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管理信息系统

2024-10-10

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共7篇)

血站管理信息系统 篇1

随着无偿献血的开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全国各中心血站和血液中心已经基本上实现了采供血信息化管理[1], 即采用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血站全面过程控制管理。血站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现代化血站的管理工具, 涉及到血站采供血业务的全部工作流程, 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自2006年卫生部“一法、两规”正式颁布以来, 新业务应用层出不穷, 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虽为血站管理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但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风险, 一旦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发生突发事件, 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采供血工作的瘫痪, 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后果非常严重。

因此, 为了维护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维护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 加强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就成为了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大连市血液中心应急管理情况为例, 提出了加强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的建议。

1 大连市血液中心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现状

大连市血液中心是大连市采供血唯一合法的机构, 近年来, 中心引进了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且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献血屋、采血车、供血点及医院的血站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贯穿采供血每一环节, 大连市采供血管理基本形成网络信息化管理。

大连市血液中心为保证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安全稳定, 从技术、人员、流程、安全以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入手, 强化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 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1) 不断加强血液中心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实行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每日监督管理等制度。

2) 规范和强化血液中心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和保障工作的能力。

3) 根据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的总体要求, 成立大连市血液中心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应急管理工作。

4) 结合血液中心实际情况, 建立和健全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建立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 并编制了《大连市血液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2 对加强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的建议

为加强我国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 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 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仅供大家参考。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血站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加大事关全局的基础设施投入, 如机房供电、网络监控、病毒防范、系统容灾等。设计开发血站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用于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提醒、信息处理分析、应急状态单机信息录入等, 以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 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

2.2 提高应急演练的深度和层次

血站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应急演练, 检验工作人员对应急处置的实际操作技能。逐步从书面应急预案学习到实战演练过渡, 从数据级到应用级、业务级过渡, 从单一流程向全业务流程过渡。通过实战演练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及时修订预案;查找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漏洞, 确保信息系统关键控制点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定期评估各业务科室应急保障工作能力, 提高工作人员应急处置的响应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

2.3 建立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应急管理工作

通过对信息系统数据的整合、处理、判断和分析, 掌握风险情况, 预测突发事件的概率和趋势, 做好应急准备;通过对软、硬件的风险评估, 确定哪些风险可控, 哪些不可控, 对重点对象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度挖掘分析, 修订应急预案措施, 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2.4 加强应急管理培训, 提高人员的应急能力

针对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预案进行培训, 最好编制应急预案细则 (即各岗位应急操作手册) ;普及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处理知识, 提高血站员工应急管理知识水平。

3 结语

随着全国各采供血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普及, 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重视, 对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对加强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望全国各采供血机构能逐步提高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急管理水平, 以保障全国各地医疗用血的需要和安全。

摘要:目前, 利用血站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采供血业务管理逐渐普及, 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倍受关注, 本文介绍了大连市血液中心的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现状, 并提出了加强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应急管理

参考文献

[1]朱永明, 励修楣.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输血杂志, 2009, 22 (12) , 961-963.

议血站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篇2

我国血站已经实现了采供血过程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尤其是《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 更高一层次的要求了血站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强化血站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建设, 从而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性。本文简要论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维护管理

计算机硬件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主要包括内部局域网、数据服务器以及终端工作站。对于硬件的要求, 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同时易于维护, 需要结合血站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服务器是血站信息系统的关键部分, 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储存都是由其来完成, 因此, 要选择具有优质的性能、良好的质量的服务器。对于工作站终端设备的配置并不需要过高的配置, 通常选择质量可靠、低故障率的设备就能满足要求。

血站可以选择双机设备模式, 将两台服务器进行磁盘阵列柜, 如此, 当一台服务器如果出现故障时, 能够自动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设置定时自动备份, 服务器可以定时自动数据备份存储, 操作人员可以按时将备份数据再复制到另一台服务器, 并将备份数据刻录光盘存档。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维护

系统管理员必须要了解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理论知识等必要的知识, 能够对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等进行安全配置和维护, 可以熟练的操作整个采供血流程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不同科室的人员可以自行处理本科室业务的相关模块操作, 不可违规操作。当需要对系统进行维护或者更改时, 应该由负责人进行申报, 审批后由管理员落实。

