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非尼

2024-10-09

索拉非尼(精选7篇)

索拉非尼 篇1

泌尿系统肿瘤中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 仅次于膀胱癌位列第二位。患者就诊时约25%~30%已经存在远处转移, 肾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中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也在30%~40%, 肾癌对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手段均不敏感, 中位生存期为8~12个月, 5年存活率仅为2%~3%[1]。目前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晚期肾癌的首选治疗。索拉非尼 (sorafenib) 作为多靶点生物靶向新药于2005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批准用于晚期肾癌的治疗, 受到广泛的临床关注, 该药由德国拜耳医药保健股份有限和Onyx制药公司联合研制的新型小分子多靶点生物靶向治疗新药, 被认为是在晚期肾癌的治疗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 该药也被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推荐用于治疗晚期肾癌以及肾癌术后复发的治疗, 或是肾癌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治疗失败的二线治疗。索拉非尼还对非小细胞肺癌、肝癌、黑色素瘤等恶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索拉非尼于2006年进入我国, 从此开创了中国晚期肾癌靶向治疗新时代。

1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现状

(1) 标准治疗方案, Ratain等[2]对202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患者进行索拉非尼Ⅱ期临床疗效实验, 患者分为两组, 随机双盲给药, 400mg日2次口服, 统计结果显示服用索拉非尼组中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24周, 而未服用索拉非尼的对照组中仅为6周。国外学者Escudier等[3]对903例肾细胞癌进行Ⅲ期临床研究,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索拉非尼400mg日2次口服, 结果显示显索拉非尼显著延长晚期肾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和总生存期, 依此结论, 索拉非尼成为FDA批准的首个治疗晚期肾细胞癌靶向药物。同期在北美国家进行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扩大临床试验, 观察晚期肾癌患者2504名, 统计结果显示同上一致的临床获益率。随后, 国内外学者将该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2006年批准临床上使用该药, 国内学者周爱萍等[4]在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开放、多中心、非对照Ⅱ期临床试验 (ⅡT) 中, 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观察病例共计62例晚期肾癌的患者, 有5例患者因为不良反应不能够耐受而退出, 统计可评价患者57例, 服用方法采用400mg日2次口服, 结果显示临床获益率达为84.21%, 客观缓解率达为21%, 中位PFS达41周, 疗效显著。 (2) 索拉非尼增量方案, 采用增加剂量提高索拉非尼的疗效方案也在临床观察阶段, 增加剂量可以提高药物的效果, 但其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多。国外学者Amato等[5]采用递增方案治疗转移性肾癌的Ⅱ期临床试验, 600~800mg, 日2次口服, 结果表明患者对索拉非尼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疾病缓解率高达55%, 中位PFS达8.43个月。国内学者斯璐等[6]对常规剂量治疗失败的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给予增量治疗, 从每日800mg逐渐增加, 最大剂量达1600mg/d, 统计结果客观缓解率达44%, 疾病控制率81%。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提示在部分耐受良好的晚期肾癌患者中可适当增加索拉非尼剂量, 从而可提高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 (3) 以索拉非尼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 晚期肾癌病情复杂, 单一靶向药物并不能完全杀灭肿瘤。综合治疗往往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含有索拉非尼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常用的联合方案中有索拉非尼联合细胞因子、其他靶向药物及联合化疗等治疗方案, 虽然文献报道有效率明显提高, 但限于统计病例数少, 缺乏系统规范的标准, 未被学术界所明确和统一。

2 索拉非尼抗肿瘤机制

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肾细胞癌治疗方法, 索拉非尼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 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的Raf-1、B-Raf丝氨酸和苏氨酸激酶的活性, 阻断了RAS/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 使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索拉非尼还具有抑制内皮细胞、周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 以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PDGFR) 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7]。

3 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

国外文献报道中显示, 绝大多数患者对索拉非尼治疗有良好的耐受性。与传统的化疗药物不同, 表现为非细胞毒效应, 故有着良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长期服用不会引发类似服用细胞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国内外文献对不良反应统计结果不一, 主要以皮疹、腹泻、手足综合征、疲劳、血压升高及肝功能损伤等多见。但服用索拉非尼引发的不良反应通常较轻, 通过对症处理多能缓解, 容易控制且多可逆, 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中断治疗。总结文献报道不良反应中手足综合征、腹泻和高血压的发生率显示国人高于西方人群, 但症状均可控制, 反映出索拉非尼良好的耐受性。高血压方面, 国内学者杨琳[8]等总结30例应用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肾癌患者, 高血压的发生率在30%, 以轻中度为主, 其中88.9%为2级以下, 服用降压药物大多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 靶向药物的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 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临床手段。索拉非尼独特的多靶点的抗肿瘤作用, 作为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肾癌取得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 但肾癌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 因素众多, 如果单独使用一种靶向药物治疗肾癌, 有效率及生存期都要受到一定的制约, 研究如何与索拉非尼联合治疗肾癌,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期限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摘要:随着临床对肾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其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不断进展, 其细胞信号转导路中的一些关键分子已经成为治疗的靶点, 不断有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问世, 索拉非尼是2005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肾癌治疗的靶向药物,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制定的2008年版《肾癌诊治指南》中推荐索拉非尼作为部分患者的一线治疗或者所有患者的二线治疗用药。现就索拉非尼在肾癌晚期的治疗现状、机制及应用前景作一简介。

