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传输(通用9篇)
接入传输 篇1
1 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的涵义
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根据信息传输与接入的不同方式可分为有线传输与接入技术和无线传输与接入技术两种。
有线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是指利用光纤、光缆、光通信器件、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等进行信息传输与接入的通信技术, 目前主要包括Cable Modem与HFC、ADSL、SDH、PON、APON等。Cable Modem是利用有线电视网实现用户宽带数据接入的一种方法, 也是混合光纤同轴 (HFC) 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HFC是宽带接入技术中最早成熟和进入市场的一种, 具有带宽和相对经济性的特点;ADSL是在无中继的用户环路网上使用有负载电话线提供高速数字接入的传输技术, 对少量使用宽带业务的用户是一种经济快速的接入方法, 主要业务是Inter net宽带接入、远程LAN访问等。SDH系统则是以点到点或环形拓扑形式与用户相连, 主要适用于要求高可靠、高质量业务的大企事业单位用户;PON (无源光网络) 属于光接入网的一种, 其设备主要有ONU、ONT、OLT、光分路器、光纤等;APON是一种结合ATM多业务、多比特率支持能力和无源光网络透明宽带传送能力的一种宽带接入技术。[1]
无线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是指用微波频率作为载波携带信息, 并通过空中无线电波来进行通信的方式, 其中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至300GHz的电磁波。目前的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MMDS/LMDS, GPRS/EDGE, CDMA, 3G, 4G, HSDPA, LTE, WLAN/WIFI, Wimax, UWB、NFC、蓝牙等, 无线传输技术主要分为单工、半双工、双工, 无线传输的特点为开放式的信息传播、信息收发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用户终端具有随机移动性等。[2]
2 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现状分析
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得到普遍的运用, 自产生以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生活方式, 尤其是在通信领域, 基本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信息传输。但是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给人类带来信息传输便捷的同时也在发展过程中因其受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利用不当则会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本文就信息传输与接入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 信息传输与接入技术本身的技术缺陷性导致了信息传输与接入技术的地域差异较大, 且信息传输速度较慢或受回波干扰等。如利用地球轨道卫星的无线信息接入技术在两极地区为通信盲区, 且在高纬度地区受一些自然现象如星蚀、日凌等会出现信号中断, 信息传播速度受到阻碍, 有一定的回延, 且受回波干扰等。
(2) 信息传输与接入技术的运营商或有限公司间的经济实力、管理及网络运营能力等各不相同, 导致了部分信息传输与接入技术发展、更新、业务范围等收到自身运营商经济实力的制约整体发展缓慢。如HFC在国内发展就面临一个重大问题, 即有限电视公司在经济实力、管理网络运营上还不足以与电信公司抗衡, 信息传输与接入技术的发展与时代发展脱节, 不能及时更新和设计满足消费者新需求的通信业务, 发展受到制约。再如APON作为一种结合ATM多业务、多比特率支持能力和无源光网络透明宽带传送能力的技术, 其主要问题是价格过高, 但若能将分离的光元件实现集成, 有可能最终将成本减少95%;若能将年生产量提高到百万单元, 则某些芯片制造成本可望降低10倍, 这些技术目前都在研发中。[1]
(3) 信息传输与接入受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网络的安全性、复杂性和高效性很容易在人们错误的意识形态下通过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泄露或传播危害国家、社会甚至个人的信息, 存在安全隐患, 如2013年“斯诺登”事件目前调查后发现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存在高度的安全隐患, 国家机密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并需在信息传输与接入时高度重视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3 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因其技术特点和优势, 在未来通信领域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优势。首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 通信传输技术会随之做出更加适应市场的调整, 研发更适应人们通信需要的业务, 如目前的光纤技术、CATV的发展, 使光纤接入了老百姓的家中。其次, 通信计入技术未来发展将呈现出多样化、大容量、超大负荷的特点。随着网络通信用户的不断增加及技术的不断普及, 要求通信接入技术应该具备大容量、大负荷的接入线路和网络传输能力。
总之, 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研发部门需在自身进行技术的改造升级之外, 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应对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的发展予以政策及财政的支持, 鼓励通信行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有关行为提供法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保证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的健康发展,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谋福利。
摘要:21世纪以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人类进入以4G技术、云技术为代表的高速化信息时代。通信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在当今信息传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对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通信技术,信息化,传输技术,接入技术,现状,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永明, 彭琳明.各类有线接入技术比较[J].通信产业报, 2014 (5)
[2]孙学康, 刘勇.无线传输与接入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接入传输 篇2
蓝光模块(ODM)产品是上海贝尔传输类产品的一大系列。为上海贝尔现有的接入网产品GA、交换模块JRSU以及综合接入模块VSAN和VSAN plus提供一体化的光纤传输组网功能。同时它还可以作为独立的光纤传输设备使用,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接入网以及本地网传输网络。
蓝光模块(ODM)具有以下优点:
* 一体化传输设备,实现交换增值
蓝光模块采用标准的SDH协议,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技术改造与市场上现在有的产品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减少了设备的占用空间,降低了设备成本,也减少了安装工程施工量。该设备内置在原设备机架中,用户不需要增加其它的额外机架,即可实现接入网产品GA、交换模块JRSU以及综合接入模块VSAN和VSAN plus等设备的一体化紧密集成,在功能及性能上均达到互补的效果,使模块及接入网设备真正实现“增值”。
* 灵活的产品结构,提高设备性价比按用户对容量和结构的需求,蓝光模块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如插板式结构、2U盒式结构以及1U盒式结构等;它们的宽度均为标准19"。用户既可以选择将其直接内置在GA、VSAN plus等19"标准机架中;也可以通过子架,将它安装在S12、JRSU或VSAN的第五分架中。接入网中母局一侧往往会上下大量的2MB业务,而接入点一侧却只有少量的2MB业务上下。蓝光模块通过不同结构、不同容量的设备结构在同一网络中进行合理的组合,可以实现“大脚穿大鞋”和“小脚穿小鞋”;在满足网络实际需要的同时,大大降低成本,提高设备性价比,提升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 强大的组网能力,满足不同网络的组网需要
