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VCT(共4篇)
64排VCT 篇1
主要技术参数:
各向同性分辨率:0.3mm。
时间分辨率:44ms。
机架转速:0.35s/r。
扫描速度:在1秒钟内可完成对单个脏器的高分辨率检查, 5秒钟可完成一个12cm范围的心脏高分辨率扫描, 10秒钟即可完成对就诊者 (身高1.75m) 的全身高分辨率亚毫米数据采集。
准直器宽度:0.625mm×64层。
矩阵:512×512。
层厚:2.5mm。
电压:120kV。
电流:350mA。
用户评价>>
我院于2007年底引进GE LightSpeed 64排VCT。该机扫描速度快, 可保证运动器官 (如心脏和冠状动脉) 清晰成像, 对诊断冠状动脉变异、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以及一些心脏占位性病变具有良好的效果。强大的后处理软件可以多种方式、多角度展示病变特点, 弥补了普通螺旋CT只能横断面观察病变的不足。高分辨率和大范围扫描可使胸腹部、头颈部及下肢血管一次成像。重建图像可立体显示各种骨折, 而且还可以显示不同层次的组织结构 (如肌肉、血管、神经等) , 特别对椎体骨折的显示尤为良好。
该设备总体故障发生率较低, 不足之处是做心脏检查时稳定性较差, 出现过心脏检查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球管寿命较短, 价格昂贵, 维修成本较高。
GE64排VCT准直器故障一例 篇2
故障现象:CT机在扫描初期无异常, 当确认扫描后, 按下键盘上的“move to scan”将患者移至扫描位置, 再按下“start scan”键后, CT机停止扫描, CT主机架发出金属摩擦的异响, 并在扫描信息提示:扫描硬件部分停止扫描。如此反复几次, 故障依旧。
故障分析:当CT出现故障后首先重新启动机器, 机器重启后发现故障解除, 但是再扫描20个左右的病人后, 相同的故障再次发生, 重新关机并关闭电源后, 开机发现故障依然存在, 重启机器已无法排除故障。
打开CT机错误信息提示表后, 发现在故障时间有错误提示信息:The CCB has notihied the System of anerror condition which prevents scanning (CCB提示系统存在一个预先扫描条件的错误) , 首先恢复CCB的扫描条件, 关闭机器并切断电源, 五分钟后重新启动, 重新安装系统扫描数据操作完成后, 发现故障现象依然存在, 故恢复扫描数据不能解决故障。
再次打开CT机错误信息提示表后, 发现不同的错误信息:准直器试图将CAM A及CAM B回零时出现错误 (信息代码20133171) , 重复几次扫描动作后, 故障无任何改变, 此时打开CT机错误信息提示表后发现更多错误信息:1.CCB已经通知系统有一个错误情况阻止扫描, 查看更多观察信息260133171 (信息代码260101023) 。2.当CAM B归零时不能检该测编码器索引脉冲 (信息代码260133176) 。3.准直器相对孔径未到达指定位置 (信息代码260133172) 。
根据CT机错误信息表提供的错误信息, 我们分析可能因为准直器的电机故障导致准直器的相对孔径无法运行到达扫描位置, 主机无法获得准直器的编码信息, 故停止扫描。
打开CT机机架盖板, 检查准直器的两个电机, 并正常操作机器, 当按下"start scan“后, 发现CAM B电机运转异常。然后将CAM B电机卸下后, 只留有一个CAM A电机后, 金属摩擦异响消失。所以我们分析因为CAM B电机运行故障, 导致CAM A电机同时无法正常运行。当电机出现故障, 无法将准直器的相对孔径运行到扫描位置, 就造成了CT机无法正常扫描的现象。
故障排除:打开CT机机架盖板, 将准直器的CAM B电机卸下, 更换上全新的VCT准直器电机 (部件号码:5271284-2) , 然后进行空气校准, 主机扫描正常, 空气校准完成顺利, 故障排除。
当我们继续对更换下来的CAM B检查时, 发现该电机本身并未损坏, 故推断可能以下两种情况造成准直器故障:1:使用频率高, 造成准直器电机复位时位置有误差, 无法运行到目标位置, 造成反复的复位, 引起金属摩擦的异响。2:查看CT机房湿度在60%以上, 空气潮湿, 可能造成准直器电机的断路, 接触不良, 运行位置不精确等故障。
小结:GE 64排VCT在扫描初期的故障通常可以先关机切断电源, 使机器的扫描数据及程序复位, 一般的软件故障在关机切断电源后可以解决。如果故障没有排除就应该考虑是硬件问题。在我们平常的工作中, 要经常对CT机进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电缆有无破损, 机架有无零件松动, 做好机器检测, 清理机器内部的灰尘, 防止静电, 注意CT机房的卫生。还要严格控制CT机房的温度和湿度, 防止机器元器件材料老化, 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改变。CT扫描前期的准直器校准对CT能否扫描有决定性的作用。希望通过此例维修实例给使用GE 64排VCT的同仁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若梅.CT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 19 (2) :148.
