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投入(共12篇)
安全投入 篇1
一般认为, 造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煤矿事故总量仍居高不下, 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等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煤矿安全投入不足。煤矿安全投入总量较低与安全投入意识不强、安全投入观念存在问题, 缺乏正确引导与有效监督, 工作不真正的具体落实等问题有关。
1 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的性质
1.1 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所有投入, 即“物质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投入, 包括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工资, 每年安全宣传, 采用的安全设施和设备、科研费用、保险费用等, 具有累积效应、迟效性、衰减性等。
1.1.1 累积效应
一次投入对后面的安全生产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现时的安全状况是以前安全投入的大小决定的, 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多年来的不断地进行人力, 物力安全投入效果的积累。
1.1.2 迟效性
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不会在投入后实施运行之初就体现出来, 而是在事故发生后才体现出来其价值。安全投资的回收期较迟, 在安全技术投入措施的寿命内不一定得到经济效益上的补偿但其效益往往会在安全条件消失后还存在。
1.1.3 衰减性
安全投入的效益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减, 例如:刚进行教育后的效果比较明显,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的安全教育意识淡化至消失, 或安全装置随着使用寿命的延长逐年变旧至失效不再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此时的安全投入就完全消失了。
1.2 安全效益
安全效益简单理解就是产出—安全投入。它具有滞后性、间接性、隐蔽性等。
1.2.1 滞后性
从时间上分析:安全收益一般经历投资无利期—微利期—持续强利期—利益萎缩期—失效期的层次循环。安全投入所带来的收益, 通常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即滞后性。以我国一个储量56万t的乡镇煤矿为例, 大约可采出30万t煤, 而前期投入就需1 050万元, 高额的前期费用无法在短期内收回, 且在后续的微利期、持续强利期、利益萎缩期和失效期内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安全投入, 因此其滞后性会影响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积极性。
1.2.2 间接性
安全活动不是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 安全收益不直接表现为产品, 而是通过减少事故的人员伤亡、财产的损失的减损收益和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值收益而体现的。由于安全收益难于被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和计量, 因而造成一些煤炭企业错误的认识, 影响了安全投入。
1.2.3 隐蔽性
安全投入不像其他的资金投入哪样可以将效益直接反映在产品的经济效益上, 而是间接地表现在生产过程的安全生产中, 不易为人们所觉察, 从而造成了投资者的不重视甚至忽略。
1.3 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安全投入是一种特殊的投资, 其产生的效益不像普通的投资那样直接反映在产品上, 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 保证生产正常连续的进行。安全投入的直接结果是, 煤矿不发生或减少发生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经济的角度看, 企业的安全生产可以保证企业效益, 从而保证人们规律的生产生活秩序, 进而发挥极大的社会效益。
1.3.1 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分析
1) 一般来说, 安全投入的非经济收益难以计量, 因此较多的是考察安全投入的经济收益。只要经济收益大于或等于安全投入成本, 安全投资都是可行的。
安全经济效益的计量可以通过安全产出与安全投入来加以量化:
(1) 安全效益量化的绝对值形式表现为:
安全效益=安全产出量-安全投入量
(2) 安全效益量化的相对值形式表现为:
安全效益率=安全产出量/安全投入量×100%
当安全效益率>100%, 说明安全投入有效益;当安全效益<100%, 说明安全投入无效益。
实际统计分析得出, 安全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投资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 认为增加安全投资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想法是错误的。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 就必须把一定的资金追加到安全投资中去。
2) 由安全投资最低消耗原理可知:
S=Js+C (JS)
式中:S为安全经济总消耗, Js为事故损失, c (Js) 为安全成本。
安全投入与事故直接损失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函数关系, 如图所示安全投入与安全性的关系:
系统安全性随着安全投入的增多而增大, 事故直接损失减少;但当安全投入的费用到达一定程度时, 再加大安全投入费用, 事故直接损失的降低程度不再明显, 此时事故经济损失的减少是以过高的安全投资为代价的, 从经济上考虑是不合算的。
1.3.2 安全投入的社会效益分析
从安全生产的深远影响, 从社会和企业未来发展考虑, 从安全的非经济收益来看, 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不仅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 也是维护职工群众最大利益的具体体现, 使得广大职工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使职工群众工作更安全、生活更美满, 给国有煤炭企业全面构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带来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能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声誉, 关系到煤矿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2 安全投入不足的表现
由于安全投入效益具有不确定性、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多效性、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 由于对安全投入认识不足致使安全投入意识不强, 煤矿工人自我保护能力有限, 许多煤矿在安全投入方面存在自觉不自觉的“短斤少两”行为, 具体表现为: (1) 在投入的机械设备上减亏:大型机械减少保养维修费或减少安全保护设施或改用中小型机械, 也可能用人力代替作业减少机械搬运; (2) 在投入的设备材料上减亏:以次顶好形成质量、安全隐患; (3) 在人力资源上减亏:以非专业化队伍替代专业化队伍, 并且安全教育与培训不到位, 形成员工安全素质低下, “三违现象”屡禁不止; (4) 安全设施与劳动保护不及时到位, 形成装置性违章, 违反国家安全生产的强制性规范。这些都使煤矿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个体与整体之间存在安全隐患, 当危险源的承受压力达到或超过临界点时必然发生事故。
3 增强煤矿安全投入有效性的措施
安全投入包括人才投入、资金投入, 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3.1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坚持以职业能力建设为重点, 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奖励等环节, 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良好的环境, 从而培养大量的煤炭产业尖端人才, 企业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是增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后劲, 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举措, 这种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必定是事半功倍的。
3.2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必须充足, 确定投入的安全资金的有效性
确定企业投入的安全资金使用的有效程度和其他指标, 要有完善的考核制度来进行管理。对安全成本投资管理的考核, 仅仅有数字是不够的, 企业需要有一个详细的投入纪录。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进行严格有效的考核, 这部分工作最为繁琐并且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煤矿安全投入管理过程中加大生产安全费用使用管理的监察力度: (1) 实行生产安全费用专款专户管理。其他项目不得挤占、挪用安全费用。 (2) 对生产安全费用的预算、控制和管理要严格监督, 实施定额管理。 (3) 上级监察部门要定期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严格进行审计。 (4) 生产安全费用信息及时披露。使企业相关部门, 如税务机关、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及时了解企业生产安全费用使用信息。
4 结束语
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安全投入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一旦发生伤亡事故就有可能造成灭顶之灾, 即使是一般的工伤事故, 也要花费相当可观的医疗康复费用, 所以保证足够的安全投入是有效的减少与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煤矿安全不仅关系到煤矿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系到企业的改革、稳定, 更是关系到职工生命安全、与社会安定的大事。只有煤炭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完善安全生产系统与安全生产设施, 加大了安全培训力度, 壮大了安全监察队伍加以有效合理的管理制度, 才能使全矿的各项工作能够在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中健康运转。
摘要:通过对安全投入和安全投入收益的性质的认识分析、安全投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安全投入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析从而增强煤矿工作人员安全投入意识、引导煤矿相关人员端正安全投入观念。
关键词:安全投入,安全效益,安全生产
注释
1[1]戈会奇.煤矿安全成本的构成和分析.山西焦煤科技.2005 (12)
2[2]加旺.浅谈搞好矿山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山西煤炭.2004
3[3]周维, 叶义成, 周德红.煤炭企业安全成本与安全投资比例优化分析.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第9期
4[4]殷卫峰.煤矿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分析.煤炭经济研究2008年第9期
5[5]范亚炯, 刘增顺.对安全投入不到位与狭义利益的几点再分析.安全管理.200年第7期
6[6]刘松涛, 周心权.安全投入的最优控制模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增刊
7[7]李子德.安全经济效益的量化问题探究.经济师.2007年第9期
8[8]朱丽华, 徐锋.我国煤矿安全投入不足的经济学分析.安全监察与管理.201年2月
9[9]姚有利, 秦跃平, 于海春.煤矿安全状况随经济发展演化规律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年19卷7期
安全投入 篇2
为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投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使企业达到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特制定本制度。2 定义
安全生产费用(以下简称安全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3 要求 3.1 组织管理
3.1.1 安全费用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财务管理。
3.1.2 安全费用应以本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的方式按照以下标准逐月提取:
3.1.2.1 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含)以下的,按照4%提取;
3.1.2.2 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至1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2%提取; 3.1.2.3 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万元至10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0.5%提取;
3.1.2.4 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照0.2%提取。3.1.2各车间、部门根据安全工作需要,提出安全费用使用计划,经安全环保部、财务审计部审核,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列支安全专项资金。
3.1.3 财务审计部单独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并建立安全费用台帐,属于专项资金范围内费用的使用与报销,按安全费用列支程序审批后办理。公司财务审计部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予以汇总,定期同安全环保部核对,确保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3.1.4 每年年底,安全环保部会同财务审计部对当年企业安全费用使用情况进行审核、评估、总结,并将下一企业安全费用的实施意见、计划列入工作计划中。
3.1.5 有关安全费用的会计核算问题,按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执行。3.2 范围
3.2.1 安全费用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范围使用: 3.2.1.1 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指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的监控、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 3.2.1.2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3.2.1.3 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3.2.1.4 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3.2.1.5 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3.2.1.6 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3.2.2 以下费用不列入安全费用:
3.2.2.1 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野外、矿井等高危作业的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个人意外伤害保险。所需保险费用不在安全费用中列支。
3.2.2.2 为职工提供的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所需费用,不在安全费用中列支。4 检查与考核
公司安全环保部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安全技措有关政策、指令、法规和管理规定,按规定提取。
2、安全技措资金做到专款专用,突出保证直接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矿井一通三防、机电运输、职工培训、防治水系统、设施的完善与改造等项目的资金使用。
3、生产科每年编制安全技措的提取计划,经矿委会批准后执行。
4、各系统提报安全技措建设计划中的工程项目和设备,必须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设备的选型先进合理,并有可行性报告。
5、生产科要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做好安全技措工程项目的盘点和结算工作,并参与做好投资项目分析。
建立企业安全投入的制约机制 篇3
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坚决消除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严格安全工作责任制,迅速组织开展全国安全大检查。
据悉,我国特大事故平均三天一起,特别重大事故平均一个月一起,每年因事故死亡13万余人,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2.5%。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王显政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经济》: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确保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王显政:作为综合监管部门,我们要发挥好、运用好、协调好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第一,在国家层面上,主要是制定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准入条件,对全国性安全生产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规划布局、结构调整,强化宏观调控,督促地方政府和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第二,在地方政府层面上,主要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从体制、机制和投入上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企业搞好安全管理;第三,在企业层面上,主要是搞好建章立制,抓好安全的基础建设,保障安全投入,搞好职工培训,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第四,在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层面上,主要是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搞好安全生产专项监管,加强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第五,在社会层面上,主要是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经济》:企业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安全与生产一体化运行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安全生产的内动力主要在企业自身。该如何强化企业的安全责任主体?
