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总结

2024-10-29

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总结(精选13篇)

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总结 篇1

【沁源县小学高段语文课堂诊测观课议课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加强语用教学

发展学生语言

城北小学

宋拉琴

为期两天半的沁源县小学高段语文课堂诊测观课议课教研活动落下帷幕,我恍如拨开云雾见青天,收获了许多惊喜与顿悟。

二十多年的教学,我力求向40分钟要质量,力求授之以渔,让孩子们学会学习。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加强语用教学,发展学生语言”的重要性。

一个人说的话恰当得体与否,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怎样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应当首先和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语用交流之上。要想方设法紧紧依托文本所提供的“想象世界”和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语用兴趣,进行语用尝试,是语文课堂训练的第一要务。

一、“广积粮”——为语用打基础

词语作为语言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词语进行积累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书本是学生主要的“语言积累”来源,特别是语文教科书,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是进行语言积累的绝好材料。在一节课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呈现新词,好词,以一两个词作为重点进行了解词义,了解词语使用的语境,通过反复练说,达到学生对词语的内化,积累,日复一日,积累的词语量是相当丰富的。

二、“授以渔”——为语用架桥梁

学生积累了很多的词语,如果不能使用,那就形同虚设。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把这些内储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该怎么用?教师就需要沉下心来教书,先必须“啃教材”,潜心钻研教材,咀嚼教材,只有洞悉教材意图,熟悉教材体系,明确教材重点难点,还必须在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创造性使用教材,也就是“用教材教”,把课程资源的开发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

1、“一课一得”即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单元重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利用这篇课文来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某一篇课文后,能得到一两个方面知识的学习、训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即以课内为主,课内以突出段的精读,课外突出篇的训练,课内以名段为主,课外以精品为宜。

2、应有大胆尝试的勇气。考虑学生实际的同时,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大胆探索、边干边修正、完善。体会词义,深化理解、领悟内涵、回归文本。

三、“磨铁杵”——为语用创情境

学,是为了用,这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功能。引导学生把语言置于特定的语境中用恰当,用合适,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当然运用训练必须坚持不懈,多法并举,才能真正内化语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我适时地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让他们有内容可讲,讲得规范。

1、当堂的词语运用操练,必将促使课堂教学充满无穷的生命活力。老师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引导学生大胆,大声,大方的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形成自由有序的语言运用情景。这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老师生硬的上课,严肃的批评都导致课堂的冷却,无法形成语用环境,那就只是老师讲,学生听了。

2、通过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具有生活性,形象性、真实性的具体情形,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的教学,创设的情景越活泼、生动、准确,学生就越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这样就越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目的。

3、重视日常交流语用的渗透。跟学生聊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比如:看到学生打扮特别漂亮,老师夸一夸他,下次他也懂得夸老师,夸别人了。

生命,因语用而绽放;理性,因语用而温润;意蕴,因语用而开掘;语技,因语用而提升。在语用实践的过程中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进行,将学生引向语言应用、言语提升的学习之途,从而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的课。

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总结 篇2

在人的诸多素质中, 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素质。首先, 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 也就难以生存;没有生存, 何谈发展?其次,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 所以, 语言对智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如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 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 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再次, 语言恰是学习的工具, 通过听、说、读、写各种学习渠道, 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

学前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 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尤其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惊人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 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

那么, 如何培养学前期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 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交谈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 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纲要》强调了让幼儿在环境中主动学习, 提出了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个性发展的基本观点, 把培养幼儿“想说”、“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的能力作为语言培养的目标。那么, 要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必须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交谈环境, 使幼儿心情舒畅, 有话想说, 有话可说, 有话敢说, 有话会说。首先, 幼儿有话语权,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权力, 充分为其创造机会。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 教师都应该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 增强幼儿表达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不善于表达的幼儿, 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其次,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 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教师应把“不许说话”限制在最小的范围, 如睡觉、进餐等时间, 其他时间不应过多地限制幼儿自由交谈, 应创设条件启发他们自发的交际愿望, 让他们多听、多说、多实践, 丰富他们在不同情境中的交际经验。

(二) 要随时随地地指导幼儿的言语。

在日常生活中, 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 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环境, 幼儿不仅可以从成人和同伴那里学习用词、造句和表达的技能, 而且在自己表达有困难时, 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教师应善于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与幼儿自由交谈, 这样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言语发展水平, 可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如:在晨间活动中, 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间正是自由交谈的最佳时间。在游戏中, 幼儿可以自由组合进行各种活动, 商量怎么玩, 定什么规则等, 都要通过他们相互交谈来解决。教师要随时随地做具体细致的指导。

(三) 组织好语言教育活动。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 帮助他们获得倾听、表述、欣赏、阅读等语言经验, 促进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

1. 运用儿童文学作品, 提高幼儿语言的表现力。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它们通过典型的人物、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吸引和感染幼儿。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 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 如: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还可以学习了解一些描写行为、动作、神态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 能很好地提高幼儿语言的表现力。

2. 通过看图讲述及谈话活动, 发展幼儿连贯的讲述能力。讲述是一种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 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直观形象的图片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 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看图讲述结束后, 教师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 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刍议 篇3