64排VCT 篇3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日益成为临床常规检查手段,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但由于CTCA采用薄层、大容积扫描,导致辐射剂量显著增加,增加患者辐射损伤的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低剂量冠脉成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更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拟行64排冠脉CTA检查患者100例,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A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2±17.5)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5±1.2)kg/m2;低剂量组(B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5±18.8)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9±1.4)kg/m2。扫描时平均心率(65.8±7.5)次/min,所有患者无碘过敏史,心、肝、肾功能正常,扫描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设备与材料
Lightspeed VCT-XT扫描系统(GE美国),高压注射器(urich missour,德国);对比剂为欧乃派克350。
1.3 检查方法
受检者取仰卧位,正侧位定位覆盖全部心脏区域,首先测定肘静脉-主动脉循环时间,经肘前静脉以4.0 m L/s流速注射对比剂20 m L,测定冠脉成像延迟时间,常规剂量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低剂量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只在RR间期75%的前后10%时间范围进行扫描,准直0.625×64,电压100~120 k V,层厚0.625 mm,FOV 250 mm×250 mm。
1.4 数据记录
记录总扫描时间、总曝光时间,记录扫描中患者心率及变化幅度,扫描结束后,记录剂量报告数据,以便计算有效辐射剂量。
1.5 图像后处理
GE AW4.3工作站进行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用于图像质量和诊断效果的评价。
1.6 辐射剂量分析
CT扫描自动生成容积等于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m Gy))和剂量长度(dose length product,DLP(m Gr/cm))乘积,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m Sv))等于剂量长度乘积与胸部CT转换系数之间的乘积。
1.7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1.8 影像学评价和分析
由2名64排螺旋CT诊断医师对冠脉CTA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评分,各支冠状动脉的后处理图像按5个等级评分[3]:5分无伪影;4分为轻微伪影,仅主干的某一段轻微模糊,诊断不受影响;3分为中等伪影,某一支冠状动脉主干的1/2以上模糊,但可以诊断;2分为严重伪影,某一支冠状动脉主干全长均模糊不清或不连续,诊断受限;1分为冠状动脉主干不能识别,不能用于诊断。
2 结果
2.1 2组之间体质量指数比较
A组50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B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对2组患者身高、体质量、BMI进行比较,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说明2组患者在BMI方面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无显著影响。
2.2 2组图像质量评分
图像质量实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与常规剂量扫描组相比,扫描成功的患者低剂量组对冠状动脉各分支血管的显示,血管边缘锐利度影响不大,图像质量评分在4分以上,2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低剂量组有1例患者扫描过程中心率78次/min,低剂量扫描失败,使得统计时总体图像质量分值稍低(见表2)。
2.3 2组有效辐射剂量的比较
低剂量患者接受X线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5.92 m Sv,与常规组相比下降73%,2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3)。
m Sv
注:各项指标2组相比,P值<0.01
3 讨论
近年来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进行冠脉成像,能够大大降低有效辐射剂量,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要接受多次辐射检查,致癌的风险大大提高,有责任降低无创冠状动脉检查的辐射剂量,在清晰显示图像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辐射带来的风险[1,2]。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是根据心脏搏动,以心电信号作为扫描的触发信号,只在设定的舒张中晚期相位进行曝光扫描,扫描方式为间断式,这样整个曝光时间最多只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曝光时间的26%,最少可减少到1%[3,4,5],因此,至少可以降低70%以上的辐射剂量。由于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只在心动周期的相对固定的时相曝光,只记录该时相即舒张中晚期信息,重建的时相为相对固定值。因此,只有在左右冠状动脉的最佳重建时相的心率条件下,才能保证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的成功率[6,7,8,9]。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的曝光时相只能固定在75%RR间期,心率波动范围不得超过5次/min,心率成为64排螺旋CT成像前门控扫描模式的制约因素。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能够降低有效辐射剂量,只在RR间期75%前后一定范围进行周围扫描成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有效辐射剂量[10]。本研究显示:在体质量指数相近的2组病例,应用前门控扫描,本研究中只在RR间期75%前后10%范围扫描成像,有效辐射剂量均值为5.92 m Sv,最低可达2.1 m Sv,与常规的回顾性扫描相比降低70%以上的辐射剂量。而2组的图像质量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前瞻性心电门控冠脉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有效辐射剂量。但在试验中发现心率超过82次/min的病例扫描成功率低,这是局限性所在,期待扫描速度更快的新型机器,能够去除快速心率的干扰。
参考文献
[1]Heieh J,Londt J,Vass M,et al.Step-and-shoot date acquisition andreconstruction for cardiac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J].MED phys,2006,33(11):4 236-4 248.
