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教学

2024-06-03

系统解剖教学(共12篇)

系统解剖教学 篇1

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和发展的学科, 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器官的位置、毗邻、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基础学科, 为医学生日后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何学好系统解剖学是多年来困扰医学生的一大难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加以改进, 现将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 注重预习和复习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的入门课程, 要掌握的信息量大。人体的结构十分复杂, 解剖学名词特别繁多, 医学中约1/3以上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 这就为初学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务必解决信息量与记忆的关系, 所以提前预习至关重要, 在课前对学生提问本次课的内容, 可以督促学生认真预习, 保证了学生在3学时的课堂中通过教师启发、诱导和讲解, 在课堂上就能基本掌握所教授的内容。学好系统解剖学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课后及时复习。人们所学习的知识在24 h后如不抓紧复习, 就只剩下原来的25 %, 所以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非常重要。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每次上课前提问学生, 课后让学生总结笔记;每次课前检查学生的笔记, 以课前提问和笔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和认真完成笔记。

2 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 也是一门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完善, 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施的各个领域[1]。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有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无法相比拟的优势, 因此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解剖学教学实践中[2]。多媒体教学直观和逼真的效果在解剖教学中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认真准备多媒体课件, 在课件中必须控制文字的使用量, 多运用图片、动画等资料, 同时在课件中有教学大纲和课后习题, 这样使学生对本次内容清楚明了。

3 用临床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几届学生的问卷调查, 学生们普遍认为系统解剖名词多、内容繁琐, 难记忆, 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有许多学生认为解剖学课程虽然重要, 但是不如一些临床课程有意思。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联系临床病例和实际生活的事例, 激发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 同时也缓解在解剖教学中枯燥无味的授课。例如在讲述输胆管道时, 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肝炎、胆结石在临床上会引起黄疸;讲述鼻腔、鼻旁窦及其开口时问学生为什么感冒会发生鼻窦炎;讲到喉结构时, 结合急性喉梗阻的抢救部位和注意事项;讲到食管的3个狭窄时结合食管异物滞留易发生部位和正确的处理方法;讲到心脏的体表投影时, 可联系心包穿刺的位置;学习冠状动脉时, 讲授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应用、手术过程简介等。

4 注意讲课的艺术性

教师讲课与歌手唱歌一样, 同样的一首歌曲两个歌手唱出的效果却截然不同。教师讲课的方式和方法至关重要,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 讲课的声音要洪亮、抑扬顿挫, 语言要有条理性、简练明晰、富于哲理性、逻辑性和艺术性[3]。对于一些难记、复杂的内容通过口诀、顺口溜、类比等形式将其形象化、简单化[4], 帮助学生记忆。将一些难理解的概念与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 便于记忆, 不易忘记。这样让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能更容易理解, 进而激发学习解剖学的兴趣。

5 沟通师生感情, 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关心和尊重学生, 以情感人, 使学生感到温暖;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平等的关系与学生交谈, 同时尽量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沟通师生感情, 为教学活动营造一种温和、轻松的气氛。在这样氛围下授课, 学生会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教学内容, 教学的效果非常好。教师切不可因为个别学生违纪而与学生发生冲突, 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形象一扫而空,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产生厌学情绪并讨厌这位教师, 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学, 教学的效果不可能好。

6 归纳总结

由于系统解剖学每次课内容中要求掌握的概念多、辨认的器官结构多, 所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记忆这么多的信息很难做到。所以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 应抽出少量的时间对当堂课内容做总结, 理顺一下主次关系, 点明重点、难点。这样做能使学生思路清晰, 掌握的知识完整、系统, 也有利于学生课后有重点的复习和整理笔记。下次在讲课之前以提问的形式提问学生上次课的重点内容, 当学生回答完毕后, 教师再加以总结, 这样加深了学生对上次内容的理解, 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

7 教学改革

为了锻炼学生综合素质, 在系统解剖学开课的第一次课, 对学生在班内进行分组, 每班分20组, 每组2人, 并进行编号, 给学生发放学生自讲任务书, 包括讲课内容、讲课时间。在15 min内每组学生完成自己的讲课内容, 然后教师作简单点评, 提出讲课不足之处和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讲述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们毕业后, 在从事临床工作中讲授临床专业课奠定了基础。

总之, 学无止境, 教无定法。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特点,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 不可拘泥一法、墨守成规、生搬硬套。在教与学的道路上不断寻求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优秀的医学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蔡玉文.多媒体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 2007, 13 (4) :392.

[2]陈兴智, 戴忠辉, 赵莉, 等.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在医学形态学教学中的比较性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 2002, 4 (4) :292-293.

[3]扈清云, 田国忠, 王培军, 等.解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艺术增加兴趣提高效果[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4, 27 (4) :29.

[4]王喜梅, 张雪梅, 蒋洁.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中的小结艺术[J].解剖科学进展, 2008, 14 (4) :471-472.

系统解剖教学 篇2

一、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系统解剖学的课程是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进行的,其面对的对象是刚进入高校的大一新生。他们刚经历高中的艰苦环境,期待大学的美好生活。对这些刚进入新环境的学生若开始就进行传统式教学,讲解教材中的主要内容,要求强行记忆其中的重难点,结果将是徒劳无功,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耗费多时,还无法掌握学习知识,致使学习效果降低,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排斥该课程的学习。同时,系统解剖学本身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内容本身较枯燥,多是一些比较生疏需要记忆的结构名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思考,系统解剖学中是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强制记忆,该课程的关键之处究竟在哪里。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解剖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由于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内容多,其中涵盖的医学名词占医学知识中的25%,其内容之间无一定的逻辑性,不易理解,也没有趣味性,不易使人产生兴趣。而且目前的高校制定的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不断减少,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却没有改变,故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该课时的讲解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求快速,而不求学生理解。这样就在教学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了学时少和内容多之间的矛盾。另外,新生对系统解剖学的知识也十分陌生,部分专业词汇更是难理解和记忆,因此,在不破坏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取舍,是化解学时少与内容多这一矛盾的关键所在。

最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好系统解剖学这门课程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解剖学正如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说的,其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比如系统解剖学中介绍结构的空间位置毗邻关系就十分抽象,仅依靠在课程中的理论式的讲解,很难彻底理解,只有在结合实践过程中的观察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此外,高校配置的实验室设备不齐全,比如,实验室的通风条件差,在实验室教学时室内弥漫着福尔马林的气味,不仅致使学生在实验课中产生畏惧,还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观察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探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措施

