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2024-11-05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共4篇)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篇1

特应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 AD) 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瘙痒性皮肤病, 病因复杂, 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笔者于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应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商品名:尤卓尔, 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联合2%莫匹罗星软膏 (商品名:百多邦,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儿童AD 58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6例均为永丰县皮肤科门诊的AD患儿, 诊断符合康克非修订的AD诊断标准[1]。其中, 男孩74例, 女孩42例;年龄2.5~12岁, 平均年龄4.25岁;病程0.5个月~6年, 平均病程10.85个月;其中69例有家族Atopy史, 19例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史, 14例有哮喘史, 17例有过敏性鼻炎史, 21例有荨麻疹史, 48例有干皮症史, 31例有鱼鳞病史, 21例有白色糠疹史, 16例有毛周角化症, 31例有食物过敏史。分型:湿疹型49例, 皮疹主要分布于四肢屈侧, 为淡褐色或红色丘疹、丘疱疹, 密集分布, 有的成苔藓样斑片, 周围有散在丘疹, 抓破后有糜烂、渗液及结痂;伸侧皮疹表现为苔藓样;痒疹型67例。皮疹主要分布于四肢伸侧, 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 部分表面结有鳞屑, 散在分布。排除标准: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和莫匹罗星软膏过敏者;1个月内系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者;皮疹广泛且以糜烂渗出创面为主者;合并严重内脏疾病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将患儿分成治疗组 (58例) 和对照组 (58例) ,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皮损分布和严重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口服酮替芬片, 0.25~1mg, 3次/d.。治疗组:每日交替使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和2%莫匹罗星软膏各2次, 每次涂药间隔时间超过2h以上, 将药物薄涂于患处并轻轻按摩局部。对照组:单独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用药2周为一疗程。从开始用药起, 详细记录止痒时间, 皮损修复时间及不良反应, 2周后进行疗效判定。

1.3 疗效观察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自觉症状 (瘙痒) 和皮损情况 (皮损面积、红斑、丘疹、糜烂、渗出、浸润、肥厚等) 。自觉症状和皮损情况按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 即0为无, 1为轻度, 2为中度, 3为重度。以积分值减少的百分数作为疗效指数, 来判定疗效。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痊愈为疗效指数≥95%, 显效为60%≤疗效指数<95%, 好转为20%≤疗效指数<60%, 无效为疗效指数<2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止痒时间分别为 (2.48±1.15) 和 (4.80±1.41) d, 皮损消退时间分别为 (6.15±1.15) 和 (8.94±1.98) d,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治疗组58例, 治愈43例 (74.14%) , 显效12例 (20.69%) , 好转3例 (5.17%) , 有效率94.83%。对照组58例, 治愈30例 (51.72%) , 显效14例 (24.14%) , 好转14例 (24.14%) , 有效率75.8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11.31, P<0.05) 。不良反应:第1~2天, 治疗组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和莫匹罗星软膏后各有2例和3例出现局部皮肤充血潮红, 对照组涂药后有2例出现局部皮肤充血潮红, 均未做特殊处理, 未影响继续用药, 第3天后未见类似反应, 无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特应性皮炎 (AD) 又名异位性皮炎, 遗传过敏性湿疹, 是一种与特应性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AD常见于婴儿、儿童和青年。基本特征:瘙痒性、慢性、复发性皮炎 (婴糼儿:面、四肢伸侧湿疹性损害, 青少年:四肢屈侧苔藓样损害) ;个人或家族中的遗传过敏史 (哮喘、过敏性鼻炎、AD) ;次要特征:早年发病;干皮病 (包括鱼鳞病或掌纹征或毛周角化症) ;过敏性结合膜炎;食物过敏;皮肤感染倾向 (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纯疱疹) ;面色苍白;白色划痕征;毛周角化;非特异性手足皮炎;眶周黑晕。辅助检查: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升高;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增高;Ⅰ型皮试反应阳性。凡有基本特征者或基本特征中第一项加次要特征或辅助检查中任何三项者, 可诊断为AD。目前认为AD与遗传、环境因素、Ⅰ型超敏反应和Th2细胞介导的Ⅳ型超敏反应、Th1/Th2细胞亚群失衡、皮损微生物感染等密切相关[2]。AD患者的皮损表面常伴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伴有严重感染且较难控制的AD皮损, 外用抗生素可能有效[3]。

皮质类固醇外擦是治疗AD经典而有效的方法。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为不含卤素的中效皮质激素乳膏, 外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制角质生成及抑制细胞增生, 对非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由于该药不含卤素, 不良反应少, 更适用于儿童。莫匹罗星是一种新型的局部外用抗生素, 外用时表现出良好的皮肤表层穿透能力, 抑菌活性可以维持到用药后24h, 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4]。笔者采用交替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和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儿童特发性皮炎, 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有效率94.83%, 对照组有效率75.86%, 两组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结果提示,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儿童特发性皮炎, 优于单独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具有疗程短, 疗效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 可明显减少激素用量, 降低了局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而出现的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多毛及激素依赖等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康克非, 田润梅.遗传过敏性皮炎诊断标准的探讨[J].临床皮肤科杂志, 1986, 15 (2) :60.

