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设备(精选8篇)
血站设备 篇1
血站的仪器设备对血液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对设备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它们正常、可靠地工作,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成为各血站当前一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1]。仪器设备管理作为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环,是血站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血液质量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加强血液采集、制备、检测、质控、贮存、运输等环节的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对确保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血站仪器设备管理的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1 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按照“一法两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ISO9001 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我们制定了设备采购、设备确认、设备培训、设备管理、设备维修、设备检定及校准、档案管理、关键设备应急预案等8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并纳入血站质量管理体系。
2 仪器设备管理的工作流程
2.1 设备采购
设备采购工作是一项具体的,涉及多种专业领域的技术管理工作。为提高有限资金的利用率,使仪器设备配置优化,确保所采购仪器设备的适用性、易用性和易维护性。目前,我站大型设备的采购方式,根据采购金额大小,主要有政府招标采购、自主招标采购、比质比价采购及预算审批采购等4种。
采购的流程:科室提报计划-专家组考察论证-办公会研究市场调研确定采购方式-设备采购设备验收。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应是设备的前期市场调研,包括同类型设备市场占有率、其他血站的评价、性价比,以及易用性等,这是做好采购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2.2 设备确认
设备(特别是关键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及维修后都必须进行设备确认。设备确认流程:确认设备登记-编写确认准则-确定设备-确认计划和方法-使用科室确认-质量控制部门确认-设备管理科室评估-管理者代表审批。
设备确认的重点是确认标准和确认方法的编制,只有正确的确认标准和确认方法才能使设备得到正确的评估。
2.3 设备培训
加强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是充分发挥设备性能的保证。关键设备一般由设备供应方中具备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使用者进行培训。培训应有培训计划、评估标准、培训实施记录、培训评估结果和结论,同时做好各项培训的记录。
2.4 设备日常管理
做好设备日常管理工作能够保障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的正常利用率。设备日常管理主要有设备登记、设备维护保养、设备巡察等项。对验收设备合格后进行登记,这是设备日常管理的基础。对关键设备进行日常维保与特殊维保分类,常规维保在使用科室内进行,特殊维保由设备管理科室列入维保计划,定期组织实施。设备巡察作为设备管理的手段,应建立制度并定期组织实施,通常为每月1次,最长不宜超过每季1次。大型和关键设备进行惟一性标签标记,明确维护和校准的周期,其档案实行专人管理。
2.5 设备维修
及时、高效的设备维修,对血站工作正常运转起着有力的保障作用。设备维修流程一般为:科室提报维修确认-摆放故障停用标示-设备维修-维修验收-维修效果确认-摆放正常运行标识-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维修的重点是所有关键设备要均有应急预案和备用设备,并将备用设备与正常使用设备统一管理,使之不影响血站的正常工作和血液质量。
2.6 设备检定及校验
设备检定与校验一般可分为:质监局强制检定、质监局校验、厂家校验、说明书校准、仪器检定、室间质评和仪器比对。根据关键设备的种类、数量和科室使用情况按计划进行设备校验。
校验流程一般为:提报设备校验计划(使用科室)-制定全站年度设备校验计划(根据关键设备档案及科室设备校验计划)-校验设备分类-设备检定与校验-粘贴校验标识-完成校验。
对检验科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酶免分析系统等关键设备,可委托厂家维修站专业工程师每年对设备进行检测校准,并注意保存好测试校准报告;对酶标仪及其他常规计量设备应按照计量仪器要求由当地计量部门进行强制性周期检定;属于非强检的加样枪对实验影响较大,应按强检仪器进行检定[2]。设备校验的关键是完善关键设备检定校验目录,保证关键设备的应检必检。另外,维修后设备的检定与校验易被忽视,须特别注意。
2.7 设备档案管理
(1)建立台帐。将所购设备列入设备台帐,标明设备名称、品牌及规格型号、设备编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投入使用日期、固定资产编号,以及是否需校验等相关资料。
(2)做好安装维修使用记录。将设备安装调试情况、使用情况与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归档。
(3)保存原始资料。设备购置的申请和验收单、论证报告、设备培训记录和操作人员考核试卷、产品合格证、装箱单等。
(4)技术资料。产品说明书、操作规程或中英文使用手册、图纸等。
(5)设备保养与校验记录。对设备保养和校验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归档。
3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血站设备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3,4]:
(1)政府招标设备有时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求。政府招标一般采取高性价比优先的原则,但这样往往忽略了血液质量的高标准和高要求,采购的设备在质量和性能上不能完全满足血站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与政府招标采购部门进行充分沟通,把工作做实做细,避免发生此类问题。
(2)设备确认存在技术方面的瓶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规定:设备安装、设备维修及设备发生重大变动后都需要进行设备确认,以保证血液的质量。目前,血站使用的设备多为进口设备,当地的计量部门往往不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设备只能通过厂家进行校验。受质控设备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对需要通过检测血液产品的质量来反映设备性能的确认,还不完善,使确认工作存在一定的漏洞。通过加强对血站质控部门的设备和技术投入,不断提高血站质控能力,提高我们的确认水平。
(3)对设备维修后的确认重视不够。随着血站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设备故障也在成倍增长,设备维修成为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重维修、轻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一是没有认识到设备确认的重要性;二是设备确认培训不足,能力欠缺,致工作畏难发愁,甚至有抵触情绪。对策:加强设备管理人员对“一法两规”的学习,对设备确认工作进行培训,克服麻痹思想,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让关键设备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确保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
参考文献
[1]申喜,叶张瑶,婵潘斌,等.血站设备使用和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2):150-151.
