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魔咒

2024-09-23

沉睡魔咒(共5篇)

沉睡魔咒 篇1

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改编制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卡通电影,如《白雪公主》、《睡美人》、《狮子王》等,这些经典之作成了人们心中动画电影的代名词。进入21世纪之后,迪斯尼开启了用全新视角改编和诠释经典童话故事的时代,《爱丽丝梦游仙境》、《白雪公主与猎人》、《冰雪奇缘》等都是其中的成功之作。由罗伯特·斯托姆伯格执导的《沉睡魔咒》则是以女巫玛琳菲森的视角重新诠释了《睡美人》这部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结构到电影的主题,都具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广泛流行的文化倾向,它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胎中,深刻地影响了文学、建筑、绘画等各个领域,在文学中表现出游戏性、偶然性、参与性和解构性的特点。同时,后现代主义还通过“大众文化”中的电影、电视、报纸和流行音乐等颠覆现代主义中精英群体的“高雅艺术”,模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线。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出现了大量以颠覆性的解构视角、反传统的叙事结构、拼贴式的表现手法、多元化的叙事方式等为主要特征的典型后现代主义特征影片。

一、人物形象的颠覆性

在传统的童话故事中,主人公都是善良可爱、乖巧懂事、柔弱可怜或机智勇敢的形象,深受读者喜欢,故事最终也传递出真、善、美的正能量。《沉睡魔咒》则从女巫玛琳菲森的视角对《睡美人》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对类型化的人物进行了重新定义,讲述了在童话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睡美人》中,因为未被邀请参加奥罗拉公主的生日盛宴,女巫玛琳菲森恶毒地诅咒公主在16岁生日那天被纺锤刺死,紫丁香仙女及时施展魔法避免了公主的死亡,但公主会陷入沉睡中,必须有真爱之吻才能苏醒。在这个故事中,女巫玛琳菲森限制了公主的本能,是使公主发生重大变化、生活艰难的反面角色,受到了观众的厌恶和憎恨。而《沉睡魔咒》的故事内核虽然源于童话《睡美人》,但电影中的主角却变成了施咒的女巫,从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这一经典角色的心路历程。

玛琳菲森是在森林王国中长大的精灵,她美丽纯洁、天真烂漫,与林中的一切生物友好相处,并全心全意地守护着这片宁静、祥和的森林。一次偶然的邂逅,使得玛琳菲森与人类男孩斯蒂芬陷入爱河,在16岁献出了自己的真爱之吻。在贪欲的驱使下,人类王国向森林王国发起了进攻,斯蒂芬在权力和欲望的刺激下,设计割下了恋人玛琳菲森的翅膀。挚爱的背叛导致了玛琳菲森性格的变化,从此她开始变得冷酷无情,纯洁的精灵变成了邪恶的女巫,她给后来成为人类国王的斯蒂芬的女儿奥罗拉施下恶咒,并暗中监视奥罗拉公主。脑海充斥着复仇意念的玛琳菲森在公主的成长过程中慢慢被温暖、感化,逐渐意识到纯真善良的公主不仅能给两个王国带来和平,而且还能让自己放下仇恨,变得开心快乐,于是她决定收回诅咒。玛琳菲森并不是传统好莱坞电影中拯救全世界的英雄,她只是展现了普通人的情感变化与抉择,她拯救的只是她自己。

“否定某一理论的权威性,否定二元对立的模式,对追求统一性的传统理论、传统文化进行消解”是后现代主义解构理论的核心理论。[1]《沉睡魔咒》中,玛琳菲森的形象具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头上耸起的尖角、高高突起的颧骨、蝙蝠状的黑色长袍……完全是邪恶的化身,但是在这恶魔形象的背后却掩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和冲破心灵枷锁的层层蜕变。在童话中,女性形象往往形成两种极端,不是天真、可爱、纯洁的仙女,就是丑陋、自私、刁蛮的恶魔,对后者的内心世界、性格心理鲜有刻画。而《沉睡魔咒》则叙述了一个从纯真仙女到邪恶女巫的转变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玛琳菲森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突破了传统类型化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变得立体、多元、丰富。

