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运维

2024-08-06

设备运维(精选12篇)

设备运维 篇1

摘要:电力设备在长期的工作运行当中会发生老化或磨损的情况, 加上巨大的电力荷载, 发生故障的几率大大提升。电力设备一旦发生故障, 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 加强电力设备运维检修是十分重要的, 以维护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运行。本文围绕电力设备安全运行, 结合运维检修要点,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提升电力检修和维护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电力设备,运维检修,要点

前言

电力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 保证了社会生产生活供用电的正常进行。电力设备运维检修工作的有效开展, 对电力安全供应有着积极的作用。电力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与升级, 电力设备运维检修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以有效应对日益增加的用电需求。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并采取有效的运维检修措施, 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 以提供更为优质的电力服务。

1 电力设备运维检修的重要性

电力设备的工作运行, 在充分满足用电需求的同时, 还要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了解和掌握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 针对电力设备的老化、磨损等问题, 采取相应的办法予以解决。作为电力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运维检修工作的有效开展, 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电力设备长期运行积累的磨损以及巨大的电力荷载所导致设备的损坏。重点加强电力设备薄弱环节的运维检修, 严格予以监控, 应用先进的检修技术, 维护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以更好的为电力系统服务。根据电力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 结合电力设备运维检修的关键性要点, 在应用实践当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提升电力设备运维检修的水平[1]。电力设备故障具有一定的规律, 主要呈现浴盆曲线, 如图1所示。

2 电力设备运维检修要点

2.1 合理安排运维检修周期

电力设备在长期的工作运行当中, 会发生一定的老化和磨损, 当老化和磨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会诱发电力设备故障。因此, 定期的运维检修是十分必要的。在电力设备运维检修的过程中, 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检修周期, 并保证运维检修的规范性。运维检修周期要安排适当, 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检修周期过长, 对于电力设备的安全故障难以及时预防。而检修周期过短, 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且运维检修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 在检修周期的把握上要下足功夫。要根据电力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及时检测出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采取有效的措施, 降低设备的老化和磨损, 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

2.2 加强重点项目的检测试验

在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 在某些项目和环节上相对薄弱, 需要重点进行检测试验, 彻底检查电力设备运行当中的问题。相关工艺和技术必须符合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提升电力设备运维检修工作的工作效率, 并保证运维检修良好的效果。对于试验项目给予高标准和严要求, 将电力设备故障高发的环节的维护与检修予以强化。贴合实际需要, 针对性展开运维检修试验项目。相关器材设备必须满足标准要求, 并保证操作的规范性。随着电力设备结构的复杂, 运维和检修工作变得十分繁琐, 通过重点项目的检测试验, 能够清楚、准确的了解电力设备工作运行的实际情况, 对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为运维和检修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以避免薄弱环节当中安全隐患的滋生, 将运维检修工作有效落实到位, 积极防控电力设备的运行故障。

2.3 规范电力设备运维检修流程

电力设备运维检修工作要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流程进行, 将运维检修工作有效落实到电力设备的每个环节当中, 安全、平稳和有序, 提升运维检修工作的效率。贴合电力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运维检修的编制与执行, 要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加强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实现电力设备运维检修流程的优化。规范化进行运维检修, 对电力设备的运行予以有效控制。有效解决和处理电力设备运行故障问题, 使电力设备运维检修获得理想的效果[2]。

3 关键电力设备的运维检修

电力设备运维检修工作的有效开展, 结合电力设备运维检修要点, 针对电力系统当中的重要电力设备, 采取有效的运维和检修方法和手段, 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3.1 变压器的运维检修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当中的关键性设备, 在电力供应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变压器内部的气体环境的异常变化、局部放电以及绝缘性能劣化, 都是变压器设备主要的运行故障, 并且发生的频率极高。变压器在长期的工作运行当中, 设备和线路会发生一定的老化和磨损, 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严重的故障问题, 并且不具有逆转性和修复性。因此, 需要采取有效的运维检修措施, 检测变压器的运行性能, 一旦呈现下降的趋势, 需要及时进行检修和维护, 防止大型故障的发生。当前, 在变压器的运维检修当中, 应用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技术, 对变压器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测, 实时了解和掌握变压器的运行性能, 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 寻找其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降低变压器设备的老化和磨损, 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变压器运维检修当中, 主要应用油中气体监测、局部放电监测以及绝缘监测等技术来检测变压器设备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GPS监测技术、红外检测技术和信息技术, 检测出电力设备运行当中的温度变化, 进而判断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 清晰准确的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 分析故障点位置, 对关键部位进行精确的定位、定量, 消除安全隐患, 保证变压器设备的安全运行。图2为变压器状态检修模式。

3.2 高压断路器的运维检修

高压断路器具有保护和控制电力线路的作用, 是重要的开关设备。在运维检修当中, 合理安排运维检修周期, 维护高压断路器机械性能的稳定性。针对运行异常, 采取有效的检修措施。从高压断路器的分闸和合闸的震动波形进行分析, 判断是否发生异常变化, 进而对高压断路器的运行情况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另外, 加强运维检修, 能够有效提升高压断路器的使用寿命。作为重要的开关设备, 需要进行频繁的切断和闭合, 在长期的工作运行过程, 自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磨损。和其他电力设备一样, 当高压断路器的磨损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 其使用寿命会发生缩减, 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故障。掌握高压断路器磨损量, 判断高压断路器使用寿命。当高压断路器的性能下降程度严重时, 需要及时进行更换, 进而维护相关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3.3 避雷装置

作为重要电力保护装置, 避雷装置能够有效预防雷电灾害。避雷装置在预防雷电灾害的过程中, 有时要将雷电巨大的电流导入地下, 防止造成其他电力设备的损坏。但是避雷装置发生故障的几率增大。因此避雷装置运维检修是必要的, 采取有效的维护和检修手段, 保证其工作运行的安全性。受潮以及劣化是影响避雷装置稳定性和性能的主要原因, 同样也是运维检修工作的重点内容。加强对全电流监测和阻性电流的监测, 并结合数据分析, 掌握电压、温度以及湿度等重要参数, 检测避雷装置的工作异常, 加强维护和检修, 缓解避雷装置的受潮以及劣化程度, 充分发挥运维检修的重要作用, 保证避雷装置的稳定运行, 进而保证其他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3]。

4 结论

电力设备运维检修工作的有效开展, 有效的控制和维护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保证电力供应安全、平稳的进行, 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结合电力设备运维的要点, 针对关键性电力设备, 重点进行维护与检修, 有效控制和预防安全隐患, 保护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而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许进华, 吴玉红.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必要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02) :78~79.

[2]刘晓强.电力设备检修现状和管理对策[J].科技风, 2011 (21) :37~38.

[3]李双雷.浅谈基层电力设备的维修[J].电源技术应用, 2013 (08) :25~26.

设备运维 篇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旅游业及房地产业蓬勃发展,高级宾馆及别墅小区拔地而起,而高级宾馆及别墅小区往往又远离城市污水处理厂,给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带来不便。一体化有机污水处理设备解决了上述难题,该设备具有技术性能稳定可靠,处理效果好,投资省,自动化运行,维护操作方便,不占地表面积,不需盖房,不需采暖保温等优点。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能否长期稳定运行,地基建设、设备安装、运行调试、保养维护、故障检查几个方面是关键。北极星节能环保网为您整理如下!