王显政:任何生产安全事故都是发生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任何安全生产的措施都要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尽管近年来也涌现出一批好的先进企业,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事故隐患到处存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大量增加,给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课题,增加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难度。因此,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必须在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上下功夫,用气力。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实质就是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企业,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各类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内在积极性。督促、引导各类企业建立自我约束和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这是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长治久安的关键环节和基础保障。
《经济》:日前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按照全国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5%的幅度,给各省区市下达了2004年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请问,为何要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
王显政:建立控制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考核和量化评价,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下达,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成了硬指标、硬任务,也使地方各级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变得更加明确、具体,从而促进各地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和企业,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对各地安全生产工作进展情况和控制指标实施情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将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府公告、简报等形式,每季度公布一次。对那些重特大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的地区和单位,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建议,探索和实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经济》:如何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推动企业切实解决好安全投入问题,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王显政:企业必要的安全投入,是搞好安全生产的物质保障。国务院对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加大事故赔偿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等相关经济政策,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下一步将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通过政策导向,建立促使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的制约机制。要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提高企业对伤亡事故的经济赔偿标准。必须依法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保证企业达到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减少安全投入;必须依法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凡安全投入不足,工艺、设备危及安全生产的,都要限期整改。拖延整改或拒不整改的,要依法予以处罚或下达停产、停业指令。
以关注生命为己任
■ 文/康守永
2002年5月,国务院的一纸调令让王显政从山西省副省长的位置上转入新的岗位:回到北京就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检察局)局长、党组书记。迎接他的是东城和平里的那幢熟悉的办公楼。这一任命开启了王显政新的人生航程:以关注生命为己任。
那里曾经是煤炭工业部以及体制改革后的煤炭工业局的办公大楼,也是中央政府关注生命“消逝”指标——单位产量死亡率的部门。比如每产100万吨煤允许死亡3人、2人、1人以至零点几人,每一个数字的每一次减小,都意味着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再上台阶。王显政与这座大楼有着紧密联系:1995年4月走进大楼,做了3年的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接着当了两年的国家煤炭工业局副局长。现在他又回到了起点,只是身上的担子更沉重了,责任更纯粹了:专心地关注危险生产行业的生命安全。
给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在查处事故时的敏锐、深刻和不留情面。2003年5月11日,安徽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酿成80多名矿工遇难,他作为国务院指派的调查领导小组组长在现场直言不讳:“如果矿方能够严格按照管理规程操作,矿难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初步调查证明,这次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主要原因就是事发企业管理上存在重大差距。虽然井下瓦斯爆炸地点和爆炸原因还不能完全认定,但是芦岭煤矿在安全生产上存在漏洞是无疑的。
去年3月22日中午12时50分,山西省吕梁地区孝义市驿马乡孟南庄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2名矿工遇难。王显政在现场讲话时怒不可遏,直斥矿难背后有腐败。煤矿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三次对该矿下达停产指令,给运煤绞车套上链子,上了锁,贴上封条,但煤矿竟然撕掉封条,砸了链锁继续生产。他大声发问:“什么人敢这样置之不理,胆大妄为?业主孟兆康是很有‘背景’的,当过乡长、孝义市煤炭局局长和吕梁地区能源公司经理,又到这里当矿长。另外,一个只有3万吨生产能力的小矿,竟然无偿地划拨了12平方公里的煤炭资源,是谁给他划拨的?依据什么划拨的?”
事实上,他对危险行业的生命关怀不完全是职责所为,更是情感所系。只需要看看他的履历就会理解这一点:1969年8月参加工作后来到云南后所煤矿打磨沟一号井当技术员、团支部书记、井长;1983年后任云南后所煤矿副矿长、矿长。和矿工一起摸爬滚打的日子,就是对生命严正考验的日子。矿工和煤炭产量变化相伴随的死亡指标的起伏,让他在谈到煤炭的时候,对矿工更多的是敬意和爱意。煤炭行业起家的著名作家刘庆邦采写了一篇《生命悲悯》的报告文学,以细腻而饱蘸情感的笔触记录下死难矿工及其家属的悲欢离合,王显政拿起他那惯常用的签署文件的笔,写下了自己的读后感并推举在煤炭行业来阅读。他是希望给基层的管理者们在心灵上留一份震撼,其现实价值不在有形的规章制度之下。
安全投入是标尺 篇4
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工作中,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制定安全制度与操作规程、员工内部培训、安全自查、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生产安全事故都可以算作“软”工作, 这类工作由于所需投入的费用较少, 甚至不需要投入, 因此一般企业都能较好地完成这些“软”工作。
而安全隐患整改治理、参加外部安全培训、安全设备设施安装与维护、应急预案演练、聘请中介机构开展安全评价与职业健康安全外审等“硬”工作, 由于需要花费较多的资金, 很多企业, 尤其是民营企业则能省则省, 从而导致隐患不断累积、员工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不到位、安全设施不足或无法正常工作、应急预案浮于纸面且流于形式、未形成“人人要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安全文化等问题, 甚至最终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由于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不断从严要求, 目前国有企业在安全投入工作方面表现相对较好, 尤其自2012年《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财企[2012]16号) 公布施行之后, 高危行业单位可将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列支, 减少了增加管理费用的压力, 使得国有企业负责人更愿意加大安全投入, 以确保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正常开展, 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从而保障本单位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而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往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认为给安全生产多投入一分钱, 经济收入就会减少一分钱。加之安全生产投入多属长期、隐形工作, 不如购买生产设备、技术改造等生产性投入可以更加快速、直接地体现出经济价值与效益, 因此, 很多民营企业负责人往往要等到安全隐患较为明显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已经明确要求立即整改时, 才会投入资金开展相关安全工作。
因此, 只有能够主动投入安全生产费用的企业才能算得上真正重视安全生产、珍视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资金投入计划 篇5
为了确保公司对安全技术措施经费使用及时、准确到位,提高我公司的安全生产率,确保各工程项目部安全文明施工生产需要,保证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依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安全资金投入的计划及提取使用做如下规定。
第一条
公司提取预计年总产值的2‰-3‰作为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经研究决定,2011公司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为10万元。所提取资金,设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第二条
公司对工程项目部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需的资金投入,由各工程项目部的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确保资金的及时到位、正确使用,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第三条
安全资金的提取使用
1、安全教育专项培训的保障资金占安全投入总资金的30%。
安全教育专项培训的保障资金用于公司员工普通安全培训费用、特殊工种培训费用、安全月的活动费用以及购置或编印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安全知识的参考书刊物、宣传画、标语、幻灯及教育光盘等;建立与贯彻有关安全生产规程制度的措施。
2、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的保障资金占安全投入总资金的30%。
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的保障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管理劳动保护用品,物品采购时要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采购程序进行,劳保产品必须严格控制使用年限和使用范围,对安全性能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时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提出报废或降载处理。对违反采购原则的行为,除按奖罚条例处罚外,必须退货,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的由行为人和批准人承担责任。
3、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保障资金占安全投入总资金的40%。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保障资金主要用于购置职业危害预防措施中所需机械设备及机具配件,并对它们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以及临时设施、文明管理施工的投入等。
第四条
各工程项目部的安全投入资金的实际提取和开支情况,每年年底需公布一次,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企业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企业法人 安全生产责任制
1、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清除安全生产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不瞒报、漏报。
(二)、企业技术负责人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上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协助企业法人做好安全方面的技术领导工作,在施工安全生产中负技术领导责任。确定劳动保护研究项目,并组织坚鉴定验收。
2、对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从技术上负责,组织审查其使用和 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组织编写或审定相应的操作规程,重大项目应组织工作,在实施安全生产中负技术领导责任。
3、负责制定和季节性施工计划时,要有指导性的安全技术方案。
4、组织编写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特殊复杂工程项目或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时、应严格审查是否具备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可行性,提出决定性意见;
5、参加、重大伤亡事故死亡、重伤事故调查,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三)、安全生产副经理职责
