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系统

2024-09-17

教学活动系统(通用12篇)

教学活动系统 篇1

1 引言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通信工程等众多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还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关键课程。它是继电路分析课程之后向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专业课过渡的桥梁, 也是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与后续专业课的结合, 在专业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1,2,3]。然而长期以来, “信号与系统”多采用单一的授课式教学模式。课堂上, 教师对基本公式、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推导使学生了解函数的推算过程, 课后学生依靠做习题来巩固和理解教学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能照应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但不利于学生了解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也缺乏形象化的教学演示,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效率低下,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更好地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本文利用MATLAB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 (GUI) 设计完成的“信号与系统”可视化辅助教学系统, 不需要编写程序, 只需输入合适的参数就可以将教学中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点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出来,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的概念或原理, 减轻了教师授课的压力, 提高了教学质量。

2 基于MATLAB的可视化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

MATLAB作为一套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 既能进行科学计算、数值分析, 又能开发所需要的图形界面, 具有其他编程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4]。在MATLAB软件中, 图形用户界面 (GUI) 是由窗口、光标、按键、菜单等控件对象构成, 用户可以在GUI的组件布局编辑器中添加所需要的控件对象并修改或调整其属性, 完成显示界面的设计并进行保存, 然后在包含GUI初始化的M文件里, 对控件对象的Callback (回调) 函数进行编写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可视化。

可视化辅助教学系统的界面采用多级嵌套的形式, 自上而下进行设计, 即先设计主界面, 再设计子界面, 逐级嵌套, 层次分明。和系统界面相链接的是进行可视化的教学内容。由于信号与系统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既有时间域, 又有变换域 (S域和Z域) ;不仅讲述连续系统, 还讲述离散系统, 同时涉及到部分通信工程的实例分析[5], 结合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选用的“信号与系统”教材, 将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 得到了可视化辅助教学系统的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 本系统共可视化了十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由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 致使设计成的模块界面也不同, 但模块的设计过程和步骤是相同的。首先, 在图形用户的开发环境 (GUIDE) 中打开一个空白的GUI界面, 然后在该界面上添加所需要的控件 (如Static Text、axes和Push Button等) , 接着调整或修改所添加的控件属性完成界面的布局, 对界面进行保存后会生成一个M文件, 最后在该M文件内编写各个控件的Callback函数以实现信号或系统波形的正确显示。当各个模块的设计完成后, 还需要将它们有序地链接在一起, 以方便授课时教师的使用。

图2所示是设计完成的系统主界面, 在该界面上包括连续信号运算、离散信号运算、连续系统分析、离散系统分析、退出系统五个模块。除退出系统外, 其他模块均有不同的子界面和模块组成。在主界面上, 用户单击所需要的模块按钮就会切换到对应的子界面。在子界面上继续单击相应的模块按钮就进入到子模块中, 然后在子模块的界面上输入合适的参数就可以得到信号或传输系统的波形, 利用生成的波形直观形象地描述信号与系统的概念或原理。

3 可视化辅助教学系统的实例演示

下面以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和连续信号的时域运算为例, 演示可视化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3.1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描述一个n阶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当已知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与激励的z变换就可以求得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利用系统函数可以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 通过零极点的分布不仅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还可以确定频率响应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比如, 已知一个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要求绘出该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系统的幅频响应曲线和相频响应曲线。使用本系统进行可视化的显示。首先, 启动MATLAB7.0, 在命令窗口输入系统的名称, 按回车键即可启动该系统, 弹出如图2所示的系统主界面。接着, 在主界面上单击“离散系统分析”按钮, 弹出如图3所示的子界面, 在图3所示的界面上单击“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按钮, 即进入到“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界面。在“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界面上, 输入系统函数的分子系数[0.1 0-0.2 0 0.20-0.1]和分母系数[1 0 0.6 0 0.4 0 0.04], 然后单击“系统零极点图”按钮即可生成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 由此图可知系统的所有极点均在单位圆内, 因而判定该系统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同样, 单击“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按钮可以得到系统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曲线, 如图4所示。使用此系统需要注意的是, 在输入系统函数的分子、分母系数时要按z的降幂顺序依次输入, 若出现缺项的情况, 其系数须用0代替。

3.2 连续信号的时域运算

连续信号在时域中的基本运算包括:信号的相加与相乘、信号的微分与积分、信号的卷积积分等, 本文以两个信号的相加与相乘为例进行可视化分析。

首先启动系统, 在主界面上单击“连续信号运算”, 弹出如图5所示的子界面, 接着在此子界面上单击“连续信号时域运算”, 进入到“连续信号时域运算”界面, 在该界面上输入相应的参数, 然后单击对应按钮即可生成所要的图形。比如, 输入信号1选择“正弦波”、幅值输入4、频率输入2, 输入信号2选择“方波”、幅值输入6、频率输入1, 单击“信号相加”和“信号相乘”就生成了信号的原始波形和相加、相乘后的波形, 如图6所示。同理, 当输入信号1在下拉菜单中选择“锯齿波”, 幅值输入5、频率输入2, 输入信号2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正弦波”, 幅值输入4、频率输入3, 可以得到如图7所示的波形。从图6和图7可以形象地观察信号相加、相乘前后的波形变化, 这是用语言或文字难以表达的内容, 学生也容易接受和掌握。

4 结论

运用MATLAB软件的图形用户功能设计的可视化辅助教学系统, 对常用信号的基本运算、连续信号的频域特性、系统在时域或变换域上的特性进行了仿真, 并以可视化的方式显示出来。整套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简洁, 操作方便。利用该软件, 教师在课堂上以交互的方式对课程中的概念或原理进行实时仿真,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真实、生动地展现给学生,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 学生还可以利用此系统复习教学内容,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此外, 开放系统的源程序, 让学生利用该系统设计自己的信号分析与系统处理程序, 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葛愿.“信号与系统”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 2014, (1) :65-66.

[2]杜世民, 杨润萍.基于Matlab GUI的“信号与系统”教学仿真平台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 (3) :87-90.

[3]俎云霄, 贾越, 李奔, 等.“信号与系统”仿真演示系统设计[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 34 (1) :70-72.

[4]陈垚光, 毛涛涛, 王正林, 等.精通MATLAB GUI设计 (第3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5]范羚.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思考与改革[J].大学教育, 2013, (8) :111-112.

