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

2024-09-28

孔孟之道(精选12篇)

孔孟之道 篇1

孔子和孟子,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的儒家思想的代表,被称为圣人和亚圣。正是由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孟子加以发扬,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正统。中国传统礼仪也是根据儒家思想孔孟之道的精神内涵所表现的,它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世界礼仪文化中独具风采。

一、孔孟之道的产生原因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说的另一个高峰。孔子的思想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核心是道德教化。孔子在所处的春秋时期道德缺失时代面前,只是慨叹“天下无道”,他一直推崇的礼仪典范人物是周公,而孟子的思想是将孔子的思想又向前推进,在表现上又与孔子有所不同,孟子的思想更能面对现实的社会并加以抨击,对礼仪的推崇是以尧、舜为代表的更加久远的人物。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孔孟组合是有道理的。孔孟并称成为儒家思想的代名词。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思想对我国过去还有现代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孔孟之道的思想特点

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思想的巅峰人物,他们都推崇“仁”的思想,礼的教育。都讲求“仁者爱人”,从内涵上看,二者都要传播同一种思想,但是二者所采取的形式表现各不相同。从两人的人格特点来看,孔子性格温和偏向敦厚,而孟子性格坚强偏向愤世嫉俗。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常常以身作则,要别人做到礼仪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最正统的人文儒者。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虚心求教,对年轻人的教诲总是不厌其烦。成名之后,这种谦虚的习惯一直伴随着他。这种谦虚是品格感染了与他相识的人,脾气暴躁的子路在他的影响下,拜他为师。宽恕始终是孔子做人的人生信条,在陈国,当孔子因处境艰难被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他没有为之气动,但在所触及原则问题上则大义凌然,毫不妥协。当他发现鲁国的大臣在正式场合享受了不该他们享受的音乐时,他也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从以上孔子生活的点滴来看,孔子的思想是敦厚善良中是隐蕴着凛凛正气。

孟子的思想与孔子在表面上有明显的不同,孟子的想法和做法更偏向于表现,对世风愤世嫉俗。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那个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之间频繁进行着利益的争夺,战乱频起、交相攻伐,统治者的仁义早被抛诸脑后,在这乱世之中,作为儒家思想的传承,孟子把个人利益与社会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把百姓疾苦看成自己的责任,从社会动荡中,看透了人性的善恶。百姓的穷困流离,血光哀嚎看在眼里,萦绕心头。这更激起他的愤世嫉俗,自然是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的,孔子也对世间百态有所愤怒,只不过他最大的愤怒也仅仅表现在“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逃避现实的无声抗议之中。孟子则不同,在他胸膛中有一股豪情在升腾,使他能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气魄,是一股豪迈之情,自信之气。

自孔孟之道的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后,孔孟之道就影响了中国人言行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礼仪服饰等传统特色文化影响深远。自汉代以后进一步对礼仪详细阐述,在三字经、弟子规等礼仪教导下,我国传统礼仪活动更加完善。

三、我国传统文化礼仪的主要形式

1. 行规走矩之礼。

行走之礼是日常行为中经常要做的礼节,在行走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注意的一种行为方式。在传统礼仪中严格约束行走的礼节。我国古代先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在行路这方面也要体现对礼仪的尊重。如在路上遇到长辈时,小辈人应立即止步,或小步跑到长辈面前鞠躬深施礼问候请安,长辈走过时晚辈拱手送礼后才能离开。行路的规矩还有许多,如行走在路上不准在马路中间走,这是很不礼貌的事,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长辈如发现会大声呵斥,晚辈此时应恭敬听从,不得反驳。人在路两旁行走也是体现孔孟之道中的谦让作风,可使他人行路通畅,为他人服务。

2. 待人接物之礼。

人与人之间的相见是产生礼仪和使用礼仪的关键。孔孟之道最讲究礼貌和善举,日常与人相见要表达诚意的方法就是热情招待和宾至服务。这是一种相互感情的交流活动。身份不同的人相见,其礼仪规范也有明确要求,如贵客来访应在大门外等候接客,客来时要近前抱拳弯腰对可人来访表示欢迎。并在客人之前带路引入客厅香茶招待请客人落座,这叫做揖让。客人离开送出大门外,等客人走后再返回。如一般性同辈关系见面双手抱拳身体略前倾即可。作揖行礼是日常当中普遍采用的礼仪形式,在这些传统礼仪里,最高的礼仪应属于叩拜之礼了。也就是行礼之人对所参拜之人或物双膝下跪,双手撑地身体前倾以头扣地面表示最大最高级的诚意。这种方式的礼仪在古代中国较普遍,现在多数出现在拜年或长辈的生日聚会上了。

3. 参与接见入座之礼。

我国传统社会对坐席方式和顺序关系要求非常严谨,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身份的不同都能体现在不同座位上。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也会被别人视为没有礼貌之人。如果自己不能判断要在哪里进行就座,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室内就座时,座次以东向为长者座位是最尊贵的座位,其他外来宾客以西侧来安排座位。主人的座位在东侧,这就是东道主的含义。年长者安排南侧就座,有寿比南山长寿之意。晚辈尽量不与长辈同桌,女子也是如此,这样的规矩是对客人的尊重,但同时也体现了封建男尊女卑的思想陋习。餐桌上的饮食要数量多,肉食尽量靠宾客摆放以显尊重。食客就餐时身体前倾,语言交流时身体靠后。听人讲话时不要进食,正襟危坐侧耳倾听。此时有客来访,应站立作揖表示欢迎。

4. 中华民俗饮食体现的孔孟之礼。

中国的饮食文化与待客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造就了花样繁多,菜系种类风格不同的特点。在这数不清的美酒佳肴面前,饮食文化也随着传统礼仪教育一同在发展,即使到了现代,古人的饮食文化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代国人。古人的宴客名称和方式很多,诸如接风、洗尘、饯行等,来客和送客都有一套不同的礼仪规矩在宴席上。有佳肴必备美酒,即无酒不成席。民间曾经土语讲有酒无菜不算慢待,可见酒在宴席上是必不可少的。其饮酒方式也被到传统礼仪之中。比如宾主落座,头一杯酒为主人敬酒表示欢迎客人来访。客人需主人饮后方可饮用,以表敬意。在酒宴过程中,客人也要回敬主人酒,表达对主人盛情款待的谢意。此杯酒如一饮而尽,将是表达对主人最大的谢意。在进食时也要体现尊重主人的方式,主人劝食后,众人才开始进食。场面上也同样有很多讲究,比如酒桌上不要唉声叹气,影响欢宴气氛,不要在众人面前饥不择食,将菜中骨头扔给小狗,这些影响场面气氛的动作。尽量使酒宴气氛活跃,顺利进行。

5. 婚丧嫁娶祝贺之礼。

中国人热情好客,讲究情分重义气。从古到今,这种义气好客的思想一直成为中华传统礼仪的一部分。人民在这种相互关系照顾的过程中,根据伦理道德要求也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礼仪方式。中国古代,每逢大的节日,亲戚相邻都会走出家门到对方家进行祝贺。这期间就出现了礼仪形式,如晚辈对长辈的祝贺,同辈之间的祝贺,其内容虽然都是祝福吉祥的意思,但方式却区别很大。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十分注重这种方式,每年的重大节日,战争的胜利,皇帝的婚嫁都会有文武百官在大殿上对帝王进行朝贺。朝贺时朝贺之人要表达诚意,态度恭敬、贺词吉祥,实施最高礼仪进行叩拜,同时也要进献贺礼。受拜之人需正襟危坐,态度严肃庄重。

人的一生要经历出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一系列生命阶段,古人对这一系列轮回相当重视,生命的诞生预示着希望的来临,是子孙得以繁衍的继续,庆祝诞生礼形式隆重热烈。小儿满月、百日都会有至亲好友登门祝贺并对新生儿馈赠食品和用具。小孩长大成人到20岁,就要举行进入人生第二阶段的成人仪式即成人礼。此礼古称冠笄之礼意寓已到登科之年,此时要另取一名号,表示此人已经步入成年之列,可以婚配,承担家庭义务。女子的成人年龄相对小一些,在15岁举行绾发加笄礼,此时头发需要挽起,表示已到婚嫁年龄。现在与古代女子成人礼年龄有所差异,年龄已放宽到18岁。

长大成人就要进行成家立业,婚嫁形式就出现了,婚嫁是人生的头等大事,马虎不得,礼仪也格外隆重,相关程序也繁琐,共有六个程序要进行,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证、请期、迎娶。这也是周公六礼名称的来历。现在已经没有了这样多的繁琐步骤,但过程方式依然有古人传统在里面。嫁娶是周公六礼中最隆重高潮部分,新郎披红挂彩,乐队吹奏,花轿娶亲队伍到女家迎娶新娘。回来也是一路吹打彰显喜庆。新婚夫妇要进行三叩九拜后进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男方家在大喜之日要大宴宾客,亲朋好友要以礼物相赠,祝福新人好合。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这种中国传统思维上是下一个轮回的开始,相当重视。亲戚朋友都来吊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多以入土安葬。

摘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从古到今“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各种场合上体现出不同“礼仪”特点。从出行坐卧之间, 传统文化的熏陶, 孔孟之道的渗入, 都有相当讲究的一套传统方式的出现。

关键词:孔孟之道,思想特征,传统礼仪,展望

参考文献

[1]安占鹏.“中国礼仪之争”的文化传播学浅[J].科教文汇, 2009 (1) .

[2]刘宁.读彭林先生“中国古代礼仪文明”[J].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5 (10) .

