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的职场关键词

2024-09-17

巴斯夫的职场关键词(精选4篇)

巴斯夫的职场关键词 篇1

为什么要建立个人品牌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品牌的竞争, 好的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对企业的永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尚未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讲能否接受这样的观念:职业生涯几十年, 我们向社会提供的最优产品就应该是自己。我们可能将来会销售出去很多的产品, 我们可能会帮助树立很多的品牌。可是你想过没有, 你最应该树立的品牌是你的个人品牌, 以诚信为基础的个人品牌就是你的一张信用证。有了个人品牌这张信用证, 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将来在什么样的职业环境中都能够很快脱颖而出, 获得好的发展。一个人、一家企业的一次胜利可能源于机遇……, 次次胜利, 要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凭借优秀的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

建立个人品牌的关键因素

建立个人品牌的关键因素是我们所具备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等, 而这些因素也是职业生涯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知识很重要, 而引导我们行为的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的观念。

我在2003年刚进入公司时, 程社明老师就对我说:“你进入公司不是为公司打工, 不是为我程社明打工, 而是为你自己打工。你在工作过程中必然因为你的工作结果会挣到工资, 而更重要的是你在工作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转变了观念, 累积了工作经验, 提高了能力和心理素质。你的收入或工作有可能被剥夺, 而你在工作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观念、经验等等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 任何人都不可能拿走。基于这种为自己打工的观念, 你在工作中的努力与付出, 对工作结果负责的态度将会形成你的个人品牌。良好的个人品牌一旦形成, 不管你走到哪里都能脱颖而出, 都能发展得很好。”

在这样的观念引导下, 几年来, 我在工作中积极努力, 诚信做人, 学习承担责任, 对结果负责, 不回避问题, 累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心理素质也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和提高, 建立起了诚信、承担责任、对结果负责的个人品牌。基于这种优秀的个人品牌, 公司把越来越重要与核心的工作交给我来做, 使得我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更加顺畅和丰富多彩。

如何建立个人品牌

建立个人品牌的方法有许多, 其中最关键的是以下两点。

第一, 我们要具备正确的伦理观念。

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理就是处理这些关系的道理。所谓正确的伦理观念, 就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什么关系?利益关系, 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有很多企业把培训的重点放在了对员工技能的培训上, 实际上正确的伦理观念、职业道德, 这个培训才是首要的, 所有人都要参加的。因为正确的企业伦理、正确的职业伦理、职业道德、支持工作意识那是对同事的关心, 对社会的责任, 对企业的感情, 对事业的追求, 在此基础上再发挥工作技能。身在职场的人很多情况下之所以职业生涯不能够成功, 不是他们没把事做对而是做了不对的事情。

1999年, 程社明老师曾经受台湾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的邀请, 到中山大学去讲学。那是3月份, 程老师住在中山大学的专家楼里, 早晨六点多钟他去上卫生间, 看见有一位清洁员跪在地上, 用抹布使劲地去擦卫生间里两个瓷砖里那条缝隙。那是3月份早晨6点多钟, 空气还有点清凉, 可是这位清洁员擦得满头大汗。

程老师问:“是不是今天有领导要来检查啊?”

他说:“没有啊。”

“是不是今天要评比啊?”

“没有啊。”

“那你大清早的擦得这么卖力气, 满头大汗, 怎么回事?”

清洁工很平静地回答:“这是我的工作呀。”

程社明老师被这句朴素的话震动了, 这是他的职业道德, 是他的职业伦理, 是他的个人品牌。

所谓企业职业伦理、职业道德, 就是你明确不明确你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程社明老师在担任医药公司总经理期间, 禁止员工给医生回扣。原因是当病人以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医生的时候, 医生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如何尽快地帮助他恢复健康。如果在药品销售中有回扣的话, 可能会影响他开药的种类, 可能会影响他开药的多少, 可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这是他的职业道德。有的人说:“哎呀, 程先生啊, 你是不是在国外时间呆长了?你不给回扣药能卖出去吗?”程老师说:“不给回扣, 我们用学术推广的办法也可以卖。”有的工作人员说:“哎呀, 我卖不出去无所谓, 顶多不干了。那程先生你好不容易引进这个药品来, 那不给回扣卖不出去不就前功尽弃了吗?”程老师说:“前功尽弃我也不给回扣, 我卖不出去宁可不做这件事情也不给回扣, 这是我的职业道德, 是我的个人品牌。”而这种做法最终也得到了客户和市场的认同, 创造了非常可观的利润与效益。

