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JVs

2024-10-23

RJVs(精选4篇)

RJVs 篇1

综合国内外一百多年的市场经济实践经验表明, 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就无法持续发展, 企业要想达到设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自主创新之路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 说明任何类型的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必须具备自有的核心技术和相关知识, 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1 松散的企业研发组织重构RJVs研究的意义与理论综述

理论界在探讨技术创新组织问题时, 基本上都是从宏观角度探讨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创新的组织问题。专门针对松散的企业研发机构创新组织构建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 更重要的是这些有限的相关研究所开出的药方大都是建立一个传统的产学研结合的研发组织或在产学研组织的框架下讨论有关问题。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的优势是基础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 开发市场畅销的产品不是他们的专长, 这种联合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克服这种局限性的方法就是将这种松散的企业研发资源进行整合、重构。

中国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 在各自为政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实际运作的情况下, 如何把组织中相互独立的技术资源纳入到一个有效的运行体系中去,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体现技术权威的技术中心, 确实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首先, 从企业研发机构的发展趋势来看, 自从19世纪末以来,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科学技术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作用日益凸现, 几乎每个企业都处在竞争对手发明的新技术、新产品所造成的威胁之中, 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使得设置内部研发机构成为许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松散、分散、单个的企业研发组织由于受到资源、研究积累的限制, 要想实现长足发展, 必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从行业资源或区域资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 也应该整合其价值链横向和纵向研发力量, 构建保证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有效研发体系。

其次, 从关联企业纵向技术关联性来看, 随着产业价值链的日渐拉长, 为缩短产品研发与投入市场周期, 终端商品制造商不再对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进行开采与加工生产, 而使研发资源独立的分散于各产业链环节中。这种分散的部署, 将原来一个学科配备齐全的完整技术研发中心, 拆散为若干个信息不能自给、学科不完整的碎片。从而造成关联产业间可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损失, 信息交流阻碍变大, 学科知识的互补性与共性技术的合力研发性大大削弱。伴随产业规模的扩大, 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竞争性企业不断增多, 为适应市场需求, 各自为政在相同的技术需求中投入的研发资源重复累积性严重, 整体创新效率偏低。尽管各公司独立性很强, 但是由于处在同一个产业链上, 技术往往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因而存在建立技术共享联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技术合作可以共享信息和研究成果从而提高研发效率, 同时, 也可以实现企业间研发机构的协调, 消除研发重复投资, 承担单个企业无力独自承担的研发项目。事实上, 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和技术知识共享近年来日渐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产业合作形式, 大量的实证检验验证了它们的存在性和合理性。

第三, 即使在产业价值链的相同环节上, 不同的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 为了保持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必然投资进行R&D, 这种产业价值链同环节研发的单个不合作的投入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 如何利用RJVs模式进行合作研发, 缩短研发时间, 规避同质性产品研发大量的重复研究而造成严重的研发资源浪费。必然要求将组织中相互独立的技术资源纳入到一个有效的运行体系中去, 通过资源整合, 实现效用最大化。

第四, 从区域自主创新发展分析, 不同的区域由于受历史、自然、区位、交通等原因的影响, 各地在环境、资源、产业基础及人力资本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区域自主创新系统也有各自特色。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是区域寻找自身创新空间和特色的过程, 整合区域研发资源, 构建合适的区域发展的自主创新体系, 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效率和增强创新效果的一个基本途径。

随着技术变革和扩散的加速, 以及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自主创新对培育和维护企业长期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重视。而且, 研究表明:当企业处于恶劣市场环境中时, 自主创新对于改善企业财务绩效,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明显效用。由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组织的松散性必然会因为受创新资源的限制, 导致创新目标难以实现。所以, 探讨重构研究联合体创新模式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研究联合组织 (Research Joint Ventures, 简称RJVs) 是由多家企业在R&D阶段共同控制形成的合作创新组织形式, 并且完成R&D后在产出阶段竞争。高新技术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创新企业联合起来从事研究开发, 以降低创新投资风险, 提高创新效率, 缩短创新投资回收周期。研究联合体是为反垄断法所推崇的一种合作创新组织形式, 尤其是当专利保护不完全时, R&D溢出非常高, 通过研究联合体共同决策R&D投资, 能内化溢出、降低成本、提高R&D激励。所以, 整合关联企业范围内分散的研发资源, 建立技术共享联盟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整体研发实力的必由之路[13]。

本文之所以研究重构松散企业研发组织培育与建设问题, 一是因为自主创新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变预示着合作研发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二是因为合作研发是重构我国松散型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一个有效思路;三是创新企业联合起来从事研究开发, 还可以降低创新投资风险, 提高创新效率, 缩短创新投资回收周期等。

研究联合体 (RJVs) 最早起源于日本、美国等大型企业间的合作研发实践。RJVs首先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罗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内格尔提出, 随即在实业界和理论界得到普遍赞同。RJVs是由多家企业在R&D阶段共同控制形成的合作创新组织形式, 并且完成R&D后在产出阶段竞争, 是为反垄断法所推崇的一种合作创新组织形式。

国外关于RJVs的理论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 最早研究RJVs的理论的是Aspremont (1988) , 他通过采用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对RJVs合作创新进行均衡分析, 发现由于合作研究技术溢出将导致更大的技术进步[1];Kamien (1992) 沿用两阶段模型比较了四种研发的组织模式, 论证了RJVs卡特尔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6];Nicholas, Katsoulacos, Kultti, Kamien, Atallah则通过引入新的变量, 提出了不同的三阶段博弈模型, 其中, Nicholas (1989) 拓展了二阶段模型, 把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发展研究[12];他们的研究只是从RJVs组织模式的角度探讨了技术溢出将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运用经济学的博弈模型将RJVs提出了阶段博弈的研究模型。显然, 他们的研究一方面存在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存在研究内容的不完整性。