如今社会需要全方面的人才,虽然语文写作能力很重要,但语言表达能力也亟需受到重视。为了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创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教师需着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目前语文课上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情况不容乐观,许多教师都不太重视这方面的指导培养,因为应试考试中根本没有口语这一项,这也导致大多数学生放弃了这方面的训练,而这也造成以后许多工作面试中口语表达的不足,这是十分令人堪忧。教师应该领略时代对语言能力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适当给予学生语言表达上的训练。

一、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在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频繁,人际之间的交往越广,则口头表达越重要。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还要懂得如何在现实社会交际,培养自己的聆听和沟通能力,只有懂得了人际交往和社会沟通,才能达到精诚合作的要求。从古至今,交流和沟通都是不可或缺,古人以雄辩劝退战争,国王的演讲也向我们陈述了口头表达对一个国王起到王位稳固的作用,辩论成就辩论人才,口才成就业务达人,等等一系列成果都向我们展示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口语表达在如今的地位正在日益提高,学生只有培养了较佳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因此语言表达的培养任务,是如今教师势在必行的任务。

但是现实状况不容乐观,许多教师为了学生的升学考试,采用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掌握手头写作能力,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所有的知识,学生被这种方式束缚了个人的思想发展,并且因为缺少语言实践经验,所以口语表达也大多没有表达机会,学生缺少展示自己和提升语言天赋的能力。

听说读写都是每个学生必备的本领,在我看来,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应适当增加语言能力提升训练,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以免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表达训练的主要目的

实行语文表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能增强语言方面的交际能力,其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文章后的分析、表达和评价能力;这样的课堂能提供学生充足的语言训练空间,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入一些生活韵味,能使学习变得生活化,又使语言教学变得有意义。

通过此次分析,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生动、有趣且充满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1.通过类似这种语言表达训练,能提高教师的课堂变通能力。每个教师根据班上同学的整体个性,设计出适合本班的问答竞赛,这样不仅使课堂充满了辩答乐趣,也能增加教师的教学经验,增添教学特色。

2.提供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一味地让学生记录和记忆,不仅会约束学生的个性,也会使学生失去展示自我的绝佳良机。教师应提供每位学生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平台,让每个学生的思想都得到抒发。

3.利用此种训练来改变陈旧死板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三、训练的正确方法

1.强化学生的语言训练。青少年是学习的最佳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有表达自我的愿望。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懂得书中的道理并学会表达。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从各类书籍中摘要自己认为有道理的词句,并每天熟练朗读背诵,从而增强语言表达。只有日复一日地训练才能感到真正的进步。朗读背诵是搭建语言表达的重要桥梁,朗读成诵,那么书本知识便会变成自己的。

2.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创作。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书本内容的理解,还要让学生懂得自己组织语言表达思想,当进行长期朗读背诵后,学生应着眼于语言的表达创作,形成属于自己的说话风格。那么这将从根本上提高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培养阅读写作能力时,能同时在表达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出色的表达能力是一个人能在社会激烈竞争中脱引而出的重要砝码。教学中突出语言表达的训练,能为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能说会道不代表花言巧语,它反映一个人的聪明睿智,勇于表达才能让学生立足于不败之际。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4

一、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

二、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

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在这个方面教师的语言应做表率,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低年级可以要求学生先想后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中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高年级则可要求学生逐步运用语言准确、简练且有根据地进行表述。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导致以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是学生养成科学使用语言的良好习惯。

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总结 篇5

【摘要】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教师只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技能的训练,而轻视了学生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语言的表达是记忆、思维、阅读等能力的一种运用,一种外显,一种表现。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中术语很多,如果不注重术语的学习,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交流时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表达障碍。有这些因素的存在,又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正常发挥,又可能会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所以笔者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就抓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同年级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现状的改变。

【关键词】信息技术;术语;合作学习

1.健康的交际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前提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上,我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老师您刚才选择这块文字(应表达成:文本),按什么键变大的?(其本意指:用什么快捷键使字体变大)”等,学生的表达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叙述者语言表达不规范,听者不舒服,有些学生的表达甚至需要重复一下操作才能明白其要表达的内容。有时,我们看到这样一幕:让学生演示一个操作过程,学生都会很积极,但如果让他边做边说时,就变得迟钝很多。为何会出现这些情况呢?首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很多教科书中的术语都不统一,如:“选项卡”和“标签”、“下拉框”和“下拉列表框”表达的是一个内容。在信息技术语言表达中要用到正确的术语,否则会出现指代不名的情况。第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这样一个思想空白:只注重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技能,而忽视了学生运用规范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规范语言表能力几乎仍是零。由此,常会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中因表达不清而造成不愉快、烦躁等情绪。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无论表达得好与否,都要给予鼓励和扶助,使其充满信心,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表达不了时,要用和谐的口气指明每个操作步骤中涉及的术语,让学生边复述边记下。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要辅助完成整个表达过程。如果学生的表达很标准,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交际心理,为信息技术语言表达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教师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现在还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语言表达本身就不是很规范,而《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要求,学生要了解信息技术中的术语,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要规范,如果老师本身对信息技术的.术语了解不全面,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性,如果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用不规范的语言来进行教学,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就会不自觉的把老师不规范的语言记在心里,再用同样的表达方式跟同学交流,甚至会跟本不用信息技术语言表达。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想,首先要端正思想、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下拉框”、“列表框”、“占位符”、“文本框”等在何种情况下表达,如何强调术语表达?第二,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正确的信息技术语言、规范的语言表达教材上都有说明,做到在课堂上心中有数。第三,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时,也要用正确的术语、规范的语言来表达。只有将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交流养成一种习惯,才能营造好的、规范的语言表达环境。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用正确的信息技术语言进行教学,让信息技术语言的概念深入到学生中,并不是一、二节课就能实现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实验,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在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上制定这样的方式和策略:

3.1规范语言提出问题。“学生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一个活动,是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表现,在信息的教学中,“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来提出自已有困难的操作、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有很多种情况,学生因为表达不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遇到困难时也不想向老师提出。所以老师要经常鼓励、点拔和指出学生信息技术语言的表达,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规范提出问题。

3.2规范语言评价。我国的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所以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用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来评价学生的操作、作品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学生在评价另一个学生的操作时,用语不规范,例如:学生评价另一个学生的操作:“用鼠标点击图片,然后点击一角上的点向外拖动就把图片放大”。教师应引导学生指出:“点击图片”最好用“选定图片”,“一角上的点”是“控制点”。这样学生在以后就会注意了。在课堂上经常这样点拔,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3.3合作学习中,加强学生间信息技术语言规范的表达能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多地开展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分配这样一个角色:角色要求合作过程中,要每一个成员用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进行交流、表达,因此要分配一个表达规范的成员做记录,及时提出不规范表达。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在交流中就会养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很多计算机教学资料术语表达不统一,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对各种信息技术教科书进行统一,由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经过这几年的教材改革,我们可以看到教材正逐渐标准化、完善化。

我们更应注重从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培养学生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

2.《语言表达能力大纲》()

3.《GBT17532术语工作计算机应用词汇》()

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总结 篇6

通过对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我深深认识到: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尚未完善,语言表达也缺乏条理性与完整性,而且学生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形,我认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是关联到学生今后的再学习和工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议等语言实践,让学生想说、敢说、善说,说中有练,练中有说,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想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十几减几》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星期天花猫咪咪和黑猫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玩耍,它们高兴极了。咪咪说:“瞧,我钓的鱼多!”菲菲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它俩越争越厉害,咪咪说:“这里共有13条鱼,我钓了8条花金鱼,你钓了几条黑金鱼?看看吧!”可是金鱼游得太快,菲菲眼都数花了,也没有数出来。它无奈的说:“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创设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情景,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同时学生也“知无不知,言无不尽了。”

二、创设情感情境,让学生“敢说”

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表达。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但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应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应以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气为主。在课堂上,教师要亲和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如:你讲的有点道理,请继续;你再好好想想,呆会儿老师请你好吗?如果„„就更好了。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学生时时在老师充满鼓励的目光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http://原文地址http:///Article/Article.asp?nid=6431时用“说得好!”、“不用急,慢慢说”等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重视训练过程,让学生“善说”

儿童时期是发展语言最有效的时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每个训练的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善说”的能力,即让他们说得清晰,说得明确,说得有条理。

1、讲究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语言表达的完整就是思维的完整,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往往不能很连贯,不能说上一句完整话。比如,老师问:“5加7等于几?”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说:“12。”虽然没有错误,但久而久之,不仅会养成学生的一种惰性,还会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要求他们把每一句话都说得完整,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尽量不说省略句,如,“图中一共有几辆汽车?”就应该回答:“图中一共有7辆汽车。”„„从低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用完整话来回答,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还锻炼了说话的能力。

2、讲究语言表达的简洁性。

语言表达要求完整,但也要讲究表达的简洁明确,语言的精练也反映了思维的清晰。平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说话完整但不罗嗦,语言少而精练。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二年级下册)30+20时,要求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想的过程,即: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就是50。古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同样,话不在多,表明其意则行。

3、讲究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又缺乏数学语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过程中借助学具的操作来提供语言的内容,在操作中训练语言表达的条理性,正确性。例如,在教学“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时,(二年级上册)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进行语言训练:(1)第一行摆2朵红花,第二行摆8朵黄花,(2)分一分:把2朵红花看作一份,8朵黄花可以分成这样几份,(3)想一想:8里面有()个2。(4)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一句一句说成连贯的话。从叙述操作过程到表达思维活动,由浅入深,使学生明确:8里面有4个2,8是黄花的朵数,2是红花的朵数,所以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浅议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节奏

1. 张弛有道

语言表达应随着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有张有弛。张而不弛, 听者一直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 容易造成疲劳;弛而不张, 听者一直处于松弛、抑制状态, 注意力分散, 提不起精神, 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表达效果。因此, 语言表达要做到张弛有道, 张弛结合。

