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禅(精选12篇)
口头禅 篇1
你是否注意过, 身边的朋友说话时, 有多少人带着口头禅?也许有些人说10句话, 包括8个“然后”;有些人好像从来没有过顺心如意的时候, 老是把“郁闷”挂在口头;美国总统奥巴马不论什么都要说个“恕我直言”;肯尼迪的女儿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 曾一连说了142个“你知道”。不论贫富贵贱、文化素养高低, 口头禅就像黏在人嘴边的膏药, 甩也甩不掉。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 国人最爱说的“十大口头禅”, 按排名分别是:“随便” (10.5%) 、“神经病”或“有病啊” (8.1%) 、“不知道” (7.2%) 、脏话一类 (6.7%) 、“郁闷” (6.5%) 、“我晕” (5.6%) 、“无聊” (5.5%) 、“不是吧?”或“真的假的?” (4.8%) 、“挺好的” (4.6%) 、“没意思” (4.6%) 。
其实, “随便”一词不仅中国人说得多, 美国人也最爱说。美国曾进行过一项调查, 结果是“Whatever”, 相当于汉语中的“随便”或“无所谓”这个词, 当选为美国人说得最多的口头禅。排在后面几位的还有“你知道”“总之”“这就是事实”“到头来”等等。
除了这些经典的口头禅, 每年还会出现很多流行词, 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消极的口头禅对于个人来说, 也许能达到一种心理宣泄的作用, 比如说一句“有病”或“没意思”“郁闷”, 心里会舒服很多。“但这些负面口头禅带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 会影响身边人的情绪。”黄悦勤指出。而中性的口头禅, 比如“随便”“不知道”等, 王国荣认为, 其实反映的也是放弃自我选择、消极拒绝等心态。喜欢说“随便”的人, 往往是爱随大流、不能为自己做主的人。“随便”隐藏着“错了别怪我, 和我没关系”这样推卸责任的潜台词。不管别人问什么, 都先回答“不知道”, 同样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还有些中性的口头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比如“然后”“嗯”“这样”等, 王国荣建议, 能不说也最好别说, 真正好的语言是干净、符合逻辑、准确、客观的, 加进琐碎的东西, 不仅让人听了不舒服, 也是对语言的污染。
“你可以尝试换一种积极的口头禅, 其实就是换了种心态。”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刘兴华说, 比如“太棒了”或者“给力”这样的流行语, 还有前两年韩剧《加油, 金三顺》流行过后, 不少人把“加油”两个字当成了口头禅, 这些都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人在表扬他人时, 内心的欣赏情绪会被他人感觉到, 用同样的情绪来回报。
王国荣最后建议, 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身边的人, 自己有哪些口头禅, 然后把它们记在纸上, 有意识地分析哪些出现频率最高, 哪些让人听了不舒服, 哪些对自己有消极影响。不好的口头禅, 要一点点减少说的次数, 今天10次, 明天8次, 最终将它们从生活中驱逐出去。
口头禅 篇2
早上,我一进门就听见,一位同学在说:“哈哈,神的世界,你们这些凡夫俗子是不会懂得。”一听到这声音,我就知道是游戏发烧友王宇卓呗。
突然,一位同学走过来拍我的肩膀,笑着说:“峰哥是不是世界上最牛的人?”听到这自恋的话,我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我们班的自大狂:李宇峰。
当成绩单发下来时,同桌看了看我的成绩,笑着说:“我真是太有才了!”听到这充满得意气息的话,我就知道肯定是成绩总胜过我的王胜男。
每次一位同学总是对别人说:“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就是鼎鼎大名的与李宇峰齐名的“自大神。”
有趣的口头禅 篇3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的经典作品,全书围绕 “没头脑”和“不高兴”展开故事:“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出些差错。“不高兴”总是别别扭扭,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别人劝这两个孩子改掉坏脾气,他们都不以为然。为帮他们改正缺点,故事中,暂时把他俩变成了大人。在一系列遭遇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自身的缺点,并决定努力去改正这些缺点。
《没头脑和不高兴》情节生动,故事有趣,尤其是在人物特点的刻画方面,独树一帜,其中,“没头脑”的口头禅“对不起,我把……给忘了!”和“不高兴”的口头禅更是反复出现,让人印象深刻。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在写人的尝试当中,学生很容易出现无从下手、记流水账等问题。“利用口头禅来描写人物特点”,能降低学生写人习作的难度。《没头脑和不高兴》中的人物描写,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样本。学生在直观形象地感受“利用口头禅来描写人物特点”的具体描写方法后,再进行创作显得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感受《没头脑和不高兴》中人物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2.依托《没头脑和不高兴》中的文本片段,感受用口头禅写人的妙处,学习借助口头禅描写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口头禅”
1.我们来玩个游戏,名字叫“猜猜我是谁”。
2.出示游戏规则:根据屏幕中出现的话,猜猜这个动画片中的人物是谁!
(1)我一定会回来的。 (2)臭狗熊,给我站住。
(3)真相只有一个! (4)哆啦A梦,胖虎他欺负我!
(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灰太狼、光头强、柯南、大雄)
3.为什么看到这些话,你就能马上猜出这个人物呢?像这样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称它为“口头禅”。
(设计意图:以孩子所熟知的动漫人物引出口头禅,能拉近孩子与老师、孩子与习作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亲近人物,学写“口头禅”
板块一:亲近“没头脑”,认识“口头禅”
1.出示图片,认识人物。
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朋友,认识他们吗?(出示“没头脑和不高兴”图片)
看来有些小朋友已经看过这本书了,还对这两个小家伙印象深刻。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这两位吧,先看“没头脑”。出示描写“没头脑”的段落:
2.自由读读,发现“口头禅”。
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想:“没头脑”的口头禅是什么?说了几次?
(学生:“没头脑”的口头禅是“对不起,我……给忘了”。说了两次)
3.合作朗读,发现“口头禅”出现的规律。
我们来合作读读这两个场景。我读字体变粗的部分,你们读后面的部分。
4.练习说话,小结规律。
如果让你学着他的样子,继续往下说,你会吗?
