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

2024-07-15

口吃(共6篇)

口吃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王某, 男, 1971年1月出生, 江苏省灌云县人, 初中文化。1990年12月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死刑, 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上诉后与1991年1月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改判为死缓, 于1991年3月投入监狱服刑改造。王某在家排行老小, 父母对他比较宠爱, 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般, 初中毕业后一直无业, 其间与社会上闲散青年混在一起, 在1989年至1990年5月间, 多次对一对智力低下的母女交替实施轮奸, 案发后被捕。身体一直很健康, 无特殊疾病史, 家族中无口吃者, 案发前说话口齿清晰、流利。

1.2 致病原因

该患者因犯强奸罪在1990年12月底被判死刑, 在上诉后改成死缓, 主犯随即被枪毙, 宣判时认为自己也要被枪决了呢, 随即感到脑子里空荡荡, 全身瘫软, 被人架回来后说话就断断续续, 头昏沉沉的。从此开始说话一直结巴, 并在这以后的几年里经常梦见刑场上犯人被枪毙时的情景, 惊醒后常常是止不住的全身发抖, 不能再入睡。

口吃是属于行为障碍, 根据本例的情况患者在这之前说话正常, 是受到"死刑"这一惊吓的刺激, 因精神极度紧张导致口吃, 再加上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 让这一刺激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 精神长久没能得到放松, 让口吃持续存在, 从而形成了口吃-紧张-口吃这一说话模式, 从而发展为惯性的说话方式。

1.3 心理评估及诊断

根据患者的情况及对他的初步印象, 选用16PF、明尼苏达心理量表进行了测试, 根据与患者的交谈及以上两份心理量表的结果作参考, 目前存在着不自信、焦虑、多疑、敏感等症状, 精神正常。结合CCMD-3标准, 患者的特异状况符合口吃的诊断标准:第一, 经常反复出现语音、音节、单词重复、延长, 频繁出现停顿, 使言语不流畅, 但言语表达的内容无障碍;第二, 症状已超过3个月;第三, 不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抽动障碍和精神病性言语零乱所致。

1.4 治疗方案

在建立咨询关系, 收集资料, 评估诊断工作的基础上, 咨询双方在相互尊重, 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 拟订出本咨询的方案, 具体内容有以下方面。 (1) 咨询时间:治疗期为一年, 开始半年每周一次, 以后每两周一次, 每次50-60分钟。 (2) 近期目标:控制说话紧张的情绪、控制语速、说话较流利。最终目标:说话流利、根治口吃;建立自信, 完善人格。 (3) 具体治疗方法:运用心理支持疗法、系统脱敏疗法、语言训练疗法、心理暗示疗法、药物的辅助治疗等综合治疗。 (4) 评估方法:患者自我评估、民警评估、咨询者评估。 (5) 明确咨询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 权利与义务。

1.5 综合治疗

1.5.1 心理支持疗法

建立良好的、信任的咨访关系, 理解他对口吃的痛苦和焦虑, 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口吃的信心, 培养沉着开朗的性格,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多与人交往。

1.5.2 消除刺激源的影响

帮助其分析了"死刑"事件本身作为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 当时对其造成的精神伤害。谨慎的引导患者诉说当时的情景、场面及氛围。患者说刚开始时的几年不能想那场景, 一想到全身就会发抖, 心跳加快, 喉咙就会发堵,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症状慢慢减弱、消失。现能坦然面对曾经的经历, 回忆当初

1.5.3 语言训练疗法---在治疗中作为重点训练

(1) 系统脱敏疗法:a.在做系统脱敏疗法前练习松弛训练疗法:教会患者两种放松疗法---肌肉放松法、深呼吸法。让患者学会放松技巧, 用以放松情绪和肌肉来对抗患者说话时的紧张, 减少焦虑。B.由患者本人将与人说话时的口吃按等级程度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六个等级。向患者说明注意要点和事项, 然后作为作业布置给患者自己独自去做:刚开始时拿本书或报纸, 先练习念短句, 再练习念长句;然后跟着电视, 收音机模仿播音员朗读, 逐渐克服口吃, 使说话流畅;由近及远与他人对话, 先和好朋友, 再与同监房罪犯, 然后与中队其他人员和管教民警对话。每次做治疗时, 对上次布置的作业进行检查。 (2) 语速训练:语言练习时先用简单的对答方式, 一问一答, 放慢讲话速度, 保持镇静, 如遇紧张可深呼吸, 然后缓缓呼出, 保证说话呼吸正常, 尽量放松口腔、咽喉肌肉。

