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表达能力培养

2024-07-15

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精选12篇)

口头表达能力培养 篇1

交往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而口头表达能力则是人们最普遍的交际手段, 因此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而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应以新的课程理念作引领, 继承和发扬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切实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 小学阶段是口头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范文, 营造氛围, 灵活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全程参与口语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活泼外向的同学乐于表现, 而性格内向的同学却不愿参与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要激励他们, 使内向、胆小的同学也敢说、想说、乐说, 树立信心。

1.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 我常用学生感兴趣的导语,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如教学《荔枝》一文, 我提出“课文以荔枝为题是不是主要写荔枝”的问题, 通过该问题激活学生的说话欲望。

2. 展开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实践证明, 人类的发明创造都来源于想象, 学生口头能力的培养也应为他们创设想象的情境, 让他们驰骋想象, 发展思维。如学完《会摇尾巴的狼》后, 让学生展开想象:老山羊走了以后, 狼会怎样?如果老山羊救起了狼, 结果又会是怎样?这样, 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 也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内化以及情感的升华。

3. 做导游。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介绍知识的, 教到这样的课文, 就让学生当导游, 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学习《鸟的天堂》一文后, 让学生当导游, 向“游客”介绍位于广东省新会市的小鸟天堂, “游客”可以向导游提出一些疑问。

4. 激发争论。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争辩, 能使学生在辩论中长知识, 明道理, 学生的思维活了, 课堂也活了,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如《鸟的天堂》一文中, 作者写到第一次看到“鸟的天堂”时, 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我让学生分正反两方去争辩:作者到底有没有听到鸟扑翅的声音。这样, 为学生提供一个辩论话题, 让他们“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二、联系实际, 营造氛围

1. 联系生活小事。

从生活小事中创设出一个和谐的氛围,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平台。在刚结束的“育苗杯”数学竞赛中, 本班的小彩同学获得了县一等奖, 在小彩上台领奖时, 课堂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我有意引导学生:“看到小彩取得这样的成绩, 你们想说什么?”小手举起来了:“小彩你的学习成绩这么好, 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经验吧!”“愿你更上一层楼。”“小彩我要向你学习, 你是我们的榜样。”……听着孩子们一句句肺腑之言, 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2. 联系绘画机会。

课文中有不少文章都写得绘声绘色, 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依照文字所蕴含的内在意义把它变成画面, 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 讲到“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怎样向上爬”时, 老师读文, 学生用笔勾画,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画的画来说话。

3. 联系读书感悟。

阅读教学中, “读”是首要的。熟读课文是练眼、练口、练脑、练耳的过程, 是理解和感悟的桥梁。在教《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 我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说说要是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 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药品, 会给人类带来哪些严重的威胁,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也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三、围绕教材, 创造机会

在教材编排中, 有不少课文有对话练习, 有的课后安排说话内容。因此, 在每一节语文课中, 我都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 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 利用课后题训练。

根据课后要求,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影子》一课的课后要求是:“说说在你座位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都是谁?”可以让学生直接回答自己座位前后左右各是谁, 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又如《向命运挑战》一文中, 结合课文提出问题:“假设你与霍金在网上聊天, 你向他提出什么问题?”老师扮霍金给学生们创设情境, 让他们随时发问。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也训练了学生口头问话的能力。

2. 仿照词句训练。

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句式都很有训练价值, 让学生模仿句式说话, 效果也很好。如《我们家的猫》这课, 让学生了解了猫的性格古怪的特点后, 让学生用“既……又……既……又……”说说猫的古怪, 然后练习用“既……又……既……又……”说话。

3. 看着板书训练。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缩影。教师板书的都是重点词句, 在适当时候, 可运用板书的词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鸟的天堂》一文, 学完课文写“树”和“鸟”的部分, 分别让学生用板书中的一些词语和自己的话来说出树和鸟的特点, 效果很好。

4. 扮演角色训练。

口头表达往往表现在对话之中, 能完成对话则已达到训练口语表达的目的。如《陶罐和铁罐》一文中, 我根据教材内容, 安排学生扮演角色, 使学生在对话中不但掌握了课文, 也以特定的身份进行了口语训练。《狼和小羊》一课, 文中狼、小羊的性格对比鲜明, 我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在表演中, 学生把狼的凶残、狡猾、咄咄逼人以及小羊的善良、温顺、无可奈何演得惟妙惟肖, 令人拍案叫绝。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 陶冶了学生情操, 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 口语训练应在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还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口头表达能力培养 篇2

[作者] 马丽娜

[内容]

摘要 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还须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要要求同学们平时做好知识和资料的积累。同学们演讲的过程,也是彼此间传递信息的过程。

关键词 语文 中学生 口头表达能力

* * *

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里,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交际能力。因此,未来的事业对人才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说话。“能言善辩”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工具。

对于初中的学生,提高说的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语言能力,还能活跃思维,提高思考的敏捷度和应变能力。那么,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之中。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他们一般比较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对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缺乏重视。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现“怯场”,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青少年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才华的心理愿望。为了激发同学“说”的兴趣,可向他们推荐“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利用电化教学的方式组织同学观看各种形式的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的录像带,并且利用“黑板报”和“班级日报”宣传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起到了激

怎样培养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篇3

一、注意矫正方言的影响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教师要建立一个自由、宽松的纯普通话语境,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自然,坚持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让幼儿敞开胸怀勇敢地说。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注意语言的示范作用。