我刚把门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
学生:我刚把门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我开门一看,又是没头脑。“对不起,我作业给忘了。”他进屋找到作业,走了。
学生:我刚把门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我开门一看,还是没头脑。“对不起,我笔给忘了。”他进屋找到笔,走了。
……
小结:口头禅就是这样一种语言,它被人挂在嘴边,反反复复多次出现。读着这样的口头禅,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粗心、丢三落四的“没头脑”。所以,借助口头禅,我们能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板块二:亲近“不高兴”,学写“口头禅”
1.认识“不高兴”。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怎么介绍“不高兴”的。读读片段,你觉得“不高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出示片段:
(学生:喜欢和别人对着干的、爱闹别扭的、爱唱反调的……)
2.观看视频。
知道了不高兴的脾气,我们去视频中看看这个“不高兴”吧。边看边想:不高兴的口头禅是什么呢?他说了几次?(观看视频)
(学生:这个片段讲了没头脑的帽子丢了,被不高兴捡到了,不高兴不愿意把帽子还给他,还耍着他玩。不高兴的口头禅是“不高兴”,说了三次)
3.学写“口头禅”。
你能用上“不高兴”这句口头禅,把这件事写清楚吗?出示写作要求:
把事情写清楚;口头禅“不高兴”反复出现了三次。
4.交流写话内容,评价。
学生读自己写的片段:“没头脑”的帽子丢了,被“不高兴”捡到了。“不高兴”将帽子顶在棍子上面,边顶边喊:“谁的帽子丢了?谁的帽子丢了?”“没头脑”听见了,连忙追上去说:“我的帽子,我的帽子,快还给我!”这下,“不高兴”不高兴了,他嘴巴一撇,眉头一皱,说:“不高兴!”说完,继续顶帽子,“没头脑”赶紧追上去,“不高兴”故意把帽子放得很低,让“没头脑”去拿,正当“没头脑”要拿到时,他又故意把棍子竖起来,边竖边说:“不高兴!”“没头脑”急了,追着他要帽子,“不高兴”一边跑一边喊:“不高兴!”
(评价:他写了不高兴的口头禅“不高兴”,还把事情写清楚了)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通过阅读作家描写“没头脑”的片段,感受口头禅的特点——反复出现、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对借助口头禅写人有初步认识。同时,利用视频,于学生兴趣高昂处仿写,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迁移运用,习得方法。)
三、联系生活,再写“口头禅”
1.联系生活,拓宽思路。
生活中,除了“没头脑和不高兴”,还有很多其他性格的人,比如慢性子、急性子等,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脾气性格的人?(学生:暴脾气、贪吃鬼、调皮蛋……)
2.发现这类人物的口头禅。
比如慢性子,他的口头禅可能是什么?那么急性子呢?
(学生:别急啊,慢慢来,没事的……快点、快点,来不及了……)
3.借助表格,再写“口头禅”。
生活中,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口头禅会不一样,你能借助口头禅来写写你所熟悉的这个人吗?你可以借助下面的表格,选择一种性格特点的人来写。
4.交流写话内容,猜猜性格。
大家都写好了,我们来玩个游戏,你给你写的这个人定个名字,不要出现他的这个性格特点,等会你读给大家听的时候,看看大家能不能借助口头禅猜到你写的这个人是什么性格特点。
学生交流:小明是我的同桌,有一天上课,我发现自己橡皮忘记带了,就拍拍他的手臂,说:“小明,橡皮借我用一下。”他抬头看了我一眼,说:“我也没带。”我无奈,只好问后面的同学借了。作业写到一半,水笔写不出了,我又问他:“小明,水笔借我用一下,好不好?”小明说:“我也没带。”我指了指他打开着的文具盒说:“那不是你的水笔吗?你带了5支,就借我一支呗!”小明把文具盒“啪”地一下合上,说:“告诉你没带就是没带。”
(学生猜测:小明是个非常小气的人,因为问他借东西,他都说没带。口头禅“我也没带”写出了一个小气鬼的模样)
学生交流:一天,兰兰去理发店理发,刚走进理发店,她就对理发师傅说:“师傅,我赶时间,您快点行吗?”理发师手上正有一个顾客在理发,就微笑着说:“好嘞,马上就好了,好了就给你剪。”兰兰坐在一边的椅子上等,2分钟不到,兰兰就从凳子上起来,走到理发师旁边说:“都这么长时间了,还没好吗?我赶时间,您快点行吗?”理发师回过头说:“快了快了,你看,就收尾这么一点点了,10分钟保证好!”兰兰只好又坐下,1分钟后,兰兰又转到理发师身边说:“快好了吗?我赶时间,您快点行吗?”
(学生猜测:写的是急性子,“我赶时间,您快点行吗?”总是说这句话,好一个急性子!)
