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常规教学(精选12篇)
体育常规教学 篇1
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是体育常规教学的重要任务, 是提高体育常规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常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更能培养学生服从组织、诚实守纪、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 树立学生的科学人生观和审美观,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一、体育常规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渗透遵循的原则
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依据我国教育目的, 吸取了宝贵的历史产物, 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经验而提出的。现以体育常规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渗透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
(一)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不仅要求言行一致, 而且要求把科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成为社会主义新人的世界观、人生观, 推动他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生活实践, 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青少年的道德认识大都来自前人的道德经验, 在学生品德的发展中, 极易出现言行脱节的现象, 在道理上懂了, 说得很漂亮, 但往往做不到, 因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武装学生,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培育高尚的品德, 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调查和访问。
思想品德教育要以实践为基础, 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生活、社会服务、政治活动与社会主义建设等活动, 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由道德概念通向道德信念的甬道是以行为的习惯为起点的, 而这些行为的习惯则是充满深切情感并含有孩子对待他所做的事和他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个人态度。”只有在体育常规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 才能激发学生对遵守道德规范的积极态度和浓厚情感, 才能使自己获得的道德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 形成高尚的品德。
(二)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教育名著《学记》曾提出:“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思想品德教育只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外因,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学生的品德发展, 主要在于他们思想情感内部的矛盾运动, 在于其中积极一面不断得到发扬并战胜了消极一面, 于是才表现出进步。一个学生只有养成诚实的行为才能克服说谎的毛病, 只有坚持遵守纪律才能改正自由散漫的行为, 如果积极一面得不到巩固与壮大, 那么消极落后一面是克服不了的。在体育常规教学中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要处理好:对待学生要一分为二;长善救失, 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三) 集体教育的原则
马卡连柯指出:“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 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 这种舆论的力量, 是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在体育常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落实在集体中教育原则要处理好: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 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 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四) 因材施教的原则
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 并积累了因材施教的丰富经验。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 他们的品德发展既有一般规律、年龄特征, 又有各自的个性、优点与不足。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首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 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也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否则不但不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他们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积极性, 而且还会无视学生特点、压抑学生个性, 阻碍学生的进步。在体育常规教学中注意处理好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
二、体育常规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方法
体育常规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疏导法、典型榜样法、竞赛评比法、表扬与批评法等。
(一) 说服疏导法是根据所要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需要, 采用讲解、报告、个别谈心和座谈讨论等方式,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或正误、得失、利害对比, 或总结经验教训, 启发疏导, 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教育的方法。在体育常规教学中联系实际把握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症结, 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说明道理, 进行说服疏导时还应注意教育的目的明确, 以事实为依据, 以道理作引导, 不夸张, 不讽刺, 不偏袒, 不恫吓, 既严格要求, 又热情耐心, 这样才能动其情而收到感化、教育的实效。
(二) 典型榜样法能使学生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 易于使知、情、意、行获得统一, 从而使学生好学上进的愿望和行为, 在不断受到鼓舞中坚持下去, 结出教育成效的硕果。在体育常规教学中运用体育明星式的榜样来教育学生将会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熏陶作用, 而且将产生显著的功效。
(三) 竞赛评比法
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 要求进步, 好胜心强, 因势利导地组织竞赛评比活动, 能起到促其进步, 养成良好品德作风的效果。体育常规教学中可进行竞赛评比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如集队、球类的竞赛;各种个人或集体项目的竞赛。组织竞赛评比时, 应使学生明确目的、要求, 端正竞赛态度, 正确对待荣誉;竞赛的条件、评比的方法应具体、明确、一致, 评比中要发扬民主, 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
(四) 表扬与批评法
在体育常规教学中通过表扬或批评, 能使学生分清是非, 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并产生一定的荣誉感或耻辱感, 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发扬优点, 改正缺点,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体育教师进行表扬或批评时要清楚学生的个性特点, 区别对待, 掌握好表扬、批评的分寸, 对在体育常规教学中表现优秀或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 应呈报学校领导, 建议给予适当的奖励或处分。
三、体育常规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体育常规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有建立和执行教学常规、结合教材特点、结合教学组织教法, 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发挥集体作用等。
(一) 建立和执行教学常规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防止运动损伤, 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好作风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忽视教学常规的建立的严格执行, 不仅有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还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和风气。
(二) 教师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过程中, 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例如进行中长跑教学时可结合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教育;进行球类教学时结合培养团队合作, 认真负责的精神。
(三) 严密教学组织教法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迅速、整齐、协调配合、认真负责等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课教学中有许多便于进行教育的组织教法环节, 例如轮换教学内容、场地时的分组、调队, 可结合进行迅速、整齐、遵守纪、不计较场地器材的优劣, 相互体谅协作的教育。
(四) 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体育常规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事情, 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 首先要弄清情况, 然后通过说理、劝导、表扬、批评等方法, 进行实事求是, 明辨是非的教育, 如遇一时难以弄清的情况, 则不急于处理, 可先制止事态发展, 待课后弄清再作处理。
(五) 发挥集体作用。体育教师应注意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并发挥其感染、教育的作用。因为良好的班集体具有良好的熏陶、教育作用, 不良的现象及其影响常常会受到良好班风的抑制。
四、体育常规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 严格要求与耐心启发、疏导相结合主要是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态度和行动、组织纪律和品德作风等方面要严格要求, 一丝不苟。当学生对达到要求感到畏难或有不良行为时, 应给以启发疏导, 分析说明利弊、得失和危害, 以提高学生的认识, 同时指出原因, 要求学生改正, 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 促使自觉地努力达到要求。体育常规教学中既要防止简单粗暴的批评, 又要防止姑息, 放任自流。
(二) 坚持正面教育,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 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表扬是对学生的进步、好的思想品德的肯定, 以促其巩固、发扬, 但青少年也会有缺点、错误, 对此应从爱护出发, 给以适当的帮助或批评。批评能抑制不良的思想行为, 促使克服、改正。批评时先表扬、鼓励, 然后指出其不足, 防止后进生产生自卑感, 迷失方向失去继续前进的信心。
(三) 从实际出发, 区别对待。体育常规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工作的实事求是和使学生心悦诚服, 在工作中必须从实际出发, 区别对待, 例如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既要鼓励, 又要防止骄傲, 对后进生则多肯定进步少提缺点, 采取措施克服困难, 培养其积极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四) 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仪表、工作态度、文化素养、道德作风等, 对学生都有深刻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才能真正起到, 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
随着体育常规教学的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今后的体育常规教学过程中还将总结出越来越多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方法, 作为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努力学习, 更新理念, 不断提高教研教学水平, 以便更出色地把这项育人工作推向更高局面。
体育常规教学 篇2
这是我上一年级的一节模仿课,课前我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学生:“喜欢!”“很喜欢!”“特别喜欢!”
