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共12篇)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篇1
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很快, 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面对越来越高的办学目标以及新的教育环境和就业环境, 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完善和创新教材教法, 以培养具有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特点的医学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型人才。
1 对比
对于2001年综合版的《正常人体学基础》 (以下简称综合版) 和2008年分科版的《解剖学基础》及《生理学》2个版本的教材 (以下简称分科版) , 在编写指导思想以及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等方面到底有什么差别, 本文通过对比加以说明。
1.1 2种版本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对比
综合版贯彻的是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的思想, 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教材既体现了1994年卫生部颁发的专业教学计划中科学性、严谨性的要求, 强化了专业培养目标的优势, 又充分考虑到了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终身教育的需要, 贯彻了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
分科版则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其培养目标为: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岗位需求为标准,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 与就业岗位要求相符合, 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该教材在理论知识方面强调“必需、够用”, 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 并注重技能培养, 主要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就业技能和创业技能。
由此可见, 2种版本教材在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 综合版教材贯彻和强调的是全面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职教理念;分科版教材则把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岗位需求为标准定为培养目标, 注重和强调技能培养的职教理念。
1.2 2种版本教学大纲的对比
在做以下各项对比时, 只做2种版本教材中的2门主要学科即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对比, 所以在做各项数据统计时, 可将综合版中所涉及生物化学以及老年概要的有关章节删掉。
1.2.1 课时 (包括实践课时) 的对比 (见表1) 由表1可见, (1)
综合版中所涉及生物化学以及老年概要等章节的内容在新版《解剖学基础》中已被删掉。 (2) 2种版本教学大纲中人体解剖学基础 (不含生物化学以及老年概要) 课时, 综合版为146学时, 分科版合计162学时。 (3) 综合版总课时164学时, 分科版合计课时162学时。通过对比不难发现, 2种版本教学大纲中虽总学时变化不大, 但2门主要学科解剖学基础与生理学课时分科版学时增加, 共计增多了16学时。
1.2.2 理论教学目标与知识点数的对比 (见表2) 教学目标基
本能反映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的情况。由表2可见, 如果把综合版中生物化学以及老年概要等章节的知识点删减去, 仅解剖生理学部分的知识点数为164个, 而分科版知识点合计为199个, 此说明分科版中2门主要科目解剖学基础与生理学知识点明显增加。
1.2.3 实践课时数/总课时数的对比 (见表3) 表3统计数据显
示, 分科版解剖学实践课时虽略有增加, 但生理学实践课时却减少了, 而总课时数 (主要是理论课时) 又显著增加, 结果导致2个科目实践课时数只占总课时数的30.9%, 比综合版的35.6%低。
1.2.4 实践项目数及目标要求的对比 (见表4) 由表4可见,
(1) 分科版教材实践项目数增加, 尤其生理学实验的增幅较大, 由综合版的8个增加到了18个, 增幅为125%。 (2) 综合版的目标要求分3种:学会、掌握、熟练;而分科版只有2种:学会、熟练掌握。 (3) 分科版对实践项目的目标要求有所提升。比如解剖学实验综合版18个, 要求掌握的只有4个, 而分科版19个, 要求熟练掌握的是7个;又比如生理学实验综合版8个, 要求掌握的只有3个, 而分科版18个, 要求熟练掌握的是10个。
注:2008年分科版生理学实验有1项未标明目标要求
1.2.5 实践项目的对比 (见表5) 由表5统计的实践项目名称
来看: (1) 解剖学实验内容几乎完全类同。 (2) 生理学实验在综合版原有8项的基础上, 分科版新增了10项。
2 总结与体会
综合版已悄然退出它的舞台, 而分科版已经在本学年开始使用, 并且在我校已完成了一个教学周期的使用。通过这样一个“分、合、分”的轮回使用, 笔者对分科版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认识, 与综合版相比, 分科版比较突出的特点有: (1) 单一学科教学, 教师备课负担减轻。 (2) 解剖学、生理学学科跨度大, 综合版将之综合起来讲授, 不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基础, 学生不易接受。分科后学生上课相对轻松、效果好。 (3) 版面新颖, 形式活泼, 增强了教材的吸引力。如在每章前加入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言;又如, 在正文中的适当部位增加了本学科知识应用的小贴士,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 知识点明显增多, 但难度降低。分科版将学科内容化繁为简, 表述上尽量变难为易, 多采用直观的图表解读相关的知识原理, 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符合中职学生的思维特点。 (5) 淡化了学科体系, 增强了知识点的实用性。分科版对理论性较强或比较抽象的内容, 降低了理论深度, 突出了原理本身的内容及其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了与临床实际的联系,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宽口径、重适用”的新教材观。 (6) 增加了数量足够、题型丰富的习题, 有利于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 (7) 对学科发展的动向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有一定的介绍,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总的来说, 分科版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贯彻了当前卫生职业教育的理念,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在编辑上存在失误甚至错误。 (2) 对知识点的适用性突出不够。尤其是生理学知识点与临床、生活的联系应用还可以增强和拓展, 以更好地体现其适用性。 (3)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力度不够。一是简单操作或理论验证性实验偏多, 学生主动探索性实验缺乏。二是生理学实验项目虽有所增加, 但课时却减少了6学时。三是总课时增加而实践课时数/总课时数比例下降。这些都不符合当前职教所提倡的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目标和方向, 也不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在现阶段, 只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理念, 编写时充分考虑专业特点, 贯彻“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结合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基础和心理特点, 文字描述上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内容选择上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和临床实践工作“零距离”, 就不失为一版好教材, 一定会受到师生的好评和喜爱。当然, 教材优劣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很好地使用和诠释它, 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和价值;同时还可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 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或删减。
参考文献
[1]刘英林.正常人体学基础[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王之一.正常人体学基础[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刘玲爱.生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彭波, 李茂松.生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篇2
第一章绪论
本章简要讲解人体解抛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重点讲授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骨骼肌、心肌形态的结构特点;神经原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光镜、电镜下的结构。简要讲解各种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主要分布与功能;疏松结啼组织中主要细胞成分的结构特点。一般讲述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和腺上皮;致密结啼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点;神经原的分类、神经纤维的分类、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