蓝光模块具有强大的组网能力,可以根据需要组成链形、环形、相交环、相切环、树形、星形、环带链以及分支等各种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其插板式设备单元可以提供高达12个STMD1/4光接口,扩展设备组网能力。盒式单元也可以提供多个STMD1或光分支接口。通过强大的组网能力,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网络的组网要求,减少设备数量,提高设备性价比和市场竞争力。
* 丰富的业务接口,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除通常的STMD1/4群路接口和2MB/34MB/45MB/140MB/STMD1支路接口外,蓝光模块还可以提供RS232、V.24、V.35、2/4音频以及10/100MB以太网接口,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如:通过RS232透明接口提供GSM网络中BSC与BTS之间网管信息的传输,可满足GSM网络中对网管接口的需求。通过10/100MB以太网接口,可为用户直接提供IP接入等。通过蓝光模块丰富的业务接口,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应用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
* 模块化设计,易于扩容和升级
蓝光模块采用了开放式模块化的硬件设计结构。通过模块组合,可构成ADM、TM、REG以及DXC不同类型的网元,具有很强的通用性。用户只需插入相应的模块即可完成网元扩容;当设备由STMD1升级到STMD4时,也只要更换相应的光接口模块,无需更换整个设备。由于蓝光模块各单元模块相同,模块易于互换,充分提高了硬件的使用效率,减少备品数量。模块化设计、易于扩容和升级,使用户一次投资,长期收益。
接入传输 篇3
[关键词]传输网 接入技术 铜线接入 同轴电缆接入 光纤接入 无线接入
[中图分类号]TN9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09-02
1 概述
传输网又被称为信息传输的公路,主要负责将信号从由A点传输到B点;传输网是电信网的基础,也同时为各种业务网络提供通道。我国目前移动语音业务仍是构成中国移动的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数据业务尤其是固定数据业务占中国移动的收入中的份额相对较小。
2 传输网络接入技术
接人技术主要是为解决如何将用户与各种网络相连接的问题;接入技术作为网络中与用户相连接的最后一段线路上的技术如今已成为目前网络技术的一大热点;下面将介绍接入传输网的几大技术,它们分别是铜线接入技术、同轴电缆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与无线接入技术。
2.1 铜线接入技术
铜线接入技术是指以电话线为基础作为信号的传输介质,然后再通过各种先进的调制、编码、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提高铜线的传输性能,由于铜的金属性质使得其传输的带宽十分有限,另一方面铜线接入方式的传输速率与距离很难达到满足要求越来越高的平衡点,因而铜线接入技术很难适应宽带业务的高速发展。
2.2 同轴电缆接入技术
同轴电缆同样作为传输带宽相对较大的一种传输媒介,同轴电缆从用途上分可分为网络同轴电缆和视频同轴电缆,也称为基带电缆和宽带电缆,其中前者仅仅用于数字传输,数据率可达IOM/S;它们分别为50()和75Ω;而基带电缆又可再细分为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即Coaxial;由两个同心导体组成,由于导体层和屏蔽层之间共用一个轴心电缆,因而得名。最常见的同轴电缆可分为四层:中心铜线层、塑料层,网状导电层和电线外皮层;其中中心铜线可与网状导电层形成电流回路。同轴电缆传导的是交流电,中心铜线发射出来的无线电波将会被网状导电层隔离,网状导电层接地来控制发射出的无线电波。
同轴电缆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一旦电缆中的某一段被挤压或者扭曲变形,则会使得中心电线和网状导电层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将内部的无线电波反射到信号发送源,这种效应就会大大降低可接收的信号功率;因此需要在中心电线和网状导电层之间加入塑料绝缘层来以保证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但这使得同轴电缆僵直、不易弯曲。
2.3 光纤接入技术
光纤接入技术是面向的FTTC和FTTH的宽带网络接人技术;光纤接入网技术即OAN技术是目前电信网中发展最快的接入网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指将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馈线段、配线或者及引入线段的全部或部分引入光纤以实现信息传输。
由于光纤具有高频宽、高抗干扰力、低成本以及许多其它传输介质无法达到的优良性能使得光纤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传输媒介意;光纤也是目前传输速率最高的传输介质,光纤已大量用于主干网中。用户环路中应用光纤可以满足用户未来对各种宽带业务的需求;宽带接入网的最终形式也是光纤接入技术。
2.4 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用户环路是指利用无线技术为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提供电信业务,因此无线接入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和移动无线接入,采用的无线技术有微波、卫星等。无线接入的优点有:初期投入小,能迅速提供业务,不需要铺设线路,因而可以省去浦县的大量费用和时间;比较灵活,可以随时按照需要进行变更、扩容,抗灾难性比较强。
无线接入技术即RIT,是Radio Interface Technologies的简写;另外,无线接人技术也被称空中接口。无线接人技术通过无线介质将用户终端与网络节点相连以实现用户在网络中与有线技术一样通信的技术。无线信道传输的信号遵循以构成无线接人技术的主要内容作为传输协议,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向用户提供移动接入业务,而这是有线接入技术无法做到的。
无线接入网就是指全部或部分采用无线电作波为传输媒介以连接用户、交换中心的一种接入技术;无线接人系统的定位作为通信网的一部分,是本地有线网的延伸与补充,也可作为临时应急系统。
3 实际应用
前面介绍目前常见的几种传输网接入技术,下面将对它们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发展状况与未来前景作详细的说明与介绍。
3.1 铜线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
铜线接入网的传输媒介有音频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后者将在3.2节介绍,而前者在电话网的用户环路中应用最为广泛;双绞线是电话网中用户环路的传输介质以传输模拟电话,因为电话所需的传输带宽为4KHz,远远小于双绞线可用宽度,因而所剩的带宽可以用来兼容其他非话务业务如数据、传真等。
3.2 同轴电缆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
同轴电缆网络也是网络的基础,同轴电缆的温度特性比较稳定、衰减特性比较低,另外具有屏蔽、抗干扰、抗雷击、抗拉伸和挤压、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同轴电缆接入技术主要用于CATV系统。
短距离的同轴电缆通常应用于家用影音器材或者业余无线电设备中;曾经被广泛应用于以太网的连接中,而后来被双绞线取代。长距离的同轴电缆常被用做电台或电视台的网络上的电视信号线;其后渐渐被其它高科技器材所取代。现在同轴电缆主要的应用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短波国防系统、宽带网络、陆地移动无线电系统中。
3.3 光纤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
光纤网民网是指局端与网民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的接入网。网民网光纤化有好多方案,有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小区(FTTZ)、光纤到工作的地方(FTTO)、光纤到楼面(FTTF)、光纤到家庭(FTTH)等。
光纤网络采取的光波传输技术,目前常用的光纤传输的复用技术有时分复用技术(TDM)、波分复用技术(WDM)、频分复用技术(FDM)、码分复用技术(CDM)等新型高科技技术,而且光纤网拥有较大的带宽、高速的传输速度、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而适合多种综合信息业务的传输,将会成为未来宽带网络的发展方向。但因为光纤接入技术较为复杂、成本相对较高等限制条件的约束,目前仅以主要在骨干网中应用,尚需时日才能广泛应用于光纤到户宽带接入。
3.4 无线接人技术的实际应用
无线接入技术体可以分为二大类:移动式接人技术、固定接入技术,其中已经趋于成熟的无线接入技术为当今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发展与改变发挥着巨大作用。如今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应用于通信行业,如电话网络系统、移动通信网络系统、无绳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
