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中稻

2024-10-08

一季中稻(共3篇)

一季中稻 篇1

稻谷是云南省红河州的主要粮食作物, 全州常年种植水稻面积8.67余万hm2, 占粮食总播种面积39.33余万hm2的22%, 平均单产469.2 kg, 总产61万t, 占粮食总产量181万t的33.7%。随着红河州高原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水稻播种面积已凸显出下滑趋势, 在良种增产潜力有局限的情况下, 加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使之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不断提高单产, 增加总产, 保证粮食安全, 为全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精准栽培定量施肥技术是按照水稻生长规律, 对各器官的生长作精准调控, 精准诊断与管理而形成的新技术, 是提高肥料利用率, 有效降低无效分蘖, 提高茎蘖成穗率和结实率, 增加粒质量的有效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地点

试验设在蒙自县文阑镇十里铺村白长春农户稻田, 海拔1 302 m, 中上等肥力, 前作冬闲, 面积1 066.72 m2, 品种宜香优673。

1.2 试验设计

在肥料用量相同的情况下, 667 m2施纯氮16.6 kg (碳铵30 kg, 尿素25 kg) 、纯五氧化二磷8 kg (普钙50 kg) , 纯氧化钾9 kg (氯化钾15 kg) 。以不同的栽插密度和施肥比例进行试验设计, 设5个处理, 不设重复的同田对比试验, 处理间用塑料薄膜覆盖作田埂, 试验小区面积133.34 m2。即处理1, 栽插规格30 cm×13 cm, 单行条栽, 每丛1苗, 每667 m2栽插1.67万丛, 基蘖氮肥∶穗氮肥为6∶4, 基肥∶分蘖肥为5∶5, 促花肥∶保花肥为5∶5;处理2, 栽插规格30 cm×13 cm, 单行条栽, 每丛1苗, 每667 m2栽插1.67万丛, 基蘖氮肥∶穗氮肥为5∶5, 基肥∶分蘖肥为5∶5, 促花肥∶保花肥为5∶5;处理3, 栽插规格27 cm×15 cm, 单行条栽, 每丛1株, 每667 m2栽插1.67万丛, 基蘖氮肥∶穗氮肥为6∶4, 基肥∶分蘖肥为5∶5, 促花肥∶保花肥为5∶5;处理4, 栽插规格27 cm×15 cm, 单行条栽, 每丛1苗, 每667 m2栽插1.67万丛, 基蘖氮肥∶穗氮肥为5∶5, 基肥∶蘖肥为5∶5, 促花肥∶保花肥为5∶5;处理5作对照, 栽插规格25 cm×15 cm, 单行条栽, 每丛1苗, 每667 m2栽插1.78万丛, 基蘖氮肥∶穗氮肥为8∶2, 基肥∶分蘖肥为4∶6, 穗肥于打苞抽穗时1次施用。

1.3 试验方法

采用湿润薄膜育秧, 于3月28日播种, 5月12日移栽, 叶龄为46 d;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 钾肥分基肥施10 kg, 促花肥5 kg, 基肥于移栽前1 d施用;分蘖肥于移栽后7 d (5月19日) 与除草剂一起施用;促花肥于倒4叶抽出50%时施用, 移栽后30 d (6月12日) 施用;保花肥于倒2叶抽出时施用, 移栽后45 d (6月27日) 施用;当茎蘖数达到有效穗的80%时进行晒田 (6月3—7日) ;秧田期, 移栽前1 d用杀虫双防治稻飞虱1次;大田期防治稻飞虱、螟虫和稻瘟病4次, 即在分蘖期用杀虫双和氟氯菊脂防治稻飞虱和螟虫2次, 在打苞、抽穗期用杀虫双和三环唑各防治一次;于9月6日收割晾晒, 于9月10日脱粒称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见表1) :产量在688.7~612.8 kg/667 m2, 产量最高的是处理3, 为688.7 kg/667 m2, 比处理5增加产量75.9 kg/667 m2, 增12.4%;其次是处理4, 为674.3 kg/667 m2, 比处理5增加产量61.5 kg/667 m2, 增10.0%;第三是处理1, 为663.6 kg/667 m2, 比处理5增加产量51.3 kg/667 m2, 增8.3%;第四是处理4, 为657.5 kg/667 m2, 比处理5增加产量44.7 kg/667 m2, 增7.3%;对照处理5产量为612.8 kg/667 m2。试验设计的处理均比对照增产, 增幅在7.3%~12.4%。