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
重点讲授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术语;骨的构造、分类和功能;骨骼的分部与组成;关节的基本结构;消化管的一般结构;肝的位置;胰的位置、分部;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鼻旁窦的名称;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胸膜、胸膜腔、纵隔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的形态和位置;肾单位的组织结构;输尿管的走行;膀胱的位置和功能;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组成、功能;体与肺循环的概念;心的形态、位置;心腔的形态结构和瓣膜的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神经的组成、成分和分布;脑的分部;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的概念;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泡体的所在部位与其连接方式;副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躯干四肢痛、温、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椎体系的组成和功能。简要讲解消化管各段的解剖和组织特点;肝的大体形态、肝小叶的形态特点及输胆管道;腹膜的概念;心传导系的组成;血管的种类与组织结构;体与肺循环的动、静脉组成;淋巴系统的主要结构;脑神经的名称和序号;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的循环;脑屏障的概念。一般讲述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躯干骨及其连接;四肢骨及其连接;肌的形态与功能;全身肌的分部;喉的结构;肺的组织结构特点;尿道的形态特点;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男性生殖器及女性生殖器的特点;心壁的结构;脊髓的内部结构;脊神经的分布;脑神经的分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椎体外系;头面部痛、温、触觉的传导通路;皮肤的组织结构和附属器。
第四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重点讲授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刺激、兴奋、刺激阈和兴奋性的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意义。简要讲解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前负荷和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凡响;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反馈的概念。一般讲述细胞膜受体的概念;兴奋的引起和阈电位。
第五章
血液
重点讲授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正常值;血液的pH;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正常值和生理功能;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及其生理意义;ABO血型系统。一般讲述体液分布概况;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与破坏;生理性出血;抗凝与促凝的因素;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
第六章
循环系统生理 重点讲授心动周期的概念;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血液在心脏内的单方向流动及其原理;心脏瓣膜的活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其原理;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兴奋在心脏中的传导途径;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生理变异、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相对恒定及其生理意义;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机制及影响因素;心脏的神经支配;血管的神经支配;压力感受性反射;血量;冠状循环的血流特点。简要讲解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概念;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自动节律性;心电图各波的意义;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关系;静脉血流及影响因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一般讲述心率及其对心动周期的影响;心脏作功的概念和心功能储备的概念;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微循环的组成、血流通路和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心血管中枢;化学感受器反射;血量的调节;血—脑脊液屏障、血脑屏障。
第七章
呼吸生理
重点讲授呼吸的概念、意义及基本环节;肺通气的动力;正常呼吸频率;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的概念正常值及意义;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原理及过程;O2和CO2的主要运输形式;脑干呼吸中枢的重要性 ;血液中PCO2升高PO2降低及H+浓度的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调节途径。简要讲解胸内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肺通气的弹性阻力与顺应性及非弹性阻力的概念;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及生理意义;肺容量、每分通气量及无效腔的概念;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肺牵张反射的概念及生理意义。一般讲述呼吸运动的概念及特点;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的概念;平静呼吸运动中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肺泡表面张力的概念及作用;气管口径的调节及其与呼吸道阻力的关系;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的概念;呼吸节律的形成及高位中枢的作用;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的概念及意义。
第八章
消化系统生理
重点讲授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的运动形式;胃排空及其调节;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形式和途径。简要讲述胃液、胰液和胆汁分泌的调节。一般讲述消化的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消化道的神经与体液调节;咀嚼、吞咽、呕吐;小肠的运动形式;唾液和小肠液的分泌。
第九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重点讲授基础代谢率的概念。简要讲解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体温调节过程。一般讲述正常体温及其波动范围,产热过程及散热过程。
第十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重点讲授肾脏的血液循环特征;肾小球的率过机能;肾小管的机能;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和分泌调节。一般讲述肾脏的结构特征;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排尿反射。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重点讲授神经递质的概念和种类;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化学性突触传递的方式及特点;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特异性投射系统及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和功能;脊休克
腱反射及肌紧张的形成;植物性神经系统末梢释放的递质及其受体;条件反射的概念、形成和意义;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一般讲述神经纤维传导特性;神经纤维分类;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和抑制;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牵涉痛的概念及意义。脑干的抑制区和易化区;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椎体系及椎体外系的功能;脑干对姿式反射的调节;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运动区;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第十二章
感觉器官
重点讲授眼球壁的分层和特点;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及特点;房水形成及循环途径;眼的折光和其异常的纠正;瞳孔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一般讲述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辅助装置;眼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的功能;鼓膜的位置、形态;咽鼓管的特点;耳的听觉和平衡觉功能。
第十三章 内分泌
重点讲授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及生理功能;激素的概念和化学分类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简要讲解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活动及其调节;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一般讲述激素的作用机制;催路素的生理作用;下丘脑—腺垂体系统;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的生理作用;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第十四章