要想使管理信息系统保持正常稳定的运行, 工作人员应该每天察看服务器和UPS的工作状态, 以及数据备份的情况是否正常。定期对UPS电源进行维护, 规定两周左右对双机热备软件进行转换, 同时分别进行记录。

计算机应急预案管理

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 当采供血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 不论是由于哪个科室所引起, 都可以及时、准确的进行操作, 以最大的程度来降低信息的丢失量和错误量。应该心可能多的为工作人员提供应急培训, 进行预警演练, 结束后可以对培训活动进行总结, 并对存在的问题给予进一步的分析, 比较问题原因、制订措施等。通过培训、演练, 能够让所有工作人员更加熟练的了解和掌握工作中的所有环节,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授权管理

各科室的负责人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工作人员进入计算机的权限, 同时填写授权、销权审批单, 由领导进行审批, 系统管理员依照批示设置权限。权限的内容通常包括查询权限、操作权限、修改权限、管理权限以及系统管理员。各科室的工作人员针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需求, 不定期对自己的密码进行修改, 在操作的时候登录本人账号, 操作完成后及时退出, 防止他人使用自己账号进行操作。对于出现岗位变更时, 应该及时对其进行销权处理, 新进人员填写授权、销权审批单进行申报, 避免非授权人员进行任何操作。

网络安全管理

要提高网络安全管理, 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安全意识, 还要组织安全使用培训活动。其次, 尽量将内部网与外网进行阻断, 各科室的采供血系统内网避免与外网相连接, 血站与医院供血库可以采用点对点光纤连接。再者, 必须安装杀毒软件、系统补丁, 配置防火墙, 从而抵御病毒和木马的侵入。

血站管理信息系统 篇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血站的采供血和相关的服务过程被要求必有使用计算机管理。不同的血站所应用的软件系统各不相同,不过信息录入这一项是最基本的操作,在采供血过程中,首先要对献血者的个人信息、献血信息录入系统内,之后还要录入成份制备信息和复检信息等。如果工作人员不认真对待,那么就会在录入过程中出现错误。本文概述了信息录入错误的表现形式,同时提出了几点改进的措施。

信息录入错误的表现形式

1献血者的个人信息与献血登记表信息不同献血者姓名,如果工作人员采用拼音输入法,很容易出现不正确的同音字,比如丽-莉、建-健;如果采用的是五笔输入法,会容易出现错误的形似字,比如戌-戍、舂-春。证件号码:一般来说证件号码都是取身份证号码,也是用来识别献血者身份最主要的特征。由于工作人员没有进行认真的核对,会号码录入错误,导致无法进行复检结果的查询。此外身份的不正确还会因为无法查询到献血者上次的献血时长,造成6个月内重复献血,或者证件号码的真实主人不能献血。其他信息:电话号码、地址等信息错误会造成不能联系到献血者,因为不能通知其复检结果,在稀有血型预约献血时也不能联系到本人。个人信息录入错误不仅与工作人员的录入有关,献血者自己填写的信息不清晰也是一种直接的原因。

2献血者档案拆分和误合并献血者档案拆分是将同一献血者的多次献血建立多份档案,造成无法准确的计算同一献血者的量。档案误合并是将相同姓名的不同献血者的档案进行错误合并。档案拆分与误合并不仅会影响到对先进献血者的表彰,而且还会影响到同名献血者的献血间隔计算。

3血型、血量等信息献血者的血型为A型,初筛后错误录入B型,当录入复检结果的时候会造成“与档案血型不符”,导致入库信息与血袋血型不同。实际采血200ml,错误录入国400ml,造成入库信息与实际采血量不同。采血时使用三联袋,入库信息录入为双袋或者其他形式,造成与实际信息不同,无法满足可追溯性。

4出库如果将待检血录入为临床或者是科研用血等,一方面无法满足可追溯性,另一方面还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5献血条码献血条码的前七位数字代表着年份、地区,相对较为固定,后几位数字为流水号,相近相似的数字很容易造成错输,比如尾数是3659录入成3569等。

6信息选项有些项目在录入的时候是在软件内直接确定,如果没有仔细核对就会导致录入不正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无法满足可追溯性。

