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教学实验

2024-09-08

常规教学实验(精选12篇)

常规教学实验 篇1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学开放实验与常规教学的结合, 阐述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实施以及实践教学中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开放实验,有机化学,教学实施

引言:

有机化学是化工、轻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常规实验是必须的教学环节, 主要使学生掌握有机物的基本性质, 基本操作技能,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它是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在规定学期、规定实验课时内进行的, 要求教师讲明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问题, 然后学生从事实验,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 是非常必要的。因为, 它能够系统地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但它又有缺陷, 往往使实验者依赖心理加剧, 创新能力不足。而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出现, 无疑给常规实验教学模式注入了“强心剂”。那我们从事基础有机化学教学的教师们应如何使有机化学开放实验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这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也是本文要阐释的重点, 经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基础有机化学开放实验内容的挖掘

1. 开放实验与常规实验相结合。

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对于训练实验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是有效的, 在现阶段的学生、教师、实验资源条件下, 是不可替代的。在此基础上哪些实验内容适合于开放性, 这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例如, 我校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单元操作实验 (熔点测定、蒸馏、分馏、重结晶、萃取) ;第二:简单合成实验 (肉桂酸的制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二苯甲醇的制备) ;第三:综合实验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二丙酮醇的合成、辅酶催化法合成安息香) 。选择这些实验的宗旨是使学生有一个由简到难、逐步提高的适应过程, 其目的重在基础, 为今后专业实验和后续学习深造及相关工作铺好路。但由于学生人数、师资、实验空间等因素限制, 学生不可能更全面地从事更多的实验, 开放性实验的挖掘在一定程度上就弥补了这一不足。因此学生在前期实验实践的基础上, 我们开发出与常规实验相结合的基础性开放实验内容 (见表1) 。

在开放实验与常规实验结合内容中, 有意识地把某些科学发现经历的失误“安置”于经典的实验之中, 让学生自己重新寻找这一惊喜。将“埋伏”、“设定”、“疑问”等“藏”于经典的实验之中, 让学生自己探究真相, 获得结论。

例如熔点测定中, 毛细管法要求学生装样要实、样品干燥、把握测定速度等, 在开放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反其道而为之, 通过验证结合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普遍反映印象深刻。又如“阿司匹林的合成、鉴定及含量测定”实验是将有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内容相结合, 用有机知识完成合成, 用分析知识完成含量测定, 把所学知识融合起来, 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常规实验中空缺的。

2. 开放性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虽然基础实验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几乎都早有定论, 但是不管哪一种实验形式, 实验的目的总是要和理论相关联。由此开发设计实验内容, 并通过实验对理论教学产生积极影响。相关实验见表2。

例如:“小化工产品的制作”, 它是在有机化学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 到实验室亲手制作出相应的产品 (肥皂、小镜子、彩色蜡烛、固体酒精、固体胶水、改正液) , 这样的实验学生极感兴趣, 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再如:而要完成20组50种有机物的“化学鉴别”, 学生若没有理论知识的铺垫, 不可能设计出实验方案, 也就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要求。开放实验从内容上补充和丰富了常规实验的欠缺, 教学方式上比常规实验更灵活;开放实验总学时目前达到109 (常规有机化学实验31学时) , 学生选择余地大, 能与个人爱好紧密结合, 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3. 开放实验与创新实验相衔接。

常规实验是由经典的验证实验构成, 重在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开放性创新实验, 重点在于“创新”, 它起点高, 若没有一定的实验训练难于独立完成。如何很好地将二者“衔接”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基础化学开放实验就扮演了这个“衔接”的“桥梁”。因此, 在考虑选择实验内容时难度上一定要合适。例如我们开出的“阿司匹林的合成与含量测定”, “两种新型药物的合成”实验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开放实验教学的实施

1. 实验过程流程。

教师申请:首先, 指导教师要向学校提出申请, 获得批准后方能进行实验。公布实验:获批后在网上公布实验内容、实验时间段、实验要求。网上选课:学生通过教学管理网申请选课, 教师准备开课。预约实验:学生填报实验时间, 学生分组。准备方案:学生根据实验要求, 准备实验实施方案, 在规定时间进行师生交流。进行实验:学生根据约定时间和方案进行实验。提交论文:实验结束两周后, 提交实验“小论文”, 其格式和要求在考核标准中有详细说明。评定成绩: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方案、实验表现和“小论文”, 给出成绩。

2. 严格实验过程管理。

为保障实验的正常秩序, 使实验能顺利进行, 我们对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第一:学生必须认真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 明确要求, 然后提交实验方案, 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第二:学生自己要准备实验;第三:实验要有详细记录, 包括使用材料及规格、原料配比、现象、数据、异常问题、结果等;第四:实验过程由教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必要时允许学生重复实验, 直到满意为止;第五:加强安全教育, 树立安全意识, 使学生明确应急问题的处理。

3. 开放实验成绩考核。

其中, 实验方案20%+实验过程20%+实验论文60%=开放实验成绩。学生得分在60-100分, 方能得到本实验对应的学分。

三、开放实验的体会与存在的不足

开放实验教学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其综合能力, 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诸如实验设计、规范操作、综合归纳、灵活运用、查阅文献、严谨学风等等, 经过近3年教学实践, 体会到学生在以上各方面确实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不断有问题提出, 用心程度明显提高;学生能自觉地对没有把握的实验进行重复实践, 直到满意为止, 这也是与常规实验不同之处;实验内容和要求的变化, 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适应了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要求, 实验结果往往使学生成就感倍增。

目前, 开放实验还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 学生动手潜能还需进一步挖掘;第二, 由于研究周期不长, 整体而言开放实验项目还不够全面, 没有形成一套很完善的与常规教学相匹配的体系, 这是后续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纪伟.开放式有机化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8, (2) :124-125.

[2]陈斌, 张晓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11) :110-113.

常规教学实验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宣城市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40条(试行)》和宁国市教体局200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全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备课

1、认真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开学第一周在钻研课程标准、通读教材和了解学生对象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中如期实施(教学进度在开学集体备课后统一安排)。不得直接下载,更不得互相抄袭。

2、备课本应填写完整、规范,书写应端正。

3、每单元应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课时安排等。按课时写教案,数学练习课也应备课。

4、平时授课要有超前一周的教案。

5、教师备课要研究课程标准,驾驭教材,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恰当处理教材,设计教案层次清楚,重视学法指导和难点突破,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体现课改精神。不得照抄现成教案。

6、每周要有“教后札记”附于教案之后,如教案实践情况有何欣赏之处,有何改进创新,有何遗漏待补,或者对教材内容编排的意见或建议等等。

二、上课

1、教师在上课铃响前应进入教室,师生问好后,上课铃响后即开始上课,不得无故迟进教室。

2、上课要有计划性,要实践教案,不得备教脱钩。

3、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体现人文精神,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智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授课要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法得当,操作规范,语言清晰,板书简练工整。努力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益。

6、教师不得迟到、早退、拖堂和随意缺课,不得在课堂内拔打或接听手机。

7、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教师教学要善于整合教材及学生生活中教育因素,寓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教育于教学之中。

8、表扬与批评同在,鼓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阻止学生进入课堂或责令学生退出课堂。

9、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通过听课、评课来进行。听课主要是随机听课、统一听课、相互听课等形式。评价目的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作业

1、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作业,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保证练习质量。

3、课堂作业尽量安排课内完成,课外作业要增强实践操作性内容。课外作业要适度(数量、难易程度),不作统一要求。一年级不布置家庭

作业;

二、三年级不超过三十分钟;四年级不超过四十五分钟;

五、六年级不超过一个小时。

4、作业要认真及时批阅,评价采用等级分制(优、良、合格、待合格)加激励性评价(画物性评价)或指正性提示。不得让学生替代批阅。

5、重视批改后的评讲、订正,再批阅。提高练习效益。

6、教师要重视学生作业科学评价,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不统一要求。努力做到让绝大部分学生每次都能迫不急待地打开自己的作业本,查看批改结果。

