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并举

2024-10-07

节能环保并举(精选8篇)

节能环保并举 篇1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日本作为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其节能减排取得了新进展。其主要特点表现为:重视转变观念、依靠技术进步和实现全民参与等。日本的节能效率和公众的节能意识是最突出的, 其减排效果也是非常令人瞩目的。

制定“节能办法”引导节能减排

《京都议定书》规定, 到2012年日本温室气体排放应比1990年减少6%, 但据2005年度数据显示, 日本温室气体非但没有减少, 反而增加了8.1%。因此, 无论是政府机关、学校单位, 还是企业、社团, 都将“减排”放在节能环保工作的重要位置。

东京都于2007年5月29日制定了旨在削减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东伎京节能办法2007》。它规定, 在新建、改建和大规模装修时必须加强建筑物的隔热能力, 且要实现设备伎伎系统的高效化, 加强绿化和引进可再生能源等, 将公共设施逐渐转换为节能的示范建筑, 并由此进一步推广至区县村和普通民居。

政府做好表率伎

从2002年起, 东京都就开始制订并实施针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伎对策, 推进节能和能源多样化, 加强减排。对于产业领域, 东京都先抓重点和大户。根据要求, 排放量占伎到全东京都45%的约1300家公司必须执行报告书制度, 将公司的减排指标和计划列入计划书, 并通过过网络公示。据介绍, 这一制度的实施还将扩大到中小企业。市民和用户可了解这些公司的能耗和排放情况并由此决定自己的消费选择。

同时, 环保也成为市民买房的一大选择。建筑企业建楼前须提交报告书, 公布能耗、排放标准, 以及设备、材料是否节能环保、绿化如何等等, 高层公寓还要实行环境评价制度。东京都还在日本率先推行能效标签制度, 引导和鼓励市民使用节能家电。

从身边小事做起

日本人节能环保注重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日本各地公司企业的办公楼、写字楼都装有新型空气循环系统, 其空调也大都使用发电、炼钢及其他资源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或太阳能作为动力来源, 室内温度也严格按照冬天20摄氏度、夏天28摄氏度的规定设定。统计显示, 近10年来, 日本家电产品的电耗减少了40%, 利用太阳能的总发电量已达142万千瓦。

日本的夏日“清凉商务装” (CoolBiz) 活动始于每年的6月启动。根据活动规定, 6月初至9月底期间, 日本全体政府职员均脱下西服外套和领带, 实现轻装上班。每到这时, 日本首相和内阁的全体官员可穿着冲绳传统夏季清凉装“Kariyushi”出席内阁会议。

另外, 日本的商场便利店鼓励消费者自带购物袋, 并对塑料袋开始收费,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天妇罗”是日本家庭的一道家常菜, 榨菜的食用油一般只用一次, 之后便被倒掉。针对这一问题, 日本民间发起了一个食用油回收的商业项目, 在居民区回收用过的食用油, 凡是送油的居民都可得到一张购物优惠打折卡。既节约又减排, 可谓事半功倍。

节能减排效果居领先水平

以2004年为例, 当年日本的GDP占全世界的11%, 而其二氧化碳排放仅为4.7%, 其效益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难望项背, 在发达国家中也是一骑绝尘, 遥遥领先。目前许多国家大城市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 这主要是发电厂发电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造成的。如今全世界共有4000台脱硫装置在运行, 其中仅日本就集中了3200台, 由此不难想像日本在该领域的投入之大和环保意识之强。由于日本大量配备了脱硫装置, 所以日本平均每发1千瓦时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硫仅为0.2克, 而德国为0.7克, 意大利为1.7克, 英国为2.6克, 美国是3.7克, 加拿大更高达3.9克, 几乎是日本的20倍。发展中国家就更不言而喻了。

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日本列岛也同样被严重的环境污染所困扰, 以致一艘新船仅在同一个港口停泊6次, 螺旋桨居然就被蚀出一个大洞来, 由此可见海水的酸性之强, 污染之厉害!可如今同一个港口, 不仅可以钓到鱼, 游泳也完全没有障碍。大气污染也是如此, 40多年前, 日本的中小学都不敢让学生在操场上锻炼, 因为不时有学生因吸入污染空气太多而感到不适甚至晕倒。如今日本的少年儿童可尽情地在大自然中玩耍嬉戏。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6%, 在世界上仅次于芬兰。但日本为了始终保持青山绿水, 不砍本国的树木, 木材完全靠进口。

从节能的角度来看, 日本这几十年来全国上下为此不遗余力, 也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以水泥为例, 1990年日本生产1吨水泥所消耗的能源几乎仅为1960年的一半, 约为美国同期的60%。算算看, 仅此一个产业, 日本就可减少多少能耗?正由于日本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 日本的节能技术在全世界都处于明显的领先水平。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05年的统计, 若日本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能耗为1.0, 则德国为1.6, 法国为1.8, 美国为2.0, 韩国为3.2, 中国是8.4, 印度为9.3, 俄罗斯则高达19.0!