《玩中乐,乐中学》教学案例反思
【案例】: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学生:“喜欢!”“很喜欢!”“特别喜欢!”
教师:“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动物?”
学生:“小狗、小猫、公鸡、羊、牛、大象、猴子……”
教师:“你们知道的真多,谁能来模仿一下小动物的叫声?”
学生模仿。
教师:“你们看看,老师在模仿谁走路?”(模仿大象——鼻子长长,走路笨重。)
学生:“是大象。”
教师:“也请同学们来模仿模仿。”
学生练习,教师及时表扬。
教师:“谁还能模仿别的小动物走路?”
学生模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小动物的特点,如:教师把两手举在头的两边,边念儿歌,边并脚跳:“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
教师:“现在动物园里开大会,请小朋友们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参加模仿比
赛,看看谁模仿的最像。”
学生开始从外圈跳到内圈,从内圈跳到外圈,以各种动物的跳法,反复跳
教师点评,学生再练。
【反思】:
本课游戏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学生兴趣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联系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本节课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和谐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总目标。注重现代体育教学活动的“自主化、生活化、终身化”的理念。本课教学始终贯彻轻松活泼的导入,在导入时采用宽松、和谐的形式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有趣、生动、活泼、快乐的气氛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和锻炼。
在本课教学中,充分把“玩中乐,乐中练”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身体素质特别提高,生理机能得到改善,思想受到教育,意志得到锻炼。例在本课跳圆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模仿小白兔蹦跳,并一起念儿歌:“小白兔,白又白,左一跳,右一跳,蹦蹦跳跳真可爱。”同时,边讲解边示范“小白兔跳”的技术,蹬地要用力,落地要轻巧,两腿屈膝下蹲保持身体平衡,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体育常规教学 篇3
一、目前体育课常规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教师自身不够重视。有的老师认为,体育课不需要什么常规,又不是语文和数学课堂,只要能让学生在操场上参加体育锻炼就是了。所以,有这种观念的老师,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习惯的培养一定没有落到实处,甚至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教师教学要求不规范,没有起到表率作用。有些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不能以身作则要求自己。课堂教学过于随意,不按规定动作去严格要求学生。有的教师上课时还穿高跟鞋,说话也很随便,不用专业体育术语进行教学,甚至接打电话、随意离开上课地点等现象。
3.学生在自由活动和锻炼中,教师不去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集体活动结束后便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也不知道怎样去锻炼身体,因为没有教师的有效督促与检查,造成有的学生在操场边玩手机,甚至到教室做其他学科作业的现象,等等。
二、体育常规培养的思考和做法
经过几年来的总结和探索,我认为在小学低年级加强体育常规的培养和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常规的培养
我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加以训练。
(1)课前常规。要把体育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教学常规的培养和形成对于树立学生终身锻炼身体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今后开展教学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预设好要训练的内容和达成的目标,准备好学生活动的各项体育器材。同时,要告诉学生上体育课不能带一些锋利的物品,如铅笔、小刀、手机等,钥匙也不要挂在脖子上,女生头上不要戴卡子,等。课前,还要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看有没有身体状况特殊的学生。每次上课时,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2)课中常规。教师要准时上课,注意上课礼节,师生要相互问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小组和团队的学习,听从体育小干部的指挥,发挥个人与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刻苦练习的习惯。上课时,及时总结,对本节课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激励学生有效参加体育活动。对学生做得不对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要求,并加以改正。教师要从低年级起就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参加体育活动的常识,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形成互帮互学的民主教学氛围。
(3)课后常规。教师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课中出现的问题或目标达成进行分析研究,并在今后的课中给予纠正。教师要适时对开展学生的自评和他评,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下课后,教师要培养学生按时归还体育器材、爱惜体育器材的习惯。
2.紧绷安全弦,培养安全意识
培育安全意识是课堂常规的前提与保障,安全教育是教学的最基础的内容,没有安全就没教学。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经常在操场完成目标任务。而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玩耍,自律性、控制能力差。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意识,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和自我保护,让学生知道体育课里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不安全,不安全行为会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学生要紧绷安全这根弦,让学生明白和时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
3.灵活多变,巧训排队
站队排队是上好体育课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做到“快、静、齐”。我是用以下一些方法培养学生排队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比如,给学生编一个号码,让每个学生都对号入座。又比如,让学生把右手放在右边同学的肩上,记住自己右边同学是谁。再比如:左手叉腰找位置。许多学生在集合站队的时候常常调整不好自己与同伴之间的间隔,队伍站得参差不齐,歪歪斜斜。用叉腰找位置的方法能让队形不拥挤了。
4.巧妙处理,口哨规范常规
哨子是每位體育老师上课的得力助手,通过哨子发号施令,学生也以口哨为指令去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常规,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如果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能合理、巧妙运用好哨音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通过哨音去制止学生不正常的行动,或不规范的体育行为,强化学生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逐步养成听从指挥的学习习惯,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当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在操场上出现小问题时,通过哨声的变化来提醒、纠正,或由低到高,或由长到短。如果发现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常规问题时,教师可以发出“嘟嘟嘟”紧而短促的哨音,提醒和纠正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一些不正确或违规的动作。
浅谈体育常规教学如何应对中考 篇4
一、深入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 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深入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 克服传统体育常规教学模式的束缚, 把传统与现代的体育项目优势有效的结合起来, 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 打造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师要大胆地探索和创新, 寻求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并且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学生喜欢的, 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从而真正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 消除为教师而学、为考试而学的错误观念, 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体现“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健康教学。