7、学生作业不认真或不及时完成,要耐心、热情、科学地加以引导和教育,切忌简单地放任不管或惩罚,造成不良后果。

四、辅导

1、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它应渗透于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2、辅导应注重全面性和针对性,因人而异,方法多样。对待学困生要“爱”字当头,“帮”字入手,以培养兴趣和转化为主,多关心、多接触、多面批,课堂多提问,课后多解疑,以求转化提高。

3、相信绝大部分学生有上进心,少部分学生只是自控能力弱,导致暂时成绩不够理想,教师教育要有针对性,尽可能找出其优点,让自己努力改正缺点,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都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4、科学辅导学困生,切忌操之过急、立竿见影或一撮而就。

5、辅导要不断总结、讲究效益、有的放矢,不准课后全体补课。

五、考核

1、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2、考核要有目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要求。

3、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核都要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工作,找出教学中的得失,切实研究改进教学和辅导学生的措施。抓进步学生带动暂时落后学生。

4、对测试结果要注重激励性评语,以鼓励、肯定为主。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对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5、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作业质量、实践操作能力、检测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一道纳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作出学期成绩评定。

6、学生试卷订正批改后,教师要妥善保管(有时效),考试成绩要及时记载。

教学常规工作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学校将加大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在检查形式上将采取常规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检查情况详细记录,并及时反馈。“努力实现教学常规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向管理要效益,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教导处

中小学实验室常规管理 篇3

5.1 加热工具的保管

1)酒精灯应跟灯帽配套保管。

2)酒精喷灯定期检查喷头孔是否堵塞,不用时灯芯管和加油孔应加盖帽,在使用前要预热。

5.2 玻璃仪器的保管

(1)洗涤与干燥。不能用砂子擦洗仪器,使用洗涤液时,因洗涤液中含有强氧化剂,不要溅到皮肤或衣服上。

(2)不宜热法干燥的化学仪器(如刻度计量仪器)用冷气吹干或用易挥发性溶剂洗涤,或用倒置晾干的办法。用热法干燥的仪器,不准把仪器直接放在火上加热,如在干燥箱内干燥不要超过额定的温度范围。

(3)具玻塞的玻璃仪器:玻塞对号使用,不能错配;要用橡皮将玻塞与仪器拴在一起,在磨砂部分必垫衬一层纸片,以免彼此粘结;滴定管、活塞控气管、在玻璃塞上涂凡士林、起防漏和易转动作用;不能盛碱性溶液。

(4)特殊玻璃仪器的保管:气体发生器等仪器配件必配套存放在专用柜中;计量仪器分类装盒,切忌骤冷骤热。

5.3瓷质器皿的保管

(1)分类装箱。

(2)不能骤冷骤热。

(3)不能用来溶化碱、碱金属的碳酸盐,也不准盛氢氟酸进行反应。

(4)洗涤白瓷用去污粉或洗涤液。

5.4橡胶、塑料品的保管

每次用后洗干净,夏天放在水中或盘子里撒滑石粉粘附在橡胶制品表面,防止脆裂和胶粘。塑料品防碰撞和受热曝晒。

5.5滤纸、PH试纸的保管

保存在专柜或抽屉内,绝不能与酸、碱溶液存放与接触,以防变色。

5.6 化学药品的陈列原则

化学药品应与金属仪器分存,危险品与普通常用药品按性质分别存放,氧化剂与易燃物分别存放,易挥发酸与碱分柜存放。普通药品按无机物与有机物分类存放。无机物先按阴离子分类,如盐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等,然后按阳离子(可采用电极电位顺序或按元素周期表中的分族顺序)依次序存放。单质先按金属和非金属分类,然后按元素周期表中的分族顺序依次存放。指示剂专柜分类。有机物按官能团分类存放。

5.7 化学药品保管一般要求

(1)贴好标签。新配制的试剂要在瓶上贴好标签,标明试剂的名称、浓度和配制日期,标签外涂石蜡。

(2)分类存放。按一定规律存放,如金属单质可按金属活动顺序或周期表中所属分族顺序来排列。应分①库房储存;②准备室存放;③学生分组实验成套药品存放。库房储存应符合一定温度与湿度,温度过高,应通风降温,特别是夏季更应注意药品保存情况。相对湿度超过80%,应通风,可用生石灰、硅胶、木炭等降潮。准备室存放主要是试剂溶液,按规定的浓度配制,在标签上要注明浓度。学生分组实验的药品,要分类分装试剂瓶中配备成套,每种药品一套,配备25~30个瓶,用盘盛装在一起。配试剂溶液要用蒸馏水。

( 3)按特性保管。危险品应与其它试剂分开保存,经常检查。①易分解或变质的试剂,如硝酸银、碘化钾、亚硝酸盐、双氧水、氨水要用褐色瓶装,放在不透光的柜中。②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试剂,长期不用,用石蜡封好。③装碱液的瓶子要用橡皮塞,不能用磨口瓶塞。装浓硫酸的瓶子不能用软木塞或橡皮塞。④易挥发而又难以封牢的乙醚、溴水与二硫化碳,则分别用熟石膏粉加封瓶口和在溴与二硫化碳的上层添加蒸馏水以阻止挥发。⑤固体试剂应装在广口瓶内;液体试剂应盛放在细口瓶或滴瓶内,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装在棕色瓶内。

(4)要按科学要求取用药品。无标签药品,不能使用,必须经鉴定,否则以报废处理。

5.8 几种试剂的保管

(1)氧化剂。有的氧化剂与其它化学物质混合,会形成爆炸物,如氯酸钾、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铵、亚硝酸钠、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铅、30%过氯化氢等。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铬酸,在受热、机械作用、强光照射之下会发生化学变化放出氧气和产生高热。帮助燃烧或者与可燃物构成混合物爆炸。因此在保管中不要混入可燃物,单独分柜存放。硝酸钠有潮解性,保管时应防潮,过氧化物遇水易爆炸,应注意。

(2)爆炸品 。三硝基甲苯易爆炸,不宜保存多量,根据需要,临时配用。易爆炸试剂如苦味酸,常放在水中保存,其它多硝基有机物试剂也多是用水作稳定剂。应储存阴凉、干燥、通风的地窖内或特定地点。

(3)自燃品。白磷易被空气氧化而自燃,应放在水中贮存,装在砂堆里。

(4)易燃试剂。此类试剂具有易燃烧、易挥发的特点,其蒸气有一定的麻醉性,它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浓度能引起爆炸。乙醚、石油醚、二硫化碳等为极易燃烧的液体。乙酸乙酯、乙醇、甲苯、醇等为一般易燃液体,固体易燃试剂如红磷、白磷、硫、镁粉等与氧化剂接触在受热条件下能引起急剧燃烧或爆炸。易燃试剂采用隔离保管法。将它们与一般药品分开,专处存放,要低温、防晒、通风。S2保存在冷水中。

(5)遇水燃烧试剂。此类试剂遇水产生可燃性气体,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如钠、钾、钙及其氢化物。保存在无水无色的煤油中,不能与水溶液、酸、氧化剂接触,宜放通风干燥阴凉处。

(6)遇光变质试剂。此类试剂遇光易引起本身分解,保存在避光、干燥、阴凉、通风处。如溴化银的化合物、芳香族胺、三氯甲烷等必须避光,瓶外包黑纸。亚铁盐、硝酸、硝酸银、亚硫酸氢钠、苯酚等保存在棕色瓶中。

(7)遇热变质试剂。保存在30℃以下的阴凉处。如碳酸铵、碳酸氢铵等。

(8)易冻结试剂。此类试剂因冻结,体积收缩、膨胀与玻璃不适应时,使玻璃瓶破裂,故瓶外加草套,放在谷壳或锯木屑中。如冰醋酸、磷酸等。

(9)易风化试剂。此类试剂在常温下逐渐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变成干燥粉末,故应完全密封保存。如Na2B4O7·10H2O等结晶水合物。

( 10)易潮解试剂。果糖、甘油、碱石灰、氯化钙、硫氢酸钾、麦芽糖、甲基橙、无水亚硫酸钠等,易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变质,保存时应采取防潮措施。

( 11)腐蚀性试剂。分无机酸性试剂:盐酸、硫酸、硝酸等及其他酸,水解成酸的盐或AlCl3、ZnCl2、SnCl4和卤素(溴、碘);无机碱性试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浓氨水、硫化钠等;有机试剂如苯酚、甲酸等。此类试剂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酸性试剂和碱性试剂分开存放。氢氟酸因腐蚀玻璃,应储存在塑料瓶中。

