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发展网络技术(通用12篇)
宽带发展网络技术 篇1
1. 前言
伴随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大规模发展, 令以之为核心建立的互联网络持续优化完善, 在该过程之中, 网络技术也实现了全面提升。长期的探索发展进程中, 不断涌现出了较多种类的宽带网络应用技术, 在较大程度上该类技术进一步推进了宽带应用网络的壮大与健全, 令其功能持续丰富, 应用范畴不断拓宽, 常见的技术包括主干网络技术、宽带接入技术等。
2. 主干网络技术
宽带主干网络技术涵盖千兆以太网、IP over SDH技术以及IP over ATM技术等。前者传输最高速率可达到1gbps。传输介质则由传统的绞线逐步发展为采用光纤进行高效传输, 最远距离则为二十千米。由此可见, 该技术具有组网投入费用成本较低、设备造价低廉、便于维护运行的优势特征。因此该技术适用于低利润、大带宽的综合数据传输业务, 可广泛用于小型规模城市的建设城域网领域之中。第三类技术综合了ATM与IP技术的优势特征, 原理主要在于封装IP数据包于ATM层并成为ATM元, 在信道之中基于该形式进行传输。一旦网络系统交换机进行IP数据包接收时, 可依据其IP借助某类机制处理路由地址, 并进行转发。而后, 则位于ATM网络中依据计算路由创建虚电路。后续的IP数据包则可位于该虚电路之中进行直通方式的发送传输。应用交换技术与信元传输可有效降低实际处理过程中的时延现象, 确保网络系统提供优质的传输服务。IP over SDH宽带主干技术主要应用ppp协议与链路封装IP数据包, 将其分组并依据相关规范插入PPP帧的信息段之中, 由SDH业务适配器映射封装IP数据包至同步净荷, 经过SDH段层与传输层装入净荷至SDH帧之中, 到达光层, 并最后完成在光纤介质中的传输。应用光纤实现高速传输, 通过点对点方式可科学提供由STM1至64的更高水平传输速率。
3. 宽带接入实践技术
3.1 铜线接入技术
铜线接入技术包括ADSL与VDSL技术类别, 前者主要以铜电话线作为点对点的传输介质, 实现传输目标, 属于一类数字用户非对称环路, 也就是说用户线下行与上行速率不一致。依据用户实际应用的多媒体各类业务特征, 其下行速率一般来讲较高、而上行速率水平则较低, 因而较为适合于多媒体传输信息业务的综合需求。ADSL技术为各类小型业务或家庭业务供计了标准的带宽增强方式, 其标准下行带宽较上行带宽高出许多, 前者为现有模拟拨号调制解调器的大约五十倍, 也就是说ADSL技术与网络实际建立了两重连接, 分别服务于数据与电话业务, 可连续的应用并同时打开。VDSL技术是前者技术的优化升级, 是DSL技术依据视频会议、HDTV、非对称与对称业务综合需求发展而来的先进技术, 可在双绞线介质中实现快于ADSL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该技术具有更高水平的带宽, 可充分满足多重业务需求, 不仅与ADSL技术具有相同的服务应用支持, 同时还支持高清晰视频、高保真音频、MPEG图像及多通道视频等特色业务, 因而可以说是真正的一种全业务接入模式手段。VDSL技术特征在于具有较快的传输速率, 且具有可变自适应性, 具有较短的有效距离, 可依据相关要求进行非对称或对称传输模式的自由配制。
3.2 HFC宽带接入技术
HFC即光纤同轴技术, 可实现在不对有线电视广播造成影响的频带之中访问与接入互联网相关信息目标。该技术突出特征在于仅占用了较小部分的有线电视可用频谱, 在用户上网时便不会对其的使用电话与收看电视造成影响。当然该技术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 即需进行必要的双向改造, 同时进一步对宽带进行扩展的实际能力相对有限, 且无法创建社区独立的内网平台体系。
3.3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包含固定与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两类,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包括本地多点业务分配与分布式多信道系统。前者具有显著的宽带特性, 利用高容量点进行多点毫米波传输, 因而可提供多元化业务种类, 例如数据、话音与图像视频业务等, 且具有高度可靠性, 因而属于一类无线光纤服务技术。后者系统无需本地有线广播或电信公司干涉, 可借助用户位于屋顶安装天线为其提供接入应用服务。无线移动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络技术、蓝牙技术、ATM网络技术等。
3.4 以太网接入技术与蓝牙技术
伴随网络技术的持续优化与进步发展, 以太网接入技术的数据传输距离进一步扩充, 并能承担传输到较远距离的网络服务, 因而可作为接入互联网方式广泛使用。同其他网络接入方式进行比较, 以太网接入技术耗费的成本投入较低, 且具有更优质的应用性能, 同时该类接入方式可便捷及时的依据各类需求实现相应的升级与扩展, 体现了其服务范畴的广泛性及应用的灵活性。蓝牙技术的发展应用较好的更新了通信传统方式, 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应用调频方式, 不会受到不同地域国家频率的干扰影响, 并降低了投入相关设备的支出资金, 提升了无线通信传输质量及一定的优势应用性能。
4. 宽带网络服务接入技术的科学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 伴随各类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及应用规模的持续扩充, 宽带网络服务接入技术将继续向着高业务量的方向不断迈进。目前3G系统中广泛应用了各类多媒体业务, 其与上下行链路之中提供的话音服务业务之比逐步发展为二比一, 随着业务量的继续扩充, 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扩大。为全面适应高速增长的宽带网络业务量, 其频宽也会持续增加, 同时宽带网络还应就4G应用系统技术展开深入研究, 包括开发新一轮频段并提供相应的频潜利用率, 进而全面适应未来不断增长的宽带用户业务量综合需求。逐步发展的4G蜂窝体系可为各类宽带网络移动用户至少供给每秒2兆位数据率, 同时其信息传输的成本将显著降低。虽然高数据率实践应用系统要获取高机动性具有一定难度, 然而具有一定频率的智能化系统传输对该要求的实现包含一定可行性。位于运输车辆之中专用的通信服务系统将继续向着通用特征系统逐步发展, 并可位于毫米波频段供给每妙五十至二百兆位的运行数据率。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在未来的服务应用中其覆盖的地域将越来越广泛, 并可在多重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隙的高效漫游。基于未来宽带网络系统数据率目标值将较当前系统高出约两个数量级, 因而其蜂窝半径会逐步降低, 利用与地面高度距离为二十公里的HAPS同温层平台则可实现提升地域覆盖范畴的科学目标。另外对户外接入宽带系统、户内应用WLAN技术系统与ITS系统实现良好平滑的切换, 则是宽带网络系统未来显著重要的服务应用功能。为科学实现无缝隙漫游功能, 应基于IP技术构建宽带网络并继续发展下一代网络体系。基于无线宽带系统应用发射功率与频率等有限资源, 容易产生拥塞现象, 因此未来可广泛发展QoS无线资源控制技术, 确保优质的网络系统服务, 并可实现对多重类型应用服务的科学支持, 并充分满足日益扩充用户量的多元化应用需求
5. 结语
总之, 基于宽带网络技术的应用服务特征、种类优势内涵, 我们只有持续探索宽带网络技术的优质发展渠道, 明晰其未来应用发展趋势方向, 才能真正促进宽带网络服务功能的全面发挥, 并实现网络技术的不断优化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晓霞..G.657光纤在宽带接入应用中的机遇和瓶颈[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08 (5) .
[2]尹志明.宽带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研究[J].科技风, 2010 (5) .