设备地基基础:

本设备若放置在地坪以上,需准备一块与设备外形相同的混凝土地坪作为基础,基础承压必须大于4T/㎡,且水平、平整。

本设备若埋于地坪以下,基础标高必须小于或等于设备标高并保证下雨不积水,基础一般是素混凝土(是否配筋,视当地地质情况而定)。

设备整体安装:

本设备由两组池子组成,一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另一组为钢结构池体。钢筋混凝土池体埋入地下,钢结构体可埋入地下,钢结构池体及钢结构池体基础上的土建设计图设备公司提供,要求四周挖掘宽度须比设备平面尺寸大600mm以上。

根据安装图,用吊车将钢结构池体吊入,就位安装时须在设备公司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不能将箱体位置、方向放错,然后由设备公司负责池子之间的管道连线。

安装完毕后须把设备存储满水,实验各管路接口有无渗漏,方可用土填入设备四周与间隙中,并平整地面,把电控柜控制线与设备接通,电控柜与电源接通,接线时注意风机、水泵的转向。

设备安装后须保证下雨地面不积水,钢结构池体的上方不得压有重物,设备一般不抽空内部污水,以防地下水把设备浮起。

设备调试:

调试工作由设备公司负责,为了加快调试工作,可投入菌种,为了避免菌种流失,可减少进水量并启动风机进行曝气,直至填料上长出一层橙黄色生物膜,即完成填料挂膜,然后将进水量增加至额定流量。完成填料挂膜后,再对A级生物池内微生物进行驯化,即逐渐减少曝气量,使A级生物池处于缺氧状态,使填料上微生物变为兼性微生物,然后对微生物进行适应性运转,直至达到设计要求。设备维护保养: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应建立一套定期保养制度,主要易损部件是风机与水泵。定期检查风机与水泵各部螺丝松动情况,填料函的松紧情况,轴承的温度和润滑油的油质和油量,保证各部件正常,同时检查消毒剂的投加及剩余量,必要时可调整投加量并补充消毒剂,风机及水泵须每运行5000-8000小时进行一次保养与维修。

设备常见故障检查

1、不正常出水:

检查接触氧化池、沉淀池、消毒池、污泥池联通管道是否堵塞(堵塞物一般为脱落的生物膜和损坏的弹性立体填料)。

2、接触氧化池曝气不均匀:

检查曝气风机出口阀门是否在正常位置,曝气头是否损坏。

3、生物挂膜接触效果不明显

A、检查接触氧化池曝气是否均匀,二沉池污泥是否泵提至该池;

B、如果以上情况正常,则向该池投加适量的营养(白糖、尿素等)。

4、出水水质不达标

A、进水过大;

B、接触氧化池曝气不均匀或长时间停运(此时必须重新培养生物膜);

C、沉淀池污泥过多(必须彻底清除污泥);

D、消毒装置停运和长期对出水不进行消毒。

5、自动控制出现故障

A、检查自动控制柜电源是否正常;

水电站电气设备的运维探讨 篇3

关键词:水电站 电气设备 运行维护

中图分类号:TM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235-01

我国水资源丰富,建设水电站进行水电开发可谓得天独厚。但水电站内电气设备众多,做好对这些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才能保证电站多发电、发好电。文章将从多个角度阐述水电站电气设备的运维工作,以期为发挥水电站综合效益而抛砖引玉。

1 电气设备运维概述

1.1 水电站电气设备范围

与变电站类似,水电站电气设备从总体上可分为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两大类。其中,一次设备直接“从事”电能生产和分配,包括主变、开关、母线、电抗器、电缆、互感器、避雷器等;二次设备负责对一次设备进行保护、监测与控制,如继保装置、各种仪表及自动控制设备。

1.2 电气设备运维目的

水电站电气设备运维目的:(1)掌控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并处理,降低设备损坏几率;(2)减少由于设备原因而造成的发电损耗与损失;(3)尽量避免触电伤亡、电气火灾等事故,维持安全生产的局面。

1.3 电气设备运维的特点

水电站电气设备运维工作由运行人员与检修人员一起完成,但双方侧重点有所不同。运行人员负责管理职责内的设备巡视、状态检查和数据记录,检修人员则负责设备消缺、轮换时的设备维护及周期试验工作。

主要运维制度:“两票三制”,即操作票、工作票及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切换,必须开具操作票并依票执行,检修人员进行检修维护时必须办理工作票。

运维手段概括:(1)传统方法,主要通过“听、闻、看、查”等手段(如检查主变有无渗油、主要接线头有无变色)来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对于设备除尘、发电机滑环或电刷维护等工作则需手动进行。(2)新型检测技术,如利用红外测温,在线实时监测等。

2 主要电气设备运维要点

2.1 发电机运维要点

运行方面:(1)每周巡检不少于2次,重点检查励磁电流电压、定子电流等参数是否正常,观察线接头色泽是否标准,有无渗漏油印记等;探听发电机响声有无反常(润滑不良会出现振动),借助嗅觉诊断设备有无异味。(2)对于值班人员,每隔1 h记录1次发电机气温、轴承气温等参数,严防小动物(如老鼠) 出没对发电机内部线圈的损坏。(3)及时清除设备内的油污、灰垢等(用气筒或毛刷);清理发电机上部污垢时,用干净布沾适量酒精方式擦拭。(4)养护电刷或滑环,保证电刷处于滑环中心线方位。

检修方面:(1)若机端电压未稳定在额定电压,可将单台调压器接入在励磁电抗器与发电机之间,或改变发电机电压相位与励磁装置电压通势,或降低变阻器阻值、使用补偿电容。(2)若发电机温度升高,首先分析异常产生的原因,接着选择改变热负荷值、更换转子线圈、改善电机通风系统的挡风板和风扇、添加空气冷却器等方式进行处理。(3)若发电机主绝缘损坏,应采取防止电腐蚀和防止铁芯松动(线圈松动时打紧槽楔,端部松动时先用玻璃丝绑扎、后喷环氧树脂漆)的方法。(4)若发电机转子绝缘损坏,则先判断接地点在灭磁开关回路后还是回路前(通过直流电焊机手动加励磁电流方式),然后对破损电缆修复。

2.2 变压器运维要点

运行方面:(1)在多雷季节,注意检查避雷针接地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及接地电阻是否合格。(2)重点巡查变压器油位,避免漏油现象的发生。(3)对运行中的变压器要时常留心有无反常电磁声。(4)对冷却系统全方位养护,特别气温偏高且风扇运转中断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包括通风)。

检修方面:(1)若铁芯接地引起铁芯过热,先用无绒毛巾清理铁芯表面油污,然后用宽度大于30 mm厚度0.5 mm的紫铜片更换接地片,并对外漏部分包扎,同时清理油道,保证上铁扼与压板间有均匀间隙。(2)若油位不正常,则需放出多余油或清理污垢(油位偏高情形),或补充油量(油位偏低情形)。(3)若出现局部放电,则须立即加强绝缘强度。

2.3 SF6设备运维要点

对SF6设备的日常巡查,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1)严控SF6供气成分(主要指水分含量),特别对存放一定时期后的气源应加强检测。(2)注意同温状态下比较SF6设备的压力差,若达0.01~0.03 MPa,应全面检测以确定渗漏点,并及时消缺。(3)采用高性能SF6气体检漏设备,同时联动通风设施,以保障人身安全。

2.4 断路器柜运维要点

实际运行中,断路器拒合、拒跳是比较严重的故障现象。处理原则:(1)当拒跳发生(保护信号灯与回路红灯同时亮),应马上手动拉闸,然后检查防跳继电器、继电保护、控制开关触点等是否正常,并进行相应修理。(2)当拒合发生,应检查合闸保险丝、合闸接触器触点、合闸控制电源等是否正常。(3)若合闸后红、绿灯交替闪烁,说明发生合后自动跳闸现象,那就检查线路故障或断路器机械故障。(4)若合闸后红、绿灯均不亮,但显示有电流,说明断路器实际在合位,那就检查跳闸线圈、合闸接触器触点、合闸保险丝是否正常。

3 有效提升运维水平的措施探讨

良好的运维水平离不开制度的保障,笔者结合多年运行经验,概括出以下几点。

3.1 完善和细化巡检制度

虽然高技术手段(如在线监测)逐渐运用,但终究不够全面和成熟,因此,人工日常巡检仍是最基本的运维措施之一。为了避免巡查“走马观花”,可开发巡视卡片,即将巡视路线、巡视设备、巡视点评判规则等集成在一张纸上,每次巡视均按卡执行(即对每个巡视点情况打勾或打叉),这样就可全面掌握设备的运行工况。另外,为了加快巡视速度,对自动化、保护设备的巡视评判可采用“红点法”,即设备正常时应该亮起的面板灯旁边贴上红点,这样就可迅速看清设备状态,而不必每次研究各个灯的含义。

3.2 建立健全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1)在做好预防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逐步建立起状态检修的机制。(2)对多年运行数据进行发掘,建立科学的备品备件数据库,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备品备件的准备。(3)完善运检人员培训制度,不断提升其岗位技能。(4)充分运用生产例会,完整收集、整理和分析生产一线信息,更准确把握电气设备运行状态。(5)制定齐全的事故应急预案,使事故发生时各岗位人员有明确的操作依据。

4 结语

科学的运维理念和技术能让水电站电气设备保持高可靠状态,进而保证水电站整体的正常运转。这一方面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则需不断借鉴和吸取新技术、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郭翔.关于水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探究[J].低碳世界,2012(2):38-39.

