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N/NFV

2024-07-25

SDN/NFV(精选6篇)

SDN/NFV 篇1

SDN从开源组织中借鉴了IT领域的开发方式, 这是以前电信运营领域没有的。基于开源的主要模式, SDN/NFV最终将走向统一平台化、开放化。

在4月13日的中国SDN/NFV大会上, 三大运营商的SDN/NFV演讲与往年最大的区别是在试点进展的介绍上更侧重实际问题。

运营商批SDN接口封闭:不利于开放合作

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所长段晓东在介绍中国移动SDN引入进展时, 特别提到了目前网络SDN改造过程中的几大问题。

一个问题是“软件定义网络, 把网络未曾遇到的问题扩展了”, 例如数据库不同步、控制器消息队列满并充斥大量无用新消息, 以至于影响VM执行DHCP流程并获取IP地址、异常情况处理不完善等。

还有一个大问题是多域协同的架构选择问题, 到底是单层控制器+东西向接口, 还是多层控制器+南北向接口, 这给运营商提出了难题。“电信级网络中, 网元数量众多、地理分布广、网络拓扑复杂、业务量大、管控团队成员多, 综合来看层次化的控制器很好平衡了复杂性, 增加了可运营性, 建议采用。”段晓东表示。

而大规模复杂网络中控制器功能及性能测试的问题也令中国移动很头痛:“十几万级的指标如何测出来, 非常困难。”

而中国移动谈到“时至今日SDN没有逐步开放而是更封闭”这一问题时, 语气颇为焦虑, 这也是运营商引入SDN进程中最希望能够短时间内改善的问题。

“从运营商角度来看, 目前各厂家SDN一揽子方案都会绑定控制器、网关、防火墙、负载均衡等软硬件, 而南北向接口却各是一套技术, 每个厂家都有一套私有云, 导致每次扩容都需要新建系统。”而为了早一步解决问题, 中国移动在呼吁产业链重视该问题的同时, 率先在SDN实践中建立了全面的SPTN生态系统, 实现了北向接口、南向接口的部分标准化, 同时还完成了现网7家设备厂商的实验室互通测试, 并在广东、浙江、福建、北京等地区进行了现网验证。

而中国电信的专家在演讲中也特别提到了SDN设备接口问题, 称南向接口很多属于厂商私有化标准。不同厂家的驱动模型不一样, 老旧设备对SDN的支持能力也不强。所以该专家也呼吁, 产业链应加快SDN互操作测试, 并尽快实现接口标准统一。

对此, 一位设备商人士表示, SDN技术和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 整个产业链都处于一边研究一边开发的过程中, 所以在现阶段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标准。但这是阶段性的, 未来SDN大体系架构形成后, 加上运营商起到牵头作用, SDN会走向统一和开放。

SDN从开源组织中借鉴了IT领域的开发方式, 这是以前电信运营领域没有的。基于开源的主要模式, SDN/NFV最终会走向统一平台化、开放化。

中国移动今年或将推出SDN/NFV电信云

中国移动提出了在Vo LTE、物联网专网、固网接入三大领域率先引入NFV的策略。同时据内部人士介绍, 中国移动在固网市场进行了大量投入, 2016年或将推出一个“SDN试验网计划”, 打造一个基于SDN/NFV化的“电信云”, 一些产业链企业已经与中国移动进行测试和方案讨论, 同时, 网元性能测试等环节都已完成。

此前在2015年12月的未来网络大会上, 中国移动人士就表示, 中国移动在当年4、5月10月进行了公有云的招标, 基本验证了SDN具备商用部署的能力, 当时已计划2016年在中国移动的公有云以及私有云上部署SDN。

早在2015年7月时, 中国移动就已经推出了下一代网络“Novo Net”, 目的就是融合SDN/NFV等新技术, 构建一张资源可全局调度、能力可全面开放、容量可弹性伸缩、架构可灵活调整的新一代网络。随后,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还联合产业链企业进行了SPTN SDN创新实践, 在政企专线业务领域实现了网络能力的开放, 并实现网络的高效运维。

