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教学常规要求

2024-09-01

数学组教学常规要求(通用8篇)

数学组教学常规要求 篇1

数学组教学常规要求

1.备课用黑色水笔。备课内容包括: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教学后记等部分。

2.教后记用蓝色圆珠笔。3年以内教师每周至少3篇,4-8年教师如果第一次教的每周至少2篇,第二次教的每周至少1篇;8以上教师每周至少1篇,每篇字数不少于200字,每位教师每月1篇教学反思(电子稿),字数不少于1000字。

3.学生作业本封面格式:学校:新一 ;班级:五(2);姓名:李一帆;学号:1;作业格式见附页。

4.作业批改格式:认真及时批改每一次作业,不得漏批、不批、错批,定期自查。批改中“×”尽量少一点,允许学生二次批改,对于补充、同步练上有难度、普遍性问题全班讲解后再批阅。等第和日期写在每次作业的右下方,等第:优、良、尚努力、需努力,对较好或较差的作业可用描述性评语“真棒”、“加油”等。“√”尽量小而整齐,大小适中长约3cm,批改字迹端正、清楚、认真、细致。批改后根据需要做好登记。教学过程中及时表扬优秀生,耐心辅导后进生。

数学组

2012.1

数学组教学常规要求 篇2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让学生多“看一看”,让学生多“做一做”,让学生多“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其次先要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设计再好的方法也是徒劳。只有我们教学的自主化,才可能有落脚点,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就需要老师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多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间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数学的本质是思维,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指标是思维水平的提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设计合理的过程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维训练材料,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多方感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策略;要提供创设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并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问题的意识;要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情境,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与方法,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培养。

四、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

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化的有力保证

数学组教学常规要求 篇3

课前常规

学习用品的准备。很多学生在上课前,还没有准备好学习用品。如,阅读课本时,时而要到书包里找课本,时而要到文具盒里找笔;独立作业时,时而要去找橡皮,时而要去找草稿。这样不仅耽搁作业时间,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因此,上课前应把数学的学习用品,如数学课本、作业本、草稿本、笔、尺等放在课桌上。

学习心理的准备。上课铃一响,每个学生都要走进教室,回到座位上,静候老师来上课。教师也应准时,最好是提前2分钟走进教室,这样每个人都会自觉做好上课准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听课常规

专心听讲。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掌握知识的保证。专心听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认真听老师的讲课,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过程、板书内容、讲课动作等,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二是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做到边听边想,判断其他同学回答得对与错,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如果让自己来回答,该怎样表达比较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个方面人手:一是教师讲重点时,要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边听边想,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要及时提出,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内解决;三是边听边记。要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记在大脑里,或者记在书上或本上。

勇于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我在教学中规定,鼓励学生敢于向课本、老师和同学提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开学时,学生不会质疑,教师要耐心辅导他们。在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后,教师要多创造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他们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

善于合作。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在合作形式上,可以表现为同桌合作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教师要求学生逐步做到:学会倾听,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主动发言,先准备后发言,不信口开河;同伴互助,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小组内要互相帮助,合作解决;遵守秩序,服从组长的安排,有次序地发言,声音适中,不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教学中,教师做到一段时间一个重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鼓励巧思。“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学生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课堂上,我积极鼓励学生多思考、巧思考。凡是出现一些精彩的回答、巧妙的解法、大胆的猜测等,我都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扬。这样做,学生不仅注意上课发言的数量,敢于回答问题,而且也讲究发言的质量,善于回答问题。经常这样做,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开阔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业常规

端正态度。学生在作业中往往有计算粗心、书写潦草和抄袭答案等不良现象,这些不正之风大大影响了作业质量的提高。纠正这些不正之风,必须从思想教育人手,讲清这样的危害。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作业时,做一道题对一道题,不要把题抄错,做一道题检查一道题,力争消灭错误,以提高作业的正确率。

