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能

2024-07-23

浅层地能(共3篇)

浅层地能 篇1

从19世纪煤炭被大规模开发以来,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发生了巨大的进步, 人类的创造能力也随之增强。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化生产开始了辉煌的历程。这一时期的能源代表产品是蒸汽机, 它使火车加入了人类现代文明之列, 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20世纪中叶, 出现了石油。这一能源的出现对人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仅改变了世界能源供应的格局, 也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政治格局。这种能源的代表产品是内燃机, 它使汽车与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大众化成为现实, 加速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石油危机”, 一直到人类进入21世纪, 人类在享受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同时, 日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发展危机。

气候上的变化, 使环境议题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已经上升为一个战略性问题, 人类面临着空前的发展危机。

可再生能源和浅层地能

自从上世纪70年代爆发能源危机以来, 许多国家都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 而日益增长的环保要求使得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手段。

我国不仅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还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目标。从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来看, 目前世界平均为13.6%, 发展中国家平均为6%, 我国为7%。我国政府规划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翻两番, 到2010年达到10%, 到2020年达到15%。

从供暖的角度来看,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这些可再生能源, 在现阶段尚不适合作为持续稳定的建筑物供暖能源。它们确实都有各自的优点, 但是, 风能、太阳能在使用时都需要传统能源作为备用或贮存;生物质能对农村及郊区有农作物的地区有重要意义, 但不适宜作为城市供暖能源大面积推广;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是针对深层地热, 由于资源具有地域性, 技术复杂和投资较高及环保要求都令其不能广泛应用, 并且存在着资源合理利用难题。其它如潮汐发电等也存在投资过高、需要政府补贴才能运营的问题。因此, 目前它们都不能作为建筑物供暖直接的、单一的能源供给。

相比之下, 可再生能源中低品位的浅层地能不仅蕴藏量极为丰富, 而且无污染、可再生、采集方便、投资小, 非常适合作为建筑物供暖能源, 符合专家提倡的“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原则。但是浅层地能长久以来却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

所谓浅层地能, 是指在太阳能和地心热的综合作用下, 在大地表层 (一般400米以内) 形成的相对恒温层中的土壤、砂岩和地下水所蕴含的低温热能。浅层地能是以蓄存的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太阳射向地球的能量有30%由大气云层及地表反射出去, 大气云层吸收19%, 余下的51%由陆地及海洋吸收后, 在地表以下数百米内形成了一个相对恒温层, 即浅层地能。

浅层地能的特点是:储量巨大、再生迅速、分布广泛, 是巨大的“绿色能源宝库”。

浅层地能的最新采集技术

浅层地能采集技术进步过程始终围绕提高采集效率和采集量的目标进行。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研究, 推出了新的采集技术, 即自主创新的恒有源单井循环浅层地能采集技术。

恒有源单井循环浅层地能采集技术解决了规模化开发利用浅层地能时, 传统采集技术所存在的安全与高效两方面互为牵制的技术瓶颈, 采集效率比地埋管技术高100倍以上, 较好地解决了移砂、地面不均匀沉降和水量损失等问题, 不破坏地下水的自然分布, 为规模化开发利用浅层地能作为建筑供暖替代能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

恒有源单井循环浅层地能采集技术已推广应用到800万平米的建筑, 实现产值20亿元, 相对于燃煤锅炉供暖技术, 每年可节约标煤7.8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 在使用地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 环境效益显著。这一浅层地能技术应用也已拓展到设施农业、绿色储粮及海水源取热等领域, 较传统技术有着突出优点。

浅层地能在未来建筑用能中的地位

全社会总能耗中建筑能耗约占三分之一, 取暖又是建筑能耗总量中最大的一项。我国北方地区采暖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65%以上, 有的地区高达90%, 建筑节能潜力很大。因此, 改变传统建筑物供暖 (冷) 方式, 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技术, 以政策引导首选浅层地能作为建筑物供暖 (冷) 系统的替代能源, 是提高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利用浅层地能为建筑物供暖 (冷) 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技术。积极创新的恒有源单井循环浅层地能采集技术将浅层地能开发利用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使世界能源专家开始重新认识浅层地能的系统开发利用价值。

