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整合教学(通用12篇)
系统整合教学 篇1
新课标强调,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艺术的实践过程。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 都应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 将艺术实践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但是, 音乐欣赏课一直以来都遵循着一种固有的模式, 即沿着介绍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演唱主题音乐、欣赏全曲、交流感受、总结的过程进行教学。学生处在“被动审美”的状态下, 对音乐的内涵缺乏主动的聆听与感受, 久而久之, 产生“审美疲倦”, 进而到“审美拒绝”。音乐欣赏课教学如果一直以这样的模式进行下去, 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没有前途”。
高中音乐教学有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 新课标总的原则是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然而音乐鉴赏却只能以聆听为主, 其艺术实践性略差。而实践性较强的创作模块, 是激发学生想象力,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本知识的重要手段。那么, 如何加强音乐鉴赏课的艺术实践性, 改变目前单一的教学方法呢?这就需要电脑音乐系统的介入, 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的广泛运用, 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鉴赏与创作教学的整合创造了条件, 音乐鉴赏与创作教学的整合既加强了音乐鉴赏课的创造性和实践性, 又使学生学习了创作模块的相关知识, 改变了音乐鉴赏课单一的教学方法。下面我来谈谈音乐鉴赏与创作教学在电脑音乐系统下整合的教学实践过程。
一、准备工作
(一) 基础知识与能力掌握一
定的乐理知识, 具有独立的视唱和记谱能力, 以及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
(二) 旋律与和声。
讲解旋律的简单创作和改编, 掌握和声学的基本知识。
(三) 音频软件和录音软件的使用和编辑。
常用的音频软件有TT作曲家简谱自动伴奏软件、MW3五线谱音序器软件、COOL EDIT多轨音频编辑软件等。让学生熟悉音频软件的读谱和打谱方法, 结合相关练习提高学生处理和编辑乐曲的能力。如使用TT作曲中100种不同风格的节奏为主题旋律配伴奏, 为主题音乐编配打击乐。使用COOLEDIT多轨音频编辑软件, 运用简单的效果器做插入效果等。
(四) 了解电脑音乐制作的全过程。
二、欣赏音乐作品的教学过程
(一) 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
通过打谱软件出示作品主题, 最好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乐谱输入。学生通过对乐谱的学习, 初步了解了音乐的主题旋律。
(二) 编配音乐主题阶段
1. 利用和声知识为旋律选择合适的和声配置。
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 设法为主题进行和声编配, 或者直接进行多声部和声编写和织体设计, 尝试为主旋律编配副旋律、低音声部和打击声部等。
2. 为主题旋律或各声部选择合适的音色和速度。
3. 为旋律选择合适的伴奏风格。
学生通过各种节奏的尝试确定自己喜欢的风格模式后, 可在TT作曲提供的100种伴奏风格中任选一种, 也可以利用MW3软件, 自己制作“鼓底”。如, 制作一个基本的迪斯科节奏, 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 (XOXO) 、小军鼓 (OOXO) 和落地踩叉 (XXXX) 的节奏型, 合在一起播放即可。鼓励学生打破常规, 大胆尝试新的音色或节奏, 以及编配规则, 创作出自己改编的作品。
4. 调整各声部音色和音量, 协调声部之间的关系。
(三) 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展示
的新作品, 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提出学生主题音乐的优缺点, 并予以播放, 让学生们互相交流, 体验各种风格的主题音乐。
(四) 播放原曲, 体会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原曲的情绪特征,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段。
三、向作曲家挑战
敢于向作曲家的名作提出质疑。通过学习分析, 先让学生将自己认识到的原作的优缺点找出来, 并与自己制作的音乐进行对比, 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然后, 发挥自己的创新思想, 重新修改主题音乐, 使作品主题呈现出一种让自己满意的新面貌。
四、留作纪念
当作品主题创作成形后, 将其储存保留或刻录成盘,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电脑音乐系统下音乐鉴赏与创作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通过这种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与鉴赏音乐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但这种教学方法的局限是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大量的电脑设备。所以, 应选择个别有代表性的作品使用这种方法, 同时辅以其他教学方法,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脑音乐系统,欣赏,创作,整合,实践
系统整合教学 篇2
应用OSCE初步评价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课程整合教学
目的:比较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与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课程模式的.优劣.方法:把OSCE作为评价工具同时辅以调查问卷,对我院两种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较好.结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能力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作 者:马丁 钱坤 陈红 章汉旺 杜家玲 李科珍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武汉,430030刊 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英文刊名: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40-058.1关键词:医学课程整合教学 器官系统 OSCE
系统整合教学 篇3
前段时间笔者曾在网络教室优课系统环境下尝试执教《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章的教学,对于优课系统与物理教学如何进行深度整合这一话题,课后大家进行了广泛研讨.就笔者的理解,不论优课、微课还是电子书包,都可以统一定义为:一切有助于提高教学、学习效率的手段或者方式.我们无需纠结于方式的多样化,只是在恰当的环节使用最高效的手段而已.课堂上我们不可能偏执地只使用一种教学手段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正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虽然是在优课系统下进行,但其中必须要与PPT、电子白板、微课、极域软件(微机教室学生管理软件)等手段结合在一起使用,才会事半[JP3]功倍.本文主要结合这节新授课谈一下使用优课时的体会及思考.
1明确优课系统在物理教学中的定位
1.1章节内容是了解和知道层次的新授课
《课程标准》中[HJ1.25mm]明确要求为考试重点、有大量探究实验的章节,是不适合利用优课系统进行新授课课堂教学的.
原因有二,首先,微机室不是实验室,在微机室进行实验探究,形式上就不正确.由于微机室的空间限制,我们不可能再为学生准备分组探究实验器材.即使勉强可以,学生在动手实验时,也需要大幅度移动位置到相应的小组区域完成实验,这样会造成局面的混乱且不易控制.一节课下来,不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其次,内容上的不适合.学生如果利用优课系统对建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新授课进行课前预习,将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实验、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等能力,课堂上会出现“结论前置”,探究实验已然失去意义,违背了物理教学科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优课适用于哪些内容的新授课教学呢?笔者认为它仅局限于内容是了解和知道层次的新授课.优课系统有两大突出优点:一是可以完成素材的收集与整合,提高课堂效率;二是优课系统内设互动讨论区(班级问答),学生在思想沉淀之后将观点呈现于讨论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章内容考试要求不高,但是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非常适合师、生在优课环境下完成本章的教与学.
1.2实验复习课
对于实验的复习,需要学生短时间内回忆再现整个实验流程.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再做一次实验,此处就可以利用优课系统的仿真实验室来完成.学生通过仿真操作,达到实验再现的目的,完成相关考点复习以及习题训练,一整套流程简洁利落,效果显著.例如,利用仿真实验室来完成“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复习.
[TP1CW07.TIF,BP#]
1.3基于数据分析处理的习题课[HJ1.2mm]
由于大部分物理習题需要进行演算推理,所以利用目前的优课系统进行习题教学仍需不断研讨优化.由于主观题(填空、实验、计算题)答案的不唯一性,系统很难做出批改.客观题(选择题)倒可以尝试,较传统习题课模式的突出优点是系统可以对客观题进行即时批改,数据处理并将结果呈现,老师参考数据讲题,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但由于目前系统版本的问题,无法很好地支持客观题的即时批改,希望系统开发者在后续的版本中优化这一功能.通过实践发现,课堂习题环节的处理可借助两种方式:优课系统的作业区和极域软件的调查功能.
1.3.1优课系统的作业区
老师在优课系统作业区中选择针对性强的题目进行组题,然后以布置作业的形式呈现,学生在自己的客户端查看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
1.3.2极域软件的调查
老师将提前编辑好的习题,利用极域软件的调查功能推送到学生端,该形式的优点是做题情况数据可以及时、动态呈现,缺点是因形式、软件功能的限制,全体学生必须步调一致,达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体现不出“生命化课堂”的理念.目前可以应用于新授内容之后的集体小反馈.
2任课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
2.1备课
2.1.1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
现在很多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储备已经远远超过老师,我们想要驾驭课堂,课前的自我深度学习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对于太阳能、风能、核能等,略知一二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课前备课必须要搜集、深度学习相关资料,成为相应领域的知识“发烧友”,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
2.1.2素材的搜集和整理
网络资源并不代表所有的资源都是有效的,也并不代表学生都能自行搜索到,这就需要老师把这些工作在课前做好.所用的图片必须是新颖清晰的,视频要经过用心地剪辑、拼接、处理,每个视频片段前要展示一个小的“观看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看视频,保证课堂的学习都是有效的.