7操作人员姓名操作人员的姓名混淆情况比较普遍,原始记录操作人员人A,操作人员为B,没有进行切换。造成计算机信息无法与原始记录相匹配。

8物料信息在物料入库时应该依照票据进行名称、数量、批号等相关信息的录入,无论是哪个环节的录入出现了错误,都会对下一个操作环节造成影响。

改进措施

计算机管理系统中信息的错误录入大部分都是由于操作人员没有进行认真的核对,疏忽所导致,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计算机为我们带来了更快捷更方便的工作模式,不过计算机信息的生成还是需要人工操作进行录入,如果信息录入错误,没有及时的更正,那么会对之后的环节造成直接的影响。应该增强工作人员的意识,以高度的责任心来进行录入工作。

1强化培训应该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特别突出计算机信息与实际情况‘原始记录不一致的严重性。根据所有不同模块的具体核对内容,来进行科室培训。

2建立核对制度可以选择两人进行核对、接口核对,从而可以及时的发现并更改错误。在同一环节,要有两个人来负责核对,如果是外采信息,那么则需要两人核对之后才能进行站内系统上传。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研究 篇4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信息管理系统。血站在日常工作中,从制备血液、记录检测信息、记录血站和献血者之间的信息到确定用血单位签字的过程中,血站档案工作人员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记录和管理血站档案,给血站日常管理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一旦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疏忽,档案丢失,势必会导致档案混乱、信息混乱。引入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可降低血站档案管理压力,大大提升档案管理效率,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势在必行。笔者就血站档案信息化体系进行整体构架,完善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保障体系,建立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血站档案管理水平。

1 血站档案信息化体系设计

血站档案包括献血员的档案、体检档案、标本采集、全血档案、机采档案、成分分离、实验室档案、血液质控档案及血库档案等,结合档案的不同类别,设计建设血站档案信息化模块。

(1)“献血员献血档案管理”模块,采血科工作人员将献血员的基本情况录入系统,建立献血员个人档案,发现存在多份献血档案时,需进行合并存档,方便后续档案查询操作。

(2)“体检管理”模块,血站工作人员可以按照献血员的献血码对其档案进行确认,并对献血员进行体检登记。

(3)“标本采集”模块,采血科工作人员对献血员采血前的血液进行标本管理。

(4)“全血、机采管理”模块,采血科、机采科工作人员对所采血成分进行登记、统计、查询。血站工作中,血液生产是重中之重,在档案信息化系统中,需要有血液校对系统,避免血液差错。该模块也包括档案信息补救措施,以规避因工作人员的客观失误而发生的错误。

(5)“成分分离”模块,按照系统预设的成分制订方案,工作人员对采血科接收到的全血进行成分分离,并配置血液产品码。

(6)“实验室管理”模块,是血站控制血液质量的关键环节,所有采集的血液均需要经过实验室处理。实验室管理模块可以结合血液质控情况动态增加或删减血液检验项目,经过专业检验仪器处理,判定血液是否合格,并输入系统进行登记。

(7)“血液质控管理”模块,对采血仪器设备、试剂质量进行控制,并记录到系统中。

(8)“血库管理”模块,记录和查询血液产品存储和发放信息,结合血液产品的类别,分别对待检库、成品库、发血库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工作人员可以结合模块中的不同功能分类查询血液产品的情况,快速获得所需血液信息。

此外,血站档案系统的建设设计还包括工作人员权限维护、档案监控系统、档案备份、档案回溯处理等模块,为血站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与设计提供完整构架。

2 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思路

2.1 构建综合信息平台

血站应结合自身实际工作需要,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总目标,如一个中心,通过综合信息平台快速查找符合临床需要的安全、优质的血液;两个保证,准确记录采供血量,做好血液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五化建设”,即利用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血液质控全程化管理,档案管理程序化控制,档案服务优质化,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价值促进化;“五讲要求”,即在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要求讲学习、强内涵,讲正气、刹歪风,讲奉献、谋发展,讲团结、促和谐,讲纪律、抓队伍。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构建综合信息平台,遵循“一中心+两保证+五建设+五要求”,为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明确方向,为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描绘蓝图。

2.2 改良档案系统机制

血站采供血的技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标准也不断进步,因此血站档案信息化系统也应顺应技术不断提高。血站档案系统改良设计,应基于原系统进行改进,再设计,从考察、分析、认识现有档案模块的系统平台出发,客观全面分析档案系统优缺点,区别分析血站档案系统的使用条件与环境,整体分解档案系统,分析档案系统各流程与细节,考虑档案系统整体功能,创新发展,设计开发新档案系统。