规范格式。每学期,每名学生准备好三本作业本,分别为课堂作业本、家庭作业本和草稿专用本。每一种本子对全班学生来说是统一的,以便于学生区分本子的类型。对数学作业的书写应作严格的规定。一到三年级用铅笔作业,四到六年级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教师明确提出作业的具体规格和要求,并让每个学生把这些要求抄在作业本上。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规范的书写格式,教师应在第一时间里指出,并要求学生及时纠正这些不良习惯。

注重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除了教师要求学生作业时做到认真、准确、完整之外,还要做好作业评估工作。每次作业评估分为两项内容,一是作业成绩,也就是作业的质量,全对的可以评价为“优”;二是作业态度,也就是作业书写是否认真,书写工整的可以评价为“☆”。每周五下午总结一次,并给予精神鼓励。同时,每月安排一次优秀作业展览,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积极心理。

小学数学组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小结 篇4

一、检查概况:

9月27~30日为期四天时间,米公小学教导处联合各年级教研组长对所属六个年级第一阶段的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此次共有24个班科20名数教师接受检查。(有4名双班教学)总体来说,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成效是令人欣喜的,值得肯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整改。

二、主要成绩:

㈠、教案编写情况:⑴实效大。大多数教师编写教案能根据学情,课型,紧靠《课标》,重点突出,体现特点,落实目标,渗透理念,教学环节清晰合理,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⑵“余粮”足。大部分的教师能精心准备,认真撰写,数量足够,大多数教师有一周的“库存粮”。⑶形式活。教案呈现方式多,有自己撰写,有集体备课,个人增减,有在文中批注等,但更多的是自撰的。⑷有反思。大部分教师都能及时地在教案后面写上自己的教学感受,体验,思考,顿悟,内容丰富,形式灵活。

㈡作业布置与批改:⑴作业布置有广度:大多数教师能践行中心校就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做到“堂堂有作业,课课有练习”。有一部分教师还从时间,类型,要求等不同层面上做“细活”。⑵设置作业有维度:多数教师能根据学情与教材特点,从夯实基础,落实目标,提高能力,发展潜力等多重目的出发,自设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综合作业。⑶批改作业有效度:教师们都能及时,认真,细致,准确地批改作业,做到:符号规范,反馈及时,重视矫正。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存在问题:

⑴少数教师存有消极思想,对常规工作马虎应付;

⑵个别教师教案编写简单空洞,缺乏实用性;有的教师使用旧教案或集体备课的教案,但没有个人增减,缺乏主见性;

⑶少数教师的作业布置分量偏少,缺少精心设计,未能有效地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⑷一部分学生的作业习惯差和作业矫正效果差仍是“顽疾”;

四、整改意见:

⑴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 ⑵重视教学常规工作的过程性管理,提高学校工作的整体效益; ⑶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矫正的有效值; ⑷开展“如何对待错题”专题研讨,实现师生“双赢”。

五、工作设想:

⑴第二次联检以“点面’结合,“量质”兼并的方式运行; ⑵跟踪督查“存在问题”,发扬做大“成功特色”; ⑶提升“周末作业”质量,发挥“联检功能”。

2、撰写教案情况。

每位教师对教学常规工作意识增强,语数教案都能及时编写,并与教学计划安排的进度相符,甚至有余粮,并能以将每周的教案订成一本存档。埔头小学许清华老师编写的教案有2周余粮。有些教师对教案编写认识较为浅显,没有根据学情编写,一味抄袭其他教案,造成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迥异,费时又低效;有些教师任教的技能常识科教案编写不齐全,个别老师没有编写所任技能常识科的教案。

3、作业设置、作业量及批改情况。

作业的设置种类颇多,确实做到每课一布置,每课一批改。并能突出周末作业作用,做到全批全改,扎实学生基础知识。低年级的老师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鼓励性的评语,学生喜欢的图案。