二、反传统的叙事结构

后现代主义将社会、文化、文学等进行重新解构,并把碎片化的元素重新拼贴,构建新的互文结构,创造出反传统的诠释形式,并形成新的美学内涵。为了逃避诅咒,国王将奥罗拉公主带到人迹罕至的森林,并派三个仙子照顾她。公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长大,伴随着她成长的还有亦善亦邪的女巫的凝视。具有高贵血统的她在16岁那天遇到了生命中的王子,与玛琳菲森的成长经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她们之间超越了原著中的简单的受害者与复仇者的关系,成为了全方位的多元互动的存在,互为对照和印证。奥罗拉公主与玛琳菲森的互文性存在成为了本片最大的亮点,在这一重新建构的过程中观众不自觉地参与到了对话中。

被宿命召回皇宫的奥罗拉被纺车的针刺破了手指,陷入沉睡状态,需要真爱之吻才能苏醒。在传统的剧本中,英俊的王子吻醒了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是好莱坞电影经典式英雄救美的结局。作为男性的对立面,女性往往是作为救赎的对象而被动存在。但在《沉睡魔咒》中,木讷的王子却唤不醒沉睡的公主,而是玛琳菲森用浓浓的温情解除了自己施下的魔咒。真爱发自内心,只有放下仇恨,才能学会去爱,才能获得自我救赎。对“真爱之吻”的阐释颠覆了童话故事中一见钟情的爱情模式,也颠覆了英雄拯救美人的传统桥段。因为斯蒂芬的背叛,玛琳菲森从善良的精灵变成了复仇的女巫,但她却被天真无邪的公主所感化,母爱的包容超越了仇恨,更超越了王子与公主的爱。高贵的爱情和虚幻的幸福被抛弃,这一结局颠覆了原著中的人物关系,而女巫对公主真挚、浓郁的爱则体现了普通人的真实人性,大量的后现代元素的融入成就了《沉睡魔咒》故事的美妙与离奇。

三、主题的多元化

传统故事中,美好与邪恶是截然对立的,真善美化身的主人公都会得到命运的眷顾,英雄人物在战胜磨难后最终守护正义。虽然故事内容有所不同,但主题始终以二元对立的思维传递正能量。后现代主义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开放式的结构,它用自由、戏谑的方式颠覆传统,破除权威,挑战读者的期待视野,倡导多元化价值观。

在《沉睡魔咒》中,是非善恶的界限变得模糊,通过玛琳菲森形象的塑造以及她对奥罗拉的爱恨交织,鲜明地呈现了善恶互相依存的意识。英雄救美的王子在影片中变得懦弱无能,成为了一个反英雄式的小人物,传统作品中宣扬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题被彻底消解。

西方传统认识论是建立在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基础上的,如自我/他者,主体/客体,男性/女性。这种二元对立所反映的是西方父权制文化的本质,即男性是理性思维的主体,而女性则是被男性进行认知的客体。劳拉·莫维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电影观看进行分析:“在一个由性的不平等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2]男性的凝视物化了女性的身体,同时也剥夺了她们作为女性的主体意识和身份。《睡美人》中,公主是美丽、善良却受到无辜伤害的女性形象,在历经艰辛之后最终得到王子的拯救。但《沉睡魔咒》却另辟蹊径,由女巫来拯救沉睡的公主,王子变成了陪衬。奥罗拉用真诚、信任和善良唤醒了玛琳菲森沉睡的爱,玛琳菲森则把奥罗拉从魔咒中拯救拉出来,她们彼此都获得了新生,这也是女性的自我拯救,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主体性的追寻。

以斯蒂芬为代表的男性总把征服万物视为最高追求,全然不顾处于同一社会中的女性的感受,他们在贪欲的刺激下对女性和大自然进行掠夺。而代表大自然力量的玛琳菲森对森林的保护,则彰显了女性在生态中的地位:“女性是人类中最接近自然者,自然和女性,女性和自然如此的相生相合,浑然一体。”[3]斯蒂芬用卑鄙的手段割下了玛琳菲森的翅膀,痛苦的玛琳菲森用荆棘墙封闭了森林,曾经阳光照耀欢声笑语的森林变得黑暗阴冷。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仅因为彼此同样身为母亲的角色,更体现在双方强健、完美、坚韧的品质上。身心受挫的玛琳菲森心中燃烧起复仇的怒火,把满腔的愤怒发泄在了奥罗拉身上。在大自然怀抱中长大的奥罗拉能够感受到生灵万物的呵护和力量,用她的善良、博爱和宽容感动了玛琳菲森。最终,玛琳菲森和奥罗拉联手战胜了斯蒂芬,一切又恢复了最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欣欣向荣的美好。这既是女性的胜利,更是大自然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的世界观的一次反击。