宽带发展网络技术 篇2
技术总是应运而生的。当大家都在谈论3G发展如何如何,WIFI是否有可能取代3G等话题时,新的无线宽带接入――WiMax技术出现了。 WiMAX是一项新兴技术,能够在比Wi-Fi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提供“最后一公里”宽带连接性,由此支持企业客户享受T1类服务以及居民用户拥有相当于线缆/DSL的访问能力。凭借其在任意地点的1~6英里覆盖范围(取决于多种因素),WiMAX将可以为高速数据应用提供更出色的移动性。此外,凭借这[被屏蔽广告]种覆盖范围和高吞吐率,WiMAX还能够提供为电信基础设施、企业园区和Wi-Fi热点提供回程。
什么是WiMax技术
所谓WiMAX(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 Access)是一种基于标准的技术,可以替代现有的有线和DSL 连接方式,来提供最后一英里的无线宽带接入。WiMAX 将提供固定、移动、便携形式的无线宽带连接,并最终能够在不需要直接视距基站的情况下提供移动无线宽带连接。为此而建立了包括设备制造商、器件供应商、运营商等在内的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性认证产业联盟,
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产品进行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认证,消除IEEE802.16标准应用的障碍,扩大标准的应用范围。
WiMax技术的优势
WiMax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最初的应用方向,增加了移动通信方面的服务。通过加入移动特性,一方面,WiMax可以像原来设想的那样,作为服务供应商和电信商最后一公里接入的技术手段,同时还可成为运营商们搭建语音和数据骨干网络的主流技术。
按照Wimax的商用计划,预计到802.16即可集成到笔记本电脑,实现在城域网范围内的可移动的宽带无线数据服务。在城域网的范围内,用户无须购置新的终端,仅用集成802.16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就可以60km/小时以上的移动速度,不间断地享用高于3G十倍以上的速率而构成的宽带精彩内容服务。而且WiMax还能作为WiFi的备份,使用户可快速、容易地访问、漫游WiFi热点,而笔记本电脑、PDA 、手机也可以通过在WiFi和WiMAX 间自由切换访问互联网,实现无缝的无线连接。
WiMax还通过将无线接入系统上升到无线接入网络,多中心站之间通过负荷分担的方式大大增加了网络容量。
同时WiMax通过OFDM技术具备了非试距传输的能力,因此能够在不同环境下获得最佳的传输性能,WiMax还采用了智能天线技术来提高覆盖能力。
宽带发展网络技术 篇3
关键词:有线电视技术;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研究
一、宽带技术的发展
(一)基础设施。当前各个居住小区都安装了上网宽带,宽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种播放软件APP以及网络无线端,促使视频和网络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因此视频播放的方便快捷则成为了互联网现代化发展主要趋势。
(二)扩容骨干网络。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承载的服务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差异化,从而能够满足用户们的各种使用需求。目前不同模式的接入终端也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普及了智能手机以后,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再加上路由器转化设备的相继出现,使得很多台服务终端设备都能在同一时间上网。
二、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
当前有一些专项电视节目需要点播付费才能进行观看,增值服务业务则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业务增值,二是内容增值,三是功能以及性能的增值。这些增值服务都必须与宽带技术中的数字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利用超宽带的转化数字来满足用户们的多项需求。例如应用超宽带转化数字技术,其与以往的无线传输的窄带技术以及蜂窝3G通信中的宽带扩频技术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种技术在直接对脉冲信号进行调制时无需载波,且比当前任意一种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网络带宽都大。超宽带这一转化数字的技术其具有高频谱、低能耗以及非常隐蔽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能,以及超大的容量系统和多径分辨的功能。
三、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的融合主要是业务上的融合,且两者之间业务重合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它们能够适应和满足用户们不断发展的需求。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的融合发展也越来越快。但是由于两者在发展历史以及特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要提升两者融合化发展的水平,就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融合发展和适应的过程。针对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其发展的途经主要有以下三条:
(一)统一技术规范。在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各自的发展历史中,对于技术的实际运用以及标准规范都具有独特的特点,这其中存在的差异就会对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技术相关规范以及参数时,必须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一的要求,且在制定规范时,必须将两种技术各自的特点融入进去,以及在进行改造和融合时也要对其中存在的难点加以考虑,并设计一个折中方案,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的速度。
(二)引导技术融合。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在融合的过程中,必须有外界因素加以引导。政府在引导技术融合时,首先要明确引导不是干预,必须重视正确引导,而减少过分干预,这样才能发挥住政府搭桥牵线的作用。其次是由于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各自都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以及特点,因此在融合的过程中,要采取对应的法律手段来防止某些干预现象的出现,从而促使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能够实现更有效的融合发展。
(三)多项模式合作。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的融合发展中,还必须采取多项模式合作共赢的途径,建立一种能够促进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的多项合作的共赢模式,就能促使有线电视技术网络以及互联网等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建立一种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都能使用的网络设施,减少用户们单个技术的使用成本,并为两种技术中的新增用户以及固定的用户提供一些具有良好优惠作用的措施,这样就能促使融合后的技术网络资源,把更多的用户吸引过来,从而在业务以及技术上都能实现良好的互补。这样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就能够利用资源互补的优势,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另外在业务与技术进行融合以及合作的过程中,也要将其他的方面的融合和合作发展起来,这样才能促使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能够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综上所述,在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对资源形成多项运用,还能促使两种技术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同时也将劣势互补起来,这样就能对有限电视技术进行整合,从而使得各项业务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另外在宽带技术中,还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并不断扩容骨干网络,在合理使用两种技术资源的同时,打造多项合作的模式,从而实现共赢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宽带网络技术研究与发展述评 篇4
关键词:宽带接入网,宽带业务,宽带网络
1 宽带主干网技术
1.1 IP over SDH技术
它使用链路及PPP协议对IP数据包进行封装, 把IP分组根据RFC1662规范简单地插入到PPP帧中的信息段中, 然后再由SDH通道层的业务适配器把封装后的IP数据包映射到SDH的同步净荷中, 再经过SDH传输层和段层, 把净荷装入一个SDH帧中, 最后到达光层, 在光纤中传输。采用高速光纤传输, 以点对点方式提供从STM1到STM64甚至更高的传输速率。其中IP over SDH技术也简称为POS技术, 也就是将IP包直接封装到SDH帧中, 提高了传输的效率。特点为: (1) 对IP路由的支持能力强, 具有很高的IP传输效率。 (2) 符合Internet业务的特点, 如有利于实施多路广播方式。 (3) 能利用SDH技术本身的环路达到链路纠错, 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 (4) 省略了不必要的ATM层, 简化了网络结构, 降低了运行费用。 (5) 仅对IP业务提供好的支持, 不适于多业务平台。 (6) 不能像IP over ATM技术那样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保障。 (7) 对IPX等其它主要网络技术支持有限。
2 宽带接入技术
2.1 铜线接入
2.1.1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ADSL)
ADSL属于铜线接入技术, 是以铜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点对点传输技术。它是一种非对称的数字用户环路, 即用户线的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不同, 根据用户使用各种多媒体业务的特点, 上行速率较低, 下行速率则比较高, 特别适合传输多媒体信息业务。
2.1.2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 (VDSL)
VDSL是ADSL的升级, 是DSL技术根据HDTV、视频会议以及对称/非对称业务的需要而发展的技术。该技术是在94年下半年提出, 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双绞线上实现比ADSL更高的传输速率。VDSL提供了更高的带宽, 满足更多的业务需求, 它除了支持与ADSL相同的应用外, 还支持包括高保真音乐、高清晰度的电视, 多通道视频业务、MPEG-2图象等, 是真正的全业务接入 (FSAN) 手段。它的特点是传输速率快, 有效距离短, 速率可变自适应, 并可以按照要求配制成对称和非对称两种传输模式。
2.2 光纤同轴 (HFC) 接入技术
Cabel Modem是一种基于光纤-同轴混合网 (HFC) 基础上的一种技术, 可在不影响有线电视广播的频带内实现对互联网信息的接入与访问。它的下行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Mbps~30Mbps, 上行速率可以在512kbps以上。这种技术的另一个突出的优点是, 它只占用了有线电视系统可用频谱中的一小部分, 因而用户上网时不影响收看电视和使用电话。