例如:闻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演讲》中, 一开始就气势逼人怒不可遏地揭露了反动派暗杀行为的“卑劣”和“无耻”。他的言辞如匕首一般犀利, 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暗杀李公朴先生的悲愤痛恨。而当讲述昆明青年学生反对内战遭受屠杀的“一二·一”事件时, 与其他段落相比则明显舒缓、松弛。这一张一弛, 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讲演者感情的发展和变化, 使演讲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因此博得了听众一次次热烈的“鼓掌”。教学时, 笔者在诵读前对学生作了相应的指导, 并要求学生轻声跟读, 初步感知讲演的情感变化, 然后再请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气势, 读出语感, 读出感情。张弛有道的朗读能帮助学生恰切地理解闻一多先生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愤慨之情。

2. 急缓有度

语言表达应当根据思想感情的需要采用相宜的语速。当要表现兴奋、震怒、急切、危险等情感时, 一般使用较快的速度, 而要表现沮丧、悲哀、忧虑、思考等情感时则宜使用较慢的速度。

例如:《口技》中, 口技表演者在摹拟“深巷中犬吠, 妇人惊觉欠伸, 其夫呓语”时用较为平缓的语调渲染出深夜一家四口宁静而琐碎的气氛, 因此“满坐宾客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而当摹拟“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 泼水声”时, 用急促紧张的方式描摹出大火的凶猛不可遏制以及人们的惊恐万状, 因而“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当口技表演者表演完毕“撤屏视之, 一人, 一桌, 一椅, 一扇, 一抚尺而已”时, 又使听众从紧张惊恐的情绪转为舒缓。

这种急缓有度的表演充分体现了表演者高超的智慧、表演的技艺和卓越的才能。教学时笔者指导学生在老师朗读时闭上眼睛静心聆听, 注意老师朗读时语速变化, 让平面的文字变为三维立体画面, 想象一下自己作为听众之一, 置身于当时的口技表演现场, 你会有什么反应?这样的方法使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可感!

3. 断连有理

七年级学生古文基础相对薄弱, 朗读时常出现破读, 以致翻译时出现错误, 理解时出现偏差。

例如:学生在诵读沈括《以虫治虫》中“旬日子方皆尽”时, 将其读成“旬/日子/方皆尽”, 这样一来, 就将“子方虫”这个虫名给读破了, 翻译时将“旬/日子”译为“十天日子”, 将“方”译为“才”, 这样一来句子的主语便在翻译中消失了。

书面语可借助标点符号表达断与连, 但朗读无句读的古文时, 口语里只能靠说话人准确地掌握停顿来体现准确的意思。哪里当断, 哪里当连, 全由表达的内容决定。

二、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

1. 口头仿写

鲁迅先生说:“从来不借鉴范例, 不玩味名篇而能下笔琳琅的天才, 即使有, 也是凤毛麟角。”这句话道出了仿写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 可以选择一些与他们生活实际关联较密切的片断来进行口头仿写训练, 既降低了仿写的难度, 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口头仿写时应指导学生掌握原句的句式特点, 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句与句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 这样才能确保口头仿写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例如, 笔者在带领学生欣赏朱湘的《少年歌》时, 要求在诵读的基础上思考:作者在诗歌中将少年比作什么?一类比有何用意?这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来:诗歌中将少年人比作“小羊”比作“山泉”, 这么比表现了少年活泼清纯的特点。

七年级学生与作者笔下“少年”是同龄人, 笔者顺势要求学生想一想:我们少年还有什么特点?还可以将少年比做什么?仿照《少年歌》中一二小节的结构自己说两段。学生表现得相当活跃, 有的还进行了小组讨论, 两三分钟后有几位学生就举手要求展示自己的成果了:

我们是雏鹰,

飞越过深邃的蓝天,

抖动起羽翼,

展开喉咙鸣叫:

崇尚自由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是晨露,

诞生在清新的黎明,

在阳光下闪耀,

熠熠生辉,

晶莹剔透才是我们的追求。

学生的口头仿写之所以能如此之精彩, 是因为选择的口头仿写对象是他们熟悉的, 他们有的可说, 有的可想。但口头仿写并非多多益善, 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选择文质兼美, 语言规范的内容进行训练,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续说结尾

续说结尾就是要求学生从原文内容出发, 对文章进行延伸, 要保持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一致, 情节发展符合原故事的脉络, 大胆想象和联想, 要有创造性。这种训练对于有着开放性结尾的文章比较适合。

例如, 笔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巴金的《繁星》时, 欣赏到文末, 总感觉意犹未尽, 似乎巴金先生还有话没说完, 他到底想说什么呢?笔者于是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要求学生根据《繁星》的写作思路, 采用巴金先生充满童趣童心的语言, 试着给文章加一个合情合理又有文采的结尾。语言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同学思考片刻后脱口而出:

东方出现了一抹亮色, 几颗散落在蓝色幕布上的钻石, 渐渐地逝去了它们原有的璀璨华光。

星星好像妈妈的眼睛, 温柔而充满爱意地注视着我们!