孔孟之道 篇2

中国从原始社会末期即始倡廉。西周时,周王把廉洁作为考察奖惩官吏的重要内容;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协助齐恒公推行政令,把‚礼、义、廉、耻‛定为国之‚四维‛,作为官民行为依循准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廉政建设成为考核官吏职守的重要标准;到了明清两代,朝廷更是煞费苦心的给众官吏树立清官典型,做到‚廉以立志,廉以律己‛。我们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

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论语》中丰富的廉政思想对当今社会也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孔子的廉政思想阐述了官员为政要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严于律己的道德观。早年孔子曾经帮人家料理丧事,靠这个挣钱糊口;后来做过官,有大夫的俸禄,但对于孔子的第一份工作恐怕鲜有人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鲁国权臣季孙氏家里任委吏。委吏就是管理仓库的一个小差役。看似容易,做好却难。他的前任就是因为管理混乱和有贪污嫌疑而为季孙氏不满。孔子并不嫌这个职位的鄙贱,尽心尽力,料量升斗,会计出纳,全部做得清楚明白。季孙氏想不到年轻的孔子竟有这样处理事情的能力,就又委派了 1 他第二份工作,做乘田。乘田也许比委吏还要鄙贱,因为这是一份管理饲养放牧牛羊驴马等牲畜的小吏。孔子晨夕饲养,牵出赶进,清扫洗刷,很快又把这份乘田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因为孔子兢兢业业,每日喂足粮草,把牛羊都养得很肥壮;而他的前任则将粮草拿出去卖了私饱中囊,以致牛羊怎么也养不肥。

孔子并不忌讳谈论自己曾经干过这样鄙贱的事情,他甚至还带有某种自豪的口吻谈起自己的这一段经历。他说:‚叫我管仓库,我就把仓库里的账目计算得清清楚楚‛,‚叫我管牛羊,我就把牛羊管理得肥胖强壮起来。‛正如孟子描述的那样:‚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孔子认为一个从政者要想把政治搞好,自身要廉洁,要为民众做出榜样,不要以权谋私。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意思是说季康子担忧盗窃,向孔子请教。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欲,即使奖赏他也不会偷窃。‛如日前受到通报的湖南省安化县粮食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傅武陵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永订的违纪案件,不就是因为其履行主体责任不力,对干部队伍疏于管理,上梁不正下梁歪,导致原领导班子成员均有不同程度违纪。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鲁国做了官,有 一天回来向孔子请教,孔子对他说:‚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倒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孔子这句话谈了两件事,一件是为政者在政绩上不要图快,意思是要脚踏实地地工作;另一件是是为政者要廉洁,不能贪图小利。如果见了小利就贪心,则‚大事不成‛。因为如果为官者见财就起贪心,办起事来损公肥私,贪赃枉法,必将迷失方向,还如何成大事呢?湖南省祁阳县原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伍志耕贪污公款、包养情妇、收受红包礼金案和新宁县发展和改革局原副局长黎辉兵受贿案就充分说明了‚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因见财起意而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这段话的意思是,季康子向孔子问政,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你自己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呢?‛什么是政治,孔子用一个‚正‛字便概括了。这句话实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政者本人要正,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要求,做到清正廉明;第二层意思是为政者执法要严,对上对下刚正不阿。湖南省冷水滩区肖家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湘毅和党工委委员、纪委书记王涛因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的职工不及时处理,监督检查不严、不实,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而受到查处的案例也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只有为政者做到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上级的方针政策才能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就会顺利推进,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如何治理国家,就是要比上一任还要勤劳,要持之以恒,不要怕疲劳,既要做到廉政,又要做到勤政。据相关史料记载,‚廉,仄也‛。本意指堂屋的侧边、棱角,堂边廉石多平整修洁,又棱角高耸峭立,故人有高行称之为廉。后人以廉字方正,正直来喻人清正、节俭、严于律己,有正直的品德。廉,廉政,是为政之要道。‚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而‚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离骚》:‚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廉洁,即当政之要在于兴一方,为政之要在于敢创新,治政之道在于求民安,施政之本在于洁自身。简言之,讲正气。屈原正是这一思想的践行者。

从古人造‚廉‛字的本义到现代贪官不廉的案例反证,‚廉‛ 是‚正直清白‛、‚不贪赃不贪婪‛的意思。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扬孔子儒家学说,提出的一系列安邦治国、为官从政、修身养性的原则和规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为当今廉政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孟子明确地把为官者 的腐败与廉洁两种行为联系起来考察。他说:‚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他认为,为官者不取不义之财,即为廉;相反就是伤害了廉。‚伤廉‛小则身败名裂,大则国亡族灭。这些关于吏治清明重要性的思想,对防范官吏的腐败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即通过‚不义‛手段取得富贵,视如浮云。孟子进一步阐释说:‚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反对的是‚见利忘义‛和‚后义而先利‛。他认为,如果人人都‚怀利以相接‛,‚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那就会导致人们不顾廉耻,互相倾轧,天下大乱。因此他提倡君子应该做到‚仁民而爱物‛,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要舍利取义、‚舍生取义‛。孟子进一步阐述说:‚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天下弗愿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道也,非其义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如果不符合道义的准则要求,那么即使一根小草也不随便交给人或不随便从别人那里取得。孟子还说:‚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物质待遇,如果不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而去轻易接受,那么这种优厚的物质待遇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表现了孟子重义轻利的道德取向。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对于为政者来说尤其重要。孟子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人格和道德修养,引导人与社会崇尚真、善、美。为政者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 形形色色的金钱与道义的关系问题。孟子认为:‚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还强调:‚养心莫善于寡欲‛‚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孔孟之道的核心是‚仁‛。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就是个人修为与社会责任一致性的充分体现,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教诲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现在的公务员,实在应该多学孔孟之道,以正廉洁之本。公务员就是古代的官吏和官府的办事人员,是吃国家奉禄的‚公人‛,他们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是代表国家的。公务员的所作所为,都是与国家的形象密切相关的。如果公务员学点孔孟之道,对于如何执政,如何治理国家,如何为人民服务,都是大有裨益的。

孔孟之道 篇3

一杯酸甜的柠檬柚子茶,带着我们进入了青石玖宫幻化的艺术与文化相结合的世界里。应凌云说:“火锅之所以能够吸引人,绝不在于锅底或者调料,而在于火锅的延伸,比如源远流长的食文化,比如礼仪素养,比如创意设计,比如艺术灵感,比如本土特色……若只是为了做火锅而做火锅,反而很难跳出这个圈子,落了下乘。”

文创之品牌

艺术与庸俗其实就是一步之遥,做文艺的火锅店,分寸把握很重要,青石玖宫是一个文艺范儿的地方,也是一个赚钱的地方。开火锅店只为艺术,那是单纯的伪文艺,而青石玖宫则是人文、艺术、美食相结合的全新文创模式,她要做并不单纯的火锅,而是一种文化创意品牌,能够让大家在想到火锅的时候就能立马想到青石玖宫四个字。应凌云说:“未来的青石玖宫,将陆陆续续做一些展览,目的就是为了让普通的市民在消费时,也能感受一些美的东西。”

文化之传承

“在日本,我看到过他们的‘一口食’——也就是把食材处理成一口刚好可以吃到的尺寸——这样的美食文化其实源自隋代,这样的文化需要传承。”应凌云说,在青石玖宫,鹅肝、松露、鱼子酱等许多西方的食材也被使用到了火锅之中,让人们在筷子与水的互动中,感触属于人类共有的美食文化,而非仅仅是菜单上那冷冰冰的价码,也许正是这样,属于青石玖宫的火锅总是热的,有感召力的,而不会“人一走,茶就凉”。

礼仪之传播

“美食与旅游,其实是国家软实力所在,作为礼仪之邦,我们有责任传播和营造属于中国的餐饮礼仪氛围。”对于应凌云来讲,青石玖宫还是一个中国礼仪的传播平台,在这里,服务员只会在合适的时间、需要的时候出现,他们还在店内为来就餐的小朋友设定了礼仪知识培训的互动环节,在一点一滴的潜移默化之中,青石玖宫在不断的积累着属于自己的内涵。

武汉之特色

青石玖宫的火锅有两种锅底,重庆传统口味和青石玖宫的麻辣锅,而后者如同武汉的妹子一样——“辣口不辣心”。同时青石玖宫的火锅是和养生的番茄锅搭配起来的,不仅可以享受辣的刺激,也做到了养生调配,使饮食得到均衡。应凌云说:“我们的番茄锅是现熬的,两个小时内需要吃完,要的就是这份新鲜,而这一点,是别人学不来的。”

同时她告诉我们,青石玖宫马上就要在上海虹桥天地开分店了。虽然上海已经有很多火锅店了,但是上海虹桥招商人员总觉得差点什么。当时青石玖宫的装修还达不到上海虹桥天地的要求,但那边的人还是多次来武汉考察,最后他们的香港招商老板亲自飞过来和应凌云面对面谈了一个半多小时,甚至一个人把一桌火锅全吃完了。可见他们对青石玖宫的认可。

应凌云说,很高兴自己的火锅飞出了武汉,她希望自己的火锅传达给大家的是高档的火锅,是有着武汉特色魅力的火锅,应凌云很专注自己的火锅特色,记忆深刻的是她说的这样一句话让我非常的感动。她说,自己的火锅只做给中国人吃,让全世界人看到。

也许很多人对火锅的印象是,好吃但并不卫生,因为也许很多人在吃了火锅后会拉肚子,且很多人在开火锅店的时候,更注重的是翻台率。但是青石玖宫却不同,很多时候,人们在青石玖宫一坐就是三个小时,他们不仅是为了吃火锅,更是为了享受青石玖宫的那种人文、艺术和那种温馨感。青石玖宫应凌云曾跟我們开玩笑说,好想在桌子上贴上:“两个小时内必须吃完,下次来时送一盘蟹柳”。然而她们没有这样做,所以来青石玖宫的人都会觉得这里非常有归属感。

在采访完应凌云后,看着包间内古香古色的精致餐具,独具一格的麋鹿吊灯以及应凌云有些苍白却熠熠生辉的脸,不禁想着,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弱不禁风的女子,竟然在一年时间里开了四家分店,而且每家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且全是她自己亲力亲为的设计,那种敬佩之情竟如潮水般涌来。摩羯座的应凌云有着天生的恐慌感,在事业方面总会未雨绸缪,所以我们坚信被赋予了独特意义的青石玖宫一定会让世界人看到其瑰丽的未来。

孔孟之道 篇4

今人王宇编著《帝之道》, 称“成大事者必读经典”, 书中从秦始皇到乾隆共介绍了历史上15位帝王 (包括明主昏君) 的简要生平和成败事迹, 但对“帝之道”究竟为何语焉不详, 仅曰:“读帝王之史, 方知道‘帝王之道’。这本《帝之道》, 告诉你‘帝之道’”。

笔者另有《帝王家训》一册, 包括了清康熙帝的《庭训格言》、唐太宗《帝范》 (或称《帝苑》) 及雍正帝的《圣谕广训》三位帝王的嘉言格论。《庭训格言》乃雍正胤稹追述其父康熙在日常生活中对诸皇子的训诫而成, 共246条, 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 因是为诸子所讲, 所以具体、生动而真实, 并无虚饰, 虽非专对帝王之道而言, 可“修己安人”之意随处可见。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 所颁布的《圣谕十六条》言简意赅, 全文如下:“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作为满清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康熙, 以其文治武功开创了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 其所颁《圣谕十六条》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为大清王朝建立了文教德化、尊贤重道、敦孝尚和、讲法明礼、务本治农等经邦治国的根本理念, 它与孔子的“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道德教化是一脉相承的。后雍正期望对《圣谕十六条》“勿徒视为条教、号令之虚文”, 因此就《圣谕十六条》逐一“寻绎其义, 推衍其文, 共得万言 (包括序言一篇) , 名曰《圣谕广训》, 以便广为宣教。清朝政府为发挥其政治宣传力量, 不仅将《圣谕广训》颁发各地, 命令官民通行讲读, 除每月初一、十五朗读该书之部分外, 还要求清朝士子凡求取功名者, 更需熟读该书, 无论县考、府考或科考, 其中必有默写《圣谕广训》之试, 并不得有丝毫差错。《圣谕广训》“兴行教化, 作育人才”, 在其后180多年间直到清末光绪、宣统年间, 一些地方还设立宣讲所, 配备专职宣讲员, 讲解《圣谕广训》, 劝导教谕群众。可见当时对《圣谕广训》的极端重视及广泛宣传的力度。

管理之道:企业选人用人之道 篇5

企业如何选人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说明了识才的重要性。用才必先识才,识才是为了更好地用才。企业不但要有人,而且要有高人,否则就成为“止业”。其实,企业诸多产品、价格、渠道、服务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实则都是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还是要先找对人!