节能造就超强适应力

说起来, 日本是世界上罕见的资源贫乏之国, 很多重要的资源几乎完全依靠进口。例如煤炭、铁矿石、铝矾土 (炼铝原料) 和磷矿石百分之百进口, 石油对进口的依存度高达99.8%, 等于完全靠进口。

而且日本进口石油的渠道相对单一, 从中东的进口比重近90%。以致于从波斯湾到日本的1.1万公里海上运输线上, 几乎每隔100公里就有1艘日本的超级油轮在忙于运油。此外天然气日本也几乎完全依靠进口。日本的核电占很大比重, 但核电的主要原料铀, 也完全靠进口。对很多尖端产品来说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属, 日本也基本上靠进口。

但是日本人似乎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如此几乎不产一滴油的岛国, 30多年前遭遇的两次石油危机, 不仅未使其经济趴窝, 日本人反而巧妙地利用这一机遇, 化危机为契机, 大规模地调整了产业结构, 从原先以生产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厚长大”产品为主的体制, 转向以“轻薄短小”为特征的经济结构, 例如耗能很少而附加值很高的芯片。

举例来说, 铝是高耗能产品, 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铝锭产量年均在100万吨左右, 如此高耗能的生产, 日本当然要说“不”, 当然要转移出去。到90年代前期, 居然连2万吨都不到了。即使在不得不维持的生产中, 日本在降低能耗上的努力也是非同寻常的。最突出的例子是汽车。日产汽车的耗油仅为欧美汽车的80%左右。这20%的差距, 对平均不到两人一辆车的发达国家来说, 实在是事关重大。原先美国人都不怎么喜欢日本产的汽车, 觉得不够宽敞, 坐着不舒服。但如今油价飙升, 美国消费者也终于不再青睐本国宽车身、高耗能的汽车了。如今日本还在联合攻关混合动力汽车。一旦这种兼用电池和汽油为动力的汽车达到普及程度, 则因汽车而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排放将还会有大幅度的下降。

创造亚洲的可持续建筑

绿色生态建筑也叫做可持续建筑, 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拆除、再利用) , 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应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最终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

2007年8月底在日本福冈市举办了由日本建筑学会 (九州地区) 实行委员会主办, 以九州大学、福冈市、福冈大学和联合国人居署亚洲办事处等联合协办的, 以“创造亚洲的可持续建筑”为题的专题研讨会。大会邀请多位国内外建筑家、大学教授、专家等进行特别演讲和基调演讲, 就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可持续性建筑和都市而进行讨论, 从而明确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型社会而不可缺少的亚洲的可持续建筑形式。

独立行政法人都市复兴机构

在日本, 不论是新区的开发还是旧区的改造, 都十分重视建筑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以及建筑物环境保护问题和节能问题。日本有一个叫做日本独立行政法人都市复兴机构的组织。此组织成立于1955年, 当时的名称为日本住宅公团, 是日本政府为难解决劳动者的住房困难问题, 实现大规模的住房而设立的。1974年日本政府为分散在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 实现国土的均衡发展和地域的振兴设立了地域振兴整备公团。1975年, 日本政府又设立宅地开发公团。其目的就是由于人口、产业的集中而导致住宅显著不足的大城市地区来进行大规模的住宅建设以及公共设施、交通设施的治理。1981年, 日本住宅公团改名为日本住宅都市整备公团, 扩大了推进市区的建设和城市再开发的事业。1999年日本住宅都市整备公团改名为都市基盘整备公团。日本地域振兴整备公团与都市基盘公团于2004年合并成为现在的独立法人都市复兴机构。当前都市复兴机构的开发项目都要向政府提出环境影响评价书, 并要经过政府、普通市民参与的一系列审查评定之后才能付诸于实施。工程竣工之后, 还要参照环境评价书进行竣工后的审查。