2.2 经济性状分析

从主要经济性状来看, 处理1、处理2、处理3和处理4的高峰苗均低于对照处理5, 而有效穗高于对照处理5, 明显提高了成穗率。处理1成穗率70.2%, 比处理5成穗率65.5%提高4.7%;处理2成穗率69.8%, 比处理5成穗率65.5%提高4.3%;处理3成穗率71.3%, 比处理5成穗率65.5%提高5.8%;处理4成穗率70.5%, 比处理5成穗率65.5%提高5.0%。结实率在74.2%~71.6%, 最高的是处理2, 结实率达74.2%, 比处理5提高2.6%。穗长和穗总粒数均比照长和多。说明试验所设计的处理经济性状均优越于对照处理。

3 讨论

氮肥后移扩行缩株的精准栽培定量施肥法秧苗表现出健壮生长, 分蘖高峰期叶片直立不披散, 田间表现为“似封未封”长相, 出现正常的“两黄两黑”生理现象, 有利于延长叶片的光合作用, 对水稻后期的灌浆结实、提高千粒重起促进作用。而常规栽插施肥法秧苗表现为前期发的多、发的快, 分蘖高峰期叶片披散, 田间表现为完全封行长相, “两黄两黑”现象不明显, 生长后期叶片表现出一定的早衰, 不利于水稻后期稻穗生长发育。因此, 在肥料施用量相同的情况下, 通过不同的前后期氮肥用量的分配和调整栽插方式 (扩行缩株) , 能有效降低无效分蘖, 提高茎蘖成穗率和结实率, 增加粒质量。

摘要:通过精准栽培定量施肥试验研究, 有效解决了水稻生产用种量大, 秧苗素质弱, 基本苗偏高;氮肥施肥量过大, 施用不合理, 肥料利用率低;前中期施肥量过多, 后期穗肥偏少, 造成高峰苗过高, 成穗率低, 穗型小的技术难点。

关键词:一季中稻,精准栽培,定量施肥

沿淮地区一季中稻直播试验研究 篇2

近年来, 寿县瓦埠湖周边33.33 hm2以上的种田大户基本上都采取水稻直播。直播面积技术扩展很快, 但很多农户对品种选择、播期安排、除草、施肥等技术了解甚浅, 每年都有较大面积的水稻不能安全齐穗和成熟, 有的能成熟但产量很低[5,6]。为了探索寿县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确定供试品种的安全播期、直播产量及不同播期之间的产量差异等技术措施, 进行一季中稻直播试验研究,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参试品种有绿旱一号 (常规籼稻) 、皖稻68 (常规粳稻) 、宁粳三号 (常规粳稻, 中江种业提供) 、天优华占 (杂交籼稻, 北京金色农华提供) 、新两优106 (杂交籼稻, 荃银高科提供) 、丰两优一号 (杂交籼稻, 合肥丰乐提供) 。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寿县正阳关镇红旗村余贵昌农户的耕地进行。设2个播期处理, 即6月7、17日。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0 m2 (8.0 m×2.5 m) 。四周种植沪旱15作保护行。

1.3 栽培管理措施

1.3.1 播种。

采取人工条播。杂交稻每畦播8行, 浸种12 h, 播量为30 kg/hm2;常规稻每畦播9行, 浸种24 h, 播量为75kg/hm2。播后洇透水。

1.3.2 水肥管理。

整地时施45%复合肥600 kg/hm2、尿素150kg/hm2作基肥。三叶一心期施尿素150 kg/hm2, 拔节期施尿素225 kg/hm2。播后1个月采取旱育秧方式, 以利扎深根防倒伏。以后则一直保持干干湿湿。