语文学科完成的较好的老师:何惜春老师设计作业的种类多,批改认真及时,其中生字批改11次、听写批改17次、造句批改5次、每课一测批改5次、好词佳句菜蜜批改8次、练习册批改21次、自由作文21次批改9次、作文练习册批改3次、作文批改4次(有眉批和总批);前何中心小学的何春恋、林阳叶老师作业设计种类多,并能按时批改,做好二次作文训练;吴淑娟老师也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特点,设置不同种类的作业,夯实学生基础;后林小学的黄丽娟、林美华老师布置学生9次习作,批改8篇,还布置学生写日记;曾丽真、林丽英、沈少生等老师也能设置综合练习,并做到有布置,有批改。

数学学科完成的较好的老师:张家小学的林武清老师作业量足,布置42次,批改42次,练习册全批全改,并配套数学AB卷、创新思维练习,其采用讲评方式;前何中心小学何玉芬老师作业设置种类多,批改及时,采用全批全改,并能写上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学习。

㈡整改建议: 1.备课方面:

教案凡漏写的部分应及时补充;备课写教案提倡五要五不要:“要真正使用不要应付检查,要创造不要制造,要个性不要共性,要反思不要反复,要以人为本,不照本宣科。”教后记的书写,提倡遵循六性:“及时性、恒久性、简约性、探究性、实效性、积累性”的原则。

2.作业批改方面。必须规范作业的布置,注意作业的形式、内容与分量;提倡批改作业及时、认真、细致、规范,并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批改符号要规范,评价准确实效,做到簿籍整齐清洁,以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夏老师和蔡老师的备课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资料的积累,针对学期初街道提出的教研组考核的要求,一单元后有每单元的试卷和单元试卷分析,有实效性。朱秋娜教师下载有用的课件,根据自己的备课进行修改,每课一个课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作用。楼碧儿老师部分的“反思”内容也及时,较深入,也有时效性。

一、关于教案编写。

1、优点:大部分老师能自觉执行07年4月中心小学《学校管理制度汇编》本中《教师常规管理制度》关于“备课制度”的要求,认真落实《学校管理效益评估办法》关于“教案编写”的评估指标要素。被检查的语文、数学和被抽查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艺术、体育、科学、英语学科教案能及时上传下载或独立编写。语文、数学学科教案编写较为详细,每课均能就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进行认真分析,下载的教案编有页码并规范地装订成册。能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对教案进行“二度设计”或必要修改,并针对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写好教学反思,如月琴师、进全师二年级数学,亚延师二年级语文,杉玲师、旋娥师、吴彩虹师三年级语文,丽玲师四年级语文,惠玉师、玲津师、水来师、幼玲师五年级语文,泽源师、黄彩虹师、友利师、惠英师六年级语文教后反思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为详实地写出了自己的教学感悟。如建元师六年级数学,顺福师、玉娇师五年级数学,哲农师三年级数学采用表格式或进行旁注,反思有深度,富有特色;乌治师、顺福师的二年级艺术课还恰时在教案旁进行点评;冬梅师、月琴师五年级英语,进良师六年级科学立足班级学生实际进行编写详案,并在教案上圈圈点点,体现了教案的实用价值。

2、不足:检查中发现个别老师没有按照学科版主要求及时上传教案。部分教师下载后的教案既没有修改,也没有写反思,更不用说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重新进行“二度设计”;个别老师语数教学设计过于粗糙简单,或是教具不能适用;检查中我们还发现一部分教师的教案本挺新的,几乎没有折痕,可能很少去使用它,难觅使用痕迹,难以体现使用频率,当然更不用说是圈圈点点了。细读部分教师写的反思,发现写出来的反思仅停留于教材分析上,缺乏真实感悟。有些甚至是直接从教参中或教学目的中摘取几句,有应付之嫌。部分艺术学科教案上传不够及时,反思三言两语或基本没有。体育学科、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案仍发现部分老师没有进行编写或使用版本不符的教案;检查中发现不少老师印刷出来的教案或纸张规格不一,或文字排版不一,或没有封面,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