1、对本企业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协助法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落实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组织实施本企业中、长期、、特殊时期安全工作规划,目标及实施计划,组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参与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特殊复杂工程项目或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使 用计划;
4、领导、组织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确定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培训、考核与审查工作。
5、组织本企业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及时解决施工中的不安全问题;
6、认真听取,采纳安全生产的合理建议,保证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
7、认真主持重伤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在事故调查的指导下,组织死亡和重大死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及处理中的具体工作。
(四)、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职责
1、对承包项目工程生产 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全面领导责任;
2、贯彻落实安全生针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及施工全过程的情况,提出制定管理办法,要求,并监督实施;
3、在组织项目承包,聘用业务人员,必须本着安全生产工作只能加强的原则,根据工程特点确定安全工作的管理体制和人员,明确承包人的安全责任制和考核指标,支持、指导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
4、健全和完善用工管理手续,录用外施工队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严格用工制度和管理,适时组织上岗安全教育,要对外来施工队伍的人员的健康与安全负责,加强劳动保护工作。
5、组织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并监督项目工程施工中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和设备,设施验收制度的实施;
6、保证项目部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7、组织施工现场定期的安全检查,发现施工中不安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上级提出的安全生产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要按“三定“措施予以解决。
8、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发生事故要做好现场保护与抢救工作,及时上报、组织、配合事故调查,认真落实制度的防范措施,吸取事故教训。
(五)、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职责
1、对项目工程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负技术责任;
2、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规范、标准
3、参与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查施工方案时要制定、审查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其可行性与针对性。
4、制定技术措施计划和季节性施工方案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监督执行。
5、项目工程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要及时上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同时要组织上岗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教育;
6、参加配合因工伤亡及重大事故的调查,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意见。(六)、施工员安全生产职责
1、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对所管辖班组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2、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针对生产任务特点,向班组(含外埠队伍)进行
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履行签字手续并对规程、措施、交底要跟衷踪落实,随时改正违章作业。
发现解决不安全隐患
3、经常检查班组作业环境及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各种设备设施技
术状况是否符合 安全要求,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并监督其执行,不
违章指挥;
4、定期、不定期到各班组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并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接受企业及上级安全
管理部门安全监督、检查,及时解决不安全因素;
5、目使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严格执行申报,审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停止使用,并上报有关部门负责人。
6、发生因工伤亡及未遂事故保护现场,立即上报。
(七)、安全员安全生产职责
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与条例。
2、做好安全生产的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
3、掌握安全生产情况,调查研究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4、组织安全活动和定期安全检查。
5、参加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新工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7、进行工伤事故统计、和报告,参加工伤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8、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遇有严重险情,有权停止生产,并报告安委会研究处理;
9、对违反安全生产和劳动纪律、劳动保护法,竟说服劝阻无效时有权越级上告。
10、除停工外,按不同程度给一定罚款。
(八)、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
1、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合理安排班组人员,对本班组人员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
2、经常组织班组人员在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监督班组人员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经常检查班组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上报项目部。
4、认真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做好班前教育,不违章指挥冒险作业;
5、认真做好岗位安全技术操作教育;未经教育考试合格不准分配上岗作业,6、发生因伤亡未遂事故,保护现场,立即上报企业有关部门。
(九)、外埠施工队队长安全生产职责
1、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规、规定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合理安排本队人员工作,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
2、制度严格履行各项劳务用工手续,做好全体工人的岗位培训,未经安全教育培训、考试不合格的不得分配上岗作业。经常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监督本队人员遵守劳动安全纪律,做到不违章指挥、制止违章作业。
3、必须保持本队人员稳定,人员变动,须事先向有关部门申请,批准后新来的人员应按规定办理各种手续,并经三级安全教育后方准上岗。
4、结合工程特点,及时向本队人员各工种进行详细的书面交底,对当天任务作业环境等情况,做好班前讲话,监督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5、每天上班前对本队的作业环境、设施设备的安全状态进行认真检查,作业过程中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解决;下班前对设施设备等进行检查,用电设备是否拉闸断电用火是否熄灭,活完料净场地清,确认无误,方可离开现场。
6、发生因工伤亡及未遂事故,保护好现场,做好伤者抢救工作,并立即上报有关负责人。
(十)、工人安全生产职责
1、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范,模范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积极参加安全活动,认真执行安全交底,不违章作业,服从安全人员的指导。
3、发扬团结友爱精神,在安全生产方面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对新工人要积极传授安全生产知识,维护一切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具,做到正确使用,不准拆改;
安全投入 篇6
关键词 安全生产 经济效益 两者关系 采取措施
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各种安全事故就是建筑施工企业最大最直接的风险,要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就必须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在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1.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论。个别企业领导单纯追求其所谓的经济效益,轻视安全生产,认为有了经济效益就有了一切。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往往存在生产组织上的主管性和盲目性,也就不能正确处理“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关系,结果是安全事故频发,企业为妥善处理安全事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使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
2.加大安全投入就是减少收入和利润论。现如今,施工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承接工程项目低价中标已成为市场通行的规则。这种竞争局势,迫使许多施工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大做文章,有些企业在成本压力下千方百计地降低安全生产成本,减少安全生产方面的人力、物力和安全培训等资金投入。在施工中,甚至对解决重大隐患所需费用也不愿投入,总以为加大了安全投入就是减少收入和利润,结果是把安全生产仅仅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根本没有落在实处,致使企业在安全事故面前显的苍白无力,往往是一起重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导致一个企业的彻底消失。
3.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无关论。由于安全生产不像其他工作,它的成本概念表现的不是特别明显,以至于有的企业认为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风马牛不相及,事实上施工企业每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有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工件的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等。事故发生的次数多少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经济支出。如果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企业也就减少了这部分事故处理费用的支出,经济效益也就增加了。
二、彻底扭转上述不良意识和做法所采取的措施
