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瘤胃臌气治疗

2025-01-26

水牛瘤胃臌气治疗(精选7篇)

水牛瘤胃臌气治疗 篇1

1 临床症状

病牛体型中等, 精神萎顿, 鼻镜湿润, 眼部略红, 无明显肷窝, 两侧肷窝与躯体齐平, 左侧偏高, 其时摇尾, 有排便动作, 踢腹, 皮温均匀, 皮肤有弹性, 叩诊肷部, 发鼓音, 瘤胃蠕动音减弱。患牛肛温为38.7 ℃, 口腔湿润, 呼气略臭, 时而张口伸舌。

2 诊断

调查发现牛发病前曾误食黄豆叶, 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本例为误食黄豆叶引起的瘤胃臌气。

3 治疗

以排气减压, 制止发酵, 恢复瘤胃正常功能为治则。

3.1 瘤胃放气用排气针穿刺瘤胃间断性排气, 并用清油500 m L加水1 000 m L对病牛进行灌服。

3.2 抑制发酵抑制瘤胃内容物发酵用福尔马林10 m L加水配为1%溶液给病牛内服。

3.3 恢复瘤胃功能让牛将一浸有1%食盐水的毛巾衔于口中, 毛巾两端分别用绳系于口角, 并让患牛不断咀嚼, 以促嗳气, 同时静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 L, 加10%安钠咖10m L。

3.4 中药治疗治疗本病可用消胀散, 即炒莱菔子20 g, 枳实30 g、木香20 g、青皮50 g、小茴香35 g, 玉片15 g, 二丑25 g, 煎水三次混匀后, 分三次 (每次加捣碎大蒜25 g) 灌服。

3.5 针灸治疗针灸病牛脾俞、百会、苏气、山根、耳尖、舌阴、顺气等穴。

4 预防

为避免水牛发生瘤胃臌气, 应防其过量采食多汁、幼嫩的青草和豆科植物 (如苜蓿、黄豆叶) 及易发酵的甘薯秧、甜菜等, 并避免喂给牛带露水、带霜的草料。

水牛应少喂大豆、豆饼等豆类饲料, 必须要喂这类饲料的应用开水浸泡后再喂。

为避免牛发病, 应做好草料的保管和加工调制工作, 并严禁用发霉腐败的草料喂牛。

棕树叶治疗牛瘤胃臌气 篇2

1 药物及应用方法

1.1 药物

棕树叶。棕树 (Trachycarpus fortunei) 为棕榈科棕榈属植物, 常绿乔木, 无主根, 须根密集;干圆柱形, 直立, 不分枝;叶大, 簇生于树干顶端, 掌状分裂成多数狭长裂片, 裂片坚硬, 顶端浅二裂, 叶柄极长, 在我国各地均有野生或人工种植。

1.2 使用方法

取新鲜棕树叶4~5柄 (净叶片重约0.6~0.75 kg) 捣烂如泥, 加入1.5~2 kg 常温水中浸透, 边浸边搅, 捞出叶渣, 静置沉淀, 取上清液灌服。

2 典型病例

病例1 2010年10月5日, 余庆县小腮镇杉木坑组村民王某饲养的1头黄母牛因食入生红苕 10 kg和稻壳2 kg而致气胀。症见呼吸困难, 两侧肷窝臌胀, 起卧不安。笔者立即用套管针行肷俞穴穿刺排气, 取棕树叶0.75 kg , 水1.5 kg, 制取棕树叶水溶液灌服, 2小时后再灌服1次, 次日病牛痊愈。

病例2 2011年2月3日, 余庆县龙溪镇苏羊村地统村民组潘某用生黄豆渣3 kg喂牛致其臌胀。症见呼吸困难, 肷窝臌胀, 时起时卧, 心神不安。嘱畜主按上法取棕树叶水溶液2 kg, 1次灌服, 2小时后再灌服中成药胃肠活500 g (主要成分:黄芩、陈皮、青皮、大黄、玄明粉) , 次日回访, 病牛痊愈。

3 小结

3.1 棕树叶捣烂透水得到的水溶液呈叶绿色, 不能加热煮沸, 也不能与酸性、碱性、氧化剂等物质混同使用, 并且是现制现用。

3.2 气胀特别严重者, 须先用套管针在肷俞穴穿刺放气, 再灌服棕树叶水药液治疗。

3.3 棕树分布广泛, 取用方便又无花费, 特别是在牛发生瘤胃臌气又找不到兽医人员或兽医人员偏远而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非常适用。