2.3 以太网接入技术
原本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的以太网技术, 由于技术上的发展, 使得以太网的传输距离大为扩展, 完全可以满足接入网和城域网数据通信的需求。由于具有性能价格比好、可扩展、易安装的特点, 这一技术正在成为为企事业用户提供高速接入的主要手段, 目前全球企事业用户80%以上都采用以太网接入。
2.3.1 固定无线接入
2.3.1. 1 多点多信道分布式系统 (MMDS)
MMDS最初用于单向传输的影像广播服务, 包括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无线网络系统。现在则可以采用双向的数据业务传输, 允许更加灵活地使用MMDS频谱。而LMDS技术, 则属于区域性的无线技术, 可被应用在城市内、郊区等小范围的通信网络。
2.3.1. 2 自由空间光通信 (FSO)
激光无线通信与以往的利用电磁波 (radio) 的无线通信相比, 具有容量大、发射装置和功率小、不用政府特许证、对人体无影响等优点。但容易受到天气和障碍物的影响, 一般用于近距离室内通信, 如各种遥控信号的传递、微机间和手机间的数据通信等。现在开始应用到室外通信, 但需要使用抗天气劣化的自适应技术。自由空间光通信 (FSO) 使用光脉冲调制信号, 按照FSO联盟的规定可以采用两个红外线波长:长波长1550nm和短波长800nm。以提供100、155和622Mbps的数据速率。
2.4 移动无线接入
2.4.1 宽带无线局域网络 (WLAN)
无线局域网络是便携式移动通信的产物, 终端多为便携式微机。其构成包括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 (AP) 和无线路由器等。目前最流行的是IEEE802.11系列标准, 它们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校园、机场、车站及购物中心等处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
2.4.2 蓝牙技术
蓝牙采用2.4GHz的ISM (工业、科研和医疗) 频段, 不受各国频率分配不统一的影响;采用FM调制方式, 降低了设备成本;采用快速跳频、正向纠错 (FEC) 和短分组技术, 可减少同频干扰和随机噪声, 使无线通信质量有所提高。蓝牙的传输速率为1Mb/s, 传输距离约10米, 加大功率后可达100米。
2.4.3 无线ATM网络
由于无线ATM网络采用的无线传输信道与ATM骨干网所采用的光纤传输信道具有很大的差异, 一些新的问题, 如介质共享性、广播性、较长的传输延时、较高的信道误比特率以及信道衰落的影响等等, 必须加以解决。因而无线ATM除了具有与ATM相同的ATM层、AAL层以及信令部分外, 还要增加与无线通信有关的无线物理层 (PHY) 、介质访问控制层 (MAC) 、数据链路控制层 (DLC) , 以及相应的无线控制功能, 这样才能在无线网络中实现ATM服务。为支持对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控制, DLC协议常常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差错控制方式;MAC协议则一般采用信道动态分配算法来支持业务速率的可变。
2.4.4 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
目前, 国内外的主流系统是2G, 它采用TDMA/CDMA和数字调制, 提高了系统容量和通话质量。但1G/2G主要提供语音服务, 为了提供自由的移动多媒体接入, 例如话音、可视电话和高速数据传输, 则需要发展3G和超3G移动通信系统。
3 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发展趋式
3.1 无线接入
3.1.1 高业务量
2010年, 在3G系统中将广泛采用多媒体业务, 上下行链路的话音和多媒体业务量之间的比率预计约为1:2。到2010后, 假若多媒体业务量年增长率为40%, 那么它将是目前水平的23倍, 多媒体和话音业务量的比率将是10:1。为了适应业务量的高速增长, 到2010年, 频宽将增加160MHz。因此, 对4G系统的研究包含提供频谱利用率和开发新的频段, 以适应用户业务量的增长。
3.1.2 高机动性
4G蜂窝系统将对移动用户提供至少2Mbps的数据率。尽管高数据率系统实现高机动性相当困难, 但5.8GHz的智能传输系统实现这一要求是可能的。上述是专用于运输车辆的通信系统, 但它将向通用系统发展, 将在毫米波频段提供50~200Mbps的数据率。
3.1.3 覆盖地域广和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隙漫游
由于未来系统的目标数据率将比目前系统高两个数量级, 蜂窝半径将缩小;但是, 利用距地面高20公里的同温层平台 (HAPS) 可以实现广域覆盖。同时, 对户内WLAN、户外宽带接入系统和ITS等其他系统的平滑切换, 是未来系统的极其重要的功能。实现这种漫游功能的第一步是构造基于IP技术的网络, 支持下一代Internet。
3.1.4 低成本
鉴于到2010年, 4G系统的每单位面积的容量将是3G蜂窝系统的10倍, 而传输信息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
3.1.5 无线Qo S资源控制
无线系统使用有限的资源 (频率和发射功率) , 而且易于受拥塞的影响, 因此无线Qo S资源控制对于保证服务质量、支持各种应用和不同类型的服务将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扩大用户数量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志立, 欧晓鸥, 刘莉.宽带网络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电子工程师, 2006-12-15.
宽带数据业务发展 篇5
(内容摘自《中国数字电视》 第100期)
摘要
随着三网融合的逐步推进,有条件的广电网络运营商已加大力度推进自身宽带数据业务的发展。但由于国际出口带宽始终由电信、联通等电信行业运营商牢牢掌控,广电网络运营商宽带数据业务的发展始终受制于人。吉视传媒借鉴其他网络运营商的经验,并依据自身宽带数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运营策略,在最大程度上避开了广电网络宽带数据业务发展的限制。
宽带出口制约业务发展
2011年年初,吉视传媒完成了由省中心到地市、地市到县市的搭载在DWDM之上的IP城域网络建设,并在2010年双向网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用户家中有线数字电视接入网的双向化改造工作。改造过程中,吉视传媒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出集体及个人宽带数据接入服务,在推广过程中,我们严重的意识到在加快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网络的双向化改造,从而覆盖更多的用户、争取用户资源的同时,对公司现有宽带出口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降低出口带宽对广电网络宽带数据业务发展的影响,是广电网络运营商在当前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所能解决的。历史原因造就落后局面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即国办发(1999)82号文件夹。该文件中指出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建公司,地(市)、县相应建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广播电视传输业务;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基于当时国情的两点内容导致了如今广电网络运营商在国内没有统一的主体,亦导致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里,国外的广电网络运营商大力开展宽带接入业务,而国内广电网络运营商由于政策限制,只能开展单向的广播电视内容传输服务。因此,即使政策已经放开,但电信运营商十几年的积淀、广电运营商十几年未染指IP数据传输业务,直接造成了从技术储备、人才队伍建设、网络运营经验、业务开展及营销、故障维修等方面,广电网络运营商均远远落后于电信运营商。
但技术储备、队伍建设、运营经验、业务营销等可通过一定的实际积累来不断的进行优化,而广电网络的地域割裂性,一方面造成了广电网络运营商在各自区域内独立为政、各自经营;一方面又造成了广电网络运营商没有国际宽带出口。这两方面的硬伤将直接造成广电网络运营商在宽带数据接入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压制、被控制的弱势状态。
通过自身努力缓解业务发展瓶颈
广电网络运营商宽带接入业务只有在全国广电网络运营商彼此网络互联互通,且有独立的广电网络国际出口宽带时,限制
广电网络运营商宽带接入业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在这之前,广电网络运营商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运营方式来规避没有宽带出口对宽带数据业务发展带来的影响。
吉视传媒在自身宽带数据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保障宽带数据接入业务的发展:
多方引入,避免单链路故障。与电信、联通、中国有线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等具有独立的国际出口的网络运营商签订购买或合作协议。在宽带数据接入业务的发展过程中,经常由于出口链路质量问题,导致运行过程中不稳定,出现断网现象。此种问题必然会成为宽带互联网接入业务的发展瓶颈。因此,引进多条宽带出口,避免因单一出口中断导致宽带数据业务随之中断的问题,保障业务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统一出口,提高利用效率。在吉视传媒宽带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各分(子)公司通过各种途径租用了多条本地宽带链路,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地区宽带出口资源利用状况不一致的现象发生。因此,将吉视传媒各分(子)公司已经租用且未到期的宽带出口全部引入到省中心宽带出口平台,将用户所有访问Internet的请求通过公司城域网络路由至省中心宽带出口平台后,再指向相应的访问站点,保证公司现有任何一条宽带出口资源都能够覆盖全省用户,从而使公司现有宽带出口资源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部署负载均衡系统,优化链路质量。在省中心互联网出口平台部署链
路负载均衡系统,将所有出口接到该组设备上并配置好相应的选择条件和路由映射关系。保证用户访问Internet的请求可以根据最优选路原则在不同运营商线路上进行分发,并当单一线路或多线路发生故障及出现高延时等情况时,可自动切换至其余的活跃线路上,保证用户的最优及实时访问需求,在提高了用户访问Internet的体验同时,对链路的资源进行均衡使用,避免单一链路出现过载的状况;部署缓存加速系统,节省出口流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P2P及在线视频等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流量已经占据了骨干网络70%以上的带宽,现有及未来可预见增长的带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些大流量、持续占用带宽的应用对骨干网络带宽的吞噬。无序、不可控的P2P流量泛滥,无休止的骨干网带宽扩容,扩容不增收、ARPU持续下滑,用户体验降低导致用户流失等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通过在网络核心层以旁路的模式(分光或镜像)部署智能缓存加速系统,在出口链路上,将全网出口数据流量完全镜像到前端监控端口上。通过监控端口捕获所有流量并通过DPI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检测,对网络出口流量进行分析和控制,主要针对主流的P2P应用流量进行缓存管理(包括BT、迅雷、电驴、流媒体)。通过特征库匹配后将用户请求分发到各个缓存服务器,调度内网用户之间数据相互交换,提供各类流量网内下载服务。有效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加速内容转发。在出口流量加强管理的同时,保证用户的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引进网站镜像,形成Internet数据中心。通过与目前互联网访问排