2.2上课
首先要明确师、生间的定位:学生为主体,老师侧面引导.老师能熟练、灵活地运用优课、电子白板、PPT课件以及极域软件等方式,保证学生的学习流程是顺畅的.但即使这样,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无法预设到的课堂生成.该章节需要讨论的问题比较多,每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生生互动讨论过后,老师及时的梳理提升就显得非常重要.
3学生学习方式的逆转
3.1搭建学习的闭环生态系统
前文已提到内容要求是了解和知道层次的新授课是适合利用优课进行教与学的.学生从一节新授课的预习环节就参与进来,经历课堂学习、到课后复习,一旦“课前—课上—课后”的闭环生态系统搭建起来之后,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获得话语权,这样的学习才会是可持续的.
3.2课堂互动方式、程度的变化
3.2.1打破空间束缚
利用极域软件的分组功能进行小组内讨论,可以自行解决很多问题.如果组内解决不了,则可以将问题呈现在班级问答区,求助全班同学.这种模式下的学习,打破了课堂空间位置的束缚,增大信息流量,实现全班同学的思维互动.同时也发挥了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这一资源优势,帮助其他同学解疑答惑的同时也增加了自信.
3.2.2“一对一”向“一对多”的转变
传统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是“一对一”的模式:每次只允许一位同学交流,其他同学听取交流同学的观点,并将其与自己的观点整合调整,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广泛听取同学的观点,而且大部分同学是没有交流机会的,仅仅是在头脑中思考,[JP3]没有及时的观点输出,时间久了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一对多”模式可以明显改善上述问题,所有学生都可以看到“班级问答”区的问题,查看已发观点并进行适当地调整,避免了观点上的偏执,最终将自己的观点整理输出.交流不再是少部分同学的特权,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重塑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4师生关系的微妙变化
我们无法阻止、也不应该阻止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之前信息闭塞的时代,老师依靠“一课本、一教参”形成了师、生知识的极度不对称,老师凭借着这种优势可以毫无危机地居高临下指导学生学习.而如今,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在慢慢地被打破,有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储备甚至超过老师,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课堂上,我们是孩子们的老师;课下,我们是孩子们的粉丝.”当下的教师,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才能站稳讲台,让孩子们信服.不要低估孩子的学习能力,给他们更多展示的机会,现在已然是“高手在民间,草根出神仙”的时代,学生获得自信的同时,也是完成了教师的自我定位,即老师侧面引导,学生主体发展.上课之前,学生利用优课丰富的资源进行自我学习,可以解决大部分较容易的知识点,这样在課堂上就减小了师、生在简单知识点上的时间成本,[JP3]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难点突破上,提高师、生交流对话的质量.
5优课没有精准地捕捉到师、生的使用痛点
5.1系统常规方面需进一步完善[HJ1.3mm]
系统常规方面的完善,比如课本、教参、微课、习题等资料的补充,补充的不仅仅是量,更关键的是对质的把控.以习题为例,系统自带的习题库,并不是每道题都适合于该地区的所有学生,既然是这样,为什么系统不允许老师们自行添加第三方的习题资料呢?
5.2大数据的收集、处理
学生这一庞大的群体,蕴含了宝贵的数据资源,如何将学生学习数据收集,配合云计算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得到教师想要的数据,这是优课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比如可以记录学生在学习每部分知识点时所花费的时间,不用过分在意这个时间是否精确,而注重数据的全面,数据呈现出来的趋势就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老师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精准地做到在这个班级上课时哪些点需要精讲,哪些点可以一带而过.
5.3即时同步功能的缺失
为了打磨一节课,老师可能会在办公室、微机教室、家中的电脑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这时就需要优课系统的及时同步功能: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登录优课账号,呈现出来的都是最新修改的资源.而目前优课中添加、修改的素材,只是存在于本地,虽具备上传云端的功能,但需要手动上传、下载,且不会记录原始的添加位置.如将这一细节做好优化完善,可大幅度提升老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优课系统对用户的黏性.
系统整合教学 篇4
本研究以现代教与学理论为指导,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知识技能的形成规律, 对构成体育教学概念模式的主要行为要素“讲、练、想、导、用”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阐释, 在此基础上, 依据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对体育教学要素进行整合和网络系统设计, 以构建其便于实践操作的体育教学运转机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大中专院校体育技能课堂教学为对象, 以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不同专业的4个教学班的176名学生为主体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现行体育教学结构下的教学行为要素表现形式透析
传统教学结构下的体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表现程式为“讲解—示范—练习—辅导”。其行为要素中的“讲解”, 基本上是在教学的初始阶段结合示范进行纯技术性的表述式讲解。这种讲解一是面大, 不利于学生对技能理论的识记和理解;二是繁杂, 淡化了技术重点和衔接关键;三是技术层次混乱, 不能阐明技术程序 (用力顺序) 。尽管在分解练习和辅导练习过程中, 也强调技术重点, 但学生在进入完整技术练习时, 由于缺乏有效而协调的串联, 从而导致动作“别扭”, 练习效率低下。有的教师也强调“精讲”, 但实质上是“少讲”, 体现不出“精而清”的讲解效果。如此“精讲”的结果, 使学生对技术概念的理解模糊, 练习盲目。另外, 这种讲解只是纯技术性的表述语言, 缺乏品德陶冶和情感交流性语言, 因而, 使“讲解”的科学内涵有所缺失, 这势必会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实现和完成;这种程式中“练习”行为, 多是自主状态下的机械性身体 (技术) 练习, 缺乏合作互动和全身心的强化训练。
2.2“学教并重”教学结构下体育教学行为要素的科学内涵
依据有关专家所构建的“学教并重”教学结构思想, 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 我们将这种结构下的体育教学行为表现程式规划为“讲—练—想—导—用”。其中还包含教师的“示范”等行为。
2.2.1“讲”
我们所说的“讲”指“精讲”。“精讲”寓有少而精之意, 但并不是说讲得越少越好, 也不是要把教材变成“压缩饼干”。真正意义上的“精讲”是教师在学生技术掌握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多次具有针对性、生动形象、精辟科学的重点讲解和难点处理。我们认为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讲解语言的艺术性。“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的劳动效果”。因此, 教师必须理解、掌握、深化教学语言艺术所具备的主导性、教育性、科学性、讲解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点。二是讲解内容和层次的精辟性与科学性。“精讲”要求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系统与重点的关系, 把精力放在重点和难点上。具体应包括:“点讲”技术关键;“线讲”技术串联 (按用力顺序) ;“面讲”技术评改;“体讲”技术拓展。
2.2.2“练”
这里所说的“训练”并非我们以前常说的“精讲多练”中的“练” (身体的机械练习) , 我们则赋予“训练”以更完整更全面的新的科学含义:所谓训练, 是指学生主体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多渠道相互作用过程。笔者认为, 训练是发展之源, 发展是训练之果。因此, 必须把训练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到教学过程始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大训练量, 并使练的方式方法多样化, 内容形式立体化。“练”的基本形式为“探索—研究—尝试—反馈—迁移”, 亦即“观察—思维—练习—评议—应用”。“练”的内涵包括:强化训练:眼看、耳听、口议、脑想、心记、体练;技术训练:分解练习—完整练习—巩固练习—应用练习;心智训练:尝试练习—掌握练习—探究练习—迁移练习;素质训练: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
2.2.3“想”
这里所说的“想”即指思维。思维加工是学习的核心环节, 是体现学习行为的主要指标, 也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最根本途径和保证。“想”是强化训练中的一个关键性的训练, 因此, 应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训练的主攻方向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想”是按照“是什么样—为什么是这样—怎么才能这样—还能怎么样”的思维程式而进行的“设疑—探究—释疑—拓展”的心理训练。
2.3 体育教学行为要素的整合及网络系统设计
我们遵循整体优化、教学和谐、强化训练、丰富情意、双向反馈、促进迁移和过程方法等原则, 并根据系统与网络的概念, 以“知识—人格”范畴, 即教学价值观为核心, 对体育教学网络系统结构进行了设计和构建, 其演绎理论的具体内容为:
2.3.1“三维”教学目标论
以“知识—人格”范畴为演绎的逻辑起点。笔者认为:只有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的辩证统一, 我们的教学改革才可能来一次新的腾飞;对学生个体来说, 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是学生发展的两个翅膀, 哪一个不丰满, 都会影响全面发展。因此,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认知结构中, 知识结构、认知因素、情意因素, 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由此形成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三维教学目标。
2.3.2“四基”教学任务论
我们认为:教学应重抓“四基”: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就是:教学应该从基本事实出发, 诱导学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的条件, 然后进行思维加工;在加工过程中, 则要突出科学思路和科学方法的引导, 从而形成概念, 建立规律, 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再运用到实际中去, 最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2.3.3“诱思探究”教学思想论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我们从“教—学”范畴的教学职能出发, 具体论证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分别阐述了两者的内涵、外延和特征的基础上认为:主导的核心是启发性, 即循循善诱;主体作用的核心是独立性, 即独立思考。于是, 善思则得, 善诱则通, 诱思交融, 百炼成钢, 这就是教学辩证法的真谛。即谓之“诱思探究”教学思想。
2.3.4“行为整合”教学机制论
为了进一步地落实“诱思探究”教学思想,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验, 结果表明:体育教学行为要素相互渗透的作用机制应该是, 把“讲”作为中线, 技术训练和心智训练作为其左、右线与之分别对应联系, 形成“讲练”结合体。在这个结合体中, 必须把强化训练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 并且, 把强化训练中的关键训练“思维”作为主攻。同时, 还应该做好学生“导”的工作, 即以“导”对“想”、“练”进行诱辅和帮助。当然, “用”是主旨, 是各行为要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目的。于是便形成了以“讲辅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思维为主攻, 应用为主旨”的体育教学行为要素整合体——教学运转机制。
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智力, “精讲多练, 以练为主, 想练结合”能使这些能力结合发展, 并能使掌握基本技能的“懂、会、熟”三个基本因素相互促进, 因此, 我们特别强调体育教学行为要素整合体在教学运转中, 必须贯彻“精讲多练, 练想为主, 讲、练、想、导、用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总之, 在体育教学网络系统构建过程中, 必须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 顾及有关方面的相互关系, 从客观实际出发, 才能把体育教学系统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摘要:本研究拟对现行教学结构下体育教学行为要素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纵览与透析, 并对构成体育教学概念模式的主要行为要素“讲、练、想、导、用”进行分析阐释, 以赋予其更完善、更全面的新的科学含义。在此基础上, 对体育教学有关行为要素进行整合和网络系统设计, 以构建其便于实践操作的体育教学运转机制。
关键词:体育教学,行为要素,透析整合系统网络
参考文献
[1]张树伟.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创新[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6.