与传统的童话相比,《沉睡魔咒》打破了确定性的认知传统,消解了本质上的二元对立,通过影片对观众追求的绝对真理进行了重新解构,使善与恶、好与坏、平凡人与英雄的对立、确定的界限变得模糊,用一种联系的、开放的、非确定的观点进行重新阐释,从人物心理的嬗变过程出发、用多维的视角来解释和判定人性和人生价值标准,凸显主题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沉睡魔咒》以童话故事为框架,但并非是对其的复制、拼凑或重复,而是打破前文本的表意系统,借鉴和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对传统进行了颠覆和解构,使影片在人物塑造、情节叙述、主题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建构了自己的话语世界,呈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摘要:电影《沉睡魔咒》是对童话故事《睡美人》的全新诠释,借鉴和吸收了后现代主义元素,展现出对传统形象塑造、叙事方式的颠覆和作品的碎片化处理,形成了多元的叙事主题,重新建构了故事的表意系统,呈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美学特征。

关键词:沉睡魔咒,叙事方式,形象塑造,后现代主义

参考文献

[1]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57.

[2]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A].陈永国译.视觉文化研究读本[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79-287.

[3]荒林.中国女性主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

沉睡魔咒 篇2

暗黑童话:崭新视角看女女情义

在目前的状态下,编剧鲜少能创作出闻所未闻的故事。在常态的创作当中,在满足创作要求,完成具有相当质量电影产品,在相对严谨的创作环境以及限定的创作周期内,编剧务必有效且到达相当水准的剧本,在这个叙事过程能实现绝大部分经过商榷,达成共识的叙事方向,主要情节线索,大致的形态以及影片氛围。这个过程需要冷静的布置,精确的设计,以及情感饱满流畅的渲染。与其在等待一个机缘巧合的“闪光点”,不如找到叙事中“视角的转变”来得更为实惠。以《沉睡魔咒》为例,在迪斯尼1957年动画长片或更古早的童话版本《格林兄弟》都善恶分明地展示了美丽的公主爱洛受到心胸狭隘的魔女马琳菲森的诅咒,经历种种磨难后最后被“真爱之吻”成功解救,善良战胜了邪恶的故事。而由于这部电影的具有绝对话语权的朱莉·安吉丽娜对于“马琳菲森”情有独钟,她不仅仅对这个魔女充满好奇心,还在创作《沉睡魔咒》的过程中增加这个人物的维度,增添现代女性欣赏的特质——独立,强大,神秘的女性魅力,相较男性毫无逊色的潜力。从少女公主爱洛的为主的视角改为马琳菲森的视角,编剧十分完整地编织了马琳菲森这个人物的成长历程,从善良,到被男人重创,抛弃,继而复仇,然后却慢慢开始喜爱了复仇对象的女儿,最终两人

破除了魔咒。《沉睡魔咒》因此有了全新的面貌,朱莉表示这更像一个“剧情片”,我认为其中对于女人之间情义,后妈与养女的爱是“真爱”的设定十分新颖也因此恰巧击中了目前中国女性剩女,前任,失婚等等情感敏感区,又十分巧妙地治愈她们。同时,也十分一部极棒的”合家欢”电影,给备受压力的现代女性赞赏鼓舞。

女性编剧:魔女与后妈双重女性主角塑造的新鲜点

《沉睡魔咒》的编剧琳达·沃尔夫顿长年为迪斯尼任职编剧,为电影《美女与野兽》担任编剧,也是《狮子王》、《花木兰》的联合编剧。沃尔夫顿还为百老汇音乐剧版的《美女与野兽》担任编剧,并参与改编《狮子王》的舞台剧版本。她还与RobertFalls等人联合编写了百老汇音乐剧《Aida》的剧本。她还担任蒂姆·波顿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联合制片人和编剧。从编剧的创作履历上能够发现她相当充分且娴熟的关于动画电影以及跟有童话改编电影的编剧经验,也对创作童话世界的视听氛围有敏感的感受,尤其她介入了艺术设计的工作范畴,这不仅仅仅对于人物或情节的编排,比如那些关于铁器能够烫伤马琳菲森,乌鸦的主角设定,以及玛琳菲森的翅膀,摩尔森林的设定,这些都超过原著的设定,更有意思的是,几乎没有保留太多歌舞片的风貌,而是利用飞翔的视听效果,以及激战的打斗场面让《沉睡森林》更加接近电影的形态。

