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专科)

2024-07-22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专科)(共10篇)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专科) 篇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体解剖生理基础》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3666)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某地老年人口的比例为18.2%,提示该地是()。

A.青年型社会 B.中年型社会 C.成年型社会 D.壮年型社会 E.老年型社会 2.根据生长发育情况,临床上将60-89岁定为()。

A.老年前期 B.初老期 C.老年期 D.长寿期 E.衰老期 3.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E.脏器 4.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机体的运动、保护、支撑 B.自身防御保护 C.物质运输 D.感受环境刺激并产生兴奋 E.排出代谢废物 5.老年期身体组成成分的变化不包括()。

A.身体含水量减少 B.脂肪减少 C.器官重量减少 D.体重减轻 E.细胞数量减少 6.骨的完整构造包括()。

A.骨密质、骨松质、骨髓 B.骨质、骨膜、骨髓 C.骨密质、骨松质、骨膜 D.骨膜、骨髓、骨密质 E.骨膜、骨髓、骨松质 7.下列有关骨及骨关节的衰老特点,错误的是()。

A.骨皮质变薄 B.骨髓质增宽 C.骨内水分增多 D.骨钙减少 E.滑膜液分泌增多 8.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杀灭细菌 B.减轻过敏 C.运输气体 D.参与过敏 E.细胞免疫 9.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的()。

A.10%~30% B.2026~40% C.30~6~50% D.40%~60% E.5026—70% 10.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为()。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清 E.血浆 11.关于ABO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A型血含A抗原 B.B型血清含抗A C.O型血清含抗A和抗B D.AB型血清含抗A和抗B E.AB型血清含A抗原和B抗原 12.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珠蛋白 D.血红蛋白 E.纤维蛋白原 13.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的选项是()。

A.心的静脉 B.肾静脉 C.肺静脉 D.肝门静脉 E.上腔静脉 14.下列有关肺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右心室射出血液经肺动脉供肺脏 B.经肺静脉回流 C.静脉流至左心房 D.肺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E.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15.老年人的脉压比年轻人大,这主要是由于()。

A.老年人的心输出量较小 B.老年人的循环血量较少 C.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降低 D.老年人的小动脉硬化 E.老年人的血液黏滞性高 16.关于冠脉血流特点正确的是()。

A.冠脉血液量占心输出量的18% B.冠脉血液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心肌的活动 C.冠脉血液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冠脉的口径 D.冠脉血液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收缩压的高低 E.心率加快,冠脉血液量增加 17.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

A.窦房结 B.房室结 C.房室束 D.左、右束支 E.浦肯野纤维 18.决定肺泡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分压差 B.气体分子量 C.气体溶解度 D.呼吸膜厚度 E.绝对温度 19.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将导致()。

A.肺难于扩张 B.肺弹性阻力减小 C.肺顺应性增大 D.肺泡内液体表面张力降低 E.小肺泡内压小于大肺泡内压 20.下列关于胸膜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腔内呈负压 B.由脏、壁胸膜共同围成 C.左右胸膜腔互不相通 D.胸膜腔又称胸腔 E.壁胸膜又分4部分 21.实现肺泡与肺毛细胞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A.肺泡膜 B.呼吸膜 C.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 D.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基膜 E.上述各条均不正确 22.下列有关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改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肺活量下降 B.对高二氧化碳刺激通气反应的敏感性下降 C.对低氧刺激通气反应的敏感性增高 D.Pa02下降 E.余气量增加 23.下列对消化和吸收概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B.消化可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 C.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D.消化不良与吸收障碍通常是两个相关的病症 E.消化主要在胃中完成,吸收主要在小肠完成 24.小肠自入口至出口依次为()。

A.空肠,十二指肠,回肠 B.回肠,十二指肠,空肠 C.十二指肠,回肠,空肠 D.空肠,回肠,十二指肠 E.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消化腺的是()。

A.肝 B.胰 C.唾液腺 D.胃 E.肠腺 26.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结构变化不包括()。

A.口腔黏膜角化 B.唾液腺萎缩 C.胆囊壁变薄 D.胰腺萎缩 E.牙齿磨损 27.关于唾液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可湿润与溶解食物,使食物便于吞咽,并引起味觉 B.可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C.可冲淡、中和、清除进入口腔的有害物质 D.可使蛋白质初步分解 E.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8.输尿管()。

A.起于肾盏 B.属腹膜内器官 C.只在腹腔内 D.开口于膀胱 E.不具有收缩性 29.原尿被重吸收的比率是()。

A.75% B.80% C.85% D.90% E.99% 30.老年人泌尿系统的功能改变不包括()。

A.肾血流量减少 B.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C.尿渗透压浓度下降 D.肾皮质血流量减少最为明显 E.肾髓质血流量减少最为明显 31.与肾小球滤过率关系不大的因素是()。