教学活动系统 篇2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是1956年公布的新中国第一个中学教学语法系统。1984年公布了根据暂拟系统修订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这两个语法系统是影响中学语法教学乃至大学语法教学比较大的。1.语素

新增内容。语素,以前叫字,也有叫词素的。字,是从文字角度称呼的,虽然很多语素都表现为一个个汉字,但讲语言而以文字的概念命名,那是不科学的;词素,是基于它是一个构词单位,而实际上,很多语素本身就能独立成词。所以,《提要》把这一级语言单位称为语素。为什么要增加这个内容。它是语言中的一级语言单位,是客观存在的,且学习语素,对于理解词的意义、辨析同义词等都很有帮助。

《暂拟系统》没有提到语素,只在简述中提到“一个有意义的成分”(讲单纯词和合成词时:“只包含一个有意义的成分的词是单纯词,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意义的成分的词是全成词)”。这样谈不明确,会让人产生疑问,这个“这个有意义的成分”到底是个什么成分?《提要》则明确提出了这一级语言单位,指明它是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这样,就使得教学语法更趋于完整。2.词类

词的分类,《提要》基本上沿用了《暂拟》的分法,在个别问题上略有改动。主要改动有:

①《提要》不再沿用依照“词汇、语法范畴”划分词类的这个抽象的提法,改说:“主要是根据语法功能来分类,同时兼顾词汇意义。”

②有关词的定义不同。《暂拟》: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提要》因为增加了语素的内容,不再把词作为最小的语言运用的单位,定义为“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这种定义方法更符合语法的组合的本质,因为语法就是讲语

/ 4

言的组合规则的。

③取消动词和形容词的名物化说法。《暂拟》:动词、形容词在句中处于主语、宾语位置时,失去了动词、形容词的特点或一部分特点,取得了名词的一个特点,这就是动、形的名物化用法。《提要》则把动、形作主语、宾语看作是它们的语法功能之一,而不认为是名物化用法。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谈到词类转变时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同类的词都能这样用,因而这种用法可以列入这类词的功能之内。”

④有关助词的两点改动。一是“的”“地”的分合问题。《暂拟》分别作为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提要》则提倡将“的”“地”合并,因为过去没有这种区分,并不影响表达和理解;而分写的办法,从小学就练起,还经常出错。而且,从口语表达看,都读DE。合二为一,有助于口语的书面语的统一。二是时态助词改称为动态助词。汉语里表示时间主要用时间词,而“着”“了”“过”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边,表示的是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进展情况,因此,称为动态助词更符合这类词的语法功能。3.短语

《暂拟》称词组。二者是同一个内容,都是词和词的组合,《提要》称短语。这是改变最大的部分,从中可以看出两个体系的不同观念。

①定义。《暂拟》:“实词和实词组织起来,作句子里的一个成分的,叫作词组。”《提要》认为短语是由词组成的,但不只是实词的组合,也包括实和虚的组合(介宾);同时指出,短语不仅可以作句子成分,而且它本身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这样,不仅扩大了短语的范围,而且更加明确了它的功用。

②分类。《暂》按照词和词的组合关系,把词组分为四种:联合、偏正、动宾和主谓。《提要》主要依据短语的功能进行分类,包括名、动、形,此外又从结构关系分出主谓、介宾、复指和固定短语。

③讲解。《暂》对各类的讲解很简单,《提要》则相当完备,特别是从功能出发分出来的三类短语,讲了其中各种不同的形式,非常完备。

④从总的方面看,《提要》相当重视短语,明确提出在汉语中短语的功能相

/ 4

当重要。为什么说它重要?首先,它是汉语五级语言单位的中间成分,具备各级语言单位组合中的组合方式和组合关系。因此,掌握了短语的组合特点,其他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特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其次,短语是构成句子的基础,大部分短语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因此,只要掌握了短语,把短语的内部成分分析清楚了,句子成分的分析就很容易了。这也是《提要》对各种功能的短语的内部结构分析得特别详尽的主要原因。4.句子

对句子的认识,《提要》也比《暂》前进了一步,有几个比较大的改变。

①句子的分类。《暂》把单句分为双部句和单部句,单部句又分为无主句和独词句。这是认为句子都是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的在句子分类上的反映。《提要》基于短语是构成句子的基础,首先把句子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下边又划分出各种小类,如主谓句又按谓语的结构类型分为动、形、名、主谓等。而且《提要》特别强调非主谓句在口语交际中的重要地位。

②取消了三种合成谓语的提法。能愿合成谓语,趋向合成谓语和判断合成谓语。《提要》不再有这种提法,将这几种格式归结为动词短语中的不同类别。

③取消复指成分。《暂》在特殊的句子成分中列有复指成分,《提要》则从结构关系上考虑,把它归入复指短语。

④取消宾语前置的说法。《暂》在谈到宾语时,除了谈到名词、代词用在动词后边的一种情况外,还谈到两种宾语前置的情况一是名词、代词借助一定的介词(把、连、对)用在动词的前边(把书拿走);一是疑问代词跟一定的副词(都、也、不)配合,放在动词前边(他什么都不知道,他谁也不理)。《提要》不再用宾语前置的提法,而是按照结构来分析句子。如上例。

⑤句子分析。《提要》吸收了层次分析法的长处,也保留了成分分析法的长处,比《暂》更科学。句子中语言单位的组合是有层次的,分析句子应该体现出这个层次性。因此,主张,先把句子分为主语和谓语两部分,进一步再来分析各自的构成,有的也不止一个层次。框式和符号,教学中可用符号,因为省地方,很多句子也不需要作细致的划分。

/ 4

⑥复句不再划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暂》对复句进行分类时,先把复句分为联、偏,然后再进行内部分类。《提要》取消了两分法,因为有些复句很难放到其中,避免增加不必要的麻烦。5.句群

新增。主要是考虑教学的需要。从中学生作文可以看出,出毛病不限于一句话之内,而往往是在句子与句子之间。

从语法角度说,句子与句子的组合有语法关系,类似于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但是这是新的内容,研究的也不是很深入,所以讲得比较简单。

美声教学系统论 篇3

美声教学系统软系统硬系统综合系统美声声乐作为流行于世界各国的重要声乐流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我国声乐乐坛上与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共同构成三足鼎立的大格局。

美声教学承担着培养美声声乐新人、承前启后的重任。而美声教学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运用西方现代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对美声教学进行系统化研究,把整个美声教学这个大的母系统分解成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再细分为若干个子子系统、子子子系统……既研究各层级子系统的要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又研究它们与整个母系统之间的关系,构建起一个系统论的理论体系。

一、美声教学的软系统

美声教学这是母系统中的第一个子系统,是软系统,这是一个智力系统、隐形系统,也是以往美声教学不太重视的系统。这一子系统,又可以再细分为以下几个子子系统:

(一)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即通常所说的“音乐感觉”,这是学习声乐的智力基础与艺术基础,也就是马克思所讲的“感受音乐的耳朵”。感知能力是感觉能力与知觉能力的总和,“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所谓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综合的、整体的把握。”

(二)音乐理解能力

理解在心理学中指的是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又包括直接理解与间接理解两种。音乐理解能力,具有直接感悟的特点,是一种心领神会、不可言传的体验。声乐演唱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为前提,只有理解才能表现,否则就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三)音乐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成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别林斯基也把想象看作是形象思维的中心。想象的突出作用,就是创造性,声乐演唱作为一项复杂的艺术创造工程,离不开想象。

(四)情感体验能力与表现能力

情感是声乐作品的生命与灵魂。声乐演唱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演唱者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把作品中词曲作者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再通过“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受众,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最终收到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这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

(五)作品分析能力

作品分析是作品表现的基础。如果说,歌曲的歌谱是声乐艺术的“设计图纸”的话,那么声乐演唱便是根据这“设计图纸”所进行的具体“音乐建筑施工”的过程。而作品分析,就是根据“设计图纸”制订的“施工计划书”。作品分析的要点包括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各个要素,并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词曲作者的生平简历、艺术创作特色、美学追求,等等。

由此可见,美声教学的软系统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二、美声教学的硬系统

美声教学这个母系统中的第二个子系统,是硬系统,这是一个实体系统、显形系统。这一系统,也可以再细分为以下几个子子系统:

(一)识谱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基础能力,即识读“设计图纸”的能力。

(二)发声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核心能力,又包括声部、声类、声性等要素。

(三)呼吸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原动力,包括呼吸方法、呼吸技巧等。

(四)共鸣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支撑与保证,许多歌唱家都把发声比作“本钱”,而把共鸣比作“利息”,主张歌手要“靠利息歌唱”。

(五)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也是声乐演唱的核心能力之一,因为声乐艺术实质上是“唱着说话”的艺术,歌词与曲谱各占整个歌曲的一半。语言能力又包括掌握字的音、调、韵,把握字的头、腹、尾等。

(六)听音能力

这也是声乐演唱的重要能力,因为声乐是听觉艺术,所以听音能力至关重要。声乐教学的主课《视唱练耳》,就是眼、口、耳三者并用,并统一受大脑指挥的实证。由此可见,美声教学的硬系统的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

三、美声教学的综合系统

美声教学这个母系统中的第三个子系统,是综合系统,这是软系统与硬系统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的系统。具体又分为以下几个子子系统。

(一)作品演绎能力

声乐演唱就是对声乐作品的演绎,其中又包括以下几大要素:

1.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

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有题材、主题、形象、事件、情感等要素,其中以情感为重中之重。

2.表现作品的艺术形式

作品的艺术形式,主要有体裁、结构、语言、手法、风格等要素。

3.表现作品的音乐要素

作品的音乐要素,主要有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

(二)技巧发挥能力

声乐演唱也是演唱技巧发挥的过程,具体又包括布局技巧、对比技巧、夸张技巧、高潮技巧,等等。

(三)艺术创新能力

美声演唱同所有的声乐艺术一样,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断繁荣。“演唱过程是演唱者的艺术创造过程,也是艺术生产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既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精神生产,更不同于物质生产。其中,艺术生产者——艺术家必须具有卓越的个性创造能力。”

由此可见,美声教学综合系统的内涵,更是十分丰富的。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65.

[2]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73.

[3]列夫·托爾斯泰.什么是艺术[A].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432.

教学活动系统 篇4

由于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性能好、功耗低、可靠性高以及面向应用的突出特点,因此嵌入式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电子信息、家电、网络通信、工业控制等领域。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IC卡、手持电脑、智能手机、车载GPS、数字电视机顶盒,人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处不接触到嵌入式产品,尤其是嵌入式无线网络产品的出现,使嵌入式产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嵌入式系统本身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由之推动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快速进步。嵌入式操作系统与传统的操作系统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对操作系统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 嵌入式对于操作系统教学的需求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但在其特殊性首先是建立在计算机系统的普遍特性之上。现代计算机系统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性能良好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的支持,而嵌入式系统也是如此。从近5年来看,嵌入式系统中取得巨大发展的是拥有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未来,随着IPv6协议的全面使用,IP地址的数量将极大增加,到时每一个嵌入式终端都可以拥有自己的IP地址,网络对于嵌入式系统的重要性将前所未有的表现出来。因而,要学习好嵌入式系统首先要对操作系统的相关理论有很好的认识。

操作系统可以被看作是计算机系统的指挥中心,统管整个系统的所有资源,制定不同资源的分配策略,调度系统中运行的用户程序,协调它们对资源的需求,从而使整个系统在高效、有序的环境里运行。这中间就需要明确操作系统到底是怎样管理资源的,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分配资源,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协调整个系统的运行。

同时,操作系统又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只有对应具体的操作系统进行讲解,才能真正理解相关理论。作为嵌入式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操作系统,同时又是开源软件的Linux就成为了最好的范例。所以,有必要将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也同时进行学习。

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构建

根据嵌入式系统的需求,可以确定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传统操作系统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是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第三部分是如何构建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

2.1 嵌入式基础理论

嵌入式基础理论中应当着重讲解操作系统内核的概念,进程的概念,如何对进程进行调度,内存的管理,设备和接口管理,文件系统和文件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传统操作系统课程中最核心的部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理论。但有别于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对于一些极少使用的知识点必须进行删减,以节约教学时间。

2.2 Linux操作系统基础

Linux操作系统基础着重讲解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文件系统、调度机制,以及如何使用Linux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权限管理,进程管理和提供各种网络服务。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首先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最重要的是把学生Windows等于操作系统的错误概念改正过来,使学生真正对操作系统这个概念有一个具体化的认识。

2.3 构建嵌入式操作系统

这部分将介绍如何使用Linux操作系统为基础,构建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包括内核的裁剪和移植,文件系统的使用,驱动的使用等方面。通过这部分教学,使学生对于嵌入式操作系统有明确的认识。

3 实验的选择与设计

在操作系统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嵌入式对于操作系统对于实验的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在虚拟机环境下的实验。第二类是嵌入式环境中的操作系统构建。

3.1 虚拟机环境下的实验设计

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和常见的Windows操作系统有很多的不同,在Linux系统中图形界面只被作为一个用户程序存在,随时可以关闭,同时其文件系统及操作命令也和Windows不相同,因而有必要专门对其进行实践练习。但Linux操作系统中的root用户权限极大,初学者在使用该用户进行操作时常常造成各种问题,所有通常在给Linux初学者搭建实验平台是一般会使用虚拟机软件(如Vmware等)搭建一个虚拟平台。这类虚拟平台可以创建虚拟系统的镜像,如因操作错误引起问题,可以快速的通过还原镜像来解决。

在虚拟机环境下的实验主要是帮助学习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Linux系统的安装,Linux系统中文件的管理,权限的管理,用户的管理,进程的管理,及使用Linux系统提供各种网络服务。

3.2 嵌入式环境下的实验设计

由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殊性,仅仅在PC环境下对其进行虚拟测试并不能保证其在嵌入式环境中的正常使用,因而需要使用一个真实的嵌入式环境来进行嵌入式操作系统构建的相关实验。这里可以使用嵌入式实验箱来进行。实验包括Bootloader引导程序的使用;Linux的移植、文件系统的生成与下载;Linux的驱动程序(键盘驱动、LED灯驱动、马达驱动等)的编写;Linux的应用程序的编写;使用实验箱上网等。

4 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4.1 结合计算机学科的发展现状,将各类知识综合串讲

计算机学科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因而常常出现教材内容与目前的发展现状相脱节的问题。因此在授课时要特别注意查阅最新资料,用以代替教材中与目前发展现状不相符的地方。如对于处理器的主频制造工艺,内存储器的容量频率等都以最新的资料代替书中的内容,对于嵌入式系统讲解时以学生常见的智能手机为例,这些都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学中应注意将多门课程的知识综合串讲,力图使学生将所有知识融会贯通,能够从整体上来理解所学。

4.2 案例式教学

实验与教学紧密结合是计算机类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非常适合使用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的基本步骤是提出一个目标,通过分析,总结出解决方案,然后动手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由学生为主导,教师给以指导。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3 分层次递进教学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基础各不相同,搞一刀切的教学难于做到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分层次递进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将所有知识点一起教授的教学方法,转而从最基础核心的知识点讲起,逐渐扩展,将知识点按难度逐渐讲授。这样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所得。

4.4 改革考核方式

事实证明“一张试卷打天下”的考核方式往往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核中可以引入更多的内容,如让学生按要求对Linux操作系统下的文件、权限、用户等进行管理,在嵌入式实验箱上编写一段简单的驱动程序等。把这些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5 结论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不再适合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对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改变,使之满足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需求。

摘要:近年来嵌入式系统,尤其是具有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嵌入式系统发展的需求,因而有必要对操作系统教学进行调整。文章中针对嵌入式系统的需求,讨论了操作系统课程如何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实验,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研究。

关键词:嵌入式,操作系统,教学

参考文献

[1]韦照川,李德明.嵌入式系统发展概述[J].科技信息,2010(1):839.