二、体育常规教学并非体育中考项目训练课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首先要认真对待课堂常规教学,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价值观。同时, 教师自己也要抛开“一切为了体育中考”的唯一思想, 走出“体育常规教学并非体育中考项目训练课”的怪圈。在教学过中, 教学内容手段一定要新颖、多样、更新, 而学生天生就是好动, 争强好胜、喜欢新鲜, 厌烦过多的重复性练习的项目。因此, 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 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开拓学生的思路, 推迟厌烦、疲劳的出现。多增加一些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 使学生能深入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 在活动中能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带来的乐趣和心理的满足感,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上体育课的快乐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加强了体育课的趣味性, 又让学生取得到好的成绩, 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加强学校和家庭合作关系, 应对中考体育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 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 也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学必须参加体育中考, 如何正确对待毕业生的体育考试,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必须处理好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关系, 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 学校要高度重视, 加强体育老师、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校家互通联手, 从孩子的内心多做工作, 加以影响, 从思想上重视中考体育。
其次, 体育老师应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身心发育特点, 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育发展的运动项目上课, 全面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力量、速度、协调的素质, 避免上课时运动项目的单一性, 尽可能的全方位锻炼学生, 这样, 无论中考体育考测那一项目, 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底, 诚然应对。
再次, 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认识的教育, 要让他们知道到, 青少年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不仅要学习好文化知识, 而且也要锻炼好身体。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对促进生长发育, 提高身体健康和未来一生的幸福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不管我们是否升学或走向社会都应重视中考体育。
最后, 家长要配合老师督促学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 并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 初中毕业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 又是处在紧张的学习和训练阶段, 每日获取的营养不但要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 还要供给训练的消耗。因此, 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不仅对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 还对提高运动训练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 体育列入中考科目, 是推动学校体育深化改革的一项举措, 也是一种育人考核, 其根本目的是要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问题。是改变社会、家长、学生对体育态度非常好的途径, 也是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学校把学生“到操场上、到阳光下, 到大自然中去陶冶身心”的活动落实到实处。只要充分让学生认识到中考体育的重要性,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和训练,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让学校、教师和家庭都积极的参与近来, 共同重视学生体质和健康问题,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生的中考体育将会更加的轻松理想。
参考文献
[1]梁明星.《国家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与体育中考及体育课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J].科教文化, 2009 (207) .
[2]姜全.中考体育对学生家长心里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内江科技, 2007 (10) :81.
体育课堂常规教学设计 篇5
1、体育课堂常规、2、游戏:快快集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课的上课要求,养成认真上好体育课的习惯。
2、通过游戏“快快集合”发展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作风。教学重点:了解上体育课的要求。教学难点:养成上体育课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口述学习目标
1、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内容及要求。
2、口述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的要求,养成认真上体育的好习惯。(2)学会游戏“快快集合”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 <一>、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回忆上学期上体育课时老师都讲了那些上体育课的要求,谁能说出一条并讲一讲为什么要这么做。<二>、练一练、议一议
1、引导学生回忆上体育课的要求,并讲出制定要求的意义。
2、请同学们对照自己上学期体育课上的表现,举手发言那条遵守的好?那条还需努力。
3、教师小结。<三>、自学指导二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还要遵守哪些要求?想一想,看谁5分钟能说出上体育课时更好的要求。<四>、练一练、议一议
1、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教师提问,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并加以补充。
3、教师归纳总结
(1)活动时听从教师、组长的指挥,节约时间。(2)明确活动时的队列,活动的路线也能节约时间。
(3)游戏时遵守规则,保证分组快,集合迅速也能节约时间。
4、进一步贯彻常规,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如安全,收还器材、请假制度等。
5、提出本学期的考核内容:立定跳远、跳绳、50米快速跑、投实心球、仰卧起坐。
6、学生按小组顺序站队去操场集合。<五>、当堂训练 游戏:《快快集合》
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及要求。
2、引导学生尝试尝试游戏。
3、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比赛。
4、教师小结。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踏步走
2、师生小结
体育常规教学 篇6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 课堂教学常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243-01
新课改的实施给现代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也在巨大的改革洪流中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案。新旧课程教学需要一个交替的过程,在新旧教学思想交替的过程中,体育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违反实际情况,过分夸大创新教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
1 新课改下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探索
1.1 把课堂教学常规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