论《沉睡魔咒》的价值导向 篇3

法国作家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的著名童话《睡美人》在世界各国都耳熟能详,几可谓家喻户晓。美丽单纯的小公主与世无争,却莫名地受到了女巫的诅咒,在十六岁的时候触碰纺锤昏睡百年,直到王子献上了真爱之吻才得以醒过来。以该童话为蓝本,编剧琳达·沃尔夫顿创作的Maleficent(《沉睡魔咒》)完全颠覆了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记忆,转而讲述“坏人是怎样炼成的”(主演安吉丽娜·朱莉语)。整部影片的剧情发展不再局限于一般童话故事善恶分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简单叙事方式,而是多了成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对爱的核心内涵的思考,剧情更加曲折跌宕,人物内心世界更加复杂多变。关于这部影片,就笔者所见的几篇文章多停留在剧情的层面,笔者不揣浅陋,就几点认识与大家切磋。

一、女巫的正名

影片刚进入中国,笔者就跟四岁的女儿一起看了。在看到爱洛公主(Princess Aurora)被诅咒时,女儿突然说,“我再也不喜欢仙女了,我讨厌他们”。因为从女儿咿呀学语笔者就一直记录并研究其语言和逻辑思维的发展规律。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影片一开始,画面中呈现的美丽仙女玛琳菲森(Maleficent)依然善良纯真。她不仅与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友好相处,而且对闯入禁区的人类小偷斯特凡非常友好。在与斯特凡的交往中,两人相互产生了爱情。然而斯特凡终究是凡夫俗子,利令智昏,为谋王位割下了玛琳菲森的翅膀。问题也由此开始:仙女没了翅膀,到底是仙女还是女巫?或者说仙女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女巫的,从割掉翅膀还是从施加魔咒?

主演朱莉在谈到对角色的理解时指出,“《沉睡魔咒》并不是单纯讲述一个反派女巫的故事,而是要探索一个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邪恶,也就是‘坏人是怎样炼成的’,影片的重点是揭露女巫背后的故事。”[1]但是从整个剧情发展来看,笔者并不赞同包括演员本人和国内几篇评论关于“反派女巫”、“邪恶的女巫”的观点。

首先,玛琳菲森失去翅膀后尽管痛苦万分,但并没有马上走向疯狂,而是在得知斯特凡(Stefan)用自己的翅膀换取王位后才崩溃的。可见,失去翅膀本身并不是重点,关键就在于丢失翅膀的原因:心爱的人为权力欺骗了她。纵然是神灵,也会发怒,惩罚奸佞小人。因此,尽管牵连了无辜的小公主,玛琳菲森的诅咒仍然不过是“众神之怒”中最温和的一种表达罢了。

其次,三位仙子显然不会照顾年幼的爱洛公主,而玛琳菲森纵然正在气头上,也仍然不忍心看着孩子挨饿,“It's going to starve with those three looking after it.”于是她让乌鸦迪亚瓦(Diaval)帮着照顾孩子。在爱洛公主的成长过程中,要掉下悬崖的时候,是玛琳菲森救了她;要“up,up”的时候,是玛琳菲森很温情地抱起了她,任由她在头上乱摸;在摩尔王国跟小精灵们嬉戏,甚至把淤泥扔到自己身上,玛琳菲森却像个母亲一样温情地看着;眼看小公主就要满16 岁了,玛琳菲森想要收回魔咒却又无能为力,那种绝望不是一个“邪恶的女巫”应该有的;为拯救公主,冒着生命危险将王子带入王宫显然也不是一个女巫应该做或可能会做的,只有天生纯良善美的仙女才能豁达至斯。因此总体来说,玛琳菲森还是应该称为仙女,而不是女巫。只不过这个仙女更加兼具了人类的七情六欲,有血有肉有感情,她只是被斯特凡的卑鄙气昏了头,“lost in hatred and revenge”,盛怒之下犯了个小错误而已,更何况她一直都在试图弥补自己的过错。正因为如此,在王子爱情之吻无法唤醒公主的情况下,反倒是她自己的“真爱”(true love)之吻打破了魔咒,唤醒公主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翅膀回归母体)。