二、关于作业批改。

1、优点:多数学校能认真执行07年4月中心小学《学校管理制度汇编》本中《关于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若干规定》(南九学[2006]第45号文),语文科按要求设置听写本、生字簿、作文簿、课课通,数学科按要求设置AB两本作业本、课课通。大部分老师都能明确作业批改范围,认真进行批改,坚持按次或按课及时批改,使用正确批改符号,指出学生错误之处,要求学生认真更正,能采用分数、等级、鲜花及评语等方式评定学生的作业情况并注明批改日期。学生作业批改较好的有:月琴师二、三年级数学科,杉玲师、文明师三年级语文,丽玲师、承力师四年级语文,玲津师、惠玉师、水来师、幼玲师五年级语文,哲农师、顺福师五年级数学,泽源师、月平师、惠英师、丽源师、黄彩虹师、友利师六年级语文,金鸿师、建元师六年级数学。

2、不足:个别教师批改欠认真,学生的错误答案未能给予指出,未能让学生及时更正;检查中发现部分学生直接在打“×”的错题上更正,结果是:更正后是正确的,可依然打“×”,让人费解;个别教师批改后无注明日期,部分教师虽采用了分数或等级评价,但针对性和鼓励性不强,效果欠佳;部分学生书写不工整,簿面不整洁,个别教师书写了草,“√”打得太大;有的老师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偏少,采取听之任之的做法;有的教师已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改,还画蛇添足地写了个“阅”字;部分数学科只能提供近期学生的作业,缺乏完整性;中高年级由学生代改课课通现象普遍存在,但是教师缺乏教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方法,以致于课课通批改符号千姿百态;个别学校一年级没有设置听写本,部分低年级老师在批改学生的写字作业时不够认真,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不够严格,学生书写欠规范,字迹不工整。

三、关于教案编写作业批改的建议。

1、关于教案编写。实施了集体备课,实现了资源共享,发挥了集体智慧,提高了备课效率,得到了多数教师的支持和认可。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起码应该具备团队合作和服务他人这两种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你的疏忽大意或马虎应付,可能会带来工作的被动,引来教师的非议,你的潜心钻研或认真应对,可能会激发工作的热情,引起教师的赞誉。因此,大家一定要多一份心思,多一点责任,认真阅读文本,吃透课标,了解学生,备好每一节课。并把写好的教案及时上传到指定的版块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案进行“二度设计”,并实实在在地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此外,要写好反思,不一定要写长,但一定要是自己的真实感悟,不要拘泥于一种格式,比如可以写写教学片段,叙述学生的亮点之处;可以写写对课堂中某个突发事件的机智应急处理;可以写写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突破了教学难点;可以写出对教材编写的不同意见,对教参分析的不同看法,对某个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2、关于作业批改。应要求学生使用统一规格的作业本,按规定的格式完成,应要求学生 把封面写完整,并保持作业本的整洁;语文科作业按课批改,数学科作业当天批改,作业批改后应注明批改日期;作业批改后不必再写“阅”字;学生课课通上的错字、错词、错数字等小错误可通过画小圆圈让学生更正,错误较多的题目可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更正;学生作业本上的错题可让学生在后面重做一遍,并写上“更正”两个字,要求教师还要进行批改;教师应规范使用批改符号,并注意书写工整,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建议使用鼓励性评语,作文应尽量体现眉批、总评,让学生看到进步,看到希望,增长信心。

数学组教学常规要求 篇5

2013年10月30日,我校数学组进行了期中教学常规检查,这次检查我们本着教学常规向“常态化、自觉化”发展的态度,非常重视此次检查,继续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经过各年级备课组长的认真检查和反馈,情况如下。

一、做的较好的地方

1、大部分教师的常规意识有所提高。包括备课、作业设置与批改、质量测评、教研活动等各项内容。

2、大部分教师采用电子备课,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实,个别教师教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抄袭教案的现象逐步减少。

3、学生作业设置合理,批改认真,记录详细。突出双基教育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教研活动开展正常,教研手册内容丰富,记录及时、详细。

二、做的不够的地方

1、部分教师备课上没有单元教学计划,不符合规范。

2、个别教师没有书写板书设计和课后反思或时有时没。

3、少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后学生的错题没有及时订正,学生的书写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从所有作业批语看,鼓励性语言仍有待于探讨。

