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网络接入(精选12篇)
宽带网络接入 篇1
1 有线电视网络现状
从目前各省市有线电视台的组网方式看, 大多采用HFC (光纤/电缆混合) 网络, 这样既可利用光缆的便利 (光缆具有抗电磁干扰、无电磁泄漏、温度稳定性高等优点, 采用光缆组网可以取消一连串放大器和馈电环节, 使信号的传输质量及系统的可靠性大为提高, 又兼顾了组网成本, HFC网络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a.光缆作为干线或超干线, 即在系统中用光缆作为远地前端与本地前端或主前端与分前端之间的超干线和干线, 这样可以省去一系列的干线放大器, 有利于提高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b.星型结构组网, 即从主前端或分前端到各分配节点按星型方式敷设光缆, 信号在各节点进行光电转换, 从各节点到服务区域内的各用户用以星-树型方式敷设电缆, 这种模式的电缆网中只使用延长放大器, 一般一条线串接3~5个, 可覆盖4000左右用户, 这种组网方式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c.全光纤组网, 这种组网方式从前端到用户全部采用光缆, 并在多种传输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支持下, 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服务, 这种方式因成本太高使用较少。
2 普通Cable Modem (电缆调制解调器) 宽带接入
2.1 Cable Modem宽带接入简介
Cable Modem (电缆调制解调器) 是一种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进行高速数据接入的装置, 由Cable Mo-dem组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为CATV网络用户进入数据中心获取信息服务而设计的基于电缆的数据传输系统, 是CATV网上开展的超越原有电视业务的新型综合业务之一。在Cable Modem技术中采用双向非对称技术, 在频谱中分配90~860MHz间的一个频段作为下行的数据信道, 传输速率达到27 Mbps和36 Mbps, 同时在频谱中分配5~50MHz中的一个频段作为上行回传, 传输速率达到0.3~10Mbps, 通过上行和下行数据信道形成数据传输的回路。该系统通常由前端子系统、具有双向传输功能的CATV网和用户端子系统组成, 其中, 前端子系统 (HES) 主要包含网络管理系统 (NMS) 、调制解调器、变频器和普通商业用路由器 (Router) 等, 双向传输功能的CATV网应具有750 MHz (或大于750 MHz) 的带宽, 用户端子系统主要由Cable Modem、计算机和应用软件组成。
2.2 Cable Modem宽带接入的实现方案
Cable Modem接入方案是在有线电视单向HFC网络改造的基础上, 增加回传通道的投资, 在前端增加一些设备用于语音和数据通信, 如智能网络设备HDT (局用数字终端) 、ATM交换机等;在用户端也增加一些相应的接收设备;如机顶盒 (STB) 接口、端对端设备Cable Modem等, 就可以实现双向数据通信, 从而进一步为用户提供全面服务。系统包括CMTS (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 、Cable Network、CM (Cable Modem) 等。CMTS通常放在有线电视前端, 采用10BASE-T、100BASE-T或ATM-OC-3等接口通过交换型Hub与外界设备相联, 通过路由器与Internet连接, 也可以直接连到本地服务器, 享受本地业务。CM (Cable Modem) 是用户端设备, 放在用户的家中, 通过10BASE-T接口与用户的计算机相连。
常规的HFC电视网络是单向传输的, 而数据传输系统是双向的, 这就需对现有的HFC网络进行改造。大部分现有网络从主前端到分节点均为光缆敷设, 因而关键是从光节点到用户的电缆改造方案。按一般做法接入电缆一定要用四屏蔽电缆, 这意味着所有接入电缆要全部更换, 而实践证明只要设计好Cable Modem的回传电平, 多数情况下电缆对降低回传噪音贡献并不大, 回传噪音主要是由不良的电缆接头和用户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引起的, 因此, 改造的重点并不是采用高价的电缆, 而是精心设计回传通路, 阻断电器噪音, 提高施工质量。
3 利用S-CDMA新技术的宽带接入
3.1 S-CDMA (同步码分多址) 技术概述
S-CDMA (同步码分多址) 技术是通过确保Cable Modem传送上行信息相互正交和同步而减少了交互干扰。普通HFC网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电缆部分的树状拓扑结构致使其上行通道的噪声比较严重, S-CDMA (同步码分多址) 技术则圆满地解决了上行路径中的干扰和脉冲噪声问题, 而对宽带中的通道干扰问题可用6 MHz S-CDMA通道来解决这样S-CDMA数据将不影响保护带隔离的其他通道。S-CDMA技术具有超强抗噪声能力, 不需要对原有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大规模改造, 仅需开通普通有线电视网络回传功能即可实现宽带互联, 能在低投入情况下建成一个功能强大的广电综合信息网。
3.2 基于S-CDMA技术的网络数据接人系统的组成
基于S-CDMA技术的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数据挂人系统包括:网关、主控器、Cable Modem、管理软件、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服务器, 系统组件的主要功能如下:
网关是一个边缘集中器, 提供给终端用户访问远程IP骨干网 (Internet等) 以及同一电缆网络的Cable Modem之间的高效通信。
主控器位于电缆前端或分布式网络中心, 它是数字信道控制器和多路复用器, 主控器为Cable Modem与电缆网络之间的连接提供控制、管理和数据传输功能。
Cable Modem位于用户前端, 它与主控器在CATV网络上通信, 并且给用户PC机提供标准的IEEE802.3以太口, 该以太口允许与单个或多个PC机、服务器或LAN的路由器连接。
管理软件提供对系统的管理, 它为Cable Modem提供系统配置、RF频谱管理、运行错误监控及服务规范。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服务器位于网络运行中心或前端 (依赖于网络运行) , 它为用户PC机提供动态“地址管理和配置服务”。
在采用S-CDMA上行接人方案的HFC网络中用户终端在接入网络到开始在S-CDMA模式下正式传输数据, 还必须经历一个初始化过程, 这个过程依次完成测距、功率控制、分配MAC地址、获取传输参数几个任务。
3.3 用户接人方案
用户网络以750 MHz的双向有线电视网绪 (HFC) 为主, 除有线电视节目外, 主要传输符合DOC SIS标准的数据信号、准视频点播 (NVOD) 信号, 兼可提供D电话、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增值服务, 用尸家中使用电缆调制解调器 (Cable Modem) 接收网络的宽带信息, 在用户端, 具体的接人方式有3种:
a.单机单用户在这类接入方式中, 每个用户使用一个电缆调制解调器 (Cable Modem) , 为用户提供双向14Mbps的接入速率, 原有的到用户端有线电视网络只需进行双向改造, 其他不必进行改造。b.单机多用户 (以太网方式) 在这种方式中多用户通过集线器 (Hub) 共用一个电缆调制解调器 (Cable Modem) , 可有效降低用户端成本但这种方式需要从Hub到用户敷设五类线, 因此较适用于机关、企业、办公楼 (智能大厦) 、网吧等已敷设局域网的地方。c.单机多用户 (混合器/分离器方式) 在这种方式中, 通过一个电视/数据信号混合器, 把来自电缆调制解调器 (Cable Modem) 的数据信号和来自有线电视分支器的电视信号混合在一起, 再通过混合器同轴电缆接口把混合信号传至用户家中。用户家中安装一个电视/数据信号分离器, 通过分离器的以太网接口把数据传给PC机, 通过分离器的同轴电缆接口把电视信号传给电视机。这种方法只需很少的设备, 降低了用户端成本, 同时又省去了重敷五类线的投资, 每用户成本大大低于其他的接人方案。
宽带网络接入 篇2
无线热点宽带运营网络建设
随着用户对Internet接入服务需求的上升,电信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采用先进的无线宽带网络系统,使得运营商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有效的投入,为广大用户提供便利的Internet接入服务,最大程度降低了运营商的投资成本,为运营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
无线宽带运营网络的优势: 1.投资成本低
2.系统稳定可靠,维护简单,运营成本低
3.系统扩展方便,系统覆盖范围灵活,方便用户数量增加 4.业务数据流多样性保障 5.用户接入灵活方便
6.系统技术先进,软件升级容易,投资得到保护
从商务上分析成功案例,我们发现,对于宾馆酒店、住宅小区、商务楼宇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宿舍区等上网客户群比较集中的区域,运营商投入无线局域网设备进行区域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投资回报。无线上网用户发展迅速,超出经营者的预期。从技术角度分析,运营商无线网络建设的多种应用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典型结构:
一、多层楼房的无线覆盖
目前,大多数学校宿舍和普通住宅小区,都是多层结构楼房。最典型的是高度在7层左右,长度约60米的建筑形式,建议分别从楼房前后两面来完成无线覆盖。
无线热点宽带运营网络建设
二、高层建筑的无线覆盖
高层建筑目前在我国已成为宾馆酒店、现代小区以及商务楼的主体形式,楼层高度一般在20层以上。采用室外覆盖方式,一般一套设备配合天线,可以覆盖约7层楼。为保证较高楼层的信号强度,在该建筑附近,需要有一定高度的其它建筑,以供天线的架设。如图所示,对一座20层左右的高楼,一个方向至少需要采用3套设备,分别完成对不同高度楼层区域的无线覆盖,当然,同时还需根据用户的数量来设计合理的设备使用数量。
三、低层建筑群的无线覆盖
对低层建筑群,如别墅群的覆盖,一般选用多套设备覆盖整个建筑群区域,根据现场情况,选用多套电信级无线AP配合定向天线或全向天线进行覆盖。相邻设备间的频道隔开在5个频道以上。所有设备的ESSID设成一样,以满足用户在无线覆盖区域做无缝漫游的需求。
无线热点宽带运营网络建设
四、室内覆盖技术
前面几种方案主要适用于用户密度较小的区域,比如入住率不高的小区等。对于用户密度大的区域,应当以采用室内覆盖为主室外覆盖为辅的建设原则。
三、低层建筑群的无线覆盖
对低层建筑群,如别墅群的覆盖,一般选用多套设备覆盖整个建筑群区域,根据现场情况,选用多套电信级无线AP配合定向天线或全向天线进行覆盖。相邻设备间的频道隔开在5个频道以上。所有设备的ESSID设成一样,以满足用户在无线覆盖区域做无缝漫游的需求。