2015年, 在产业链的推动下, SDN在数据中心场景中的应用已经开始大规模普及, 但还有互联互通、部分软件系统对虚拟化平台的支持等问题需要解决。当时中国移动的规划也是首先在数据中心引进SDN技术, 其次在骨干网、传输网中引入SDN。

本届SDN/NFV大会上, 段晓东明确了中国移动引入NFV的策略, 一方面是利用NFV快速部署和升级的特点, 规模发展Vo LTE新网络, 在Vo LTE网络推进虚拟化技术, 重点考虑S-CSCF和AS等信令面网元, 深入研究SBC媒体面虚拟化可行性, 并将严格考虑全部IMS网元虚拟化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是利用NFV的灵活扩展能力, 可提供多样的物联网服务。依托专用EPC实现虚拟化的Io T网络平台, 满足万物互联快速部署和灵活应用的需求, 加快物联网HSS虚拟化的重点攻关。

而第三个引入NFV的重点领域就是中国移动目前大力发展的固定接入, 中国移动将采用NFV技术重点部署S-CPE和BRAS, 高起点推进固定接入网络, 满足固定接入快速升级、自动开通和灵活的能力开放等需求。

中国联通公布SDN/NFV演进方向, PSTN局房开始腾退

自2015年9月中国联通隆重发布新一代网络架构CUBE-Net2.0白皮书, 并明确了面向云、端双中心的解耦与集约型网络架构后, 中国联通在SDN/NFV部署上的脚步已越来越快。按照中国联通的计划, SDN的引入、网络云化和超宽带建设在3~5年内可以见成效。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公布了中国联通SDN/NFV演进策略, 包括业务、支撑、网络三大方面。

在业务方面, 引入SDN/NFV实现业务创新、升级、集成是重点。据唐雄燕介绍, 中国联通在业务领域引入SDN有4方面考虑:一是新业务、垂直行业应用优先考虑采用SDN/NFV解决方案;二是基于开放的架构, 构建新型业务生态, 开展自主/社会化研发, 实现产品创新;三是传统专线SDN化、DC业务云化 (SDN+混合云) , 向一体化产品升级;四是网络软件化, 提升业务集成能力, 提供ICT融合产品。

在支撑方面, 中国联通引入SDN/NFV重点在OSS2.0、云网一体化方面。对此, 唐雄燕也提出了4个细化方向:一是以OSS2.0为核心, 聚焦核心能力集约、平台数据标准、应用资源开放;二是运营支撑系统模组化, 探索迭代开发、快速复制的良性模式;三是构建管云一体化的运维体系;四是探索面向SDN/NFV的运维流程、组织架构和系统平台。

而在网络方面, DC化、云化、软件化是中国联通引入SDN/NFV的重点, 中国联通正在从本地边缘节点起整合资源, 构造统一网络控制和管理平台, 逐步向区域中心扩展, 形成以DC为中心的网络结构;同时, 从家庭和集团客户业务开始试点, 将网络功能虚拟化、服务云化向DC迁移, 逐步试点v BNG云化部署, 构建以边缘DC为基础的新型城域结构。

在唐雄燕看来, 传送网和承载网以提升运维效率和服务能力为导向, 将逐步进行SDN化改造, 构建高效、灵活的弹性管道。而在软件体系方面, 中国联通的策略是以开源为基础, 构建统一、开放的网络软件体系架构, 形成核心软件的自主研发能力, 逐步具备迭代业务开发能力。

为了进一步盘活网络资源引入S DN, 中国联通已经开始在全国腾退PSTN机房, 并进行了v DC改造试点。与互联网公司相比, 数量众多、接近用户的属地化边缘DC是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优势和重要资产, 边缘DC主要覆盖本地网层面, 可推进DC业务从基础资源出租向虚拟化云业务转型。如表所示。

从本届大会上记者还获悉, 在利用SDN增强传送网智能化的同时, 中国联通开通了全球首个基于ONOS开源控制器架构的SDN专线业务, 并于2015年在天津进行了L2VPN业务试点。

