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管理

2024-07-30

血站管理(共12篇)

血站管理 篇1

随着政府对无偿献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采供血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血站作为采供血机构, 在完成满足临床用血需求量这项重要任务的同时, 保障血液安全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保障血液安全贯穿于采供血的全过程。然而在采供血过程中, 即从献血者的选择到血液采集、运输、检测、成分制备、血液保存、隔离放行和发放等环节均存在差错隐患, 差错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有效进行差错管理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现介绍差错管理的相关理论, 分析产生差错的原因, 进一步探讨改进血站差错管理的对策。

1差错的定义及特点

1.1差错指不符合适用的法规、标准和血站的质量方针、操作规程或技术要求, 可能影响到血液的安全、纯度和功效。

1.2差错具有三个显著特点:①差错发生在目标导向的行为中。②差错是偏离工作规范和标准的行为, 妨碍目标的实现。③差错是不可避免的。值得注意的是差错有别于有意的错误行为或故意违背规则的行为。

2差错管理的理论基础

2.1对差错如何进行管理取决于人们对差错原因的认知。英国心理学家James Reason就发生差错原因提出了两种观点, 即个人观和系统观。个人观认为差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漫不经心、疏忽大意、有章不循、经验主义、敏感性和警觉性差等个人因素造成的。而系统观则认为:“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即使是最好机构内的最出色员工都有可能犯错误, 错误的原因主要在于组织的问题而非人的行为失常。

2.2个人观和系统观在对差错发生的原因与处理方法上的观点截然不同[1]。当发生差错时, 个人观主张防范重点在于减少个人非正常行为的发生, 比如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以引起其对差错的警觉性;通过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惩罚等手段来提高其自觉性, 从而有效减少差错的发生。系统观认为对错误的预防关键是从组织机构入手, 弄清楚组织出了什么问题,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如未形成文件规定, 无章可循, 或管理不到位, 流程设计不合理等, 以有效减少或避免差错。然而将个人与组织隔离开来, 将差错的发生完全归咎于个人或组织, 都是片面的, 这种做法更是不可取的。在差错发生时, 既要分析个人的原因, 又要分析组织的问题;在处理差错时, 既要从“组织因素”角度分析系统问题, 弥补工作场所的缺陷, 从而改进系统, 又要兼顾个人因素, 利用宣传教育、批评、惩罚等手段提高其自觉性。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规避差错。

3血站差错事故管理现状

3.1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和实施“不合格项的识别、报告、调查和处理的程序”, 规定了差错报告流程, 及时记录发生差错的经过、原因、后果, 确定差错的严重性, 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质量管理部门对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评价, 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根据差错的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发生差错者如不按规定上报, 有意隐瞒, 事后经领导发现时, 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3.2把差错的数量作为质量体系是否有效运转的惟一指标, 规定如果差错的数量偏多, 就被视为质量体系运行失效。不排除为了证明质量体系运行有效, 部门有意减少差错上报次数。

3.3差错管理的局限性

3.3.1错误地把差错报告次数等同于血液安全的程度, 片面追求差错报告数量的降低, 而忽略对差错的分析整改, 忽视对员工的宣传教育, 误导员工的质量意识, 员工从差错中汲取教训的机会也必将大打折扣。

3.3.2把惩罚作为提高质量、降低差错的惟一手段, 在发生差错时, 处理手段单一。一味的惩罚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无非是处罚, 留给未来的是对差错的恐惧以及对自己差错的隐瞒和对他人差错的冷漠, 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1], 从而产生责备怪圈。

3.3.3差错原因的分析仍然局限于关注员工的操作问题, 未适当区分造成差错的偶然因素和系统因素。习惯地将出现差错的原因归咎于人员或培训不到位, 而系统方面的原因未被识别。长此以往, 系统方面的原因仍然存在, 导致了员工对培训工作的失望和应付。

3.3.4只注重终末管理而忽视过程控制的管理模式, 不利于质量体系运行的持续改进。

3.3.5侧重于事后管理而不是事先预防。仅关注一线人员的表现, 成效不明显, 预防措施流于形式, 跟踪验证落实不到位。

4对血站差错管理方法的改进设想与对策

4.1建立有效的差错管理机制, 培养员工发生差错时正确的处理思路, 提高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当差错发生时, 员工的第一反应是要迅速评估可能造成的后果、波及的范围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差错可能造成的连锁差错或进一步事故。从人、机、料、法、环几方面确定主要原因, 制定纠正/预防措施、跟踪验证要分析原因是否到位, 措施是否有效、合理、可操作, 进行闭环管理, 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4.2改进差错管理方法

4.2.1要求员工专业对口, 持证上岗, 完善培训机制, 提高员工素质。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过程, 关键环节的控制以及差错的避免, 除了靠完善体系文件外, 更离不开人的自身素质和责任意识。因此, 血站一方面在用人时要坚持专业对口, 持证上岗的原则, 重视员工的操作规范;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 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竞赛。根据当前血站技术水平、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工作压力等情况, 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培训,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提高员工的认知能力。同时, 调动员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积极性。

4.2.2提高全员的事先“防差错”能力。差错发生在采供血过程的各个环节, 因此血站管理者必须理解“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有必要要求全员共同参与预防差错的发生。定期进行差错隐患自查自报大讨论, 内容涉及存在的和潜在的差错隐患, 应对措施、经验、教训分析以及需相关科室协调解决的问题等。自查自报不扣不罚, 消除了员工顾虑。工作人员变被动受检为主动参与, 许多问题在会上展开讨论, 共同借鉴解决方法, 从而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4.2.3从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 成立站、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差错管理要重点考虑组织因素和管理责任[2], 组织是发生差错的更为重要的原因, 因此有必要成立站、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形成站、科分级循环管理模式。

站内质量管理部门要定期、不定期深入各科室工作现场, 及时掌握出现差错的第一手材料, 现场分析并加以纠正。科室质量管理监督小组应充分发挥科室自查功能, 随时发现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差错, 并及时有效整改。对差错的有效管理, 需要各部门和人员协同工作, 通力配合,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及时预防“接口”隐患。

此外, 质量管理部门要注重日常数据收集, 定期发布“质量报告”, 对存在的问题汇总分析, 提出解决方案, 各科室要进行针对性的整改落实, 确保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4.2.4构建血站差错管理文化。一是需要血站管理者的决策, 将差错管理文化体现在体系文件中;需要管理者从所有员工思想入手, 注重思想教育, 让所有员工都认同并接受“血站差错管理文化”。二是需要根据岗位情况, 合理设置容错区间[3]。营造一个开放、坦诚的讨论差错问题的氛围, 这样才能避免员工因担心惩罚而隐瞒不报差错现象的发生, 进而从自己和他人的差错中认识差错, 学习处理技能。三是需要体现在处理差错过程中。在处理差错时应将差错报告与惩罚分开, 重点涉及过程, 对事不对人, 注重解决问题的措施, 善于沟通, 在沟通中相互理解, 开展人性化服务, 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 无论就献血者安全还是就血液安全管理要求而言, 系统的标准操作规程或管理制度是减少差错的基础, 而且该系统需要及时定期评估;同时, 要建立血站差错管理文化, 制定预防措施以“防患于未然”及健全相关分析机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花迎春.人为差错管理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关系[J].中国民用航空, 2011, 6 (12) :61-63.