一般来讲,针对局部开放的室内大环境,如卖场、礼堂、体育馆、酒店大堂等,网络用户数量较多而集中,推荐设计以单个AP小面积覆盖,多个AP整合交叉覆盖形成大面积覆盖区域,每个AP都独立接到交换机上,以保证有足够高的带宽。实际项目中,采用艾克赛尔(Axelwave)无线网络802.11n标准的室内壁挂式EZW6280和室内吸顶式EZRM6205无线AP设备,完成无线网络的室内信号覆盖。
五、盲区的补点和CPE的使用
根据经验,若使用标准电信级无线网络产品实现热点中100%区域的WLAN无线信号覆盖,业主需要的经费预算往往非常高昂。为追求更好的投入产出比,可以使用AX9800ARA无线中继器,将信号盲区进行补点覆盖。或者给位于特定位置的少数用户提供CPE无线客户端产品,使他们可以在弱信号地区接入无线网络。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提高了无线网络的有效覆盖范围,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业主的总投资成本预算。
六、大规模无线网络系统中设备的集中管理
热点可大可小,大的可能达到万户数量级,小的也可能有近千个用户。网络中部署的无线网络设备多的时候超过千台,少的时候也会近百台。对于这样的规模网络,必须配置高性能的设备集中管理平台,才可能保证网络稳定连续运行。
艾克赛尔(Axelwave)无线网络集多年的网络设备开发生产经验,为这类用户设计了非常实用的性能先进的集中管理平台。该AC2000平台软件运行于通用的网络和计算机设备上,而无需专用设备,大大降低了业主的投资预算,获得广大用户的好评。其主要功能有:
无线热点宽带运营网络建设
1、系统管理权限分级功能:
根据用户的具体身份级别(可按照用户名)对无线网络系统内设备的管理操作权限进行划分。基础级别的,比如一般的工作人员,可仅授予“只读”权限,即他们仅仅可以了解到设备的状态,而不能修改任何网络内无线设备的配置。系统管理员级别的,授予“读写”功能,即具有观测和修改网络内全部无线网络设备的状态和配置的权限。
本功能将有助于提升系统的安全级别。避免因人为原因造成系统紊乱。
2、设备探测功能:
软件本身可对网络内已经上电的无线网络设备进行搜索,并将设备自动加入管理列表中。本功能将大大提高管理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网内全部无线设备的管理。
3、设备分区管理功能:
对于大型网络,无线网络设备数量众多。为方便实施管理,本管理平台提供对设备按照架设的地理位置区域,分组别进行管理的功能。支持人工设定分类标识,自动对设备分类分组管理;针对不同类别,显示各分组内的无线网络设备的全部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
4、设备工作状态监测管理功能:
可实时显示出各无线网络设备的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率、连续上电时间、当前数据流量和无线客户端接入数量等设备状态信息。
5、批量配置功能:
本功能适用于在大规模网络内,需要对某分组内的多台设备进行内容相同的参数配置时使用。也可以用于对网内指定设备进行部分参数的批量配置修改。同时,该功能还支持对批量管理配置参数的导出和导入,便于日后使用。这样的功能对规模化的网络设备管理十分重要,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6、自动负载均衡功能:
本功能可根据系统管理员的设定,统筹设定管理各个无线接入点的用户数和上下行
无线热点宽带运营网络建设
流量,可分别实现按照“用户数”、“上行数据流量”、“下行数据流量”或“用户数与数据流量”的自动负载均衡。本功能的使用可以改善整体网络的性能,让用户体会到更好的无线网络服务。
7、日志记录功能:
本功能可将每日网络内全部设备的运行状态、各个网络系统管理员的设备修改过程和接入的无线客户端的变动状态等信息进行记录。便于日后优化系统的时候参考。
8、扩展功能:
本功能属于底层功能。本管理平台软件按照模块化标准设计,本扩展功能提供了扩展接口,便于需要时增添其他高级管理功能,如无线客户端定位功能等。
9、支撑Axelwave无线网络设备集中管理平台AC2000的网络硬件无需专用设备,其应该满足如下性能: a)交换机: i.ii.企业级可网管交换机,可为每台无线设备提供1000Mbps级接入能力; 支持802.1q的VLAN划分。
b)路由器: i.ii.企业级可网管路由器; 支持多种路由协议
c)服务器: i.ii.iii.X86平台双核以上处理器; 不低于4G容量的内存; 正版Windows操作系统。
业主在此基础上再配套计费认证服务器和配套的路由器后,即可开始无线网络的商业运行。
关键字:大容量,无线接入,近距离
浅议网络融合下的宽带接入方式 篇3
【关键词】网络融合 宽带 接入 通信 数据 分析
网络融合是城域网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最主流方向。对于我国而言,可以说,在网络融合的发展大背景作用之下,我国整个电信产业势必会逐步迈入全业务的竞争时代。如何在剧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谋求企业自身的稳定生存与发展,此项问题备受各方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特别是在电信网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网络以及电力网络四网融合背景下,电信产业的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发展与加深。据专业人员预测,未来个人用户所对应的带宽需求能够达到30M~50M,同时,企业客户所对应的带宽需求能够达到100M~200M。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可行性的宽带接入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试对其作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网络融合下的有线宽带接入方式分析
DSL数字用户专线技术是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适应于网络融合背景的主要有线宽带接入技术方式之一。此种宽带接入技术的最突出特点就在于:有线宽带的接入以及信号的覆盖完全建立在常规电话线的基础之上。在避免对线路进行拨号操作的前提条件下,以铜线为载体,兼顾对常规语音信号以及数字信号的传输作业。从这一角度上来说,DSL数字用户专线技术宽带接入下,终端用户将持续且始终处于在线状态当中。在网络融合背景下,将DSL数字用户专线技术用以替代常规意义上的T1/E1时分复用技术。这是由于,数字用户专线技术在有线宽带接入过程当中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即,同常规意义上的T1/E1时分复用技术相比,DSL数字用户专线技术对于接入线路运行性能的要求较低,且线路安装调试难度较低。能够仅仅依赖于对铜线线路载体的应用,面向重点用户提供包括语音信息、视频信息以及数据信息在内的多路信息传送服务。
FTTH光纤到户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一根独立运行的光纤线路直接连接到家庭或者是其他终端用户当中。具体来说,在FTTH光纤到户技术作用之下,ONU光网络单元能够被直接安装于家庭或者是其他终端用户处,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终端用户与ONU光网络单元之间的距离,是光接入网应用技术中的重要措施与方式之一。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上来说,FTTH光纤到户技术不单单能够面向终端用户,提供更大的贷款支持,同时也使得网络系统下数据信息的传输速率、传输格式、传输波长得到了显著提高,综合优势突出。
二、网络融合下的无线宽带接入方式分析
在无线宽带网络这一整体性框架当中,包含有无线局域网网络技术、蓝牙技术以及蜂窝技术等多种宽带接入技术。在将上述技术与全IP技术充分结合的背景作用之下,能够确保无线宽带网络在任何移动环境下(无论是高速移动环境或者是低速移动环境),均能够面向终端用户,提供高效且优质的无线接入服务。与此同时,无线宽带还为无线局域网网络系统、无线蜂窝系统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系统等之间的无缝连接提供了必要的环境以及技术支持,使得人类能够在突破时间、空间以及对象限制的状态下,进行高质量的通信。
LTE长期演进技术并非常规意义上的“4G”技术,而是在“3G”技术向“4G”技术发展过程中所生成的过渡标准。作为3.9G全球标准,LTE长期演进技术的应用使得3G空中接入技术的信号强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信号接收质量同样有所进步。与此同时,在LTE长期演进技术作用之下,通过对MIMO多出多入技术标准以及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确保无线宽带接入模式下的频谱效率更高,频谱部署方案更加灵活。更加关键的一点在于:在LTE长期演进技术的接入背景下,整个网络结构将逐步实现扁平化的发展,从而更好的移动运营商提供相关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支持整个网络系统逐步迈向“4G”化。
WIFI技术作为移动网络系统宽带化的主要措施与途径之一,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能够以紧耦合或者是松耦合的方式,实现与移动通信网络的耦合处理。在此基础之上,可针对整个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的热点资源提供信号覆盖及技术支持,对于终端用户而言,WIFI技术能够更好的用户提供高质且高速的数据服务;对于移动通信系统自身而言,WIFI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通信系统在宽带接入模式下所产生的资源消耗。然而,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WIFI接入模式下其传输速率、覆盖范围、信号强度等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还无法实现广泛且独立的应用,但可作为高速优先接入技术的补充,或者是在家庭以及小规模办公区域内进行信号覆盖。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需要认识到:在个性化网络服务不断增长与强化的背景下,移动通信运营商所面对的吞吐量增多趋势也极为显著。研究网络融合背景下合理且高效的宽带接入方式,有助于构建一个优质且高效的通信网络。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网络融合背景下,宽带接入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高祥,周林.802.1x协议及其在宽带接入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6(1):91-93,97.