积极有效地落实体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在于建立和健全课堂常规。虽然体育课的特征说明它没有一项既定的课堂常规,但老师作为体育课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认真履行课堂常规行为,因为这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新课改理念的出现让课堂变得民主、开放,一些老师在倡导民主、开放的同时,过分强调课堂的自由性,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学生随意玩乐,这样一放到底,或者只放不收,就会造成课堂组织失控,打乱教学秩序,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从而降低教学质量,为此,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课堂教学需要有一定的开放度,学生的主动性应得到体现,但这种放松必须是合理的。课堂常规的出现与制定,并不是为了约束学生,限制学生活动,而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课堂纪律,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以便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不是单独存在的,其本身就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1.2 抓好课堂教学常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任何课程教学的开展都要先制定计划,设计好教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实践性和活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严格遵守课堂常规和教学规律,并根据课堂常规提出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老师在课堂上要面临几十个学生,要把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实到几十个性格不同、特点各异、爱好广泛的学生中,让他们有共同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和管理。只有落实了课堂常规,才能深入地研究课堂教学方案,课堂常规是约束学生行为的关键途径,如果没有课堂常规,各行其是、嬉戏打闹、任意妄为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就会出现,课堂教学失去控制,教学质量也不会提高。学生学习时,要按照老师的引导,有规律地进行,这就需要体育老师重视课堂组织的严密性和科学性,积极建立教学常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1.3 应加强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新课改背景下一项重要的任务,全新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有利于教师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在尊重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历经多年验证和磨炼,自然有其可取之处,如讲解法、示范法、比赛法等,实际上,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是我们体育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手段。而创新教学只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如探究式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等。教师先让学生练习体会,然后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老师还应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体质和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体质及运动能力的同学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这样做,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改背景下对师生关系的思考
新课改要求师生加强沟通,而老师也只有认识到自己与学生地位的统一性、平等性,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也会感觉到快乐、轻松。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还在于老师。老师要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关心学生,教导学生,要用富有启发、鼓励性的教学语言指导、鼓励学生,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些都是促成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前提。老师要感化学生,关心学生,因为在新课改环境下,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实践为主,老师要从组织者转变为参与者,以前我们常说老师要关心学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拉近距离,打成一片,成为朋友。只有和学生的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老师只有卸下心理包袱,打消高高在上的思想观念,与学生接近,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通过我们体育教师特有的高尚情操、健美的体魄和优美的示范动作影响学生,督促学生加强锻炼,做到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这才是现代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3 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十分重要,这是决定他们是否能在社会中生产、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内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体育课教学的优势在于,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观察能力,而初中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能力正是他们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发展的动力,只有善于观察,学生才能发现新事物;只有具备发现的能力,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创新思维能力上面有所促进与提高。学生所有一切的进步,都是在创新思维能力上展开的。
体育教学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认识更多的事物,凝聚团结能力,并形成个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比较、思考,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如“沿地上画的直线跑”教学中,老师会发现有的学生将直线比作轨道,而自己则是快速前进的车轮;有的将直线比作河流,自己是河中欢快奔腾的水珠。所有学生的想象力都让人兴奋,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需要的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为此,我们在体育课堂上要加强体育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模式,而加强求异思维训练是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思想惰性的重要手段,可以让学生从传统的思维中挣脱出来,去创新、发现新的事物,总结新的规律,从而提高自身的发现能力。
4 结语
总之,现代体育教学要求我们改变观念,积极创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我们的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只要不断坚持,我相信,未来的体育教育事业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于晓东.体育课程热点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2]王亚琼.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体育常规教学 篇7
一、趣味认知
虽说一年级新生活泼好动, 自控能力差, 注意力持久性弱, 但他们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可塑性, 只不过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说教而已。如果教师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认知特点, 生动有趣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期望表达, 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歌谣式认知
例如:我把《舒家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第二条:听到上课铃响, 要快速、有序地来到操场, 整整齐齐地集合排好队, 安安静静等待老师上课。
改编成:
上课铃声响, 立即到操场。
快快排好队, 立正不能忘。
嘴唇紧紧闭, 两眼向前望。
身体笔笔直, 比比谁最棒。
不但教学生背诵, 还逐字逐句地给学生讲解示范, 指导学生练习, 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 轻松愉快地记住了常规的要求。在讲课过程中, 如果有几个孩子忘了常规的要求, 开小差、讲空话, 我只要打着手势, 有节奏地说一句, “嘴唇紧紧闭”, 全班学生就会有节奏地附和:“两眼向前望”, 并立即站好, 仔细听讲。避免了点名批评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也节约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但歌谣式的使用, 一定要适时、适度, 有的放失, 不可滥用, 否则学生也会厌烦。还要注意有节奏, 最后一个字必须上扬, 如果无精打采地背诵就没作用了。
2. 故事式认知
对学生的认知指导, 也不能全用儿歌, “讲故事说道理”的方法也不错。例如, 为了养成学生仔细听讲和安全锻炼的习惯, 我经常利用室内课给学生讲教学小故事, 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理, 在故事中受到教育:
“同学们, 我们在体育课中不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 会发生什么事呢?”这时,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踊跃发言, 有的说会不知道怎么练习, 有的说学不会老师教的动作, 有的说会影响课堂纪律……“同学们都说得很对, 下面请你们听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有一节体育课, 热身活动时同学们一会儿学马儿跑, 一会儿学小鸟飞, 一会儿模仿各种小动物做操, 玩得可开心了。热身活动后老师要求同学们两人一组复习前滚翻动作, 并向同学们提出了前滚翻练习时应注意的事项——等前面同学离开垫子后, 下一个同学才能开始。可是周鲁森和李跃同学还沉浸在刚才的兴奋之中, 根本没听老师提出的要求, 在练习前滚翻时, 周鲁森翻过去后故意坐在垫子上不起来, 而李跃不等周鲁森起来就进行滚翻了, 只听见‘啊’一声, 李跃的脚砸在周鲁森的脸上了, 周鲁森手捂着脸, 痛苦地叫着……”
听完这个故事后, 我让学生想一想, 议一议, 在课堂上不仔细听讲, 不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还会发生什么意外?最后, 我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 让学生把课堂常规铭记在心。这样通过故事的形式上了一节较成功的课堂常规教育课, 加深了学生对遵守课堂纪律和体育安全练习重要性的认识, 这远比枯燥乏味的说教有效。
二、榜样示范
教师除了挖掘自身的教学资源外, 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佼佼者, 发掘优点, 树立榜样。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设立“声音洪亮小教练”、“团结协作金鹰奖”、“课堂交往小专家”、“集合迅速小骑兵”、“立正规范小卫兵”等称号, 来表扬学生的优点, 具体细致地挖掘他们的长处。好学生在争强好胜心理的驱使下, 会想方设法保持自己的优势, 越学越来劲;其他学生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才会得到老师的肯定, 同学的拥护, 从而在相互学习、竞比中渐渐养成良好体育课堂常规。
三、行为演练
习惯是练出来的, 不是说出来的。新的环境, 新的要求对一年级新生来说都感到既新鲜又陌生, 还有一点点压力。怎样才能使教学常规很快为小朋友所接受呢?我从最基本的师生问好、着装、整队入手抓起。
1. 抓师生问好。
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师生问好。如:课前问好, 课后说再见, 并要求集体击掌后才能解散。这样的方式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第一, 加强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第二, 密切师生感情, 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第三, 强调组织纪律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风。
2. 抓着装。
在期初, 我就和全班学生用拉钩形式来个师生承诺:每节体育课必须穿运动鞋和运动服, 不带任何与课无关的物品。假如违约, 不管是谁都要受罚。并随时与班主任或家长取得联系, 请求配合。期初前几堂课学生偶有忘记, 但随着反复提醒和严格要求, 学生逐渐记住了每周上体育课的时间规律, 建立了习惯意识, 课堂常规意识也就慢慢养成了。
3. 抓整队。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厌静好动, 自控能力差, 又刚从幼儿园升上来, 快速集合整队的概念还没建立, 不能把高年级的标准强加到他们的身上。我采用“带”、“比”、“练”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集合整队的意识, 提高他们快速集合排队的能力。“带”即在教师的带领下, 排成上课队形;“比”, 根据学生的整队、着装的准备情况进行以表扬为主的讲评;“练”, 讲究从易到难地反复练习, 先练立正、稍息、师生问好, 后练看齐、报数、四面转法, 采用个人分散练习, 同伴一起练习, 小组练习, 全班整体练习等形式。
四、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 我经常用激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满足感,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常规教学 篇8
一、抓体育课堂常规的必要性
首先,有些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要抓好体育课堂常规。在体育训练、体育游戏过程中,有些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非常容易“走神”,游离于体育活动之外。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专注力,是体育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在体育活动中,常出现“假互动”“假参与”的现象。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其次,有些学生争强好胜,意志力不强,因此要抓好体育课堂常规。学生一般争强好胜,喜新易变。他们在比赛性的体育游戏中,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成为最好的、最棒的学生,同时他们也“伤不起”,怕挫折、怕失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挑战性的环节,为课堂增添新鲜感和趣味性。比如50米短跑教学,在50米快速跑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跳绳游戏”,要求学生用前脚掌跳。在跳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用掌声控制节奏,看看哪位学生一分钟内跳的次数最多,且符合规则。这个活动,达到训练前脚掌跑的效果,起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二、体育课常规现状分析
首先,常规管理不到位。体育教学坚持“健康第一”“发展为本”的原则,但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却是“快乐就好”“高兴就行”。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自由活动者居多。教师将学生带到室外,往往任其自由活动,学生的体育常规、教学常规等都被淡化。于是,教师松散、学生松散、纪律涣散,运动技能等被忽视,体育教学技术含量逐渐降低。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体育的价值认知不足,也给体育教学管理与发展带来阻力和困扰。其次,体育管理常规未形成。一些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缺乏专职体育教师,对体育的认识不够,课堂教学“放得开”,但“收不拢”,对体育教学缺乏指导性和方向性,不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再次,教学目标欠明确。体育课随意性强,有时将学生带到操场跑跑步、做做操、玩玩游戏、踢踢毽子、跳跳绳等,忽视了体育兴趣的培养、体育能力的提高、体育习惯的养成。而只有目标明确,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才会逐渐养成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三、抓常规管理,促养成教育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部分学生自觉性差,课前自觉准备好上体育课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等到老师让出来集合,才一窝蜂似的涌出教室,排队、点名、热身等就用去一半的时间,势必影响体育课堂质量。为此,要让体育委员养成一个习惯:课前主动找老师问问体育课的主要内容,需要准备哪些体育器材,帮助老师将体育器材有条理地放在操场指定位置,并和老师一起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度。这样,为课堂的体育活动节省了时间,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其次,规范学生队列训练。队列是一大难题,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站队更是存在问题。等他们安静下来,再进行队列练习,又是一阵混乱,体育学习、体育锻炼时间就被挤占。因此,要让学生们提前自觉站好队,完成集合任务,并且明确提出要求。比如,上课前15秒必须队列整齐,等待老师上课;下课集队,也不能超过15秒;教学的各个环节交替,学生必须在15秒之内安静下来。这样,久而久之,良好的队列习惯就能够养成。再次,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抓常规养成教育,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借助游戏,可以使学生专注于体育活动,提高运动兴趣。在进行50米快速跑的教学中,可融入一个“接球比赛”游戏:让学生分散开站成两个队列,相对而站,每两个学生一组互相传球和接球,看谁接得准,接住的次数多,谁就是冠军。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专注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学生快速跑,既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又锻炼下肢力量,还体现趣味性和竞技性。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教师有意做个错误动作———“摆臂与蹬地不协调”,然后提出问题:这个动作正确吗?该怎样做这个动作更好呢?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动作,再加上自主体验,得出结论:“应放松,不能用全力跳,摆臂与蹬地必须协调。”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同时也感受到成功的自信。
四、结束语
体育常规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烦琐的工作,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还应该关注学生常规的养成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严抓体育教学常规,体育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钟小蝶.小学体育安全隐患的规避与应对[J].当代体育科技,2014(31).