1.转变思想认识。企业的员工应当把生命、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个人、企业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全员参与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负经济效益。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康的安全氛围,提高生产效率,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其关键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制度、开展活动、自身学习等方式来转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可,使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成为员工的共同理念,让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成为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彻底扭转思想认识的误区,强化安全生产,动员和依靠广大职工,突出安全第一的思想,才能抓好安全生产,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2.理顺两者的关系。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整体,安全生产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力量和支柱,没有安全生产作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难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有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为企业造成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没有经济效益为依托,事故隐患所需的整改资金、物质将无法落实,安全生产将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常说,没有安全生产也就没有经济效益。可见安全生产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部分,只有安全生产搞好了单位经济才能够发展,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从点点滴滴做起,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关安全的细节。追求经济效益并不意味着要忽视安全生产,两者紧密相关,互相支撑,缺一不可,也就是水与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运用现代技术,做好协调工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指导和帮助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必然趋势,它是广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过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与科学技术的结合。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其基本条件就是不发生或少发生安全事故,所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安全生产效益计算、考评体系,把系统工程原理与信息技术运用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做好安全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跟踪,使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达到事先控制和预防的目的。把现代安全管理与传统的安全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为施工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4.强化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安全生产关系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必须珍惜人的生命与健康,珍惜国家财富,把强化安全生产纳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企业必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的保证。另外要真正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安全生产工作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企业提高职工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只有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隐患识别能力都提高了,才能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投入没有保障,安全事故就难杜绝,事故隐患的治理就无法得以实施,物的不安全因素就不能排除;没有安全生产的投入、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等工作就不能完成,那么必然带来人的不安全因素。人、物的不安全因素综合以后,引发事故的概率会更大,将严重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只有确保安全生产的投入,经济效益才能有所保障。
三、结束语
我国建筑安全投入现状 篇7
长期以来, 国家和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安全投入不足, 历史欠账比较严重, 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在具体的行业投入中, 建筑业的投入占GDP的7.73‰, 远落后于采掘业 (20.15‰) 、交通运输业 (16.13‰) 和电力煤气业 (15.22‰) 。由图1可以看出, 与采矿业等行业一样同属于高危行业的建筑业, 安全投入水平处于各行业平均水平之下, 这是极不协调的。 (图1)
二、建筑安全投入现状
虽然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 国家就对安全措施费用的提取做出了明确规定, 即各地区、行业、部门在集中掌握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中提取10%~20%作为安全措施经费, 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但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安全措施费的组织形式与社会效能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 我国安全投资模式和关系在政府、部门、企业之间还未完全理顺, 合理开辟和稳定安全投资来源, 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投资的体制, 加强相关法制建设。我国一直坚持实行的“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安全管理体制, 在宏观上反映了政府、企业和职工安全的分工协作关系。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这四个方面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来推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企业在这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 同时也是安全投资项目的具体实施者, 国家和建筑行业有关建筑工程安全投资的各种管理制度最终都要由建筑施工企业来实现。而影响企业安全投资行为及其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投资意愿是指企业决策者对待安全生产及安全投资的态度, 即决策者是否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自愿合理地加大安全投入的意愿。投资能力是指企业决策者是否具备安全投资分析、策划、实施以及审核的能力。但目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表明, 企业安全投资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建筑安全投入不足原因分析
(一) 建筑安全投资意愿不足。
长期以来, 我国的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薄弱, 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不完善, 技术装备比较差, 加上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 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进行安全投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制定安全投资决策时, 决策者主观上往往都是坚持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 不愿为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继续投入, 忽视安全风险的存在。监管部门安全执法检查的力度不够, 对安全投入不达标的企业处罚轻。职工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较差, 出现安全事故获得的赔偿也较少, 这些都是目前安全生产工作仍面临严峻形势的重要原因。
(二) 建筑安全投资结构不合理。
由于安全投资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体系庞大, 所以要制定正确的安全投资方向决策是比较困难的。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计算简洁的安全投资结构分析方法。这就使得安全投资的方向决策难上加难。目前所采用的安全投资方向决策分析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安全投资效益目标函数法以及生产函数法等。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远不能满足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安全投资方向决策的需要。决策者更多地是依赖企业或行业的历史经验以及决策者的主观愿望, 这就造成安全投资的结构不合理, 不能够合理、有效地分配企业有限的资源, 从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生产。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如何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工具, 帮助提高安全投资效率, 提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三) 建筑安全投资效益差。
安全投资并没有获得决策者期望的效益, 结果往往表现为安全投入产出比低、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不明显。仅从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角度来看, 当然安全投资的数量越多越好。但作为安全投资主体的企业同时也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 这也是企业多重角色定位的基础, 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壮大, 它必须考虑利润。即使决策者能够认识到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长期不合理的投资而导致得不偿失的情况下, 也会大大挫伤决策者的投资意愿。目前, 建筑施工企业广泛存在的现象是安全投资意愿普遍不够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内因是企业缺乏安全投资的原动力;外因是安全投资机制的不完善带来的约束力不足。因为安全投资并不直接增加产品价值, 只起到避免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负效益”, 如果没有健全、有效的安全投资保障机制进行引导和约束, 靠企业自身的主动性和投资能力进行合理的安全投资是非常困难的。因此, 构建建筑行业安全投资的保障机制势在必行。
(四) 建筑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 我国的建筑安全经济统计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主要表现为没有一套综合的、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包括安全状况、安全系统条件、安全经济评估在内的统计指标体系。涉及建筑安全经济统计内容的各专业缺乏协调合作与管理, 使相关的统计内容未形成完整的统计信息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没能及时设立新的统计指标来反映安全经济问题, 特别是反映安全压力与安全成本的统计指标、反映安全投资与安全效益的指标以及安全经济评价指标等。当前我国采用的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中经济指标只有直接经济损失一项, 难以对建筑安全经济系统进行有效的统计。此外, 建筑安全统计人员的缺乏、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不高、建筑安全经济统计法制体系建设薄弱、建筑安全统计的调查方法不成熟、建筑安全统计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等都是制约建筑安全经济决策的原因。
四、解决建筑安全投入不足对策措施
(一) 拓展建筑安全投资来源渠道。
首先, 要大力发展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 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安全投入从经济上提供可能性;其次, 建立建筑安全投入统计体系, 完善建筑安全投入的资金来源保障, 保证安全投入资金的足额到位。对于处于困境中的国有企业, 国家可采取相应的财税和金融措施, 保证安全投入资金的顺利落实。
(二) 建立社会统筹性的安全投入基金。
社会保险的建立对保障劳动者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只是一种被动的做法, 必须要逐步建立起对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起主动作用的机制, 建立独立于社会保险之外的安全生产保障基金社会统筹制度。安全生产保障基金来源可由行政处罚收入、社会、政府财政、企业共同出资构成。建立安全投入基金的社会统筹, 可以借鉴社保基金社会统筹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建立基金的社会统筹专门机构、建立基金统筹和管理机制, 根据不同行业、工种的特点以及企业安全工作实绩, 科学制定合理的费率, 安全投入基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等, 以保证企业安全投入的顺利实现。
(三) 科学安排安全投入结构。
我国目前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经济基础还很薄弱, 安全投入资金也因此受到限制, 要将有限的安全投入资金进行有效地运用, 发挥其最大效益, 就要科学地安排安全投入结构。通常我们要研究如下安全投入结构:安全措施费用与个人防护用品费用的结构;安全技术投入与工业卫生投入的结构;预防性投入与事后整改投入的结构;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的结构等。在未来一定时期内, 逐步强化企业安全卫生投入的良好循环;在近期, 安全投入水平应适当加大投资力度, 逐步使安全投入达到国民收入的1.5%左右, 同时改进安全生产资金的管理方式, 调整目前企业安全生产投资的结构。
(四) 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
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首先必须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 这是最大的维权。《工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赋予了工会组织监督企业安全生产的权利, 各级工会组织要依据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 把促进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物质投入和以人的因素为主的投入作为维权的重要职能和群众监督的重要内容, 监督企业的安全措施费的使用情况, 检查安全投入是否到位, 并合理提出增加安全投入的建议。如果企业的安全措施费使用不合理, 要通过民主渠道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从而与企业经营者一起, 共同维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建筑安全投入现状, 提出建立安全投入社会统筹基金、科学地安排安全投入结构等对策措施, 以提升建筑安全管理水平, 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关键词:安全投入,安全现状,安全效益
参考文献
[1]黄盛仁.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2.5.
[2]李小三, 崔文彩, 赵云胜.企业安全投资现状及其利益博弈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 2006.12.
