可以接受。
下页表2上述模型的相关性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F检验,F=2.709(P<0.05)。
根据下页表3的回归系数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经济增长率的模型为:
Y=0.339+14.031X
通过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时,经济增长率上升14.37个百分点。
a. Predictors:(Constant),货币供应量增长率b. Dependent Variable:经济增长率
a.Predictors:(Constant),货币供应量增长率b. Dependent Variable:经济增长率
三、提出改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建议
综上数据研究结果的结论来看,似乎中国经济增长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的关系,而这体现在具体的政策实施中具有极大的意义,具体来说本文提出如下的政策参考意见:
(一)以稳定物价水平为目标的货币政策
由于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当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增加时会引起物价水平上涨后,普通民众会预期物价将持续上涨,销售者积极卖出货物赚钱,购买者积极购买货物防止涨价,这样会促使利率连续上涨,经济长期处于太过旺盛的情况,将会导致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相反,物价长期处于下跌,民众相反的行为使利率持续下跌,最后也会使经济面临危机,这种影响的过程是缓慢而且长期的。所以,为了消除物价的极端情况,保持物价稳定是必经之路,而这可以通过改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率与推动物价涨跌间稳定的关系来达到这个目的。
(二)根据经济的长期预期增长率来指导货币供应政策
实际的劳动力增长率、生产技术的发展速度等非货币因素决定着长期的真实经济增长率。为了防止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长期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引发经济的不稳定,因此我们就必须使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紧紧地跟随真实经济的长期增长率,从而进行连续、平稳的供应货币。而且稳定、连续的货币供应还会使民众建立起对现行货币政策的信任,使货币当局的政策在推行时可以更为有效果和易推行。
(三)加强货币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的主导地位
货币的需求量相对利率更具有弹性,然而对于财政政策而言对利率反而缺乏弹性,这样就会使财政政策相较与货币政策来看对经济影响是相对效果较弱。因为财政政策仅对现存的货币总量进行再分配和使用,它排挤了“私人”投资而转为“政府”投资,这种投资的“乘数”效应会大大降低。根据长期的真实经济增长率所确定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共同实施时,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的经济增长。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高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同时也连年增加,研究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在复杂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来控制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对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收集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数据,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二者关系,提出有效的合理的改善二者关系的建议。
税收增长与GDP增长关系的探讨 篇5
我们认为,gdp增长速度与税收增长速度不存在直接的、量的对应关系,两者不能简单地比较,影响税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作具体分析。
一、gdp的增速与各税种对应税基的增速并不存在直接的、量的对应关系
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础,但影响税收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各税种对应税基的增长。由于gdp与各税种的税基增长速度不一致,gdp的增长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与税收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具体来讲,以销售额或销售量为税基的税种与gdp一般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建税、资源税。当经济处于上升期时,gdp增长较快,这些税种的税基一般较快增长;当经济处于下行期时,gdp增速减缓,这些税种的税基的增速一般也会减缓。另外,一些税种与gdp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相关度比较小,如企业所得税,其税基是企业的利润,与经济发展的质量密切相关,但其增速与gdp增速的关联度很小;还有一些税种与gdp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如财产税、行为税等税种,与财产的存量和行为发生的数量等密切相关,与gdp没有直接的数量对比关系。
当反映主要税种税基的经济指标(如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交通运输、金融保险、邮电通讯、建筑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房地产业等的营业收入,烟、酒、汽车、成品油等大宗消费品的销售量(额),企业利润,进出口额,证券交易额等)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时,税收的增长速度就会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反之,税收的增长速度就会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一般而言,在经济恢复增长或快速增长时期,反映税基的经济指标会快于gdp的增长。相应地,税收的增长速度也会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如1999年~2007年,国家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而采取的调控措施逐步发挥作用,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且增速逐年加快。这一时期,主要税种税基的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从而税收增长速度也高于当期的gdp增长速度。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反映税基的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会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而使税收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如1994年~1996年,国家为防止经济过热而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经济增速逐步回落。这一时期,主要税种税基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而税收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当期的gdp增长速度。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民经济出现减速运行态势。相应地,税收增长速度开始大幅度回落。10月份,税收开始出现10年来罕见的负增长。2009年及今后一两年,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许多挑战。从保持平稳、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初步判断,与2005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相比,今后一两年,国民经济仍将处于相对低速的运行态势。主要税种的税基,如工业增加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烟、酒、汽车、成品油等消费品的销售量(额),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的营业收入、企业利润,进口额和证券交易额等的增速,都会低于同期gdp增速。国家为保增长而采取的减税政策也将直接影响税收增长,从而会使2009年起2年到3年的税收增长和1994年~1996年一样,低于gdp增长。
二、gdp的增长结构与税收的来源结构并不直接对应
gdp由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构成,gdp增长速度是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作为我国税收主体税种的流转税主要来源于第二和第三产业,来源于第一产业的税收比重较小。gdp增长结构和税收来源结构的差异造成了税收的增长与gdp的增长并不直接对应。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一般快于gdp的增长,从而造成税收的增长快于