二、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思维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幼儿许多时候有了强烈的表达愿望,但由于语言发展没有跟上思维的发展,因此头脑中想的问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清楚。当幼儿当众表达没有把握时,就容易出现胆小、羞怯的心态,有的更是不爱回答问题。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得无拘无束、轻松愉快,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自始至终都应伴随着游戏,游戏能为幼儿提供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应尝试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

三、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在周而复始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丰富、积累起来的。这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长期的语言教学,让词汇量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

四、鼓励幼儿说话完整

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这关系到教师本身的语言教学习惯,假如教师本身上课时就不注意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我非常重视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班开始,坚持要求鼓励幼儿学说完整话。幼儿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总是断断续续地讲话,有时根本就不能清楚地表达。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来耐心引导他们说完整话,如“请问你要买什么?”“我要买……”“请问你哪里不舒服?”“我肚子痛……”等等。这样,幼儿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不断得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了。

五、指导幼儿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造句

教学中发现,不少幼儿造句时常常只注意把所给的几个字词都用到,却忽视了整个句子内容的完整性,常有头无尾或无头无尾,这样的造句也是失败的。因此要指导幼儿造句内容丰富、广泛,不要限于一、两个熟悉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篇4

一.开设专门的口语训练课

在教学中, 我把每周星期一的语文课定为口语训练课, 学生训练的内容可以是自我介绍, 或讲述难忘的人和事, 或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 或是周末见闻、校园见闻、宿舍杂谈, 或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评论等。具体来说, 可从三个方面去操作:

1.随意发言。为了减少胆怯、内向学生的害怕心理, 在第一节口语训练课中, 我鼓励学生谁有话说的, 敢发言的就大胆举手, 讲话时可以普通话, 也可以用家乡话, 内容不论长短。在这样自愿的一种氛围下, 有几个大胆、活跃的学生就上来作了自我介绍, 尽管是简短地谈了自己的姓名、家乡、爱好等, 有的还谈到自己的未来梦想, 一般都能用普通话。对于这些敢勇于带头的学生, 我对他们说话中的毛病暂不去理会, 只针对他们的胆识、声音响亮程度、内容等进行了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在这样的自由自在充满鼓励的气氛下, 原来有些学生在试探着、等待着、欲言又止的, 现在都变得跃跃欲试了。

2.备稿发言。在进行口语训练时, 我发现很多学生怕发言的同时, 更怕独立上讲台发言, 一旦知道是自己要独立回答问题时, 立即表现为情绪紧张、不知所措, 有话也说不出。事后我曾和这些学生进行交谈, 得知他们主要怕的是说错话, 怕大家取笑。于是我鼓励学生在每周星期天晚上的自习时间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周记本上, 而且尽量自己修改通顺, 这样既可以完成周记, 又为第二天的口语训练课准备了稿子, 做到胸有成竹。有了稿子, 老师还要帮助学生克服害羞的心理障碍, 鼓励其大胆站在讲台上发言。刚开始, 许多同学举手后发言的内容尽管比自我介绍要详细些, 但上台后都是照本宣科, 读完稿子就匆匆下台。这时, 老师不能批评其神情呆板, 没有表情动作等, 而可以自己进行示范, 或在学生中尽量挑一个做得最好的树立典范, 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 给予肯定和表扬。

(3) 即兴说话。在备稿说话进行了一段时间后, 学生上台说话的欲望明显增强了, 不仅胆子练大了, 而且有了心里有话要“一吐为快”的感觉, 一节课有的学生举手达二三次之多, 在这时, 我就鼓励他们尽量做到不备稿, 直接举手发言。同时, 进一步提高要求, 尽量用普通话讲述, 最好能伴随运用适当的手势动作帮助增强表达。就这样, 在从易到难再到更难的阶梯式的训练过程中, 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地提高了。

二.巧设提问, 创造说话情境

课堂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 从而达到锻炼说话的目的。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课时, 在讲到百草园中的景物时,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百草园在少年鲁迅心目中作为一个乐园, 我鼓励学生回忆他们儿童时代给他们留下欢乐的地方, 回忆玩的内容。这些学生都是过完儿童节不久的学生, 还保留着儿童爱玩的天性, 一提到与“玩”有关的内容, 且是自己切身体会过的, 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几分钟的讨论后, 连平常几个特内向胆小的女同学也举起了手。

三.借助朗读, 达到训练目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语文学科, 不该只有心和眼来学习, 须在心与眼之外, 也用口与耳才好”。可见,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仅是一个句调和节奏的问题, 一个抑扬顿挫和节奏快慢的问题, 而且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语音知识进而掌握语音技巧。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艺术作品时, 就要求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巧妙结合, 指导学生读出情感, 进入角色, 想象揣摩体会人物心理情感, 将情感投入到小说的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之中去, 品味出感情, 学生才会有兴趣, 才会更自觉地去朗读。

口头表达能力培养 篇5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郑晓珍1375705032

4【摘要】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中职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中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德育课教学中,经过反复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要提高中职生语言表达能力,关键要做到以下四点:探寻 “愿说”方法;激发“想说”兴趣;培养“敢说”胆量;提高“会说”素质。

【关键词】德育课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中职学校德育课新课程改革强调“中职学校的德育课老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一个说话有条理、思维清晰的人。这样,对学生在未来人生中的求职应聘、合作沟通、交朋结友、探讨问题、洽谈生意等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中职德育课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中职生语言“不愿”表达和 “不会”表达的现状,在德育课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一、探寻“愿说”方法