[2]傅道春.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6.
[3]詹永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院学报, 2001 (5) :64-65.
[4]张雄飞.诱思探究教学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12.
媒体系统整合营销研究论文 篇5
摘要:“系统整合营销理论(SystemIntegratedMarketing)简称SIM”,在全面剖析SIM前,我们十分有必要先扫描一下IMC及IM的产生背景及理论深度及演变,从20世纪50年代起到80年代,营销大师也层层推进,塑造了精彩的营销历史。70年代兴起的定位理论已经明显地有了围绕定位进行“统一的形象,统一的声音”进行“整合”的雏形就迎来了“整合时代”的春天!可以概括地表述为80年代是“促销组合时代”,90年代是“整合”时代,21世纪初将进入“系统”时代。
关键词:系统整合;营销理论;实践
1整合营销的4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术性协调;第二阶段:重新界定营销范围;第三阶段:讯息技术的运用;第四阶段:财务与战略整合。广泛的IMC应为“整合营销传播需要有大构想去制定营销促销计划,协调各种传播机构,要求公司在了解包括促销的所有营销活动如何与顾客沟通的基础上,制定整体营销传播策略,消费者对一个公司及其各个品牌的了解来自他们接触到的各类讯息的综合(如媒体广告、价格、包装、设计、直接营销活动、促销活动、网上讯息、产品演示、甚至出售产品和服务的商店的情况)。IMC的目的在于使公司所有的营销促销活动在市场上形成一个总体,综合的形象”。
第一阶段的整合活动是将可控的各种营销传播方法加以协调从而形成一个连贯的、统一的整体,重点是加强外围传播活动的关联性、有效性及力度、深度、广度等,进入第二阶段其实是确认组织的“营销理念”的过程,要求从4P'S切实地转到4C'S,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的任务与使命,并表现在实际的营销传播中,即品牌建设。第三阶段IT的运用,即网络讯息技术的全面运用,包括数据库建设,公司网络讯息平台建设等电子商务手段的运用,在日益智能化、宽带化、个性化的未来,IT的运用可谓尤为重要。第四阶段是能有效评估顾客投资回报率及资源配置与企业战略方向、战略目标的关系。下面的整合营销“模式定位图”更为清晰:IMC最大的演变在于它实现了4P'S向4C'S的演变,基于此演变基础上,企业的一切行为而随之要求予以重心调整。即企业在做营销的时候,它的出发点已经不再是企业自身,而应该是顾客,那么也就需要从“互动关系”上做大量的工作,从而达到与用户最佳的沟通,从而获得最大的回报!
在这个方面,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汤姆·邓肯等人所做的研究,以及出版的专著《品牌至尊——利用整合营销创造终极价值》一书,应该是对唐·舒尔兹IMC理论及观念的一次提升!他把“品牌”放到了“整合”的终极价值,并且大量引入了“关系利益人”“关系互动”“价值范畴”“任务营销、资料库营销”等等新的理念来说明整合营销传播(IMC)是整合营销IM)的一个部分!
也就是IM拥有比IMC更宽广的内涵,但其理论的基础仍然是4C'S,另外加上了“关系营销”的内涵——“成功的关系,塑造成功的品牌”,不管如何《品牌至尊》显然已经把IMC又向上推了一步,因为他已经开始试着用“综效”的概念来解释企业与其关系利益人的所有“品牌互动”。
2“互动关系”在整合营销中的作用
作为企业,如何与关系利益人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反应迅速的“互动关系”,这已经成为了系统营销的一个努力方向,海尔的五星级钻石服务,网络互动等等,都提供了建立“互动关系”的优秀范例。作为企业要尤其关注那些关系利益人自发性的未经整合过的,甚至负面、危机性的讯息,一个负面讯息的破坏力,是以摧毁几十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正面的营销讯息建立起来的效果,危机讯息更是如此,三株、巨人等等其衰败的加速,负面讯息及危机讯息可以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关系利益人建设很多企业采用了资料库的方法、电子商务的手段来予以整合,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像海尔俱乐部的形式也可谓对“关系建设”匠心独具。
作为一个企业,你要对所有关系利益人进行“互动建设”,这本身就需要“系统地整合”,就像海尔一样,海尔俱乐部可以培养一批忠诚度很高的、关系很密切的“铁杆支持者”,另外海尔的用户服务更是赢得“高关系分”,“用户永远是对的”“只要您拨一个电话,剩下的事由海尔来做”真诚到永远”这些出自海尔人内心的语言,说到做到的一贯风格。海尔的关系利益人建设已远远打破“整合营销传播”的范畴!科龙也在努力,但离海尔(包括系统性地操作,甚至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细节的操作)还甚有距离,正如海尔人所说“没有精彩的细节棚5有壮观的全局?”所以关系利益人的沟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靠几个环节是不足以持续而入木三分的!载体(环境):这个环境也是系统整合的一个部分,经济、政治、文化、竞争等等不同的环境,对于我们策略的选择,战术的运用影响巨大。
系统营销之所以把环境这个主题予以突出,我们以新兴的营销范畴便可略知一二,文化营销、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社会营销、全球营销等等,他们都是依托一个环境背景为核心出发点,可见随着全球化、新经济的不断深入,也随着环境变化的加速,而且更趋复杂,环境的.主题已经不容忽视!SWOT分析法引入“营销整合”,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把握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何在?从而再去整合,否则事倍功半!甚至误入歧途走向消亡!3开展系统整合营销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大系统”概念,把企业内部系统与企业外部系统有机结合,有机统一,形成一个整体,不可分裂地对待问题。
(2)要有动态系统概念,长期、中期、短期相整合,历史的经验、目前的现状、未来的方向相整合,同时系统的重心是运动状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3)不能一刀切,以为是系统就一视同仁,系统营销必须依据环境的变化、产品周期的变化、企业定位的变化调整“整合的过程”。
(4)系统营销不是整个体系,所有组成系统的部分都参与营销,而是用系统分析、系统思考、系统动力等等原理、思路来“整合”营销,来发展战略,制定营销战术。
①经过设计的讯息:属于传统的传播讯息,包括广告、促销、面对面销售、销售宣传品、对外发布讯息、公关活动、赞助、包装及活动等等,甚至包括针对员工的一系列报告、墙上公告、通讯期刊等,也包括人事部的招聘广告以及经相关杂志、媒介撰写的文章或接受专访等。这一类讯息最好要不具有争议性,并与实际产品功能或企业实际行动相吻合,否则会造成信任危机,其实在如今这个“讯息泛滥”的时代,关系利益人对这类经过设计的讯息已越来越反感,企图躲避“讯息”追杀,而企业呢?也考虑到关系利益人对这类讯息表达的内容真实性会大打折扣,也往往夸大其辞,从而步入了企业与关系利益人对这类讯息信任度建设的恶性循环之中!②产品讯息:是指顾客和其他关系利益人由产品本身(如功能、外表、耐用程度等)、价格、设计以及其销售地点所推断出来的讯息;③服务讯息:主要指关系利益人与一定公司的顾客服务代表,如总机接待小姐、秘书、送货员和司机等的实际互动场面,服务讯息即来自于品牌接触点,品牌接触点也可以通过基本训练、再培训、适当的奖励办法、监督和强势的企业文化来加以控制。服务战略指导下的服务讯息已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也成为外部满意度建设的关键环节;④未经设计的讯息:是指有关品牌或公司的新闻报导,员工之间的闲言碎语,特殊利益团体的行动、贸易评论、竞争者的言论、政府或研究机构的发现,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等等。该类讯息,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它的影响力绝对不容低估,公司尤其要建立负面、危机等讯息的快速反应平台,以便为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万全的沟通计划。
3结语
资源再构建 系统重整合 篇6
一、区域性数字化校园建设初衷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因为缺少统一的规划,导致各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都是独立的。随着校园网络化、信息化应用的深入,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因各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步伐不同,学校学科的侧重点也不同,导致在资源建设上的严重不均衡性,甚至有些边缘学科无资源可用,产生了信息孤岛。此外,信息不能有效共享,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在使用上,由于信息缺乏整体性和关联性,降低了信息的服务功能,影响了用户对信息的有效使用。
2.数据格式不统一,资源深层次利用受到制约。由于各单位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并且分布在各个相对独立的服务器中,数据交换难度很大。比如,各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师及学生管理的数据库,因各单位使用的软件系统不同,导致区域内师生管理系统的大量重复建设。数据格式的不统一又使得在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时,有些操作无法进行。
3.系统缺乏有效集成,维护成本高。由于缺乏统一的集成设计,各用户都有自己的登录接口、界面以及登录用户名和密码。面对繁多的应用系统,用户难以寻觅所需,人性化程度低。随着校园网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又暴露出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的弊端。
鉴于此,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区域性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如何建立包括学校—地区—县市多级协作组织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成为扬州市电教馆的一大重点工程。
二、区域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支撑
建立包括学校—地区—县市多级协作组织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是指将各学校资源站点连为一体,统一到扬州市教育城域网中,以各区县的城域网为支撑,将现有的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联系起来,使得同一区域内各个站点之间不再相互孤立,最终形成统一的门户。来访者可以方便地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统一获得信息和服务。区域内管理是实现分层次的权限分配、导航和检索,消除“信息黑洞”和“信息孤岛”的基础,以区域为单位统一开发供各学校共享的网站集群的软硬件资源、网站管理系统和互动交流系统。该体系的建设模式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统一规范;联合共建、互联互通”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创建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基本公式:区域性数字化校园=数字技术+学校各项工作。我市区域性数字化校园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扬州区域性数字化校园系统图