关键词:索拉非尼,晚期肾癌

参考文献

[1]Bell munt J, Montagut C, Albiol S, et al.Present strategies in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an update onmolecular targeting agents[J].BJU Int, 2007, 99 (2) :274-280.

[2]Ratain MJ, Eisen T, Stadler WM, et al.PhaseⅡPlacebo-controlledrandomized discontinuation trial of sorafenib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renal cell carcinoma[J].J Clin Oncol, 2006, 24 (16) :2505-2512.

[3]Escudier B, Eisen T, Stadler WM, et al.Sorafenib in advanced clear-cell renal-cell carcinoma[J].N Engl J Med, 2007, 356 (2) :125-134.

[4]周爱萍, 何志嵩, 于世英, 等.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试验[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9, 30 (1) :10-14.

[5]Amato RJ, Zhai J, Willis J, et a1.A phaseⅡtrial of intrapatientdose-escalated sorafenib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cancer[J].Clin Genitourin, 2012, 10 (3) :153-158.

[6]斯璐, 马建辉, 周爱萍, 等.索拉非尼增量治疗转移性肾癌的初步报道[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9, 30 (1) :18-20.

[7]张奇夫, 汪清, 付成, 等.索拉非尼治疗老年晚期肾癌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初步评价[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0, 31 (1) :12-14.

[8]杨琳, 丁英俊, 石磊, 等.索拉非尼在晚期肾癌治疗中所致高血压及其处理[J].肿瘤, 2012, 32 (5) :380-383.

索拉非尼 篇2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 泌尿系统肿瘤中仅次于膀胱癌位列第二位。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 肾癌对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均不敏感, 就诊时患者约30%已经存在远处转移, 肾脏切除的患者中肿瘤细胞远处转移发生率也高达30%-40%, 故其预后较差[1]。中位生存期为8-12个月, 5年存活率仅为2%-3%。目前晚期肾癌的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而靶向治疗又是晚期肾癌的首选治疗。索拉非尼 (sorafenib) 属于多靶点生物靶向新药, 2005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肾癌的治疗, 是具有抑制肿瘤增殖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多激酶抑制剂, 并且被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推荐用于复发或不能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的一线治疗。2006年在我国获得批准临床应用, 其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多, 逐渐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我科近5年应用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 现将其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3月-2011年10月间使用索拉非尼治疗28例晚期肾癌的患者, 其中男性17例, 女性11例, 年龄42-67岁之间, 平均年龄54.8岁。入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肾细胞癌, 所有患者临床分期均为Ⅳ期, 影像学检查观测到至少一处病灶。

1.2 治疗与评价方法

给予患者索拉非尼0.4g/次, 每日2次口服, 如出现不良反应, 按照发生的程度适当调整剂量, 特别严重不能耐受者给予暂停服药, 根据不良反应减轻的程度决定是否继续服药。不良反应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NCI) 评价指标分为Ⅰ-Ⅳ°, Ⅰ°:对正常的生活没有影响;Ⅱ°:对正常的生活有影响, 但能够耐受;Ⅲ°:不良反应严重, 不能够耐受, 且需要治疗;Ⅳ°:不良反应严重至危及生命。观察索拉非尼对患者的各系统的影响及毒性反应并详细记录。规律复查相关的理化检查。

2 结果

服用索拉非尼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 其中消化系统反应17例、高血压3例、手足综合征3例、全身反应4例、肝功能损伤1例。NCI分度:Ⅰ°11例, Ⅱ°8例, Ⅲ°9例, 本研究病例中未出现Ⅳ°患者。