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教育体制的大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向来重视“笔试”而非“口试”,以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有的答非所问,有的辞不达意,有的结结巴巴。其表现大致如下:1.“不愿说”造成“不善说”。中职生因为在初中阶段成绩平平,所以他们在课堂教学上答疑的机会极少,在课外活动中发言的机会更少。说话的机会少,而说错的次数多,常常招来了人家的讥笑,于是他们处于群体生活中不愿意说话,有的人干脆来个“少说少错,不说不错”,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默不作声。久而久之,形成了因果循环,越不愿说就越不善说。2.“不善说”造成“不敢说”。有的学生因为上课说话答非所问,活动说话辞不达意,渐渐地落下了“紧张综合症”。由于心理过度紧张,以至于张口说不出话。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循环,越不善说就越不敢说。3.“不敢说”造成“不会说”。有的同学牢记曾因答错题而引起哄堂大笑的教训,于是虚荣心理作祟,使得他们不敢说话;有的同 1

学牢记曾因说错话而引起大打出手的后果,于是自卑心理作祟,使得他们不敢说话。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越不敢说就越不会说。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焦点,是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中职学生全面素质的重点,是实现培养祖国建设人才的方向。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探索“说”的教学模式,采取从“有说”到“愿说”的方式方法。一是有说的时间,二是有说的机会,三是有说的话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从“能说”发展到“愿说”。例如在教学中,德育课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如通过《小故事中的人生口才篇》中的几个小故事,让学生充分了解语言表达能力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让他们在“说”的实践中去感受“说”,理解“说”在现实生活、学习、甚至是未来事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说”关系到个人前途,“说”关系到祖国命运,“说”关系到人类发展。这样,只要有机会,学生都“愿说”。

二、激发“想说”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实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愿意做的事情,一般与其个人兴趣及动机有关。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必须从此入手。教职成【2008】6号文件强调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自然融入情景中,激发学生“说”的强烈愿望。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中关于“个人的收入与理财”这一内容时,针对中职生普遍缺少合理的消费观念这一现象。让学生从自己的月消费开始说起,细化大致的消费开支。由于学生对自己的消费很熟悉,所以会踊跃发言,甚至有学生以自己的高消费为傲(正好给后面进行思想教育提供素材)。其次,引导学生之间开展对比,引导与父母的日常开支情况加以对比,分析有何差异,这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差距。你对此何有感触?因为这一内容来自生活、来自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当他们充分发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做一做:观察校园消费中的浪费现象,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开展“节俭不过时”为主题的演讲及才艺展示,最终能够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消费中,做到合理消费。由于设计的问题都是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所以他们都愿意大胆地“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明白了道理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敢说”的胆量

中职生都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表达的欲望,只是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使得很多孩子成为忠实的“听众”,不愿参与课堂,不敢质疑老师的问题。久而久之,他们的表达欲望渐渐地被束缚。因此,作为德育课教师首先就要把学生“敢说”的胆量锻炼出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宽松环境。教师要尽可能减少统一要求,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见,让学生有足够表现和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和机会,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唱主角的“舞台”。其次,要引导学生创设 “科学评价”的氛围。俗话说:气可鼓而不可泄。面对学生的“说”我们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的“负面评价”,都会打击说的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正面评价,多肯定和鼓励别人。同时学会多维度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氛围。如让学生学会和自己的过去比、和他人的现在比。可以从表达的内容、表达的仪表、表达的方式等角度评价,让其在表达中体会到赞美和成功的喜悦。最后,要创建“说”的评价体系。为了鼓励学生“敢说”,德育课教师要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评价,给优胜个人或优胜小组适当的精神、物质奖励和量化加分,这种评价既体现在平时每次的“说”上,更体现在期末的成绩总评上。科学评价氛围的营造,科学评价体系的创建,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生由不愿说、不敢说到敢于说、争着说,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了“说”的氛围,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德育课变得生动活泼,德育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展现自我的乐园。只有在这种民主、宽容、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会大胆去“说”。

四、提高“会说”的素质

“想说”是欲望,“敢说”是胆量,“会说”是艺术。要让学生“会说”,就得让学生“多说”。在德育课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为学生的“说”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从而达到“会说”的境界。其法:一是抓好课前五分钟的说话训练。如《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讲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也可以讲一些名人或身边熟悉的人的创业经历,并从中得到启示,或分析本地区、国内外就业形势等;《职业道德与法律》可以讲法律案例、职场故事等;《哲学与人生》课可以讲哲学故事,以小故事悟出大道理,也可讲人生百态等;《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可以对国内外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的热点话题进行评论等。当然,学生也可选择一些有意义、自己感兴趣、来自于身边的故事等。二是抓好课中讨论的说话训练。如在讲《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中就有一个关于“水”的思考的案例。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价格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保护和利用水资源问题上,市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组织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先展开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发言,要求口述时做到用语准确、句子通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要注意多元化,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口语表达能力程度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倡导“人人有机会”。三是抓好模拟面试的说话训练。首先,模拟面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做好面试前的理论指导,又要设置好面试的岗位,面试题目、测试情境、角色分配等,更重要的是还要营造真实的面试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切体验面试的气息