3.4 用棕树叶治疗牛瘤胃气胀的药用机理未见报道, 尚须进一步研究。

各地鸡群中呈逐渐多发态势。近年来, 人工驯养野山鸡较多, 野山鸡经多年人工驯养后, 对疫病的抵抗力有所下降, 亦能引起该病的暴发。因此, 对发生过该病的鸡场应对该病进行免疫接种, 3~5周龄用鸡传染性鼻炎多价油乳灭活苗接种1次, 120日龄再接种1次, 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5.3 通过此次治疗及笔者多年对畜禽疾病治疗的体会, 畜禽疫病宜采取中西药结合治疗为宜。对本病中药选取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配合多维及葡萄糖粉饮水, 对于吃食减少、体弱的病禽能起到恢复体能的作用, 氟苯尼考、链霉素对该病疗效较好 (有条件时宜先作药敏试验) 。对症状严重的宜采取上述药物肌注。

牛瘤胃臌气的治疗体会 篇3

2011年3—11月, 笔者共治疗牛瘤胃臌气26例, 治愈25例, 治愈率达96.1%。现就其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病因

1.1 采食过多开花期或幼嫩多汁的豆科植物, 如苜蓿、紫云英、三叶草、野豌豆等, 或鲜甘薯蔓、萝卜叶, 迅速发酵, 产生大量气体而引起。

1.2 采食堆积发热的青草、霉败干草以及多汁易发酵的青贮饲料, 特别是舍饲的牛突然转喂这种饲料, 易引起发病。

1.3 饲料搭配不合理, 谷物饲料过多而粗饲料不足, 或饲喂胡萝卜、甘薯、马铃薯等块根饲料过多, 都可成为本病的发病原因。

1.4 越冬耕牛长期饲喂干草, 春天突然改喂青饲料或采食幼嫩枝叶均可导致瘤胃臌气的发生。

1.5 使役的耕牛突然饲喂大量的猪潲、过多的谷物类精饲料, 引起瘤胃积食或瓣胃阻塞, 也可导致发生该病。另外, 饲喂块根类饲料引起食道堵塞导致排气障碍, 使瘤胃内聚集大量气体发生臌气。

2 发病机制

瘤胃臌气有泡沫性和非泡沫性2种。其中泡沫性臌气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 病程发展也更为急剧;非泡沫性瘤胃臌气除瘤胃内重碳酸盐及其内容物发酵产生的大量CO2和CH4外, 饲料中含有氧苷与脱氢黄体酮化合物, 具有降低前胃神经兴奋, 抑制瘤胃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因而引起非泡沫性瘤胃臌气的发生。

在瘤胃臌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瘤胃过度臌胀和扩张, 腹内压升高, 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 气体代谢障碍, 病情急剧发生恶化, 并且瘤胃内腐酵产物刺激瘤胃壁痉挛收缩, 引起疼痛不安。病的末期, 瘤胃壁张力完全消失乃至麻痹, 气体排出更困难, 血液中CO2显著增加, 碱贮下降, 导致窒息和心脏麻痹。

3 临床症状

3.1 轻微型

举止不安, 精神沉郁, 结膜充血, 不断起卧, 回头顾腹, 腹围膨大, 瘤胃收缩先增强, 后减弱或消失, 腹壁紧张而有弹性, 叩诊呈鼓音。有时有泡沫、唾液从口中逆出或喷出。

3.2 严重型

随着瘤胃扩张和膨胀, 膈肌受压迫, 呼吸促迫而有力, 头颈伸展, 张口伸舌呼吸, 呼吸次数增至60次/min。心悸, 脉博急速, 100~120次/min以上。后期血液循环障碍, 呼吸困难, 黏膜发绀, 目光恐惧, 站立不稳, 步态蹒跚, 突然倒地, 痉挛抽搐、窒息和心脏麻痹死亡。

4 病程及预后

原发性瘤胃臌气病情急促, 如不及时急救, 数小时内窒息死亡。病情轻的病畜及时治疗, 可迅速痊愈, 预后良好。慢性瘤胃臌气, 病程可持续数周, 由于病因不同预后不一, 继发于前胃弛缓的, 原发病治愈, 慢性臌胀也消失。

