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能力

2024-10-11

口头能力(精选9篇)

口头能力 篇1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水墩中学李万广

摘要:听、说、读、写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四项基本能力,但是在素质教育实际教学中仍常常被忽视,导致多数学生语言能力严重欠缺。那么,如何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呢?本文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利用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自述、辩论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表达、应变能力。四个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关键词:心理障碍表达能力表达兴趣

听、说、读、写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四项基本能力,但是在素质教育实际教学中仍常常被忽视,导致多数学生语言能力严重欠缺。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能力已成为认定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呢?

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在家里说话泰然自若、滔滔不绝,可一到班上说话就害怕,要消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就要形成一个团结、友爱、活泼、有趣的班集体,创造一种轻松、自由、民主的气氛,使有恐惧感的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敬,同学可亲,消除紧张的心理状态。其次,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诱发他们想说的动机,开启他们要说的话题,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特别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就要加以肯定、1

表扬。如一位男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在课堂上始终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不敢在同学面前讲话。第一次老师叫到他的时候,他就站起来脸憋得通红,用手挠着脑袋,低着头,都不敢看老师和同学,勉强说几句,只有身边的同学能听见,连问题都没有回答完就坐下了,根本说不下去了。老师就用温和的语气鼓励他,有意识地在以后的教学中关注他、锻炼他,他也很理解老师和同学们的苦心,经过耐心地帮助,他现在不但敢说,还能勇敢地到讲台前来说了,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课文也是背得最好的同学之一。对于个别在语言表达上有障碍的同学,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在朗读课文的时候给他安排内容,由几句到几段,一点点地鼓励他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热心,克服了恐惧心理,树立了敢说的自信,说话也流畅多了,对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

其次,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想说,有话可说,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形式上新颖,方法要灵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思维持续处在兴奋状态,不感到索然寡味。例如在刚上初中的第一节课,我们安排学生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姓名,性别,性格、爱好、特长等,从这些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内容入手,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尽量介绍的生动幽默,对个别表达能力极差,感到无话可说的同学,老师进行提示、引导,同时调整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把心中的话说出来,不感到难为情。而最难的就是能让学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感到有话可说,这一点做起来颇不容易,这就要求老师在话题上精心选择,老师要尽量安排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选择一些学生

身边的热点话题让学生进行阐述,简要评论,由于贴近生活,学生自然感到有话可说,也就不感到说话有多么难了,这也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有不同观点和看法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尽量肯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扩展了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生活注意观察,对问题多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在此期间,老师应对学生讲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观察不细、思考不深、表达不清进行具体指正。在此基础上,展开讲演训练,可分为确定内容演讲和即兴抽题演讲,逐步深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语调、语速等技巧表达演讲内容,运用表情、姿态、手势等体态语言增加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

再次,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强复述训练,促进理解、锻炼思维,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加强朗读训练,主要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优美段落、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及学生自己的作文习作,让学生无形中领会和掌握音调、音量、语速、语调及断句发声的基本常识,这样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感;复述是让学生在机械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放下书本,进行理解和记忆性复述。内容以趣味性、故事性较强的小说、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为主,形成有简单复述、想象性补充口述、创造性复述、内容提要简述,听取别人复述后复述、多人接力复述、客观性复述和转

换视点复述等等,既促进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又可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所复述内容的筛选、概括、总结和想象,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

最后,加强自述、辩论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表达、应变能力。例如,在分析课文时,有意识地多设置难易层次不同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谈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也可随时插话谈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在教学中不定期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让不同的观点双方展开辩驳,面对面直接较量,论辩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可增强其临场实战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语言能力,逐步完善各自语言中的普遍不足之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可确定良好的对话习惯和论辩。

语言是人间最美好的音乐,说话艺术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养,作为语文老师更是责无旁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要我们像春雨润物那样对学生循循善诱。学生的说话水平一定能提高的。

参考文献:《教育心理学》

《语文教育案例》责任编辑王永强

口头能力 篇2

关键词:幼儿,口头言语,言语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言语,恰当地表达自我,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成为未来人才不可或缺的技能。心理学研究表明: 2 ~ 3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第一个关键年龄,是人生学习言语效益最高的年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有一个良好的言语环境与积极适合的言语训练,其言语发展潜力将会得到充分的开发。我们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以启蒙个性发展为核心,力图深入把握幼儿言语发展的现状。

一、幼儿言语发展的里程碑

幼儿言语的发展大致可分为: 单词话语阶段、双词话语阶段、简单句阶段和复杂句阶段。

( 一) 单词话语阶段

哭是婴儿最初的发音,三个月以后,发音增多,开始模仿发音,能说出词音,听起来更接近于正式说话,只是还没有意义,仅仅是为以后学话做准备的发音练习。发音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婴儿和成人交往的一种表示。幼儿最初的言语活动是从听懂成人说出的词开始的,从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和少数模仿发音到说出有一定意义的词并开始理解成人的话。近一岁半时婴儿已开始能看着图画听成人讲简单的故事; 1岁时的幼儿处在掌握词和用言语来进行交际的萌芽阶段,听懂的词大约有10 ~ 20个,但自己能说出的却很少; 1. 5岁左右开始与成人进行言语交际。