联想集团有个战略叫:搭班子,带队伍,定战略。前面两个都是关于人的,事实上,战略也是人定的,并且是由于执行层面的人来推动。所以公司运营的结果最终都得从如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方面思考。随着这些年社会的发展变化,劳动力结构偏年轻化,学历更高,生长环境更优越,经济环境复杂后,企业遭遇的问题比以往都更具挑战性。

企业经营的本质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这个过程一定是人将资源整合的一个过程。在用人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其实如何用人这个问题是动态的,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员工,用的方法都会有区别,很多观念是必须不断地更新以符合公司发展用人的需求。比如: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会发现人很难招?有的人能力不行,有的人待遇要求比较高,有的人看的行用时就是不好使,其实,如果放弃挑剔的心态去招人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优秀的人才。

新员工到公司后开始是需要适应环境的,很多员工的离职是在企业前2个月就决定的,

很多公司是找来人就让人上岗,结果没有专业培训,越用越觉得不合适。有的公司是干脆连内部的流程和制度都没有,人来了都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这样导致人的能力无法正常发挥。优秀企业是用三流的人做一流的事,而不是一流的人做三流的事。比如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企业,具备强大的培训与复制能力,无论什么样的人在他们那里培训几天马上可以胜任工作岗位。而很多公司的岗位换了很多人都没有人合适,那么有可能是岗位的设置就出现了问题。

优秀的人才往往天生具备一定的素质,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就要做好岗位的分析,这个人是找来做什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如果做好了可以继续往哪方面发展?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往往教条于人员的待遇,对人的内在素质要求不高。甚至企业的管理人员本身对人的问题就存在偏见。

有的企业认为员工就是成本,所以总是跟员工斤斤计较,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无法经营下去,要么人才流失,业务下滑。有的企业负责人看人的时候总是注意表层,什么员工形象好就是好员工,员工打小报告就是忠诚负责任,员工加班就是敬业等一些非常传统的人事观念。表面上看这些是合理的,其实,这也都是过时的,现在的观念认为时间长短不代表忠诚,有可能他在别的地方无立足之地,在你这里没事。

一个三年给企业创造3万价值的人,和一个月给企业创造3万元价值的人,如果认为第一个忠诚,那么企业就会有很多这种“无能之辈”;一个人偶尔加班可以理解为工作强度短期大,负责任,但是天天加班一定是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统筹能力有问题,计划能力,协调能力和自我提升不足才会这样,否则,为什么不可以提前呢?这就好比考试,最后交卷就是负责任,好学生吗?其实看结果就好了,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不加班的才是好员工,这样员工就会崇尚高效,少些在老板面前“作秀”的机会。

面与水的“馒头之道”管理之道 篇6

“当然是由面做成的了!”很多人都会这么说。其实不然,我们忽略了水在做馒头时的作用了。有句话叫做“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这是做馒头的基本方法,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其实做馒头与做企业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我们称之为“馒头之道”。

面是做馒头的基本材料。你看到的是面,馒头的口味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面的品质。

面是什么?面是企业的战略、组织、制度、流程和人员。有了这些,企业就可以运作了,控制这些要素,企业可以很大程度上左右运营的结果,所以很多企业管理者更关注精挑细选“面”。战略要合理、组织要高效、制度要完善、流程要顺畅、人员要精干。

只有面你能做成馒头吗?不行,我们需要加水。你吃馒头的时候不会想到水,你也不会觉得水很美味,但是没有水,面怎么凝结?

水是企业的价值观、沟通、合作、学习力、竞争力没有这些,面再多,都不能做成馒头。他们无形,但却渗透在企业的每个角落;他们无味,但优秀的文化却让你如沐春风,身心爽朗:他们无争,但却是企业获得持久成功的金钥匙。

企业管理者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认真品味“馒头之道”的真正含义。

“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这是对做馒头技术不够娴熟的人的写照。企业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企业初创,靠权威,靠利益,靠机遇,但管理混乱,没有战略,这是而少了。于是加强控制,加面。

企业加强了管理,加强了控制,有了各种制度、流程,也做了战略,企业做大了,规范了,但是发现企业没有了活力,效率开始下降,人情开始冷漠,官僚主义抬头,这是水少了,于是加水。

但是如果水多了呢?企业太“务虚”,大家都关注价值观,关注入际,发现企业对外界的环境变化不敏感了,企业开始追求享受、内耗不断、市场萎缩、利润下降,面又少了。

企业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怪圈之中?

一过多关注“面”的企业会是什么样子呢?

有战略,但执行不力,贯彻不了;有组织,但条块分割,本位主义;有制度,但钻空子,不执行;有流程,但责任推诿,效率低下:有人员,但人心涣散,貌合神离。

企业看起来资源很多,人才济济,但是组织整体却如同一迟暮老者,步履蹒跚。

面太多了,而水少,无法做成馒头。

过多关注“水”的企业会是什么样子呢?

企业会陷入“务虚”境地。企业终究是个靠利润才能存活下来的组织,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本身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必须转化为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增加价值的实际行动,这样,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因此,企业也必须“务实”。

最高的境界应该是“水面合一,成竹于胸”!

高明的管理者。会根据自己有多少面,来加入多少水,不会陷入“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循环。

企业运作要讲求和谐,硬性与软性、制度与文化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孔孟之道 篇7

一、备课———千呼万唤始出来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为了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 我首先在网上浏览了很多相关资料, 体会了第六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温儒敏教授、崔峦理事长的报告精神……然后围绕“文包诗体裁的文章什么是主要的?是文还是诗?这类文章, 应该怎么教?教文还是教诗?它们的联系是什么?”等一连串的问题又请教了苏教版教材的编审、本篇课文的编者、江苏著名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在此基础上, 我和我的指导老师———景山分校校长、海南省小语会秘书长、特级教师邢益宝, 还有全国小学青语会理事, 省语文学科带头人王琴玉老师, 就这节课如何上又进行了研究。最后商定, 先各自设计上一节, 邀全校语文老师听课、评议, 最后再确定思路。我们三个人都上了这节课。邢校长从练习入手, 大胆拓展;王老师从词语入手, 简简单单;我从体会情境着眼, 入文入情。课后, 我们讨论, 取得了共识:不单纯讲文章, 也不单纯解古诗, 就用文去解诗, 诗和文对照, 情和景同现, 力求简洁, 力求实效, 力求学生得到积累和提高。于是, 以“理解诗意, 体会诗人感情”的教学目标和“组词语块, 组句子块, 组段落块”组块教学的策略就这样定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试讲了。按照组块教学的策略, 因为设计的程序简单简洁, 由词到句到段, 由浅入深, 由文字到情感, 层层推进, 在第一次试讲中, 学生响应积极, 课堂顺畅, 书声琅琅。下课时的检查反馈, 学生能理解诗意, 能背默古诗, 目标达成没有困难。看来, 设计没有问题。

二、打磨———为伊消得人憔悴

课的设计靠的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对文本的理解, 靠的是理念。设计的完备与否,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进行调整, 矫正。但设计能否完成, 靠的是老师的底蕴, 靠的是对课堂的把握, 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老师恰当的评价, 准确的预设, 精彩的生成, 适时的引导, 工整的板书, 得体的举止, 都需要细细打磨。打磨不是为了一节课的成功, 而是让这些成为自己的课堂教学习惯。

设计是蓝图, 它需要在实践中去调整, 去矫正, 去熟练。我们学校五年级有六个班, 我试了六次。发现时间不够用, 就精简环节;发现指令发出去, 学生不够明白, 就练习自己的过渡语, 评价语;发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就调整组织教学的手法;发现默写古诗难以完成, 就在课中间加进去批注的环节。就连板书设计, 我也做了几次调整:第一次是在“黄鹤楼送别”题目上加进去李白和孟浩然两个人物;第二次又加进去“并作了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文章内容概括得更加完整;第三次加了让学生默写的环节;第四次把学生横着默写改成竖着默写;第五次考虑到学生已经懂得的知识不需要再讲, 就把前两次课题之外加的东西都去掉, 换成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词“依依惜别”。如此反复, 终于找到自认为最简洁、最实效的板书。

三、教后反思

这节课与有的课相比, 可能就是多了一些朴实, 心态多了一些平和而已。当然, 在课堂上由于我的智慧、经验所限, 没有太多的精彩生成, 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在学生体会李白的话里包含什么感情时, 没能充分挖掘, 比如“您”字, 比如“夫子”, 比如“兄长”“老师”这些细节还没有体会到位, 我就急急忙忙引导去读, 所以很难读出当时李白的心境。再比如课堂上, 一些问题的提出, 只有几个人举手, 就在没有得到很多同学响应时, 我限于时间, 没有再次将问题推回到整体的“面”上, 结果看似流畅, 却显得深度不够。

精彩片断

例一:概括文章内容的环节

师:读完了吗?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生:课文说的是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与孟浩然送别。

师:你非常会抓关键词, 有时间, 有地点, 有人物, 有事件。李白还干了一件什么事?