(设计意图:课堂是练习基地,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从《没头脑和不高兴》中走出来,将“借助口头禅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运用到广袤的生活实际中,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在实际写作中有所启发,有所运用。)
四、回归文本,回味“口头禅”
1.小结本课。
刚才我们借助口头禅写了这么多可爱的人物,这种借助口头禅来写人的方法学会了吗?言为心声,抓住了口头禅,就抓住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希望这种写作方法对你写作文有所帮助。
2.推荐阅读。
刚才老师向大家介绍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来自一本书——《没头脑和不高兴》,作家任溶溶在这本书里刻画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人物,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把这本书买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从文本中来,回到文本中去,读写一体,以读促写,以写再来促读,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老师,请注意你的口头禅 篇4
回到家里, 细细地回味, 对于“口头禅”, 平时确实关注很少, 但很有关注的价值。于是在自己上课、听他人上课时有意识地加以关注, 发现老师上课的口头禅还是很有些学问的。
有些老师的课, 口头禅很明显, 几乎出现了喧宾夺主, 冲淡主题, 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情况, 影响了教学效果。比如“是不是啊”“对不对啊”“那么”“总而言之”……有些学生在听课时不认真记笔记, 而是统计老师说了多少个这样的口头禅, 这可能是老师想所未想的。
也有些老师的口头禅, 反映出的学生观、课堂观, 是很值得推敲和研究的。“老师给你们点拨一下”, 当你听到这样的口头禅, 做何感想?真是大跌眼镜, 多好的教学构思也难达其效。“懂了吗?”“只讲这一遍”, 这样居高临下的口头禅, 让学生不寒而栗, 怎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有些老师, 心中装着学生, 服务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感受, 口头禅让人倍感亲切, 如“再想一想”“你能行的”“真棒”……对学生不断给以肯定和鼓励, 师生关系自然融洽, 课堂亲切自然, 和谐温馨, 让人叹为观止。
经过长期的观察, 我发现只有个性非常突出的老师, 才会有较多的口头禅。师生观良好的, 口头禅不影响教学效果, 甚至更有利于达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师生观有问题或者老师最近的心态、生活等方面有些问题, 可能口头禅就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生态了。
成熟的老师、优质的课堂生态, 一定是没有或很少有口头禅, 因为这样的课堂, 学生的无意注意少, 没有无效消耗, 课堂效率高。同时老师的语言精练, 更容易直达题意, 使师生双边活动更高效, 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口头禅作文 篇5
每年在老屋的庭院中,总能看到她一边不厌其烦地重复着那句口头禅,一边费劲地弯下腰去,躬成了一只“大虾”,脸涨得通红通红,却不再是那种“红富士”苹果的健康红了。见她全身心地投入劳动中,我总算能够喘口气了。又怎能料到她像是与我有心灵感应似的,刹那间抬起布满汗珠的脸,丢下手中的“青菜工程”,像得了健忘症似地再次问道:“喏,最近怎么有时间来看我这个老婆子?馋了吧,太婆这就带你去吃好吃的。”见我笑着摆摆手,她的脸,如乌云般立即灰下去了。
太婆的听力已不再清晰,整天就只是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偶尔我同父母回去探望她时,恰逢午时,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把老竹椅,一只慵懒肥胖的猫蜷缩在身形单薄的老人身旁,茫然若失地在阳光下沐浴着,看似悠闲与平和,但又怎能体会到太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看见太婆探身下去抱着她的猫,口中不断喃喃自语。于是我悄悄地走近仔细辨听,才依稀听见她念叨着我再熟悉不过的口头禅:“最近怎么有时间来看我这个老婆子了?馋了吧……”听得我一阵心酸,迫不及待地奔到她的怀里,听她倾诉心中的口头禅。
回乡看太婆的次数越来越少,我早已记不清上次听她说口头禅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只依稀模糊地在脑中东拼西凑出了一块“画板”。于是右手执笔,慢慢地勾画出一幅画面:一位老人安闲地抱着她的猫,嘴微微张开,嘴角有些上扬,好像在倾诉着什么。一个小女孩就那么安静地站在她的身旁,似乎在聆听着一位学者的讲座,因为她的表情是如此的严肃认真,而那位老人看她的眼神则更是柔和。
成功人士的口头禅 篇6
有一段时间,余世维在大陆非常火。他的培训课程一度成为众多企业追捧的对象。在他众多的演讲中,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的错。這句话,在他年轻的时候,让他快速成长,并成为公司的管理者。任何时候,担当总会给自己带来机会。
请给我一个理由
我的一位朋友从澳大利亚回来创业。他最常的说一句话是:请给我一个理由。所以,他的团队,给他汇报工作的时候,总会做好足够的准备。他不是一个被结论左右的人,总会认真地听你说出背后的理由和依据。这样的问话,会让大家在平日的工作中,有一个提醒,那就是凡事都有逻辑,善于找到源头,善于把事情退回到原始的状态。
好,你来负责此事
陈总是一个实业家,企业做的风生水起。很多人问他的秘诀是什么,他脱口而出的是:让勤于思考和善于提出解决方案的人,带领团队。从他的员工口中,可以得到印证。大家最为熟悉的他的口头禅就是:“好,你来负责此事。”看上去,是一个决定,其实更是一种信任和鼓励。
很想听听你的想法
倾听是沟通的捷径。很多时候,只要你多问一句,可能对方就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只是太多时候,我们总习惯打断别人的说话,给出一个自己认为重要的结论。尤其是在与团队或者客户的沟通中,多听听对方的想法,对问题的完善和解决会很有帮助,甚至是事半功倍。
这是我们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问:这个事情为什么找到我?言语间,有一种埋怨,甚至是倒霉的心态。其实,当事情找到你之前,可以找任何人。来到你面前,让你去完成,这是难得的机会。在很多的企业,尤其是创业型企业,很多人都是身兼多职。如果事情找到你,要在内心说一声:这是我的机会。
我们对手在干什么
为一个事情,你可能挖空心思想了一个星期,可对手,已经将其做到了极致。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关注对手,向对手学习。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冠军,都是战胜让自己敬畏的亚军,走上领奖台的。了解对手,也是了解一个可能的自我;向对手学习的背后,更是为了超越对手。
和优秀的人在一块,不仅仅是看他做的事情,更是看他在做事的时候形成的习惯,哪怕是一句口头禅。只要细心琢磨,大有文章。
(黄玉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口头合同是否有效 篇7
英明开了一家生产水性涂料的小加工厂。一个月之后经朋友介绍接到了北京一位客户价值20万元的大订单,他的厂子急需补订一批化工原材料。英明通过网络知道唐山A化工厂可以提供。于是他打电话向A厂订了6万元的原材料,要求他们将这批化工原料三天后送到自己的厂子里。双方在电话中对原料的种类、数量和单价达成一致意见。但当A厂人员按时将原料发到英明的工厂时,英明的客户却因故突然取消了订单,英明不再需要这批原材料,便以“双方未签署正式的合同”为由,拒绝接收A厂送来的原材料。A厂不服,诉至法院。法院经过审理,确认双方已通过口头方式订立合同,判决英明支付给A厂6万元货款。
英明十分不解,自己并没有签署合同,只是口头要求对方给自己供货。现在自己在没有使用原材料的情况下要求退货都不可以吗?商场里买东西,没有使用过都可以退货,为什么现在不可以了呢?