( 二) 双词话语阶段

1. 5 ~ 2岁的幼儿开始进入积极的言语活动和发展阶段,基本掌握最初步的言语,如日常基本词汇,能用简单句来表达要求,用最简单的言语来和成人进行交际或叙述事情。随着言语理解能力的发展,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也迅速发展起来,言语结构也更加复杂化。双词句的出现是交际的需要,也是幼儿开始掌握语法的标志。

( 三) 简单句阶段

2 ~ 2. 5岁的幼儿掌握词语数量增加,开始出现简单句。此时幼儿虽然还没有完全掌握语法系统,却已能够正确地掌握语序、层次等基本句法结构,并开始通过模仿成人的言语习惯来掌握语法。

( 四) 复杂句阶段

二岁前幼儿的言语内容只涉及当前存在的事物或当前的需要,从2岁末到3岁,在幼儿的言语中几乎可以听到所有的词类。他们开始表达当前不存在的或过去的事情,能反映人和物的相互关系和评价人物,开始表达时间观念,能用言语来支配组织最简单的活动。他们喜欢跟他人说话,喜欢听童话、故事、诗歌,并能记住其中的部分内容。

新幼儿言语教学观,不再注重语音、词汇、句子的训练,而在于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大量的积极的言语交往。

二、影响幼儿言语发展的因素

幼儿言语的发展不仅仅是词汇的快速增长,句型的不断复杂,更是对句子内容理解的不断加深与对不同环境的合理的应。一般来说,幼儿言语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从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 一) 生理因素

1. 器官状态。器官状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包括肺、器官、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这是发音所必需的动力部分、发音器官和共鸣腔系统; 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这涉及到幼儿接受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 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包括眼———视觉、耳———听觉、皮肤———触觉、口———味觉、鼻———嗅觉等。幼儿成长阶段若有脑部发育不全、脑受伤或先天性障碍时,言语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器官状态对婴幼儿语音发展的影响,比对言语其他方面发展的影响,更为巨大和直接。

2. 年龄发展。言语能力的发展很明显受年龄发展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词汇量不断增加,短语结构逐步出现,语法日趋规范。幼儿能够用更多的言语策略来区分自己的角色,根据人际间的熟悉程度和年龄而进行言语调整。到了相应的年龄阶段,幼儿能够把先进的交流技巧运用到自己的言语中,并采取相应的言语策略来适应听众的需求。

3. 体质特征。身有残疾和长期生病的幼儿可能更缺少机会游戏和交往,他们的学习经验更加不足,所以其言语的发展也更不容乐观。

( 二) 社会因素

1. 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早期的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与幼儿言语的发展密切相关。家庭生活质量、教育条件、教养方式等与幼儿言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1) 生活质量。家庭生活质量主要指活动的多样性、社会性沟通和互动,在幼儿活动中成人的介入程度、家庭的收入、居住面积等。幼儿学习言语是通过与家长积极的言语或其他形式如手势、动作等的交流来实现,因此家长的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言语发展。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高对幼儿言语发育有积极影响,受教育程度高者可能在与幼儿交流时使用较丰富的词汇和较复杂的句子,使幼儿处于丰富的言语环境中,有利于幼儿模仿和学习。家庭中母亲是幼儿的主要照料者,母亲从幼儿出生之日开始对幼儿言语输入,其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期言语能力的发展状况。母亲学历较低的低收入家庭,其幼儿言语准备的各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父亲职业和家庭收入是家庭中两个紧密相关的因素,这两者往往直接决定了一个家庭的物质生活环境,继而影响到幼儿早期成长的环境中是否有丰富的刺激和充足的学习材料。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还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和亲子互动模式对幼儿言语发展产生影响。贫困则会对幼儿的言语发展产生持续的消极影响。

( 2) 教养方式。家庭中父母的言语特点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言语发展。高教育背景的家庭和低教育背景的家庭,幼儿在言语倾向、言语行动和言语运用发展方面均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高教育背景的家庭更加关注幼儿的反应,给予幼儿更加宽松和谐的语言习得氛围。与之相对的低教育背景的家庭更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父母的严格型教养方式为主导,可能并不十分关注幼儿的反应,大多从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出发教育孩子、鞭策孩子。和谐的家庭、亲切的父母,通常可以提供孩子较丰富的言语刺激和学习环境,孩子因而较早开始说话,表达能力也比较好。

( 3) 教育条件。家庭的教育条件主要指家庭所提供的书本和玩具数量及多样性、幼儿参加文化活动的频次等。

家庭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教养方式、沟通策略、与幼儿会话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幼儿的言语发展造成影响。

2. 社会环境:

( 1) 语言环境。在社会环境中较为重要的是幼儿的社会言语环境。社会言语环境主要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语系的言语在社会发展中所逐步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语言规范。语言自身的特点对幼儿言语的掌握次序、速率影响很大。新生儿对人类声音的音高范围非常敏感,他们有一种惊人的语感能力,能够分辨出语音的细微差别,这一技能可以帮助他们破译本民族言语的语音代码。