3 讨论

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肾细胞癌治疗方法, 索拉非尼的问世, 在晚期肾癌的治疗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索拉非尼是由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新型小分子多靶点生物靶向治疗新药, 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 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及肿瘤血管上的Raf-1、B-Raf丝氨酸和苏氨酸激酶的活性, 从而抑制了RAS/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 使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索拉非尼不良反应的处理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 (1) 高血压的处理:高血压是索拉非尼常见的不良反应, 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到抑制及血管内皮损伤有关[2]。如果血压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能导致治疗的减量或中断。依据不良事件术语标准 (CTCAE) 3.0对高血压进行分级, 对1级和2级的患者先进行生活方式及习惯的调整, 包括合理膳食的摄入, 每日限盐, 增加活动量等。对于分级为3级和4级的患者给予口服降压药物治疗。钙离子拮抗剂可能使索拉非尼在体内蓄积, 要慎用。有学者认为索拉非尼可能最终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所以效果理想的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必要时联合用药, 如果血压仍不能控制理想水平, 调整索拉非尼剂量或中断治疗。 (2) 手足综合征的处理:手足综合征反应主要出现在治疗的前6周, 第1-2周内出现居多。是小分子靶向药物较为特殊的皮肤不良反应。表现为手足掌部皮肤刺痛, 继而出现红斑, 大小直径在几毫米到数厘米, 多数对称出现, 随着损害的加重, 红斑出可以出现似老茧样皮肤增厚并伴剥脱。本组病例中有3例出现此种情况, 其中有1例为Ⅲ度, 患者不能耐受手足的疼痛, 药量减为每日或隔日口服一次, 每次400mg。治疗以涂抹皮肤保护性软膏、促进表皮愈合的药物以及应用激素类软膏为主, 同时避免皮损局部接触化学性物质, 衣物以棉线材质为好。 (3) 胃肠道症状的处理:本研究中有17例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 多较轻微, 未影响治疗。索拉非尼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多见腹泻、恶心、呕吐、腹胀不适、口腔黏膜炎、便秘等症状。尤其是腹泻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通过食用低纤维、易消化食物来缓解。口腔黏膜炎的患者, 一定保持好口腔卫生, 日间应用黏膜保护性药物。对于恶心、呕吐的患者使用胃黏膜保护性药物及抑酸剂。 (4) 肝功能损害的处理:肝功能损害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造成严重危害, 所以在服用索拉非尼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如果患有肝脏疾病者应该慎用此药。在治疗的过程中肝脏功能出现损伤, 应立即给予保肝、降酶治疗, 同时辅助治疗, 包括饮食方面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少食高脂肪食物, 防止加重肝脏负担。 (5) 全身反应的处理:包括肌肉酸痛、乏力、关节疼痛及焦虑等症状, 不除外非药物性因素所致。对于存在恐惧、抑郁甚至绝望等心理问题的患者, 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于严重的上述反应, 给予镇痛及抗焦虑药物治疗。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给予导患心理指导, 让患者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病情, 学会控制情绪。

近年来, 靶向治疗已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临床手段。索拉非尼药物费用昂贵, 临床上较少患者能够接受该药物规律治疗, 本研究所收集统计的病例较少, 可能不足以反应总人群对该药不良反应的情况, 随着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待更多学者总结研究, 进一步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Bell munt J, Montagut C, Albiol S, et al.Present strategies in thetreatment of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an update on moleculartargeting agents[J].BJU Int, 2007, 99 (2) :274-280.

索拉非尼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76例晚期肾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 预计生存期均在3个月及以上, 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 (38例) 和对照组 (38例) 两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 女性15例, 年龄51~79岁, 平均年龄 (63.7±10.3) 岁;卡氏评分33~58分, 平均 (45.8±9.3) 分。在Robson分期方面, 27例患者为Ⅲ期, 11例患者为Ⅳ期。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22例, 女性16例, 年龄50~81岁, 平均年龄 (63.5±10.1) 岁;卡氏评分31~59分, 平均 (45.6±9.5) 分。在Robson分期方面, 25例患者为Ⅲ期, 13例患者为Ⅳ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卡氏评分、Robson分期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IFN-α、IL-2交替治疗, 给予本组患者皮下注射干扰素-α (Interferon-α, IFN-α, 长春生物研究所, 国药准字:S 1 9 9 9 1 0 1 9, 产品批号:20100312) 和白介素-2 (Interleukin-2, IL-2, 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060054, 产品批号:20090514) , 起始剂量分别为5×106 IU/d和1×106IU/d, 第二次开始IFN-α、IL-2的用药剂量分别该为1×107IU/d和2×106IU/d。每周2次, 3个月为1个周期, 每周期间隔1个月, 3个周期为1个疗程[4];给予观察组患者索拉非尼治疗, 让本组患者饭前或饭后2h口服400mg索拉非尼 (武汉宏信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CAS:284461-73-0, 产品批号:20110315) , 每天2次。如果有Ⅲ/Ⅳ级严重毒副作用出现, 则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剂量减半或停药。如果2周后没有Ⅲ/Ⅳ级严重毒副作用出现, 则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剂量增加到600mg, 1个月为1个周期, 共治疗3个周期[5]。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生活质量等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然后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脱皮、恶心等, 生活质量评估项目包括5个功能量表, 社会功能 (Social function, SF) 、角色功能 (Rolefunction, RF) 、躯体功能 (Physical function, PF) 、认知功能 (Cognitive function, CF) 、情感功能 (Emotional function, EF) , 各分7个等级, 标准分在0~7分之间,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得分呈显著的正比例关系[6]。