(12)毒害性试剂。此类试剂对人体危害极大,甚至造成死亡,要特别保管好。如氰化钾(KCN)、氰化钠(NaCN)、砷(As)和砷化物、硒(Se)及硒化物以及有毒金属铍(Be)汞(Hg)等化合物。这类试剂遇酸或在潮湿空气易分解出剧毒气体。一般易溶于水,侵入人体扩散迅速,如氰化物中毒。有机剧毒药品如有机磷、有机氯、有机硫、有机氰化合物等应保存在阴凉、通风、避光的专柜内。储存水银时应在水银面上加一层蒸馏水,并盖好瓶塞。

(13)性质稳定的试剂。氯化铜、氯化锌、氯化钠、氯化钾、碳酸铜、硫酸钾、硼酸、石蜡、酚酞等不易变质,保存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

(14)石蕊试纸和pH试纸的保管。试纸应密闭保存,不要用沾有酸性或碱性的手去取试纸。

6 生物仪器保管方法

6.1生物仪器一般保管要点

(1)仪器上标签分门别类标明品名、编号。常用仪器与不常用仪器分别存放,药品与仪器分开。

(2)一般药品与剧毒药品分开,按化学药品保管方法进行保管。

(3)怕潮的仪器应放入干燥剂(氯化钙、生石灰、硅胶等)以吸收水气。硅胶应装在布袋里,吸水变色的硅胶烘干后还可用。怕腐蚀的工具柜里,不要放硫酸等腐蚀性强的药品。

(4)定期检查,维修。蜡叶标本,剥制的鸟类、哺乳动物标本,每年放入适量的卫生球,以防虫蛀。浸制动植物标本、玻片标本,每年要检查封口,正确使用标本固定液、保存液与封藏剂。浸制标本的固定液与保存液,有防腐保存作用,有单纯固定液和混合固定液,要合理选择使用,及时补充固定液。金属品定期涂凡士林。生物模型不宜用湿布擦,应用鸡毛掸拂拭,拂试不到的深凹处用洗耳球吹去灰尘。

6.2 几种常用生物仪器的保管方法

(1)放大镜。是最基本的放大工具。不能用手摸,发现灰尘用绒布、绸布或柔软皮革擦拭。

( 2)解剖镜。是专门解剖小型动物、植物体的放大器,应放在专用箱里,保管方法与放大镜相同。

3)显微镜。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仪器。不用时放在箱里,保存在专用柜里,底部的六角螺栓是固定用的,拭镜头用镜头纸,不能用手摸,冬季要在目镜下套一纸片以防水气凝集,机械部分要涂优质机油,保持正常转动。

(4)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针的保管。①放干燥处,以防生锈。②用后洗干净,涂凡士林。③解剖刀放在刀架里,刀刃用棉花裹好。

7 实验室的防火

1)基本要求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酒精、汽油装在密闭容器内。使用加热设备严守操作规程,如乙醚、酒精、苯的加热必须在水浴锅内进行。低燃点物质必须远离火源。使用电烙铁等电热器,不要直接放在可燃物(如木板)上。使用电源的导线必须是合格的,严防电器因安装或使用不合格导线发生火灾。

2)实验室应具有防火设备

(1)沙箱。沙对与水发生猛烈反应的钾、钙、镁、钠等金属着火易扑灭。

(2)贮水桶。水宜扑灭松节油、重油、滑润油、橡胶、纤维等物质着火。

(3)薄毡、麻袋、石棉布。

(4)灭火器。 应定期更换药液。

①酸碱灭火器, 适用非油类和电器失火。

②粉末灭火弹,适用扑灭各种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及电气设备引起的火灾,对其它火灾也有一定的控制火势作用。

③四氯化碳灭火器,适用电器设备引起火灾以及小范围内汽油、丙酮失火时用。药液成分为液态CCl4。不能扑灭活泼金属钾、钠、电石等失火。

④泡沫灭火器,药液成分为Al2(SO4)3和NaHCO3,适用于扑灭油类起火。

⑤1211灭火剂,药液成分为CF2ClBr液化气体,适用于扑灭油类有机溶剂、精密仪器、高压电气设备的失火。

⑥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是一种新的高效灭火器,它是干粉和CO2气体的联合装置。以CO2气体为动力,将桶内的干粉喷向火面,用以扑灭石油、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3)扑救化学火灾注意事项

(1)与水发生剧烈作用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金属钾、钠、镁、钛、铝粉、电石、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五氧化二磷、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遇水时,将会与水发生猛烈作用,引起更大火灾。这些物质在小范围内燃烧可用砂覆盖。

(2)有机溶剂着火生成比水轻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烃类、醇、醚、酮、酯等类物质不可使用水来扑灭,若用水会扩大燃烧面积,酿成更大灾害。可用砂土或泡沫灭火器扑灭。 比水重的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可用水扑救,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3)反应器内的燃烧在敞口器皿中,可用石棉布盖住,以隔绝空气使火熄灭。

8 实验室伤害救护

在实验室操作应按规程进行,预防事故发生。如不能用手直接取化学药物,取危险品要戴防护手套和防护镜。要设卫生箱,配备各种药品,进行临时救护。

1)割伤。在伤口搽红药水或龙胆紫药水,然后用纱布包扎。

2)烫伤。在伤口搽烫伤药膏或用浓高锰酸钾溶液擦灼伤处至皮肤变棕色,再擦凡士林或烫伤药膏。

3)强酸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用2-5%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冲洗,再用水冲洗。

4)浓碱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用2%的醋酸溶液或硼酸溶液冲洗。

5)液溴灼伤。用甘油或苯液冲洗伤处,然后用水冲洗。

6)氢氟酸灼伤。先用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然后用甘油氧化镁软膏涂搽 。

7)碳酸灼伤。 先用水冲洗,再用4体积酒精(10%)和1体积三氯化铁溶液(1N)混合后冲洗。

8)磷灼伤。用硫酸铜溶液擦洗,清除残存磷屑,并用药液搽敷,切勿用水冲洗。

9)铬酸灼伤。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或磷酸钠溶液冲洗、涂敷。

10)割伤止血。用棉花浸饱和药剂(双氧水或三氯化铁酒精溶液)放在伤口上,即可止血。也可用云南白药、止血粉。

11)吸入刺激性或有毒气体。如吸入氯、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使之解毒。吸入硫化氢气体而感到不适时,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12)毒物进入口内。用5-10毫升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水中,内服后,用手指伸入咽喉部,促使呕吐,然后立即去医院治疗。

13)剧毒的水银及其蒸气。会破坏神经系统。防止水银与皮肤接触,应戴不透气的橡皮手套,如果手接触了水银,应彻底洗净,以减少皮肤吸收量。水银外溢,先检查个人衣着,用簸箕和扫帚或橡皮打扫把水银集一起,然后倒进密封的容器中。如在地板裂纹和缝隙里留有微粒水银,仍对人体有害,故在污染部位用钙、多硫化钠或硫处理,这些物质与水银化合而生成一种不易蒸发的惰性化合物,在操作时,要准备硫磺放在近处备用。

14)触电急救。发现触电事故,不要惊慌,采取措施,进行现场急救。

(1) 脱离电源

①迅速切断电源,拉开开关,拔掉插头。②若导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竹竿等不导电的物体做工具,迅速挑开。

(2)紧急救护方法的运用。紧急救护的运用,主要是依据触电救下后的情况来决定:①触电人昏迷,还未失去知觉,应立即送往医院或请医生来诊治。

②触电人已失去知觉,应找一个不妨碍工作的地方,将他平放,解开衣服,周围不让人围观,使空气流通;用棉花沾阿摩尼亚水(氨水)放在鼻子下边,用冷水向身上洒,并用毛巾擦全身,使之发热,迅速请医生。如果触电人呼吸困难(断续不常),不时发生抽筋现象,须施行人工呼吸。 ③触电人没有回生象征(呼吸脉搏及心脏跳动停止),仍然不可认为死去,触电人常有假死,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多数是可救活,有的历时三四小时,甚至六七小时,确实证明无效(尸体僵硬,出现尸斑)必经医生诊断方能停止。