生:送走孟浩然, 还作了一首诗。

师:真是一个细心人。有没有同学能把他们两个的回答完整地说一遍?

生:文章讲了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扬州, 并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师:你非常善于总结。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毛老师根据孩子的回答生成了三个步骤, 用了三句评价性语言, 告诉了学生概括内容要注意的要点。语言诙谐中有严谨, 引导中有激励。

例二:理解词语, 感悟诗歌意境

师:大家读了课文, 字音读准了吗?老师想检查一下。 (出示十个词语, 生自由练读。)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依依惜别%按捺不住%浩浩荡荡%脍炙人口

师:有谁愿意读一下?

(指名学生读)

师:读得一字一顿, 有板有眼, 很不错。读词语不光要读准字音, 还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老师和大家合作读, 老师读左边一列, 大家读右边一列, 可以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加上适当的动作或表情。

(师生合作读。在老师的范读、引读下, 学生读得抑扬顿挫)

师:听大家读词语的感觉, 就像喝饮料的感觉, 有滋有味。

(课件出示的部分词语变了颜色)

师:其实一组词语就能描绘一个画面, 一个词串就能讲述一个故事, 大家再自由练一练, 看能否读出故事, 读出画面。等会儿我请同学们来读, 我想, 读得好, 会把掌声读出来。

(学生自由练读)

(让两名学生合作读, 一个读红色的词语, 一个读蓝色的词语。)

师:好美啊, 我是听出了故事, 看到了画面, 就是没听到掌声。 (学生鼓掌)

评析:

1.效益最大化。词语组块教学达到了这样几个目的:一是这些重点词语的朗读可以检查学生是否把文章读顺畅了;二是在读准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词语的味道来, 让学生借助词语组块的朗读, 读出诗文中描述的画面来;三是在有节奏朗读词语组块的基调上, 自然进入朗读诗歌, 使诗歌的朗读受到词语朗读的启发, 达到把诗歌读出韵味来的目的。

2.以读为主, 读中感悟, 教学手法多样。自由读, 指名读, 示范读, 合作读, 点面结合, 照顾了全体孩子;动静结合, 课堂节奏舒展、轻松;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参与程度高。

孔孟之道 篇8

关键词:乔纳森·科尔,大学之道,美国教育,研究型大学,学术自由,学术资本主义

近年来, 关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译著成为一个出版热点。与国内的大学校长很少著书立说, 也很少有独特的办学思想不同, 美国常春藤大学的资深校长、教务长是真正的行家里手, 职业化的大学管理者, 他们的写作基于长期办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无不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刻的理性反思, 兼具批判性和前瞻性。如果说原哈佛大学校长博克的《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比较公允地探讨美国大学的教育哲学、面临基本问题和危机;那么前哈佛学院院长哈瑞·刘易斯的《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就几乎是一种“声讨”了, 他诊断的问题是“大学忘记了什么?”《哈佛规则———捍卫大学之魂》是一个特例, 作者理查德·布瑞德利是媒体人, 他对2001年出任哈佛大学第27任校长萨默斯备受争议的治校经历的揭露, 使这所著名学府与权术、野心、性、内讧、阴谋诡计这样的词汇挂钩。

这些著作引起中国学者的极大兴趣, 主要是由于在高等教育凯歌行进的高速发展进程中, 中国大学同样面临失去灵魂、迷失方向的危险, 而且可能危机更甚。与此同时, 美国研究型大学面临危机的信息, 又助长了一种肤浅的沾沾自喜:原来美国也不怎么样。在日渐上升的民族主义气氛中, 究竟是否需要继续向美国高等教育学习, 正在或明或暗地成为一个问题。

在众多关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译著中, 最新的一部是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15年之久的乔纳森·科尔教授的新作, 名为《大学之道———美国名校的崛起历程, 其对国家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什么必须对其进行保护》[1]。从其超长的书名, 不难看到作者的抱负和此书的使命。本文将对此书提出的一些问题讨论。

一、学术自由:研究型大学核心价值的形成

《大学之道》的核心概念, 是大学的学术自由。科尔教授说“大学没有多少必须绝对坚持的原则。学术自由却是其中之一。如果我们不能维护这项核心价值, 那么我们就会危害美国的大学在科学、艺术以及实际上所有探究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每当学术自由遭到攻击, 我们就必须挺身而出充满勇气并且毫不妥协地捍卫之。因为探究的自由, 正是大学存在的理由。”他写此书的动机, 是因为又一次到了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刻。

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演变的历史———从英国修道院式的古典大学, 到德国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研究型大学, 以及这一传统在美国的发扬光大, 我们已经熟知。乔纳森·科尔教授所揭示的, 是推动这种转变的社会力量, 实现这一转变所需的价值观和社会结构等等, 这些是我们所陌生的。那是伴随美国成为“知识社会”, 科学共同体开始凝聚, 大学学术自由的价值和制度不断构建、生长的复杂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科尔教授认为,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掌权成为德国总理, 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的决定性的转折点:德国反犹致使爱因斯坦等一大批各界精英流向美国。从1933年到1941年, 移居美国的物理学家达100多名, 相当于1933年之前德国物理学家人数的大约25%, 理论物理学家的大约一半。这一过程直接促成了德国大学模式在美国的落地生根。

这种关键因素还包括美国教师协会和美国社会学学会等专业组织发挥的重要作用, 以及包括杜威、赫钦斯、科南特等一大批优秀人物发挥的关键作用。作为学术自由最坚定的倡导者, 1929年30岁时被任命为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赫钦斯是一个标杆性人物。他认为大学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它们必须是批判的中心。”“大学是为造福社会而设立并起作用的场所, 前提是它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中心……大学教育就是为你能所想象的、你能汇集的最好的人提供的最高层次的一种持续的苏格拉底式对话, 这些对话涉及最重要的问题, 而你必须全力去做的, 就是保证这些人的思考和表达的自由。”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内在机理和核心价值凝聚的时期, 也是美国社会层面的改革深入发展的时期。影响这一变革的主流社会思潮, 即进步主义, 它在20世纪初因杜威倡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而闻名于世。但是, 进步主义并不是单一、清晰的价值, “进步主义者是一个多种人、运动的混合, 受到美国和欧洲思想中几种传统的影响。”其意义在于, 具有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进步主义者却享有许多相同的“社会话语”, 例如倾向于赞成自由探究和学术自由, 反垄断主义, 强调社会联系和人的社会属性, 关于社会效率等等。由是, 知识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共同语言和价值观, 直至开始进行全球性思考。

两次世界大战导致大科学的兴起和国家任务导向的科研模式的形成, 大学与工业界、私人基金会和政府之间形成新的“关系矩阵”, 则构建了大学与政府、企业界和社会的全新关系。其结果, “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 成就伟大的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绝大多数关键要素已经到位。这一新模式是高等教育领域英国、德国和具有鲜明美国特色的结构和做法的混合体。”直至今日,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领先地位无出其右, 不仅产出了最多、最重要的学术大家和研究成果, 而且形成了一整套深入人心的价值理念和治理模式, 即所谓的“大学之道”。科尔教授将研究型大学文化和组织的核心理念归纳为这样互相关联的12项价值:普遍主义;有组织的怀疑主义;创造新知识;思想的自由公开传播;无私利性;自由探索和学术自由;国际共同体;同行评议制度;为“共同”利益工作;权威治校;学术传承;学术共同体的活力。

学术自由和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的历史成为一个鲜活的案例, 说明文明的演进是某种社会发展、社会结构、多种社会力量和个人独特作用等合力的结果, 包括偶然性的作用。对比美国研究型大学犹如大树年轮般如此细密而富有质感的生长, 我们不难意识到在20世纪上半叶, 学术自由和现代大学在中国的生长, 学术土壤和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是一个多么单薄而仓促的过程。

二、大学科学研究的三种类型

关于美国研究型大学为什么对国家是不可或缺的, 为什么必须对其进行保护, 科尔教授的论证就是它成为人类社会发现和创新的主要来源。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做出的持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新发现, 将“研究高深学问”这样的宗旨应用化, 凸显了当代大学承担的这一社会使命:创新。创新与学术自由成为当代大学使命和价值的一体两面。为了实现社会创新、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使命, 必须实行学术自由, 因为没有人能够独断真理。转换到人力资源的视角, 科尔教授的认知十分奇特而发人深省。他认为将大学教授的研究比喻为蜜蜂酿蜜是完全不正确的, 因为90%的重要发现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来自极少数的优秀教授。那么, 为什么仍然要维系庞大的教授队伍?原因是因为你无法早期预知谁是最优秀的人才!这揭示了学术环境与拔尖人才重要的相生和互动关系, 只有形成足够优良、开放自由的学术生态, 才能吸引优秀人才到来, 只有在一个优秀人才的群体中, 才能构筑一个尽可能高的学术金字塔。作为比较, 国内的做法却大相径庭。我们也渴盼优秀人才和世界性的成果, 却相信可以通过伯乐相马式的“人才工程”, 通过强大的行政力量, 在早期将他们一网打尽!