4、少部分教师教研手册中的听课记录没有写出评议意见。

三、今后需改进的地方

1、备课中没有单元教学计划的要及时补上。

2、备课中的教学反思和板书要尽量做到完整,写出自己的东西。

3、希望老师更加注重学生作业本上激励性评语的撰写和运用。

4、要加强对书写的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作业书写规范性,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批改作业不要用一个大钩,应该给每一道小题目都要打上一个钩.6、听课要及时记录,注意内容的完整性。教师应把听课、评课时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来。

数学组教学常规要求 篇6

第一部分 综述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增强教师学科教学的目标意识,明晰学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提高全县小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规范全县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全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特制订《赣榆县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本要求内容涵盖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内外辅导、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试卷与练习的编制、总结和论文的撰写、课题的立项与研究等方面。本要求将作为今后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和教学检查的基本依据。

第二部分 教学活动

一、课前准备

(一)集体备课

1.学校要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备课组,遴选骨干教师任备课组长,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学期初要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好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与测试。集体备课活动和教研活动间周一次,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备课组长对每次集体备课要认真作好活动记录,并留存好过程性材料。

3.集体备课应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备、个人精备‛三个环节进行。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将每次集体备课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课时,各备课组提前一周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框架或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反思与锤炼,形成自己的个案。

4.集体备课活动形式要多样,既可针对教材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开展主题沙龙研讨,也可举行微课、说课、模拟上课等活动。每次活动主题要明确,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学校分管领导要全员参与备课组活动,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二)个人备课

1.目标定位要准确。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明确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及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要深刻领会课程理念,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和外延,准确定位课时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同时辩证处理好课时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2.学情研究要全面。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进行学情分析时既要对任教班级群体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也要对班级中的‚两头‛(学困生、特长生)进行单独的分析,做好教学预案,做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

3.教法学法要优选。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情况下,本源性数学知识宜采用观察、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派生性数学知识宜采用讲授、讨论、自学等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策略的最优化,一般对常用的接受式教学策略、合作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自主式教学策略进行优化组合,发挥各种教学策略的长处和优点,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媒体选用要恰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但不能受媒体的束缚,不要为了媒体而媒体,程序化的开展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要科学。要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总体环节完整。情境的创设、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交流与评价等环节的设计要灵活合理。要依据2011版课标的理念和内涵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科学设计教学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充分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及具体的教法和学法,要凸显出教师的引导与点拨的具体过程,凸显出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活动。

6.练习设计要精心。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合理取舍、整合和创造性地使用,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度发展的原则,科学地创造性地设计有关练习,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设置发展性、综合性练习,要合理把握课堂训练的‚量‛和‚度‛,形式要多样,要注重‚四基‛的培养和‚四能‛的提升,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7.板书设计要合理。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新授课一定要有板书设计。

8.课后反思要深刻。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仅要记录成功的教学思路,总结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还要总结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围绕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主题展开,针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剖析,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9.备课格式要规范。要认真阅读备课簿中的‚备课常规要求‛,填写好前面的‚三表‛(任课表、作息时间表、教学进度表),制定好教学计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班级情况分析,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二是改进教学的方法与措施)。每课时备课要写出备课时间和上课时间。

10.备课环节要齐全。备课应包括全册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全册备课、单元备课内容应包括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资源与工具的设计、课时安排等。课时备课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和学具准备及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每学期应根据教师用书规定的课时数进行备课,对于机动课时可灵活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机动课时的教案。

二、课堂教学

1.课前准备要充分。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立课时的教学目标,并要针对学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的迁移来掌握新知。要根据教学的实际,灵活的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或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上课前教师要进一步熟悉教案并作教前修改,要准备好教学用品、用具,检查学生准备和课前准备活动。

2.教学氛围要和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游戏操作、激发兴趣,体验进步、增强兴趣,巧设练习、巩固兴趣。创设宽松的民主的教学氛围,采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或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

