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系统

2024-10-04

体育教学系统(精选12篇)

体育教学系统 篇1

1 引言

当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中普遍存在教学环境差,教学系统不完善的问题,尤其是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系统,影响和制约了教学效果。为了适应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发挥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系统的积极作用。

2 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内容,意义,特点及功能

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从广义上讲,体育教学环境是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须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从体育教学活动的角度来看,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相关图书资料及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都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客观或主观环境。

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时空环境、运动设施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是那些人力难以改变的自然环境,如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它从总体上规定了学校的环境面貌。对于自然环境我们只能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可以取得异曲同工的效果。时空环境是由学校内部的时间和空间两大因素制约的特定环境,按照人体生物活动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的最佳时间,活动内容,并且充分利用空间环境。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组织形式和空间密度下进行不同的教学活动,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应尽力为体育教学的空间环境创造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善体育教学的空间环境。运动设施环境主要包括体育运动场馆,运动器材,图书资料等要素,它们是实施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人文环境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和品德观,它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在改革开放的大变革时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必然会产生急剧的变化,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观念乘虚而入,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在某些领域形成“价值空场”的局面,在体育教学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忽视集体主义,过分强调以我为中心和追求不健康的价值观。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必须关注这一倾向,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对学生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净化和发展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体育教学的实践表明,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体育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较之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学,体育教学环境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更直接,更适时,更显性。这是因为体育教学环境是师生进行教与学的舞台,缺乏这样一个舞台,师生的教与学就失去了依托,从表面上看,体育教学环境处于教学活动的外围,是相对静止的,但实际上它却以特有的影响力干预着体育教学活动的进程,系统地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体育教学环境之所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这样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其一,体育教学环境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需要专门设计和组织起来的一种开放式、全天候的特殊环境。构成这一特殊环境的因素都经过了一定的论证、选择、提炼和加工。但是,尽管如此,它仍然比其他学科教学环境更难以集中、更难以驾御、更难以把握。其二,体育教学环境可以及时加以调节控制。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以及教学环境的变化,不断能动地对教学环境加以必要的调节控制,汲取其中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的因素,消除消极影响因素,使体育教学环境朝着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方向发展。

体育教学环境影响学习和教学的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败。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讲课生动有趣,对待学生热情大方,学生就会对老师持肯定态度,从而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体育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中小学学生,他们处于生理和心理的重要发展阶段,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信任和同学的赞扬,拥护。倘若师生间关系紧张,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恐惧、屈辱、焦虑等不适心理,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体育教学的社会环境决不仅仅表现为成员之间表面上的好恶,而是学生的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乃至个体社会化所必要的条件。

3 体育教学系统的概念,内容,特点

系统论是一种运用逻辑和数学的方法研究事物一般运动规律的理论,它从系统的角度揭示了事物或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本质,内在规律性。在系统论看来,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都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系统都是较高一级系统的子系统,同时又是较低一级系统的母系统。从宏观上看,体育教学是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以教材为内容,利用一定的场地器材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教师,学生,教育措施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系统。从微观上看,体育教学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内容,同时学生还承受一定的负荷,并通过反馈进行评价。

体育教学系统是多指标,多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体育教学目标系统,它包括增强体质,掌握基本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为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教学内容系统,这个系统的确定要根据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和目标系统的要求来考虑,它包括体育基本知识、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技能、比赛、游戏等等。体育教学方法系统,从上位层次看,包括模式教学、模拟教学、程序教学。从中间层次看,包括教学法、练习法和专门法。教学法由讲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纠正错误法、保护帮助法构成;练习法由持续法、间歇法、循环法游戏法构成;专门法由智力练习法、心理练习法、思想教育法构成。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具有教育性、发展性、科学性、多样性等特点,这样才能体现整体化思想,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负荷系统。用系统理论来考虑负荷,它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构成的综合系统。体育教学负荷系统分为外部负荷和内部负荷,其中外部负荷包括教学负荷、训练负荷、锻炼负荷、比赛负荷4个基本结构,内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因此,应以整体的观点来考虑和安排体育教学负荷,从而实现对教学符合的优化控制。体育教学评价系统。体育教学评价系统是体育教学的一个反馈控制过程,主要是获取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学评价系统也是一个多因素结构的综合系统,体育教学评价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因素。学生因素有身体素质、技术的掌握、学习态度、积极性和纪律性等内容。教师因素有密度大小运动负荷安排,内容选择、组织教法、教学效果等综合指标。

体育教学系统的特点有:目的性,体育教学系统的存在和运行始终围绕着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即终生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课的教学目标;整体性,构成体育教学系统的各要素,虽然有不同的作用,但它们都是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而构成的整体,缺一不可;关联性,体育教学系统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些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赖的特定关系,由于这种特定关系才能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体育教学系统;开放性,体育教学主要在户外进行,与外界始终是紧密联系的,它的操作及运行过程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体育教学系统与外界系统保持着动态联系;差异性,体育教学的对象存在很大的差异,既有班级间的差异,又有个体的差异,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的内容选择,方法运用,负荷大小都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4 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系统的关系

4.1 良性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系统的作用

体育教学系统的运作受教学环境的制约,良性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环境系统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体育教学系统目标的实现。

4.1.1 有助于学生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的知识

教学不是“复印机”,它是一种脑力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因而必然受环境的影响,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前苏联教育学家赫姆林斯基说,要促使学生顺利掌握知识,就得“随着孩子所处的环境、教学特点和脑力劳动变化”。

教学环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没有游泳池或不具备高层次体育教师、科研水平的体育院校里,却能培养出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技能的游泳教练或体育教师;我们更难想象,在一个实验条件或图书设备较差,学习和学术空气淡薄,食宿、教学条件低劣,学生和教师却能取得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当然,我们不排除“逆境出人才”,但这毕竟是个别现象,而且对比影响人成长的因素来看,顺境显然比逆境作用大,它可以省略对抗逆境的努力,转而全部用于攻克学习及学术上的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掌握知识是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而达到的,没有适宜的环境,大脑是难以发动的;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信息传递是多渠道的,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基本渠道。如果教学环境适宜,学习和学术空气活跃,图书资料及实验设备丰富,学生就可以获得课堂上难以获得的更多、更新的信息或知识,他们的知识领域就可以大大加深和扩大。

4.1.2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学习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情感活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同学,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轻松、更加迅速”。

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乐趣和兴趣。体育教学由于是脑力劳动和身体外在技术运动形式的结合,表现尤为明显。教学气氛不浓,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就会出现应付的行为。在当前体育院校招生并轨,招生数量大、混文凭思想严重的情况下,就应努力创造竞争的环境氛围,多搞技术学习中的小竞赛,发挥环境影响作用,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把教学计划中的统一目标划成多级实现式的子目标培养体系,让学生逐渐达到要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难度过大,学生自暴自弃。同时,应以严格要求与奖励机制相结合,加大管理力度。严抓教师的教态、教风和考试、考勤等日常管理,消除抄袭风和及格万岁等混日子的思想,

4.1.3 适宜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我们所说的能力,是指外界信息通过大脑功能转化成信息的吸收、储存、评价和加工能力以及由此而获得的知识、智力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彼此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人接受环境的刺激越多,综合能力越强,其发展水平及解决问题的速度与改造自然的质量也就越高。

一切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有价值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巨大的。学习各门专业课程,多需要有特定的适宜的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校园气氛条件有时可以决定教学系统的成败。