2.3 建立高效共享平台

血站档案信息化系统结合不同模块提供的数据,汇总分布在不同模块中的常用数据,搭建档案公共服务器,按照不同模块功能,将档案数据利用公共服务器显示出来,针对不同模块,安装不同的运行支持软件,建设一套以血站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主,档案信息化系统为辅的系统,分别编写不同模块的档案查阅页面。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旨在发挥档案整体性价值,对档案系统不同模块进行功能设计,以档案系统为主,人工操作为辅,做到档案信息高效使用。在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以档案为核心,在血站日常工作互联方面下功夫,将档案互联置于核心位置,系统为档案服务,档案为血站服务,做好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孙伟.加强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初探[J].中国卫生产业,2015(27).

信息化在血站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篇5

一、采供血机构档案的现状

采供血机构档案是采供血过程的真实的原始的记录, 主要包括无偿献血者体检记录、检验记录、质量控制记录等, 是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及领导决策的历史依据与重要证据, 是提高血液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一环。这些原始记录真实地反映了血液从采集到发出的全过程, 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可追溯性和安全保密性等特点。

《献血法》中要求献血记录不得少于10年, 事实上无偿献血者需要的偿还周期甚至可到50年, 而随着献血者档案凭证价值的日益凸显, 采供血机构的档案每年有增无减, 即便到了保管期限, 也无人敢销毁, 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加、档案保管环境的日趋紧张、档案管理人员的不足, 久远档案的老化问题是目前采供血档案不容忽视的现状。

二、采供血机构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

由于采供血机构的档案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 不仅是对已完成工作的真实反映, 也是采供血各个环节的有力凭证, 能对各方的权益进行保护, 档案的原始性、完整性加上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形成一个可靠、有效的信息库, 不仅有利于档案的长久保管, 更方便利用者调阅和追溯, 更好地为献血者以及用血者服务。

实现档案信息化是社会进步以及医疗水平快速发展的需要。档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信息资源, 档案工作担负着面向社会提供有效档案信息, 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 伴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信息化资源共享, 是现今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做好临床用血工作,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三、采供血机构档案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 资金问题

一方面,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血站的资金相对不足, 而充足的资金支持是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 由于采供血机构的主要业务是采供血, 档案管理容易成为一个被忽略的工作环节。事实上,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 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基础设施的配置、档案资料的电子化和数据化处理等工作无一不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血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 人员问题

血站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认识不足, 没有足够重视其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巨大作用。首先, 档案工作人员仍停留在资料的整理、鉴定和立卷等传统的管理模式上。有些工作人员对采供血档案意识欠缺, 导致常有不按要求处理和完成档案材料的事情发生, 导致档案资料的缺漏、混乱、不完善、不规范的问题产生。其次, 由于本身血站人员不足, 因此档案管理岗常常由其它岗位人员兼职, 甚至成为了照顾离退休或特殊人群的专用岗位, 造成了人员的不稳定性。再次, 血站档案管理从业者中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 又精通档案管理知识的高素质和修养的复合型人才。

当然, 档案信息化是一项持续性工作, 以本单位为例, 仅业务档案, 每年立卷2000余卷, 并且随着采供血量的增加及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而逐年递增, 此外还有其它8大类档案待立卷归档, 但仅有一名专职档案员, 能够完成实体档案的立卷工作已实属不易, 更何况档案的信息化工作。

(三) 软件问题

目前采供血系统还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 大多都是直接采购大型软件公司已开发的通用档案管理软件, 通用软件虽然有些自定义功能, 但依然不能改变想要的模块没有, 有的模块用不到的局面, 缺乏行业的针对性。而另一方面, 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采供血机构购得的软件也五花八门, 因此从信息录入到信息利用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从长远看, 不利于采供血机构的数据共享。此外, 在信息安全问题上, 采供血档案涉及着公众隐私, 而当前市面上已开发的档案系统针对着各类的客户群, 因此或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安全漏洞。

(四) 利用率问题

第一,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各自为政, 各个血站之间、血站与医院之间缺乏沟通, 无法实现共享, 而档案信息的加密性又加剧了这种现象的出现, 最终导致信息利用率不能尽如人意。第二, 很多单位把档案信息化简单的理解为档案从实体到数字化的过程, 而数字化后的利用工作往往被忽视, 档案的利用率依然很低, 档案的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 便失去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四、采供血机构档案信息化的应对策略