[2]钟建桥, 陈德宇, 先德海等.1%硝酸益康唑和0.1%曲安奈德霜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 35 (6) :405.

[3]付萌, 赵小东, 廖文俊等.特应性皮炎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 35 (6) :410-412.

[4]王国安, 赵晓芳, 杜秋燕.卤米松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 20 (4) :253-254.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湿疹患儿80例, 均符合新生儿湿疹诊断标准[1]。其中男48例, 女32例;日龄12~28 (7.58±3.13) d;体质量2.25~4.76 (3.32±1.15) kg。临床表现:轻者颜面部、耳等部位出现轻度红斑及小丘疹, 群集或散在;重者湿疹面颊及额部有大片红斑, 呈成群丘疹、丘疱疹或小脓疱疹, 也可延及头颈部及全身, 皮肤干燥, 可伴糜烂、渗出, 患儿烦躁不安。所有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6例, 女14例;对照组男24例, 女1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儿入院处置后, 均置于婴儿培养箱 (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 裸露全身皮肤, 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 方便用药和观察, 使患儿感觉舒适。治疗组将丁酸氢化可的松、氧化锌按1∶4及bb油适量混匀, 可据湿疹严重程度适当增加丁酸氢化可的松剂量, 涂于患处, 每天3次, 直至湿疹消退。对照组仅予氧化锌加适量bb油混匀涂患处。2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疗法。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湿疹消退时间。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3d湿疹全部消退;有效:治疗5d湿疹全部消退;无效:治疗5d湿疹尚未消退。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湿疹消退时间

治疗组湿疹消退时间为 (4.12±2.56) d短于对照组的 (6.37±3.16)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 论

新生儿湿疹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及小腿外露部位, 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皮肤损害、瘙痒和睡眠障碍, 严重影响患儿的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2]。湿疹局部治疗以抗炎、止痒为原则。丁酸氢化可的松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及减少渗出的作用;氧化锌软膏对皮肤有弱收敛、滋润和保护作用, 又有吸着及干燥功能;bb油除具有滋润、保护皮肤作用, 还能增加皮肤舒适度。我科据患儿病情, 将上述药物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收敛、滋润、护肤的功效, 促进了湿疹的结痂与修复, 使湿疹消退时间明显缩短,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丁酸氢化可的松辅治新生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丁酸氢化可的松、氧化锌按1:4及bb油适量混匀后外擦;对照组仅予氧化锌和bb油混合后外擦。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湿疹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湿疹消退时间为 (4.12±2.56) d短于对照组的 (6.37±3.16)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丁酸氢化可的松辅治新生儿湿疹疗效显著, 且可明显缩短湿疹消退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联合用药,湿疹,新生儿,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5.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湿疹患者80例, 均为男性, 病程为5个月~11年, 平均 (3.4±1.6) 年;急性湿疹16例, 亚急性湿疹24例, 慢性湿疹40例;皮损分布:全身泛发18例, 四肢62例, 其中仅限于手、足26例。排除标准: (1) 治疗前15d内接受过任何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治疗; (2) 对所用药物过敏; (3) 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及继发感染; (4)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5) 未按医嘱用药, 以及自动中断治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性别、年龄、病程、皮损部位、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涂于皮损处, 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氯雷他定10mg口服治疗, 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3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PASI评分对皮损及自觉症状进行评分, 项目包括丘疹、红斑、脱屑、苔藓化、瘙痒;每项评分标准:无症状为0分, 轻度为1分, 中度为2分, 重度为3分[2]。痊愈:皮损症状全部消失, 无新发皮损;显效:皮损消退>75%, 偶有瘙痒;有效:皮损消退50%~75%, 仍伴有瘙痒, 有新发皮损出现;无效:皮损消退<50%, 瘙痒未减轻, 新发皮损较多[3]。以痊愈+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5.0%、85.0%, 高于对照组的30.0%、65.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皮损及自觉症状评分