[2]高东英.采供血机构质量事件的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8, 15 (6) :59-62.

[3]朱颖俊, 白涛.差错管理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 (16) :1-4.

血站管理 篇2

血站业务档案管理论文【1】

摘 要:血站档案是血站科学决策和开展各项工作的参谋和智囊。

只要领导重视,齐抓共管、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就一定能把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搞好,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

发挥档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血站 业务 档案管理

1.建立健全献血者原始档案管理,为安全输血创造有利条件

输血医学是卫生科学中的边缘学科之一,具有很大的社会性、广泛性和特殊性。

当前,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的增强,随之而来的医疗纠纷也会不断增加,采供血机构也同其他医疗机构一样,不会置身事外。

但就其工作性质来说,与患者产生的纠纷,往往是因为提供的血液产品致使某些受血者在输血后出现不同类型的输血反应。

如何确保输血安全,并很好地服务于临床,已成为采供血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因此,建立健全献血者原始档案,是追根溯源、纠正日常采供血工作中出现差错的有效方法。

详细而完备的各项记录,为差错查找提供了方便,减少了查找过程中诸多不必要的繁琐环节,迅速、准确地找出差错出现的原因及责任者,便于及时纠正。

2.献血者档案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

2.1从促进无偿献血活动、保证输血安全考虑。

无偿献血者档案资料作为潜在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无偿献血者档案在宣传及表彰无偿献血者、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宜传和表彰活动,选择宣传和表彰献血先进人物就需要查阅献血者档案,并从中统计出所需的资料。

另外,也可借助无偿献血者档案开展礼仪服务。

在推动自愿无偿献血活动发展的过程中,献血办或采供血机构可借助无偿献血档案,特别是稀有血型,开展一些有益于促进无偿献血活动的礼仪性服务。

如我站每年都坚持开展献血者联谊等活动,交流信息增加感情。

2.2献血者完整档案的保留有利于再次动员献血

通过现代血液检测技术的筛选,为建立低危献血者和稀有血型的献血者队伍莫定了基础。

建立健全献血者档案对保留和征召献血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障输血安全的首要条件是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血液,因此,献血者原始档案中的献血者个人详细资料、献血体检表与血液检验、特殊血型检验等基本信息,可使血站随时了解和掌握有关献血者身体状况、采血过程有无异常等。

在建立应急献血队伍和培养定期自愿无偿献血者及联系成分献血者的过程中,经常要与无偿献血者联系。

因此,通过查阅无偿献血者档案可以方便地为工作人员提供献血者的原始资料,利用电话、网上寻呼等手段就可以实现对献血者的再动员和再召唤,这对于保证安全而充足的血液供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3.按医学科技档案编研血站业务档案,将促进输血事业的发展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血站业务档案按照医学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可达到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的目的。

医学科学技术档案是指在医学科学研究、科学管理、生产技术和基本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图纸、照片、报表、录音带、计算机数据等科技文献资料。

其是医学科学研究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反映,是深人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和依据,是卫生部门科研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原始档案内容齐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档案编研工作质量的高低。

完整的献血者原始档案可为输血科研提供真实可靠而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来源,进而对档案原件进行收集、挑选与编排,用于输血科研参考、对比研究。

或者可利用保管的档案,结合临床需要和输血医学中的热点问题撰写学术和专题论文,以促进输血医疗的不断发展。

4.盖归档章的要求

盖归档章的位置一律加盖在归档文件首页上端居中的空白位置,如果领导批示或收文公章等占用上述位置,可将归档章盖在其他空白位置,但以上端为宜,以篮黑色印泥为宜。

填写归档章项目的要求应使用符合档案保护要求的字迹材料,如碳素墨水等,档案材料一律杜绝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或纯蓝色笔。

5.归档文件目录的项目分一下几种

一是件号、是指每一个归档机构的`归档文件在划分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后,分别在各种保管期限中的顺序号;二是责任者、是指制发文件的组织或个人,即文件的发文机关或署名者。

联合发文填几个主要的就可以了,不必一一填写,责任者可填正规的简称;三是文号、即文件的发文字号,是由发文机关按发文次序编制的顺序号,一般由机关的代字、年度、顺序号组成,可按竖3排照实填写;四是题名、即文件标题,它是直接表达文件的内容和中心主题的文件特征,是归档文件内容的起点,文件题名较长的可填二,三行不等,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可自拟标题,外加“[ ]”号;五是日期、即文件的形成时间,它是文件的重要特征之一,反映文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查找档案的常用途径。

总之,档案管理是一项管理性服务性的工作,档案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各项社会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加强监督管理,使档案内容更加完整、规范。

血站质量管理的关注焦点 篇3

【关键词】血站质量管理;关注焦点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18-02

质量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实施的全过程管理活动。在活动中无論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所以质量管理的原则首先要以人为本、以献血者、用血医疗单位为关注焦点。

1领导重视与领导作用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

质量管理是“一把手工程”,法定代表人及领导班子的领导作用、承诺和积极参与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明确提出;“血站法定代表人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因此血站领导应当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其指挥和控制作用。明确血站发展的向,协调部门工作协作衔接关系,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工作环境,促使采供血活动和质量管理过程井然有序开展。

1.1建立血站质量文化和道德伦理观念血站质量文化成功开展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各部门应形成并坚持执行共同的血站价值观和质量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形成良好的血站文化,特别是质量文化。

1.2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采供血活动过程中资源配置包括人、机、料、法、环、资金,加强内部沟通,建立激励机制,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1.3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并定期审核监督检查,确保采供血活动和质量管理过程符合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为了更好地履行“领导作用”,血站领导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更新观念、提高质量管理规范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搞花架子、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2全员参与是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

血站的质量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血站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承诺,还有赖于血站所有员工的共同参与。只有全面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和实践技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有效的质量管理。

首先,应对员工开展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观念,激发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员工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使每一位员工明确了解本职岗位在采供血活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了解其岗位的工作目标和内容,为达到完成目标所规定的要求和方法以及本岗位工作的结果对下一步甚至全血站目标的影响和贡献

其次,让员工树立责任感和主人翁思想,以克服困难和障碍,加强工作责任心,充分认识良好的工作能提高血液的安全性,以及工作不好将给血站造成的损失,同时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努力学习和实践,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使各级员工都能够为血站的目标分担责任。

最后应提供培训机会来提高员工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发挥空间,进一步激发员工的事业心,使员工更愿意参与决策和改进活动。