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大力推广浅层地能在建筑物供暖 (冷) 系统中的应用。可以预见,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浅层地能这一新型可再生能源必将成为未来建筑物的主要供暖 (冷) 能源。它的推广应用和普及必将显著提高我国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低碳可持续发展、生活幸福、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浅层地能的特点是:储量巨大、再生迅速、分布广泛, 是巨大的“绿色能源宝库”。

全社会总能耗中建筑能耗约占三分之一, 取暖又是建筑能耗总量中最大的一项。我国北方地区采暖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65%以上, 有的地区高达90%, 建筑节能潜力很大。

摘要:国家大剧院坐落在北京长安街上, 穹顶似的单体建筑四周碧水环绕, 隔水远眺, 静谧典雅, 令人神往。进入大剧院的通道在水面之下, 阳光透过水波闪烁着洒落在地面和墙壁上, 仰面看去, 原来清澈的池水就在通道的透明棚顶上荡漾。漫步走近大厅弧形玻璃幕墙向外望去, 美丽的漪涟就在脚边, 隔离开远处的车水马龙。这3.5万平方米面积的浅浅水池波光潋滟, 为大剧院增添了充满灵性的色彩。这池水在北京的严冬里也不结冰, 为它加温的是一种绿色、低碳的能源:浅层地能。

浅层地能 篇2

关键词:农村,浅层地能,前景

1 引言

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致使柴草成堆、杂乱无序, 影响村容整洁, 农村燃煤燃薪材对大气环境的面源污染更为严重, 所以在农村因地制宜推广清洁能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实施浅层地能 (热) 替代燃煤燃薪材供暖或是替代空调制冷, 对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提高生活品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浅层地能 (热) 是在太阳能照射和地心热产生的大地热流的综合作用下, 存在于地壳下近表层数百米内的恒温带中的土壤、砂岩和地下水里的低温地热能。浅层低温地能广泛存在于大地近表层的恒温带中, 其温度水平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气候温度, 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 恒温带中的温度变化不大, 相对稳定, 所谓低温就是它低于传统地热温泉温度的下限 (25℃) 。在地球南北极、春夏秋冬它的温度水平一般在10~25℃范围内。

浅层地能 (热) 不是传统概念的深层地热, 是地热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新成员, 它不属于地心热的范畴, 是太阳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广泛的存在于大地表层中。它既可恢复又可再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低温能源。以往这种低温能源与深层地热的高品位能量相比, 因品位不高 (通常温度﹤25℃) , 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但是采集利用价值却很大。因为它具有可再生、储量巨大、分布广泛、能量恒定等特点。随着制冷技术及设备的进步和完善, 成熟的热泵技术使浅层地能 (热) 的采集、提升和利用成为现实[1]。

2 开发浅层地能 (热) 技术原理

采集自然界中可再生的低品位能量———浅层地能, 利用热泵技术将低品位能量提升为高品位能量, 再适度地释放到使用环境中。浅层低温地能 (热) 供暖的核心是热泵技术是用蒸发器吸收低温热量给压缩机绝热提升后以冷凝器放出的热量来供热的制冷系统。它用潜水泵将井水 (约15℃) 以100m3/h的流速注入热泵机组, 井水在热泵机组内放热, 温度降为10℃井水所放出的热量经热泵提升至50℃以后, 通过风机盘管将热量放入室内达到采暖的目的。放热后的井水被送回同一口井内, 通过井内的土壤换热装置与周围土壤换热, 水温恢复后再次被潜水泵吸入并注入机组[1]。

热泵技术, 通过采集浅层低温地能 (热) , 并略加提升, 来满足供暖 (冷) 的需求, 同时实现供暖 (冷) 区域的零污染排放。不仅利用了大自然的低品位可再生能源, 大幅度节约高品位传统的建筑用能, 同时真正实现供暖 (冷) 而无污染的绿色居住环境。

3 国内外开发浅层地能 (热) 技术的发展现状

3.1 国外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国外, 热泵供暖 (冷) 技术已处于商业化应用。国际上热泵技术的快速发展是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以后, 热泵供暖技术应用得到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国政府的认可。为推动热泵技术的发展, 1976年世界能源组织成立了“国际热泵委员会”。苏、英、法、联邦德国、丹麦、瑞典、挪威等国参加。一些国际组织如国际制冷学会 (IIR) 、世界能源委员会 (WEC) 、国际能源机构 (IEA) 等, 经常组织有关热泵的国际活动与学术会议, 促进热泵技术的发展。