名靠前的网站进行合作,将其热度较高的子网站引进吉视传媒网络,一方面提高用户访问相关内容的速度并降低互联网出口流量;另一方面,通过引进网站镜像,积累IDC建设相关经验;建设面向三网融合的OTT平台,提高用户网络视频清晰度及流畅度。2012年,随着长春市被列为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吉视传媒决定建设面向三网融合的OTT平台,一方面,形成覆盖个人计算机、手机、PAD等移动多媒体终端的视频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引导方式,引导我公司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访问该平台获取视频点播内容,从而降低我公司宽带互联网出口压力,更能够显著提高用户相关体验,有利于宽带互联网接入业务的推广;与IDC进行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吉林省内目前有独立的IDC,其有电信、联通等宽带出口资源,亦有相关的网站镜像服务器,但其仅有有限的网络覆盖范围。因此,通过与这样的IDC运营中心进行合作,可实现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
整合资源促进业务发展
全球宽带网络报告 篇6
两个东亚国家日本和韩国分别以61Mbps、46Mbps的网速位居冠亚军,遥遥领先其他国家。而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的平均网速仅有7.6Mbps,排在第15位。欧洲宽带网络建设情况最好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芬兰的平均网速为22Mbps,其次的瑞典为18.2 Mbps,紧随其后的是法国,平均网速为17.6 Mbps。
价格方面,日韩不但速度快,平均流量价格也是最便宜的,1Mbps的速度下需要付出的网费分别是0.27和0.45美元。其他国家差异较大,例如墨西哥平均1Mbps流量的网费高达20美元。而欧洲地区普遍超过了5美元1Mbps。
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篇7
关键词:宽带,接入,互联网,移动
宽带是什么?虽然“宽带”这一词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上, 但一直很少见到对它的准确定义。通俗地讲, 宽带是相对传统拨号上网而言, 尽管目前没有统一标准规定宽带的带宽应达到多少, 但依据大众习惯和网络多媒体数据流量考虑, 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至少应达到256Kbps才能称之为宽带, 其最大优势是带宽远远超过56Kbps拨号上网方式。
聊天、下载、在线游戏、网上教育以及获取各类最新资讯等网络应用带给我们异常丰富的体验。另一方面, 互联网应用的不断丰富使我们越发体会到拥有足够网络带宽和网络易用性的重要性, 传统MODEM拨号上网无论速度还是费用, 都已无法满足多种应用的需求, 怎么办呢?其实, 我们每一个用户都面临着多种宽带解决方案, 但如何选择?各种宽带有何区别?甚至如何与朋友共享宽带?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世界先进国家中, 原有的统一通信网络分崩离析, 电信、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已分别建成, 要把它们再组合到一起非常困难, 而且耗资巨大。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 国际跨国IT企业, 包括传统和新兴电信运营商、有线电视公司、各类计算机软/硬件公司等结盟联台、吞并收购、相互渗透的进程加快。在此情况下, 构建具有综合多业务接入能力的接入网系统, 已成为解决电信网未来发展“瓶颈”问题的关键, 将各种信息业务融台为一体的全业务宽带通用接入网是当前通信业发展的热点。由于接入网的现有设施大部分是传统铜线系统, 新建部分将远大于现有部分, 为了实现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全业务宽带通用接入, 采用先进的宽带接入是必要的。
在电信网和未来的信息网中, 接入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今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1) 它是电信网和通信信息网的最大部分, 建设费用占建网总费用一半以上;
(2) 接入网直接面对广大用户和各种应用系统, 大部分业务不必通过核心网就可完成, 它的服务质量和内容直接影响全网的发展;
(3) 它是综合话音、数据、活动视像等各种业务的最主要部分和必经之路。在当前信息通信的高新技术中, 它是竞争最激烈、发展最快的部分:具有多媒体、全业务特性的公共通信信息宽带接入网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基本设施, 因此建设公共通信信息宽带接入网, 把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等多种行业中的话音、数据、静止或半静止图像 (特别是活动视像) 业务融台为一体, 是现代电信网巨大变革的主要环节。
几种主要的有线宽带接入技术:
(1) 基于铜线的x DSL技术
x DSL是各种类型DSL (数字用户线路) 的总称, 包括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VDSL (甚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 和EDSL (基于以太网的数字用户线) 、HDSL (高速数字用户线) 、HDSL2 (第二代高速数字用户线) 、SHDSL (单线对的高速数字用户线) 等。x DSL是一种新的传输技术, 在现有的铜质电话线路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及相应的调制技术, 即利用在模拟线路中加入的信号处理技术来获得高传输速率 (理论值可达到52Mbps) 。各种DSL技术最大的区别体现在信号传输速率和距离的不同, 以及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的对称性不同两个方面。根据上下行信道的对称性, 可分为非对称的DSL和对称的DSL。
(2) 基于HFC网的Cable Modem技术
基于HFC的Cable Modem技术是目前有线电视网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 它一般使用同轴电缆, 为用户提供300-750MHz宽带的频率资源。HFC的网络结构简单, 一般由两级光纤、一级电缆构成。主前端到分前端、分前端到分配节点 (ODN) 一般采用光纤, 分前端到用户一般采用电缆。在宽带传输的HFC网上, 加上相应的设备 (Cable Modem) 就可以实现双向数据通信, 从而进一步为用户提供全面服务。该技术以模拟频分复用技术为基础, 综合应用模拟和数字传输技术, 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综合交互式业务信息。
(3) 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
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是把以太网这种局域网技术用于接入网, 它综合采用各种新的电信网络技术对其进行改造, 从而提供电信级的、可管理的、可扩展的网络平台。这种宽带接入网由局端设备和用户端设备组成, 局端设备一般位于小区内或商业大楼内, 用户端设备一般位于居民楼内。局端设备提供IP骨干网的接口, 用户端设备提供与用户终端计算机相接的是10/100 Base-T接口。用户端设备不同于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隔离单播数据帧, 不隔离广播地址的数据帧, 而用户端设备的功能仅仅是以太网帧的复用和解复用。局端设备不同于路由器, 路由器维护的是端口网络地址映射表, 而局端设备维护的是端口主机地址映射表。
用户端设备只有链路层功能, 工作在复用器方式下, 各用户之间在物理层和链路层相互隔离, 从而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局端设备支持对用户的认证、授权和计费以及用户IP地址的动态分配, 还具有汇聚用户端设备网管信息的功能。目前, 这种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是以FTTB+LAN方式应用, 特别在新建智能小区应用很广泛。
(4) 基于PON的宽带接入技术
基于PON的宽带接入技术属于光纤接入技术的一种。光纤接入网可分为有源光网络 (AON) 和无源光网络 (PON) 两大类, PON不用供电, 投资较低, 易维护, 因而受到人们重视, 目前主要有APON、EPON和GPON这3种技术。
APON是FSAN (全业务接入网) 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发完成, 并随后确定为ITU标准, 使PON携带的信息ATM化的PON称为APON, 是以固定53字节长度的信元来传输, 标准是按ATM协议来完成的, 但因存在协议复杂性高和数据传输效率低等问题, 始终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EPON是IEEE组织“以太网最后1km (EFM) ”研究组于2000年11月提出的接入技术, 2004年6月IEEE一致同意将IEEE802.3ah EPON协议方案正式批准为该组织的标准之一。EPON技术是以太网和PON这两种技术的结合, 在EPON系统中, 数据采用IEEE802.3以太网协议, 传送的是可变长度的数据帧, 最长是1518字节, 最短是64字节。人们一般认为EPON技术是实现宽带接入、光纤到路边和光纤到家的优选技术,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接入方案。
GPON是FSAN组织于2001年开始起草的传输速率超过1Gb/s的PON标准。GPON的主要技术特点是采用全新的传输汇聚层协议“通用成帧协议”, 实现多种业务码流的通用成帧规程封装, 而且保持了G.983中与PON协议没有直接关系的许多功能特性, 如OAM管理、DBA等。GPON对不同的服务需求对应不同的系统容量, GPON的帧结构不是基于任何指定类型的格式, 而是基于各种用户信号原有的格式进行封装, 因此, 它不但能够提供高速的比特率, 而且可以支持各种接入业务, 特别是能够非常有效地支持原有格式的数据流量和TDM业务。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不同的有线宽带接入技术各有特点, 它们将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和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现有铜线的x DSL技术和基于HFC的Cable Modem宽带接入技术在今后几年的时间里将是宽带接入的主要方式, 其中x DSL技术目前发展的新趋势是, 在DSL上传输数据外以Vo DSL或CVo DSL方式传输多路语音。基于HFC接入的新发展是FTTC与HFC融合, 进而向FTTC发展, 即FTTC+HFC。FTTC+HFC主干系统采用共缆光纤的方法分别传送数字 (双向) 与模拟信号, 两种信息由设置于路边的光网络单元分别恢复成各自的基带信号之后, 语音信号经双绞线送至用户, 而数字和模拟视频信号经铜轴电缆送至用户。
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发展势头也非常强劲, 这种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是以FTTB+LAN方式应用, 特别在新建智能小区和商务大厦应用很广泛。
由于PON的低成本、高容量、易维护, 同时由于接入网的日益宽带化, 基于宽带接入技术肯定将是解决接入网问题的最好办法, 随着吉位以太网的兴起, 将以太技术和PON技术结合的技术EPON和具有高效率的GPON最被人们看好。
结束语:
随着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以及“三网合一”的需求, 对现有的网络特别是接入网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这将推动各种宽带接入技术包括有线宽带接入技术的迅猛发展, 具有低成本、可运营、可管理、支持各种业务等特点的有线宽带接入技术成为发展的热点。
参考文献
[1]雷震洲.下一代接入网EPON[J].现代电信科技, 2002, (4) :7-13.