中国是一个多语言、多方言并存的国家。在汉语共同体内部,有北方、吴、湘、赣、客、闽、粤七大方言。在幼儿语言敏感期,其所处语言环境的复杂程度直接影响幼儿言语,尤其是口头言语的发展。例如,在当今社会,人口的流动导致不同方言体系的个体共组家庭,这就使幼儿处于不同方言的影响。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幼儿语言的发展出现了两种比较明显的趋势,一是在成人有意识的引导下,鼓励的氛围中,幼儿熟练地掌握了多种方言; 另一种情况则是幼儿语言发展初期没有及时转换角色导致方言指向错位( 如对东北话背景的奶奶讲粤语) 而感受到挫折感,进而出现退缩现象,不主动与人发生语言交往。

( 2) 文化传承。这里所讲的文化传承主要指对幼儿影响较大的言语观和教育观。言语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言语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言语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任何一种言语观念都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制于诸多文化因素。幼儿成长过程受社会文化导向的影响,任何成人与幼儿的交往行为都携带了某种社会文化的因素,并通过交流互动传递给幼儿,而人类社会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代代相传。幼儿是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不同言语形式和语境之间关系的。在一项研究中,要求4 ~ 8岁的幼儿用手动木偶去扮演不同的角色,当扮演在社会上占支配地位成员的角色时,他们就更多地使用命令言语,当扮演被支配地位成员的角色时,他们更多地使用礼貌用语及间接行为。

伴随着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们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视,应有意识地营造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使环境成为支持幼儿发展的容器和推进剂。

( 三)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经验的积累; 二是认知能力的发展;三是心理素质的差异。

1. 知识经验的积累。在婴幼儿说话之前,他们已经能够理解许多话语的意思了。在婴幼儿八九个月大时已经能够根据他人的言语做出相应的

反应。此时婴幼儿仅仅是对语境的反应。大约到十一个月左右,婴幼儿才能够渐渐地把一些简单词语从语境中分离出来,真正理解其含意。婴儿因频繁接触或动作手势的辅助而能够较早理解名词及动词为主的短句,如抱抱、拍手、妈妈回家了。

婴儿时期主要以模仿和用手指物与成人进行沟通。部分婴儿从8、9个月即开始模仿发音。婴幼儿言语运用是言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婴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言语运用能力,主要表现为如何运用恰当的言语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如何运用恰当的言语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流,如何根据不同的言语情景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言语的学习既不是鹦鹉学舌也不是“eat atfull”,他们凭借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使用言语。进而适应适合言语环境。

某些幼儿因具有较敏锐的学习和模仿能力,言语发展得较早、较好; 反之,则言语发展容易有偏差、迟缓的情形。

3. 心理素质的差异。内向的幼儿言语的发展相对会滞后于同龄人。所以我们主张内向的孩子应该获得更多的人际交往的机会,以弥补其先天的不足。切不可因为幼儿的退缩行为就剥夺其与人接触的机会。越多的人际交往就越有利于幼儿言语,尤其是口头言语能力的发展。先天气质较害羞、内向、畏缩的幼儿,言语能力会较差些。言语是在社会活动中习得和发展的,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将会经历不同的社会活动,如高度活跃的学龄前幼儿就特别善于和别的小朋友交往,害羞、内向的孩子更多的是看着他们同伴玩,很少同他们说话,从而影响幼儿的言语获得。

一般而言,女童的言语发展起步会较男童早,口头表达能力更好些。但在进入小学后,性别差异开始逐渐减少,男童和女童之间的差异没有明显的差异。

三、幼儿口头言语能力培养建议

( 一) 幼儿口头言语能力评价标准

1. 能否有比较敏感的听力和口语理解力以及良好的倾听习惯。

2. 能否口齿清楚、连贯流畅地对话和独白,以及是否形成大方自然话姿态。

3. 能否在生活与学习中创造性地应用所习得的言语并使用普通话。

4. 是否形成了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愿意欣赏到了各类幼儿文学作品。

5. 能否复述、仿编和创编一定量的故事、儿歌、诗词、谜语等。

( 二) 幼儿口头言语能力培养

口头言语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言语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幼儿言语发展的条件。

1. 表达性言语( 说) 。伴随发音器官的逐渐成熟,让婴儿先后发出单音、双音,逐渐会说简单句、复杂句子。家庭成员说话要注意,尽量使用规范的句子和句型,多与婴幼儿交谈,并给婴幼儿朗读,让孩子反复练习儿歌; 同时要随时随地让孩子学习、练习使用语词,如: 认识家中的各种东西;外出时教给婴幼儿所看见的东西等。