gdp的增长。在工业增长速度下滑时,部分第二产业的增速会低于gdp增速,从而造成税收增长低于gdp增长。
三、反映经济总量的gdp增长与经济质量的变化并不同步
gdp的增长反映的是经济总量和规模的扩大,这种扩大既可以是粗放式低质量型的,也可以是集约式高质量型的。在经济总量维持稳定的情况下,当经济质量和企业效益整体提高时,与经济质量密切相关的所得税收入增速会超过gdp增速。反之,当经济质量和企业效益整体下滑时,所得税收入增长幅度会低于gdp增
长幅度,甚至可能会下降。
四、gdp与税收核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按照支出法(投资、消费、净出口)核算的gdp,在对净出口的核算方法上和税收的核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在支出法中计入gdp的是净出口额(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出口额在核算gdp时是增项,进口额在核算gdp时是减项。在税收统计中,进口额提供的进
口税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对总收入是增项,出口带来的出口退税对总收入却是减项。在经济繁荣时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一方面使得进口税收增加,另一方面国家在此情况下为缓解外贸顺差而实施的降低出口退税的调控措施,将使出口退税减少,从而使进出口环节税收增长进一步高于gdp增速。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衰退迹象日益明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造成进口税收下降,而国家为稳定出口而采取的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措施,会造成税收的大规模减收,一降一升,使进出口环节税收增速低于gdp增速。
五、税收政策调整会对税收产生直接影响
税收政策的调整、税种的开征、停征等,直接导致税率和税基的变化,会对税收产生直接影响,但这种变化与gdp的增减是没有关系的。
六、税收征管水平的变化对税收产生直接影响
税收征管能力的增强和征管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税收,从而提高税收的增长速度。但这种变化与gdp的增减变化同样没有任何关系。
此外,还有一些影响税收的因素与gdp并不相关。比如,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的调整会影响企业和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对所得税产生影响,而这种变化与gdp没有关系;部分累进或累退制税种以及税收与gdp的统计口径差异也会造成税收与gdp增长速度的不一致。
增长率(下降率)问题漫谈 篇6
增长率(下降率)的基本数学模型为:若平均增长率(下降率)为x,增长(下降)前的量是a,增长(下降)后的量为增长(下降)前的量与增长(下降)量的和(差)。则:
一次增长(下降)后的量为:a(1±x);
二次增长(下降)后的量为:a(1±x)2;
……
N次后增长(下降)的量为:a(1±x)n。
设N次增长(下降)后的量是b,则它们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
a(1±x)n=b (增长取“+”,下降取“-”)
一、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中的增长率(下降率)率的问题
在增长率(下降率)率问题中,当出现二次增长(下降)的问题,一般可考虑用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解题。如何正确分析这类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现举例予以说明。
【例1】 据报道,某省农作物秸杆的资源巨大,但合理利用量十分有限,2006年的利用率只有30%,大部分秸杆被直接焚烧了,假定每年产出的农作物秸杆总量不变,且合理利用量的增长率相同,要使2008年的利用率提高到60%,求每年的增长率。
【解析】 由于不知道每年产出的农作物秸杆总量,可引入辅助元,设该省每年产出的农作物秸杆总量为a,每年的增长率为x,则2006年的利用量为30%a,2007年的利用量为30%a+30%ax=30%a(1+x),2008年的利用量为30%a(1+x)+30%a(1+x)x=30%a(1+x)(1+x)=30%a(1+x)2,则有30%a(1+x)2=60%a,即(1+x)2=2,
解得x1≈0.41,x2≈-2.41(不合题意舍去),所以x≈0.41。
答:该省每年秸秆合理利用量的增长率约为41%。
〖点评〗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增长率问题变化前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为:后来量=原来量×(1+增长率);当两次增长率相同时,连续变化两次:后来量=原来量×(1+增长率)2。
【例2】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某市的商品房成交价由今年3月份的14000元/m2下降到5月份的12600元/m2。
(1)问4、5两月平均每月降价的百分率是多少·(参考数据: )
(2)如果房价继续回落,按此降价的百分率,你预测到7月份该市的商品房成交均价是否会跌破10000元/m2·请说明理由。
【解析】 (1)如果设4、5月份每月平均降价的百分率为x,由降价后的价格=降价前的价格-降低量,那么可得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为14000-14000x=14000(1-x)元/m2,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为14000(1-x)-14000(1-x)x=14000(1-x)(1-x)=14000(1-x)2,则有14000(1-x)2=12600,解得x1=0.05,x2=1.95。
因为x=1.95>1,不合题意,舍去,所以x=0.05=5%。
(2)按照每月5%的降低率,由题意,
到7月份的房价应为12600(1-0.05)2,
计算可得12600(1-0.05)2=11371.5。
答:(1)4、5两月平均每月降价的百分率是5%。
(2)到7月份该市的商品房成交均价不会跌破10000元/m2
〖点评〗 由此可见,降低率问题变化前后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为:后来量=原来量×(1-降低率);当两次降低率相同时,连续变化两次:后来量=原来量×(1-降低率)2。
二、指数、对数运算或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应用中的增长率(下降率)问题
在增长率(下降率)问题中,当出现三次以上(含三次)增长(下降),一般在解题中需要进行指数、对数运算或运用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知识。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这类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或函数式,再利用相关知识进行计算。
【例3】 2008年我国人口总数是13.28亿,如果人口的自然年增长率控制在5‰,问哪一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超过15亿·
【解析】 设x年后人口总数为15亿,由题意,得:
13.28×(1+0.005)x=15,
即 (1+0.005)x= 。
两边取对数,得:
xlog1.005=log15-log13.28,
所以x≈24.4。
答:25年后,即2033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5亿。
〖点评〗 这是根据增长率(下降率)的基本模型,列出方程,再运用指数方程的解法,两边取对数,即可求得结果。
【例4】 某林场对其所管理的树林每10年规划一次,或让其继续生长,或砍伐重栽。假设该种树木在其生长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个10年中,平均年生长率依次为15%、8%、3%、1%。40年后,树木的生长极其缓慢,可忽略不计。试问:怎样确定砍伐时间,能使木材的生产量最大·
【解析】 设新树苗的木材量为Q,
到第一个10年后,木材量为:M=Q(1+15%)10≈4.046Q,
到第二个10年后,重栽过一次的方案的木材量为:
M=2Q(1+15%)10≈8.091Q,
而连续生长20年的木材量为:
N=Q(1+15%)10(1+8%)10≈8.734Q,
所以,20年中是连续生长的方案较好。
到第三个10年后,每10年重栽一次的方案的木材量为:
M=3Q(1+15%)10≈12.137Q,
而生长20年后重栽的方案的木材量为:
N=Q(1+15%)10(1+8%)10+Q(1+15%)10≈12.780Q,
连续生长30年的方案的木材量为:
L=Q(1+15%)10(1+8%)10(1+3%)10≈11.738Q,
答:每20年重栽一次的方案,能使木材的生产量最大。
〖点评〗 此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需要对各种方案进行讨论,相互比较,得出最佳方案。在讨论过程中,对各种方案的木材量的计算用到了增长率(下降率)的基本模型和指数运算。
三、等比数列应用中的增长率(下降率)问题
在增长率(下降率)问题中,第一次增长(下降)后的量、第二次增长(下降)后的量、……、N次后增长(下降)的量构成等比数列,当出现几次增长后,求各次量的总和时,一般在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及求和公式。
【例5】 北京市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决定从2003年到2007年5年间更新市内现有全部出租车,若每年更新的车辆数比前一年递增10%,则2003年底更新的车辆数约为现有总车辆数的(参考数据:1.14=1.46,1.15=1.61)( )