[2]冯建和.宽带接入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3]韩玲, 曾志民.xDSL宽带接入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
[4]李跃辉, 许宗泽.新一代宽带接入技术—EDSL[J].电信科学, 2002, (12) :53-54.
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研究 篇8
一、宽带无线通讯技术
1、3G通讯技术
3G通讯技术属于一种全球性的漫游移动通讯技术, 能够提供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多媒体业务, 并能保证在传输与连接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品质。3G通讯技术在非运行状态网络传输速率可达2Mbps, 高速可达144kbps, 在一般情况下也可达384kbps。我国的无线技术接口标准包括T-SCDMA、W-CDMA、CDMA2000这三种, T-SCDMA由我国开发的3G通讯技术, 其中应用了多种无线技术, 例如同步CDMA、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等, 制造成本价格适宜, 且频谱应用范围较广, 还可支持多种业务。W-CDMA作为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 能够与通讯系统建立有效的连接, 并保证过渡的通畅性, 在当前网络传输中, W-CDMA线技术接口标准得到广泛的应用。
2、宽带无线通讯技术
宽带无线技术作为主要的多点分配系统, LMDS的频段应在10至40GHz内, 在基站设备的作用下ATM骨干网基带信号, 可被调节为射频信号, 在多用户端设备再次还原为基带信号, 有助于宽带传输的数据双向对称。虽然在传输时易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例如自然环境、天气、设备成本等, 但宽带无线通讯技术作为一种宽带业务点对多点分布服务技术, MMDS能保证业务传输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 其主要的基站端与网络的接口标准为100Ba-T、T1/E1、OC-3等, 客户使用端的接口标准为E1、lo Base-T, 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 可实现Internet接入、本地数据语音的共享及交换、VOD视频点播等。通常覆盖半径不超过几十公里都可采用宽带无线通讯技术。
3、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
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相较于其他无载波通讯技术, 此种无线通讯技术不是借助载波, 而是通过微妙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在网络中传输数据, 因此, 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会占用较宽的宽带。一般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网络传输速率可达几十Mbps, 甚至最大值高达1Gbps, 此种技术结构类型比较简单, 且制造价格比较适宜, 远低于全数字化。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技术接口标准包括MBOA技术标准、DSSS技术标准, 前者由英特尔联合多家公司制造而成, 后者由摩托罗拉联合其他公司制造而成, 这两种技术标准最大的区别表现为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实现方式上, MBOA技术标准使用的是多频带方式, DSSS技术标准使用单频带脉冲方式, 两者调制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但在扩频时则使用同样的跳频方式。
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研发目的是为了达到最高网络传输速率, 相较于原有的无线通讯技术, 功率消耗相对较少, 仅占原有技术功率消耗的百分之十, 此种技术功率谱密度较低, 不宜受到噪音、电磁波的干扰。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具有截获率较低、隐蔽性好、保密性好等特点, 且通讯安全性高, 在各行各业均能得到良好发展。
4、Wi-Fi和Wi Max通讯技术
Wi-Fi通讯技术是指在无线局域网内的一种接入技术WLAN, 若要形成完整的无线局域网, 还应具备计算机、无线接入点、无线网卡等。Wi-Fi通讯技术属于单元型结构, 将一个完整的系统分为多个子单元, 一个子单元即为一个基础服务组。基础服务组分为分布对等式、集中控制式、两种方式相结合方式这三种方式组成, 一个无线局域网配备一个基本服务区, 基本服务区分为多个子单元, 其中每一单元的连接由AP、骨干网组织。Wi Max通讯技术又称为全球微波接入技术, 属于新型微波频段空中接口标准的一种, 由无线热点连接网络, 还可将公司、家庭等多环境连接至有线电路中, 是无线通讯技术衍生下的新科技技术, 还能将无线宽带连接至BWA内。
二、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宽带化是未来通讯技术的主要发展走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 无线通讯技术必将代替有线通讯技术, 近几年来, 我国全面规划3.5、5.8、26GHz等无线接入频谱, 使国内宽带无线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当前我国规划了2.4、5.8GHz这两类频率, 宽带无线技术尚不完善, 因此, 还需加大研究WLAN技术的力度, 尤其是还应将目光关注到认证管理、漫游管理等工作上来, 使网络平台的运营利润得到提高。另外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作为局域网PAN基础技术的有力竞争对象, 局域网PAN技术采用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 可代替原有的有线电缆, 改用无线或红外线的连接方式, 还能实现个人信息终端互联的智能化发展, 通过建立完整的个人信息网络有助于减少造价成本, 还可降低功率。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在现代网络技术中运用前景十分广泛, 还可应用到各种高级电子产品中, 例如连接计算机与打印机、家电产品、PDA产品等。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若要实现局域网PAN基础技术, 还应具备更多种优势, 例如结合Wi-Fi技术、家庭无线网络、USB技术、Bluetooth、红外线Ir DA技术。
2、移动通讯网络发展
虽然3G通讯技术尚未取得明显效果, 但不少发展中国家预想将WLAN、2.5G通讯技术整合, 提高其网络优势, 由于WLAN技术的射频频段为2.4GHz, 其网络传输速率最大值可达2Mbps, 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改进, 其技术标准逐渐发展为混合型标准, 射频频段为2.4GHz时, 其网络传输速率最大值可达11Mbps, 射频频段为5.8GHz时, 其网络传输速率最大值可达54Mbps, 还可实现了无线网络设备互联。虽然我国业务工业频率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但若要提高频率资源的有效应用率, 还需加强研究可供多运营商使用的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 4G通讯技术也走进人们的视野中, 4G通讯技术不但具有很强大的网络传输速率, 且无线服务水平较高, 用户可以随心定制无线服务, 几乎实现网络服务的个性化发展, 在各行各业均能提供高品质的信息服务,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G通讯技术的应用不再仅限于电信行业, 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3、网络结构的多样化与综合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更新, 基于世界范围内的宽带无线通讯技术向系统互补化、接入多样化、传送宽带化、网络数据化、无线有线的一体化、应用个性化发展。Wi Max通讯技术比Wi-Fi通讯技术的网络连接速率要高出很多, 在一般情况下, 每一个基站会设置六个扇区, 而每一扇区内涉及上百个家庭用户、几十个企业用户, Wi Max通讯技术具备两个附件标准、一个基础标准, 此种配置标准有助于解决各结构网络间的漫游, 当移动终端设备转至其他基站中, 802的网络也会作出相应的转换。因此, 在发展新型宽带无线技术、3G通讯技术、Wi-Fi通讯技术、Wi Max通讯技术、4G通讯技术的过程中, 应强调宽带无线通讯技术作用的发挥, 以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性为主, 保证宽带无线通讯技术具备良好的移动性及其自身关键技术, 即网络连接技术、传输技术, 使其为接下来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无线通讯技术相较于有线通讯技术, 具备速度快、网络连接速率高等优点, 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无线通讯服务技术, 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节省工作的时间。我国无线通讯服务技术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许多行业的无线通讯服务技术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但是随着未来无线通讯服务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无线通讯服务技术会越来越成熟, 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无线通讯服务网络, 通过不断更新与维护, 使无线通讯服务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优化工作效率, 从而能够提供更好的管理水平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锐.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13 (17)
[2]周军领.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与改进[J].信息通信, 2013 (7)
[3]范庭珲.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6)
[4]周新华.宽带无线技术的发展研究[J].神州, 2011 (14)
[5]赵丽丽, 王莉, 苏丽娜等.浅谈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3)
宽带发展网络技术 篇9