氛围。其次,课堂模拟面试从面试者选择面试岗位,递交求职简历;面试者向面试团作自我介绍;面试团进行面试提问;情境测试;面试点评;就业指导教师综合讲评等环节来实施。最后,在面试结束后,要进行全盘小结,尤其是对参与的学生要逐个交流、指点,使其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四是口试形式的说话训练。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德育课的期中考试采用课堂口试的形式进行。在考前二周告知学生口试要求。如1)主题要求健康、积极、向上的,可以是社会现象、热点话题等; 2)所选主题能与本学期开设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相关联; 3)团队成员自由组合,每组成员不超过5人; 4)小组分工合作,于一周内上报所选主题; 5)课堂展示环节,形式不限,要求脱稿,时间5—8分钟; 6)所讲内容需能引起共鸣、深思,并具有一定的意义。因为是考试。所以每个同学都能上台答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侯颖.模拟面试,提升学生求职能力的有效途径[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

(12)

[2]颜真真.培养中职生文本语言的感知能力[J].职业教育,2013(8)

浅议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篇6

关键词:中学生;口头能力表达;多方位、多渠道指导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就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养成语言这个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口语交际”着重指出,中学生要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所以,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一张灵巧的嘴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的普通话力求声音宏亮,准确清晰,运用恰当的语调,注意句子停顿,语调、语脉、语流、语速等,姿态大方,表情得体。可是,在课堂上,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尽人意,被提问的同学,有的一上场羞羞答答,说不上话,有的断断续续,词不达意;有的言之无物,没有内容;有的言之无序,没有中心……诸如此类,比比皆是,考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胆子小,二是口头表达能力差;造成这种原因很多,主要是受应试教育功利性教学的的影响,这是教育的盲区。

但是,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说话能力,能使学生“舌绽莲花”,“巧舌如簧”,这对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学生来说很难。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一句话:让学生“金口”常开,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感和口头表达综合能力。让学生朗读课文,锻炼胆量,培养语感。这可使学生的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朗读课上,老师对学生的朗读的发音、节奏、停顿、情感、语速进行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准确、流畅、传情。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能使学生从中感觉到文章的“味道”,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2、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改变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由机械性、意义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

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重复性提问,要求学生重复课文中现有语句表达的内容,加深记忆。第二阶段是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用自己的话来答题。第三阶段是创造性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观点。要求说话通顺流利,口齿清晰,一遍不行,再来一遍。这是对学生胆量、记忆和表达能力上的训练。

3、课前三分钟演讲与口头作文训练。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训练他们说话的逻辑性、周密性和思维的敏捷性。具体操作如下: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不定专题,不限范围),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也可让学生看图说话,或即兴演讲,如“我每天晚上是怎么度过的”,让学生登台演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提醒学生演讲时要大方,有条理,有感情。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教师也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提纲,打腹稿,接着当众口头作文,然后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以上训练时,首先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语境,让学生敢说话,乐开口。其次,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及时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设计适合不同程度、不同年龄学生感兴趣的说话题目,因势利导,使学生有内容可说;以竞争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从不愿说到争着说;可指名说、串说、小组选代表说、自由争议等,增强他们的表达欲和争辨意识。这样使学生把长期的、严格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转化为自觉自愿的、富有情趣的情景对话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获得口语水平的提高。

4、努力多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综合性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文技能。为此,我们可以在语文课上创造条件加以开展并训练。

(二)课堂外:多角度、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训练。

对学生进行口头语言训练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在课堂外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口头语言训练的指导。

1、寓训练于活动之中。针对大街小巷中的路名、店名等,学生不时会关注并提起。我们不妨以此为话题,让他们开展跟语文有关的诸多活动。

2、引导学生主动训练自己,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

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是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随时随地大胆、有内容地说话,用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要求学生做个有心人,经常学习他人的说话艺术。要求学生在平常与人交谈、看电视电影时,尤其是听到名人的谈话时,要有意识地听人家是怎样措辞达意地、或含蓄婉转,或开门见山,或一语双关……学学别人在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只要你处处留心,学生一定受益匪浅,口头表达自然大大提高。这样,学生说话嘴巴会更甜,更“巧”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交谈,身为老师,我们还要提醒学生,平时要养成有礼貌的说话;听新闻广播和发言,或深浅适度的文章时,要能复述基本内容,说出要点和中心。参与讨论,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会作听讲笔记,养成专心听话的习惯,这也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语文源自生活,生活即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打开窗户,让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并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对学生进行口头语言训练。这些课外语文活动的开展,于无形中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尤其在口头表达上的能力的有效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篇7

中学生英语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口头表达能力是中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听说在前,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进行口头言语交际是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能够用该种语言进行交际,且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对学生的听力,读写能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

那我们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又如何呢?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很多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很大问题,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考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用语言与他人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很多学生的发音,朗读存在很大问题,学的基本是哑巴英语,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学生,有的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确还好,可学了几年英语却基本开不了口,更不用说面对面与人自由地用英语交流了。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学生心理上的,学生知识与技能基础,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语言环境,教师自身素质,地方方言的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祥述了。

三、培养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措施

面对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我感到了深深忧虑和肩上的担子,如何改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现状,实际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呢?