A.10% B.16.4% C.16.8% D.20%
【解析】 设市内全部出租车为b,2003年更新的车辆为a,则2004年更新的车辆为a(1+10%),2005年更新的车辆为a(1+10%)2,2006、2007年分别更新的车辆为a(1+10%)3、a(1+10%)4,由题意可知:
a+a(1+10%)+a(1+10%)2+a(1+10%)3+a(1+10%)4=b,
即:a×(1+1.1+1.12+1.13+1.14)=b,解得: ≈0.164,
所以2003年底更新的车辆数约为现有总车辆数的16.4%,选B。
〖点评〗 此题是一个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利用增长率(下降率)及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列出方程求解。
四、公务员考试中的增长率(下降率)问题
由于公务员考试中题量较大,数字复杂,且都为选择题,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采用近似计算或其它特殊的方法以提高解题速度。
常用近似公式:(1±x%)n≈1±nx%; (当n+x<10时适用)
;
【例6】 假设某国外汇汇率以30.5%的平均速度增长,预计8年之后的外汇汇率大约为现在的多少倍·( )
A. 3.4 B. 4.5 C. 6.8 D. 8.4
【解析】 (1+30.5%)8=1.3058≈1.38=(1.32)4=1.694≈1.74=2.892
≈2.92=8.41,选择D。
〖点评〗 本题速算反复运用了常用平方数,并且中间进行了多次近似,这些近似各自只忽略了非常小的量,并且三次近似方向也不相同,因此可以有效的抵消误差,达到选项所要求的精度。
年均增长率:假设第一年的值为A,第n+1年的值为B,这n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r,则有B=A×(1+r)n,此即年均增长率的模型。
计算公式:年均增长率r= 。
当r比较小时(5%),可近似计算为r 。
【例7】 设2005年某市经济增长率为6%,2006年经济增长率为10%。则2005、2006年,该市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多少·( )
A.7.0% B.8.0% C.8.3% D.9.0%
【解析】 r≈ = =8%,选择B。
若已知n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n,年均增长率为r,则年均增长率模型为(1+r)n=(1+r1)(1+r2)……(1+rn)。
计算公式:年均增长率r= -1。
当r1、r2、……rn接近时,可近似计算r≈ 。
上述近似计算大小关系为r< 。
两期混合增长模型。对某个量,基期量为A,第一期的增长率为r1,第二期的增长率为r2,则从基期到第二期的增长率为r=r1+r2+r1×r2当r1、r2均为正值时,r>r1+r2。
【例8】 2007年第一季度,某市汽车销量为10000台,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长了12%,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增长了17%,则第三季度汽车的销售量为( )。
A.12900 B.13000 C.13100 D.13200
【解析】 12%+17%+12%×17%≈12%+17%+12%×1/6=31%,10000×(1+31%)=13100,选择C。
公务员考试试题中的增长率(下降率)问题比较复杂,还涉及到近似计算、识图、经济知识、生活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因篇幅有限,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的辨析 篇7
一、从概念上辨析
1. 增长率:增长率是指单位数量群体在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率, 即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率。计算公式: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数-死亡数) / (单位时间×单位数量) *100%。如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 一年后, 该种群数为b, 那么该种群在当年的增长率为 (ba) /a*100%。
2. 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数量, 计算公式:增长速率= (出生数-死亡数) /单位时间, 即增长速率= (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 /增长时间。上述例子, 增长速率为 (b-a) /1年。
增长率是个百分率, 没有“单位”, 而增长速率有“单位”, “个 (株) /年、个 (株) /月”。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没有大小上的相关性。
二、从数学模型上辨析
1. 与密度无关的种群离散增长模型
2. 与密度无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
3.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 (逻辑斯谛增长)
自然界种群增长都是有限的, 因为种群增长所需要的资源 (食物和空间等) 是有限的, 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 称为环境容量或承载力, 记作K。当种群大小增至K, 即Nt=K时, 种群为零增长。随着种群密度上升, 种群增长率逐渐按比例降低, 即每增加一个个体的影响是1/K, 种群增长受密度的制约。此时的种群增长数学模型为d N/dt=r N (1-N/K) = (-r/K) N2-r N (r是内禀增长率, K是环境容纳量, 特定种群的r和K都为定值) 。此方程是种群增长速率d N/dt相对于N (种群数量) 是一个二次函数, 在坐标系中是以N=K/2为对称轴的抛物线形曲线, 二次项系数为负值, 抛物线开口向下;当N=K/2时, 种群增长速率 (d N/dt=r K/4) 最大, 当N=0或N=K时, r N (1-N/K) =0, 故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为N=0和N=K (见图3) 。
在逻辑斯谛方程中, 种群瞬时增长率= (1-N/K) r, 是随种群数量N的增加而逐渐递低的反比例函数 (见图4) 。
三、从种群增长曲线上辨析
曲线斜率的含义是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 因此, “J”型和“S”型两种增长曲线图像中的斜率都可表示增长速率。
在“J”型增长曲线中, 每年的增长率不变 (如图5) ;由于“J”型增长曲线的切线斜率是在不断增大, 直至无穷, 所以其增长速率也就不断增大 (如图5) 。
在“S”型增长曲线中, 曲线的斜率变化规律是在最大值之前, 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 增大的过程遵循“慢→快→慢”的“S”型变化规律, 在最大值之后, 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 减小的过程遵循“慢→快→慢”的反“S”型变化规律。增长速率曲线为钟形曲线 (或称正态曲线, 如图6) 。每年的增长率由最初的最大值, 在环境阻力 (空间压力、食物不足等) 的作用下, 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 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 (K值) , 其增长率不断下降至0, 故在“K”时, 其增长率为0。但由于种群数量与时间变化之间不成比例关系, 增长率与时间关系也不是直线下降, 应该是反“S”型变化规律 (如图6) 。图6与图3、4的中曲线是分别对时间和种群数量所做曲线, 二者的变化趋势虽然是一致的, 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许多教辅材料将两种图形混用, 不够严密, 有失科学性。
四、在生产生活应用上的辨析
根据“S”型种群增长曲线, 可知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在养殖业上, 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 又要使该动物种群在更新能力不受破坏, 应该使动物种群保持在K/2左右水平上。在防治家鼠等有害动物方面, 除了采用器械、化学和生物灭鼠等措施外, 更主要的措施是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k值) , 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 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 等等。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都是种群增长速率。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 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 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捉鱼, 进行休渔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这种做法提高了种群增长率。在生产生活中, 增长速率对于描述种群数量变化比增长量更有意义。
总之, 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是有别的, 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辨析, 以免混淆概念, 徒增疑惑。同时还要注意它们与时间、种群数量的关系, 增强严密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孙儒泳, 李庆芬, 牛翠娟, 娄安如.基础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71.