1.4 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定时严格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7]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如果患者的所有病灶均消失, 且没有出现新病灶, 具有正常的肿瘤标志物, 维持时间在4周及以上, 则评定为完全缓解 (Complete remission, CR) ;如果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径之和减少了至少30%, 维持时间在4周及以上, 则评定为部分缓解 (Partial remission, PR) ;如果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径之和缩小或增大伟大PR, 则评定为稳定 (Stable, SD) ;如果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径之和增加了20%及以上或有新病灶出现, 则评定为进展 (Progress, PD) 。

1.5 统计学处理

分别用率和 (±s) 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 然后分别用χ2和t检验组间比较。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8.95% (30/38) 明显比对照组57.89% (22/38) 高 (P<0.05) 。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足皮肤反应、皮疹/溃疡发生率18.42% (7/38) 、10.53% (4/38) 均明显比对照组 (0、0) 高 (P<0.05) , 发热、恶心发生率7.89% (3/38) 、2.63% (1/38) 均明显比对照组26.32% (10/38) 、15.79% (6/38) 低 (P<0.05) , 但两组患者的腹泻、乏力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P>0.05) 。具体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PF、RF、EF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 (P<0.05) , 但两组患者的CF、SF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P>0.05) 。具体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68.4% (26/38) 、31.6% (12/38) 、21.1% (8/38) 均明显比对照组52.6% (20/38) 、15.8% (6/38) 、5.3% (2/38) 高 (P<0.05) 。具体见表4。

3 讨论

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的稳定性研究 篇4

纳米混悬剂是采用少量表面活性剂稳定药物粒子所形成的一种亚微米胶体分散体系, 是一种分散度极好的固体药物粒子水分散体系[7]。常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载体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8,9]。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给药途径 (口服、静注、肺部、经皮和眼部给药等) 制剂的制备[10,11,12]。本实验采用乳化法将索拉非尼制成纳米混悬剂, 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

本实验采用粒径及多分散指数 (poly dispersion index, PDI) 随时间的变化来表征其物理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段内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和索拉非尼原料药的浓度, 并绘制降解曲线测定其化学稳定性。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FA25智能型高剪切分散乳化机 (上海弗鲁克流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旋转蒸发仪 (RE52CS,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 HPLC (Aglilent 1100, 美国) , UV-1800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 , JEM-2100 (HR) 高分辨透射电镜 (日本Jeol公司) , Zetasizer ZS90型激光粒度仪 (英国Malvern公司) , 恒温培养摇床 (ISO 13485,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1.2 试药

索拉非尼原料药 (湖北省武汉创成药业有限公司, 含量:99.0%, 批号:20140306) , 索拉非尼对照品 (上海翰香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含量:99.4%, 批号:PY131206) ,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广东省深圳优普惠公司) , Eudragit RS 100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 乙酸铵 (分析纯, 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 乙腈 (色谱纯, 美国天地公司) , 甲醇 (色谱纯, 美国天地公司) , 水为超纯水 (实验室自制) ,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本实验前期已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出制备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的最佳有机溶剂为丙酮∶甲醇 (3∶1) , 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将索拉非尼按最优处方制备成纳米混悬剂, 精密称取表1所示的药物和载体Eudragit RS100, 加入适量的丙酮∶甲醇 (3∶1) 中超声溶解, 形成有机相, 将体系的p H值用稀盐酸调节为4;另取PVP, 溶解于水中, 形成含1%PVP的水相。搅拌下将有机相缓慢滴加进水相中, 继续搅拌30 min。40℃下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并在10 000 r/min下高剪切10 min, 即得。

制备的9组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都具有较小的平均粒径和PDI, 粒径在80~120 nm范围, PDI值均﹤0.300, 集中于0.190~0.250, 粒径分布比较均匀。当投药量为2 mg, 有机相与水相比例为1∶4时, 平均粒径最小, PDI=0.231, 粒径分布比较均匀, 选为最优处方。见表1。

注:PDI:多分散指数

2.1 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测定

Zetasizer ZS90型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PDI及Zeta电位, 将制备的索拉非尼纳米混悬液用蒸馏水稀释10倍, 进行测定。结果见图1, 平均粒径为 (89.76±5.36) nm, 平均PDI为 (0.231±0.072) , 平均Zeta电位为 (36.7±0.5) m V。