[3]李红霞, 田水承等.企业安全经济分析与决策[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
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研究 篇8
一、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现状
煤矿安全投入结构, 是指一定时期煤矿安全投入总量中, 所含各要素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如何在有限的资金下, 合理、定量地对投入结构进行分配, 决定着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的状况和安全效益的大小。从不同层面、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将安全投入结构的构成要素分成以下两大类:
1. 从安全投入资金来源渠道上分类:
(1) 国家预算安排, 其包括基建费、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三项费用等; (2) 国家银行及信用社贷款, 其包括国家银行职业安全卫生专项贷款、信用社职业安全卫生专项贷款等; (3) 企业自筹, 其包括项目投资计划和更新改造资金、生产运行或发展资金、征收危险源致害罚金的反馈资金、职业安全健康公积金等; (4) 社会集资, 其包括资助金、集资互助金、捐赠、保险基金提取等。
2. 从安全投入资金去向上分类:
(1) 主动投入, 包括安全措施费、劳保用品费、保健费、安全奖等;被动投入, 包括职业病诊治费、赔偿费、事故处理费、维修费等; (2) 硬件投入, 包括安全技术、工业卫生、辅助设施等能产生安全实物产品的投资;软件投入, 包括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宣传、保健和治疗等。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投入除了量的不足之外, 主要还存在投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煤矿企业每年对于安全投入的资金绝大多数都是自筹而来, 说明反映安全投入资金来源的结构是不合理的, 而很多企业不能或者不愿意去筹集这部分资金, 从而成为安全投入资金不足的一个隐患因素。
二、影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的主要因素
目前, 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失衡,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安全投入总量水平偏低。
我国煤矿近年来普遍存在着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 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大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安全投入严重欠账。2006年, 我国煤炭企业累计有500多亿元的安全欠账, 这欠账是历史上由于安全投入不足而积累下来的, 特别是国有煤矿, 一些矿务局安全基础设施欠账不是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问题, 有的矿务局甚至欠账上亿元。许多关注煤矿安全生产的代表委员指出, 要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必须尽快加大煤矿安全投入, 解决安全投入欠账太多这一老问题。 (2) 生产设备落后、老化, 安全保障能力不足。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 技术和安全保障水平低, 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不仅是开采方式落后、设施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的小煤矿, 即使是国有重点煤矿, 安全体系也相当脆弱。安全监管局调查显示, 全国国有煤矿中, 40%的高瓦斯矿井还没有建立瓦斯抽放系统, 大多数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局限于监测方面, 缺少监控功能;1/3的国有煤矿产能瓶颈是通风系统能力;多数国有地方煤矿通风系统存在问题, 包括通风机老化、通风断面小等;机电和运输设备老化, 保护装置不齐全, 防爆性能差。以东北某省四大矿业集团为例, 其主要设备超期服役率已高达40%, 其中上世纪50年代设备竟占到30%。
2. 意识薄弱且其观念存在问题。
安全意识差, 认识不到位, 重利益轻安全, 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投入的重要性和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少数管理者漠视弱势群体, 许多人对预防为主不以为然,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几乎就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一句口号。几年来, 许多煤矿企业长期停顿整顿, 实际上是听而待整, 各煤矿企业没有生产效益, 造成投入损失, 使其对政策和整顿失去信心, 导致部分煤矿企业一旦生产就以减少安全投入来降低成本, 增加产量、提高效益, 以求尽快收回成本。同时许多企业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概率发生小, 而忽视对安全的投入, 而事实上, 根据大量的研究和统计资料得知: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有一定随机性和偶然性, 从而导致安全投入工作被忽视。另外许多煤矿企业“重硬投入, 轻软投入”的思想盛行, 导致投入不均衡, 投入结构不合理。
3. 缺乏正确的监督管理。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加强安全投入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问题, 但加强安全投入的同时需要加强安全监管。许多煤矿企业都存在制度不落实、安全管理、劳动组织管理和系统不健全等问题, 而各企业对其煤矿长期存在的安全生产和组织管理等问题疏于管理、监察力度不足。
三、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合理化
安全资源的投入, 是发展安全事业, 提高人类生产、生活安全水平的物质保证。投资太少, 会影响安全事业的发展;投资太多, 分配不合理, 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那么, 安全投资的绝对量和相对量, 对于一个国家、地区、行业或部门究竟多大才合理?如何确定安全投资的最佳比例?如何合理分配安全投资?这些都说明安全投入结构对安全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初组织鉴定的《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课题对“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抽样调查数据统计, 有如下结果: (1) 工业企业安全总投入水平占GDP比例为0.703%; (2) 安全措施经费投入水平占GDP的比例为0.412%;企业人年均安全措施经费为335.2元/年; (3) 防护用品费用水平:企业个人劳保用品费用占GDP的值为0.26%。 (4) 企业安全措施费投入与个人防护用品投入之比为1.58:1;企业安全措施费与职业病费用值比为12.4:1。这些数据说明了我国安全投入结构的不合理性。因此, 煤矿企业要提高安全投入效率、质量, 就必须确保安全投入结构的合理化。
安全投入结构的研究主要目的是煤矿企业在投入各个环节中, 做到合理分配和最佳组合, 安全投入结构合理化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 安全措施费中各项安全费用的比例关系。从更新改造费中提取的安全措施费, 分为安全技术费用、工业卫生费用、宣传教育费用和辅助设施费用等。每年的投入怎样合理的分配, 是提高企业安全效益的基本保证。
第二, 安全技术性费用与辅助费用比例关系。安全技术费是指实现本质安全化的投入, 如执行“三同时”的安全设施费用;辅助费用即使辅助设施等作为外延性、辅助性的安全投入。第三, 安全硬投入与安全软投入的比例关系。硬投入指安全设施、设备、用具等, 软投入指管理、教育等活动。怎样来合理分配这两类活动的投资比例, 是提高安全效益的重要方面。第四, 主动性投入与被动性投入的比例关系。主动性投入指安全措施费等事前的投入, 而被动投入则指事故抢救、事故处理等事中和事后的投入。即研究在掌握当前事故水平条件下, 主动性投入的规模和数量, 做到有效地进行安全投资。
四、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模型
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 煤矿企业投入多少才能达到最佳投入?各投入结构占多大比例才算合理?从经济学角度看, 安全投入是否合理, 主要在于有限的安全投入是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最佳的安全效益点。
从理论上讲, 当安全费用与事故损失费用为最小时, 投入值是最佳投入点, 但它的约束条件是要达到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水平。
从定量科学的角度, 安全的定量其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对系统安全性的确定, 称安全度, 用S表示, 而安全度与风险度具有互补关系, 风险度用R表示, 两者关系S=1-R。
式中p———事件发生概率;L——事件发生后果, 即事故的损失后果。
因此, 经风险度R能得出安全度S的值。
2. 边际投资分析。
安全投资C与安全度S成正相关关系, 事故损失L与安全度S成负相关关系, 即得出安全投资C与事故损失L成负相关关系。所以, 当安全度增加一个相同的量时, 将安全投资的增加额与事故损失的减少额, 近似地看做边际效益与边际损失, 这样处理不影响进行最佳效益投资点的求解。最佳投入点动态分析如下:
(1) 如图1, 边际损失 (边际效益) 曲线移至ML’, 最佳安全度由S0增大至S0’, C0’>C0。
(2) 如图2, 边际投资曲线移至MC’, 最佳安全度由S0增大至S0’, C0’
(3) 如图3,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 可以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边际投资的情况下, 很大程度的提高安全的效益, 即边际投资曲线下移。
可知:最优安全度的安全投资点是在边际投资等于边际损失处时, 即这点是最佳投入点。
由以上理论分析知道, 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投入就能达到高效率, 而是要达到一个最佳点才能以有限的投入得到最大效率。
3. 经济贡献率。
为了研究安全投入结构的合理性, 引入安全经济贡献率的分析方法, 安全经济贡献率主要有安全科技水平、资金量、劳动投入量这三大块的经济贡献率组成。
(1) 安全经济水平经济贡献率。
首先由Dauglas生产函数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a=a/y×100%
Ea———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a—技术进步速度;y—产出增长速度。
进而求出安全科技水平的贡献率:
Wx———表示各项权重。
(2) 资金量经济贡献率。
k———投入资金量;y———全部资金。
(3) 劳动力经济贡献率。
l———投入劳动力;y———全部劳动者人数。
(4) 安全投入经济贡献率=EA+Ek+El
以上这些理论和分析方法能适用于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系统中。由边际分析方法计算出煤炭企业的投入量和最佳投入点, 即不多投入也不少投入, 从而根据此量来进行安全投入。每年的投入都能计算出安全投入的经济贡献率, 根据安全投入的经济贡献率判断投入的合理性, 对安全投入经济贡献率的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 经济贡献率大的投入结构项是合理的, 而那些不合理的投入结构项需要改进, 从而达到最佳安全点。
五、实例研究
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 (下转第12页) (上接第8页) 鹤岗煤田是我国特大型煤炭企业, 其矿区所开采的煤层均属于高瓦斯易发火煤层, 其是水、火、瓦斯、顶板灾害并存的一个矿区, 安全生产条件十分艰苦, 自2001年开始, 国家、省加大了在安全上的投入, 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理。
1. 加大安全投入强度。
自2001年至2008年, 国家批准投入国债资金26098万元, 省补资金4858万元, 企业自筹资金78996, 以上大部分资金用于“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改造。
2. 合理分配安全投入结构。
安全投入主要方向为瓦斯抽采、防灭火、防尘、防治煤、监测五大系统和顶板管理方面。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有, 主扇15处30台, 地面瓦斯抽放系统4处, 井下瓦斯抽放系统7处,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9套, 以及装备了防灭火、救护装备等。但2004年至2006年期间仍发生了三起事故, 这让企业明白应该继续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同时加强硬件投入量和安全管理, 才能减少安全事故, 提高安全效率。