(一) 资金合理规划, 不超前、不滞后

采供血机构属于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政府部门应适当调控各个血站的资金分配, 不能使各个血站之间的资金相差太悬殊, 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的血站, 政府需加大扶持力度。对于分配到血站的最近要合理规划利用, 不能提前预支, 也不能滞后, 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二) 统一采供血档案信息系统, 方便资源共享

随着国内计算机技术、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 各血站、医院以及输血科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统一采供血档案信息只需设计一款专业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 使档案信息能够在血站、医院和输血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三) 加强人员专业素质

加强采供血机构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经常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保密教育, 进行安全业务培训, 增强他们的档案信息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加强对档案信息化人才培训, 优化知识结构,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首要任务。除了对内部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的同时还要招聘优秀的人才, 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

五、总结

随着供血事业的快速发展, 血液安全和质量管理的新形势对血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采供血档案的管理, 推动采供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现阶段我国输血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希望各血站以及领导部门能够对此足够重视, 不断加强采供血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使其更好的应用到采供血档案管理中来。

参考文献

[1]乐淑萍.浅谈采供血机构科技档案的重要性及科学管理措施[J].中国输血杂志, 2006, 19 (4) :347-348.

[2]赵广德.采供血机构献血员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07, 5 (12) :705-706.

[3]林红艳.采供血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J].健康必读杂志, 2010, 4.

[4]翟俊海.浅谈血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构建[J].办公室业务, 2013, (17) :190.

血站管理信息系统 篇6

1.1 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风险管理的概念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是一门现代化的新兴管理学科。西方国家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应用比较早,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就曾被许多美国企业加以利用,来应对经营风险。反观国内,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主要应用于商业机构。

1.2 血站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血站系统中,风险管理的理念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更不用说在血站系统中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了。血站这种机构,由于采供血工作的特殊性,运行过程中会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的突发事件经常让人措手不及。然而,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近年来与血站采供血相关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避免这些纠纷的出现,就必须采取措施防止采供血工作环节中的任何疏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血站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对日常工作程序进行严格管理,预见风险,在风险发生之前进行化解。

2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优越性

血站的意义十分重大,可以说是医用血库,它的效率是医院能否挽救生命的关键。在传统的血站管理模式中,信息闭塞,效率低下,存在着许多弊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端的网络化管理系统为血站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管理信息的透明化、准确化、及时化和全面化,能够极大地优化血站风险系统的管理工作。因此,所有的血站都应该采用这种网络化的方式,加强风险管理。

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网络化管理系统对风险管理的作用。

3 计算机网络化系统管理对血站风险管理的作用

由于所涉行业的风险性,实行风险管理的行业都是高风险的行业,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突发事件的风险,风险管理必须融入到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不能将其视作孤立的管理活动,它应该是与整个管理系统相适应的动态管理过程。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全方位、全过程地覆盖整个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起整体的风险管理构架,使风险管理产生长效的机制,保证风险管理的实际效用。

3.1 网络化管理系统能够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血站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进行风险预警,防患于未然,这就需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整个评估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的优势就在于强大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能够帮助血站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机制。

3.1.1 风险识别

这需要收集大量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最好的收集处理信息的工具。网络化的信息系统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能够识别出血站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帮助管理人员快速分析出风险故事发生的可能原因,力求在损失发生之前改变危险局面。血站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错综复杂,要在这种条件下甄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实属不易,因此必须实行主动防御的机制,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来控制风险漏洞的形成。显而易见的是,血站的风险可能来自于任何一个工作环节,例如血液采集或血液检测、血液储存、血液运输等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就体现在全面防御每个工作环节,监测工作过程、分析数据进行趋势判断等等,来识别潜藏的风险,这是人力所无法比拟的。

3.1.2 进行风险分析

摸清现存风险的性质,分析判断风险的损害程度。根据处理大量信息的结果,可以找到潜在的风险以及风险之所以会出现的原因,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采取措施使风险降低到最小,在行动之前,还有一项工作是不能省略的,那就是充分理解风险的类型和性质,以及判断最坏的损害程度。计算机系统能够获得的信息以及信息结果进一步识别风险类型,对风险作出定性定量的分析,得出风险的成因、风险的源头、风险形成的过程,还有不加以阻止的最坏结果,这些结论都是作为风险评价和对策措施的重要输入条件。