3.教学过程要灵活。课堂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探究学习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探究价值和思维含量的探究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自主建构新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精讲点拨‛,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4.课堂调控要到位。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学生生成状况及时有效地组织与调整预设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5.教学结构要合理。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实际,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不同的教学结构。从内容上分:以学生学习为主的问题研究一般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论证假设——指导总结——练习巩固‛等环节;以自主学习为主的问题研究一般包括‚呈现学习内容——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启发答疑——练习巩固‛等环节;以探究发现为主的问题研究一般包括‚提供实例——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指导总结——练习巩固‛等环节。从学段上分:第一学段一般采用‚‘兴趣’引入——‘问题’着手——‘分层’训练——‘质疑’提升‛教学流程;第二学段一般采用‚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建立数学模型——巩固练习,实践应用与拓展——总结反思,完善知识结构‛教学流程。

6.教学语言要规范。教师上课一律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课,语言严密、规范,力戒语病及口头禅;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激励性;教师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调高低和语速快慢适中,注意音量和力度,富于感情,切忌平淡低沉,枯燥无味。

7.时间分配要合理。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最佳时间。新授课一般在 30 分钟内完成主要教学任务,留有5—10分钟用于巩固训练和拓展延伸。低年级课堂作业基本当堂完成,其它年级课堂作业努力当堂完成。

8.课堂板书要工整。板书要准确无误,作图要规范、科学,层次清晰,要突出教学重点,书写要工整、入体、美观,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每课都要有作业。备课中的每课时必须要有1次课堂作业。《补充习题》作为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如果备课中是1课时,而补充习题有2—3页作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1页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其余的页面可以不做,不得在这2—3页中选几题作为课堂作业。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取课本中的练习题或个性化设计的作业作为学生的书面作业。要在集体备课时重点加强对作业的研讨与设计,多设计一些只有开放性、层次性、创新性、趣味性、灵活性的作业供学生选做,作为《补充习题》使用的补充。

3.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4.课外练习作业的选择应该以教材练习和《伴你学》的习题为主,也可以自主设计一些典型习题供学生选作。

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天课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

5.教师批改作业一律用红笔,不得用其它颜色笔进行批改。作业批改要及时,原则上当天作业当天批改完毕,未经批改的作业不能发给学生。

6.批改的符号、格式、等第、批语的书写要规范、端正,不得潦草。作业等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次。

7.作业批改要认真,提倡精批细改、面批面改,杜绝错批、漏批现象的出现。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教师要在适当位置写上‚订正‛,必须要求学生及时订正,教师适时进行补改。

8.要重视对学生作业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把握和合理使用激励性评价符号或评语,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作业评价的诊断性、激励性以及导向性。低年级可使用激励性评价符号(笑脸、大拇指、五角星、红旗等),中高年级可使用具有激励性、导向性、人文性的评价用语。

9.课堂作业必须教师亲自批改,严禁让学生代教师批改。课外练习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也可以使用师生共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

四、课外辅导

1.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学困生和优等生辅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

2.对于学困生的辅导,要耐心地了解和细心地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各种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的困惑,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

3.对于特长生的辅导,要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并编制科学的延伸拓展性练习供学生选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特长。

4.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切实保证课外辅导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持续性。

第三部分 教学研究

一、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1.要建立健全教研组织网络,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要以中心小学为单位,每学段成立一个数学教研组,设组长一名,分别负责引领本学段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要在教导处的领导和教研组的统一安排下具体组织本学段的数学教学研究活动。

2.教研组、备课组要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本组的学期工作计划,并采取灵活方式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每学期末要认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得失,撰写有质量的工作总结。

3.教师要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有序、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组活动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每次活动都要有目标,有重点,有具体任务,活动结束要对照目标反思活动效果。切忌活动流于形式。