(3)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是触电急救唯一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也是人们应该学会的方面,特别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平常要学会,以便在抢救时争取时间。人工呼吸的准备工作:①把触电人身上妨碍呼吸的衣服(包括衣领、上衣、裤带等)全部迅速解开,放在干燥平整、空气流通的地方。②如果触电人牙关紧闭,设法将嘴巴张开,将口中食物和可能出现的鲜血、粘液清出。③在触电人身下垫被毯,身上盖毛毯或外衣。

科学课中如何对学生培养实验常规 篇4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增强学生实验的自信心

首先一个成功的实验依赖客观条件的配合, 在主观上, 学生在操作以及结论推导过程中的规范意识, 是决定整个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学生缺乏规范意识基本上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部分学生在接触实验之前低估实验的重要性, 漠视实验的要求。二是学生的实验经验匮乏, 操作不规范, 甚至有时学生还对错误缺乏自知。三是学生对于实验的要求理解不到位。

其次, 在实验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难免会遭遇失败, 也可能会表现出烦躁和不安, 失去了对实验的信心。在实验中, 经常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用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去面对困难, 这样也可以使他们在今后人生道路面对众多挫折时, 能够用平静的心态对待;哪怕产生了挫折感, 也可以通过调整心态, 使自己找到更合理的处理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1. 通过倾听明确实验目的

在进行到具体实验时, 首先就要明确实验目的。有时在实验课上, 虽然准备得十分充分, 但是实验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是因为学生拿到器材后, 没有明确目的就开始动手做, 以至于器材是为了研究什么自己都不知道, 这样的实验是不能实现探究目的的。因此在观察事物、做一个实验之前, 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 才能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 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因此, 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仔细认真倾听老师说话, 明确实验目的, 明白做这项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如学生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时, 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各个步骤, 各个工具的使用是为了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什么作用的, 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探索的目标去研究, 才能取得想要的结果。

2. 通过倾听明确操作过程, 学会规范操作

在实验中, 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往往决定着实验成功的系数, 关系着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规范化操作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规范化操作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倾听习惯的培养是学生学会规范操作的重要保证。

在实验时, 首先要按规范化操作检查实验仪器, 从实验的准备到实验之后仪器的拆除、存放整个过程中完全按规范化的操作规程办, 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效果和安全。如在《电磁铁》实验中, 电磁铁的制作材料铁钉和导线, 需事先进行检查, 以保证实验的成功。否则, 不仅贻误时间, 而且会引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怀疑或对科学知识理解的偏差, 以至影响了教学效率。同时通过规范化操作和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观察, 能使学生获得最典型, 最真实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 总结出规律。另外, 教师应该将实验步骤明确。比如一些实验是要先观察, 再实验的, 学生不能先实验后观察, 否则可能会破坏掉实验器材。有了规范的实验过程, 才是实验成功的保障。

3. 在实验交流中学会倾听

课堂倾听的效果与学生间的交流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倾听的课堂必定是和谐、民主、合作的课堂, 师生间的交流是空前高涨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做他们的真实朋友利用实验中的一切间隙对学生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

如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他人发言本身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 你是否有耐心, 是否专心, 更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又如引导学生从同学的发言中获取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 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 (1) 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 (2) 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 (3) 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样使学生学会了先听后说, 养成了倾听的习惯。对那些别人说话时, 只顾自己, 不善于倾听的学生要加以引导、督促和鼓励, 让学生都能加入到倾听的行列中来。

当然, 一种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在课堂上老师要这样反复讲很花时间, 但为了良好课堂常规的形成我们应该这样去做。

三、培养学生学会合作,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要求我们的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在探究科学的同时更要学会与人合作, 与环境和谐相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进行实验探究时常用的方法。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通过合作、通过交流, 使学生养成乐于与人合作、乐于探究的良好科学品质。为此, 在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时应注意:

1.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应该注意轻声讨论,

遇到问题相互议论, 评议, 不能大声争论, 分配任务时要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等等。小组内可推选小组长, 小组长是主要的组织、协调者, 可以利用小组长来协调组织实验, 进行分工安排, 在合作中明确各自在小组内的分工。同时要及时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 将他们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让大家相互激励、力争上游。

2. 对于一个实验来讲, 实验设计决定实验的成败。

所谓实验设计, 是指正式进行实验之前,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 运用有关的数学原理, 对研究方法和步骤的预先制定。实验设计的意义在于能够用比较经济的人力, 物力和时间, 获得科学的结果。这就需要每个实验小组在合作前先独立思考, 明确探究活动的目和探究活动展开的顺序。并且在合作中有不同意见要协商解决, 必要时还能做出让步。

3. 鼓励学生在设计实验的合作中能清晰地表达

自己的想法, 在合作中汇报时也要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且声音响亮, 要代表整个小组的意见, 同时能够耐心地听取别的小组的发言。

四、培养学生学会交流, 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1. 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和谐情境, 激活儿童心

态, 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让他们有话可说, 有话敢说, 使学生愿意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在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言精炼且重点突出, 这需要科学教师要多一些激励性语言。只要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发言, 特别是学生回答错误时少批评, 多鼓励, 耐心倾听, 学生就会敢说。学生敢说了, 教师再及时进行指导, 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口头表达习惯。这样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还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使他们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2. 引导学生交流时要讲究秩序。

不论是组内的交流, 还是全班的交流, 都应该讲究秩序。如在《杠杆的科学》实验结果的交流中, 学生既是交流的参与者, 也是倾听的参与者。当一个小组汇报材料时, 首先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他的意见不是个人的而是小组的;当这位同学汇报完毕, 同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而其它小组必须要等该小组汇报结束后再进行汇报交流。

3. 交流要合理安排时间。

什么时候交流?怎么交流?交流到何种程度?时间的合理安排非常关键。一般, 小组内的交流 (讨论) 时间适当可以安排少一点;而全班的交流该花多少时间,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问题大、易交流, 甚至容易产生碰撞的问题, 时间可以安排多些;问题小、不易交流, 已经没人举手了, 干脆就“点到为止”。

4. 交流要强调技巧。

一般交流分组内、组间及全班, 目前组间的交流开展得还不多。无论哪种形式的交流, 作为教师都应该控制好节奏, 尽可能的满足大家的需要。

常规教学实验 篇5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学校的教学常规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保证。根据《XX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试行)》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XX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1、教案:单周进行缴交,教研组长应及时做好登记、每个月的月底(30日左右)将教案检查登记表缴交一份到教务处,以便教务处计算月量化工资,并进行公布。

(注:教案一次没交扣量化20元,学期教案数量不够扣量化100元。)

2、教学反思及三维目标:每个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12课时包含课后反思和三维目标的教案本,并由教研组统一进行三次现场教学反思的撰写。

(注:教学反思、三维目标缺一项扣量化20元。)

3、听课:每周至少听课一节,并做好听课记录及与授课者的交流情况,要有听课的评价及建议,外出听课必须做好请假工作,并填写好《外出教研登记表》交教务处登记,方纳入当周听课记录。

(注:每周听课缺一节扣量化10元,学期未达到20课时扣100元。)

4、作业:各教研组应组织备课组长(或科任教师)每个月的月底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并将作业检查的情况及时反馈到教务处,教研组可以结合检查的情况作为考核“作业批改情况”的依据,同时,每学期每个学科至少布置一次实践类作业,并组织一次优秀作业展览。

5、公开课、专题讲座:各个教研组应在期初做好申请,并及时缴交到教务处进行汇总公布,学校将提供平台让教师进行交流,并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每个教师一学年至少举行一节公开课教研活动,同时教研组每学期推荐2名教师举行示范课,示范课方有资格获得绩效加分。

(注:一学年都没有开课的专任教师扣100元,并取消考核“优秀”的资格。)

6、课题研究:各教研组应结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困惑,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学校校级课题,如果是校级课题以上应及时向报备教务处报备,学校将结合课题管理细则进行管理和奖励,并作为考核的一个加分部分给予认定。