5 诊断

急性瘤胃臌气:病情急剧, 根据病史、采食大量易发酵饲料发病、腹围膨胀、左肷部凸出、呼吸困难、血液循环障碍, 可以确诊。慢性瘤胃臌气:病情弛张, 反复产生气体, 随原发病而异, 通过病因分析, 也能确诊。但在诊断时应注意与前胃弛缓、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腹膜炎、食道堵塞等疾病进行鉴别。

6 治疗方法

6.1 轻微病例

用“消气灵”30 mL加水600 mL灌服。

6.2 严重病例

用“消气灵”50 mL加水1 000 L灌服。也可用“消气灵”30 mL加水150 mL作瘤胃注射。

6.3

用植物油300 mL加温水500 mL制成油乳剂灌服, 也可用炒莱菔子300 g研成末加食醋500 mL调匀口服。

6.4

病情较轻的病畜, 可把病畜牵到斜坡上, 保持前高后低姿势, 用生椿树枝衔在病畜口内, 同时用力按摩瘤胃, 促进气体排出, 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也可用土烟垢少许放入牛鼻腔, 刺激反刍, 促进排气。

除以上几种方法外, 还必须根据病畜精神状态对症综合治疗, 必要时还要强心补液, 调节酸碱平衡, 保障生理机能正常。

7 典型病例

7.1 病例1

2011年3月28日, 龙塘乡磨坪村深窝凼村民组陈某求诊, 述其饲养的1头母水牛在牛圈里面转圈, 出气不匀。临床可见:病牛反刍消失, 腹围膨大, 回头顾腹, 不断起卧, 呼吸急促。询问畜主, 该牛曾饲喂熟玉米面、米糠和干苕藤大约有2桶。诊断该牛为过食大量不易消化的饲料引起瘤胃臌气。治疗: (1) “消气灵”50 mL加水1 000 mL立即灌服。 (2) 5%碳酸氢钠注射液300 mL和10%葡萄糖液500 mL静注。 (3) 牛胃药300 g加水1 000 mL 灌服。 2小时后牛病情得到缓解, 第2天早上重复用药1次, 病牛逐渐恢复正常。

7.2 病例2

2011年5月16日龙塘乡官塘村坝子边组肖某求诊, 其饲喂的1头水牯在圈内站不起来, 肚腹胀大。临床可见:发病牛右侧卧, 平躺在圈内, 头颈伸展, 呼吸急促, 脉博急速, 角膜充血, 左肷部凸起。询问畜主, 昨天晚上喂了大量豆科草料。根据症状和主诉, 诊断为过食大量青绿饲料引起的瘤胃臌气。治疗: (1) 立即用套管针瘤胃穿刺放气, 缓解腹压。 (2) “消气灵”30 mL加水150 mL作瘤胃注射。 (3) 植物油500 mL加适量温水灌服。 (4) 5%碳酸氢钠300 mL、10%葡萄糖500 mL静注。 50分钟后病畜病情得到好转, 下午重复用药1次, 第2天病牛逐渐恢复正常。

8 体会

8.1 本病病情发展急剧, 抢救病畜应及时, 治疗着重于排出气体, 防止酵解和酸败, 理气消胀, 强心解毒, 健胃消导。

8.2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病畜全身机能状态, 强心补液, 调节酸碱平衡, 预防酸中毒, 根据病情急缓, 采用以上方法, 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奶牛瘤胃臌气的临床手术治疗 篇4

1病因

2008年1月8日, 汤原县吉祥乡守望村奶牛养殖户王某, 打电话报诊说自己上个月从河北省唐山地区购买了一头怀孕4个月的奶牛, 因牛体瘦弱, 饲喂精料过多不反刍, 而造成瘤胃臌气。

2症状及诊断

患牛体温39℃, 呼吸65次/分钟, 听诊心音亢进, 增数120次/分钟以上, 瘤胃蠕动音消失。腹围膨大, 左肷部膨起, 伸颈吐舌, 从口腔内流出大量唾液, 起卧踢腹, 出汗, 有腹痛表现, 食欲废绝, 反刍停止。