4.2 体育教学系统对环境的选择与利用

4.2.1 运用学校环境中可以利用的因素

环境对体育教学系统的影响既来自学校内部,又来自外部社会。学校教学系统所受到的环境影响,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仅从学校内部着眼是不够的,必须放眼整个社会。因此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利用社会信息中的积极影响,避免或减少社会信息中的消极影响。

4.2.2 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都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在时间方面,应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不同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把握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在空间方面,对校内设备的充分利用和教室潜力的挖掘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来说,小班上课比大班上课的效果要好;分组教学比集体教学的成效要大。

4.2.3 教学系统要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体育教学系统是一种开放的系统,它对环境具有明显的依存性,离开环境就不能发挥其功能。首先,要把学校教学与社会需要,学生家长的期望联系起来并争取支持。了解当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成果并有效加以利用;要求学生家长与学校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科技活动,学术活动;积极争取有关方面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上的支持。其次,教师必须成为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教师的备课不应只停留在书本上,还应对整个局限环境进行设计:注意学生中有益的形式,发挥个人能力与个人之间影响的方式,学生思想交往方式,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的调节,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自己周围环境的特殊性。体育教学系统只有充分选择与利用教学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

5 结论

1.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系统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

2.良性的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

3.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充分发挥,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

4.有助于学生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5.体育教学系统对体育教学环境的选择,利用与调控表现在:运用学校环境中可以利用的因素,要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空间,教学系统要与教学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实现体育教学的最优化。

摘要: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系统是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本文运用文献综述,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在理论上论述了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系统的概念,内容,特点,意义及其二者间的关系。

关键词:体育教学,环境,系统,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新光.系统理论与体育教学[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2,(11).

[2]金晓阳,仇军.论体育教学环境[J].南京工程学院报,2001,(12).

[3]邱文萍.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系统的作用之我见[J].沈阳体育学院报,2002,(3).

体育教学系统 篇2

1、打开电子白板,点击顶层工具栏“资源库”。

2、点击登录,选择“新用户注册”。

3、按照提示操作,注册完成后,记住用户名和密码。

4、打开“畅言名师100教育资源网”,登陆后,点击“进入我的网盘”。

5、建立文件夹,点“上传文件”。这样就可以把硬盘里的预置教学资源上传到电子白板资源库中的我的空间里。

高校体育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 篇3

关键词:体育远程教学系统 模型 数据库 模块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180-01

体育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和参与性极强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高校开展体育远程教学可以更好的利用各种体育教学资源,使有限的体育器材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且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时空限制,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补充和促进学生的课堂内外的体育课程学习,更科学更系统的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1]。但是目前专门针对体育教学,针对体育领域应用的远程教学系统并不多见。如何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与体育教学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把现代化教学的新的思路应用于体育远程教学系统模型当中,建立起了一个新的面向体育课程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体育远程教学系统就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1 高校体育远程教学系统模型

高校体育远程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用户提供一个基于Internet的网络学习环境。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都是通过应用服务器和用户浏览器之间的交互完成的[2]。在体育远程教学系统中存储着各种信息和数据,包括学生信息,体育比赛图片,体育动作技术示范视频,体育教学文字材料,学生互动留言,体育网络考试成绩等,这些资料都以不同格式的数据形式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并由数据库服务器来组织和维护。

第一,对于远程体育教学中所有的远程对象包括教师、学生以及系统管理员,均应当被连接到互联网中,这些活动主体通过自己的浏览器对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对这些请求进行处理并及时做出相应,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反馈,将数据库中检索出的信息展现给用户。并且对于该教学系统,不同主体所具有的权限不同,因此所使用的通道也不同,即浏览界面有所差异,以此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系统层次之间的连通主要是通过软硬件之间的模块予以实现的,用户端同服务器的交互其实就是用户同模块的交互过程。文章所提到的体育教学的远程系统也分为服务器以及用户端两部分,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便是通过访问从应用界面获取服务器资源。通过学习、交流以及练习和考试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一个完整的远程教学系统从结构上应包含主干系统、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库三个部分。因此把该高校体育远程教学系统分为三个子模块:门户子模块、学习子模块、管理子模块。其功能为:

(1)门户子模块。该模块主要负责的内容为学习模块的进入以及后台管理模块的进入,此外还具有体育相关信息新闻的发布以及一些招生信息的发布,网上报名以及网上选课、课程查询等功能。门户子模块主要面对的为外网用户,其做为对外窗口用以联系社会公众体育或者广泛体育同校园体育教学,也是用以满足教师以及学生对于其他模块门户的访问需求。

(2)学习子模块。学习子模块主要包括的功能为:通过网络的实时授课、课件学习、作业提交、讨论、答疑、辅导以及教研、咨询和成绩查询。系统会自动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进程进行实时记录。因此该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以及学生。通过技术支撑,保证内网用户(教师、学生)能够完成网络环境下的体育学习。这是实现远程体育教学的基础,只有通过一个合理的交互学习模块,才能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远程体育教学系统学到知识。

(3)管理子模塊。从字面意思看,该模块主要用来完成系统中远程体育教学的相关管理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通知、教学活动、体育选修课以及教学点、考试和成绩。管理模块主要面向的是远程教学中的管理老师以及授课老师,该模块的内容用于对教学活动以及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信息进行管理,并对信息进行共享。

作为体育远程教学系统的三个子模块,每个模块都相互独立,同时在功能上又有所辅助,不可分割。数据流程上三个模块的关联性最为密切。在用户基础数据库管理中,用户名以及口令的管理是门户模块的基础;而学习模块中,学生成绩的查询以及通知观看和信息发布等为该模块的核心;而管理模块中负责对学生以及教师在日常网络教学中相关信息的管理,为课程成绩以及考试资格等数据的查询提供可靠信息。

由于模块之间的密切关系,这就使得数据库在设计时需要联系所有模块建立数据库,以此保证数据库的统一性,方便数据库中的信息源能够得到同步管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习模块中的数据会受到管理模块的管理,因此二者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体育远程教学中承担了重要的实质性作用,所以,这两个模块需要予以特别重视。

2 结语

高校体育远程教学系统是依托于Internet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结合了多种媒体技术,应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并以现代卫星通讯作为媒介,进行日常体育远程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用以表现出教学主体,即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将课堂上以及课堂外主体所能发挥的作用最大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以及创新意识,这在现代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提高了教学质量,是新时代新技术下,对于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

参考文献

[1]丛艳秋.面向高校体育教学的体育远程网络教育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0:14-17.

[2]吴昊,胡小明,谭华.发展中国的体育远程教育[J].体育学刊,2001(8):8-10.

[3]刘建平,黄东清.基于互联网的体育远程教育系统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13-115.