7、兴趣小组:各个学科各个年段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兴趣小组的开展要有完整的过程性材料,并上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将结合学期末缴交的兴趣小组开展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

8、多媒体使用情况:每学期要求每个教师一个月至少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课时,并做好登记及上传课件到学校资源库:ftp://xxx。

(注:一个月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扣量化20元。)

9、教学计划及总结:每个教师应在开学初及时做好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末做好学期教学总结和质量分析,并及时缴交到教务处。

(注:没有缴交教学计划或总结或质量分析表的每项扣量化20元。)

10、技能科、理化生实验:理化生科任教师要在学期初做好学期实验计划,并送交一份到教务处,教务处将结合实验计划跟踪听课检查,对于当月未能完成实验管理及实验课程的将扣量化,教务处将在学期末进行技能科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的抽查考试,并与学期的期末统考奖金挂钩。

11、教研活动:教研组活动要准时开展,严肃教研之风,不谈与教研无关的事情,认真交流研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并做好会议记录和集体备课的会议记录,教务处将于第二周检查各教研组上学期材料的整档情况,并评选出优秀教研组。

12、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汇编:学校一学年举行一次教学论文汇编,各教师应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对于教师参加优秀论文评选或投稿的,应及时送教务处备案,学校将结合论文发表的级别,进行适当的奖励,对于没有送教务处备案的,学校将不予认可。

(注:没有缴交教学论文或抄袭论文的扣量化100元。)

说明:本《细则》中的未尽事宜,由校务会研究决定或由校长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本《细则》的解释权属校务委员会。

教务处

更新教学理念 优化教学常规 篇6

教学常规主要包括备课、讲课、练习和辅导、检测和评价及课外活动等环节。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思想业务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讲课是中心,是教学的主阵地,决定教学质量好坏,对其他教学环节起支配和决定作用;练习是督促和激励学生学习、启迪智慧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检测评价是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调节和改善教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讲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中要制订好教学计划,使教学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克服盲目性,避免重复脱节和忙乱现象。要备好课,教师须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教案。

备课要以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学习状态(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和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领悟教材编写意图和特点,了解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广度、深度和难度;确定教学目标,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投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注意除了传授知识与技能外,应注重过程与方法,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讲究语言的趣味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加强启发式教学和素质培养。

教师在备课时须做到“五有”(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和“五备”(备教材和课标、备学生同学法、备教具同教法、备程序同板书、备练习同后记),须树立正确的课程观——课程是经验,目标是回归生活,使自然、社会和人生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使学生开拓知识视野,培养实践能力,完善个性修养。

二、讲课

讲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它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应是能力的培养的过程。

要上好课,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具有渊博的知识、一流的口才和应变自如的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外,还须掌握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用活教案,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要上好课,教师要坚持“五则”(课堂教学的全面性、全体性、基础性、创造性、发展性原则)、“五为”(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练为主线、思为核心,能为目标)和“五突”(突出重点及难点、因材施教、精讲巧练、思维训练、能力培养)。

要上好课,教师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知识须由认知者主动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认知者的创造力、潜力、天赋等得到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张扬。

要上好课,教师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合作伙伴,师生是平等关系。在教学中,通过互动合作,实现双方的建构与发展。教师应“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自

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三、练习

练习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能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能及时反馈信息,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遗漏或不足。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加强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及方法指导,做到目标明确,设计精要,富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课外辅导是讲课的补充和发展,是完善教学的重要渠道和方法;课外辅导注意从辅导对象的实际出发,做到满腔热情,因材施教,使学生全体、全面发展。

四、评价

检测评价是获取信息反馈的主渠道,是激励师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评价遵循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在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的闪光点,所以应以正面评价为主,重视过程,重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态度,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的所承担任务。

(2)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4)关注检测评价的教育功能。明确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评价的价值取向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发展方向应体现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和发展性。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能力、情感、价值、品德等多方面的潜能,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五、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发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能够巩固、加深和扩大课内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从知识建构看,课内是基础,课外是延伸;从能力训练看,课内是启迪和认知,课外是探究和实践;从教学效果看,课内是“举一”、是示范,课外是“反三”、是创新。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学生能力,其内容和形式可不拘一格。[e]

常规教学实验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详细告知试验规则和注意事项后,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取曲阜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50名,经过体检选取36人进行上网试验,每人均填写知情同意书,对其中的23人进行了跟踪血常规检查,其中男生15名,女生8名;平均身高170.74 cm,体重62.65 kg,年龄20.69岁。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案

让36名受试者于2006年4月20日8:00进入固定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均与Internet相连,并装有各种流行游戏,受试者可玩游戏、聊天或观赏各类节目等,但不能睡觉,连续进行上网(白天黑夜不休息),直至不能坚持为止。所有受试者和工作人员一日三餐均在机房中进行,膳食标准略高于学生平时的营养摄入,各餐间补充适当的水果,晚上备有面包、火腿肠、方便面等零食。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 ℃。整个过程由专业人员定时测定各项指标,并有医生进行相应医务监督,全程有中央电视台记者做跟踪摄像。所测的23人平均连续上网时间56.7 h(个别同学中间打盹10~20 min)。

1.2.2 指标测定

实验过程中,在每隔6 h进行1次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分别对每位受试者于实验的第2天、第3天6:00早饭前和将要离开机房时采指血,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3000PIUS)进行分析。

1.2.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差异显著性标准为P<0.05)。

2 结果 见表1。

注:与连续上网22 h比较,*P<0.05;**P<0.01;与连续上网46 h比较,#P<0.05,##P<0.01。

连续上网46 h与22 h相比,中间细胞绝对值(Mid#)和中间细胞百分比(Mid%)显著升高(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与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显著降低(P值均<0.05);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结束前与连续上网46 h相比,白细胞计数(WBC)与血小板压积(PCT)显著升高(P值均<0.05);粒细胞绝对值(Gran#)、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百分比(RDW-CV)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显著升高(P<值均0.01);中间细胞百分比(Mid%)显著降低(P值均<0.05)。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变化。

结束前与连续上网22 h相比,中间细胞绝对值(Mid#)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计数(WBC)、粒细胞绝对值(Gran#)、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百分比(RDW-CV)、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显著升高(P值均<0.01);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降低(P值均<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变化。

3 讨论

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4]。经过近3 d的持续上网试验,跟踪观察受试者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的变化,进而了解长时间上网对身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试验第2天较第1天血常规测试结果中,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显著降低,中间细胞绝对值、百分比则显著升高。中间细胞主要包括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以及一些幼稚细胞等,这些细胞的增多都会使中间细胞增高[5]。临床常见原因是一些病毒感染与过敏,也有白血病的可能[6,7,8]。本次试验结果的升高,可能是由于持续不休息的24 h上网、机体正常代谢紊乱所致。

临床上平均红细胞体积是诊断贫血的相关指标。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临床可见于小细胞性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型细胞增多症等疾病[9]。试验结果中平均红细胞体积有显著性降低,可能是24 h持续不睡眠上网,使机体处于紧张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机体消耗增大,红细胞代谢速度加快,导致红细胞衰老,而衰老的红细胞表面积缩小,脆性增大,体积变小。

试验第3天较第2天血常规测试显示,粒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升高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的增高,这可能是连续3 d的不睡眠上网,导致机体疲劳积累,持续的交感神经过度紧张,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加强,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骨髓造血系统向循环血液中释放大量的血细胞和血小板,导致上述细胞增多。而血小板的体积增大,正是新生血小板的形态特征,这种血小板聚集、粘附能力较强,易引起凝血[10,11],有可能是长时间上网易形成下肢血栓或肺血栓的原因之一。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百分比主要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是贫血分类的参数,试验过程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百分比有显著性增高,说明长时间持续不睡眠已经影响了红细胞的自身代谢,导致了结构上的改变,会影响其携氧能力。

疲劳试验第3天较第1天血常规测试中,发现粒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中间细胞绝对值有显著性升高,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的显著增高, 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降低,这说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疲劳程度增加,机体修复自身的能力下降,机体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随着红细胞携氧能力的进一步降低,导致全身各器官功能下降,受试者出现头痛、头晕、乏力、食欲降低、恶心等一系列不良的表现。淋巴细胞的百分比降低,则是由于粒细胞应激性升高,而淋巴细胞数量没有增加使其比率相对减小。

参考文献

[1]黄晓斌.大学生的“网瘾综合症”与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学研究,2003(1):16-17.