[2]刘淼.嵌入式系统接口设计与Linux驱动程序开发[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3]杨丽萍.王自力.基于嵌入式Linux的网络操作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25):120-121.

[4]毛敬玉.浅析Linux操作系统教学[J].科技信息,2010(25):204.

微格教学系统 篇5

电气0611 李洪升 12号

一、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意为微型化教学,通常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艾伦(D.Allen)教授等人创立的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视听技术和反馈,按照严格的程序,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轮流进行培训,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和掌握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技术。艾伦将微格教学定义为:“它是一种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根据实践体会,我们认为:“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的实践系统。它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反馈评价,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

微格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 由少数学习者(5—10人)组成“微型课堂”,以真实的学生或受训者的同学充当“模拟教师”和“模拟学生”,使课堂微型化;

 把教师教学技能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学习者根据训练目标,选择一小段“微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教案;

 被训练者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段“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中训练某一两项教学技能;

 在进行“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视听设备系统将实践过程记录下来;

微格教学技术自诞生后,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大量研究,尤其受到各国师范教育界的重视。在欧美,微格教学已成为教师培训的基本课程。

二、微格教学系统的组成

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条件下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微格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他一般有微格教室、控制室、示范室、观摩室组成(如图8-7):

1.微格教室

一般的微格教室装有话筒、摄像头、电视机。话筒用来拾取训练者的声音;摄像头用来录取训练者的活动过程,一般的,每个微格教室装有摄像头3个,摄像头的活动在控制室控制;电视用来播放训练者的教学过程,以便进行教学评价。一般在微格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用来播放课件、电教教材。微格教室的所有设备都和控制室相连,可以在控制室控制。微格教室构成。

2.控制室

控制室装有视频切换台、调音台、录像机、监视器。为了操作方便,录像机一般是硬盘录像机,输入输出有模拟和数字两种接口,录像机即可以录制每一台摄像头的画面,也可以录制经视频切换台的信号;调音台用来控制训练者和学生的声音大小。监视器用来监视每个摄像头的工作位置和情况,以便控制摄像头。从微格教室来的信号(视音频)分两路,一路送往录像机,另一路送往观摩室,供同步评价分析。

三、微格教学系统的应用

微格教学系统的应用需要按一定的程序对学生进行特定教学技能的训练。微格教学的程序可用图8-8表示,它包括如下几个基本步骤。

1.确定训练目标

即明确通过训练要使学生了解每一项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并掌握各个能的执行程序和实施要求。通过多次实践、评价、修改,使技能趋于完善。并通过综合训练,形成课堂教学能力。

2.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

在进行微型教学实践前,应先组织学生对各项教学技能的有关理论、方法程序、实施要求进行学习研究,以便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打下基础。

3.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

通过播放反映某项教学技能的示范性录音、录像资料,或一些优秀教师的课例实录,使学生对教学技能的事实、观念、过程、操作程序有形象化的了解,使学习者获得不同风格的教学技能模仿的样板,使训练目标和要求更加具体化。

4.编写微型教学教案

编写教案是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训练目标的保证。它能使被训练者更规范、有效地掌握教学技能。教案的具体内容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时间分配、教师教学活动行为、设想的学生学习行为、计划应用的主要教学技能等。

5.讨论评价,修改教案

指导老师、评价人员、学生角色都要从各自的立场来评价实践过程,有不同看法时可重放录像,帮助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微型教学的评价应以总结优点为主,使被训练者建立自信心,也要提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以便改进。最后评价人员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填写评价单,给出具体结果。

6.再实践

经过评价,已经达到基本要求的可进入下一技能的学习,实践新的教学技能。未达到要求的则需要进行教学计划,准备再实践。

四、微格教学中几个注意点

1.主导作用与主体的关系

微格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微格教学的主体,是希望通过微格教学的实验取得走上讲台当教师的真实感受,并检验自己准备的教案是否合适或存在的优缺点,也检验试教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技能、多媒体选用技能……这些训练,都说明了:实习学生是微格教学活动的主体。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未上过讲台,缺少教学经验,不懂教学技巧的运用,所以学生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微格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较全面地了解教学过程,这就强调了在微格教学活动中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者是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很重要。对教师来说,教师必须从学情出发,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教师又不能代替学生,相反,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和完成自己的实践活动。特别是教案的编写,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完成,才能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学生将来离开教师后能更好地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和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2.创造一个模拟中学课堂的教学环境

微格教学教室应模拟中学课堂教室。扮演学生的即为本组的同学,且“模拟学生”尽可能是“模拟教师”的知己——这一点教师在指导对全班分组时即可照顾到。使初次走上讲台体验当教师滋味的受训学生尽量减少心理压力,增加自信心,达到受训学生能够在一种宽松气氛中进行训练。

总之,为了使受训学生达到受训目的,在力求减少受训学生心理压力的前提下,应尽量模拟出一个与中学课堂相似的微格教学教室。

3.选择未来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重点难点进行微格教学实验

系统英语拼读法教学初探 篇6

一、系统拼读法课程设计原则

1. 先易后难的设计原则。先学字母名称音再学字母发音,先学辅音再学元音,先学短元音再学长元音。学生在幼儿园和家里或多或少接触了字母名称音,因而这部分内容易学,难点和重点在于拼读法知识。辅音字母的发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这部分知识易学,因此先学辅音再学元音。而先学短元音再学长元音是因为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半时间的英语,对他们而言,短元音的发音相对难,但短元音的音图相对简单,容易记忆。长元音的发音较容易掌握,但其音图复杂,要记忆的规律较多,因此后学。这里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长元音和短元音,与国际音标学习的长短元音的概念不同。另外,学习每个短元音时滚动复习辅音,因此两部分学习量相当。在课时安排中有些辅音字母会重复滚动学习,因为教材中含有该辅音的词汇较多,我们称之为高频词。

2. 由下至上的阅读教学模式。学习顺序为“字母发音—字母组合发音—单词读音—句子的语音语调—短文的朗读和理解”。拼读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初学者迅速达到初级阅读水平。因此注重对学生阅读水平的培养。我们认为,由下至上(bottom-up)的阅读教学模式,适合初学者的阅读学习,因而拼读法教学过程中不仅是音形对应知识的学习,更是阅读和朗读能力的引导学习,学生从学会单个音至学习单词的发音、意义,进而学习句子的朗读,最后学习短文的朗读和理解。短元音教学要引导学生恰当地朗读句子,长元音教学要引导学生流利地朗读短文。

3. 经济性原则。拼读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拼读法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在最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最基础的拼读知识,尽量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初学者迅速掌握单词拼写、单词拼读策略,为进一步的阅读学习打好基础。本课程设计总共16个课时,对字母教学仅设计了5个课时,如果学生从未接触过字母,难度较大,但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多,因而教师在系统教授拼读法知识之前应在教学中渗透学习字母,从而降低集中学习的难度。