[专家剖析] 口头合同一样有效
顾客在商场买东西,当取得了商品的发票,实际上就已经和商场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它形式。”英明在开始时是向对方口头订货,就是有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A厂向英明承诺了同意他的要求,当A厂把货送到英明的厂子时,合同也就成立了。英明并没有事先告之对方自己有可能不需要这批货,所以合同里也就没有退货这项条款,英明不要货就意味违约。法院没有让他支付违约金,已经是手下留情了。
[专家建议]
合同书因系双方会签,可以有效证明合同内容是经双方共同协商并取得一致的,证明效力强于其它形式,所以应为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首选。
(专家:上海市震旦律师事务所叶宗林)
口头作文实施策略谈 篇8
1、勤于观察, 注重积累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是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由于年龄与心理特点, 低年级学生在观察中往往缺乏目的, 随意性大, 并且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 因此,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观察品质, 引导学生做到:
(1) 掌握观察的方法
观察不仅是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之一, 而且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口头作文时, 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就必须掌握观察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 低年级学生说话往往条理不清、顺序混乱, 有时甚至是想到哪就说到哪, 这就是观察没有顺序引起的。
(2) 学会记忆与提取
在口头作文教学时, 我们常常发现, 有很多事物, 学生耳闻目睹了, 可是让他说一说时, 学生却说不出什么来, 究其原因, 学生对自己耳闻目睹的东西没经过头脑思考, 没能形成记忆存储。因此, 表达时就抓不到重点了。在教学中, 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 从一开始就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观察就是为了提取。其次, 让学生学会边观察边思考, 将事物主要的特征抓住, 在脑中留下印迹, 这样, 要进行习作时就不会无材料可说了。
2、勤于阅读, 读说结合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摹仿, 没有摹仿就没有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 由于生活经验有限, 阅历较少, 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 也需要多读多看。因此, 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积累素材, 就必须注重阅读。
(1) 从课内阅读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 可以说每一篇都是文质兼备的美文。让学生在学文中学说, 是开展口头作文教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读说结合, 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并加以运用, 不仅能巩固阅读教学的效果, 而且能将所学及时运用, 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是学生能力提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2) 从课外阅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帮助学生积累。在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 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学习积累, 丰富知识。比如学习二年级下册课文《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学会积累迁移, 在课前, 我们让学生搜集有关宝岛台湾的资料、蝴蝶的资料, 组织学生参观蝴蝶展。这样, 上课的时候, 让孩子们口头介绍《我国的宝岛台湾》, 学生就说得很具体。
3、勤于思考, 想象表达
会思考才能会表达, 想象能给孩子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 引导学生善于在读中领悟、在说中内化, 多动脑多思考, 养成勤于思考, 想象表达的好习惯。
以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蚂蚁和蝈蝈》一课为例, 这是一篇短小有趣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蚂蚁和蝈蝈由于春夏季节时劳动态度不同, 导致冬天来临时生活景况大不相同的故事, 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在教学中, 只要教师把握教材、巧加引导, 就能让孩子们从课文学习中收获更多。
4、勤于练习, 养成兴趣
以口头日记为例,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 学生容易入手的口头作文练习方法。它不仅可积累写作素材, 锻炼写作能力, 同时还有助于分析、认识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价值的写作材料, 学会捕捉写作素材。对一年级学生, 我们可鼓励他们从一句话日记开始, 逐渐说长说具体, 请家长帮助记录, 养成学生勤说口头作文的习惯。
5、小结
幼儿口头言语能力研究 篇9
关键词:幼儿,口头言语,言语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言语,恰当地表达自我,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成为未来人才不可或缺的技能。心理学研究表明: 2 ~ 3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第一个关键年龄,是人生学习言语效益最高的年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有一个良好的言语环境与积极适合的言语训练,其言语发展潜力将会得到充分的开发。我们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以启蒙个性发展为核心,力图深入把握幼儿言语发展的现状。
一、幼儿言语发展的里程碑
幼儿言语的发展大致可分为: 单词话语阶段、双词话语阶段、简单句阶段和复杂句阶段。
( 一) 单词话语阶段
哭是婴儿最初的发音,三个月以后,发音增多,开始模仿发音,能说出词音,听起来更接近于正式说话,只是还没有意义,仅仅是为以后学话做准备的发音练习。发音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婴儿和成人交往的一种表示。幼儿最初的言语活动是从听懂成人说出的词开始的,从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和少数模仿发音到说出有一定意义的词并开始理解成人的话。近一岁半时婴儿已开始能看着图画听成人讲简单的故事; 1岁时的幼儿处在掌握词和用言语来进行交际的萌芽阶段,听懂的词大约有10 ~ 20个,但自己能说出的却很少; 1. 5岁左右开始与成人进行言语交际。
( 二) 双词话语阶段
1. 5 ~ 2岁的幼儿开始进入积极的言语活动和发展阶段,基本掌握最初步的言语,如日常基本词汇,能用简单句来表达要求,用最简单的言语来和成人进行交际或叙述事情。随着言语理解能力的发展,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也迅速发展起来,言语结构也更加复杂化。双词句的出现是交际的需要,也是幼儿开始掌握语法的标志。
( 三) 简单句阶段
2 ~ 2. 5岁的幼儿掌握词语数量增加,开始出现简单句。此时幼儿虽然还没有完全掌握语法系统,却已能够正确地掌握语序、层次等基本句法结构,并开始通过模仿成人的言语习惯来掌握语法。
( 四) 复杂句阶段
二岁前幼儿的言语内容只涉及当前存在的事物或当前的需要,从2岁末到3岁,在幼儿的言语中几乎可以听到所有的词类。他们开始表达当前不存在的或过去的事情,能反映人和物的相互关系和评价人物,开始表达时间观念,能用言语来支配组织最简单的活动。他们喜欢跟他人说话,喜欢听童话、故事、诗歌,并能记住其中的部分内容。
新幼儿言语教学观,不再注重语音、词汇、句子的训练,而在于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大量的积极的言语交往。
二、影响幼儿言语发展的因素
幼儿言语的发展不仅仅是词汇的快速增长,句型的不断复杂,更是对句子内容理解的不断加深与对不同环境的合理的应。一般来说,幼儿言语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从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 一) 生理因素