3.1.3 风险评价

自血站的风险管理开始的那一刻起,血站就应该根据风险管理的方针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应对风险的准则,并将它作为评价风险的标准。风险评价就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应风险准则来确定风险等级。以此来决定哪些风险需要处理以及如何处理。计算机系统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结论,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确定,过滤掉不需处理的无大碍的风险,警示需要严肃处理的重大风险。

3.2 计算机网络化系统包罗了整个风险管理的信息处理

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信息的收集、流动和处理工作在风险管理中贯穿始终。血站的采供血工作结构复杂、流程繁多,相关的内外部信息十分庞杂。例如血站职工的信息、科室日常工作的信息、献血者和用血者信息、临床用血单位信息等,传统的管理模式依靠人工来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将各种信息分门别类归入档案,他们不能保证工作不出现失误,不能保证信息不会遗失,也不能保证这琐碎的工作的效率,整个过程既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又缺乏时效性。采用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后,这些收集、分类、更新等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都能够得到保障。在高质量的管理信息下,风险沟通才能够得以实现。正是由于网络化信息系统的时效性,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沟通和协商才能贯穿于风险管理的每个阶段,提前沟通并设计出应对风险的合理方案,不断降低风险的破坏程度。

3.3 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能够监督和检查风险管理的过程

想要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方式结合起来,全方位地审视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成败得失,明确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风险管理的质量。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能够对血站的风险管理框架进行监测,将风险管理绩效与管理目标作出比对分析,找出现实工作与理想预期之间的差距;还可以根据监测到的血站内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和改变风险管理的框架,保证框架的实时效力。图1为风险管理框架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关系结构。

3.4 计算机网络化系统能够追溯风险管理中的文件管理

风险管理活动的每一项活动都应该记录在案,这样能够在风险处理过后进行工作总结和反思。日后再出现类似的风险状况,还可以引以为例,借鉴成功的做法,规避无用或起反作用的做法。风险管理中的文件所涉种类多,数量大,人工整理保存起来十分琐碎麻烦,效率也很低,对人力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运用计算机网络化系统能够极大地解放管理人员,让人力发挥更有价值的作用,且保证文件管理工作的稳妥性。

4 管理成效

抽取建设血液管理信息系统,2013到2015年,仅两年时间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下表格,分别抽取2014年和2015年2000名献血者的档案进行管理情况分析。

由表1可见,使用了信息管理系统后,献血者资料的保存度、更新速度、完整度和准确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紧急情况下,采血的速度和血量、人次都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反映血站的应急能力和工作效率,下表为2014年和2015年采血环节在紧急情况下的对比。

由表2可知,自从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血站对应急情况的处理效率大有提高。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化系统管理对血站的风险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血站正在逐步建立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虽然还存在着不足,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方式的革新,血站的风险管理一定会越来越有成效。

摘要:风险管理是现代化的新兴管理学科,现在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用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风险。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系统是现代社会最先进、最智能、最高效、最便捷的管理系统,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应用于风险管理中,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对于血站这种高风险的行业,网络化管理无疑是明智之举。本文从血站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出发,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的优势所在,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对血站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血站,风险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霞.采供血机构建立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相关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5(19):98-101.

[2]孙振宇,陈玲,白月武,关鹏.血站现代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网络化的应用[J].中外医疗,2007(21):47.

[3]邱玉霞,刘庆佩,李雪英.血站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3):259-260.

[4]朱永明,励修楣.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9(12):961-963.

血站管理信息系统 篇7

血站采供血管理系统是专门用于血站血液采集、运输、制备、检测、发血等一系列针对血液管理的软件。其中血液的采集主要以移动采血为主, 移动采血的流程如下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采血过程我们需要从血站采供血管理系统中得到献血市民的以往献血记录并且登记本次采血信息[1]。

传统血站采供血管理系统的移动采血模式:传统血站采供管理系统的移动采血模式采取脱机模式, 定期把献血市民的献血信息更新到笔记本上, 采血护士利用笔记本上本地的数据库进行查询、登记, 每天回到单位联网后把数据导入到血站血站采供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这种信息不共享的弊端主要为在笔记本数据没有和服务器同步之前, 同一个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在不同的献血点献血造成频采。