随后Katsoulacos (1998)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于1998年引进了信息的共享程度的研究; 同时Kultti (1998) 探讨了即使企业没有选择研发费用的分担也会选择共享信息;Kamien (2000) 探讨了RJVs信息吸收能力的关系;Atallah (2002) 探讨了RJVs的稳定性、信息共享和信息共享的溢出[2];研究从信息共享与选择的角度探讨了RJVs的稳定性和RJVs信息吸收能力, 在此基础上Christopher M. Snyder和Nicholas S. Vonortas (2005) 通过对NCRA-RJV数据库现实数据的实证研究探讨了非对称信息下的合作利益不大可以通过参与多个合作项目来补偿[4];从理论上探讨了非对称信息下的合作利益问题。组织稳定不完全是信息问题, 更多的是产权、道德、激励和监督, 以及利益问题, 这些研究缺位自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Navaretti, Ulph Martin (2000) 对替代与互补研究路径进行了理论细分, 并通过一些欧洲资料证明了RJVs伙伴选择的理论预期[11];Lars Herdrink Roller Martin (2000) 等研究了企业为获得市场份额而排外时RJVs的形成[8];M. Pilar Socorro (2007) 分析了解决RJVs成员搭便车的最优政策选择[9];这些研究仍然运用博弈模型在研究伙伴选择的理论预期和市场份额而排他性的RJVs组织的伙伴形式, 以及成员搭便车行为的防范。伙伴选择一方面需要博弈, 另一方需要同心协力, 无论从博弈论的基础研究, 还是从合作机理研究, 伙伴选择一定是建立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 如何理性选择, 怎样选择且没有研究。

Aspremont和Jacquemin (1988) 认为仅靠R&D补助就能达到最优社会福利[3];但是Katsoulacos和Ulph (1988) 认为, 仅靠R&D 补助不能解决信息共享与研究设计协调, 因此不能达到最优社会福利[7];研究从帕累托最优的角度分析了补助与福利问题。但是, 研究并没有探讨补助中政府产业政策导向和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性存在的问题。

Martin (2000) 等认为R&D集中度、技术溢出和企业规模是影响RJVs形成的重要因素[10];J.A. Poyago-Theotoky (2007) 详细对比了非合作研发与RJVs两种组织模式, 论证了RJVs在任何情况下都优于非合作研发模式[5];研究论证了RJVs组织形成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本方面的研究, 需要进一步探讨组织发展的可持续性, 组织的稳定与创新。

21世纪国内学者开始关注RJVs的研究, 国内学者基于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于2002年根据国外现有的理论提出了RJVs的合作激励模式;在2003年在非对称企业的RJVs伙伴选择研究中认为:企业的相似度越大, 形成RJVs的可能性越大, 但RJVs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 依赖于RJVs成本分配协议及其执行效果;随后国内学者们 (2004) 沿用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RJVs合作的增加可以减少研发支出却增加产量和降低价格, 最终提高社会福利;2006年国内学者探讨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对建立RJVs进行合作创新的动机及最佳规模的确定。

国内关于RJVs的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这些研究一方面是基于国外研究理论的介绍, 另一方面也是对国外研究理论的补充, 由于国内研究较晚至今仍然没有较大的理论突破。

2 中国松散企业研发组织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伴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和全世界技术阶梯转移,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制造业大国。然而, 由于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中国企业往往依靠国外的技术, 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较弱, 所以中国企业创造的大部分利润都流入了国外企业的口袋里,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中国自建国后, 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国民经济完全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的特点是强调计划分工, 政府权力高度集中, 企业缺乏自主权。按计划经济的分工原则, 大学主要从事高等教育, 中国科学院主要从事基础研究, 部属研究所主要从事应用研究, 企业主要从事生产。这种分工形成了科技与经济的分离, 使企业不可能独立从事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刨新活动 (受科技人力资源和科研经费限制) 的主体。由于计划经济是短缺经济, 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存在市场竞争问题, 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这意味着, 在计划经济时期 (1953— 1979年) , 我国的企业技术创新只能是零星的 “攻关”和“会战”。这种零星的技术创新组织在国家计划协调的统一管理下, 研发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对国家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16]。

20世纪80年代后, 我国政府开始全面推行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企业逐渐认识到, 今后企业的发展只能靠技术自主创新,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出于自身的发展的需要, 在国家科技政策的引导下, 一些以引进资金、引进技术, 引进设备、引进管理为基础的国有企业, 为了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纷纷组建了一些研发组织, 这个时期企业分散的自主创新研发机构建设开始起步。中国自 1993 年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以来, 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共认定了 200 多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这些技术中心对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组织建设中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松散性的研发组织必然会造成研发资源浪费、效率不高、重复研究等问题。

伴随股份制改革的深入, 一部分企业通过联合组建成了企业集团。另一部分国家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在国家实行精简机构和政企分开政策的大背景下通过改制组建成立企业集团, 集团内部下属各子公司原有的研发组织事实上拥有对其内部研发机构的完全决策权, 这些分散的研发力量大都只对本企业负责, 很少从整体需要出发从事研发活动。企业集团下属的一些合资子公司可能主要执行其大股东, 而不是集团公司的技术发展战略[15]。同时, 这些研发机构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沟通机制, 功能设置在集团范围内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 使得原本稀缺的技术资源利用率不高, 无法实现优化配置, 正因为这样, 这种松散的企业研发组织的整体实力也就无从谈起, 即使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总部技术中心往往徒有虚名, 真正意义上的以市场为取向, 以效益为中心的技术中心运行机制并未建立起来。