2. 接受性言语( 听) 。婴儿从出生开始大量地听各种简单和复杂的语音和句子。为婴儿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尽管他还不能进行清晰、准确的言语沟通,但父母可以将看到的事情和正在做的事情不断地讲给婴幼儿听,让婴幼儿的头脑中将言语和日常生活的事情联系起来,增加其言语储备,为将来言语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不要太在乎婴幼儿是否真的理解。

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3

一、抓好开头,激发兴趣

刚开始学习英语,由于好奇和新鲜,学生们学习兴趣很高。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因势利导,着手进行英语口语训练。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不放过每一次可供学生开口的机会,利用课堂内外,加强“说”的练习,多鼓励,少批评,不怕说错,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激发和鼓励,学生们不断领受到求索和成功的喜悦,上进心越来越强,通过不断的表扬和肯定,师生间的感情不断交融,产生高度的共鸣和协调。这有利于学生产生健康的心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敢于开口,大胆说英语的习惯。同时注意英语语调准确,但不急于求成,这时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恒心,适当的讲一些语音的基础知识,比如字母以及常见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等,多听英语听力材料,让学生在学英语的初级阶段,说准单词和句子,尽量接近标准音。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导之以法。口头表达训练要以练为中心,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进行内容广泛的训练,采取由基础训练到单项训练、多项训练,直到综合训练,由简单方式到复杂方式训练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口头表达训练可按“幼儿学步”的经验,分作“扶携-翼护-独行”三步进行。第一步,扶携辅佐性练习。以练习朗读,背诵为主,这是说话的基础阶段。第二步,翼护-半辅佐性练习。如指导学生进行复述、转述、讲故事、看图说话等练习,这是口头训练的过渡阶段。第三步,独行-独立性练习。如指导学生进行演讲,口头作文等独立性的练习,这是检验训练的成果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说的质量。学习说英语,由说得不好到说得比较好,是一个发展过程。练习过程中,要注意精泛结合,有的练习里的错误不要纠正,不要过分注重准确性,以着重培养说话的流利程度;有的练习里的错误要纠正,以提高说话的质量。在开始练习,不要过分放慢语速。一旦习惯于慢速度,听到正常的语速,也会感到吃力。在开始接近正常语速时,若感到困难,宁肯多练几遍,也不可放慢语速。开始的时候接近正常,以后跟着快下去,就不存在困难。这里所说的速度,是指接近或比较接近英、美人说话的一般语速。

循序渐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导之以法。训练时教师抓好起点,确定几点;要减少坡度,化难为易。

三、利用教材,联系生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升降,读法的爆破、连读,犹如一首婉转和谐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英语教材配套的录音,由英语专家朗读,他将书面语转变成口头表达,用于教学能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人以直接具体真实之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初学英语者。学生本身怀着一颗好奇心,若是让其听录音,他觉得像是在听外国人交谈,感到新颖好奇,于是兴趣倍增,倘若让其乘着这一兴致,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坚持跟着录音听下去,说下去,一旦形成习惯,学生的听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听录音唱歌,听录音猜谜语,讲故事,进行情景对话等,既能培养语感,又能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口头能力 篇4

口头作文是进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还能与学习课文紧密结合,借以巩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课要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要说就能说的通,要写就能写的通,或说或写都要能表情达意,准确无误,生动感人。但是,一般学生真正会说的却很少。他们说起话来,常常是无头无尾,任意粘连,罗嗦重复,没有重点,而且语病和口头禅也较多,什么中心,条理,语法,逻辑,全然不顾。这些同学到了写作文的时侯,有的就专门去搜寻那些所谓闪闪发光的字眼,从书刊里摘抄那些文绉绉的词语,不管恰当与否,一味地写到作文上去。结果,把文章搞得云里雾里,使人莫名其妙,甚至闹出笑话。

如能正确地理解说和写的关系,平时注意说话训练,把话说得中心明确,首尾完整,条理清晰,通顺明白,那么,在这个基础上稍加整理,适当加工,就是文章了。所以说,说话训练也是写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经过严格的说话训练,那么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将逐步得到提高。

说话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口头作文则是进行说话训练的理想方式之一。

口头作文具有多方面的训练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口述一个完整的意思,这里就包含了多种训练因素。从确定中心思想到选择取舍材料,从安排结构,到遣词造句,都能得到训练。由于口头作文是当众述说,这又使学生在讲话的仪表、声音、节奏、语气、感情等方面得到了锻炼。还有,口头作文练习一般都是即兴发言,教师出题后,给三两分钟的准备时间,就要请同学作答。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充分的时间供他们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既要想得快,又要想得好,这对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意义的锻炼。经常进行口头作文练习,无疑会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能力,开阔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条理性和周密性。

口头作文灵活而简单,既不要事前充分准备,也不需要纸笔文具,只要课堂上安排时间,就可以进行练习。时间充裕,可以练习说成篇的话;时间不多,可以说小段的话。学生叙事不清楚,可以多练口头叙事;学生不会写人,可以多练口述人物;在学习议论、抒情、说明、描写等等写作方法时,也都可先进行专门性的口头训练。学生的口头作文教师可以当堂进行批评,并且指导全班。讲评指导后,又可以让学生把它改为书面的写作练习。总之,又灵活,又简便,还能够比较快的看到效果。

口头作文还便于与讲读课文紧密结合。讲读课文,教师结合课文讲授各种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口头作文正是巩固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实践活动。学生学习表达,常常是从摹仿开始的,讲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古圣今贤学习表达的方法。口头作文正好给这种学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课堂上刚刚学习的课文的表达方法,马上就可以进行口头摹仿,这不是学用结合的非常便利的条件吗?