三、区域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流程
我市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起步较早。各校、各地区已经建立小范围的数字化校园。教育城域网业已形成;网络物理平台的搭建也已建立;网络集成设计已基本到位。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突出地区特色,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信息的标准化与数据交换、区域一体化平台的建设、用户综合服务的设计、信息的综合挖掘利用,并考虑与整个教育系统和社会信息对接等。
1.分析区域内各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建立信息的标准化交换模式,构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目前,扬州市区域范围内各学校所采用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主要有中教育星、维思特、国资源、翰林汇、校际通资源网等。各系统采用的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库结构、系统架构也不同。为此,扬州市区域性数字化校园主要以“华教维思特数字化校园平台”为支撑,将其他单位的数字化校园平台统一进行增删、转换,构建扬州市分布式管理平台。数据交换的标准化模式建设将与相关公司协作,根据信息资源规划(IRP)的需求分析,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制定规范统一的信息标准,包括建立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等。当然,信息的标准化交换建立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应伴随整个信息资源规划过程而逐步建立,在其后的数字化校园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执行并不断充实。依据此数字化校园信息的交换标准,将现有的各校数字化校园平台进行有序增删。
(1)未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或建设数字化校园时间不长的学校,抛弃原有的数字化校园平台,直接以扬州市区域性数字化校园平台为基础进行建设。
(2)自建数字化校园平台、系统设计较为繁琐但应用资源比较丰富的学校,抛弃原有的数字化平台,将资源依据扬州市区域性数字化校园标准统一进行数据重建。
(3)原来就采用该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学校,将现有资源进行重新分类,去除冗余资源。
(4)数字化校园建设及应用比较成熟的学校,鉴于资源量比较丰富、系统较为稳定,建议研究内外数据接口。
2.根据标准的信息化交换模式进行部分数据环境重建,实施现有应用系统的优化及整合
数字化校园的无序建设导致校园网信息资源混乱、信息资源重复建设、信息资源贫乏等问题。要彻底解决该问题,最终形成学校—地区—县市多级协作组织的完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就要按照标准的信息化交换模式建设资源,实施数据环境重建工程。区域性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数据环境重建不仅要以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为基础进行建设,更要借助主题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来满足学校对信息化的需求,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地利用数据资源,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上实现应用集成,进而达到真正的系统集成。对数据环境重建按以下步骤进行:
(1)重整数据结构。以扬州市教育城域网的数据模型的基本表为标准,逐一衡量已有数据存储的结构,找出差距,确定哪些数据结构可以修改、补全,哪些数据结构不合理,需要抛弃,还要增加哪些新的数据结构。
(2)系统数据转换。对已积累的数据库资源按照新的数据模型基本表的结构标准组织数据转换工作,将原有数据库资源加载到新数据库中。
(3)研制内外数据交换接口。对于应用较为成熟的数字化校园系统,或涉及范围较为广泛的、不可改动的数据结构,为了避免“信息孤岛”效应,只能以数据模型的基本表为标准,研制本单位与外单位数据交换接口表,再利用数据库中间件等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交换。
3.根据各校自评的情况及目前资源分布的特点,对资源进行系统整合,由扬州市电教馆重新确定各地区资源建设的侧重点
数字化校园资源的建设是一个繁琐、长期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学校而言,建设大而全的资源库是个得不偿失的事情。因此,我们建立区域“中心资源库”和学校“子资源库”,并通过扬州市分布式资源库管理平台连接成一个整体,即形成以区域中心资源库为主体,并分布远程管理各子库的资源管理系统。区域内每一所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便捷地访问本地资源、中心资源和其他学校资源。
为有效地进行资源的建设,扬州市电教馆特地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应用”的自评调查(http://wwww.yzjy.com.cn/final/szhxy/default.asp)。该调查分為基础环境建设、教学应用水平、管理应用水平、保障工作措施等四个方面。通过分析该调查表及到各学校实地考察的结果,扬州市电教馆在深刻地了解各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的现状及对资源需求的基础上,最终确定资源建设分为如下几种形式。
(1)整编现有资源,建立初期资源库
多年来,电教馆及各学校积累了大量的专题片、资料片、电子化教学素材、课堂教学实录等资源。按照新课改对资料的要求,我们一方面组织骨干教师审核,另一方面统计素材访问率和图像清晰度等项目。根据数字化校园信息的交换标准和目录分类重新审核入库,作为初期入库资料。在此基础上,电教馆专门组织录制各学科优秀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有效地形成了富有扬州特色的“同步课程”视频教学资源。
(2)精选厂商资源,加大资源建设力度
电子化教学素材使用寿命与课程改革息息相关。为了使购买的资源有效、贴切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电教馆组织专家在考虑素材是否适用新课改的要求和素材能否简单、有效地被引入到现有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内的基础上,精选部分厂商的资源,最终购买了部分有价值的资料,作为对现有资源的补充。
(3)学科分工建设,加大资源建设深度
通过对“数字化校园应用”调查的分析发现,目前资源建设处于一个低水平、高重复性的建设阶段,极易产生“薄层问题”及“断层现象”。因此,综合考虑整个区域内各地区、各学校的学科教学成效强弱程度、数字化教学媒体使用频率、现有资源价值程度等诸多方面,最终每学科、每年都能确定3所学科资源建设的重点学校。这样,在一年的时间内,每门学科就可以保质、保量地形成3~4个富有特色的数字化教学素材,将这些素材作为初期教学素材入库,给区域内各教师参考使用。当然,同期各学科还会有诸多数字化教学素材,这些素材经过学科审核员的审核后亦可加入资源库。同一课题形成的资源多达百个之多,一段时间后,按照资源的访问率及质量,清理部分已经不能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资源。长期如此,学科资源的建设必将上升一个层次。
4.力求发动全员,各有侧重,依托扬州教育资源网,最终建立包含学校——地区——县市多级协作资源共享体系,服务于教育教学
区域性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全员性整体推进的工程。为了确保工作顺利、高效地完成,扬州市政府专门在2006年召开会议,向县(市、区)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做出了统一部署,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全面开展数字化校园工作。强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数字化资源的共享,更着眼于思想的共享,要求各部门能抛开门户之见,统一到学校—地区—县市多级协作资源共享体系中来。创建过程中依据“从理念到任务、从任务到流程、从流程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从习惯到常态、从常态到常新”的指导思想,将扬州市教育城域网按不同权限向社会开放,使教师、学生和家长在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信息中心资源,从而访问各校资源,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环境条件和管理的共享。市及县资源为主要依据,各校在现有平台上增加资源,采取权限限制的方法,使部分资源在区域内共享,使各用户可以访问。对于学校内不便于共享的资源仍处于私密的位置,但总资源的建设则根据区域内专家的评定按学科、分学校建设。要求全员参与,使数字化校园建设渗透到教师的教学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中来,有力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2007年,“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在扬州胜利召开。扬州区域性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得到了中央电教馆专家的一致肯定。通过两年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全市102所中小学建成了数字化校园,形成多达5720个成果,有机地实现了各管理系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實现了数字化管理。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创建,教师逐渐步入基于数字化校园平台的教学活动。所有资源均可从该平台获得,有效地避免了资源的“薄层问题”及“断层现象”。数字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有力提升了教学质量。基于数字化校园的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等越来越丰富,学生可选择其他学校的选修课程,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主动与互动学习的空间。家长通过互联网接入到数字化校园平台可以自由查看学生的课堂表现、成绩等在校表现,为家校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http://yzdj.yzjy.com.cn/Article.asp?articleid=376.