[2]李红兵.试论血站医用设备的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5,2(2):34.
[3]师玉红.血站关键设备的科学化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31(19):2,221-222.
[4]申喜叶,张瑶婵,潘斌.血站设备使用和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2):74-75.
[5]范锴,张敏.浅谈血站设备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4(1):2,65-66.
[6]陈斌.对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7):2,71-72.
[7]刘国英,崔丽霞.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6(1):2,84-85.
血站设备 篇2
为了让市民对无偿献血和用血安全以及血站公益性质等有更直观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本站决定从2011年开始,定期开展“血站开放日”活动。届时,市民可深入血站现场参观,听取无偿献血和采供血情况介绍,了解关于血液的基本常识及血液采集、制备、检测、储存、发放、运输全过程,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现场提问,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一、时间:2011年12月30日上午9时至11时。
二、地点:市中心血站
三、内容:无偿献血和采供血情况介绍,现场参观。
四、接待参观人数:
五、工作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
1、通过媒体和短信平台向电信、移动、联通在网用户发布信息,提前向社会广泛通知,欢迎市民来参观,并接受报名。(献血服务科)
2、联系做好电视台、电台以及网络的活动宣传声势;(献血服务科)
3、站内做好展板、插挂宣传条幅、横幅以及提前做好宣传材料的发放工作;(办公室)
4、做好四楼多功能厅座谈会的布置工作。(办公室)
(二)活动流程:
1、8点30分开始接待参观者签到并发放宣传资料并引导到四楼多功能厅;(办公室)
2、9点正活动正式开始,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致欢迎词;
3、站长介绍血站简况及我市无偿献血情况;
4、交流答疑;
5、到工作现场参观,由各科室主任介绍本科室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
6、参观献血展板及献血活动;
血站不神秘 篇3
过了一会儿,我们到了上东血站。献血服务科杭主任带领我们参观献血点。他告诉我们,献血的人并不是一来就开始献血的,要化验合格才可以献血:一要填表格,看看身体是否符合条件;二要进行体检,如测血压、脉搏、心率等。这些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血型及乙肝和转氨酶的初筛,全部检查合格后,才可以进行采血。采血分为两种:采全血和单采血小板,血小板纯度越高,止血作用越好。采血完毕后会发放献血证,有了献血证,献血者以后可享受用血报销等待遇。
我好奇地问了一个问题:“目前血站里最缺乏哪种血?”杭主任和颜悦色地说:“我们血站最缺A型血。”我又迅速地问了一句:“那么,输完血需要注意什么?”杭主任回答道:“输完血必须要坐下来,休息15分钟,可以吃吃东西、喝喝水,补充一点能量。”
我们来到了下一个目的地——中心血站总站。我们开始参观总站,医生拿出了两包血,一包是红色的,还有一包是淡黄色的。据医生描述,红色的是红细胞,淡黄色的是血浆,由自动血液分离机把它们分开,再各装入袋子放进冰箱里保存。红细胞被保存在4℃左右的环境下,而血浆被冻成“雪糕”一样的冰块,存放在零下18℃以下的环境下。听完医生的描述,我们都恍然大悟。
最后,我们来到总站的会议室,那里很宽敞。在里面,医生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视频是献血人的献血过程,我打心里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心、他们无私的奉献!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德胜小学三(9)班
指导老师 郭丽萍
血站关键设备的科学化管理 篇4
1 血站设备管理的概况
1.1 血站关键设备的特点
随着业务和科研的发展,血站的设备如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血细胞分离机、辐照仪等,这些设备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精准度高,操作简便,更新周期短,设备的安装和工作环境要求高。
1.2 血站设备管理的概念
血站设备管理是以血站各项专业使用的仪器设备而开展的一系列组织与计划,包括对设备的选择、采购、使用前确认、使用、维护、维修、直至报废处理工作过程的总称。
例肝总管与胆囊壶腹粘连并向胆囊侧移位,即使已离断胆囊管,但该粘连仍会造成假象,切不可把它当成脂肪窗进行分离,应该从胆囊壶腹处自下向上沿胆囊壁解剖,多数需要做胆囊浆膜下剥离跨过胆囊壁与肝总管的粘连。如既往有反复急性发作病史或严重发作病史,Calot三角区粘连致密度及局部组织韧度会显著增加,可试行解剖,如发现其为纤维致密粘连成冰冻状,不可强行解剖,也无需马上中转开腹,可行胆囊次全切除术或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瘘术,两种术式均需取净结石,尤其不要忽略了胆囊颈管内嵌顿的小结石。对于胆囊次全切除术者,应剥除或电凝烧灼其残壁黏膜,见到能冒胆汁的胆囊管开口者只是少数,应予以缝扎,不见胆汁者为多数,无需刻意找到胆囊管开口,更不能盲目试探和缝合而破坏本已发生炎症纤维性狭窄或闭锁的胆囊管,也无需每例都缝合封闭胆囊残腔[5],问题的关键是引流管一定要放置妥当,引流管近端要置于胆囊残腔内,并借助厚韧的胆囊壁固定之防止其滑脱至他处,文氏孔处要另置一引流管,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遇有胆囊十二指肠内
1.3 血站关键设备管理的意义