近几年, 发达地区由于受到资源的制约, 开始从过去粗放型引进外资向选择型引进外资转变。大量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伴随生产企业进入中国, 这些研发组织虽然有研究积累。但是, 由于受到资源短缺的限制仍然存在稀缺的技术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中国企业研发组织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这种松散的研发组织在自主创新方面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不足。其一, 在许多领域, “通过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并没有为中国换来关键技术, 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发达国家手中;其二, 中国企业不仅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而且集成创新的能力也较弱, 创新意识也薄弱;其三, 没有形成良性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之路, 既浪费了资源, 也浪费了资金;最后, 中国在自主创新方面投入的经费仍然呈现严重不足的局面。松散的关联企业研发组织由于各自为战, 必然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研究投资和研发项目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造成这些松散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从“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伴随产业规模的扩大, 产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的竞争性企业不断增多, 为适应市场需求, 各自为政在相同的技术需求中投入的研发资源重复累积性严重, 整体创新效率偏低。许多企业立足于“独占市场”的理念, 在开发新产品时在选择研究方式中愿意选择产学研联合形式, 而不愿意企业之间的相互联合。由于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的优势是基础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 开发市场畅销的产品不是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长, 这种联合创新的成果与市场推广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避免业内竞争最好的自主创新联合方式就是选择产学研联合形式。

(2) 从国内企业产业结构来分析

我国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产业结构缺乏一定的互补性, 同构现象比较普遍。这样的企业, 即使整合资源也很难结成技术联盟, 取得预期效果。从而造成了关联产业间可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损失, 信息交流阻碍变大, 学科知识的互补性与共性技术的合力研发性大大削弱。企业在处理同构间关系问题上, 既要强调协作, 更要注重自主发展, 注重展开竞争。理性的竞争有利于合作, 真诚的合作有利于形成有规则的竞争。但是,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保持自己的行业领先地位,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构现象严重的企业间很难联合创新。

(3) 从政府集团公司形成背景来分析

相当一部分主管工业的政府职能部门经过改组, 摇身一变成了集团公司。而它们管辖的一些企业则自然而然地成了集团的下属子公司。由于改革不彻底, 这些集团公司带有浓厚的行政性色彩。集团企业总部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统计报告, 上传下达等行政性事务。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 这些集团更像资金管理公司, 而不是工业公司。总部无统一规划, 各子公司在合资, 引资上缺乏内在的一致性, 致使各子公司内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在集团研发力量不强的情况下, 子公司很可能放弃集团整体利益, 而听从于其它股东的研发引导, 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整个研发体系的分散性。因此, 原本相互独立的子公司现在依然相互独立。集团总部也就难以建立起企业管理意义上的权威地位。这种组织结构上的分散特点必然会在研发体系上反映出来。

(4) 从中国企业集团内部的研发机构来分析

企业集团研发机构重叠分散, 职责不清。集团内部有技术中心, 集团技术中心负责科技情报的收集与分析、认证和质量检测、针对农村和城镇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研发;集团下属若干子公司各自设立技术研发中心, 这些子公司技术中心向相关机构及社会提供设计、分析、试验和工程服务及各种试验检测服务, 以及产品换代、变型产品的设计、分析与试验为业内委托项目进行研发试验;子公司下个生产部门设零部件R&D部门, 为子公司研发生产配套零部件以及相关部件和产品;同时集团研发机构又要成立产学研中心, 中心不仅参与集团重点产品的研发与工艺研究还要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人才培育、前瞻性技术研究等这种松散型研发机构必然无法形成技术决策权威、部分研发功能重叠、组织层次不清、技术决策工作缺乏顾问等类似机构的支持、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中国松散型企业研发组织结构的复杂性给其研发资源整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国国内企业在参与或面对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 企业松散型研发体系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3 松散企业研发组织重构RJVs探讨

技术创新投资策略的选择是许多企业在战略投资决策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 当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企业欲投资的技术有可能会不断地更新换代, 有的技术有效寿命长, 有的技术很快就会过时, 必须及时升级更新, 企业在这一系列投资选择面前, 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何把握未来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15]。自主创新的显著特点是在技术与市场开发上具有主动性, 其主要风险是技术与市场的难以判定性。因此, 对自身的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能力、资源整合与运作能力有较高要求。技术创新资源整合与运作需要依赖于技术创新组织, 这个组织集合了技术创新所必需的全部要素, 并且具有创新需求和创新能力。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不是要求一元的创新主体, 而是强调多元创新主体之间的联合行动, 强调所有技术创新的主体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社会性地参与技术创新的整体活动, 这就是我们在此提出的企业研究联合组织RJVs模式。

我国大多行业的研发体系本来就是松散的而不是高度一体化的, 行业内有一些规模大的企业组织独立性很强, 由于企业发展战略上的不一致, 不可能被拉到一种行政上高度统一的研发体系中来。行业技术创新体系采用横向一体化进行构建, 其交易成本必定很高, 因而很难成立。所以, 通过行政命令整合研发资源的做法在理论上就是软弱的。实际上, 通过对这些企业创新组织的调查发现, 按照传统层级组织思路建立起来的创新组织往往有其名而无其实。显然, 硬集成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解决的思路只能是软集成, 即采取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 这就是合作研发组织RJVs的思路。松散型企业研发组织重构RJVs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企业集群, 企业联盟与网络组织。

(1) RJVs企业集群是一群在空间上彼此接近, 经济活动高度密集, 从事相同或相似的辅助性生产和经营活动企业, 在一定区域的聚集, 这种聚集给企业带来成本控制、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共担等积极的外部经济效应。这些企业通过上下游间纵向分工、转包合同、横向合作以及专业化协作使各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形成紧密联系相互合作的紧密联系, 这些企业在的联系不断发展完善, 在资源共享, 风险共担的基础上构建RJVs企业集群。