[2]王勇,杨俊权,陈宝仁等.McWiLL无线宽带接入系统测试及其在中低压配电网通信中的应用[J].南方电网技术,2009,3(6):56-59.
[3]黄振海,李建东,刘乃安等.宽带无线IP网卡的研究和实现[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9(4):434-438.
计算机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研究 篇4
1 宽带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技术在电信网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对未来的网络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网络朝着覆盖范围广、带宽宽、质量好、性能佳的方向发展, 宽带接入网成为了完成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综合业务的首要选择, 直接面对广大用户和各种应用软件。因此, 宽带接入网成为了当前信息领域高新技术发展最快的部分。
1.1 接入网发展状况
传输网包括骨干网、本地网和接入网三个部分。而传输网的发展也带动了接入网的技术创新。1966年, 英国高锟博士提出了光传输理论。到1976年, 开始出现实用化产品。到80年代, PDH (准同步数字传输系统) 产品开始大规模使用, 形成了欧洲、日本、北美三个系列, 我国使用的是欧洲PDH系列。到90年代初期, 针对PDH提出的SDH (同步数字传输系统) 标准逐渐完善, 但市场上仍然以PDH为主力。随着容量增加和业务需求量变大, SDH成为传输主力设备, 成功完成了对PDH的继承与优化。90年代中后期, 由于信息传递对带宽和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使用光纤传输媒质中一个特定波长来传输信息的SDH技术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因此, 在90年代的后期, 研究出波分复用技术, 拉开了宽带接入网迅猛发展的序幕。
1.2 宽带接入网分类和特点
目前, 接入网基本分为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有线接入网包括三种方式:光纤接入网、铜缆接入网和混合接入网。无线接入网包括固定无线接入网和移动接入网, 无线接入适合于地势偏远的地区。
一般情况下, 宽带接入网的构建环境较为恶劣, 需要较高的维护成本, 投资大;光电设备及用户终端的设备数量多、种类复杂, 不需要中继器;涉及的服务领域多, 支持各种业务接入, 发展前景光明。宽带接入网具有大量的解决方案, 而在不同用户进行选择时, 需要考虑如下一些问题:首先, 这种方案是否能够使现有投资保值, 是否可以降低成本。其次, 该方案能否满足网络升级的需求, 避免成为接入网升级瓶颈。最后, 该接入方案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能, 保证Qo S业务。而本文认为, 采用波分复用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络基本符合以上选择标准。
2 波分复用技术介绍
波分复用技术是指将两种以上不用波长的光载波信号, 耦合到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在发送端, 采用波分复用器 (合波器) 将不同的光载波信号汇合在一起;在接收端, 用解复用器 (分波器) 再将各种波长的信号分离出来, 经过光接收机进一步处理恢复出原始信号。
采用波分复用技术的宽带网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 解决了光纤带宽无法完全使用的问题。波分复用技术是新型的高速光缆技术, 可以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带宽提升。
2) 传输各种信号。由于光纤中的不同信号的波长彼此不同, 互不干扰, 因此可完成各种电信业务的分离和综合。
3) 透明传输。波分复用通道与信号速率及电调制方式无关, 对数据格式是透明的。
4) 扩容方便, 网络生存性好。在网络扩充和发展中, WDM是理想的扩容手段, 利用此技术, 不必做较大改动, 可进行扩容。
5) 成本较低。距离越长, 节省成本就越多。
3 使用中的主要设备
波分复用技术第一次将复用方式从电域转移到光域, 由光信号直接实现复用和放大, 不再回到电信号上处理。相对于以前的SDH系统, 波分复用系统增加了波分复用器、光放大器等。下面分五个部分介绍波分复用系统中的光电器件:激光器、波分复用器、波分解复用器、光放大器和光监控信道。
3.1 激光器
SDH系统的工作波长存在于很宽的区域内, 而WDM系统的每个系统采用不同的波长, 波长间隔在1000GHz或2000GHz, 这对激光器信号的波长准确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准确的工作波长外, 波长偏移量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 避免不同波长之间互相干扰。
3.2 波分复用器
波分复用器置于光纤的一端, 实现广播的耦合。这是一种将终端设备上的多种不同波长的光纤信号连接到单光纤信道的技术, 支持传输2~4种波长。
3.3 波分解复用器
波分解复用器是将多波长复合信号分解为多个单波长信号的仪器。其原理和合波器其实是相同的。在解复用器上, 对于8~16路的WDM系统, 而对于16路以上的波分复用系统, 复用器和解复用器大多都选用平面波导型, 因为该类型复用器的损耗与通路数无关。
4 实例讲解
下面, 以全球通信网络领头企业思科公司的Cisco ONS15800为例, 简单讲解一下宽带接入网中相关波分复用技术的使用。Cisco ONS15800平台为服务供应商提供了有效的电信光网络解决方案, 波分多路复用技术的应用为光线中光传输的速度做出了巨大贡献。
Cisco ONS15800采用模块化设计, 从一个信道扩展到了128个信道。运营商通过在整个系统中使用通用模块的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成本。该平台可支持OC-12、OC-48、OC-192。通过使用分布于光线路中的光放大器, 复用后的波长可以传输高达500公里的距离。线路扩展模块卡在需要时再生成光信号, 从而有效解决了使用SDH方案电再生的需求。
5 结语
网络的发展建设都是以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为向导的, 这一点同样于宽带接入网的建设。而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 以波分复用技术为核心的光纤接入网代表着宽带接入网的长远发展方向, 必将引领新一代信息化发展。但宽带接入网的接入速率的提升、光纤化普及还会牵涉到相关骨干网建设, 因此, 运营商必须妥善处理好技术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保证通信产业稳妥地前进。
参考文献
[1]雷震洲, 杨然.新一代的因特网[J].光因特网, 1998.
宽带网络接入 篇5
光纤接入技术是面向未来的光纤到路边(HTTC)和光纤到户(HTTH)的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光纤接入网(OAN)是目前电信网中发展最为快速的接入网技术,除了重点解决电话等窄带业务的有效接入问题外,还可以同时解决高速数据业务、多媒体图像等宽带业务的接入问题。
OAN泛指从交换机到用户之间的馈线段、配线段及引入线段的部分或全部以光纤实现接入的系统。除了HFC外,光纤接入的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1) 光纤数字环路载波系统l
DLC系统以光纤传输方式代替馈线、配线,然后再以双绞线连接到用户。以传送窄带业务为主时采用PDH准同步时分复用技术体制,以传送宽带业务为主时可采用异步转移模式(ATM)加SDH同步时分复用技术体制。网络结构以点到点、链型或环型网结构为常见。传输速率34Mbps-155Mbps不等。传输距离可由几千米到上百千米。采用DLC技术可以将光纤到路边(FTTC)和光纤到户(FTTH)分期实现。该系统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易于推广应用。国内已有多家厂商推出成熟产品,网上实际应用也最多。
(2)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
无源光网络(PON)是采用光纤分支的方法实现点对多点通信的接入技术,可以支持iSDN基群或同等速率的各类业务,
每个光网络单元(ONU)一般可以连接几个到几十个用户。APON是采用ATM信元传送方式的PON,可以是上、下行速率相等的对称系统,也可以是上、下行速率不相等的非对称系统,支持iSDN及B一iSDN业务的带宽需求,可以满足各类电信业务和全业务网(FSN)的共同要求。APON代表了宽带接入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目前在英国、德国等已有实际应用,被认为是实现FTTC和FTTH的一种较好方法。APON的优点是可以节省光纤和光设备的费用,并可以实现宽带数据业务与CATV业务的共网传送。缺点是成本较高,如何经济地实现双向高质量传输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2) 交换式数字视像技术
宽带城域网的无线接入 篇6
文章对城域网及宽带无线接入的基本概念作了介绍,对宽带无线接入的不同技术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讨论了本地多点分配业务系统和其它无线接入技术在宽带城域网应用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无线接入的网络管理、调制方式和接入协议,重点讨论了无线接入网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
城域网;宽带无线接入;本地多点分配业务;多信道多点分配业务
ABSTRACT:
Thepaperintroducestheessentialconceptsofmetropolitanareanetworkandb
roadbandwirelessaccess.Someanalysisandcomparisonamongbroadbandwirel
essaccesstechnologiesaregiven.KeyproblemsofLDMSandotherwirelessacce
sstechnologieswhenappliedinBroadb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aredisc
ussed,suchasthenetworkmanagement,modulationmodeandaccessprotocol,wi
themphasesonnetworksafetyandsecurity.