这些设备相对集中在血液检测、成分血的采集和分离、血液贮存等三个关键部分,设备能否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全站业务工作能否正常有序运行,一旦有故障发生,轻则降低工作效率,重则危及临床用血安全。因此,重视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可以保证设备为血站各项工作提供最佳的技术状态,是各科高效率、高质量工作的前提。
2 血站关键设备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处理关键设备异常报警
目前血站的大多数设备为进口产品,几乎全是英文界面、全电脑操作,工作人员在常规安装使用中能够完全掌握,但在实际操作中稍有变化或操作出现异常报警时,操作人员大多数为医疗、检验、护理专业的人员,几乎没有能够完全精通设备的血站工程技术人员,有时一些小的技术问题也要和厂家联系,因此耽误时间而影响工作效率。
2.2 缺乏对关键设备的正确维护
由于血站设备多,原理不同,维护保养的要求不同。业务科室只是使用,并不能够按要求对设备进行正确的维护保
瘘者,可一期行十二指肠瘘口缝合术,并将游离的大网膜覆盖固定之,笔者曾按此法处理2例,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Calot三角病理改变种类多样,其综合病变与既往病史及急性病程有关,是影响术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正确辨认和合理解剖Calot三角,是成功实施LC的关键。对于Calot三角区无法解剖的病例,在腹腔镜下施行胆囊次全切除术或胆囊切开取石及胆囊造瘘术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6-550.[2]胡三元.腹腔镜临床诊治技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1-82[3]胡三元,亓玉忠.腹腔镜外科手术彩色图谱[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4:17-19.
[4]陈训如,田伏洲,黄大熔.微创胆道外科手术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
出版社,2000:186-189.
[5]孙友俊,李高岩,苏忠,等.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不闭锁缝合胆囊残端
的可行性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4):334-335.
养;另外,人们的观念里往往把维护和修理混为一谈,设备维护往往成为一个盲点,各血站普遍存在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不重视的问题。
2.3 缺乏对关键设备的有效控制
血液从检验、制备、贮存等所有环节都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血站对先进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对可能影响到血液质量的所有设备应进行校对[1],特别是血液检测设备如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酶免分析系统以及冰箱温度、大容量离心机转速等。国内应对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等设备进行鉴定校准,有些观点认为设备开机时通过自检便可放心使用,不需要进行鉴定校准工作,使一些关键设备处于半失控状态,这个问题应引起血站的高度重视。
3 血站关键设备的科学化管理措施
3.1 建立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我站质量体系文件中,已明确将其纳入体系管理,制定了关键设备台帐并有专人负责,各科室建立本科室的关键设备目录。建立与相关厂家和经销商签订维修保养协议,设备发生故障后,由维修部门及时查找原因,可通过厂方电话指导、电子邮件等方式完成简单的维修工作,如需要更换配件、进行周期校准的,也由维修部门和厂家沟通联系。规范各科室关键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规程,严格执行自查、互查、抽查制度,常规检查与动态考核结合,已逐步形成了从制度入手、稳定有序的局面。
3.2 对设备进行有效控制
血站设备种类多,原理不同,结构不同,对一些大型关键设备,如检验科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酶免分析系统、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酶标仪、大容量离心机转速等,可委托厂家专业工程师每年对设备进行检测校准,并注意保存好测试校准报告;对常规计量设备应按照计量仪器要求由当地计量部门进行强制性周期鉴定,如温度计、血压计、采血秤、体重秤等;属于非强检的加样枪对实验影响较大,应按强检仪器进行检定;另外多与厂方沟通,了解设备特点、校准方法等,通过仪器自检、类比测试、标准品测试、高精度对低精度等方法[2],使用被确认的设备和方法对设备进行控制,保证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安全。
3.3 使用中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随着仪器设备越来越专业化,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对延长仪器寿命,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记录,使用完毕后及时进行记录;出现故障后,要详细记录故障形成的原因及维修的过程,形成自己的维修数据库。对需要进行日维护、周维护、月维护的关键设备由科室指定专人按要求进行。实行定机到人、定期检查、定时保养,操作人员熟悉并掌握设备性能、使用方法和保养要求,并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有上岗证方能使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有关人员职责分明,保证各种设备处于稳定的良好运转状态。