通过对美国大学科学研究功能发展演变的回溯, 本书作者揭示了大学三种基本的学术研究类型。

1. 好奇心驱动的科研

传统的大学科学研究, 最重要的动力和源泉是科学家的好奇心和兴趣。数百年来, 人们对作为一种“志业”的科学研究, 形成了确定的认识。这种对真理的探索是由满足人类自我挑战的好奇心所驱动的。它使得大学教育成为一种磨砺理性、发展智力的过程。与此相连, 大学的精神文化状态、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 本质上是非功利的。这些智力或精神活动所产生的造福社会的功利价值, 则是一种副产品, 例如居里夫妇对镭的发现。

19世纪下半叶, 科学促进社会经济的价值日益彰显, 大学开始了由边缘向社会中心的移动。关于现代大学的功能和使命, 学术自由的边界, 政府和国家力量干预的限度等等, 成为高等教育哲学探讨的主题。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始人、身兼教育家和官员的洪堡, 早在这一过程发端之初就意识到其对大学的潜在威胁。他强调大学、科学与国家和政治的本质区别, 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探索纯粹的学问, 而非满足实际的社会需要, 国家应当尊重科学活动的特性, 不试图将大学的活动纳入政府的行为系统。因为, 只有“当科学似乎多少忘记生活时, 它常常才会为生活带来至善的福祉”[2];而大学如果实现了其自身的目标, “同时也就实现了、而且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 由此而来的收效之大和影响之广, 远非国家之力所及”[3]。这是关于大学与国家、社会关系的经典界说。

2. 大科学时代国家任务导向的科研

进入20世纪之后, 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 实际地改变了古典大学的科研传统, 形成了由国家任务驱动的科学研究。围绕武器研制的需要, 由政府主导和资助, 多学科科学家、工程师乃至企业参与和合作完成重大研究项目, 最著名的是美国原子弹的研制, 所谓的“曼哈顿计划”。其他, 包括雷达的发现、弹道导弹、无线电控制信管、自动控制系统等等, 包括数学家参与密码破译工作, 以及青霉素的发现。“科学研究在一批学者、工程师和军方领导人良好的组织与领导下, 在国家层次的巨大规模上进行, 被证明是可行的———并激发了美国公众的想象力。它导致了大科学的诞生, 出现了‘任务导向的科学研究’, 以及国家创新计划。”这一模式在战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伴随日益激烈的国家竞争, 国家大规模资助甚至主导大学的科研, 成为一种宏观现实。跨学科的团队合作、产学研合作成为科学研究重要的组织方式。

那么, 在国家竞争和知识爆炸的大科学时代, 由科学家的好奇心驱动的研究, 仍然是有价值的和需要坚守的吗?国家与大学的边界需要做一个怎样的重新确认?它有时被表述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别, 但这显然不是问题的实质, 需要重新回溯大学的基本价值。芝加哥大学前校长、安德鲁·梅隆基金会主席唐·兰德尔认为:“把知识当作工具的观点肯定是不够的……这种观点也将不足以作为一个民主社会的基础……任何社会的终极基础应该是人类的想象力, 让其得到最大程度的磨练, 并使其最忠实的伴侣———好奇心———与之相随。”

政府同样面临全新的挑战:在科学变得日益重要和日益复杂的时代, 如何形成国家对科技正确的干预、形成国家的科技战略?学术自由的价值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展开了, 只有学术共同体内的自由是不够的, 而需要建立一种使科学家、工程师和社会科学家能够将日益复杂和深奥的科学问题向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提供咨询的机制。如果它不能成为国家政治制度、决策机制的有机部分, 那么科学的利益和国家安全都将受到伤害。美国是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早在1950年国家科学基金会创建之初, 美国就设立了总统科学顾问, 这一机制仍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

今天, 面对从外层空间到海底、从转基因工程到克隆技术这样爆炸式的科学发展, 已经没有一个科学家和官员能够自称是通晓全局的“内行”, 构建这一民主决策的机制变得更为艰巨和前所未有的重要。比较而言, 中国通过五年计划或十年规划, 在国家层面对科学发展的干预是最为强硬和全面的。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华人科学家呼吁停止这种科学规划, 因为这种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计划学术”, 其特点是武断而自以为是, 因为其本质是对行政权力负责的。

3. 由市场和商业化驱动的科研

在个人兴趣和国家干预之外, 一种更为强劲的驱动来自企业和市场。在后工业时代主要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性竞争中, 迅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学科造就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它给大学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在大学成为创新源泉和创业基地的同时, 也造成了大学生态、功能和价值令人不安的深刻改变。

这一变化是与新自由主义、新公共管理的浪潮相互推动的。新自由主义倾向于降低国家的教育成本, 减少财政拨款, 强调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活动的效用, 鼓励大学通过市场竞争获得活力。它带来了大学学科结构和科研范式的变化。大学的服务对象由传统的政府机构更多地转向新技术领域;可直接转化为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如微电子、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免疫学等飞快发展,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界限日益模糊, 科学和技术、发现与应用、实验室与市场之间的距离日益缩小。学术研究的市场化, 导致学术自治的体制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性, 科研人员花更多时间申请经费, 大学教授的角色正在变为创业者、知识产权拥有者, 成为“大学资本家”, 他们对资助方的忠诚显然比对学术自身更多。与此同时, 预算的责任和权力下放, 使每一个学术单位变成财政单位;绩效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平衡记分卡成为流行的管理模式。

高等教育的变化集中到一点:“学术的中心已经从文理学科转向创业的边缘”。对科学实用价值的片面强调, 利益导向的科研对大学学术生态、学科发展的直接影响, 是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生物医学、通讯技术等学科获得大量资助快速发展;而大学最为宝贵的非功利性的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学科则逐渐萎缩和边缘化。同时, 这意味着对学生和教学的削弱, 大学和教授花在本科教学上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更少。

原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在《市场中的大学》中, 忧虑研究型大学正在进行一个“浮士德式的交易”, 商业化会导致大学将其精力集中在次要功能上, 从而可能颠覆大学的基本理念, 改变学术共同体的性质, 离散大学共识。这种由市场和商业化驱动的科学研究, 在2000年之后被正式命名为“学术资本主义”。

斯特劳和莱斯利在《学术资本主义:政策和创业型大学》一书中, 将“学术资本主义”定义为“高校及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4]它与“企业家的大学”、“企业大学”、学术创业主义这样的词语相连接和替代, 透露了大学被改造的前景。于是,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底线”这样的命题出现了。人们在担心和讨论大学与市场的边界究竟何在, 这种区分还是重要的吗?学术团体应当是利他主义、而非利己主义的联盟, 教授是寻求真理的人而非企业家, 学生是追随者, 而不是满足自身爱好的消费者;这样的价值观仍然应当坚守吗?作为学术共同体的大学的“瓦解”, 是可以接受的吗?或者, 大学的学术共同体, 如何与学术资本主义共生或和解?

这一变化同样具有全球化和共时性的特点。这很可能是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的大学所经历的最为幽暗、诡异的病变, 隐秘地决定着大学未来的命运。在仍处于发展中状态的中国大学, 这种市场化、商业化的发展态势清晰无遗, 由于学术自由和人文主义的根基不深, 其对大学功能、品质、价值的冲击和异化影响更甚。问题是, 面对强大的全球化进程和市场力量, 我们似乎正在失去制衡和矫正的力量。

三、“后911时代”的学术自由

雄踞巅峰、环球四顾的美国研究型大学从没有放松过警惕, 他们一直在追问是否做到了最好、是否丢失了什么, 我们的敌人在哪里?科尔教授深刻地指出, 敌人是我们自己, 大学面临的真正危险, 是对学术自由的侵蚀, 是对政府功能的界定, 是“我们自己不能在美国促进高等教育和自由探究”。

对学术自由的伤害, 不仅来自国家干预和“学术资本主义”;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 又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因素:反对恐怖主义。后工业社会的特征, 在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之外, 增加了“恐怖主义”的标识;“后911时代”则成为一个划时代的标识, 划分了后工业社会的不同阶段。

1950年代麦卡锡主义时期的“红色恐怖”对学术自由的迫害, 是美国一段挥之不去的惨痛经历, 这一历史今天似乎正在重演。对自由探究的攻击被称为是一种“文化战争”, 在日趋高涨的反恐斗争中极大地显性化。2006年通过的《爱国者法案》, 明确“放松”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对外国留学生实行限制性的签证政策, 对大学学生、教师、图书馆、出版交流的各种监视越来越强, 对科研项目的资助和科学家的干预是直接的。同样受到干预的是大学的文科课程和学者, 尤其是涉及中东、伊斯兰教的内容, 甚至有学生组织试图限制课堂对多元观点和异见的讨论。出于对恐怖主义的恐惧, 国会的各种委员会、大学的理事和董事、捐助者、各种倡导团体向大学施压, 要求它在各种规范和价值观上退让。2007年由保卫学术自由的大学学者组成的“捍卫大学特设委员会”发表声明称:“对思想进行意识形态的或政治立场的测试, 这些攻击威胁到了民主社会中的学术自由和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书中提供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社会科学家在今天感受到的对学术自由的威胁, 和麦卡锡时代同样多, 如果不是更多的话。”

与冷战时期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对抗不同, 反恐作为一种崭新的意识形态, 植根于人类文明的冲突和危机。它以国家安全的名义, 对公民自由和国际关系准则的整体性伤害, 通过斯诺登揭露的“棱镜”事件可见冰山一角。在这一全新的背景下, 知识分子对学术自由、言论自由、公民自由的坚守不仅十分重要, 而且别具一种悲壮的意味。因为这似乎是一场看不见终点的抗争, 是没有人能够置身其外的整个文明社会深沉的噩梦。

四、国际竞争:对中国大学的诊断

出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危机感, 科尔教授的一个重要关注是美国有竞争对手吗?答案很明确:没有。在比较研究的视界, 问题转换为曾经辉煌一时的欧洲大学到底怎么了?中国是潜在的挑战者吗?他对法国、德国和中国大学体制存在的问题做了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揭示, 对中国大学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建议。科尔教授近年来两次访问中国, 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赞誉有加, 对南京在短时间内建成仙林大学园区感慨不已。这使我担心, 如同许多国外学者, 他们锐利的目光在观察中国时, 是否会失真和变形?但从他对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具体建议看, 他的观察仍然是敏锐和聚焦的。

科尔教授提出了中国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时应该考虑的12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 就是“中国需要对自由探究和学术自由价值有更深的承诺”。他说“目前尚不清楚中国人是否真正认识到, 如果他们希望杰出的学者和科学家具有创造性, 就得给予这些人极大的自治和自由。”这是一个真问题。尽管2010年国家颁布的教育改革《规划纲要》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的要求, 但依然是一种宣示和愿景。研究型大学的校长是作为副部级干部来配置的, 大学的资源和科学研究主要是由国家来配置和规划的。20世纪40年代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提出的大楼和大师之辨, 已经成为大学治理的老生常谈;然而, 我们至今还是只见大楼不见大师, “钱学森之问”仍然是一个有待破解的“天问”。

科尔教授的另外一些建议也切中时弊, 例如, 需要将一些文科看成大学至关重要的部分, 否则将难以实现一流大学的宏大目标;需要为本科生制定一个开放的、结果导向的、满足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 从小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愿意对权威提出质疑的能力, 等等。其中有一个建议深得我心:需要解决研究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分治的问题。这是国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重大议题。与法国和德国类似, 中国在大学之外建立了一个与大学争夺资源和人才的科学院系统, 它已经被证明是一种缺乏效率的落后体制。建立于1949年11月的中国科学院是移植苏联体制的产物, 源自欧陆的陈旧传统。这一改革曾多次被提及, 可惜, 由于部门利益的羁绊, 至今仍然没有提到必要的议事日程。

回到书名:美国名校的崛起历程, 其对国家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什么必须对其进行保护, 我们对科尔教授的深意有了更多的了解。大学精神的衰微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 大学的危机庶几也是国家的危机, 文明的危机。研究型大学作为人类文明最伟大的产物, 需要在未来岁月继续实现其使命, 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问题是如何保护、靠谁来保护?制衡的力量何在?