系统整合教学 篇7
一、高校传统教学档案与OA系统流转档案的关联性内容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推进, 高校传统教学档案与OA系统流转档案的关联性越来越强, 主要关涉的是电子类教学档案, 它具有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信息易更改性及易逝性、对系统的依赖性、非人工识读性、技术的不稳定性、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信息的多媒体集成性、易操作性等特点。从内容上看, 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综合类电子教学档案。包括上级下达的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材料;学校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等方面的指示、规定和办法以及学校下达的有关规章制度、办法和条例等;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计划、调研报告、简报、总结、汇编、统计报表等。二是教学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授课计划、试卷与试题、成绩总结、教学研究论文等。三是师资队伍建设资料。包括教师名册、教师教研科目、科研成果、进修、自修的科目及效果、参与教学科研和论文、著作发表情况等。四是学生管理资料, 包括学生成绩记录、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及分析材料;学生学籍变更材料、补考情况、注册情况材料;上级有关毕业生分配的文件材料、毕业生工作计划、简报、总结;毕业生就业派遣名册、优秀毕业生名单、毕业生名册等材料。五是专业、学科与实验室建设资料。包括上级有关学科、专业设置及实验室建设文件材料;学科、新设专业、实验室论证、评估、申报、审批材料;试点 (重点) 专业、重点 (扶持) 学科、重点 (示范) 实验室申报、审批材料及建设计划, 中期检查、简报、总结等建设材料;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统计报表。六是图书资料, 包括图书数目、目录、借阅记录、图书资料发展的规划及服务工作的经验总结材料;有价值的CAI课件、电子或音像教材等。
二、OA系统在高校教学档案环境下的优化原则
一般来讲, 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实行“三纳入”、“四同步”的原则。“三纳入”即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和规划;纳入教学管理制度;纳入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并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四同步”即下达教学任务与提出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教学工作与检查教学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情况同步;评审、鉴定教学质量及教材、优秀教学成果与审查、验收档案材料同步;上报评审材料、教师考核晋升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证明同步。
相对于一经形成即处于基本固化状态的纸质文件而言, 电子文件始终处于无形的流动中, 生存的环境复杂, 相关因素多, 变数极大, 稍纵即逝, 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凭证性遭遇严重挑战。基于此, 在高校教学档案与OA系统对接时, 应坚持以下三大原则:一是前端控制原则。在启用OA系统之初, 事先设计好元数据模型, 完整地记录下文件的背景、结构、内容信息, 真实地映射文件的原始状态, 充分保障文件的真实性、凭证性;事先设定文件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采集时间和方式, 保障文件的完整性;事先设定文件的加密等级、使用权限, 保障文件的安全性;事先设定文件的存储格式、软硬件环境以及相关参数, 保障文件能长期顺利读取。如此, 以业务流程的重组管理代替传统的职能管理, 把传统手工管理中某些分散在各个环节中、带有一定重复性的作业提前实施, 有效减少重复劳动和滞后作业, 从而极大地弥补了长久以来现行体制下文件、档案泾渭分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所造成的严重弊端, 是全面、系统、优化、效益思想的集中体现。二是全程跟踪管理原则。即对电子文件从酝酿、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 建立一个涵盖电子文件全部管理活动的目标体系、程序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由系统监控和自动跟踪记录针对文件的一切操作, 以证实电子文件在管理系统中的运转状况, 确保电子文件的行政有效性和法律证据性, 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及时、准确、到位。同时, 档案管理员在自己的系统或平台上能随时浏览电子文件的形成、运转、归档状况, 对出现的问题快速反应、及时处理、查漏补缺, 方便文件即时归档。三是安全保障原则。首先, 文件的传输应具备有效性和唯一性验证机制, 对各个层面的操作者进行可靠的身份识别、权限控制。其次, 必须具备电子文件处理过程信息自动记录和不可篡改机制, 系统应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日志, 随时自动记录操作实施的人员、时间、设备、项目、内容等;对具有凭证作用的电子文件逐页加注可靠的防错漏和防调换的标记;对电子化的印记、签章等采取防止非法使用的措施。最后, 系统应具备数据定时备份和灾难恢复系统, 文件数据必须定期备份在不可篡改的记录介质上。
三、高校教学档案与OA系统的优化整合的几点建议
1. 实现教学档案管理与OA系统的对接。
一是将档案管理系统登录界面嵌入在OA系统中, 使OA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登录的账号一致, 只输入一次口令, 无需再重复登录, OA系统的账号变化后, 相应的档案系统的账号随之更改, 从而在入口把关做好衔接。二是电子档案收、转在一个接口中完成。OA系统流转完毕后的公文数据要能够完整地转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 并确保接口过程中以及接口完毕后访问档案系统的安全性。三是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对接。做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共用一个档号。同一种文件归档, 不论有多少种载体类型, 档号只有一个;计算机按照文件字号来排列, 系统自动生成档号;归档的电子文件自动生成归档章, 归档章内容也自动生成。
2. 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的有关制度。
OA系统中的教学电子文件管理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在管理流程、保管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因此, 应适时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的有关制度:一是基于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的纸质文件的不可取代性, 建立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同步归档的“双轨制”制度, 这既是教学档案管理的现实需要, 也有利于两者相互参照, 发挥各自优势。二是教学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必须明确归档范围、责任、格式、程序、方法、时限和质量;明确档案数据的入库、修改、检测、备份、删除、销毁等操作的原则、方法和要求;明确规定档案数据的安全保密职责要求、系统权限、档案使用范围。三是由文件形成部门具体负责, 整理方案由教学档案部门统一决定。院系提交后档案部门检查归档进入OA系统保存。
3. 在OA系统中实施全面的教学档案管理。
基于OA系统的交互性, 教学档案在教学档案管理主体之间、教学档案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教学档案管理客体之间可以适时双向交流, 从而使档案管理者与提交者在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控等实施全面的教学档案管理。如教师授课的教学实施计划可在课前上传至OA系统;教学督导组成员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 可通过OA系统由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实时处理;通过OA系统进行考试管理, 开展考试申请、答卷、评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综合成档管理。
4.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是教学档案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加之OA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同步使用,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理应成为当前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是重档案基础知识培训。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档案专业性工作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 促使他们系统学习和掌握档案业务的知识、规律和方法。同时,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二是强化OA系统的学习以及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无缝链接”培训。熟悉高校教学档案在OA系统平台上的操作归程, 顺畅对接以及全程管理监控。三是应明确高校教学档案的原则和要求, 收集归档的材料要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必须要求档案材料以原始真实的教学管理材料为主, 反映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材料的内容要真实、全面地记录教学、管理和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包括计划、实施、总结、评价、成效等, 做到规范统一。四是学校应首先考虑适当减少兼职档案管理员的其他工作, 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对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促使他们快速提高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惠中.从档案管理视角看OA系统的构建[J].办公室业务, 2005 (6) .
[2]王育东.高校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与管理[J].浙江档案, 2004 (4) .
[3]蔡玉芳.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 (2) .