现今在欧洲各国用于供暖的热泵总数达到600 000套。瑞典是用热泵进行供暖的最大国家, 次之是瑞士、德国、奥地利、法国。欧洲各国热泵发展和产品开发方兴未艾, 正在迅速成长。一些国家如瑞典和瑞士政府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 财政补贴、减税、优惠电价和广告宣传力度等, 并组建热泵推广协会和检测中心机构促进其发展

美国地源热泵供暖供冷装置真正意义的商业化应用也只有近20年的历史。据统计, 到目前为止已安装近40万台, 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稳步增长。现今, 世界各国对热泵的兴趣越来越浓, 欧洲、日本和北美的制造厂都为工业、商业、建筑和民用提供大量热泵。许多国家把热泵作为减少CO2、SO2、NOX排放的一种有效方法。

3.2 国内的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以煤炭能源为主导, 能源价格的特殊性等因素, 使热泵发展缓慢。20世纪70年代初, 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 在国际上掀起推广热泵技术应用热潮, 也同时影响了我国学术界、高等学校、研究所和学会。我国热泵系统作为商业化应用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一段明显的滞后期。热泵的发展不仅与国家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及热泵本身技术进展有关, 还与能源的结构与供应、环境治理的需求有关, 特别是与政府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当能源、环保提到社会议事日程时, 才意识到发展热泵技术的重要性。

热泵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缓慢, 主要原因包括以燃煤为主的供暖手段很多;能源价格失调 (煤价无低于电价) ;压缩机制造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空气源热泵冬季供暖结霜的难点不易解决;经济发展程度制约人们的观念转变, 对冷暖热三联供要求不迫切等。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在我国暖通空调领域掀起一股“热泵热”, 热泵供暖 (冷) 在我国应用日益广泛, 且发展速度很快, 这主要是上述原因的改善和环境要求城市能源结构的变化所致。

目前, 热泵站在节约能源中的作用已引起国内主管部门和暖通空调工作者的关注和兴趣, 认识正在提高。有些城市已开始论证建立以水为低温热源的大型热泵站的可行性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将热泵站示范工程的研究纳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能源项目中。以浅层地能 (热) 的地下水和土壤作为热泵低温地源比大自然的地表水和空气有着更相对稳定的特点, 它的能量采集基本不受使用地域和四季气候的影响。它作为建筑物的冷热源初始采集更具有推广价值。目前水源热泵生产厂家全国已超过20家, 上海闵行经济开发区的办公楼供暖 (冷) 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土壤源的热泵工程, 近些年来国内数所高等学校开展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试验研究, 并取得一些有指导意义的数据。现今人们对生活品质和舒适性要注的不断提高, 城市能源结构的改变, 建筑市场的巨大为热泵供暖 (冷) 技术在推广创造了前所没有的机遇。国内在热泵理论研究、试验研究、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的应用诸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国热泵系统的应用正步入了世界性大国[2]。

4 浅层地能供暖技术分析

4.1 浅层地能 (热) 供暖 (冷) 和传统供暖 (冷) 方式的比较

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传统的建筑供暖 (冷) 方式, 它的最大缺点有4点, 包括使用矿物质燃料资源有限;能源利用不合理:燃用矿物质燃料 (煤、油、气) 等燃烧1 000℃烟气加热低温水70~80℃, 而排烟温度竞达200℃左右, 效率极低, 能源浪费极大;燃烧产物污染严重, 不仅产生大量温室气体CO2, 同样烟尘、CO、SO2、NOX皆须后期治理;设备功能单一, 锅炉只供暖, 制冷须另设制冷机组 (如分体空调, 电压缩式冷水机组或热力吸收式制冷机) , 另加投资。而新型浅层地能供暖方式全面克服了上述4方面的缺欠。