近两年来,我国宽带网络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以FTTH为主的光纤宽带网络已经覆盖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特别是2013年8月《宽带中国战略》的发布首次明确了宽带作为我国重要基础设施的地位,并大力推动了宽带网络的普及和提速。与此同时,2013年12月4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我国4G时代的来临。三大运营商都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4G网络建设和运营,而大规模的4G网络建设势必将缩减固定宽带网络的投资。如何平衡有线与无线宽带的投资、在4G时代保持市场竞争优势,是各大运营商面临的战略抉择。
二、4G
4G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可称为广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数据传输能力,支持高速数据率连接的理想模式,具有不同速率间的自动切换能力。4G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的综合系统,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也是宽带IP接入系统。4G系统能够达到100Mbps-150Mbps的速度下载,速度比3G快20-30倍。使用4G系统移动用户可以实现全世界无缝漫游。
三、宽带中国战略
宽带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经济的发展也对宽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对固网宽带市场的重视程度毫不低于4G。
目前我国宽带建设已经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各种宽带发展政策正在不断推动我国宽带建设的脚步。然而,宽带建设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国家宽带建设亟需资金扶持,调动产业链积极性。在宽带战略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客服诸多挑战。
四、4G发展为宽带中国战略提供双重保障
4G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移动产业的显著促进效应,更在于其在整个宽带中国战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4G的启动将加快移动宽带的发展,实现有线和移动宽带低头并进,为落实宽带中国战略提供双重保障,为刺激信息消费增加动力。
目前我国部分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宽带普及率较低,针对宽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区域不均衡问题,宽带中国战略明确提出,因地制宜采用光纤、铜线、同轴电缆、3G/LTE、微波、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加快宽带网络从乡镇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在人口较为稀少、分散的农村地区,灵活采用各类无线技术实现宽带网络覆盖。用4G作为偏远农村地区的宽带接入方式,将是消除城乡数字鸿沟的有效途径。
五、明确网络定位,实现FTTH与LTE统筹协调发展
5.1 4G网络建设对宽带网络建设产生的影响
4G初期LTE网络的大规模建设的确对宽带网络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用户数量、使用量、使用习惯、宽带投资等方面。
第一,对用户数的影响,LTE的商用化将降低固网运营商FTTH家庭用户渗透率。
第二,对使用量的影响,一部分用户在使用LTE以后会减少有线宽带业务的使用量。
第三,对使用习惯的影响,LTE用户在视频浏览和音乐下载时趋向于碎片化模式。
第四,对宽带资费的影响,FTTH不得不降低业务成本以应对LTE的冲击。
第五,对投资的影响,在LTE发展初期需要大量的投资来实现广覆盖,必定对固定宽带投资产生较大影响。
5.2 4G LTE与FTTH的差异分析
与传统通信技术相比,4G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4G具有上网速度快、延迟时间短、流量价格低等特点,能达到100Mbps的下载速度和20Mbps的上传速度。在建设初期,LTE确实会对FTTH固定宽带网络建设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是从长远看,无线网络与固定宽带网络之间是互补关系,固定宽带,特别是FTTH所具有的优势是LTE不可能具有的。固定宽带网络不仅能满足室内用户的需求,也能对移动数据业务进行有效分流,进一步拉低LTE整体的建网成本。
从市场现状来看,一方面,政府积极推动宽带中国战略落地,而国内固网宽带网络在网速、质量以及市场监管方面都还有诸多方面亟待完善;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呼唤优质的移动网络,而中国在4G建设方面尚远落后于国际市场的步伐,加速追赶尤为迫切。
5.3 LTE与FTTH的不同定位
LTE与FTTH的不同定位主要体现在应用领域、应用场景、业务应用、商业模式、接入速率上、可用频谱、接入带宽、成本等方面。
1)在应用领域方面
LTE需要实现全覆盖,而FTTH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实现全国普遍覆盖,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发达乡村。
2)在应用场景方面
LTE能兼顾室内外移动用户,FTTH仅适用室内用户。
3)在业务应用方面
LTE侧重中低宽带的数据业务和碎片型视频业务,FTTH侧重高清和3D视频等家庭娱乐型业务。
4)在商用模式方面
FTTH实行包月制,LTE实行流量受限的阶梯流量制,然而流量计费式收费方式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用户的长期需求。
5)在接入速率方面
LTE侧重10Mb/s以下,FTTH侧重20Mb/s以上的用户。根据测试结果,20M宽带的LTE小区边缘速率可达4Mb/s,单载扇均速约34Mb/s。而FTTH的GPON和10GPON可以为每个家庭用户分别提供35M和100M以上的稳定速率。
6)在可用频谱方面
无线频谱是有限的,属于稀缺资源,要缴纳频占费,而有线频谱资源充足,不需缴纳频占费。
7)在接入带宽方面
LTE是共享的、不稳定的、速率受限的,FTTH是独享的、稳定的、高速的。
8)在成本方面
LTE是流量相关的成本主导,风险比较大;FTTH是固定资产相关成本主导,流量相关部分较小。LTE运营成本比较便宜,没有线路拖累,FTTH则相反。LTE的成本随着速率提升而增加,FTTH的成本与速率基本无关。LTE的成本在2M以下便宜,4M以上的价格越来越贵。LTE提供2Mbps以上速率的网络运营成本高于FTTH。
LTE代表新一代无线宽带通信技术,FTTH引领有线宽带通信技术潮流。只有明确定位,充分利用FTTH和LTE各自的优势,针对特殊的用户应用场景,建立“FTTH+LTE”融合宽带网络,才能实现统筹发展,有效地节约网络建设投资,提升宽带建设速度;此外,打造跨网络环境的统一接入体验界面,也可为用户提供体验一致的高速宽带接入服务,进而设计和推广更多新型宽带应用。宽带接入手段的丰富必将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六、结论
实现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既是技术层面的需求,又是国内通信市场现状的必然要求,更是运营商和用户的最佳选择。LTE和FTTH无论从技术先进性、宽带扩展性、市场成熟度、商用性价比、产业链带动性和全局影响力看,都将是未来5-10年能带动整个国家宽带基础设施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杠杆。
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篇10
1 x DSL接入
x DSL是DS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的统称, 意即数字用户环路, 是一种以现有铜电话线为传输介质、采用各种高速调制和编码方法的点对点接入技术。DSL技术在传统的电话网络 (POTS) 的用户环路上支持对称和非对称两种传输模式, 解决了经常发生在网络服务供应商和最终用户间的“最后一公里”的传输瓶颈问题。由于电话用户环路已经被大量铺设, 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缆资源, 通过铜质双绞线实现高速接入就成为运营商成本最小最现实的宽带接入网解决方案。DSL技术目前已经得到大量应用,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接入技术, 现在已运用的DSL技术有ADSL、HD-SL、SDSL、VDSL等几种。
ADSL (Asymmetric DSL) 是利用双绞铜线为用户提供两个方向上速率不对称的宽带信息业务, 其下行速率高达8Mbps, 传输距离可达3~5km, 典型的下行速率有T1、E1、DS2 (6.312Mbps) 、E2 (8.448 Mbps) 等几种标准;上行速率相对较低, 但最高也可达1Mbps。
ADSL在一对电话线上同时传送一路高速下行数据、一路较低速率的上行数据、一路模拟电话。各信号间采用频分复用方式占用不同频带, 低频段传送话音;中间窄频带传上行信道数据及控制信息;其余高频段传下行信道数据、图像或高速数据。
目前, HDSL技术发展得也比较成熟, 主要用于替代传统的T1/E1, 解决分散用户接入技术, 可传送多路语音、视频和数据。而SDSL是HDSL的简化版本, 在有负载的一对电话双绞线上可以提供双向高速可变速率连接, 速率范围从160Kbps到2.084Mbps, 在0.4mm双绞线上, 最大传输距离是5km。这种技术的缺点在于实施成本较高, 不便于对普通用户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市场局限于企业等高端用户上。
VDSL (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 是ADSL的下一代技术, 是完全基于以太网的。目前VDSL可提供的实际速率是对称的13Mbps传输。其最高传输速度可达52Mbps, 相应的, 其传输距离也比ADSL要短一些。故在实际应用中多与系统中FTTB、FTTC、FTTZ相结合使用。VDSL的上下信道频谱是利用频分复用技术分开的, 可用频率根据目前标准规定为1~12MHz, 编码方式为QAM (正交幅度调制) 。与ADSL一样, VDSL仍然在同一对电话线路上为用户同时提供语音和高速数据服务。VDSL技术最适合在用户相对密集、铜缆距离较短的地区使用, 因此在东亚国家 (如韩国、日本) 的应用不断推广, 在我国也得到了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关注, 正处在大力推广阶段。
x DSL系统主要由局端设备 (DSLAM———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 和用户端设备 (CPE) 组成, 局端设备由DSLAM接入平台、DSL局端卡、语音分离器、IPC (数据汇聚设备) 等组成;用户设备由DSL Modem和语音分离器组成, DSL Modem对用户的数据包进行调制和解调, 并提供数据传输接口。