3.4 建立关键设备档案
设备档案是血站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设备购入后,随机携带的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说明书、操作安装规程、使用维修手册等材料均上交档案室统一保管,需要时可临时借出,使用完毕后及时归还档案室。对利用率较高的说明书及操作规程的可将资料复印件留在科室,而原件由档案室保存。
3.5 加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与学习
通过参与设备的培训与学习,要扭转业务人员只干业务工作不管维护,维修人员又缺乏业务知识的这种局面,要培养全方面人才,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学习新技术,尤其是在电子、英语、计算机等方面。对新引进的设备从前期论证、安装调试、培训维护,业务人员和维修人员都应全程参加;要更新观念,积极参与设备的管理工作,制订管理控制程序,使设备管理维护、维修规范化,这样可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血站工作的要求。
3.6 及时更新设备、避免“超期服役”现象
血站有些设备实际使用年限已经进入了逐步更新阶段,虽然经过良好的维护保养可以增加设备使用寿命,但对于超过使用寿命,性能指标明显下降而又无法修复的,以及未达到国家计量标准而又无法校正和修复的仪器设备应给予及时更新。
4 建立预防维修制度
4.1 探索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激发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加强设备使用维护的培训,根据设备说明书及设备状况和特点编制预防性维修计划,将设备的自主保养和维护、维修结合起来,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4.2 设备管理和维修数据化
关键设备的微机化管理可编写设备管理系统,做好维护计划[3,4],对设备的原始资料、资产、计量、故障维修等实现动态管理,不仅提高了血站设备的管理水平,还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查询,对预防维修进行不断的调整,为血站的发展计划提供科学决策。
4.3 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体系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血站设备是现代化血站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提升血站科技含量的必备条件。只有对关键设备进行科学化管理,根据不同的设备与相关的厂家和经销商签订维护保养协议,参加年保、定期维修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维护保养体系,“防患于未然”才能不断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有效地监督控制,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保障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
摘要:目的:加强血站关键设备的科学化管理,保证血液质量安全。方法:对血站关键设备的使用现状、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化的管理措施。建立规章制度、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校验、建立设备档案、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完善预防维修制度等。结果:通过对关键设备的有效控制,将设备的使用维护及维修纳入血站质量体系,保证了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论:只有对关键设备的科学化管理,才能提高设备的良好状态,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关键词:血站,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吴大桂,朱佑民,续立垦,等.血液标本集中检测的实施及运行模式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1):82.
[2]申喜叶,张瑶婵,潘斌.血站设备使用和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2):150-151.
[3]范锴,张敏.浅谈血站设备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1):28.
血站献血管理方法探讨 篇5
关键词:血站 献血 管理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文明化程度的不断进步,我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呈现出越来越高的局面,对于社会的公共事业普遍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与主人翁意识,尤其是公共卫生部门,在医疗行业中,血液的供给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它紧密地联系着医疗行业的就诊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一项关乎公民自身健康的重要工作。而以无偿献血为唯一合法血液来源的血站,则成为了这一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连接者。本文将以笔者所在的血站为基础,探讨现阶段血站的献血管理方法。
一、站外血液供给队伍的管理
由于无偿献血是现今医疗行业血液储备的唯一合法来源,因此首先从攻击者的角度来看,管理并储备好稳定的血液来源是首要的工作,加上血液具备一定的保质期限,因此只有稳定了血液的来源,才能保证血站的储备充足。