(1) 使用可再生能。若用地下水换热, 每100m3/h利用5℃温差, 可获取580kW低温热源, 只消耗约150kW的电绝热压缩, 提升这部分热量, 可实现700多kW的供热量, 这就相当传统1t/h锅炉的供热量, 在京津地区可供1万m2的建筑供暖。

(2) 能源利用高, 比传统方式节能50%~75%。

(3) 真正实现了供暖 (冷) 建筑使用区域的零排放, 零污染。

(4) 一套设备, 冬季既可供暖, 夏季又可制冷, 并提供日常生活热水, 节约总体投资。总之, 国内外建筑传统供暖 (冷) 的能源结构必须改变, 浅层地能 (热) 将是取代它的最有力的措施, 必将引起21世纪传统供暖 (冷) 方式的重大变革[2]。

4.2 浅层地能 (热) 替代传统供暖的试点经验

2007年宁安市渤海镇引进了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浅层地能 (热) 供暖技术, 在小朱家村2户农户家中进行了一个采暖期有试验, 并取提得了成功试用期内冬季室温可保持在以上取暖消耗主要是热泵工作的电能消耗, 按2007年冬季燃煤价格计算, 实际发生费用为16.67元/m2与燃煤费用基本持平。2008年推广到27户, 2009年新增63户, 冬季室温可保持在20℃以上。目前小朱家村主村110户已有90户村民应用了浅层地能开发利技术, 与传统燃煤供热系统相比, 又有多方优势, 包括功能多, 冬季供热、夏季制冷、日常可提供生活热水, 清洁、环保、零污染;占用空间少, 其体积与普通冰箱相近, 节省了储煤、储柴、储秸秆的空间;供热质量高, 供热可使室温保持在20℃左右;操作方便, 且更加安全。无高温、高压过程, 还可避免煤烟中毒、生活火灾等危险。应用浅层地能开利用技术以使用面积100m2住宅为例计算, 前期投入总成本为3.4万元, 主要包括单台HT760A浅层地难热泵机1.8万元, 配备2眼井、安装管线、水泵8 000元;农户进行室内地热管网改造7 800多元。通过3年多的实际应用, 浅层地能设备已经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

4.3 浅层地能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综合效益

(1) 农户冬季采暖费用明显降低。以使用面积100m2农户住宅为例, 使用传统的燃煤取暖, 每个采暖期使用燃煤约为2.5~3.0t, 按燃煤市场价格每吨600元计算, 燃煤费用约1 500~1 800元左右, 引火材200元, 合计取暖费用在1 700~2 000元左右, 平均温度达到16~17℃。而采用浅层地能开发利用技术, 每个采暖期用电2 350kW·h, 按农电0.51元/kW·h, 取暖费用约为1 200元, 平均温度达到20℃以上。由此可见, 应用浅层地能开发利用技术取暖与传统燃煤取暖相比较, 每个取暖期可节约费用500~800元, 而且取暖的效果也明显优于燃煤供热。

(2) 节能减排效果突出。浅层地能开发利用技术由于采用井水就地原位回灌的方式, 既不会消耗污染地下水, 也不会破坏地下水的正常分布。从能源的单位投资成本来看, 每投资1kW能源, 浅层地能至少比煤电节约2 000元, 比水电节约3 000元, 比风电节约5 000元。同时, 恒有源浅层地能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环保效果较为突出。如果小朱家村206户农民都能用上此技术, 按每户平均住宅使用面积100m2每个采暖期使用燃煤3t计算, 每年冬季可节约燃煤600多t, 烟尘、二氧化硫可分别减少排放28.5t, 2.88t。

(3) 农户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很多农户反映, 浅层地能开发利用技术不但清洁、环保、零污染, 并且能定时供暖, 节省能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

5 结语

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短缺, 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 且浪费严重。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必须尽快加以扭转。节约能源资源是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广浅层地能 (热) 的开发, 采用国际领先技术的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 通过创新中央液态的浅层地能 (热) , 解决了人们生活中3大基本问题:供暖、制冷、生活热水, 无污染, 价格低廉, 可替代高成本煤炭取暖, 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推广浅层能 (热) 开发技术的前景看好。

我国农村推广浅层地能 (热) 开发技术, 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对改变能源结构, 资源的高效利用、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持续利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等, 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浅层地能 (热) 的开发、利用, 在某种意义上讲, 是一种暖通行业能源利用的一场革命, 特别是在我国农村有序推广更加具有长远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北京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浅层地能及地能热泵系统技术资料[R].北京:北京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6.