变电设备运维管理与安全运行 篇4

1 变电设施运维管理的作用

很多电力设备的设计中都有强化运维管理的方案, 而之所以如此重视运维管理, 是因为要让电力系统正常的运作是需要供电站的系统都正常运作的, 供电站是电力的输出源头, 在人们利用电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输送电力的效率以及质量, 安全等。供电站不可能设立很多, 因此有许多客户家的住址都离供电站比较远, 在这种情况如果想要让供电站给客户输出正常稳定的电压就势必要采取变压措施, 先将输出电压改变成高压电流, 利用物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在电线的电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电压变得越高。电流也就越小, 在传输过程中变成热量流失掉的电力也就越少。而电能的二次变压都是十分危险的, 要将其设备的控制程度达到最大就必须采用运维管理模式, 这样就可以高效科学地利用电力丰富人们的生活。

2 变电设施运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安全处理措施:电力系统中的安全措施必须是非常严谨才可以, 而现今在许多供电站的工作体系中, 管理安全措施的人员往往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自己, 也没有按照严谨的规范来操作设备, 造成了电力系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也就容易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甚至引发重大的安全问题造成相关人员的伤亡。

2) 管理制度不严谨:在许多供电公司, 由于管理体系的繁杂程度较高, 所以一般都会采用较为简单的管理制度, 而这样的情况势必导致整个安全系统的管理流程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这样就不能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从而导致在工作中不仅速度慢, 而且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使得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系数下降。

3) 后期维护不完善: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中总是, 要注意维护的时期不止是在建设过程, 建设完毕后的维护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 在维护工作中如果因为舍不得花费资金去修复体系中的漏洞就有可能造成隐含的隐患, 有可能这些隐患不会在第一时间内表达出来, 但它却是切实存在的, 并且有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瘫痪整个电力系统, 因此在系统的维护工作上一定要多下功夫才可以令变电设备稳定而持续运行下去。

3 变电设备运维管理的具体手段

1)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工作:在每个员工开始工作之前都应该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思想教育和理论指导, 使其在思想上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整个系统的运作程序以及运行的运维管理方式, 在对于整个体系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以后就可以对于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地方加以强调, 开始具体的操作培训工作。在电力设施这种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的地方操作时候必须在理论工作都做完之后才可以开始实践工作, 这样可能看起来会花费一些时间, 但是实际上却是在做思想工作的同时加强员工们的工作效率, 从长远来看其实这一举措反而节省了许多生产时间, 效率提高了也就提高了效益, 人们利用电力也会更加的方便快捷。

2) 整改体系管理制度:运维管理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快速地响应上级的命令, 增强上下级之间的互动工作, 而管理制度的不足很可能影响到两者的响应速度从而使得无法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降低了应有的效益。管理制度并不能全部照搬其他成功公司企业的模式, 因为每个地方, 每个企业的内部结构组成都是有大大小小的差异的, 不能忽视这些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差距, 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 并在计划中融入自己的特色, 这是整个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我国在建国的过程中就走了不少的弯路, 所以借鉴了苏联等大国的治国政策来模仿, 但是后来发现其中有很多地方是与我国国情并不符合的, 所以在某些基本政策的基础上加入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特色, 并创造性的实施了许多独创的新兴政策, 这才奠定了我国现在逐渐强盛的基础。

3) 预防危险, 设立危险点:电力设施很多都是危险性非常高的, 而有些无关人员如果入内触碰到一些地方可能会遇到危险, 因此应该在相关的地方设立警告标志, 保护其他人员的安全以及保证设备能够不受到影响的稳定运行。而设立之前首先需要对于各个变电设备进行危险程度的评估, 然后根据评估的程度来设立相应程度的危险警示标志。而警示标志也只是第一道防线, 在设备内部也需要设立更多的保险措施以确保相关及无关人员的安全可以得到保障。

4) 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安全是需要多方面维持的, 在解决了人员方面的问题后就可以着手硬件条件了, 比如在选材进货的时候就要注意一定不能贪图便宜而忽略材料设备的安全性, 如果买了导电性不良好的导线, 就会导致电力传输过程中损耗过大, 电力传输效率极其低下, 最后让用户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就会引起问题。另外在设备的选取上也要注意一定要选取合格产品, 否则除了问题以后不但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维修, 甚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5) 监督管理人员:无论哪种企业中, 监管力度永远都是很有效的促进员工工作的一个手段, 监管人员在其他成员工作的时候可以起到很大程度的监督作用, 标准化其职位的作用然后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认真贯彻的落实决策者制定的每一个命令。

4 结语

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极为迅速,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对于店里的额依赖性也越来越高, 而在这种依赖的背后却是需要公司对于电力的安全保障, 变电设备的配置无疑已经是一个普及性的工作了, 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可以看到电力设备的存在, 所以对于比啊你点设备运维管理与安全运行的操作就更为重要, 对于变电设备在各个时段的检测都是不可减少的, 因为用户的电力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决定了变电设备几乎是全天候的全功率工作。因此在目前的电力检测当中对于变电设备的检测是一项重要指标, 而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需要确保电力输送的效率。

摘要:在我国电力相关设施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变电设施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此设备的运行如果可以科学有效的管理, 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应该有的突发事故等现象, 因此变电设施的好坏也就决定了整个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大小。在现代社会电力是必不可少的人们生活中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必须维护好变电设施, 维护人们的正常生活所需用电。

关键词:变电设施:运维管理,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汤宇奇.变电站一次设备的状态检修[J].湖北电力, 2010.

[2]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 (变电检修)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设备运维 篇5

制度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福建省福州超高压输变电局(以下简称“我局”)运行部500kV变电运维操作站(以下简称“运维站”)设备定期试验轮换的适用范围、周期、技术及安全要求等,适用于运维站。引用的标准、制度

《发变电运维操作站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和考核标准》(闽电生产〔2010〕140号)

《运行部集中监控模式下工作职责分界规定》 3 运维站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度

3.1 本制度适用于变电站内所有一、二次设备,同时包括通风、消防等附属设备。

3.2 运维站应根据本制度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将有关内容列入运维站自维护工作计划中,督促运维组和变电站驻站人员按计划完成。

3.3 对于处在备用状态的设备,应定期投入,进行轮换运行,保证备用设备处在完好状态。

3.4 设备定期轮换试验工作应在白天班进行,如遇恶劣气候或备用设备缺陷及异常时,可以推迟安排轮换,但要尽快补试。

3.5 设备定期轮换试验工作必须遵守安全和技术要求,操作前应考虑轮换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和处理方法。若在轮换试验中出现设备异常或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恢复原运行方式,待处理后补试。

3.6 重要设备的轮换试验应请有关技术人员到现场协助进行。3.7 所有设备定期轮换试验的结果, 都应记入设备定期轮换试验记录中,对发现的缺陷和异常当值人员能处理的应立即消除,不能处理的应及时上报。应及时分析、汇报,并按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进行处理。3.8 设备定期试验制度

3.8.1 变电站应每值对内中央信号系统进行试验,试验内容包括预告、事故音响及光字牌。

3.8.2 有专用收发迅设备运行的变电站,驻站值班人员结合设备巡视进行每日一次的高频通道的试验工作。3.8.3 蓄电池定期测试规定

3.8.3.1 蓄电池每月普测一次单体蓄电池的电压,每季测一次内阻。

3.8.3.2 蓄电池电压测量值应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每次测完电池应审查测试结果。当2V电池的浮充电压超过±50mV时,当蓄电池内阻超过平均内阻±30%时,应将引起注意并查找原因,达到缺陷标准的应及时上报缺陷,由专业人员处理。