生殖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篇3
关键词 人体解剖生理学 实验教学 科学素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人体解剖及生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生物科学类、科学教育类、医学类等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是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和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实验课程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巩固和强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①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增强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1 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教学中,实验教学仅被当作验证理论的一种手段,其内容大多是理论教学中的理论或定律的验证,或是现象的观察,缺乏实用性。各个实验之间互相分割、相对独立,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学生的思维也被束缚,局限于相应的理论课程和完成实验报告。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不适应新时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适用于传统基本技能的训练,更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也难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并轻视实验课程的学习。在以往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采用灌入式教学,学生仅仅被动地按照课程要求和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很少,缺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启迪学生思维等工作,导致学生实验课兴趣不大,积极性较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循规蹈矩,思维狭隘,缺乏独立观察、分析、组织、探究、综合判断的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创新精神,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 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
2.1 调整教学方式,重视实验教学过程
随着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根据相关实验项目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实验课的学时并结合实验材料有的放矢地对实验项目重新整合,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实验教学质量得到相应提高。在教学中,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富有创新性的互动式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验活动。适时渗透人体解剖生理学前沿知识,整合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实验的讲解和演示,在示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并且要边演示边向学生介绍每个步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清楚整个实验过程。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规范的基本操作技术,为深入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②教师应加强对实验课前预习准备的布置,给学生拟定预习大纲,布置预习内容,把重点、难点告诉学生,使学生在课前预习准备时就能够对所要开展的实验项目目的明确,思考与探究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实验报告的写作是训练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报告不仅是实验过程的承载,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复习与理论教学的总结。④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应提出明确要求,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意识,同时认真讲解实验仪器的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结果的记录、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实验报告书写的要求。加强对实验报告撰写的指导,及时、耐心地进行辅导和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独立思考,推理思维;杜绝窜改、抄袭实验结果等现象,要求学生真实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允许实验失败,实验报告要实事求是,有科学性;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问题加以说明和讨论,找出解决的方法。
2.2 挖掘实验资源,营造科学教育氛围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时间很有限,既包括解剖学部分又涉及生理学实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资源,对实验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在实验教学中人体各类器官组织的组成与形态、发育与功能等基本知识点通过丰富的实体标本和模型标本、实物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料,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并能收到直观的教学效果。这种直观形象的真实感有利于完成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和日后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生理学实验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实验教学中应根据部分实验内容的相关性和实验动物的一致性进行有机组合。随着社会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团结协作精神已经成为人类在社会中生存的基础。同样,实验内容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也需同学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无论是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还是实验的完善、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同学们集思广益,互相完善,团结协作,以求精益求精。通过实验课的培训,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合作态度。
2.3 更新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能力是一个学生综合运用把握知识的体现,所有的教育如果最后没能提升一个被教育者的能力,这都是失败的。实验教学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要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并从实践的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应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这样的实验内容新颖、具有挑战性,也体现了专业较为前沿和先进的内容和方法,又与学生所学专业有紧密联系,具有实用性。学生在进行此类实验之前,通过课前预习、资料查阅、组内讨论等,对实验情况有较为详细的了解。科研成果所转化的实验教学内容往往课本上很难找到现成的操作步骤,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这样充满挑战性的实验内容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激發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在实验的过程受到科学训练,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提高其科学素养。
3 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素质教育,比以往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金项目: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GG11026;GG12009);台州学院青年基金(2012QN18)
注释
①②汪朝阳,祝凤荣,张向阳等.实验报告在多元化考核与评价中的功能[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5):119-121.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篇4