事实上,玛琳菲森从头至尾都没打算真正地报仇,也没有真正心魔过,尤其是施加魔咒之后,她自己内心活得比任何人都痛苦,其痛苦甚至超过了极端化了的斯特凡。惟其如此,在被困王宫的情况下她首先想到的仍然是提醒爱洛公主快跑;在几次差点丧命,后来又完全占据主动的情况下,她却只说了一句“It’s over.”放下了与斯特凡的仇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影片的中译片名是值得商榷的,也许直译为《玛琳菲森》或者《仙女玛琳菲森》更妥当些,也更符合编剧的原创本意。

二、人类的本性

电影不同于小说,观众无法准确把握角色的内心世界。然而无论编剧与导演的最终目的何在,我们都可以对影片作出更为深入的解读。

其一,斯特凡原本只是个小偷,后来为王位欺骗了玛琳菲森的感情和信任。然而本来有机会杀死玛琳菲森的他还是存有一丝良知的,最后割下了仙女的翅膀回去向垂死的老国王交差,换取了自己的王位。剧情发展到这里,这个人物都是一个卑鄙的形象,然而斯特凡对于自己的女儿爱洛公主却有用不完的爱心与耐心。十六年如一日,他为了破解公主身上的魔咒而竭尽所能,甚至到了癫狂的地步,最后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就是这么一个善恶兼具的父亲,生下的女儿爱洛公主却温情善良,人见人爱,完全不似中国“恶有恶报”的道德逻辑,这一点很值得我们继续研究。

其二,摩尔森林(Moors)被人类攻击,王国的仙女主人被人类割了翅膀,然而来自摩尔王国的三位仙子却主动参加小公主的洗礼仪式,向国王行大礼,并承担了小公主16 年的抚养责任,这显然不太符合基本逻辑。唯一相对合理的解释就是编剧和导演都未逃脱人类普遍的“征服”欲望:用国王的权威征服仙子。不仅如此,三位仙子在洗礼仪式上看到玛琳菲森就跟看到魔鬼一样,这也不合常理。毕竟,在此之前玛琳菲森并没有其它过激之举。

其三,从童话故事《睡美人》到《沉睡魔咒》,标题描述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性质也有所区别。前者重在美丽公主的遭遇与后面的爱情故事,后者的主体重在施加魔咒的“女巫”。尽管如此,“爱是人类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具有原型的力量,也常为电影所形塑”[2],因此后者不仅有所体现,甚至更上一层楼,将“真爱”阐释得淋漓尽致。

其四,天使没有了翅膀,一样很脆弱,翅膀到底是天使的符号还是正能量?说到底这其中有一个基本的逻辑:不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人类在塑造天使形象的时候,就已经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功利化思想融入进去了,因此影片中玛琳菲森的翅膀并不是人们记忆中的白色,而是灰褐色。

三、影片的价值导向

电影《沉睡魔咒》剧照

迄今为止,真爱打破魔咒是很多童话故事共同的叙事方式和价值追求,但影片一反常态,变成了“坏人”的炼狱——至少国内很多观众和学者这么认为——这对青少年儿童具有一定的误导性,就好比《甄嬛传》等一大批后宫影视剧给世人的误导一般。尽管如此,从另一方面来说太多的人迷恋于童话的美好世界,缺乏对残酷现实的思想准备,这部影片对于打破人们童话般的幻想,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多少有些助益:纵然是仙女,也看不见人类内心的邪恶。因此,其最终的利弊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由于《睡美人》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颠覆之作往往很难抓住观众的内心。然而《沉睡魔咒》依然取得了不菲的票房,这就足以说明观众对剧情结构设计合理性的接受,也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轨迹。特别是王子的爱情之吻并未能唤醒公主,反倒是玛琳菲森的悔过与真爱之吻起了作用,因此本片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们传统记忆中对“爱”的诠释,更多地阐释了何为“真爱”。

此外,影片还潜在着一种可能的误导:公主的美丽(Sweet Aurora,I wish for you the gift of beauty.)和善良(My wish is that you will never be blue only happy,all the days of your life.)都是仙子赐予的,甚至玛琳菲森都祝福她“The princess shall indeed grow in grace and beauty”。这种非“天生”的秉性设计可能只是个无意之举,但却有可能给青少年儿童以其它暗示。至于人们受“邪恶的女巫”惯性思维的驱使,出现了“把仆人变成乌鸦”[3]等明显误解的情况则更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最后,无论编剧的初衷如何,笔者个人认为,影片中人类对森林的入侵多少隐含着当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仙女堕落为女巫,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当前野生动物栖息地被侵占,面临非法捕猎等威胁,转而袭击人类的无奈。