3以献血者、用血单位为关注焦点实施质量管理

血站采供血服务的二个顾客,一个是献血者、献血单位,一个是用血者和用血单位。血站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献血者、献血单位、用血者和用血单位的需求并争取超越他们的期望。

首先,献血招募和采血服务应始终以献血者为关注焦点。坚持安全献血采集标准操作规程、专业护理规程、人性化服务规范以及献血相关操作文件,始终以献血者为中心,确保献血场所安全、卫生、舒适。处处为献血者着想,使献血者的奉献行为受到重视,对献血过程感到舒适愉快,从而激发再次献血的愿望。

其次,以用血者和用血单位的需求为关注焦点,不仅仅提供安全的血液和便捷的供血服务,而且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业务咨询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血。只有这样才能提供充分和完善的采供血服务,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用血者的利益,增强提高用血者和用血单位满意度。

血站物料管理探讨 篇4

1 物料管理组织与人员

1.1 合理配备仓库管理人员

仓库管理是一项繁杂琐碎的工作, 主要依赖于良好组织与人员的参与, 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专业化的管理水平, 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配备仓库管理人员的数量一般根据血站的年采血量而定。

1.2 成立物资采购评审小组, 负责物料供方的资质评审

物资采购评审小组每年年初须召开物料供方资质评审会议并对物料生产商或供货商的资质进行评审, 对上一年物料的使用质量情况、供货时效、价格、售后服务、售后指导等方面作出评价并明确关键物料清单和关键物料合格供方名册。

1.3

各科室设置兼职的物料管理人员, 负责申购和领用物料, 并随时掌握科室物料库存, 保证物料及时供应。

2 物料的采购管理

血站使用的物料可分为关键物料与非关键物料:关键物料主要包括用于检验血液和采集血液的各种检测试剂、采集血液的塑料血袋、成分制备用多联塑料袋、输血器、机采成分血用塑料套材等一次性消耗品, 这些物料需从关键物料合格供方名册中选择供货商并进行招标采购; 非关键物料主要是检验消耗品、采输血消耗品、印刷品、日常用品和办公物品等, 这些物料品种繁杂, 应采用货比三家和择优择廉的方法采购。物料采购时应签订采购合同, 包括品名、规格、数量、质量要求、技术标准、验收条件、违约责任和供货期限及方式、服务承诺等内容。物料采购应按采购计划进行, 不能出现错购、漏购、数量积压或不足情况。

3 物料入库验收管理

物料验收时, 仓库管理人员在采购员的协助下当面验收, 且核对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 (生产日期、有效日期、外观目测、包装等) 及价格, 关键物料入关键物料库房待检区, 非关键物料入行政库房, 并按厂家出货单电脑入库, 关键物料待质量抽检合格后才能放入合格区并贴上合格标识, 质量抽检不合格放入不合格区并贴上不合格标识或退货。

4 物料库存管理

4.1 物料管理的基础是用[物料出入库登记表]记录每种物料的入库、库存及使用情况。[物料出入库登记表]的内容应包括:物料名称、生产厂家、入库日期、批号、失效期、规格、入库数量及领用记录。[物料出入库登记表]记录应及时更新, 每次物料验收入库及出库等都需有记录。通过[物料出入库登记表]能够监控供货厂家的交货时间和能够反馈物料的使用情况, 确保物料在运行中的可追溯性及在有效期内使用。

4.2 物料入库、质量抽检、申购及领用等环节都须在计算机系统管理软件上操作, 并在软件上设置物料最高库存量和最低库存量, 及时知道什么时候需订购多少量的物料, 保证有足够的物料供应。仓库物料一律凭经过审批的“出库单”出库, 未经分管领导批准, 任何人不得外借或兑调仓库物料, 并严格执行物料的出库手续, 出库时需当面点清品种、数量、做到先进先出, 保证只有合格品才能出库, 不合格品不出库。

4.3 仓库管理人员要每日查点库存物料, 做到日清月结。每日下班前对库存物料进行一次清查, 每个月底应进行一次账物盘点。通过清点盘存能及时发现库存物料与库存账面是否相符, 如有不符及时查明原因。

5 仓储库房管理

5.1 仓储库房管理需按照5S (整理、整顿、清扫、清除、素养) 的管理要求, 建立良好的仓储管理机制, 保持库房的整齐美观, 使物料分类排列, 存放整齐, 数量准确。

5.2 仓储库房管理需做到有“九防”:即防高温高湿、防光、防火、防盗、防雷、防虫、防鼠、防尘、防有害气体等措施。库内严禁吸烟、生火及存放食品, 库房周围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5.3 库房应设置温湿度控制设施, 温湿度控制应满足存放物料的要求, 原则上温度不高于28℃、湿度不大于65%, 每日需填写温湿度记录一次, 存储试剂的冰箱温度应控制在2~8℃范围, 每日对试剂冰箱记录二次。

总之, 要保证物料质量, 确保血液质量, 需建立健全的物料管理制度, 加强物料采购、入库及使用过程等环节的管理, 提高工作人员对物料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才能切实做好血站物料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S].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S].2006.

中心血站血源管理科年终总结开头 篇5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中心血站血源管理科年终总结开头,供大家阅读参考

xxxx年,血源管理科在站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其他科室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下,在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血站今年工作要点,坚持“安全为根,保障是本”治站理念,以及 “总量控制,按需采集和自我调节”的工作思路,围绕开展“四个建设年”活动,出色地完成了今年的采血任务,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回眸xxxx年,血源管理科工作亮点纷呈。

一、工作亮点

(一)加强科室管理,规范操作行为

1、增强科室凝聚力,对科室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力求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各尽其责、各司其职。

2、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科务会,进行上一周工作小结和布置下一周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每月组织1-2次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3、按照站里的部署和要求,适时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和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对照科室工作查找存在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4、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标准操作规程》c版文件,并加以持续改进,力求让每一项操作都能做到统一和规范化。

(二)加大宣传力度,创新献血宣传模式

1、举办庆祝“世界献血者日”联欢晚会。6月12日晚,在丽日购物广场前广场举办了惠州市庆祝第七个“世界献血者日”联欢晚会。晚会节目丰富多彩,包括领导致辞,为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惠东分队授旗,为首届“无偿献血与爱同行”广告词、摄影和书法征集获奖者颁奖,最后是无偿献血积极分子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大家反响良好。

2、加强与全市各新闻媒体联系,搭载新闻媒体的宣传平台。在每次组织大型活动时都邀请有关媒体记者到现场采访、宣传和报道。

3、努力办好血站网站宣传阵地,在网页上增添了工作动态、法律法规、基层信息、专家答疑、本周血情提示,利用网络传媒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充实、更新页面;发动全科人员积极撰写与无偿献血有关的稿件近百篇。

4、不断创新无偿献血宣传模式,广泛宣传无偿献血公益广告,以图、文、声、视多角度宣传和普及无偿献血知识。今年初又在的士、公交车led无线媒体,推出无偿献血公益广告,收效良好。