3.8.3.3 蓄电池电压及内阻测量记录应按要求在GPMS上记录

完整并提交审核。

3.8.3.4 运维站技术员应及时审核GPMS上的蓄电池记录。3.8.4 变电站事故照明系统每月试验检查一次。3.8.5 运行人员应对变压器的冷却装置进行轮换。

3.8.6 凡变压器装有冷却设备的电源、风扇、油泵、水泵、气泵正常时为备用或辅助状态的应按月进行轮换,确保装置正常。有高抗的变电站参照变压器执行。

3.8.7 驱潮电热装置每年应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一次手动启动运行检查。

3.8.8 装有微机防误闭锁装置的变电站,至少每半年应对防误闭锁装置的闭锁关系、编码等正确性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对,并检查锁具是否卡涩。

3.8.9 对于变电站内的不经常运行的通风装置,每月应进行一次投入运行试验。

3.8.10 变电站内长期不调压或有一部份接头位置长期不用的有载分接开关,有停电机会时,应在最高和最低分接间操作几个循环,试验后将分接头调整到原来位置。有载调压设备的滤油装置应每月启动一次。

3.8.11 直流系统中的备用充电机应每月进行一次启动试验。3.8.12 变电站内的备用所用变每月应进行一次启动试验,试验操作方法列入现场运行规程;长期不运行的所用变每年应带电运行一段时间。

3.8.13 变电站内漏电保安器每月应进行一次试验。3.9 设备定期轮换制度

3.9.1 一条母线上有多组无功补偿装置时,各组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次数应尽量趋于平衡,以满足无功补偿装置的轮换运行要求。

3.9.2 因系统原因长期不投入运行的无补偿装置,应在保证电压合格的情况下,至少每年投入一定时间,对设备状况进行试验。3.9.3 对强油风冷的变压器冷却系统,各组冷却器的工作状态(即工作、辅助、备用状态)每月进行轮换运行一次。将具体轮换方法写入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

设备运维 篇6

关键词:电力设备;状态检修;运维一体化

电力设备是电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也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稳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加大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进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原有的检修模式和维护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智能电网的运行需求,实施状态检修和运维一体化,才能有效提升设备运行效率,满足社会各界对电力能源的需求。

1 状态检修和运维一体化分析

1.1 状态检修分析

1.1.1 状态检修理论介绍。状态检修是利用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判断,从而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故障排除方案,防止故障隐患进一步发展扩大,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1.1.2 状态检修优势分析。状态检修不同于传统的定期检修和事后维修,有效的避免了设备维修不足或过度维修的现象,减少了人力和财力的浪费;状态检修是以电力设备运行参数为依据进行故障判断的,提高了设备检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使设备能在最佳时间内得到有效维修,及时排除隐患,降低了电力设备维修成本。状态检修具有多项优点,已经在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变电设备检修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1.3 状态检修技术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高新技术都在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红外测温技术、紫外线检测技术、在线滤油技术等。如红外测温技术是电力设备检测手段之一,其检测原理如下:设备运行过程中,内部零件会由于老化或接触不良等问题,导致设备出现异常发热或温度不均等现象,红外测温技术可对设备表面稳定进行准确检测,然后利用热谱图分析法、同类比较法、温差判断法等对设备性能进行判断。红外测温技术能在远距离实现对设备快速、高效的检测,准确找出设备的缺陷,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1.2 运维一体化及其重要性

电力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运维一体化的模式对工作职责进行分工,形成全面的电网调度、运行、检修等具有辅助功能的生产流程,提高电网运行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1.3 状态检修与运维一体化关系分析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状态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是相互渗透,有效融合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3.1 目的一致。状态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的实施目的都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运行、维护人员的互补,进而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运行、维护合为一体,同时作业,可实现设备运行、维护、管理资料的统一,为状态检修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二者的实施都对人员专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国电力部门人员素质的提升极为有利。

1.3.2 管理模式一致。状态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技术含量较高,同时其风险隐患也较多,需要作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因此,加强管理成为二者实施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培训,“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贯彻到日常工作当中;重视员工的专业培训,并加大培养“一岗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完善的责任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为作业人员的规范作业提供依据。

1.3.3 对安全的要求较高。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的实施都需要以安全为基础,相对于传统的作业方式而言,风险隐患更高,因此对安全预防措施的要求更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不仅要为自身的安全负责,更要为他人的安全和设备安全负责;这就要求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安全规章制度作业,确保状态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2 运维一体化实施技术分析

2.1 多技能岗位培训 电力企业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运维一体化进行培训,将生产运行项目分类,根据实施难度进行划分和考核。在培训时,应坚持以下原则:接管业务与技术技能联系较为紧密;对施工难度较大的作业进行重点培训如呼吸器更换、蓄电池充放等;培训时长为2个月左右,培训完后应进行现场考核;考核时可聘请专家参与,专家与学员互动,提高学习氛围和培训效率;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积极学习专业技能,考核成绩较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2.2 安全措施 电力设备运维一体化的实施前提是安全,要确保作业安全,不仅需要作业人员专业技能,更需要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电力企业应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意识,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将风险控制与生产相结合;建立健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作业方式,加强对运维一体化现场的安全管理,通过规范操作,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和设备安全;加强运维人员的分工管理和专业知识培训,合理编组,确保各组作业人员技能的均衡性,保障员工的安全。

2.3 加强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管控 电力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摈弃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方式,从人员素质、人力效能、工作协调多方面考虑,制定合理的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管理方式。运维一体化工作过程中可按照以下策略进行:工作人员在运维一体化作业过程中,应按照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进行作业,降低作业风险;对现有的维护作业进行深入、综合的思考,推动工作人员逐渐向运维人员方向转变;电力企业应对运维人员的安全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对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步骤进行细化,确保运维人员的各项操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3 结语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电力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供电企业要不断改进管理模式,依靠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提高电力的可靠性。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极大的提高了电力设备运行效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改善供电质量,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马海龙,钱蕾.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分析[J].民营科技,2014,11:39.

[2]亓莉莉.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张炜.基于状态评价及风险评估的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机场运维设备的智能在线监测 篇7

目前, 我国机场主业发展形势良好, 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较快[1]。贵州机场还面临分支机场多、分支机场气候条件复杂等问题, 如何实现干线机场和分支机场的有效管理, 利用智能控制集成民航机场业务信息系统, 使其成为整个机场智能控制的核心区域, 已成为机场建设与管理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1 基于物联网的机场设备智能化的设计方案

智慧机场系统控制技术应用的核心是物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开展机场智能化系统控制技术应用的研究有利于提供统一的技术参考模型、软硬件接口和通信协议, 以便于各专项应用之间能有效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1.1 机场设备信息的采集

如图1所示, 机场设备的信息源有来自机场中心运营数据库的结构化数据, 同时还有来自互联网、物联网、视频监控以及各种空管监测的实时数据[4]。而且这些数据均缺乏统一的采集和存储规范, 容易形成“数据孤岛”。要使这些数据得到高效的利用, 成为机场数据融合和智能分析的关键之一, 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数据存储平台[5]。

检索、分析和可视化是信息服务面临的主要应用需求。如何将检索、分析和可视化以服务形式提供给消费者是信息服务要解决的难题。针对以上问题, 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1) 非结构化信息建模技术;2) 基于多类型信息服务的数据整体性服务模型的构建技术;3) 信息可视化技术。

1.2 机场设备智能化的技术模型

如图2所示, 利用RFID技术、Zig Bee无线网络技术或GPS定位技术, 在机场内部架设传感网络, 实现对机场装备的实时信息获取[6]。目前机场装备已具备一定智能性, 由微处理器进行控制, 通过集成通信技术, 可以使这些设备具有连接互联网的功能, 研究开发软件支持模块, 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维护。对机场运维设备的在线检测、预警及维护管理, 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基于数据分析, 研究设备运行在线监测与预警。主要内容为:a.设备运行信息获取, 包括各种传感器获取数据的技术、RFID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等。b.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研究数据融合、实时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法[7], 进行复杂工况下的运行状态监控, 对异常情况及时预测和报警。快速性和准确性是设备监控的难点。