1.双管齐下,提高系统解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针对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我们可以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对该模式已经有多年的使用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问题进行探讨,这样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程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系统解剖学内容庞大,要让新生明白仅仅依靠高中时期的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摒弃原来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教师要在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精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教学重点和次点,教师要熟悉系统解剖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使学生能针对性地去学习。在课余时间内,学生也能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此学习既抓住了重点,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对于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在掌握教材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实习课的实物观察去巩固知识。

2.提高教学环境,提升实验室设备

我们高校尽量提高实验室的设备质量,尽可能地排走实验室内挥发的刺激性气味。当然,我们也需要通过改进实验方案来改善解剖实习课的学习环境。比如用保存液和冰柜冷冻保存来替换原有的固定液福尔马林,并尽可能地降低福尔马林的浓度,减少其刺激性气体的挥发。

此外,我们还应该监督实验的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的卫生打扫和整理,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改善解剖实习课恶劣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我们针对系统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探讨,通过精简,优化教学大纲规定中的教学内容,掌握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知识。通过采用实际和理论结合的方式,不断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趣味性,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使得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敏麟,林海鸣。系统解剖学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J].四川解剖学杂志,(01):50-51.

[2]杨慧科,马晶,张雅芳。五年制本科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02):122-123.

系统解剖教学 篇3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系统解剖学教学;应用

自新世纪以来,科学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网络教学在高等教育中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成为医学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新的教学手段和教育形式。因此,我校推出了加强网络平台建设的系列措施,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本学科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主动学习能力。

一、系统解剖学教学现状

系统解剖学属于一门医学入门课程,是学习医学各学科的基石,对系统解剖学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未来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水平。系统解剖学一般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开设,此阶段的学生尚未从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学习方法过渡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其缺乏对系统解剖学这类形态学课程的空间想象能力。因而,教师在传统课堂需要准备大量的文字描述、画图和幻灯片,更需要配合使用模型、标本等教具,讲解晦涩难懂的医学名词,致使传统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变成了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此课程失去了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解剖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填鸭式教学更是加重了教学负担,学生也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接受新知识难度大,出现了出力不讨好的现象。

二、网络教学平台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临床病例等各内容进行充分的整合,使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在学生从中全方位地对所学知识进充分理解与掌握的同时,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也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系统解剖学图多,知识点多,并且和临床病例结合紧密,因此,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系统解剖学这门形态学课程教学过程,可以放大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体现其极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资源丰富:系统解剖学依托现有的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即临床应用解剖学系列课程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门课程,以学校的网络平台为基础,自建充实网络教学平台的栏目和内容,充分整合系统解剖学视频、幻灯片、图片以及动画等各方面内容,同时有中国解剖学会链接和多所知名医学院的解剖学网络课程链接。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开阔了他们的知识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运用现代技术学习的能力,为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统一的学习,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禁锢,个体差异性的学习需求将无法得到满足。学生可以利用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的丰富资源,在相对自由时间和地点,根据个人需求,自由的浏览资源,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与内容或者喜欢的老师进行网络在线学习。对于个人感兴趣的知识点或者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的探索深入寻找相关的内容和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度和深度,掌握的更加牢固扎实。使得学生不再单纯的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了知识的建构者,对知识表现出极高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相对较难的系统解剖学课程。

3.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增进师生友谊。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会主导课程内容的进度和讲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过程中,这与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使得学生失去了对课程内容积极思考的能力,对知识点扩展度较低,认为只要把老师讲的内容机械的背过就可以考试及格,忽视了对知识点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是无从谈起。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将系统解剖学内容置于网络平台,课堂中教师只是讲解一些相对较难理解的知识即可,对于通俗易懂的内容,完全交与学生自学,这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一个自己的互动空间。当遇到学习困难时,对于一些较为内向的学生平时可以不会去主动问老师,在网络平台他们可以无所顾忌的向老师提问交流,及时了解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调整学习方向。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将其发布于平台上做统一解答,扩大了知识受益面。教师可以制作网络调查问卷和知识点小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和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因此,这种网络教学平台有效的避免了师生间沟通难,理解差的难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网络教学平台在系统解剖学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解剖学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问题,在承担教学任务和教研室日常工作的同时,再参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课程访问量极大,使得教师只能利用自己少有的课余时间构建自己的网络课程,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无疑是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交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教研室应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尽最大可能的丰富网络内容,同时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将共性的问题设定时间点及时发布,尽可能少的占用教师的业余时间。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需要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并查阅较多的相关知识,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较难保持对系统解剖学持续的热情和积极性。这需要教师在开课前和学生讲解网络平台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教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习效率。

3.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不确定性: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网络教学平台的自测系统和考试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习空间。但网络教学平台的自由性同时也为教学带来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没有受到有效監督,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为了方便、快捷,开始出现抄袭的现象;也有部分学生在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在网络寻找答案。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也使学生的学习严谨性大大降低。

解剖学中运动系统的教学体会 篇4

1正确选用教具

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 标本、挂图、模型、电教等是教师常选用的教学手段,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教具。如在讲解颅骨时, 最好先选用颅骨分离标本, 直观展示23块颅骨的位置和形态, 之后再观察颅骨各切面标本。在骨骼肌的理论授课中, 适宜先选用挂图、图谱认识该肌的位置、起止点、层次、纤维走向, 之后再利用实验课观察标本效果更好。

2分清主次, 明确要求

由于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知识, 结构复杂, 知识点多。教学时要根据临床应用, 对于重要的、常用的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 要求掌握其名称、位置、形态、功能。对于其他次重要结构, 只需了解其名称、位置即可。

3正确应用专业术语描述器官形态

在阅读教材时, 要了解教材中的描述方法。即在顺序上, 通常是由大到小, 由上到下, 由前向后。在描述某一部分结构时, 往往是以甲为中心说明其他, 如甲的上方有乙, 甲的外侧有丙等。如讲解面颅骨时, 是以上颌骨为中心描述。描述长骨的形态, 按两端一体的顺序讲解。结构复杂的髋骨, 可以按整体到分部的顺序学习。骨骼肌则由浅层到深层描述。在指导学生预习和复习时, 要注意条理性, 并训练其对方位术语的理解和反应能力[1]。