在无线本地环系统中;即可采用固定无线接入方式的网络系统中,这种系统一般有专用的网络数字接口,可用于直接连到公司电话网的本地交换机,用户侧与普通机相连用于进行电话业务。但由于无线本地环系统中可用频带无法得到保证,因而限制了其发展;但无线本地环系统还没有解决漫游问题,因而各系统不必相互兼容就可以充分利用各个频段的间隙。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移动台与负责射频资源管理和经电话线或微波通道与移动电话交换中心相连的基站通信;移动电话交换局再连接被叫用户。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谓无线通信也是一种无线接人技术,因此不涉及网络。
4 结束语
接入网技术的发展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给我们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介绍了四种最常见,也是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的几种接入网接技术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情况,分析出它们的未来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李效军,光接入网的现状与发展[J],电子器件,1 9990):16-21
[2]纪艳苹,光纤接入网在北京郊区的应用[J],电信科技,2000(8):16-20
[3]邬贺铨,宽带接入网[J]中国数据通信,2002(1):1-5
[4]李明阳,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宽带用户接入技术,山东通信技术,1997,(1)
现代通信传输接入技术分析 篇4
关键词:现代通信,传输技术,接入技术
针对我国的通信领域的发展,接入传输技术已经获得很大的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效的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但是存在着滞后的情况。
社会不断的发展,对于传输接入技术的发展来说属于一种挑战。当前通信和城市网络不断结合,网络用户不断的增加,传统的宽带已经无法对用户需求得到满足,利用新的技术,可以有效的满足发展的需求。
一、现代通信传输技术
1.1 GPS数据传输技术
上世纪的中后期美国研制出GPS,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农业、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开始应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利用GPS技术,可以将地域空间范围进行充分的利用,有效的分析事物和地貌等各种情况,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利用长距离,获取数据,可以有效的更新和排除一些干扰信息,为用户提供生活和工作方面的便利条件。现代通信传输技术的主要内容就是GPS数据传输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效的拓宽了通信传输技术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利用高精尖化的技术,对于人们的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2波分复用技术
波分复用技术,主要是将信号电磁波的波长作为进行分割的标准尺度,通过有效的梳理,使用户的终端将数据发送出去,要避免出现交错的情况。与此同时,用户可以获取准确完整的信息,这是一种有效的传输原理。在传输的过程中,主要是想发送端发出各种波长的信号,可以在一根光纤上进行复用传输,将复用动作进行有效的分解,在交换的节点自动的发生。并且输送到接收端,完成之后,接收端就可以有效的接收发送端发出的信号。波分复用技术以波长为基础,进行有效的分类,主要包括三个类型,分别是密集型波分复用和稀疏波分复用以及宽波波分复用。
1.3异步通信传输技术
异步通信传输技术主要是面对连接,属于一种分组交换的技术,主要是借助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方式,使其操作可以得到快速的完成,其传输单位就是规定具体长度的信息分组。在实际传输过程中,每一个具体的传输信号单位就是每一个信元。信元长度普遍是53字节,无法有效的转换这样的传输机制硬件。在应用的过程中,普遍情况都是多个用户共享宽带,用户要想获得正确的数据,就要有效的分隔公用信道,使其成为多用户的信道。传输信息的过程中,主要借助的就是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两种方式、利用异步传输的方式,所划分的时间间隙,并不存在固定的间隔,主要是按照一定的信息顺序,有效的统计信息,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整合语音信息和数据信息。如果信息出现膨胀的情况,针对大量的信息源,需要更多的时隙,有效的传输服务信息。利用异步通信传输技术,可以让用户充分应用大量的数据信息,使通信率实现最大化,使宽带实现灵活的应用。
二、现代通信接入技术
2.1接入网技术的类型
当前的接入网技术主要两种类型,其中一个人就是本地多点分配的接入技术,这种技术进行综合的管理,需要进行分工管理,其主要的出发点就是具有综合性的服务区域,以需要的不同为基础,从而划分出不同的子服务区,主要是利用基站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另一种技术指的就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在近些年才被开发和得到广泛的应用,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集会所利用频分复用FDMA接入技术,将传统的电话线进行有效的划分,主要就是电话、上行、下形三个独立信道,这三个信道互相是不产生干扰的,这样一来,三者之间的干扰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
2.2无源光网络技术
无源光网络技术这种网络接入技术属于纯介质的,将有源设备进行有效的避开,使设备经受更少的电磁干扰,还可以有效的避免设备的各种故障,可以将预算的成本进行有效的减少。因为二层技术的不同,需要具备不同的分类。如果二层技术利用EPON技术,其对称速率也是非常高的。IP宽带接入的各种需求可以得到满足。EPON主要利用的模型结构主要是通过实用点到多点,其成本是比较低的,很容易就进行升级和扩容。在传输的过程中,并没有点烟和电子器件,因此其维护率比较低,在初级阶段,投入比较少,很方便后期进行拓展。这个技术平台主要是面向多业务的。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节约资源,带宽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升级发展。无缘光网络技术具有高效性和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是未来通信自动化发展的主流。
三、总体分析现代通信
在现代通信当中,用户逐渐增加,业务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通信技术不断的得到创新,使业务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例如当前利用光纤和CATV等各种技术,在商业当中也开始广泛的应用现代光纤通信业。我国传统的宽带资源不够充足,自身的利用率比较低,容量的扩充和数字化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电信得到深入的发展,智能化综合化发展的主要基础就是电信网络建设,需要不断得到突破,在传输接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中,光纤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用户不断提高的各种需求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对于相关的研究工作人员来说,这属于一种难得的机遇,的那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一种挑战。
信息传输和接入技术因为地域差异的影响,不同的经度,其回延干扰也是不同的,再加上运营商和公司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都是不同的,其发展情况也是不同的,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将相关技术不断的发展,结合法律的约束行为规范,现代通信未来的发展形式就是多样化、大负荷、巨容量。通过不断的研究,利用全新的技术革新,有效的完成效率和准确度,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度不断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本文对通信传输技术和接入技术的整体进行有效的分析,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为居民生活提供有效的保障,都需要接入网络技术,我国对于技术越来越重视,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范围,技术的相关开发程度也随之得到深入,这对光纤技术的应用,科技研发人员利用光纤技术,深入的革新通信传输和接入网技术,使其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使不同程度的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有效的提高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方锦清.混沌通信及其相关网络信息安全研究的若干进展[J].系统工程学报,2010,06:725-741.
