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洛地特

2024-10-29

舒洛地特(共4篇)

舒洛地特 篇1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老年糖尿病肾病(DN)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DN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预防DN并延缓其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DN的治疗,除了控制血糖、血压以及饮食等基础治疗外,目前国内外一致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s)类药物具有阻断或延缓其进展的作用[1],而上述二类药物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受患者肌酐(Cr)水平的影响等,因此拓宽DN的药物治疗范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联合运用糖胺聚糖类药物舒洛地特(伟素)和ARBs类药物厄贝沙坦(安博维)治疗DN,观察治疗过程中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有关血液代谢及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初步探讨联合用药对DN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65例DN患者均来自我院老年病房,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77~85岁,平均(81±4.5)岁,病程10~3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处于Ⅳ期DN阶段:即24 h尿蛋白总量>0.5 g,但血Cr、血清尿素氮(BUN)在正常范围内,且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蛋白尿。

1.2 对象和方法

1.2.1 研究对象:入选的65例DN患者均先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及根据病情选用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待血糖控制稳定后[空腹血糖(FBG)<7.0 mmol/L,餐后血糖<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80±3.6)岁,对照组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82±3.4)岁;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等因素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2 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降糖的同时每日清晨口服厄贝沙坦150 mg(商品名:安博维,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治疗组在常规降糖的同时每日清晨口服厄贝沙坦150 mg,同时再增加舒洛地特(商品名:伟素,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药厂)600 LSU,每日肌注1次,疗程3周,然后序贯250 LSU口服,2次/d,疗程共8周。

1.2.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FBG、光抑素C(cystatin C)、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FIB)。

1.2.4 统计学处理:资料均以undefined表示,经SPSS 10.0软件包处理。治疗前后采用自身配对资料和组间t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各组FBG、24 h尿蛋白、cystatin C、TG及FIB情况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糖基本控制在相当水平,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cystatin C、24 h尿蛋白、TG及FIB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3 讨论

DN常发生在糖尿病发病后数年,主要病理生理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硬化和基底膜增厚;DN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糖代谢、脂质代谢的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多种细胞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改变等起到重要的作用[2]。同时DN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异常,并由此导致DN的发展。而RAS在上述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微量蛋白尿是早期DN的标志,它的出现标志病情将进一步发展为临床DN[3]。故及时有效地减少尿蛋白,缩短尿蛋白存在的时间,是逆转或延缓早期DN发生和发展的关键。

赵子秀等[4]认为血cystatin C浓度主要由肾功能决定,为内源性标志物的性质,能较好地反映机体肾功能的状态,是早期肾功能受伤的标志物,这是由于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tatin C的唯一器官。当原发性肾小球或肾血管疾病造成肾小球滤过率(GRF)下降时,cystatin C水平会随之升高;运用ARBs类药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1)能降低肾小球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2)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蓄积是导致肾小球硬化的主要原因[5],而ARBs类药物能改善肾小球滤过膜选择性通透性,减少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蓄积,从而减少尿蛋白[6]。从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我们都可以看到24 h尿蛋白定量及cystatin C在通过治疗后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从本试验的结果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对肾脏起到保护的作用。

舒洛地特是一种低分子肝素类药物,与肝素同属糖胺聚糖类药物,通过抗凝、纤溶、抗增殖及维持膜通透选择性发挥其药理作用。它也是一种血管保护剂,保持血管壁上的正常负电荷,抑制细胞增殖及随后发生的血管壁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功能的丧失。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微血管高通透性,减少渗出;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和凝血酶与胶原的释放,保护微血管壁等[7,8,9]。结合DN的发病机制和该药的药理机制可以看出该药对DN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试验研究也证实了该药的疗效。治疗组在增加舒洛地特后,cystatin C、24 h尿蛋白下降得更为明显,这说明舒洛地特与ARBs类药物在保护肾脏功能上具有协同作用;尤其是TG、FIB只有在治疗组有所下降;陈俊等[10]研究发现TG异常的程度与DN的发展呈正相关,血脂越高,尿蛋白排除越高,脂质沉淀,导致肾动脉硬化形成,小动脉弹性纤维化,可形成肾小球内高压,加速肾小球硬化。高脂血症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糖尿病则加重血脂紊乱,形成恶性循环[11],因此临床上控制血脂水平对控制DN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同时近年研究发现,凝血与纤溶系统紊乱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2]。FIB是反映凝血亢进和纤溶活力下降的指标,是血栓形成的前体物质,其增高使全血黏稠度增大,易导致肾小球内微血栓的形成[13];王晓明[14]也证实了DN中FIB明显升高可能是DN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之一;因此,降低血中FIB的治疗对预防或延缓DN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降低因DN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致残、致死率;本研究通过舒洛地特的抗凝、纤溶的作用,大大降低了DN患者的FIB,降低了患者的尿蛋白及cystatin C,进而保护了患者的肾脏功能。