(2) RJVs企业联盟是指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相互合作, 共担风险, 形成的一种优势互补, 分工协作的、松散的、联合研发的企业联盟概念。RJVs企业联盟实质是RJVs成员企业双方长期进行R&D合作所构成的研发联盟关系, 它超出了正常的所谓市场交易, 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 RJVs成员的各个企业是独立的, 仍保持着自己独立的自主经营权。在R&D阶段共同控制, 在产出阶段进行竞争的一种组织形式。

(3) RJVs网络组织是随着企业内部的联邦分权的建立, 以及企业之间合资经营战略、联盟、供应链以及其他合作关系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组织形态。RJVs网络组织既不同于具有清晰边界的层级组织, 也不同于由非人格化的平等主体间的非重复性交易所形成的市场结构。而是不同的盈利主体为获取或保持竞争优势而建立的具有长期目标的一种制度安排, 也可将这种组织形态扩展到一个企业内部联邦分权式的业务单元之间。除了边界的可渗透之外, 还应具备专业化资产的集中、 联合控制和共同目标这三个特征, 也可以将其与科层结构组织间的偶然性交往和大规模的市场交易区别开来。它是适应环境不稳定性和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一种组织形式, RJVs网络组织改变了层级组织结构中按专业化分工的方式, 围绕项目进行跨越职能边界的能力集成。

显然, RJVs企业集群、RJVs企业联盟和RJVs网络组织这三个概念有重叠的地方, 它们都包含着独立企业之间合作的含义。从日本等国的企业集团RJVs研究与实践来看, 企业集团RJVs与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一体化的程度, 企业集团RJVs主要以资本为纽带, 一体化程度高, 成员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与RJVs企业集团的总体经营战略相一致, 成员企业不能同时加入若干个企业集团的RJVs经营活动。而RJVs企业联盟等主要以契约为纽带, 行政机制的作用范围比较小, 只需多个企业在某一经营活动中实现统一, 一家企业可以与多个企业结盟。

我国企业松散型研发体系重构RJVs, 首先可以解决企业产业技术“空心化”和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难题;其次, 可以通过整合企业RJVs的研发体系成员资源, 设立研究联合体 (RJVs) , 在R&D阶段共同投资、共同研发、共享成果、共同发展, 在产品生产和市场开发阶段进行竞争;第三, 通过引入市场经济收益理论, 在以经济利益为取向的前提下可以解决企业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武博.向价值链上端转移中的R JVs国际合作探讨[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9 (4) .

[2]武博, 马宗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研究联合体 (R JVs) 的合作机理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 2007 (4) :32-35.

[3]王安宇.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与治理机制研究———兼论我国松散性企业集团研发体系重构[R].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2.

[4]武博.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竞争能力[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2 (6) :172.

[5]钟书华.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现状分析[J].科研管理, 2000 (7) :51-55.

RJVs 篇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联合体(RJVs)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创新模式,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企业间也开始建立RJVs,而选择建立RJVs后将面临对合作项目选择的问题,选择合适的项目对参与方的利益有重大影响,因此探讨RJVs科研项目选择对参与合作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1 文献回顾

研究联合体(Research Joint Ventures,简称RJVs,也称为研究合资企业,研究合作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是在R&D阶段共同投资、共同研发、共享成果,在产品生产和市场开发阶段进行竞争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必要时,需要借助政府的指导或辅助[1]。

早在1988年d’Aspremont和Jacquemin[2]通过建立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运用逆推归纳法对RJVs合作创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均衡分析,自此RJVs广泛地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王丽,武博[3]基于企业利益最大化探讨了企业在原有情况下是否组建研究联合体,利用动态博弈理论,讨论了组建研究联合体的各种情况,并对多个企业组建研究联合体的情况进行了推广。

从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关于建立RJVs后相关合作方对科研合作项目的选择问题鲜有涉及,选择合适的科研项目对各方的利益以及RJVs组织的发展和能否发挥出更大效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在基于建立RJVs的前提下对科研合作项目优化选择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模型建立与分析

2.1 建立梯阶层次结构

基于相关各方建立RJVs的前提下,各方将面临选择项目及进行开发的问题。假设建立RJVs的相关各方目前有可供选择的n种方案,组成一个可选方案集Ni。从n种方案中选择优化项目往往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基于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中以及项目实施后三部分内容进行考虑,建立图1梯阶层次结构。

2.2 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根据已经建立的梯阶层次结构,采用1-9标度法从上到下逐层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如构造A-B判断矩阵则如表1所示。

2.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根据实际情况,用相关方法求解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向量,经过归一化处理,得到层次单排序权重向量。判断矩阵一般不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因此要计算一致性比率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般认为,当C.R.≤0.1时,判断矩阵符合满意的一致性标准,层次单排序结果可以接受,否则,需要修正判断矩阵,直到检验通过。

按上述步骤,如对于A-B判断矩阵,采用根法计算其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过程如下:将A-B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简记为:W(1)=≤[W(1)1W(1)2W(1)3]T≤;计算A-B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的值是否小于0.1,若符合,则认为构造的A-B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需要对A-B判断矩阵进行修正并继续按上述步骤进行计算检验,直至其一致性可以接受为止。

按上述计算方法和步骤,同理可得B层与C层判断矩阵的相关参数。

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对于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本文从以下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为相关各方选择建立RJVs后,各方所面临选择的项目数较少且各项目所具备的各种影响因素之间无交叉情况。此种情况下面临的项目选择问题比较简单,从节约项目选择的时间和成本角度考虑,可省略构造方案层关于C层的判断矩阵及后续的计算。计算得权重后,对层次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是否可以接受。检验通过后,就可对存在的项目方案作出选择,即根据每个项目方案所受的影响因素的权值,计算该项目方案的总权重,然后根据总权重大小对项目方案进行排序,最后选出总权重最大的项目方案作为最优方案。第二种情况为相关各方选择建立RJVs后,各方所面临的可选项目所具备的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交叉的情况。此种情况下则需继续构造方案层N和C层几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判断矩阵,然后按照上述步骤计算每个判断矩阵的相关参数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出方案层N中每个方案的总权重,按照总权重大小对每个方案进行排序,选出最优方案。