[4]刘远航.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原理与构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探讨生态系统下的学校体育教学 篇4

所谓生态体育,就是指人类、体育、环境的相互协调、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活动,即通过在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中开展的体育运动。体育生态文明有着丰富内涵,它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新的思维方式。自然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体育提供了空间,而更重要的是孕育了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和现代体育的文明,创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价值。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体育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可行性。在当今社会,用生态的眼光、态度、和方法来思考体育教学是当今的需要。

2 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研究

生态系统是指在地球表面的一定空间中,生物群体与无机环境,通过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联结成的相对稳定的矛盾统一体[1]。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体育生态学的研究见诸于20世纪80年代。[2]体育教学涵盖了教育学和体育,是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领域,其生态学视角研究体育教学的比较少。体育教学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它具有整体行、协同性、共生性、动态平衡性等特点,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1 体育生态学的由来

德国动物学家雷特尔(Reiter),在1865年将希腊文词根“Oikos”与“Logos”结合为“Oekologie”,提出“生态”这一术语。“Oikos”指“栖息地”或“住所或周围的地方”,而“Logos”指“研究”或“探索”,将这两个词结合成为“生态”,所以,片面地说,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卡尔(E.Haeckel)把生态学界定为:是“研究动物与其无机环境与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3]我国的生态学家大多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随着人们的科研水平层面的更深更广与人们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一词不单单是代表自然生态,像研究社会生态、哲学生态、文化生态语境下的“生态”等等。体育生态学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边缘效应原理、多样性和主导性原理、生态平衡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瓶颈原理等,解析各种体育生态环境因素与人的运动、与体育事业之间、动态的、复杂的、有机的关联。体育生态学从分析各种生态环境及其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和体育生态系统入手,考察各种体育生态环境及构成因子对人的身心发展与体育生态系统作用与影响,探讨体育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剖析体育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以及体育生态环境的检测和评价方法等。

2.2 学校体育教学的生态化影响因素分析

2.2.1 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和老师,也就是教学的主体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起着主体作用,它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体育教学的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方面首先是群体差异,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第二方面就是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包括先前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因素,在教学中其关键因素,在这个关键因素里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也就是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责任心、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等;专业知识,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而且还包括教育观念、学习和教学原理以及学科的教学知识等;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材料的组织、信息交流、教学活动组织、课堂的管理、教学评价和管理;教学风格等。教师作为教学的关键因素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体育活动的兴趣。

2.2.2 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物质的因素

通过调查得出影响体育教学的物质因素包括的影响因子很多,具体包括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包括武术馆、篮球馆、排球馆等第二部分是体育器材(体育器材好坏、数量、质量)、体育经费(如果没有体育经费的保障很多体育比赛就没法正常举行)、体育信息(比如一些比赛的信息,一些体育专业就业的信息需要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到)、电化教学设备(电化教学设备能够辅助老师更生动的讲解动作的细节,比如解剖学的动画讲解等)、科研设备和实验室(科研设备最主要的就是用于体育专业研究生的科研方面)、教室、图书馆等。

2.2.3 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非物质的因素

这里研究的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非物质的因素主要指的是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环境中,影响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内外构成一定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分广义与狭义,广义上是:影响教学的所有社会环境,如家庭与社区条件、社会制度、科学技术等都是教学环境;狭义上是: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心理、物质与制度环境,如班风、校风、校舍、校园、课堂教学气氛、师生人际关系、各种规章制度及各种教学设施等。它是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所必须的各种条件的综合。[4]一般说来,教学环境主要指狭义的教学环境。有效开展体育教学环境的前提是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可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在体育教学环境中,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具有积极的导向、激励、陶冶和健康等积极作用,对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3 生态化课堂的建立

(1)要善于营造适合学生体验的学习情境体育教学与生活相通,我们要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来创设体育学习课堂的情境。比如小学的学生可以练蛙跳时通过小青蛙吃虫子的游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锻炼了身体有使学生们玩的开心。学生们通过真实的情景锻炼身体,学习者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重要因素。

(2)要积极提倡作为体验手段的协作学习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更能够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业绩。协作学习就是学员之间通过相互对话、协商、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提倡协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使之明白平等协作的重要性。通过相互间的配合达到群体共赢,和体会个人在团体中的作用。

(3)要高度重视具有核心意义的反思表达学习情境是体验的氛围、基础,协作学习是体验的手段、方法,而学生的反思、表达则是体验的精髓,只有不断地反思、表达,学生才能进行意义建构,才能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3 结论

(1)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课中,这就要求老师做好引导作用,学生应该积极地配合老师。

(2)学校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及配备齐全的体育设施,为体育课和体育轰动的开展做好铺垫,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使老师身心愉悦的教学,而且还能够时学生思维活跃、体育活动意识增强。

(3)学校应该创造一个好的校风、班风,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带动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学校的学习气氛,是影响体育教学事业发展的非物质因素的关键原因。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有关体育生态学方面进行研究,得出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改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并充分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自然界能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持久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在体育与自然环境这个小社会里,怎样维持这个动态平衡,达到环境与运动的共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系统,绿色体育,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明深.论体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学刊,2004,11(3):22-24.

[2]姜志明,王涛.当代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缺少与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84-87.

[3]徐传宝.体育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对象与方法[J].四川体育科学,2011,96(4):5-6.

微格教学系统 篇5

电气0611 李洪升 12号

一、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意为微型化教学,通常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艾伦(D.Allen)教授等人创立的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视听技术和反馈,按照严格的程序,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轮流进行培训,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和掌握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技术。艾伦将微格教学定义为:“它是一种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根据实践体会,我们认为:“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的实践系统。它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反馈评价,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

微格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 由少数学习者(5—10人)组成“微型课堂”,以真实的学生或受训者的同学充当“模拟教师”和“模拟学生”,使课堂微型化;

 把教师教学技能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学习者根据训练目标,选择一小段“微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教案;

 被训练者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段“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中训练某一两项教学技能;

 在进行“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视听设备系统将实践过程记录下来;

微格教学技术自诞生后,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大量研究,尤其受到各国师范教育界的重视。在欧美,微格教学已成为教师培训的基本课程。

二、微格教学系统的组成

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条件下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微格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他一般有微格教室、控制室、示范室、观摩室组成(如图8-7):

1.微格教室

一般的微格教室装有话筒、摄像头、电视机。话筒用来拾取训练者的声音;摄像头用来录取训练者的活动过程,一般的,每个微格教室装有摄像头3个,摄像头的活动在控制室控制;电视用来播放训练者的教学过程,以便进行教学评价。一般在微格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用来播放课件、电教教材。微格教室的所有设备都和控制室相连,可以在控制室控制。微格教室构成。

2.控制室

控制室装有视频切换台、调音台、录像机、监视器。为了操作方便,录像机一般是硬盘录像机,输入输出有模拟和数字两种接口,录像机即可以录制每一台摄像头的画面,也可以录制经视频切换台的信号;调音台用来控制训练者和学生的声音大小。监视器用来监视每个摄像头的工作位置和情况,以便控制摄像头。从微格教室来的信号(视音频)分两路,一路送往录像机,另一路送往观摩室,供同步评价分析。

三、微格教学系统的应用

微格教学系统的应用需要按一定的程序对学生进行特定教学技能的训练。微格教学的程序可用图8-8表示,它包括如下几个基本步骤。

1.确定训练目标

即明确通过训练要使学生了解每一项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并掌握各个能的执行程序和实施要求。通过多次实践、评价、修改,使技能趋于完善。并通过综合训练,形成课堂教学能力。

2.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

在进行微型教学实践前,应先组织学生对各项教学技能的有关理论、方法程序、实施要求进行学习研究,以便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打下基础。

3.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

通过播放反映某项教学技能的示范性录音、录像资料,或一些优秀教师的课例实录,使学生对教学技能的事实、观念、过程、操作程序有形象化的了解,使学习者获得不同风格的教学技能模仿的样板,使训练目标和要求更加具体化。