1. 利用宣传创造氛围
由于献血是一项无偿的公益活动,因此公民是否献血极大程度决定了献血的踊跃程度,在保证供给方面,血站需要在社会范围内广泛建立起献血的氛围,将献血的意义广泛地向民众进行传达。首先,需要在医疗知识上对献血行为进行广泛、浅显而深入的宣传教育,将献血行为科学地向公众进行展示,避免人们可能会因为知识储备的不完全造成的一些误解与矛盾;其次在媒体上,利用多种传播媒介进行宣传展示,例如广播、视频、电视、展板等流动传播手段进行集中展示;再次定期对献血事业有贡献的普通民众进行表彰和奖励,全方位在社会范围内加强献血意识的培养,调动起公民献血的积极性。网络上曾经出现了一起讲述“揭开鲜血内幕”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大量转发,在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说明公众对于献血还存在一定的误解。
2. 抓住来源集中开展
献血者的来源多种多样,根据笔者所在的镇江中心血站来说,经过本站统计,常规献血者中,军人占了18%,高校学生占40.2%,工人占17.2%,农民的比例为20.5%,公务员的成分为2.3%,还有其他者为1.8%。根据这样的数据可以看出,血液来源主要集中在军队和高校学生中,因此在征集供血者时,可以将宣传的重点安排在高校、部队、政府机关等人群稳定、血液质量较高且人員较集中的单位,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征集到献血者。对于一些稀有血型者,更要集中征集,以保证该类人群的血液供需平衡。
3. 建立档案保证来源
对于参与献血的每一位人员,都应该对其进行档案的获取与收集,这样的行为不仅可以从源头上保证血液的健康与质量,更是可以为献血者本身的健康负责,还可以在长期内保证与献血者的联系,以收集供血来源。对于一些稀有血型如RH阴性血液携带者,更要对其进行血液的严格健康,将此类人群的资料进行充分的收集,平时将强其与同类血液携带者的联系和感情,为其创造固定的联系平台,以便在该类血型携带者在用血时能够得到稳定的献血来源。
二、站内服务人员的管理
作为血站的工作人员,宣传与带动只是创造稳定献血环境的一部分,从自身角度来讲,还需要血站的工作人员在献血者献血的过程中,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整个献血工作的管理也少不了对自身工作队伍的管理。
1. 提高服务意识
血站的采血工作,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前来献血的供血者,为了能让献血者献血的过程满意,必须要做好供血者的服务工作。在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时,应对其进行服务方面的培训,将其安排到酒店、商场等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专业的服务知识与礼仪,无论是从自身的形象塑造还是行为规范,甚至是交流技巧上,都要进行专业的学习与实践,同时还要对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条例进行深入的教育,使其在采血工作中能够真正对医疗知识上掌握充分,也能在服务献血者的过程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 制定工作规范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励人员的服务意识,采血工作者的服务质量与效果需要具备一定的标准,因此血站的管理者应当在平时建立起严格的工作规范,在服务人员进行执行的过程中对其服务状态和执行程度进行考察,其内容包括仪容仪表、礼仪规范、服务态度、医疗技能、献血者满意和服务效率等方面,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将会具备严格的考察标准,这样的工作规范能够充分有效地激励血站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3. 落实考核反馈
除了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当具备一定的工作规范外,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需要血站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反馈工作,并对其进行评比。从专业知识上来说,需要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规章制度的掌握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于掌握不够充分的人员需要进行强化和补习;从工作质量上来说,需要在考勤、技能掌握和服务执行上进行;从外界反馈上来说,需要对献血者在接收服务的过程中对服务人员的态度和质量进行调查反馈,这样全面立体的评比标准将会有效地将血站的服务工作做到最好。
三、总结
总的来说,血站的献血管理工作是一项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事业,它的稳定开展不仅需要血站本身在社会范围内广泛宣传,建立良好的社会献血氛围,更需要血站内部的管理人员对自身的服务质量进行严格加强,将自身的形象提升到更好。只有所有的公共卫生部门工作者认真努力做好采血工作,加上全体公民在良好的献血氛围影响下积极献血,我国的医疗献血事业就一定会得道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会更有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宇,焦安秀,张文杰.5S管理在加强血站综合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J].济南:新校园(中旬版),2010(5):15-16.
[2]张金彩,刘少莉.成分无偿献血血源的招募与管理[J].石家庄:河北医药,2011,33(19):3004-3006.
[3]祝慧芳.当好血站中层管理者的几点思考[J].合肥: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4):367-369.
[4]王建强.公民无偿献血对我国血液管理模式的挑战[J].上海:上海管理科学,2008(6):112-114.