KEYWORDS:
Metropolitanareanetwork;Broadbandwirelessaccess;LMDS;MMDS
随着城域网、局域网和Internet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通信业务的接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宽带通信业务和多媒体通信业务的发展使得在一个接入平台上能够综合各种接入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光接入网的解决方案很理想,但实现起来费用成本较高。无线接入网是有线网的必要补充,不仅可以满足移动、重定位、特殊网络应用的要求,还能覆盖有线网络难以达到的范围。MMDS、LMDS等技术的提出使得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日趋成熟。宽带无线接入网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发展领域,吸引了政府、产业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其实现形式及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1宽带城域网
城域网的概念由计算机网络演化而来,是指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以比局域网更高的速率在城市及郊区范围内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一种网络。城域网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可以高速有效地传输数据、声音、图像和视频等信息,满足人们对高容量的需求。
宽带城域网以IP和ATM电信技术为基础,完成各种带宽业务接入,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宽带城域网技术包括光传输、网络互连、业务整合与高层应用等技术。图1为通常采用的宽带城域网的网络结构形式。
宽带城域网的网络结构包括主干网和接入网,包含数据交换设备、城域传输设备、接入设备和业务平台设备等。其通过各类网关实现传统的话音、高低速数据、视频图像、多媒体、IP接入等各种增值业务及智能业务的本地综合业务网络。
宽带城域网无线接入技术是指从公用电信网的交换节点到用户驻地网或用户终端之间采用无线接入方式向用户终端提供电话、数据、Internet、VoD(视频点播)、广播视频和电视会议等宽带多媒体业务的技术。
2无线接入技术
在接入网中,用户接入部分由于技术的原因达不到各类用户希望的业务要求,常成为业务增值的“瓶颈”。在宽带城域网中,用户接入部分对各类最终用户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接入方式。无线接入方式在组网、安装、维护方面灵活快捷,而且系统开发运营成本低,因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2.1宽带IP无线本地环路接入方式
WLL(无线本地环路)由无线基站和用户单元组成(如图2所示)。无线基站侧提供了面向交换机V5标准的网络接口和面向用户侧的空中接口,把交换机侧送来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数字空中接口信号,并完成空中接口的认证保密、资源管理、协议转换等功能。用户单元具有面向基站的无线接口和面向用户的传统接口(如RJ11、RJ45等),接收基站传送来的无线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用户所需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传统接口可以完成认证、协议转换、代码转换等功能。交换机和基站系统间以标准的以太网接口连接,同时通过路由器实现宽带访问Internet。宽带IPWLL主要提供数据业务,可支持H.323协议,实现VoIP。
2.2移动IP接入方式
移动接入目前主要有两种手段:一种是采用WLAN(无线局域网);另一种是借助公用移动通信网,如GSM网上的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WLAN采用IEEE802.11协议或ETSI的HiperWAN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如校园、企业或大建筑内)提供低移动性的高速数据业务。WLAN保持了现有局域网高速率的特点,可以作为有线局域网的补充,在一定场合,甚至可以替换有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具有1~11Mbit/s的数据速率,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传输距离100m。目前WLAN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
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适用于GSM系统的无线数据业务,它将分组交换模式引入(叠加)到GSM网络中,从而提高了无线网络的资源利用率。GPRS可以提供高达115kbit/s的传输速率,并且能支持Internet的IP业务以及X.25业务。GPRS的基本原理是使多个用户共享某些共同的信道资源,它将每个时隙的传输速率从9.6kbit/s提高到14.4kbit/s。理论上,如果把TDMA(时分多址)一帧的8个时隙都用来传输数据,则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64kbit/s。实现GPRS需要在GSM网络中引入新的网络接口和通信协议,增加相应的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和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
2.3多信道多点分配业务
MMDS(多信道多点分配业务)是网络结构呈点对多点分布,工作在低频段,提供宽带业务的一种无线系统。它起源于一个利用微波传输多路电视信号的无线业务系统,比较适用于中小企业和集团用户。MMDS系统采用FDD(频率复用分割)双工方式,16QAM、64QAM等微波调制手段,扇区分割频率复用等技术,可以提供Internet接入、本地用户数据交换、话音和视频点播等多种业务。MMDS工作在比LMDS低得多的频率(频率范围为2~3GHz),固定频率间隔3.5MHz。所以干扰带来的影响比LMDS要小得多,由于采用了VOFDM(矢量正交频分复用)补偿技术,所以没有视线无障碍的要求。
2.4本地多点分配业务
L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工作于10~66GHz频段,不支持移动业务,是宽带无线点对多点接入技术。该技术利用毫米波传输,可以提供双向话音、数据及视频图像业务,还可提供各类承载业务(如FR、ATM等)。它不必使用光纤和光端口设备,是一种全业务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被称之为“无线光纤”接入技术;采用点(基站)对多点(远端站)组网方式,基站直接连入广域网,实现宽带接入。LMDS系统采用多扇区、多小区的空间分割技术,使系统的容量能呈数量级地增长。LMDS系统最大的优点是频谱利用率高,典型的系统可支持高达45Mbit/s下行和10Mbit/s上行的传输速率,可获得较高的带宽和类似光纤的QoS(服务质量);缺点是无线链路之间的距离有限,需要建立足够的小区覆盖来抗“雨衰”影响。LMDS是一种视线技术。LMDS具有网络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开通快捷、盈利快等优点,且工作频带宽。
LMDS组网极为灵活方便,而且使用成本低,能以点对多点的广播信号传输方式提供高速率、大容量、点对多点的高可靠性、全双工的宽带接入手段。LMDS可在较近的距离(3~10km)实现用户远端到骨干网的宽带无线接入,以进行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在内的传输,也可作为Internet的接入网。此外,LMDS的蜂窝式结构配置可覆盖整个城域范围,因此可用来构造宽带城域网。
LMDS一般可作为新的电信运营商构筑接入网的技术和手段,可作为一种传输手段,也可用作小区、企业等内联网建设。目前已有阿尔卡特、爱立信、P-COM等公司生产和研发出LMDS设备,并得到使用,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正在进行LMDS实验网建设。目前各厂商制造的LMDS设备分别按照自己的标准设计,彼此之间不能兼容。ITU-T有关LMDS标准的IEEE802.16协议已通过评议即将颁布,欧洲的ETSI也正在制定LMDS标准,称之为HiperMAN标准。完全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运营商以及用户将采用LMDS系统开展各种业务。
各种宽带接入技术方式均有其优势和劣势,表1所列为各种宽带接入技术方式的比较。
3无线接入网络管理
无线接入网的管理是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无线接入系统应有适合各自特点的网管系统。一般地说,无线接入网的网络管理应具有如下几点共性:
(1)功能全面
接入网技术复杂多样,所以接入网的管理系统功能应全面;应基于开放的协议而构建,要求技术先进、层次高,能对不同厂商的设备实行综合管理;应形成多级管理,既能对设备进行管理,又能对信道的性能进行监控。
(2)适应性好
管理系统应能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展而调整,应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移植性好。管理功能应模块化,可动态增删。
(3)实时性和有效性高
支持多用户管理,可用于现场操作与维护,保证用户的服务质量。支持通过PSTN进行管理。
(4)成本投入低
成本是运营商盈利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接入网能否应用的核心问题,网络管理系统作为接入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直接影响接入网的成本高低。在当今多种技术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成本问题尤显重要,因此接入网的网管系统要求技术先进、成本低。
4无线接入调制方式
无线接入的调制方式采用混合高效的调制方式。无线接入主要采用线性调制技术中QPSK(正交移相键控)、16QAM(十六进制正交幅度调制)和64QAM(六十四进制正交幅度调制)调制方式,以适应不同带宽及覆盖范围的需求。QPSK具有固定的参考相位,以四进制码元本身的相位值来表示,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在中小容量数字通信系统中得以广泛采用。MQAM(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具有很高的频谱利用率,在中、大容量数字通信系统中大量使用,64QAM在光通信和无线宽带通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使用多电平调制可以获得频谱效率的提高,但是维持高的信噪比,又会使覆盖范围受到限制。MCM(多载波调制)将要传输的数据流划分成速率较低的若干个子数据流,并将这些子数据流用若干个子载波分别调制。CCK(补码键控)调制解调方式已经在WLAN中运用,可调制5Mbit/s和11Mbit/s这样高速率的数据。一般人们采用QPSK、16QAM和64QAM、MCM等多种调制混合方式,并在使用中按需求动态地选择具体的调制方式,有利于带宽、容量的有效使用,覆盖区域的优化及系统投资的降低。