1.5.4 心理暗示疗法

用心理治疗的思想、言辞对患者施加影响, 消除不必要的紧张, 稳定情绪, 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具体做法是:睡在床上放松, 两眼微闭, 然后让患者默念"我说话一定会流畅"、"我能说得很好"、"我心跳平稳, 很放松"。每句话默念十遍, 一边念, 一边体会, 早晚一次, 平时也要经常用这些话暗示自己。

1.5.5 辅助治疗

在治疗的开始阶段用小剂量镇静药。如安泰乐、佳乐定等, 每天两次, 早上和中午服用, 有助于降低患者口吃时紧张度, 减轻语言肌痉挛, 从而减轻口吃, 切断紧张--口吃--紧张的恶性循环。此法在该患者身上见效快。

2 治疗效果

治疗一年后, 与老乡用家乡话对讲比较流利。干警反映说话明显好转, 但紧张、着急时说话还会口吃。有时与我们讲话刚开始还是会有些口吃, 经我们用语言诱导, 如放松, 深吸气, 慢慢呼出, 语速放慢等, 交谈一会后说话正常。达到了近期的治疗目标。

3 讨论

患者病程已有十几年, 病程较长, 年龄已30多岁, 语言有些定势, 这些给治疗增加了难度。经过一年治疗, 效果还是明显的, 要想彻底根治口吃, 贵在持之以恒, 用学到的方法继续训练。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要有"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的心理准备, 不能急躁, 争取到其本人的积极配合是治疗的关键;另外, 周围人员应给予理解、帮助、尊重他的人格, 不嘲笑, 不歧视, 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这些也相当重要。

口吃 篇2

口吃的发生,大部分是在儿童学话时期3-5岁,也就是在他们的抑制条件反射还不健全的时候,口吃同样也可以发生在学龄时期,也就是孩子的言语词汇逐渐丰实的时候。成人时期患口吃的就越比较少见。

患口吃的原因比较复杂,多数是儿童时期模仿而成的,还有因精神创伤、疾病等不同的原因,这里只能综合一般情况,下面是主要的几种供给患者在了解自己口吃上的参考:

模仿:

儿童时期是模仿性最强的时期,儿童不单单喜欢模仿成年人的动作,也喜欢模仿同伴、同学的动作。在家庭中、同学中、领居中,如果有口吃的人,就会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学久了就养成了口吃的习惯;学龄儿童模仿同学口吃,大都是由于教学的不当或精神上的打击,成人时期的口吃患者,很少因模仿而形成口吃。

被暗示:

有的口吃患者虽然在周围的环境中有口吃的人,但他并没有学别人口吃,也没有其他特殊原因,这往往是受到被暗示的作用而得的。尤其儿童时期的被暗示性非常锐敏,虽不经模仿,但由于经常与口吃的人接触,受了环境的影响,而无意中学成的。假如说,我们与说话时经常挤眉弄眼的人生活在一起,日久之后,我们虽然没有学他,但也会在说话时挤眉弄眼。成年人有时也会受到这种环境影响而形成口吃,但成年人往往能加以注意阻止它的发展。

惊吓:

儿童时期由于惊吓而口吃的不属于少数,有的父母对儿童实施错误的教育方法,常会给儿童突然的惊吓。如儿童太顽皮或做错了某件事,就厉声地呵责。尤其是在儿童说话或说错了某些话时,父母就突然大声地把他吓呆了,这些常会使儿童在惊吓中口吃起来。也有因受环境的惊吓刺激而口吃的。如父母的吵闹、打架、发脾气、掷东西都能使儿童,容易在语言上发生口吃。儿童也有突然听到一个巨大的声响或爆炸声受了惊吓,从而口吃起来的,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有一孩子曾亲眼看到德军企图扼杀他的母亲,而受到严重的惊吓。事后两天都不会说话,等到恢复说话是,他已经开始口吃起来。

教育不当:

如幼儿的后天发育有快有慢,有的未满周岁就能说出简单的语言来,也有的二三岁后还未找到适当的音和词语,故使说话陷入混乱。但他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进入正规的。有些不懂道理的父母硬逼着自己的孩子把话说好,这样会造成小孩对说话引起不安而发生口吃。

口吃的预防方法:

1、为了防止儿童口吃, 安排好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很重要的。儿童日常的生活要有规律, 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吃饭, 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不要强迫3 ~ 7 岁的儿童牢记各种长篇故事或不适应他们语言能力的诗歌。

2、矫正儿童口吃的关键是要培养一个良好的讲话习惯。对于患口吃的儿童, 父母、老师应耐心教导, 告诉他怎样把话讲清楚, 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他讲对了, 就要鼓励他“讲得好”, 帮助他树立学习掌握讲话技巧的信心。如果他讲话不清楚或不流畅, 也要耐心听完, 不要中途打断或随意责骂, 使孩子以后在人前不敢讲话, 或造成精神紧张, 一说话就口吃。

3、音乐可以在矫正儿童口吃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有节奏的唱歌、朗诵对儿童语言训练有一定的帮助, 儿童听了音乐之后, 因心情愉快, 分散说话时的注意力, 不是仅关注讲话的动作, 这样, 就能使儿童容易讲出自己要说的话。讲故事也是帮助儿童矫正口吃的一种方法。家长可以让孩子叙述幼儿园、学校里的事情; 与孩子对话, 讲看的新书、新电视剧。需要注意的是, 家长、老师要有耐心, 同时要求口吃的儿童也心平气和, 不慌不忙。每次时间不要过长, 时间长了容易使患口吃的儿童感到精神疲倦, 一般2 0 ~ 3 0 分钟即可。

长期口吃怎么治 篇3

口吃病,俗称“结巴”,“嗑巴”等,在医学上称之为“语阻”。有这种症状的人不能按照正常的语速讲话,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工作、社交、生活上的不便。

口吃病产生的原因很多,比如:幼年时模仿他人口吃、接受了不良暗示、受到某种惊吓、疾病的影响、对语言本身的恐惧等等。但是,一般来说口吃者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口吃,如在亲人面前时、唱歌时、对下级讲话时、高声朗读时,口吃症状就不那么严重,甚至还可能相当地流利。而在特定的场合,如开会发言、紧急情况、面对陌生人、或者与异性相会等,则会显得结结巴巴,甚至脸红脖子粗却讲不出话来。

这个问题虽然已伴随着李小姐多年,但我认为她没有必要因此一蹶不振、灰心丧气。因为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如果采取正确的方法,口吃病的治疗效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田中角荣作为日本首相首次访问我国,开创了中日友好新纪元。访华期间,田中角荣流利的话语和大家风范,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但又有谁会想到,他在孩提时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口吃患者。为了治好这个毛病,他每天在嘴里含个鹅卵石,大声唱歌、大声讲话,常常搞得满口鲜血,这样坚持几年后,终于摆脱了口吃。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真谛:事在人为!只要有恒心、讲科学,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能发生。同时,它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迪:战胜自己是所有成功者的必由之路。

自我治疗口吃方法 篇4

心理因素必然涉及到对心理刺激的体验,以及由此而伴发情绪反应;没有情绪反应的体验不会使心理和躯体发生变化。

人对事物的评价、情绪和态度不仅会使心理的平衡发生变化,也能使躯体功能活动发生变化。情绪反应达到一定的强度时,任何人都可能发生心理和躯体方面的机能异常。在情绪激动和发言过急的情形下可以引起发音器官的功能失调而出现口吃,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口吃患者则对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作出错误的评价,因而就产生对它的特殊感情,并且这种感情与普通人在喜怒哀乐时所表现的反应有显著不同,这种感情会导致出现更多的口吃现象。

这就是促使口吃的心理因素,也就是口吃患者的病之所在。一般地说,口吃患者的心身是健康的,学习和工作都能完成得很好,思考和判断能力也并不比正常人差,只是表现在口吃这一“点”上却坠入了迷雾之中,固执地抱着偏见,导致一叶障目。

“迷中是非,是非皆非”,即被口吃“迷”住,他们对待口吃的态度就不可能是正确的。口吃本来可以自愈。

我们不是常听到在我们周围有些人自愈了吗?某某人以前口吃,可是未经过任何治疗措施自然地好起来了。而有的人口吃为什么不但没有自愈反而渐渐严重呢?对待口吃的错误心理就是妨碍自然治愈的因素。

虽然积累了一些口吃习惯,照理也不难矫治。

在我们身上不是有不少不良习惯,稍加控制就一个一个地改正过来了吗?为什么口吃习惯就这么难改呢?这是因为口吃习惯有心理因素这个“好朋友”在支持它,两者结成了“同盟”,切断两者的恶性循环,最大限度地把口吃习惯孤立起来,口吃习惯就会不攻自破,口吃的症状也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步地减轻减少,若再用言语训练,就更能收效,治愈。