浅层地能 篇3

北京华清荣益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北京华清荣益”) 是集科研和施工两大优势, 从事浅层地温能热泵中央空调, 解决建筑中央空调节能的专业化公司。公司自建立以来, 本着“为客户精心服务为荣, 建环保节能工程为益”的服务宗旨, 致力于浅层地温能热泵中央空调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利用, 承揽了近百个浅层地温能中央空调的工程项目和设计、施工, 为用户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前, 北京华清荣益公司总经理王进荣先生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畅谈公司在几十年发展历程中如何践行节能环保理念, 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领域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以及公司今后发展的愿景目标。

记者:北京华清荣益何时开始进入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领域的, 经过怎样的发展历程?

王进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北京华清荣益就开始从事节水项目的开发和施工, 当时, 由于北京市水资源匮乏, 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为了配合政府节约用水的号召, 我们和北京市地质勘察院水资源科有关专家一起利用地下水回灌技术进行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充, 节约用水, 保护地下水资源, 防止北京地面沉降。从1985年到1992年, 我们利用回灌技术为30 0多家企业进行了节水改造, 为北京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地面沉降做了大量的工作。

进入21世纪, 随着能源资源紧张的情况日益突出, 国家提出节能减排的号召, 北京华清荣益的领导将目光投向了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这一高效节能新型环保技术的开发利用上。当时这一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 通过到浅层地热能综合利用发展较早的国家进行考察学习后, 1997年北京华清荣益在北京市地质勘查技术院实施了国内第一个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示范工程。经过一个采暖季和一个制冷季的运行, 系统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效果良好, 具有明显的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优势。

近年来, 国家在推广使用新能源技术上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 极大推动了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北京华清荣益通过踏实有效的市场开拓, 先后承揽了几十个水源热泵、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工程, 总建筑规模达到300多万平方米。

记者:北京华清荣益在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上积累了大量的宝贵技术资料和丰富的施工经验, 并且在该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可否总结一下公司取得成绩所依托的技术优势是什么?

王进荣:公司最大的优势应该说是在能源综合利用方面。我们能够经过前期细致地勘察分析, 为客户设计出较为合理的一套技术方案, 将各种能源择优选配, 达到节能高效, 运行费用低的使用效果。最具代表性的项目包括北京国际鲜花港一期工程、北京用友软件园一期工程、上海世博会世博轴工程等。

用友软件园一期, 我们采用的是地源热泵、冰蓄冷加燃气锅炉调峰的中央空调系统, 因为采用冰蓄冷技术具有对电网进行削峰填谷的功能, 热泵机组则在夜间利用谷电进行蓄能, 用户在使用廉价电能的同时, 既解决了白天用电高峰、限电、电价高等问题, 还为电网的昼夜平衡做出了贡献。

而世博轴工程则采用地源加江水源热泵系统, 夏季以江水源热泵为主, 地源热泵为辅, 保证地下土壤冬夏取热和放热的平衡, 到冬季则以地源热泵系统为主, 地源满负荷运行后, 不足部分由江水源热泵补充。整个系统通过江水源机组、地源热泵机组, 既能满足设计负荷要求, 又能在部分负荷时节能运行。

北京国际鲜花港一期更是现今国内唯一大规模使用地热能综合利用技术解决现代农业设施采暖的工程项目, 该项目采用了地源、水源、地热为主及燃气锅炉调峰为辅的能源梯级利用供暖系统。冬季供暖时首先启动地热供暖设备, 因其出水温度高, 运行最为经济, 当随着气温逐渐降低, 供热量不够时, 就逐级开启水源、地源热泵系统, 燃气锅炉作为在极端严寒天气条件下才开启的辅助设备。这种复合式能源设计, 既达到了对能源的优化利用, 同时也为客户合理节省了运行费用。

记者:北京国际鲜花港智能温室供暖系统作为国内现代设施农业首次大规模使用地热能综合利用技术, 是北京华清荣益在地热利用方面非常成功的典型案例, 完美诠释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其技术特点和节能减排的效果。