[2]沈健平.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6):23-24.

[3]王毅,张宝.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分析与应对措施.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2-93.

[4]丁丽萍,赵明,于素云.血常规不同时间测定对中间细胞的影响.辽宁医学杂志,2001,15(1):28-29.

[5]姚泰.生理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69-998.

[6]张志德.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意义.实用医药杂志,2007,24(2):173.

[7]陈美鸾.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探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3):182.

[8]俞纯山.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实用医学杂志,2002,18(5):449.

[9]张时民.血常规中红细胞参数的诊断价值和意义.中国临床医生,2001,29(11):25-27.

[10]朱新友,郑辉.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探讨.安徽医学,1999,20(3):59.

常规教学实验 篇8

因此,实验室的建设能否达到标准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此,以我校新校区实验室建设情况为例,对现阶段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常规建设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生物实验室的总体布局规划

根据教育部在2006年以标准的形式发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提出“4~8个,8~12个,12~16个平行班的学校,其生物实验室数量的基本要求分别是1~2,2~3,4~5间,其规划要求分别是2~3,3~4,4~6间”。因此,目前规划建设的学校新校区基本都应达到最低限,才符合要求并满足教学需求。为了保证实验开展过程中的顺畅性、安全性,根据《规范》要求,生均使用面积应不小于90 m2和96 m2。除实验室在数量和面积上的要求之外,在总体的规划布局上也应注重位置安排的合理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一是仪器室的位置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实验员工作开展的便利性,应根据实验室的总体数量及功能场室的分布及真正投入使用的情况进行仪器室位置的设计;二是功能场室的布局应合理化、多样化、专一化,在数量达标的基础上,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将初、高中常用的同功能实验室分开,这样有利于实验员的管理及仪器的分配,同时将场室固定,避免学生因实验室过多而导致走错教室耽误上课的情况发生。

二、生物实验室前期建设中的细节设计

生物实验室前期建设中的细节设计关系到功能场室的完善程度,因此土建时,在这些方面应作充分设计,避免给后期工作造成麻烦。

1. 实验室的用水设计

实验室的用水主要涉及前期的管道预埋和入水、排水问题。在进行实验楼建筑设计时,可考虑是否通过楼层沉降进行管道预埋。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布管方便,同时保证实验室的美观。但是这种建筑设计费用较高,需根据现实因素加以考虑。在图纸设计时,实验教师应明确哪些功能室需要用水,以免后期施工时出现漏装,给后期工作造成困扰。

对于实验室的入水,一般建议在每间教室的入水口设置总水闸。除此之外,学生桌上的每个水槽下方也各设置水闸。这样的设计目的是教师可控制学生用水,防止学生随意玩水。

由于生物实验的特殊性,常会使用到新鲜材料。因此,实验中产生的实验垃圾如果排入下水道,极容易造成堵塞。所以,实验室应选择口径较粗(≥5cm)的排水管,保证排水通畅。在埋管时应注意有一定的倾斜设计,避免管内积水。由于有些生物实验也会产生酸碱等废液,因此排水管的材料应选择耐酸碱,延长水管的使用寿命。

2. 实验室的用电设计

实验室用电主要涉及线路设计及用电功率。首先,应明确各功能场室的用电需求,尤其是显微镜室的用电设计,如桌面插座的位置、规格、数量等。其次,为了保证学生的用电安全及避免学生乱用实验室电源,可在讲台设计带密码的总电源开关。最后,仪器室等可根据仪器数量及用电情况设计一定插座量,以供用电仪器使用。

由于仪器的用电功率不同,所以实验室在前期设计时应考虑哪些实验室可用正常电压,哪些需配备较高电压等不同情况。同时,明确学校总电源的控制点,以保证实验室的用电安全。

3. 其他细节设计

(1)实验室应布置排气扇

在审核实验室的设计图时,应留意是否预留排气扇的位置。因为在开展部分实验时,可能会使用带刺激性的实验试剂。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到的汽油,带有强烈的气味,需排气扇加速室内空气的流通,保证开展实验的安全性。

(2)实验室前端设计加热台

如果空间允许,在每间实验室靠讲台的前端,可考虑设计加热台。主要用于放置水浴锅等仪器,同时实验教师可放置备用实验材料,利于授课过程中材料的及时补给。

(3)准备室设计滴水柜用于晾干仪器

生物实验用到较多的玻璃器皿,因此清洗后如何加速器皿的干燥,是实验教师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而通过配备一定的设备,便可轻松解决。如滴水柜,通过悬空、漏孔的设计达到排水的目的,可通过在侧边增加小抽风机,加速空气流动,缩短干燥时间。

三、适于生物新课程的几种实验室模式

1. 显微镜实验室

该模式的实验室,桌面配备光源及多功能插座,既可满足普通光学显微镜,又可满足带电源显微镜的使用需要。同时,根据实际功能需求,本实验室的台面不设计水槽,而是改在教室的后方,统一设计八个连通水槽。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可增大实验桌的使用面积、提高用电的安全性、在必要时候也可适应其他学科的实验[1]。由于生物实验开展的特点,有些需小组合作、有些需单独操作完成,因此该功能场室可以尝试不同的实验桌组合。既可以有常规的教室双人同桌的设计,也可以有以小组合作的多人圆桌合坐设计,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2]。

2. 解剖实验室

生物解剖实验室的最大特点就是“水电到桌”,在4人桌的中间设计水槽,方便解剖过程中的用水。在教室的后方设计展示柜,可呈现各种常见的解剖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各个解剖结构。

3. 生物探究室

该模式的实验室基于96 m2大小设计,特点是6人双侧,“水电到桌”,共9组,适合的实验内容包括显微镜观察(电源),解剖或检测实验(用水方便),适应的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同时,该室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生物实验教学[3],达到数字化生物实验室的标准。主要配备有传感器、数码显微镜、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及其配套软件。通过优化实验条件,解决相关的教学难题,同时加强教学互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实验的乐趣。

4. 组织培养室

组织培养室的建设,包括了准备室、仪器室、恒温光照培养室以及无菌操作室。根据《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该功能室应防止人流交叉感染。因此,应注意各个功能室的顺序安排,一般无菌操作室应设计在场室的尽端,不宜开设外窗[4]。采用紫外灯灭菌,带通风净化系统,及时排出灭菌产生的臭氧等污染物,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恒温光照培养室应利于观察,可采用全玻璃隔断。在准备室中,可通过设计带试剂架的边台,节省空间又方便各种试剂的配制。

四、生物实验室延伸到生物园建设中

生物园可作为生物实验室的延伸,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又可借助教学和学校文化相结合作为建设理念,美化校园。那么,生物园的建设如何能在满足教学的同时与园林艺术结合起来,便成为生物园设计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此次的设计实践中,在以下几点做了一些尝试。

1. 考察园区环境合理设计各分区位置

设计前期,明确校园中的日照时间、日照强度等环境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区设计,如阴生植物应选择背阴地块[5]。生物园必须排水良好,土壤具一定肥力,避免过多建筑垃圾,防止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甚至引起植物死亡。

2. 分区贴合教学融入校园文化

生物园的建设可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在保证贴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搭配种植各种乔木、灌木、花卉等,使生物园与校园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直接接触生物园,认识生物生态环境。但在建设过程中,应避免模式的单一化,如各区物种相差不大、无法呈现植物种植的层次性、科学性等。

3. 植被多样化可供实验教学

植物配置应多样性,并根据实际种植一些珍贵保护植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在设计各区植被时,可按从低等到高等的方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物种种植,辅以动物的进化历程,让科学体系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6]。不仅如此,生物园的植物栽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如在水生生物区种植黑藻等水生植物,可作为初、高中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等的实验材料;校园随处可见的酢浆草,可用于观察叶脉导管、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等实验;颜色浓绿的海芋可用于高中提取色素的实验等。让生物园不仅是提供观察的实验基地,还能成为提供实验材料的场所,大大缩短实验教师寻找实验材料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

五、结束语

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在保证基础实验开展的情况下,应注重各场室的功能化,让其功能更具科学性、现代性。同时,实验室在规范化建设中应特别注意安全性,如过道安全距离、用电安全、防火措施、药品安全等等。生物园的建设,应注重在保证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分区,与教学交融,体现科学性,展现园区的美观。

摘要:结合新校区的建设情况,简单介绍了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常规建设。主要阐述了生物实验室的总体布局规划、前期建设中的细节设计、几种实验室模式、生物园建设四方面内容。在介绍每个方面的具体设计时,主要体现新校区在建设上面的创新性和现代性。

关键词:常规建设,实验室模式,细节设计,生物园

参考文献

[1]刘俊波.中学生物实验室建设新思路[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1,17(11):33-34.