根据致病因素进行治疗才是根治口吃病的正确途径,因而病人的心理活动是主要的治疗对象。心病必须用“心药”治,所谓心药就是我们的言词。我国有一句谚语:“话是开心的钥匙”。这里所说的“话”,就是言词。

通过言语和文字给病人亲切的关怀,热情的指导,耐心地启发,去打开病人的心灵的大门,解开病人的心理疙瘩,达到心理上的健康和平衡。

口吃患者对待口吃的病态心理和错误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口吃的错误认识而来的。因而,全面、正确地认识口吃,进而改变对它的错误心理,才能根治口吃。

如若只是运用一些技巧、手段与口吃现象对抗,这种矫正方法虽是必要的,但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治标的辅助疗法,就象吃一些止痛片一样,想根治口吃是不大可能的。在全面地正确认识口吃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从口吃现象中发现和找出它的规律性,并在矫治的实践中应用它们,利用它们,才能最后驯服口吃,才能真正有效地治好口吃病。口吃患者常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同情自己,常为此感到苦恼,实际上是自己不了解自己。

被口吃的现象“迷”住,对自己和自己的口吃失去了判断能力,因而表现在口吃上的一切情感活动都是夸张的,错误的,口吃患者决不能无视自己的情感活动。

主观上的体会可以有助于人们建立信念,从而直接导致人们的性格和行为的表现。“入山不见山,出山观山景”。患者必须客观地观察自己,解剖和分析自己,揭开口吃病的病原和发病机制,详细分析那些促发口吃和使口吃固定化的因素和那些阻碍全愈的各种条件。

进一步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对口吃已形成的态度以及精神创伤的体验等内心世界,才可以弄清楚造成口吃的复杂发病原因,从而改善对口吃的态度和心情,从紧紧围绕在口吃周围的思想包袱中解放出来,从已经固定的心理障碍中解脱出来。不是似是而非地,而是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口吃,你心上的疙瘩就会象春回大地后积雪融化似的逐渐解开。

口吃的自我矫正

中阻性:

说话的时候。突然声音止住,下面的话便说不出来的现象。例如: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没有 ...... 发言 ...... 同志下次再谈, ...... 散会当然,口吃越重,中阻越多,停顿时间也越长。

正流利地说着话时遇到某个字突然中断,这种情况与难发性口吃是同样的性质,难发性口吃的一种表现。他人往往不知是口吃,以为这个人真怪,总说半截话,常被怀疑是大脑有什么缺陷,有的患者还故意地假装脑子笨来掩盖自己的口吃。拖音性:这类口吃少见。不象难发性口吃那样在某一个字上卡住。

也不象连发性口吃那样在某个字音上多次重复,而是某一个字发出来以后拉得很长,才干把下一个字带出来。

例如:今天有事不-能来了这种口吃可能介于难发性与连发性口吃之间,也比难发性口吃容易矫正。

如何治疗口吃

有的患者只有一种,以下症状表示。

绝大多数患者兼有两种以上。同是一个人,有时可出现连发现象,有时则有难发或中阻。

幼儿连发性口吃较多,有些人可一直连发下去,但大多数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转为难发或兼有连发。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对口吃没有意识到和不关心,发生口吃的初期阶段大多表示在首音的重复。

孩子口吃,别训斥 篇5

可是,最近全家都愁容满面的。为什么呢?原来,小杨杨说话结巴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其实,杨杨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结巴的,家里人都不是很清楚。因为家里人说话都不结巴。不过,小杨杨特别喜欢看电视,尤其喜欢模仿广告、动画片里的人物说话。刚开始,家里人都认为孩子只是学着玩,没有多加注意。

专家点评:

很多时候,孩子的口吃就是从模仿和暗示开始的。小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原本语言表达没有问题的孩子,当他无意中发现家人或周围的小朋友说话结巴时,觉得好玩,出于好奇心,就开始模仿起来了,久而久之,自己也开始出现口吃。