二、系统拼读法课程设计

下面设计二年级下学期16个课时的系统拼读法教学,为结合教材学习,我将二年级的主要词汇列出来,以供参考。

(一)第一阶段:字母名称音学习(5个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26个字母的发音、书写。第一课时学习元音字母,接着以含相同音素的字母为线索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掌握26个字母的发音、书写;掌握26个字母的顺序;能辨认字母的大小写;能辨别发音相似或书写相似的字母;能认识到单词由字母组成;能够理解按音素给字母分类,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

(二)第二阶段:字母读音学习(11个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学习辅音与元音相拼的策略。

教学目标:掌握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掌握辅音与元音相拼的拼读策略;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自主解码能力;培养学生朗读句子和短文的语音语调;提高学生朗读和理解短文的能力。

1. 辅音字母发音学习,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进行学习。集中1节课教授辅音字母的发音,因辅音字母与汉语拼音发音相似,发音并不是难点,难点集中在发音与汉语拼音不同的部分字母,如:c, j, qu, x, y, l, r的发音;m和n,v和w的区别。教学中设计活动区分这些字母的音和形。本部分教学目标:能分辨形近和音近的字母;能掌握拼读的方法,能利用汉语拼音迅速掌握辅音字母的发音。

2. 短元音学习,滚动复习辅音发音。每节课学习一个短元音,同时滚动复习若干辅音,这几个辅音是二年级词汇中含有该课短元音的单词中包含的辅音,例如学习短元音a时,二年级词汇有carrot,因此该课复习c的发音。由于二年级词汇中符合规律的词汇少,因此教学中可选用其他词汇。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掌握短元音在单词中的发音;掌握onset + rime相拼的拼读策略(例,c-at, cat相拼的策略),形成语音意识;认识到单词的发音由辅音与元音或元音组合相拼而成,认识句子由单词组成,并能恰当地朗读句子(注意重读、轻读、连读、句子的升降调、按意群读等)。

3. 长元音和相关音图学习。每个课时学习一个长元音和发音相同的音图,例如学习长元音a, 学习内容包括a, a_e, ai, ay.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掌握长元音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解码词汇;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写词的能力;认识文章由句子组成,并恰当地朗读短文章。

系统学习字母和拼读法教学的全部内容后,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需要在以后的课文学习中不断运用、反复感受。毕竟拼读法是着重听觉学习风格的学习,对于不擅长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可能会较难掌握,因此要在教学关注这部分学生。另外,本课程并没有包括拼读法的全部教学内容,例如er, al 等字母组合的发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利用复习课的时间让学生发现、总结规律。

三、结语

由于字母的学习较为枯燥,字母教学阶段应注重活动教学法,通过歌曲教学法、TPR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使教学更有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字母教学的效率。

责任编辑魏文琦

电梯系统教学方法 篇7

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该课程不但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要求, 而且工程实践性很强, 因此除安排上完理论课时外, 还安排了两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一方面可巩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次独立设计的实践机会, 以培养其设计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2.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 使学生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按照给定的设计资料和设计要求, 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 增强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3.1设计题目的选择。

设计题目:某小区五层住宅楼客梯的PLC控制。

题目的选择:对于电梯的控制, 可选用继电-接触系统或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 但是二者有各自的特点:

a:继电-接触系统:它的优点是线路直观, 大部分电器均为常用电器, 更换方便, 价格较便宜。但是他触点繁多, 线路复杂, 电器的电磁机构及触点动作较慢, 能耗高, 机械动作噪音大, 而且可靠性差。

b:PLC在设计和制造上采取了许多抗干扰措施, 使用方便, 扩展容易。它使用了梯形图和可编程指令, 易于掌握。总之, PLC取代继电-接触系统已经成为大的趋势。

基于上述原因, 我选择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对电梯的控制。

3.2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3.2.1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 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PLC行业已经在工业市场上占有一大片领地。在此次设计中, 我将利用PLC来实现对电梯的控制。其中包括对PLC硬件的设计, 软件设计, 驻点路的设计, 控制柜的设计, 以及电梯惦记和其他设备的选择, 还有原理分析等。相信此次设计后, 我对电梯的实际运行能有初步的了解。

3.2.2控制要求。

电梯轿箱的控制要求:

a:选向:根据电梯各层内选外呼信号的先后和停止时轿箱所在的楼曾位置决定电梯的运行方向。

b:选层换速:指电梯能够根据轿内所选层而决定运行方向, 而且遵守或一直向上, 或一直向下的原则。并且在每次平层的时候都能够换速。

c:楼层位置的指示:选用了数码管显示的方法。由于FX2N系列已有内部计数-译码驱动模块, 所以只要外部加上LED七段显示管和电源就可以显示楼层了。

电梯门的控制要求:

要求当电梯平层的时候, 电梯门自动打开, 经过10秒钟后电梯门自动关上。如果遇到有人在门中间的情况, 电梯会因为光电开关的作用而自动开门。

补充要求:

除了上述两个要求以外, 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备用电梯电机的使用, 一但曳引电机出现故障, 备用电机将手动控制转入运行状态, 避免因曳引惦记出故障而引发的不必要的麻烦。

3.2.3主电路的设计。

拖动电机主电路的设计:

a:拖动电机的选择及原理:电梯的种类多种多样, 按拖动系统来分有交流单速/交流双速拖动电梯、交流调压调速电梯等等。在此次设计中, 我将采用交流双速电机作为曳引电机, 它的优点是简单, 经济, 更重要的是舒适感好。

b:备用电机的选择:备用电机只要选择和曳引电机一样的型号即可。

门电机主电路的设计:

门电机的选择及原理:只要满足功率要求, 门电机选用一般三相异步电动机即可。电动机的正反转来实现门的开关, 采用星角降压启动, KS为速度继电器, 用来对开关门到头时制动, 防止轿, 厅门的损坏

3.2.4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

可编程控制的选择:a:由于市面上三菱产品型号较多, 种类齐全, 技术先进, 加之本人对三菱产品的青睐, 所以我选择较前沿的产品三菱FX2N系列产品。

b: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1) 输入输出点的估算:首先列出被控制对象输入输出的设备名称, 并根据所需要的输入输出点数进行统计, 根据统计的数据, 增加10%~20%的可扩展余量后就得到了输入输出点数的估计数据。以此为依据可以算出I/O总点数约为100点。

(2)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根据PLC输入、输出量点数与性质, 可确定I/O模块型号与数量, 高密度模块如32、64点, 平均每点价较低, 但受到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环境温度的限制, 同时应注意同时接通的点数不应超过总数的60%。

(3) I/O点的分配:授课时逐条分析。

可编程控制器的软件设计:根据PLC内部资源分别介绍。

3.2.5原理分析。

主电路图原理分析:

a:拖动电机工作原理:起动电机串如电抗LQ、经一段时间后KM1接触器接通, 电动机转入固有特性运转。减速时KMK断开、KMM接通, 慢速绕组串电抗LM和电阻RM运行, 延时一段时间后, KM2接通, 短接RM, 电动机串入电抗LM运行, 在延时一段时间后, KM3接通, 电动机在慢速固有特性上运行, 直到KMS或KMX断开, 电动机停止运转。

b:门电机原理分析:当电梯平层时, 开门触点KMK闭合, 电机正转, 轿门打开;当定时继电器到时, KMG闭合, 电机反转, 轿门关闭;当有人在门中间出现时, 光感触点闭合, 电梯强迫正转, 轿门打开;当轿门碰到开、关极限开关时, KMK或KMG断开, 并反向制动。