3治疗

用大号胃管倒胃, 放出大量气体和液体, 再从胃管投入液体石蜡2 000毫升, 内加20%鱼石脂, 酒精200毫升。5%葡萄糖500毫升加糖钙500毫升, 25%葡萄糖500毫升加维生素C 50毫升, 10%浓盐500毫升, 0.9%盐水加复合维生素B 20毫升, 5%碳酸氢钠500毫升, 静脉注射, 1小时后病情好转, 该牛恢复正常。

4复诊

4天后因饲喂小米粥引起旧病复发, 而且比第一次还要严重, 病牛呼吸高度困难, 头颈伸直, 口流泡沫, 全身出汗, 前肢张开站立, 两侧腹围高度隆起, 腹壁有立刻被张开的感觉, 因此决定剖腹探查。

5实施手术

(1) 用两根安全绳将牛吊于牛舍房梁上进行保定。在左侧肷部瘤胃区最凸点剪毛, 被皮用5%碘酊消毒, 75%酒精脱碘, 用止血钳在皮肤上画一道20厘米长痕迹做标记。用5%葡萄糖加止血敏40毫升一次静点进行止血, 采用腰旁神经传导麻醉与术部浸润麻醉相结合, 在第1、第2和第4腰椎横突游离下方, 分别垂直刺针至横突骨面, 每点注射2%盐酸普鲁卡因10毫升, 术后皮下和肌肉层分点注射0.5%盐酸普鲁卡因, 总量100毫升, 固定好创巾, 用针头刺术部皮肤无疼痛感后实行手术。

(2) 剖腹探查及治疗。以常规手术方法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及筋膜肌肉, 用止血钳止血, 用手撕开腹斜肌, 用手术刀慎重切开腹膜, 拉出部分瘤胃, 在切口周围垫好消毒大纱布, 以防胃液流入腹腔, 用螺旋缝合法大针距将瘤胃壁固定在皮肤切口以外, 结扎胃壁上的大血管, 切开胃壁后, 气体、胃液、小米粥等立刻喷射出一米多远, 内有呈长团型塑料一块。

胃内容物比较多, 全部取出后用手沿胃壁探查瘤胃底部, 除有少量沙粒外, 未发现金属等异物, 又继续探查网胃和瓣胃入口处, 也未发现异常。留下少量胃液后, 用生理盐水冲洗瘤胃壁切口, 拆除胃壁固定线和纱布, 连续缝合胃壁, 撒涂青霉素钠后还回腹腔中, 分层次连续缝合腹膜和肌肉层, 每层用生理盐水冲洗淤血污物后, 放入青霉素钠粉400万单位, 18号线结节缝合皮肤, 用75%酒精消毒后, 固定好创口, 防尘纱布多层, 以防感染和冻伤, 肌注安乃近40毫升。

(3) 护理、消炎。第2天投入健康牛的瘤胃液1 000毫升, 以后每天静点生理盐水1 000毫升, 加青霉素钠1 600万单位, 5%葡萄糖1 000毫升加维生素C 40毫升, 连注8天, 第11天拆除防尘纱布和皮肤缝合线, 该牛痊愈, 6个月后该母牛产下一头母犊牛, 但犊牛只能吃奶不能排便, 7天后死亡, 解剖后发现直肠狭窄。

6小结

(1) 该牛第一次瘤胃臌气是因塑料团阻塞了网瓣孔通道, 经用大号胃管倒胃和投服鱼石脂和液状石蜡溶液, 止酵润滑使塑料团移开, 加快了胃溶液的后移运动, 恢复了该奶牛食欲。

不同方法治疗牛瘤胃臌气对比试验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牛来源和分组

试验牛从规模养牛场选取患瘤胃臌气病牛75头, 随机分成5个组。即:试验1组 (多种中药组合物煎服组) 试验2组 (少量中药打粉组) 、试验3组 (胃管治疗组) 、试验4组 (口服验方组) 、试验5组 (套管针治疗组) 。试验1组30头, 其他4个组各15头。各组供试验的牛体重、膘情等有关形状差异不显著 (P﹥0.05) 。

1.1.1 试验1组 (多种中药组合物煎服组)