1.作为教师,本身应提高认识,要认识到语言口头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要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好口语且能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兴趣。改变过去的只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遵循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听说在前,读写跟上嘛。

2.让学生开口学英语。要让学生学好英语,提高他们开口说英语的能力,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音标,很多学生读到了高中还不会音标,所以从初中开始教师就要把学生音标教好,音标要求人人过关,到了高中,教师还要检测一下班上学生的音标和发音,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中学,因为种种原因,学生的发音和音标肯定存在着差异,这时高中教师就要对学生的音标和发音进行校正。实际上音标学好了对学生在学英语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问题也是很有帮助的---即单词的记忆,同时,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语音、语调、重音、节奏、意群、连读的训练,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语感。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跟老师或录音读,也可邀请班上英语朗读较好的学生作示范朗读,还可让学生集体朗读,还可录制学生个人朗读录音,以提高他们的信心和朗读兴趣。这些训练都要求大声,快速,流利,这样才有利于说出地道,标准的英语。

(2)用英语组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用英语组织教学,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开始阶段,教师可放慢语速,有必要时重复句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让学生去体会,练习和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朗读,可让学生起来朗读课文,然后给予点评,应多以鼓励为主,但同时要指出他们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还可让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口头复述课文内容,因为这不但要求学生一定要读懂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很好的途径。对于这一点我想多说两句,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满堂灌,讲什么,语法。完全忽略了学生朗读的训练,特别是一些高中教师不太注重学生的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堂表演,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英语小故事、笑话等等,多进行一些情境教学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利用好英语早读课和晚自习。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学生头脑清醒,精力充沛,记忆力超强,所以一定要利用好早读,早读就要求学生开口读,并且要大声朗读,要朗读单词更要朗读课文,朗读不仅可让学生记住单词,句子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可培养学生的英语的发音、语感,多背诵,总之,背诵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定不会有错,中国有句古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其中的妙处只有那些喜欢朗读的人能够体会的到。还可利用晚自习前20多分钟进行听力训练,很多学校就是这么做的,一学期可购买一套听力训练的书,然后每天晚自习的前20分钟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可指派一名学生专门放录音磁带。这即可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也可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听力对学生的开口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大家知道,一个聋子十有八九是哑巴,这就说明了听和说之间的关系,听加上说就能完成语言交际的能力。

(4)利用电教这一现代化教具突出学生英语听说的练习。电教媒体形象直观,且容量大的特点可使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切实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还可利用电教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放一些电影,英文歌曲,这即可让学生感受西方文化,理解语言内容,加强学生对英语的感悟。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篇8

一、“口头表达活动”的教学意义

1.能够促进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 促进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张志公先生说过:“过去教语言, 往往忽略口、耳, 只注意手、眼, 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开花的办法。”“口头表达活动”能把“听、说、读、写”这四个环节贯穿起来。说, 是口头表达活动中心;读, 是说前的准备活动。读, 要读书本知识, 也要读社会人生 (现实生活) 。听、读同属于吸收理解活动;说、写同属表达活动。听、说能力发展了, 必然会促进写的能力的发展, 尤其说话能力与作文能力的关系更是如此: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书面语言的形式, 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也会促进口头语言的发展。

2.能够促进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

说, 是“口头表达活动”的主体。口头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重笔头、轻口语”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通病, 尤其是在方言区, 学生普遍存在用方言阅读、思维的习惯。课前“口头表达活动”要求学生始终坚持使用普通话, 要求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音准确、语句流畅, 逐步提高学生们说普通话的能力, 有助于促进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

二、“口头表达活动”的操作体系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别看学生在台上只讲了短短三、五分钟, 其“含金量”是惊人的。它是学生语言、内容、表达、思维能力等语文素质的综合展现。所以老师在开展“口头表达活动”之初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 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体系。

1.系统性

即把“口头表达活动”纳入整个语文教学, 构建一个“大系统”。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应制定出明确的开展计划, 包括具体的阶段目标、内容、形式等。如初一安排“讲故事” (或笑话、见闻等) , 初二安排“话题辩论”、“名言警句阐述”等, 初三安排“名著欣赏”等。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 循序渐进, 按阶段逐步提高口头表达水平和能力。

2.形式多样性

口头表达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下面简单罗列一些常见的例子。

(1) 竞争式。

即围绕同一话题, 每节课可由两位同学讲, 比比谁说得好, 如介绍我的父 (母) 亲等。

(2) 辩论式。

即精选一个话题, 每节课由两位同学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 如辩论“近墨者黑”等。也可以设置情境:学校旁边的建筑工地, 在学期末考试前照常施工, 噪音很大, 影响了同学们复习, 而工地负责人以工期紧为由, 拒绝同学们暂停施工的要求。让学生分别从正反两方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 据理力争, 通过争辩, 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3) 表演式。

即表演较短的课本剧、相声等。如学完短剧《放下你的鞭子》, 可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出短剧。编短剧活动意在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3.指导性与评价性

老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活动”应在确定内容、提供话题、创设情境、组织安排、表达技能、姿态气质上都要有具体的指导。并且在学生表达结束之时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做到“趁热打铁”。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以肯定、鼓励为主, 让他们有安全感、宽松感、愉悦感, 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二是对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不要歧视、挖苦, 而应帮助他们敢说、多说, 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掌握临场应变能力, 处变不惊, 当现场“风云突变”之时, 一定要冷静、沉稳、理智;三是尽量结合每节课的实际情况, 安排并选择好表达内容, 力争课前的口头表达内容与本节讲课内容联系起来, 成为有机整体;四是说好普通话, 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发音准确, 努力使对方理解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指导性与评价性是“口头表达活动”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这一环节处理得好,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所以, 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一操作环节。

三、“口头表达活动”成果的延续性

当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时, 老师可以通过语文科组把“口头表达活动”向高层次拓展, 形成一种演讲动力。如组织“演讲比赛”或“设论坛”, 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施展舞台, 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 开发他们的口头表达潜力。