[2].聚焦高性能同轴电缆接入技术HINOC--专访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总工杨杰和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现代通信研究所所长李红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01:22-25.
[3]鲁鹏,杨欣欣,张建峰.基于现代技术角度下对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6,13:54-55.
[4]李彬,赵静娟.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探讨[J].通信技术,2013,07:14-15+18.
[5]曾宪云,唐爱军.现代应急通信系统的接入技术[J].硅谷,2014,08:62-63.
浅析LTE接入层传输组网技术 篇5
关键词:LTE,传输,组网
LTE (Long Term Evolution, 长期演进) 系统采用全IP、扁平化网络架构, 减少了网络节点和系统复杂度, 也降低了网络部署和维护成本。
LTE网络架构由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3层网络构成。核心层网络是核心层节点间的传输系统, 核心层节点是指移动网业务核心网设备和干线设备所在地, 主要设备包括各类交换机、核心路由器、干线传输设备等。汇聚层网络是汇聚节点和核心节点间的传输系统, 汇聚层节点是指用于汇接接入层业务的汇聚点, 主要设备包括传输网汇聚层设备、IP城域网汇聚节点设备等。接入层网络是接入层节点至汇聚节点间的传输系统, 接入层节点是指业务接入点, 如基站、室内分布覆盖系统等。
1. LTE接入层网络承载需求
LTE接入网主要由网络e Node B和a GW之间构成, 在此架构基础上引入S1和X2接口:
S1接口为e Node B和a GW之间的接口, 分为S1-UP和S1-CP。S1-UP接口连接e Node B和SAEGW, 用于承载用户层面数据;S1-CP接口连接e Node B和MME, 用于承载控制层面数据。
X2接口为相邻e Node B间的逻辑接口。e Node B之间通过X2接口进行通信, 实现小区间优化的无线资源管理。业务流可以在e Node B之间直接进行交换, 降低转发的时延。
(1) LTE承载带宽需求
LTE采用全IP化扁平网络结构, 对于LTE的E-UTRAN侧的接口S1和X2接口, e Node B直接与EPC通过S1接口相连, 相邻e Node B间通过X2接口相连。为提高网络的负荷分担和冗灾能力, e Node B可采用S1-flex接口与多个S-GW或MME互连。因此, 每个e Node B的传输带宽需求为S1接口流量、X2接口流量及网管接口的流量之和, 但网管接口流量很小, 一般只有几百kbit/s, 与S1接口、X2接口的流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S1接口带宽:在20MHz、2×MIMO的情况下, 平均流量约150M, 峰值流量可到450M。
X2接口带宽:一般为S1接口的5%。
(2) LTE承载时延要求
S 1逻辑连接的承载时延要求2~20ms, 以满足LTE的呼通率和服务质量要求;X2连接的承载时延要求10~20ms, 以满足用户业务的小区切换要求。
(3) LTE系统同步要求
L T E网络除了满足频率同步要求, 还需满足时间同步要求, 精度为±1.5us。
2. LTE网络传输组网技术
目前, 主要的传输组网技术有以太网技术、PTN技术、MPLS技术、MSTP技术等。
(1) 以太网技术
IP技术是以计算机互联网的形式发展起来的, 以统一的TCP/IP协议进行网络互联, 以便交换和共享信息。
以太网是最常用的传输组网方式, 同时以太网具有简单、成本低、IP传输效率高的特点, 使其成为最常用的IP化传输组网技术。
纯IP网具有IP传输效率高、易实现大容量端口、协议简单的优点, 但不能提供严格的Qo S, 可管理性、可靠性较差。
(2) PTN技术
PTN (分组传送网) 是一种光传送网络架构和具体技术: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之间设置了一个层面, 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 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
PTN是基于分组交换、面向连接的多业务统一传送技术, 能够提供多业务技术支持。它是一种更加适合IP业务传送的技术, 同时继承了光传输的传统优势, 包括良好的网络扩展性、灵活扩展性和丰富完善的运行管理维护 (OAM) , 快速的保护倒换和时钟传送能力, 业务标准化、高可靠性、安全性和严格服务质量 (Qos) , 整网管理理念, 端到端业务配置与精准的告警管理。
(3) MSTP技术
M S T P基于S D H平台, 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 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平台。
SDH传输体制是先进、成熟的基础传送平台技术, 基于SDH的MSTP平台具有良好的TDM业务传输保证, 同时MSTP平台在提供IP/ATM等新业务方面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快速性。原有的3G/2G网络已部署了大量SDH设备作为承载网络。
(4) MPLS技术
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 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 它为网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地址、转发和交换等能力。
MPLS是基于标记的IP路由选择, 利用标记 (label) 进行数据转发的。当分组进入网络时, 要为其分配固定长度的短的标记, 并将标记与分组封装在一起, 在整个转发过程中, 交换节点仅根据标记进行转发。
M P L S是常用的组网方式, 通过MPLS2层或者3层VPN实现LTE传输网络的组网, MPLS组网同时能够实现网络的保护功能, 通过建立多个VPN实现节点故障的保护。
3. LTE网络传输组网技术
LTE网络对承载传输网络除了2G/3G所需OAM、保护和时间同步等功能以外, 提出关键的新需求是L3VPN和大带宽。
承载2G/3G无线接入网RAN (基站←→基站控制器之间) 的传送网称为回传网。2G网络的回传网大多采用SDH, 3G网络由于IP化和带宽增加, 回传网逐步迁移到分组化承载 (PTN) 。
LTE网络引入e Node B多点归属的S1-Flex概念和e Node B之间X2接口需求等均为多点到多点连接, 点到点L2不能支撑, 只有L3才能满足此类多点到多点的横向流量需求。