基于对人类命运的信心, 提出问题、正视问题, 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置身“后911时代”扑朔迷离、异数丛生的社会发展中, 我们能够清晰认识的是无论对美国还是中国, 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需要从历史的智慧中领悟和恪守大学之道, 认识大学与国家、大学与社会、学术与政治、学术与商业的边界, 构建新的“关系矩阵”。在科学革命兴起之时, 洪堡就意识到大学的危机, 并提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教益。他说:“大学独立和学术自由并不是为了特权、摆脱贫困和公民责任、形成贵族阶层, 而是献身学术的先决条件。教授与学者应处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彼岸, 科学的自由作为精神上的内心自由, 即这种彼岸的自由。从而为国家和社会保存一支矫正的力量, 制衡那些在政治上和社会上形成优势力量的东西, 将社会引向健康的方向。”[5]

记得在美国“911”悲剧发生之后, 看到过一段言论, 令人至今难忘:只要美国的数千所大学不倒、几百所国家实验室健在, 美国就会屹立不倒, 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强大的国家。能不能这样认识:探究的自由, 既是大学存在的理由, 也是大学继续生存下去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美]乔纳森·科尔.大学之道——美国名校的崛起历程, 其对国家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什么必须对其进行保护[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由于本人阅读的是电子版, 无法标注页码, 文中凡未标注页码的引文, 均引自此书。

[2][3]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修订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32.35.

[4][美]希拉·斯劳特, 拉里·莱斯利.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8.

中国汽车“破茧”之道 篇9

2013年2月1日起, 北京实施京Ⅴ排放标准, 7月1日起, 全国实施国Ⅳ排放标准, 合资品牌的车这一关基本都过了, 但自主品牌的不少车型却在这一关口前被难住了。为什么?因为还有很多关键零部件技术没有掌握在我们手中。

中国自主汽车企业如果能尽快掌握并及时升级发动机燃油电喷、高压共轨、自动变速器等核心技术, 那么我们就能够满足国Ⅳ、国Ⅴ排放标准的需要, 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中分一杯羹, 就能够大大推动整车的出口。中国汽车“破茧”之道, 即在于此。

轮胎替换之道 篇10

工程轮胎广泛应用在与工程机械密切相关的领域,如自卸车、轮胎式装载机和推土机、叉车、全地面起重机、平地机和其他特种工程车辆等。据初步测算,轮胎的使用维护费用约占整台设备正常使用维护费用的15%~20%,毫无疑问,轮胎的选择与维护直接影响着工程机械用户的收益。从哪些角度认识轮胎,如何正确选择、使用轮胎等问题值得探讨。本刊邀请3家有代表性的工程机械轮胎企业为读者揭开轮胎的选择、维护之道。

选择之道“工程机械轮胎的消耗量远不及乘用车轮胎,但这并不影响国内外轮胎供应商对工程机械轮胎的投资热情,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横滨等国际轮胎巨头纷纷扩大其工程机械轮胎产能。我国大型工程机械轮胎的制造已有50多年的历史,2006年全球性工程机械轮胎热蔓延,我国的工程机械轮胎的开发也闻声而动,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大型工程机械轮胎制造企业大概有40家,其中不乏世界轮胎业的后起之秀。双钱、前进、三角、风神、泰凯英、兴茂、正新和中策等品牌为工程机械用户所熟知。工程机械用户有更多的选择权使用到最适合自己的轮胎。

《工程机械与维修》:公司给哪些工程机械主机产品配套轮胎?

米其林:米其林在给世界各主要工程/工业机械生产厂家的配套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其配套的主机产品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的工程机械,最为常见的有重型自卸卡车、铰接式自卸卡车、轮式装载机及推土机、井下机械、机械搬运车辆、叉车、全地面起重机、平地机、场内牵引车、机场地勤车辆以及其他特种工程车辆,米其林为用户提供各种车辆和各种使用条件下的轮胎解决方案。

例如由米其林最早制造出的世界上最大的63英寸子午线工程轮胎,应用到运行在露天矿上的由卡特彼勒、小松和利勃海尔等生产的不同型号的重型自卸卡车上,由米其林和这些主机厂商一同合作研发并投放市场。

此外,米其林也期望通过高性能的产品,为中国主机厂商和最终用户带来更佳的经济性、环保性及安全性。如通过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徐工集团签署合作协议,米其林成为其大型装载机的轮胎供应商,供应全系列轮胎产品,将根据具体车型、工作场所和路面状况的不同,为载重为7~12t的大型装载机提供最适合的轮胎产品。其中例如有适用于一般路面状况的米其林XHA2,供装载机在恶劣环境下作业的米其林XLDD2,以及用于极端严苛路面的米其林X-MineD2+等。

普利司通:普利司通将从事于建筑工地、矿山的车辆所用的轮胎称为工程车轮胎。普利司通拥有丰富的工程车轮胎产品线,几乎可以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普利司通的主要客户群是对高品质轮胎有需求的用户。目前,全球知名以及中国本土的工程机械生产厂商,都已成为普利司通工程车轮胎领域的重要客户(包括出口用高品质设备、地下矿山设备及港口设备等)。此外,普利司通工程车轮胎也面向替换市场销售。普利司通可提供面向矿山机械(巨型、大型)、港口机械、全地面起重机等在内的工程车轮胎。目前,普利司通工程车轮胎已面向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矿山进行销售。

泰凯英:泰凯英致力于打造专业化、定制化轮胎,并为客户提供整套轮胎解决方案,以此为特色和竞争优势。泰凯英密切联系工程机械厂商,不仅仅提供轮胎产品和服务,更联合主机厂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专业、独特产品,为客户带来价值的同时也推动了机械和轮胎行业的进步。

泰凯英的国际工程机械主机制造商合作伙伴包括山特维克、阿特拉斯·科普柯、利勃海尔、斗山、HAULMAX、特雷克斯及BELL等;国内合作主机制造商包括龙工、通联重工、苏州大方、洛阳一拖和徐工集团等。

《工程机械与维修》:用户如何在替换市场中购买到贵公司的工程机械轮胎?贵公司的销售渠道是怎样布置的?

米其林:终端用户可以通过米其林授权的工程机械轮胎专业经销商购买米其林工程轮胎,目前有近30家米其林授权的工程轮胎专业经销商,覆盖了中国大部分的区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工程轮胎咨询和售后服务。

用户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到米其林。

(1)米其林客户经理:米其林工程轮胎拥有近20人的团队,负责不同区域,每天工作在客户现场,可以及时有效地快速处理客户关于轮胎的疑问和需求。

(2)米其林400热线:通过拨打此热线,米其林客服人员会提供负责用户所在或相应区域的米其林客户经理联系方式,或者由米其林客户经理主动与用户联系。

(3)米其林当地经销商:他们会帮助联系相对应的米其林人员,之后再通过米其林快速高效的内部沟通渠道告知工程轮胎客户经理相关信息并主动与用户联系。

米其林客户经理会根据您所需的轮胎信息、车辆信息以及其他信息提供专业轮胎建议或提供相应米其林经销商信息。关于销售渠道布局,米其林在综合考虑渠道的覆盖率和客户就近的原则基础上,大力发展渠道,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最终用户购买及使用米其林轮胎,同时使得渠道经销商能够提供移动服务以及定制化服务。

普利司通:普利司通工程车轮胎通过经销商供应。一部分是只销售普利司通工程车轮胎的经销商,一部分是销售普利司通工程轮胎和卡车客车轮胎的经销商。用户可以通过普利司通官网进行留言,或是拨打400热线,或直接拨打公司电话转工程轮胎部联系普利司通。普利司通会介绍合适的经销商给用户。

泰凯英:用户可以从主机厂商的营销网络、泰凯英公司自己构建的营销网络来购买泰凯英工程轮胎。泰凯英的销售渠道是配套厂商渠道、替换分级代理商渠道,大型终端用户直接供货的集中、多梯次立体式销售网络。该网络覆盖了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在每年递增,用户可以找泰凯英的分级代理商直接购买,也可以直接联系泰凯英销售代表,公司会协调相关的渠道来满足客户需求。

《工程机械与维修》:在公司业务中,工程机械应用处于怎样的地位?目前工程机械轮胎替换市场的现状如何?

普利司通:自20世纪60年代,普利司通集团即成为非铺装路面轮胎生产领域的先驱,以极为丰富的产品体系为遍布全球的矿山、建筑、高速公路建设、港口等重工企业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普利司通制造的世界最大级别的工程车轮胎已经应用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矿山领域。工程车轮胎的制造与一般的乘用车轮胎相比,需要更多的材料与更高要求的制造技术。全世界也只有很少数的企业能够制造出超大型规格的工程车轮胎,普利司通便是其中之一。我们积极为用户提供即使在严酷环境下也能安全行驶的“结实的”轮胎。目前,普利司通中国也为各领域的工程车轮胎提供商品及服务,并已为世界领先的工程机械生产厂商进行配套。随着客户对普利司通的信赖度日益提高,普利司通工程车轮胎事业也正不断壮大。泰凯英:工程机械应用处于公司轮胎研发的核心地位。目前工程机械厂商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断推出新机型,不断拓展自身的渠道,经过近些年的几次洗牌后,不同厂商间形成了各自优势的机型,面向相对独立的目标市场。这种局面一方面给了配件市场巨大的机会,特别是工程轮胎市场,但是这个市场将出现如下的发展趋势,首先是专业性,轮胎生产企业、主机厂商、用户对此需求越来越苛刻成为必然。其次是全面性,因为各主机制造商为了自己独特的设计经常会选择特殊规格,而且不同机型将由各种不同规格、花纹和配方的轮胎产品进行匹配。这就要求轮胎制造商必须有足够的产品线和研发能力才能够抓住机遇,不仅可以拓展市场份额,更可以借助主机厂商的市场效应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替换市场创造更大的机会。再次是综合能力,随着时代进步,市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更多的是供应链管理和运营能力,售前、售中、售后的全套培训及服务能力。这要求轮胎制造商不只是轮胎制造企业,更是轮胎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这也正是泰凯英一直倡导的一种特色模式。

《工程机械与维修》:在后市场中,存在严重假冒轮胎的情况,使用者如何避免买到假冒轮胎?