环境评价的内容包括大气污染、噪音、振动、对日照的妨碍影响、对电报的妨碍影响、景观、废气物等项目, 对施工期间和项目建成后都提出了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并附有所采取的措施, 来确保工程项目不会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

节能环保并举 篇2

节能降耗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近年来集团公司以节能、节约物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精化细化管理为手段,推进技术革新,强化全员节约意识,建立健全节约机制,已逐步形成节约型的企业。原料厂积极响应公司号召降低成本等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多措并举,着力做好节能降耗大文章。

在设备改造中实现节能降耗新突破。原料厂坚持“逢修必改”的方针,加强节能项目的建设。为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设立革新奖,鼓励员工通过技术改造节约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工艺节能。混匀料车间4台混匀取料机大齿圈的成本比较高,为此该车间利用废旧皮带坐挡料皮,由原来的铁磨皮改成胶磨皮,再经常换和修补料斗、调整上支撑轮,实践证明,经过此改造大齿轮使用寿命可延长1-2年,每年可节约100多万元。今年5月份,对Z9-1专用皮带机进行改造,改造后可减少一号汽车受矿槽卸焦碳线10小时运行时间,解决了卸焦碳与卸大列的冲突,每天可多卸原料4000吨;并且减少了5条皮带机的运行,年可节约滚筒、拖辊及皮带消耗30万元,年可节约电能68万元;不仅减少了装载机使用量,而且加强了焦炭混匀,有力的保证了高炉正常生产的需求。另外在在改造合理经济实用的前提下,利用检修的机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来代替技术落后、能耗大、效率低的设备和零部件,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工艺流程中“挖潜”节能降耗新形势。只有低成本,才有高效

益,原料厂在卸料、混匀料等工艺程序上挖足各自潜力,大幅度提高了各种原料的利用率。首先大幅提高进厂大列机卸率,降低站台倒运费用,2009年各种大列累计卸车70375节,站台卸车率为45.43%,比上年降低3.29个百分点。七道卸车由去年7225节提高到今年的10118节,多卸车2893节,节省倒运费用26万元以上。为进一步降低混匀料生产成本,在目前混匀料充分消化吸收氧化铁皮、钢污泥、湿石粉、烧结除尘灰的基础上,与兄弟单位合作,将铁污泥精选粉代替精矿粉使用。同时在高炉除尘灰与铁污泥混合提纯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扩大提纯量,变废为宝,再次利用。再次,提高炉前渣和铸铁渣的回收利用价值,降低生产成本,将各高炉的废铁渣和铸铁渣回收加工成精粉、铁粒和铁块,供原料厂、炼铁厂、炼钢厂等单位生产使用。筛出焦沫用于烧结生产,既减轻了烧结四辊破碎压力,延长了备件使用寿命,又保证了烧结矿成份的稳定;其中筛出焦粒出售14397吨,白煤代替焦沫使用可直接节省费用374万元。还将定期对原料进行清底的基础上,再次对各处杂料及铺底料进行清理,仅去年就清得杂料47030余吨。多种方案并进,有效地缓解了原料紧张压力。

在修旧利废中提升节能降耗大空间。原料厂每个车间在消耗的各类配件中,很多具有修复后可以再利用的价值,为了让职工形成惜“旧”如新的观念,切实加强降本增效和节能降耗的理念,鼓励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合理地节约,各尽所能修旧利废以降低生产成本。对岗位人员定期进行设备知识培训,强化岗位人员“预知维修”的判断能力,减少“事后维修”,维修人员对大型重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将设备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因故障产生大量的维修费用。其次加大修旧利废力度,提高设备利用率,以班组为单位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实行修旧利废奖励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修旧利废,减少新材料费用的投入。统一将维修后的旧件进行回收,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对换下的配件采取新旧搭配、制作零件、组合修复等多种方法,加大修旧利废力度,拓宽修旧渠道。对易耗设备配件进行多次重复利用,杜绝浪费,对陈旧落后进一步维修价值不大的设备,按手续进行报废,并更换先进的设备,减少维修次数。在节约挖潜上动脑筋、想办法,推广小改小革创新技术,按实际价值给予一定的奖金。A101a皮带磨损严重,卸料车间利用废旧皮带,进行更换,为此节约3000元左右;仅2010年上半年对更换的废旧三联托辊拼装60余件,上下调心支架组装20 余件,利用废旧皮带对地沟三台皮带挡料皮进行更换约1100米;利用废机油100余公斤对3台链斗机以及重锤拉紧、液力拉紧钢丝绳、行走链条、钢丝绳和料斗螺丝进行润滑保养等都是修旧利废的先进实例。