[2]朱正威, 赵占良, 等.生物3稳态与环境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81.
年增长率 篇8
荷兰合作银行农业及食品咨询及研究部全球乳业组组长蒂姆·亨特在“中国乳业市场-与世界携手发展”的会议上指出, 相比老牌农业乳制品企业, 中国乳制品企业增长率非常惊人。过去5年传统乳制品企业年均收入增长率只用2%-3%, 而伊利年均收入增长率达24%, 蒙牛甚至达到30%。
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强劲发展吸引了国际企业进军中国市场, 包括如可口可乐的食品饮料企业和投资机构都对中国市场产生浓厚兴趣。全球排名前两位的雀巢和达能就已看准了中国市场。
“其他的一些国际企业也在中国的产业链整合中有所动作, 收购合作对象遍布产业链上下游, ”荷兰合作银行全球乳业主管杰奎林·皮特斯说, 目前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公司KKR已向现代牧业投资1.5亿美元, 此外丹麦的乳制品企业Arla Foods也与蒙牛合作建立奶粉生产基地, 采用蒙牛原料奶来进行生产。
针对国际企业的进入, 中国本土乳制品企业要想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需不断拓宽产品线, 继续深耕本地市场。蒂姆·亨特认为, 目前中国乳制品以液态奶为主, 产品单一, 若能开发多样产品线, 必将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年增长率 篇9
关键词:同步性,增长率,MATLAB作图
关于收入增长、经济增长及物价增长有着一定的动态关联性, 离开经济增长谈收入增长或离开物价增长谈收入增长, 得出的结论都会有失偏颇。因此, 在研究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究竟是快是慢时, 应该把是否与经济增长或与物价增长协调发展作为重要依据。同时, 还应该对收入增长、经济增长及物价增长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 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3统计数据, 提取1990-2012相应的GDP增长率、城镇收入增长率、城镇CPI增长率整理如表1所示:
经济增长一般情况下可以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物价增长, 而实际工资增长速度是低于社会总产出的增长速度, 当社会未达到充分就业时, 社会总产出水平、名义工资率与价格水平呈正向关系。基于这些理论和研究, 通过对1990年到2012年以来的相关数据做出GDP增长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和城镇居民CPI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图以及他们之间增长速度对比的差值图来说明收入增长、经济增长及物价增长的同步性。
对表1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用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率减去GDP的增长率;城镇居民CPI的增长率减去GDP的增长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率减去城镇CPI的增长率;获得表2的数据。
表2数据表明:城镇居民CPI增长较GDP增长速度均为负值, 说明城镇居民CPI增长落后于GDP增长, 而且差距较大, 在1994-2000年差距逐渐减小, 2000-2008年差距逐渐加大, 近年逐渐减缓。存在两个波峰达到-20, 说明CPI增长与GDP增长同步性较弱。
通过MALTAB用表2中的城市GDP、CPI、收入增长率差值数据做出增长率对比图, 如图1所示:
图1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GDP增长速度大部分为负值, 说明居民收入增长慢于GDP增长, 且他们的对比速度的差值相差不是很大, 说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同步性较强, 出现明显的波动。在2004年和2010年, 联系到这二年国家实行了相应的宏观调控, 说明行政的手段可以干扰到居民的收入与GDP的增长速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CPI均为正值, 说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CPI增长。但这个差距自从2000年来以后逐渐缩小的。
参考文献
[1]张志柏, 俞自由, 解振鸿.物价、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J].财经研究, 2001 (03)
[2]龚六堂.高级宏观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164.
[3]王军强, 于一, 左停.城乡居民收入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3 (01) :44-49.