5、强化各捐血点的宣传与招募,采取“以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为主,团体单位组织为辅”的模式,加大流动采血车到各县进行面对面互动宣传,扩大献血宣传的覆盖面。

6、发送不同的倡议书和感谢信进行联络沟通,建立和谐关系。今年初在博罗县柏塘镇柏布村开展了“热血惠泽千万家,健康永

驻新农村”无偿献血活动,得到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和积极参与。

7、加强与稀有血型献血者的沟通和联系,6月26日,召开了第五届rh阴性稀有血型献血者联谊会,对稀有血型者进行稀有血型知识和献血、用血重要意义的宣传,以增强互帮互助的意识。

浅析血站质量体系管理工作 篇6

【关键词】浅析;血站;质量体系管理

【中图分类号】R8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14-01

1 内部管理在血液质量保障中的重要性

1.1 完善质量管理架构

血站各级领导都应重视血站质量管理工作,在一把手负总责的前提下,明确分工,由各级负责人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血站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检查监督工作,针对日常工作或检查时发现的质量管理漏洞进行修改并制定措施。调控各个接口或部门之间的衔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情况制定程序文件,使得血站管理更加正规及专业。

由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月根据工作及检查情况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每年召开一次管理评审会议,对血站质量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进行跟踪检查。

1.2 强化质量意识及培训

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是保障质量工作的前提,只有全体干部职工具有良好的质量观念,才能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增强质量意识要不断的以各种形式开展培训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及质量方针,树立质量是血站的工作核心意识。

将本单位的质量目标、质量方针、质量控制、计划、改进及措施列入单位质量培训内容,每个科室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培训计划,对新上岗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时强化质量培训内容。定期派出业务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将其他单位的好的做法、先进的管理模式引进,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1.3 利用软件系统监控血液流动全过程

在信息系统发达的先进社会,专业的系统监控软件是质量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它覆盖了献血者筛查、采血、成分制备、血液检验、待检库、成品库、发血及临床血液追踪等环节,通过运用专业软件,使得每个环节,每个部门都能够时时监控质量。及时有效的对不合格产品进行筛查处理。对一些数据量大的科室在检索信息时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

2 建立健全制度 科学有效实施

2.1 内部审核的重要性

通过内部审核工作会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漏洞,是不断完善,提高质量管理的根本性工作。一般内审工作由分管领导及质量负责人牵头,由质量监督员组成的内审小组完成。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不合格项报告单,在血站质量评审分析会上研究整改方案并监督实施。

2.2 重视控制环节

针对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血液检验及储供血环节进行控制,有效提升血液质量。

按照“一个办法,两个规定”及“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要求,严把献血者质量关,采血设施及器材要定期质控及维护。采集的血液及标本的一致性要反复审核。

无菌间的建立是成分制备环节中的有力保障,另外,各种设备及專业人员的操作对成分制备的质量提高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按要求进行严格的培训,对设备的维护和校准要严格实施。

检验是血液质量保障的重中之重,人员配置及检验设备的要求也极为严格。除血站的质量体系建设外,实验室的质量体系也应建立。检验试剂要使用国家批准的行业认同的厂家所生产的具有批准文号及批批检的合格产品。

供血是血站质量管理的出口环节,血液储存、专用储血设备及运输血液等环节的严格控制对血液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液交接及发出时要对血液进行严格的检查及核对,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

3 针对不足不断改进质量体系建设

血站工作人员要具备国家所要求的资质,须经过血站人员上岗考试合格的人员。特别是内审人员资质的评估,要在职业道德优,工作作风强,技术过硬的骨干人员中开展,对不符合人员,取消其资格或调岗。人才培养对血站质量体系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血站内审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分析,特别是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加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保证整改措施行之有效。

只用不断改进和提高血站质量体系建设,加强血站质量管理,才能使血站健康稳定的发展。质量管理工作关系到血站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全员提高质量意识,加强日常管理,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系统管理文件,对其进行不断持续改进,保证血液质量得到切实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沈行峰,血站取得ISO9000证书后发展思考M.ISO9000与血站质量管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0-121

血站仪器设备的管理 篇7

1 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按照“一法两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ISO9001 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我们制定了设备采购、设备确认、设备培训、设备管理、设备维修、设备检定及校准、档案管理、关键设备应急预案等8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并纳入血站质量管理体系。

2 仪器设备管理的工作流程

2.1 设备采购

设备采购工作是一项具体的,涉及多种专业领域的技术管理工作。为提高有限资金的利用率,使仪器设备配置优化,确保所采购仪器设备的适用性、易用性和易维护性。目前,我站大型设备的采购方式,根据采购金额大小,主要有政府招标采购、自主招标采购、比质比价采购及预算审批采购等4种。

采购的流程:科室提报计划-专家组考察论证-办公会研究市场调研确定采购方式-设备采购设备验收。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应是设备的前期市场调研,包括同类型设备市场占有率、其他血站的评价、性价比,以及易用性等,这是做好采购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2.2 设备确认

设备(特别是关键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及维修后都必须进行设备确认。设备确认流程:确认设备登记-编写确认准则-确定设备-确认计划和方法-使用科室确认-质量控制部门确认-设备管理科室评估-管理者代表审批。

设备确认的重点是确认标准和确认方法的编制,只有正确的确认标准和确认方法才能使设备得到正确的评估。

2.3 设备培训

加强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是充分发挥设备性能的保证。关键设备一般由设备供应方中具备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使用者进行培训。培训应有培训计划、评估标准、培训实施记录、培训评估结果和结论,同时做好各项培训的记录。

2.4 设备日常管理

做好设备日常管理工作能够保障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的正常利用率。设备日常管理主要有设备登记、设备维护保养、设备巡察等项。对验收设备合格后进行登记,这是设备日常管理的基础。对关键设备进行日常维保与特殊维保分类,常规维保在使用科室内进行,特殊维保由设备管理科室列入维保计划,定期组织实施。设备巡察作为设备管理的手段,应建立制度并定期组织实施,通常为每月1次,最长不宜超过每季1次。大型和关键设备进行惟一性标签标记,明确维护和校准的周期,其档案实行专人管理。

2.5 设备维修

及时、高效的设备维修,对血站工作正常运转起着有力的保障作用。设备维修流程一般为:科室提报维修确认-摆放故障停用标示-设备维修-维修验收-维修效果确认-摆放正常运行标识-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维修的重点是所有关键设备要均有应急预案和备用设备,并将备用设备与正常使用设备统一管理,使之不影响血站的正常工作和血液质量。

2.6 设备检定及校验

设备检定与校验一般可分为:质监局强制检定、质监局校验、厂家校验、说明书校准、仪器检定、室间质评和仪器比对。根据关键设备的种类、数量和科室使用情况按计划进行设备校验。

校验流程一般为:提报设备校验计划(使用科室)-制定全站年度设备校验计划(根据关键设备档案及科室设备校验计划)-校验设备分类-设备检定与校验-粘贴校验标识-完成校验。