论实时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整合 篇8
在公司正式运作后, 公司自主开发了OA系统, 用于实现无纸化办公。领导发现办公信息只能在办公室处理、生产信息要去调度室处理、查看装车数据要去地衡室。如果要在公司任何地点都可以实时查看所有数据, 就要同步信号和数据, 将这些系统进行整合。
这些系统只有OA系统是公司自行开发的, 其它系统都是外购的, 二次开发成本都很高。为了节省成本, 避免长期依赖外部采购, 培养自己的管理人才, 公司决定自己进行系统的整合。第一步先整合雷达信号进入DCS系统, 采集上传的罗斯蒙特的液位状态生成实时的罐量示意图。第二步由DCS系统开发B/S结构的发布系统, 提供支持TCP/IP的网络输出, 上传DCS系统的整合信号给OA系统。第三步将地衡系统的后台数据库系统由ACCESS升级为SQL数据库。第四步在OA系统中建立调用DCS系统的上传信号和输出界面, 设计关键用户 (各级领导、生产和计量主管、调度) 需要的查询界面调用DCS系统信号和地衡的SQL数据库, 根据生产流程设计公司整体的运转流程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图表。
第一步, 罗斯蒙特的专用软件将雷达信号显示为数字信号, 需要专门的RS485转RS232转换器将数据传入PC上位机, 动态的显示在罗斯蒙特的专用软件上, 如果不进行改造, 只能单机使用。我们使用Visual C++设计了一个RS232端口分析软件, 监测RS232的数据, 将信号进行分析, 并实时的显示分析软件中, 将分析的结果和罗斯蒙特软件显示的数据进行对比,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 成功的完成了信号转移的准备。然后在力控DCS系统中建立罐量显示图, 将RS232的信号转移到力控的工控机上, 单机版的罐量示意图显示成功。实现了罗斯蒙特雷达信号和力控系统的初步融合。
第二步, 我们查阅力控的B/S架构发布参考, 在工控机上建立B/S结构的发布系统, 在工程中调用雷达信号、管线压力、阀门状态, 发布整体DCS系统的信息。通过路由器连接实时和办公系统的网段, 设置防火墙只能以特定的端口向办公网段提供信息, 不能写进信息, 以保证实时系统的安全性。OA系统中直接调用路由器转发的信息, 至此大部分实时系统的信息都可以在OA系统中监测了。
第三步, 升级装车系统的数据库。装车系统实时信息的采集通过托利多的LINUX内嵌系统将地衡数据通过RS232的方式传入PC机, 微分装车系统采集RS232的数据, 将过磅数据, 装车数据, 车辆信息都存入后台的ACCESS数据库中, 数据库的连接采用Windows的ODBC方式连接设定好的系统DSN。由于该系统使用的是Delphi编译后的系统, 我们联系开发商更新了数据引擎文件, 可以连接到MS SQL SERVER, 然后修改了系统DSN。将数据库服务器安装在机房, 安装双网卡, 对办公网段仍然只提供读取服务, 避免办公网段影响工控网段的运作。至此地衡系统的数控库升级完成, 原先地衡系统都是独立运行, 如果管理不当、维护不及时会出现数据不同步。升级网络数据库后, 原有的单机版的系统同时也升级成了网络版的系统, 所有的地衡数据库在一个数据库系统中, 维护管理工作减少了75%, 解决了数据不同步的问题。
第四步, 我们使用NET环境开发的OA系统, 使用C#语言, 数据库同样是MS SQL SERVER, 这样整体系统的整合就方便了。为了整合实时系统和OA系统, 我们增加了生产系统模块, 在该模块中实现了公司生产系统流程管理、工艺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出图等功能。实现过程中参考了中石油SAP油品流程设计系统, 从中借鉴和我们实际生产相同或近似的环节, 整合分析, 总结出我们自己的管控流程的方法, 设计了入库12步系统、出库16步系统、对油品的检查、化验、扫线、倒灌、加热、控制用电、配额输送、入库车辆管理等, 都纳入了我们的流程设计中。开发测试将近两年的时间, 最后终于实现了预期效果。整体系统交付运作一年以来我们不断的进行网络和数据库的优化, 不断的提高网络运作的可靠性, 系统的问题逐渐的减少。
经过这次实时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整合, 在低成本的运作下, 公司的网络信息化上了一个层次, 信息部的技术水平和知识积累大幅上升, 公司的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整合费用大都投资在人员培训和学习上, 公司的凝聚力极大的提高。公司的业绩年年创新高, 我们的薪资也不断提高,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要将知识变成力量, 让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 让知识学习创新带给我们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周韧研, 商斌, Visual C++串口通信开发入门与编程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2]Kevin E.Kline, Daniel Kline, Brand Hunt, 李红军, SQL技术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年11月.
[3]黄永红,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9月.
[4]柳纯录,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 2008年1月1日.
福田整合布局物流集成系统 篇9
新常态下的“大整合”
今年春节之后,福田轻型商用车事业本部在原福田奥铃事业本部与原福田商务汽车事业本部的基础上整合成立。“福田轻型商用车是福田汽车在‘大数据’带动下的一次‘大整合’的战略举措。我们将福田奥铃与福田商务汽车整合在一起,合二为一,将为行业以及用户奉献一场集成品质与科技的全新勒芒赛,同时掀起席卷全中国的绿色物流风暴。”福田汽车集团副总裁、轻型商用车事业本部本部长赵建民在勒芒赛启动仪式上介绍说,“新成立的福田轻型商用车事业本部将实现研发、制造以及客户资源、分销资源、服务资源、供应链资源的共享,实现互联互通,最大程度上发挥福田奥铃和福田商务汽车的优势,推动业务的整合增长。”
他同时指出,新的经济环境和新的法规政策,必将对国家整个物流产业的整合和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这种整合和发展也带来了客户结构和客户需求的一系列变化。轻型商用车事业部的成立,既是福田汽车适应中国商用车市场新常态、市场新需求做出的战略调整,同时也是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重要举措。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直接改变了中短途的物流运输结构。城市、城乡、城镇物流市场进一步整合,终端用户需要多元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来满足运输需要。同时,环保法规升级也要求城市及城乡物流运输工具朝着绿色低碳、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面对这种需求,整合后的轻型商用车事业部首创性提出,将为城市及城乡客户提供绿色高效的“城市及城乡物流集成系统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福田奥铃拥有奥铃CTX、奥铃TX、奥铃捷运和奥铃NG全系列中高端轻卡,主要拓展城郊、城际物流市场,协同城市物流市场;而福田商用车拥有蒙派克E、蒙派克S、风景、G 7和图雅诺大中V A N全系列产品,主要拓展城市物流市场,兼顾城乡客运。两者合二为一,为打通城郊和城市乃至“最后一公里”提供物流集成系统解决方案将成为现实。
第七届勒芒赛“新起点”
作为面向物流行业的中国轻卡第一赛事,“中国勒芒轻卡耐力赛”已经成功举办六届。相较于往届大赛,本届奥铃勒芒赛首次被冠名“图雅诺杯”。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福田借机提前预热即将上市的欧系大VAN图雅诺品牌。同时,在勒芒赛启动仪式现场,福田轻型商用车全系列产品集结亮相,并正式发布由奥铃CTX科技版国IV、奥铃CTX国V以及福田商务车蒙派克E、G7组成的新品军团。
其中,奥铃CTX科技版国IV轻卡被指定为本届勒芒赛的官方赛事用车,大赛仍以物流企业直接组队参加大区决赛的形式为主。“本届赛事的全国总决赛将升级为15小时耐力赛,相比以往更加严苛,要求15个小时换人不换车,在复杂工况下对车辆品质进行考验。而奥铃将通过赛事对验证产品的一系列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持续改进,使得奥铃产品的品质不断得到提升。”赵建民表示。
系统整合教学 篇10
1 系统现状
负荷管理中心自实用化验收后,经过近10年的发展,现已建成3套独立运行的负荷管理系统,即宝鸡电力负荷管理系统、GPRS负荷管理系统和GSM用电自动监测管理系统。
宝鸡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要采用无线通信,即最早使用的负荷控制系统。此系统有双机热备份主站1个,建有智能型中继站3座,即蟠龙塬一级中继站,庙王山二级中继站和岐山二级中继站。安装了195台双向终端,分布于宝鸡地区各个区县,主要监测宝鸡地区大电力客户的用电情况和采集宝鸡地区大电力客户的用电数据。此系统实现了限电不拉路、远方抄表、欠费回收、用电分析、负荷预测、电压监测、用电数据共享等多项功能。并完成了主站计算机网络的更换和04版主站软件的升级工作。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目前采取新、老系统同时运行的方式。