经过公司的强投入、严管理、重技术的管理后, 鹤岗分公司取得了良好的安全和生产效益。2008年原煤产量完成1516万吨, 同比2001年增加了295万吨, 煤炭产量实现了连年递增;通过建立瓦斯抽放系统, 2008年瓦斯抽采率达到41.8%, 抽放效果显著;通过对主扇的改造, 主扇效率提高到75%以上;2008年公司杜绝了“一通三防”事故的发生, 百万吨死亡率0.39, 实现了百万吨死亡率连年低于1.5的目标。
摘要: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投入除了量的不足之外, 主要还存在投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安全投入结构合理与否, 直接影响企业正常运行并对安全效率有着决定性作用。由于企业投入不足、缺乏安全意识和观念、疏于安全监管、重利益轻安全等这些原因, 导致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的失衡。文章首先对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进行研究, 然后利用模型予以调整, 最后通过实例进行证明。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投入,投入结构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监督总局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sgkb/sgkb.htm
[2].杨文进.投资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1998
[3].《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课题组.企业安全投入现状调查报告[R].《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之二, 2003
[4].辛嵩, 程卫民.煤炭企业最佳安全投资的边际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4 (1)
[5].刘元管, 陈铁军.国有煤矿企业安全投资技术分析[J].煤炭技术, 2003 (8)
[6].罗云等著.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安全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4
[7].周琪.投入严重不足成煤矿安全最大隐患[N].经理日报, 2006.9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内容及现状 篇9
1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内容 (费用)
为消防安全装置的设备归为固定本钱, 从结构上分为安全管制本钱和安全技术本钱两方面。为了确保单位的正常运行生产, 单位必须在消防方面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开展安全监管和装置消防设备。这些消防活动都需要本钱的支出来完成, 这些支出就组成了消防安全投入。为了消防支出费用的意义在于保障了公司正常安全的运行, 防止火灾事件的发生, 预防火灾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解除存在的或者隐患, 确保工人在生产运行中的生命安全。
1.1 消防安全管理的费用投入
正常运营消防安全工程和装置, 完成消防安全的管制和监管需要资金的投入。对消防工作者的聘请、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所需的费用。管理费用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建筑消防安全装置设备所需的运营费用;管理消防安全使用的费用;进行消防培训教育所需费用;检测安全设备所需费用。
1.1.1 消防安全工程和设施运营费:维持消防安全工程和设施正常运转所发生的正常的运行费用、人工费等。
1.1.2 管制消防安全发生的支出:
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 确保生产的安全正常运行, 开展必要的安全管制形成的办公、宣扬、搜寻消息、拟定安全规则、编写安全体型章程和进行各个项目的安全活动支出的金钱。
1.1.3 培训职工消防的支出:
为提高人员安全素质, 达到要求, 对消防体系管制人员和操纵职工开展安全知识、管制意识和操纵技能培训所产生的支出。
1.1.4 消防安全教育支出:
购买的或者编制的安全教科书、劳动保护书籍、教育所需要的电子化设施, 专门用于教育防火安全的教室, 举行消防安全展示会、培训消防使用的设备和逃生训练所花费的费用。
1.1.5 消防安全宣传费:安全防尘防火标语、标志牌、张贴画、版报等费用。
1.1.6 消防安全检查费:对生产现场消防安伞进行检查和监督所发生的费用。
1.1.7 消防安全检验费:对消防安全防护设施、装置、防护用品进行检验所支付的。
1.2 为消防安全技术投放的成本
购买的消防工程设备和检测火灾隐患的设备所花费的金钱是消防安全技术投入, 它的主要意义在于确保安全生产有一个好的环境而供应的消防设备。由装置消防安全器材费用、检测检查火灾隐患的设备费用、引进消防技术费用。
(1) 消防安全设施费:消防器材等的购置与安装费用以及场地硬化、设施维护等费用。 (2) 消防安全监测仪器仪表购置费:进行安全监测所需仪器仪表的购置费、口常的维护、维修以及安监人员工资等费用。 (3) 消防安全技术引进费:消防安全工程的设计费、评审费、引进等费用。
2 我国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建立健全, 我国公司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自主权利。已成功转变为自己经营, 盈利或者亏损都由自己承担。在市场竞争中, 公司首要考虑的是产品的品质和价格, 因为利润才是公司追求的最根本的目标。公司经常会忽略消防安全, 万一发生火灾就会造成人员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增加公司的费用负担, 也对公司在社会经济的竞争中产生作用。但是公司的领导人会心存侥幸, 觉得这类风险只要平时没有什么大碍不会发生火灾, 发生的概率很小, 而且大量的统计资料也都表明发生消防事故都是偶然性或者随机性, 不固定。这就使单位的领导者更加忽略防范火灾的意识。而且, 政府对公司的消防方面管制的不多。这样公司对消防的关注就更加的少, 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经济效益上。所以, 有的公司对消防安全设备的投入费用相当少, 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对安全机构随便撤除、减少消防专门的工作者, 对消防培训和购置消防设施的费用一降再降。
2.1 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流于形式
企业都会有一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但往往流于形式, 成为一张空文, 忽视消防安全投入、消防管理制度不严是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少企业违规作业, 乱拉乱接等问题突出。一些工厂为了节省开支。生产区和生活区不分, 用电用气随意性大, 这样大大增加了火灾荷载, 又增大了火灾扑救难度, 导致火灾发生时扩大了火灾损失, 消防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2 公司的没有完整的消防基础设备的规划
按常理讲, 公司在期初建筑时因为规模不大, 没有考虑到消防灭火给水, 消防安全通道的建立、防火间距、消防装置这些安全问题。当公司进行扩大规模时, 由于先天性对消防设备的建筑不足, 所以消防灭火给水、消防安全通道的建立和防火间距不容易改变, 万一发生火灾后, 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有公司为了降低扩建成本, 应付消防建设, 人为的给火灾留下后患。
2.3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中的省救设施不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普遍存在着"重生产, 轻安全"的现象。对很多企业来说, 办企业就是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 至于其它方而, 能省则省, 对消防的投入很少。有的没有消防设施, 有的灭火器过期失效, 有的消防没施遭到破坏, 有的为了应付公安消防行政部门的检查配备了消防器材, 但真正会操作使用灭火器材的人不多等。
3 结束语
火灾事故具有突发性随机性, 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的防止。但形成火灾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还有人为方面, 我们可以减少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火灾导致的损失。据统计, 我国火灾发生最多的是公司。因为政府管制的不足和公司为了追求最大的效益, 导致国家公司消防建筑设备投入的资金相当少, 例如搭便车、道德风险、恶意竞争等, 造成公司的消防管制只是走形式化, 没有完整的消防基础装置规划, 自我扑救火灾的装置不足, 缺乏对员工安全知识培训。要修正公司对消防设备的投入, 需要找到根本原因处理。相对于强制, 经济方法能更好的激发公司增加对消防安全的投资。防止火灾风险、交纳事故税、员工伤害赔偿提高, 公安消防部门对事故的经济处罚、保险公司有些方面设置免赔都是激励公司增加对消防安全建设的措施。同时, 再配合法律法规的保证, 双方面激励公司对消防安全的投入。公司的消防安全设备的投入有利于公司的预防和灭火变相的为公司带来利益, 在公司获得利益的同时也消耗了消防设备, 这种消防安全设备算作公司的生产成本, 所以也不是投入的越多越好使用的越多越好。企业要想获得最佳的经济收益, 可以运用边际法则的办法, 就是当消防设备投入的编辑成本和边际获益相同时, 公司就获得了最佳的利益。
参考文献
江苏煤矿安全投入相关因素分析 篇10
随着煤炭经济市场的好转, 各煤矿企业认真落实上级有关安全投入文件精神, 对安全投入日渐重视, 煤矿安全投入逐步走上规范[1]。
目前, 江苏煤矿共有生产矿井28对, 均为国有重点或地方国有企业。煤矿的设计生产能力2 211万t/a, 核定能力2 626万t/a。矿井开采条件较为复杂, 开采时间长, 各类自然灾害严重, 煤层赋存条件不稳定, 矿井资源趋于衰竭。矿井条件的复杂性, 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制约了开采技术含量的提升, 降低了安全可靠性。
2 煤矿安全投入相关因素分析
2.1 安全投入和原煤生产
2006~2009年度江苏煤矿总体产量变化不大, 平均保持在2 500万t/a左右, 徐矿集团在徐州地区原煤产量略呈下降趋势, 2006~2009年度江苏煤矿原煤产量、安全投入、单位原煤安全投入情况如图1~3所示。
从图1~3可以看出, 煤矿的安全投入与原煤产量基本成正态关联, 虽然个别公司因为年度生产、安全的特殊需要, 投入略有波动, 但全省年度安全投入的绝对量及单位原煤安全投入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其原因大略有三:
(1) 国家关于安全投入的法律政策不断完善, 政策指导、法律约束的规范作用得以体现;
(2) 部门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强化, 现场监控、隐患查处、事故追踪等外部强制作用得以显现;
(3) 企业主体安全意识的逐渐增强,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2.2 安全投入和直接生产性劳力投入
2.2.1 2009年度江苏煤矿劳动效率
江苏煤矿总体而言人均生产率不是很高, 但国有重点煤矿劳动效率要高于地方煤矿, 忽略整体劳动强度的差异, 重点煤矿的生产条件, 技术进步, 物质投入的作用是明显的, 安全保障的物质、技术基础要好于地方煤矿, 江苏煤矿各集团公司年人均原煤生产情况如表1所示。
2.2.2 2009年度单位原煤产出劳动力投入密度比较
作业场所人员密度, 影响劳动生产率, 也影响作业风险系数, 从而影响安全投入。人员密度以原煤从业人员为考虑基数, 每天按3班次 (每班人数相等) , 考查吨煤产出及作业现场每班平均影响安全的人员数量。江苏煤矿各集团公司吨煤产出劳动力投入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江苏每吨煤产出, 平均2人面临作业风险, 比较而言, 国有重点煤矿人员密度小于地方煤矿, 地方煤矿作业面人员更集中, 个人风险系数更大, 单位安全投入相应也应更多。
2.2.3 安全培训年度受训人次、费用比较
从业人员素质不仅影响生产效率, 而且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 加大培训投入, 扩大受训范围, 是保障煤矿安全的重要条件[2]。
近年来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各煤矿企业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 强化安全培训管理。2006~2009年度安全培训人次及安全费用支出情况如图4、5所示。
从图4、5可以看出, 除2008年天能集团因机构人员变动, 培训人数和培训费用均出现大幅度下降外, 其他公司人员培 (复) 训, 变化平稳。通过培训, 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 为江苏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2.4 单位原煤产量人员培训投入和设备物件安全投入