在严细管理中推动节能降耗强发展。原料厂下设六个车间、五个职能科室,每个科室都详细的制定了节能降耗管理方案,强化工作责任,建立健全从车间、班组到个人的三级能源节约管理网络,层层落实工作职责形成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参与节约创建的格局,实现“人人肩上有重担,个个头上定指标”的管理模式。有效控制机物料等消耗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的关键所在。首先对车间的每台设备全部责任到人,严格控制皮带运

转时间。要求点检工每天必须巡查一次,发现问题做好详细记录,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其次严格执行以旧换新制度,合理申报备件计划,控制库存积压。对办公用品的购买和发放、劳保用品、计算机耗材等发放实行专人负责,在保证供给的基础上,杜绝多领多占的不良现象,制定消耗标杆,目标层层分解,考核到个人。

在舆论声中倡导节能降耗企业文化。为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的深入展开,充分认识节能降耗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厂部要求各车间召开以“节能降耗,从我做起”的专题会议,并制定详细的奖罚方案。倡导广大员工从实际出发,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要注意节能降耗,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充分认识“节能降耗是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工作,节能降耗就意味着增效,只有增效我们的企业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不断增强员工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提高企业能源的使用效率,节能降耗。

河南鹿邑县 多措并举抓环保 篇3

部门联动推进污染减排。当地县政府每年都会组织环保局、发改委、监察局等有关单位召开全县污染减排专题会议,分管副县长分别与相关单位负责人签订年度环保目标责任书,将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责任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强力推进减排工作任务的落实,并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为完成全县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年度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鹿邑县发改委、工信局、司法局、工商局、住建局、安监局、能源办等部门连年持续深入开展关于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建立完善了“责任网格化、制度体系化、执法模板化、管理分类化、技能专业化”的环境监察执法模式,进一步明确了执法责任,规范了执法行为。

生态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在生态建设方面,鹿邑县积极开展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指挥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省级生态县指挥部,并印发了《鹿邑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和督查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形成了政府主导,环保局牵头,各部门分工负责,乡镇属地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生态县创建工作。近3年来,当地共创建完成两个省级生态乡镇、40个省市级生态村。

同时,鹿邑县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开展环保法律宣传和环保科普知识宣传,提高了广大公众环境意识,激发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掀起了人人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此外,鹿邑县还着力改善了农村环境状况。通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对部分重点乡镇建立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中转站,配备了垃圾运输车辆,探索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体系,完善了生活垃圾“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体系,对生活垃圾坚持定时清运,定期巡查,农村环境污染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近3年,共完成了涉及5个乡镇、31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建设,目前,辅仁集团宋河酒业脱硝、涉气重点企业脱硫除尘改造等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有序的推进。

节能环保并举 篇4

一、“动、静”结合,切实掌握用能单位基本信息

萧山区能源监察中心对全区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254家重点用能单位逐家建立了节能档案,档案内容既包括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机构、生产装置与生产工艺、每年能耗量等基本情况,还汇总了最近两年区能源监察中心对各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监察审计和电平衡测试过程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在静态档案的基础上,为强化对用能单位的动态管理,萧山区节能监察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区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469家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信息网络,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填报率达到100%。通过静态的节能档案和动态的能源管理信息网络,萧山区能源监察中心摸清了用能单位的基本信息,也发现了开展节能监察审计的线索。

二、深入现场开展节能监察审计

在跟踪掌握用能单位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萧山区节能监察中心开展了现场监察审计工作。自2011年以来累计对185家用能单位开展了节能监察审计,现场检查重点用能设备10800台(套),检测测试重点用能设备1220台(套),提出强制性整改意见406条,一般性整改建议810条。整改后,预计可节约标煤约4万吨。其中,经监察发现各类淘汰落后设备980台(套),通过限期整改淘汰更新892台(套),整改率达91%左右。2014年以来已经对72家能耗超标用能单位进行了现场督查。

萧山区节能监察中心还借助媒体,对现场监察审计发现的违法使 用淘汰设备、能耗超标的单位予以曝光,提高节能监察的影响力。2014年节能宣传周期间,中心对本地4个高耗能行业的主要产品单耗进行了排序,并在《萧山日报》上通报了高耗能行业能耗“红黑榜”,督促企业加快整改,并为节能监察执法营造了有利的社会氛围。