4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4.1 归纳比较法

对于形态相似、有共性的器官, 为突出结构的特征, 可以采用此法。如肱骨上端外侧有大结节, 前方有小结节;股骨上端外侧有大转子, 前方有小转子。肱骨体有三角肌粗隆;股骨体有臀肌粗隆。肱骨下端有内上髁、外上髁;股骨下端有内上髁、外上髁、内侧髁、外侧髁。尺骨和桡骨的比较、椎骨的一般形态、四肢关节都可以采用此法, 提高学生的鉴别与记忆能力。

4.2 互动教学法

能识别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是本章节的目的。指导学生不仅可以在模型、标本上找到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 而且在活体上也能准确定位。让学生相互配合, 在自身和对方身上触摸标志, 如第七颈椎、胸骨角、胸锁乳突肌等。每讲完一节, 把重点内容给学生做一个回顾, 用实验报告纸绘制人体解剖图,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加深了其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各个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3 案例分析法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医学知识, 在基础课中不断增加一些解剖学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又能增强其临床意识和能力, 逐渐培养医学思维方式。如在肌学中, 臀大肌是一个重要的肌性标志, 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学生臀大肌形态与位置, 学生只会机械性的记忆。该肌的外上1/4肌质丰厚, 神经和血管细、少, 因此是临床肌内注射最常选用的部位, 同时指导学生注射区域定位方法, (1) 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外作水平线, 从髂嵴最高点向下作垂线, 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 外上1/4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 (2) 连线法:髂前上棘与骶尾结合处连线的外上1/3处。这样讲解后, 学生不仅掌握了肌学知识, 也巩固了相关骨科知识, 更增强了其对解剖学的重视和实践操作意识[2]。

5重视情感教育

理论课结束后, 学生将首次到实验室观察标本。多数学生未见过尸体, 在上课初期, 普遍存在着好奇、紧张和害怕心理, 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恶心、心悸等反应。此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及时给予心理支持, 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使其认识到标本是他们学习的第2个“老师”, 以尽快适应解剖学特殊的学习环境。也有个别学生不知道爱惜标本、模型, 随意乱涂乱画, 教师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使学生明白标本来之不易, 要懂得爱惜标本, 尊重逝者[3]。

当然, 标本及模型也是成为分散新生课堂思维的重要因素。故教师应在每单元课程开始时, 充分利用新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 选用新颖的方式和引人入胜的话题, 指明该节的学习目的和教学安排,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主题。

参考文献

[1]王玉玲.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9:2.

[2]祁晓民, 马朋丽.浅议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人文关怀问题[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6, 27 (4) :60.

系统解剖教学 篇5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它可以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等,无论哪一种分支学科,都是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的,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系统解剖学这门课成为每位解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解剖学教学水平从七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解剖学;教学;提高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接触最早、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医学课程之一,其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必不可少的专业课。它可以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等,无论哪一种分支学科,都是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的,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系统解剖学这门课成为每位解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从教5年来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共勉。明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医学院校由于所设专业不同,系统解剖学这门课的课时数差别很大,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明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比如我院的眼视光专业(专科),我们在选内容时应把感官系统作为重点;对涉外护理专业,则要求老师们应把常用的解剖专业英语词汇在上课时重点介绍给学生们。另外,我们要培养学生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教材前言部分就着重讲解有关解剖学术语、姿势及方位术语,如“矢状轴”、“冠状轴”、“前”、“后”、“上”、“下”等,并通过提问、默写、学生示范等手段使每个学生熟练掌握。在以后讲课过程中遇到这些姿势、方位术语时要多次强调,启发学生们多使用这些术语,这样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重视板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板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无可比拟的,它使学生如临其境,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研究对象,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等,从而表现出挂图等其他直观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相比较而言板图具有以下优点[3]:方便灵活,经济实用;循序渐进,直观生动;图文结合,一一对应;简化结构,突出重点;随讲随画,吸引注意。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板图的这些特点,做到随画随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直观教学手段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学手段包括挂图、图谱、课本插图、标本及模型等,它们虽不及板图形象,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实验课由于时间短,老师不可能像在理论课上那样把全部内容重新讲解一遍,只能把重点内容做一个概括性回顾,重点是学生自己结合所学内容看挂图,标本及模型。某个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教学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实验室标本的水平。种类多、质量好的标本对培养高质量的医学生肯定是非常有利的。重要的标本力求每个学生都能观察、触摸。在实验课上我们应多留时间给学生看标本,晚上开放陈列室鼓励学生多看。模型也不容忽视,模型比标本结构更为典型,容易学习,而且它们弥补了标本的不足,尤其是那些不好制作或在现有水平制作不出来的标本,在神经系统中神经核的空间分布更离不开模型。重视系统解剖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系统解剖学是学生要真正掌握理解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和结构,必须通过认真观察、亲手触摸、亲手操作才能观其“形”、识其“态”。学生要真正理解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就必须投身到解剖尸体、观察标本这些实践上来[1]。我们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尸体标本,尸体很珍贵而且属于一次性消耗标本,学习的班次多了就破坏了,我们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尸体的功效,要求学生在每次上课前必须复习所学内容,而且合理分组,每组15人,每次主刀、副主刀各一人,依次轮流,每次其余同学在旁观看保证人人都有动手机会。重视教学过程中各种辅助教学设备的应用

辅助教学设备包括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每讲完一个系统给学生安排一次录象,使学生加深对本章节知识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不断普及,幻灯、投影已经被多媒体技术逐渐取代,多媒体计算机在许多医学院校已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创设一种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对人体器官结构的形、声、色等的变化来获取知识,认识其内在规律,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为解剖学教师提供了形象的表达方式,有利于系统解剖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比如在系统解剖学中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脑脊液循环等,如果应用普通的辅助教学设备很难有形象的表达,但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应用画面可以控制动画影片,应用二维动画的形式表示传导通路,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具体、由模糊变直观,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也要注意其发挥不够、使用不当、内容设计不当等问题。我们要处理好多媒体解剖教学与传统解剖教学的关系,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不能过分依赖它,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图与给学生反思时间的关系。在每节课最后的总结复习时可利用其大容量的特点,但也要注意传统教学手段的穿插[2]。6 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