米其林:唯一可以确保购买到米其林真品轮胎的方式即通过米其林工程轮胎授权经销商购买。因为米其林定期审核这些经销商并和他们建立起长期的互信合作关系,通过这些经销商购买的米其林轮胎,米其林担保其适用性,并保证轮胎的真实性以及可追溯验证。米其林无法保证从未经授权的经销商处购买的米其林轮胎的真品。

泰凯英:首先,认真检查轮胎外观,正规厂商提供的正品外观整洁,无涂改商标、花纹的痕迹;其次,检查胎号,胎号位置端正,清晰可见,编码规则具有规律性,并且可以直接拨打泰凯英服务电话进行直接查证。再次,正规销售渠道购得的轮胎一定有正规的购销合同和理赔条款,泰凯英授权销售网点也会提供相应的咨询、装配、维护、保养和培训等服务。如果缺失之上任何一点,均可能不是正品轮胎。

服务之道“轮胎对于工程机械来说并不是微不足道的零部件,它不仅影响着生产效率的高低,其价格也不菲,最为普通的ZL50型装载机国产轮胎的单价为7000元左右,外资品牌轮胎的价格更高,大型矿用车轮胎的成本更是随着规格的增加而水涨船高。甚至有主机代理商通过轮胎减配来提高收益。那么,对轮胎这种成本高且易消耗的零部件的选择,不仅要从品质和价格入手,服务同等重要。全面的服务能够帮助用户以较为经济的价格享用到高品质的轮胎,如科学的修补及翻新。目前,青睐翻新胎的用户不在少数。

《工程机械与维修》:贵公司能够给用户提供怎样的售后服务?

米其林:米其林售后服务渠道的布局和发展,在力求能够给最终用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专业轮胎服务以外,同时致力于和米其林的售后服务渠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给最终用户提供一个长期稳定持久的专业服务。

另外一方面来自于米其林公司的服务支持,由技术、销售以及后台运营支持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贯穿于售前、售中和售后整个流程,保证客户得到最佳服务。米其林坚持将客户经理和技术经理派往第一线,并在一些客户现场驻有现场工程师,监督设备上的轮胎安装,随时跟踪轮胎表现,并采取措施以不断推动轮胎表现提升;此外,米其林定期举办技术研讨会、经销商培训、客户培训,凭借专家团队和技术资源的有力组合,能够更有效地满足行业客户的需求。正是凭借其创新能力和为客户提供的日常支持,米其林与其客户建立了长期、互信的关系。

米其林知道每个客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提供轮胎咨询和轮胎选配等增值服务从而达到选对轮胎目的,同时米其林提供轮胎跟踪、气压推荐和轮胎数据管理实现轮胎效益最大化,这样客户就可以通过米其林高品质轮胎实现获益最大化。

此外,米其林以专业技术服务客户的方式更加多元化。

米其林正在中国及亚太区开展ME P项目(Michelin Earthmover Professionals,米其林工程轮胎专家)以支持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这一项目将帮助经销商在遵循米其林安全与环保标准的前提下,提升为最终用户提供统一、高品质和专业服务的能力,令经销商和终端用户都能从中获益,中国是亚太区开展此项目的首批国家之一。通过这个项目在米其林售后渠道的推广让经销商得到良好的专业培训,并能遵循专业工作流程且通过米其林技术审核,从而可以提供针对最终用户从现场实地考察、轮胎选配、技术培训、拆装、气压推荐及检测、日常维护、专业修补、翻新建议、轮胎的综合成本计算、轮胎的仓储运输甚至轮辋选配推荐等专业服务,通过这个项目可以使最终用户实现轮胎效益最大化。

另外米其林开设了工程机械轮胎官方网站,客户可以登录此网站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比如网站上有个轮胎选择器,为客户找到最适合的轮胎提供建议,同时也包括一个经销商定位器,帮用户找出最近的轮胎供应商。最重要的是,用户可以找到所有米其林产品的信息,其中文版于2013年推出。

基于米其林在轮胎上的专业技术与经验,米其林还着重推出了工程轮胎《使用维护指南》,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工程轮胎行业的“宝典”,它涵盖了安全、轮胎基本知识,以及轮胎选择、储存和搬运、拆装、适用、维护、修补、翻新、填充和紧急情况处理等,针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本书上都可以找到答案。

普利司通:普利司通主要通过经销商网络及普利司通公司的工程师进行服务。可以通过普利司通官网进行留言,或是拨打400热线,或直接拨打公司电话转工程轮胎部联系我们。通过多年在全球各国积累的知识及经验,普利司通能够提供的服务包括: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可提供能够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各种工程车轮胎商品;拥有雄厚的资金可持续增加产能,拥有先进的产品研发能力;对用于出口的工程机械设备,或是有海关手册的客户(能够使用免税轮胎),我们可以提供免税轮胎销售;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售前服务帮助客户选择最合适的工程轮胎。由于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工况,需要的工程轮胎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做TKPH试验,来确定最合适的轮胎橡胶配方。售后服务帮助客户正确使用轮胎以延长轮胎使用寿命,包括轮胎运输与保存、轮胎维护、路况维护等。还有一些专业的项目,例如TKPH测试、热检查、称重测试、B-Tag等。

泰凯英:公司有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面对替换和配套市场的服务需求,公司通过电话沟通解决、现场解决、定期拜访培训等方式来解决用户已经遇到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给予足够的支持来尽可能杜绝问题的出现,保证轮胎的正常、稳定使用。通常用户提出帮助需求,我们会直接转接服务工程师给予细致的咨询并帮助解答,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会安排就进的代理商服务人员前往解决,公司服务团队每月均有相关工程师巡访代理商、客户,提供轮胎使用和维护常识,使代理商和用户具备基本轮胎解决能力。

摒弃误区“轮胎的使用与维护并不是一件简单事,稍不留神便进入了误区。不是所有的工况都适合翻新胎,装载机的前轮比后轮吃力,胎压过高和过低都会造成轮胎磨损。因此,科学的使用和维护不仅能够保证施工安全、延长轮胎的寿命,还能大幅提高效率。

《工程机械与维修》:能否对替换市场中用户关于工程机械轮胎购买、使用维护进行些必要的指导和误区指正?

米其林:工程轮胎作为高科技产品,其选购、使用及维护都有专业要求,以下仅列举一些最常见但却易被忽略的误区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1)针对安全方面的误区,安全永远要放在第一位。米其林不论对于新入职员工培训还是针对主机厂商或者经销商以及最终用户培训,第一堂课一定是安全培训。现场工作人员安全防护装备要齐全且时刻保持安全意识、在进行轮胎拆卸或者进行轮辋焊修之前务必放气完全、严格遵循正确的轮胎充气流程、遵循正确的轮胎储存和运输规范等。

(2)针对轮胎选择误区,了解斜交线轮胎和子午线轮胎区别,在工程轮胎领域,子午线化是一种趋势。

传统尼龙斜交线轮胎的结构为多层帘子布层相互交叉形成外壳,胎冠与胎侧为一体,结果上无差别。实际表现为:胎侧坚硬不能吸收震动并会将它传递到胎面;与地面接触、胎面发生变形产生更多的滚动阻力;不能散热;产生横向摩擦,缩短轮胎寿命;较差的抓地力。

钢丝子午线轮胎的结构为一层钢丝形成外壳,数层钢丝束带强化,胎冠、胎侧及胎面结构不同,其功能各有分别。应用表现为:胎侧能吸收震动不会将它传递到胎面;与地面接触,胎面不会发生变形,更低的混动阻力;散热快;无横向摩擦,增加轮胎寿命;较好的抓地力。

(3)抛弃仅仅以轮胎售价进行选择的观念。不能仅仅把轮胎当作消耗品,而忽略轮胎能够带来的其他益处。米其林提出TVO概念(Total Value of Ownership,总体拥有价值),轮胎的总体拥有价值,不仅是购买正确轮胎所带来成本的节省,还包括与轮胎维护和管理相关的其他成本节省,如修补、翻新、油耗、停机时间成本等,以及使用米其林子午线轮胎所能带来的生产力提升而产生的效益增加,从总价值角度衡量轮胎的优劣。米其林更进一步设计出TVO计算模型,只需要客户提供最基本的现场数据,便可以得到最直观和确切的不同轮胎对比数据,从而帮助客户做出最佳决策。

(4)不同车辆、不同工作场地适用不同花纹轮胎。因为花纹的形状及深度不同,使它不论在泥、石、沙或岩等所有情况下都能提供良好的抓地力、牵引力和制动力。

(5)要有轮胎TKPH(Ton Kilometer Per Hour)意识。TKPH是指t·km/h,这是国际通用概念。尤其针对矿山及采石场刚性自卸卡车轮胎,都应该有相应的轮胎TKPH值,测算每条轮胎TKPH值,使您能够检查轮胎保持持续生产力的能力,只有轮胎TKPH值大于工作现场TKPH值,才可以保证车辆可以安全高效地运行。

(6)针对轮胎使用及维护方面的误区,用户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轮胎翻新、修补和正确的气压维护,轮胎气压过高或者过低对于轮胎都有损害。在轮胎安装时必须使用专门的轮胎润滑油脂,而不可以不进行润滑或者使用肥皂水润滑,否则会极大损害轮胎趾口区域,影响轮胎寿命。在无内胎轮胎安装时,必须使用全新的密封圈(也称O型圈),密封圈不可多次使用。关于更多轮胎使用及维护信息,可参考米其林推出的工程轮胎《使用维护指南》,此书可在米其林工程轮胎官方网站进行免费下载。

普利司通:在购买工程轮胎时,用户十分在意轮胎购买的一次性成本。其实,用户更应该关心的是轮胎的使用寿命。很多用户认为轮胎寿命只是与轮胎本身的质量有关,其实,轮胎的维护与轮胎的寿命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轮胎的维护非常重要。决定轮胎品质的主要因素应该是轮胎的性价比以及轮胎的维护,而不仅仅是购买轮胎的一次性成本。关于轮胎维护,我们有两种专业的方法:B-Tag及KPI。

B-Tag是一种先进的轮胎管理工具,它能够每5min一次检测轮胎气压及温度。维护人员可以实时了解轮胎的气压及温度,能够及时发现轮胎气压或是温度的异常,进而能够避免轮胎的损坏或是可能出现的危险。B-Tag能够与矿山的调度系统结合,帮助用户更加有效的调度设备。