梯形图原理分析:

a楼层感应电路:当电梯在遗漏时M104接通、M111接通并保持, 电梯达到2楼是M103接通→M110接通, 并保持, 同时切断M111。

b轿内指令及门厅召唤电路:人在轿箱内, 当按下第3层选层按钮时, M502接通→M114接通并自保当电梯到达3层时搂层信号M102断开指令信号。

C门厅召唤电路:当电梯位于1楼, 如果3楼有上呼信号, 2楼有上下呼信号, 即M125、M122、M124接通, 电梯到达楼时上呼信号消除。

d电梯选向电路:当电梯位于2层楼, 则M110接通, 如果按下3楼指令按钮, M114接通, 赭石由于M110的常闭触点断开, 因此电梯向上方向继电器M130由M107、M106和M105的常闭触点而接通, 选择上行方向。反之, 如果1楼指令按钮按下, M116接通, 向下方向继电器M131接通, 选择方向向下。当上下方向均有指令时, 如果电梯已经处于上行状态, 则执行完M113、M112向上指令后, 在执行M116向下指令。

e梯平层、换速电路:如3楼有有指令位号, 即M114接通。在电梯将大到3楼时, M107接通, 使换速继电器M134接通, 发出换速信号, 并保持;当电梯达到顶层或底层时, 无论有无轿内指令都必须还俗。M144接通, M134, 折市电梯高速运行。

f梯起动电路:当换速M134接通, M143断开→Y012断开, 接通慢速继电器Y013, 电机在固有特性上运行。

g梯平层电路:如果电梯因不应有的原因, 上行超越平层位置, SPG离开隔磁板, 使X002断开, M140断开, 这时Y011由Y013、M140、M143和Y010的常闭点和M142的常开触点而接通, 电梯反向平层, 直到M1140接通。最后位于平层位置, M140、M141和M142均接通, Y010和Y011均断开, 进行抱闸。T450为延时断开时间继电器, 用于快速运行断开的延时, 以保护电动机绕组。

至此原理分析结束。

3.2.5设备选择。

主回路设备的选择:

a曳引电机型号。b备用曳引电机选型。c门机型号。d其他:曳引电机交流接触器。

计算说明:根据电梯最大载重量可算出电梯所需要的功率, 约11KW。

PLC型号及其开关输入输出量的选择:

根据要求可以估计I/O总点数约为90点。所以我选择FX2N-128MR主机。他的特点是运算速度高。

“信号与系统”教学探讨 篇8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教学内容

进入21世纪后, 电子信息、通信等产业飞速发展, 国内很多高校 (包括高职院校) 纷纷抓住这个时机组成了新的学科体系。而这些产业, 都离不开信号与系统这一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由此可见, 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对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信号与系统历来是一门既难学又难教的课程, 一是因为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二是由于学生缺乏对实际系统的感性认识;三是课程还与电路分析基础、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线路等有很强的联系, 而这些课程同样是学生比较难“嚼”的课程;当然该课程也同样是学生日后想深造、进行更高学历攻读时的重要课程之一, 对于理论和实践两个体系都有很高的要求。为此, 本人提出了如下改革措施, 并在实践中得以实施。

一、及时更新传统教学思想

在教学上, 完全抛弃“照本宣科”, 实行按需讲学, 根据具体实践对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主要做到下面两点:

(1) 把理论教学与课程实验 (训) 有机地结合起来, 抛弃纯理论的教学理念。这样学生知道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也从中能够领略到课程的重要性。而且将更多的理论带到实验中来讲述, 学生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2) 在教学方法上, 更多的是强调学习技巧, 慢慢忽视对于死板的公式的记忆。工科的学习, 有异于其他学科, 更多的是强调思维方式和掌握解题技巧。教学过程中更多侧重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计算能力和技巧方面, 应侧重计算方法, 注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科学计算。而且更多的是强调工程上和物理上的概念。

二、与时俱进, 更新教学内容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要求相关领域知识不断更新, 课程体系也在不断更新, 信号与系统也不例外, 也在相关专业得到扩展。比如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 在教学内容上进一步对电路分析方面的内容降低要求, 而更多的是强调信号与系统分析这一课程本身的功能。当然, 这样也更符合信号与系统课程本身的内涵。

通过调整, 从本课程的总体教学内容上看, 以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为主线。在大的方向上, 就是介绍三大变换, 进而介绍三大变换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工程上的应用。

三、 革新实验教学, 将用传统的实验设备进行的实验与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

为了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课堂教学也不是采用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和“白板”板书相结合的手段, 不仅如此, 我们更开设了丰富的实验课。在实验这一教学过程中, 除了有传统的电路辅导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 我们更利用MATLAB这一软件。学生可以通过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对现实的电路进行模拟仿真, 搭建起电路的模型, 再施与一定的激励, 便可以像现实中真正的电路一样仿真, 这样学生也就可以真正体会到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和实际应用所在。

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充分结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 积极发言。在教学中, 我们既有使用电子教案, 通过多媒体教学, 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又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仍然要在白板上完成一些公式和例题的推导。另外, 除了课堂的教学外, 我们还在课余中, 建议学生去一些相关的网站了解本课程体系的构造及本课程知识所涉及的技术前沿。

在课程发展过程中, 我们曾试过不同的教学改革思路, 但有些成效不大。而上述办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更容易掌握本门课程, 而且对于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当然, 我们会继续对本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和改革, 希望可以有进一步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锋, 段红, 熊庆旭, 徐桢.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3) .

美声教学系统论 篇9

美声教学承担着培养美声声乐新人、承前启后的重任。而美声教学本身, 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运用西方现代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 对美声教学进行系统化研究, 把整个美声教学这个大的母系统分解成三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再细分为若干个子子系统、子子子系统……既研究各层级子系统的要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又研究它们与整个母系统之间的关系, 构建起一个系统论的理论体系。

一、美声教学的软系统

美声教学这是母系统中的第一个子系统, 是软系统, 这是一个智力系统、隐形系统, 也是以往美声教学不太重视的系统。这一子系统, 又可以再细分为以下几个子子系统:

(一) 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即通常所说的“音乐感觉”, 这是学习声乐的智力基础与艺术基础, 也就是马克思所讲的“感受音乐的耳朵”。感知能力是感觉能力与知觉能力的总和,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 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所谓知觉, 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综合的、整体的把握。”

(二) 音乐理解能力

理解在心理学中指的是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又包括直接理解与间接理解两种。音乐理解能力, 具有直接感悟的特点, 是一种心领神会、不可言传的体验。声乐演唱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为前提, 只有理解才能表现, 否则就会“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

(三) 音乐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成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黑格尔认为,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别林斯基也把想象看作是形象思维的中心。想象的突出作用, 就是创造性, 声乐演唱作为一项复杂的艺术创造工程, 离不开想象。

(四) 情感体验能力与表现能力

情感是声乐作品的生命与灵魂。声乐演唱的核心任务, 就是通过演唱者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 把作品中词曲作者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 再通过“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的演唱, 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受众, 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最终收到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这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 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 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

(五) 作品分析能力

作品分析是作品表现的基础。如果说, 歌曲的歌谱是声乐艺术的“设计图纸”的话, 那么声乐演唱便是根据这“设计图纸”所进行的具体“音乐建筑施工”的过程。而作品分析, 就是根据“设计图纸”制订的“施工计划书”。作品分析的要点包括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各个要素, 并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词曲作者的生平简历、艺术创作特色、美学追求, 等等。