4.编写微型教学教案

编写教案是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训练目标的保证。它能使被训练者更规范、有效地掌握教学技能。教案的具体内容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时间分配、教师教学活动行为、设想的学生学习行为、计划应用的主要教学技能等。

5.讨论评价,修改教案

指导老师、评价人员、学生角色都要从各自的立场来评价实践过程,有不同看法时可重放录像,帮助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微型教学的评价应以总结优点为主,使被训练者建立自信心,也要提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以便改进。最后评价人员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填写评价单,给出具体结果。

6.再实践

经过评价,已经达到基本要求的可进入下一技能的学习,实践新的教学技能。未达到要求的则需要进行教学计划,准备再实践。

四、微格教学中几个注意点

1.主导作用与主体的关系

微格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微格教学的主体,是希望通过微格教学的实验取得走上讲台当教师的真实感受,并检验自己准备的教案是否合适或存在的优缺点,也检验试教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技能、多媒体选用技能……这些训练,都说明了:实习学生是微格教学活动的主体。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未上过讲台,缺少教学经验,不懂教学技巧的运用,所以学生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微格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较全面地了解教学过程,这就强调了在微格教学活动中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者是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很重要。对教师来说,教师必须从学情出发,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教师又不能代替学生,相反,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和完成自己的实践活动。特别是教案的编写,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完成,才能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学生将来离开教师后能更好地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和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2.创造一个模拟中学课堂的教学环境

微格教学教室应模拟中学课堂教室。扮演学生的即为本组的同学,且“模拟学生”尽可能是“模拟教师”的知己——这一点教师在指导对全班分组时即可照顾到。使初次走上讲台体验当教师滋味的受训学生尽量减少心理压力,增加自信心,达到受训学生能够在一种宽松气氛中进行训练。

总之,为了使受训学生达到受训目的,在力求减少受训学生心理压力的前提下,应尽量模拟出一个与中学课堂相似的微格教学教室。

3.选择未来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重点难点进行微格教学实验

体育教学模式基本属性的系统分析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 属性 必要性

1 认识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以探究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内容和规律的研究就是体育教学理论,因此概括性和抽象性是它的特征。好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起到很好的介质,作用在理论实践和教学实践中,继而增加体育教学理论实践以及教学实践功能。第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融入体育教学理论,能够有效的将体育教学成果更加有效的应用到教学集体中。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借助简练的解释、标识性的符号、实际的操作过程等来体现体育教学理论具备的特点,推动了体育教学理论的使用。第三,我国近十多年来引起人们注意的、做的较成功的改革后的实践活动和教学实验,均是经历过探索实验后建立起的教学实验和改革。而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改革和教学实验最终的目标。

2 体育教学模式的种类和特征

国内学者和教师随着对国内外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将一些国外成功的、成熟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自己具体的体育教学中,继而改革和完善体育教学。而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分为5类:系统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掌握学习模式、程序学习模式、范例学习模式。如发现式学习模式就被应用在体育院校球类和田径教学中。但也存在较多的教师,根据本校具有的实际现状,研究适合自己的体育教学模式,并提出“学——导”的体育教学模式。从研究基础上出发,有些学者还根据自身要求和体育教学目标对本校体育教学进行划分,认为以提高身体素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也应属于体育教学模式;此外还有以掌握“三基”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专项运动为重点的教学模式等等。

3 体育教学模式的本质属性

3.1 理论性

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都隐含着特定的体育教学思想,这就是体育教学模式中具有的理论性,都展现出一种教学过程理论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而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体育教学模式具有的理论性本质。体育教学思想存在每一个教学模式中,它们之间具有两种关系模式:指导与被指导、反映与被反映。在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中,体育教学思想起到指导的效果,通常来讲,在一种体育教学模式中应存在一种或多种教学思想的共同作用,并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而成,然而也存在多个教学模式集中在一种体育教学中。在体育教学模式的本质结构和实践中,必然会应用体育教学思想,如通过体育实践培养学生“体育问题”能力、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必然对“发现式”教学模式、“合作实践”教学模式起着引领作用。

3.2 稳定性

在一定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中促使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相对来说的稳定性也指的是教学结构和功能的集合。體育教学模式具有的结构模式也是经过各种阶段性的教学实践积累而成的,老师能够在自己的体育教学中经过无意实践和特意的设计等,进行摸索、发现和总结,以此获得具有指导价值的体育教学模式。由此可知,与体育实践一样,体育教学模式也具有相同的客观性,因此可以说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不是单独促成的,而是在各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形成。比如“运动问题提出”在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中处于关键的位置,它具有的稳定性是对出现的各种“运动问题”进行判定,将体育教学中包含的基本规律客观的展现出来。但是体育教学模式与所谓的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由于体育教学方法没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只是教学方法综合使用的表现。体育教学模式中关注体育教学方法多种综合应用,继而服务于体育教学最终目标。不仅如此,体育教学模式还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适用性和目标性。也可以说,体育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环境的变化而做相应的改变,但在自己约束的范围内对出现的变化呈现一定的灵活性。

3.3 程序性

体育模式教学的出现和实践使用,本质上是一个新型的体育教学体系创建的过程,这种过程是结构的创建,因此肯定存在构建的步骤。而在体育教学中使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使其自身存在程序和主要环节保持平衡的状态,降低其变化的程度和改变的跨度。如果某个体育教学模式在不同年级学生和不同运动时间运用时一定要产生比较大的条件改变,并且是一种无序的应用状态,可以认为该体育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稳定有序的教学程序,更谈不上教学程序模型的完整性。如有人认为“运动思维与实践相结合”是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实际上在许多运动练习过程中,练习者只能依靠本体的时空运动来再现运动技术,运动中不可能再想动作技术的完成程序。所以,按照现有体育教学的规律来创建新的教育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倘若根据某些体育教学规律建构体育教学模式,没有程序性的“内核”,就可能与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产生较大的差距。

4 结语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学模式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因为它即是教学理论思想的精华,也是可操作性的表现;是教学实践的总体概述和理性化的升华;是连接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文中主要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主要以体育教学特征和教学特点为基础,发现和研究各种教学情况下不同教学模式的使用,以此满足不同教学者,继而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得体育教学不在呆板枯燥,实现生动活泼的氛围,增加体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席连正,冯莉萍.珠海大学园区“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12).

[2]王勇.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

[3]邹磊.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及教学改革[J].体育博览,2011(07).