1. 器官状态。器官状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包括肺、器官、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这是发音所必需的动力部分、发音器官和共鸣腔系统; 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这涉及到幼儿接受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 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包括眼———视觉、耳———听觉、皮肤———触觉、口———味觉、鼻———嗅觉等。幼儿成长阶段若有脑部发育不全、脑受伤或先天性障碍时,言语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器官状态对婴幼儿语音发展的影响,比对言语其他方面发展的影响,更为巨大和直接。
2. 年龄发展。言语能力的发展很明显受年龄发展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词汇量不断增加,短语结构逐步出现,语法日趋规范。幼儿能够用更多的言语策略来区分自己的角色,根据人际间的熟悉程度和年龄而进行言语调整。到了相应的年龄阶段,幼儿能够把先进的交流技巧运用到自己的言语中,并采取相应的言语策略来适应听众的需求。
3. 体质特征。身有残疾和长期生病的幼儿可能更缺少机会游戏和交往,他们的学习经验更加不足,所以其言语的发展也更不容乐观。
( 二) 社会因素
1. 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早期的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与幼儿言语的发展密切相关。家庭生活质量、教育条件、教养方式等与幼儿言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1) 生活质量。家庭生活质量主要指活动的多样性、社会性沟通和互动,在幼儿活动中成人的介入程度、家庭的收入、居住面积等。幼儿学习言语是通过与家长积极的言语或其他形式如手势、动作等的交流来实现,因此家长的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言语发展。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高对幼儿言语发育有积极影响,受教育程度高者可能在与幼儿交流时使用较丰富的词汇和较复杂的句子,使幼儿处于丰富的言语环境中,有利于幼儿模仿和学习。家庭中母亲是幼儿的主要照料者,母亲从幼儿出生之日开始对幼儿言语输入,其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期言语能力的发展状况。母亲学历较低的低收入家庭,其幼儿言语准备的各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父亲职业和家庭收入是家庭中两个紧密相关的因素,这两者往往直接决定了一个家庭的物质生活环境,继而影响到幼儿早期成长的环境中是否有丰富的刺激和充足的学习材料。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还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和亲子互动模式对幼儿言语发展产生影响。贫困则会对幼儿的言语发展产生持续的消极影响。
( 2) 教养方式。家庭中父母的言语特点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言语发展。高教育背景的家庭和低教育背景的家庭,幼儿在言语倾向、言语行动和言语运用发展方面均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高教育背景的家庭更加关注幼儿的反应,给予幼儿更加宽松和谐的语言习得氛围。与之相对的低教育背景的家庭更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父母的严格型教养方式为主导,可能并不十分关注幼儿的反应,大多从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出发教育孩子、鞭策孩子。和谐的家庭、亲切的父母,通常可以提供孩子较丰富的言语刺激和学习环境,孩子因而较早开始说话,表达能力也比较好。
( 3) 教育条件。家庭的教育条件主要指家庭所提供的书本和玩具数量及多样性、幼儿参加文化活动的频次等。
家庭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教养方式、沟通策略、与幼儿会话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幼儿的言语发展造成影响。
2. 社会环境:
( 1) 语言环境。在社会环境中较为重要的是幼儿的社会言语环境。社会言语环境主要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语系的言语在社会发展中所逐步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语言规范。语言自身的特点对幼儿言语的掌握次序、速率影响很大。新生儿对人类声音的音高范围非常敏感,他们有一种惊人的语感能力,能够分辨出语音的细微差别,这一技能可以帮助他们破译本民族言语的语音代码。
中国是一个多语言、多方言并存的国家。在汉语共同体内部,有北方、吴、湘、赣、客、闽、粤七大方言。在幼儿语言敏感期,其所处语言环境的复杂程度直接影响幼儿言语,尤其是口头言语的发展。例如,在当今社会,人口的流动导致不同方言体系的个体共组家庭,这就使幼儿处于不同方言的影响。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幼儿语言的发展出现了两种比较明显的趋势,一是在成人有意识的引导下,鼓励的氛围中,幼儿熟练地掌握了多种方言; 另一种情况则是幼儿语言发展初期没有及时转换角色导致方言指向错位( 如对东北话背景的奶奶讲粤语) 而感受到挫折感,进而出现退缩现象,不主动与人发生语言交往。
( 2) 文化传承。这里所讲的文化传承主要指对幼儿影响较大的言语观和教育观。言语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言语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言语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任何一种言语观念都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制于诸多文化因素。幼儿成长过程受社会文化导向的影响,任何成人与幼儿的交往行为都携带了某种社会文化的因素,并通过交流互动传递给幼儿,而人类社会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代代相传。幼儿是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不同言语形式和语境之间关系的。在一项研究中,要求4 ~ 8岁的幼儿用手动木偶去扮演不同的角色,当扮演在社会上占支配地位成员的角色时,他们就更多地使用命令言语,当扮演被支配地位成员的角色时,他们更多地使用礼貌用语及间接行为。
伴随着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们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视,应有意识地营造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使环境成为支持幼儿发展的容器和推进剂。
( 三)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经验的积累; 二是认知能力的发展;三是心理素质的差异。
1. 知识经验的积累。在婴幼儿说话之前,他们已经能够理解许多话语的意思了。在婴幼儿八九个月大时已经能够根据他人的言语做出相应的
反应。此时婴幼儿仅仅是对语境的反应。大约到十一个月左右,婴幼儿才能够渐渐地把一些简单词语从语境中分离出来,真正理解其含意。婴儿因频繁接触或动作手势的辅助而能够较早理解名词及动词为主的短句,如抱抱、拍手、妈妈回家了。
婴儿时期主要以模仿和用手指物与成人进行沟通。部分婴儿从8、9个月即开始模仿发音。婴幼儿言语运用是言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婴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言语运用能力,主要表现为如何运用恰当的言语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如何运用恰当的言语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流,如何根据不同的言语情景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言语的学习既不是鹦鹉学舌也不是“eat atfull”,他们凭借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使用言语。进而适应适合言语环境。
某些幼儿因具有较敏锐的学习和模仿能力,言语发展得较早、较好; 反之,则言语发展容易有偏差、迟缓的情形。
3. 心理素质的差异。内向的幼儿言语的发展相对会滞后于同龄人。所以我们主张内向的孩子应该获得更多的人际交往的机会,以弥补其先天的不足。切不可因为幼儿的退缩行为就剥夺其与人接触的机会。越多的人际交往就越有利于幼儿言语,尤其是口头言语能力的发展。先天气质较害羞、内向、畏缩的幼儿,言语能力会较差些。言语是在社会活动中习得和发展的,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将会经历不同的社会活动,如高度活跃的学龄前幼儿就特别善于和别的小朋友交往,害羞、内向的孩子更多的是看着他们同伴玩,很少同他们说话,从而影响幼儿的言语获得。