5宽带无线接入协议
一般说来,对于IP业务,从接入网终端到接入节点间链路层采用PPP协议、以太网协议或其它专门为具体应用而定制的链路层协议(包括MAC层协议);从网络层面上,一般可按照OSI协议标准体系来构筑。无线接入协议(包括上层的协议)结构如图3所示。图4为IEEE802定义的LMDS网络承载层的协议结构,还表示了位于MAC层中的安全子层。
6无线接入网的网络安全
安全问题既是保证系统设备正常工作,又是系统能否提供加密措施并保证信息不被非法窃取的大问题。
LMDS具有自动发射功率控制、实时监测信道等级、实时调整每个远端站发射电平(采用ATPC技术)的特性,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干扰,增加频率复用效率,提高系统性能。用户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在中心站查看整个网络,对整个系统配置进行浏览、修改、网络故障定位。对系统告警按时间进行标记并记录在文件中。LMDS系统可以对主要功能部件进行冗余备份,能够自动切换以保障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要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有3个方面需要予以考虑,首先,要在物理系统上保证高的可靠性,对接入网系统也是一样。其次,扩频(SpreadSpectrum)通信技术将所想要传递的信息加入一个特定的信号后,在一个比原来信号宽的频带上传输。当基站接收到信号后,将加入的特定信号删除,进行信号还原。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机密性,但仅仅依照扩频技术来进行保密通信是不够的。要在通信中保持机密性,必须对数据流进行加密处理。如CDPD(蜂窝数字分组数据通信)接入技术在数据的安全性方面,采用RC4技术加密数据流,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对正反向信道,采用密钥不对称方式,密钥由交换中心掌握,移动终端登录一次,交换中心自动核对旧密钥及更换新密钥一次,对密钥实行动态管理。CDPD在用户授权登录上也配置了各种功能,只有授权使用的用户才能登录系统。最后,因为无线系统在物理上开放的媒介性质不同于有线媒介的固定连接性,因此通信信息在空中容易被截取,安全问题变得更为重要。信息安全应该包括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l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可控性(Controllability)。为达到这个目标,一般认为有5种通用的安全业务:认证业务、控制业务、保密业务、数据完整性业务和不可否认业务。
完善的网络必须从各个方面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从OSI开放系统的结构分析可以知道,安全应该从每个层次入手,完善的安全系统应该是层层安全的。构架新一代的安全体系结构并在实际中加以实现,对于无线宽带接入网络的实现与发展将是必不可少的。
GPRS、WLAN及LMDS等系统都对系统的安全性给予了高度关注。在网络层,IPsec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安全协议;在高层包括应用层均需构建相应的安全机制,如传输层采用TLS安全协议,应用层根据不同的应用对象,建立不同的安全机制,对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应用,更需采用强认证及加密措施以保证这些服务的可靠实施;对数据链路层也应采取加密措施以防止窃听者“窥视”。宽带无线接入协议MAC层中的安全业务主要包括MAC层的数据加密协议、认证协议以及KMP(密钥管理协议)。通过密钥安全管理协议,基站控制密钥的分发,拒绝无认证的接入和数据传输请求,避免服务被盗用,为用户安全可靠地接入无线宽带网络提供保障。通过基于认证与密钥管理协议的数字证书(如PKI体系)可以进一步加强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安全性能。实用中,一个安全系统应层层设防,以防止某一层的安全被攻破,导致系统的全面崩溃。当然,过多的安全设防会导致过多的数据加解密处理,带来系统数据传输效率的下降。但是,无论如何,安全机制的采用,在给用户带来可靠的通信和服务的同时,不能给用户带来不便。
只有在构筑无线宽带接入网基础结构体系时就对安全问题有足够的重视,才能在新一代无线通信网上的网络安全解决中取得主动。新一代无线通信网安全的关键技术将成为无线宽带接入网技术研究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7结束语
BWAN(宽带无线接入网络)作为提供灵活性、机动性和综合业务的重要手段,被人们广泛予以关注,并已展现了其美好的应用前景。事实上,宽带无线接入的许多技术,如无线ATM、无线以太网、无线IP、LMDS系统等技术正从概念迅速发展成具体的研究和应用目标,各种技术都可能受到市场的推动,特别是基于IP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络技术更有可能脱颖而出。
对于任何一种新兴技术和产业,好的应用前景是决定其成功的关键。综合性城域接入、社区宽带接入、移动和准移动应用、中小企业应用、不发达地区的宽带覆盖和智能家庭网络等都是目前无线接入应用方面非常热门的话题。
在激烈的竞争中,功能强大的应用和个性化的服务是决定运营者成功的关键,也是技术得以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参考文献
1StallingsW著.局域网与城域网.毛迪林等译.第6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0
2LanFAkyildiz.HALO(HighAltitudelongOperation):BroadbandWirelessMetr
opolitanAreaNetwork.IEEEMag,1999
3PahlavanK,Levesque.WirelessInformationNetwork.NewYork:Wiley,1995
4ContiM,GregoriE,LenziniL.MetropolitanAreaNetwork.NewYork:SpringerV
erlag,1997
5刘元安.宽带无线接入和无线局域网.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6朱洪波,傅海阳.无线接入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7李勇,陶智勇.宽带城域网实用手册.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02-02-05)
作者简介
吴蒙,南京邮电学院通信工程系教授,IEEE会员。近年主要研究领域为移动通信、无线通信、信息安全、DSP技术的应用等。
何朝霞,南京邮电学院通信工程系在读硕士研究生。
宽带网络接入 篇7
无线网络正在经历新的挑战,传统的架构正在受到冲击,移动高速接入互联网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加。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无线通信技术,其中基于IEEE 802.16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尤其受到业界的关注。
2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Wi 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的另一个名字是802.16。WiMAX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而且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WiMAX的技术起点较高,采用了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OFDM/OFDMA、AAS、MIMO等先进技术,随着技术标准的发展,WiMAX将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而3G则将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两种网络的融合程度将会越来越高。
3 WiMAX技术特点
(1)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
Wi MAX所能实现的50km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是无线局域网所不能比拟的,网络覆盖面积是3G发射塔的10倍,只要少数基站建设就能实现全城覆盖,这样就使得无线网络应用的范围大大扩展。
(2)提供更高速的宽带接入。
Wi MAX所能提供的最高接入速度是70Mbit/s,这个速度是3G所能提供的宽带速度的30倍。对无线网络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进步。
(3)提供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服务。
作为一种无线城域网技术,它可以将Wi-Fi热点连接到互联网,也可作为DSL等有线接入方式的无线扩展,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宽带接入。
(4)提供多媒体通信服务。
由于Wi MAX比Wi-Fi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从而能够实现电信级的多媒体通信服务。
4 Wi MAX技术的应用
(1)结合中国移动目前的实际网络部署情况,3GPP网络的发展状况以及Wi MAX的商用进程,有两种互连方案。
方案一(见图1):
Wi MAX作为一个从属网络附加到WCDMA网络之上,两个网络需隶属于同一运营商Wi MAX的鉴权、认证、计费过程借助于WCDMA的AAA、HLR等网元完成Wi MAX网络的业务流量通过自身的AC(即AGW)直接连接到外部的PDN,用户的计费信息在AC(即AGW)处收集并上报给WCDMA的计费系统Wi MAX作为附加网络出现,对WCDMA网络的影响较少。
该方案适合于WCDMA网络建设完成的情况下,通过部署Wi MAX网络来增强数据业务的能力。
方案二(见图2):
Wi MAX网络作为一个附加网络叠加到WCD-MA系统上,Wi MAX用户通过WCDMA的HLR完成鉴权、认证的功能SGSN对Wi MAX的数据进行GTP封装并传递给GGSN,由GGSN负责路由至外部的PDN根据融合的实际部署,Wi MAX用户可以访问WCDMA网络的PS业务,实现较为紧密的业务融合。但是该融合方案涉及WCDMA所有核心网网元,对系统影响较大,融合风险也相对较大。
所以建议方案一作为网络建设初期的互联互通解决方案,随着业务的发展,可采取方案二,将WCDMA数据业务逐步对Wi MAX用户开放。
(2)应用基于Wi MAX技术的ExcelMAX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建设农村宽带无线网络,具有建网成本低、一次性投入资金少、运营与维护成本低、建网速度快、高可靠性与超强的可扩展性特点,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费用低廉的宽带入户方式,也非常适应农村网络建设逐步发展的需求。