血站设备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系统组成
包括数字温度计 (经计量部门标定) 50台、系统总线网络、集汇器、信息自动采集和处理软件、管理计算机。
1.2 系统工作方法
50台血液冷藏设备每台配备一数字温度计自动采集温度, 通过通讯总线网络将温度信息传送至集汇器, 集汇器将温度信息集中发送给管理计算机, 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发送, 间隔时间根据需要设定, 并可随时修改。管理计算机中的信息自动采集和处理软件将集汇器发送的温度信息进行保存、显示和绘制曲线等处理, 对温度超过设定值的冷藏设备进行报警提示。
1.3 温度质量监控的方法和管理人员的操作权限
血库和质量管理部门各配备1台管理计算机,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上午8点到下午5点监控, 质量管理科工作人员除了可查看、解除报警外, 还可以修改设定冷藏设备的温度范围, 并和操作人员共同调查系统每一次报警的原因, 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并进行详细记录。血库工作人员负责其他时间监控, 操作权限为查看、解除报警, 并负责通知失控冰箱所在的科室负责人。
2 结果
2.1 本中心50台冷藏设备中血液冷藏设备7台, 冷冻设备9台, 血小板孵箱1台, 试剂、标本冷藏设备16台, 低温冰箱17台。从2003年10月1日至2004年11月30日, 采用本系统对50台冷藏设备的温度进行24h监测, 效果良好。其间系统因所监控的冷藏设备温度超过设定范围而报警405次, 经调查主要与冷藏设备开门时间太长, 大量血液放入和人工化霜等原因引起温度高于设定值有关, 另外, 冰箱门未关紧引起报警1次。数字温度计探头故障也可使显示温度异常而引起系统报警 (表1) 。
2.2 预检库因温度超过设定上限而报警的次数较成品库多, 其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的主要原因是放人大量未经预冷的血液, 成品库温度升高主要与开门时间较长有关, 脐血库和冰冻红细胞库温度超过上限报警均由于开门时间较长引起 (表2) 。
2.3 在使用初期 (2003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 对本系统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每个工作日由质量控制部门采用温差电偶温度计检测冷藏设备的温度, 和冰箱显示温度以及本系统保存的温度数据进行核对, 结果三者之间的温度误差≤1℃, 符合《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
3 讨论
全血、成分血和许多生化免疫试剂对保存温度有严格的要求, 《血站操作规程》对贮血冰箱和低温冰箱温度的监控有明确的规定, 血库工作人员4次/d查看、记录温度, 每周再由质控人员进行测量。本中心共有各种冷藏设备50台, 手工方法检测的间隔时间较长, 不能及时发现冰箱温度失控情况。采用此系统后, 管理人员可以立即找出报警的设备, 及时处理。
本次研究发现, 冷藏设备温度超出设定范围 (均为超过上限) , 主要由血液大量入库和开门时间较长引起冰箱温度升高所致。为此, 采取专用冰箱预降温, 血液成分达到要求的保存温度才人库的方法, 避免影响其他库存血液成分的正常温度环境。系统设置了延时报警功能, 允许正常的开门操作, 质量管理科工作人员负责对每次开门时间过长引起的报警进行现场调查, 要求操作人员做好血液试剂、标本的分类存放, 尽量缩短开门操作的时间, 3个月 (2003年10月1日至12月30日) 试用期后, 开门的报警次数明显减少。低温脐血库和冰冻红细胞库以及冰冻血浆库的温度和外环境相差很大, 因此, 将这两个冷藏设备的数字温度计的探头置于冰点较低的无水乙醇 (-117℃) 中, 避免因正常的开门操作引起系统报警。人工化霜和故障停用时可在操作系统中标注, 暂停报警, 待化霜和故障结束后再恢复。以上措施使系统报警次数明显下降, 每次报警均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表2中因冰箱门未关紧引起系统报警1次, 由于发生在非工作时间, 血库值班人员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的负责人回来处理, 避免了存放的试剂和标本失效。
采用本系统后, 质量管理人员通过对贮血冷藏设备温度的分析, 可了解冷藏设备定期化霜、血液成分保存冷链的整个过程等信息, 更好地进行全程质量监控。
除冷藏设备外, 还可将检验用的恒温孵箱、成分分离的低温离心机等联人本系统, 对血液保存、检验、成分制备等重要环节的温度进行严格的计算机监控。如将该系统联入整个血液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 则能实现血液制备、保存和检验过程中温度的远程监测与管理。通过本系统在浙江省血液中心的安装和使用, 笔者认为本系统能确保血站冷藏设备温度在规定的范围内, 有利于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摘要:目的探讨冷藏设备温度自动监测系统在血站冷藏设备的温度监控中的作用。方法管理计算机的信息自动采集和处理软件将数字温度计和集汇器发送的温度信息进行保存、显示和绘制曲线等处理, 对温度超过设定值的冷藏设备报警提示。结果采用本系统对50台冷藏设备的温度进行24h监测, 系统报警共405次。结论本系统能及时发现冷藏设备故障, 减少工作人员开冰箱门的次数和时间, 监督冷藏设备定期人工化霜, 确保冷藏设备温度在规定的范围内, 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血站设备 篇7
血站文化是一种在医院文化上衍生出的文化, 其核心内容依然在于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力, 保障自身工作、活动的安全性, 其主要内容是血站在其长期的运行中所凝聚出的行为准则和基本价值观, 是一种以血站工作人员的主观观念为主体, 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为基础的一种综合体。血站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则是在血站内部进行的广泛的、长期的科学知识和思想文化建设工作, 是一种主动进行的宣传内部积极性和鼓励性等心理培养的一项内容, 区别于血站文化的个体特色, 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是广泛适用于各个血站的发展目标, 同样以培养和凝聚一种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而努力, 侧重于知识和精神的方面。
血站文化是对血站经营宗旨和整体的行为准则等的反应, 同时也是一种默认的内部影响力, 其最主要的作用者是血站的管理层, 因此其发展成熟之后的形态也反应了血站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特色, 这样血站文化建设才能够从血站的各个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血站的总体运营水平。血站的精神建设要求管理者对于工作内容进行督促和示范。考虑新时期血站的发展, 其管理水平、供血质量、创新能力都急迫的要求血站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升, 其作用之关键不可忽视。
二、基于质量管理的血站文化建设