方剂成分:香薷15~45克、陈皮16~60克、甘草10~20克、丁香15~35克、木香15~30克、青皮15~25克、芒硝30~200克 (孕畜慎用) 、香附 (醋浸炒) 15~55克、紫苏20~60克、黄荆20~50克、火麻仁115~175克、牵牛子28~44克 (孕畜慎用) 、赤茯苓15~60克、生首乌20~85克、当归15~55克、厚朴15~25克、神曲15~35克、泽泻15~85克、槟榔15~55克、枳实15~55克、乌药14~44克、白术14~44克、莱菔子25~55克、玉米胚芽油350~500毫升。

有热加黄柏15~55克、龙胆草20~60克;有寒加荜澄茄18~48克、吴茱萸10~30克。

炮制方法:除玉米胚芽油外, 先将上述中药用纯净水浸泡15~30分钟, 然后水煎, 沸腾后用慢火煎20~30分钟, 候温, 用过滤去渣, 加入玉米胚芽油混匀一次灌服。

1.1.2 试验2组 (胃管治疗组)

实施方法:站立保定, 将清洗消毒完毕的胃管, 经口腔和食道慢慢插入到瘤胃内, 通过插入的胃管, 可以先放气, 然后再投放防瘤胃臌气的化合物。

注入的化合物种类:植物油与水混合液800毫升 (水500毫升, 油300毫升) , 聚炔亚炔可作为瘤胃抗泡沫剂。稀盐酸10~30毫升、酒精溶液100~150毫升、澄清的石灰水溶液1000~2000毫升、8%氢氧化镁混悬溶液600~1000毫升、土霉素250~500毫克、青霉素100万国际单位。

1.1.3 试验3组 (少量中药打粉组)

方剂成分:番泻叶18~60克、大黄50~120克、巴豆霜2~8克 (体虚及孕畜禁用) 、人工盐300~500克、芝麻油450~550克。

炮制方法:将所有固体中药打成粉末, 用水调成稀糊状, 然后加入芝麻油一次灌服。

1.1.4 试验4组 (口服验方组)

验方1:萝卜籽500克和大蒜头200克捣碎混合, 加麻油250克, 一次灌服。

验方2:取熟石灰100克、花生油500克, 先将花生油入锅烧开, 然后将其倒入熟石灰内, 拌匀, 待温后灌服。

验方3:松节油50~60毫升、鱼石脂20~30克、酒精110~140毫升, 混合一次灌服。

验方4:红辣椒末50~100克, 豆油脚 (豆油经长期放置后的沉淀物) 200~300克, 混合加温水1000毫升调和, 一次灌服。

验方5:芋叶250克捣碎, 加食用油500毫升一次灌服。然后向舌部涂布食盐, 将一棵涂满黄酱的树根衔于口内, 促使其呕吐或嗳气。

验方6:先将60克小苏打溶于100~200毫升水中, 一次性灌服;然后取明矾粉60克, 加水200毫灌服;再用食盐30克、食醋200毫升, 加水200毫升灌服。

验方7:取韭菜1000~1500克、食盐50克, 捣成泥, 用食醋500毫升混合后灌服。

验方8:大蒜100克, 小茴香100克, 陈醋250克, 捣碎加醋一次灌服。

验方9:站立保定, 矿物油 (煤油、柴油、汽油均可) , 大牛灌200~300毫升, 小牛减半。用灌药瓶或啤酒瓶均可, 矿物油灌后一般15~20分钟即消胀, 消胀后要停食一顿。

1.1.5 试验5组 (套管针治疗组)

在左肷部膨胀部最高点, 用碘酊消毒后用套管针迅速穿刺瘤胃, 慢慢放出瘤胃内的气体, 减缓臌胀, 是一种急救治疗方法。使用套管针治疗时, 要使套管针附在牛的腹壁上, 注意放气一定不能太快。待气体放完后, 再向瘤胃内注入酒石酸锑钾与硫酸镁制成的混合液, (混合液制法:酒石酸锑钾4~6克, 硫酸镁400~500克, 加常水配成5%~8%溶液, 1次注入。) 之后可拔出套管针, 消毒针眼周围皮肤。