2) 设备维修数字化管理技术。设备维修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是要准确描述复杂的维修数据, 主要研究方面为:a.设备维修状态的准确描述方法[7];b.零件维修状态的准确描述。对需要维修的零配件需要快速知道其设计和生产的版本号, 以便选择合适的零件或者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加工生产。所以, 需要企业在EDM系统中能够快速查询到很多年前设计和生产的零件数据;c.设备维修电子手册的优化;d.维修工作流管理技术;e.维修数据挖掘技术。其应用研究包括设备零部件维修时间预测与预警、设备中易损件原因分析。

3) 设备运维评价指标及智能分析技术[8]。通过检测设备的完好率、正常率等指标, 实现对设备管理数据集中管理、动态抽取、挖掘分析以及自动生成报表。

1.3 机场设备智能化应用标准研究

机场智能化系统控制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 包括信息感知、传输和处理等[9]。机场智能化系统控制技术应用标准研究主要针对智慧机场系统控制技术应用特点, 研究以下内容:

1) 机场智能化系统控制技术标准术语规范、机场业务信息分类和编码技术。机场的信息如航班保障关键信息中将涉及到的各种航空领域术语, 航班进离岗的靠桥、撤桥等, 为了实现以机场智能化系统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数据交互和共享, 需要研究符合机场业务的信息规范化描述及分类编码技术[10]。采用基于本体的技术和领域码+业务码的编码方式, 对机场运维设备信息分类编码。

2) 机场业务协同处理、统一服务访问标准研究。机场设备智能化系统控制技术应用对各类感知信息进行融合, 实施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检索、处理和挖掘, 服务访问标准的研究, 包括数据描述、数据存储、目录服务和中间件接口。

2 基于物联网的机场设备智能化的实现

2.1 机场设备智能化的信息检索与提取

信息智能服务关键技术检索和分析是机场设备智能化面临的主要需求。怎样实现检索、分析和可视化服务是机场智能化服务需要解决的难题。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1) 非结构化信息建模技术。通过对数据产生者行为监控, 建立多维数据特征的通用非结构化数据模型;2) 基于多类型信息服务的数据整体性服务模型的构建技术。具有较强的语义理解力和自动服务组合能力, 还将信息服务特有的组合运算融入到信息服务的模型;3) 诸多成熟的开源可视化组件库为大数据可视化提供了便利, 采用D3.js组件实现数据分析可视化。

2.2 机场设备智能化的技术实现方式

物联网, 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射频识别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传感器等, 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 从而赋予物体“智能”, 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间的沟通与对话, 目前物联网不单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低成本、工作频段灵活、传输范围小和网络容量大使得Zig Bee技术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特殊无线自组织网络 (Ad-hoc) , 与传统网络相比, 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整个体系结构一般包含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监控中心等主要内容。可以将Zig Bee与传感器结合, 用于各种监控设备, 并将信息送达中央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作为决策辅助系统的组成部分。

2.3 机场设备智能化分析决策机制

CDM (Collaborative Decision Making) 是在ECAC (European Civil Aviation Conference) 中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提出来的, 用来协调机场、空管和航空公司之间的信息管理。基于CDM管理模式, 采用机场全流程管理决策数据特征提取技术, 应用Mile Stone方法对航班地面运行全流程进行动态监控, 识别决策数据的关键点, 作为智能决策的基础。

另外, 还采用FHW方法, FHW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在专家决策系统基础上, 设计咨询表并得出用系统描述的决策结果。此法融合了德尔非法、BS和KJ法, 定义了模糊灰色元。既考虑了事物本身, 又考虑了与其联系的质量。采用灰色系统法, 是目前适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智能决策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技术, 实时关键点监控信息与正常关键点比照, 实现机场设备异常情况的监测。

3 机场设备智能化的评价机制

本文通过建立机场设备智能化运作模型, 从信息获取、技术模型和技术标准等方面对机场设备智能化进行了深入分析。而机场设备智能化的运作状况如何, 这是机场设备智能化绩效评价要解决的问题。为保证机场运维设备智能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本文结合Globerson所倡导的设计任何评价指标体系的八项原则和马士华提出的机场设备智能化绩效评价体系五项原则, 列出如下评价原则:1) 数据适配器服务结构模式的智能融合服务;2) 智慧机场系统控制技术应用标准术语规范;3) 大数据服务架构模型, 信息分析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和相应的机场增值服务;4) 智慧机场系统控制技术应用标准化建设方法、流程, 项目建设评估标准, 指导机场智能化系统控制技术应用建设的技术路线选择和建设;5) 机场弱电系统集成。

4 结语

随着“低空开放”的扩大, 机场的价值和重要性将会被进一步放大。目前国内机场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数据融合和智能分析决策技术, 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协同决策支持平台正处于发展阶段。项目的研究建立支持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多方参与的机场设备智能协同决策支持平台, 实现整合机场、空管、航空公司各方的相互协调, 真正实现不同数据间的整合。

参考文献

[1]PARK T R, LEE M J.Power saving algorithm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on IEEE 802.15.4[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08, 61 (6) :148-155.

[2]PRATA R, FRASSON M, KRAJEWSKI W F.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model of a maize plant[J].Ayc.For.Mete., 2010, 150 (3) :478-488.

[3]张红兵, 赵杰煜.计算智能在多源信息融合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3 (4) :27.

[4]张汝华, 严海.智能交通信息特征分析与处理系统设计[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3, 1 (11) :27.

[5]MA W, XIANG B, ZHA H B, et al.Modeling plants with sensor data[J].Sci.China Ser.F;Inform.Sci., 2009, 52 (3) ;500-511

[6]BAUD O, GOMORD P.Multi Sensor Data Fusion Architectures for Air Traffic Control Applications[M].In-tech Publishing, Vienna, 2009:103-122.

[7]史其信, 郑为中.智能交通系统 (ITS) 共用信息平台构架及解决方案初步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3 (1) :41-47.

[8]孙宏, 李勇.应用网络计划技术优化飞机地面过站作业流程[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4, 2 (3) :45.

[9]TEOTINO D, RUGGIERI M, NUZZO A.European Airport movement management:The Italian challenge[J].IEEE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Magazine (S0885-8985) , 2008, 23 (1) :3-2.

关于电力设备运维检修的探讨 篇8

1 现阶段状态检修的开展情况

1.1 状态检修的前期工作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的标准体系和评价的组织体系) 对所管辖的电力设备的状态情况进行充分的、多个方位的、多个角度的评价, 以便掌握电力设备的基本状态, 从而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监测和维修的策略。同时, 还要结合日常运维经验对所管辖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略的存放和购买备用设备、备件, 从而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人力, 物力和财力。

1.2 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

目前状态检修的开展, 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 通过行政手段下达任务, 在不改变现有人员结构的方式下推行状态检修工作。没有成立专门的状态检修评价班组, 评价的过程也流于形式。基层的运行和检修班组原先没有状态评价这项工作, 开展状态评价就是增加班组的工作量, 基层班组工作极积性不高。状态评价所形成的评价结果作为制订例行检修和设备技改、大修的依据。但由于可靠性绩效指标的影响往往是需要检修的设备而没法正常停下检修。

1.3 运维方式逐步转变

企业在运维方式上逐步实现运行维修一体化。制定运维一体化相关标准制度, 将评价和考核的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 使工作的开展有依据。将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和绩效考察方式进行明确。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价, 年底的时候再根据考核的结果将其进行量化, 对每个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进行顺序排列, 奖励那些成绩优秀的班组, 严格的考核工作不认真的班组, 做到真正的奖罚分明。其中最重的环节是明确了A、B、C、D四类检修的组织机构, 其中A类检修以专业的工厂化检修为主, B、C类检修以停电检修为主, D类检修侧明确由运维班组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实现。其实要实现真义意上的运维一体化的目标, B、C类检修也必须由运维班组直接执行。这样除了专业化的工厂检修外, 就是各电网企业的自行运维检修。运维班组在执行B、C、D类检修过程中, 运维班在得到调度许可后, 倒闸操作、工作票许可终结、验收合格后汇报调度, 在得到许可后自行完成送电, 减少中间环节, 提高工作效率。