1.3.3 除草。

播后苗前, 在田间没有明水时, 用33%施田补3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 进行封闭除草。三叶一心期, 用陶氏益农公司的60 g/L稻喜 (千金+稻节) 1 500 mL/hm2对水450 kg/hm2进行茎叶喷雾。

1.3.4 病虫害防治。

水稻前中期主要防治稻纵、纹枯病、叶瘟、稻曲病, 后期防治稻飞虱、三化三代、二化三代和穗颈瘟。

1.4 调查统计

每小区采取单打单收, 计算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安全性

6个品种在2个播期里均能安全齐穗和成熟。绿旱一号生育期短, 6月7日播种, 8月18日齐穗, 正遇高温, 结实率下降。考虑到绿旱一号对高温的敏感性, 宜适当推迟播期, 在6月15日左右直播较合适。丰两优一号虽然安全成熟, 但其生育期较长, 晚播有风险。

2.2 产量分析

2.2.1 品种间产量差异。

由表1可知, 2个粳稻品种中, 宁粳三号比当地主栽品种皖稻68产量高, 6月7日播种的产量达9 100 kg/hm2, 证明粳稻可以在寿县作麦茬稻直播, 且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4个籼稻品种中, 2个晚籼品种天优华占和新两优106的产量较高, 天优华占在6月7日播种的产量达9 850 kg/hm2, 新两优106在6月17日播种的产量达9 750 kg/hm2。寿县的直播稻品种宜选择杂交晚籼品种和生育期偏短的粳稻品种。

2.2.2 播期间产量差异。

由表1可知, 2个生育期最短的品种绿旱一号和新两优106, 迟播产量明显高于早播。其他粳稻和籼稻品种, 播期推迟, 产量均下降明显。

2.3 品种性状评述

2.3.1 绿旱一号。

为常规籼稻品种, 是寿县旱直播面积最大的品种。直播全生育期105 d。由表2可知, 6月7、17日播种的株高分别是110.0、108.0 cm;千粒重分别是25.51、26.22g;结实率分别是71.40%、86.50%;穗粒数分别是138.10、135.85粒;有效穗数分别是321.62万、306.15万穗/hm2。可以看出, 迟播的产量显著高于早播。6月7日播种的结实率较低, 导致产量下降。该品种抗倒性较好, 生育期短, 在沿淮地区直播很安全, 耐迟播。

2.3.2 皖稻68。

为常规粳稻品种, 是寿县水直播面积最大的品种。直播全生育期135 d。6月7、17日期播种的株高分别是108.0、87.4 cm, 说明迟播影响营养生长;千粒重分别是24.04、23.35 g;结实率分别是95.21%、90.84%;穗粒数分别是115.24、94.54粒;有效穗数分别是320.36万、361.17万穗/hm2, 可以看出, 迟播产量显著下降。该品种抗倒性好, 生育期偏长, 直播宜在6月10日前结束, 否则会影响产量和下季小麦播种时间。

2.3.3 宁粳三号。

为常规粳稻品种, 2010年在寿县首次试播。直播全生育期130 d。6月7、17日播种的株高分别是103.6、95.4 cm, 千粒重分别是24.65、26.66 g;结实率分别是88.95%、92.96%;穗粒数分别是159.60、125.74粒;有效穗数分别是309.77万、290.37万穗/hm2。可以看出, 前期播种的产量显著高于后期。该品种抗倒性好, 生育期适中, 产量高, 适合沿淮地区麦茬稻水直播。

2.3.4 天优华占。

为杂交晚籼, 是超级稻品种, 在寿县首次试播。直播全生育期120 d。6月7、17日播种的株高分别是105.7、106.6 cm;千粒重分别是23.57、24.11 g;结实率分别是75.50%、72.30%;穗粒数分别是198.96、215.28粒;有效穗数分别是333.15万、294.75万穗/hm2。可以看出, 迟播产量下降明显。该品种抗倒性较好, 生育期适中, 产量很高, 适合沿淮地区作麦茬稻直播。