2006年初供电局建成了GPRS负荷管理系统,此系统采用GPRS技术的通信方式,不用建立中继站就能完成各项数据、信息的传输。现有主站1个,终端60台,主要安装于宝鸡地区小水电站和部分大电力客户内,此系统主要以抄表功能为主。
同年底,又建成了GSM用电自动监测管理系统,此系统采用GSM技术的通信方式,现有主站1个,终端19台,主要解决部分偏远特殊电力客户计费点数据的自动远抄。在“抗震救灾保供电”、“奥运保电”、“迎峰渡夏”、优质服务等工作中,负荷管理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已连续运行了10年时间,系统老化现象比较突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系统需要不断更新、改造。就目前系统运行情况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主站、中继站设备老化现象严重。自1997年主站、3个中继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后,4套设备一直未更换。电台、天馈线等零部件的性能严重下降。主站3套系统设备运行分别独立,维护工作量大,数据分析业务效率不高;
(2)无线终端设备严重老化。10余年来,系统主站软件经过了4次升级改造,在功能上不断适应着电力市场发展的需求,而终端设备只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过1次改造,所以终端性能下降比较严重,通信成功率也较低,尤其是GPRS终端只有70%左右;
(3)备品备件短缺。由于系统设备属于10年前的老设备,所以厂家现在的备品备件比较短缺,对平时班组检修工作影响较大;
(4)安装在趸售局、供电分局的终端设备存在运行管理受限的问题。
3 具体实施方案
3.1 整合资源、提高性能
(1)针对中继站设备超期运行已严重老化的实际情况,对负荷管理系统的3个中继站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将老中继设备完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安装更新换代后的性能更优的新中继设备;
(2)对主站系统设备进行资源整合。重新整理设备电源线,集中路径;根据新系统运行方式的管理要求,重新更换、配置了前置机,后备机操作台等有关办公用具;通过局办公区内部的局域网搭建网络通道使系统软件前置维护和人员后备值班分离,清晰了设备性能和人员业务流程;依据负控系统主站设备升级合同约定,对新系统设备进行组装,搭建运行网络物理连接;联合厂家技术人员进行软件的运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新主站系统对待装的终端设备进行每一项性能的测试,确保新系统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
(3)针对老终端通信效果极差的现实,对其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已显得刻不容缓。影响终端通信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终端电台,由于超期服役,系统绝大多数终端电台收发信号效果下降严重,导致系统通信成功率很低。要解决好终端通信问题,首要问题是解决终端电台问题。将原先的KPORO老式电台,更换为静噪自动调节的TAIT电台;将原先终端的201主板、抄表板更换为201+增强型主板(包含抄表板功能),提高元件使用寿命。
3.2 加强技术手段措施、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针对现场设备运行可用率低的GPRS系统,采取了具体的消缺、改造等措施。
(1)针对GPRS终端设备电源电压稳定性差的情况,更换终端设备烧坏的保险管,客户停电督促其恢复;对于冲击性电压稳定性差的用电负荷重新选择终端电源接入点。
(2)针对现场终端SIM模块损坏、软件通讯参数丢失,对现场丢失参数重新设置,进行系统调试;更换SIM卡或检查移动业务是否正常、异常时督促移动商及时处理。
(3)对于GPRS终端现场运行软件版本低的问题,系统软件维护人员配合设备厂家人员进行系统软件版本的程序修改、升级;现场检修人员和厂家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笔记本对现场运行终端软件实地升级。
(4)对终端现场参数设置不全或错误的问题,安装前确定终端内部参数的设置和主站系统通信APN和IP地址参数的一致性;对现场运行终端通信地址无效或设置与主站系统重复、不匹配进行修改。
(5) GPRS网络业务的运行支持受其移动商内部业务效率的制约影响较多。建议加强业务联系,采取投诉、督办等方式。
(6)对于水电站的GSM/GPRS设备客户安装点的运行档案变更,要加强业务协调,提高管理手段。建议通过在营销自动化系统中取得资源共享支持。
(7)对系统检修备件不足的问题,定期与设备厂家人员沟通并对设备进行返修处理,对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厂家工程师交换意见,进行排查。
3.3 细化业务管理、积极进行信息沟通
对于趸售局、供电分局的终端设备管理受限的情况,加强业务、制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与趸售局、供电分局进行设备运行信息的沟通,对出现的运行缺陷共同解决。
4 效果分析
(1)原系统中无线系统和GPRS系统设备得到了整合(主通讯前置机),优化设备间运行环境,设备系统集中管理,运行可靠性得到增强,人员维护工作量得到减轻。
(2)新版本(2004)的软件数据分析功能增强,设备缺陷分析效率提高。
(3)建立双机互备、双信道的工作模式,增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4)消除了人为因素、现场环境、元件故障等方面对设备系统可用率下降的影响。
(5)提高了系统在营销自动化业务流程中的实时数据分析能力;减少了现场人工量、企业成本耗材、作业时间;加强了电费数据计算机抄读的应用水平,降低电费抄表人员的业务工作量;提高了实际的工作效率,在市场开拓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6)优化了系统设备间的工作环境,提高了设备的运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终端系统战,如何进行整合行销 篇11
终端,在市场销售理论中,常被用来引称市场销售的最后一环,如果把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视为渠道,那么终端担负着消费者形成购买的最前沿(通常为零售批发店面),意味着产品价值的实现,是消费者和经销者之间完成交换的环节。现代营销学中终端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地位,控制终端可以说就是控制市场,国美、苏宁的成功就得益于对终端的掌控。
自1987 年第一家国美门店在北京珠市口开业以来,“买电器,到国美,花钱不后悔”便在消费者中口口相传。如今,提出“被信任是一种快乐”的品牌理念,并把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提升到战略层面。凭借低价高质的商品和服务,国美开始建立起低成本、可复制的发展模式,形成中国家电零售连锁模式的雏形,并从区域连锁向全国连锁发展壮大。
1990 年,苏宁电器创建于南京,最初名为“苏宁交家电”,专营空调。1996 年3 月28 日,扬州苏宁家电公司成立,这是苏宁第一家全资子公司,同时也预示苏宁正式进军家电连锁领域。1999 年9 月,苏宁决定走出江苏省,开始推进全国连锁战略,自此苏宁连锁店的数量开始以几何级数倍增。2010 年12 月,苏宁“单月百店”的扩张速度成为业界传奇。
这一连串的数字,无不在警示着企业,控制终端就是在控制市场。
“整合行销”齐分享
2 月28 日下午,由中国营销资源在线、《执行官》杂志联合主办“CMO 精英沙龙”第10 期在中国营销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悦易终端管家(广州悦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举行。与以往沙龙有所区别的是本次开放了15 个参会席位,并且除短信、微博的报名方式外,开放了中国营销资源在线官方微信报名。
本次沙龙特邀终端两位管理专家悦易终端管家王凌志与原皮尔·卡丹中国区总经理、《终端整合传播》作者韩新闻主讲。中国营销资源集团董事长段传敏、著名建材行业专家盛斌子、广东领先陈列展示用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魏来金、致诚力嘉总经理郑蔚嘉、广州合享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垠、广东省低碳企业协会副会长江红辉、广州市莱泰制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蓝纪军、珂兰钻石广州总经理聂伯健、青蛙王子( 中国) 日化有限公司推广经理孙正祥、艾地广告总经理李玉海、lifetech华南区华南及西南维修主管胡明等20 多位嘉宾出席沙龙。
终端管家王凌志首先分享了其15 年终端实践研究经验。他长期服务于完美、美即、丝宝、达能、大益等优秀企业和品牌。十多年的终端管理咨询经验积累下来,深谙终端之道。在分享时结合了美即面膜、好易康牙膏等实例举证说明有理有据。其多年的经验凝结为两个工具包:线下运营1+3,具体是年度推广模式+ 渠道买入+陈列规范+ 季促QPP;另外还有4A 模式设计,具体包括品类冠军路径+ 渠道开发模式+ 线下推广核心+ 营销流程管理4 个
方面。王凌志概括指出了5 种渠道的设计模型,生产型、焦点型、管理型、企业型和共生型。另外还强调做终端的核心有三个方面,需求、能力和资源。找准需求,发挥能力以及利用资源可练就智慧终端!