A.滤过膜的通透性 B.滤过膜的面积 C.有效滤过压 D.肾皮质血流量 E.肾髓质血流量 32.下列关于皮质肾单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主要分布于外皮质层和中皮质层 B.皮质肾单位的肾小球体积较小 C.它们的髓袢较短 D.人球小动脉口径比出球小动脉口径细 E.人肾的皮质肾单位约占肾单位总数的85%~90% 33.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的感觉是()。

A.触觉 B.痛觉 C.位觉 D.温觉 E.压觉 34.描述“视觉器官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的名词是()。

A.视野 B.视力 C.瞳孔对光反射 D.暗适应 E.明适应 35.中枢神经的胶质细胞不包括()。

A.星形胶质细胞 B.少突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室管膜细胞 E.卫星细胞 36.下列有关老年期神经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记忆力减退 B.感觉器官反应迟钝 C.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D.易出现老年痴呆 E.肌张力降低 37.能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抵抗力的主要激素是()。

A.胰岛素 B.甲状旁腺激素 C.糖皮质激素 D.甲状腺激素 E.醛固酮 38.不是胰岛分泌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生长抑素 D.胰多肽 E.性激素 39.男性的附属腺包括()。

A.前列腺 B.附睾 C.阴囊 D.卵巢 E.阴阜 40.老年期女性性功能变化特点()。

A.性欲增强 B.性兴奋延迟 C.腺黏液分泌增加 D.性交主观感受有影响 E.雌激素分泌增多 二、名词解释(任选4题回答,每题5分,共20分)41.生理年龄:又称生物学年龄,是根据正常人体和解剖学状态推算出的年龄。是表示个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实际发育、成长和老化程度,用于预测个体的未来健康和寿命。

42.组织:许多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外的基质)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43.心率:单位时间内心跳的频率。正常成年人在安静情况下,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

44.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45.牵张反射:指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反射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发生收缩。

46.生殖系统:指与生殖密切相关的人体器官的总称。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专科) 篇2

1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它集语言、文字、图形、动画为一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观, 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可以将典型的挂图、标本、模型等制作成课件, 随时调用, 大大提高了教学的信息量, 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深学生的学习和理解。特别是动画制作给学生带来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理解。例如神经系统的内容是学生最难以理解, 也是老师最难以讲解的内容, 因为实物标本上看不清, 模型又缺乏动态感, 而多媒体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之处。多媒体课件可以将神经的走向、传导过程等制成动画, 再配以文字说明, 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有助于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传统教具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虽然多媒体在解人体剖学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但仍然无法取代传统教具如挂图、标本等在教学中的作用。比如挂图可以帮助学生简便直观的了解人体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如各局部解剖层次结构挂图, 全身骨骼挂图等。如不借助挂图, 很难给学生一个直观整体的印象。特别是有些复杂的结构在挂图上可以简单化、层次化, 由浅入深逐步展示,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封装标本, 它的局部结构立体感强, 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观察其局部层次排列、毗邻关系, 克服了尸体标本看不全或看不见的不足, 可联系整体和区域的结构加深理解, 增强记忆, 学生观察时一目了然, 提高教学效果。还有模型标本, 现在的模型标本材料先进, 形态逼真, 结构清楚, 弥补了挂图和标本的不足。

3 加强实验室和陈列室建设并建立定期开放制度对教学的重要作用

人体解剖学课程有一半的课程是实验课程, 因此, 建设好实验室, 是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各种模型、标本是解剖学实验课的重要教具, 各种模型标本应该齐全丰富, 以满足教学需求。我校对实验室进行了大力改造, 不仅购置了大量的标本、模型, 而且对实验室进行了功能性调整。建了一个可容500具尸体的尸库, 增加了200多平方米的标本陈列室, 还添置了30多个不锈钢解剖台。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的改进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定期开放实验室和陈列室, 需注意的问题: (1) 强调学生遵守实验室和陈列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2) 专人值班; (3) 学生入室登记、观察内容登记; (4) 设立学生意见薄, 收集学生意见。