2.3.5 新两优106。

为杂交晚籼品种, 在寿县有小面积种植。直播全生育期112 d。6月7、17日播种的株高分别是123.9、116.1 cm;千粒重分别是29.75、29.82 g;结实率分别是85.57%、83.57%;穗粒数分别是135.33、145.89粒;有效穗数分别是289.15万、297.08万穗/hm2。可以看出, 迟播种的产量显著高于早播。该品种抗倒性差, 生育期短, 耐迟播, 产量高, 在沿淮地区直播注意防止倒伏。

2.3.6 丰两优一号。

为杂交中籼, 是安徽超级稻品种, 在寿县作一季中稻栽培面积很大, 近2年也有小面积直播。麦茬直播全生育期130 d。6月7、17日播种的株高分别是122.7、131.8 cm;千粒重分别是26.72、28.33 g;结实率分别是74.37%、72.94%;穗粒数分别是233.38、205.16粒;有效穗数分别是250.48万、236.21万穗/hm2。可以看出, 迟播产量下降明显。该品种抗倒性差, 生育期长, 作麦茬直播宜早播, 迟播风险很大。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天优华占、宁粳三号产量高, 生育期适中, 适合在沿淮地区作一季中稻直播, 新两优106、绿旱一号生育期短, 宜迟播。同一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产量差异显著, 绿旱一号和新两优106的生育期较短, 迟播产量高于早播;皖稻68、宁粳三号、天优华占、丰两优一号4个生育期稍长的品种, 播期推迟, 产量均显著下降。

参考文献

[1]杨桂梅.豫南丘陵山区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 2010 (8) :44.

[2]王连延.中稻免耕直播示范效果与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 2005 (1) :58.

[3]朱炳耀, 黄永耀.福建山区中稻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 1999 (6) :6-7.

[4]黄兴贵.杂交中稻直播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6 (12S) :112-113.

[5]江瑞林, 颜明朝, 刘春平, 等.中稻直播不同用种量对产量的影响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22) :42, 75.

一季中稻 篇3

1 技术路线

围绕一季化杂交中稻地区旱育中苗直栽秧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 提出了“适期精播、规范管理、宽行密株、早栽早管、配方施肥、科学除草、合理灌溉、防病治害、穗均高产”等技术路线, 从1995年, 开始不断探索旱育秧与高产栽培的技术研究, 在1997年, 四川省绵阳市建华乡就全面推广了旱育秧, 经过近20 a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明确了水稻旱育中苗秧及高产栽培的技术规程。

2 旱育秧中苗直栽秧的表现

旱育中苗直栽秧与两段寄插相比, (1) 苗床期出叶较慢、苗体偏小, 但低位分蘖和根数上明显处于优势; (2) 旱育中苗秧全株可溶性总糖、地上部茎鞘和叶片贮藏的碳水化合物、比两段秧显著提高; (3) 同秧龄的旱育中苗秧根系鲜、干重的绝对值低, 但根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的指标均显著高于两段秧; (4) 旱育中苗秧移栽时根系和叶片中的GA、CTK、IA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两段秧, 而叶片中的ABA和根系中的ABA、IAA则极显著高于两段秧, 移栽后3 d, 旱育秧叶片和根系中的GA、CTK、IAA含量迅速增加, 并极显著高于两段秧, 而ABA含量大幅降低, 有快速生长的趋势; (5) 旱育中苗秧移栽后, 根系生长具有暴发力, 新根发生数和最长新根数均极显著多于两段秧, 从返青至抽穗期都具有优势, 但发根强度随时间椎移而减弱; (6) 旱育中苗秧在移栽后出叶速度明显加快, 移栽后35 d叶龄进程相当, 最终, 旱育秧总叶片数比两段秧多0.6张左右, 尤其是低位一次分蘖优势明显。总的群体动态有前期早发, 中期稳长, 后期缓降的特点, 利于提高大穗率。

3增产节资增效

3.1 增产

据1995-2004年的实际测产表明:示范村8 a的613 hm2旱育秧中苗直栽水稻平均每667 m2产626.7kg, 比8年的8 hm2两段秧平均每667 m2产588.1 kg, 每667 m2平增产38.6 kg, 增产6.6%。其中2002年示范社4 hm2旱育中苗秧平均每667 m2产667.5 kg, 比面上2 800 m2两段秧增产102.2 kg, 增产18.1%。