体育教学系统 篇7

由于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性能好、功耗低、可靠性高以及面向应用的突出特点,因此嵌入式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电子信息、家电、网络通信、工业控制等领域。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IC卡、手持电脑、智能手机、车载GPS、数字电视机顶盒,人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处不接触到嵌入式产品,尤其是嵌入式无线网络产品的出现,使嵌入式产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嵌入式系统本身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由之推动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快速进步。嵌入式操作系统与传统的操作系统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对操作系统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 嵌入式对于操作系统教学的需求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但在其特殊性首先是建立在计算机系统的普遍特性之上。现代计算机系统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性能良好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的支持,而嵌入式系统也是如此。从近5年来看,嵌入式系统中取得巨大发展的是拥有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未来,随着IPv6协议的全面使用,IP地址的数量将极大增加,到时每一个嵌入式终端都可以拥有自己的IP地址,网络对于嵌入式系统的重要性将前所未有的表现出来。因而,要学习好嵌入式系统首先要对操作系统的相关理论有很好的认识。

操作系统可以被看作是计算机系统的指挥中心,统管整个系统的所有资源,制定不同资源的分配策略,调度系统中运行的用户程序,协调它们对资源的需求,从而使整个系统在高效、有序的环境里运行。这中间就需要明确操作系统到底是怎样管理资源的,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分配资源,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协调整个系统的运行。

同时,操作系统又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只有对应具体的操作系统进行讲解,才能真正理解相关理论。作为嵌入式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操作系统,同时又是开源软件的Linux就成为了最好的范例。所以,有必要将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也同时进行学习。

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构建

根据嵌入式系统的需求,可以确定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传统操作系统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是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第三部分是如何构建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

2.1 嵌入式基础理论

嵌入式基础理论中应当着重讲解操作系统内核的概念,进程的概念,如何对进程进行调度,内存的管理,设备和接口管理,文件系统和文件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传统操作系统课程中最核心的部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理论。但有别于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对于一些极少使用的知识点必须进行删减,以节约教学时间。

2.2 Linux操作系统基础

Linux操作系统基础着重讲解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文件系统、调度机制,以及如何使用Linux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权限管理,进程管理和提供各种网络服务。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首先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最重要的是把学生Windows等于操作系统的错误概念改正过来,使学生真正对操作系统这个概念有一个具体化的认识。

2.3 构建嵌入式操作系统

这部分将介绍如何使用Linux操作系统为基础,构建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包括内核的裁剪和移植,文件系统的使用,驱动的使用等方面。通过这部分教学,使学生对于嵌入式操作系统有明确的认识。

3 实验的选择与设计

在操作系统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嵌入式对于操作系统对于实验的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在虚拟机环境下的实验。第二类是嵌入式环境中的操作系统构建。

3.1 虚拟机环境下的实验设计

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和常见的Windows操作系统有很多的不同,在Linux系统中图形界面只被作为一个用户程序存在,随时可以关闭,同时其文件系统及操作命令也和Windows不相同,因而有必要专门对其进行实践练习。但Linux操作系统中的root用户权限极大,初学者在使用该用户进行操作时常常造成各种问题,所有通常在给Linux初学者搭建实验平台是一般会使用虚拟机软件(如Vmware等)搭建一个虚拟平台。这类虚拟平台可以创建虚拟系统的镜像,如因操作错误引起问题,可以快速的通过还原镜像来解决。

在虚拟机环境下的实验主要是帮助学习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Linux系统的安装,Linux系统中文件的管理,权限的管理,用户的管理,进程的管理,及使用Linux系统提供各种网络服务。

3.2 嵌入式环境下的实验设计

由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殊性,仅仅在PC环境下对其进行虚拟测试并不能保证其在嵌入式环境中的正常使用,因而需要使用一个真实的嵌入式环境来进行嵌入式操作系统构建的相关实验。这里可以使用嵌入式实验箱来进行。实验包括Bootloader引导程序的使用;Linux的移植、文件系统的生成与下载;Linux的驱动程序(键盘驱动、LED灯驱动、马达驱动等)的编写;Linux的应用程序的编写;使用实验箱上网等。

4 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4.1 结合计算机学科的发展现状,将各类知识综合串讲

计算机学科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因而常常出现教材内容与目前的发展现状相脱节的问题。因此在授课时要特别注意查阅最新资料,用以代替教材中与目前发展现状不相符的地方。如对于处理器的主频制造工艺,内存储器的容量频率等都以最新的资料代替书中的内容,对于嵌入式系统讲解时以学生常见的智能手机为例,这些都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学中应注意将多门课程的知识综合串讲,力图使学生将所有知识融会贯通,能够从整体上来理解所学。

4.2 案例式教学

实验与教学紧密结合是计算机类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非常适合使用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的基本步骤是提出一个目标,通过分析,总结出解决方案,然后动手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由学生为主导,教师给以指导。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3 分层次递进教学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基础各不相同,搞一刀切的教学难于做到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分层次递进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将所有知识点一起教授的教学方法,转而从最基础核心的知识点讲起,逐渐扩展,将知识点按难度逐渐讲授。这样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所得。

4.4 改革考核方式

事实证明“一张试卷打天下”的考核方式往往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核中可以引入更多的内容,如让学生按要求对Linux操作系统下的文件、权限、用户等进行管理,在嵌入式实验箱上编写一段简单的驱动程序等。把这些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5 结论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不再适合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对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改变,使之满足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需求。

摘要:近年来嵌入式系统,尤其是具有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嵌入式系统发展的需求,因而有必要对操作系统教学进行调整。文章中针对嵌入式系统的需求,讨论了操作系统课程如何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实验,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研究。

关键词:嵌入式,操作系统,教学

参考文献

[1]韦照川,李德明.嵌入式系统发展概述[J].科技信息,2010(1):839.

[2]刘淼.嵌入式系统接口设计与Linux驱动程序开发[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3]杨丽萍.王自力.基于嵌入式Linux的网络操作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25):120-121.

[4]毛敬玉.浅析Linux操作系统教学[J].科技信息,2010(25):204.

体育教学系统 篇8

1.验证性实验偏多, 而设计性实验偏少, 不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采用电子元器件及技术较为落后。对基础性教育不利, 无法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

3.不利于学生适应性训练。实验内容简单、陈旧, 难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系统性、综合性较差。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教学不能跟上通信技术的发展。因此, 研制一种性价比较高的信号与系统教学与研究系统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1,2,3,4,5,6]。

一、研发“信号与系统教学与研究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1.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技能;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全面提升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5.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信号与系统教学与研究系统”的组成

信号与系统教学与研究系统主要包含如下模块:

1.基本运算单元;

2.信号的合成;

3.线性时不变系统;

4.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

5.二阶串联谐振、二阶并联谐振;

6.有源与无源滤波器;

7.PAM传输系统

8.FDM传输系统;

9.PAM抽样定理;

10.二阶网络状态矢量;

11.RC振荡器;

12.一阶网络;

13.二阶网络;

14.反馈系统应用;

15.二次开发模块;

16.信号产生模块;

17.MATLAB开放可编程设计与应用模块。

三、“信号与系统教学与研究系统”的主要特点

本文所设计的信号与系统教学与研究系统, 与市场现有通信专业实验设备相比有以下优点。

1.紧扣教学大纲:保证基本内容, 同时使重点内容更加突出。《信号与系统》教学与研究系统是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信号与系统》 (郑君里等) 教材为背景, 这样使本系统更具教学性、通用性。

2.实验的简洁性:由于这门课是一门基础课, 很多学生对电子类实验设备、仪器仪表还不太熟悉, 因而要求设计一些简单而又能突出基本性原理的实验内容。

3.实验的模块化:在ZH5004“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中, 对每一个实验单元均以一小模块来完成, 电路在ZH5004型“信号与系统”实验箱的相应模块中画出, 使老师、学生一目了然。

4.实验的可观察性:系统的暂态过程、系统在各种输入信号下的特性是“信号与系统”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这些实验结果的观察对于一般实验设备来说需配备复杂的信号源与性能较好的测量仪器 (如存贮示波器) 。这对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的开设的要求都是很高的。为此系统本身提供了丰富的信号源与可操作的测量手段, 使实验室的建设经费大大降低, 让实验室老师更易开设实验, 让学生更容易学习基本知识。同时系统中也可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信号设计。

5.实验的可扩展性:学生在实验一般实验的同时, 可以利用二次开发模块提供的基本元件改变实验中的某些元件参数, 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