5 宽带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
Wi MAX的应用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固定式无线接入,一个是移动式无线接入。802.16d(IEEE 802.16-2004)属于固定无线接入标准,而802.16e属于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标准。目前,Wi MAX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1)中国幅员辽阔,存在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些地方的信息化建设是非常落后的。应用低成本的Wi MAX技术则可以给那里架起一座信息高速公路,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应用Wi MAX技术可以迅速部署完成一个高速数据通信网络。
(3)使用Wi MAX技术在大学校园内部署高速无线网络,Wi MAX使用很少的基站即可达到整个校园的无线信号无缝连接。
无线宽带数据接入市场上今后肯定会存在激烈的竞争。而且,Wi MAX、UMTS、TDD等技术都有可能引入Vo IP,届时竞争将扩散到移动话音业务。但是,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将是一个多种技术、标准互相融合的综合型网络,不同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可以通过无缝切换支持话音和数据业务的漫游,最终形成无处不在的4G移动网络(见图3)。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宽带无线网络技术中WiMAX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并对WiMAX技术在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宽带无线网络,WiMAX,应用,展望
参考文献
[1]吴骏.宽带无线技术的比较.IT世界网,2009,3
宽带网络接入 篇8
关键词:无线-光纤宽带接入网络,路由算法,网络拥塞
一、前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传输业务被广泛使用,人们对网络通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就目前来看,主干网建设日渐完善,但“覆盖一公里”问题则制约了网络的发展。无线-光纤混合宽带接入网络集成了无线接入网和光纤接入网的优势,但路由技术一直是无线-光纤混和宽带接入网络的瓶颈。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无线-光纤混合宽带接入网络路由技术。
二、无线-光纤混和宽带接入网络概述
无线-光纤混和宽带接入网络(以下简称WOBAN)主要由前端的无线Mesh网和后端光纤网组成。光网络单元ONUs是前端光纤网和无线网的分界点,其能够实现光信号和无线信号的高速转换。在WOBAN中,前端无线网络为Mesh网,后端光纤网为PON[1]。在Mesh网中,其融合了Ad Hoc和WLAN,现有的IEEE80211MAC层协议标准无法支持Mesh网,且当前没有专门针对Mesh网的路由协议标准,因此假定应用80211实现Mesh网的多跳传输,其最大传输速率为54/11/54/Mbps,单跳传输区域限定范围为100米。
三、无线光纤混合宽带接入网络路由技术
3.1前端无线Mesh网路由算法
最短路径路由算法和DARA路由算法是都是常见的路由算法,但二者在Mesh网中的应用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应用于WOBAN的Dijkstra算法,以此作为最短路径选择算法,首先提出了MHRA算法(最小跳路由算法),其以跳数为权重,之后提出了MDRA算法(最小时延路由算法),期以时延作为权重,下面来进行具体分析。
3.2MHRA算法
1)建立网络连接矩阵
将WOBAN实际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抽象,得到25×25阶的连接矩阵B,如果B(i,j)=1,则代表节点i到节点j之间存在直接连通链路,链路权重固定,始终为1,如果B(i,j)=0,则代表节点i和节点j之间没有直接连通链路。
2)建立最短路径表
根据权重矩阵,对每一个节点通往其他节点都建立最短路径表,通过Dijkstra算法来选择最短路径。
3)信息统计
用户信号包到达最近路由器的时候,则此最近路由器成为源节点,在用户信号包中,对其目的节点有着明确,一旦目的节点进入到光网络中,则应当选择所要进入光网络的网络单元ONUs作为目的节点,如果用户信号包中信息数据的目的节点是其他用户,则选择该用户的路由器作为目的节点[2]。当数据到达源节点的时候,其会在已经建立好的最短路径表中选择一个到达目的节点的最短路径,之后直接进行发包处理,统计每一个用户信号包的延时信息,为之后的仿真数据比较提供数据支持。
3.3MDRA算法
1)广播链路状态
将当前用户信号包密度λi、有效链路容量Ci等信息周期性的发布到没一条链路i中,在DARA算法中,根据节点相邻链路的数量来实现对有效链路容量Ci的平均分配。
2)预测链路状态
3)链路权重确定
4)链路计算
建立连接矩阵,方法与MHRA算法连接矩阵建立方法一致,对B(i,j)=1的链路进行权重赋值,之后根据Dijkstra算法来确定最短路径。
5)信息统计
根据节点用户信号包的发包数量,在路径计算过程中确定了经过节点,在经过节点进行链路状态的更新,对各个用户数据包的延时进行统计。
MHRA算法在负载较轻环境下时延性能更优良一些,但随着负载的增加,MDRA算法时延性能更好,能够有效实现负载平衡,不会在个别路径集中网络,造成网络拥塞。
四、结论
本文以Dijkstra算法为基础,将其应用到WOBAN的前端无线Mesh网络中,实现了MHRA算法和MDRA算法,并结合仿真结果分析了两种路由算法的性能,随着负载的增加,MDRA算法的应用值得考虑。
参考文献
[1]索凯华.无线-光纤混合宽带接入网络路由技术研究.浙江工业大学,2012
宽带网络接入 篇9
随着互联网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宽带业务是接入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点。深化互联网的应用、加大宽带业务的发展力度, 以满足人们对接入高质量的需求, 是未来网络接入的发展趋势。快速发展宽带业务, 抢占宽带业务市场, 是各电信运营商的首要任务;积极提高接入速度和服务质量, 丰富网上内容, 提供宽带增值服务是市场的主流。建设石化宽带接入网, 同时为满足公司员工家庭快速网络办公的需求。
2、组网方式
网络采用IP-DSLAM组网方式。
DSLAM是ADSL系统的局端设备, 它是一种复用设备, 主要是完成复合或者分离来自上下行信道的比特流。上行方式有ATM和IP两种, ATM上行采用ATM155Mbit/s方式, IP上行采用1000Mbit/s以太网方式。IP DSLAM可直接上连二、三层交换机或BAS。就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 宽带网络IP化大势所趋, IP DSLAM的接入更为方便和灵活, 为此该项目确定选用IP-DSLAM组网方式。
3、组网方案
组网方案是根据公司通信网网络现状及预建接入网络的规模确定的。互联网出口为三个, 分别为联通、电信及广电。随着宽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 网络规模不断扩大, 该组网方案可随时灵活扩容。
组网采用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方式。网内使用的以太网交换机CISCO4506为核心交换机;使用Junfer公司的ERX边缘路由器做路由策略。具体方案如下:
甲局:所有DSLAM直接接入Cisco 4506switch
乙局: (1) 使用华为5624交换机。
(2) 将两台DSLAM直接接入华为5624交换机
(3) 华为5624交换机使用一对光纤连接至网管机房4506交换机
丙局: (1) 使用华为3928交换机。
(2) 将两台DSLAM直接接入华为3928交换机
(3) 华为3928交换机使用一对光纤连接至乙局华为5624交换机上
甲局模块局:
(1) 使用华为3928交换机。
(2) 将两台DSLAM直接接入华为3928交换机
(3) 华为3928交换机使用一对光纤连接至网管机房4506交换机上
乙局模块局1:
(1) 使用华为3928交换机。
(2) 将DSLAM直接接入华为3928交换机
(3) 华为3928交换机使用一对光纤连接至乙局华为5624交换机上
乙局模块局2:
(1) 使用华为3928交换机。
(2) 将两台DSLAM直接接入华为3928交换机
(3) 3928交换机使用一对光纤连接至乙局5624交换机上
组网拓扑如图1所示:
组网说明:
(1) CISCO 4506作为核心交换机, 同时也提供三层交换, 非PPPoE的业务不用再转发到ERX, 直接送到上联接口。
(2) DSLAM的网管单独划分为一个VLAN, 所有节点和网管服务器的地址都在同一个网段内。这样可以不用在路由器和交换机上添加私有路由。.
(3) 不同的业务可以划分不同的V L A N, 避免不同业务的用户盗用IP地址。
(4) 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VLAN
甲局接入节点在CISCO4506上封VLAN
甲局模块局接入节点在HuaweiS3928P switch上封VLAN
乙局接入节点在HuaweiS5624P switch上封VLAN
乙局模块局在各自的H u a w e i S3928P switch上封VLAN
(5) 如果提供IP TV的业务, 媒体服务器连接到CISCO 4506上, 通过4506直接转发到DSLAM上, 这样可避免组播数据流通过ERX转发, 充分利用组播节省带宽的优越性。
(6) C S I C O4506通过两个千兆口分别接ERX边缘路由器及网通上行出口。
(7) 所有DSLAM节点均以TRUNK链路汇聚方式接到连接ERX的千兆口。
4、实现与公司局域网互联, 满足职工家庭高速网上办公的需求
公司局域网是一个同国际互联网单向相通的网络。它应用NAT技术, 使内部网与互联网实出现隔离, 其内部用户可以访问局域网外用户, 允许内部用户共享访问互联网, 外部用户只可用VPN方式接入局域网内部。但随着Internet网络的普及和不断完善, 使用互联网工作的职工范围不断扩大, 需要复杂设置的VPN方式不能适应大部分职工需求。为此在筹建确定技术组网方案时, 就考虑到如何在技术上安全地、简便地实现通信宽带接入网与公司石化内部办公自动化局域网互联。为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系统首先对宽带接入用户进行AAA即认证、授权和计费认证, 如果是普通的宽带接入用户, 则经认证路由分配后指向互联网出口, 无权访问局域网;如果是公司石化内部局域网用户, 则经认证、授权后, 路由器分配给合法的IP地址接入石化内部局域网, 以实现上述网上办公的需求。
具体方案如下:
(1) 配置ERX边缘路由器
配置ERX中的默认虚拟路由, 连接到联通、电信、广电出口, 启用公网IP, 创建IP POOL地址池;在ERX中再启用一个路由连接到公司石化内部局域网, 启用私网IP, 创建IP POOL地址池;对网通、电信、广电出口启用OSPF协议。
(2) ADSL宽带用户以PPPOE方式接入, 在ERX中以“用户名”来区分是访问互联网还是访问内部局域网。只有“用户名”经过允许的用户, 经过密码验证后才有权访问公司石化内部局域网。