三、加大力度强化技术推广与企业能管员培训

节能环保并举 篇5

节能与减排同步开发与利用并举-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转变发展方式实践

摘要:近年来,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在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要求的`同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产业,建设生态文明,走出了一条节能与减排同步、开发与利用并举的新路.作 者:阎兆平作者单位: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期 刊:中国煤炭工业 Journal:CHINA COAL INDUSTRY年,卷(期):2010,(7)分类号:

从“禅农并举”到“禅商并举” 篇6

关键词:少林寺;禅农并举;禅商并举;禅宗

德国《南德意志报》在2009年8月12日关于少林寺的报道中曾使用这样的标题:“中国佛教寺院:废墟上的经济帝国,少林寺不仅是功夫中心,也是中原的‘资本主义。”[1]现在的少林寺一改人们对于寺院青灯黄卷、静坐苦修的传统印象,创立少林公司、注册少林商标、拥有自己的电视制作公司和电子商务平台;武僧团把“功夫秀”带往世界各地,少林俗家弟子遍布全球。现在的少林寺完全是一个架构完备的集团化企业,旗下拥有专门的外联处、寺务处等机构,在2002年美国探索频道为释永信拍摄的电视记录片中,将“方丈”一词翻译为CEO。如此高度商业化的寺院经济发展模式引起大量争议,佛门圣地被卷入市场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中也导致社会舆论界质疑声不断。但如今少林寺所实施的“禅商并举”并非是一个全新的寺院发展模式,它自禅宗传统的“禅农并举”发展而来,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

一、“禅农并举”的农禅制度

所谓“禅农并举”,就是把农业劳动和参禅结合起来的禅法,也称农禅制度,它在中国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制度的形成来看,它孕育于禅宗四、五祖道信、弘忍时期,实践于马祖道一时期,完成于马祖的弟子百丈淮海禅师,之后兴盛起来。道信、弘忍提倡的“坐作并重”是农禅的雏形,发展到马祖道一法师时期,他提出的“即心即佛”、“平常心是道”的禅理成为实践农禅的佛理基础。“即心即佛”,就是众生自心含藏万法,世间万物皆是佛性的表现,由此众生包括行住坐卧在内的一切施为、现象皆是佛性的妙用,所以成佛不假外求,只要回归自心便可成佛。而“平常心”就指的就是本然的自然之心,也就是无污染、不造作、去执著的众生自心。这些禅法理念使禅走入日常生活之中,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吃饭穿衣,即是佛性,在劳动作务中渗透禅机。

另一方面,传统的禅定修行将出世和入世置于二分对立的地位,讲求摒弃一切外务,专心坐禅、调身、调息、观于一境而守心的禅法。而农禅将出世和入世视为一体,所谓“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其中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2]实践“于世间出世”之理,即永嘉禅师所言:“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禅宗打破了佛教传统的出世退隐后凝然静坐的修行方式,将禅修与日常生活、生产劳动融为一体,农禅由此得以顺理成章地发展起来,也为僧伽从事世俗事务提供了理论根据。

从社会背景来看,在原始佛教戒律中,无论是储备日常用品还是储蓄金银财产都是不被允许的,要求僧人修“头陀行”,以乞食为主要生存来源。而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重视生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要地位,历代帝王都把重农抑商作为其重要国策,这种重农倾向使得中国产生自给自足的文化品格,乞食的生存方式令汉人所不齿。再加上受社会宗法制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封建王权也难以容忍一个团体可以与尘世脱离,不事生产,不受王权监管,因而佛教很难保持其游离于政治之外的独立性。而“禅农并举”的确立让僧众可以通过从事农耕以实现自养,从而使僧团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对外部的依赖,强化了禅宗的生存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禅农并举”是禅宗发展过程中一个势所必然的事情。