1.开展全年级或全校的“演讲比赛”, 让“口头表达活动”中的佼佼者到更大的舞台上锻炼。

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初探 篇9

1. 学会“赏识”。

当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并且真诚地赞扬他们时, 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学习力量。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教学时, 对于学生的发言,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 就是说得不好, 也不训斥, 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说得太生动了!”这些评价语言都应是教师常挂在嘴边的, 红星等小礼物更应是教师时常奖励给学生的。

2. 拥有“童心”。

小学生和成人并不拥有同一片天空, 他们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视角与成人的不同。教师只有“变成”小学生, 拥有童心,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也只有“变成”小学生才能将语言童化、趣化, 才能真正拉近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 对于动作缓慢的小学生, 教师要学会幽默地说:“快!快!快!不要像个老太太。”有的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 教师可以这样幽默地说:“哎呀!你的鼻子闻到字了。”学生听了后, 不仅非常乐意改正, 而且以后也会模仿教师用幽默的言语和其他学生说话。

3. 作好“贮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米下锅”。比如, 将口语训练和班级活动结合起来或者把课外阅读和口语训练相融合, 让学生朗诵名篇佳作, 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神话故事会”等。

二、察言观色, 洞察学生表达的欲望

学生的脸是一张“晴雨表”, 教师可以从中洞察学生的心理, 从而抓紧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时机:1.含笑举手, 眼睛炯炯发亮, 这种表现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早己胸有成竹。2.频频举手, 目光乞求, 课堂上有这种表现的学生往往是急不可待地想回答问题。3.举止娴静, 不求发言, 这类学生其实是在“隔岸观火”, 他心里想着:这样的问题我早会。4佯装走神, 智求召唤, 有这种表现的学生早已考虑好答案, 这样表现只是想引起教师的注意。5.举手又止, 三心二意, 往往这类学生是举棋不定, 对问题没有把握。6.双唇翕动, 默诵答案, 这类学生是在教师点名回答问题前, 先把答案默诵演习了一遍, 求个把握, 有备无患。7.急问左右, 火速补漏, 这种表现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考虑好问题的答案。8.摩拳擦掌, 随波逐流, 此类学生是仓促应战, 特别害怕教师让自己回答问题。9.愁云满面, 情绪飘忽不定, 这样的学生对问题是一点儿也不会, 教师叫了也白搭。用这样的慧眼观察学生的表现, 并善于利用, 教学效果必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针对提问, 多问几个“为什么”

技校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10

一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是一个积累、感悟、运用、实践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语言和思维都将得到很大的发展。

重视并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不单纯是为了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当前技校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及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1. 技校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

经调查, 技校生在口头表达方面出现很多不良现象:说话吞吞吐吐, 内容空洞, 没有条理性;词不达意, 想说却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说话没有重点, 语病多, 答非所问, 语无伦次;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发言的更是少之甚少。

据观察, 技校语文课基本无人自觉举手发言, 甚至老师点到名字都不愿回答问题。语文课堂成了老师自导自演、自问自答的“独角戏”。

2.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虽然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但实际情况却是“重读写”、“轻听说”。因为应试教育只有笔试没有口试, 从小学到初中, 从学校到老师再到家长, 都只重视书面语言的培养。

再者, 当今只是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 而没有认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或许一个学生字写得不够漂亮就会被老师批评并且一再被提醒, 但是一个学生不想说话或不敢说话, 顶多会被老师认为“内向”, 不会受到重视。

语文工作者普遍对口头表达能力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从而长期只重视书面语言的训练, 忽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无法走出阅读写作的圈子, 认为“说”更具有潜在性, “写”更容易看到成效, 这也是造成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整体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语文教学必须走出“重读写”、“轻听说”的误区, 要摆正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语文课的位置,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使学生能够用流利的普通话与他人沟通交流, 做到语言表达准确, 重点突出, 从“口笨嘴拙”到“能言善辩”;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做一个时代的新型人才做好准备。

三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对策

“说话”是一门艺术, 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说话也需要培养, 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因势利导,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 我认为, 培养技校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应充分考虑技校生各方面的特点, 要通过“想说、敢说、多说、会说、善说”这个过程,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想说”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做事的风格和他的兴趣有很大关系。如果想让一个人专心于某件事, 一定要从他的兴趣爱好入手。那么,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就要逐步将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自觉探究的高层次要求上。

第一, 说的内容宽泛。让学生随意选择自己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感来讲, 不限制范围, 不规定要求, 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 可不作统一要求。

如学习《信客》, 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诚信”的事例和名言;上课时学生发言积极, 从“看到的、听到的”说到“自己亲身经历的”。由于学生的发言未受到限制, 所以这堂课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积极性很高。

第二, 说的形式多样。可以和周围同学讨论后说, 可以是自己的个人见解, 让学生大胆说。

如《信客》这节课, 我播放视频资料后设计的学生活动有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补充发言、个人发言等多种形式, 通过学生一轮一轮的发言补充总结, 课堂无人发言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三, 说的逐步引导。让学生由课下的“随意说”到课堂上的“严谨说”, 习惯成自然。学生会逐步养成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意见的习惯, 逐步培养学生的说的广泛兴趣。

如《信客》这节课, 我引导学生由“信客这个职业”说到“和职业有关的道德和品质”, 在以后的语文课中, 学生的发言变得有目的性、有针对性, 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说话的思路清晰, 更具有条理性。

2. 分组学习, 重视课堂学习探讨, 鼓励学生“敢说”