6.实验的启发性:同以往一般实验设备不同, 在系统中除了安排大量的测试项目外, 还在实验思考一栏中按排了具有一定启发性、一定深度与扩展性的实验内容, 供老师与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操作。

7.实验模块的互连性:《信号与系统》教学与研究系统中, 对某些实验模块进行互连可以构成新的实验系统, 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实验效果。

8.实验箱的可开发性:在《信号与系统》教学与研究系统中, 提供了二次开发模块, 学生可根据老师的要求, 以信号与系统的知识自行进行实验设计,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基于以上这些新特点, 《信号与系统》教学与研究系统将在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信号与系统教学与研究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及综合性的设计, 让学生熟悉当今通信系统的组成和所采用的先进的相关技术等;帮助学生在通信领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架构体系。本系统着重体现在测试和设计上, 目的是加强基础性教育、增强适应性训练、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通信系统概念有正确的常识性的理解, 提高实践能力, 为今后对新设备的操作、维护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本系统完全能够满足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与研究需求。

摘要:针对《信号与系统》课程涉及的新技术、新理论发展很快, 知识结构也更加综合, 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增大,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不断更新, 设计出了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好, 且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典型性、创新性、灵活性、可扩展性的《信号与系统教学与研究系统》。此系统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使用, 又可以满足教师的科研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关键词:开放式,应用,HDB3码,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平, 张文杰.信号与系统及其实验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增刊 (29) :59-61.

[2]刘玉红, 杨桂芹.通信原理软件实验平台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08, 4 (138) :18-20.

[3]文化锋, 周宇.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07, (3) :27-28.

[4]夏平, 等.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 2 (30) :114-116.

[5]华容, 隋晓红.信号与系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

“信号与系统”教学探讨 篇9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教学内容

进入21世纪后, 电子信息、通信等产业飞速发展, 国内很多高校 (包括高职院校) 纷纷抓住这个时机组成了新的学科体系。而这些产业, 都离不开信号与系统这一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由此可见, 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对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信号与系统历来是一门既难学又难教的课程, 一是因为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二是由于学生缺乏对实际系统的感性认识;三是课程还与电路分析基础、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线路等有很强的联系, 而这些课程同样是学生比较难“嚼”的课程;当然该课程也同样是学生日后想深造、进行更高学历攻读时的重要课程之一, 对于理论和实践两个体系都有很高的要求。为此, 本人提出了如下改革措施, 并在实践中得以实施。

一、及时更新传统教学思想

在教学上, 完全抛弃“照本宣科”, 实行按需讲学, 根据具体实践对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主要做到下面两点:

(1) 把理论教学与课程实验 (训) 有机地结合起来, 抛弃纯理论的教学理念。这样学生知道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也从中能够领略到课程的重要性。而且将更多的理论带到实验中来讲述, 学生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2) 在教学方法上, 更多的是强调学习技巧, 慢慢忽视对于死板的公式的记忆。工科的学习, 有异于其他学科, 更多的是强调思维方式和掌握解题技巧。教学过程中更多侧重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计算能力和技巧方面, 应侧重计算方法, 注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科学计算。而且更多的是强调工程上和物理上的概念。

二、与时俱进, 更新教学内容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要求相关领域知识不断更新, 课程体系也在不断更新, 信号与系统也不例外, 也在相关专业得到扩展。比如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 在教学内容上进一步对电路分析方面的内容降低要求, 而更多的是强调信号与系统分析这一课程本身的功能。当然, 这样也更符合信号与系统课程本身的内涵。

通过调整, 从本课程的总体教学内容上看, 以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为主线。在大的方向上, 就是介绍三大变换, 进而介绍三大变换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工程上的应用。

三、 革新实验教学, 将用传统的实验设备进行的实验与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

为了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课堂教学也不是采用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和“白板”板书相结合的手段, 不仅如此, 我们更开设了丰富的实验课。在实验这一教学过程中, 除了有传统的电路辅导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 我们更利用MATLAB这一软件。学生可以通过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对现实的电路进行模拟仿真, 搭建起电路的模型, 再施与一定的激励, 便可以像现实中真正的电路一样仿真, 这样学生也就可以真正体会到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和实际应用所在。

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充分结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 积极发言。在教学中, 我们既有使用电子教案, 通过多媒体教学, 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又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仍然要在白板上完成一些公式和例题的推导。另外, 除了课堂的教学外, 我们还在课余中, 建议学生去一些相关的网站了解本课程体系的构造及本课程知识所涉及的技术前沿。

在课程发展过程中, 我们曾试过不同的教学改革思路, 但有些成效不大。而上述办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更容易掌握本门课程, 而且对于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当然, 我们会继续对本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和改革, 希望可以有进一步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锋, 段红, 熊庆旭, 徐桢.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3) .

网络教学系统设计 篇10

随着高等院校扩招的不断深入,学校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原始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校的正常教学需要,网络教学在现代教育中不断的建设及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普通教育的网络教学也开始不断升温,成为了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个实用、开放的网络教学系统应该是一个以课程建设为主,集课程设计、发布与维护为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充分体现了未来教育的思想及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交互性的网络学习平台,为教师提供多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系统应具有功能齐全、兼容性强、开放性好、使用方便、用途广泛、便于开发和维护等特性,同时能够实现与校园网络中的教务系统相连接。开发网络教学系统真正实现“教”与“学”互动交流的平台,真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网络教学系统还应具有优良的通用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操作简单易懂,能够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既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又可方便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可以大量节约人力和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2 建设原则

系统的安全性。网络教学系统不仅要考虑到资源的共享,同时还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的保护,因此系统应分别针对不同的资源和不同的应用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手段,包括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系统安全机制等。

系统的先进性、方便性与易用性。通过Internet进行网络教学的关键就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先进的、方便的、易用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进行频繁的切换,这就要求该网络教学平台能提供统一的、交互的工具来支持。

系统的开放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由于网络教学资料来源广泛,所涉及的范围宽,教学所需的辅助工具很多,因此网络教学系统需要能解决各种教学程序与常用的教学资源之间的兼容问题。纵向方面,网络教学系统需要预留有一些接口,保证可同其他标准产品或系统相结合。横向方面在系统容量方面可支持服务器集群和二级分发服务器,并且系统除了支持ITU-H.323/H.32O国际标准以外,还可以同时支持多种网络接入。由于学院所用的服务器平台不统一,有Linux、Windows2003、UNIX,因此,开发出的该框架应当具备可移植性,以此保证采用系统能运行于在不同的服务器平台上。

系统的实用性。在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中,系统的实用性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要适应国内信息化教育的总体水平,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适应不同的带宽。网络教学系统在结合网络教室的优秀的、实用的功能基础之上,增加了大量简单易操作的功能,例如系统中增加的在线考试功能、课堂评价功能、互动交流功能、以及文件共享功能等。

3 网络教学系统设计

为了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可维护性,降低整个系统的复杂性,对系统进行多个模块的划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应尽可能保持各模块的独立性,不能随意进行划分。模块的独立性是指一个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接口简单而且联系最少,并且它只能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

网络教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9个功能模块:

(1)用户管理: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2)课程介绍:主要对高校教学课程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3)学习指导:主要对高校教学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习题指导进行介绍。

(4)网络课堂:主要对高校教学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各种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提供浏览下载的功能。