2.2 形态观察

将制备的索拉非尼纳米混悬液稀释5倍, 过膜, 滴加到覆盖碳膜的铜网上, 干燥后用2% (W/V) 的磷钨酸染色, 用滤纸吸去多余的液体, 晾干后在JEM-2100 (HR) 高分辨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 拍照。结果见图2, 可以看出, 所制备的纳米粒为均匀球形, 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

2.3 物理稳定性的检测

将制备的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装入棕色小瓶中, 分别避光保存在4℃和室温环境下, 放置1个月。测定其放置前后粒径和PDI的变化。粒径和PDI变化见图3。将制备的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放在4℃环境下, 分别于30、60 d测定其粒径大小和PDI, 结果见图4。

图3显示, 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避光放于4℃下比放于室温下的粒径和PDI变化更小, 更加稳定。图4可见, 随着放置时间延长, 粒径和PDI两项指标均有所增加, 但变化都不是非常明显;PDI虽然有所增加, 但仍然保持在0.5以下, 表明体系中少量粒子发生了聚集。

2.4 化学稳定性的检测

2.4.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柱 (250 mm×4.6 mm, 5μm) , 流动相乙酸铵缓冲液 (20 mmol/L) -乙腈 (28∶72) , 检测波长266 nm, 流速1.0 m L/min, 柱温40℃, 进样量20μL。

2.4.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索拉非尼对照品10 mg, 置100 m L量瓶中, 用流动相溶解定容, 然后用流动相依次稀释成浓度为1、5、10、15、20、25、30、40、50μg/m L的一系列标准液, 按以上色谱条件测定浓度, 依次进样20μL, 记录色谱峰面积。以峰面积 (A) 对质量浓度 (C) 进行线性回归, 得标准曲线:A=78.862C-32.897 (r=0.9999) , 说明索拉非尼浓度在1~50μg/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分别在见光与避光的条件下, 用HPLC测定在4℃放置下不同时间段内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及索拉非尼原料药溶解液的药物浓度, 描绘出其降解曲线, 进行对比, 结果见图5。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在4℃避光条件下降解速度明显降低, 10 d内降解了10%左右, 以后趋于平稳只是发生极少降解, 可长期保存。在见光条件下, 10 d内降解30%左右, 随着时间延长, 降解量逐渐增大;溶解状态的索拉非尼药物避光条件下10 d内降解70%, 见光条件下5 d内降解80%, 结果表明在混悬液中以纳米粒子形式存在的药物比溶解状态的药物稳定, 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的降解速度明显降低, 特别是在避光条件下, 说明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显著改善了此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3 讨论

纳米混悬剂作为一种新的制剂技术, 它具有高饱和溶解度、黏膜吸附性、高溶出速率等特点, 可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药效和生物利用度[13,14]。但纳米混悬剂稳定性较差是其最大的问题, 很容易发生降解、沉降、聚集、变性等各种不稳定现象[15,16], 给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带来了较大挑战, 是其被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本实验对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进行研究。

影响纳米混悬剂的因素主要有稳定剂类型、分散介质和药物自身介质等。本实验已在前期工作中优选出稳定剂类型、分散介质等, 制备的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粒径较小, 分布均匀, 稳定性良好。在4℃和室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 4℃下粒径和PDI变化比室温条件下小, 说明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在4℃下比在室温条件下更稳定。这与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现象有关, 混悬剂溶液在总体上是饱和溶液, 小微粒因溶解度大而不断溶解, 大微粒则因过饱和而不断增长变大, 这一过程被称为奥斯特瓦尔德熟化[17]。van Eerdenbrugh等[18]在实验中证实, 奥斯特瓦尔德熟化与温度密切相关, 室温条件下, 纳米混悬剂会发生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40℃的条件下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现象增强, 而较低的4℃条件下, 奥斯特瓦尔德熟化减慢, 甚至停止, 所以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在4℃比在室温条件下更稳定。将索拉非尼制备成纳米混悬剂, 在相同条件下, 降解速度比溶解状态的索拉非尼慢很多, 说明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显著改善了此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将药物制成纳米混悬剂, 通过加入稳定剂来抑制纳米粒子的成长, 稳定剂一般通过立体稳定、静电稳定和静电立体稳定3种机制达到对药物分散体系的稳定作用, 防止粒子间的聚集[19], 所以将药物制成纳米混悬剂比溶解状态更加稳定。