考虑到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 总是有特定的人员组织与之相适应, 而且影响安全生产的管理、装备、培训三要素中, 用于人的因素的投入包括管理人员和各类作业人员培训, 人的投入和物的投入应保持适度的比例, 但各公司间差异很大, 徐矿1∶55, 大屯1∶20, 天能1∶11, 其他地方公司1∶4, 反映出公司间生产效率、管理水平、以及对人和物的投入差异, 即软投入和硬投入、远期投入和近期投入的差异, 如图6所示。
2.3 安全投入与生产条件
人、物、环境基本生产要素中, 作业环境的差异及变化, 影响现场安全。江苏矿井的环境因素差异, 主要表现在生产条件、生产规模和生产周期上。
2.3.1 高瓦斯矿井安全投入
瓦斯含量的高低影响矿井安全投入, 高瓦斯矿井单位原煤安全投入高于低瓦斯矿井 (忽略人的投入因素) 。但两者的差距正在逐年缩小, 而且从年度投入增长的幅度看, 两者都在逐年递缩, 高瓦斯矿井的安全投入增长乏力, 特殊安全要求需要更高, 物质保障特点, 越来越不明显。
2.3.2 衰老矿井原煤安全投入
江苏煤矿根据生产周期、资源存量, 不少矿井已进入衰老期。煤炭的开采条件、效益状况, 使得矿井再作长期安全投入, 已不现实。但矿井的收作生产, 人员、管理各方面因素变化, 使得隐患系数更大, 安全投入丝毫不能懈怠。
2.3.3 年产20万t以下小型矿井投入
以实际原煤年产量为标准, 20万t/a以下的小矿井, 2009年共8对, 占同期矿井数量的28.6%。因此, 小矿井安全投入状况对全省煤矿安全影响甚大。
2.4 安全投入与矿井事故
江苏煤矿死亡事故的起数和人数, 总体上控制在较低水平, 百万吨死亡率基本控制在0.5以下。安全整体投入效应, 尤其是远期、全局性效应逐渐显现。投入的增长推动灾变预控能力同步提高, 特别表现在重大通防性事故的预控能力上大幅提高。
当然, 事故控制不仅有投入的问题, 还有现场管理、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等多种因素的作用, 同时由于投入具有递延和累积效应, 本期投入有些在当期发挥作用, 有些则会在更长时期发挥作用[3]。投入的尺度、时机、范围的把握较为复杂。
2.5 企业安全投入与国家监察、政府监管
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以来, 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闭非法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减少事故、打击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徐州市贾汪区岗子村五副井“7·22”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后, 江苏省委省政府、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就下定决心, 排除各方面阻力, 关闭了所有乡镇、私人煤矿, 同时抓紧整肃煤炭生产环境, 为江苏煤矿安全形势稳定好转奠定了基石。2002年4月29日, 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徐州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成立, 2005年6月更名为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徐州监察分局。随着执法力度加大, 责任追究加强, 企业的安全投入在大的执法背景下, 不论是被动还是自觉, 都表现出不断的强化趋向。
3 关于煤矿安全投入工作的建议
真正落实企业安全投入主体的责任, 尽快引入煤矿安全投入评价、跟踪机制, 积极推动中小煤矿的科技进步, 重视人员培训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建立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的监督检查制度, 强化煤矿安全投入的外部监察。
参考文献
[1]姜智敏.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投入长效机制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 2009 (10)
[2]贾斌荣.加大安全投入, 强化管理, 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3)
安全投入 篇11
关键词 农产品;安全生产;农药投入;四川省叙永县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58-03
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的源头,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站在涉及社会稳定、国民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而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是影响四川省叙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叙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2013年,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以保障消费安全为基本目标,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使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农产品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健全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落实了工作经费,为今后开展的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1 存在问题
1.1 农户安全用药意识淡薄,科学用药水平较差
叙永县属国家级贫县,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户教育水平也较低,因而安全用药意识淡薄,科学用药水平更差,对于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往往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滥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二是错过关键防治期而多用农药;三是药不对路造成用药过量却无效果;四是对使用后农药包装物的随意丢弃,造成环境与作物的再次污染。叙永县在赤水河镇上就存在了防治水稻飞虱每667 m2竟然使用了10 kg敌敌畏而效果较差的记录。叙永县农业局执法大队开展农资市场执法检查,重点是在农业用种、用药、用肥高峰期以及农以及农资销售旺季,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要求农药经销商全部建立农药进销台帐,对农资市场监管实行无缝覆盖,从源头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等禁用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和生产环节,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98人次,检查农资经销商437家次,杜绝了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在市场上的销售。
1.2 农药经营商户科学配药水平低,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意识差
叙永县共有农药经营商329户,原农资公司和乡镇供销社的经营人员占一部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占一定比例,其他绝大多数是近年由其他商业转行而来的经营户,虽然,经过农药经营人员上岗培训,但培训时间短,内容多,只能起一定作用。在执法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很多经营人员并没把农药当作一种特殊的需要技术服务配套的农资产品进行技物服务,仅仅追求最大利润,加之缺乏相关的农药知识和服务意识,造成很多乱用药、滥用药;或只追求防治效果而忽视农药污染及残留的问题。甚至,由于技术错误造成农药药害损害农户利益。今年叙永县就出现了几起将灭生性除草剂当作杀虫剂销售造成农户绝收的药害事件。农药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叙永县农药市场管理主体是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每年农业行政执法大队重点检查县城内的11家主要的农药批发商,对过期农药、国家禁止销售巨毒、高残留农药进行了查处。并对全县25个乡镇近30多个农贸市场进行日常管理,同时加强了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从源头上抓起,保证食品安全。重点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药行为,对有关经营主体的资格资质进行清理,严格依法打击无证经营行为,清查无登记证、套证、冒证和过期农药,制止虚假宣传,加强高毒农药、鼠药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多:(1)经费不足,农药抽检数量受到限制,无法对农药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2)人员少,装备差而监管范围广、内容多。(3)叙永县乡镇路程远,走乡窜村无证经营的游商多。(4)只有县级有执法职能,乡镇无执法权利,很多时候鞭长莫及,农药市场监管力度
不够。
1.3 检测体系缺乏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大监测力度,及时消除隐患,可有效防止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由于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相应的手段,叙永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上是有心无力。无法及时有效地监控农产品的质量和公布相关的信息。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低叙永县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低,绝大多数都是千家万户的单个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仅在少数茶叶、柑橘、蔬菜上有所建树,如黄草坪茶叶、赤水河椪柑、百绿蔬菜等,但均是范围小、产量不大,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因而,不能真正成为引导农户走上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道路,采用科学、专业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农药的投入,生产真正的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
2 解决措施
2.1 抓技术培训,提升农户法制意识和防治水平
做好农药应用技术宣传服务。目前,国家已制订了160种农药、19种作物、350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结合对农产品无公害基地农药使用情况调查的活动,加强农药应用技术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向广大农户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让农业生产者了解掌握这些技术,提高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意识,引导农民使用高效、安全的农药,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发展。
2.2 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1)结合科技下乡、科技之春、农业科技入户、实用技术培训、农资经销商培训、“3.15法制宣传”“12.4法制宣传日”“送法下乡”“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三月法制宣传月”、质量月、粮油高产创建、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培训、高毒农药配套技术试验示范等活动,使质量农产品安全工作深入人心。endprint
(2)结合阳光工程的培训,在甜橙基地连续果树技术员培训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增强了果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
(3)举办专合社负责人培训班,对全县专合社负责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增强其标准化生产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规范专合社的生产
行为。
(4)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并举理”的工作方针,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等禁用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和生产环节。
3 提高农药经营上岗门槛,加强农药经营人员培训