解剖学教师自身含金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解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除了课前要认真备课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多解剖尸体,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有条件的话可以出去进修、学习,博取众多兄弟院校解剖学教学特色为我们所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7 教学效果及评价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们学院,一般采取期末考试、平时实习报告、上课提问、实物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评每位同学。其中平时上课提问占总成绩的5%、实习报告占总成绩的10%、实物考核占总成绩的15%、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如果是局部解剖学,我们还要考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所占总成绩的比例也会随之相应调整。每次考试完毕,我们要做每个专业的学生成绩分析,要写出个人工作总结,分析此次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不断激励自己。总之,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怎样搞好系统解剖学教学,如何提高解剖学教学水平,突出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博采众长为我们所用,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系统解剖教学 篇6

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收治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2~63岁,平均47.38岁,均排除陈旧性骨折及其他手术禁忌证,按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按AO/OTA分型A2型5例,A3型13例,C2型16例,C3型6例,应用解剖钢板手术治疗;对照组按AO/OTA分型A2型4例,A3型14例,C2型15例,C3型7例,应用微创稳定系统(LISS)手术治疗。两组年龄、性别、骨折分型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方法:①对照组仰卧位,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于大腿上部充气带结扎止血,根据具体的骨折方式和部位选择切口,前外侧、前内侧、后外侧、后内侧或其他改良切口,逐层切开软组织,切开关节囊,暴露骨质结构,尽量保护骨膜,观察半月板损伤情况,C型臂在透视下型骨折块复位,以保持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平整为目标,透视观察复位满意后,于内侧或外侧安防解剖钢板,或内外侧联合安放解剖钢板,固定后在观察骨折块对位情况,如满意,则逐层关闭切口并留置引流管。②观察组体位、麻醉方法及止血方法同对照组,取胫骨近端外上方切口,长度自骨折线下2~3cm至髌骨上缘,对累及关节面的患者,应切开关节囊,复位骨折块,以关节面恢复平整为成功,并应用细克氏针固定较小骨折块,如骨折未累及平台关节面,则不必打开关节囊,仅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处理,恢复对位、对线,手术过程中应保护骨膜,尽量不祛除骨组织,C型臂下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满意后,借助导向手柄将LISS钢板置于胫骨前肌与胫骨骨膜间,拧入自攻螺钉,透视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满意后,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结 果

两组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成功率100%,观察组手术时间146±13.21分钟;出血量165±21.47ml;X线检查骨折愈合时间16.80±2.75周;并发症4例,1例术后螺钉松动,1例克氏针滑脱,2例术后疼痛;膝关节功能评分78±7.80;对照组手术时间218±21.55分钟;出血量288±41.07ml;X线检查骨折愈合时间16.75±2.15周;并发症7例,1例术后螺钉松动,1例继发骨折,2例术后疼痛,,3例钢板取出困难;膝关节功能评分71±6.85。两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

讨 论

胫骨近端骨折多由高能量暴力损伤所致[2],由于该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复杂,软组织及韧带等附属结构存在不同程度损伤,骨折累及关节面,手术需要达到解剖复位,难度较大,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功能缺陷,目前解剖钢板内固定和微创稳定系统固定是治疗该种骨折的常用选择方法。

LISS是基于外科微创理念设计的,该术式是将过去骨科手术强调解剖对位,坚强内固定向保护骨组织及软组织血运和减少手术创伤转变的代表作之一,LISS钢板形状设计与骨的轮廓一致,术中不需要预弯、塑形,操作方便,节省了手术时间[3];另外,LISS钢板固定于皮外,应用瞄准器,避免了骨折部位的广泛切开暴露,减少了软组织损伤,有效减少了失血量,提现了微创理念。

经本次研究充分证实微创稳定系统在治疗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方面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传统手术的水平,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劉凯,冯斌,刘林,等.微创稳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临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12):810-811.

2 郭良泽,毛滑晋,马力.胫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67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2967-2968.

系统解剖教学 篇7

一、Motic人体解剖标本共享系统的组成

(一)硬件组成。光学连续变倍球形摄像系统;Motic视频服务器;Motic无线控制键盘;教师控制终端;液晶显示器;手持微型摄像头;投影仪。

(二)软件组成。解剖手术数码互动实验室2.0是Motic推出的应用于实验教学的专用控制软件。组成有数码摄像系统调节;多频道切换;视频广播;多路录像;高级图像处理功能。

二、Motic人体解剖标本共享系统的优点

(一)实现一名教师同时指导多个班的学生进行标本解剖。教师通过计算机对每个解剖台上的数码摄像系统进行放大、缩小及自动控制,监视操作过程的实时图像,同时通过投影仪将电脑上的图像投影到大屏幕上,师生共览。采用Motic人体解剖标本共享系统专用教学软件完成高质量教学。教师通过问答对讲系统,随时与学生沟通,问答、讲解和指导。教师端可以把教师屏幕广播给全体学生,也可以把某个学生的图像广播给其他学生,起到教学示范作用。教师端配一个纯硬件的控制系统,可以不开启电脑完成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功能。

(二)使每个学生可以像主刀手一样清楚地了解标本解剖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每个解剖台的学生可通过控制器对数码摄像系统进行放大、缩小及自动控制,在解剖台所配的显示器上显示实时操作图像,保证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标本解剖的每个细节。

(三)通过主控制室,实现局域网内所有解剖教室的教学互动和资源共享。主控制室计算机系统可控制多达64个解剖台或手术台,教师可通过语音系统与各个子教室的教师进行交流。软件可以设定自由分组,不同教室间可任意分组,同一组内的任意一个教室都可以作为主控端,且随时变换主控端画面到其他教室计算机上,授课声音广播到其他教室。

三、应用实例

(一)如何播放VCD光盘。

1.子教室播放。点击MPEGAV MPEGAV—AVSEQOL AVSEQOL—打开方式—暴风影音播放器—播放。

2.主控室播放。点击DIGILGBTT—TEACHER TEACH-ER—播放器—光盘—播放—我的电脑—VOLUMELABEL(G盘)—MPEGAV—AVSEQ01。