SDN/NFV 篇2

经过多年发展, 传统电信网络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下用户的需求, 为此电信网络架构重构迫在眉睫, 而在电信网络重构时, 越来越多的运营商选择引入SDN/NFV技术, 以打造简洁、敏捷、开放、集约、灵活的智能网络。

运营商纷纷发布未来网络架构

从市场规模来看, 调查机构TBR最新市场调查研究显示, SDN正在被大多数企业采用, 并将占到全球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收入的40%, 到2020年SDN市场总值将达到127亿美元;而Infonetic关于NFV市场的最新研究表明, 预计NFV的硬件、软件和服务的市场总量在2019年将达到116亿美元;从我国来看, SDN/NFV产业联盟发布的《NFV产业发展白皮书》曾指出, 未来5年, SDN/NFV国内市场规模接近2500亿元人民币。

我国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行动, 纷纷发布未来网络架构, 并逐步加快SDN/NFV商业化部署的步伐。例如, 中国联通发布其新一代网络架构《CUBE-Net 2.0白皮书》, 并与20多家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了“新一代网络”合作研发计划;中国移动则发布了Novo Net2020愿景, 希望融合SDN/NFV等新技术构建新一代网络, 以适应中国移动数字化服务战略布局的发展需要;而中国电信则于2016年7月, 发布《中国电信CTNet2025网络架构白皮书》, 其中对于如何引入SDN/NFV技术做出了更加清晰和明确的要求。

从部署进程来看, 据OPNFV调研显示, 全球约有20%的组织机构开始NFV转型战略, 33%的组织制定该方面战略, 2 0%的组织开始进行该方面的实际测试, 还有21%的组织已经进入实际部署阶段, 只有少部分处于观望状态。国内运营商也基本进入NFV测试阶段, 并且可以少量提供服务。此外, 调查显示, 对于NFV技术, 业界比较关心的是安全, 其次是运营管理, 还有与OSS、BSS的集成和容器等问题。

而SDN商用化持续推进, 逐渐步入落地期, 运营商在多个网络场景布局不断提速, 目前运营商在数据中心以及广域网已经对SDN进行了落地, 未来随着SDN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商用进程的加快, SDN将会渗入更多的场景需求之中。

挑战仍存

关于对SDN/NFV的工作计划, 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总体研究室主任张昊表示, 中国移动12月将会建设面向未来网络构架的实验网, 在实验网上将验证NFV的功能;中国电信网络重构开放实验室运行中心副主任史凡表示, 中国电信引入NFV希望达到3个效果:跨域跨网协同、软硬件解耦、向第三方能力开放, 中国电信前端部门明确提出希望在2018年左右实现50%以上政企客户的业务提供按需部署;而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指出, 中国联通将通过引入SDN/NFV和云技术, 让网络可以切片, 实现“云管端”的协同、网随云动、网络能力开放。

不过, 目前SDN/NFV发展部署也面临诸多问题, 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赵慧玲曾指出, 从产业发展情况看, SDN要求网络智能化和定制化, 但当前的SDN方案仍主要在现有设备上演进, 主流设备SDN南北向接口支持能力尚不足, 跨厂商存在互通性问题。在NFV具体部署上, 有四大主要问题:首先是解耦问题, 涉及硬件解耦、软硬件解耦以及三层解耦, 第二是部署问题;第三是管理编排器MANO;第四是网络运营问题。

SDN/NFV 篇3

“2016年中国SDN/NFV大会”与往年对SDN/NFV技术一味地“热捧”不同, 诸多专家在大会上均明确指出, 目前这项新兴技术的演进工作步履艰难, 包括:SDN/NFV技术性能不达标、标准不规范、整体依然处于现场试验和试商用早期阶段。而根据SDN/NFV产业联盟发布的《NFV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未来5年, 覆盖数据中心组网, DCI互联、光网络、接入网、移动核心网、IMS等领域的SDN/NFV技术, 仅国内市场规模就接近2500亿元人民币”。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减缓了这项电信行业最具前景技术演进的步伐?