(5)在线考试:主要针对在线测试,有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组成;包括成绩查询、考生信息修改以及在线考试等几个功能模块。

(6)教学参考:主要包括专家讲座,网络资源和参考书目模块。

(7)教学公告板:发布相关教学公告,用户登录以后在主界面即可显示。

(8)互动平台:主要包括专题讨论(论坛)和在线答疑(留言板),主要提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地方。

(9)课程建设:主要对高校教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

下面详细介绍4个具体模块的设计。

3.1 登录模块

注册用户通过用户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如果与数据库中的信息对应,点击“确定”后就能够进入系统的主界面;如果输入的信息与数据库中的信息不对应则表示输入不正确,系统会给出提示。

系统登录模块的设计分了3种权限:注册用户权限、教师权限和系统管理员权限。在[登录]按钮的事件下使用一个SQL语句来判断用户类型、用户名和密码,然后进入系统。用户的权限不同其对应的所使用的功能模块也就不同,比如管理员可登录自己的管理页面,而教师则可登录自己的运行页面,注册用户可进入自己的管理页面。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处理:验证字符的合法性。验证用户名和密码是否与数据库中的记录相匹配。

输出:登录是否成功。

3.2 注册模块

输入:在注册界面中填写注册信息,主要填写的有用名(登录账号)、登录密码、性别、联系电话、Email等。

处理:等用户输入用户名是系统会立刻查询数据库,看是否有这个用户名注册过了。如果有,则立刻提示用户该用户名已经被注册,系统还会处理验证用户输入的密码与确认密码是否一致,密码不能少于6位,Email是否是一个合法的格式等,当用户填写的所有的注册信息都合法了,用户提交,系统将用户注册的信息保存到数据库,用户注册成功。

输出:相应的提示信息(如:注册成功等)。

3.3 在线考试模块

在线考试模块适用于全校学生。通过在线考试可以方便有效地巩固和检测各科内容的学习情况,强化各章知识点,及时查补知识上的漏缺。考试者进入考试系统后,应该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人信息的修改、考试系统的进入,以及考分的查看。在线考试与一般的单机考试是不同的。鉴于考试环境一般为机房,考试者之间的距离很近,为了在线考试做到规范,对于每个应试者来说,试卷的试题难易程度和题量都应是相同的,但试题并不相同。在线考试基于网络环境,试卷应该从服务器的数据库随机抽取试题后动态生成的。

在线考试系统可以实现统一出题,在线答题,在线评分,在线查询成绩等功能。出题人员可以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出题,设置试卷的题型,分数分布,考试时间。学生获得试卷编号后进入在线考试页面答题,在指定时间内提交试卷(时间到后系统自动提交),提示查询试卷。客观题部分系统自动评分。在指定时间内,考生登录后,输入试卷编号,学号,密码后,可以查看成绩以及排名。管理员拥有最大权限,可以管理学生、老师信息,也可以修改学生成绩,亦可以进行试题维护和更新,从而保证试题库的更新,也可以修改自己密码、添加、删除,和修改改卷人员以及出题人员的权限等。

总体结构功能说明:

(1)学生部分的主要功能要求:

1)学生登录。

2)在线答题。

3)学生成绩查询。

4)学生修改密码。

(2)教师部分的主要功能要求:

1)教师个人信息修改。

2)标志试卷状态,设置试卷内容。

3)设置试题数目以及试题的分值。

4)试卷生成。

5)添加新试题到数据库。

6)修改学生考试成绩。

(3)管理员部分的主要功能要求:

1)实现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修改、删除和多功能查询以及成绩排序。

2)实现对各种类型的试题答案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的功能。

3)实现对各种类型的试题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的功能。

4)实现对教师基本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添加等功能。

5)实现管理员自身密码修改功能。

在线考试模块分为设置试卷、试卷生成和成绩查询3部分。功能划分图如图1所示。

学生登录后选择考试科目,系统检索试题库,生成满足输入要求的试卷,学生开始考试。学生答题过程中输入考试答案,系统将答案存入数据库,学生答题结束,提交试卷答案。学生输入学号和密码并选择科目查询成绩,系统从数据库中提取考试结果信息,输出考试结果。

3.4 教学公告模块

输入:在该模块中,管理员与教师都可以随时更新或添加新的公告,用户在登录界面中就能看到最新的公告了。

处理:系统会对用户请求做相应的处理

输出:跟据不同处理会有不同输出。

4 结语

网络教学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同时也是极其重要的基础型工作。网络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如何设计出功能强大且有安全可靠的网络教学系统已经成为软件开发和设计者们的新课题。

摘要:网络教学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是教学形式的一场革命。它具有不受时空限制、资源共享、系统开放等优势。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功能模块。

关键词:网络教学系统,模块化,安全性,可扩展性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0.

[2]李平,等.数字化在中小型学校中的实施与应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6:17.

[3]赵永强.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化校园网络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2.:34.

[4]杨帅.基于SSH的数字化系统的研究和设计[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0):67-70.

浅析《信号与系统》双语教学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1引言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高等学校信息类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通信、电子、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并进行专业研究的重要基础。为了适应当今科研生产日益国际化的趋势,满足社会对于国际化人才的要求,作为综合性高等学校培养的信息类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因此,在高等学校的信息类专业教育中,采用双语教学的形式成为了趋势。由于《信号与系统》课程在电子信息领域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将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和应用实践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2双语教学结合《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

我校的《信号与系统》课程,2008年建设为校级优秀课,2011年评为吉林省省级优秀课。

为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发挥学科基础课程的骨干作用,我校已经将“双语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纳入了建设规划的日程。建设好“双语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合理选择教材,完善教学大纲。

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学的实施具有重大作用。Alan V.Oppenheim教授等人编著的《Signals and Systems》(Second Edition)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典教材之一。本书作者使用了大量在滤波、采样、通信和反馈系统中的实例,并行讨论了连续系统、离散系统、时域系统和频域系统的分析方法,使读者能透彻地理解各种信号系统的分析方法并比较其异同。不失为信号与系统分析领域的佳作。更为重要的是,该教材语言清新易懂,非常适合双语教学的实施。

综合考虑我校学生特点、培养目标定位、《信号与系统》学时安排、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制定双语教学大纲。讲授内容以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分析为主,适当引入离散时间信号的分析。根据各专业学生今后研究领域的差别,各有侧重地介绍信号与系统分析在通信系统、电路设计、系统控制与稳定性以及图像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2)“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语授课。

采用英文教材、英文ppt授课,考虑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分班教学,循序渐进实施英文授课。遵循双语教学工作的渐进过程,在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逐步尝试向英文授课过渡,为双语教学的不断深入打好基础并积累经验。

在《信号与系统》双语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实践应用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实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介绍卷积运算时,我们使用图像平滑、锐化处理为例,直观分析卷积运算特性和运算效果,并为后续从频率域进行解释做好铺垫。在对傅里叶分析进行总体概述时,我们结合音乐频率特性的实践分析,向学生展示频谱分析的重要作用。由于采用了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实例,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因此,与实践紧密结合是双语教学成功的保障。实践表明,该措施能够明显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并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3)灵活多样的课后练习。

为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作业布置形式灵活多样。除书面作业,鼓励学生使用英文作答,解决学习到的理论问题外,还安排阅读作业,充分利用教材,在上课之前进行适当阅读预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还布置基于matlab的实践作业,这是教学联系实践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并更加深入理解课程知识点的实质很有帮助。 (4)完善考核体系。