二、“禅农并举”与寺院经济的关系

“禅农并举”是佛教在其传播中适应中国国情的产物,但是这并不是说,“禅农并举”产生之前的中国佛教就完全遵守原始的佛教戒律,只能说是它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佛教为了在中国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进一步妥协。在唐代农禅制度才被正式确立,而从东晋时期的寺院就已经涉足兴贩营利,有的寺院还从事质押和放贷经济,南北朝时期寺院的“质库”则被认为是中国典当业的源头。资财富裕的寺院从事借贷活动,既可慈善救济,解困生民,又可生息积财,供养三宝。发展到隋唐时期,寺院放贷已经很普遍了,主要有质押借贷和生息借贷两种。唐代敦煌寺院还实行实物借贷,贷出的物品主要有谷物和织品两大类,提供给借贷人生产或生活所用,一般利率为50%,即春季借二秋季还三。[3]对于当时的富贵人家来说,向寺院施舍本钱创立质库已经是十分普通的投资事业。单由放贷业我们就可以窥见寺院经济至唐代已是相当发达,但寺院经济的发展难免与政权赖以生存的地主经济产生矛盾:一方面它与国家争夺劳动力和土地,另一方面,寺院经济集聚了大量钱财,僧尼生活富足,吸引了大量好逸恶劳的逃避赋役者致使僧人鱼龙混杂,这不仅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对国家政权和社会安定构成威胁。汉唐之际的“三武一宗”灭佛,就是国家与寺院经济严重冲突的结果。为了应对来自世俗政权限制佛教的措施,佛教界一方面展开弘法护教的活动,另一方面也在调整寺院经济的经营模式,农禅制度便于唐代逐渐发展完善,将僧人从不事劳作的食利群体中拉出来。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比其农禅,唐代发达的寺院经济似乎看起来世俗化程度更深。但农禅制度之前的寺院经济中,僧人多为间接接触世俗事物。例如由于佛教认为掘地伤生,政府在赐予寺院土地的同时,“往往还将附近农户若干封赐于寺庙”,[4]僧人本身并不事生产,依赖性很强。而当《百丈清规》中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制度确立下来,僧人们已经在直接地从事世俗劳动。因而“禅农并举”从一定程度上使得禅宗向着更加世俗化的方向迈了一步,并为后世僧人接触世俗事物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理论依据。

三、“禅商并举”

当今的佛教正在面临着时代环境的巨大变化,科技突飞猛进、各种文化思潮的兴起给传统佛教带来了种种冲击。要想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信仰多元化的社会中继续生存和发展佛教就必须进行现代化的思考和转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这导致了中国20世纪“人间佛教”思潮兴起,以期应对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自太虚大师以降,其思想继承者们如印顺、赵朴初等人皆致力倡导“人间佛教”之理念,之后净慧法师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禅宗为核心的“生活禅”修行理念,这种理念与上文提到的马祖道一法师“即心即佛”、“平常心是道”的思想一脉相承,为今日少林寺之“禅商并举”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思想基础。

现任少林方丈释永信在谈及少林寺商业现状时如是说:“我们的商业运作,和一般的商业运作有本质的不同。市场经济下的商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我们是以自养为目的。事实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农禅并重的传统,僧人讲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但是今天,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耕种的层面,我们有机会也有能力参与其他类型的自养活动,我们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尝试。”[5]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一般观念认为佛教讲求出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任何宗派来说,如果没有经济基础,都是很难得到发展和壮大的,如果真正做到避世,佛教很难存活到现在。佛教过去以农业活动自养,现在的转向商业,因而所谓的“禅商并举”事实上也可以说是“禅农并举”在新的社会时代中的一种适应和表现。但是被当代影视文化赋予极大符号意义的少林寺,被贴上了崇高的标签,当其留给世人的出世的印象与入世的事实相矛盾时,它就不可避免地站在了争议的中心。

总的来说,少林寺发展商业是一种在所难免的选择,如同农禅的产生一样,它也是佛教在其传播过程中为了顺应时代和社会做出的妥协发展。这样看来,将世界各地的功夫秀和少林实业公司看作对佛教的弘扬也无不可,毕竟自1999年释永信正式接任少林寺方丈以来,确实使少林寺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繁榮。但如果要继续发展“禅商并举”,“自养”和“盈利”、佛法弘扬与世俗娱乐化之间的度该如何把握,也是少林寺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腾.德媒体关注少林寺释永信在废墟上建经济帝国[J].武魂,2009(12):16.

[2]释心田.图解维摩诘经[M].紫禁城出版社,2009.

[3]张弓.汉唐佛寺文化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何蓉.佛教寺院经济及其影响初探[J].社会学研究,2007(4):75-92.