2 结果与分析

分析上表可以看出, 试验1组显效率为100%, 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试验5组的显效率分别为93.33%、86.67%、80.00%、73.33%, 试验1组比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试验5组的显效率分别提高了6.67个百分点、13.33个百分点、20个百分点、26.67个百分点, 经生物统计分析, 试验1组与试验3组、试验4组相比均差异显著 (P<0.05) , 与试验5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 , 试验3组与试验4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0.05) 。治愈率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试验5组分别为96.67%、86.67%、80.00%、73.33%、66.67%, 试验1组治愈率最高, 分别比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试验5组提高10个百分点、16.67个百分点、23.34个百分点、30个百分点, 试验1组与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相比均差异显著 (P<0.05) , 与试验5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 , 试验2组与试验3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0.05) 。复发率试验1组为0, 分别比试验2组的6.66%、试验3组的6.66%、试验4组的13.33%、试验5组的13.33%降低6.66个百分点、6.66个百分点、13.33个百分点、13.33个百分点, 均差异显著 (P<0.05) 。

3 结论与讨论

3.1 发病原因多种多样

牛瘤胃臌气病常发生在夏秋季节, 是饲料停滞瘤胃, 异常发酵产气, 超过胃的正常容积, 而引起牛嗳气受阻, 腹胀作痛的一种疾病。按病原的不同, 臌气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3.1.1 原发性瘤胃臌气

该病多因牛食入了大量幼嫩多汁豆科植物 (如新鲜的苜蓿、草木樨、紫云英、豌豆藤、红三叶、大豆叶、马铃薯叶等) 、雨后或霜露的饲草、腐败发酵的青贮饲料以及质量较差、霉败变质的干草、有毒植物 (如乌头、毒芹和毛茛等) 、过食大量难消化而易膨胀的豆饼、豌豆、油渣及小麦等臌气源性饲草饲料, 或饲喂后未充分休息反刍立即使役, 食物在瘤胃内发酵降解, 产生大量的气体, 使瘤胃臌胀, 嗳气不畅, 呼吸受阻所致。

3.1.2 继发性瘤胃臌气

病牛因为饲喂块根、块茎类饲料而发生牛食道阻塞, 防碍嗳气造成的, 或者病牛患瘤胃积食、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腹膜炎、胃壁及腹膜粘连等疾病, 也可继发瘤胃臌气。

3.2 发病症状明显

瘤胃臌气根据病程进展程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3.2.1 急性

牛采食了大量易发酵的饲草饲料后不久, 左肷部急剧膨胀, 膨胀的高度可超过脊背, 按压有弹性, 叩打呈鼓音, 腹压增大。病牛表现为痛苦不安, 回头顾腹, 两后肢不时提举踢腹。食欲、反刍和嗳气完全停止, 呼吸急促、困难。严重者张口、伸舌呼吸、呼吸心跳加快, 脉博每分钟100~120次, 心音亢进。眼结膜充血发绀, 眼球突出, 口色暗。由于瘤胃壁痉挛性收缩, 引起疼痛, 病牛站立不稳, 盗汗, 行走摇摆。病重时瘤胃壁张力消失, 气体聚积, 心力衰竭, 一旦倒地抽搐, 臌气更加严重, 若不紧急抢救, 病牛可因呼吸困难、缺氧而窒息死亡。

3.2.2 慢性

由于牛患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等疾病继发性瘤胃臌气, 或采食了少量易发酵的饲草饲料而引起, 病程发展相对缓和, 发病表现相对急性症状稍轻。

3.3 叩诊区别诊断

牛瘤胃臌气根据性质, 又分气体性、泡沫性和混合性瘤胃臌气3种。

3.3.1 气体性瘤胃臌气

叩诊牛左上腹发出明显的鼓响声, 插入胃管可减缓臌气。

3.3.2 泡沫性瘤胃臌气

口腔溢出泡沫状唾液, 叩诊牛左上腹鼓响声不明显。插入胃管不能减缓臌气。

3.3.3 混合性瘤胃臌气

叩诊牛左上腹能发出微弱的鼓响声, 口腔偶尔溢出少量泡沫状唾液, 插入胃管能稍微减缓臌气。

3.4 及时治疗

3.4.1在条件允许时, 迅速炮制上述试验1组的香薷、陈皮、莱菔子等多种中药组合物煎服, 疗效显著。

3.4.2野外放牧时应让牛少食幼嫩多汁豆科植物, 不食雨后或霜露的饲草及有毒植物。随身携带套管针、植物油、煎制好的中药、灌药瓶等急救物品, 发现急性瘤胃臌气, 立即就地实施急救。