1.4 状态检修管理方式的优化

要真正实现检修方式的转变, 各单位应积极主动的开展状态检修, 建立标准化的作业流程, 根据标准化作业的要求, 有序的开展检修工作;在作业过程中, 严格的对全程的动态进行控制;在完成作业之后, 要对实施现场进行文明的施工管理, 还要对现场进行清理, 并将对质量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对班组的安全建设进行强化, 最终使电力设备的安全与稳定运行有保障。另外, 可结合隐患排查工作开展局部评价, 一些企业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综合检修”, 也就是在工程进行之前就将电力设备的检查、维修、保护, 防腐、基建等工作提前进行的全方位安排, 制定细致的实施方案, 提前考虑检修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的问题和困难, 这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准备, 进而将电力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的工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 现阶段状态检修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机构没有调整到位

“三集五大”实施后, 在“大检修”体系中, 没有明确设立状态评价班组。只是在现有的机构上增加各相关人员状态评价的工作, 由少数人员进行实质性的状态评价。当然,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事先在运维一体化方面, 没有事先培养一批技能能手, 切实实现运维一体化。老的运维方式再向运维一体化转变的过程要一定时间。

另外, 安全监督体系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

2.2 标准体系没有彻底的明确状态检修

根据国家电网最新的状评规程, 还是规定了设备检修周期为5年, 最长不能超过6年。这样就有一个局限性, 还是存在周期问题, 就是当设备在这6年中都运行良好, 最长的6年的周期时间到了还是要停下来检修。与之前的定期检修的方式相比, 只是检修的周期变长而以。当电网发展的更大时检修力量还是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检态检修。

3 对电力设备运维的建议

1) 转变安全生产管理的理念, 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实现“企业要我安全”到“我自已懂安全, 我自已要安全”的转变。现场一线人员能明确的知晓危险点, 出于人性的本能自然就会保安全。作为企业要提高一线员工的技能与知识水平。2) 放开手, 大胆的全面的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切实实现运维人员从工作现场堪察、开工作票、停电倒闸操作、工作票许可终结、验收送电一条龙一个班组完成, 全面提高检修效率。3) 成立有效的状态评价体系。从班组到部门都要成立专门的状态评价机构, 加强人力的保证, 对设备的状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制订切实的检修策略。4) 在状态评价标准体系中, 取消检修期限的规定, 只要状态评价是健康的设备就可以保持运行状态, 直到状态评价为“不健康”状态才检修,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状态检修。5) 改变可靠性的规定, 只要是不影响对最终用户供电的设备检修即可视为可靠的, 应从电网的角度考虑可靠性工作, 而不能单纯的只看电网中的一个设备。

4 总结

主要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是一项全新的电力设备检修方式, 创造性的提出了全新的检测方式和以前没有的管理模式。不但可以在停电的次数上有所减少, 从而将供电的可靠性大大增加,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检查维修所耗的资金, 最后达到增加经济效益, 降低设备发生事故的次数和避免了人身方面的事故。由此可见, 在科学合理的管理基础上, 状态检修的检修方式比定期检修的方式更加科学合理。但是国内开展状态检修的历史还比较短, 目前仍是个摸索的阶段, 后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需要有关方面从实际出发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义有序的推进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 以期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摘要:近些年来, 很多的公司企业不断地推进并深化对电网相关的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在国家电网系统中, 经过“三集五大”改革后, “大检修”体系内的电力设备状态评价与检修的工作成立专门机构, 目的在于确切的落实和推进设备状态检修全面开展。就目前来看, 电力设备运行和检修方面的工作已经慢慢地走上了正轨, 电力设备的检修方式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关键词:运维检修,带电检测,主要设备

参考文献

[1]茹锋, 夏成军, 许杨.IEC61850标准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2]李景禄.浅谈变电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3]黄建华, 全零三.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现状及其发展.

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一体化思考 篇9

一、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一体化的重要内涵

在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建设的大背景之下, 国家电网提出了建设“大检修”体系的发展要求, 在“大检修”体系的建设中, 主要是对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作出的相应的调整,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实施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 实现电网检修维护人、财、物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一体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电力公司发展、电网升级及企业进步的必然选择。但是实施运维一体化必然会遇到阻力, 在节约电力公司的人力资源的同时, 电力公司的一些职员也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并且新的管理制度要改变变电站管理的相应标准及管理流程, 还要为对变电设备进行管理的技术员工进行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内容培训等, 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地去协调、去组织和去改进, 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一体化, 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我国的电力发展逐渐走向智能化的发展道路, 并且这也是一条推进电力生产发展的重要道路。图1为电力职工在检修变电设备。

二、应用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的重要策略

(一) 明确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的标准制度及流程

运维一体化的发展是需要一个过渡时间的, 但是在过渡这一阶段, 仍然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模式。在运维工作和检修工作还是分离状态的时候, 运维工作和检修工作都有其相应的操作标准和流程, 在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实行后, 要在原来的管理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加以更改。可以借鉴一些标准化的设计, 统一变电设备相应的接口规范、报告及格式输出等, 将回路设计也同样予以规范统一, 优化检修标准如图2所示, 将每一个检修细节都予以明确, 从而建设一个运维检修一体化与变电设备发展相协调的制度水平与管理规范, 制定相应的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办法, 在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划分及管理内容的同时, 也要对发展目标及组织基本原则予以阐述, 整合检修任务与巡视环节, 以确保各项工作人员能够各司其职, 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进行工作, 避免出现工作内容重复, 工作形式混乱的状况, 只有制定并且明确变电运维、检修一体化的管理制度, 才能真正确保变电设备的正常、平稳和安全地应用。

(二) 提高技术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 促进团队的学习与培训

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一体化作为一个新兴的管理模式, 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运维人员去不断学习, 以此适应电力公司的发展要求。提高其员工的专业素养, 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与其大规模地进行人员调动、重新分配工作, 还不如整体提高综合素质, 以适合自己岗位的变动与技术的发展要求, 工作内容、工作结构、工作时间及工作薪资都需要进行分配。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一体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人员的调控提供了灵活处理的空间, 利用这一特性, 电力公司可以在培训员工的同时又不影响变电设备的正常运维, 加强各个专业项目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将培训重点放在实际操作上,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积累操作的实践经验, 从而最大程度上适应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一体化的管理办法, 在这种管控模式下, 提升相应的工作效率。

(三) 做好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风险应对方案

为了促进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发展, 我们要做好运维前的风险评估工作, 根据管理及发展规律, 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无论是已发生的危险案例, 还是潜在的风险, 我们都要有具体应对的方式, 及时规避相应的风险, 从而完善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

(四) 提高变电设备配置, 为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奠定相应的基础

我们应该及时更新相应的变电设备, 实现变电设备巡视、倒闸操作、维护性检修的运维一体化管理, 高质量的变电设备, 其抗使用抗磨损性也较强,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检修维护的工作, 从而真正做到工作高效, 人员精简的管理目标。

(五) 促进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一体化相关奖励机制的落实

奖励机制的建立, 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员工待遇, 而是在相关管理模式的变动之下, 人员的浮动过后, 所安抚员工能够主动接受一体化的一系列转变, 找准自身在工作中的具体定位,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尤其是在转变后更需要员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的情况下。

提高相应的薪酬待遇, 可以提高员工对于新政策、新规划的理解度与参与度, 从而更好地为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一体化管控工作进行服务, 还可以通过相应的业绩考核, 进行相应的奖励机制的监理, 使得员工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工作, 在电力企业发展的同时, 也能够提高自身薪酬及优化企业员工待遇, 从而提高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一体化管控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六) 积极开展关于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一体化管控工作的课题探究

在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 也是“三集五大”建设的过程中, 还有很多实际的地方存在着不足, 所以, 我们要积极开展关于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一体化工作的课题研讨, 在讨论中获得经验, 在讨论中明确不足。除此之外, 电力企业还可以联手各大高校去进行相关科研, 互利共赢, 变电站为科研及相关研究生提供实习岗位以及实习设备等, 各大高校为电力企业进行人才输出, 并且提供先进的科研成果, 及先进的理论管控基础, 将人才培养与自身管控工作的发展相结合, 从而促进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一体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七) 注重安全管理, 明确运维一体化的相应安全原则

安全永远是各种管理模式所要摆在首位的重要原则, 所以电力公司及相关员工都要树立正确的安全防护观念, 对于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一体化的工作中, 很多员工还未能完全熟悉工作内容, 所以在进行工作时不要因为大意而产生其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所以对于其人员专业素养也要有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我们仍然要划分相应的责任安全范围, 明确设备安全责任人, 无论是技术监控还是设备清洁, 一定要将相关的工作及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这样不仅仅能够帮助员工们熟悉自身的工作, 还能够进一步规范相应的工作行为, 以此促进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结语

在“三集五大”的建设的发展推动下, 运维一体化作为大检修中重要的改革手段, 被各个电力企业逐渐接受并且使用, 我们要明确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一体化的重要内涵, 才能真正做好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一体化的管控工作, 但是在工作之中, 仍然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们可以通过明确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的标准制度及流程、提高技术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做好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风险应对方案、提高变电设备配置、积极开展关于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一体化管控工作的课题探究及注重安全管理, 明确运维一体化的相应安全原则多种方法, 完善管控管理工作, 从而深化巩固“大检修”体系建设, 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 左厉.大检修中的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的思考[J].才智, 2014 (29) :328.