节能环保并举 篇7

建立智能化能源管理中心

亚实履带 (天津) 有限公司由国际著名的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新卡特彼勒三棱、日本伊藤忠株式会社及日本SNT株式会社合资兴建。作为保税区最大的加工型生产企业, 亚实履带致力于为挖掘机、履带式推土机行业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组件, 多年来亚实履带都是行业中的领袖。

亚实履带公司为重点耗能单位, 每月的耗电量约为400万度左右, 耗电之巨大, 对公司和国家都是很大的负担。为了更好地管理能源的使用, 降低能耗, 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公司投资250万元左右, 建立了企业能源管理中心, 配备了专职能源管理人员, 对重点耗能设备能效进行在线监控与分析。通过该项目, 公司实施了多项节能技术改进:

1、电炉保温系统改造工程。更换炉体保温材料, 提高炉体保温效果, 以减少设备电;部分水泵进行变频器改造, 控制总计493.5k W。按照变频收益10%计算节约电力50k W (变频收益最高能达到20%) 。

2、生产管理“移峰填谷”计划。安排根据能源监测系统的测量调整高耗能产品的生产时间, 尽量将高耗能产品调整到夜班生产, 移峰填谷设备功率为6000k W, 每天转移高峰电力时间为1小时, 按全年300天计算就达到180万千瓦时。

3、变频改造工程。通过对各类水泵进行变频控制, 其中包括循环水泵75k W2台、生产设备水泵37k W7台、18k W3台、空调机组风机18.5k W1台、15k W2台、生活水泵1台5.5k W、罗茨鼓风机变频5.5k W1台、热水泵18.5k W2台, 按照变频收益10%———20%计算, 实现了节约电力至少50k W。

4、冰机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和温湿度采集器, 结合电脑远程控制器, 实现温湿度的自动调节, 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该项自动控制系统的建立, 使得平均每台设备节约用电1211k W, 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约52500元/年。

产业共生, 建立污水处理站中水回用项目

通过对原有污水处理站进行改扩建, 实现了处理能力可达到150m3/天, 且污水水质由天津市三级排放标准提升为天津市二级排放标准。处理后的出水进行管线施工, 用于厂区绿化回用和生产循环使用, 多余的尾水排入保税区市政污水管网;冬季厂区污水站处理后的出水主要用于冲厕等回用, 剩余尾水排入保税区市政污水管网。减少了大量污水的排放, 同时还增加了能源的利用率。实现了节约水量18000吨/年, 经济效益达到了160000人民币/年。

用LVD灯代替金卤灯改造工程

公司厂房原有金卤灯420个, 其中400W和250W的灯泡各占一半, 使用情况为24小时常明, 灯具多、不利于维护, 并且耗电量大, 光衰快, 不环保。为了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率, 公司对厂房照明实施了无极灯改造工程, 新安装的无极灯实现了环保与节能的目标, 实现了经济效益446800人民币/年。

公司的管理理念

公司一直以来都坚持“以人为本”、“回报社会”的管理理念。在过去的多年中, 公司一直致力于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秉承着“回报社会”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不断进行技术升级, 不断提升管理理念, 努力完成国家、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各项管理目标。

公司承诺

节能环保并举 篇8

一、水泥“袋装”与“散装”, 仅一字之差, 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散装”水泥相对“袋装”水泥, 不用包装袋而依靠专用设备在密封条件下转运、贮存直到使用, 质量上并无差别, 由于其省去了包装生产环节、拆包作业环节, 因此, 发展散装水泥是一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大经济技术措施, 对促进水泥生产、流通和使用领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城市污染和大气扬尘,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据统计, 每生产1万吨散装水泥可节约木材330立方米, 电力7.2万度, 标煤222吨, 减少粉尘排放492吨, 减排二氧化碳353吨, 创综合经济效益45万元。可见, 水泥“袋装”与“散装”, 虽仅一字之差, 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2011年, 荆门市完成散装水泥614.72万吨, 实现散装水泥率52%, 使用预拌混凝土190.93万立方米, 使用预拌砂浆2万吨。相当于节约优质木材20.29万立方米、电力0.44亿度、标煤5.66万吨, 减少粉尘排放2.43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73万吨, 创综合经济效益2.77亿元。

二、形式多样, 因地制宜, 发展散装水泥

1、针对大型工程水泥使用量大、示范作

用强的特点, 优先在大型工程中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市散办努力协调各方, 使得三峡牌、荆工牌、晶蓝牌、钟厦牌散装水泥在三峡工程、引江济汉工程、汉宜铁路、麻竹高速等国家、省重点工程建设中得以广泛应用, 其工程散装水泥使用率在70%以上。