索拉非尼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7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56例经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AFP检查或病理活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所有患者不愿或不适合外科手术,男37例,女19例,年龄61~79岁,平均68.2岁,至少具有1个可测量的客观病灶,ECOG评分0~2分,肝功能Child-Pugh评分A级或B级,巴塞罗那(BCLC)肝癌分期标准B、C期,白细胞计数≥3.0×109/L,血小板计数≥80×109/L,血红蛋白≥80 g/L,Cr≤正常值上限的2.5倍,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巴塞罗那B期34例,巴塞罗那C期22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6例,B级30例。随机分为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纯TACE治疗组(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男20例,女8例;巴塞罗那B期16例,巴塞罗那C期12例;肝功能Child-pugh A级15例,B级13例;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巴塞罗那B期18例,巴塞罗那C期10例;肝功能Child-pugh A级16例,B级1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ECOG、巴塞罗那临床分期、肝功能分级、AFP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行TACE治疗2次,每次间隔6周。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成功,置入5F导管常规术前准备,于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穿刺成功,将5F导管置于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定肿瘤供血动脉,采用超滑导丝将导管远端置于肿瘤供血动脉,先注入顺铂40 mg、5-Fu 7 500 mg化疗药,然后缓慢注入吡柔比星注射液40 mg加超液化碘油10~30m L混悬液,最后酌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血管。试验组在介入治疗后3~7 d给予口服索拉非尼治疗:400 mg/次,每日2次,视副反应情况调整用量。对照组患者仅行单纯TACE术。两组术后均常规给予止吐、保肝等常规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每6周全面评价病情1次,同时检测血清AFP的水平。疗效判断按照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4],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和进展(PD),CR、PR需4周后确认;以CR+PR计算疾病客观有效率(ORR);以CR+PR+SD计算疾病临床获益率(CBR)、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以及甲胎蛋白(AFP)的变化。

1.4 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并记录TACE术以及术后服用索拉非尼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软件作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客观有效率(ORR)、临床获益率(CBR)比较治疗3个月后瘤体变化情况(见表1),观察组ORR、CBR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注:覮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累计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比较

结果见表2。

注:覮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甲胎蛋白(AFP)的变化的比较,详见表3。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2)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毒副反应

观察组未发生4级及以上毒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腹泻、脱发、食欲减退、乏力、口腔黏膜炎等。其中3级手足皮肤反应及高血压分别为2例及1例;2级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及腹泻分别为4例、2例及2例;其余为1级不良反应,予对症治疗后控制良好。

3 讨论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老年原发性肝癌越来越多,而老年人合并肝癌患者有他独特的特点,往往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也不能耐受大剂量化疗。目前TACE被普遍认为是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TACE术是通过血管内灌注药物,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来提高疗效,从而发挥最大的抗癌作用,也减少了患者全身化疗反应;还通过血管内注入微血管性栓塞剂阻断肿瘤病理血管床,使肿瘤细胞缺血缺氧而死亡。索拉非尼是一种小分子多靶点生物靶向治疗抗肿瘤药,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5],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阻止肿瘤血管生成,它一方面可通过抑制RAS/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另一方面通过抑制几种与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发展有关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活性,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多项研究证实索拉非尼能显著延长中晚期HCC患者的生存时间。多靶点抗肿瘤药物联合TACE可更好地阻断肝癌血供,能更好控制肿瘤及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作者采用索拉非尼联合小剂量化疗药TACE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客观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分别为57.1%、96.4%,25.0%和67.9%,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0.9%、75.0%和78.6%、60.7%、42.9%,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FP治疗后分别为(85.59±7.21)和(131.32±12.82)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5);初步证实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黄开红,万云乐,林显敢等.实用消化系肿瘤学[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15.[1]HUANG KH,WAN YL,LIN XG,et al.Practical digestive on-cology[M].Beijing:Science Press,2009:615.Chinese

[2]L LOVET JM,B RUIX J.Novel advancem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2008[J].J Hepatol,2008,48:20-37.

[3]L LOVET JM,B RUIX J.Sorafenib in Advanced HepatocellularCarcinoma[J].N Engl J Med,2008,359:378-390.

[4]孙燕,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3.[4]SUN Y,SHI YK.Handbook of clinical tumo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M].Beijing:People Hygiene Press,2008:153.Chinese

索拉非尼 篇6

1材料与方法

取Wistar大鼠24只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 ( dimethylnitrosamine, DMN, Sigma公司) 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DMN用0. 15 mmol·L- 1的Na Cl稀释, 每只大鼠注射剂量为1 μg· ( 100 g) - 1。具体方法见文献[4-5]。每周的前3 d每天注射1次, 持续4周。

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乙醇、水按照1∶ 1∶ 6比例制成稀释剂。索拉非尼 ( 拜耳公司, H20110599) 溶解在稀释剂中, 按照10 mg ∶ 1 ml比例制成索拉非尼溶液。