[2]刘俊波.高中生物实验室及数字化实验装备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8):43-46.

[3]王斌.生物实验室数字化建设刍议[J].建设管理,2010(2):60-63.

[4]陈琳.浅谈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安全建设[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2,28(1):50-51.

[5]彭敏.浅析中学生物园设计与园林艺术审美的统一[J].广东园林,1997(3):23-25.

常规教学实验 篇9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取健康捐血者12名,均为来自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的志愿者,男、女各6名,无血液疾病或代谢性疾病,年龄25~40岁,采血前均告知采血量、可能风险并签订《捐血志愿书》。严格依照无菌操作规程,2010年3月由执业护士用EDTA真空采血管各采集全血40 m L。

1.2 方法

1.2.1 血样分组及保存

将全血摇匀后, 即刻将各个血样以每份500 μL分装到EP管中,置于25℃恒温箱中保存。 各组样本分别在0、4、8、12、16、20、24、28、32、36、40、44 h时间点取1 份待检。

1.2.2 6 种血液常规项目检测

将血样摇匀, 然后将EP管放入Sysmex-Poch-100i血液分析仪(Sysmex公司,日本)样品槽中,测定6 项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A)、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绝对值(W-SCC)、淋巴细胞百分率(W-SCR);同时测定血红蛋白(HGB)浓度(g/L),以备计算红细胞ATP含量。

1.2.3 红细胞ATP含量测定

1.2.3.1红细胞ATP待检标本处理

取40μL血样加入装有1000μL等渗PBS缓冲液的EP管中,摇匀,置于干热器中100℃加热10 min,自然冷却后13 000 r/min离心3 min,取上清液即为ATP待检标本。

1.2.3.2 ATP含量测定

采用改良后生物发光法[3]。全部试剂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产品。

1.2.3.3红细胞ATP含量计算

红细胞ATP含量(μmol/g Hb)=26×样本ATP浓度值/血红蛋白浓度值。

1.3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1各指标回归方程及联合方程分析

对上述6 种血常规项目及红细胞ATP含量(用[项目]表示)随保存(死亡)时间(用PMI表示)的变化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推导回归方程,并对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检验;6 种血常规项目的全部数据汇总,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六元一次的联合方程。

1.3.2 各组残差(偏离时间)计算

以各项目、指标的原始数据分别代入线性回归方程和联合方程,计算残差(估计保存时间与实际保存时间之差),同一时间点上12个残差绝对值的均值为各时间点推测的平均偏离时间,各血常规项目的残差分别与同一时间点的ATP指标残差及联合方程的残差进行成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6 种血常规项目、ATP指标回归分析及联合方程拟合分析

6 种血常规项目及ATP指标与保存时间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6 种血常规项目及ATP指标与保存时间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6 种血常规项目联合与保存时间的拟合分析,得到拟合方程PMI=-129.07-0.15[MCV]-27.75[W-SCR-1.68[W-SCC]+3.18[RDW]+0.47[PDW]+2.54[MPV],其r2为0.9663,拟合分析结果显示,6 种血常规项目在联合方程中与保存时间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比较来看各方程决定系数(r2) 差距较大,6 种血常规项目的决定系数(r2) 为0.7~0.8,ATP指标r2为0.9126,联合方程的r2为0.9663。

2.2 6 种血常规项目、联合方程与ATP指标残差(偏离时间)的比较

6 种血常规项目、联合方程与ATP指标残差结果见表2。 6 种血常规项目平均残差值在2.44~2.99 之间,ATP指标平均残差值为1.86, 联合方程平均残差值为1.35。 同时可以看到,6 种血常规项目残差值在各个时间点上与ATP指标或联合方程的残差值进行成对t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ATP指标残差值在各个时间点上与联合方程的残差值进行成对t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注: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RDW:红细胞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分布宽度;W-SCC:淋巴细胞绝对值;W-SCR:淋巴细胞百分率;ATP:三磷酸腺苷;PMI:死亡时间

注:与ATP指标比较,*P < 0.01;与联合方程比较,#P < 0.01;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RDW:红细胞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分布宽度;W-SCC:淋巴细胞绝对值;W-SCR:淋巴细胞百分率;ATP:三磷酸腺苷

3 讨论

死亡时间常通过死后尸体现象、体液化学变化、直肠温度、昆虫学原理等方法进行分析推断[4,5,6]。Medea等[7]曾指出,生命代谢在死后继续进行直到代谢底物耗竭为止。 随着DNA技术的发展,一些研究尝试利用DNA降解和蛋白质降解规律推断死亡时间[8,9]。红细胞ATP这一参数推断死亡时间亦具有较好的应用情景[1]。 上述方法或误差较大,或检测繁琐费时。 寻找简便快捷的死亡时间推断方法, 应该为广大法医工作者所关注。

至于如何判断某回归方程的应用价值,龚志强等[1]认为r2>0.9的因子,其方程可用于死亡时间的推断。但是刘茜等[10]认为,评价方程不应仅考虑r2值,还应该注意评价方程在推断死亡时间时产生的预测偏离时间。笔者较为认同刘茜等[10]的观点,根据法医办案经验,对死亡时间推断其误差应控制在2 h左右为佳,否则其实际应用意义将大打折扣。

实验结果显示,6 种血常规项目其r2值明显低于ATP,且偏离时间高于ATP,误差偏大,不适于单独应用于死亡时间推断。 但同时也看到,6 种血常规项目的联合方程其r2值为0.9663,而且偏离时间为1.35 h,均明显优于ATP指标,更远超各血常规单项。陈瑶清[11和陶涛等[12]均报道应用多种人玻璃体液化学成分推断死亡时间,后者研究葡萄糖、钾、钙[13]、镁[14,15]、磷和微量蛋白等11 种指标,认为葡萄糖、钾离子和无机磷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好, 并建立三指标联合回归方程;钾离子与死亡时间最具有线性关系,但由于各自研究中的影响因素差异,造成直线回归方程斜率和截距的不同[16,17,18,19,20]。 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可以提高对死亡时间估计的准确性。

优化备课评价,完善教学常规 篇10

一、备课评价与评价主体

学校对教师的备课进行定期的评价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合情合理的教学常规督查方式。目前鉴于学校自身情况多种多样, 规定的标准也有所差异, 但有一点大同小异, 即把教师撰写教案这部分当成整个学校备课评价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 有的几乎占了备课检查内容的全部, 即评价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就是检查教师撰写教案是否书写工整, 是否符合“教案格式模板”, 备课节次是否足量或超量, 备课的各个环节是否齐全等。这样的评价过程简单、好操作。但是, 这样的评价结果往往与老师的备课质量存在偏差。

二、评价偏差产生的原因

(1) 总的来说, 备课评价的结果是评价体系相关环节共同运作的产物, 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脱离实际情况, 以简单化、形式化的条条框框来实施评价, 而简单化、形式化的评价方式必然会导致千篇一律的“共享”教案, 同学科出现连教学反思都一字不差的“雷同”教案……一般来说, 备课检查形式包括教研组检查、管理人员检查、同事互查或自查等, 但是在备课评价环节的处理上都还不够深入, 缺少必要的环节作支撑。一般一个学期检查教师的备课两至三次, 通常按照既定的流程来进行, 到时间该检查了就组织进行相关工作。评价的次数较局限, 评价形式较为单一。