曾经有一个28岁的年轻交易员叫尼科尔·里根, 他曾在新加坡交易所做金融期票, 曾经被巴林银行称作金手指, 金融期货经过他这么一点拨就变成钱了, 他赚了钱还被巴林银行称作是全体员工学习的楷模。就是这么一个年轻人, 就是这么一个年轻的交易员, 使得世界上最古老的商业银行, 一个金融大厦倾覆, 巴林银行垮台。尼科尔·里根绝对不是一个不聪明的人, 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 他不是没有把事做对, 他是做了不对的事情。因此, 我们在职业生涯中, 建立个人品牌第一个要学习的是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观念。每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始终要注意的是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形成自己诚信的个人品牌。

第二, 我们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在实践中学习承担责任, 对结果负起责任。

为什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呢?因为职业生涯的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是以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为前提条件的。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 活到老学到老曾是被人们称颂的一种美德。而在今天, 只有学到老才能更好地活到老, 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种生存的必需。

我在刚刚进入公司时是个行政人员, 尽可能地熟悉自己可以接触到的每项工作、每份文件, 交给我一项工作, 哪怕是发一份传真、发一封邮件这样的小事, 我都会认真仔细地去做。有一次, 一个销售人员需要我配合发一份传真, 把传真的内容交到我的手上, 让我帮他发给客户。拿到那份传真我就看了一下, 因为当时对公司业务不熟悉, 觉得这份传真似乎哪里有点问题, 但又看不出问题到底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 我没有把传真发给客户, 而是立刻找到销售人员和他确认, 结果他发现这份传真中日期和产品价格是错误的。这个销售人员很感谢我, 如果将错误的信息发给客户就可能会给公司造成损失, 因为这件事我获得了公司和同事的认可, 我做到了对自己经手的每件小事负起责任。

如果工作中因我的失误而造成损失, 我会承担相应的损失, 而且我会把自己发生失误的原因和下次如何提高写成总结发给所有同事。记得在刚进入公司后的一次培训活动中, 因为缺乏工作经验, 大大小小犯了近十个错误,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把每个工作失误记录下来, 分析原因并找到下次如何避免的方法, 将工作总结用邮件发给每个同事。当老师收到邮件后, 问我:“冯燕, 你不担心自己犯了这么多错误, 同事可能会看不起你吗?为什么你要发给所有同事呢?”我的回答是:“我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总结出来让大家知道, 这样其他同事以后在做同样工作的时候就会避免这样的失误, 工作经验这样分享以后, 大家的工作效率就能越来越高, 工作效果就能够越来越好。”

通过一件件事情的积累, 我建立起诚信、承担责任与对结果负责的个人品牌, 凭借这样的个人品牌, 公司把责任更重大的事交到我的手上, 并吸纳我为公司的股东之一, 参与公司的高层管理与决策。

在我看来, 职场之中的事无大小。是你的工作职责, 不论大小, 认真用心去做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 将不属于你承担责任的事情也做好了, 把好关, 就可能会承担更大的责任, 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祝你建立优秀的职场个人品牌

在大学学习期间, 我们有机会学到许多知识, 而这些知识在今后职场中运用的比例极其有限, 甚至少得可怜。因此,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情况下, 大学生尤其要在学校期间有意识地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而在这个阶段, 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之上, 通过社会实践与实习的机会, 在做事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观念, 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 累积经验, 提高职业能力和心理素质。

如果请你用三个关键词总结自己的个人品牌, 你的三个关键词是什么?你是否考虑过自己现在的个人品牌是什么?将来想要建立什么样的个人品牌?个人品牌的建立是一生的经营, 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和动态的过程, 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品牌, 就如同已经建立良好品牌的产品, 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的竞争力。我们也会凭借我们良好的个人品牌, 在未来的职场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发挥我们的能力, 实现我们的价值。

最后, 祝你建立优秀的职场个人品牌。

巴斯夫的职场关键词 篇2

以下职场文章由应届毕业生职场励志网提供,请参考阅读;

摘要:职场流行这么几个词:职场木乃伊、压力山大、微招聘.....这都是职场的一个群体现象,

1、职场木乃伊

现代社会的流水线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却降低了人们对成就的感受和追求。部分职场人经过几年的打拼之后,变得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犹如“木乃伊”,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