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3组 ( 每组8只) : 对照组造模后第3周开始每天用稀释剂1 ml灌胃, 连续20 d; 索拉非尼低剂量组造模后第3周开始每天以索拉非尼溶液0. 3 ml·kg- 1灌胃, 连续20 d; 索拉非尼高剂量组造模后第3周开始每天以索拉非尼溶液1 ml· kg- 1灌胃, 连续20 d。在第3周和第4周每组随机处死2只大鼠, 在第5周处死剩余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大体变化, 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 行Masson's trichrome及Sirius Red染色并观察肝细胞内胶原纤维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 α-SMA表达。

根据阳性染色范围, 将免疫组化切片用图像分析仪行半定量分析, 每张切片扫4个视野 ( 40倍) , 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阳性染色面积并自动计算其与总面积的百分比, 根据百分比结果对肝纤维化程度分级。

2结果

2.1大体观察

见图1。

肝脏大体观察可见, 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各组大鼠肝脏变化有明显差异: 第4周时, 对照组及低剂量组大鼠肝脏硬度增加, 表面呈颗粒状或结节状, 为半球形隆起于肝表面, 肝硬化明显;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质地柔软, 表面较光滑;第5周时, 对照组及低剂量组肝脏表面出现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肝纤维结节, 对照组伴有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肝硬化程度较前两组明显减轻。

2.2 HE染色的观察

见图2。

对照组第5周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 汇管区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 肝内广泛假小叶形成, 假小叶内可见纤维再分隔现象, 同时伴有明显的肝细胞再生结节; 低剂量组病变程度与对照组类似; 高剂量组肝细胞无明显变性, 未见广泛再生结节和再分隔。

2.3胶原染色面积测定和肝纤维化分级评估

见图3、表1。

对照组及低剂量组胶原染色面积胶原染色面积无明显差异, 高剂量组胶原染色面积分别为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的52% 、49%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2.4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

见图3。

检测第4周和第5周各组动物肝脏中 α-SMA表达水平, 发现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 对照组和低剂量组α-SM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高剂量组在第4周和第5周肝组织内α-SMA表达明显减少 (P<0.05) 。

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比较, a P<0.05。

3讨论

索拉菲尼是第一个用于治疗晚期肝癌的口服靶向激酶抑制剂, 它通过抑制多种细胞内激酶, 例如B- Raf、VEGFR、PDGFR的活性,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抑制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对于肝纤维化早期的基础病变, 索拉菲尼对肝细胞纤维化过程是否具有作用目前尚无定论。近来有学者认为, 索拉非尼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中的ERK途径, 抑制肝细胞胞外基质 ( ECM) 的产生, 并且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但在整体动物水平尚未见报道。

本实验以腹腔注射DMN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 病理形态观察显示: 肝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发生毒性反应及反应性再生, 出现嗜酸性细胞为主的增生灶及增生结节,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结节数目增多, 体积增大; 与此同时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表现, 与文献[4-5]报道基本一致。

根据研究结果, 我们认为, 在DMN诱导肝硬化模型的演变过程中, 使用索拉非尼治疗可使ECM沉积减少, 这是肝纤维化程度得到减轻的原因之一。现有文献显示, ECM同肝纤维化的关系密切, 胶原沉积能阻止肝血窦和肝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使有害因素作用于肝细胞时间延长, ECM沉积减少后物质交换重新恢复, 肝细胞受损也相应减轻, 肝纤维化和肝功能得到改善[6-7]。此外还可能的机制包括索拉非尼通过抑制PDGF受体和ERK信号通路可以影响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胞外基质的释放, 抑制线粒体膜电位丢失, 稳定细胞膜, 调控凝血因子等基因的表达[8-9]。但是这些推测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本研究在DMN诱导的肝硬化大鼠动物模型上初步揭示了索拉非尼抑制肝纤维化的效果, 探讨了其中可能的机制。下一步需在大样本基础上开展索拉非尼对肝纤维化动物型模型生存期的研究, 探讨使用酪氨酸激酶对肝纤维化无进展生存期获益情况。

参考文献

[1]COHEN-NAFTALY M, FRIEDMAN S L.Current status of novel antifibrotic therapi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J].Therap Adv Gastroenterol, 2011, 4 (6) :391-417.

[2]WILHELM S M, ADNANE L, NEWELL P, et al.Preclinical overview of sorafenib, a multikinase inhibitor that targets both Raf and VEGF and PDGF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signaling[J].Mol Cancer Ther, 2008, 7:3129-3140.