[2]李琼霞.分析变电设备运检 (运维、检修) 一体化[J].电子制作, 2015 (4) :256.

[3]张峰, 宋亚波, 白锋.探索变电运维、检修合署办公新模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4 (4) :63-64.

设备运维 篇10

随着医院医疗设备数量的快速增长,医疗设备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做好医疗设备运行维护(下称“运维”)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器械科作为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应逐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对医疗设备的动态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实管理和维护好医疗设备[1]。我院设计和研发的医疗设备“运维”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运用JSP+ORACLE开发技术,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优化了医疗设备的维修流程,实现了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和规范化,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现状

医疗设备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很多医院的设备维护管理都存在以下问题:(1)设备管理维护流程不规范。设备故障报修、工程师维修、结果反馈等这一系列环节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整个流程中很多细节不规范,流程步骤衔接易出错;(2)设备维护流程无电子记录。医疗设备维护工作量庞大,目前很多医院的相关工作记录还停留在纸质上。这种方式易出现纸质记录丢失,产生纠纷时难以查证,甚至无据可查。没有详细的故障描述及解决过程记录,宝贵的维修经验不能永久保存和共享;数据统计分析困难,不能及时向决策者提供决策的数据支持;反馈跟踪很难进行,临床科室及设备管理部门不便于用电话对每次设备维修进行跟踪反馈,这将制约设备管理部门维修服务质量的提高;不能进行详细的绩效考核,影响工程师的积极性,造成响应速度慢等问题[2]。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目前管理上制约医院设备管理维护部门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主要问题是流程不规范和信息化程度不高。正是基于以上2点,我院设计和研发了医疗设备“运维”管理系统,不但规范了保养和维护流程,还实现了对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2 医疗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及运用

医疗设备运维管理系统是通过全程、动态收集设备使用、管理和维护各环节的第一手数据,进一步规范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流程,实现设备维护动态信息的即时推送,保养信息的预警提示,重要配件和工具出入库登记和全程动态管控,大型医疗设备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控以及提供丰富查询统计等功能,为工程师的绩效考核提供量化数据[3]。医疗设备“运维”管理系统主界面,见图1。下面简述该系统的几个特色功能的运用。

2.1 流程自定义功能

为有利于本系统的推广运用及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流程,系统设计的流程是可自定义的。一般情况下设备维修流程为:科室报修→分派工单→工程师处理→审核→科室反馈,这是一个较完整的设备报修流程。流程中不同角色的人具有不同的权限,承担不同的任务,各步骤的处理信息都将被记录,有效地提高了流程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但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可能希望流程简化些,如紧急报修流程。一些急救或特大型设备报修,希望第一时间处理并让管理部门领导知晓,此时可以将流程改为科室报修→领导分派→工程师处理→领导审核→科室反馈。这样紧急报修就能第一时间让部门领导知晓并处理,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响应速度。此外流程处理过程中的处理人、编辑查看权限等都可以通过流程设置灵活更改,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流程处理的需要。

2.2 决策支持

通过“运维”管理系统进行设备管理维护,大量的数据被保存起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一些对设备管理有用的结论。例如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我院使用的某品牌注射泵维修量大大高于其他品牌,这样在以后的设备购置中就可谨慎选择该品牌的产品。又如通过查询分析看出我院设备维修的高峰出现在6~8月,这至少说明温度对设备的影响比较大,这样设备管理部门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设备的保养及提醒各科室注意设备使用环境的温度变化,及时对设备进行保养,尽量避免使用时间过长[4]。

2.3 建立起医工科的知识库

目前医院的医学工程人员紧缺,人才的培养对学科发展尤为重要。对于本学科来讲,通过实际动手形成经验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通过“运维”管理系统,所有的设备维修过程都被永久保存下来了,初学者可通过该系统快速地查找出大量同类设备的故障处理经验,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随着知识库的不断积累丰富,这对本学科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4 设备质控及保养提醒

因医院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故设备周期保养和质量控制经常会出现遗漏或不准时。通过“运维”系统的设备管理维护模块,设定相关设备的保养/质控时间及时长,下次保养/质控时间点快到的时候,系统将发送信息提醒相关人员,如此则能保证周期保养/质控工作按时按量完成。

3 医疗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不足之处

“运维”管理系统的流程虽可实现流程的步骤、权限、流转等自定义,但作为流程载体的表单却无法自定义。实际的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可能需要各种各样的流程,不同的流程需要的表单格式不一样,如果能实现表单的自定义则可全面提升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化,实现科室各项工作的流程化管理。此外,大型医疗设备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控意义重大,但目前系统尚未实现动态监控。因此,“运维”管理系统下一步改善的方向应是完成大型医疗设备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控,实现表单自定义,使各项工作都形成一个工作流。

医疗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医疗设备管理维护水平,实现了医疗设备的信息化、流程化和精细化管理,其他医院可根据我院运维系统的功能及其运用结合自身管理特点,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的水平,使医院的医疗设备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介绍我院设计和研发的医疗设备“运维”管理系统,阐述其主要功能及应用,体现了系统在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上的作用,为其他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运维管理系统,医疗设备管理,HIS

参考文献

[1]杨丽群.医疗器械维护管理体制改革初探[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7):107-108.

[2]周军,唐志前,杨俊峰.医院医疗器械全程管理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2):88-89.

[3]严潭,林亚忠,田君鹏,等.基于HIS平台下医疗设备动态管理系统设计[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3):100-102.

[4]刘新平,王秀华.医疗器械管理系统在医疗器械合法性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11):64-65.

[5]杭建金,吴向阳,张超群,等.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3):75-76.

设备运维 篇11

关键词:差异化运维;设备风险评估;状态评价;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098-02

1 前 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电网发展与完善,输变电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庞大,变电运行人员的运维工作负担日益加剧。如何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同时降低运维成本,成为企业的追求目标。

传统的定期运维方法存在两个缺点:一方面对存在隐患的设备运维次数不足,另一方面对健康设备过度运维。因此定期运维已不能完全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为了缓解设备激增与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输变电设备差异化运维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1.2 差异化运维开展现状

基于风险评估的输变电设备运维策略是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与信息化平台,通过状态评价、风险评估的结果,驱动以预防性、预测性为主的差异化运维策略实施,同时通过优化与整合生产计划,最大程度的发挥设备性能,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

但碍于技术原因,暂时差异化运维只停留在人工评估分级,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因此将差异化运维信息化、模块化、系统化的需求日渐强烈。

2 设备风险评估及策略制定

差异化运维的“差异化”取决于设备的运行风险,设备风险值计算主要由两方面构成:设备重要性及设备故障概率。

2.1 设备状态评价

设备故障概率主要取决于设备的运行状态,即设备状态评价。所谓设备状态评价,指基于运行巡视、维护、检修、预防性试验和带电测试(在线监测)等结果,对反映设备健康状态的各状态量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确定设备状态等级。

组成状态评价要素的状态量能表征设备运行的各个状态,包括原始资料(出厂报告等)、运行资料(监测数据,缺陷报告等)、检修试验报告等。状态量的权重及劣化程度均分为4个等级,状态量劣化后的应扣分值由状态量劣化程度和状态量权重共同决定。