承载网络支持L3功能才可以对LTE的流量进行有效疏导, 必须向IP化演进。MSTP技术难以满足承载需求, 主要针对PTN技术和IP技术进行比较。
从技术方面比较:PTN侧重2层业务, 整个网络构成若干庞大的综合的2层数据传输通道, 升级后支持完整的3层功能, 重在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可管可控性以及更好的面向未来LTE承载等方面;IPRAN则主要侧重于3层路由功能, 整个网络是一个由路由器和交换机构成的基于IP报文的三层转发体系, 路由器具有很好的开放性, 业务调度也非常灵活。
从建网成本比较:IPRAN支持3层功能较全面, 处理机制复杂, 芯片成本相对较高, 尤其当涉及到TDM业务接入的时候, IPRAN设备的成本劣势更加明显;PTN是以包交换为内核, 提供弹性管道, 芯片处理简单, 带宽利用率很高, 因此总体成本最为低廉。
结语
将3层功能部署在核心汇聚节点后, PTN技术组建的传输网络完全能够满足LTE接入层网络承载需求, 其组网方式与SDH类似, 可以简便地将已部署的大量SDH网络更换为PTN网络, 网络建设成本最为低廉。
从各种传输技术的对比, 针对目前各电信运营商LTE网络均有大量TDM业务的实际情况, 采用PTN技术组建LTE接入层传输网络具有较大优势。
从各电信运营商LTE接入层传输网络的建设情况来看, 普遍采用PTN技术组建传输网络, 也说明PTN技术组建LTE接入层传输网络是最为适宜的。
参考文献
[1]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TE组网与工程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浅析无线光通信传输与接入 篇6
一、无线光通信技术
1、原理。无线光通信中的光信号主要借助空气这一媒介进行传输, 该通信体系必须具有完备的系统设备, 如发射机、激光源、掺饵光纤放大器、接收光学系统以及接收机等。配以足够大的发射功率、足够广阔的传播路径与视距, 即可实现发射机与接收机之前的信息传输。点对点的通信便是借助这样的原理来实现的, 发射机与接收机结合望远物镜进行了全双工通信。无线光通信技术的基本技术之一是光电转换技术, 在光电转换时, 为避免所发出的信号被电信号干扰, 可以借助天线中的反光学系统把光电信号直接加载到接收端的望远镜上, 然后再汇聚到光电检测器件进行光电转换, 最后得出所需的电信号。2、优越性。光通信网络由无线光与有线光两部分组成, 众所周知的城域网或广域网就是有线光通信网络。有线光通信需要铺设光缆, 但由于成本问题, 一般仅有骨干网为光纤, 骨干网与用户之间的“一公里”通常是普通网线, 这就使得通信速度大打折扣。因此, 无线光通信传输速率高、经济快捷、安全性高、性能稳固, 这使其得以广泛应用, 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二、信号的传输与接入
1、方式。
有线光的宽带传输同无线光的信号传输基本相同, 区别仅在于介质的不同, 前者为光线, 后者为空气。无线光的最高传输速率高达2.6B/s, 最远传输距离为4000米。空气传输的优越特性使得无线光通信不必借助任何协议即可实现物理层的传输。极窄的波速、极强的方向性以及极高的安全性使得无线光通信只要满足一定的通信范围即可实现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的准确接收。当然, 现阶段能保证信号质量的传输距离仅有1000米, 且对气象条件也有较高要求。
2、问题。首先, 大气环境对无线光通信的信号传输有
非常大的影响, 大气环境变化会使得气象出现强烈波动, 从而使信号传输受到阻碍、发生中断或丢失数据。比如, 大雾天气信号发出后会出现散射情况, 雨雪天气则会削减光信号强度。其次, 点对点难以准确接入。作为视距宽带通信产物, 无线光的通信前提是具备可靠的视线传播条件。受设备位置影响, 若周边有高层建筑或山区影响, 再加上强风与地动等外力影响, 设备或视距受限, 或放置不稳, 就会使激光器难以对准, 从而影响接入的准确性。最后, 无线光通信还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现阶段无线光通信在频谱方面没有许可证, 设计师或操作者无相关文件指导, 在运行设备的过程中就会有安全隐患, 如操作者裸视激光造成眼睛受伤, 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3、方法。
首先, 要加强对准确性的研究。如加强接收机对信号的敏感性, 使其接受能力大大提高, 降低大气中颗粒物对信号的阻碍与干扰作用。然后借助一些非机械装置来保证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能够精确对准。此外, 还可以借助辅助系统, 来提高无线光通信的跟踪传输距离以及瞄准率, 借助该系统, 甚至可以令光学天线达到自动对准的目的。鉴于该系统需要占用空间、增加投入, 因此可以将天线与收发器合为一体, 既能节省空间, 还能降低成本。其次, 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无线光通信借助激光光束进行数据传输, 对人眼危害严重。在操作时, 必须加强安全保护, 如佩戴专用眼罩, 设置人眼安全范围内的功率, 来保障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最后, 要加强对设备的控制。光信号从激光管芯发出后通过耦合进行远距离传输。传输距离与耦合准值为正相关的关系, 因此发射机要设置好耦合准值, 并科学计算耦合效率、光斑发散角值, 以此来提高对光信号的接受。光学天线多含凸透镜或凹面镜, 借助聚焦原理可以降低光信号的散射率, 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因此必须精确计算聚光斑点的大小。信号传输时还可能出现码间串扰问题, 因此必须加强接收机的敏感性、滤波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结语: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新型通信方式, 无线光系统有着非常鲜明的优势, 这是光纤与微波传输所无法比拟的。但其仍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亟需在未来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来有效弥补。
参考文献
[1]邓聪.浅析无线光通信传输与接入[J].中国新通信, 2015 (03) .
[2]汤永忠.无线光通信的传输与接入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11) .
[3]戴炎标.光通信传输技术的比较分析及光通信系统建设传输制式的选择[J].中国新通信, 2014 (20) .