[2]Prokop M.Radiology dose in computed tomography:risks and chal-lenges[J].Radiology,2008,48(3):229-242.
[3]Brenner D J,Hall E J.Computed tomography an increasing source ofradiation exposure[J].N Engl J Med,2007,357(22):2 277-2 284.
[4]Johnson T R,Nikolaou K,Wintersperger B T,et al.ECG-Gated 64-MDCT angiography in the different diagnosis of acute chest pain[J].AJR,2007,188:76-82.
[5]Ababa H T,Larchez C,Daoud B,et al.MDCT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feasibility of low-dose CT with ECG-pulsed tube current modu-lation to reduce radiation dose[J].AJR,2006,186(2):387-390.
[6]Hausleiter J,Meyer T,Hermann F,et al.Estimated radition dose as-sociated with cardiac CT angiography[J].JAMA,2009,301(5):500-507.
[7]Weustink A C,Mollet N R,Pugliese F,et al.Optimal electrocardio-graphic pulsing windows and heart rate:effect on image quality andradiation exposure at dual-source coronary CT angiography[J].Radi-ology,2008,248(3):792-798.
[8]Cynthia M C,Dianna C,Sue E,et al.The measurement,reporting,and management of radiation dose in CT[R].American:American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2008:13.
[9]Cademartiri F,Palumbo A A,Maffei E,et al.Non invasive imaging ofcoronary arteries with 64-slice CT:Challenging invasive techniques[J].Acta Biomed,2007,78:6-15.
64排VCT 篇4
小肠肿瘤在消化道中较为少见,占消化道肿瘤的1%~5%,加之自身解剖结构特殊,且缺乏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表现,术前诊断较困难[1,2]。本文对20例疑小肠肿瘤的患者进行了数字化胃肠道造影和64排VCT检查,对比分析影像表现,并对照手术及术后病理,旨在提高其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0~60岁,平均44.5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部包块、不全梗阻、黑便。病程4~26个月,病情逐渐加重。
采用法国斯达福1 000 m A数字化胃肠机,口服用2型硫酸钡,入十二指肠后,细致观察每段肠管的形态及动度,间隔20 min观察,至回盲部。发现可疑病变处采用多角度观察并点片。
使用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检查,患者空腹8~12 h,检查小肠前口服2%泛影萄胺800~1 200 m L,2~3 h后行容积扫描,后行图像处理并三维重建,有2例疑早期病变行增强扫描。
2 结果
病变发生于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近段空肠及末段回肠。小肠腺瘤6例,腺癌5例,间质瘤3例,转移癌2例,肠叠1例(术前诊为癌),淋巴瘤2例,侵及相邻组织器官3例,淋巴结肿大8例。
数字化胃肠道造影表现:(1)良性:形态规则的充盈缺损,边缘光整,黏膜无破坏,无龛影(大者表面可有小龛影),管壁软,管腔偏心狭窄,钡剂通过尚可,病变大者相邻肠管有推移,边缘清。(2)恶性:形态不规则,有分叶,黏膜中断破坏,有龛影,管壁硬,肠管偏心或环形狭窄,钡剂通过不畅,近段肠管扩张。(3)不足:本组有4例肿瘤向腔外生长、3例压迫侵及相邻器官及8例淋巴结肿大均未显示。
GE 64排VCT表现:(1)良性:凸向腔内软组织块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黏膜无破坏。大者对邻近组织器官推压移位,无破坏。(2)恶性:凸向腔内软组织块影,规则或有分叶,密度多不均,黏膜破坏。对肿瘤向腔外生长显示较好,早期局限于黏膜下时表现为肠壁局限性增厚。(3)不足:本组有2例定位于空肠或回肠,不能明确与T氏韧带或回盲部距离;有2例间质瘤向腔内外生长并侵及相邻器官,诊为癌;有2例腺瘤向腔内生长并肠壁增厚诊为癌;8例淋巴结肿大,术后有4例为反应性增生,有4例为癌浸润。
对比2种方法分析,可避免上述不足。本组中,良性肿瘤为凸向腔内的软组织块影者(腺瘤4例,间质瘤1例),GE 64排VCT和数字化胃肠道造影显示大小约1~3 c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黏膜无破坏、龛影,肠壁柔软,肠腔偏心狭窄,钡剂通过尚可;瘤体大于4 cm(腺瘤2例,间质瘤1例),中心有低密度,表面有小龛影,狭窄较重,钡剂可受阻。恶性:表现为凸向腔内的软组织块影者(腺癌3例,淋巴瘤2例,转移癌1例),呈分叶状,密度不均,黏膜破坏,伴或不伴龛影(2例腺癌有不规则龛影),管壁硬,偏心狭窄,钡剂通过受阻,近段肠管扩张;表现为腔内外生长(间质瘤1例,腺癌2例,淋巴瘤2例,转移癌1例),肿块向腔内外生长,壁厚,以间质瘤明显,1例造影肠道受侵为3 cm,在CT上以瘤体腔外生长为主,直径约9 cm,并侵及横结肠。GE 64VCT可显示外生性肿瘤侵及周围组织和器官,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近段空肠侵及横结肠、胃壁,远端回肠侵及回盲部或乙状结肠,腹膜后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粘连,肝的转移灶;而数字化胃肠道造影仅能显示肠壁僵硬,粘连受压的肠管。肠套叠1例(术前误诊为癌)病史2 a,在数字化胃肠道造影表现为近段空肠狭窄,钡剂呈线样通过,管壁硬,黏膜显示不清,GE 64VCT显示肠壁增厚,无同心圆症,对比分析后诊为癌。手术后为肠叠,肠壁粘连增厚。早期的病变(小于1 cm的腺瘤或局限于黏膜下的癌),应仔细观察肠管的连续蠕动及64 VCT的肠壁情况,必要时增强检查。本组增强的2例病灶强化明显诊为癌,术后证实为腺癌。