改变以往对于期末考试成绩过分注重,我们在大纲修订过程中,对于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分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平时20%,包括课堂随机抽查、书面作业的成绩和matlab实验的成绩,鼓励学生使用英文作答,点滴积累汇聚成河;二是阶段小考成绩20%,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将整个学期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进行小测验并以此检测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及时发现问题;第三方面是期末考试60%,考查学生对课程整体掌握情况。

考核结构分配强调平时的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很有帮助。

3信号与系统课程双语教学实施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教学的目标要明确。双语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知识内容的同时,积累、锻炼使用外文专业词汇,提高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知识和锻炼外文交流能力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是根本。在科研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能够机械地计算某些课程内的问题,但在科研、实践应用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不知道如何着手,究其原因是只学了表面知识,但对《信号与系统》解决问题的思想未能掌握,而解决问题的思想才更为重要。

其次是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之间的结合。《信号与系统》课程体系严谨,理论性强,且应用非常广泛。不论是在音频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还是在通信信号处理领域,都可以找到具体的应用实例。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实践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但是,加强与实践内容的同时,不能放松理论讲授的要求。因为实践的成功实施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缺少扎实的理论基础,任何实践都会变为无本之木。

第三方面问题是关于授课的方法和内容。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英文授课在锻炼学生的外语能力上很有帮助。但英文授课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该局限主要来自教师和学生受母语影响,对于用英文表达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尽管有些教师英文水平很好,但与使用汉语授课相比,教师对于知识点的讲解难以做到像汉语讲授一样从多方面解释,从学生角度来看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和学生外语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信号与系统》双语教学在明确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及权衡外文授课与知识讲解方面是提升《信号与系统》双语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翟懿奎,甘俊英,应自炉.“信号与系统”双语教学初探与研究就[J].计算机教育,2010 [2]陈红艳,马上.关于电子信息类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

体育教学系统 篇12

1 现阶段大学教育模式面临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 大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 至于学生自身的经验与知识大多是不被认可的, 只能被看成是掌握理性知识的前提条件。这样就扼杀了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具体性及丰富性, 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成为一个单一的盛装知识的容器。这样知识就变成了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流动体, 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在有限的学时里将完整的知识教给学生, 很少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 而学生却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 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没能真正吸收和掌握老师灌输的知识。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就是把教材内容照搬课堂, 学生看书自学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1.2 大学教师缺乏必要职业能力训练, 对教学模式改革不够重视

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了大学教学质量。我国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存在明显的不同, 中小学教师在上岗前都接受了严格的教师职业能力训练, 而大学教师多部分是博士毕业或硕士毕业后直接进校任教, 没有受过严格的教师职业能力训练, 没有规范地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方法, 大多是通过师承和自我探索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如何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备课、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地指导学生、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和高效率地教学, 完全靠自己去摸索。许多青年大学教师在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研究上, 也存在着偏差, 对大学教学方法的研究重视度并不高。如今, 判断一个大学是否为高水平大学的主要衡量指标就是其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 不管学校还是教师都集中注意力在科研上, 很少投入精力去关注教学模式的改革。

1.3 不合理的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定标准

重科研, 轻教学几乎已成为大学的一个共性问题。高校对教师考核的标准是教师的工作量和科研量, 而对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考核则比较弱, 因此教师对开展大学教学模式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型人才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对教师的职称评定主要是依据教师是否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等科研项目, 公开发表了多少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 而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2 系统变革教学模式, 提高大学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的问题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教学模式相应地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不应该是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是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和大胆创新的能力, 这样培养出来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才是最大的。

2.1 改变传统的讲授法, 将“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教学包含了两层含义, 一是教师将知识教给学生;二是学生掌握并吸收老师所教知识。然而在现实的大学课堂上, 大部分都只体现了“教”而忽视了“学”, 大学教师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是完成了教学的一半工作。如何很好地完成教学的另一半工作“学”, 教学模式改革至关重要。

走出教学模式改革困境首先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 从过去的“以教为主”的传统理念, 逐步过渡到“以学为主”的新理念。教师应该充分掌握自己教学的对象及其学习状态, 因为在教学中, 学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 也不仅仅是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 更期待获得思想思维上的激发。例如, 教师可以利用最常见的具体事物营造真实场景, 采用对话式的教学方法, 逐步启发学生获得正确的原理, 而不是直接告诉把原理灌输给学生。教学模式并不是静止不变的, 而应多样化, 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改变教学模式就意味着要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习惯, 运用一些并不熟悉的教学方法, 因此要比仅仅改变教学内容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引入了许多全新的知识, 信息量扩大很多, 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很难在有限的学时内把知识教给学生, 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将更加吃力, 更谈不上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和素质。因此, 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案例启发式教学、问题互动式教学、电子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 及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

2.2 成立专门的教学中心

教学中心应对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整体把握, 了解学校教学的优势和薄弱之处, 能对症下药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确保改革质量和效果;中观层面, 教学中心要及时总结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成熟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 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 发挥其示范作用;微观层面, 教学中心需要对新进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专业指导, 使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得以提高, 并对大学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常态化管理和跟踪研究, 逐步使教学中心发展成为学校教学的研究、支持和服务基地。 (3)

目前大学青年教师的学历的确明显提高, 但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课堂, 未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无论是备课、课堂教学还是课下辅导都缺乏相应的经验, 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甚至对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准青年教师在上讲台前的岗前培训阶段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如观摩优秀老教师课堂教学, 获得有经验教师的指导, 课堂教学实践机会, 以及其他教师对课堂教学问题的定期讨论与交流等。 (4) 在教学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下, 准青年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教师行业的角色要求, 在进入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角色转换。通过教学中心开展学校教师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培训, 帮助教师合理、规范、灵活地运用先进教学模式, 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2.3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标准

首先,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满足多元化需求, 教学质量标准制定的部门要多元化。由校内负责教育的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模式, 变为校内外多人共同研究制定的模式。校内主要由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组成, 校外则由优秀教学专家、同类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及不同领域的用人单位组成。其次,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能够满足学生自身和社会的需求, 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除了包括教育管理者、知名教育专家、同行及学生外, 还应该包括各行各业的专家。 (5) 最后, 教学评价标准和现实的多元化。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要特别强调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个性, 不同的教师, 其知识结构、专业素养、个性特点及成长历程也不同, 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持基本肯定的态度。对于学生的整体评价, 应将岗位竞争优势、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及知识更新能力作为评价的指标。不同的岗位需求不同, 自然对学生的评价也就有差异, 一味地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并不利于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 应建立多种形式的评价标准, 向国外学习, 努力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场景, 来考核学生能力。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课程作业, 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展望

总之, 不同的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缺点, 也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只有有效的教学模式才会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一个经过系统培训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考虑到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程度都不同, 选择适当教学模式, 在讲解课程内容的同时穿插一些有关情感、态度和能力等内容,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学生永远都处于探索真理和接近事实的过程中。只有真正做到系统变革教学模式, 大学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注释

11 李勇.对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5) :83-85.

22 艾明晶.改革大学教学方法, 知识向能力和素质的有效转化[J].计算机教育, 2012 (19) :42-44.

33 郭德红, 聂建峰.论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系统性[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 (2) :36-41.

44 王伟.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12) :455.

上一篇:高压计量箱下一篇:圆周运动及其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