(二)如何录像及怎样保存。

1.录像操作。点击Motic,Motic—登陆—确定—C001.P001(N01)—开始录像—学生1—确定—云台操作—停止录像—确定—采集图像—关闭桌面。

2.保存图像。击右键复制—我的电脑—打开D盘—CAPTURE FOLDER—右键粘贴—观看图像。

(三)如何监视学生。

1.主控室。点击CONTROLSE—登陆—教学示范—学生屏幕—放大N01—转云台操作。

2.子教室。点击MOTIC MOTIC—登陆—确定—启动示范—学生1~4确定—放大N01。

(四)如何传发图片。

1.主控室。点击CONTROLSE—登陆—教学示范—最小化—打开解剖图片库—人体图库—如脉管系统—打开图片—打开任意图片。

2.子教室。点击MOTIC MOTIC—登陆—确定—启动教学示范—学生1~4—放大N01—频道1—操作结束。

(五)主控室如何广播。点击TEACHER(发出声音)—教学示范—广播。

(六)其他应用。解剖教学中,除了运用MOTIC互动实验室2.0控制软件外,还做了以下应用:将一具整尸放在球形摄像系统下方,例如讲全身肌肉时,教师进行标本解剖,学生通过液晶显示器同时无障碍观察数码摄像头扫描图像,所看即所得;也可将图像投射到大屏幕上,师生共览。保证让每个学生看清楚标本解剖的每个环节。应用手持式数码摄像头,例如观察颅骨底面的孔裂时,自带LED照明,自动聚焦功能获取清晰图像,确保教学效果。弥补自动摄像系统无法拍摄到的标本细节和无法达到的“死角”。除解剖学课件演示外,对内脏部分的教学,应用标本和教学模型加以补充,尽可能用实物展示各脏器的形态,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尽快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四、MOTIC人体解剖标本共享系统的不足之处

(一)停留在对模型的观察阶段。由于该软件系统主要是让学生观察标本解剖的每个细节,所以要将标本放置于球形摄影系统下方,又因环保保存液价格昂贵,我们还一直使用甲醛保存标本。甲醛有刺激气味,师生不能长时间停留,影响学生对标本解剖的观察。此外还导致房顶墙皮脱落,关键是设备的灵敏度有所下降,故该系统后来只停留在对模型的观察。

(二)该软件系统质量的稳定性不高。使用一年后,即出现下列问题:广播杂音干扰太大,教师在主控室无法播音,使问答对讲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图像不能正常切换,影响学生的观察效果,失去标本共享和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的功能;电子白板的手动操作无法正常进行。

(三)对麦克奥迪公司的建议。建议公司对原设备进行彻底维修,从根本上解决操作故障的问题。同时对原产品升级改造,研发性能稳定、用途广泛、技术先进的新产品,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文对MOTIC人体解剖标本共享系统的组成、优点、教学应用及不足之处进行了详尽的叙述。解剖学教学应以实物为主,实物包括标本、模型、挂图等,其他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对于血管和中枢神经的内部结构,应用MOTIC共享系统,多媒体课件等方法,以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赵康,王勇.解剖数码互动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2):77~78

系统解剖教学 篇8

PBL教学法的内涵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 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 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推荐,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小组讨论形式的教学方法, 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 鼓励学生发展自我学习的能力、评判思维的能力。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 (Lecture Based Learning, LBL) 有很大不同, 其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将学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近年来, 有些教师尝试用PBL教学法讲授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内容, 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研究报道认为其比LBL教学法教学效果好[1,2]。而前期实践表明[3], 采用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完成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本研究进一步对采用LBL教学法、PBL教学法、PBL和LBL相结合教学法在内脏系统解剖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为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提供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11级三年制专科生。

1.2 实验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实验设计。实验开始前, 根据临床专业所有班级学生的入学成绩为基准, 将所有成绩无差异的班级纳入研究, 从中抽取9个班, 随机分成3组 (LBL教学组、PBL教学组、PBL与LBL相结合教学组) , 每组90人。教材采用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学》 (程田志主编) 。教学时数为24学时。

1.3 教学方法

1.3.1 LBL教学法

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 精心制作课件;课堂中详细讲解各解剖结构, 根据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

1.3.2 PBL教学法

教师课前总结人体解剖学内脏系统中的学习要点;提炼内脏各个系统中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收集与知识点相关的所有病例;设计相关问题, 让学生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杂志、书籍等查阅相关资料;课上学生分组讨论 (分10组, 每组9人) ;学生以小组形式将讨论结果在班上汇报;最后教师进行小结点评。

1.3.3 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法

教师课前备课时注重内脏系统中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设计相关问题, 让学生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查阅相关资料;课上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分10组, 每组9人) ;每组派代表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报;教师进行小结点评;最后再以LBL教学法来简介本章节内容。

1.4 效果评价

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相应的考核方式与之配套。应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 对讨论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并将其作为学生实际能力考评的一部分[4]。

本实验的考核方式是在内脏系统教学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测试, 一部分为客观题, 另一部分为临床病例分析题, 最后对各组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及效果评价。

1.5 问卷调查

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以便了解学生对3种教学法的个人观点。

1.6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3录入和管理数据,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1.5软件处理。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列联表检验, 所有假设检验的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教学效果评价 (见表1)

2.1.1 理论测试

共50道选择题, 满分100分, 从本教研室编写的题库中随机抽取。结果表明, PBL组的学生成绩普遍低于LBL组的学生 (P<0.05) , 且不及格人数较多;PBL与LBL相结合组的学生成绩普遍好于LBL组的学生 (P<0.05) , 高分学生人数明显增多, 不及格率降低。

2.1.2 病例分析题测试

病例来自于我校第三附属医院, 共4道, 满分100分。结果表明, LBL组的学生成绩较其他两组学生差 (P<0.05) ;而PBL组、PBL与LBL相结合组的学生成绩绝大部分在60~89分之间, 此两种教学法所教授的学生分数差别不明显。

2.2 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 3种教学法教学结束时, 学生认为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法是好的教学模式的学生达91.2%, 明显较其他两组认可程度高 (P<0.05) , 说明学生认为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模式确实有明显的优势。对学生在实施3种教学法之后进行问卷调查, 关于这3种教学法是否能提高学生多种能力, 包括:主动学习能力、主动获取知识信息能力、主动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结果显示, PBL教学法、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法较L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目前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及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根据目前我校校情要在各学科中全面推行PBL教学法不太现实, 特别是在基础课程教学中难度更大。因此, 把PBL教学法渗透到LBL教学法中是一种有效途径和新方法, 它既能充分吸取LBL和PBL教学法的精华, 又能相互弥补各自存在的不足。国内大多医学院校教师在讲解人体解剖学课本内容时仍采用LBL教学法, 即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等进行课堂授课, 授课主体为教师, 教师讲什么, 学生记什么,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高。本研究分别采用3种教学法对临床医学专科学生进行了内脏器官的解剖教学及教学效果的评价。