先前一些报道多为ARBs或舒洛地特对DN的治疗作用,通过本文研究,我们认为糖胺聚糖类药物舒洛地特和ARBs类药物厄贝沙坦联合应用,不但可以起到有效的抗凝、降脂效果,对血管内皮病变部位直接发挥作用,修复肾小球血管内皮和基底膜的病变,恢复其通透性而减少尿蛋白的渗出,同时可以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而纠正高滤过状态,防止蛋白的丢失。2类药物合用,相互补充,可以从多个环节有效地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生,降低致残、致死率。

舒洛地特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1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舒洛地特进行临床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取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中, 共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2±10.03) 岁 , 病程在9~20年之间 , 平均病程为(12.53±7.91)年 ;对照组患者中 ,共有男性患者21例 ,女性患者19例, 年龄在43~76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7.62±10.12) 岁, 病程在9~21年之间 , 平均病程为(12.03±7.69)年。 经确认,参与该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标准,并伴随有行走困难、足部发凉、疼痛等临床症状,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其他严重病变及药物禁忌患者, 符合该次研究的基本条件。另,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数据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舒洛地特进行临床治疗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后, 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口服舒洛地特胶囊250LSU/次,2次/d,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以保证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或严重不适时,可及时通知医生对其进行救治。

1.2.2实验组患者采取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 ,患者在进行常规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后, 开始给予其他药物治疗,舒洛地特使用方法及药物同对照组,辛伐他汀片20 mg/次,1次/d,治疗时间持续3个月。 患者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 并给予患者科学的运动和饮食指导。

1.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 对采取舒洛地特进行临床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和采取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进行临床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详细的观察指标包括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疼痛评分、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不良反应率。 阻力指数、疼痛评分、不良反应率越低,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

1.4统计方法

对采取舒洛地特进行临床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和采取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进行临床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束后,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进行对比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行走距离及疼痛评分

研究结果表明, 采取舒洛地特进行临床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和采取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进行临床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疼痛评分、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不良反应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阻力指数、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详情如表1、表2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2.2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共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症状,治疗适应后,不良反应症状消失,即不良反应率为5.00%,共2例;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无一例不良反应症状,即不良反应率为0.00%。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作息不规律的现象增多,该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不稳定,其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我国有19.5%的大于50岁的糖尿患者并发有下肢血管病变[2]。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常伴随着行动受限、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及肢体坏疽等临床症状, 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将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截肢或死亡[3]。

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引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 相关的临床专家认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ABI和趾臂指数测定可以有效了解患者的下肢动脉缺血情况和外周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4]。 目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有舒洛地特和辛伐他汀,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疗效比单一的舒洛地特或辛伐他汀治疗疗效更为显著[5]。

舒洛地特是治疗血管内皮病变的新型药物, 天然的葡萄糖胺聚糖为主要组成成分, 具有较强的抗血栓功能,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和ATⅢ和HCⅡ相互作用,进而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和生成,发挥良好的抗血栓和抗凝作用[6]。 相关的临床资料显示,小剂量的舒洛地特和大剂量的肝素其抗血栓效果相同,与此同时,舒洛地特可以有效增加蛋白酶的活性,刺激蛋白酶的释放,降低患者的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流,增加其搏动指数,减少其阻力指数[7]。

辛伐他汀的主要功能是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减少患者的动脉粥样斑块,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消炎功效。在治疗过程中, 可以减少炎性细胞作用于斑块内的速度,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生长[8]。 该研究结果表明,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的疗效, 明显高于仅采用舒洛地特治疗的患者。