心理点评:对于那些存在“木乃伊”倾向的职场人来说,不妨在平时休息时间与上司、同事多一点交流,不仅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融洽同事关系还可以增加团队意识和凝聚力。此外还要对生活或工作的其它方面保持一定的兴趣。

2、压力山大

压力山大谐音人名亚历山大,是用一种诙谐方法表达压力像山一样大。这种现象在大都市的白领中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北漂、南漂族,他们在当地没有根基,面临的压力比当地人大很多。

心理点评:城市白领不应盲目随大流,不应在压力下牺牲了健康和快乐,应该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自我放松。积极、乐观,对生活有需求,懂得以平和的心态迎接压力的挑战,并能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和恢复,这些都是当代饱受压力折磨的城市白领和大学生需要学习的生活态度。

微博招聘

3、微招聘

微博真的伤不起!发微博、玩微博、被微博,微博已经热的发紫了。微博可以直播婚礼,微博可以让你成为社会厂子里的蛔虫。不过微博不但可以打拐,更可以招聘!

心理点评:“企业加入微博,世界将会怎样?答:微博也让企业争夺人才的阵地发生了改变,微博招聘已经慢慢变成了一种时尚,

很多企业已经设立了官方微博并通过这个企业微博帐号发布招聘信息和网友互动之外。求职找工作的朋友们也纷纷注册了个人微博来实时关注企业招聘动态。

4、灰色技能

与过去在学历、文凭、经验上的“较量”相比,如今的职场人越来越重视“灰色技能”的比拼。不少白领表示应聘时是“硬指标”说了算,但在实际工作中,“会唱歌、酒量好、打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软实力,却在改变职场升迁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心理点评:如果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些交际技能等无可厚非,而且对处理人际关系可能会有一定的好处,但应根据自己的性格和以后想从事的`职业出发。如果以后你从事的是技术性很强的岗位,本身不需要你会唱歌、跳舞、喝酒、讲段子,那你就没必要强迫自己刻意去学这些技能,不如将这些精力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毕竟大部分工作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会高于对“灰色技能”的要求。

5、裸辞

工作压力身心疲惫达到了极限,长期缺乏工作幸福感,不少白领没找好下家就“毅然”辞职。选择“裸辞”的人们,代表了职场人已经开始重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快乐和追求,而不只局限于薪水、职位等因素。

心理点评:职场人不能坐以待毙,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积极寻找新工作,通过招聘网站等方式及时全面搜集企业招聘信息,随时做好再出发的准备。

6、用工荒

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春节过后,“用工荒”正在全国范围内突显。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其中既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也和农民工待遇问题有很大关联。

心理点评:用工荒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可以永远持续的神话,也将促使那些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变在国内一味压榨本国劳动力、在国际上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生产模式。同时,用工荒也会促使企业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使得整个社会正视几十年大发展中被忽视了的人群的正当权益,正视不同群体之间巨大、不合理的收入差异。

巴斯夫的职场关键词 篇3

一被裁后, 被迫转型

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就像赶不走的雾霾。2012年底, 基金、证券、手机、光伏、制造业等又开始纷纷裁员。大环境的起伏跌宕, 总是让职场上的片片小舟陷入狂风恶浪。

Alex是某基金公司的金融产品销售。前几年形势好时, 他赚了点钱, 比一般的销售风光很多。而今年, 情况很不乐观, 受到行业势态波动的影响, 公司传出了裁员的消息:年底合约到期的人, 都不再续约。这对Alex来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 原本稳定、平静的生活瞬间失去了方向, 他不得不思考未来。

本想在基金行业中另谋高就, 可现在是整个行业都在波动, 又临近年底, 招人的公司很少, 有些公司去了也不靠谱。自己到底还能做什么?转型, 成了被逼无奈又不能不面对的课题。

近年来, 每当某个行业遭遇动荡, 向阳生涯就会接到很多该行业职场人的求助电话, 希望CCDM职业规划师帮助他们跨行业转型, 以减少转型给发展和生活带来的冲击。2013年伊始, 这些正在经受波动的职场人, 更是日以继夜的思索着转型一事。