口头作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程度具有如此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又简便易行,所以这种训练方式是值得提倡的。

口头作文的练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进行片断练习,也可进行综合练习,还可进行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编提纲练习。可以在课堂上即兴口头作文,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使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再在课堂上当众口头发言。下面口头作文练习谈一下自己的探索和尝试:

片断摹仿

进行片断摹仿,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弱点安排训练,内容比较单一。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开头,交代了百草园的位置、大小、得名、现状和特点,这对于学生写记叙处所的文章很有指导意义。指导学生摹仿该文说一段《我喜爱的地方》的开头,就有实际意义。

片断摹仿的范围很广泛,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可以学,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可以学,景物描写、场面描写、抒情、议论等等都可以学。这种单一性的片断摹仿练习经常进行,就会给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扩展描述

内容不充实、不具体、缺乏细致描写是初中学生写作中常见的毛病。扩展练习对于克服这种毛病是有效的。所谓扩展描述,就是教师给出某种具体内容,让学生对这个基本内容进行扩展,加以描述,使其内容充实,陈述具体,形象鲜明。例如,教师说:“菜市场里,人很多,菜很多,又好看,又热闹。” 要求同学们把这个内容具体化,加以细致描述。下面是初三一个学生口头扩述的内容:

走进菜市场,人挤人,人碰人,熙熙攘攘。菜架子上,绿油油,红澄澄,五彩缤纷。有绿油油的柿子茭,紫亮亮的大茄子,还有鲜红鲜红的胡萝卜。油菜像扬起了绿色的巴掌,西红柿像鼓起了粉红的腮帮,菜花笑得满脸都开了花……真是好看极了。

扩展描述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景物,各种物件,各种人物,各种事物,各种场面,都可以作为描述的对象。尤其是把学生作文中那些写的空洞的地方拿出来搞扩展练习,更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讲述梗概

指导学生写结构比较复杂的文章,可先作讲述梗概的练习。培养他们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能力。例如,教师给出一个先进同学的下列事例:在风雪中帮助一位送菜的老大爷推车;到一个生病的同学家去给他补课;把观看文艺演出的票让给同学;和一个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同学谈心。要求同学们概括地说出,怎样以其中一件事作为重点确定全文的中心,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组织成一篇文章。

这种练习非常灵活,教师可以拿出各式各样的题目,提出各种写法方面的要求,让同学们谈出自己的构思。这对培养学生思路的开阔和条理性,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接续补充

教师口述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开头部分,接下去由学生把课文补充完整,这种练习就叫做接续补充。这种练习,不需要学生审题,只需要学生具体地选择、组织材料和组织语言。例如,教师口述了这样一个开头:“有一天,小弟弟去买油饼。他交了四个油饼的钱,售货员却给了他六个。他把这六个油饼拿回家,结果在家里……” 然后,教师要求同学们接下来口述,把全文完成。这种练习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例如,说个事情的开头,让学生把事情述说完整;概括说出人物的品质,让学生述说具体表现;简介某种物品,让学生作具体说明;说出某种观点,让学生进行论证;述说一件事情,让学生加以评论等等。

口述全文

让学生从头到尾口述一篇文章,这和书面命题作文是很相似的。因此,命题作文的一般原则也适用于这种口头作文。值得注意的是,书面作文可以不受篇幅限制,而口头作文则以比较短小为宜。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口述一篇一两千字的文章,初中生是很难把各个方面顾及周全的。所以,教师命题时,最好选择一些内容比较集中、写作方法比较单一的题目。像《一件小事》、《课间十分钟》、《上课的铃声响了》、《一则新闻》、《怎样洗衣服》这些题目,少则一二百字,多则四五百字就可完成,是比较适宜的。

另外,口头作文也给教师提出了新任务,教师必须语言敏感,还要熟悉每个同学语言表达的情况,能立刻听出学生说话中的毛病。同时,教师应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并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同学的示范作用。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不断地积累词语,丰富词语,为口头作文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注意培养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篇5

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里,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交际能力。因此,未来的事业对人才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说话。“能言善辩”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工具。

对于初中的学生,提高说的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语言能力,还能活跃思维,提高思考的敏捷度和应变能力。那么,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之中。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他们一般比较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对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缺乏重视。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现“怯场”,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青少年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才华的心理愿望。为了激发同学“说”的兴趣,可向他们推荐“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利用电化教学的方式组织同学观看各种形式的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的录像带,并且利用“黑板报”和“班级日报”宣传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起到了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作用。同学们被演讲者的侃侃而谈所打动,为演讲者的语言艺术所感动,为辩论者的思辨能力所折服。同学们说:听一次成功的演讲就象聆听一首名曲,观赏一幅名画,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看着同学们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般地听着,想着,表现出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紧张和愉快。这时,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成功的奠基石,兴趣是激发“能源”的.火焰,一旦被点燃就强烈地爆发为学生的求知欲,同学们从羡慕别人到希望自己也能在大庭广众面前滔滔不绝。此时,所需要的就是老师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和锻炼的机会了。