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措施 篇6

1 发病情况

崇信县有一养羊专业户杨某, 饲养绵羊200多只, 饲养模式为放牧加补饲精料的方法。2013年月28日, 养殖户杨某饲喂绵羊大量的苜蓿、三叶草等青草, 过了一个多小时后, 发现羊群有15只体格健壮的绵羊, 腹部膨大, 高出脊背, 反刍和嗳气几乎停止, 没有食欲, 于是到崇信县畜牧兽医局木林畜牧兽医站就诊。

2 病因

急性瘤胃臌气是一种常见的前胃疾病, 是由于羊采食了大量的肥嫩多汁的容易发酵的草料而引起。如绵羊采食了大量的豆科牧草, 或采食雨后的水草, 或在早晨放牧采食了露水未干的青草等。这些草料容易在瘤胃中发酵, 有大量气体产生, 从而造成瘤胃体积迅速增大, 以致于过度膨胀, 绵羊发生急性瘤胃臌气病。

绵羊采食了腐败变质, 或被霉菌寄生的饲草冰冻过或者容易分解的块根类饲料, 或者质量不好的青贮饲料也容易发生此病。绵羊误食了对瘤胃有麻痹作用的毒草, 如乌头、毒芹、秋水仙等, 也可以引发此病。

此病还常常继发于食道梗塞、创伤性网胃炎破伤风、肠阻塞、腹膜炎等疾病中。

3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常在采食了大量的易发酵饲草后不久发生。病羊的腹围急剧增大, 甚至高出脊背。反刍和嗳气很快停止, 瘤胃蠕动较弱甚至消失。呼吸困难, 脉快而弱。叩诊瘤胃紧张而呈鼓音。腹痛不安张口伸舌、运动失调, 站立不稳, 不断的发出鸣叫发病严重的最后倒地窒息或者心脏麻痹而死。发病迅速的可以在1~2小时内死亡。

继发性的瘤胃臌气病, 发病比较缓慢, 臌气也比较轻微, 时涨时消, 病程可以长达一周或者数月之久。

4 诊断

根据养殖户提供的绵羊饲喂的饲料信息, 并结合病羊的临床症状表现, 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5 治疗措施

发现此病后要立即治疗, 治疗的原则就是排气减压、制止发酵、除去瘤胃内的有害内容物, 恢复机体的机能。

对于轻微发病的, 将病畜站立在斜坡上, 使头部位置高于后躯, 将涂有松馏油的木棒横置在口中, 两端露出口角以外, 用细绳系紧, 并绑在两侧的角基部, 让病畜不断咀嚼而促进嗳气。

对于病情严重的要争取时间实行瘤胃穿刺手术来急救。瘤胃放气, 可以缓解腹部的压力。在羊左肷部进行剪毛、消毒, 然后手持套管针对准方向刺入瘤胃, 拔出针芯, 留置套管放气。放气过程中, 要紧压羊的腹壁, 使羊的腹壁紧贴瘤胃壁, 同时放气要缓慢进行, 防止因为放气太快而发生脑贫血。在放气的过程中, 由于产生大量的泡沫, 使产生的气体不能融合成大气泡浮游于食物表面, 而和食物一起混合成泡沫状物质, 这样靠穿刺气体难于排出可以用套管针注入植物油100~150mL, 或者松节油10~20mL, 消灭泡沫, 防止放气困难。放气只能缓解呼吸困难, 防止窒息死亡, 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还要给予制酵缓泻药治疗, 可以用硫酸镁, 用量为30g加水300 mL, 一次性灌服。

6 预防措施

不要给绵羊单独饲喂幼嫩的豆科牧草, 要和其它牧草混合后饲喂, 或者在饲喂幼嫩的豆科草前先喂给富含纤维的干草, 以避免本病的发生。

当绵羊由舍饲转为放牧时, 不要在早晨有露水或者刚下雨后放牧。不饲喂品质不好的青贮饲料。

绵羊一旦发生瘤胃臌气, 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饲养人员没有经验的, 要及时邀请兽医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场进行施救, 以避免绵羊的死亡, 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朱法明.牛羊春季易发瘤胃臌气的原因与诊治[J].养殖与饲料.2011 (05)