2 Cable Modem接入
Cable Modem接入是指利用Cable Modem (线缆调制解调器) 将电脑接入有线电视网络, 实现网络操作的一种接入方式。
目前提供Cable Modem接入的主要是广电系统, 由于Cable Modem是利用有线电视网来实现上网的, 而传统的有线电视系统的信息传输都是单向的, 它需要将单向CATV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成双向HFC (光纤同轴混合) 网后才能工作, 所以目前提供Cable Modem接入还只能在部分已经进行了双向改造的地区实现。
Cable Modem与普通Modem在原理上都是将数据进行调制后在电缆的一个频率范围内进行传输、接收时进行解调, 传输机理与普通Modem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有线电视HFC网的某个传输频带进行调制解调, 利用光缆作空间分割上下行信号独立传输, 光接点后同轴电缆采用频分制共缆传输, 系统终端CM完成数据信号的上下行信号处理。HFC是宽带接入技术中较成熟和较早进入市场的一种, 具有宽带和相对经济的特点。HFC在一个500户左右的光节点覆盖区可以提供60路模拟广播电视、每户至少2路电话、速率高达10Mbps的数据业务, 具有以单个网络提供各种类型的模拟和数字业务的能力。其优点是电缆调制器不依赖ATM技术, 而是直接采用IP技术;同时, 它不需要重新布线, 只需对原有线路进行改造即可, 在设备管理、计费、安全性、带宽管理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但是, 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其网络结构呈树形, 所以当用户增多时, 在低频端的回传噪声积累也相应变大, 使得网络的整体性能下降很快。
3 LAN接入
LAN方式接入是利用以太网技术, 采用光缆+双绞线的方式对社区进行综合布线。具体实施方案是:从社区机房敷设光缆至住户单元楼, 单元楼内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仍采用光缆, 楼内交换机至用户家里的布线则采用双绞线, 双绞线总长度一般不超过100m, 用户家里的电脑通过五类跳线接入墙上的五类模块就可以实现上网。社区机房的出口是通过光缆或其他高速传输介质接入城域网。一般的校园网也大量采用此种接入方法。
由于采用光纤接入, 在抗干扰方面, LAN方式较普通电话线上传输数据的ADSL方式要强得多;同时LAN接入的上下行速率是相同的, 所以不会产生由于上行速率的限制而导致干扰的情况。
以太网技术成熟、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可扩充性好、便于网络升级, 同时可实现实时监控、智能化物业管理、家庭自动化等, 可提供智能化、信息化的办公与家居环境, 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对信息化的需求。对于新规划的社区和校园, 在建设时就统一布线安装的话, 成本也比较低。
4 光纤接入
光纤接入技术是指利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媒质, 实现接入网的信息传送功能。光纤接入网包括局端设备——光线路终端 (OLT) 和远端设备——光网络单元 (ONU) , 通过光线路终端与业务节点相连, 通过光网络单元与用户相连。OLT和ONU它们在整个接入网中完成从业务节点接口 (SNI) 到用户网络接口 (UNI) 间有关信令协议的转换。接入设备本身还具有组网能力, 可以组成多种形式的网络拓扑结构。同时接入设备还具有本地维护和远程集中监控功能, 通过透明的光传输形成一个维护管理网, 并通过相应的网管协议纳入网管中心统一管理。
根据光网络单元 (ONU) 的位置, 光纤接入方式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种:FTTB (光纤到大楼) ;FTTC (光纤到路边) ;FTTH (光纤到用户) ;FTTZ (光纤到小区) ;FTTO (光纤到办公室) 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FTTB (光纤到大楼) 、FTTC (光纤到路边) 、FTTH (光纤到用户) 三种形式。FTTC主要是为住宅用户提供服务的, 光网络单元 (ONU) 设置在路边, 即用户住宅附近, 从ONU出来的电信号再传送到各个用户, 一般用同轴电缆传送视频业务, 用双绞线传送电话业务。FTTB的ONU设置在大楼内的配线箱处, 主要用于综合大楼、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及大型娱乐场所, 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及商业用户服务, 提供高速数据、电子商务、可视图文等宽带业务。FTTH是将ONU放置在用户住宅内, 为家庭用户提供各种高质量的综合宽带业务, 它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 放宽了对环境条件和供电等方面的要求。FTTH是宽带接入网的最终目标, 但是每一用户都需一对光纤和专用的ONU, 因而成本较高, 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因此, 接入网的光纤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虽然光纤接入成为主流接入技术还需要时间, 但光纤接入网却越来越受到运营商、设备商甚至是政府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EPON和GPON技术使人们对接入网的光纤化又多了几分期待。目前E-PON技术已比较成熟, 国内外已有较多的厂商推出了EPON解决方案。在国外的日本、韩国, EPON技术已得到一定的应用;国内对EPON技术也有一定的应用, 部分运营商正在针对EPON技术开展大量的试验。
宽带接入网技术众多, 每一种都有其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DSL技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而光纤技术的大范围使用, 主要取决于相关产品的技术和成本。
摘要:接入网是终端用户和骨干网络之间的连接部分, 随着骨干网速度的快速提升, 目前, 各种宽带接入网技术和相关的业务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众多技术中, 光纤接入是宽带接入技术的最终发展方向, 但从经济角度和业务需求等方面来看, 宽带接入市场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现xDSL、LAN接入、光纤接入等多样化的宽带接入手段, 并且这些接入技术将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关键词:宽带接入,xDSL,CableModem,LAN,光纤接入
参考文献
[1]雷维礼, 马立香等.接入网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薛永毅.接入网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宽带发展网络技术 篇11
关键词:家庭用户;宽带网络;接入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15.63
1 家庭用户的网络需求
随着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网络电视以及电子商务等技术的广泛传播,人们对宽带的需求日益增大,网络应用为了适应家庭宽带用户的发展,逐渐从单一的信息服务转向复杂的多方位的多媒体信息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采用何种方式接入网络是当下最为关键的问题,网络接入技术不仅影响着接入网络的质量,还关系着网络用户的宽带费用及成本。家庭用户主要是以小区为组成部分的网路用户群体,目前一般家庭对于网络通常是高速网络以及网络电视的等信息技术的要求,方便人们从网上进行购物和从网上进行金融交易等,或者是享受远程教育带来的便利。
2 目前运营商宽带接入主流技术
家庭用户的宽带接入通常是先利用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将小区所有的宽带网络信息服务与外界的网络相连接。接入网是小区宽带网络建设的最基本项目,是整个小区能够实现网络连接的前提和基础,家庭用户目前的网络接入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蓝牙的无线接入,再者就是铜缆的有线接入。
2.1 ADSL技术
DSL利用多种调制技术,将铜轴双绞线为传输介质,通过目前已经有的PSTN用户线接入高速传输技术。当下比较流行的DSL技术主要有两种,即HDSL与ADSL。ADSL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基于目前现有的电缆,来为网民提供高速IP接入的高速宽带网络。
2.2 光纤接入网
光纤接入是指利用光纤作为传媒介质,通过光纤传送光信号,因此就需要进行光电转换,也就是将电信号转为光信号后,再进行传输,用户端则需要配备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设备。但是由于光纤价格过于昂贵,目前还不能实现普及。
2.3 无线接入
无线接入是指用户端利用无线介质连接网络节点,从而实现网络间信息传递的目的。无线接入最根本的特点就是移动接入,无线信道是利用一定的协议传输信号,将这些协议构成无线接入的主要方式,无线接入网是指部分或全部无线电波的方式与交互中心进行联系,无线接入技术在被看作是本地有线通信网络的一个分支和拓展,比如模拟调频技术、蜂窝通信技术、以及数字无绳电话技术等。
2.4 Cable Modem接入方式
Cable Modem接入方式类似于电视网的方式,采用树形总线型的结构,节点内的用户共同享有特定速度和质量的宽带,Cable Modem的前部分是利用光纤传输,节点到用户之间采用同轴电缆,所有类型的信号比如数据、视频等经过调制处理后与电视射频信号一起发送到用户的客户端,然后经过分离提取,转变成数据包的形式。
3 常用家庭宽带接入技术的比较与分析
3.1 ADSL的特点分析
目前,ADSL技术已经日趋成熟,ADSL主要特点就是利用同一根电话线,同时完成电话接听以及网络数据传输的任务,并且二者是互不影响的。ADSL在传输数据时不需要通过电话交换机,因此上网并不需要额外支付多余的电话费。对于传输速率来说,ADSL是根据线路的情况自动进行调整,从这个角度来说,ADSL技术使用成本比较低,只需要一根电话线就能实现上网功能。
3.2 Cable Modem接入技术分析
Cable Modem技术在北美地区发展比较迅速,我国一些发达城市也开始利用Cable Modem接入技术。Cable Modem是一种非常类似于XDSL技术的网络接入技术,唯一区别的地方在于是利用有线电视网络线路来传输信息,Cable Modem的网络传输效率非常高。但是Cable Modem的成本比较高,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
3.3 光纤接入技术