4.教研组活动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备课组活动提倡以分析教材、研究学情为重点,以集体研讨、说课评课为主要形式,具体做好集体备课工作。每次活动要做好记录,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5.学科教师要积极承担公开课教学,每学年至少在全校范围内执教一节公开课。教研组要于每学年初确定本学年的几个教学研究主题,由教师选择主题并确定公开课的内容和时间,教研组长汇总、排序后上报教导处备案。教研组长要按时认真组织公开课活动,每次活动后要组织听课教师对公开课情况进行研讨、评议。

6.教研组、备课组要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类听课、评课活动,学科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每次听课都要及时记录,记录要比较详实,在听课时要认真思考,要根据上课情况做好同步点评,及时写出自己的听课随想,要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或不同想法,听课结束要写出总体评价以及评价等第。

7.听课后均应组织评课活动,评课时应先由执教者进行说课,谈教后自我感受,提出自己的困惑等,听课人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评课,评课时要看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适切、教学过程是否严实、学习方式是否多元、教学效果是否显著,既要指出优点,更要提出存在的问题或建议。评课可采用个别面谈式、小组评议式、书面材料式、调查问卷式、陈述答辩式、点名评议式、师生评议式、专家会诊式、自我剖析式等多种形式。

8.学科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参加培训时,必须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师要积极参加学历进修,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二、试卷与练习的编制 1.每单元教学结束,要编制单元测评练习,用来测评学生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要通过测评发挥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进步。每学期末要进行期末综合测试。

2.练习编制要以课程标准被依据,以教材内容为重点,重视基础,不得盲目拔高测评难度。练习编制要作为集体备课的内容。试卷与练习考查的知识要全面,难易适度,灵活变化,防止出现‚偏、怪、难‛题。题型要多样,可以有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等常规性题型,也可以有如方案设计、实践操作、规律探索及其它创新题型。

3.测评练习的内容要注意生活化、情境化,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避免人为编造的不切实际的内容出现。要适当减少单一文字叙述的题目,适当增加图文并茂的内容;适当减少对记忆内容的测评,增加对理解、掌握、应用内容的考查;要减少唯一标准答案的题目,适当增加开放性内容;题目内容要具有时代性。

4.对测评练习的批改、评价要根据每一习题的考查目的科学合理地进行,不仅要关注学生答题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答题的思考过程,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对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学生要进行鼓励。每次测评结束,备课组要对测评情况进行书面分析。分析内容要包括练习编制情况、学生答题情况、通过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出来的教学中的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等。

三、总结和论文的撰写

1.每学期初,教研组、备课组或学科教师要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学科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组或本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科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工作和教学工作计划。计划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具体。

2.每学期结束时,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要对照计划对一学期的工作进行系统的回顾,写出工作总结,总结要以事实为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重点突出,观点明确。既要总结出学期教学计划和教研计划的完成情况,教学任务目标达到的程度,又要查找出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3.每位教师每学年要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平时注意反思和积累,从日常教学中捕捉素材,从课后总结中提炼经验,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积极参加各级论文和案例评比活动,每年能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

四、课题的立项与研究

1.教师要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要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课题选题要立足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研究小课题、真课题。

2.课题研究要在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以沙龙或其它形式交流课题研究收获,不断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真正让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点滴体会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堂倡导的三大学习方法之一, 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但是长期以来,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这种背景下, 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到我们数学教学课堂, 并进行多角度地探索、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成员的性别结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等搭配合理、结构优化, 便能发挥较大的合作学习效果。学习小组注意动静搭配:静态的学习小组的特点是小组成员和学习地点相对固定。目前大多数班级以座位为划分标志, 有同桌、有前后2排4人、有前后3排6人等。这种小组合成便于节省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 所以被语文教师接受并广泛使用。动态的学习小组的特点是构成小组的成员不固定, 而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由学生按照自主选择的相同类型的学习内容自由临时组合在一起。

小组人数上一般是4到6人, 刚开始的时候人数不宜太多。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太小, 甚至还没有合作意识, 这时候, 应该实行2人的合作, 一般是同桌合作为佳, 以后陆续过渡到3人、4人或6人。在分组时, 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每一名学生的优势, 按照学生的能力合理分组。学生有的口头表达强;有的观察分析能力强;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思维能力强, 把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既能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又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 合作学习才能高效地开展。