几年来,我们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形式多样的说话训练;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同学进行讲演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其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演讲最能锻炼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1、教师应是每次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只有精心安排,耐心指导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每次演讲,由同学自己选出3―5人的评委,对每一位演讲的同学给予评价,打分。评出前几名优胜者发给纪念品,以资鼓励。不是评委的同学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就增加了竞争气氛。台上台下同学们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学生演讲前,教师提出基本要求:要说普通话,声音宏亮,语言流畅,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姿势、态度自然。实践证明同学们在演讲中也逐步认识到这些基本要求对口头表达能力的效果所起的重要作用。有的同学说:“演讲时注意声音宏亮,咬字清楚,注意声调高低,节奏快慢,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在仪态上同学们也意识到应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自然大方,方能表现出自己的气质,风度和才华,才能更有吸引力,使听众受到强烈感染,留下永恒的记忆。

对腼腆怕羞、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要多给予鼓励,克服胆怯心理,提高他们讲话的能力和勇气,对她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向其他同学宣布“政策”,讲得不好,甚至说错了话,也不能讽刺和取笑,允许纠正补充。帮助这些同学迅速越过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实践证明,这些同学不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性格也活泼开朗起来,为将来参与社会交际作好心理准备。

2、演讲的深度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近,逐步提高要求。

最初进行自选题目演讲,内容由同学自定。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可以讲自己最欣赏的一则名言、警句;或某篇文章对自己的启迪。总之,从身边的生活到社会现象;从历史到未来;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内容无所不有。例如:有的同学在演讲中由唐朝大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起,赞美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说,每当我看到那跳动的火焰,就似乎感觉到了老师那亲切的教诲在耳边回荡。这些话语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作为老师听着同学们精心准备的演讲,有谁能不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呢?过去一些同学回答问题时的语无伦次、扭扭捏捏,被今天娓娓动听的语言和落落大方的姿态所代替。当然同学们所取得的进步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这台上十几分钟的演讲,在台下不知反复练习了多少个十几分钟。

在学生的讲话能力有一定提高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即席演讲的训练。方法是我们按参赛学生人数的多少,拟定出同样数目的题目,学生则抽签决定自己演讲的内容。即席演讲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沉着,冷静,迅速地考虑好讲话内容,并能把要讲的内容连贯起来。例如:有个同学抽到的题目是:《小草和大树》,他说:“小草精神应该受到赞扬,平凡的人在工作岗位默默无闻地做贡献,就象小草。”接着又说“大树是栋梁之材,伟大的人物就象大树。但,即使是伟人在他没有成功之前也必须象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地努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不管做大树还是做小草都是国家的人才,要努力成才。”他成功地将小草和大树辩证地联系起来,演讲获得成功。

同学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一次演讲,非有丰富的“说”的内容不可,胸中有所积蓄,而后才能有所抒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而知识和资料的积累是平时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和细心观察生活的结果。因此,大部分同学都养成了摘抄资料卡片和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他们求知欲的增强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认识、概括和分析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活动有了广阔的驰骋天地。

同学们演讲的过程也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上台讲的同学总是尽力想把自己认为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同学介绍,或是希望大家接受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和看法。这样,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在同学间传递,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口头能力 篇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很重要。言语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本文仅就学生的口头表达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是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多地倾向于书面表达,而不屑于口头表达。原因何在?“应试”使然。因为不考口头表达,这就导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

一、消除障碍,营造表达的氛围

爱说、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但由于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致使学生主体地位丧失,胆怯心理大大压抑了他们表达的积极性。同时,他们因为担心表达不当,害怕被其他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所以变得沉默寡言了。要想解放学生的嘴巴,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的表达氛围,清除学生的表达心理障碍。教师不应该以绝对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课堂气氛是轻松的、自主的。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我们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比如说“你真勇敢,你的表达很清楚,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等等。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言语表现欲望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口头表达的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小组合作,增加表达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之初,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对小组合作的批评之声日渐激烈,令很多教师在迷惘与彷徨中拿不定主意。笔者认为,不应该将小组合作一棍打死,尤其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中,小组合作有着独特的作用:它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口头表达机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要想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好让他们参与口语表达的实践活动。在很多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只是少数尖子生独占鳌头,绝大多数学生充当了听众。这种“满足少数、忽视多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都让学生上台表演,每个人平均还不到一分钟,怎么办呢?小组合作的形式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小组内,人人都有交流和表达的`时空,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可以起到互补、互助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胆小、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平时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发言,而小组讨论给他们的口头表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创设情境,构建表达的平台