续说结尾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整体构思能力, 让续说的结尾自然又有新意。

3. 畅所欲言

初中学生刚跨入中学校门, 上课回答问题时经常出现不敢说, 说不出的现象。为了使他们有得说, 敢于说, 说得好, 笔者曾尝试过把每堂语文课开始的三分钟的讲台交给学生, 不规定发言内容, 可以朗诵诗歌, 可以品读美文, 也可以谈谈自己此时的心情, 还可以聊聊所见所闻, 甚至可以发发牢骚, 总之必须要说出来。发言完毕后对学生的发言内容、语言的组织及表情、姿态等方面进行适当点评并给予奖励。坚持了一个多学期后, 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上课发言踊跃了, 回答问题流畅了, 作文思路也缜密了。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篇8

一、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习兴趣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人人乐于参与,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上设计精巧的问题,使学生情绪高涨,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如教学《惊弓之鸟》一文时,我问学生:“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步作出来的?大王为什么如此惊讶?如果你当时就在那儿,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话音刚停,学生的兴趣立刻被激发出来,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很成功地启迪了学生的心智,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启动学生多向思维,鼓励独到的见解

在课堂上,对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我善于开拓多条思维之路,让学生从多方向、多侧面去思考,这样才有说话的兴趣和愿望。例如,教学课文生字时,我总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放手让他们自学。然后根据每个生字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让学生或者用字组词,再用自己所组的词说句子;或者找出形近字,能找多少就找多少,再组成词语;或者让学生把合体字分开,做“找朋友”游戏,再合成一个字。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学习生字时就有了浓厚的兴趣,变单一思维变多向思维,说起话来就更完整深刻了。

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我不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消除历史积俗与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大胆探索,善于思考,勤于质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开拓学生的这种探索精神。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我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最佳契机。

三、利用故事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学生们都喜欢听故事、看故事书,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形式多样地有意识地运用故事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训练学生听后能复述的能力。教学中,我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一个生动、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复述。因为学生个性存在差异,不管学生复述得怎样,我都不同程度地鼓励他们,让他们能开心地在课余时间讲给同学、家长听,每讲一次都有成就感。经过无数次反复的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也相应的提高了。

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学生大多喜欢看电视、电影、漫画。每次看到自己喜欢的故事,只要一有空,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讲给别人听。因此,在教学中,我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我还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图书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更多的课外书,这样,每个学生就有故事可讲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难免有不如意之处,我从来不随意训斥他们,而是多鼓励、多肯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

小学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有意义的故事。每学习一篇课文,在故事讲到关键的时候,如情节拐弯处,我总是停一停,让学生接下去看主人翁会怎么想、怎么说,看学生能否根据不同人物、不同环境说出得体的话来,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许多课文在结尾处都给读者留有悬念。于是,我就让学生续编故事,这是难度较大的说话训练。在续编故事之前,首先告诉学生,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编得合情合理,还要大胆创新。让学生根据故事的发展进行合理想象,编出有趣、生动的故事结尾,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引发说话的兴趣。

四、在活动中练习说话,积累语言

小学生天性好玩,他们天真活泼,可爱好动。因此,我尽力利用体育课和其他课余时间和学生一同做游戏。如和学生一同跳绳、丢沙包等。活动开始前,让学生讲出活动规则;活动中,学生充分投入,留心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活动后,让学生完整讲述活动过程及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身体,又训练了说话能力。

五、在动手操作中练习说话

小学生有着比较强的模仿能力,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边操作边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详细地、有顺序地讲述出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过程、操作结果及自己的心情。比如,在讲解有关春天的课文时,我让学生动手抄写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出来,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用橡皮泥捏出自己心目中可爱的春天,用彩笔描绘出春天,再用口语表达出春天的可爱;还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到野外去寻找春天,回来后说给别人听。这样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同时也练习了有序地说话,积累了语言。

六、在想象中练习说话

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帮助学生在理解内容时多动脑筋,插上想象的翅膀,挖掘和开拓学生想象力。特别是对妙笔之处,我常引导学生读懂后想象表达。如教学《绝招》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后,我问学生:“如果这三个孩子在今年暑假再比绝招,结果会怎么样?”“你有什么‘绝招?和同学比一比,怎么样?”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积极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们纷纷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一致约定比试“绝招”的时间和地点,既锻炼了说话能力,又训练了思维的多样性。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表达,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为今后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总结 篇9

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况,针对此情况,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进行说话训练;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说话语境;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很多:如描述画面、问答、朗诵、背诵、续编故事、拓展课文、复述故事等。针对不同的课文,可以选用适合的方法进行说话训练。作为低年级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图片、故事、动物等感兴趣的特点,激发他们的说话欲望,这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首要条件。接下来我就教学中感受最深的两种方法谈谈我的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重视阅读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1、描述画面,进行说话训练。