一般而言,女童的言语发展起步会较男童早,口头表达能力更好些。但在进入小学后,性别差异开始逐渐减少,男童和女童之间的差异没有明显的差异。
三、幼儿口头言语能力培养建议
( 一) 幼儿口头言语能力评价标准
1. 能否有比较敏感的听力和口语理解力以及良好的倾听习惯。
2. 能否口齿清楚、连贯流畅地对话和独白,以及是否形成大方自然话姿态。
3. 能否在生活与学习中创造性地应用所习得的言语并使用普通话。
4. 是否形成了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愿意欣赏到了各类幼儿文学作品。
5. 能否复述、仿编和创编一定量的故事、儿歌、诗词、谜语等。
( 二) 幼儿口头言语能力培养
口头言语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言语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幼儿言语发展的条件。
1. 表达性言语( 说) 。伴随发音器官的逐渐成熟,让婴儿先后发出单音、双音,逐渐会说简单句、复杂句子。家庭成员说话要注意,尽量使用规范的句子和句型,多与婴幼儿交谈,并给婴幼儿朗读,让孩子反复练习儿歌; 同时要随时随地让孩子学习、练习使用语词,如: 认识家中的各种东西;外出时教给婴幼儿所看见的东西等。
2. 接受性言语( 听) 。婴儿从出生开始大量地听各种简单和复杂的语音和句子。为婴儿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尽管他还不能进行清晰、准确的言语沟通,但父母可以将看到的事情和正在做的事情不断地讲给婴幼儿听,让婴幼儿的头脑中将言语和日常生活的事情联系起来,增加其言语储备,为将来言语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不要太在乎婴幼儿是否真的理解。
口头作文训练四环节 篇10
关键词:口头作文,创设环境,示范讲解,学习模仿,欣赏评价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 口头表达能力较之书面表达能力, 显得尤其重要。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 于地铁处看到一则陈欧为自己代言的广告视频, 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 而且语言很有魅力, 适合今天学生的口味, 因此老师决定每周五节语文课中抽出一节来开展口头作文训练。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还可以锻炼学生胆量, 提高发言水平, 更为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素材, 提升思维。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呢?为了“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好说, 有话说漂亮”的梦想, 静下心来思考, 每节的口头作文表达训练课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环境
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环境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万事开头难, 因此口头作文表达训练开始,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创设和谐、自然、开放的口头作文训练环境, 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广阔的大舞台, 营造一种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课堂氛围, 让学生愉快学习、全面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如在进行“我是×××, 我为自己代言”口头作文训练前, 我将“我是陈欧, 我为自己代言”主人公陈欧代言的文字:
“我是陈欧, 我为自己代言”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 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 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 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 不配去爱, 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 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 哪怕遍体鳞伤, 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 我为自己代言。
下载给学生观看欣赏, 让学生对他有一种亲近熟悉感, 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欲望为自己代言作好准备!
二.示范讲解
事物的发展总有一定的规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总是有其习惯的固定程序, 所以我们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 我们的思维就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或由简到繁、从小到大地展开;或按照人们认识的规律, 由因求果、以果探因地分析;或时间的先后或距离的远近为序进行表达, 这样的思路, 会让我们的表达更清楚明晰。
如高一 (4) 班吴苑榕同学的“语文的魅力”:
“语文的魅力”
高一 (4) 班吴苑榕
有时候, 我会问自己懂得语文吗?语文究竟给了我什么让我如此衷爱?这一问题恐怕要到现实与梦中去寻找。
语文就像一朵生长在悬崖绝壁边缘上的花, 要有勇气才能摘取它;语文就像空谷生长的野百合, 不会在温暖的花房里生存;语文就像秋天里的落花, 落下满肩, 处处嗅得它的芬芳;语文就像风中轻轻摇曳的薰衣草, 随风起舞施展魅力……语文这座百花齐放的香园, 让我爱不释手, 流连忘返, 这花香如同书香, 沁人心脾, 心旷神怡!
语文是四季, 每一季都有特别的意藴。
语文是春风中拾掇的点点滴滴, 感怀与语文相依的日子, 总会有莫名的幸福;语文是夏日中无尽的天籁, 每当它一唱响, 便会引起全林共奏, 尽享无边的音韵;语文是秋雨伤痛的纪念, 在萧瑟的秋天让痛随风飘远;语文是冬日温暖的旋律, 轻易穿过灵魂深处所有温暖而甜蜜的回忆……就是这样的四季伴我走过一载又一载, 让我感受它们独特魅力!这四季之香如同书香, 让我领悟现实与自然之美的相互融合……
现实中的语文无边无境, 永无始末, 永远不能感受尽, 在梦中也同样如此。
在梦中, 语文就像沿途的风景, 我只能边走边记;语文就像开往希望之丛的列车, 飞驰而过;语文就像流星雨一般, 过了只剩美丽的弧线;语文就像遗落在江南的一场美梦, 醒了只剩难忘的记忆;语文就像装在玻璃瓶中的天空, 虽然美却不能永久……梦太美, 语文也同样如此, 爱语文, 没道理!
趁阳光正好, 趁微风不躁, 趁繁花还未开到荼蘼, 趁梦还在, 让书香围绕在身边……
这文章就有她的表达思路:开篇就总说:“语文究竟给了我什么让我如此衷爱?这一问题恐怕要到现实与梦中去寻找。”下文接着从现实和梦中两方面去寻找答案。
三.学习模仿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模仿学会的。
如给学生示范“我是陈欧, 我为自己代言”: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 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 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 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 不配去爱, 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 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 哪怕遍体鳞伤, 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 我为自己代言。
让学生先了解这个内容, 再谈谈你对这个代言有何感想?是否喜欢这个代言?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老师从而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引导学生学习这里面的句式和修辞, 让学生有意识针对性地学习模仿并进行第二次创造, 这不仅有利于口头作文表达, 还有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其中一个体育特长生模仿再创造了一篇:
我是体育生, 我为自己代言
高一4班刘育鹏
你只看到我在训练, 却没有看到我在学习;你只有你的文化, 我还有我的体育;你否定我的学习能力, 我有实力证明我的未来;你嘲笑我屌丝没女朋友, 我可怜你如此努力却没有棒身体, 你可以轻视现在的我, 但将来的我将轻视将来的你。梦想, 是用时间加汗水去争取的, 还要耐得住寂寞的, 但那又能怎样?哪怕浪费了青春, 也要为梦想奋斗, 我是体育生, 我为自己代言!