结语

在中国,仙女指的是那些“得道成仙、神通广大、救人危难、给人福音的女神”[4],其中典型包括嫦娥,七仙女等等。西方的fairy 与中国有诸多不同,大多指具有一定人类外形的女性的灵物或精灵,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美人鱼、拥有羽翅的天使等等。关于仙女的各种美丽传说绵延数千年。很长一段时期以来,青少年儿童都是在对天使的憧憬中长大的,小女亦复如此。然而《沉睡魔咒》似乎打破了孩童的美丽向往。在厘清了上述思路之后,笔者再陪小女看了一次《沉睡魔咒》。过去小女一直希望父亲是国王,因为那样的话她就可以是公主了。但第二遍看完之后,小女不仅开始同情玛琳菲森的遭遇,感动于她的善良本性,甚至还希望笔者不要当斯特凡那样的国王。看来笔者的解读不只让玛琳菲森得到了救赎,小女和笔者自己也同样得到了救赎。

[1]齐晓棠.评论:《沉睡魔咒》仿佛朱莉的“独角戏”[EB/OL](2014-09-20)[2014-10-15]http://news.xinhuanet.com/yzyd/ent/20140627/c_1111350059.htm.

[2]李赛可.制造真爱神话——对迪斯尼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与《沉睡魔咒》的符号学分析[J].电影评介,2014(13):12.

[3]理査德.克尔里斯.《沉睡魔咒》:朱莉的个人童话秀[J].良辰,编译.电影世界,2014(7):79.

沉睡魔咒 篇4

电影《沉睡魔咒》是对经典童话《睡美人》的重新改编,讲述了女巫玛琳菲特的故事。她本来是森林王国的守卫者,却遭受人类的背叛,在守卫森林的战争中失去翅膀,便对人类公主下了诅咒,最后咒语也被玛琳菲特解除。电影颠覆了原来的人物形象,解构了原故事,在女性话语权和女性主体的建立,男女关系重构方面都体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构建了新女性形象。

二、女性话语权的建立

福柯认为权利是由话语组成的,话语就是一切,话语的争夺就是权利的争夺,拥有话语就意味着拥有权利。后现代女性主义吸收了福柯的“话语权”理论,认为话语是权利的来源,强调解构男性话语权,用女性声音建构女性话语权。

格林童话版的《睡美人》采用全知视角叙述公主被女巫下了咒语,最后被王子拯救,女巫阴谋失败的故事。整个故事强调的是男性话语中女巫的“恶魔”本质,丑化了女性形象。

电影版的《沉睡魔咒》颠覆了传统的上帝视角,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讲述了“女巫”的故事。女巫成为新故事的主角,发声讲述了“她”的故事,挑战了男性叙事权威,与后现代女性主义提倡的倾听女性声音,与女性书写相契合。随着情节的发展,诅咒背后的故事也逐渐显现出来,善良,充满母爱的全新的“女巫”形象确立。电影中,“女巫”完全占有了话语权,讲述了故事的另一面,不再是传统男性话语中的刻板女巫形象。通过女巫故事的完整叙述和影片全新结局,女性话语权最终得到确立。

三、女性主体的建立

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下,父权社会中女性的特征是由男性界定的,所建构的女性主体是由男性话语构成的,是对女性的歪曲和误解。因此,后现代女性主义主张解构父权制中心文化,使女性成为自己的主体,寻找自我,发现自我,重构女性主体性。

在男性话语下,女性被神圣化与妖魔化,要么是像公主那样温柔善良的“天使”,要么是像女巫那样恶毒邪恶的“魔鬼”。《睡美人》中的女巫没有话语权,是邪恶的象征,无法为自己辩解,是永远不发声的“他者”。而公主也是等待男性救赎的柔弱女性形象,这两者的都是男性笔下虚构的女性形象。

电影《沉睡魔咒》以女巫为主角,形象更加丰满。女巫从出生就是森林的守卫者,是对女巫传统邪恶形象的颠覆。她美丽,善良,勇敢,当人类入侵森林时,愿意为守卫森林作出牺牲,是正义的形象。而当她被所爱的人类背叛时,她伤心,难过,才对新出生的公主下了诅咒,成为了“恶毒女巫”,建立了女巫的完整形象。虽然施下诅咒,但女巫并没有像《睡美人》中那样一直等待机会迫害公主,而是在背后默默的守护着公主,就像守护森林一样,这样默默的关爱让公主以为她就是教母,女巫母性的光辉释放了出来。虽然最后咒语成真,但真正解除咒语不是王子,而是女巫对公主的疼爱,颠覆了男性的主体地位,树立了女巫的女性主体地位。