低年级课本图文并茂,穿插了很多形象生动的图片,这是非常好的说话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在教学《要下雨了》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孩子们有图可依,有话可说,自然兴趣盎然,争相描绘。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完整,对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引导他说得更具体一些。说完后再让学生读课文,与课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说的哪些与文中一样,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看看文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在对比中明确自己的不足,逐步完善。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2、拓展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找到许多的口语训练素材。如在教学第二册课文《荷叶圆圆》后,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孩子们想象除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还有哪些朋友也来到了池塘边?根据学生的说,我相机出示相应的图片,孩子们的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他们都是怎么说的,又在池塘里做了些什么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说得有声有色。有的学生说:“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小蝴蝶在荷叶上跳起欢快的舞蹈。”有的学生说:“小蚂蚁说:‘荷叶是我的蹦蹦床。’小蚂蚁在荷叶上蹦来跳去,玩得很开心。”如此种种,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模仿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像这样的训练机会在很多课文中都可以用到,比如说《春雨的色彩》等。

二、联系生活,拓宽说话语境。

俗话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除了教材中的口语训练资源,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更是无穷无尽,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挖掘出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关于春天的,但由于北方的春天来的比较晚,学生看不到也感受不到,何谈能理解呢?于是我相机对进度做了调整,将这组课文放到了第三单元来讲。此时大地春回,周末我布置学生到田野里找春天。上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因为他们看到了,有话可说了,自然兴趣盎然,再来学习课文,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完课文我引导孩子们:课文把春天写得这样美,你能把你找到的春天也说得这么美吗?孩子们争相说着自己眼中的春天,不知不觉地用上了文中的语言,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模仿是很有必要的。

三、创设情境,实践中用语言。

“学以致用”,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有实践语言的机会。教材中有不少描写小动物的课文或故事,如《美丽的小路》、《夏夜多美》、《要小雨了》等,孩子们十分喜爱小动物,也爱听童话故事。教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故事讲一讲,或是演一演,回家还可以讲给自己的父母亲友听,这样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并运用到说话中,使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之,我认为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不愁说什么;其次,是要让学生有例可依,不愁怎么说;最后要为学生创设实践语言的能力,不愁怎么用。

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总结 篇10

数学表达能力是数学语言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华罗庚先生曾提出学生在数学表达上要“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事实上,学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很多困难都是由于不能理解数学语言的意义和不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而引起的。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数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应用都很重要。要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积极作用。

一、教师的准确示范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而不准确的。但是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得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用准确、简明、前后、逻辑性强的教师语言让学生模仿。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数学名词。它们的名字有的是数学家经过一定的科学依据来命名的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各类形状和立体图形的名称。有的是人们在生活中习惯了的说法,如“加数”、“被减数”等。这些数学名词在使用时都要求非常准确。因此,在第一次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就必须准确的告诉学生这些数学名词的名称,并要求学生准确的复述。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准确使用,给学生起一个示范作用,促进学生准确使用这些数学名词。

二、教师的有效提问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低年级特别是刚入学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还不完整。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体现的就是思维的完整性。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引导他们学说完整的话。要求他们尽量把每一句话都说得完整,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低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用完整话来回答,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还锻炼了说话的能力。

如: 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书上解决问题大多都是用图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学生只有能够完整地描述图意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在初次接触到这样的题目时,教师要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学会完整的表达图意。

“树上原来有几只小猴?”――“ 树上原来有4只小猴。”

“又来了几只小猴?”――“又来了5只小猴。”

“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猴?”

“现在你能把刚才的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书上原来有4只小猴,又来了5只小猴,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猴?”虽然这样的语句听起来有些嗦,但在刚入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时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语言表达完整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语言变得简洁。

三、教师引导学生有效操作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又缺乏数学语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借助学具的操作来提供语言的内容,在操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进行语言训练。(1)第一行摆2朵红花,第二行摆8朵黄花,(2)分一分:把2朵红花看作一份,8朵黄花可以分成这样的几份,(3)想一想:8里面有( )个2。(4)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 )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有条不紊的把内容说成连贯的话。从叙述操作过程到表达思维活动,由浅入深,使学生明确:8里面有4个2,8是黄花的朵数,2是红花的朵数,所以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四、教师利用填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计算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计算的基础是学生能够理解算理,并能清楚地表述计算过程。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笔算的计算过程由于比较长,步骤比较多,较难表述清楚和完整。在初次进行笔算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表述计算过程。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时,在教学例题时可以这样让学生边拨计算器边完成这样的填空:

56―18=:(1)、先算( )位,( )―( ),( ),从( )退( )作( ),( )―( )=( ),在( )位写( );

(2)、再算( )位,( )退( )得( ),( )―( )=( ),在( )位写( )

(3)、所以( )―( )=( )

当学生完成填空后,自然也就清楚的表述了计算过程。经过这样的多次填空,学生在没有这些填空提示时也就能清楚的表述计算过程,从而正确计算。因此,在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利用让学生填空的形式(书面或口头填空)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使自己能够有条理的、富有逻辑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篇11

[关键词] 数学语言 培养策略 学习兴趣

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因此,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

一、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现状

学生说话结结巴巴时,老师会责令其不要再说下去;学生回答不符合教师需要的答案时,教师会立即打断学生的话;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老师会马上自问自答、自圆其说;学生缺乏自信心,即使被提问,也不敢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只听到教师的精彩讲解,很少听到学生的声音……