综上所述血站, 血站文化所反映的整体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对血站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个证明, 文化的核心主要是对于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竞争力提升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质量提升, 而血站的运营和发展中, 质量更是关系到安全运营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 合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必须融入到血站文化中, 并作为核心内容来重视。
1、对于质量管理的重新认识
血站中质量相关的主要内容主要在三方面:第一是血站对于献血者献血过程的保障;第二是血站对于供血质量的保障, 这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第三是对于献血者和患者的服务情况。这三个方面基本能反映一个血站的整体质量水平, 但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种更注重服务感受的高度, 也就是说单一的供血质量和医疗状况并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 患者更多的开始注重服务状况、情绪关注等内容, 而且血液管理在国内来说还是属于同业的竞争, 因此血站质量管理的内容也应当适当进行方向性的转移。因此对于质量管理的认识上也要有几方面的认识:首先是时代进步所形成的思想进步, 患者的需求成为重中之重;其次是客户要求的多样化要求血站服务中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
2、质量管理的模式及质量文化的确立
综合来说血站的质量管理模式要涵盖传统的供血质量和医疗质量的要求, 还要满足新时期的患者要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 对于血液质量的保障, 满足基础行业规范和要求, 在根本上满足发展和运营的需求;第二, 更多的顾及患者感受, 分析患者需求, 从而把握服务方向, 确立最优化的服务策略, 获取更好的口碑;第三, 内部管理和教育上的重视, 对于质量管理的新认识要及时的进行推广, 在一线员工中及时的开展培训教育活动, 使新时期的血站质量管理重点深入到员工中。
基于质量管理的血站文化确立也基本遵循上述三点, 首先是质量规范的整体认识在血站的普及和深入;其次是运营宗旨的发展提升;最后是服务于患者的思想认识的提升。
三、基于思想素质提升的血站精神文明建设
血站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集中在思想认识和整体水平提升上的, 思想认识的提升是以常规的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培训工作为基础的。常规的思想意识培养应当注重的是员工的岗位责任认识和工作心态等基本内容, 结合到血站工作的实际中, 其思想文化的侧重又有所不同。
依据血站工作的实际总结出以下五个思想认识提升的重点方面:第一, 加强员工对于执行力的认识, 尊重与服从是其中一个最为基本的内容, 而且一个团队最为基本的凝聚力就来自于这种简单的服从, 下级对上级的服从, 上级对下级的尊重, 这能够形成一种很好的团队凝聚力, 为机构的整体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二, 注重团队协作, 重视加强宽容与合作, 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员工间的交流, 减少一些不必产生的矛盾, 促进团队效力提升;第三, 加强爱岗敬业精神的思想灌输, 只有热爱一个岗位才能更好的在这个岗位上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因此员工爱岗敬业思想的培养不但是促进工作效果的关键点, 更是对员工未来发展的一种推动;第四, 端正工作心态, 积极向上的心态才是从业者的工作基本, 血站工作的特殊安全要求也迫使管理者必须重视员工的工作心态问题;第五, 教育和引导员工进行目标制定, 进行非强制性的工作目标规划, 建议员工自行安排并实施个人计划, 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员工的自信心, 提高员工工作的细致程度, 侧面促进血站的质量水平。
四、总结
从整体的分析来看, 血站的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仅能够促进血站的竞争力提升, 更能形成一种内部凝聚力, 形成积极发展的不竭动力, 因此其必须作为血站在社会中口碑建立的关键来重视。
新时代下的血站建设必须与血站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不断进行丰富和发展, 以高效的服务、安全的供血为基础向社会提供服务, 在内部进行认识深化和教育加强, 在外部宣传上注重血液安全推广, 使血站建设和发展符合新时代的文化特征和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让血站的发展走上持续稳定的发展之路。
摘要:血站的管理文化在近年来才逐渐被认知和被重视起来, 现今的许多血站在管理中已经逐渐的意识到血站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血站文化所反映的整体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对血站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个证明, 本文从基于质量管理的血站文化和基于思想素质提升的血站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来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血站文化,精神文明建设,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丰富疾控文化建设[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01
[2]程建中.血站文化建设要突出重点[J].健康必读, 2007;02
科学管理——血站的质量和生命 篇8
【关键词】 血站;血液 ;质量管理;血液安全
【中国分类号】 R6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69-01
血液质量是血站工作的生命线,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医疗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完善,社会对血液安全事故高度关注,也对血液质量的安全与血站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保证采供血安全,保障血液質量是血站的根本所在。
1 加强内部管理是提高血液质量的根本
1.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设立血液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在站长领导下,由业务副站长、质量管理科主管、各业务科室主管等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在血液质量管理上具有监督和决策权力,它负责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各个环节的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征求各单位意见,对各部门提出的有关血液质量问题及时汇总,并提出改进措施;(2)设立质量管理科。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行使质量监控权力,其组成在配备优秀技术人员的同时,还应配有与其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必要的先进仪器和设备。(3)聘请社会监督员。从主要用血单位中聘请检验科主任、输血科主任等人为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血液质量信息反馈座谈会,对血液质量进行广泛地研究讨论,并提出整改意见及落实方案。