四、男性和女性关系的重构

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传统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观,提出新的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平等,主张要求与男性展开全面合作,争取男性的支持,主张男女关系应从男性统治模式转变为伙伴关系模式。

格林童话中《睡美人》的男女关系体现了男性统治模式。女巫是男权笔下的恶毒形象,没有话语权。公主唯一的出路就是等待王子拯救,是缺乏主动性的弱者。影片《沉睡魔咒》颠覆了男性的统治地位,弱化了男性的绝对权威,重新塑造了男女关系。女巫在少女时期和人类斯特凡自由恋爱,摆脱了被动接受爱的地位,在遭到爱人背叛后,也不是像传统女性那样默默忍受,而是主动发出攻击,通过下咒语讨回公道,争取自己的女性权利。在女巫与凡人斯特凡的关系中,男性虽然还是对女性实施压制,但女巫大胆的反抗打破了男性权威,女性不再是弱者,他者,而是同样和男性有平等权利的主体。电影的结局也是对男性权威的巨大颠覆,传统童话中公主是被王子吻醒的,女性始终处于被救赎的地位,而电影中公主是被女巫吻醒的,这种反转式结局是对男性绝对权威的巨大讽刺。男性不再是救世主,女巫与公主用真心结成同盟,这是女性要求主动权的胜利。电影中,无论是国王和王子,都是弱化了的男性权威,在男女关系中,男性不再是权利中心,而女性也发出了自己的呐喊,重新更改了传统的男女关系。

五、结语

电影《沉睡魔咒》是对传统童话颠覆式的改编,无论是人物形象,故事结构,故事结局都是对传统的反抗,从女巫的角度讲述了“他者”的故事,体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要求建立话语权,树立女性主体地位,重构男女关系的要求,反映了后现代语境下女性不再是沉默的“他者”,而是要发出心声的新时代女性。

摘要:迪士尼公司出品的电影《沉睡魔咒》改编自格林经典童话故事《睡美人》,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塑造了童话中的女巫形象,打破了男性的权威地位,颠覆了传统女巫的“恶魔”形象,建立了女性话语权和主体地位,具有强烈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特征。本文旨在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重新解读电影中女巫玛琳菲特的形象。

关键词:《沉睡魔咒》,女巫玛琳菲特,后现代女性主义

参考文献

[1]冯石岗,李冬雪.后现代女性主义概观[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6).

[2]胡倩.玛琳菲森的形象颠覆—电影《沉睡魔咒》女权主义评析[J].大众文艺,2015(19).

[3]黄华.权力、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沉睡魔咒》观后感 篇5

格林童话据说其实通篇都是18岁以下不宜。后来是被格林兄弟两人不知怎么想到这般修改,才有机会面世,并几经易手,今天的孩子们才有机会看到。

睡美人不知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了,毕竟两种童话初衷其实都不是给孩子看的。安徒生就曾经严肃的表示过,他的童话是写给成年人看的,小孩看不懂。

看完电影后,我微微一笑。还是有一个光明的结局的嘛。正好符合人类的梦想。

因为到电影院时间晚了一点点,前面没看着,就只看到少女版的精灵女和小平民初次接触。那翅膀,真的很有质感。偷宝石的平民此时还没有足够的本事,眉宇间也只是农家少年为生计发愁的担忧。但话语却满是少年人的自负。这就好像一些刚从山区里出来的农家孩子,因为穷怕了,小时候又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对金钱、权力的极度渴望,欲望在比对中膨胀。就好像这些年被拿下的刘铁军之流。那些被带走的高官们在家里一搜查,到处是现金,美金,黄金,也花不出,但就是要每天看着数着搂着,心里的窟窿希望得到填补。

拥有强大神力的精灵女当然不能理解穷人家孩子的这种心理,对于她来说,一切都是天生就拥有了。她就是白富美,而且还是拥有至高权力和财富的未来女王。当然,她的责任也很重大,神力赋予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啊。

在握手的同时,天真的精灵女一不小心说出了精灵的弱点,钢铁会伤害精灵。而小平民则一时激动下把他手上的戒指扔了,只为了和她能握手。她被感动了。大概每个女孩都会为那个男孩的某些行为感动,认为他是真的爱她才有这样举动。可是,天真的女孩们,你们又是否能确定这是他一时头脑发热,还是他品行纯良一贯行为?况且,一枚小小的铁戒指对于他来说,成本并不很大。