二、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现状成因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设计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教师重视,但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却被众多的教师忽视。多数教师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轻视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重视问题回答的答案,轻视问题回答的完整性、逻辑性的训练;重视个别学生的精彩发言,轻视全体学生的语言训练。

存在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严谨性给学生的语言表达增加了难度。如果老师掌握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就容易在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上耽误很多时间,引起课堂教学的失控,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教学活动束缚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使其习惯于听从教师的讲解,满足于被动的完成任务,不愿主动思考。同时,教师的权威性扼杀了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数学课堂死气沉沉,多是学生畏惧教师,畏惧的心理驱使学生双唇紧闭,哑口不言。

另一方面是学生担心表达不好,会受到老师和同学嘲笑,不愿主動思考。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普通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课堂上数学语言表达也不尽如人意,也就增大学习表达语言难度与最好时机了。实践证明,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表达的欲望强烈,充满自信,反之缺乏自信的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就相对比较弱。

针对上面种种原因,小学生应如何进行数学语言培养与训练呢。

三、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应敢于把语言表达的机会还给学生。

纵观课堂教学,很多时候老师霸占了课堂的话语权,学生说的权利被剥夺,错失了说的机会,导致学生想说不能说,想说不得说。为了完成课前预设的教学任务,教师怕学生说的过多占用课堂的时间,会急匆匆地推进教学的环节,不给学生留说的机会。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演说者,而不是倾听者,学生则成了听众。教师要学会倾听,而不要轻易地打断学生发言。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完整地表达出来,即使是学生说的不流畅、不简洁、不准确,教师也要耐心地让学生说完。只有让学生说了,表达了,教师才能发现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加以训练,才有可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并逐步提高。

(二)教师应适有效指导,培养学生学会说。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把培养和训练语言表达贯穿到每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在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要的示范。数学语言是表述数学名词、术语、定义、定理、法则、公式、思路、方法等的特殊语言,与一般语言相比,具有科学、简洁、抽象等特点。学生在表述时,经常出现不能正确运用数学术语的问题,这时,教师要提供必要的示范,让学生模仿着说。教师准确、规范、简练并有一定逻辑性的示范语言,不仅会给学生以标准的深刻印象,而且会让学生感到数学语言的美感和魅力。

2、恰当的点拨。思路不明、方法不当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常常碰到的困难,反映到语言表述上则为表述不清、用词不当。此时,教师及时恰当的点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克服并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准确的阐明自己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交流能力。

3、有效的计划。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对事物认识的不同,拟定符合学生语言表达训练计划。只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一定会使学生说得更精彩,说得更智慧,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使学生的数学素养越来越高。

(三)教师应创设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当学生说的不正确、不完整时,教师无意识地采取批评训斥甚至讽刺挖苦的方式,学生自尊心和积极性都可能会受到打击和伤害。在这样的课堂中,谁还愿意主动发言?谁还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其挨训受批,还不如沉默不言。

其实,学生说的不正确、不准确、不流畅,都是正常的现象。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如何表达。学生需要的不是批评责难,而是鼓励宽容;不是难堪尴尬,而是帮助关怀。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等问题时,教师要真诚的给以帮助、指导、鼓励。学生透过教师的言行感觉到即使错了,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在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下,能很快地修正自己的语言,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向,尽快地找到正确的答案。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一定会出现积极、大胆发言的热烈场面。

(四)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最好老师。如果学生对一件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兴趣从何而来?最好的方法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如果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能够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肯定、认可,他就会表现出成功的满足感,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渴望下一次发言机会的到来。事实也是如此,教学中我们发现,凡是那些积极发言、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无不是经常得到教师表扬鼓励的学生。教师应抓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适当的、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发言给以点评,学生发言比较好时应给以表扬和奖励。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想说,越来越爱说,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既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我们应当把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黄法根《多说多做多想》《小学数学教育》

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总结 篇12

低年级的孩子在年龄上是很爱表现、很爱说话的。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相对较弱,一旦课堂上发言出错引起同学们的嗤笑甚至老师的批评,就会绷紧小嘴不愿意再发言。因此,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是引导他们正确进行口语表达的前提。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探究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利用各种辅助教学工具来改变学生上课不愿发言、不敢说话的状况。

一、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帮助学生树立说话的勇气。

要想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得让学生想说。学生是有情感有个性的。在整堂课中教师要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气氛,给每位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让学生由在课桌旁说慢慢发展到教室前说,由提前准备地说发展到口头即兴地说,由被动地说发展到自告奋勇地说。另外,教师还要及时点评学生的口头表达,做到三多三少:多关注、多鼓励、多表扬;少漠视、少贬低、少批评。

教师引导时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创设轻松愉悦的语言情境,营造自由发挥的语言氛围,例如分角色表演、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课文续写、改编剧情等。

二、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语言表达训练的素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有些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未完的感觉,因此教学中可抓住结尾处再次为学生创设想象表达的空间。想象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想象,把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课文感悟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的水平就能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如《狐狸和乌鸦》是经典的寓言故事,以“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一句结束,语言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把读者带入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读完课本后,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一次说话、写话练习。