SDN是长期事业运营商缺乏软件思维

SDN/NFV产业联盟理事长韦乐平直接指出SDN/NFV的发展问题。他认为SDN/NFV整体处在现场试验、试商用和早期商用阶段。当前, 电信网整体刚从过度期望进入到成熟期, 估计1~4年陆续进入发展期, 4~8年陆续进入稳定发展期。

当前SDN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欠成熟和现网如何向SDN演进, 而NFV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欠成熟, 几乎63%的运营商不认为纯开源的NFV能够满足电信级的可用性和可靠性要求。换言之, 基于开源码的供应商商用软件依然将是主流解决方案。另外现网如何向NFV演进也缺乏知识和经验。对于这项技术, 不能一味地追求立竿见影, 应该对其进行长期的规划和部署。

对于未来SDN/NFV的发展, 韦乐平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战略上要高屋建瓴, 深度转型;二是战术上要落地有声, 行胜于言;三是思维上敢于突破;四是行业上要协同发展, 规避分裂。最后, 韦乐平认为SDN/NFV的发展需要积极吸纳其他创新技术, LSO和Docker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未来网络管理系统的演进, 将会从“纵向集成、横向互通”转变为“纵向分割、横向协同”, 而虚拟化系统的演进, 将会从“基于虚拟机的传统虚拟化”转变为“基于容器的轻型虚拟化”。

《白皮书》:未来5年NFV还是初期阶段

在2016年中国SDN/NFV大会期间, SDN/NFV产业联盟发布了《NFV产业发展白皮书》 (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 未来5年内, SDN/NFV将处于以技术竞合、试点应用、理念培育为特征的发展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统一架构、标准化接口、推动符合电信级要求的产品成熟、逐步打破单厂商“独舞”的封闭架构、打造开放系统平台、推进多厂商的集成。

而未来5~10年, SDN/NFV将过渡到以技术成熟、规模部署、运营变革为特征的融合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 开放网络目标架构更加清晰, 平台和接口标准化程度更高;产品和解决方案日益成熟, 不再是单厂商的“独奏”, 而是多厂商的“合唱”, 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运营商网络将更大规模地部署SDN/NFV技术, 以期实现网络开放可编程、资源灵活调度、业务快速上线、运维高效的总体目标。

经过多年的发展, NFV技术产业生态日益完善, 产业重心加速调整。包括NFV推动硬件和软件解耦以及软件功能的分层解耦, 原先由单一厂商提供整套软硬件一体的系统, 将分解成来自不同厂商的组件, 如通用硬件、虚拟化平台、不同VNF等。另外, 第三方系统服务集成商在NFV产业生态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要求具备更强的软件研发及系统集成能力。

SDN/NFV 篇4

来自IDC与Infonetics的数据显示, SDN市场规模在未来两三年内将超过30亿美元。IDC表示到2016年SDN市场规模将达到37亿美元, 而Infonetics则相对保守, 预测在2017年将实现31亿美元的市场贡献。

毋庸置疑, SDN已被业界公认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 在过去一年中包括思科、华为、瞻博以及华三在内的众多网络设备供应商都在顺应这一趋势, 推出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这其中虽有实际案例, 但也不乏有些厂商跟风炒作。但无论如何, 这些厂商的实力都将在2014年一验真伪, 因为在经过了长达几年的市场培育期后, 部分领先的运营商和企业将针对自身网络进行虚拟化改造, 将SDN付诸实践。

相比于SDN, NFV (网络功能虚拟化) 虽然起步较晚, 但其本质在于解决电信运营商多年来高昂的网络成本和封闭的网络功能, 所以NFV自出现的第一天就受到全球各大运营商的高度关注。中国移动在2012年初连同国外七家主流运营商共同发起了ETSI网络功能虚拟化行业规范工作组 (NFV ISG) 并广泛参与到该工作组下各分项目的研究规划工作中, 而那些从事电信市场服务的网络提供商们也展现出了积极的参与热情, 并为NFV应用部署找寻更多的适用场景。