2组治疗后皮损评分和自觉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服用地氯雷他定后偶有轻微头晕、嗜睡、乏力等症状, 未影响治疗。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湿疹为临床顽固性皮肤病, 为真皮浅层及表皮炎性反应, 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多由内、外多种因素引起, 如过敏性体质、饮食、气候变化等。临床表现为皮损部位有程度不同的皮肤瘙痒及红斑、丘疹、疱疹等, 出现浸润、增厚、干燥、色素沉着等表现, 不同的发病部位常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病情反复发作, 时轻时重, 经久难愈。临床治疗尚无特效疗法, 目前主要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为主。地氯雷他定为非镇静性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物, 可选择性阻断外周H1受体, 其对H1受体的竞争力比氯雷他定高15倍, 同时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抗炎等作用, 且口服吸收快, 用药剂量小, 起效快, 作用持久, 耐受性好, 生物利用度高, 安全性高, 不受饮食及药物影响, 可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如慢性湿疹、荨麻疹等治疗中广泛应用[4]。丁酸氢化可的松为中效皮质类固醇, 与甾体类受体结合力较强, 对全身的影响较弱, 且其与细胞的亲和性较好[5]。外用时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制表皮增生, 抗感染、抗过敏、止痒等作用, 对非感染性皮肤病亦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化学结构中不含卤素, 外用时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高, 可应用于面部等部位, 且老年及儿童患者均适用。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2组治疗后皮损评分和自觉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表明丁酸氢化可的松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湿疹效果显著, 安全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严先琼.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和莫匹罗星软膏联合治疗湿疹皮炎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 2007, 28 (9) :1031-1032.

[2]周培媚, 熊霞, 杜宇, 等.派瑞松、丁酸氢化可的松制剂治疗湿疹疗效比较[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 31 (3) :310-311.

[3]李雪梅.地氯雷他定联合斯奇康治疗慢性湿疹48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 2008, 8 (8) :41-42.

[4]叶霞, 黄丹.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湿疹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2) :145.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治疗的80例汗疱疹患者, 将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40例, 男29例, 女11例, 年龄22~68岁, 平均 (41.5±1.1) 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1~15 d, 平均 (6.1±1.8) d;对照组患者40例, 男21例, 女19例, 年龄21~66岁, 平均 (39.7±1.3) 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1.2~16.5 d, 平均 (5.6±1.1) d。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 (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0021823, 批号:12009130) 治疗, 每日涂敷2次, 早晚各1次。试验组患者采用阿昔洛韦氢化可的松乳膏 (浙江奥瑞特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2214, 批号:1211131) 治疗, 涂敷在患者病灶部位, 2次/d, 连续使用15 d, 依据患者情况适当增减涂敷次数。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 根据我院自制的满意调查表, 评价患者的满意情况。

1.3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消失, 实验室指标正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得到好转, 实验室指标得到改善, 实验室指标部分异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 (%) = (痊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中, 试验组患者满意38例, 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满意26例, 满意度为6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9, P<0.05)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12.31, *P<0.05

3 讨论

汗疱疹在临床中比较常见, 该疾病机制复杂, 疾病类型较多[2]。目前, 医学界对于汗疱疹尚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 常规药物虽能够短效改善患者症状, 但复发率较高, 长期疗效欠佳,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 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 阿昔洛韦氢化可的松乳膏在汗疱疹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本研究结果显示中, 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阿昔洛韦氢化可的松乳膏是临床使用较多的一线抗病毒药物, 从给药方式可分为系统用药和局部外用药, 其作用机制相对比较复杂, 能有效抑制病毒DNA多聚酶, 从而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病毒DNA的合成等[3]。此外, 阿昔洛韦氢化可的松乳膏较强的抗病毒作用能为患者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提供保证, 避免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激素等造成病毒的复制以及患者并发症的增多, 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调节免疫等功能, 缩短患者疗程, 促进创面的愈合。从药物稳定性角度来说, 阿昔洛韦氢化可的松乳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 其稳定性更多的是研究药物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线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能够为药物的生产、包装、储存等提供依据[4]。临床将阿昔洛韦氢化可的松乳膏用于汗疱疹的治疗, 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 提高临床治愈率。但是, 患者在使用阿昔洛韦氢化可的松乳膏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患者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及继发感染等, 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过敏等反应。因此, 临床应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 采用阿昔洛韦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汗疱疹患者疗效确切, 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参考文献

[1]余珊, 付香莲, 张继美, 等.阿昔洛韦与京万红软膏多次厚涂唇疱疹65例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0) :147-148.

[2]熊凌云.阿昔洛韦软膏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 (269) :103-104.

[3]魏泓英.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健康 (月刊) , 2011, 30 (9) :226-227.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推荐阅读:

氢化处理06-24

催化氢化08-18

氢化物原子吸收法07-29

冷氢化市场调研报告05-31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07-03

上一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下一篇:机床生产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