年增长率 篇10
一、增长率与增长速率
(一) 定义
增长率: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率, 即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率。它是个百分率, 没有“单位”。
增长速率: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种群增长数量。它有“单位”, 一般为“个/时间单位”, 如“个/年”。
(二) 计算公式
例:一个种群有1000个个体, 一年后增加到1100个, 则该种群的:
二、J型曲线模型和S型曲线模型
(一) J型曲线模型
1. 模型假设。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2. 模型建立:
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 (N0为该种群起始数量, 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数量的倍数)
3. 模型分析。
从模型假设不难得出λ=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结合增长率的概念和定义式不难看出, 此时,
增长率= (N0λt+1-N0λt) /N0λt=λ-1, 因为λ不变, 增长率 (λ-1) 也就不变。
增长速率= (N0λt+1-N0λt) /1年=N0λt= (λ-1) 个/年。由于一段时间内种群内个体基数不断增大, 故这段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不断增多, 可以看出增长速率是不断增大的。
4. 结论。
J型曲线增长率保持不变;增长速率一直增大。
(二) S型曲线模型
1. 模型假设。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当种群密度增大时, 种内斗争就会加剧, 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 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 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2. 对模型假设的分析。
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中, 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 种群增长的阻力也会随之增大, 由此导致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 二者之间的差值即增长率不断减小;当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 增长率为零, 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停止增加。
在S型曲线的前半部分, 由于增长率下降的幅度小于死亡率增加的幅度, 所以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在种群数量为K/2时, 增长率的下降幅度等于死亡率的增加幅度, 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而到了后半部分, 增长率的下降幅度超过了死亡率的增加幅度, 所以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至种群数量为K时, 增长率等于死亡率, 增长速率和增长率均为零,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停止增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坐标系中横轴仍表示时间, 纵轴仍表示种群数量, 那么曲线的斜率的含义就应该是不变的, 即为种群增长速率。
3. 结论。
S型曲线中增长率不断减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注:t1时, 种群数量为K/2;t2时为K。“增长率-时间关系曲线”中的虚线为J型曲线的增长率
4. 补充。
S型曲线中, 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没有大小上的相关性。增长率下降, 增长速率是可以先升后降的, 例如:
某种群开始种群数量为10个, 增长率是1。
则1年后, 种群数量变为20个, 增长速率10个/年。
第2年增长率降为0.9, 种群数量是38个, 增长速率18个/年。
第3年增长率降为0.8, 种群数量是68.4个, 增长速率30.4个/年。
第4年增长率降为0.7, 种群数量是116.28个, 增长速率47.88个/年。
第5年增长率降为0.6, 种群数量是186.048个, 增长速率69.768个/年……依次类推, 增长率在下降, 增长速率上升。
第8年增长率降为0.3, 种群数量是507.911个, 增长速率117.212个/年。
第9年增长率降为0.2, 种群数量是609.492个, 增长速率101.582个/年。
当增长率下降到某值时, 增长速率开始下降 (k/2时) 。
价格隐含增长率揭示股价秘密 篇11
你知道宝钢5倍市盈率意味着什么吗?除非你预期该公司未来五年净利润的年均增长率仅为-8%,否则它就被低估了。那么,钢铁行业的第一高价股大冶特钢的26倍市盈率又意味着什么呢?市场预期该公司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48%。
价格隐含的增长率:连接股价和基本面的指标
几乎每个投资股票的人都知道市盈率(PE),但市盈率的真实含义到底是什么?作为一个投资人,当你为海南高速支付了近200倍市盈率时,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如果有人告诉你200倍的市盈率意味着你预期它在不进行股权融资情况下未来五年平均每年会有一个108%的增长率,你还会坚定自己的投资吗?作为风华高科的老总,当你看到90倍市盈率时,你会怎么想呢?你是否意识到支撑这一股价背后的是投资人对公司未来五年年均60%增长率的成长预期,如果不能达到这一增长要求的话,股价将会大幅下挫。
如果说商品市场交易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话,那么,股票市场交易的就是上市公司的成长预期。但遗憾的是在国内证券市场上这种预期是不明朗的,我们既缺乏一个有公信力的分析师预期增长的统计和公告机制,更缺乏一种将预期增长与股价联系在一起的机制——10倍的市盈率对一个钢铁公司到底是高还是低?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这一市盈率背后所隐含的成长预期。另一方面,一个10%或者20%的增长率到底对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要回答这一问题也必须首先明确支撑当前股价的成长预期。
PIG(Price Implied Growth)指标,价格隐含的增长率,就是要在股价和基本面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宝钢不到5倍的市盈率,其背后的隐义是投资人预期该公司在未来五年内每股收益(或不进行股权融资情况下的净利润)的年均增长率为-8%,而同属一个行业的大冶特钢,26倍的市盈率则暗示着投资人预期其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可达48%——-8%和48%就是宝钢和大冶特钢的PIG。上述一一对应的关系将为投资人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们提供对本公司和本行业的市场判断。总之,PIG指标就是要向投资人提示当前的市场价格意味着你对公司有怎样的增长预期增长;同时也向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们揭示,在当前股价下投资人对公司要求的增长率是多少。
PIG指标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是从当前市场价格中直接解析出的隐含增长率,而市场价格是市场所有参与者博弈形成的均衡预期,它包含了最广泛的信息。
PIG指标虽然简单,但却包含了一家公司所有重要的基本面信息,这些信息与市场整体的收益水平和估值水平一起,反映出公司的基本面状况,并可由此反推出公司的成长预期。也正是因为如此,PIG与公司基本面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不等于与市盈率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使是相同的市盈率,在不同行业里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增长预期。比如同是60倍的市盈率,对于食品饮料行业的G星湖就意味着36%的增长预期,但对于海南航空则意味着80%的增长预期。这主要是由于食品饮料行业整体的波动性风险较小,资本成本,即投资人要求的回报率较低,相应定价水平较高。但航空业受国际油价和汇率冲击,同时负债率高、固定资产投入大,行业整体风险性较高,相应地,投资人要求的折价也就会较高。不仅如此,即使在同一行业里,由于公司资本结构的不同,相同市盈率也可能有着不同的解释,如纺织服装行业的杉杉股份,市盈率23.6倍,PIG增长预期22.2%,但同属一个行业的七匹狼,市盈率比杉杉还高一点,25.6倍,不过,由于负债率显著低于杉杉,所以,PIG增长预期仅为10.8%。
PIG指标是依据国际通行的估值原理设计的,它强调资本成本、无风险收益率、Beta值等理念,符合境外投资人对A股市场的价值判断。因此,在国际接轨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这一指标的提出对建立A股市场的估值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IG指标计算方法
PIG指标利用红利贴现模型中的两阶段增长模型,在当前市盈率下反推第一阶段,即未来五年市场对上市公司(或行业)每股收益(或如进行股权融资情况下的净利润)的预期增长率。
两阶段增长模型
股票估值的基本原理就是将未来红利预期按资本成本——也就是投资人要求的资本回报率——进行贴现即得到理论股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DDM(红利贴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在预期未来红利增长时,一般选用两阶段或三阶段模型,这里我们选用两阶段模型,即假设公司在第一阶段(未来五年内)保持高速增长,而在第二阶段增速减缓,回归到稳态增长率。
两阶段增长模型计算公式
其中,P为股价,Do为当前(2005年)每股股利,D1为下年预期每股股利,D5为五年后的预期每股股利,g为高速增长期的预期增长率,即我们所说的PIG,gn为公司进入稳态增长(也就是第二阶段)后的预期增长率,在这里我们取6%,k为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即投资人对所投资产要求的回报率,风险越高的资产,投资人要求的回报率也就越高,即所谓的“高风险高收益”。