LBL教学法中教师能系统、详细地讲解内脏系统的解剖知识, 并对于重难点问题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给予重点讲解, 学生复习时能够针对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加以记忆, 但单纯采用LBL教学法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解剖学知识很好地与临床相结合, 所以学生病例分析题测试成绩较差。PBL教学法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讨论中, 由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运用自学的相关知识, 阐述问题的答案。由于学生医学知识有限, 对临床问题分析多种多样, 但课堂讨论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主动的学习氛围, 使其能够围绕问题踊跃发言, 热烈讨论。教师这时主要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通过讨论和争论, 学生在找到正确答案的同时, 也加深了对解剖学理论的理解。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学习, 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5]。

而单纯采用PBL教学法所教授的学生在理论测试中成绩最差, 说明单纯采用PBL教学法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解剖知识。

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法能促进学生对内脏器官解剖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学效果评价表明, 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方法所教授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高于LBL教学法所教授的学生。调查结果表明, 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主动学习能力、主动解决问题能力、主动获取知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综上所述, 单纯的PBL教学法不适合内脏系统的解剖学教学。因此, 在LBL教学过程中适当结合PBL教学法, 能使两种教学法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从教学效果评价和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法比较适合内脏系统的解剖学教学。

摘要:目的 探讨LBL教学法、PBL教学法、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法运用在内脏系统解剖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2011级三年制专科9个班随机分成LBL组、PBL组和PBL与LBL相结合组3组, 每组各3个班共90人。采用考试测评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3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LBL组学生的客观题测试成绩较好, 而病例分析题成绩较差;PBL组学生的客观题测试成绩较差, 而病例分析题成绩较好;PBL与LBL相结合组学生在客观题和病例分析题两方面成绩都较好。结论 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法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临床病例分析中, 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内脏系统,LBL教学法,PBL教学法,解剖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明峰, 丁文龙, 李锋.P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1) :88-89.

[2]惠雪枫, 李小记, 杨玲, 等.P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3) :84.

[3]郭芙莲, 田志逢, 李占生, 等.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 (12) :58-59.

[4]Chakravarty M, Latif NA, Abu-Hijleh MF, et al.Assessment of anato-my in a problem-based medical curriculum[J].Clin Anat, 2005 (2) :131-136.

系统解剖教学 篇9

1.1 教师教学环节的掌控能力对消化系统教学的影响

由于教师教学经验的差异, 教师对教学环节的掌控能力不足, 会对教学产生影响。

1.2 教师临床知识对教学的影响

由于消化系统的解剖学知识是学生临床课程学习的基础, 教材内容多、课时分配少的矛盾突出,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有度是教学的前提。教师自身掌握的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知识决定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 从而对教学产生影响。

1.3 教学设施对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影响

解剖学属于形态学, 尽可能多地应用多媒体和实验教学手段, 无疑会对教学有促进作用。而现阶段, 由于教学设施有限, 教学班级众多, 故不可能全部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

1.4 教学考核环节对教学的影响

消化系统在解剖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也是理论考核的重点内容。实验标本的考核与否, 直接影响学生消化系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同样也是实验教学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的检测标准。

2 针对消化系统各教学环节的不同特点, 实施标准化教学

2.1 制订标准化教学计划 (见表1)

2.2 对课堂教学内容实施标准化教学 (见表2)

消化系统是解剖学的重点章节之一, 不仅教学内容多, 知识点多, 而且联系临床的知识较多。因此, 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应突出重点, 讲清难点。

通过表2可以看出, 教学内容中掌握部分的内容不是简单地转化为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 而是把教学内容进行一些归类:首先, 学生通过预习就能掌握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时一带而过, 不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其次, 重点内容也不是掌握内容的简单转化, 需要教师的提炼、处理, 如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及狭窄部位 (包括与切牙的距离) 的教学内容作为重点内容处理为食管的狭窄及临床意义;难点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学生难理解和自学的内容决定的, 如消化系统的微细结构。由于消化系统的知识点多, 联系临床密切, 教学内容繁多, 如果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 将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2.3 对实验教学内容实施标准化教学 (见表3)

2.4 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考核实施标准化考核 (见表4)

对课堂教学内容分3种形式考核:提问、布置作业、测验。考核时应细化考核知识点;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 针对不同知识点选择相应试题及题型, 建立标准化试题库, 对教学内容实施标准化考核。

课堂提问不应太多, 太多的提问会占用教学时间。课堂提问的优点是, 考核的结果可以立即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出现偏差, 教师能马上纠正。作业 (画图及思考题) 能强化教学重点, 使学生举一反三, 达到掌握知识点的作用。

2.5 对实验教学内容的考核实施标准化考核 (见表5)

实验教学内容的考核历来是解剖学考核的难点, 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考促学, 从实验报告、标本模型指认解剖结构入手, 设置合理的考核点, 从而实施标准化考核。

3 总结

通过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标准化教学构建, 从影响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 针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验及考核内容的标准化制订, 解决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把握不准等问题, 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必须达到要求;实施标准化的知识点考核和实验考核可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科整体教学水平处于稳定状态, 保证了整体教学质量;使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对解剖学教材的内容取舍有据, 更便于教学质量的跟踪和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使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更好地为相关后继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

系统解剖学记忆方法解析 篇10

关键词:解剖学,学习记忆,方法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 也是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首先接触到的医学课程, 在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好解剖学可为进一步学习医学其它学科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由于人体解剖学内容复杂、名词繁多, 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 记忆也较困难, 导致一些学生学习记忆效果较差、学习劲头不足、成绩不理想。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 只要善于总结、归纳一些便于学生记忆的技巧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将记忆技巧应用到解剖学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多地理解、吸收并记忆重点内容, 就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1 归纳总结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在系统解剖学中分章节介绍了组成人体的9大系统, 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感觉器官、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每学完一个系统, 对该系统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串并出主线, 方便学生对该系统内容的整体把握。如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一个上下贯通的管道, 有两个口, 分别是入口 (口腔) 和出口 (肛门) , 由上往下分别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又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消化腺又包括肝脏和胰腺等器官, 这样整个知识点就用一条主线连接起来, 非常明了, 易于记忆。

2 列表记忆法

人体解剖学的许多内容, 文字叙述繁琐、冗长, 经过列表, 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使之看上去非常简洁、明了, 有利于学习和记忆。例如, 男女性骨盆的差异比较 (表1) 、空肠和回肠的比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比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等, 解剖学里这样的例子很多。