21世纪是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同时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高, 这就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技能, 动手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常规的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研究和实践。确立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之大趋势, 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教育的重视, 部分高校对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也进行了一些改革[2,3,4,5,6,7],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我们所进行的实验改革内容总结如下, 目的是为了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为培养教学科研型高素质人才提供条件。
1. 实验教学管理方面
为实验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建档, 包括预习报告、操作技能、实验效果、实验报告等资料建立档案, 同时利用计算机保存每次学生实验的数据文件, 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其资料作为实验考核评价的依据。
2. 实验教学内容方面
传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忽视各实验项目之间的有机联系, 缺乏综合性实验项目和设计性实验项目, 因此在实验的结构和内容上作较大幅度的改革和调整, 精简部分陈旧的实验内容, 增添一些综合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实验, 另外在实验项目的开出顺序上作合理的调整和科学的安排。另外, 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 从原有的MS-302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DOS状态下进行实验) 基础上改换成Windows平台的生物信号分析系统, 使学生能与时代发展同步, 同时也使开出的实验质量有所提高。同时随着学科的发展, 增加新的实验内容。
3. 实验教学方法方面
将人体解剖学与人体生理学合为一门课程, 在学习解剖学基础上从生理学实验与解剖学密切相关的特殊性入手, 教师通过亲自演示和指导, 使学生进行多次练习, 达到强化基本操作训练的目的。同时改变“一讲解、二巡查、三批改实验报告”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增加设计实验内容, 让学生自选设计实验, 使得学生在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法及步骤、预期实验结果, 使学生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各个环节都需动手、动脑, 为学生提供独立发挥实验水平和创造力的机会。另外, 实验室在时间、仪器、实验材料、试剂、实验内容等方面提供全开放的实验室条件, 为学生到实验室开展自选实验提供条件。
4. 实验教学手段方面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理论讲解, 随着实验室建设的完善, 我们增加了幻灯片、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学生在进行活体动物实验之前, 在计算机上先进行模拟实验, 以增加活体实验的成功率。同时在正式活体实验之前能够对模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增强了实验的效果。
5. 实验考核方法方面
传统实验考核是在实验结束后在某个实验方面的抽查, 这对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具有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平时实验考核, 在传统的实验考核中, 虽然也占一定的分数比例, 但由于缺乏一套比较完善的评分体系, 因此学生实验的平时成绩缺乏客观公正性。我们对平时实验考核体系进行改革, 具体方案为:建立平时实验的实验步骤考核得分制, 具体分为预习报告、操作技能、实验效果、实验整理、实验报告和老师签名等六项内容 (具体见平时实验考核表, 每次实验, 学生除带必要的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工具外, 还必须同时带上平时实验考核表, 格式见表1) 。
同时利用计算机保存每次学生实验的数据文件, 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其资料也作为实验考核评价的依据。平时实验考核的成绩和期末综合实验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总实验成绩。
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管理、考核等多个方面都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和完善,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 我们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实验教学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改革目标, 通过对常规的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研究和实践, 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邵淑丽, 徐兴军.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教与学.高师理科学刊.2000, 20, (4) :78-79.
[2]倪新强, 陆源.生理学实验CAI课件的设计与应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 20, (3) :20-21.
[3]董美蓉, 宋悦宁.对计算机辅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中等医学教育.2000, 18, (2) :42-44.
[4]傅丽容.高师《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生物学杂志.2005, 22, (4) :55-56.
[5]陈形.《人体解剖生理学字》教字改革初探.龙岩学院学报.2007, 25, (2) :86-87.
[6]郭增平.高师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衡水学院学报.2008, 10, (1) :102-104.
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辅导 篇5
(二),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其中重点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难点为神经系统。本次辅导的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重点名词简释;学习建议;同步练习题。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 第三节 呼吸系统 【教学内容】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组织结构
二、胸膜和胸膜腔
三、纵隔 【教学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的概念;鼻旁窦的名称;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肺的形态、位置、分叶;胸膜、胸膜腔、纵隔的概念 了解:喉的结构、肺的组织结构特点 第四节 泌尿系统 【教学内容】
一、肾
二、输尿管、膀胱、尿道 【教学要求】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的形态和位置、肾单位的组织结构;输尿管的走行、膀胱的位置和功能 了解:尿道的形态特点 第五节 生殖系统 【教学内容】
一、男性生殖器
二、女性生殖器 【教学要求】 了解: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男性生殖器及女性生殖器的特点 第六节 循环系统
【教学内容】
一、心、血管系统
二、淋巴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组成、功能;体循环、肺循环的概念;心的形态、位置;心腔的结构和瓣膜的功能; 熟悉:心的传导系统;血管的种类与组织结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静脉组成、淋巴系统; 了解:心壁的结构
第七节
神经系统 【教学内容】
一、脊髓和脊神经
二、脑和脑神经
三、自主神经系统
四、感觉传导通路
五、运动传导通路
六、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和脑屏障 【教学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神经的组成和成分及分布;脑的分部;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的概念;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和它们的连接方式;副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躯干四肢痛、温、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锥体系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脑神经的名称和序号;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的循环、脑屏障的概念 了解:脊髓的内部结构;脊神经的分布;脑神经的分布;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锥体外系;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 重点名词简释 【上呼吸道】临床上将鼻、咽、喉合称为上呼吸道。【肺门】肺的纵隔面的中间有一凹陷称为肺门,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地方。【胸膜腔】脏壁两层胸膜在肺门处互相反折延续,围成左右两个密闭的、互不相通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胸膜腔。【纵隔】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它又是分隔左右胸膜腔的隔障。【肾门】肾之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的血管、肾盂、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肾的部位。【肾单位】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膀胱三角】膀胱底部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其粘膜不论在充盈或空虚时均平滑而无皱襞,称此三角区为膀胱三角,是炎症和肿瘤的好发部位。