体育常规教学 篇9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对学生活动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 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 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新生刚入学, 集合站队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学生的排队意识及位置概念模糊不清, 他们的表现也往往是茫然而不知所措。如何使学生在集合时很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是解决这道难题的关键。
1.自我介绍
首先给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自己, 使他们相互认识。举起右手, 放在右边同学的肩上, 记住自己右边同学是谁。在以往的教学中, 让学生记住自己前后左右站的都是谁,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很小, 很难记住四个方位的同学, 往往容易记混, 采用这种方法只让学生记住右边的同学就容易多了。
2.小干部
为每排学生选一个小组长, 首先让小组长记住小组成员 (每组4人) , 采用四路纵队队形站位。同时小组成员也要记住自己小组的组长, 发挥小干部的作用。
3.调整队形
站在第一排的学生双手叉腰找位置。后面的学生双手平举对齐自己前面的同学, 双手不能放在前面同学的肩上面, 也不能顶在背上。一年级新生集合站队往往会调整不好自己与同伴之间的间隔, 站队时拥挤在一起, 因此在站队时让他们叉腰和举手找位置, 很好地解决了站队拥挤的问题。
4.小游戏
变换站队方位, 巩固集合站队的能力。在学生初步体会了站队的方法, 明确了自己所站位置之后, 改变原来站队的方位, 进一步巩固站队的方位, 进一步巩固站队的能力。安排一些小游戏将队伍调离原先的位置, 再组织集合站队。
5.儿歌
“进入操场不说话;集合排队听口令;口令清楚横排纵队对整齐”。用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记住课前常规练习, 并结合“找朋友, 接大龙”游戏, 进一步提高学生集合站队的能力。利用儿歌教学使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一下变得有生机了,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课堂活动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6.激励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应积极引导, 多进行鼓励。对一些确实因协调性差的学生, 给他们更多的是鼓励。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 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只要付出努力, 就会有收获。给他们创设成功体验, 树立自信心。儿童少年的自信心无论对他们的学习还是人生发展都至关重要, 只有自信的人, 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既保持不断的创造力, 又保持健康心态。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各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 因势利导,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常规训练,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童心里学知识告诉我们, 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分为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体育课中出现比较形象、具体的事情容易引起学生注意, 但不稳定, 难持久, 很容易分散。当他们被某些新奇、有趣、突发的事物所吸引, 很容易显露出来。这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无意注意。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 但在体育课中这种注意力往往不会长久, 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又分散了, 低段学生尤为突出。体育课中分散学生注意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来自体育教师本人。如教师缺乏威信、授课杂乱无章、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上课等。第二是学生自身。如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对所练习的动作感到难度大或枯燥无味、身体不适等。第三是外界影响。如操场上其他班级在做游戏和比赛、偶发事件的发生等。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终都离不开平时的课堂常规训练。上课开始时排队、热身等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中的讲解、示范、队形变换、练习;结束部分时的放松性练习等。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常规, 教师就不能够顺利的完成每一个环节。例如在基本部分中, 教师在组织传授新技术技能时, 想通过变换队列队形等方式达到新颖、便于传授新知的效果, 如果平时对课堂常规训练不够严格, 训练不到位, 队伍中有个别学生在说小话, 和同学搞小动作, 不认真听课, 教师的讲解、示范就不能够正常的进行, 影响教师的教学, 同时还影响着其他同学学习, 给教学带来不便。因此, 体育教师应了解小学生注意力特征, 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努力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提高上课自觉性集中注意力上好体育课。
三、结语
抓好课堂常规训练是体育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必须严格认真, 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小学生自觉性比较低,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训练,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学生在学习中既不感到枯燥, 又让学生乐学。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开动思维, 积极创新, 抓住学生好强、好胜、爱表扬等心理特点, 组织教学。例如, 在学习立正、稍息、原地踏步走等训练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通过正确的示范、讲解, 让学生初步形成动作概念, 然后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进行分组训练、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比赛等方式组织教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提高,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及时的评价、激励, 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不但乐学, 同时也为今后的组织教学打下基础, 还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梦璋.小学生心理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2]关树文.教师要学一点心理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4.