Strategy Analytics (SA) 无线运营商战略分析师杨光告诉《通信世界》记者:“Google、Facebook、Yahoo、微软等IT公司与NTT、Verizon、德电等运营商共同发起成立了ONF, 这些传统IT企业以数据中心为起点, 将SDN逐渐推向更广阔的网络范围;而传统通信企业则从网络虚拟化入手, 通过网络虚拟化提高网络资源的配置效率, 如AT&T、BT、德国电信、法国电信等主要电信运营商推动成立了ETSI NFV, 其主要目的在于推动网络虚拟化技术的标准化。但这些不同的产业群体实际上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平行发展的, 他们最终将实现殊途同归。”

SDN为何备受全球企业推崇?

从最终实现的角度, SDN最大贡献在于让网络的智能从硬件转移到了软件, 企业和运营商为网络添加新功能的同时, 不用再购进硬件设备。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首先, SDN让网络更简单, 由于网络配置都集中在Controller, 逻辑网络与物理网络脱离了必然联系, 物理网络架构也就有了更多选择性;其次, 业务更便捷, 基于软件进行的业务定制有利于新业务的测试、部署和上线;最后, 设备更通用, 网络控制功能从网络交换中抽离出来, 硬件环境不再依赖专有平台而采用IT化的平台环境, 促进了硬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

SA咨询公司对SDN的预测是, 2014年将是SDN开始现网应用的一年。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将SDN部署计划提上日程, 而在电信行业, 基于SDN架构的OSS/BSS系统以及负载和资源管理网元 (如策略控制服务器) 将在部分现网中得到部署。同时, SDN的应用领域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展。移动回传 (Backhaul) 、信令优化、动态缓存以及基于边缘节点的流量优化等等都将是SDN应用的新领域。

NFV能否推倒电信网络“高耸的围墙”?

全球范围内的运营商都对NFV寄予厚望, 他们认为只有“软硬件解耦”的方式才能真正打破电信设备多年来高耸的“围墙”, 摆脱电信网络“黑盒子”的宿命, 并以此进一步降低每年不断攀升的建设和维护网络的成本, 同时为电信网络功能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所长段晓东也曾公开表示, 运营商的业务内容从语音向流量和数据快速迁移, 以前运营商更多的服务是从业务层等高层网络开始, 但随着流量时代的到来而逐渐下沉。承载网此前一直是承载上层业务, 现在则要直接面向具体用户开展业务运营。这种改变对于现有的网络架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运营商希望未来的网络能够低成本、高效、灵活的运营。对于SDN、NFV等新技术的关注也正是源于这一诉求。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想要撼动多年构建起来的庞大而冗繁的电信网络绝非易事。

NFV标准工作组的成员们希望通过基于x86的通用服务器设备来取代定制化的电信设备, 由此开启电信网络的通用大门, 这样的出发点虽然令人兴奋, 但当务之急还应找到适宜NFV的突破口。

SA分析师杨光告诉《通信世界》记者:“NFV主要侧重于网络7层协议中上层部分 (4~7层) 应用的虚拟化, 通过软件实现多种多样的网络功能, 如虚拟的运营级NAT、虚拟的广域网优化、虚拟的接入路由器等等。”H3C公司技术专家也表示, 在电信网络中, 越是接近二层和传输网络NFV应用得越少, 而汇聚层和中心节点网络才是NFV施展的核心。

SDN与NFV网络发展殊途同归

SDN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们首次提出, 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相关的协议、组织以及网络架构和标准, 并得到厂商的关注,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群体;而NFV则是由全球范围内的电信运营商发起, 以解决实际需求为目的成立了工作组, 并对外发布了《网络功能虚拟化白皮书》。

一个是带有学术基因的“学院派”技术, 一个是接地气儿的“需求导向型”技术, SDN与NFV虽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技术特征, 但两者最终都旨在改善电信网络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是相互补充、互不替代的关系。