【体循环】起自左心室,当心室收缩时,将含氧及营养物质的动脉血射入主动脉再沿着各级动脉分支运送到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后,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回流至右心房。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体循环的功能是把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把身体各部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运送回心脏,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起自右心室,由体循环回心的静脉血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后开始肺循环。当心室收缩时,血液自右心室射出,进入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后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肺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肺泡壁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的功能是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肺泡排出体外,而吸入肺内的氧则经肺泡进入血液,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冠状循环】心脏本身一套比较完整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循环,对冠心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门静脉】门静脉系是下腔静脉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由肝以外的腹腔不成对脏器的静脉共同汇合组成,最后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为门静脉入肝内。由胃、肠吸收的物质,包括口服的药物,都要经门静脉先输送到肝脏。【硬膜外腔】包在脊髓外面的硬膜称之为硬脊膜,它与椎管壁之间有狭窄的腔隙,称为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和软膜之间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蛛网膜颗粒】在上矢状窦的两侧,蛛网膜向窦内突起,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称为蛛网膜颗粒。【脑脊液的循环】从侧脑室产生的脑脊液,经左右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向下流过中脑水管到第四脑室,然后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到蛛网膜下腔,最后通过蛛网膜颗粒渗入上矢状窦,经颈内静脉等返回心脏。【脑屏障】血液、脑脊液及脑组织细胞三者之间的物质成分交换(包括代谢产物及药物等)是要透过毛细血管上皮、脑室膜、神经胶质及脑细胞膜的过滤渗透作用来进行,这几层膜及上皮结构较紧密,其通透性有一定的限制,许多大分子物质不能穿过进入脑组织细胞,所以起到保障脑的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称为脑屏障。【锥体系】锥体系是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的传导通路,主要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锥体系分为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学习建议
一、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本门课程是在第一学期开课的,很多同学可能还习惯于过去在中学或在中专的学习方法,这样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是不利的,因此,我们要不断强化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是电大教学的重要环节。做为电大的学员,同学们必须学会根据自己的工作状况来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来选择文字或音像等形式的辅助教材、选择网上辅导或电话咨询等辅助教学形式;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确定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正因为电大教学更能体现学习的多样性和自主性,所以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求同学们逐渐改变在中学或中专学习时的学习习惯,丢掉依赖电大教学点的教学辅导和依赖老师的讲授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想法,要充分利用电大的各种教学资源,在电大教学服务系统的支持下,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目标。
二、系统学习教材,把握知识脉络。为了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同学们首先要按教学进度阅读教科书,在阅读的同时从根至梢认真梳理教材内容,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树形的知识结构图,然后再在树干上添枝加叶。
比如学习呼吸系统时,先搞清楚它的组成即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的;再搞清呼吸道的组成即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的。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重点地学习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以及肺的解剖和组织特点。从器官角度讲,肺、气管和支气管是重点;从形态角度讲,大体形态(解剖)是重点,镜下形态(组织结构)则为次。另外与药学专业有关的、与医学临床有关的也应重点学习。只有经过认真梳理的知识在脑子里才能清楚地显现,否则即使脑子里有东西也会混乱不清。
三、采用多种方式突破学习难点。神经系统是一个重点章节,它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建议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看书上的插图,以帮助理解。比如躯干四肢浅感觉通路的学习,我们通过图3-73比较容易看出:这个通路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的;三级神经元分别位于脊神经节、脊髓灰质后角和丘脑的外侧核;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是交叉到对侧然后在白质内上行到背侧丘脑的外侧核的;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是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的。建议同学们在记忆一些东西时,可以采用归纳法、列表法、联想法或编成顺口溜。比如熟记脑神经的名称和序,我们可以背诵: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副神、舌下全。此外建议同学们有疑难问题可以利用面授机会直接和老师和同学们讨论,也可以通过网上或电话进行讨论或咨询。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呼吸系统由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2、左肺分___ 叶,右肺分____ 叶。
3、泌尿系统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 是产生尿液的器官。
4、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_______,它包括_______和__________。
5、心血管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分为__________束和______________束。
二、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最正确或最佳答案填在括号中)
1、关于生殖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都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 B、生殖系统能分泌性激素 C、前列腺属于男性生殖系统 D、卵细胞在卵巢内产生,在子宫内成熟 E、月经周期与卵巢的周期性活动有关
2、输尿管()A、从肾门穿出
B、沿腰大肌前面下降 C、开口于膀胱 D、不能蠕动收缩 E、没有狭窄
3、关于膀胱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形状随充盈程度的改变而改变 B、位于小骨盆的前部 C、空虚时不超出耻骨联合上缘 D、空虚时顶部高于耻骨联合上缘 E、充盈时顶部高于耻骨联合上缘
4、在肾的冠状切面上,可见:()A、肾锥体 B、肾柱 C、肾小盏 D、肾大盏 E、以上都可见
5、心房和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线是()A、冠状沟 B、前室间沟 C、后间沟 D、左心耳 E、右心耳
6、位于左心室出口的瓣膜是()A、二尖瓣 B、三尖瓣 C、主动脉瓣 D、肺动脉瓣 E、以上都不是
7、肌性动脉是指()A、大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 D、微动脉 E、分布于肌的动脉
8、淋巴管道不包括()A、毛细淋巴管 B、淋巴管 C、淋巴干 D、淋巴结 E、淋巴导管
9、皮肤的附属器不包括()A、表皮 B、毛发 C、汗腺
D、皮脂腺
10、关于脊髓下端的高度,正确的是()A、成人为第一腰椎 B、成人为第二腰椎 C、成人为第三腰椎 D、新生儿为第一腰椎 E、新生儿为第二腰椎
11、植物神经是指()A、躯体神经 B、周围神经 C、脑神经 D、内脏感觉神经 E、内脏运动神经
12、脑不包括()A、脑干 B、间脑 C、小脑 D、大脑 E、脑神经
13、第X对脑神经是()A、动眼神经 B、三叉神经 C、迷走神经 D、副神经 E、面神经
14、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是()A、动眼神经 B、三叉神经 C、面神经 D、外展神经 E、滑车神经
15、锥体系由()A、一级神经元组成 B、二级神经元组成 C、三级神经元组成 D、多级神经元组成 E、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组成
三、名词解释
1、关节
2、腹膜
3、上呼吸道
4、胸膜腔
5、纵隔
6、肾门
7、滤过屏障
8、体循环
9、肺循环
10、卵圆窝
11、硬膜外腔
12、蛛网膜下腔
13、脑屏障
14、锥体系
15、脑干
四、问答题
1、简述肺的位置及形态。
2、气管内异物为什么多坠入右支气管?