二立足职业规划, 主动转型

Helen毕业后在一家出版社工作了一年, 这份工作是父母托人帮忙, 她还有了编制, 成了有名有份的“正式员工”。可工作的一年里, Helen越来越找不到上进的动力, 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内容, 抵触心理越发强烈。读书时她最喜欢的是画漫画, 原本以为进出版社能和图书打交道也算不错, 可进来后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Helen想扭转局面, 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于是毅然辞去了出版社稳定的工作, 费尽千辛万苦应聘到上海一家卡通设计公司。一年后, Helen在设计工作上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她做得如鱼得水。虽然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她很庆幸当初勇敢放手一搏。

从向阳生涯积累的案例资料可以明显看出, 过去五年来, 国内职场人从被动接受职业规划到主动思考个人职业规划、主动与职业规划师探讨职业发展;从将信将疑到积极学习, 从被动就业到主动择业, 都预示着国内职场人已逐步迈向主动规划、主动掌控自己职业发展的时代, 2013年转变还在进行中。

三事业单位转制, 积极转型

Bruce在报社工作了四年, 工作虽然辛苦, 但有事业单位编制, 福利不错, 他才按住性子, 老实埋头干活。可现在碰上事业单位改制的事儿, 报社上下都议论纷纷, “没有编制了, 感觉就像没保障, 福利也不像过去那么丰厚, 这以后可怎么办啊?”资源丰富的记者、编辑都纷纷另谋出路, 也有部分人“死守阵地”。Bruce看着大家都分头行动着, 心里也有很多想法。如果不是之前掂量着这是一份体制内的工作, 这种辛苦、钱少、东奔西跑、顶着各种压力的“新闻民工”的生活, 其实早就想结束了。这次的转制, 也算是给自己另谋出路的一个契机。2013年, 他希望自己能有个全新的开始。

2011年3月23日出台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明确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2011年至2015年, 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 部分转为企业或划归政府行政机构。迈入2013年, 更多的事业单位将相继进入转制流程。改制大大削弱了“事业单位编制”这一曾经固若金汤的保障, 让不少人慌了神。未来的保障少了、不确定越来越多, 该何去何从, 成了最大的难题;而本来甘愿当“温水青蛙”的人现在则纷纷主动出击, 谋求新的发展。

专家建议

变动中抓机会, 转型中谋发展

任何时代的人都逃不过大时代变迁对个人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大环境的变化, 是个人难以驾驭和掌控的, 唯一的办法是勇敢调整自身的步伐顺应发展。2013年赫然眼前, 转型近在咫尺。变动, 带来了全新的机会, 更要面对新的矛盾和风险。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提醒各位在转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减少风险, 提高胜算。

第一, 务必明确目标, 职业定位先行

转型中最可怕、最致命的问题是, 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是否有转型必要, 要转向何方, 转型的通道是什么, 一系列的决策都是以职业定位为基准的。所以转型前, 必不可少的功课是搞清楚个人的职业定位, 假如职业定位不清晰, 务必请教职业规划师。

第二, 知己知彼, 透彻分析目标职业

想要确定转型目标, 首先是基于你对自己的清晰了解, 然后是对目标职业的透彻分析, 这正是所谓的“知己知彼”。要透彻地了解目标职业的岗位性质、工作内容、薪资待遇、优缺点以及发展空间等, 对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行业发展的状况等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自己资源有限, 不能对客观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最好的办法是请教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

第三, 积极乐观, 做好周全准备

关键的职场第三年 篇4

在事务所这类公司工作的人可能更容易感受到这期间的变化―从大家口中的小朋友瞬间变成了小组长的角色,带着新进来的小朋友们去做项目。在第三年的时候,你可能会因为这些转变产生一点成就感,找到了工作时“对”的那种感觉,也开始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划。

但这样的兴奋感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三年除了是公司人成熟的转折点外,这样半新不旧的时期也是想法多发阶段。厌倦感滋生并普遍蔓延开来。重复度越高的工作越容易产生厌倦感。在被这种感觉困扰的公司人中,一部分人则选择了换个环境来重新定义自己。这使得第三年成为了跳槽密集期。

对于从事技术类工作的人来说,在专业领域发展下去还是转到与管理相关的岗位成为了第三年思考最多的问题。而度过了两年适应期,人际关系和资源积累成了一些公司人最在乎的事。还有一些人则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忽然对自己原本已经做得滚瓜烂熟的事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在同样一个环境和同一群人相处三年之后,你是否发现了自己的变化?