由此可见, 美声教学的软系统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二、美声教学的硬系统

美声教学这个母系统中的第二个子系统, 是硬系统, 这是一个实体系统、显形系统。这一系统, 也可以再细分为以下几个子子系统:

(一) 识谱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基础能力, 即识读“设计图纸”的能力。

(二) 发声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核心能力, 又包括声部、声类、声性等要素。

(三) 呼吸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原动力, 包括呼吸方法、呼吸技巧等。

(四) 共鸣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支撑与保证, 许多歌唱家都把发声比作“本钱”, 而把共鸣比作“利息”, 主张歌手要“靠利息歌唱”。

(五) 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也是声乐演唱的核心能力之一, 因为声乐艺术实质上是“唱着说话”的艺术, 歌词与曲谱各占整个歌曲的一半。语言能力又包括掌握字的音、调、韵, 把握字的头、腹、尾等。

(六) 听音能力

这也是声乐演唱的重要能力, 因为声乐是听觉艺术, 所以听音能力至关重要。声乐教学的主课《视唱练耳》, 就是眼、口、耳三者并用, 并统一受大脑指挥的实证。由此可见, 美声教学的硬系统的内涵, 也是十分丰富的。

三、美声教学的综合系统

美声教学这个母系统中的第三个子系统, 是综合系统, 这是软系统与硬系统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的系统。具体又分为以下几个子子系统。

(一) 作品演绎能力

声乐演唱就是对声乐作品的演绎, 其中又包括以下几大要素:

1.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

作品的思想内容, 主要有题材、主题、形象、事件、情感等要素, 其中以情感为重中之重。

2.表现作品的艺术形式

作品的艺术形式, 主要有体裁、结构、语言、手法、风格等要素。

3.表现作品的音乐要素

作品的音乐要素, 主要有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

(二) 技巧发挥能力

声乐演唱也是演唱技巧发挥的过程, 具体又包括布局技巧、对比技巧、夸张技巧、高潮技巧, 等等。

(三) 艺术创新能力

美声演唱同所有的声乐艺术一样, 都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才能不断发展, 不断繁荣。“演唱过程是演唱者的艺术创造过程, 也是艺术生产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艺术生产既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精神生产, 更不同于物质生产。其中, 艺术生产者——艺术家必须具有卓越的个性创造能力。”

由此可见, 美声教学综合系统的内涵, 更是十分丰富的。

摘要:美声声乐作为世界流行的重要声乐流派, 在我国声乐乐坛上与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共同构成三足鼎立的大格局。美声教学承担着承前启后的重任。而美声教学本身, 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运用西方现代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 把整个美声教学这一大的母系统, 分解成软系统、硬系统、综合系统三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又再细分为若干个子子系统、子子子系统……既研究各层级子系统的要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又研究它们与整个母系统之间的关系, 构建起一个系统论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美声教学,系统,软系统,硬系统,综合系统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65.

[2]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373.

[3]列夫·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A].西方文论选 (下册) [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432.

教学活动系统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校不断的扩大规模, 相关教学工作量的管理人员对处理各方面的数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师工作量统计方法组织分散, 易发生数据丢失, 出现统计错误等情况, 且劳动强度高, 速度慢, 这使得教师工作考核处理周期长, 考核结果严重滞后, 影响了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质量, 带来了不少的负面效应。因此教师希望能够简便快捷的上报自己的工作量, 同时, 能随时查询到自己的工作情况, 在发现错误后能够正确、及时的做出纠错。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逐渐迈入了信息社会, 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枢纽, 它成为人们快速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计算机尚未普及之前, 教师工作量的统计与计算主要依赖于人工计算。传统的处理工作量的过程是:教师填写课程等资料以表格的形式上报给教务科, 教务科在通过查询已有的记录给教师分配教学工作, 然后根据教师的授课情况及其他综合方面来统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并根据已规定的工作量计算方法用手动的或者通过计算器来计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面对繁杂的数据和教师上传的报表, 手工的处理方式很难能够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并且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及统计不及时导致的工作量的堆积, 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随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统计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 同时, 教师查询自己的教学工作量也更加方便。为了提高管理效率, 可以利用现已有的办公局域网络条件, 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统计和计算做成一个基于WEB的查询、统计和计算系统, 使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在一个单位的局域网络内甚至是Internet上实现查询功能, 这样的一个系统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查询和计算变得更加简捷, 从而使高校的教学工作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2教学工作量上报与统计系统的系统前台设计

教师教学工作量上报与统计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前台是普通教职工使用的平台, 包括密码修改、工作量查询、错误上报等功能;后台则是管理员登录的平台, 包括对普通教职工、课程和工作量等情况的操作。

系统前台主要供普通教职工登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 (1) 用户登录:普通教职工只有提供了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的用户才被视为本系统的合法用户, 能享受本系统提供的相应服务, 反之不能。 (2) 密码服务:登录本系统成功后, 用户均有权可对自己的密码进行维护, 以提高用户自己信息的安全性。修改密码时只有提供原密码正确才可修改密码。 (3) 个人信息查看:登录本系统成功后, 用户可查看到自己的个人信息, 如发现个人信息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 可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修改。 (4) 排课信息查看:登录本系统成功后, 用户可查看到自己的排课信息, 如发现排课信息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 可以上报给管理员该错误并提供相关错误描述, 用以管理员及时的更正。 (5) 工作量查询:登录本系统成功后, 普通教职工可查询自己的工作量, 当发现数据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时, 可以上报给管理员该错误并提供相关错误描述, 用以管理员及时的更正。如图1所示。

3教学工作量上报与统计系统的系统后台设计

系统后台主要供管理员登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 (1) 用户登录:管理员只有提供了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的用户才被视为本系统的合法用户, 能享受本系统提供的相应服务, 反之不能。 (2) 信息查询:管理员可以查询本系统所有的数据, 包括所有的普通教职工信息、课程信息、班级信息以及所有用户的工作量信息等。 (3) 信息录入:管理员可对本系统的信息进行录入, 包括普通教职工的信息、课程信息、教学工作量信息等。 (4) 信息更新:管理员可对本系统的信息进行修改或者删除, 如教师的基本信息、课程的基本信息、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信息等。 (5) 错误处理:管理员能够对教职工所上报的错误进行处理, 以最大限度的保障用户数据的有效性及正确性。如图2所示。

4教学工作量上报与统计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该系统使用的数据库是SQL Server2005, 根据系统需求, 该系统设计的数据表如下:

(1) 用户信息表。该表存储的是与用户相关的基本信息。字段设计如表1所示。

(2) 班级信息表。该表存储的是与班级相关的基本信息。字段设计如表2所示。

(3) 课程信息表。该表存储的是与课程相关的基本信息。字段设计如表3所示。

(4) 排课信息表。该表存储的是与排课相关的基本信息。字段设计如表4所示。

(5) 批改实验报告工作量信息表。该表存储的是与批改实验报告相关的基本信息。字段设计如表5所示。

(6) 指导实验报告工作量信息表。该表存储的是与指导实验报告相关的基本信息。字段设计如表6所示。

(7) 实验准备报告工作量信息表。该表存储的是与实验准备报告相关的基本信息。字段设计如表7所示。

(8) 实验教学工作量信息表。该表存储的是与实验教学相关的基本信息。字段设计如表8所示。

(9) 理论教学工作量信息表。该表存储的是与理论教学相关的基本信息。字段设计如表9所示。

(10) 公共选修课信息表。该表存储的是与公共选修课相关的基本信息。字段设计如表10所示。

(11) 总工作量信息表。该表存储的是与总工作量相关的基本信息。字段设计如表11所示。

(12) 错误上报信息表。该表存储的是与错误上报相关的基本信息。字段设计如表12所示。

根据上述分析及设计, 能得到排课信息表与用户信息表、班级表、课程表之间有主外键之间的关系, 只有在用户信息表、班级表及课程表之中插入一定的信息, 才能向排课信息表中插入想要的数据, 如果向排课信息表插入的数据在用户信息表、班级表和课程表没有此项数据, 则会插入失败。如类图3所示。用户信息表、班级表和课程表中均是以id为主键, 在排课信息表中就是以此id作为它们之间连接的媒介, 建立了排课信息表与用户信息表、班级表、课程表之间的主外键之间的关系。

总工作量与理论教学工作量、实验教学工作量和公共选修课之间有主外键之间的关系, 实验教学工作量与批改实验工作量、指导实验工作量和实验准备工作量之间也有主外键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类图4所示。实现的原理同排课信息表与用户信息表它们之间实现的原理。

5结束语

教学工作量上报与统计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开发基于WEB的教师教学工作量上报与统计系统, 旨在为教学中庞大的教师工作量提供一个智能且高效的统计平台, 它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信息进行批量地增加、查询、修改、统计等。教学工作量上报与统计系统的研究与系统设计, 充分发挥了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优势, 加快了教务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步伐, 使教务管理更加准确、高效, 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建英.高校教学工作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0 (06) .

[2]钟锐锋.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及教学津贴的管理模型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7) .

联合开展系统化预防活动 篇11

首先是拓展预防格局,筑牢网络防线,增强合成力。结合办案实际情况,及时开展同步预防,现已与81个单位建立了常务联系,进一步完善了与部门间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协助部门建立了分级负责、多层联动的分析体系,完善了领导联点包片制度,形成了上下一体、内外联动、齐抓共管的系统化预防格局,充分发挥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

再是拓展教育模式,2015年结合党校基层学员、单位学习整顿,检察院的警示教育基地接待来员52次,3000余人;检察干警走出去作预防报告20次,职位听众1000余人。结合本区发生的案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说服力。紧密联系部门干部队伍的思想实际,协助组织部门人员深入学习为人民服务、反腐倡廉等理论知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强化“执政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

同时拓展管理体系,筑牢制度防线,增强约束力。建立和完善部门公开制度,按照部门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职能,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制度监控体系。正确引导执政执法者“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加强法纪教育,深入剖析职务犯罪案件发生的原因,引导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和人身账,吸取教训,增强法制观念。

该院通过建立预防工作通报制度,半年一次的联席会议,通报、分析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形势,协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策和措施,形成了各司其职、沟通协调、上下联动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去年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10条,全部得到了落实,确保了部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顺利进行。(文/尹世文 路英利)

教学活动系统 篇12

操作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方便教师管理的网络教学平台, 它提供了操作系统这门课程的教学资源管理, 网络课堂, 实验平台, 在线测试, 在线答疑等功能。

1 系统概述

在浏览器中打开一个网络教学系统, 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该网络教学系统的用户界面。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方便的教与学的场所。因此要求它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当该系统开发完毕投入使用后, 学生教师不应当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如何使用这套系统上, 而应当把精力放在如何更好地教学或是如何更好地获得新知识上。因此, 一个使用方便的用户界面是设计网络教学系统框架时首先要考虑的。当用户进入网络教学平台的用户界面以后, 每一位用户都会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某种操作。当用户有了某种操作, 也就意味着用户想要通过他的动作达到某一目的, 而要达到用户的目的, 需要系统本身来完成。也就是说, 无论哪种网络教学平台, 都必须能接收用户的某种动作, 并且根据不同的用户操作, 替用户完成某一项任务。这就是响应用户请求。在网络教学系统中, 包含了很多资源和信息, 这些资源和信息有些学校要求只能对某一部分学生开放, 这就要求系统对这些资源有着保护能力, 不能让任何人随心所欲地查看, 修改。网络教学系统中还有一些很重要的资源, 也是不能随便被人查看和修改的, 因此, 资源保护在教学系统中非常重要。它是一个网络教学系统成功与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根据网络教学平台的需要, 提供一些常用功能模块。比如登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等。

2 系统设计的原则

分析研究各系统平台的特点之后, 在框架设计时, 将相同页面部分提取出来, 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页面设计, 在设计视图时, 将这些共同的部分与不同的部分相组合, 动态地生成一个用户视图。这样设计的好处是, 可以使用户界面一致性良好, 并且, 相同的部分可以多次重用, 简化开发。

3 用户请求的处理

在本系统中, 交互是比较复杂而频繁的。因此, 在网络教学系统中, 响应用户请求的能力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 当用户有了某种操作, web页面接收了该单击事件, 产生一个http请求, 该请求由web服务器接收, 并根据请求产生一个响应。浏览器接收到该响应后, 显示相应的内容。接收并处理http请求, 产生一个响应的功能是由web服务器来完成的。它能够完成一些比较通用的功能。但是, 如果要对该用户请求做特殊的处理, 就不能完全依赖web服务器了。这时, 我们需要自己编写程序, 由该程序接收该http请求, 并做出相应的响应处理。

下面举例说明响应请求处理的过程。以下是本系统用户管理模块struts-user.xml中用户登录部分的struts配置文件:

用户输入用户名, 密码点击确定按钮, 即向控制器发送Http请求, 控制器根据struts-user.xml中配置的URL, 将Http请求交给相应的LoginAction处理, LoginAction取得数据后, 调用User Service类中相应的方法处理, User Service中的方法再调用User Dao类中对应的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处理, Dao将从action传过来的值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用户信息比较, 如果从html页面获取到的值与数据库中的值相匹配, 则登录成功, 用户的信息将保存在session中以便在整个系统中使用。Struts的配置文件将指定用户登录成功后跳转的页面, 如上面的代码所示, 如果登录用户为学生将跳转到学生的操作界面, 如果是教师则跳转到教师的操作页面, 如果是管理员则跳转到管理员界面。

4 安全性处理

为了防止不安全的对页面的访问, 引入File Filter.java文件。该文件过滤掉一些不允许直接访问的页面和Servlet, 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这些页面地址的时候, 系统会自动跳到登陆页面。在Web.xml文件配置过滤器的地址, 即可在系统加载的时候使用过滤功能。在本系统中采用Struts2的默认拦截器对系统中不合理、不安全的操作进行拦截。

5 结语

本文通过了解网络教育的最新动态, 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基于J2EE的操作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方案, 并结合西南交通大学精品课程网站进行了设计开发。通过对运行结果进行比较, 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刚.Struts2权威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2]罗时飞.精通SPRING[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3][加]贝让, 叶俊.iBatis实战[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4]王长涛, 马斌, 张楠, 等.基于MVC设计模式的Struts架构研究及应用[J].科技广场, 2008, (1) .

上一篇:巴斯夫的职场关键词下一篇:塔式锅炉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