一种资产当其收益率低于投资人普遍要求的回报率时,它就会被市场所厌弃,价格下跌。而随着价格下跌,在未来成长预期不变的情况下,资产的投资回报率会逐步上升,直到达到投资人要求的回报率,即资本成本,此时的价格就是该资产的均衡定价。因此,在相同的成长预期下,资本成本越高的公司投资人对其折价越大,市盈率越低;反过来,在相同市盈率的情况下,资本成本越高的公司反映出投资人对其成长预期越好,即价格隐含的增长率(PIG)越高。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CAPM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成本有如下计算公式:
其中,k为资本成本,Rf为无风险收益率,β为系统风险系数(计算方法具体数值将在后文详细列示),(Rm-Rf)为风险溢价,即投资人对股票市场整体风险所要求的超额收益补偿。
当前我国多数投资人实际可得的无风险收益率就是中国的国债收益率2.91%,同时,我们选用当前A股市场的隐含风险溢价7.2%来作为PIG的计算基础。
贝塔(Beta)值
所谓Beta值就是个股或单个行业相对大盘整体波动的敏感性,即股指收益率上升1个百分点时,该股票或行业指数的收益率上升几个百分点。
Beta值又被称为上市公司(或行业)的系统风险系数,Beta值越大的公司或行业,其股价或指数波动越剧烈,相应的风险也越大。
总体上,决定行业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行业属性,即行业对宏观经济周期的敏感性。二、行业发展阶段,在消费行业中,也有些新兴产业由于盈利模式尚不成熟,行业波动性也较大,Beta值高于传统消费产业。三、行业自身的风险性,初始投资额大、产业更新速度快的行业风险较高,相应地Beta值也较大,如房地产行业,作为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其本身的需求波动性就较高,再加上开发过程中的大量资金占用和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开发商的风险暴露增大(见表1)。
Beta值的计算
在具体计算上,行业或公司Beta在数值上等于一段时期内行业或公司收益率对市场指数收益率的回归系数:
其中,Ri为股票i或行业i 的个别收益率,Rm为同期指数或市场组合的收益率/(这里我们取上证综指收益率),Cov为协方差计算,Var为方差计算。
稳态增长率
估值模型,无论是永续增长模型、两阶段增长模型,还是三阶段增长模型,都假设行业、公司在长期内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在竞争市场中,超额利润会驱使潜在竞争者进入,使行业利润趋向平均化,行业增长率最终将回归到国民经济整体的长期增长水平。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保持7.2%的平均增长率,此后降至4.7%水平,平均来说长期增长率在6%左右。
稳态分红率
根据公司财务理论,红利是公司净利润中扣除再投资部分的收益,因此,随着公司和行业的成熟,高于资本成本的投资机会减少,相应地,企业应增加分红比例;而当公司进入稳态增长阶段后,分红率也由此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但此时的分红水平已显然区别于高增长时期的分红率。
稳态分红率公式:
其中,bn为稳态分红率,gn为稳态增长率,ROEn为净资产回报率。
PIG的计算公式
PIG的应用
PIG指标,揭示行业隐含增长率
在表1中我们列出了行业Beta值和资本成本,并由此推算出每个行业的市场预期增长率——PIG,计算结果显示:
航空业的市场预期增长率最高,未来五年平均达到50%,这与消费升级的理念一致,同时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航空企业的债务负担将大幅减轻,从而对其利润产生重要贡献;其他一些消费升级产业也都有稳步增长的预期,如社会服务与传播(包括旅游、餐饮、传媒等),市场预期增长27%,房地产,市场预期五年平均增长24%,零售22%,机场17%,生物医药16%,造纸15%、食品饮料14%、汽车13%、金融保险13%。
而一些与基础建设相关的行业,由于所处周期性阶段不同,市场预期增长率也有较大差异,如非金属行业,市场预期增长40%——水泥全行业的利润从2000年的不到10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36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0%,目前行业处于周期性低谷,但从房地产投资的整体增长趋势看,未来成长势头仍很强劲;化工类行业的增长预期也较好,石油加工及化学原料的预期增长率都在18%左右;机械类行业五年平均增长趋势良好,普通机械的市场预期增长率在22%左右,工程机械受宏观调控冲击,在15%左右;但有色金属行业的增速稍缓,预期增长仅11%,而钢铁行业的市场预期增长更是只有-6%。
最后,基础设施行业,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其中港口受贸易推动,预期增长在25%左右,机场17%,高速路15%,只有水运行业,受国内大宗商品进口量下降及油价上涨冲击,预期增长率不到2.4%。
总体来说,PIG指标在行业层面的预测是比较准确的,它为投资人和公司经理们对行业前景的判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在公司层面,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存在着低估和高估现象,而这也是资本市场的盈利空间所在。
PIG指标,被低估公司的价值挖掘
表2中我们列出了上期《新财经》漂亮50的PIG指标值,从计算结果看,很多公司的市盈率并没有反映其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资源优势,存在着被低估的可能。同仁堂当前价格中隐含的未来五年市场增长预期仅为0.39%,但从医药行业的整体成长和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看,对公司的这一估值预期显然是偏低的。类似的还有五粮液,市场预期增长率仅为0.56%,与公司的稳定增长前景相矛盾。
另有一些公司,PIG值也较低,如上海汽车,-2.28%,G华泰,0.24%,这类公司的共同特点是所处行业(汽车、造纸等)正处于高投入的激烈竞争阶段,未来五年不断扩张的融资需求可能会暂时降低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但从长期看,前期的高投入正是在打造未来行业霸主的准备。
但对于漂亮50中多数非周期性行业,市场预期增长率PIG确实能够较好地反映公司的真实成长,如中兴通讯16.86%、万科17.86%、联通19.87%,等的增长预期与行业和公司特性一致(见表2)。
PIG指标,高估公司的警示
PIG指标的另一项用途就是对高估公司的警示,市盈率高的公司不一定被高估,但市盈率高的公司也不一定就有高增长,关键是高市盈率背后的隐含增长率是否合理。
表3中我们列出了截至2005年12月15日,沪深300中市盈率最高的50家公司的价格隐含增长率,即PIG指标。其中,市盈率最高的当属纺织服装行业的江苏阳光,1500倍市盈率意味着180%的增长预期(换句话说,投资人预期该公司在五年后每股收益将从现在的不到1分钱上升到0.24元);其次是福田汽车,1200多倍的市盈率意味着190%的增长预期,五年后每股收益增长到0.46元。总体来说,所有50家公司的市盈率都在36倍以上,但通过PIG指标我们看到,有些公司的高市盈率要部分归功于行业整体的稳定性——投资人要求的资本成本和风险补偿较低——及公司个体的财务安全性,但有些公司的高市盈率则要全部归因于公司的高成长预期。但即使是风险系数最小的公司,未来五年的预期增长率也在20%以上。
如此高的增长预期是否都合理呢?这是个投资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而PIG指标的作用就是向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们充分揭示这种隐含在价格信息中的增长预期,以供参考。
年增长率 篇12
一、经济增长的表现
为了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们分别采用名义GDP和实际GDP (1978=100) 两种标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测算, 并且为了更好的反应其经济增长的情况, 我们又进而给出了人均GDP的变化情况,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历年《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从经济增长的整体情况来看, 按照当前价格计算, 东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平均增长速度为14.1%, 其中吉林省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名义平均GDP增长速度为15.1%, 辽宁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与地区平均增长速度持平, 而最慢的黑龙江省, 名义平均GDP增长率也达到了13.6%。而按照以1978年价格为基期计算, 大体情况与按照当前价格计算的结果相似, 其中东北地区平均增长速度为8.9%, 最快的吉林省增长速度为9.7%, 高于东北地区平均增长速度0.8个百分点, 辽宁省平均增长率为9.2%, 尽管慢于吉林省, 但其速度也高于地区平均水平;黑龙江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为8%, 尽管低于地区平均速度, 但仅差0.9个百分点, 同最快的吉林省也仅差1.7个百分点。从“十五大”以来的经济增长表现来看, 我们发现尽管名义经济增长率低于改革以来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 但是从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来看, 在1998年到2005年的8年时间里, 实际平均增长速度快于改革以来的平均经济增长水平。从衡量发展水平的人均GDP指标来看, 东北地区实际人均GDP从1978年的563.7元增加到2005年的4481.9元, 在28年间以每年8%的增长速度, 增长了近8倍。从各省情况来看, 各省改革以来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均在7%以上, 其中最快的为吉林省, 达到了8.8%, 最慢的为黑龙江省, 也达到了7.2%。并且我们发现自1998年以来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呈现出加速增长得现象。各个地区的实际人均GDP平均增长率均超过了9%, 而东北地区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则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达到了10.2%。从以上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 东北地区自改革以来持续保持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