4 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选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比如提问法, 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的注意。由老师先讲解, 然后就重点内容提出问题, 由学生解答, 提问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内容, 老师再加强讲解和总结。还有讨论法, 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要求学生讨论前对讨论内容进行预习, 并查阅有关资料, 讨论时分组进行, 讨论结束后由老师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在解剖实验课上还开设了动物器官解剖和人体解剖操作。比如眼的构造这一节课, 我们就以 (每班40人) 20只牛眼为实物标本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解剖。在人体解剖操作上, 每组6~8人解剖1具尸体, 由老师先讲解操作要领和学生观看人体解剖方法录像, 再由学生负责解剖观察。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种解剖操作实践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解剖操作实践也对理论进行了检验, 便于学生记忆, 提高了学习效率[1]。

5 在解剖教学过程中渗透医德教育来提高教学效果

在解剖教学过程中渗透医德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解剖课以认证为主, 通过学生亲自解剖尸体及标本观察都可培养医学生严谨、科学、求实的作风[2]。学生有了良好的医德, 才会一丝不苟, 实事求是地学习解剖知识。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 解剖老师就是学生的医学启蒙老师。改善教学环境,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出具有良好医德的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是我们医学院校和当代社会共同的责任和目标。

摘要: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对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教学过程中, 如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加强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一套教学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岩, 李静平.局部解剖学教学法改革的尝试[J].中国局部手术学杂志, 2002, 11 (2) :154~156.

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 篇3

关键词:卫校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人体解剖学是卫校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卫校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然而,长期以来,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对医学人才的素质要求。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合社会所需要的医学人才。针对人体解剖学的课程特点,同时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该文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总结。

1 教学观念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医学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医学课程的开端。我们必须要抓住这样的一个有利时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开展素质教学。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学生人体解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往往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无法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不能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断深入,人体解剖学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实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知识点非常多,名词繁杂,而且非常抽象、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记忆和理解。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选取和设计,把一些难点或与临床相关度不高的知识点舍弃掉,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切合实际,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当然,在教学内容取舍的时候,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果实在无法兼顾,人体解剖学教师可以鼓励高水平、求知欲较强的学生,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到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数字资源等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大都采用课堂讲授法,采取的是填鸭式或半填鸭式教学,注重的是人体解剖基础知识的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卫校人体解剖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着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关于卫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非常多。病例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所学的人体解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相互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缩短了课堂和临床之间的距离,突出了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实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是人体解剖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由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围绕临床问题进行相应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比较全面的知识框架。

4 教学手段的改革

卫校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标本、挂图、模型和活体结合板书进行授课,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卫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师可以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利用三维动画技术清晰地显示人体解剖细微结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室,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把课堂上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践能力是医学人才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体解剖实践能力,因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是人体解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卫校人体解剖学基本上很少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常常以教师示范教学、学生观察标本为主,而且实验课时比较少,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针对目前的人体解剖学实际情况,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大量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并且通过开放课堂的方式适当地延长学生的操作时间。开放课堂是指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学生随时可以去实验室进行观摩和操作。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6 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过去的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考试的方式,难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因此,需要我们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这也是教学改革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主要采用理论、实验、平时三结合的考核方法:理论考试依然采取闭卷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实验考试主要是实验技能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人体解剖实验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能力;平时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出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的考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这样,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得到更全面和真实的学习信息,保证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

质量。

综上所述,卫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时又很艰巨,需要人体解剖学教师长时间的努力和付出,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是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越来越丰硕的

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德刚.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2(24).

[2]喻荔娟.关于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8).

[3]张晓春.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解剖学教学的改革[J].解剖学杂志,2007(5).

关于人体解剖学教学 篇4

1、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增减原则

1.1针对性原则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岗位需要的大学专科水平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服务于基层的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教学内容按照临床医学专业的岗位需求和培养目标来取舍。在人体解剖学的内容安排上围绕培养学生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基本能力和临床基本技能所需要的解剖学层次结构以及重要器官的毗邻关系。如讲解肝脏时候结合临床肝脏叩诊和触诊的临床操作来学习肝脏的位置;心脏瓣膜讲解时结合临床心脏的听诊来学习等等,把解剖学知识与后续临床操作点对点的结合起来。取舍后的解剖学教学内容对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1.2延展性原则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最基础的主干课程,是后续学习医学相关课程的基础,所以学好解剖学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以此,解剖学教学中必须考虑解剖学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把这些联系点找出来,使学生明白学这些结构的意义所在。如讲解心脏内部结构时,只需要讲解心腔的位置、心腔间的瓣膜就可以了,为的就是在生理学上讲解心脏的泵功能时用到;再比如讲胸膜时必须详细讲解胸膜腔的形成和意义,为生理学呼吸系统奠定基础,而不是重点讲壁胸膜的部分。做到学为了用的目标,学生一来不用学习那么多知识,二来又提高了兴趣。

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可以与我们联系

1、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杨老师QQ:2926870355/ 2012730281