体育常规教学 篇10
一、“前后距离一臂”
1.“原文”观点
队列练习中习惯要求学生“前后距离一臂”, 即把所有学生的手臂长度都默认为“75厘米”, 因而前后距离一臂也就成为自然, 在这种潜规则的要求下的队形是个梯形, 显然采用“前后距离一臂”规范学生的看齐动作, 是不合理的。
2. 具体辨析
“原文”是把“前后距离一臂”作为所有学生的要求, 这是错误的理解。
首先, 品味“向右 (左) 看齐”的要领:“基准学生不动, 其余学生向右 (左) 转头, 眼睛看右 (左) 邻学生腮部, 二列横队向右看齐时, 第二列的基准学生, 应取一臂之长的距离, 向第一列基准学生对正, 第二列其余学生动作同第一列。”所以, “一臂之长的距离”是对基准学生 (一般把高个学生作为基准) 提出的基本要求, 队伍看齐时, 其他学生都要向基准学生看齐, 因而前后距离也要以基准学生为标准, 自然不会出现因身高、臂长不一致而成为“梯形”的状况。
其次, 队列队形练习的基本术语中提到:“学生或队形彼此前后相距的间隙叫距离, 一般为一臂长 (约75厘米) 。”由此可见, 前后距离75厘米只是一个大约数, 用一臂长来确定前后距离, 比较形象、直观, 便于操作,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距离感差, 用手臂丈量是不错的选择。
再次, 基准学生用手臂丈量前后距离, 可以使队伍保持整齐划一、比例协调。如果统一规范前后距离为75厘米, 对于身材高大魁梧的高中生来说就会显得比较拥挤。
二、“左右间隔一拳”
1.“原文”观点
按“左右间隔一拳或10厘米”的队列条例要求, 在原地队列横、纵队转换时, 学生的左右间隔和前后距离, 就不能保持10厘米和75厘米。因而这个条例不规范, 建议将左右间隔改为20厘米。
2. 条令例析
笔者认为, 随意修改队列条令不可取。
首先, 体育教学中的队列练习, 原则上是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进行的。《队列条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生活的准则和队列训练的基本依据, 通过加强队列训练, 可培养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过硬的作风、严格的纪律性和协调一致的动作。学生虽说不是军人, 但也应该严格执行队列条令, 彰显应有的精神风貌。
其次, 笔者反复观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表演视频, 没有发现横、纵队转换出现什么问题。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第十条:“列队的间距要求 (即‘队列人员之间的间隔’指两肘之间) 通常约10厘米, 距离 (前一名学生脚跟至后一名学生脚尖) 约75厘米”, 以及“原文”建议的“间距20厘米, 前后距离约75厘米”, 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几次对比实验, 两种间距在进行横、纵队转换时, 差别不大。此外, 《队列条令》所规定的间隔和距离都是约数, 在实际操作中, 应根据学生的身材、体型和队列练习的实际需要灵活掌握。所以, 没有必要修改队列条令。
三、“篮球的边线与端线属于界外吗?”
1.“原文”观点
一是在比赛中运动员只要一踩到边线或端线, 就会判为出界, 这时的边线和端线是界外。二是在发球时, 如果运动员踩到了边线或端线, 就会被判踩线违例, 这时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篮球球场的边线与端线又变成了界内。因而, “原文”作者追问, “篮球的边线与端线属于界外吗?”
2. 规则剖析
浅析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建立 篇11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立
一、确定常规内容
每学期的开始,教师就要将学生需要遵守的常规要求确定好,这个问题解決好了,课堂常规就初步形成了。通常情况下,课堂常规可以分为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
课前常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教师课前常规和学生课前常规。教师课前常规主要涉及到备课与教案的编写,对学生课前状况的了解以及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检查。学生课前常规包括上课的集合地点、集队要求、服装要求、请假要求等。集合地点应尽量固定,不要随意变动,以防止学生不能及时到场集合。如需请假必须要求学生向教师请假,写清请假的原因,最好有家长签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随意请假情况的发生。请假的学生不允许在教室滞留(腿受伤除外),要到室外根据身体的状况进行教师安排的见习活动。
课中常规主要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及小组长的指挥,努力完成每次课的学练任务,锻炼认真积极,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从队列队形的要求,到准备活动的开始,都可以作为常规的约定形式,如报数和1至2报数、二列变四列的方法、集合解散的方式、长短哨音代替稍息和立正的口令等。教师的课中常规包括检查学生执行教师要求的情况。
课后常规通常情况下是指下课后器材的收拾以及学生队伍的离开方式。教师课后常规主要是课后反思,每个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学生课后常规主要是课后练习,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会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留点课后小作业,学生利用课后在校空闲时间或放学回到家里后完成。
二、着力培养小助手
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离不开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这些助手。选择、培养组织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担任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可根据个人特点分配相应的任务,如对待请假的学生专门设立考勤小组长,跑步好的学生专门设立领跑小组长,各组长也可以在分组教学时起到带头作用。同时,活泼爱动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尝试轮流负责集合整队、领操、指挥调动队形和保护帮助等活动。在分组教学练习时教师可以把课的重难点、组织方法传授给他们,使他们能够在互助学习中加以运用。体育委员要利用课前课间的时间提前与教师联系,获知即将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所需器材,协助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另外,可以通过他们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这样的小助手,只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体育课堂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学生得到了锻炼,教师也能相对轻松很多。
三、立足课堂,落实常规
常规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常规内容逐一进行落实。
1、学生课堂常规。(1)上课前要准时到操场集合、排队,等待老师的到来。(2)在运动前检查自己的衣物,里面有无坚硬物,以免受伤。(3)老师说话时应保持安静,遵守纪律。(4)遵守游戏时的规矩,以防发生意外。(5)如果运动中身体不适(如脚痛等)应该马上停下来。(6)不要在运动后直接喝饮料和水等。(7)上课时注意老师的情态动作,明确老师的手势,听从老师的安排。(8)进行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比如跑步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9)在教师指定的地方休息,不能打闹、扔石子等。(10)上课时不能随意走动,如有特殊情况应向老师请假。
2、教师课堂常规。(1)上课前检查服装,与体委交流,落实上课注意事项,安排场地器材。(2)进行课前简单的热身,并回忆上课的内容和应该注意的地方。(3)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4)安排见习生,询问请假情况。(5)带领学生一起做准备活动。(6)讲解动作要领时要清晰,口令要响亮。(7)巡回指导,纠正错误。(8)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方法。(9)带领学生做好放松、点评和总结再下课。(10)做好课后反思。
四、反复抓,抓反复
在常规建立过程中,学生必定会出现一些未改正之前的行为,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醒,根据出现的情况加以引导。加强对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和要求,只有“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使体育课堂常规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模式。对那些自我约束能力弱、遵守课堂常规方面比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加以批评和指责,要耐心细致地和学生交流。课堂中结合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会逐步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进步。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着装规范、举止大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要提前布置场地、准备器材、提前侯课,努力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讲解准确、语言精练、动作规范、教学组织严密、教法合理、关心和爱护学生、及时总结反思。
体育课堂常规建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更要有“润物细无声”的培养行为。体育教师应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师生都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为高效的体育教学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体育常规教学 篇12
一、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为选拔参赛选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市目前已经建设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教育背景专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据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北京市有中小学体育教师8047人。与2007年的统计结果相比,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数6年间增加了1398人,累计增长21.03%。这是北京选拔参赛教师的坚强后盾。
教学技能比赛内容的全面性决定了突击集训的效果非常有限。好成绩的取得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作为基础。我们认为这也是举办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主要目的,应该坚持。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比赛内容,覆盖了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所有版本的教学内容,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考查,若仅仅靠短期的突击集训,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比赛要求每一位参赛教师在2天内完成6个内容,其中,3个项目还需要集体合作。尤其是模拟上课(微格教学),参赛教师需要准备9个大项、27个小项的教学准备工作,这对每一位参赛教师都是挑战。参赛者必须是日常教学的能手和佼佼者。他们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能够按照教育部审定的教材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容,认真开展各项体育工作,尤其是在日常教学中,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换句话说,在比赛中优异成绩的取得,更多的依靠教师自身在平时工作中的积累和感悟,厚积薄发。