二、让学生成为小组合作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主要体现在学习的主动性上, 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让学生畅所欲言, 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时, 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方面也要给学生创设好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自觉的小组合作, 达到重视小组学习的目的。例如, 在学习“找规律”一课时, 学生在小组找规律时有的用表演;有的用唱歌;有的用画画, 找到了许多教师到没有想到的规律, 使小组合作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每个学生都兴高采烈, 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 要善于将数学知识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三、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 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 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 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是长方形;为什么10厘米=1分米;301×2的积的十位上为什么一定要写0等, 就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时机的选择应在学生独立学习活动遇到困难时;应在学生对问题的解法、意见不一致时;应在处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时。只有选择恰当的合作交流的契机, 才能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和低效率, 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四、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气氛

调查表明, 有近30%的学生对稍难的问题不愿做深入地思考, 他们往往缺乏思维的触发点, 或者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缺乏信心。在这种情况下, 用学生之间的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就尤其显得必要。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切忌放手不管, 一定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过程中, 时不时地对学生的谈论、交流加以沟通、指导。教师要以朋友的心态与学生沟通, 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才能有效开展学习。这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最大地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五、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正确评价

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以后学生在全班的进行的交流活动。因为很多的合作讨论成果都是在交流中得到了体现, 得到了强化。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 对学生的讨论倾听、评价、建议、引导, 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 以便做出及时调控。合作学习的评价有个最明显的特点:重视小组自评。为了保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合作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小组成员共同活动的情况, 这就是小组自评。小组自评的目的是帮助小组成员学会怎样更好的合作。另外, 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还要注意的是,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提倡的, 但它并不是灵丹妙药。小组合作学习和我们常用的教学方式如讲授、实验等方式是辅相成的, 要灵活使用。

六、尽量努力保证人人参加

每次小组合作活动前, 我都给学生独立思想的时间, 使他们在交流中能各抒己见。小组活动中采取轮流制, 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创见, 又要善于修正自己的误见, 听进别人的意见。同时应该注意让学生有发现、讨论、交流、评价的时间。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只有教师把讲的时间挤出来, 砍掉自己多余的话, 学生才会有充裕的时间。

总之,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教师在新课程的环境下, 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 扬长避短, 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 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篇8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现代化课堂教学中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思想情操是一种良好的运作机制。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

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合作意识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注意倾听,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

的需要设立小组内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二、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決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既然所有这些合作学习的类型都采用了一定数量的独立学习,那么我们要善于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学过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性质;学生独立举例推导;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惑时,再设置合作,相互质疑问难,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共同解决。

三、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

一项需要分工且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务是促成合作行为的最基本条件。教师选择好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并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有趣、富有挑战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很好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的设计要考虑这样—些问题:一堂课的

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而且,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个人学习有困难,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当学生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一位教师在执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中,大胆地让学生提出合作酌任务,取得了很好地效果。首先这位老师先让学生各自看录像统计进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结果学生统计的结果五花八门。面对这个问题.老师问学生用什么办法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统计效果?有学生说多看几次,老师说统计录像可以,但是如果我们统计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就不能重复,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这时许多学生几乎同时说用分工合作的办法,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个人记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结果,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合作小组的统计结果几乎没有什么误差了。这位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分小组统计,而是让学生在发生困难时自己提出合作任务,结果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配合默契,产生了很好的合作效果。

四、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时间和空闻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判断,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所以在小组讨论时,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有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习过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出来,学习成果才能瓜熟蒂落。那些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最终并不会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什么值得回忆,回味的东西。有的甚至造成学生后继学习的困难。这些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惊醒吗?故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时应充分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实验,去猜测,去交流,去概括,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

五、教师必须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之中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巾,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

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巾,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说:1、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2、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3、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点。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4、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会相同,但教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做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可以自由活动,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人。6、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除了这些,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说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学生经常缺席,等等。当然,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教师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上一篇:常见病因病句分析表下一篇:春节期间加强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