3 讨论
小肠肿瘤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文献报道有发病率高和误诊率高的特点[2,3],多因腹痛、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或不明原因不全肠梗阻就诊,应认真检查。小肠消化道造影表现是诊断的主要依据[4,5,6],对病变可精确定位(本组2例位于空肠和回肠的病变,分别距T氏韧带20 cm和距回盲部15 cm,与手术基本相符),显示黏膜微细结构和肠管运动有优势,但检查时需要患者变换体位,逐段观察时间较长,对医生的熟练程度、诊断水平有较高要求,一旦一时疏漏或患者不能配合,则检查会失败。运用数字化胃肠机检查,肠道显示清晰度明显提高,可连续动态录取可疑病变段的肠管像,后期进行回放和对比度的调节,选取最佳位置摄片,较普通胃肠机检查有明显优势,但对腔外病变难以发现[7,8],本组腔外病变均未显示。CT检查患者不用变换体位,时间短、操作过程简单,能显示小肠腔内外肿瘤、肠壁增厚程度,尤其是向腔外生长、恶性病变的周围侵犯,对定性有帮助,并能显示腹部其他区域如肝、脾、肾、肾上腺、肠系膜及膜后淋巴结等,对术前分期及手术切除进行评估,但对病变位置及腔内黏膜改变,不如造影检查敏感和确切[5,9]。GE 64排VCT的应用使CT检查更显重要,其容积扫描可一次完成,时间缩短,经后处理进行多平面重建,可显示病变细微结构,相邻组织器官的情况更加清楚,较普通CT更有优势[1,10,11,12]。
综上所述,两者结合分析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对小肠肿瘤的定位、定性、肿瘤大小及密度、腔内外生长情况、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及有无淋巴和远处转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为临床进一步选择治疗提供有用信息。
摘要:目的:通过对小肠肿瘤的数字化胃肠道造影和64排螺旋CT检查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结合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疑小肠肿瘤的患者均行数字化胃肠道造影和64排VCT检查,对比分析两者影像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小肠腺瘤6例,腺癌5例,间质瘤3例,转移癌2例,肠叠1例(术前诊为癌),淋巴瘤2例,侵及相邻组织器官3例,淋巴结肿大8例。结论:数字化胃肠道造影和64排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能较好显示小肠病变,并判断良恶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小肠肿瘤,数字化胃肠道造影,64排VCT
参考文献
[1]陈群林,涂占海,陈潭辉,等.原发性小肠肿瘤X线及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5):745-747.
[2]Antes G,Lissner J.Double-contrast small-bowel examination withbarium and methylcellulose[J].Radiology,1983,148(1):37-40.
[3]蒋国平,俞军,于吉人,等.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附132例临床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00,15(3):203-204.
[4]陈九如,陈克敏,张依勤,等.小肠肿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1,7(2):93-101.
[5]毛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9(6):355-357.
[6]裘法祖.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64.
[7]李玉升,杨红縻,王佳玉,等.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46例临床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03,18(2):123-125.
[8]曹崐,侯振亚,蒋学祥,等.原发性小肠肿瘤的CT诊断价值(附18例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8):1072-1074.
[9]周康荣.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44.
[10]王东.原发小肠恶性肿瘤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5,14(4):220.
[11]陈学军,高剑波,杨学华,等.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4):304-306.
【64排VCT】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