适当提高农药经营准入的门槛,对农药经营者加强技术和法规方面的多渠道培训,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农药经营者的指导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农药经营者的法制意识和技术服务水平,以更好的技术为农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4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对策
4.1 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2013年在石坝乡大地果园无公害甜橙基地建立市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核心示范面积33.3 hm2。示范区通过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建立田间档案等,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示范区农业生态小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果农安全生产意识得到增强,甜橙品质得到提高,经省农业厅标准化抽样检测,合格率为100%。
4.2 加大监测力度
以生产基地、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实施监测抽查和预警分析。实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证,要求大型超市和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以及引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或基地建设建立农药残留速测室,开展自检,确保农产品消费
安全。
4.3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县政府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企业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三品”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一标”指农产品地理标志),从培育优质放心产品上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叙永县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按照市上目标考核要求,在麻城新农村成片推进区内建立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133.3 hm2,力争水尾大竹笋和后山茶通过“三品”认证。
4.4 政府牵头,实行多部门配合
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中间环节多,需要农业、工商、质监、环保、公安和财政等部门的参与和配合,才能有效实施监管。县级政府应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各部门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农产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工作经费不足,监管手段落后,导致监管乏力等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5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是痕量分析工作,对检测方法、人员和仪器设备要求很高。因此必须有专门的机构和设备,要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问题,必须建立了自己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全面提升叙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问题。要积极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检测制度,成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全县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超市设立方便快捷的速测点,城镇驻地农产品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争取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在城区市场建立了农药残留检测室,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开展果蔬农药残留速测。提高叙永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水平。
肥料投入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篇12
肥料会造成土壤污染, 肥料中含有的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离子, 如:矿质肥料含有砷、镉、铬、氟等有毒元素。生产化肥的原料中含有一些微量元素, 并随生产过程进入化肥。其次, 肥料会造成水体污染, 土壤, 包括肥料中的营养物质可随水往下淋溶, 进入地下水和农区水域, 造成对水质的污染。第三, 肥料中的氮会造成大气污染, 污染途径主要是在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下, 使部分氮肥变成亚硝铵进入环境, 破坏臭氧层, 成为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此外, 施肥不当还可能直接对食品造成生物和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是由于有机肥及人、畜粪尿带有致癌菌造成的, 化学污染则是过量使用氮素肥料, 导致产品中硝酸盐含量增加。
一、土壤污染是农产品不安全的源头, 应加强土壤污染修复
过量和不科学施用化肥也会造成土壤污染。根据90年代的化肥用量计算, 我国氮肥使用量高达世界用量的1/5以上。近年, 我国耕地平均施用化肥氮量均在220千克/公顷以上, 超过了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千克/公顷。在蔬菜、瓜果地里, 单季作物化肥 (纯养分) 用量通常可达569~2000千克/公顷以上;最高可达3300千克/公顷;其化肥用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90千克/公顷) , 较之世界化肥首富的荷兰还高出1倍多;每年农田使用化肥氮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000万吨左右, 有些地区饮用水及农产品中, 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均明显超标。蔬菜硝酸盐含量增加了1~4倍, 其中有17种蔬菜硝酸盐含量超过欧盟提出的最低量标准。
另外, 固体废弃物, 如:秸秆、塑料、固体生活垃圾、干性有机肥等处置不当, 均可成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固体废弃物。目前危害最大的要数废弃塑料。由于塑料残余物主要成分是聚烯烃类化合物, 自然条件下可在土壤中长期残存, 甚至数百年而不被降解, 必然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等, 影响土壤水分、养分运移, 阻碍作物根系生长和水分的吸收;同时, 塑料农膜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增塑剂 (如酚酸酯类) 对蔬菜等作物也有一定的毒性, 导致作物减产, 残留的农膜对农事操作也有一定影响, 也影响环境的美观。
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加大了农业污染
(一) 集约化种植中, 肥料、农药等的过量施用与不合理施用。根据中国农科院土肥所的估算, 我国占作物总播种面积20%的集约化作物生产中, 每年由于氮肥的不合理使用损失的氮可达近300万吨, 占我国氮化肥总用量 (2200余万吨的13%左右。可以说, 目前集约化方式种植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的地区是我国农田氮化肥流失最大的漏斗, 土壤往往成为污染的前哨。
(二) 工业“三废”污染物, 通过农田灌溉和废弃物归田, 不断累积, 使农田受到重金属、无机酸、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 仍然对农田威胁很大。应当指出, 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 潜伏性和长期性, 其严重后果仅能通过食物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而不易被人们察觉。因此, 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土壤质量, 控制与修复土壤污染, 才能实现农业和食品安全, 保证人畜健康。
对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 目前零散的报导较多, 还缺乏大面积治理的行之有效的技术。建议首先开展土壤污染修复攻关研究, 着重按类型对土壤污染形成机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持久性微量毒害物的环境行为、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环境生物修复等进行攻关, 为启动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是在土壤本底普查和土壤修复技术攻关的基础上构建的生态建设工程, 其修复对象是污染土壤, 而非所有土壤;重点区域是我国集约化农业区域、城市周边地区和工矿区。
三、合理施肥控制源头是食品安全的关键
目前, 肥料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复合化、多元化和无害化, 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成分和功能的多样性, 环境的保护性。商品肥料品种发展已从单一无机化学肥料至二、三元素及多元素 (或全元素) 型复合肥料, 以满足农作物所需要的16种养分。可持续生态农业要求肥料除提供养分外, 还需要保护和提高地力, 消除环境污染。国外目前大力推广生产3种肥料品种, 即工业化有机肥、生物肥料、控释肥。
我国近年来新型肥料发展较快, 种类和名目繁多, 大体上可归纳为工业化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腐植酸生物复合肥等。
同时, 对新型环保肥料的规定将推动创新肥料产品向多样化、无公害、成本最低化快速发展。 (1) 不造成使用对象产生和积累有害物质, 不影响人体健康 (安全性) 。 (2) 有利保护或促进使用对象的生长, 或有利于保护或提高产品的品质 (有效性) 。 (3) 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 (无污染性或环境保护性) 。这种新型肥料是将有效养分与功能性肥料相结合, 要求增产是前提, 无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是关键。
合理施肥的主要措施是生产和使用环境保护型的新型肥料。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传统的施肥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发展省力、资源高效性和环境保护性的新型肥料, 成为合理施肥的主要措施之一。
四、绿色食品生产的合理施肥
根据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及产品质量的要求, 绿色食品生产中通过施肥促进作物生长, 提高产量和品质, 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 不会对作物和环境造成污染。施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
(一) 创造良性的养分循环条件, 充分开发和利用有机肥源, 合理循环使用有机物质。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畜禽、水产养殖业, 综合利用资源, 开发肥源, 促进养分良性循环。
(二) 经济、合理地施用肥料, 要按绿色食品质量要求, 根据气候、土壤条件以及作物生长状态, 正确选用肥料种类品种, 确定施肥时间和方法, 以求以较低的投入获得上佳的经济效益。
(三) 以有机肥为主体, 尽可能使有机物质和养分还田。
(四) 发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安全投入】推荐阅读:
安全投入与绩效08-15
安全投入管理规定07-05
企业安全经费投入计划06-15
安全投入台账记录表07-06
5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07-04
安全生产费用及时足额投入保障制度10-11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和使用制度10-23
投入产出理论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论文11-06
投入模式07-14
合作投入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