5、意义
宽带网络建成后, 在石化生产、生活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规模不断扩大, 网络结构不断完善, 应用情况良好, 深受广大用户欢迎,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丰瑞刘辉通信网络规划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
[2]李宏瑞杨永芳石油专网转型问题的思考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
宽带网络接入 篇10
当前互联网流量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 宽带接入网朝着全业务、高带宽、易运行维护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近年来, 国内电信运营商不断加大光纤接入网的建设力度, 据电信业权威资讯机构Ovum预测, 中国的FTTx用户数到2015年将达7650万, 占全世界FTTx用户数的50%以上。随着FTTx技术大规模推广, 全网资源调度以及运行维护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 继接入网宽带化之后, 接入网的智能化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我们基于SDN提出软定义智能宽带接入网解决方案。
SDN/Open Flow:下一代互联网架构的代表者
互联网爆发式的发展已远远超出其最初设计者的想象, 当前互联网流量迅猛增长、承载业务日益复杂以及社会地位越来越重要, 使得诸如安全性、稳定性、可控性等问题越来越尖锐, 现代的互联网架构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网络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解决方案都是将越来越多的复杂功能加入到互联网体系结构中, 例如组播、防火墙、区分服务、流量工程、MPLS等。这使得路由器等交换设备越来越臃肿而且性能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 同时网络创新越来越封闭, 网络发展越来越缓慢。
Open Flow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于2007年提出的一种支持网络创新研究的新型网络交换模型, 该模型通过开放的流表支持用户对网络处理行为进行控制, 从而为新型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途径。被享有声望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选为十大未来技术之一。目前, Open Flow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Open Flow的推广组织——开放网络基金会 (Open Networking Foundation, 简称ONF) 的成员基本涵盖了所有网络及互联网领域的巨头。
Open Flow将传统的物理固定的硬件定义网络改造成为了动态可变的软件定义网络 (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 。而一个软件定义的可控的互联网, 除了更加灵活以外, 毫无疑问, 通过恰当的控制算法, 将大大提高网络自身的健壮性、运行效率以及安全性, 更重要的是基于Open Flow集中式控制机制的网络操作系统将彻底改变当前路由交换设备的封闭性, 在Open Flow网络中部署一种新的路由协议或安全算法, 仅需要在控制服务器上撰写数百行代码。
Open Flow的核心思想是将原本完全由交换机/路由器控制的数据包转发过程, 转化为由Open Flow交换机 (Open Flow Switch) 和控制器 (Controller) 分别完成的独立过程。从而实现了数据转发和路由控制的分离。如图1所示, 控制器可以通过Open Flow协议来控制交换机中的流表 (Flow Table) , 从而达到控制数据转发的目的。Open Flow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包后, 首先在本地的流表上查找转发目标端口, 如果没有匹配, 则把数据包转发给Controller, 由控制层决定转发端口。
传统宽带接入网面临巨大挑战
接入网一直被视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解决网络宽带化的发展“瓶颈”, 电信运营商正在大规模推广以无源光接入网 (PON) 为主的FTTx技术, 接入网的光纤化有效解决了网络容量“瓶颈”, 而接入网的运维管理“瓶颈”却未能有效解决。鉴于接入网建设成本巨大, 升级改造极其困难, 当前宽带接入网面临的诸多挑战应该在建网之初就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 接入网与骨干网融合不够。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接入网与骨干网技术相融合是必然的趋势。而在现有的光接入网中, 都是采用独立的网络管理平台和技术, 没有和骨干网、城域网统一资源和管理信息, 对通信的保护和恢复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机制, 造成协议转换复杂、传输效率低、缺乏统一的资源管控能力。接入网与骨干网的孤立也大大增加了电信运营商网络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随着网络成本的不断增加, 电信运营商对网络全局资源调度和集中管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将接入网与骨干网无缝融合起来, 可以大大提高网络效率, 优化资源分配。
第二, 接入网运行维护成本高, 用户体验差。接入网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电信运营商和用户的切身利益。如何实现用户的快速接入, 快速故障定位及恢复, 方便快捷地实现用户终端的配置, 提高用户体验, 控制运营成本和提高网络的收益率, 已经成为接入网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接入网基本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管理, 如用户的开户、业务办理、故障处理等, 这种管理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使接入网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而且用户体验差。随着FTTx技术的推广, 电信运营商应抓住机遇, 提升网络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全面提高用户体验, 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第三, 缺乏灵活的异构网络资源调度机制。当前光接入网包括EPON、GPON、WDM-PON、P2P-PON等技术, 不同网络之间兼容性差, 网络资源管控机制相互独立, 缺乏灵活的异构网络资源调度机制, 网络资源利用率低, 而且可扩展性差, 不利于未来光接入网的统一管理和技术升级。
第四, 多业务承载能力差, 缺乏有效的端到端Qo S保证机制。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 新一代宽带接入网应具有保证服务质量 (Quality of Service—Qo S) 传输多业务类型的能力。即要求以端对端的方式对数据、语音、视频进行实时的高效地混合或并发传输。而现有的光接入网技术采取了与骨干网不同的业务分类和Qo S保证机制, 其业务Qo S保证机制都局限于接入网本身, 没有与整个网络的业务分类机制相对应, 需要进行不同业务优先级的翻译, 造成协议复杂、效率低下, 缺乏端到端的Qo S保证。迫切需要将接入网和城域网、骨干网无缝的融合起来, 形成统一的端到端的多业务Qo S保证机制。
第五, 接入网能耗居高不下。近年来, 节能减排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电信网的节能已经迅速成为电信研究领域的最热点问题之一。最新报告显示, 接入网的能耗占整个网络能耗的70%, 虽然接入网单个设备的能耗远不如城域网和骨干网设备的能耗, 但是由于接入网的用户基数大, 所以其总能耗是非常巨大的。目前国内外已经针对EPON和GPON节能技术有了相关研究, 但是受目前接入网架构封闭等因素的制约, 实现机制都较复杂, 还难以大规模推广。
基于SDN构建软定义智能宽带接入网
针对当前宽带接入网面临的挑战, 为了满足未来接入网全业务、高带宽、易运行维护的发展需求, 实现接入网与骨干网等异构网络之间的融合互通, 满足接入网日益迫切的智能化需求, 我们基于SDN提出了软定义智能宽带接入网解决方案, 将宽带接入网封闭孤立的架构转变为可编程化、智能可控化、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开放式架构, 即在接入网中提供开放式的控制接口, 实现可编程的智能管控平台, 当前宽带接入网面临的诸多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在这种开放式控制体系架构中, 可软定义的控制器作为开放式控制架构的主体, 是实现可编程功能的核心, 控制器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开发接口并通过开放式硬件控制接口与底层硬件交互, 以实现可编程化控制和管理。
作为集中式控制架构的核心—Open Flow控制器, 在整个架构中起着硬件资源抽象化的角色。将传送网和接入网中的网络设备虚拟化到控制器中根据预先制定的调度策略以及业务优先级安排资源分配方式, 网络运营者可以轻松的在这种架构中实现可软定义的集中控制。
如图2所示, 在光接入网中引入Open Flow, 就可以通过集中式的管理和控制平台——网络操作系统 (如NOX) , 对多种异构光接入网络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如网络管理、资源调度、多业务Qo S保证、节能和其他第三方应用等, 使得运营商可以从全网的角度对链路和带宽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提高网络管理效率, 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网络管理的开发和维护成本。集中式的动态管控机制相比于传统的人工网管系统更灵活, 实时动态的监控和优化网络配置, 开放的网络操作系统为未来的网络运维带来无限可能。
如图3所示, 基于SDN的软定义智能宽带接入网, 将接入网和城域网、骨干网无缝的融合起来, 形成统一的端到端的全网管控机制, 可以直接建立端到端的转发路径, 而不需要复杂的协议转换, 突破网络性能瓶颈, 实现端到端的Qo S保证机制, 对可视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点播和远程医疗等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基于SDN的软定义网络为接入网与城域网异构网络的联合调度提供统一的接口, 开放的可编程接口, 可扩展性强, 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