对检验科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酶免分析系统等关键设备,可委托厂家维修站专业工程师每年对设备进行检测校准,并注意保存好测试校准报告;对酶标仪及其他常规计量设备应按照计量仪器要求由当地计量部门进行强制性周期检定;属于非强检的加样枪对实验影响较大,应按强检仪器进行检定[2]。设备校验的关键是完善关键设备检定校验目录,保证关键设备的应检必检。另外,维修后设备的检定与校验易被忽视,须特别注意。

2.7 设备档案管理

(1)建立台帐。将所购设备列入设备台帐,标明设备名称、品牌及规格型号、设备编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投入使用日期、固定资产编号,以及是否需校验等相关资料。

(2)做好安装维修使用记录。将设备安装调试情况、使用情况与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归档。

(3)保存原始资料。设备购置的申请和验收单、论证报告、设备培训记录和操作人员考核试卷、产品合格证、装箱单等。

(4)技术资料。产品说明书、操作规程或中英文使用手册、图纸等。

(5)设备保养与校验记录。对设备保养和校验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归档。

3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血站设备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3,4]:

(1)政府招标设备有时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求。政府招标一般采取高性价比优先的原则,但这样往往忽略了血液质量的高标准和高要求,采购的设备在质量和性能上不能完全满足血站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与政府招标采购部门进行充分沟通,把工作做实做细,避免发生此类问题。

(2)设备确认存在技术方面的瓶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规定:设备安装、设备维修及设备发生重大变动后都需要进行设备确认,以保证血液的质量。目前,血站使用的设备多为进口设备,当地的计量部门往往不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设备只能通过厂家进行校验。受质控设备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对需要通过检测血液产品的质量来反映设备性能的确认,还不完善,使确认工作存在一定的漏洞。通过加强对血站质控部门的设备和技术投入,不断提高血站质控能力,提高我们的确认水平。

(3)对设备维修后的确认重视不够。随着血站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设备故障也在成倍增长,设备维修成为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重维修、轻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一是没有认识到设备确认的重要性;二是设备确认培训不足,能力欠缺,致工作畏难发愁,甚至有抵触情绪。对策:加强设备管理人员对“一法两规”的学习,对设备确认工作进行培训,克服麻痹思想,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让关键设备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确保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

参考文献

[1]申喜,叶张瑶,婵潘斌,等.血站设备使用和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2):150-151.

[2]李红兵.试论血站医用设备的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5,2(2):34.

[3]师玉红.血站关键设备的科学化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31(19):2,221-222.

[4]申喜叶,张瑶婵,潘斌.血站设备使用和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2):74-75.

[5]范锴,张敏.浅谈血站设备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4(1):2,65-66.

[6]陈斌.对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7):2,71-72.

血站管理 篇8

自2006年卫生部“一法、两规”正式颁布以来, 新业务应用层出不穷, 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虽为血站管理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但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风险, 一旦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发生突发事件, 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采供血工作的瘫痪, 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后果非常严重。

因此, 为了维护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维护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 加强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就成为了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大连市血液中心应急管理情况为例, 提出了加强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的建议。

1 大连市血液中心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现状

大连市血液中心是大连市采供血唯一合法的机构, 近年来, 中心引进了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且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献血屋、采血车、供血点及医院的血站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贯穿采供血每一环节, 大连市采供血管理基本形成网络信息化管理。

大连市血液中心为保证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安全稳定, 从技术、人员、流程、安全以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入手, 强化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 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1) 不断加强血液中心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实行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每日监督管理等制度。

2) 规范和强化血液中心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和保障工作的能力。

3) 根据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的总体要求, 成立大连市血液中心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应急管理工作。

4) 结合血液中心实际情况, 建立和健全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建立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 并编制了《大连市血液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2 对加强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的建议

为加强我国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 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 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仅供大家参考。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血站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加大事关全局的基础设施投入, 如机房供电、网络监控、病毒防范、系统容灾等。设计开发血站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用于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提醒、信息处理分析、应急状态单机信息录入等, 以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 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

2.2 提高应急演练的深度和层次

血站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应急演练, 检验工作人员对应急处置的实际操作技能。逐步从书面应急预案学习到实战演练过渡, 从数据级到应用级、业务级过渡, 从单一流程向全业务流程过渡。通过实战演练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及时修订预案;查找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漏洞, 确保信息系统关键控制点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定期评估各业务科室应急保障工作能力, 提高工作人员应急处置的响应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

2.3 建立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应急管理工作

通过对信息系统数据的整合、处理、判断和分析, 掌握风险情况, 预测突发事件的概率和趋势, 做好应急准备;通过对软、硬件的风险评估, 确定哪些风险可控, 哪些不可控, 对重点对象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度挖掘分析, 修订应急预案措施, 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2.4 加强应急管理培训, 提高人员的应急能力

针对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预案进行培训, 最好编制应急预案细则 (即各岗位应急操作手册) ;普及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处理知识, 提高血站员工应急管理知识水平。

3 结语

随着全国各采供血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普及, 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重视, 对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对加强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望全国各采供血机构能逐步提高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急管理水平, 以保障全国各地医疗用血的需要和安全。

摘要:目前, 利用血站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采供血业务管理逐渐普及, 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倍受关注, 本文介绍了大连市血液中心的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现状, 并提出了加强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应急管理

参考文献

浅谈血站财务档案管理 篇9

1 血站财务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财务档案管理意识淡漠。

站领导和血站员工对财务档案认识不充分、不完整,意识淡薄,只重视采供血工作、轻视财务档案管理的现象比比皆是,存在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使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失控。

1.2 没设置固定财务档案管理岗位

一些单位没设置固定财务档案管理岗位,专业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更不可能有,会计人员一般会兼管,因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对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单位很少进行会计档案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所以因为档案基本操作规程的缺乏和对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缺乏,以及不能同步管理纸质会计档案,财务档案的归档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达不到档案规范要求,科学管理更谈不上。

1.3 财务档案管理没有实现科学化

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把财务信息存入磁性介质后,财务信息的丢失很容易会因为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对光盘、磁盘中的财务信息没备份管理的缺乏导致,会计软件系统及软件的版式如果由于快速升级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没有及时保存,就会使财务档案无法调阅。

1.4 不够健全的财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虽然有《会计法》、《档案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出台。但有的领导不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并不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未纳入日常工作当中。

1.5 财务档案管理中会计档案立卷不规范

由于有些单位混乱放置会计帐薄、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文件资料,分散放置各月份会计报表。双方在移交会计档案时没有移交清单,没有按册清点,分别保管时没有按照永久、定期两类进行[4]。

1.6 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需要提高

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由于不是来自专业,出现不按原则和制度办事的现象。有的人看人办事,甚至违法乱纪。开假发票、建假账。导致财务信息失去真实性,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正确性。