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

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7、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8、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电子稿。

2、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增减方法

2.1基层医生座谈、教师深入临床一线虽然我们的解剖老师大都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但是毕竟脱离临床太久,很多操作以及诊疗不是很熟悉。为了更好的把握临床一线需求,我们一边邀请临床一线经验丰富的老师到教研室来座谈,了解他们工作中各个解剖部位常用哪些结构,然后总结整理;此外我们派老师在无课时深入临床,亲身参与临床工作,总结常见病多发病所需的解剖学知识。这两种方法非常有效。

2.2后续课程教师问卷调查为了真正体现课程内容的延展性,我们邀请了后续基础课老师以及临床课老师进行座谈,如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经过座谈我们将他们对解剖学的要求,分别按照章节渗透进教学教材中,做到课程的延展性。

3、总结

如何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 篇5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学生可通过实验课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验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 者:杨立彬  作者单位:廊坊市卫生学校,河北廊坊,06500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0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专科) 篇6

摘 要: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下,通过建立新的医学留学生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转变现有的实验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留学生职业道德品质,提高留学生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实现培养符合国际化需求和适应国际化竞

关键词:临床医学论文

摘要: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下,通过建立新的医学留学生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转变现有的实验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留学生职业道德品质,提高留学生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实现培养符合国际化需求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医学留学生为目的。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人体解剖学;医学留学生;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我校综合办学实力和招生规模逐步增强,与国际间的医学教育交流也越来越趋于频繁。在此基础上,我校于秋季首次招收了留学生临床医学班。为了达到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育目的,3月,我校申请并通过了教育部举办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由于留学生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与否不仅关系到我校综合办学实力能否被国际社会认可,而且关系到所培养的医学人才能否融入国际社会。为此,我们经过4年的教学实践,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下,根据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特点,结合所招收的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效果明显。

一、建立新的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

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背景下,我校确立了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生来我校学习,建立怎样的医学留学生培养模式与教学理念[1],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培养医生的标准,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体系,促使我们在教学中更新现有的教学思维和教育理念,树立先进的、正确的医学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综合国内外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经验,结合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已有的特色和优势,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对医学留学生的的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尝试,提出建立培养符合国际化需求和适应国际化竞争,基础扎实、专长突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终生学习能力的医学留学生的新模式。

二、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医学教育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依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标准,结合我校留学生主要以亚、非洲国家为主的特点,我们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实行以下教学改革策略。

(一)选用合理适用的专业教材

针对系统解剖学的教材,我们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特色,通过教研室教师们的认真筛选,选用人卫出版社柏树令主编的英文版《系统解剖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本教材的英语语言地道流畅,教材的体系设置能与我们现有的教学体系基本保持一致,拼写错误较少,教师备课相对简单,且易被留学生接受。针对局部解剖学,采用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ChiefEditors主编的英文版《局部解剖学》。此外,根据我校留学生以亚、非洲为主的`特点,将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出版的英文原版医学教材作为第二教材加以辅助学习,减轻留学生阅读教材的难度,同时以第二教材为参考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

(二)运用多种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解剖学传统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体,按教材顺序以纵向知识体系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留学生经常迟到或早退,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经课后调查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留学生原有的文化差异、宗教背景,社会教育等与我国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别,致使留学生无法适应课堂教学,造成在课堂上学习和接受课程的困难。为此,我们积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结合留学生课堂思维活跃,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我观点等特点,灵活运用PBL教学法结合LBL教学法、CBL教学法结合LBL教学法、仿真模拟人教学法结合LBL教学法等教学方法[2],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留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英语基础和文化程度较差的留学生,我们采取建立互助小组的模式,以5-6人为单位,组成学习互帮小组,由英语基础较好,文化程度较高,沟通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鼓励学习基础较差的留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其学习中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为今后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加强留学生实验教学建设

营造良好实验环境,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根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我们增加了实验室新风系统,更换了无味标本保存液与不锈钢实验操作台,解决了实验室甲醛浓度较重的问题,有效改善了实验室环境,为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增加实验操作,减少理论课时。针对留学生的实验教学,我们将原来的学期末统一标本操作改为按系统进行操作。例如在局部解剖学头颈部的理论课结束后,马上进行头颈部的标本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根据留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其今后发展的学科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标本操作,让留学生在标本操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启发诱导学生在基础课堂学习就能形成具有临床思维能力的方法。改变原有的实验考核制度。传统的解剖学实验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我们通过调整,将实验考核成绩增加到50%,并且把平时的纪律考核也纳入实验成绩考核当中,这样既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解决了留学生迟到、早退的各种现象,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改善。