设备的状态评价分为部件评价和整体评价两部分。

①当部件的状态量发生变化时,应进行分析诊断,确定扣分部件及扣分值。各状态量的扣分值及该部件的总扣分值就决定了部件的运行状态。

②整体评价应综合其部件的评价结果,取以下2种算法的最大值:其一,将各部件中的最高状态定级赋予给整体的状态定级;其二,除正常状态以外,如果存在3个以上同级别的最高状态,则将整体状态向上提一级。

根据设备状态评价结果,便可推算出设备平均故障率,见表1。

2.2 设备评级及管控策略

设备重要性根据设备在电网中的价值及设备本身价值两点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前文所论述,可得设备评级的最基本公式是:

设备风险值(R)=设备平均故障率(P)×设备重要性(C)

C=电网损失后果C1+设备损失后果C2×设备价值L

我们按R值大小划分风险等级。由此生成各电压等级变压器不同状态、不同风险下的设备风险,映射出设备管控级别。设备管控级别从高到低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见表2。

2.3 差异化运维策略

根据设备管控等级,生成差异化运维策略。策略制定后,将所有对设备的运维要求综合在一个风险-策略数据表内反映,并根据要求编制运维计划,按照运维计划开展运维工作。

差异化运维策略分为基准运维策略和动态运维策略。

①年度基准运维策略根据年度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及年度电网运行方式中基准风险来共同制定。

②当发生设备缺陷、电网方式改变等变化时,启动动态运维策略,并一直持续到变化结束为止。

3 差异化运维策略系统的设计

设计系统的主要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能应用系统将设备资产台账自动导入;二是应用系统将设备算法导入到系统中,使得设备风险值及管控策略可以实时变化;三是将差异化运维策略固化成表单,让运维班组刚性执行。

3.1 系统框架

系统主要由信息输入系统、核心算法系统和策略输出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3.2 系统功能介绍

根据设备运维策略及管控机制的要求,“运维管控模块具有年度评价、动态评价、运维策略、信息上报四项功能。系统通过自动同步生产系统缺陷和试验信息,自动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自动更新设备的健康度和管控级别。

支持开展年度状态评价和设备定级,运维人员可根据年度电网风险和设备健康状态,修正设备的重要度和健康度,形成设备的年度管控级别;支持设备管控级别动态调整,并通过账号为不同层级用户设置了不同的职责和权限,可以通过系统实现设备级别变更的调整和审核。

支持生成设备运维策略卡,通过选取作业间隔和作业项目,系统动态生成作业记录,并对应生成I、II级设备运维策略卡。

通过系统的搭建,我们将状态评价、风险结果规范、固化,并利用核心算法得出应用策略,运行人员输入评审内容即可生成运维表单,达到了系统设计的目的。

4 差异化运维策略系统应用与验证

实施差异化运维后最明显的优化在于变电巡视总次数得到明显减少,释放大量人力资源;而风险较高的设备得到更多的运维,降低故障的可能发生概率。

4.1 变电巡视次数对比

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数据与上一个年周期的数据对比。总的运维次数同比减少32.7%,实现为班组减负的目的。变电巡视工作量对比,如图2所示,四级风险设备运维次数减少48.6%;三级风险设备运维次数增加57.4%;二级设备运维增加113.9%,很好地达到差异化的效果。

4.2 设备发现缺陷及消缺数量对比

系统应用后,共发现缺陷508项,同比增加17.6%;消缺486项,同比增加43.8%。明显提高运维效果,其中四级风险发现缺陷下降2.5%,消缺率86%;三级风险设备发现缺陷增幅47.4%,消缺率98%;二级风险设备发现缺陷增幅83.9%,全部得到消缺。设备发现缺陷对比,如图3所示,从数据可以发现,四级风险设备并没有因为运维次数减少而降低缺陷的发现率,而三级、二级设备确实因为运维力量增加而让更多的隐患得到发现,极大地保证了供电可靠性,效果显著。

5 结 语

本文以主变压器为例,介绍了设备状态评价与风险评级管控的主要模型、参数与算法,并形成差异化运维策略,经在差异化运维策略系统中应用验证,确实能减少运维人员工作量,降低停电时间,提升设备的运维效果。

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包括:①进一步提高软件处理数据能力;②将研究领域扩展至状态检修以及基于设备风险的技改策略之中。

参考文献:

[1] 李铭钧.输变电设备差异化运维解决方案.中国科技信息,2012,(24).

[2] 袁泉.电力设备健康状态评估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华北电力大 学,2003.

[3] 喇元,王红斌,陈忠东.基于状态评价及风险评估的输变电设备状态检 修策略的研究[J].广东电力,2010, (10).

[4] 张大波.基于状态监测与系统风险评估的电力设备维修及更新策略

智能交通设备运维管理模式初探 篇12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为了更好地实现智能化的道路交通管理,安装了很多现代化的智能交通控制设备,建立了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保障交通畅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运维作业中,各个系统的条块分割,加之设备繁多,给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

2 智能交通设备运维管理现状

2.1 行业标准化程度低

智能交通行业是产品集成度较高的行业,系统运行维护也主要针对集成设备,目前智能交通产业技术通用性不高,设备的运行维护大都以厂家标准为主,缺乏行业统一的标准。

2.2 运维管理不成体系

大部分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还在逐步建设中,系统的运行维护处于比较初级的状态,无论是技术支持还是管理规范都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基本是以交通主管部门为主,生产厂家和设施维护单位为辅,对于网络、设备、系统的运行和服务,缺乏规范化和流程化管理,导致信息很难及时共享,维护效率较低。

2.3 运维管理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相对较晚,前期采用了很多进口设备,运行维护的模式也有部分城市借鉴了国外的经验。近几年国产设备逐步开始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不同时期采用的产品种类繁多,有些设备不具备自检和报警功能,需要定期人工巡查,设备维护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运维主要靠人工干预实施,大部分运维管理都是侧重于对设备故障的诊断,设备故障的预测不足,发现故障不及时,处理过程拖沓,进而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运行。

2.4 缺乏精细化管理

城市各区域的智能交通设备往往由多家企业负责,当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共用设施时,权责界限划分较难,协调工作量较大,有时甚至会出现只顾自家设备,干扰甚至破坏其他设备运行的情况,对系统故障的发生和解决缺乏过程性记录,未建立运维知识库,依赖于维护人员的经验,未能实现系统精细化运维管理。

结合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特点,建立适合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行维护平台,及时掌握内外场交通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运维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3 智能交通设备运维管理平台

为了提高智能交通设备运维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需整合各方资源,建立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要将政府主管部门、设备运维企业、厂家技术部门统一纳入平台内进行考虑,加强各类信息的整合和数据的汇总分析。

平台基本功能:

(1)外场设备监测:对智能交通系统所用的外场设备进行监控,对无法IP化的重要设备,通过自动报警触发装置,发现设备不正常移除或运行失常时,向平台发送警告信息。

(2)内场设备检测:对内场设备运行状况、硬件资源等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并形成记录,当系统运行参数发生改变时,提供报警信息。

(3)故障知识库:对系统运行维护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如设备特征信息、应用软件信息、系统故障处理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和配置,提供故障管理知识库,建立标准的故障知识数据库。

(4)故障定位追踪:根据检测结果,初步定位故障致因,对于外场设备,可以设计APP通过地图显示故障设备位置,并能根据故障类型和以往解决方案,从知识库中提取故障解决方法。

(5)运维任务派单:对检测到的故障,平台电子派单给对应的责任维护单位,维护人员接单后,通过平台进行确认,系统记录派单信息,包括时间,故障地点,设备类型等,改变人工派单的方式,防止派单接单不及时等现象。

(6)运维信息上传:运维人员将处理过程及结果图片上传系统,处理方案可以作为知识库的补充知识。故障处理的结果反映运维效率,便于对维护单位进行考核。

(7)统计分析:提供设备运行状况、软硬件资源、备品备件数量,维护数据等分析功能,并能生成报表。

4 结语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进程的加快,系统使用的大量智能交通设备运维管理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而目前的运维管理相对分散,为了实现精细化管理,从而提出建立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的设想,希望能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重复利用运维经验。但是,对于平台的实现方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运行方案进一步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特点及运维需求,讨论适合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行维护模式,提出建立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

关键词:智能交通,运维,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涂梦婷.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J].科技风,2016(2).

[2]章伟.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统运维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上一篇:安全投入下一篇:宽带发展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