3 结语

通过层次分析法将可能影响项目选择的因素进行层次划分,建立梯阶层次结构,最终通过计算得出每个项目在所受的影响因素下的权值并据此对项目方案进行优劣排序,将结果作为相关各方进行项目选择时参考的重要依据。当然在进行项目优劣排序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作,减少不必要的项目评价步骤,节约时间和成本。总而言之,随着RJVs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建立RJVs后的项目选择优化问题也必将吸引更多关注。

摘要:随着研究联合体(RJVs)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关于RJVs的项目选择优化问题也必将受到更多关注。文章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项目选择优化问题的研究,对多种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并从若干项目中选出较优项目,为相关参与方所面临的项目选择问题提供思路,对RJVs组织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RJVs,项目选择,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武博,马宗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研究联合体的合作机理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7.4:40-43.

[2]Aspremont&Jacquemin.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R&D in aDuopoly with Spillov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78:1133-1137.

RJVs 篇3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FDI在国际资本流动中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学术界便开始高度关注并致力于相关理论体系的建立。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提出了厂商垄断优势理论,标志着FDI理论作为独立理论出现。紧接着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对FDI做出了新的解释,认为跨国公司在拥有知识资产优势和产品创新能力后能够通过创新活动获得创新利润。70年代末邓宁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他认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是由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组变量决定的。1978年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通过建立内部化理论解释了为何利用FDI代替既存的世界市场来实现国际分工。

一国如何吸引跨国公司FDI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但以促进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关联的“第三代投资促进政策”正凸显重要性,这是国家吸引跨国公司FDI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本文建立一种创新型的吸引跨国公司FDI—建立RJVs。

2 模型建立及分析

本文以D’Aspremont和Jacquemin在1988年发表的《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R&D in Duopoly With Spillovers》中提出的双寡头模型为基础,建立两阶段博弈模型,来分析建立RJVs对东道国吸引跨国公司FDI的促进作用。

首先,建立一个双寡头模型,假设母国国内企业i和跨国公司是处于同一产业内,他们生产同质产品,线性反需求函数表示为:

两者的产量分别为qi和qj,因此Q=qi+qj,将其带入上式中得

假设母国企业和跨国公司最初的平均成本为A,在进行产量决策前两者通过R&D投入来降低产品的成本,由于研发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的存在,任何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不仅仅会使自身产品的成本降低,还会使得其他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收益,设xi为母国企业i通过R&D投入取得相应的研发成果而使自身产品成本降低的量,βxj为跨国公司j通过R&D投入取得一定的研发成果而使企业i产品成本降低的量,β表示企业研发过程中信息溢出的水平,同理可设xj和βxi,则可以得到两者的产品成本分别为:

为了方便研究,这里的研究将考虑母国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对称情况,即R&D投资对称、溢出水平对称以及产量对称。

此外,考虑到双方的R&D投入,设R&D成本为:yi=γxi2/2,表示R&D产出的效益递减特性。

基于上述假设条件,文章将考虑跨国公司决定是否与母国建立RJVs两种情况的得益情况,采用逆推归纳法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企业一定情况下是否选择建立RJVs,分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跨国公司决定在R&D过程中是否于母国企业合作,从而决定R&D水平;第二,两者在产品市场上不合作。

2.1 不建立RJVs根据上述假设,可求得母国企业在xi第二阶段的利润函数为:

我们考虑用逆推归纳法来分析这个博弈,找出它的子博弈纳什均衡,先分析第二阶段,企业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得:

将(2)式代入(1)式中得:

同理可得:

解之得到均衡的R&D投入成本节约额:

将(5)式代入(3)(4)式可得两者最终的利润:

2.2 建立RJVs(即两者在R&D阶段合作,而在生产阶段不合作)。

首先,依旧采用逆推归纳法,从第二阶段开始分析,这和不建立RJVs的情况是一致的:

根据经济人假设,双方都会寻求各自的利润最大化:

再考虑第一阶段,双方在R&D阶段合作,要使得两者的利润之和为最大:

其中,i≠j;j=1,2。

将(10)式代入(7)(8)式中得:

基于博弈理论,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建立RJVs在产品研发和生产阶段都属于非合作纳什均衡,而如果建立RJVs,则就是一种混合类型,企业在产品研发阶段是合作均衡,在生产阶段属于非合作均衡,将以上两种情况的成本、产量、最终的利润进行比较:

(2)产量的比较

(3)最终利润的比较。

所以πY>πN。

以上的比较结果可以知道:若母国进行政策改革选择与跨国公司建立RJVs且跨国公司接受此做法,那么双方的成本节约额会增大,从而使得平均成本减少,各自的产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双方最终的利润会提高。

3 结论

通过上述的研究,我们发现,从母国的角度出发,跨国公司若选择与其建立RJVs,则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R&D成本会较低并且所获得的最终利润比不建立RJVs所获得的利润要大,所以母国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做出这样的改革,跨国公司也完全可以接受这样的利益诱导,两者建立RJVs,跨国公司和母国企业都可以在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增大产量,获得更大的利润,母国企业可以将之作为吸引跨国公司FDI的有效途径。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有效的吸引跨国公司FDI的新取向—建立RJVs,基于R&D合作双寡头模型,建立了R&D投资水平和产品生产两阶段的博弈模型,运用逆推归纳法分析了与跨国公司建立RJVs对母国吸引跨国公司FDI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RJVs,跨国公司,FDI,博弈

参考文献

[1]朱建豪.产业集群吸引FDI的博弈分析[J]决策参考.2006(9):49-51.

[2]D’Aspremont,Jacquemin.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R&D inDuopoly With Spillovers[J]American Economyic Review.1992:1293-1306.