3.2 省工

统计表明:每667 m2旱育中苗直栽秧比两段寄插水育秧节约用工5~8个, 折合到大田 (旱育中苗1∶ (14~16) , 两段寄插水育秧1∶ (7~9) ) 每667 m2节育用工个1.3~2个;大田移栽时每667 m2节省用工1.5~2.2个工 (即做秧田、寄插、拔秧、挑秧省工) , 合计每667 m2大田节育用工2.8~4.2个。

3.3 节资

(1) 旱育中苗秧每667 m2大田成本比两段秧减少支出15元左右 (主要减少了施肥量、农药费) ; (2) 平均每667 m2大田节约用水90~120 m3。

3.4 增效

(1) 每667 m2大田旱育中苗秧比两段秧节约秧田33 m2, 小春油菜按建华乡平均产量和平均销价格计, 增收19斤×2.6元/斤=49.4元; (2) 节约用工4.2个, 节支增收210元 (按当地业主平均每人用工工资50元/d计) ; (3) 减少肥料、农药投入15元; (4) 稻谷增收38.6 kg×2.6元/kg=100.36元。合计每667 m2大田增收374.76元。

4 主要配套技术

“五改两抓”:一改旱育小苗为旱育中苗;二改标准培肥调酸法为多样培肥调酸法;三改粗放播种为精细播种;四改粗放管理为规范管理;五改单株栽插为双株栽插。“两抓”:一抓苗床期育秧管理技术落实;二抓本田移栽质量与管理。

4.1 旱育中苗秧技术规程

4.1.1 改旱育小苗为中苗, 选好备足苗床地

苗龄50 d左右, 苗床要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管理方便的菜地或空闲地为佳。苗床与大田之比为 (40~48 m2) ∶667 m2, 即1∶ (14~16) 。

4.1.2 改标准床土培肥调酸法为多样性

“临培法”是在播种7 d前, 苗床施入50~70 g/m2壮秧剂;或每667 m2施入过磷酸钙100~125 kg、尿素7.5~10 kg、钾肥5 kg、人畜粪水1 500~2 000kg (或腐熟的有机肥1 000~1 500 kg) , 利用酸根离子、或有机酸、腐殖质吸湿、调酸、保墒及培肥, 或将过磷酸钙降为30~40 kg, 每667 m2另施硫磺粉10~15 kg (即25 g/m2) 调酸培肥, 然后翻耕2~3次均匀混入10 cm深床土中备用。

4.1.3 床土消毒

在床土培肥调酸翻耕时, 用敌克松或甲霜铜2.5~4.0 g/m2 (每667 m2 1.7~2.8 kg) 对成800倍药液均匀喷洒第1次, 做厢时和播种覆土盖种后再分别用该浓度药液喷洒第2、3次进行床土消毒。

4.1.4 精细播种

按开厢→灌水→均匀播种→覆土盖种→除草 (消毒) →盖膜进行。 (1) 按1.75~1.95 m开箱, 厢面宽1.25~1.35 m, 厢沟宽0.5~0.6 m, 将厢面刮平, 大土粒刮在厢与沟的交界处做成3~5 cm的小埂, 大土块刮入厢沟内敲细, 并取走沟内余土集中过筛, 厢沟深8~10 cm, 过筛细土盖膜保存留作盖种, 大土粒还入沟内用作压膜; (2) 播种前1 d必须用水灌透灌饱厢面, 收旱后用光滑的平板轻压平整厢面播种; (3) 旱育中苗最佳秧龄50 d左右, 每667 m2大田备足优质、高产、抗性强的稻种1~1.5kg, 每0.5 kg稻种需厢面10~12 m2。根据前茬和当地气候特点确定适宜播期, 要避开抽穗期的高温伏旱或灌浆期的低温阴雨。开始浸种时用强氯精按1∶1 000倍液浓度浸种12 h防治线虫、恶苗病, 后用清水淘净、再浸种48 h后播种, 或采用“干湿”催芽法待胚根露白 (即白天浸水, 夜晚沥干摊开保湿吸气, 连续4~5 d胚根自然长出) 后均匀播种。芽谷或吸足水的湿谷按50 g/m2播种; (4) 播种后盖上一层过筛细土, 以不现谷为度, 再消毒一次。然后用新野 (旱秧净) 按l0 m L/67 m2对水5 kg的剂量均匀喷雾除草, 对一年生杂草防除效果在93%以上, 40 d秧龄无杂草; (5) 盖膜保温保湿。一般拱条长1.85~2m, 拱距0.8~1 m, 拱高0.4 m, 微膜宽2 m, 膜拉伸压实, 防止大风揭开薄膜。