接入传输 篇7
在我国, 集团客户市场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发展已进入高速成长期, 市场潜力巨大, 是全业务运营重要的拓展业务之一, 在传统通信市场收益下滑的局势下, 集团客户市场收入也将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集团客户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构成, 具有较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营商的市场拓展。在国家信息化战略推动下, 集团客户的信息化建设还将带动个人客户市场的发展, 提升个人客户的每用户平均收入 (APRU) 值。因此, 集团客户的争夺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未来的集团客户市场将成为国内电信运营商争夺的焦点。
在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中, 仅集团客户市场而言, 中国电信基于重组前的固网优势, 在用户规模、宽带业务种类、网络覆盖、接入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先天的优势, 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中国联通依托原网通的基础, 以原网通的“宽带商务”和新品牌“WO商务”向集团客户提供信息化服务, 在北方10省占有一定的优势。中国移动集团客户市场的核心目标是吸引和留住集团客户里面那些高价值的集团成员, 但固网、宽带资源、支撑服务体系的缺乏制约了集团客户综合信息服务, 最高省份市场份额也仅为12.8%, 集团客户运营发展相对艰难。
目前, 集团客户市场尚未完全成熟, 还存在着很多待解决的问题。有线宽带资源匮乏, 无法满足集团客户越来越大的宽带需求, 严重阻碍了集团客户市场的发展。集团客户产品与信息化需求的契合度不高, 迫切需要的综合应用型产品数量少、层次低、粘性不强, 市场收益低。集团客户经理数量不足, IT系统建设经验不足, 咨询服务能力不强等, 这些问题都阻碍了集团客户市场的发展。
2 集团客户专线分类
集团客户专线是指通信运营商利用自有或租用通信资源, 为集团客户在其机构网点之间提供点到点、点到多点的专用链路, 或公共互联网访问应用和各种行业应用, 实现集团客户专享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和信息化服务, 具有为客户量身定制、保密性好、稳定且灵活的特点。
集团客户专线按其业务类型, 主要分为语音专线、GPRS专线、数据专线和互联网专线。其中:语音专线是通过运营商的传输网将集团客户交换机接入到运营商交换网络, 为客户提供固定电话等多种增值语音服务。GPRS专线是通过运营商现有的无线网络为物理承载, 为集团客户提供专享的内部服务器到运营商GPRS网络的传输通路。数据专线是为集团客户提供各种速率的透明数据传输专用链路, 建立安全、可靠、高速的专用数据通道环境, 承载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互联网专线是为集团客户提供各种速率的专用链路, 连接公用互联网骨干网络, 实现方便快捷的独享高速互联网上网服务。
集团客户专线按其客户的重要性分类, 主要分为重要集团客户和普通集团客户。其中:重要集团客户专线:主要包括政府机关、金融证券、大型企业、高档商务楼宇、高档星级酒店、重点高校等专线。普通集团客户专线:主要包括中小企业、宾馆酒店、大中院校、高档楼宇等专线。
3 集团客户专线传输接入组网方案
目前, 中国移动集团客户市场需求较集中, 主要为数据专线和互联网专线, 本文针对工程应用广泛的SDH/MSTP、PTN和PON接入技术, 提出了不同专线业务具体的接入组网方案, 供集团客户专线开通实施参考。
3.1 SDH接入组网方案
互联网专线接入组网方案:如图1所示, 方案一在客户侧部署1端华为Metro100 SDH设备, 直接通过光纤上联至基站SDH传输系统, 利用SDH城域传送网资源实现互联网业务。方案二采用光纤收发器+协议转换器接入, 在客户侧部署光纤收发器, 通过光纤上联至基站SDH传输系统, 目前SDH设备均不配置FE接口, 因此通过协议转换器将N*2M电路转换成以太网接口, 利用SDH城域传送网资源实现互联网业务。方案一便于监控维护, 但成本高;方案二成本低, 但无监控告警, 安全稳定性差。
数据专线接入组网方案:如图4所示, 在集团客户总部部署1端华为PTN950设备, 在每个分部部署1端华为PTN910设备, 通过FE/GE口上联, 组网架构同上述SDH接入组网方案。
3.3 PON接入方案
该方案是集团客户低等级专线业务的主要方案, 如图5所示, 前提是客户位于PON网络的覆盖范围内。主要采用FTTB/FT-TO+LAN方式接入, 客户侧部署ONU/ONT的所有端口归集团客户独有, 客户内部共享资源。集客ONT终端可采用SBU (单商用用户单元) 和MTU (多用户租赁单元) 终端等, 宽带接入采用SBU/MTU内置以太交换机, 通过五类线连接客户专线, 或连接客户VPN设备, 实现安全隔离。
根据集团客户市场现状, 对于重要集团客户专线 (金融机构、政府专网等) 和数据专线由于对带宽、保密性、安全性及QOS等要求较高, 主要采用SDH/MSTP和PTN网络解决接入, 为用户提供2M、FE、155M专线。
对于普通集团客户专线对安全性及QOS要求相对次之, 主要采用PON网络解决接入, EPON/GPON并重, 同等价格条件下优选GPON;当普通集团客户专线距离基站较近、数量较少、接入带宽较小时也可通过基站的传输设备延伸接入。
总之, 集团客户专线传输接入组网方案要综合考虑现网资源、投资成本、组网合理性、网络升级、运维管理等多种因素进行接入技术选择和网络部署。
4 结束语
本文从分析电信运营商的集团客户市场现状入手, 针对目前集团客户专线业务需求, 对几种典型的集团客户专线传输接入组网方案进行了分析, 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指导价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 通信与IT技术的融合之路势不可挡, 因此集团客户专线也将从单纯的通信解决方案, 向未来通信与IT集成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发展。同时, 随着传输接入新技术的发展, 集团客户专线传输接入组网方案越来越多样化, 需要进一步跟踪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肖萍萍.SDH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2]李伟强.移动运营商大客户专线接入传输分析[J].广东通信技术, 2007, 10:37-43.