3 图示记忆法

人体中的某些结构 (如血管、神经) 的走行具有一定规律, 按其走行用箭头依次标识出来, 方便记忆。如对循环系统中血管的记忆 (以动脉为例) , 体循环的动脉主干是主动脉, 根据它的走行可依次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3部分, 降主动脉走行到胸部为胸主动脉、走行到腹部为腹主动脉, 再根据各部的行程、分支、分布等内容加以细化, 用箭头示其走行, 形成类似血管网络的走行[1]。这样就可以按先后顺序记住主动脉在何处发出一条分支, 这一支在何处又发出哪些小分支, 各分支又到何处、供应哪些器官等内容, 整个动脉系统就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网络, 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4 对比记忆法

人体是左右对称的三维结构, 很多器官或结构左右对称分布, 可采取对比记忆, 例如:左右静脉角;9条淋巴干中除了一条腰干外, 其余4对左右对称分布;股骨的大、小转子与肱骨的大、小结节对比;两个侧脑室与第三、第四脑室的对比等。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通过对比, 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易于记忆, 学有新意、学有所悟, 掌握所学知识的内涵和特点, 很容易记住很多有联系的解剖学名词及人体结构。

5 口诀记忆法

把教学内容编成口诀, 简洁明快、押韵顺口。如12对脑神经连在脑干的位置:一端脑二间脑, 三腹四背在中脑, 五六七八在脑桥, 最后四对延髓找;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子宫动脉像弹簧, 弯弯曲曲行两旁, 宫颈外侧两厘米, 桥下流水记心房;心的外形:一尖、一底、两面、三缘、三沟, 即心尖, 心底, 胸肋面、膈面, 左缘、右缘、下缘, 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且记忆牢固。

6 形象比喻法

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专业的术语生活化, 器官结构形象化, 如精子呈蝌蚪形、肾呈蚕豆形、前列腺呈栗子形、子宫似倒置的梨形等。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直接的, 也有间接的, 人体结构也不例外。把握事物之间的这种联系, 找出事物之间的规律, 通过形象比喻, 便于记忆也不易遗忘。

7 数字记忆法

人体中有很多结构按照数字命名, 把握其中的规律, 有利于记忆。如股三角、肘后三角、膀胱三角、腹股沟三角等;还有“左二右三”的规律, 如左房室口二尖瓣、右房室口三尖瓣, 左肺分两叶、右肺分三叶等。有些管道全长粗细不等, 在它的起始端和末端以及在走行过程中与其它器官交叉处会形成三个狭窄, 如食管的三个狭窄、输尿管的三个狭窄、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等, 这些结构具有类比性, 放在一起记忆可提高记忆效率。

解剖学的记忆方法还有很多,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些方法还具多重性, 既是记忆方法, 又是学习方法, 还是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其他医学课程中也实用。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丰富了学生的头脑, 提高了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总之, 在解剖学理论教学中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授课方式[2], 从以学生为主体的角度出发, 引导学生学习,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扩大知识范围,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会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多种记忆方法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苏传怀, 姚玉芹.人体解剖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116-126.

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思考 篇11

【关键字】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04-01

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解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护生的临床操作能力。目前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大多为多个专业通用教材,并且主要以系统解剖为主,内容多而全,这些内容虽然可以为临床护理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未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不够突出,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从而使得解剖教学不能更好地贴近护理这一特殊的专业。解剖学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我校解剖教研室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在试点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教学内容上的改革进行阐述。

1 现行教材情况分析

解剖学教学内容一直是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上,进行简单修改缩印后,供中职各专业使用,很多内容相对护理专业偏多或者不实用。目前我校护理专业使用教材为《解剖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大部分知识点删减了高深繁琐的内容,使难度大幅下降,穿插趣味性学科知识点和临床案例,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本教材编写方向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使用,不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的特点。解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课程间的联系不够系统和严谨,存在不少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用得极少或根本用不上的情况。而护理专业更注重人体整体结构的把握和常用穿刺、注射等局部结构的掌握,在教材中并没有突显。因此,本教材在实际内容上与护理专业教学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

2 教学内容改革

护理专业的解剖学内容改革应特别注重教学内容应紧密适应临床护理需要,在目前所用教材基础上,应该在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有所取舍,有的内容应有所侧重,有的内容应有所精简,取舍的原则要侧重护理专业特点,突出培养全科护士所需要的人体解剖学知识。

2.1 解剖学基础内容的取舍

解剖学教学要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适当删减和压缩对护理专业来说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因此我们每一位解剖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护理专业特点,清楚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及其大致内容,才能在对解剖学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作出精准的删减。如运动系统中简明扼要讲解骨骼形态位置、常易损伤的骨连接和穿刺常用部位骨骼肌,重点突出骨性和肌性标志,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准确判断血管、神经走行和器官位置;脉管系统中讲清楚血液循环途径,删减细小动静脉和淋巴系统部分内容,对于临床动静脉穿刺常选取的血管、肝门静脉系作为重点内容,详细讲解走行、动脉分支或静脉属支;神经系统在明确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删减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核、周围神经系统分支和神经传导通路等过深的内容。始终以护理专业特点为导向,通过删减解剖学基础内容是教学内容得到优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地学习。

2.2 引入部分局解内容

中职护理专业开设的解剖学基础课程由于受课时影响,大部分内容比较简单。部分骨性、肌性体表标志提出后,对其临床意义一带而过,使知识点内容不完整,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如:在讲三角肌时可增加三角肌内注射经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至三角肌;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穿插三角肌注射时针尖勿向前内斜刺,以免伤及腋窝内的血管及臂丛神经,在三角肌后区注射时,针头勿向后下偏斜,以免损伤桡神经。在脉管系统增加穿刺内容,同时根据解剖特点讲解穿刺特点及注意事项。如:头皮静脉穿刺术,头皮静脉管壁被头皮内纤维隔固定,不易滑动,且无瓣膜,正逆方向均可穿刺,同时由于头皮静脉固定在头皮纤维隔内,管壁回缩能力较差,穿刺完畢要适当压迫局部,以免形成皮下血肿。在生殖系统增加导尿术、阴道后穹窿穿刺术、膀胱穿刺术,使学生准确掌握内脏器官毗邻,同时学习男女生殖系统的差异。如:男性导尿,先要将阴茎向上提起,使其与腹壁成60°角,消除尿道耻骨前弯,在插入7-8cm时,由于有尿道陷窝的存在,需轻轻转动导尿管。