4.1.5 规范管理

(1) 播种后至二叶期以保湿保温为主, 不揭膜; (2) 二叶一心期开始揭开微膜两头换气、降温、降湿炼苗, 1~2 d后厢面喷施800倍液的敌克松或甲霜铜防治立枯病, 后用15%的多效唑1 000倍液喷施以促根壮苗、抗旱, 操作结束盖膜时仍将膜两头拱开, 秧厢较长的, 可在两边每隔2~3 m对拱开窗, 以通气、降温、保湿抗旱, 保持膜内水汽的循环, 防止大雨淋湿厢面而引发生理性立枯病的发生, 拱膜的管理直至栽秧前1 d才能取走; (3) 三叶一心后的管理上, 一是在厢面发白, 早晨叶片仍有卷曲时, 就用清粪水浇灌, 以浸湿4 cm左右深的土壤为宜, 因腐熟的人蓄粪水含有大量的腐殖酸和有机质利于调酸保墒, 但不能饱灌, 更不能用清水饱灌; (4)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分别用吡虫灵、敌杀死和三环唑防治蚜虫、飞虱、螟虫和稻瘟病; (5) 拔秧前1 d浇一次足水, 利于起苗少伤根, 并带土、带药, 抢时早栽。

4.2 宽行密株, 抓好大田管理

4.2.1 科学施肥

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 每667 m2用水稻专用复合肥总肥量40~45 kg, 基肥、苗肥、壮秆肥和穗肥的施用比例为4∶3∶2∶1。移栽返青后每667 m2用速效肥碳酸氢铵15 kg作追肥, 能比尿素或复合肥提早见效4~6 d (尿素或复合肥要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化) , 利于促进低位分蘖的早生快发, 形成多叶大分蘖。

4.2.2 抢时早栽、宽行密株

小春收获后抢时整田栽秧, 建华乡要求在6月5日前移栽结束为好。一般行株距为 (27~30) cm× (13~17) cm, 每667 m2 1.6万丛左右, 每丛插2~3棵主茎苗, 每667 m2基本苗12.5万~14万株。匀株浅插, 注重质量, 靠基本苗和第1次分蘖增加大穗的比重。试验表明, 在同等条件下, 不同品种的主茎和第1节位分蘖结实粒数在180~320粒, 第2次分蘖和第二、三节位的分蘖在120~230粒, 分蘖次数越到后和节位越高, 结实粒数越低, 甚至成为无效分蘖。

4.2.3 科学管水

坚持“浅水栽秧, 薄水分蘖, 够苗晒 (晾) 田”的原则。每667 m2苗数达到23万左右时开始排水晒田, 控制分蘖再发, 促长多叶大分蘖、壮杆、壮根, 提高土壤透气性。长势弱、沙质田以迟晒、晾田、湿润灌溉为主;基本苗足、长势旺、施肥水平高和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粘壤土田块根据情况早晒、重晒;孕穗期足水灌溉, 避免影响减数分裂, 减少空、瘪粒;齐穗后湿润`灌溉壮籽防早衰, 蜡熟末期适时断水。

4.2.4 抓好病虫草防治

【一季中稻】推荐阅读:

中稻高产施肥技术08-28

杂交中稻直播栽培技术09-17

上一篇: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下一篇:脚手架搭设方案实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