(一) 经济增长源泉的变化
我们采用经济增长随机边界生产函数的方法结合东北地区各省的宏观经济数据构造面板数据 (Panel Data) , 然后应用随机效应估计方法对东北地区以及各省的要素产出弹性系数进行了估计。并结合东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的产出及要素投入的基本变化情况, 计算出东北地区及各省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 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东北地区的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仍然起到主要作用, 其贡献率约占60%左右, 但是资本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作为另一主要投入的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从改革之初到“十五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之前, 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4%, 而1998年以来其贡献率仅为5%。与要素投入贡献率下降趋势形成反差的是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变化, 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98年之前的平均20%上升到1998年以后的34.4%。 (这一估算结果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研究所傅晓霞、吴利学[2006]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 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超过30%, 但资本等要素投入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贡献份额大约为60%。)
资料来源:根据作者计算得出。
从各省的情况来看, 大致情况与地区总体情况一致, 但是各省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资本要素的贡献来看, 资本要素投入仍是各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但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资本贡献最高的辽宁省资本贡献率从1998年之前的73.5%下降到1998年以后的61.5%, 吉林省也从68.4%下降到63.7%, 而资本贡献率最低的黑龙江省则从68%下降到58.2%。从劳动要素投入的贡献率来看, 劳动要素不仅不是各省的经济增长源泉, 而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其中自“十五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 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均低于10%, 其中辽宁省为6%, 吉林省为7.4%, 而黑龙江省最低为2.4%。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来看, 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自改革开放以来均有显著提升, 其中黑龙江省最高接近40%, 而辽宁省与吉林省均低于东北地区平均水平, 其中辽宁省为32.5%, 而吉林省仅为28.9%。
(二) 全要素生产力的分解
从上一部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全要素生产率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增强。因此, 对全要素生产率本身的理解也成为理解和认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现状及可持续性的关键内容。按照索洛等经济增长理论学者对经济增长的核算分解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被理解为由技术进步和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但同时也有学者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个部分。其实这两者划分方法并不矛盾, 因为技术效率高低与否主要就是实际采用的技术与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否吻合, 如果吻合则被视为技术效率较高, 如果不能吻合则视为技术效率较低。而现有技术效率与潜在技术效率之间的改进过程正是生产要素能否按照市场价格信号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因此, 技术效率也是制度因素的一个反映, 所以两种分解方法并不矛盾。
在此我们采用后者, 即采用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同理根据随机边界生产函数以及东北地区的相关宏观经济数据, 我们对东北地区及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 (如图1至图4所示)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 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变化与技术进步增长率变化趋势相同, 在1993年之前, 均存在波动上升的趋势,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从1979年的-4.1%上升到1993年的7.59%, 同期技术进步增长率则由改革之初的-0.1%上升到1993年的5.51%。而在1993年至1999年, 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变化出现了短暂下降趋势, 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从7.59%下降到1.6%, 而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则由5.51%下降到1.21%。但是在1999年以后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又均出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其中全要素生产率1999年至2005年平均增长率为3.43%, 而同期技术进步增长率为3.2%。从图1我们注意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变化主要同技术进步增长率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但是两者差异的大小又受到技术效率增长率的制约。我们看到东北地区技术效率变化在1994年之前东北地区技术效率增长率逐渐呈上升趋势, 其由改革之初的-4.05%上升到1994年的3.07%, 但是1994年之后技术效率增长率则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其中自1994年至2005年技术效率增长率从3.07%下降至-1.24%。可见也正是这种技术效率增长率持续走低, 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技术进步增长率逐渐加速的情况下保持缓慢增长。
我们从省际层面来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三者的增长率进行分析。首先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来看, 从图2我们发现东北地区三省基本变化趋势相同, 即改革初期至1994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其中吉林省波动最为强烈, 而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则表现出变化相同的趋势。自1994年以后三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现差异, 其中黑龙江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从1994年到1998年持续下降, 从1994年的8.71%到1998年的-3.16%, 但是自1998年之后持续上升, 并且成为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 而辽宁与吉林则呈现出平稳变化。其次从技术进步增长率来看, 如图3所示, 东北三省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变化趋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但是幅度略有差异, 这主要是因为全要素生产率由技术进步增长率和技术效率增长率两部分组成的结果。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辽宁和吉林两省技术进步增长率从1999年以来呈现上升趋势, 而黑龙江省技术进步增长率虽然为正, 但是增长率却从2000年的4.45%下降到1.5%。接下来, 我们来考察一下东北地区各省的技术效率增长率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在1994年之前, 东北地区各省技术效率增长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 但是自1994年之后, 东北地区各省的技术效率增长率出现了全面下降的趋势, 只有黑龙江省在2002年以后技术效率有所提升。最后,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东北地区各省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增长率以及技术效率增长率的变化给予一个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在1994年之前东北地区各省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的增长率变化均呈现趋同的趋势, 而且我们发现之所以这一阶段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现出波动上升主要是因为技术进步增长率波动以及技术效率的持续上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自1994年以后, 辽宁和吉林两省表现出较为相似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增长趋势, 两省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托的是技术进步增长率的提高, 而技术效率增长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变化起到了滞后作用。而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吉林省两省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差异, 主要表现在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的差异。以上分析表明黑龙江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近期上涨主要依托于技术效率的提高, 而不是技术进步增长率的上升。