四.欣赏讲评
学生思考讨论后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其他同学边听边欣赏, 最后大家一起来评价其优劣, 全班同学共同提高。如:
我是美术生, 我为自己代言
高一3班张焯岚
你只听到我们的下课铃, 却没有看到我们的夜自习。你有你的清华北大, 我有我的美院传媒。你嘲笑我只会特长不精学习, 我可怜你不会篮球美术。你可以无视我的奋斗, 但我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在二高上学注定是忐忑的旅行, 路上少不了艰难和疑惑。但那又怎样?哪怕再苦再累也要活得漂亮。我是美术生, 我为自己代言!
感受语文
高一4班傅家欣
语文是什么?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语文是一门学科, 一门中考、高科都必考的科目。但我看来, 语文不仅是如此。
语文是夏日中的绿荫, 在酷夏中带给我一片清凉;语文是旅途中的地图, 没有它旅途便失去方向。
语文如珍珠, 我们共同穿缀着它, 连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语文如彩绸, 我们共同裁剪着它, 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服;语文如种子, 我们共同播种着它, 培育出一大片金黄的麦田;语文如画笔, 我们共同挥洒着它, 绘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语文如盆栽, 要用真情去播撒, 要用衷情去灌溉, 要用热情去培育。
语文就像泡茶, 不一定要用百年的普洱, 不一定要用晋前的龙井, 但一定要用真情、热情、善情去对待它。语文就像香茗, 让人沉静, 使人冷静, 令人寂静。语文是生命中永久的财富, 真诚不可亵渎, 要真心, 要诚心, 要信心。
语文是失意时的伴侣, 用无言的身影安抚我;语文是高兴时的伴侣, 用无言的笑声陪伴我;语文是骄傲时的伴侣, 用语言的语句提醒我;语文是人生中的一部分, 多了它生活会多姿多彩, 缺了它择黯然失色。
语文之火照亮了迷失者前进的方向;语文之火驱散了孤独者心中的阴云;语文之火点燃了失败者新的希望。
语文中的古诗, 让我们体会到了李白的浪漫, 杜甫的澎湃, 王昌龄的豪爽;语文中的文言文, 让我们知道了陶渊明向往的生活;语文中的散文, 让我们体会到了作家的深情;语文中的记叙文, 让我们领会到了亲情。
有了语文, 人生不再寂寞;有了语文, 内心不再寒冷;有了语文, 生活不再乏味。
语文是什么?我大声地告诉你:语文是我们的伴侣, 我们的朋友, 我们的导师。
语文是什么
高一 (4) 班钟佳鑫
作为一个学生, 如果你问我语文是什么?我可能会回答是像孤舟一样漂泊不定的语文成绩, 失去方向到处游走;语文可能是做选择题纠结的像拆炸弹选择红蓝绿黄线的纠结, 在水与天的分界线徘徊。
但是, 从客观上来讲。我受到了语文的很多恩惠。假如语文是一个人, 那他就是一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心人, 他爱做善事, 他无私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天我去上学。我来到家附近的一个公交站台上了一辆我常坐的公交车, 车内经常是封闭的只有上下车开门时才会“换一次空气”。在这样的环境下, 渐渐地我模糊了我的双眼, 接着就是一场美梦。等我争看眼时我已发现我错过了要下的站台, 我赶紧下了车, 我的心紧绷的像寒冬里弓上的弦。我不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头上。我一抬头有一位好心人出现了, 他告诉我需要往哪个方向走才能去到正确的地方, 语文在这时就是一位好心的引路人, 但是在那种紧张的情况下我顾忌不了那么多, 所以没有在意好心人是谁。等我到了学校,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心怀感激。
语文在我眼中, 是一个强大的帮手。我向往常一样打开我常玩的网络游戏, 输入帐号密码马上就陶醉那古色古香的虚拟世界里去了, 游戏中经常会有问答比赛, 会随机出现一次, 我正在打怪的时候, 突然在信息栏出现了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这时突然有个人在后面推了一下我的头, 只见心中有一束金色的闪光, 我随着那金色闪光的引导马上就回答了“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时游戏里的朋友纷纷向我贺喜, 我感觉非常骄傲, 我赢得了久违的荣誉。可见语文是一位强大的游戏伴侣陪伴我左右, 让我在游戏世界里也有一席叱咤风云之地。
语文在我们的世界中其实不只扮演这些角色, 像在你不开心的时候他会变成幽默滑稽的卓别林逗得你开心, 忘记了痛苦的味道。当你心中有无数的结尚未打开时, 他便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诉说他过去的经历, 将你心中的结缓缓松开。
语文留给我们无数感动, 我久久回味, 不能忘怀。
口头禅领导力 篇11
看过电视剧《加油,金顺》的人,很难不记住主人公金顺的这句口头禅。虽为平凡小人物,金顺却有着积极的心态。也正是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仅给她带来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更使她收获了爱情和事业的成功。
无论“随便”、“不知道”,还是“太棒了”、“拼了”,大多数人都会不经意间形成自己的口头禅。可是,知道吗?这些看似没什么实质意义的词语或短句常常在不经意间“出卖”你。日常脱口而出的口头禅很,可能正表达着你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在职场中,作为团队主管,通常比普通员工承受着更多的压力,更不要小看口头禅的力量。一位心理专家曾说:“消极的口头禅具有心理暗示作用,会在不经意间磨灭人的意志。”相反,积极口头禅,则会放大甚至激发人的潜能。
那么,主管不妨多规避那些消极口头禅,而多“引进”一些积极口头禅吧。
“想当初”上司——姿态口头禅
口述者:张子峥自我评价:积极进取的85后,我的主管是个父辈级的50后,他与大多数同龄人有着相仿的经历,经历了上山下乡的蹉跎岁月。他做过工人,也在国企里当过干部,几年前又下海进入了我们这家从事高科技的民营企业。我们虽然挺佩服他,但有时也特别纠结。
主管有一个特别爱用的口头禅,就是张口闭口总爱说“想当初”。开始,大家听听还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对自己也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听得多了感觉这其中充满了对我们晚辈的不满,老觉得我们“不成器”似的。
于是,有的同事就对主管的态度随声附和,以表示上司的英明和能力;而有人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一听到“想当初”,就想方设法打岔,甚至赶紧找理由就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给主管起了个外号——想当初。
生在如今,作为年轻人,我们所面临的压力与境遇跟过去不同,我们更需要领导的肯定和沟通,而不是听他讲太多“想当初”。毕竟,这样让人感觉他总是活在过去,这实在让人乏味和扫兴。
上司心语:
像我这样从艰苦岁月走过来的人,总是感觉到一切都要珍惜,总是觉得一切都来之不易。于是,在与年轻人的交流中,难免会提起“当初”。尤其是我给新员工进行培训时,常常会拿我们过去的事例去鞭策他们。
反思一下自己,常把“想当初”挂在嘴边,难免会让人感觉我这人裹足不前、思想保守,完全可以理解。看来,我真得改改了。作为上司,要积极地去理解职场新新人类和这个时代的精神,这才是主流。相信如果我把口头禅改成“看你们的”,激励效果会更好。
“不容乐观”上司——性格口头禅
口述者:潘奕阳自我评价:积极乐观、以工作为乐趣的人
我的上司是个有着严重悲观主义情结的人,他的口头禅就是“不容乐观”、“弄不好”、“没那么简单”。在与他的合作中,无论是计划还是提案,他都会与你探讨得异常仔细,而最后会依然抛给你一句“不容乐观”。