RJVs 篇4

中小企业成为中国经济中越来越引人瞩目的力量。目前,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 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 ,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 ,提供了近70% 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 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1]。但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自身实力不强、创新人才不足、资金匮乏等导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进入21 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正逐渐取代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和关键因素[2],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3],但是受到资金、科技人才、研发平台等资源限制,单个企业或者企业间合作很难在创新方面有较大突破[4],亟需一种可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充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的科技创新团队就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难题进行研究、开发和解决[5]。马宗国、武博提出,研究联合体( RJVs) 可以降低创新投资风险,提高创新效率,缩短创新投资回收周期等。RJVs的理论可以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可行的发展思路和方向[6]。王怡、武博认为,较其它合作研发模式而言,RJVs以明确的市场技术需求导向性整合了成员间的相关研发资源、契约化合作创新成果所有权安排以及溢出内部化等优势,真正实现了成员的资源尤其是技术性资源的共享和协同[7]。国内外学者发现,通过构建RJVs的方式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样适用于我国中小企业,但是对具体影响因素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 理论回顾

对于RJVs的形成动机,齐欣等在梳理文献后认为影响RJVs形成的重要动机和决定因素有外溢因素、研发成本、研发风险、企业规模、企业的行业所在、市场份额等[8]。对于RJVs内企业能形成一种稳定的信任关系的动机,马宗国认为动机如下: 节约企业研发费用; 迅速攫取经营机会和战略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和塑造企业核心技术能力; 分散风险;适应经济全球化[9]。吴庆平、田莲子、龚艳冰认为,R&D项目本身的技术难度及风险,都迫使企业以及一些科研机构的单体创新面临种种困难,高昂的研发成本、不够完善的创新体系、市场的不确定性都是研究联合体形成的主要动因[10]。

对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Fabrice Galia&Die`go Legroe在对法国社会技术创新调查数据研究后发现: 企业推迟项目主要是由于经济风险、专业人员的缺乏、创新成本、缺乏顾客反应、缺乏技术和组织信息[11]。陈卫东指出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是认识上的误区、资金严重短缺、人才资源匮乏和环境缺陷[12]。李蓝波认为企业技术创新主要面临以下三个巨大障碍: 首先是企业难以得到具有产业开发价值的新技术。其次,企业自身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与机制,难以将尚未进入竞争阶段的通用技术转化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新产品。再者,企业缺乏明确的技术创新战略,一些企业即使存在形式上的战略,也没有被企业员工所广泛理解和接受[13]。胡怀敏指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首先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严重缺位,其次技术创新要素欠缺再者就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不完备[14]。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RJVs及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将RJVs视角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归结为: 品牌认可度、专利、创新精神、员工素质、市场因素、内部研发阻力、研发资金、合作对象以及合作意愿。

3 研究设计

3.1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1)多案例研究方法

第一,采用案例研究法的原因。案例研究法主要用来解决 “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本文正是RJVs中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案例研究方法的特点,更加适用于对新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对不适于用数据定量分析的领域。第二,采用多案例研究的原因。相对于单个案例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或者个别情况,多个案例的重复证明能够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提高可信度。当然,多案例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个性化、特殊性,应选择相似案例。

( 2) 案例选择

本文选择了中兴通讯公司、荣事达集团、赛特斯集团及宏微科技公司作为案例企业。基于多案例研究的相似性要求,四者具有以下相似性: 第一,它们都是由中小企业成长起来; 第二,它们都是适用于RJVs的发展形势; 第三,它们都是走自主创新道路; 最后,它们都在正确的战略导向下获得了目前为止的成功。因此,它们非常适合多案例研究要求的重复性原则,同时也能满足本文的研究目的。

3. 2 案例信息获取

本文案例信息均为定性资料,对四者的数据的采集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①实地调研。深入各企业内部做实际调查②访谈。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③二手资料。通过查阅文献、档案记录、相应的公开网络资料,比如公司网站和网页。

3. 3 案例信息处理

本文首先在文献、档案记录以及相应的网站和网页上找到资料; 其次,根据本文的主题要求筛选符合主题的定性资料,对案例进行基本的理论抽样,排除与主题无关的事件; 再次,对所选信息进行初始编码和理论编码; 最后,形成理论框架。

案例研究框架如图1 所示:

编码的基本过程如图2 所示:

4 案例分析

4. 1 中兴通讯公司

4. 1. 1 中兴通讯公司的初始编码

4. 1. 2 中兴通讯公司的理论编码

( 1) 中兴通讯公司完全符合具备自身实力的初始编码。“中兴通讯不但在国内通信标准领域,主导了800MCDMA、移动软交换、光传输、宽带接入、IP视讯、网络管理等通信领域标准的制订[15]。而且在国外已加入了ITU、3GPP、3GPP2、CDG等40 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15]。”说明中兴通讯公司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不但在国内主导通信标准领域,而且还加入40 多个国际标准。

( 2) 中兴通讯公司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中兴逐渐建立起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专业化、全球化的人才队伍。企业内博士、硕士、学士的员工比例超过了74% ,能够进行技术研发的人员就超过了一万人[15]”。中兴的高学历人才队伍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对创新人才的重视。体现了中兴的研发实力。

( 3) 中兴通讯公司意识到要创新,需要创新成本的支撑。体现在 “在TD领域总共投入资金超过25 亿元。而在中国3G终端市场,中兴TD制式终端2008 年销售额超过3 亿元[16]。”体现了中兴在资金方面的研发实力。

( 4) 中兴通讯公司的企业家精神在创新中起到重要作用。企业的创新往往是由企业家的思变产生的,其成功也来源于企业家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精神。体现在公司CEO史立荣 “强调变革的创新精神,2014 年9 月15 日,中兴总裁史立荣在中兴大讲堂上为大家解答了为什么我们要谈CGO的这些疑惑。”