具体而言, SDN是一种跨设备级的技术, 不仅只体现在IDC或企业网中的某一台设备上, 其通过改变网络控制层与转发层的逻辑关系, 将为下一代网络带来更多、更新的功能, 比如针对不同的业务客户群, 通过改变节点设备的转发流表, 优化不同的业务流。而NFV则属于产品级的技术, 通过改变单台设备功能的承载形态进而影响整个网络架构, 比如在城域网中, 将原本存在于统一集成网关设备中的路由、多媒体以及安全等网络功能转移到通用服务器上运行, 以便降低成本、更好地响应用户的需求。

改善异构环境还是长远话题

既然SDN/NFV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网络的开放, 那么业界的关注点自然转到了“改善异构环境”上来, 毕竟多年来电信网络长期属于封闭不互通的状态, 各厂商提供的网络设备无论从平台建设、运维能力还是管理软件等方面都互不兼容, 这也使得运营商在网络搭建中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

那么, 能否借SDN/NFV打破电信网络设备异构不兼容的问题, 来自电信设备厂商的答复并不乐观。在他们看来, 实现电信网络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属于终极目标, 在实现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恐怕将长期处于摸索和过渡阶段, 但这一过程中, 各家厂商会基于对SDN/NFV技术的不同理解、产业链的定位差异以及对产品的开发周期等因素, 推出各具特色的技术解决方案, 异构网络环境短期内恐难解决。

SA分析师杨光对此也表示, 电信运营商作为SDN网络架构未来的主要使用者, 对SDN的引入周期和功能定位仍主要处于实验探索阶段。随着运营商对SDN的需求定位逐渐明朗, 产业界也将逐渐得出对SDN能力和演进路线的共识。

IT厂商迎来电信市场的“春天”?

在业界已经形成的下一代网络发展共识中, 无论是SDN还是NFV都在强调“软件和IT”的能力, 正如诸多业内专家的观点, 未来的世界将是“软件定义一切”。

这样的发展趋势不免令IT厂商兴奋不已, 虽然已经在互联网和IT行业“只手遮天”, 但在电信市场却始终未有可喜的成果出现。鉴于电信行业具有的行业特殊性和复杂度, 电信设备市场始终都被少有的几家传统电信设备商所占据, 后进者再想进入电信市场难度颇高。

在电信行业不断向IT和互联网产业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 传统行业间的界限将逐渐模糊, 开放平台和软件定义的能力将在未来融合中相互渗透。而“软件定义”的下一代网络能否为IT厂商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对此, S A分析师杨光对《通信世界》记者表示:“通信网络无论在网络规模还是功能协议的复杂度方面都有独特需求, 而SDN/NFV架构则对控制软件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需要供应商对通信网络的特征和需求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洞察, 从这个角度上说, IT企业与通信企业的互相学习和借鉴将是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委会委员雷葆华也表示, 现阶段运营商的任务还是对现有网络设备的改造和替换, 在IT设备替换传统的电信定制化设备的过程中, 将牵扯到大量的技术难题, 比如平台软件的迁移、上层应用的适配, 以及网络运维的配套等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具有深厚行业背景与经验的电信设备商的协作和支持, 而IT企业在这方面显然还能力不足。

SDN最大障碍调查40%受访者“全选”

Light Reading社区进行了“在电信网络广泛部署软件定义网络功能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的调查问卷, 900多名读者参加了投票。调查问题下方共提供了五个特定选项, 结构投票显示, 将近40%的受访者选择了“以上所有”作为对SDN面临的挑战的最恰当的描述。

近18%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成熟的产品”是SDN广泛部署的最大障碍, 约有13%的受访者选择了“管理和业务流程方面的问题”, 而安全问题和市场关注分布获得了8%的投票, 大约有4%的人选择了缺乏产品。

80%

SDN/NFV 篇5

中移动网络架构存在三大挑战

中国移动发展有线宽带的时间并不长, 缘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项目经理李振强表示, 这得益于中国移动发展“高起点”有线宽带业务——以50M为主、100M体现优势, 并大力发展FTTH接入。