尽管我们在他这种心理暗示下,已经身经百战,但每次被他的口头禅“心理摧残”一下,还是会很不爽。终于,有一件本来很乐观的计划,由于上司不看好,导致许多同仁信心动摇,最终以失败告终,而上司却十分镇定地说“意料之中”,真是快被气死了。
好在,我自己是一个内心还比较强大、不太容易受外界评价而自我否定的人,所以我被上司的乌鸦嘴说中的事情还不算多,但每当他的“不容乐观”说出口的时候,心里还是会颤一下。而那些心理没有足够强大的同仁,被他“诅咒”后惶惶不可终日地工作着,真是太可怜了。
上司心语:
可能是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吧,我总是先把事情往坏了想,因为这样即使失败也不会过于失落,成功反而是个惊喜。于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容乐观”就成了我的口头禅。
我相信有不少人与我有着同样的心态,并且习惯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后,反而会非常享受它,甚至认为它好处多多。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大的努力,有什么不好呢?
但遗憾的是,我这个上司并没有做到位,并没有挖掘自己悲观情结背后的心理动机,反而给下属造成了消极影响。事实上,对于下属更需要正向的激励,要用准确到位的意思去表达,而不要让他们去猜谜。当然,如果你可以让下属识破你的激将法,那么就更完美了。
“唉呀妈呀”上司——文化口头禅
口述者:陈龙自我评价:有点儿“龟毛”的完美主义者
我的上司很幽默,也很时尚。作为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他身上的艺术气息和才华是让我们这些下属十分欣赏的。
但上司夸张的口头禅,时常让我们无从判断,摸不着头脑。比如:上司的几句经典口头禅是“唉呀妈呀”、“太牛了”、“你知道吗”。试想,没说几句话就蹦出一句“你知道吗”(他还没说完,别人怎么知道),我认为实际上是在暴露他的不自信或者是炫耀。再者,没怎么着就大呼小叫地感叹“太牛了”,实在是有损他的风度。事实上,口头禅不仅是一句话,更体现上司的语言表达和品味。
语言表达对于一个领导来说太重要了,这不仅影响你的个人魅力,更会影响你的领导效果。
上司心语:
没想到自己的口头禅还有这么大的影响。我是一个有点儿内向的人,但自从走上领导岗位后,就要更多地与人打交道和沟通。之所以将“你知道吗”挂在嘴上,总是希望获得他人的反馈。但没有想到,会让对方感觉到有些尴尬和无从回答。
可能由于是东北人的原因,特别受地方方言的影响,我讲话有些夸张。但确实在职场中应用,显得太过随意和缺乏内涵。看来,领导力修炼要从多方面入手,因为你的下属一直都在关注你,哪怕是一些你认为并不重要的细节。
数学教师口头语言的艺术 篇12
一教师的口头语言要准确、精炼、规范
首先, 用词要准确。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概念, 概念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 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使用科学、清晰、明了、简练的教学语言, 来进行概括与表述, 才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如:“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5千米”, 不能说成“汽车每小时的速度是35千米”。数学概念科学严谨, 概念中每个“字”、“词”都不能随意删减、添加、调换。如:“数位”不能说成“位数”, “除”不能说成“除以”。如果用词不当就会引起学生的误解, 影响学习效果。对于相互依存的数学概念或某种前提条件下才能成立的, 教师要表述清楚他们的依存关系或存在的前提条件, 不能独立地表述。如“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这句话中的“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就不能丢掉。
其次, 叙述要简练。课堂上是有时间限制的, 教师语言不简练, 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讲究科学性的前提下, 要用简练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讲明白, 抽象的问题讲具体, 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有些教师只怕学生听不懂, 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讲述, 其结果只会造成重点不突出, 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的语言要规范, 教学语言必须规范才能达到清晰、准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时刻注意用数学术语去讲课。如:“长方形周长公式, (长+宽) ×2”不能读成“括号长加宽括号乘2”, 而应读作“长加宽的和乘以2”。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定律和法则, 也有利于小学生理解文字题。另外, 教师语言还应快慢得当, 有轻重缓急, 要有节奏感, 要抑扬顿挫。
二教师的口头语言要有启发性
首先, 教学语言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可以激发学生巨大的潜力, 能燃起学生求知的火花。其次, 教师语言要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诱导学生质疑问难, 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教师的语言要有针对性, 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三教师的口头语言逻辑性要强
首先, 教学语言必须符合逻辑规律。数学教师在运用概念作出判断, 进行推理时, 都必须严格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如:“这两条平行线画的不平行”, “这个直角不到90°”, “圆锥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三分之一”等, 都是违背逻辑规律的。
其次, 口头语言必须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科学, 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的口头语言必须合乎事实、前后一致、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具有较强的概括性, 给学生以清晰的思维, 另外还必须符合教学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
四教师的口头语言要有幽默感
学生都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 多点幽默, 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调解学生的学习情绪, 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内容。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 笔者这样问学生:“有客人来你家吃饭的时候, 先让谁入座?然后谁再入座?”学生们都说:“客人先入座, 然后自家人再入座。”“对, 乘、除法就好比客人, 加、减法就好比自家人, 计算时当然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了。”但是课堂上不可单纯地使用与教材内容无关的材料, 漫无中心地讲笑话。教师在使用幽默时一定要有分寸, 分寸掌握不好, 学生就会对你的话产生怀疑, 甚至让学生产生一种戒备心理, 不利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