SDN引领下一代接入网发展
与网络领域的困境截然不同的是, 计算机领域实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PC工业已经找到高效通用的硬件底层 (X86、ARM等架构) 。在软件定义方面, 顶层 (应用程序) 和底层 (操作系统和虚拟化) 都在爆炸式地发展。
网络创新亦需如此, 软件定义网络 (SDN) 正致力于构建简单通用的硬件底层与一个开放的上层编程环境:底层的数据通路 (交换机、路由器) 是“哑的、简单的、最小的”, 并定义一个对外开放的公用的API, 同时采用控制器来控制整个网络。未来的研究人员就可以在控制器上自由地调用底层的API来编程, 从而实现网络的创新。
SDN网络旨在将网络控制与物理网络拓扑分离, 让网络硬件产品不断标准化、通用化, 实现网络可编程, 这样企业便可以摆脱硬件对网络架构的限制, 大幅降低网络成本, 网络变得更加开放、智能、灵活。在推崇“软硬件分离, 可管可控”的运营商的推动下, SDN将引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革新。
基于SDN的传送网技术已经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得到广泛关注, 业界已经推出了多款Open Flow交换机/路由器和SDN解决方案, 然而在接入网领域, 还没有相关研究, 将FTTx技术与SDN结合, 实现智能灵活、可管可控的宽带接入网, 进而实现接入网与城域网、骨干网等异构网络的智能互通和资源联合调度, 对于运营商和用户都意义重大。
宽带网络接入 篇11
中兴ZXA10-ADSL接入系统依靠现有普通电话铜缆双绞线,提供足够的带宽容量,既支持窄带话音业务,又支持视频点播、会议电视、网上浏览、电子商务等宽带数据业务,极大地提高了传统网络利用率,为运营商和服务提供者创造了激动人心的商机。ZXA10-ADSL宽带接入系统参见图1,其特点有:
快速开通,业务部署简单;
高速接入,性能优越;
安全性高;
减轻电话网负荷;
DSLAM设备呈系列规格,组网能力强大;
丰富的上行网络接口;
业务接口丰富,集成度高;
强大的网管功能;
完备的认证授权计费、流量控制策略;
优越的互联互通性能。
2000年,中兴ZXA10-ADSL系统以优越的性能,通过信息产业部的进网测试,首批荣获ADSL入网证书。目前,ZXA10-ADSL系统在上海电信、山东电信、浙江电信、北京电信、广东电信等得到大规模商用,工作稳定,获得用户好评,已成为ADSL市场的核心品牌。
1 ZXA10-ADSL宽带接入系统简介(1)ADSL局端设备
DSLAM(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作为ADSL的局端收发传送设备,为ADSL远端设备提供接入和集中复用功能,同时提供不对称数据流的流量控制。用户端设备通过DSLAM接入多种骨干数据网。该设备特点有:
提供G.992.1(G.DMT全速率)和G.992.2(G.LITE)标准的接入端口,通过下载不同的协议控制软件,实现与G.DMT 和G.LITE的兼容。
G.DMT,上行速率32kbit/s~1024kbit/s,下行速率最高8Mbit/s;G.LITE,最高下行速率1.5Mbit/s,最高上行速率512kbit/s。
提供完善的流量控制和拥塞管理策略。
支持基于IP的组网方式,提供100M/10M Base-T、100Base-F、GE Ethernet 接口。
支持基于ATM的组网方式,提供ATM 155M的光接口、ATM E3/DS-3接口,提供符合G.703标准的IMA(ATM反复用)E1接口。
DSLAM支持多级级联,支持基于ATM STM-1、100Base-T/Fx Ethernet、IMA E1等方式的组网和级联,组网方式可以采用链形、星形、树形等。
有混插、小容量(16L)、中容量(96L)、大容量(372L)的DSLAM,具有丰富的产品线。
独特的噪声规避算法、自适应功率电平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大对数电缆中的串扰问题,保证了在电话振铃、摘挂机等强干扰情况下保持链路不中断。
功能完善的线路接口保护电路,使得系统在各种恶劣环境中能稳定、可靠地运行。
1ADSL8210
ADSL8210支持64K条VC(虚通道)连接,用户端设备支持多条PVC(永久虚通道)接入,充分满足用户的连接需求。用户之间的互联,可以通过DSLAM处设置VCX(VC交叉)实现,无需进入上层网络,从而节约网络资源。
每个ADSL8210支持372线ADSL用户,可通过无限级级联,进一步扩展单点用户数量。DSLAM采用-48V全分散供电,具有高可靠性。DSLAM具有RS232串口和RJ45接口,可以实现本地CLI(命令行接口)网管、SNMP网管。集中网管可以采用带内或者带外的组网方式。
2ADSL8416
为解决小容量用户的应用, ADSL8416提供16路ADSL局端接口及其Splitter语音分离器,支持G.DMT与G.LITE全兼容,满足ADSL的相关性能指标。ADSL8416的度身定制,为小容量应用提供合适的性价比,降低建网成本,适用于办公室、小区居民用户等环境。
ADSL8416既可以单独组网,上行接入IP数据网,也可以通过ZXE10-ES以太网交换机汇聚,多个ADSL8416层叠组网;或者通过100M Ethernet接口,与大容量DSLAM ADSL8210级联,混合组网。
(2)ADSL用户端设备
ADSL用户端设备(ATUR)为用户提供POTS语音与数据的分离,完成用户端ADSL数据的接收和发送。ATUR通过PVC方式实现与各个业务网的访问,用户之间隔离性能良好,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可以通过在DSLAM处设置PVC的交叉,以实现不同ATUR用户之间的互通。ATUR支持PPPOE、PPPOA、1483B、1483R、IPOA等多种封装协议。
ZXA10-ADSL系统提供灵活多样的ATUR,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ATURA:外置式,10Base-T以太网接口,支持8条PVC,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业务选择,以及多用户共享一线ADSL的应用;
ATURB:外置式,USB接口,支持1条PVC;
ATURC:内置式,PCI插卡,支持1条PVC。
(3)网管系统
按照ITU-T的网络管理规范,ZXA10-ADSL网管系统采用标准SNMP网管协议,具有先进的体系结构、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采用Client/Server架构,全中文、图形化用户界面,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时提供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等全面的网管服务,实现对系统的远程集中监控维护管理和本地监控维护管理。中兴网管系统采用分级分布式组网方案,提供了最大程度的网管灵活性、稳定性、便利性。
ADSL设备和网络的管理,可独立设置ADSL网管系统,也可纳入中兴接入网综合网管系统实现全网设备和网络的统一管理,或者根据网络建设步骤,先组建ADSL网管系统,随后加载不同的网元处理模块(如以太网交换机模块、宽带接入服务器模块等),升级为数据网络统一网管。
中兴网管系统支持SNMP V1、SNMP V2C,为中兴的各类数据通信设备提供一个全网的集中、统一管理,即用户通过一个集成的网管平台,能够对整个数据通信网中各种类型的数据通信设备的运行进行管理和监控。如果异种设备厂家提供MIB库(管理信息库)和相关文件,还可以进行相应的开发,实现对异种厂家设备的统一网管。
2 面向运营商的系统解决方案
ZXA10-ADSL系统充分保护现有投资,依据市场成长需求提供各种宽带业务,拓展新市场。
(1)宽窄带一体化解决方案
宽带业务开展的初期,用户数量比较少而且比较分散,而接入网覆盖的范围比较大,光纤延伸至每个光网络单元(ONU),但是传输多采用SDH155,没有多余的155M通道,仅有少量的2M空余。如何在较低的成本下,为满足少量的用户提供宽带接入,成为运营商面临的一个问题。此时,可以采用宽窄带一体化的方式,实现少量分散宽带用户的接入(参见图2)。
在ZXA10接入网的远端单元ONU,提供ADSL、Ethernet用户板,与窄带POTS、ISDN、DDN用户板混插,ONU的宽带数据通过SDH的2M通道传至光线路终端(OLT)侧,每个ONU最多可提供8个E1供宽带数据使用,而POTS、ISDN、DDN通过其他的E1传送;ZXA10在OLT侧提供BDM板,将各ONU侧的ADSL、Ethernet宽带数据进行汇聚收敛,然后提供100M数据接口,接入上级数据网。尽管宽带数据城域网不可能覆盖每个ONU,但是OLT作为网络较为集中的节点,应该在宽带城域网的覆盖范围之内。
因而,采用宽窄带一体化的方式,提供少量零星分散的ADSL、Ethernet用户,无需投资建设密集大容量的DSLAM,也无需一步到位建设大范围的宽带数据城域网。快速实现高速ADSL、Ethernet接入,既有效节约投资成本,又便于网络扩展升级。将网络建设与数据发展、用户规模紧密结合,使整个电信的运营更加贴近市场,网络建设风险小,投资回报率高。
(2)大中小容量的组网方案
ZXA10-ADSL系统提供3种容量的DSLAM,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网络应用:
1~16线ADSL用户:可采用ADSL8416,上行可根据网络情况采用100Mbit/s IP接口,或者4×E1 IMA接口。
16~48线ADSL用户:可根据情况采用2、3个ADSL8416层叠组网,也可以采用中容量的ADSL8210组建。
48~96线ADSL用户:采用中容量DSLAM ADSL8210,最大96线。
96线~372线ADSL用户:采用大容量DSLAM ADSL8210,配置CORE板,最大372线。
面向更大容量用户时,可采用多级级联。
大中小容量DSLAM,根据用户容量和网络状况进行综合组网,参见图3。
图3中,组网接口可以是155M ATM(单模、多模,光口),也可以是
宽带网络接入 篇12
中电华通公司总工程师朱树荣指出:“我们选择泰乐通信Smart CoreR9100平台是因为该平台与多个宽带无线接入提供商的产品都具有互通性, 并能够很好地支持未来的业务扩展。这一决定将简化我们的网络运营, 节省了运营费用, 无需管理和维护两个不同的ASN网关。”
泰乐通信中国区总裁黄陈宏谈到:“Smart CoreR9100平台非常符合中电华通的需求。其业界领先的吞吐率及各种先进的功能将帮助中电华通为企业级客户和个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正当重量级的无线接入网络提供商用自己的无线解决方案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不断发展的时候, 中电华通选择了泰乐通信Smart CoreR9100平台来部署其核心网。这充分显示了泰乐通信的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同样富有竞争力。目前全球已有多个无线运营商选择泰乐通信作为主要供应商来帮助部署他们的分组核心网络, 这使我们获得了宝贵的全球实际部署的丰富经验。”
中电华通正在采用无线接入网络提供商提供的无线技术建设无线宽带接入网。中电华通决定为自己的核心网络选择一个独立的分组核心网解决方案也正反映了一种重要的行业趋势, 即选择最佳而不是选择单一的端到端RAN解决方案。
【宽带网络接入】推荐阅读:
电视网络宽带接入技术09-08
有限宽带网络10-17
宽带卫星网络06-22
移动宽带网络06-29
有线宽带网络09-21
宽带网络技术10-28
宽带通信网络12-12
宽带发展网络技术08-06
无线宽带运营网络建设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