(四)建立人体解剖学习题库

留学生人体解剖学课后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措施[3]。针对当前留学生解剖学教学课后习题较少,不利于学生复习的情况,我们要求统一购入柏树令主编的英文版《人体解剖学习题集》。同时根据我校的教学特色,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编写了符合我校校情的人体解剖学英文题库,并把题库上传到学校网站,方便留学生在课余能够较好的利用题库进行复习,完善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留学生职业道德品质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培育是留学生素质教育中一个及其重要的环节。根据留学生在教育特色、人文背景等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别情况,我们结合医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教育,坚持在教学、科研、临床实践等各个环节不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同时,针对留学生远离国家与家庭,在校时间多的特点,积极组织医学留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医学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人体标本陈列厅、举行医学生宣誓仪式、参加学校组织的为社区群众提供的健康医疗咨询,导医和义诊等医学活动、书法与演讲比赛等公益活动。使医学留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从事医学卫生事业的价值、目的及其意义[4],帮助医学留学生逐渐形成对医生职业的正确认知,培养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随时随地感受到素质教育的存在,改变其原有的不良习惯,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从而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职业道德品质。

三、留学生教学改革与实践总结

留学生医学教育在我校起步较晚。相对其它医学院校,我们存在师资力量不够、留学生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等情况。但我们借鉴国内外人体解剖学教学经验,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标准,以培养符合国际化需求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医学留学生为目的,通过转变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法等方法,制订以实验教学为主的留学生解剖学教学模式,努力提高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与效果,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生进入我校学习,促进国际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同时进一步提升我校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剑军.医学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12(6):654-656.

[2]蒋穗斌,曹宇辉,郭东铭,等.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6(3):145-147.

[3]吕运成,陈安英,万炜,等.习题对提高留学生人体解剖学学习效果的评价[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3):227-229.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专科) 篇7

1加强护理专业用解剖学教材建设

高专护理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 因此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有其特殊性, 应更注重人体整体结构的把握和常用穿刺、注射、插管等技术涉及的局部结构的掌握。而目前高专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尚没有成熟实用的教材使用, 大多照搬3年制临床专业《系统解剖学》教材, 内容过深过多, 缺少局部解剖学方面的内容, 更缺少护理应用解剖学方面的知识, 而且其内容过细过深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同时阻碍护理专业必备知识的学习, 非常不适合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 连续3年使用由我校教师主编的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人体解剖学教材, 其中缩减了大量与护理专业无关的内容, 并增加了部分局解内容。同时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护理应用解剖学》作为补充教材, 教学效果较好。因此正积极组织相关教师编写适合护理大专用的解剖学教材。

2整合教学内容, 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护理”这个中心, 以护理专业“必需、够用”为原则, 突出护理专业特点, 精选教学内容, 使其更好地与专业培养目标保持一致[2]。

2.1 缩减或删除与护理操作无关的解剖学内容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 在护理解剖学教学中适当地减少对医生来讲是必需的, 对护士来说并不重要的内容。如神经系统只扼要介绍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删减其内部结构中过多过深的内容, 周围神经系统则删减细小神经的分支分布, 内脏神经及神经传导路损伤后病例分析则一带而过;内脏学中重点阐述与护理操作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和位置, 对与该专业关系较少的器官则简要介绍, 适当压缩器官的内部结构与功能、毗邻等;在脉管系统中削减血管的细小分支、淋巴结的分布等内容;运动系统中简明介绍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删除了颅底的沟、管、孔、裂等结构, 肌学部分着重强调肌性标志, 略讲肌肉的起止点, 删减头、颈、躯干、四肢远端的细小肌肉等;感觉器中删减内耳的部分内容。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而且增强了实用知识的掌握。

2.2 增加与临床护理操作有关的局解和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

掌握常用的体表骨性和肌性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 对于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着突出实用, 注重实践的原则, 我校在相关章节适当增加表面解剖学的内容, 培养学生活体触摸体表标志的能力;同时增加和突出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 如与注射技术、各种放置导管、内镜、各种穿刺及与手术相关的解剖学内容, 为专业课所需的操作基本技能奠定基础。

3探索适合护理专业的教学方法, 提升课程魅力

解剖学由于教学内容多、名词多, 图片多,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事倍功半, 且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 教师积极尝试多媒体教学、PBL教学、网络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提升课程魅力。

解剖学知识很适合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弥补教具的不足, 增强学习内容的生动直观性, 突出重点、难点, 使课堂的有效时间增加, 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身心享受。在讲授解剖学知识的同时, 播放些与之相关的解剖操作和临床护理操作教学录像, 可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增加感性认识, 提高教学效果。