我让学生分组学习, 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沟通, 互相取长补短, 用积极的态度挖掘相互之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话资源, 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在学习《十八岁出门远行》时, 我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本文中有不符合现实生活实际的荒诞情节?”第三小组发言时说到了一个问题“他幸好没被骗到传销组织, ”随即引来同学们的一阵笑声, 于是我便引导学生多关注防骗知识。课下我发现很多同学找第三小组的同学谈话, 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话题。

3. 加强示范, 促进学生“多说”

教师在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同时, 必须注重自身语言方面的修养的提高。

首先, 教师自己要用普通话和学生交流, 做到口齿清楚、条理清晰, 给学生作好语言沟通方面的示范。其次, 在课堂上, 教师要用普通话富有表情地范读课文, 并反复强调:语文课要多说、多问、多发现问题, 做到有问题就问, 想发言就举手, 说错了老师会帮助你更正, 消除学生害怕发言出错的畏惧心理。此外,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名家的诗词美文音像视频等让学生欣赏、体会, 并鼓励学生模仿。

如在教学《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时, 我先播放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明星们集体朗诵这首诗的视频, 然后我用深情的语调范读了“那是一张熟悉的脸……”“那一刻,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等段落, 学生受到感染, 跃跃欲试想要朗读。我就让学生分组代表不同的“脸”来朗读, 我发现学生的神情很专注, 感情很投入。

4. 重视评价, 指导学生“会说”

在课堂上, 重视学生的回答并及时作出正确评价, 对学生是一种肯定, 不能不闻、不问、无反应。

但评价也要讲究方法, 在对学生的答案评价的同时, 也要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一些指导, 如说话要流畅, 符合一定的口语要求;说话的内容要具体, 有层次;想说的话要表达准确。

在评价学生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善于发现学生语言表述上的优点, 及时表扬、肯定、鼓励, 因为老师温和的语言、优美的仪态是对学生美的感染, 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并注重说的完美。

如学习鉴赏《再别康桥》时, 有学生认为徐志摩的诗过于注重形式。我引导学生体会“新诗”的特点: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课堂上我没有批评他, 而是表扬他这种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言的行为, 同时鼓励他查找有关作者以及“新月派”的背景资料。第二天上课时, 这名学生将自己查到的知识以口头表达的形式讲给所有同学听, 赢得了全班同学的一片掌声。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丰富了课外知识, 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5. 艺术培养, 引导学生“善说”

只是“敢说”、“会说”还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让学生插上“口才”翅膀, 飞得更远、更高, 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第一, 培养学生多种表达能力和技巧,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常识, 不仅仅让学生“说”, 而且要“说得好”。要让学生能够运用修辞、语法等使自己的语言更完善。

第二, 从课堂到课外, 时时、事事不放弃对学生“说”的训练, 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规范性的要求, 从简单地复述课文内容、具体描绘一处景物、深入刻画一个人物、详细介绍一次活动到随机与学生对话。

如组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词》时, 我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词, 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每组在评议的基础上, 选派代表发言介绍;每个同学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 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口语表达空间, 让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 技校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 才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的整体素养,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才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跟上时代的脚步, 成为现代新型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口头表达能力培养 篇11

关键词:口头表达;能力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形成自己具有鲜明特色的交流方式。中国人之间的交流与国外不同,通常情况下,人们的交流从寒暄开始,从简单的寒暄中判断对方的情绪状态等。经常用到的方法有,“投石问路”等。可见人际交流在人们的生活中多么重要。良好的人际交流需要交流沟通对象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为了培养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需要从学生时代抓起。利用学生在求学阶段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达习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激发学生口头表达兴趣,营造良好氛围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断发展不断成熟,但学生身上依然存在浓重的好奇心。教师的职责是发现学生的好奇心,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兴趣,引导学生的兴趣至学习过程中。口头表达是一种自由表达,不应该受到规则、条条框框的约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思维与理性。所以说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培养与学习氛围,正确引导学生快乐地学生,发现语言魅力,发现人际交流的魅力。曾有人说过,成功是依靠20%的努力工作+80%的人际沟通。口头表达是人际沟通的基础。一个人无法正确表达出自己意思,便不能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营造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氛围,需要教师寻找多种多类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素材可以是当下比较流行的推理类小说,也可以是奥巴马演讲视频,也可以选择连续剧等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利于营造活泼的教学气氛。

二、通过朗读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也可用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活动中。通过朗读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素材,更多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感受中文的博大精深。以书本教材来说,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朗读,然后让每个学生表达出自己读这篇文章时的感想、感触。有感而发的“感”并不要局限在传统“感”,而是要更遵从学生的感受与领悟,更遵循学生的思维方式。这个过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为学生讲解课文,简略分析课文的精髓与中心思想以及朗读课文时,要注重发音标准,条理分明,语言简洁。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学到口头表达技能。

课本教材是教师讲读的素材之一,实际生活中,我们会接触更多不同语言形式组织的文章,比如会议报告、青春题材的小说、经济题材的书籍等。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表达方式。可以利用热点新闻、有争议的人、事、物等作为话题,让学生即兴演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独立性与自觉性增强,思维开始转向理论型,具有较好的抽象概括性。因此,教师可以训练他们的演讲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类型文章的朗读,让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起来。

三、教师以身作则,建立学生口头表达训练鼓励机制

在进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领头羊,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也是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素之一。教师在要求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形象,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一定要发音清楚,准确,思路清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漫长培养的过程,教师必须利用多渠道逐渐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師要实时观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及时指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优缺点。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甲加以褒扬。对学生的缺点,要加以鼓励,不能严厉苛责。良好的训练、鼓励机制是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鼓励机制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为了全面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教师必须针对教学班级的特点,制定适宜的鼓励机制,不断鞭策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口才施展环境。