综上所述,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摘要:目的 对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1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舒洛地特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行走距离、疼痛评分、下肢动脉血流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舒洛地特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7 月至2014 年8 月我院收治46 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5 例, 女21 例, 年龄38~73 岁, 糖尿病病程8~17 年。所选患者均为2 型糖尿病, 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足部溃疡、足部发凉、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经B型超声确诊, 患者胫后动脉和足背均明显变窄, 血流速度变慢, 且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有辛伐他汀和舒洛地特过敏史、近期出现脑出血等严重疾病、心脏功能明显衰竭、神经系统障碍且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口服辛伐他汀 (安徽三超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100401) , 20 mg/次, 1 次/d;服用舒洛地特 (意大利阿尔法为韦士曼制药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0119) , 250 LSU/次, 2 次/d;连续治疗3 个月, 治疗期间患者的饮食、运动等方面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1.3 观察指标 ①病情改善情况:包括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和疼痛评分, 其中前两项利用欧姆计步器进行检测;疼痛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 分值越高, 表明患者疼痛越严重[3]。②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踝肱指数4 项, 使用MYLAD2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 由技术娴熟且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 观察患者左右胫后动脉及左右足后动脉的波谱形态。③实验室检查:包括凝血时间 (CT) 、凝血原酶时间 (PT) 、血小板计数 (PLT)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④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肌无力、肌痛、出血等。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病情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 患者无痛行走距离为 (471±228) m, 最大行走距离为 (755±268) m, 疼痛评分为 (6.3±1.2) 分;治疗后, 患者无痛行走距离为 (765±235) m, 最大行走距离为 (992±254) m, 疼痛评分为 (3.9±1.2) 分;治疗后患者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均明显大于治疗前,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2.2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后患者下肢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踝肱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3 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CT、PT、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患者的TC、TG、LD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4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 例患者在用药后出现轻微恶心, 无需特殊处理便很快恢复正常, 不影响治疗结果;其他患者均无胃肠道反应、肌无力、出血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 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且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其主要并发症之一为下肢血管病变[4]。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 人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近几年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 导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也随之上升[5]。辛伐他汀作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可阻止内源性胆固醇形成, 有效控制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进而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 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重要。此外, 辛伐他汀还具有抗炎功能, 可逐渐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舒洛地特是一种对动静脉都有较强抗血栓形成作用的葡萄胺聚糖, 作为一种新型药物, 其主要由低分子肝素片和硫酸盐皮肤素组成[6], 通过与人抗凝血酶Ⅲ (ATⅢ) 和人肝素辅因子Ⅱ (HCⅡ) 交互作用达到抑制凝血酶活性的目的, 进而阻止凝血酶继续生成, 可适当延长凝血酶的凝血时间, 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此外, 舒洛地特还能降低静脉压及血栓复发率;通过刺激脂蛋白脂酶释放能够增加脂蛋白酯酶活性, 降低血浆黏度, 进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患者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均明显大于治疗前, 疼痛评分、阻力指数、TC、TG、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下肢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踝肱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提示辛伐他汀联合舒洛地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疗效明显,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情况, 且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张菁, 翟迎九, 杨燕萍, 等.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 (15) :2487-2489.

[2]田永红, 李蕊.评价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1) :161-162.

[3]吴伯军.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8 (3) :193-195.

[4]陶静.浅析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对提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效果的有效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5) :143-145.

[5]金晖, 孙子林, 邱宏玲, 等.舒洛地特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6) :2031-2033.

舒洛地特 篇4

关键词:舒洛地特,辛伐他汀,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糖尿病足病的直接原因,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导致截肢或者死亡的情况[1]。在临床上主要的症状是间歇性颇足、下肢感觉异常和下肢疼痛等。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采用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方法治疗后,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58.35±2.15)岁;糖尿病的病程为8~15年,平均(11.5±1.5)年。

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糖尿病以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标准[1]:出现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足、足部发凉和疼痛、足部溃疡以及触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的现象。2经过B超检查显示了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狭窄,血管壁增厚,溜溜速度较慢。3踝/肱血压指数(ABI)<0.9。排除标准:1对舒洛地特和辛伐他汀没有过敏现象。2有下肢或者足部溃疡的现象。3肝肾功能和心脏功能异常,严重的脑和神经系统障碍。4在一个月内出现了脑出血、消化道出现等出血性疾病。5有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2 方 法

1.2.1治疗方法9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服用舒洛地特胶囊 ,2次/d,以此250 LSU,同时联合服用辛伐他汀篇 ,1次/d,20 mg/次 ,在用药30 d后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治疗期间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不受影响继续服用。

1.2.2检测方法采用计步器计算患者的用药前后的最大行走距离和无痛行走距离,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下肢疼痛情况进行评分[1]。

1.2.3血生化指标测定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时间(CT)、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 (CRP)等水平。

1.3 统计方法

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治 疗前后行走距离及疼痛评分对比

90例患者在应用采取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后下肢疼痛感明显减轻,与治疗前相比最大行走距离和无疼痛行走距离明显增加,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s)

2.2 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对比

患者治疗前后 凝血时间、血 小板比较 ,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后的纤维蛋白和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s)

3 讨论

采用舒洛地特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的血流,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搏动的指数以及降低动脉阻力指数,应用在治疗中可以延缓血管病变的情况,防止血栓复发和环节静脉压力。在治疗中联合辛伐他丁是因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除了要控制血糖外还需要对血管进行软化和溶解斑块的药物。而辛伐他丁作为一种调脂药物,除了降脂外还可以起到稳定和溶解斑块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减弱炎性细胞的蔓延情况,起到了一定的抗炎作用。

该研究通过应用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下肢疼痛感明显得到减少,最大行走距离与无疼痛行走距离都有显著的增加, 血生化指标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药物在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同时没有给患者带不良反应。

【舒洛地特】推荐阅读:

上一篇:生物化学教学下一篇:替硝唑泡腾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