在解剖学教学入门期, 常规教学方法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剖学知识。但在后期, 我校适当引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PBL) 方法, 紧紧围绕临床护理问题展开讨论, 激发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护理, 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上解剖学学堂突破课时空间限制, 将解剖学学习延伸到课堂外, 学生可以登录我校解剖学精品课程网站, 自行学习网络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图片、临床护理操作录像等教学资源, 并进行网上测试、网上讨论答疑, 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量, 有利于学生自主、交互和个性化学习。而且也解决了人体解剖学学时少, 内容多的矛盾。

我校还开设解剖学第二课堂, 组织学有余力、且渴求亲自动手来提高操作能力的同学, 利用课余时间及假期进行尸体解剖标本制作。要求学生明确操作目的, 制作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标本;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解剖步骤进行操作, 从而让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达到锻炼自身的目的, 也为今后临床护理操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4建立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掌握知识的量, 知识巩固程度为标准, 以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理论考试来评定学习成绩, 考核方式单一, 将促使教师和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知识积累方面, 严重地压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多元化, 抹杀了学生个性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高分低能”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 从改革考核方法着手, 可直接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 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我校逐步建立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多元化考核方法, 综合评价学生素质。其中理论考核占50%、操作占20%、平时课堂讨论和互动占20%、实验报告占10%、课外科技和竞赛活动额外加分 (满分10分) 。 (1) 减少理论考试成绩比例, 增加平时表现成绩的比例, 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大学教育旨在培养综合能力。 (2) 理论考试中缩减大量单纯记忆性知识的考察, 增大与护理操作有关的判断、理解、应用性知识的考察比例, 每套试卷最后另设一道密切与护理专业结合的开放式讨论附加题, 重点考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创新性的回答, 给予优秀的评定。 (3) 平时成绩将把实习课知识的讲授、资料的查阅、课堂交流与思辨、团队协作、出勤等作为评分依据, 建立平时少量多次的形成性评价, 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较大的发展。 (4) 课外解剖学科技活动和竞赛活动均可适当加分, 包括参与实验准备、解剖标本制作、参与省级或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知识竞赛、解剖结构手工制作大赛等, 这样大大激励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外解剖学科研活动。 (5) 增加与护理有关的实验技能考试比重, 如在标本或模型上进行穿刺、插管、按摩等技能。这样可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结合起来, 培养动手能力, 为后期专业技能培训打下基础。

5强化解剖学教师护理操作的感性认识,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解剖学教师大多毕业于临床专业, 往往习惯用临床专业的方法进行教学, 由于不熟悉护理工作, 难以把解剖学与护理融为一体, 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不能体现护理专业解剖学的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此外, 长期从教, 对临床护理中的科技进步、护理模式的转变及许多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不十分了解, 造成了适应现代护理学发展需要的解剖学师资不足。基于此, 我校解剖教研室一方面有计划地选送承担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师去教学医院参观学习护理工作, 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 尽可能掌握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要领及发现操作失误的原因, 及时发现护理工作可能需要的解剖学知识和遇到的解剖学问题;另外召开解剖学教研室和护理教研室座谈会, 讨论护理专业技能训练中常用的、基础的解剖学知识点的教学要求, 以便在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方面的教学, 为培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护理技术的高层次护理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础。

6建设护理应用解剖实验室, 提高护理解剖学教学质量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 实验教学效果密切制约着教学质量。目前大多数护理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中, 多采用临床专业的示教标本, 教学内容也与临床医学专业大同小异。由于护理专业学习解剖学的侧重点与临床医学有所差异, 因而在实习内容、实习用模型、标本, 以至于教学方法上均应有所区别[3]。因此, 我校结合解剖学教学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的学习要求, (1) 组织解剖学教师、护理专业课教师、解剖学技工联合制作了一批有鲜明护理专业特色的实验标本, 如与肌肉注射有关的臀区层次标本、三角肌区层次标、各类插管解剖标本、全身浅静脉分布标本等, 为护理解剖学教学提供丰富的实物基础。 (2) 专门开辟了护理应用解剖实习室, 实习内容紧密结合临床护理的应用, 实习课以临床护理操作作为主线展示解剖学结构。 (3) 解剖学教研室与护理教研室建立共享实验室, 学生可以重复利用护理学模型进行学习, 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对照标本在模型上模拟穿刺、插管、复苏等临床操作, 既提高了学校护理模型使用效率, 降低教学成本, 也为学习专业课奠定了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总之, 要改变现行高专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问题和弊端, 必须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方法的改进、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配置等多方面认真实践, 不断探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必须尊重科学, 遵从医学教育规律, 也必须结合临床护理、科研工作的实际, 不断总结形成一套真正适合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 为培养“实用型”高层次护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以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 从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师资队伍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探索。建立适合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 为培养既有较高理论知识, 又具有熟练护理操作技能的高层次护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护理,人体解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徐立, 赵媛, 杨新文, 等.护理专业解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8, 16 (1) :51-52.