绵羊瘤胃臌气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篇7

1 发病原因

绵羊瘤胃臌气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是由于羊只直接采食容易发酵的饲草和饲料后而引起发病。继发性瘤胃臌气常继发于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食管阻塞和食管痉挛等疾病。病羊常因采食大量新鲜饲草后, 在廇胃内生成大量泡沫, 引起急性瘤胃臌气。

2 临床症状

绵羊急性瘤胃臌气通常是在采食产气性饲草饲料不久发病。病羊腹部迅速臌大, 左肷窝明显突起, 严重者高过背中线。反刍和嗳气停止, 食欲废绝, 发出努吭声, 表现起卧不安, 回头顾望腹部;腹壁紧张而有弹性, 叩诊呈鼓音;瘤胃蠕动音初期增强, 常伴发金属音, 后期减弱或消失;呼吸急促, 甚至头颈伸展, 张口呼吸, 呼吸数增至60次/分钟以上;心悸、脉率增快, 可达100次/分钟以上。后期心力衰竭, 血液循环障碍, 静脉努张, 呼吸困难, 黏膜发绀;目光恐惧, 出汗, 间或肩背部皮下气肿, 站立不稳, 步态蹒跚甚至突然倒地, 痉挛、抽搐。最终因窒息和心脏麻痹而死亡。

羊的慢性瘤胃臌气多为继发性瘤胃臌气。病情弛张, 瘤胃中度臌胀, 时而消长, 常为间歇性反复发作。经治疗虽能暂时消除臌胀, 但极易复发。创伤性网胃炎常有反复发作的顽固性慢性瘤胃臌气。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病例, 瘤胃壁过度紧张, 充满大量气体及含有泡沫的内容物, 瘤胃腹囊黏膜有出血斑, 角化上皮脱落;头颈部淋巴结、心外膜充血和出血;肺脏充血, 颈部气管充血和出血;肝脏和脾脏呈贫血状, 浆膜下出血;有的瘤胃破裂或膈肌破裂。

4 急救治疗

发现病羊要尽量减少羊只活动, 停止饲草料和饮水, 防止继续出现瘤胃臌气病例。治疗本着排除气体、理气消胀、强心补液、健胃消导和恢复瘤胃蠕动的原则, 用菜籽油30~50m L, 加水50~100m L制成油乳剂, 一次灌服。同时将症状轻的病羊立于斜坡上, 保持前高后低的姿势, 不断牵引其舌头或在木棒上涂抹菜油后给病羊横衔在口内, 并按摩瘤胃, 促进气体排出。对严重病羊用兽用16号针头或套管针穿刺。为了防止窒息死亡, 采取间歇性放气方式, 一只手紧压腹壁紧贴瘤胃壁, 边放气边下压, 防止胃液漏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治疗时要仔细检查, 细心观察, 随时注意病羊的全身机能状态, 视情况及时强心补液, 增强治疗效果。为了调节瘤胃内容物p H值, 可使用3%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瘤胃。为了兴奋副交感神经和促进瘤胃蠕动, 有利于反刍和嗳气, 可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或新斯的明。

5 预防措施

该病的预防要着手抓好饲养管理措施的落实。一要抓好由舍饲转为放牧的“过渡关”。第一星期, 在出牧前先喂适量干草然后再出坡放牧, 并且还应限制放牧时间及采食量, 放牧时间和采食量要循序渐进, 逐渐增加。二要抓好易发酵饲料的“饲喂关”。在饲喂青绿饲料时, 应先饲喂干草, 然后再饲喂青绿饲料, 尽量少喂堆积发酵或被雨露浸湿的青草。三要采取科学放牧, 管理好羊群。不让羊群随意进入到苜蓿地暴食幼嫩多汁豆科类植物, 尤其是空腹放牧苜蓿地容易引发瘤胃臌气。不到雨后或有露水、下霜的草地放牧。四是对舍饲育肥羊要合理搭配草料, 在全价日粮中至少加进10%~15%的粗料。粗料最好是经过揉草机粉碎的禾谷类秸秆或优质青干草, 避免饲喂磨细的谷物类精饲料。

6 病程及预后

上一篇:动作原理下一篇:思想情感美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