[3]王晓义, 李大为, 田君, 等.PTN网络建设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接入传输 篇8
为规范城域传输网光缆接入方式, 解决基站楼宇城域传输光缆接入的问题, 现编制传输管线专业在城域传输光缆接入的建设原则, 主要分为商住楼宇基站 (有全业务接入需求) 和自建基站 (无全业务接入需求) 两大部分。
1) 新建基站接入首先应考虑成环接入, 原则上敷设2条光缆割接原有光缆, 将新建基站纳入环内。 (避免采用点对点敷设2条光缆分别至上下游站的接入方式, 该方式是造成进站光缆增加的原因之一) ;
2) 标准基站 (宏站、微蜂窝) 原则上必须采用ODF成端;对于机房面积小 (立ODF架空间不足) 或者进出管道容量小、紧张的基站, 可采用在基站周边立光交收敛光缆的办法解决;对于光纤拉远站、直放站内可采用终端盒成端;
3) 商住楼宇、小区原则上应考虑全业务光缆深度预覆盖, 在商住楼宇、小区内利用基站、室分机房, 设置全业务专用ODF架或者48芯全业务一级分线箱 (根据业务量) , 从就近的主辅配层光交敷设全业务光缆接入, 当商住楼宇内有全业务需求时, 可非常方便的接入, 从而大大缩短接入的响应时间;
4) SDH和PTN成环光缆, 原则上不采用分纤方式接入, 即该类光缆无分歧接头, 若无法进入可优先考虑光交方式解决;
5) 基站下挂链或者拉远站、RRU等同类业务光缆原则上应进行归并割接, 避免新建一个下挂站、一个拉远站就敷设一条进站光缆的接入方式 (该接入方式是造成进站光缆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 原则上一条24芯光缆上最多带3个同类业务接入点, 但当接入光缆纤芯利用率达到50%以上时 (即24芯光缆使用12芯以上) , 原则不进行割接带点。
2 基站城域传输光缆接入原则
2.1 商住楼宇基站 (有全业务接入需求)
该类基站在商住楼宇及小区内部, 考虑有较多的公司及个人全业务接入需求 (一般考虑FTTO/FTTH) 。根据机房、进出管道容量、管道产权及敷设光缆的难易程度, 可分为下面2种场景进行规划设计:
1) 场景一 (如图1) :机房条件好的商住楼宇、小区 (敷设光缆较容易、机房面积大、进出管道容量大, 一般为自建管道, 无需立光交)
(1) SDH或者PTN成环光缆采用24芯光缆, 成端于基站ODF内;
(2) 基站下挂链或者拉远站、RRU等同类业务光缆进行归并割接接入, 原则上一条24芯光缆上最多带3个同类业务接入点, 当光缆利用率达到50%以上时, 则不考虑割接带点;
(3) 商住楼宇有全业务接入需求, 应根据机房、预测用户数等条件, 在基站机房内设置全业务专用ODF架, 配备机架式分光器;或者设置48芯全业务一级分线箱, 配备盒式分光器。从附近主配层或者辅配层光交敷设24芯全业务光缆至基站机房全业务专用ODF架或者全业务一级分线箱, 可根据用户数等情况前期成端12芯, 有需求后再成端后12芯。
2) 场景二 (如图2) :机房条件差的商住楼宇、小区 (敷设光缆较困难、机房面积小、进出管道容量小, 一般为配套弱电井或者其他运营商资源, 需立光交)
(1) SDH或者PTN成环光缆采用24芯光缆, 采用单边进站, 另一边进光交的接入方式;
(2) 基站与光交的联络光缆可选用48芯或者96芯光缆;
(3) 基站下挂链、拉远站、RRU等业务光缆以及跳纤光缆应全部成端于光交, 避免直接进站, 同幢楼内业务可直接进站;
(4) 光交容量可根据业务量选用576芯和288芯的, 若选择288芯时, 应选择今后方便扩容至576芯的光交;
(5) 基站下挂链或者拉远站、RRU等同类业务光缆进行归并割接接入, 原则上一条24芯光缆上最多带3个同类业务接入点, 当光缆利用率达到50%以上时, 则不考虑割接带点;
(6) 商住楼宇有全业务接入需求, 应根据机房、预测用户数等条件, 在基站机房内设置全业务专用ODF架, 配备机架式分光器;或者设置48芯全业务一级分线箱, 配备盒式分光器。从附近主配层或者辅配层光交敷设24芯全业务光缆至光交, 若可进站敷设光缆, 则敷设光交至基站机房全业务专用ODF架或者全业务一级分线箱的24芯光缆, 若不能敷设, 则利用联络光缆进站, 24芯全业务光缆可根据用户数等情况前期成端12芯, 有需求后再成端后12芯。
2.2 自建基站 (无全业务接入需求)
该类基站一般为自建机房, 无全业务接入的需求。根据机房、进出管道及敷设光缆的难易程度, 可分为下面2种场景进行规划设计:
1) 场景一:机房条件好的基站 (敷设光缆较容易、机房面积大、进出管道容量大, 一般为自建管道, 无需立光交)
(1) SDH或者PTN成环光缆采用24芯光缆, 成端于基站ODF内;
(2) 基站下挂链或者拉远站、RRU等同类业务光缆进行归并割接接入, 原则上一条24芯光缆上最多带3个同类业务接入点, 当光缆利用率达到50%以上时, 则不考虑割接带点。
2) 场景二:机房条件差的基站 (敷设光缆较困难、机房面积小、进出管道容量小, 需立光交)
(1) SDH或者PTN成环光缆采用24芯光缆, 采用单边进站, 另一边进光交的接入方式;
(2) 基站与光交的联络光缆可选用48芯或者96芯;
(3) 基站下挂链、拉远站、RRU等业务光缆以及跳纤光缆应全部成端于光交, 避免直接进站, 同幢楼内业务可直接进站;
(4) 光交容量可根据业务量选用576芯和288芯的, 若选择288芯时, 应选择今后方便扩容至576芯的光交;
(5) 基站下挂链或者拉远站、RRU等同类业务光缆进行归并割接接入, 原则上一条24芯光缆上最多带3个同类业务接入点, 当光缆利用率达到50%以上时, 则不考虑割接带点。
3 设计要求规范
设计人员必须进站设计, 了解站内及周边情况, 对传输成端进行设计, 确定光缆成端位置, 出设计图纸, 基站接入光缆设计图纸应包括:
1) 光缆路由总图
在总图上标明站点的位置、站名、光缆的路由和光缆的长度芯数。
2) 光缆配盘图
光缆具体的配盘情况, 包括工作量表和甲供主材表。
3) 具体光缆路由图
具体的光缆设计图, 包括路由, 穿放管孔、子管、预留光缆等情况, 路由边的参照物要求详尽, 比如酒店、大厦、单位等明显地标都需在图纸上标明, 进站进大楼的路由应尽量绘制详细, 路由图纸需按照一定的比例绘制, 一般为1:2000的比例。
4) 上下游站点和本站的机房平面图
传输设计光缆成端位置, 需要增加ODF子框、增加ODF架还是可利用原有空余ODF成端, 机房平面图还应包括综合柜或者ODF架的立面图, 标明已有光缆对ODF的占用情况, 本次光缆的占用位置;另外还有新建综合柜及ODF架的接地线设计, 都应在图纸中标明。
参考文献
[1]周仲麒, 徐同茂.我国光纤产业的发展[A].中国通信学会2001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
无线光通信的传输与接入分析 篇9
无线光通信技术可以摆脱掉传统通信技术的线路束缚, 其原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首先将信息发射出去, 然后利用光信号进行传输, 最终接收完成信息传输任务。本系统采用光电转换技术, 在电信号对光发射机光源进行调制后, 具有天线功能的光学望远镜对光信号进行传输, 经大气信道到达接收望远镜;待接收望远镜收到信号后, 将其聚焦于光电检测器中, 在接收机中实现光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 此后经调制调解器, 读取数据信息, 完成无线光信号接入。然而, 不同光波长信号透过率不同, 若要提升透过率, 提高系统功率, 则需要选择高性能的波段窗口;同时, 由于无线光通信系统中含有多项辅助功能系统以维持光通信安全、稳定。
2 无线光通信的应用现状
2.1 无线光通信应用的支持条件。