教学设计第一步,可从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入手,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根据学生基础出示提示,让学生填空:乌鸦开始以为狐狸是(),后来知道了狐狸是()。这一环节,既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是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丰富学生的词汇,使他们知道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事后乌鸦越想越觉得(%%),它要把这件事告诉所有的朋友们。想想乌鸦的朋友还会有谁?它会怎样告诉朋友们?乌鸦对朋友说:(%%)。朋友们听到乌鸦受到狐狸的欺骗,会怎样安慰乌鸦?朋友安慰乌鸦说:(%%)。又会怎样帮助乌鸦惩罚狐狸呢?乌鸦朋友的主意是(%%)。这一环节的设计,首先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即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通过写话规范学生的表达,使他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后表达,使学生言之有物。除了利用教材外,教师还可以用心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素材,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辨别优劣,评定是非”。“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养成运用语言的好习惯”。语言表达训练素材的选择对于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至关重要,好的素材能激发兴趣,事半功倍;坏的素材不但不能激发兴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适得其反。

三、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基础不尽相同,如果阅读相同水准的训练素材,必定导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对此不屑一顾,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则产生畏难情绪,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因此,优秀教师必定会因材施教,依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制定语言表达训练内容,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用,共同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在随时随地不断地训练中增强自信,最终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口头问答训练,这种方式是语文教学中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促进教学互动的有效交流方式。口头问答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开阔的发挥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发散思维,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极佳途径。另外,教师在进行口头问答训练时,还应指导学生在问答中针对不同的对象、场合,采取不同的语速和语气进行作答。

学生进行了老师认真设计的大量语言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必将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学生从敢说发展到想说,最后上升到说话能力的最高层次:善说。教师可想方设法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公共场合独立开口讲话。例如,可利用每节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说话训练应不拘一格、形式灵活。学生可依据个人优势自由发挥、自选话题。话题的内容要广泛,学校生活、家庭趣事、所见所闻都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在学生说完后及时进行评价,评价原则是以鼓励为主,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全面进步。

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总结 篇13

小课题研究报告

实验小学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进展情况

自课题开题以来到现在,已经进入初步实施研究阶段,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中,已初具规模,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充实、完善,能结合学科模式,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参加教学论坛,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课堂教学即生动又有实效,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我也制定了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极大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使学生能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二、主要研究的内容: 1.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等.2.初步建立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实验、探讨、总结,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仍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是教师的“导”必须真正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以“学”定“导”,为“学”而“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主导”代替“主体”的课堂教学现状.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变革以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以知识教学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一改过去教师一统课堂、独占讲台、以教案控制教学、以标准答案卡住学生思维的局面.课堂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促使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根据这个目标,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探索研究.1、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观念急剧更新.二十一世纪更将充满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自主精神、自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2、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已得到全国教育界的肯定和初步的印证,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为了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境界,“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学会用自己的腿走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国小语学法指导研究会理事长潘自由语)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力度.3、教育现状的需要.纵观学生现状,我们发现:小学生上课学得死,不会权宜,不懂应变: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自习课或课外,如果教师不坐班,不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绝大部分学生就会漫无目的,空坐位上,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学生效果很不理想.三、课题研究现状

当代教育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一种教育新理念.全国各地不少同仁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像目前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推行的自学辅导式教学法等,我们学校过去也在这方面积累一些经验,也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准备.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普遍意义上讲,至今尚未有成熟的方案.故作为一种教育新念,探求一套系统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极有意义的.五、课题研究组织情况

自主学习要让学生依据导读提纲或自编提纲“超前”看书、读书、动手试练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分析、比较、集体反馈交流、质疑问难、激智、教师适时的点拨、释疑等一系列活动后加上当堂练习,小测等形式,及时取得学生反馈的信息,力求及时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说明的是:有时需要将教学进度放慢,但这是为也将来的更快.“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因此,在新课教学时,善于设疑,以拨动学生思维之弦.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达到问题的解决.带着问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学生内心感到学习是有很大乐趣的.六、实验的做法、成果

1、该课题研究基本采用“教育革新”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其目的是把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落实在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2、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习产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3、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等.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控.我有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能力的强烈意识,并在课堂教学中施加了积极影响,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开发,学科学习质量得到了大面积提高.七、在课题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如何改进

(一)是在贯彻“自主”这一理念之自己制定学习进度上,在具体操作时还存在偏颇.不能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一体化.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时代性.(二)是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合作式研究性学习中,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在合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小组还是大组合作,这些学生自己只做旁观者,抽取了自己的思考探究过程,从而形成了惰性.这一情况的出现,就更要求我们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针对性.(三)是由于时间、空间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自主教学活动大部分还局限在课堂、校内,特别是一些延伸活动,还未能从狭隘走向广阔.自主能力形成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既要立足课堂,又要广阔延伸,在教学中坚持各方面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系统性.(四)是新课程的许多崭新的理念,要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验时,还相对稚拙.教学的进程是非线性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如此,应对变化滋生教学。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课程改革的知道思想上来,教师需要专业引导,必须坚持理论与时间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科学性.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实验中要做到:

上一篇:中秋赏月为主题作文下一篇:物业管理保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