现在,有不少动画片中的角色说话刻意放慢速度,改变语调,孩子喜欢模仿这些电视人物说话,久而久之,也会出现口吃。

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一次,杨杨妈妈带着杨杨在小区里玩,看见几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杨杨一看,也想去。她指着跷跷板对妈妈说:“玩、玩、玩这个。”妈妈一听,这小孩怎么说话像结巴。于是,她开始留心女儿说话。她发现,若教杨杨念诗,她说话就没问题;但若要让她自己说,就结巴,特别见到新奇的东西,结巴得就更厉害。

专家点评: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一天天的长大,用于表达语言的词汇逐渐丰富起来,面对周围五彩斑斓的世界,新奇的环境,有趣的事件,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准确地描述。遗憾的是,此时,他们的口腔肌肉运动能力还未达到随心所欲、应用自如的程度,语言表达能力也还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他们心里想说的话和实际语言所能表达的东西往往不能同步,故而容易出现口吃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是人一生中语言和心理发育最为迅速的关键时期,一旦出现口吃,又处理不好的话,将给幼儿的成长带来极坏的影响。

别让孩子太紧张

时间一长,家里人开始着急了。每当杨杨说话结巴时,爸爸妈妈就会训斥小杨杨,叫她别这么说。可这样非但没有效果,小杨杨说话反而更加困难了,而且她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专家点评:

很多研究发现,突然的精神刺激,如惊吓、环境的突然改变、严厉的惩罚、强烈的声音等均可引起孩子口吃。

父母若不了解幼儿时期孩子语言发育的特点,在孩子刚刚开始学说话时过于急躁,过多地加以指责,常会使孩子不知所措,使孩子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引起口吃,严重的还会变得自闭,不爱主动说话。

正确认识,尽早矫正

最后,家里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带小杨杨去看医生。医生听了家长的讲述后,给他们说了8个字:“正确认识,尽早矫正”。

专家点评:

口吃其实是幼儿时期经常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多发生于2~5的儿童,学龄儿童也可见,尤其多见于体质较弱或特别容易兴奋的孩子。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2~4倍。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口吃,就应及时、尽早地矫正,不能拖,否则会延误治疗时机。

首先,应消除环境中的紧张因素,耐心、逐步地进行纠正;其次,当孩子说话出现口吃的时候,不要耻笑,也不要斥责孩子,而应耐心地帮助和鼓励孩子克服自身紧张的情绪,告诉孩子不要紧张,想好了再慢慢地说;第三,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多与人交往,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胆量,可以教孩子唱歌、朗诵、讲故事等,渐渐地克服口吃。

另外,可借助专门的语言训练,如:松弛肌肉,控制讲话的速度,注意呼吸均匀等。

如何治疗儿童口吃? 篇6

两岁的孩子思维迅速发展,说的技能赶不上思维的速度,孩子想用语言表达一种思想,但找不到合适的词,在寻找合适词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口吃。这种口吃称之为阶段性口吃,随着语言能力的进步,这种口吃现象会减少,终至消失,不必担心。

一般来说,两三岁儿童出现口吃现象与心理障碍没有直接关系。两三岁的儿童语言机制不完善,当他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畅节奏的障碍。请父母放心,孩子并不是有了心理障碍才口吃的。

孩子有了口吃,父母要以平常心对待。如果你紧张了,说话的语调会流露出来,孩子受到暗示,也会紧张,说话就更不流利了。所以,父母绝对不要取笑、厌恶、恐吓,甚至打骂孩子。孩子在场时不要和别人议论他,不要模仿他的口吃,要保护他的自尊心。对他讲话要放慢语速,每个字说清楚,同时也要求他慢慢讲话,不要着急。但是,当他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你就听着,不要重复也不要学他,等他讲完,过一会儿让他再说一遍,有了上次的经验,第二次再讲同一句话,孩子就会好很多。

让孩子在说话之前先唱歌,这是日本育儿之神内藤寿七郎博士提倡的矫治口吃的方法。孩子说话结结巴巴时,你可以对他说:“来呀,让我们先唱一首歌。”然后开始和孩子一起唱,随便唱什么,只要是他熟悉的就可以。唱完后,再温和地问他:“你刚才想说什么?”这时候,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不会出现口吃,会流利地讲出他想说的话。

内藤博士还说,他用这种方法对许多口吃孩子做过尝试,效果很好,孩子说话有了不口吃的体会,就会对说话产生信心,经过多次练习,就能治愈。

当孩子说话有了改进时,父母要大大表扬他,可增强他说正常话的信心。

【口吃】推荐阅读:

口吃训练法是什么?07-18

上一篇: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下一篇:信息服务模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