1.2坚持实行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制度: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是实现质量方针的目的和手段。质量管理科开展经常性的质量监督、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提交质量分析会讨论解决。质量管理委员会应每月召开1至2次质量分析会,对各科室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改进及跟踪改进落实情况等进行审核,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
1.3加强质量管理培训 :质量管理培训是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职业培训。首先是质量意识的培训,质量是血站的核心和生命,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牢固树立质量是病人生命的保障,质量是血站生命的意识。第二,是质量知识与管理的培训。通过培训员工都能熟练掌握质量的概念、质量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等内容,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在站内形成一种质量文化氛围。第三,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了确保员工的知识能够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血站要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定时对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及岗位技术比赛,派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学习等一系列方法,大大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以便为提高血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实现血液流程数字核查:网络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保证血液质量的有效手段。血站每个业务科室的微机应全都联网,包括质量管理科、检验科、成分科、血源管理科、供血科等模块,全站各种信息集中管理,能够全面了解采供血等情况,加大了管理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全站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环节,保证了血液的质量。
2 加强血液质量检测,是保证血液质量的核心
2.1严把试剂质量关 :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试剂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按照规定采购由卫生部批准的定点厂家生产的有批准文号和"批批检"手续的酶免试剂,并在有效期内使用。采购时应考虑该试剂权威机构检测结果和在全国血站中的市场占有率等情况。根据自身血站使用量决定采购量,一般三个月使用量为最佳库存。试剂采购进站后,要用有国家批准文号的权威实验室提供的标准血清再次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入库备用,否则坚决退货。对试剂的出入库和使用情况要有严格的登记制度,对检测记录及"批批检"报告应按规定归档保存,以备后查。
2.2提高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认真做好初复检工作: 血液检测实验室是保证血液质量中最重要的一环,应不惜成本建设好检测实验室,给实验室配备有责任心的、学历资质好的人员、国内血站使用中公认最好的设备,不同人员用不同产家试剂按标准操作规程对血液标本严格检测。从环境方面来说,血液的检验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安静;有足够空间和充足照明;室温恒定;各功能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楚;冰箱温度准确;全自动加样器、后处理设备要按规定进行检测保养,保证仪器精密;孵育箱和水浴箱的实际温度能满足试验要求的温度,并保持恒定;计时器计时要准确,试验用水应是高质量试验用纯水。
3 加强血液质量环节控制
3.1血液采集 :(1)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基础,同时还应建立完整的献血者档案,各种采血记录应保存10年。(2)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注意病史询问、体检及采血核对。(3)采血环境要符合清洁区标准,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每月至少做1次空气细菌培养,进行采血环境检测。(4)采血前献血者应严格消毒采血部位,穿刺部位消毒面积不少于10 cm×10 cm,一针穿刺率大于99%。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每月至少做1次采血人员手的无菌培养实验。(5)血袋使用前必须对血袋进行质控,包括热源、无菌试验和理化项目的检测。(6)血液采集前要认真核对献血者、采集中贴标签要再次核对,采集后留置血液标本时要再次确认,不能张冠李戴。
3.2在成分制备方面 :成分血制品的安全依赖于诸多因素,成分血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为提高成分血的制备质量,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成分制备条件,建立无菌间,装备大容量低温离心机、低温操作台、血液暂存冰箱等。另外,还要求成分制备间的整体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无菌用物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合格后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溶液一般1周更换1次,梅雨季节1周更换2次,工作人员进入净化间均更换隔离衣,换工作鞋,戴无菌手套,一次性的口罩帽子等,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成分制品的安全。
3.3在储血、供血方面:要进行严格的操作与控制以确保血液质量。血库使用储血专用冰箱并连接温控系统,电脑监控。血小板保存要使用专用设备(血小板震荡仪),严格交接班制度,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制度。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发血前做好血液质量检查,在血液运输过程中防止剧烈震荡以防溶血,要保持血液制品所要求的温度,要有温度监视器和报警系统,以保持血液成分的有效性和抑制细菌生长,确保临床安全用血。
作者简介:郑旭焱:四川省泸州市中心血站质量管理科 主管检验师 从事检验和质量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