3、简述肾的形态、位置及肾单位的结构。
4、说出心脏瓣膜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5、说出心传导系统的组成。
6、试述四肢躯干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7、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有何区别?
浅谈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 篇6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偏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中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主、实用为本,为社会培养具有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技术型专门人才。因此,中职院校医学专业应将培养具有较强卫生技术能力的学生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为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各门学科奠定了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解剖教学作为基础课程,不仅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解剖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承担起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任务。其中,人体解剖学的许多章节是以理论教学为先导的。因此,应有效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效果,从而为学生的临床课学习以及实践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直观教学法
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教学中离不开直观和实践的手段。直观教学方法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为了增强理论课的直观力度,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如挂图、投影、幻灯、电教录象、多媒体等,将抽象知识结合到人体器官或结构的绘图上,增加了学生对器官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能根据讲解内容配合板书图示,则效果更佳。因此,能够在黑板上绘制器官的平面图,应该成为人体解剖学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另外,再配合活体演示,如在自己身上示教器官的位置、神经的走行、骨性和肌性标志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解,加强记忆。同时,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举例法
解剖学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学生会感觉困难,甚至不愿意学习。作为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举一些生动活泼的例子,不但有助于加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将一些复杂的事物或事理说得更具体明白,易于理解。教师在讲授理论时,要善于利用实例联系所讲解的内容。在讲解大脑皮质的语言中枢时,可以举些临床实例,如失语症、失读症等,还可联系外语学习中的“四会”与语言中枢的关系。许多临床实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与阑尾炎的触诊的联系,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征决定其易坠入异物等。
三、归纳法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入门课,要掌握的概念多,信息量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信息量与记忆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人体的结构十分复杂,解剖学名词繁多,现代医学中的名词约1/3以上来源于解剖学,这就为初学者带来了一定困难,但只要稍加留意,通过对比总结和归纳,就会发现有很多规律可循。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出知识理论规律,分清异同。因此,笔者在促进学生记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首先,在课前将一些有位置关系或功能关系的结构设计在表格中;其次,授课过程中利用板书将信息和功能项目设置在黑板得当的地方;再次,在讲解时边讲边填写,逐渐在黑板上自然地展现出归纳表格,使学生记忆的同时,便于记笔记。
四、复习巩固法
人体解剖学是分系统讲解的,然而人是一个整体,各部分、各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教师讲述某一器官时,常常涉及到毗邻器官以及分布其中的血管神经;当讲述血管神经时,又涉及支配器官,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横向或纵向联系相关器官进行讲解,以求知识的完整性。为防止出现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发生,适当地对相关系统进行讲解,也是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五、总结法
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应抽出少量时间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理顺主次关系,点明重点、要点,让学生分清哪些知识需掌握,哪些知识该熟悉,哪些知识该了解。这样做能使学生思路清晰,掌握的知识完整、系统,也有利于学生课后有重点的复习。
六、注重预习和复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只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而学生自身的学习驱动力才是学习的关键力量。首先,教师要能通过诱导、启发等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通过预习在短时间内能够抓住教学的重点,并进行归纳总结,对有疑问的内容注上重点符号或查阅相关资料。其次,通过讲课使学生对重点知识有整体把握和了解,将零散知识系统化,使模糊知识清晰化。最后,课后要求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重点记忆。这样长期的坚持下去,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学好其它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各种教学方法应灵活运用,有机衔接,应以直观教学方法为主,辅之其它教学法,要举例得当,归纳合理,联系恰到好处,总结条理清晰,才能有效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波.解剖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6(18).