KPI是指关键绩效指标,是一种帮助用户提高轮胎使用寿命,减少使用成本的有效工具。我们在矿山设定关于轮胎寿命、路况、气压等关键绩效指标,会定期对结果进行评价并不断进行改善,之后,设定下个目标。通过这样,我们帮助客户提高轮胎维护水平,进而达到最高轮胎使用寿命的目的。

孔孟之道 篇11

关键词:大公 大中 中庸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努力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理哲学,希望通过这种哲学的建立,在国内形成较为坚定的文化内核,使得中国社会能良性地、和谐地发展。一些学者已对此进行了探讨。成中英教授在“中西哲学的互释互学”讲座中认为:中国人讲究的是自我的管理,也就是“公”的精神,进一步地,公的精神就意味着“以民为本”的整体和谐。事实上,这种“公”的精神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公之道”。笔者很赞同成教授的这种基于中国传统精神的探索。事实上,对当今中国社会精神文化方面的任何探讨如能回顾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发掘其之于当代的意义,将是大有裨益的。而对一项文化精神的任何现代阐释,都有必要深入了解其传统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对成中英教授所提及的“大公之道”及其与“大中之道”的关系进行传统经典意义上的探讨。

一、 “大公之道”的缘起及其提出所引起的问题

“大公之道”来自于《礼记·礼运》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①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郑注称“公犹共也,禅位授圣不家之睦亲也”,可见“大公”之道有三层含义:首先要以天下为共有,在上位者采用禅让的制度而非世袭;其次,“大公”之道需要“讲信修睦”,也就是要德化天下;再者,实行“大公”之道的目的是要达到“大同”的世界,在这大同的世界中,民众都能各行其是,不私隐自己的财货和力量,整个社会呈现和谐的局面。[1]

对于儒家这种大同世界的政治理想,当今学者已经有很多论述,这里不再赘述。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在《礼运》篇阐述了大同世界之后,紧接着又阐述了“小康”的世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以为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通过与“小康”世界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大同”世界中,人人以“大公”为信念,并以此信念行于世,无需特定的规章制度,大同之和谐局面必将形成;小康则不然,在“小康”的世界中,人人以“私”为信念,只有持“礼”以行天下,才能形成一种相对和谐的局面。[2]两者之间的差异列表比较如下:

可见《礼运》篇正如其篇章之首孔颖达疏所说的,是想说明由五帝②到三王③的时代变迁中,“礼”的发展势在必行,是补救“大公之道”丧失的急迫之策。所以“礼”的意义异常重大,它承载着整个国家因“大公之道”丧失所产生的“不适”,进而保证一个社会的发展偏于良性。[3]

先秦经典中对五帝时代到三王时代嬗变的阐述相当多,《尚书·洪范④》篇就又一次阐发了这两个时代更替中所发生的变化: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可以看出《洪范》篇认为,五帝之时有“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即存在“礼”——社会的规章制度,三王则接续了五帝时的这种“礼”的传统。[4]这与《礼运》篇的阐释是有差异的,《礼运》篇认为“礼”是为了补救“大公之道”的丧失才不得已为之之举,五帝之时并没有这种规定。那么对于这点经典上的小异,我们该如何理解呢?它又是否关涉其他的问题呢?

二、 “大中之道”与中庸之间的关系

反观洪范九畴,其中的第五条“建用皇极”引起我们的注意: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尊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伪孔氏传(汉孔安国传)称“皇,大;极,中也。凡立事当用大中之道”,而对“大中之道”的孔颖达疏解释为:

凡所立事,王者所行,皆是无得过与不及,常用大中之道也。……大中之道,大立其有中,欲使人主先自立其大中,乃以大中教民也,凡行不迂僻则谓之中。《中庸》所谓“从容中道”,《论语》“允执其中”,皆谓此也。……惟天下皆大为中正矣。

可见《尚书》本意的“皇极”是“中于王道”(注,中读为四声),而“建用皇极”就是君王须在心中建立王道,且行事要合乎王道,即要做王应该做的事,然后教化于民,使得民也能行“中道”(王道社会下民的行为)。“王道”是君王行事的先行法则,是君王必须遵行的一种“礼则”,而且这种礼则可以被教授给民众,如果民众接受教化,都能行此“大中”,那么天下将是“大为中正”的世界。[5]那么“王道”又是什么呢?谁能做“王道”的标准呢?孔颖达的疏注中“中道”与“中庸”的联系为我们提供了思路。

nlc202309031355

“庸”就是用,“中庸”就是用中,《中庸》就论说了有关“中”和“用中”的问题。[6]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有必要说明的是,所引上段的“中”读为平声,为名词,而下段的“中”为“中道”的“中”,为动词。于是我们可以看出:

首先,“中庸”的“中”就相当于“道”,它能对外物作出“喜怒哀乐”等符合“道”的反映,它就是内心的“诚”;而“用中”则是“和”,也就是“从容中道”。

其次,“诚”“诚明”与“诚之”“明诚”有所不同:“诚”“诚明”为似是心中无“道”,却能“中道”而行,有若天生,这是圣人;而“诚之”“明诚”则是先要在心中立“道”(“择善”之“善”),然后执道而行,这也就是宋明理学所说的“贤人”。尽管“诚”与“诚之”有区别,但是二者行事都可达到较高的“中道”的境界。

再者,“诚”“诚明”是天生如此,而“诚之”“明诚”则为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的,也就是《中庸》中强调的“修身”,“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篇被列入《礼记》让我们看出,他们学习的内容正是“礼”,包括“洪范九畴”的九大“礼则”。[7]

我们用这三点分析来框架洪范九畴的“大中之道”,可以想见“王道”的标准就是那些“自诚明”的圣人们行事的规范,后来的君王们比如武王,就只能学习这些规范,力求接近这些圣人的“道”,做成接近这些圣人们的“功业”。

三、 小结

此时,我们可以从容看待“大公之道”与“洪范九畴”间小小的差异了。“大公之道”的实行乃五帝的一种天性使然,他们出于本性“天下为公”而从容行事,却不期然为后代建立了“洪范九畴”的“礼”,即外在行事典范。五帝因坚守“大公之道”而建立起来的大同世界,也相应成为后代三王所向往的社会,然而因为他们并不具有五帝“天下为公”的天生信念,只能通过学习五帝建立的“洪范九畴”标准——包括“建用皇极”(大中之道),来使得其所治理的社会达到“无穷接近大同”的小康社会。[8]

用一句话来总结经典中“大公之道”和“大中之道”的关系就是,大公之道是一种近乎天性的“道”,而大中之道则是“大公之道”的外在行事规范(礼)之一。五帝乃“圣人”,他们秉“大公之道”的天性,“自诚而明”,他们无意识的行事规范就是“大中之道”——后代的“三王”所无尽学习的“王道”典范,“洪范九畴”之一。

注释

① 矜,即为鳏,男子丧偶者称为鳏.

② 五帝时代:夏禹前的时代.

③ 三王时代:夏商周三代.

④ 洪范:《尚书孔氏传》称“洪,大;范,法也”,故洪范就是国家得以正常运行的根本之法.

参考文献

[1]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 庞朴.蓟门散思[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3] 张分田.“天下为公”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J].阴山学刊,2003,16(3):55.

[4] 张刚.儒家政治模式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7):10.

[5] 王四达.从“天下为公”到“天下徇君”——中国古代公私观念的演变及其社会后果[J].人文杂志,2003(6):19.

[6] 司马云杰.略论大道社会学[J].社会科学辑刊,1999(3):20.

[7] 姜国柱.儒家的中道观[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8(1):22.

[8] 罗永干.论中道思想和中庸之道[J].广西社会科学,1998(6):30.

管理之道 篇12

大树原理。树冠大是招风的力量, 树根扎得深才有支持的力量。如果扎不进去, 树冠再大也没用, 一股风吹来就倒了。现在国企一些管理者在思想感情、交流方式同员工群众疏远, 与青年员工说话说不上去, 与困难员工说话说不进去, 与老员工说话给顶了回去。要改变这种情况, 根本原则是融入员工、了解员工、服务员工。

心律原理。“法律”是外部的约束, “心律”是自我的约束。“心律”大于“法律”。外在的约束一定要转变成员工内心的遵守, 才能发挥作用。企业管理者要强化制度的威力, 但不要过分迷信制度,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维。我们要结合我们的文明, 吸收西方文明, 既要强调制度执行, 更要强调“心律”训。

心态原理。心理学研究显示, 人们存在“向前看”和“向后看”的心理倾向。过去中国人习惯“向后看”, 心态总体上平和, 有时甚至过于保守;改革开放后, 老百姓开始懂得“向前看”了, 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 引起人们普遍的焦虑情绪。人与人之间常常会有“向上比”和“向下比”的动机。有的员工群众不切实际地同条件好的企业、地方相比, 不同群体攀政策、同一群体攀标准、同一问题攀最高。对于员工的这种焦虑、攀比、盲从等心态, 引导非常重要。

协商原理。员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日益增多, 国企过去“一呼百应”“一个文件上下执行”的局面不复存在, 沟通、协商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形式。英文中爱是Love, 我们可以认为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个意思, 即倾听、尊重、重视、包容。别人讲话认真倾听, 别人即使犯了错误也要尊重, 别人的态度观点要重视, 别人有什么说得不好要包容, 只要这么去做每个人都能传播正能量。

成像原理。管理者强调的一件工作, 如果在员工脑子里面形成图像, 工作就成功了。长篇大论, 不如漫画、故事印象深刻。一些网站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中国梦”以及核心价值观、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要宣传内容, 一些企业把制度、标准、流程等规定转变成通俗易懂、员工易于接受的漫画、图册, 效果很好。每幅漫画下面几行字, 一看漫画就想到那些字, 而且漫画特别有趣, 不用讲大道理, 员工永远记在脑子里。

感染原理。有这么一个笑话:两个人去问牧师, 读圣经时能否吸烟。其中一个人想也未想便问道:“在看圣经时能吸烟吗?”牧师气愤地回答:“不可以!”而另一个人则这样问牧师道:“请问吸烟时可以看圣经吗?”牧师很高兴地回答:“当然可以!”这个笑话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对于一个本质相同的问题, 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得到的回答却会截然相反。通过哲趣、情趣和理趣融为一体的艺术力量感染群众, 说服教育就会鲜活起来、生动起来, 广大群众也就会乐于接受。

上一篇:艾美尔球虫下一篇:营销开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