通过部分局解内容的穿插,,知识点覆盖范围增加,所学内容有所延伸,使解剖学内容与临床护理操作有机结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突出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为护理专业学生今后地学习,打下丰富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

3 教学时间分配改革

解剖学是一门典型的形态学,不能脱离实际而光背理论,学生在实验室只有文、图、物密切相结合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剖学基础》教学大纲计划共108个学时,期中理论学时68,实践学时40。课时安排停留在以集中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不能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观察实体,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压缩大纲中的理论学时,大幅提高实践教学时间,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理论学时改为46,实践学时改为62,使学生都能直观的看到各个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形态结构,结合临床应用的知识,及时掌握所学内容。

4 教学方法改革

4.1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标。解剖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把完全由教师讲授的“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方法,变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有更多的自修和讨论机会的启发式的主动学习的学习方法。认真解析解剖学教材,把基本概念、器官的位置毗邻和血管、淋巴管分布及神经分布关系,解剖学和护理专业其他基础课联系、护理基本技能操作确定为解剖学学习的主题,制订出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而成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单元学习目标,并针对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各种方法去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知识。如:在呼吸系统学习中,设计问题为“气管切开术选择何部位,到达气管要经过哪些层次结构?”;脉管系统学习中,设计问题“股静脉有何结构特点和重要毗邻,对深静脉穿刺有何影响?”,“小儿头皮静脉走行特点,穿刺注意事项?”。教师通过提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要点,并把各要点联系起来,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启发了学生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技巧,为毕业后继续学习各种先进理论知识奠定基础。

4.2 充分利用实验室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教学中应该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实验室完成,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辨认人体标本、模型,增加感性认识。实验课经常遇到学生拿一个标本翻来覆去的看,当老师问学生本次实验课观察哪些解剖结构,很多学生回答不出来,这样实验课目标不明确,漫无目的的看标本,实验课效果较差,学习效率降低,因此每次实验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次实验课要干什么,掌握什么,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失,提高解剖学实验课学习效率。

4.2 重视各种辅助教学设备的应用。

系统解剖教学 篇12

人体系统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中的必选课,在大学低年级时就进行学习,是其它临床基础课和医学临床课的基础,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是了解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发生发育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内容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的《黄帝内经》中。如何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讲好人体解剖学这门古老学科,使它能适应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实现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一直以来都是解剖学教育工作者重视的课题。我校在学分制前提下,对临床医学专业的5年制本科生以班为单位,全部人体系统解剖学课程都在实验室同时上理论课和实验课,每次课3~4学时,教师先精炼地讲解理论,然后辅导学生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解剖学标本,学生边学习理论边进行标本观察,改变了过去对学生集中进行理论授课,然后分几次实验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班实验课教学,增加了学生与标本、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时间,同时改进了实验技能考核方法,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论教材的基础上增加观察标本、模型的时间,在课堂时间内消化教师讲授的内容,提高了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小班实验室授课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全程互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4~6个班集中到一起,在大阶梯教室进行理论课教学,然后根据理论教学进度安排实验,存在实验教学时间短、学生接触标本时间有限、已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验课时已部分忘记等问题。理论课集中授课是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交流,相互脱节。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导致学生学习时出现身心疲惫,上课注意力分散、主动性不强、欠缺合作意识、自信心不足甚至厌学情绪明显等情况。实行小班授课,课前教师先留给学生预习内容,课中简明扼要地说明本次课程的内容要点,辅导学生进行自主归纳,让学生有自主记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对需要掌握的内容并在标本上进行验证。每次实验从小组中挑选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总结和陈述,组内学生可以补充,纠正,下课前教师做简单归纳和点评;学生每次的课堂表现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踊跃发言,争取好成绩,每名学生至少有4~5次的发言机会,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也避免了学生只能通过一次结课考试决定成败的局限性,让学生真正做到想学、爱学和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我们的教学方法保证大部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学生能运用、复习2~3遍,符合人脑的思维记忆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后学生再利用一些时间进行复习、总结,大多数可以顺利通过考试。

2小班授课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理论和实验的课堂上加入实验考核环节,培养学生养成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在人体解剖学实验课中,教师按教学内容设计适时提出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去寻找答案。例如在讲述脉管学的过程中,提出“阑尾炎时,通过手背静脉网输抗生素治疗,药物如何到达阑尾”。通过这样的具体实例,学生需要把体循环、肺循环、心、主动脉及其分支(主要是不成对的脏支)、静脉(主要是上肢的浅、深静脉)等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起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新问题,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协同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认为,教师的问题要尽量结合临床实际,所提问题要有科学性,符合解剖学的逻辑思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要掌握问题涉及内容的深度、难度,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分组实验的情况下,每组都尽可能多地配备教学模具和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实验教师准备模型、标本的工作强度,要求有充足、符合需要的标本和模型作为基础。近些年,随着学校不断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实验室的教学条件不断完善,也为小班授课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和设备,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3小班授课实验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组内和组间的学生相互讨论的学习模式,组内成员相互对学习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并可以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90后的学生从小养成了积极发言的习惯,思维活跃,有一定的表现欲。结合他们这一特点,在进行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鼓励他们自己归纳和复述所学的重点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培养了他们尊重别人的发言、耐心细致的特性;对于不全面的叙述,组内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其它小组学生也可以补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谦虚的学习态度。学生都跃跃欲试,充分参与其中,争取表达出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培养学生将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知识与已掌握的知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临床知识相结合,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学习后续的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4对今后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摸索和总结,我们认为还可以进一步开展工作:(1)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每节课要做到每位学生都有讨论和发言的机会比较困难。可以采用留课后作业或开放实验室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点。(2)加强对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使教学实验标本、模型配备更丰富,充分满足小组授课学习讨论的需要。(3)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开展双语授课,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重视英语学习,提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4)建设现代化虚拟数字实验室,配备电子设备终端,使学生通过数字人、虚拟解剖系统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立体观。(5)可实行人体解剖学标本的计算机考试。

以上是我们在基础医学课程人体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结合我校的教学条件及课程特点进行的尝试。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争取使解剖学让学生听起来不枯燥、学起来不吃力、考起来不困难,为其它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涂师平,学分制下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254-256.

上一篇:CT图像特征下一篇:管线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