2 改善财务档案管理的几点措施

2.1 财务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需要提高

对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较高要求,应是集多种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业务多面手,一般档案管理的理论及技能要熟悉掌握,又要对财务专业知识精通,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还要具备。还要求财务档案工作者积极主动,及时准确,热情地为单位服务。还要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遵守职业道德,保守机密,确保财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财务档案工作者要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做到遵纪守法,有章必循。财务档案工作者还要加强外语水平,财务档案工作者在评聘和晋级时的一大“难关”就是外语专业技术考试,大多数财务档案工作者外语水平尚未达到初级等级水平,还要利用各种教育方式,提高学习外语的兴趣和水平,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树立起为档案事业发展而学好外语的决心和信心。

2.2 建立健全财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

我站在近几年,建立了财务档案工作制度,遵循规章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的特点,还融合了该单位特点和财务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过必究,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5]。

2.3 提高财务档案管理的物质条件

财务档案要放入档案室,以保护财务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在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等方面应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一切先进技术和方法建设科技含量高的档案安全利用系统。

2.4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突破旧的模式,注入新的内容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单一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的落后,使得许多财务档案工作人员缺少创新意识,他们只满足于日常工作,墨守陈规。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就是创新。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财务档案工作而言也是如此。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从根本上只有转变观念才能超越自我。应该与实际工作紧密配合,适应岗位发展的需要拓宽知识面,学习相关的知识,补充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应该创建鼓励创新的一些机制。将个人创新的内容作为年内考核的指标进行考核,将考核内容与劳动报酬相联系,奖罚分明。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单位组织的继续教育,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拓宽视野,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必然选择,财务档案工作的改进要靠财务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营造一种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创新氛围。

2.5 财务档案管理应该实事求是,避免形式主义

在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财务档案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时,必须实事求是,避免形式主义。实事求是,就是要从财务档案工作的实际出发,让财务档案理论研究和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让所研究出的财务档案理论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6 财务档案管理应该认真对待财务档案销毁工作

财务档案人员要对销毁制度认真履行,必须经过一定的批准手续才能对要销毁的财务档案进行销毁,并且执行销毁工作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经过鉴定后的财务档案,要销毁已保管期满的财务档案或者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为避免发生财务档案保管期限划分差错和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销毁工作要遵循一次鉴定,多次复核的原则,尽可能地使该销毁的档案及时销毁,不该销毁的档案绝不销毁。

2.7 财务档案管理在财务档案利用方面应有严格规定

财务档案利用方面也有严格规定,如查阅财务档案时,要有专人“监视出入”,并规定借期,归还时,财务档案主管人员还要清点,“纳日勾销”,机密财务档案一般人员不得借用。

综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在思想上增加认识,行动上努力克服困难,不断进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为了保障血液质量及采供血过程的可追溯性,记录完整性,提供有力的保证。让我们积极投入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吧。

摘要:通过对中心血站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财务档案管理意识淡漠,财务档案管理没有配备专职人员,财务档案管理没有实现科学化,财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和财务档案管理中会计档案立卷不规范以及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7种现象的表述和改善财务档案管理的措施能使财务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素质提高,财务档案管理的物质条件提高,建立健全财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财务档案管理应该实事求是,避免形式主义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突破旧的模式,注入新的内容,而且应该认真对待财务档案销毁工作以及财务档案管理在财务档案利用方面应有严格规定7种措施。两大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更进一步促进血站财务档案管理。使其更加规范化,明确化,严密化。

关键词:血站财务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娜.浅谈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685-686.

[2]陈琼虹.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5项措施[J].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2011(8):26.

[3]张舒.会计档案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2011(8):9.

[4]张华国.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2011(7):23.

血站物料账务管理流程的探讨 篇10

一、物料的种类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血站物料账务的管理工作, 使物料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并且按照财务制度加强物料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和管理,反映各项物料的保管和使用情况,对物料进行了分类管理,即分为卫生物料、办公用品、献血纪念用品等。 卫生物料是指各科室在业务活动中,一次性消耗的物品。 如采血器材、输血器材、血液样品检验试剂、特殊实验检测试剂、消毒用品等。 办公用品指各科室在办公活动中使用的各种物料,

如纸张、笔墨、文具等。 献血纪念用品指为献血者作为纪念用的各种物料,如纪念杯子、纪念雨伞等。

二、编制会计凭证

出、入库单是一种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在登记账簿时,必须以出入库单做记账凭证,它属于一种原始凭证,是填制经济业务具体内容的书面证明,又称为自制原始凭证。

(一)入库单凭证

当仓库会计人员收到仓库保管人员送来的入库物料验收单时,根据入库物料验收单的实收数额及有关内容,及时打印采购入库单,由仓库保管人员和采购人员审核后在采购入库单上签字。 在物料入库单上注明日期、单位、凭证及物料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生产批号、失效日期、单据编号、分类、供应商、制单人、仓库管理员、经办人、审核人等有关信息。

(二)出库单凭证

领料人将科主任审核签字的物料领用清单交仓库会计, 会计根据物料领用清单的有关内容打印出库单, 领料人持出库单到仓库领取物料。 物料出库单应注明科室、物料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单据编号、日期、分类名称、科室、制单人、仓库管理员、领料人、审核人、制表日期、生产批号、失效日期等有关信息。

三、账务分工与管理

血站的物料品种、规格较多,收发频繁,为了反映和监督物料品种的增减变化情况,首先对物料进行科目及账户设置。

会计科目是指对血站会计对象, 按照资金活动的基本形式和不同的经济业务内容,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进行科学分类的一种方法,是设置会计账户,核算经济业务的依据。

账户是在一定的账簿格式中,反应会计科目具体内容的帐页户头, 账户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具有一定的结构,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为了加强账目管理,做到账、物相符,并且及时向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供物料库存数据,建立物料账目,根据物料出入库单分类设置物料科目,再根据物料科目建立电脑账。 电脑账包括保管员的实物账(保管数量金额账)和物料会计的数量金额账(物料明细分类账)以及物料出入库设置数量金额账。

四、 物料发出的方法与账目登记

要正确确定物料数额,根据各类物料的实物流转方式、管理要求、 物料的性质等实际情况,选择永续盘存制(即先进先出法)发出物料。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按物料的种类、名称设置物料明细账,逐笔登记物料的收入和发出,并随时结出库存数。

物料明细账是以出入库单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分类记录和反应单位经济活动全部过程的簿籍,它由专门格式的帐页组成,按用途属于分类账簿,按装订形式属于活页账簿,物料明细账可以直接根据出入库单凭证登记。 实物账采用标准账簿并按正规会计要求记录,反应物料每日收、发、存数据的明细状况。 物料明细账登记时,必须是以每一样物料每一个规格或型号分开登记, 在账本上借方表示入库, 贷方表示出库,即月末数额等于上月余额加本月入库数额减本月出库数额。