[2]易华庆,刘鑫.解剖教学改革思路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17(2).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篇7
1 研究对象与教学改革实施
1.1 研究对象
以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年制师范方向生物科学本科2012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共90人。
1.2 教学改革实施
1.2.1 教学手段改革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专业性强, 有的知识和药理学、免疫学 (师范生不开此类课程) 等医学知识相关联。为了让学生快速、生动、全面地了解专业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除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外, 还增加了新的教学手段, 例如视频、Flash动画、自制组装教具等, 目的是为了从不同角度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达知识, 增加学生对知识逻辑性的理解,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及运用知识的能力[6~11]。例如学习“人体胚胎发生和生长发育”章节, 通过视频, 动态地将胚胎的发生、生长过程全方位的展示,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理解学习内容, 增长相关专业知识, 提高学习信心, 降低学习难度。
1.2.2 教学方法改革
(1) 课堂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人体解剖生理学具有抽象性与交叉性特点, 再加上师范专业学生缺乏药理学、免疫学等相应基础知识背景, 因此, 将双主体互动教学法逐渐引入教学中, 可以使学生较快了解学习内容并产生兴趣[12~17]。特别是学生在教学中主导讲授并分析解剖生理学知识的过程, 其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这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思想, 折射出教师艺术地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 是师生双主体互动、沟通到反思, 最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与口才表达能力的过程。
课堂中双主体互动教学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另一种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学习“运动系统”的四肢骨骼时, 在课堂上将学生两人分成一组, 教师讲到哪个骨, 小组学生讨论并在对方身体上找到对应骨。为加强学生对解剖生理学知识的理解, 并达到灵活运用效果, 教师还可在课外指导学生制作“各系统动态模式图”。
上述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交流中对学习加深印象, 提高综合素质。
(2)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应用大量容易理解的正常生理现象或生理缺陷来解释教学内容, 以消除理论学习的枯燥性, 加深学生对生理学抽象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案例教学法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18~21]。教师应善于控制讨论场面,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案例教学法会占用大量时间, 应提前设计教学步骤和环节, 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控制, 把握课堂进度。
案例教学法的开展要求教师熟悉和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 不仅能够对教学范围内的知识作出精确解释, 而且要对学科前沿有所了解。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将临床典型案例按章节顺序整理好, 并将其有目的地安排到各章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让学生对生理学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面, 更新教学观念,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与临床相结合是基础医学教学中的重点, 也是增加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兴趣的重要方法。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可促进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高, 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3) 编顺口溜归纳总结与反思法。学生刚接触医学知识会感到陌生,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编顺口溜记忆很多解剖学名词解释。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记忆, 还可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其学习兴趣。如用来记忆12对脑神经歌诀:“1嗅2视3动眼, 4滑5叉6外展, 7面8听9舌咽, 10迷11副12舌下全”。
教师课后还应与学生多交流, 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反馈,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践证明,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应用不同教学方法, 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4) 授课中注重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因为多数学生毕业后是到镇级中学从事生物教学工作, 因此在教学中, 应降低知识难度, 教学内容以重点、常见、实用为度, 以强化技能为目标, 更多地讲授将来岗位或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及相关知识。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教学改革后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90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 对教学改革后教学效果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学效果有了提高, 期末闭卷测试成绩平均分比以往历年高10%左右 (见表1) 。
2.2 教师对教学改革后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听课教师及课题组教师对教学改革后教学效果进行反馈, 结果表明:教师一致认为教学效果有了提高 (见表2) 。
3 讨论
上述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课堂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促进师生课堂交流, 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有所提高, 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师生互动使得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此外, 案例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的开展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 熟悉病例涉及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教师需要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面, 更新教学观念。所以, 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高, 对督促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 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中, 实施课堂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编顺口溜归纳总结与反思法, 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主动学习知识、提高知识运用分析能力, 学习效率和教学技巧得到提高;同时, 教师的教学效果、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摘要:针对目前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改革, 以便更好地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篇8
1. 精炼、合理安排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内容
由于人体解剖生理学由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教学内容较多,教师要想面面俱到,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所以需要认真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检验专业的需要、学生的特点,同时钻研教学大纲,与后续课程教师沟通后,我们合理分配授课时间,调整教材内容中繁、难、偏、旧的内容,对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比如,解剖学里面运动系统的大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只讲解了部分与检验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对于血细胞的形态、分类、作用等内容,以及血型鉴定的实验,因为后续的专业课血液学检验中要详细讲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没有涉及该部分的内容。在该课程中,细胞基本生理功能、循环系统生理、尿的生成与排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生理等章节是重点和难点章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重要概念、生理过程和原理等知识点提炼举要,这样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条理清晰,心中有数,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畏难情绪。
2. 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过程教学中,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易于理解和记忆。
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课进行教学。有些解剖学内容直观、形象,在理论教学中不介绍,放在实验课上介绍,效果更好。例如:消化系统的教学,理论课不介绍,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预习,上实验课时,借助于实验室的标本、模型等教具,以谈话式、提问式等教学方法,直观、形象地向学生介绍消化道及消化腺各器官的位置、形态,这样,既能节省理论课时间,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身活体标志辨认,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因而每位学习者自己就是最好的“活标本”。通过对自己某些器官的位置、形态、体表标志的观察和触摸,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抽象的描述。如讲授扁桃体结构时让学生张口互相观察扁桃体的位置,并告诉他们如何确认扁桃体发炎;讲授舌的结构时提示同学伸舌互相观察舌系带、舌乳头……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和触摸的体验,交流各自的体会,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使其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而对于比较分散的、容易混淆的内容,可进行列表比较,简明扼要地理清不同内容之间的异同点,使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记忆。如可分别比较三种肌组织的分布、细胞形态、细胞核、横纹、闰盘,从而帮助学生对该知识点有清楚的认识;其他如细胞跨膜物质转运的三种方式、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等知识点,都可用列表比较的方法使内容一目了然。