接着现实派营销实战专家韩新闻接力。韩新闻认为:终端是销售的临门一脚,足见其重要性,但是终端又不仅仅只是终端,终端更多的是系统战,是整个价值链模式之争。终端所做的并不仅仅包括促销。很多的企业管理者认为终端一促就销,不促不销。这是不正确的,促销的背后还应该包括公司产品的策划、活动的执行、产品组合和品类的管理等方面。另外韩新闻还分享了单品类做大做强就成为品牌了。并不是把所有的产品都需要展示在终端,
应该对产品的组合进行管理,管理出效益,既舒服又不显得空的终端,品牌形象就树
终端系统战,如何进行整合行销?终端,意味着产品价值的实现,是消费者和经销者之间完成交换的环节,现代营销学中终端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地位,控制终端可以说就是控制市场。
心战略终端。立起来了。
在两位主讲嘉宾分享之后,进入自由讨论时间,致诚力嘉总经理郑蔚嘉首先分享,他宣扬卖场的形象理论多年,认为终端总结来讲就是一力二化,即执行力、产品化和信息化。应该通过整合营销传播的手段连接所有的终端。
广东领先陈列展示用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魏来金认为终端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服务半径的问题而存在的,应该尽可能的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让卖场更有价值。另外还应当运用数据化的手段,解决信息和信任的问题,最终促成购买。
另外建材专家盛斌子则提出应该跳出终端看终端,运用系统营销理论进行精准营销,做好定位,把资源运用到最大处,不浪费资源。
广州合享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垠也分享了终端的两个观点:一是产品的流动性,二是终端的主动选择权。提高消费者的可得性,从而提高货架的产出。
特邀嘉宾广州市萊泰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蓝纪军作为企业方也有其独特看法。蓝觉得终端的这头是服务的提供者,那头是被满足的消费者,其实是一个服务渠道。企业应该发现需求,倡导需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会议中,还提到网购热潮对传统渠道的冲击是极大的,应该尽早做出应对措施。另外还有就是对美宜佳、7-11 这种社区店普遍看好推崇,未来有极大的空间。
观点聚焦
王凌志:终端不是单纯地做销售
智慧终端中的“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觉得是一种“技巧”,而“慧”是指“慧根”,它是一种定理,更重要的是一种坚持。同时,智慧终端看作像IBM的“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以我个人从业十几年的经验来看,终端绝不是单纯地做一些柜子来销售,或者做几个导购,做一场促销。
韩新闻:要把终端变成一个简单的工具做好终端,不外乎工具和方法,最重要是不用太多的解释,就可以使用。如果把它变成一个很简单的工具,以光盘的形式,以数目的形式,以U 盘的形式,或者以工具包的形式,但是别人看到它了不觉得它会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而是听到后才会突然醒觉它的锋利,就会很自然地拿回去使用。终端管理更多的是要有这种感觉。
郑蔚嘉:终端营销是“一力两化”第一个是产品化;指的是营销要应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第二个“化”则是指互联网化;将来的营销一定是非常切合互联网来运作的,这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一力”所指的则是执行力,终端越多,对执行力的要求就越大,所谓执行力是指无论促销和培训怎么进行,销售数据怎么在第一时间上传到总部的服务器,所有的
环节都设计到企业执行力的问题。
魏来金:终端并不是老板觉得好就是好终端应是关注目标消费群体,而不是老板个人觉得好就去做。首先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然后让消费者在卖场里有更好的体验,这才是终端的价值。以前国内80% 的消费是非理性消费,然而,由于现在品牌种类增多,60% 的消费是非理性的。所谓终端拦截最重要是指在最后环节能不能把客户、消费者拉到你的品牌这边,购买你的产品。
盛斌子:未来十年中国市场的增长点是乡镇市场系统营销应是跳出终端看终端。数字
化卖场,卖场的面积都是有限的,而且一、二级市场的成本居高不下,只涨不跌。实体终端作为一个载体,运营成本提升,另外电子商务还在抢占市场。未来十年中国市场的增长点是乡镇市场,抓住大势玩终端才正确。
吴垠:把正确的货品提供到终端终端要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预测永远不准确,产品如何来设计,如何把正确的货品提供到终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通过与你供应链系统的匹配使客人总能买到正确的东西,从而解决产品的流动性和不会丢失产品的部分。
反洗钱信息系统亟待整合完善 篇12
一、反洗钱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 数据报送方面:业务未整合导致多头采集数据
目前, 反洗钱信息系统从业务类型进行分类, 主要包括综合类、日常监管类、案件线索处理类等3类;从开发单位的层面分类, 主要有总行开发、分行开发、分行委托中支开发等3类;从系统开发的技术层面来看, 系统开发所使用的技术标准各异 (见表1所列) 。但由于未对业务进行有效的整合处理, 数据多头采集的情况比较突出。
1. 相同业务类型数据的多次报送
例如, 金融机构发现以现金交易为主的可疑交易时, 需向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系统报送信息;当进一步确认上述交易为重点可疑线索时, 金融机构需要继续在广东省人民币大额现金监测系统及广东省洗钱案件线索库系统中上报信息;如果需要启动行政调查, 人民银行还需要将上述信息录入到反洗钱调查系统中。在上述情况下, 出现了相同的业务信息4次手工录入的情况。
2. 不同业务类型之间的多头报送
主要涉及数据在案件线索处理系统与日常监管系统间的多头报送。例如, 金融机构已将大额交易及可疑交易逐笔 (宗) 通过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系统报送给了人民银行, 但是, 金融机构还需要对报送的数据进行统计, 然后通过反洗钱监管台账系统报送统计报表, 使得各金融机构经常登陆信息系统, 多头报送信息, 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二) 系统数据方面:共享度不够, 缺乏流程和信息的共享支持
1. 系统数据横、纵向缺乏共享
目前, 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缺乏有深度的开发, 金融机构只能通过本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利用率较差;其次, 人民银行各中心支行之间的数据共享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反洗钱案件线索的信息缺乏共享, 未能对跨地区的信息进行利用、充实, 因此不能够充分挖掘系统数据资源的利用率。
2. 系统数据外部缺乏共享
反洗钱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 需要各职能部门间的充分合作与信息交流,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 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与各职能部门, 以及各职能部门间均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渠道, 在影响反洗钱工作成效的同时, 也成为联合办案的一个瓶颈。
(三) 信息开发方面:欠缺整体、科学规范
1. 多次开发, 软件功能交叉、重复
从表1可以看出,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 目前反洗钱信息系统出现软件功能交叉、重复的情况。例如, 在涉及案件线索的系统中, 反洗钱调查系统已经包括“大额现金支取”、“重大可疑交易情况报告”等项目, 但由于实际工作中该系统未能与金融机构连接, 又开发了广东省人民币大额现金监测系统、广东省洗钱案件线索库系统, 出现了软件功能交叉、重复的现象。
2. 系统开发缺乏衔接和长远规划
目前, 系统的开发依然存在系统为新业务服务的思路, 一项新业务的出现, 往往伴随一个新系统的诞生, 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的监管, 系统的开发并未认真考虑系统间相互衔接的情况。随着日后的发展, 典当、拍卖行、房地产都会纳入反洗钱日常监管、案件信息分析等, 其对应的系统也会应运而生, 这样更需要完善现有的系统, 做好长远的规划。
二、完善反洗钱信息系统的相关建议
(一) 对反洗钱业务进行流程梳理和整合, 数据采集实现规范化
针对信息系统多头采集的问题, 需要从业务整合着手进行系统的整合。一是由业务单元组成的网络型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整合;二是对相同类型项目的整合。把人员、信息、流程进行前端整合梳理、重组, 梳理和分析对应的业务流程, 明确业务流程的节点和涉及人员的角色, 同时, 可针对业务流程的相似性, 使用抽象合并的方法对业务流程进行IT流程的归并。
(二) 对系统数据进行共享整合
1. 对重复数据进行共享
对于多个系统之间的重复数据, 通过规范的数据接口进行共享, 避免数据重复的报送, 从而大大提高日常监管的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
2. 对重复数据进行整合
一是通过业务流程整合促进应用系统建设向“流程模式”转变, 按业务处理逻辑进行系统功能组合与数据关联, 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全局管理与跟踪, 加快跨系统业务处理效率。二是通过反洗钱部门与其他金融机构、上下级之间不同系统的连接, 实现数据和业务的集成。三是考虑建设应用数据集成平台, 解决不同的应用软件之间不能互相调用数据、软件功能交叉重复、数据查询不能展现在一个界面上等问题。
(三) 加强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沟通, 实现外部服务共享
一是加强与联席会议成员部门间的沟通, 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实现适度的数据共享。二是可规划和搭建安全有效的公共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公安局、税务局、工商局、民政局等各个部门不同来源渠道数据的实时收集, 并根据共享信息的特点和要素, 构建多维数据仓库, 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 实现数据的深度利用。
(四) 制定长远的业务发展和信息开发规划, 逐步推进业务系统整合
首先, 对反洗钱的业务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梳理主要的监管业务, 制定业务不同阶段的发展方向, 前后形成有效的联系。其次, 制定未来的技术规划。在系统的整合过程中, 兼顾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构筑一个全新的技术基础架构。最后, 根据反洗钱业务的发展趋势, 统一制定业务系统的开发目标,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系统整合教学】推荐阅读:
系统整合之数据整合05-10
业务系统整合05-14
系统整合设计08-29
资源整合系统09-20
器官系统整合10-12
医院建筑系统整合05-13
应用系统整合09-28
信息物理整合系统10-23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08-23
网络视频监控综合管理系统整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