王进荣:北京国际鲜花港智能温室供暖系统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采用热泵系统为温室供热相比其他方式更为经济, 因为温室白天供暖时间较短, 供热主要集中于夜间, 而此时正是低谷电价时间, 每度电0.3元左右, 同时该系统维护简单、运行安全可靠, 运行费用比传统空调技术节省1/3左右。第二, 鲜花港地区浅层及深层地热能丰富, 适宜采用复合式地热能采集系统。若单一采用地热供热, 不仅投资大, 而且区域内可凿井数量无法满足需求;若单一采用水源热泵方式, 所需水源换热井数量多、抽水量大, 易对地区水文地质造成影响;若仅采用地源热泵, 则初投资较大。综合这几方面考虑, 采用地热水、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逐级利用及燃气锅炉调峰是较优供暖方案, 达到优化能源利用, 节省运行费用的目的。同时, 采用这套系统与常规能源相比, 每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4.02万吨、一氧化碳487.4吨、碳氢化合物9.67吨、氮氧化物77.78吨、二氧化硫359.2吨、粉尘215余吨。第三, 智能化自控系统。这套系统可令温室温度根据鲜花品种及花期的需要进行设定, 并根据设定温度调节供热量, 比手动调节方式精确、迅速, 运行费用节省10%~15%。第四, 在设计之初, 考虑到鲜花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热量主要集中在根部, 因此选择采用地板辐射供暖方式, 散热均匀、热量损失小、热效率高, 有利于鲜花生长。

记者:从北京奥运村到上海世博会最大单体建筑——世博轴, 以及北京国际鲜花港智能温室的供暖及供冷等案例, 北京华清荣益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完成很多成功的大型工程项目,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项目选择和技术应用方面, 北京华清荣益的标准和宗旨是什么?

王进荣:我们做过的工程项目基本都是自主设计完成的, 方案是经过细致的地质勘察之后做出的, 是最适合项目施工地区地质条件的, 因此无论建设方提出怎样的要求, 我们都始终要坚持自己的专业观点, 地质条件适合地源热泵的就做地源热泵, 适合水源热泵的就做水源热泵, 绝不牵强。在做工程上, 我们有这样一条宗旨:即使项目不中标, 也不能做违背自然规律、自然条件的事!

比如鲜花港项目, 当初建设方对我们提出的方案是存有疑义的, 主要是认为我们给出的负荷值偏高, 由此也使得工程造价较高。因为当时另外有家企业给出的负荷值比我们低了不少, 建设方比较倾向于他们。但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负荷, 因为这确实是通过实地测算得出的结果, 也只有按照这样的负荷做出的工程才能保证其系统后期运行的稳定性。当时建设方也比较矛盾, 一方面他觉得我们报的负荷过高, 另一方面他又确实挺看重我们的技术, 因为在此之前我们为大东流苗圃做的那个项目他们是有所了解的, 项目做的非常成功, 运行效果、节能效果也都非常好。就这样, 前后拖延了一个多月, 但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负荷, 眼看事情难定, 于是我就给出建议, 要他请一些农业养殖、空调领域以及地质方面的著名专家, 请他们来考察论证, 让他们来评定我们给出的负荷是否合理。最后建设方采纳了我们的意见, 请了七八位相关专家, 经过考察、研讨, 并听了我们现场人员的报告, 最后肯定了我们的负荷, 只是建议方案稍做调整。由于有了专家的肯定, 建设方最终接受了我们的负荷值, 在原有方案基础上做了进一步调整, 最终成就了我们后来的合作。

记者:浅层地热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如何?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王进荣: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全国浅层地热能和地热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建筑领域加大对地下200米以内的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节能减排的新兴产业, 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正在加速。

目前, 项目投资成本问题依然是浅层地热能市场开发的重要难题。以办公楼为例, 传统能源每平米的投资在100元~160元;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 最便宜的项目每平米投资也在150元~200元, 贵的则要五六百元。近年来, 各地政府在节能减排上出台了许多鼓励政策和推广措施, 这无疑对于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在执行环节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上一篇:存款准备金制度研究下一篇:生活中的函数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