他们相爱了。真是跨越阶级的爱啊。但他很快为了他的野心抱负离开了女孩,他看不到她给他的帮助,也看不到和她在一起的好。他更沉湎于人类的认可,那是实实在在摸得着的啊。而精灵女也似乎没有为他有什么伤心可言,她长大了,责任也越发重大起来。她还有很多事要做呢。因为价值观不同的两个年轻人,也许会因为某些机缘在一段时间,但一定不会长久走下。这个警示说的好。

一个固执的老国王,为了确定他的权威居然挑战黑森林,老男人就是昏了头,为了心中膨胀的自我,为了在凡俗得到众人的认可。总之,他出动了所有军队。结局也可想而知,重伤溃逃。这段打斗还是很精彩,戴上3D眼镜看的目不暇接。

其实前面有一长段精灵女成长的镜头特别精彩,我几乎都能感觉到精灵女的俯冲,翅膀的扇动,而精灵最后升到天空,那仰望天空的线条和神情,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好像天使在人间,让我莫名的感动。这一刻,你会相信有神的存在,因为,太美了。

被打败的老国王气急败坏,出了个悬赏。做了国王贴身侍卫的小平民终于迎来他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利用精灵女对他的信任,把她的翅膀割下来,换来了他飞黄腾达的前程。一个从没有受过皇家贵族教育训练的穷孩子,权力的到手并不一定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幸福。因为他所做一切只是为了满足他自己,全然不懂怜悯与慈悲。总之他想尽一切办法,软硬兼施,估计还走了公主的感情线,才有机会成为了王位继承人。

西方不是可以招女婿上门吗,其实不一定要是国王啊,女王坐镇天下也不错啊。不过那是一个暴力的世界,女王通常意味着善良,而善良在暴力的世界里也等于向其他国家宣告,来侵略我吧。所以公主只能做王后。男人来当家做主。王后生下一个女婴,故事正式进入我们熟悉的环节了。

在盛大的庆典上,两个曾经相爱的人剑拔弩张,成了对立面。面对薄幸郎,被痛苦与复仇吞噬的精灵女已堕落成暗黑女巫,她冷静的一笑,有对自己天真的嘲弄,对爱情逝不追忆,对被背叛被欺骗的愤怒,对那个瑟瑟发抖猥琐的男人,在这一笑里极尽轻蔑。烈焰红唇轻轻吐出那个著名的诅咒。然后,在女王强大的气场中,众人不敢有所举动,任由她仰天大笑出门。

之后就是大家都熟悉故事了,男人命令把全国的纺车都烧了,把公主交代给三个不靠谱的精灵照顾。他接下来就是做准备,准备和女巫决一死战。因为他突然意识到那天在庆典上,他的生命其实脆弱如一根草,只要她轻轻一挥手,他就身首异处了。她还没动手,是因为她还想折磨他,折磨他一辈子,让他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他不能坐以待毙。

女巫和小公主相处的很愉快,因为小公主太有爱了,她的萌她的天真渐渐融化了女巫坚硬的心。女巫想撤回诅咒,可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抵消。公主也在16岁最后一天知道了真相,她悲痛欲绝冲进皇宫,找到她的父王,那个当初的穷孩子如今的国王,可惜没有正确价值观的男人一向都没有什么真爱,他对公主也很不耐烦。他来心心念念的就是和女巫作战。

预言实现了。公主昏睡了过。女巫把半路上遇到的邻国王子提溜了过,希望他能解除公主的咒语。一吻下来,男人的作用没有起作用,于是他被扔了出。女巫看着躺在床上的公主,突然意识到她对公主的爱,那既是母亲对孩子的母爱,也是黑暗徘徊的心对渴望光明的向往,是对善良的坚持,她多希望这孩子能醒过来啊。世界,永远都是属于孩子的,因为他们年轻,他们相信美好,他们的心还没有被现实打磨坚硬冰冷,他们能改变世界。

她低头吻了公主额头。公主醒了,原来真爱之吻是不掺杂任何欲望的,是发自内心的,那可不是简单的男人女人因为外表的吸引而产生的吻。

【沉睡魔咒】推荐阅读:

上一篇:微生物源性下一篇:政治现代化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