(2) 评价设计的表格内容不够详尽、具体, 对教师备课的质量反映不够深入、全面。诸如教师对教材的领悟程度、教学内容的内化、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策略的把握、教学资源的开发, 学生的研究与关注度等方面的评价细化不够或评价不到位, 再如评价成了对表格内容如教案的节数、格式、内容的繁简、步骤的完整等对照检查填表式的固定模式, 评价的指标对教师备课的作用反映比较薄弱。

(3) 很多教师对备课理解不到位, 以为备课就是为了写教案, 写教案就是为了检查, 检查就是为了评比。另外很多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无外乎把书本上的知识点一一列举或堆砌在教案中, 就像是把货物存放在仓库里一样, 教师授课时就把这些东西一样样“搬”出来, 装在学生脑袋里。因而思想上有抵触情绪, 从而将其作为一个不得不应付的任务去完成, 甚至不惜采取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或找一些捷径。这样的评价结果往往也会造成偏差。

三、缩小评价偏差的对策

1. 评价体系设计、运行方面

(1) 评价内容多元化。学校对教师的备课实行“分层”要求, 提倡开放式备课。教师的备课既可以“简案+书头案”“旧案新备”,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有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也可以使用“卡片式”备课, 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就使教师从繁重无效地重复备课, 应付检查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为教师自修、研讨、反思提供可靠的保证。

(2) 评价形式多样化。最好根据不同的备课形式确定各异的评价标准, 实行分别评价, 把多种形式的评价结果进行梳理、分析及必要的综合处理。备课评价的对象也可以各不相同, 有时为同一备课组教师或同一教研组教师、有时为同一年级组教师, 有时可以是同一“层次”的教师。评价项目的设定要更加科学化, 力求更为全面深刻地反映教师课前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对教师的备课评价结果实行多角度综合分析, 从而更为公正、合理地评价教师的备课质量。

2. 教师工作方面

(1) 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备课的意义及重要性。“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有备而来, 有备无患”, 教师上课也一样, 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 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备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 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因此, 再优秀的教师, 在上课之前都要无一例外地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 充分发挥备课评价的正能量, 以“评”促“教”。让教师了解备课评价标准, 采用合理的备课方式, 学会有效的备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叶圣陶语) , 既然是例子, 说明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 而是“航标”。因此, 备课要深钻教材, 吃透教材, 备足学生, 让课堂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3) 教师教学反思是备课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对青年教师, 要把课后反思作为备课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可以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化, 引导教师进入教学科研领域。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分析 篇11

[关键词]小学教学 常规管理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的施行与进展要靠制度的保障。这些制度,既要有宏观上的理论导向,又要有微观上的可操作性;既要有主观上的要求,又要有客观上的灵活;个人认为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目标,以“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相关教育理念。

一、健全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在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明确且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工作管理过程中,只有有了好的工作目标,那么才能够指导下面的工作开展;其次,需要制定严谨的教学计划,只有有了好的工作计划,在每一步教学管理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条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学管理制度就是为了维护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一个规章制度,是为了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只有学生和教师都能够遵守这个既定的规章制度,那么整个教学目标才能够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顺利的开展。如果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是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各行其是,各自为政,那么学校管理就会出现混乱,学生和教师的组织性变差,教学效率明显降低,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小学教学管理制度,才能够顺利地指导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保证学校内外各项工作的协调一致。

二、严格监控教学质量

1.课前做好备课工作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所以说能备好课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效备课要求教师能关注学情、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有相应的学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教法,就是说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起点分析重难点,设计学法教法、设计课型和教学结构。备课步骤要严格遵循以下方案:第一,整体把握教材,就好比是要把握教学目标一样,教师提前备课的过程中,能够对整个课本内容进行一个连贯、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再加上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快速地提炼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就可以达到一个宏观调控,微观执行的过程。第二,认真编写备课教案,就好比是在教学目标下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分条罗列,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备案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知识点和难点,可以进行有效地标注和补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定期反思教学不足

所谓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反思性教学可以提高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增强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心。在反思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应该是一个长久的持之以恒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仅可以强化教学能力,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得科研范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问题,增强教学能力和自身的信心。

三、科学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关键是要懂得对比和借鉴。在学校开展可以研究,最好采用同伴互助形式。集体备课,由同组同课的老师上完这节课再由科组进行评课,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然后再由第二位老师上同一节课,由此类推,到本级科的最后一位老师。那么最后一位老师上的应该就是体现出集体智慧,较为成熟的一节课了。这种做法对于调整教学策略,研究真正有实效的内容实施很有帮助的。学校领导带头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对本教研的认识,逐步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保证了教研活动时间。学校各教研组坚持隔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的集体力量,促使了学校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和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整体推进。我们还重视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管理、监控。规定了各教研组必须制定教研工作计划与活动内容。教研活动要做到三定五有:定时、定内容、定研究课题;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活动原始资料积累,有教研组活动总结。

四、结语

加强小学教学常规管理,需要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同时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使教学常规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要注重抓好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工作、考察等几个基本环节。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贵在坚持,重在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贵在探索,重在实施。“坚持”与“实施”犹如两只“慧眼”。它把教育的迷雾看穿,洞察教育的本质,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对于小学教学的意义十分重大,它能够有效的保证小学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为小学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必要的保障。同时,各级学校、小学教学管理者、教师都需要在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下开展工作,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培育出祖国的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树林.普通高中教学常规管理的問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2]梅奎.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35):7-9.

小学科学常规课教学初探 篇12

下面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常规课教学如何做到常态。

一、常规课不求花,注重课堂教学的严谨性。

家常便饭最养人,教学也是这样。常规课要求实而不华,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严谨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

(一)课的引入要直截了当。

很快地让学生明确知道这节课要研究的主题是什么或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课的引入能根据教材意图、研究主题来设计,主要形式如下。

1. 复习引入。

2. 课题引入。

3. 图片引入。

4. 实验引入。

5. 生活现象引入。

6. 猜谜游戏引入。

(二)问题设计要合理严谨。

切忌提出的问题多而细碎或模棱两可,能根据教学目的设计科学、合理、严谨、有效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可太大或带有随意性,要围绕教学目的精心设计好问题。

(三)实验指导要细致到位。

包括实验方案指导到位、实验方法指导到位、实验记录指导到位。

(四)探究活动组织应有效。

二、常规课不作秀,关注学生的发展。

常规课首先教师要常态,即不作秀。新课程背景下的常规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真正为学生着想。

(一)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动向。

(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三)认真倾听,循循善诱。

倾听是一种科学素养,不仅学生要具备这样的素养,而且教师必须做到认真倾听。倾听要求做到:

1. 教师的目光必须专注忌流离不定。

2. 耐心地听完学生的表述,忌打岔。

3. 听清楚学生的真实想法,忌模棱两可。

4. 能瞬间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回应,或肯定或质疑或补充,循循善诱,忌不理不睬。

三、常规课不奢华,追求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平淡才是真,常规课是朴实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教学,就是要从课改的精神实质出发,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公开课上过滥、过繁、过度的雕琢和渲染,更没有华丽的课件,有的只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本校教育资源条件和生源情况,教学更趋于实际,追求真实,注重实效。

(一)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传统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 教学条件低投入高产出。

2. 面对面交流能更好地融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3. 较重视知识的反馈与应用。

如果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注入鲜活的血液,常规课在朴实中就会显得生动和精彩。

(二)考虑实验器材的替代性。替代的主要目的如下。

1. 对实验器材的改进,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2. 用便宜的实验器材代替,降低教学成本。

3. 运用易办的类似材料达到相同的实验效果。

实验器材的替代还要考虑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考虑资源共享,考虑材料的循环使用性、妥善保存和管理等问题。

(三)让科学作业走进课堂。

科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和验证,是课堂完整的真实反映,课堂内留足5分钟用来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是需要的。常规课为达到“轻负担、高效率”,应该让科学作业走进课堂。

四、常规课不拖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常规课追求的是简单与高效,在教学中并不刻意要求去追求亮点,只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就行了。

(一)重构教材。合理安排课时。

(二)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

(三)教学语言要精炼。

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主要方法如下。

1. 点到为止,忌重复、啰唆。

2. 恰到好处,忌含糊不清、词不达意。

3. 一语中的,忌长篇大论、拖泥带水。

上一篇:太阳黑子下一篇:英语课堂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