[3]THABUT D, ROUTRAY C, LOMBERK G, et al.Complementary vascular and matrix regulatory pathways underlie the beneficial mechanism of action of sorafenib in liver fibrosis[J].Hepatology, 2011, 54 (2) :573-585.

[4]WANG Y, GAO J, ZHANG D, et al.New insights into the antifibrotic effects of sorafenib o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and liver fibrosis[J].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0, 53 (1) :132-144.

[5]邝满元, 刘映霞, 李映菊.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 9:447-451.

[6]ZHENG S M, JIANG M D, ZENG W Z, et al.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on rat cultured hepatic stellate cells stimulated by acetaldehyde[J].J Dig Dis, 2007, 8:148-153.

[7]PRIYA S, SUDHAKARAN P R.Cell survival, activation and apoptosis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modulation by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s[J].Hepatol Res, 2008, 38:1221-1232.

[8]CHAPUY B, SCHUELPER N, PANSE M, et al.Multikinase inhibitor sorafenib exerts cytocidal efficacy against Non-Hodgkin lymphomas associated with inhibition of MAPK14 and AKT phosphorylation[J].Haematol, 2011, 152 (4) :401-412.

索拉非尼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80株人体肝癌细胞, 均从上海艾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进, 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株, 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与索拉菲尼2种药物联合作用, 观察组采用人参皂甙Rg3、索拉菲尼以及奥沙利铂联合作用。

1.2 方法

1.2.1 配置培养液与药物储存液。

(1) 培养液的配置:抽取10%的胎牛血清与青链霉素1%, 滴加到RPMI-1640培养基中。 (2) 对索拉菲尼储存液进行科学配置:将索拉菲尼完全碾碎, 并去掉包衣, 滴入100%DMSO中, 过滤除菌后, 将药物进行冰冻存储。 (3) 配置奥沙利铂药物储存液:溶入葡萄糖水内之后冰冻存储。 (4) 人参皂甙Rg3药物储存液的配置:将人参皂甙Rg3药物溶解到无菌蒸馏水内, 冰冻储存。 (5) 使用药物储存液时, 采用培养基稀释, 储存液中加入浓度为1μg/m L的奥沙利铂、浓度为1μmol/L的索拉菲尼, 人参皂甙Rg3的浓度设置为30μg/m L。

1.2.2 传代培养。

对肝癌细胞株进行复苏, 并在37℃的温度下放入接种瓶及培养瓶中进行接种和培养, 待细胞贴壁约80%后进行培养传代, 除去培养液后, 采用PBS液清洗培养瓶壁, 并倒入EDTA的胰蛋白酶, 以洗去胰蛋白酶。离心细胞混悬液后以1∶5的比例行肝癌细胞培养传代。本次实验的所有细胞均属对数生长期的细胞。

1.3 评定方法

细胞的凋亡状况:选择对数期生长良好的肝癌细胞, 制成单细胞型悬液, 在6孔板内进行接种, 并在6孔板内装上灭菌盖玻片。开始24 h的培养和爬片, 加入对应的药物300μL, 采用TUNEL方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全部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肝癌细胞株的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比较

用药后, 观察组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肝癌细胞凋亡率与凋亡指数比较

用药后, 观察组细胞凋亡率与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肿瘤的生长和对患者癌细胞凋亡的抑制情况与细胞增殖过多有明显的关系。在肿瘤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 肿瘤的细胞凋亡速度下降, 可用药物进行诱导, 加快肝癌细胞的凋亡速度, 提高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

奥沙利铂是一种新型铂类抗癌药物, 主要通过药物产生的烷化结合物, 对人体的DNA产生作用。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向类口服药物, 是一种多激酶类抑制剂, 可对多类细胞内与细胞表面的激酶进行同时控制, 阻止肿瘤细胞继续生长。人参皂甙Rg3是从人参内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 抗癌和抗癌转移作用较好, 能够大幅度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 抑制肿瘤内形成新的血管, 以免癌细胞脱落到血管壁内并着床;避免肿瘤细胞对患者的血管壁基底膜进行过度侵润, 具有很好的抗浸润和抗转移功效[4]。本研究表明人参皂甙Rg3可显著提高肝癌细胞的凋亡率, 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在肝癌细胞凋亡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荣, 高舒, 华海清, 等.人参皂苷Rg3、索拉非尼和奥沙利铂不同联合方式抗裸鼠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5, 20 (4) :296-301.

[2]华琼, 秦叔逵, 杨爱珍, 等.奥沙利铂和人参皂苷Rg3不同联合方式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作用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18 (2) :102-107.

[3]鲍建勋, 王号飞, 黄云娟.人参皂苷Rg3联合奥沙利铂和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 34 (1) :41-43.

【索拉非尼】推荐阅读:

上一篇:护士素质的培养下一篇: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