情境教学是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情境之一:表演课本剧。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课本剧表演,再现课文情境,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语文实践活动。表演课本剧不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而是通过表演再现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而且学生编排演出活动,也是进行口头表达的好机会。如在表演《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时,通过子明与公仪休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内心敬佩公仪休的清正廉洁。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境之二:开展辩论会。

笔者曾围绕“上网”这一话题组织学生展开争论。坚持“弊大于利”的学生组成了反方,竭力反对上网。他们认为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既影响学习,又影响休息,还会导致视力急剧下降。他们的意见遭到一些“网民”组成的正方的反驳。正方认为,上网“利大于弊”。他们“现身说法”,证明那些没有意志力的同学才会沉迷于玩游戏,多数人上网是为了查阅资料。网上信息包罗万象,它是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的重要渠道,小学生上网,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话匣子打开了,学生们妙语连珠、针锋相对。这是笔者班上一场很成功的辩论会,在这场辩论中,学生品尝到了畅所欲言的喜悦,感悟到了成长的美丽。

当然,创设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关键是只要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行。

四、体验生活,拓宽表达的空间

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课堂并非进行口头表达的唯一场所,在课堂之外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会对学生的口头表达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或细微的影响。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圆明园》时,让学生练习面对不同的人群讲述圆明园建筑的宏伟,讲述侵略者烧毁圆明园的滔天罪行,并注意面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速:对同伴讲的时候速度要快一点,对爷爷、奶奶讲的时候速度要慢一点。然后,让学生回家后向邻居、同伴,向爸爸、妈妈,向爷爷、奶奶等不同的人进行讲述。窦老师的这一做法,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口头表达,而且还把这种表达延伸到家庭、社会,拓宽了学生的交往时空。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篇7

中学生英语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口头表达能力是中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听说在前,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进行口头言语交际是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能够用该种语言进行交际,且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对学生的听力,读写能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

那我们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又如何呢?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很多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很大问题,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考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用语言与他人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很多学生的发音,朗读存在很大问题,学的基本是哑巴英语,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学生,有的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确还好,可学了几年英语却基本开不了口,更不用说面对面与人自由地用英语交流了。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学生心理上的,学生知识与技能基础,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语言环境,教师自身素质,地方方言的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祥述了。

三、培养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措施

面对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我感到了深深忧虑和肩上的担子,如何改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现状,实际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呢?

1.作为教师,本身应提高认识,要认识到语言口头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要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好口语且能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兴趣。改变过去的只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遵循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听说在前,读写跟上嘛。

2.让学生开口学英语。要让学生学好英语,提高他们开口说英语的能力,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音标,很多学生读到了高中还不会音标,所以从初中开始教师就要把学生音标教好,音标要求人人过关,到了高中,教师还要检测一下班上学生的音标和发音,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中学,因为种种原因,学生的发音和音标肯定存在着差异,这时高中教师就要对学生的音标和发音进行校正。实际上音标学好了对学生在学英语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问题也是很有帮助的---即单词的记忆,同时,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语音、语调、重音、节奏、意群、连读的训练,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语感。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跟老师或录音读,也可邀请班上英语朗读较好的学生作示范朗读,还可让学生集体朗读,还可录制学生个人朗读录音,以提高他们的信心和朗读兴趣。这些训练都要求大声,快速,流利,这样才有利于说出地道,标准的英语。

(2)用英语组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用英语组织教学,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开始阶段,教师可放慢语速,有必要时重复句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让学生去体会,练习和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朗读,可让学生起来朗读课文,然后给予点评,应多以鼓励为主,但同时要指出他们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还可让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口头复述课文内容,因为这不但要求学生一定要读懂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很好的途径。对于这一点我想多说两句,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满堂灌,讲什么,语法。完全忽略了学生朗读的训练,特别是一些高中教师不太注重学生的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堂表演,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英语小故事、笑话等等,多进行一些情境教学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利用好英语早读课和晚自习。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学生头脑清醒,精力充沛,记忆力超强,所以一定要利用好早读,早读就要求学生开口读,并且要大声朗读,要朗读单词更要朗读课文,朗读不仅可让学生记住单词,句子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可培养学生的英语的发音、语感,多背诵,总之,背诵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定不会有错,中国有句古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其中的妙处只有那些喜欢朗读的人能够体会的到。还可利用晚自习前20多分钟进行听力训练,很多学校就是这么做的,一学期可购买一套听力训练的书,然后每天晚自习的前20分钟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可指派一名学生专门放录音磁带。这即可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也可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听力对学生的开口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大家知道,一个聋子十有八九是哑巴,这就说明了听和说之间的关系,听加上说就能完成语言交际的能力。

(4)利用电教这一现代化教具突出学生英语听说的练习。电教媒体形象直观,且容量大的特点可使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切实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还可利用电教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放一些电影,英文歌曲,这即可让学生感受西方文化,理解语言内容,加强学生对英语的感悟。

怎样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篇8

一、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个人对某种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充满信心,执着追求。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让学生乐于说,这就要求教师在说话的内容上多下功夫,精心设计。