伴随着我国社会建设中光交换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正在逐步实现向光纤网络的转化,通过建立起光纤通信传输网络进一步提升数据与信号的传输效率,并加强对数据内容的安全性维护。光交换技术能够实现线路的灵活转换,通过在光纤网络中光路变换器的有效控制实现对传播光路的转换,在保证传输内容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传播路径的高效转换。光交换技术还能对不波形的信号进行传输,当波形信号在光纤网络中进行传输时,光纤能够对波形信号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的避免波形的幅度或周期因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保证通信传输的质量。
3.4 无线接入技术分析
4.无线接入技术就是连接用户与交换中心时,利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接入技术,无线接入系统属于本地通信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本地有线通信网的一种技术拓展,无线技术主要用户利用无线通信的电子产品,随着网络购物与网络电视的兴起,无线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家庭网络的主流技术。
4 家庭无线网的组建
无线局域网技术以其本身共同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家庭用户所运用。这种网络技术开展得还不是很成熟,还有很多问题尚待人们去解决,但无线技术未来一定会成为网络技术的主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现在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开始支持WiFi功能。WiFi的普及以及相关软件的发展将会使家用电器完成功能上的飞跃。
4.1 ADSL宽带无线网络
按照宽带的接入方式,当用户通过电话线接入宽带时,必须同时购买调制解调器和无线路由器。而当用户使用光纤接入时,则只需购买无线路由器,就能实现共享上网。在选择调制解调器时,只需跟ADSL宽带传输速率匹配即可完成数模转化实现宽带上网。ADSL类型不同和无线设备的连接方法也不同。在家庭无线局域网的构建中,构建无线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无线路由器。一般而言,无线路由器的市场价格相对有线路由器较高,且组建无线局域网时,若为台式机,则还需要购买一块无线网卡,这无疑又增加了一笔花费。
4.2 蓝牙无线组网
蓝牙技术是一种低成本、短距离的无线个人网络传输技术,其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全世界通行的无线传输环境,以通过无线电波来实现所有移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服务。这些移动设备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PDA、数字相机、打印机等。蓝牙收发信机采用跳频扩谱技术。蓝牙无线组网要求每台电脑必须具备蓝牙功能,故应使用USB接口的蓝牙适配器,其次需要购买一个蓝牙无线接人点。用蓝牙技术组建局域网有两种组网方式:一种是PC对PC组网;另一种是PC对蓝牙接人点的组网。蓝牙无线组网要求每台电脑必须具备蓝牙功能,故应使用USB接口的蓝牙适配器,其次需要购买一个蓝牙无线接人点。用蓝牙技术组建局域网有两种组网方式:一种是PC对PC组网;另一种是PC对蓝牙接人点的组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通信市场需求下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与实现,是当代网络建设中刻不容缓的任务,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市场经济建设等均有着重要影响。自3G网络建设到未来4G时代到来,随着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不断发展,家庭用户的宽带网络接入技术更趋成熟和完善,逐步实现家庭宽带网络智能化,营造一个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钱宗亚.光接入网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陶安.CATV宽带网络家庭综合布线设计[J].中国有线电视,2012.
[3]刘符.宽带通信原理设计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迟延龙(1976-),男,河北南皮人,助理通信工程师,大专,研究方向:家庭用户的宽带网络技术。
宽带发展网络技术 篇12
流媒体是一种视/音频的连续数据流, 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在网络上采用流技术进行传输与播放。流媒体技术采用的是流式传输方式, 把多媒体文件的整体解析和压缩成了数个压缩包, 然后根据顺序实时地给客户端传送, 使用户能够边对前面传输的压缩包进行解压播放, 边对后续的压缩包进行下载, 能够节省很多时间。与传统上由客户端把完整的文件从服务器下载后再播放的技术不同。
二、流媒体通信技术的原理
流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中, 流式传输进行之前必须先预处理3D和A/V等多媒体文件的数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高效先进的压缩算法的使用和质量的降低。然后还需要缓存, 采用缓存系统不会受网络瞬时拥堵的影响而停顿播放, 可以连续输出媒体数据, 能够对传输数据包顺序的正确进行保证, 能够对抖动和延时造成的影响进行弥补。
Web浏览器 (用户) 使用HTTP/TCP和Web Server (Web服务器) 进行信息交换, 对流媒体的服务清单进行获取, 使用获取的流媒体服务清单对相关服务向媒体服务器 (A/VServer) 发出请求, 随后由客户机的Web浏览器将对应的媒体播放器 (A/VPlayer) 启动, 从媒体服务器中使用RTP/UDP对流媒体数据进行获取, 然后进行实时播放。
三、流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
流媒体在IP网络上传输时需要通过一些质量控制机制 (应用层的) 来解决传输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两个质量控制机制:
第一, 当前大规模的流媒体被应用的发展趋势是通过CDN对流媒体进行传输。使用CDN对流媒体进行传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通过分发应用层的内容使主干网络的流媒体流量降低, 使基于应用层的组播仿真得以实现。2.使用在网络边缘分布着的流媒体服务器, 对拥塞链路进行了避免, 使传输流媒体的响应时间和性能提高了。3.采用CDN可以使对各个流媒体服务器的性能要求有效地降低, 使整个流媒体的系统扩展性得以提高。
第二, 速率适应机制也是最常用的方式。速率适应机制可以使流媒体的正常收看得到有效的保证, 因其拥有冗余控制和差错控制, 流媒体的主流产品目前都具有速率适应能力 (应用层的) 。
四、流媒体技术的主要应用
(一) 远程教育
流媒体技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远程教育网站用作主要的网络教学方式。远程教学过程中的最起码要求就是从教师端把信息传输至远程的学生端, 可能被传输的信息是多元的, 例如, 音频、视频、图片、文本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以及Internet的快速发展, 为远程教育创造了新的机遇。
(二) 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使用流媒体格式对视、音频文件进行传送, 虽然有一部分损失存在于画面质量上, 但使用者能够连续、实时地观看, 不用等传送完整个影片, 一般的视频会议也用不着非常高的图像质量, 它是流媒体技术的一个商业用途。可视电话是最常见的使用流媒体进行点对点通信, 两端只要均具备一个摄像头和一台和Internet连接的电脑, 就能够在世界的任何地点进行视、音频通信。核心技术使用流媒体技术的视频会议系统在市场上并不多。
(三) 视频点播
流媒体的视频直播应用使低带宽环境下高质量影音的传输得以实现, 使网络带宽的限制被突破, 其中, 智能流技术使连接速率不同的用户对不同质量影音效果的获取得到了保证。当前VOD技术已在网络中被广泛应用, VOD技术也在不断地趋于完善。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流媒体技术也在视频点播VOD系统中被越发广泛的应用。目前许多如一些地方电视台及中央电视台等大型的新闻娱乐媒体, 均在互联网上提供了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节目。
(四) Internet直播
网络直播的优势为:可以直接把直播节目输送至收看者的电脑里, 不会受到地点和时间的影响和限制。由于流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宽带网络的逐渐普及, 使得冲浪者可以在Internet对商贸展览和体育赛事等进行直接收看, 厂商能够凭借网上直播的形式向全世界对自身的产品和活动进行宣传。
五、结束语
由于网络宽带发展迅速, Internet作为第四媒体, 一定会成为信息交换平台的主流, 超越其余三种媒体。我国今后也一定会自主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靠的流媒体增值业务平台。所以, 我们应该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来对流媒体业务平台的安全性进行认识。
摘要:网络宽带的流媒体技术能够随时对信息进行连续的传送与播放, 不需要等所有的视频、音频信息下载完。网络宽带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交流网络信息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比如, 可视聊天、视频点播和网络游戏等, 它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对流媒体通信技术的概念、原理、发展及主要应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流媒体,通信技术,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景叶.宽带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机械管理开发, 2006 (04) .
[2]吴莉娅.宽带流媒体技术、应用及发展[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5 (09) .
[3]李朝洪, 张洪涛.流媒体技术在广电宽带网络的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 2005 (Z2) .
【宽带发展网络技术】推荐阅读:
宽带接入技术发展09-24
宽带应用技术发展趋势07-20
宽带计划发展研究11-01
宽带接入发展策略10-23
中国宽带市场发展透析09-13
宽带光纤接入网发展08-31
宽带网络技术10-28
有限宽带网络10-17
宽带网络接入05-08
宽带卫星网络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