( 5) 中兴通讯公司意识到要想创新,企业的阻力不容小觑,这往往是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中兴不允许阻力的存在。体现在“中兴积极弘扬‘拼搏创新,集成中兴名牌’的企业文化,与中兴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的行为,一旦触及,一律开除”。

( 6) 中兴通讯公司十分重视市场的驱动因素,紧紧抓住市场需求。中兴奉行 “50% 原则”,体现了中兴对市场需求的重视,“根据市场需求决定产品开发取向或重新确定项目的优先次序和资源分配,同时将市场需求管理贯穿产品研发的始终,产品开发管理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角度考虑[15]”,则体现了中兴将对市场的管理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始终。

( 7) 中兴通讯公司积极寻求不同的合作主体,包括国内外企业、高校等。《中兴通讯高校战略合作发展委员会章程》为中兴与高校合作提供了有章可考的依据。“中兴和各大合作组织进行了产品的互补研究,如与IBM、Intel DI、爱立信、高通、微软、TI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充分结合了多方的研发实力[15]”。积极寻求同业内同行的合作,吸收国外现金技术经验为自己所用。中兴紧紧抓住构建RJVs的机遇,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综上所述,中兴通讯公司与各行业、高校构建的RJVs有效的提升了中兴自主创新能力。

4. 1. 3 中兴通讯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通过对中兴通讯公司的初始编码、理论编码,验证了相应的理论命题,得到中兴通讯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见图3

4. 2 荣事达集团

4. 2. 1 荣事达集团的初始编码

4. 2. 2 荣事达集团的理论编码

( 1) 荣事达集团十分重视品牌效应,在自身品牌不能达到目标的情况下,采取 “借牌”的方式来实现集团效益。改革开放初期,荣事达的品牌一再变更,从 “佳净牌”再到 “百花牌”,“但是由于技术落后,产品质量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荣事达集团生产洗衣机的自身实力达不到被市场认可的标准,采取 “借牌”政策,学习他人的技术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水仙牌”的成功对荣事达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体现的是荣事达集团通过 “借牌”政策对自身能力的提升。

( 2) 荣事达集团通过努力,产生的品牌效应已经成为公司的一份商誉。 “中国名牌” 和 “中国驰名商标”——— “荣事达—Royalstar” 的品牌效应为荣事达集团带来了亿元的价值,同样也为集团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提供雄厚的资源支持。

( 3) 荣事达集团不但重视员工素质的培养,而且注重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引进。“荣事达集团不但积极引进具备高科技技术的员工,而且组织企业老员工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努力积累消化吸收,通过自主创新,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 并 “培养了一部分中坚技术人才”。

( 4) “自1993 年至1998 年,荣事达用于科技开发和新项目技术投资累计达8 亿元。”为当时作为中小企业的荣事达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 5) 荣事达集团的历任CEO都具备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不管是陈荣珍还是仇旭东,不管是在荣事达成立初期还是为荣事达向国际化发展阶段,两任CEO均具备创新精神,带领荣事达走向更加光明的明天。

( 6) 荣事达集团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把市场分为高端和低端,并针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消费群体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能力,生产不同种类的商品。“荣事达发现: 中国洗衣机市场的中间重、两头轻,即大多数企业都再生产中档商品,而更具智能化的高档商品和适用于农村的低档商品还有待开发”。“在低档商品上,开发适合广大农村用户的双桶洗衣机; 在高端商品上,他们同三洋公司合作,生产全自动洗衣机。”荣事达集团具备敏锐的眼光,并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大胆做出不同生产、销售政策。

( 7) 荣事达集团在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寻求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支持。“通过出让股权所得的l亿元资金同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进行研发合作,立了合肥三洋洗衣机有限公司,并由此引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全自动洗衣机生产技术”后来荣事达中美合资公司股权重组顺利完成,荣事达同北航等高校的合作研发都体现了荣事达积极寻求合作主体的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荣事达集团与各行业、高校构建的RJVs有效提升了荣事达的自主创新能力。

4. 2. 3 荣事达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通过对荣事达集团的初始编码、理论编码,验证了相应的理论命题,得到荣事达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见图4。

4. 3 赛特斯集团

4. 3. 1 赛特斯集团的初始编码

4. 3. 2 赛特斯集团的理论编码

( 1) 赛特斯集团作为一家高科技创新型企业,重视自身能力的建设,为自身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南京赛特斯集团把握信息时代网络高速发展的潮流,积极拓展网络新业务”,努力提升自身的实力,据估计 “赛特斯赛品牌的网络服务质量保障系统产品将覆盖这些领域的运维管理系统”。 “南京赛特斯还将在NSA网络服务质量保障系统的基础之下针对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系统的特点,研发电网智能服务保障系统,全面保障电网信息通信系统的高效运行,还将研发SA智慧网络在基于IPv6 的下一代互联网全而应用”。体现了赛特斯通过积极创新的方式努力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成果,具备了研发的实力。

( 2) 赛特斯集团作为一家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和培养尤为突出。 “有近80%左右的工程师拥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大部分都毕业于世界和国内的著名高等学府”。体现了赛特斯对能部分体现人才能力的学历水平的要求。“位于上海的商务总部,其销售团队也由有着丰富行业内销售经验的精英组成,都曾任职于国内外各大软件通信类企业。公司拥有一流的研发、管理和高水平的营销团队,以及完善的软件开发和实验测试环境[17]”。则体现了赛特斯对人才技术经验水平的高水平要求,具备了研发和创新的实力。

( 3) 赛特斯集团CEO逯利军先生具备积极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入选国家第四批 “千人计划”,是国家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入选20l0 年江苏省委组织部等发起的 “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18]。