四、课内训练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并不局限在单一层面中,而是多层次的,课堂训练培养是一个层面。课外培养、熏陶是另外一个层面。教师必须要把课外与课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内时间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的准备和多方面地进行口语训练。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堂布置的口语训练的准备工作。在口语训练时,注意搞好口语训练的布置和检查工作。教师在下课时,也可为学生布置课文复述,或者其他文章复述的要求。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充分了解文章。复述内容不要局限于课本之中,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尤其是近期来,网络流传着许多“伶牙俐齿”的段子或者文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看这些文章,活跃学生思维,避免学生思考方式只围绕着书本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前短短五分钟时间内,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

五、总结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蜗居在家中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他们宁愿躲在网络里面,也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为了促进和谐社会不断发展,提高年轻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时期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应该把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进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是多样的,笔者在本文只是提到了几种常见途径,教师们应该多根据自己教学班级的特点,制定更为适宜的培养途径,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岩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之管见[J]. 新职教,2000(07)

口头表达能力培养 篇12

一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 主动获取知识, 发展智能, 形成良好品格的过程。在启发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应注意设计好教学环节。如根据课程内容课前设置问题, 选择现实中常见的、学生关心的、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引导学生先行思考, 做好准备, 这样既可以为学生回答问题做好心理准备, 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各抒己见, 回答正确的给予表扬, 回答不全面的也要给予鼓励, 并引导其思考后再补充完善。

二是采用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是教学的一种方式, 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规划者、组织者, 向学生提供问题和资料,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与创造。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强化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如采取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方法, 建立学习小组, 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智慧共享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矫正。

三是采用探究式教学。所谓探究式教学, 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 (或科学) 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 开展交流与合作等探究活动, 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式教学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 以教师组织、引导、倾听、点评为辅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问题进行探究, 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任务。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发表个人见解, 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形成探究成果, 在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开展自评与互评

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既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又能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 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 让自评和互评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意识。自评可以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如课前让学生自评准备情况, 下课前说一说自己整节课的学习情况, 一周结束回顾评价自己一周的表现, 学期结束谈一谈自己的成长与收获、不足与改进等。互评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 锻炼学生清晰表达自己思想观念和见解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取长补短、增进沟通、建立友谊。同时, 在互评中也能让学生体验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道理, 也可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养成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的习惯, 真正实现在自评、互评中快乐成长。

2.组织班会活动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学生参与的议事活动。它既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 又是培养和展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和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班会是一个说出心里话的场所, 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迷茫与困惑的事说出来, 同学们出谋划策集体讨论, 班主任善诱指导, 凝聚智慧, 形成共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理自治能力, 又能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彼此了解, 从而达到凝心聚力的目的。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是“主角”, 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都能得到极大提高。

3.举行说故事比赛

“说故事比赛”是如今很多中心小学经常开展的“读书系列活动”之一。说故事比赛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提升普通话水平, 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激发对阅读经典文学的兴趣, 分享阅读成果, 提升综合素养, 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讲故事活动, 我们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好一个故事, 题材不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长短不一、难易不同的故事, 可以先在家里说给父母听、说给亲朋友邻听, 然后再说给同学和老师听。通过说故事, 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培养学生的自信, 也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架起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桥梁,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家庭教育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学生多数都是与父母和他人沟通良好的学生, 性格内向、不爱言辞的学生多数是与父母和他人沟通不畅的学生。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有自己的思想, 然而多数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并不了解, 因而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隔阂。让父母与孩子相互了解, 帮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班主任应发挥好纽带作用, 架起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让他们平等对话、相互理解, 在关爱中吐露心声、感受亲情。

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不能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另一方面也要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他们对自己孩子的看法, 找出学生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既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也要成为学生家长的朋友, 进而帮助双方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 排除双方的沟通障碍, 促使学生与家长顺利沟通, 和谐共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听父母的想法、需求、担忧, 了解父母的压力、兴趣爱好、脾气秉性和对自己的期望等。教育学生见到父母要主动问好, 每天找一点时间与父母主动谈谈自己高兴的事或不顺心的事, 与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成功与挫折;在节日或父母生日时送上祝福的话语, 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果犯了错, 不要逃避, 要向父母主动道歉, 争得他们的原谅等。和谐的家庭氛围, 有利于孩子与家长的语言交流、思想沟通, 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 是学校克服课堂教学单一的缺陷, 使教学得到不断更新并具有活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一方面, 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既实现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自我充实的目的, 又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沟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因而,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成为学生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另一方面, 学生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也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 如没有与人良好交流的口才、没有实践经验等。学生也能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主动改变, 今后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仅靠在校汲取的知识还远远不够, 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这也将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精心策划、主动参与。如参观走访企事业单位、社区服务机构, 进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 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和社会劳动等, 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 锤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时间安排上, 双休日可以做一些就近走访与服务, 做一些用时较短、简单而又容易完成的社区服务项目;寒暑假开展一些连续性的、系统性的调查走访和社会实践活动, 并撰写报告等。

总之,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地探索、创新,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 灵活地安排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 为学生搭建与师生、家人、街坊邻里及其他社会成员沟通交流的广阔平台, 激发他们表达沟通、展示自我、与人合作的兴趣和愿望, 在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余华银、宋马林.互动式教学:培养统计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上一篇:集约高效下一篇: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