本次比赛更是如此,因为,从比赛通知下发到比赛日,仅仅有49天的时间,留给老师准备参赛的时间只有1个月。从一张白纸开始准备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没有日常工作的积累,这样的工作难度是很大的,这可能是每一个参赛单位遇到的最大问题。从比赛现场的观摩情况来看,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加强日常工作是关键。
二、抓住历史机遇,不负历史使命,努力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学校体育正处在最好的历史机遇期,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要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通过开展各种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2007年开始,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的要求,频繁出现在各级文件和各类媒体中。学校体育工作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已经被党和政府多次重申,被社会认可和接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作为一名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抓住历史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党的十大大报告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均有明确的阐述和要求。近几年,北京市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开展了许多工作。
(一)狠抓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守住体育教师的教学底线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在这里不作探讨。但是,日常的教学视导时,我们会遇到一些教师不能完成动作示范,不能简单、明了地讲解动作要领,不会纠正错误动作等。我们认为,这种现象是不能存在的,因为,这已经突破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底线。
2007年,针对这种现象,北京市启动针对全体中小学适龄(男教师45岁以下,女教师40岁以下)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以教育部审定的教材内容为主,涉及田径、体操、武术和球类4个大项以及教育部颁布的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要求每一位适龄的教师必须完成规定内容的示范、讲解和常见错误的纠正。对在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的第三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操实行一票否决。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工作,作为一项制度写进了200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6号文件。此后,北京市又连续开展了5年,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考核了5680名适龄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考核人数占全体教师总数的70.6%,覆盖了北京市全部适龄教师。加上区县开展的技能考核和培训工作,北京市估计上万人次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到此项工作中。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工作的大范围、连续开展,不但有效地解决了作为体育教师的底线问题,而且提高了体育教师对自身发展的关注程度,扩大了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影响。
(二)积极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工作的改革,帮助优秀的一线教师尽快成长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活动工作是在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该项从1987年开始组织,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13届。在过去的20多年里,北京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工作洗礼和锤炼了一大批中青年体育教师,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和自身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很多教师从此项工作中脱颖而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目前,北京市许多在岗的特级教师、体育学科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均有参加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的经历,并取得过很好的成绩。
2004年以前,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采取区县推荐,市里认定的方式进行评奖。即区县根据文件规定的各个奖项名额进行申报,市级评审机构仅从程序上对区县上报课的质量进行认定。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种工作方式暴露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工作开展的广泛性和覆盖面,打击了一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2003年,我市改变了原来的评审方式,采用市级聘请专家,进行统一评审的办法,一举打破了原来奖项由行政部门分配的做法,调动了区县、特别是一线参与教师的积极性。2004年,随着“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召开,北京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每届的评审工作均从学校做起,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一线教师的参与面,每一届体育教学评优工作均由近千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150余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获得市级奖励。市级评审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一把尺子;质量优先、兼顾均衡”的原则进行,即兼顾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工作的品质,更好地促进了工作本身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此次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比赛的教师,几乎都在市级层面的不同工作中获得过奖励。再一次证明了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三)通过加强研究的方式,提升日常教学研究工作的品质,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近几年,北京市针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开展了许多专项工作,并针对专项工作开展研究,尤其注重对数据的统计和研究。
一是组织全市教师进行基本功展示。北京市从2007年开始组织全市教师进行基本功展示,整个工作用两年的时间完成。第一年,研制培训方案,对全体教师展开培训。第二年,区县在培训、选拔的基础上推荐教师参加全市展示工作。展示内容包括理论的纸笔测试、专业技能展示和教学技能展示。2007年组织初中教师基本功展示、2009年组织小学教师基本功展示、2011年再一次组织初中教师基本功展示。在总结前两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2011年的初中教师基本功进行了全新的规划:要求50岁以下的全体教师全员参加理论测试,并开展问卷调研工作。工作中,对教师测试成绩和问卷调研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教师的发展需求,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二是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调研工作。此项工作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督促区县、学校和教师关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既有面向学生开展的大范围问卷调研工作,又有针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实地测试,最后,将测试成绩与学生问卷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北京市通过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专项工作,既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发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这也是我市能够在短时间内选好人、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
三、结束语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为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具有引领性作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结束了,但是,提高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路还很长,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还很重。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一名体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07-30.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S].2013.11-12.
【体育常规教学】推荐阅读:
上邑中学体育教学常规07-06
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与体育教师职责06-19
探沂中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09-15
中心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工作总结11-25
京口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11-18
体育开学课堂常规07-27
一年级体育课常规08-30
2023年体育课堂常规十不准08-12
体育开学第一课课堂常规09-12
《引导课:体育课常规要求》-说课稿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