五、报表

为了保证物料报表的编制依据是真实的、完整的,必须将物料账簿记录与实物相互核对,保证物料记录与实物实有数额相符,物料账簿记录与物料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物料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物料账簿记录与物料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即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 物料报表分为物料收发结存报表、科室领用统计报表、物料结存报表。

物料收发结存报表是在每月月末终了后, 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根据物料明细账的记录中提供的数据,通过综合、整理和分析而编制的能够全面、总括地反应一定时期内资金期初、收入、支出、结存运动情况的书面报告。

科室领用统计报表是在每月月末终了后, 根据领料单反应一定时期内各科室使用资金情况的书面证明。

为发挥会计报表的作用,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做到内容完整、 数字真实、计算准确、编报及时、手续齐备。 月末,物料收发结存报表连同出入库单凭证一起报送财务科,为记物料总账提供可靠的数据。 科室领用统计报表连同出入库单凭证一起报送审计科, 为成本核算提供依据,物料结存报表报送有关领导,同时提供物料的有关信息。 通过报表, 可为血站和有关部门提供完整的财务指标, 满足血站加强管理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的需要,也是血站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006年5月

血站管理 篇11

关键词:血站职工 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46-01

为落实当前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全站员工的积极性,促进本血站各项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确保血站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发展,根据《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卫人发[2002]325号)、《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6号)、《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9号)及市人字[2011]1号文件精神,经本站职代会和站务会充分的讨论研究,并上报市卫生局、市人事局审核批准,结合血站本身的实际情况,拟定“核岗定员,绩效考核”细则。“核岗定员”是为了摸清家底,充分了解人员情况,争取做到人员数量和素质的平衡,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做到人尽其材,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奠定基础;“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能有效地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力,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全面提高血站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执业修养,促进采供血事业更快更优的发展。

其主要做法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育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采供血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采供血事业的壮大发展,各部门、岗位目标明确,以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标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致力于创造最佳工作业绩。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定岗定职定责,实行岗位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能,谁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样?达到责权利相统一;二是建立规章约束机制,使员工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自觉地履行职责;三是建立程序化规范管理,严格执行“一法两规”、本血站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考核体系,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发展,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及时;四是建立绩效评估激励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各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按其绩效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激发每位员工的责任感、成就感、荣誉感,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形成“无能不称职,无功便是过,无为则无位”的氛围;五是建立考勤考核小组,进一步在单位形成忠于职守、遵章守纪、努力工作的良好风气和奖勤罚懒、创佳评差的激励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具体考核办法:

全站实行指纹机考勤制度,每月底办公室负责指纹机统计、整理,行政站长、办公室主任定期不定期对全站职工出勤情况进行检查,财务科结合指纹机统计及请假条计算得分,并将考勤得分报行政站长,进行公示。

业务科室考勤考核占业务科室奖励性绩效工资的1/5;职能后勤科室考勤考核占职能后勤科室奖励性绩效工资的1/2,按照个人所得分值领取考勤绩效。

计分标准:

1.正常出勤得3分/天,迟到早退一次10分钟以内得2.5分/天,10~30分钟得2分,30分钟2小时得1.5分,超过2小时按事假算;旷工得-2分/天;事假、病假为0分/天;中途外出办事2小时以内得1.5分/天,超过两小时按事假算;丧假、男职工护理假、带薪休假、上学进修得0分/天;出公差、开会、外派办理公事按出勤算。以上均为1天计算,出半天勤,按上述得分对半计算。

2.每月病事假5天以内,按上述条款得分;6~10天按上述分值1/2计算;11~14天按上述分值1/3计算;超过15天考勤得0分,但丧假、男职工护理假、带薪休假、上学进修按实际发生天数得分。

3.婚假、产假、探亲假为一次性连续休假,假期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超天数不及时请假按旷工处理。

4.严格执行请假制度,一经发现职工不在岗或发现业务科室内换班而未按照每个组固定人员数上班时,若职工未办理请假手续按3倍旷工数计算,科主任按该职工2倍旷工数计算;若职工办理请假手续,科主任未上报的,科主任按该职工3倍旷工数计算。

5.通过年底汇总,科室请假天数累计最多者(带薪休假、探亲假、婚丧假、护理假不计算入内),不得参与科室先进个人评选。

实施绩效管理的几个主要注意事项:避免考核走形式,敷衍了事。重点突出绩效指标的设置。加大考核指标的量化。加强上下级、考核者和被考核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及时分析和改进绩效管理过程。

随着“绩效考核”的实行,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发生了很大改观,全站上下面貌一新,绩效考核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是员工和管理层逐步接受的过程,是每位员工进步的过程,领导层通过绩效沟通及时发现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和资源支持;员工通过对工作态度以及方法的有效改进,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管理的全面提升,促进采供血事业的不断发展,保质保量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万里.血站绩效考核与文化建设思考与认识.中国输血杂志,2010(10)

2.齐秀华.实施岗位绩效管理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河北水利,2010(4)

3.丁增桥,邓曦,刘渊.血站实行全方位绩效管理的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10(10)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中心血站 山西晋中 030600)

血站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研究 篇12

一、血站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实践来看, 各行业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就可以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关于血站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 结合最初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生产企业的特点及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 血站具有一定的作业环节, 即成本动因, 并且各个作业中心能够提供作业成本法所需要的数据。从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基础来看, 无论是企业还是非盈利性单位, 都应有成本动因, 根据成本动因构成各作业中心。血站作业可以分为主要作业和支持作业两大类, 前者包括血站发生的采血、供血、血源管理、科室管理等;后者包括血站管理机构与辅助部门的工作, 如房屋折旧、设施折旧、试剂和资产的管理、日常管理、科研管理、辅助资源、学术交流等。

第二, 具有程度较高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近几年来, 血站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而且会计电算化系与血站管理系统和采供血管理系统接驳, 因此, 血站实施作业成本管理具有会计电算化基础条件。

二、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在血站的应用

(一) 成本动因的选择

选择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核算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成本动因选择不当, 不能反映成本库成本发生的原因, 也就体现不出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的优势。

第一, 人员费用。人员费用是血站正常运营的基本费用, 应列入作业成本动因。

第二, 公用费用。公用费用是血站开展采供血业务的资源费用, 是血站业务开展的资源和成效的保证, 应列入作业成本动因。

第三,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由于血站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 但是, 采供血设备却真接参与血站直接业务, 其价值在业务活动中逐渐消耗掉, 因此, 采供血设备的折旧费用应列入作业成本动因。

(二) 标准资源消耗量的确定

第一步:直接材料标准的设立。直接材料的数量标准指单个服务中包括直接材料的数量、采供血过程中的废品损失、材料的必要浪费及其他一些无法避免的材料损失。

第二步:直接人工标准的设立。直接人工的价格与数量标准通常用人工率和人工小时来表示。直接人工成本率不仅包括人员的工资, 而且还包括津贴和职工福利费用, 可以考虑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来进行人工成本标准控制。