01 以动制静型

焦虑、浮躁、迷茫―很多正在经历或者已经历过三年阈值的公司人用了这些词来形容自己,每一个词都透着对这份工作或者自我价值的怀疑。

通常会有这么几个原因:工作重复没有意义、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头、同学们混得比自己好……当然还有来自心态上的原因,如果上述几个都不符合,那么其实也就是新鲜感丧失导致了厌倦。

与焦虑、浮躁不同,王洁的关键词是“漠然”。这原本是一家她无比向往的金融行业内的大公司,但遗憾的是,工作两年之后,她已经鲜有兴趣了。当有大大小小的猎头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有些坐不住了。现在她最关心的事情是怎么跳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好价钱。

02 豁然开朗型

这类公司人在前两年按部就班工作,把领导交付下来的事情做好,如果按照这样的轨道下去,他们很容易在之后的某一年出现之前所说的迷茫焦虑。但到第三年的时候,却像偶然开启了一道门,看到了一片新世界,“很多东西都懂了”。

汤筱在一家消费品公司,第一年是做售后服务方面的工作,处理一些消费者的投诉。第二年则被安排去做公司内刊,以及一些企业的危机公关处理。她觉得这两年是一个对整个公司熟悉的过程。

第三年到来的时候,她有了一个可以转去市场部的机会。比起之前“熟练工”的工作内容,品牌建设听起来似乎更有吸引力。换了部门之后,她有了新方向―光闷头做事不行,要开始注重人际关系的积累。

吴新在GE的近三年中不断被派到不同国家出差或者轮岗。之前他对这样的工作方式很习惯,不过现在他觉得到了一个平台期,再要积累些什么新的东西都很有限。他准备试着去学一下一直很感兴趣的金融,然后寻求公司内部转岗或者去国外的分公司工作上一段时间。

03 目标清晰型

目标清晰的人并不是说永远不会对工作产生倦怠,区别就在于,无论是倦怠感还是成就感,都不会影响他们为自己每一步变动都做好非常详细的计划,

李磊从不纠结于自己工作的意义,他在职业道路上走得要比普通人快,并且以每三年为一个坐标来实现。他大学毕业时选择了审计,“别人三年后才痒,我第一年就有了不安分的想法。”第二年,他确定把事务所当作是一块很有价值的跳板。到第三年,当去竞争对手公司或者去企业做内审成为两项跳槽的主流时,他去了喜欢的投行,成为分析师。

也不是只有跳槽才表明有目标。在电信公司从普通客服做到现场主管,高丽丽可以带着令人理解的自得说:“当然会觉得枯燥。不过,工作不就是这样么。”

彭毅 腾讯北京分公司人力资源经理 C=CBNweeklyP=彭毅

C:三年在职场中是传统意义上的瓶颈期么?

P:一般来说,通常第一年的重点是了解公司的环境和文化,以及其它最基础生存技能和规则。这时人们对未知事物和环境充满了好奇和跃跃欲试的冲动。第二年,已经能够在具体的工作和项目中扮演某种角色,开始对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认知,相关技能也得到提升,来自工作本身的成就感取代了第一年的新鲜感。第三年则会看到一些专业以外的东西,开始深入思考职业生涯规划。在一些发展很快的企业,业务增长速度超过管理成长速度时,公司通常关注业务更多,对员工职业规划的关注滞后。

C:怎样可以避免三年之痒?

P:选择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规划,若有机会进入朝阳行业里领先的企业是最好的。企业的口碑和文化氛围传统,以及是否有完善的成长培训体系也很重要,还有好的待遇这一因素。

C:在什么情况下公司人会对自己的工作豁然开朗?

P: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一开始自己就想清楚目标是什么,用事实来不断佐证坚定自己最初的目标。另外一个情况是缺少规划,懵懵懂懂工作着,但突然出现的一个事件会让Ta一下子找到自己的兴奋点或痛点,成为一个契机。不过这样的融会贯通只是职业生涯上又一个开始,方向找到了,还要不断向前探索。

C:公司人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的第三年变得更关键吗?

P:实际工作中学习是成长最快的途径。对于公司人来说,最大的收益有70%来自于进入到具体项目里去操作并总结,20%来自于自学,还有10%来自于参加培训。一定要多和上司沟通,相应地可以主动要求多承担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

【巴斯夫的职场关键词】推荐阅读:

巴斯大学化工设计硕士05-14

上一篇:优势评价下一篇:教学活动系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