资料来源:引自Li, Nan (2008)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Northeast of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资料来源:引自Li, Nan (2008)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Northeast of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三、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资本效率逐渐降低, 从而对经济增长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尽管资本在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总的贡献率占有绝对优势, 接近60%左右, 但是我们发现资本效率却逐渐降低。在经济学中对于资本效率的测量方法一般采用两种度量方法, 第一种是关于产出资本比率的度量, 如果产出资本比例越高, 则意味着资本效率越高, 而产出资本比例越低则表明资本效率越低。第二种度量资本效率的方法是从资本的边际效率角度来对资本效率进行考察, 主要是采用“边际资本———产出比” (ICOR) 来度量, 其中ICOR越大表明资本效率越低, 而ICOR越小则表明资本效率越高。在这里为了度量准确我们分别采用第二种方法, 即“边际资本———产出比率” (ICOR) 来度量资本效率变化。从图5我们可以看到,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东北地区及其各省的ICOR指数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这表明其资本的效率逐渐降低。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 各个省的程度有所不同, 其中吉林省与辽宁两省表现趋同, 特别在1997年以后其资本投资明显加快, 这也导致了其资本效率的低下, 并且这也是中国东北整个地区资本效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而黑龙江省尽管ICOR也呈现上升趋势, 但是我们发现其基本变化比较平稳, 从而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黑龙江省的资本效率优于其它两省。导致以上资本效率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则是东北地区辽宁与吉林两省近期特别是1997年以来过快的资本投入, 两省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均接近20%, 而实际GDP增长率仅为11%左右, 两者之间形成巨大缺口。而黑龙江省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0.9%, 同期实际GDP增长率为10.3%, 两者仅差0.6个百分点, 两者实现了协调增长, 从而导致了黑龙江资本效率与其它两省相比有显著的提高.
(二) 技术效率增长率下降成为影响东北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潜在因素
在前面的分析中, 我们发现东北地区技术效率增长率变化呈现出“倒V字”型变化。从1979年改革之初, 其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从-4%上升到1994年的3.1%。但是自1994年以来却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 即从1994年的3.1%下降到2005年的-1.2%。
在现有经济理论中, 认为资本深化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对技术效率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为了对东北地区技术效率下降进行深入的了解, 我们以技术效率为被解释变量, 以资本深化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被解释变量, 以时间趋势作为控制变量利用现有东北地区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初步发现技术效率受到外商直接投资和资本深化的影响, 并且统计关系显著。其中资本深化对技术效率变化具有负相关影响, 人均资本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技术效率的绝对数值将下降0.334;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效率的变化具有正向影响, 当外商直接投资 (FDI) 在GDP比重每增加1个单位, 技术效率的绝对值则增加0.967。由于同期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与资本产出比之增长率仅为11.5%, 而同期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为13.5%, 快于外商直接投资与总产出比率的增长幅度, 从而导致了自1994年以来的技术效率持续下降。
资料来源:所有数据由作者根据东北地区各省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以上我们对中国东北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源泉以及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之所以取得较快的增长, 其主要动力仍然是要素投入拉动, 但是其内在趋势却在发生变化。其中资本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虽然仍然保持60%左右, 但是其趋势逐渐下降, 而依托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逐渐上升, 接近30%左右的水平。这种变化说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一个较为快速的持续的经济增长过程。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是该地区同全国一样存在资本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我们对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后发现东北地区技术效率增长率自1994年以来持续下降。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资本深化过快以及经济增长结构不合理所致。因此必须改变这一情况, 否则将会影响到该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为此提出如下建议:第一,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确保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方略的实施, 完善市场秩序, 建立完善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体系;第二, 调整和控制好固定资产投资速度, 避免资本深化增长过快, 实现资本要素投入适度增长;第三, 优化投资结构, 在吸引内资的同时, 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并使之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最后, 实现以技术进步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东北三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源泉分析, 特别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要素投入、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三个部分, 发现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是要素投入, 但是其贡献率趋势却逐渐下降, 而依托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上升。同时发现目前资本效率下降以及技术效率增长率下降将会对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因此, 本文在指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东北地区
参考文献
[1]傅晓霞, 吴利学.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J].经济研究, 2006 (10) :52-61.
[2]李楠, 牛爽, 王丹.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及滞后效应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5 (4) :28-31.
【年增长率】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