虽然中国移动有线宽带业务取得了巨大成绩, 中国移动骨干网也已经完成了与国内其他运营商以及国际互联网的互联互通, 但从网络整体架构来看, 中国移动网络架构还面临三大挑战。在骨干网层面, 主要问题是流量不均衡;在城域网边缘, BRAS设备面临着利用率比较低、运维比较复杂、新业务上线比较慢等问题;而在网络边缘的CPE方面, 主要存在智能化程度不足、业务升级难度较大的问题。

谈到如何解决目前中国移动固网所存在的问题, 李振强认为, 中国移动应建立基于SDN/NFV的固网架构。

李振强指出, 建立基于SDN/NFV的固网架构涉及4个方面的关键技术, 一是建立基于TIC的网络架构;二是在CMNet层面, 进行SDN流量调度;三是在BRAS层面, 采用转控分离v BRAS;四是在CPE层面, 采用智能网关及s-CPE。

建立基于SDN/NFV的固网架构

首先是基于TIC的网络架构, 它是从以语音为核心向以内容和流量为核心的新型网络架构演进, 以TIC构建新型数据中心, 组成电信云, 实现控制与媒体云化。在这其中包含三大原则, 一是控制集中;二是媒体下沉;三是优化流量和用户体验。

同时应基于SDN与N F V协同构建TIC, SDN与NFV协同过程中, 控制器是一个核心部件, 因此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一款SDN的控制器——Aero, 它基于ODL移动自主开发, 面向数据中心场景, 重点解决原生方案的性能问题, 通过标准化的接口打破SDN方案单厂家绑定。目前Aero已经可以支持Open Stack I版本以及K版本, 同时通过标准的接口也与华三、思科、锐捷等厂家设备进行了互通。

其次是SDN流量调度, 基于SDN构架开发骨干网流量调优平台, 通过智能计算调整流量转发路径、优化网络利用率。近期, 中国移动采用的模式是网络可视化和局部流量调优, 远期采用全网流量集中调度。

再次是BRAS转控分离。随着宽带用户数量的激增、4K高清、物联网等新业务的发展, 传统BRAS作为CMNet网络的边缘以及用户接入的网关, 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国移动转控分离BRAS部署方案在控制面集中化和转发面本地化方面做了很大的改善。目前中国移动与业界主流厂家华为、中兴、华三、烽火、阿朗合作, 主导转控分离BRAS机构设计及接口设计, 推动产业链成熟;中国移动也在主导产品测试, 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设备规范、测试规范制定, 在2017年进行测试以及试点, 2018年进行商用。

SDN/NFV 篇6

由于具备能够实现软硬件解耦、开放网络能力、简化运维配置等功能, 近年来SDN/NFV技术越来越受到海内外运营商的关注。

SDN/NFV技术探索如火如荼

结合各自对SDN/NFV的理解, 运营商一系列的实验项目已在网络中开展起来。

尤其是以AT&T为代表的激进派, 以Domian2.0定义的网络框架为指引, 提出了到2020年, 将彻底完成网络转型, 整个网络75%由软件组成, 通过SDN/NFV将网络控制放入云中和用户手中, AT&T也将转型为一家软件公司。

从国内来看,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也分别在OTN、PTN/IPRAN、数据中心网络以及核心网的建设和改造中引入了一系列的SDN/NFV技术, 对提升网络性能、降低成本以及引入新业务起到了良好的推动效果。

但是, 随着SDN/NFV研究的深入, 一系列的问题也在运营商面前暴露出来, 成为该技术进一步落地应用的障碍, 甚至业界也有专家认为, SDN/NFV技术已经由炒作期进入到幻灭期, 但离成熟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引入SDN/NFV技术需考虑的五大问题

笔者也认为, SDN/NFV技术对运营商提出了一些革命性的挑战, 本文试图对当前SDN/NFV技术在运营商现网引入的问题进行分析, 引起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第一, 现网的改造与兼容

SDN/NFV技术的引入必然需要现网的改造和兼容, 而且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造, 包括了设备兼容、管理兼容和流程再造等网络运营的各个环节。