第三步:血站服务费用的确定。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这一部分的工作是作业成本法和传统的成本制度考虑成本计算区别最大的地方。根据血站的运转情况, 可以把整个采、管、供血过程划分为采血作业中心、管血作业中心、供血作业中心等。

(三) 作业基础标准成本系统的实施

1、确定标准成本分配率

实际制定作业标准成本时, 显得十分繁琐, 所以在制定标准作业成本时, 每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按人员工时, 间接成本分配率按每小时费用。可以采用以下这个公式:间接成本分摊比率=间接成本总计/成本分配基础总数量

采用这种方法, 可以计算出各个作业中心的标准成本分配率, 如表1所示。

建立标准作业成本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 所以仅仅得到这些数据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该更进一步确定标准作业量, 建立标准成本控制体系, 由于每个作业中心有许多具体的作业, 所以, 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搜集整理有关的成本数据, 可以通过编制作业表单的方法进行。

由于每个作业中心有很多具体的作业动因, 可通过每个作业中心的各个作业制作作业表单来收集成本数据。采血作业中心的表单, 如表2所示。

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分配率与各个具体作业动因率间的关系是:作业成本分配率=∑作业动因率×作业标准动因。

建立了各个作业中心的表单后, 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于分析每个作业点的作业成本。以上的各个表单仅是计算作业成本和分析作业成本差异的参考。同理可以结合卫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建立成本库来控制采、管、供血成本。

2、作业预算中最佳销量的预测

按照作业基础预算基本模型进行作业预算, 比较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预测采、供、管血 (即成本标的) 在下一期间的需求量。

(1) 构建血站各种采、管、供血服务的需求函数

血站的管理者对本血站采、管、供血的需求越了解, 越有可能采取使经费结余和现金流量最大化的行动, 可用于分析需求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用血量调查和统计估计法。前一种是市场研究方法, 容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分析结果偏差较大, 而统计估计法可以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用于衡量需求关系的典型统计估计法就是回归分析法。这种方法把需求量视为因变量, 采、管、供血价格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当某个因素与需求量的相关系数值较大时 (如大于0.9) 可以用该因素作为需求函数的自变量。

假如得到的采、管、供血需求函数是:q=m+k1p+k2r, 其中q为需求量, p为价格、r为每份血财政预算拨款额, m为常数项, k1、k2为系数。根据血站下期的定价决策, 可以确定p值;通过有关统计资料, 可推知下期收入r (财政预算拨款) 。这样, 下期血站期望的需求量就确定为q’, 这也是血站下期收入的上限。

(2) 建立采、管、供血组合经费结余函数, 求出最佳供血量组合

基于上步, 建立采、管、供血组合下的经费结余函数, 利用线性规划法, 求出最佳供血量组合, 并确定采血量。在血站采、管、供血经营决策中, 关键的问题就是采、管、供血组合问题。在实践中, 决定采、管、供血数量常常用经费结余指标来衡量。由于资源是有限的, 资源的有限性制约了发生的作业量。显然, 经费结余最大化是有约束条件的最大化, 那么, 采、管、供血组合问题, 就变成了求在作业量约束条件下, 与供血量有关的经费结余最大化问题。这正是线性规划所能解决的。

假设血站已知各种作业及其性态, 那么, 成本函数便是确定的, 设TC (Q) =A+B, TC是总成本, A为总的固定成本, B为总变动成本。

目标经费结余函数:

约束条件为:

其中cij表示每单位第i种采、管、供血所需作业j的动因数, qi为第i种采、管、供血销量, di为第j种作业总量, qi为第i种采、管、供血最大需求量。

利用线性规划, 可求出最佳供血量组合 (q1, q2, …, qn) 实际上, 本步骤就是供血预算, 是预算的真正起点。确定了供血量以后, 进行采、管血预算。这一过程与传统预算方法完全一致, 可根据公式:本期采血量=期末库存数十本期供血量-期初库存数, 计倒推计算得出。其中期末库存数可根据以往数据及供血情况估算出。

(四) 作业基础标准成本系统的创新

笔者在制定血站标准成本动因时, 考虑更多的工时, 由于卫生材料的损耗对标准成本影响极少, 没有作为重点。笔者在探讨血站运用作业成本法时, 通过查阅三年卫生材料、办公费用资料时发现, 这些费用的变化与采、供血量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因此, 笔者把作业基础标准成本系统应用于血站。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和走访调查, 发现血站总工时对成本控制的意义最大。因为血站的产出, 实质上是全年发生的费用, 发生的费用几乎与采、供血量没有直接关系, 只有当工时减少时, 才有可能节省成本。采血科经核算标准工时为20960小时, 每小时标准费用是187元, 当工时发生变化时, 其成本相应发生变化。如采血作业中心采血前准备流程的标准工时为1257.6小时, 每小时标准成本为11.22元/小时, 成本为1410.27元, 经核算总工时超过100小时, 其成本就相应增加1122元, 此时就应查找原因和商讨对策。

工时的增加, 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人员的增加, 二是工作时间的增加即加班。

由于血站没有利润核算项目, 笔者把经费结余当作血站的“利润”。笔者综合近三年经费结余情况, 制定一个标准经费结余指标, 作为血站作业成本法的绩效指标, 当经费结余达标或者超标时, 就达到了作业成本法应用的目的。

当核算血站工时超标时, 就应当先拿实际经费结余与标准经费结余进行比较, 如果实际经费结余大于标准经费结余, 说明是正常的, 反之, 就要进行相关调整。

三、研究结论

本论文结合血站现行成本管理模式, 对其实行作业成本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研究理论, 对血站实行作业成本管理进行系列的应用研究, 其研究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有一定实际意义。

第一, 实行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有利于加强血站成本管理与控制。有利于增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 并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成本控制责任中心, 将作业员工的奖惩与其作业责任成本控制直接挂钩, 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合作精神, 进而达到有效地控制成本的目的。

第二, 实行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可以优化血站工作流程。通过作业分析抓住关键作业, 识别出那些不附增加值的作业, 使采取的管理措施能更有效地控制成本, 优化业务流程。

第三, 实行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血站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设备利用率。血站可将通过运用估时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未用工时、损失成本数据与医护人员的奖金相挂钩, 从而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通过不断更新采供血设备, 可以使单位作业时间减少, 从而降低单位作业成本。同时, 作业成本法能计算出浪费的成本, 血站可以从中了解到各种采供血设备的利用情况, 通过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来降低血站的成本。

四、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在实际操作上能引用的资料不多, 在研究上肯定有诸多不足。如本研究对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在血站应用的细节上研究不足。另外, 作业成本法在血站应用的相关研究是一个长期课题, 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朝必, 熊焰韧.当代管理会计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 (美) 卡普兰, 库拍.成本与效益[M].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6.

[3]、王志辉.西方银行新成本制度[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3.

[4]、王广宇, 丁华明.作业成本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周万里, 庞业涛, 刘耀.基于作业的电信网运营成本控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3) .

上一篇:加强市政管理力度下一篇:浪漫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