无线光通信技术与有线光通信技术相对应, 前者是后者的发展和补充。由于前者的使用更为方便快捷, 信号传输更为迅速, 所以较之后者而言使用的范围更广。此外, 无线光通信技术的使用费用低, 不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线路的铺设, 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更为广阔。无线光通信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支持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信息的传输速度更快, 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越来越快的信息传递需求, 受到用户的认可;第二, 使用成本低廉, 传统有线光通信需要铺设线路, 尤其是一些地形复杂的区域, 线路铺设难度大, 使用成本高昂, 难以实现普及, 而无线光通信技术则恰当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无需铺设线路方便经济;第三, 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强, 传统的线路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可能造成线路故障, 信息传递中断, 修补线路任务难度大又存在危险性, 而无线光通信技术能够应对各种天灾和恶劣的天气环境。
2.2 无线光通信存在的问题。
无线光通信不可避免的存在众多问题。其一, 受大气环境影响显著。其受制于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大, 若发生恶劣气象, 则无线光通信会发生通信受阻、中断, 甚至是信号缺失;其二, 点对点对准连接困难。若设备放置于高建筑物、山区顶部等受环境影响巨大的地方, 则在强风、地震等外力作用下, 设备较易产生晃动, 影响激光器的对准。其三, 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对无线光通信的管理较为模糊, 没有具体的详细的规定, 如操作不当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尤其是对于眼睛的危害程度尤为大。
3 无线光通信的传输、接入及相关注意事项
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干扰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虽然无线光通信技术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需要进行细节的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安全快速的信息传递, 下面将具体分析该项技术的注意事项。
3.1 加强设备、机理控制。
无线光通信系统安全高度运行, 需无线光通信发射机、传输天线、接收机的联合作用, 因此, 传输接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组成成分进行严格控制。其一, 控制发射机。发射机将不同数据类型的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 是光信号的产生部位, 由于光信号通过大气传输, 呈椭圆形光斑, 在激光管芯作用下产生, 经光行为耦合, 因此传输距离越远, 其耦合准值就越高, 也是就说耦合准值、光信号的传输距离两者存在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 在设定耦合准值时, 必须将光学耦合效率、准直后光斑的发散角值考虑进去, 避免产生光信号设计不全造成接收性能受限。其二, 控制光学天线。无线光信号不受光纤、光缆传输路径的制约,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发散角, 加重了光信号的损耗, 影响了传输方向的确定。光学天线系统多由凸透镜或是凹面镜组成, 具备聚焦原理, 因此, 可减少光信号的散射, 进而提升光信号传播质量。要注意, 由于光学天线孔径大小影响到接收增益, 因此, 选择光学天线时要遵守实际情况, 并对聚光斑点尺寸进行精准计算, 以提升光信号的接收度与接收效率。其三, 控制接收机。接收机在进行信号接收时必然受到外界的各种干扰从而影响信号的质量, 为此, 应该全面加强接收机的接受质量, 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信号辨别能力。
3.2 加强瞄准研究。
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出现遗失现象, 而在接收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外部的干扰, 例如其他信号源的干扰, 大气层无线波的干扰和外部噪声干扰等, 如不加以处理, 那么接收的信号质量将会明显下降, 影响用户的使用质量。现阶段处理的主要办法就是提高信号的发射与接收之间的精准度, 实现精准接收。当然具体的操作和实施还需要科研人员进行深入的分析。
3.3 辅助系统的应用。
无线光通信辅助系统是实现信号传递必不可少的设备, 这些辅助系统能够确保信息传递的高速度和高精准。单独安装相关辅助系统不仅占用设备空间, 同时也会大大的提高无线光通信技术的经济成本, 鉴于此, 可以将收发器与光学天线合二为一, 不仅降低了经济成本同时也节省了安装的环节。但是这需要与设备的生产商家沟通, 工程师将提出的意见反馈给生产商, 生产商也可以进行深入的设备研发, 最大限度的降低设备数量缩减空间。
3.4 关注安全操作。
上文中我们已经明确了无线光通信技术的第二个操作步骤是进行光信号传输, 光信号操作不当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尤其是眼睛, 因此需要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必须佩戴眼罩进行操作。同时操作人员要与光信号保持在安全距离内。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光信号保护措施, 希望未来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能够得到彻底的解决, 实现无危害操作。
结语
综上所述, 无线光通信技术是目前为止最为快捷的信息传输方式, 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正是这些优势才使得无线光通信技术在研发使用的短短几年内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的大众的普遍认可。同时, 无线光通信技术在使用和操作中应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完成, 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当然, 对于无线光通信技术的研发不应止步于此, 广大科研人员应该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分析, 提高我国信息行业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淑英.无线光通信技术综述[J].广西通信技术, 2010 (1) .
[2]麦结容.刍议无线光通信传输与接入[J].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3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