2、在城市城区重点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

在荆门城区, 继基本普及商品混凝土使用后, 进一步加强预拌砂浆的推广使用, 在钟祥、京山、沙洋城区则继续推广商品混凝土的使用, 并逐步向经济条件较好的屈家岭管理区、胡集镇等延伸。由于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全部使用散装水泥, 使得全市的散装水泥推广应用也由过去的单一推广散装水泥, 发展为如今的散装水泥、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水泥散装率也由“十五”末2005年的35%提高到如今2011年的52%。

3、积极发展农村散装网点。

近年来, 随着新农村建设、“三化”建设等, 乡村道路、水利工程增多, 农村集中居民点建设增多, 这为散装水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市散办在督促水泥制品厂、新型墙材厂、彩瓦厂等固定水泥用户使用散装水泥的基础上, 积极构建农村散装水泥营销网点, 把提高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作为又一助推散装水泥发展的新引擎。目前, 全市城郊、乡镇水泥制品企业基本上全部使用散装水泥。

三、政策宣传为先, 舆论造势促推广

1、广泛进行媒体宣传。

市散办先后开展了“认真贯彻第281号省政府令, 禁止中心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公益广告宣传和“‘禁现’在行动”电视专题宣传;邀请市住建委领导就进一步加快全市散装水泥工作在《荆门日报》上答记者问;在《荆门晚报》开辟“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使用散装水泥”专栏;在人员集中的广场 (天鹅广场) LED屏上进行预拌砂浆使用知识宣传。

2、直接上门向工地、水泥用户宣传。

“散装”与“袋装”, 同等产品质量相同, 意义却不一样, “散装”节能节材、国家鼓励, “袋装”却被国家限制发展, 这就要求“散装人”都要当好宣传员、讲解员, 苦口婆心、千方百计地让用户理解其意义, 自觉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市散办将国家、省、先进市 (州) 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相关政策、法规定期集中汇编成册, 连同相关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宣传册《鲁班幻游记》分别发放到每一个建筑工地, 以及彩瓦厂、新型墙材厂等水泥用户手中, 增强了他们对开展散装水泥工作的认识。

3、宣传多年来荆门市散装水泥发展的重要成就。

2010年, 随着全市砂浆“禁现”工作的开展, 使本市的散装水泥事业告别过去单一的推广应用散装水泥模式, 步入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散装水泥推广应用有了质的飞跃。“十一五”期间, 推广应用散装水泥2194万吨, 发展预拌混凝土153万立方米, 发展预拌砂浆2万吨。按统一的折算标准计算, 相当于节约优质木材72万立方米、电力1.58亿度、标煤20.18万吨, 减少粉尘排放8.67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7万吨, 创综合经济效益9.87亿元。去年, 荆门市散装水泥推广应用工作在全省市、州中位列前三名, 从而激发人们积极投身于散装水泥事业中。

四、坚持扶持企业发展和加强管理并重, 努力实现水泥散装化

市散装水泥办公室1987年成立至今, 荆门“散装人”励精图治, 奋发有为, 以水泥生产企业为依托, 以企业销售环节为重心, 通过驻厂促“散”、市场推“散”等措施逐步提高散装量、提升散装率。

2006年至今, 市散办已累计投入665万元到生产企业, 先后支持京兰水泥集团、湖北新生水泥厂、钟厦水泥股份公司、荆工水泥股份公司等多家水泥生产企业购置散装水泥运输车;自制散装水泥流动罐;重点支持生产企业大型工程用散, 以大型工程的用散引导其他工程的用散;还积极鼓励钟祥、京山、沙洋、屈家岭等地方发展农村散装水泥。自2009年至今已累计投入地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105万元, 用于构建农村散装水泥营销网点建设。

在扶持企业优先发展散装设施设备的同时, 也通过加强执法管理, 督促散装水泥、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的使用。在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推广应用之初, 主要是把好“三关”:把好施工许可前的事前关, 即要求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签订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使用合同;把好施工过程中的稽查关, 市散办组织专人常年深入工地、施工现场, 督促其项目单位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把好竣工备案的事后关, 市散办将参与建设工程综合竣工验收, 市住建委对核验不合格的不予受理竣工验收备案资料。从项目建设初始到竣工验收将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使用工作贯穿其中, 实行闭合管理, 做到层层把关, 确保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使用, 从而推进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透水再生混凝土下一篇:歌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