( 4) 赛特斯集团能够敏锐地嗅到市场需求信息,发现市场的最新需求以及潜在需求。“在三网触合的背景下,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加紧推进双向网络改造,有线互动电视、高清电视将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下一个主题。” “赛特斯集团把握双向网络改造的趋势,适应了广播电视数字化趋势”。

( 5) 赛特斯集团作为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尤其是技术先进的同行、研究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的合作研发,为自身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智力支持。“赛特斯主动到高校寻求支持与合作。公司先后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河海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开展联合攻关,加强新项目研发。

( 6) 赛特斯与东南大学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将研究成果直接转化应用并为国际国内市场提供新产品,并与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河海大学共同合作,推动IPv6 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应用。同时,美国马里兰大学依然是公司重要的技术支持力量,南京赛特斯的技术顾问,Shayman教授指导着公司研发活动的发展方向,跟踪国外最新的科研动向,并为公司适时引进同外最新技术[20]”。体现了赛特斯选择具有积极合作意愿的主体进行合作。

综上所述,赛斯特集团与各行业、高校构建的RJVs有效的提升了赛斯特自主创新能力。

4. 3. 3 赛特斯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通过对赛特斯集团的初始编码、理论编码,验证了相应的理论命题,得到赛特斯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见图5

4. 4 宏微科技公司

4. 4. 1 宏微科技公司的初始编码

4. 4. 2 宏微科技公司的理论编码

( 1) 宏微科技公司重视创新对自身实力的重要影响作用,通过发明多项专利、参与众多国家、省级重点项目等等,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宏微科技承担着7 项国家项目、2 项省级项目,并已获得8 项国家发明专利、6 项实用新型专利、4 项省高新技术产品、2 项软件著作权。宏微科技是国家IGBT和FRD标准的起草组长单位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并且被评为江苏省百家优秀科技成长型企业[21]”。通过创新和努力,宏微科技正逐步成长为国内新型电力半导体芯片及模块的设计和生产基地。

( 2) 宏微科技公司作为高科技公司,对创新人才的要求也是摆在首位, “不仅要重视人才的外聘,即从企业外引进国内外具有高专业技能和素养的专门人才,更要重视人才进入企业以后的发展、培养和激励,为员工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尽可能为员工搭建宽松的成长环境”。体现了宏微科技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重视,促进了自身实力的增强。

( 3) 宏微科技公司CEO赵善麒将商业模式的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重点。“技术级的创新能带来新的产品,产品级的创新能带来新的市场,而商业模式的创新却能颠覆行业”。体现了赵善麒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宏微科技公司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理。

( 4) 宏微科技公司将眼光放在我国的特高压普通晶闸管和高压光控晶闸管领域,位于世界的前列,具有巨大的发展需求。但是 “印有中国创造标记的以IGBT为代表的新型电力半导体器件还尚未出现”,公司通过创新,旨在为我国生产自己的半导体CPU,摆脱受制于他人的尴尬境地,推动我国电力电子行业的发展。

( 5) “该研究中心依托双方( 主要是南京大学)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体现宏微科技公司将研发的主体定位在高校,利用高校的研发人才,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为我同节能产业提供相关的技术方案和高科技产品。

( 6) 宏微科技公司积极寻求有合作意愿的研发对象。2007 年1 月30 日,成立不到半年时间的宏微科技公司与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签署了共同建设 “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宏微电子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协议[22]。宏微科技依托高等院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构建RJVs实现自主创新。

综上所述,宏微科技公司与各行业、高校构建的RJVs有效的提升了宏微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

4. 4. 3 宏微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通过对宏微科技公司的初始编码、理论编码,验证了相应的理论命题,得到宏微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见图6

综上,本文运用多案例研究法并结合扎根理论,对中兴通讯公司、荣事达集团、赛特斯集团以及宏微科技公司分别构建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首先,研发实力、企业家精神以及研发阻力是影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部因素,而研发市场需求、合作主体以及合作意愿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 其次,通过对上述四个案例的研究发现,内部因素能够提升中小企业的自身实力,对中小企业RJVs的创新能力起到决定作用,这并不意味着外部因素不重要,外部因素作为客观条件同样会对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的创新能力起到影响作用; 最后,只有积极促进内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RJVs的发展。基于此,可以得到具有指导意义的模型,如图7 所示

5 结论

本文在构建RJVs趋势下针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包括研发实力、企业家精神、研发阻力、研发市场需求、合作主体以及合作意愿进行了分析。企业研发实力是企业寻求构建RJVs以及促进自身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品牌认可度、员工素质以及研发资金。通过分析发现,中小企业要想通过构建RJVs的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品牌认可度,质量过硬或者技术现金; 员工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具备创新的欲望和需求; 另外,必须具备一定的研发资金,没有资金的支撑,一切都是空谈。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往往能够通过自己的判断和创新,把握国际先进科技,为企业带来活力,带领企业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创新意味着未知,创新就意味着必然有内部阻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具备一定市场份额的中型企业,这类企业只有创新了才能进一步发展。研发市场需求是企业必须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否则就会被具备先进技术的商品抢占丧失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通过构建市场开拓型RJVs,实现企业的成长。选择具备积极合作意愿的合作主体也是构建RJVs的关键因素,大部分企业倾向于选择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外同行,构建技术研发联合体或者合作生产联合体。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现象,国家还应该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或开放融资渠道。

此模型不但是本文中中兴通讯公司、荣事达集团、赛特斯集团及宏微科技公司发展成长的重要因素,也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创新、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对中小企业RJVs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摘要:通过多案例分析法和扎根理论,以中兴通讯公司、荣事达集团、赛特斯集团、宏微科技公司为例,研究RJVs视角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发实力、企业家精神、研发阻力、研发市场需求、合作主体以及合作意愿是影响中小企业RJVs自主创新能力的六个主要因素。基于此,构建基于RJVs的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

【RJVs】推荐阅读:

上一篇:组织成员关系下一篇:林业部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