[2]张正洪, 王军, 李文春, 等.护理本科解剖学教学内容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3, 5 (3) :260-261.

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初探 篇8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微课 应用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器官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范畴,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也是医学各学科的先修课。解剖学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描述抽象难懂,学科中的医学名词繁多,多数情况下需要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社会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全新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正逐渐的深入到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教学中,它也将日益成为我们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新方法、新手段。

一、传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板书和讲解来传递知识,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过程单调,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解剖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运用电脑软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了编辑,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了知识信息,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但是多媒体教学方法也有它的缺点,例如: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看清楚屏幕上的内容就需要拉上窗帘,这样就会使教室的光线变得昏暗,从而就会使学生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影响听课效果。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一般都是由教师利用挂图、标本、模型等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识别、观察和记忆。由于对解剖标本有恐惧、怕脏的心理以及福尔马林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得学生不愿意靠近、接触人体标本,教师示教时,有的学生捂着鼻子离得很远,教师示教完后学生不敢亲自触摸观察,影响了实验效果。并且近些年,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尸体标本日益短缺,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很多尸体标本都是反复使用,一些结构也已经破坏,这也会影响学生对一些解剖结构的掌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寻找新方法、新手段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解剖的兴趣。

二、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1.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微课”全称是“微型视频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能够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应用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可以减少学生因长时间观看解剖视频而产生的枯燥感和乏味感。(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重点、难点、疑点内容,主题突出,更加精简。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每一器官或者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等,甚至可以放大“解剖”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解剖形态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3)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微课可以营造出相对灵活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特点和学习进度自行决定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需要的解剖学视频资料。2.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微课这些特征的认识,我们感到微课是能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在制作微课时应当:(1)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围绕某一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解某一器官时,要用最短的时间将该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和毗邻关系等讲清楚、讲透彻;讲解某一部位的解剖操作时,要录制该部位操作时的具体过程,要一边操作一遍讲解,并要强调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2)由于微课要求教师要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将重点、难点、疑点讲透彻,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录制微课之前做好教学设计,其中包括如何运用简明、扼要、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记忆深刻;如何进行操作可以使学生看的清楚;如何使用标本、模型能够将知识点讲透彻等。(3)要充分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辅助方法。如三维图像、动画、视频等,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更加直观、清楚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例如,在讲解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时,由于神经系统的传导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只是用文字进行描述,学生就只能是越听越糊涂,也会产生惧怕、厌烦的心理。此时,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三维图像、动画等方法来演示神经传导的动态过程,使抽象的传导过程形象化、立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深刻。(4)微课的内容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医学知识和医学技术在不断更新和进步,教师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录制一些新的与解剖学相关的医学前沿知识的微课视频,上传到校园网上的解剖微课视频资料库中,不断地丰富微课视频的内容,供学生进行学习使用!综上所述,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可以运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它能够使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课下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的内容,重点掌握课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微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解剖学教学方法的不足,与传统解剖学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解剖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微课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柯荔宁,张海,黄文华.基于网络资源的现代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36-138.

[2]王登科,戴新文,朱继红,等.《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模式改进与实践[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34(6):100-102.

[3]郭海旺.解剖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技术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120-121.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专科) 篇9

一、实验前期过程:实验教学结构改革与目标修订

在实验教学的目标设定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在目前的基础实验体系之中增加创新实验内容,同时只有在掌握了目前人体生理学实验的基础性操作之后,在进行学习推理过程、实验创新环节以及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提升过程。

与此同时在实验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按照教学大纲掌握常规实验内容,还要依托教材中的实验理论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设计、问题提出与思考、实验课题的多角度分析工作。

诸如,人体学解剖生理实验教学中的“蛙的神经干动作电位速率的测定”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实验知识,进行相关实验过程的实践,同时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进行其他形式的实验延伸。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有一些学生就提出可以将蛙的神经干放置于咖啡、酒精、可乐等不同的液体之中,进而研究与分析不同的饮料是否对于外周神经传导有着相关的影响。

二、实验中期过程: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1.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引入PBL学习法

在当前的医学教育领域,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能的新方法和新模式层出不穷,其中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作为主要内容的PBL教学模式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PBL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教师作为方向指引、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有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所难以比拟的优势,尤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根据目前的中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可以引入PBL教学方法,进而实现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