2 3G技术介绍

3 G技术即第3代行动通讯技术。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目前已经进行商业应用的2.5G移动通信技术是从2G迈向3G的衔接性技术, 由于3G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 所牵扯的层面多且复杂, 要从目前的2G迈向3G不可能一下就衔接得上, 因此出现了个介于2G和3G之间的2.5G。HSCSD、GPRS、WAP、EDGE、蓝牙 (Bluetoot) 、EPOC等技术都是2.5G技术。其中GPRS由于具备立即联机的特性, 对于使用者而言, 可说是随时都在上线的状态。GPRS技术也让服务业者能够依据数据传输量来收费, 而不是单纯的以联机时间计费。这项技术与GSM网络配合, 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15kbps。EDGE完全以目前的GSM标准为架构, 不但能够将GPRS的功能发挥到极限, 还可以透过目前的无线网络提供宽频多媒体的服务[2]。EDGE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384kbps。

3 3G技术在常州市中心血站移动采血中的应用

3.1 通信服务商

目前常州的3G通信服务商主要有三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家采用的3G技术分别为CDMA2000、WCDMA、TD-SCDMA。移动采血的特点是采血点在整个常州范围内四处流动, 所以我们着重从信号覆盖、价格、数据安全、速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见表1。

我们的移动采血业务的数据流量不大, 所以对速度要求不高, 但对数据安全这一点非常重视, 虽然中国移动的3G覆盖点不多, 但移动的2G覆盖点最多, 在3G信号没有时可以自动转成2G信号。在数据安全方面, 移动的专线可以针对数据做VPN, 对客户端的管理就比较方便安全, 所以综合考虑我们最终选择了移动通信。

3.2 数据安全

3.2.1 VPN技术

利用3G信号实现街头采血的笔记本与单位内部的服务器远程连接, 不得不考虑数据安全问题。通常我们可以采用VPN的方式来保证数据的安全, VPN方式的特点是: (1) VPN技术在网络中利用加密技术建立专用隧道传输数据, 可以防止数据被泄露、修改; (2) 成本低, 不需要租用专用线路就能实现数据安全; (3) 灵活度高, 方便管理。

3.2.2 VPN的方式

实现VPN首先需要租用一条公网专线, 我们租用了移动的10M光缆, 实现的VPN方式主要有两种: (1) 购买专用VPN设备。该方式一次性投入, 控制权在自己手里, 但缺点首先是增加了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量, 其次客户端无法控制与公网的连接, 这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 (2) 租用由运营商提供的VPN。该方式正是我们采取的方式, 我们租用了移动的VPN专线, 费用比普通专线价格稍高, 但优点是我们不需要采购任何设备, 由移动为我们建立加密隧道传输数据, 客户端插入移动3G上网卡直接通过加密隧道接入服务器, 客户端不能进行任何上网行为 (浏览网页、聊天等) , 如果再屏蔽掉外接设备如U盘、光驱的使用, 那我们的客户端是绝对安全的[3]。

4 应用效果

本站通过采用租用中国移动的VPN专线实现了街头无线实时访问服务器, 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 发现在市区信号比较好, 使用正常, 在极个别乡镇、大学的信号盲区只能使用2G信号, 会存在信号不稳定, 断网情况, 所以建议可以采取一些应急方案, 比如下载数据库到本地进行脱机操作, 方便现场进行查询, 录入数据可以回到站内再进行, 现场进行手工写献血证。

5 结束语

无偿献血工作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采用新的技术有利于提高无偿献血工作的效率, 保证血液的质量, 流动采血车的无线实时联网的方式将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各血站的一个使用趋势, 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 数据的安全性和无线信号的稳定性是关键所在。

摘要:血站采供血管理系统中采集血液以流动采血为主, 信息实时共享是关键, 3G、VPN技术在血站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给血站的信息化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本文介绍和讨论了该技术在常州市中心血站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3G技术 (3rd-Generation) ,血站采供血管理系统,VPN

参考文献

[1]沈音乐, 陈华鹏.建立在3G平台上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想[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6, 27 (11) :2000-2003.

[2]陈友生, 姜峻.VPN技术在医院网络拓展中的应用[J].医院数字化, 2007, 28 (4) :35-36.

上一篇:陶瓷电容器下一篇:美食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