设备的兼容和改造目前业界已有许多方案, 这里不再赘述, 仅从管理和流程的改造来看, SDN/NFV首先将应用于业务的配置和优化领域。

之前业务的下发多数依靠厂家的网管, 或者独立的第三方业务下发系统完成。在SDN/NFV时代, 业务由网管下发迁移到由控制器下发是发展趋势, 也有一定优越性, 但目前来看还需要不断完善业务下发过程中各个北向接口和南向接口的网络功能模型, 解决业务与网络能力之间彼此的适配问题。特别是在北向接口的标准化过程中, 原有的网管组织TMF定义的网管信息模型和ONF/IETF等组织定义的SDN信息模型许多标识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网络协同层做大量的标识转化工作。

这个问题也将直接映射到管理域与控制域的协同与发展路线, 在目前标准化组织没有统一解决方案的情况下, 需要各运营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义一些私有接口, 以实现控制域与管理域的拉通。

第二, 运维人员运维习惯的改变

SDN/NFV技术引入运维体系后, 必然带来运维人员部分运维习惯的改变, 原有静态的、固化的配置模式将向着动态的、个性化的配置模式转变, 运维系统自动化的转型将对现有运维模式带来一定冲击。

在网络控制器的智能性还未完全成熟, 还需要人工做很多决策和干预的时候, 在多大程度上允许配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存在, 并融入运营商的生产经营系统, 目前还并不清晰, 更缺乏相应的流程和规范的指导。

即使在部分特定的领域目前已经能够做到融入, 也需要网络运维和经营人员进行多次技术培训, 特别是软件技能的培训, 以适应“软件定义网络”时代的要求。

第三, 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

SDN/NFV技术的变革带来了转发设备白盒化、芯片和硬件通用化的可能, 从谷歌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的实践来看, 通用硬件加定制软件的模式也在逐步成为趋势, 但是电信级网络要求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白盒设备是否能够胜任还需要长期的验证。

在SDN/NFV时代, 运营商对网络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没有丝毫降低, 可以说还在不断地提高, 从全网来看, 如果设备自身的控制功能有所降低, 那么必然要求与之相配套的网络控制系统、管理系统能力的大幅提升, 这在目前还缺乏必要的检验。

简而言之, 如果运营商不具备较强的自我研发能力, 那么即使采购白盒设备的成本降低了, 用在控制、管理软件等方面的投资又会增加, 而且软件的升级服务还可能较之硬件更加频繁, 网络投资的总体成本是否能真正实现降低还不好说。

第四, CT领域软件开源存在挑战

软件开源化的运动已经在IT领域持续多年, 已有了一套成熟的拓展模式, 但是CT领域的软件开源尚属新鲜事物, 目前也缺乏相应的评测手段。

从开源软件实际发展的情况来看, 需要维系一个庞大的开源社区, 研发人员业务要具备奉献精神, 不能只索取, 也要为开源社区进行回馈。由于CT领域产业链的关系, 原有的较为封闭的体系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打破, 圈内玩家比起IT领域还相对较少, 建立这样生态良好的开发社区并长期维系, 对运营商和CT厂家都是一个新课题。

而且目前来看开源软件只能解决软件研发中基础性和框架性的问题, 在真实应用前还需要做大量的改进、完善和包装工作, 这其中也有大量的软件开发工作量。

第五, SDN/NFV如何为运营商赚钱

SDN/NFV如何与新业务有机结合, 真正让运营商赚到钱仍需要探讨。目前来看, 虽然在SDN/NFV的描述中都有开放网络能力、快速提供业务的美好描述, 但从运营商真正落地的项目来看, 还是以简化网络运维类的应用居多, 即当前主要看到的还是帮助运营商省钱的一面。

要实现创新型业务的快速提供并与网络有机结合, 仅仅靠控制器还不够, 运营商必须对网络的协同层、业务编排器、业务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掌控力。

【SDN/NFV】推荐阅读:

上一篇:主流中的主流等下一篇:保守主义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