1.把握好入学的第一时段

学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很重要的。学生对学校生活懵懵懂懂。我认为这时不能急于教课本上的知识应先想办法贴近学生。放下老师的架子,与他们聊天,与他们做知心朋友,等学生喜欢你、喜欢上班集体、喜欢学校生活的时候,再引入课本上的知识,虽然你的教学进度慢于平行班,但殊不知,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引導中已经逐步进入了角色。之后,我再教拼音的时候,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每天放学时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回家把自己喜欢的音节词记下来,第二天一上课,有一部分学生,就会走上讲台落落大方地拿着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音节词卡片说: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个音节词,你们愿意记住它们吗?不论他们教得好与不好,我都会毫不吝啬地夸大其辞地把赞美之词送给他们。一段时间后,班中则出现了一批乐于表现的学生。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学校为每个教学班配置了电脑及大屏幕投影。这无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每次到讲读课文时,同学们各个精神饱满,都期待尽快播放多媒体动画短片。学生看片是相当专注的,看着看着……一些学生实在是忍不住了,他们有话要说,他们急于想要把他们看到的说出来。这时,我就让他们说,尽情地说。大部分学生兴致盎然,说得非常生动,非常丰富,连我自己都被他们感染了。课文内容已无须逐句理解了,只引导他们读好课文即可。我想,当学生言之有物的时候,他们会很积极、很激动,只要稍稍加以引导,即可获得收获。

二、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

1.可以从朗读着手

因为朗读除了可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外,还为说话的准确、生动、流畅、自然打下了基础。说话是朗读技巧在生活中的应用。先从模仿开始,针对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多让学生听教师的示范朗读,有意识地让他们进行模仿,教师的示范很好,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经常组织同学们进行朗读,背诵,讲故事比赛。由于训练得当,在学校组织的朗读、背诵竞赛中,我班均获团体第一。

2.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

营造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也是提高说话能力的必备的条件。小组交流、同桌交流都是好办法。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交往的对象是自己熟悉的同学,这时他们的心情、心态都非常地放松,觉得这时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了,想说就可以大胆地说了。只要在这时,老师及时、明确地提出说话的要求,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了。这为他们上台表演或即兴发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3.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受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有 “上台说话恐惧证”,他们在台上就手足无措,半天说不出话来。因而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有一些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练就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胆子,提高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表现能力。

三、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口头作文能力

口头作文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完整地说清一件事或是表达自己观点的好办法,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较高层次的训练。这是学生进入三年级以来的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再提高。学生由在规定的时间内说通一句话、几句话到一段意思完整的话。这个梯度、这个过度一定要把握好。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思维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口头作文,要尽量地为孩子们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生动具体的情境,提供作文内容,唤起头脑中的表象,激发写作的动机,创设生活情境。如:一次,我在市场上看见有卖“草娃娃”的,于是买了一个,把它拿到了教室,同学们又惊奇又高兴,爱不释手。我抓住时机,指导他们写了观察日记。又如我把朋友送我的外地小枣拿来一些,让他们进行观察、品尝。同学们兴趣盎然,边说边吃,小枣的顔色、形状、味道很快地被同学们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口头能力 篇9

当前,许多小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农村孩子们来说,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更是存在很多的困难。年级越高学生越不愿意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不愿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口语交际课上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许多学生是来自家庭思想教育的原因,在农村家教的影响下,一些孩子还很内向,不愿主动与人交流。目前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就要数“说”的能力。通过课堂听课和课后交流谈心,了解到至少有三分之一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语句含糊伴有乡土音、词汇贫乏、用词不准确的现象,语言表达缺乏有序性和条理性。我们认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认为应当根据儿童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特点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言语知识技能训练的特点来构建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而是认识上的升华。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承载着语言教学的任务。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基于上述几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该课题,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为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为口语交际教学积累点滴经验。

“口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口语交际教学”则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生动的交际情景、交际活动的设置和开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及口语表达水平的一种课型。“口语交际”的课堂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充满着尊重与沟通,张扬着个性与智慧的课堂。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的潮流,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确立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充分体现了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明天,要为学生将来发展着想。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一、研修价值:

1.有利于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科研兴校的步伐。

2.有利于农村学生语言的发展。通过口语交际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改变农村学生语言的缺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有利于推动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交际氛围、创设交际情景、拓宽交际平台,形成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方法策略,把口语交际课落在实处。

二、研修目标

1.努力使学生具有日常交际基本能力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在语文课堂上,创设生活化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与策略,指导我校口语交际课的教学。

3.引领本校的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水平,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

4.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最终使学生突破了不说、怕说的心理障碍,变“金口难开”为“口若悬河”。

三、主要内容

1.调查了解本地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成因及对策。问卷调查、课外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家访三方面综合研究分析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现状。

2.创造生活化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3.开展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适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4.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案例的收集和研究。

四、研修安排

2014.9—2014.11: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上一篇:关于开展迎峰检查的通知下一篇:如何做一合格招聘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