在引入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之时,可以应用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解剖实验教学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以相应的教学团队进行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利用图书资料、网络工具进行问题的解决与实验延伸。

2.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体系之中,具有较强综合性的探索性实验教学是常规教学的发展与延伸,主要是通过教学指标的创新设计来提升学生关于问题发现、分析、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当然,进行实验探索与自主探究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多方位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进行确定,而后搭建起进行研究与探索活动的团队与基本环境,并且期间需要运用教学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的斗志。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自主研究与探索过程,教师需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指导与关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确定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思考实验结果与结论等,同时还要竭尽所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当过“主角”、扮演过“配角”,在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正是基于这种培养目标与方法的确立,中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也将为学生开辟自主发展的“第二课堂”.

三、实验后期:建立科学的实验评估机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科学、完善的学生实验评估机制,是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所具有的`“一考定结局”的成绩评价模式也暴露出诸多弊端。其中在中职学生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之中,对学生成长状态考评作为主要内容的动态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学生的日常表现、实验过程把握与操作、实验报告写作以及创新能力等将成为衡量学生实验成绩的重要标准,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加大了创新精神与行为的比重。为了充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力,在相关的教学考核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相关教学文件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题库的设计,以保证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正是基于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在中职医学类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笔者结合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一些思考与阐述。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就目前的教学研究现状和教学效果来看,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实验教学的综合设计与完善也必将开创中职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谈谈对人体解剖学的认识 篇10

【摘要】: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人体有九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受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关键词】:系统 组成结构 功能

一、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骨以不同形式连结在一起,构成骨骼。形成了人体的基本形态,并为肌肉提供附着,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结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运动系统主要的功能是运动。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实现的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构成人体基本形态,头、颈、胸、腹、四肢,维持体姿。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形成了多个体腔,颅腔、胸腔、腹腔和盆腔,保护脏器[1]。

二、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2]。在消化过程中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三、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完成气体吐故纳新。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摄取新陈代谢所需要的O2排出所产生的CO2,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一旦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止[2]。低等水生动物无特殊呼吸器官,依靠水中气体的扩撒和渗透进行气体交换。在较高等的水生动物鳃成为主要呼吸器官。陆生无脊椎动物以气管或书肺交换气体。而陆生脊椎动物中肺成了唯一的气体交换器官。肺是一个内含大而潮湿的呼吸表面的腔,位于身体内部,受到体壁保护。哺乳类的呼吸系统除肺以外还有一套通气结构即呼吸道。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呼吸过程由三个相互衔接并且同进进行的环节来完成: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可见呼吸过程不仅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还需要血液循环系统的配合,这种协调配合,以及它们与机体代谢水平的相适应,又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四、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3]。

五、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人体重要的器官系统之一。是生物体内的和生殖密切相关的器官成分的总称。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和维持副性征。

六、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是体内封闭式循环管道系统,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组成,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把消化器官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气以及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供其新陈代谢之用;同时,又将各器官和组织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等运送到肺、肾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七、感受器 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过程的结构。按感受器在身体上分布的部位并结合一般功能特点可区分为:内感受器和外感受器两大类。外感受器包括:光感受器、听感受器、味感受器、嗅感觉器和分布在体表、皮肤及粘膜的其他各类感受器。内感受器包括:心血管壁的机械和化学感受器,胃肠道、输尿管、膀胱、体腔壁内的和肠系膜根部的各类感受器,还有位于关节囊、肌腱、肌梭以及内耳前庭器官中的感受器(通称本体感受器)。

八、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这种特化细胞的网络所构成的器官系统,调节动物的动作与在其身体的不同部位间传递讯号。动物体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来应付环境的变化。动物的神经系统控制着肌肉的活动,协调各个组织和器官,建立和接受外来情报,并进行协调。神经系统是动物体最重要的连络和控制系统,它能测知环境的变化,决定如何应付,并指示身体做出适当的反应,使动物体内能进行快速、短暂的讯息传达来保护自己和生存[4]。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系统主要就是神经系统。

九、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实现对机体各器官的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2]。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组织及内分泌细胞组成。(1)内分泌器官(内分泌腺)包括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是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重要调节系统,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活动等进行调节。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其分泌物质称激素。内分泌腺散在分布于体内,相互间不相连接。内分泌腺供血丰富,分泌物通过血液运输。(2)某些脏器中的内分泌结构:如胰岛、黄体、睾丸间质细胞等。(3)散在于某些器官上皮中的内分泌细胞:如胃肠内分泌细胞等。【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秋节美景作文750字下一篇:中国传媒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