同时,授课中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点具有趣味性。生理学知识虽然抽象,难理解,但每一章节的内容都与人体本身密切相关,各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甚至对某些病理现象也很熟悉,所以只要把生理学知识和学生所熟悉的临床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所学的基本原理,使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例如:在讲刺激与反应时,可以结合临床上“两快一慢”的无痛注射法;讲血浆渗透压时,可以结合临床上肝硬化的患者出现水肿、腹腔积液;讲体温时,可以联系临床上高热昏迷的患者利用冰袋、冰帽降温;讲内分泌时可以提出为什么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不能突然停药;在讲神经系统的胆碱能受体时可以结合临床上有机磷中毒,等等。
3. 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解剖、组织、生理学科的浓缩,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完成教和学的任务需要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以其独有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等特点,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2]。人体解剖结构复杂,很难口述清楚,而模型或挂图则因体积、版面较小,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演示效果不太理想,如应用多媒体教学,图解更加清晰和直观,可以更好地展示各部分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把许多枯燥、抽象的东西变得易于接受,对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观察都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生理学中有很多相当复杂的生理过程,可以利用电脑将抽象的生理过程用立体的动画呈现出来。例如,在讲解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时,可以利用动画效果模拟各种物质进出细胞膜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知识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进行多媒体化教学时,也应注意输出教学信息的节奏,避免过快,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感知,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
4. 及时有效的课后总结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反思性的实践者[3]。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和升华,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所谓课后教学反思总结,就是教师在一堂课上完之后,对自己讲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仔细分析自己讲课的得失与成败,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使以后的教学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教师能够注意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日积月累,就一定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
5. 采用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
考试是教育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达标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考试也是个指挥棒,“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师生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影响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有什么样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针对人体解剖生理学这门课,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每章节结束,都会采用复习课进行口试考查,不仅使学生明白哪个知识点应该掌握,哪个知识点应该了解,而且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便于考查学生对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期末采用闭卷考试,题型有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等。通过考试,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工作奠定基础。在课余时间,我们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撰写一篇科研小论文,作为考核的一种方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并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 教师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做到备课充分。在课堂教学之前,应将所讲章节中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吃透教材,抓住重点及难点,总结章节、学科间知识中的普遍联系。然后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扩展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其次,要注意语言表达艺术。要具有科学性,再加上语言的幽默、和谐、通俗易懂,语调的抑扬顿挫、缓急有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要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药学生,教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药学学科的发展是长远的,如果仅停留在原来的知识体系,必然落伍,因此要加强知识的更新,还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同时争取主持科研课题,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还应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提高业务水平,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应用上述教学方法外,我们还注意和学生多交流,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反馈,做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我们将不断努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积累教学经验。
摘要:在检验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 精于归纳, 理论联系实际,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结合, 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检验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六个方面
参考文献
[1]王维洛.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吕昕.解剖生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2) :56-60.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篇9
1 结合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 合理设计、优化教学内容
我院药学专业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理论教学学时从最初的72学时调整至目前的60学时,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 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如下调整。
1.1 教材建设
目前国内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众多, 面向专业也各不相同[4]。我院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更换了多次, 最初选用的是郭少安等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生理学》, 该教材在内容上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生理学的内容进行了合理取舍并有机结合, 教材突出实践性, 根据岗位需要设计内容, 与生产实践、职业资格标准对接, 是一本非常适用于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教材[5], 但本教材各系统章节中删掉了调节内容, 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而这些内容对理解药学专业后续课程药理学的外周神经系统药物是非常重要的。目前, 我院选用的是宋悦宁等主编的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1], 此教材的优点是加进了调节的内容。此外, 本教材也注重与药学专业后续课程所需基础知识的联系, 前后呼应, 采用“小贴士”等形式适当拓宽知识面, 课后设置了各种目标测试题, 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1.2 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主要描述了人体各组成部分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活动两方面, 针对药学专业特点和课程的设置, 应以生理功能的内容为主, 形态结构部分为辅, 通过形态结构阐明生理功能, 将两者有机结合。人体的血液与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能量代谢及体温、泌尿系统与药学专业后续课程药理学的药动学章节、心血管、消化、泌尿系统药物章节及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等核心章节联系密切, 应该重点讲解。细胞章节也是人体解剖生理学细胞分子层面的一个重要内容, 所涉及物质跨膜转运方式、膜受体功能及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和药物在体内的跨膜转运、药物的作用机制 (尤其是受体机制) 及心律失常药物等知识点的理解密不可分, 也应作为重点。神经与内分泌系统作为机体的调控部门, 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各版本教材中, 神经系统的篇幅大, 知识点繁多, 是教学最困难、学生最难学的部分, 在简单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结构后, 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控, 尤其是神经递质与内脏上相应的受体结合特点以及觉醒与睡眠时相的生理机制作为重点讲解, 因为这些关系到药理学中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重点章节的理解, 而神经系统对躯体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的调控等内容不必讲得过多, 简单描述即可, 以此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必需、够用为度, 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6], 为药学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未来所从事的相应工作岗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教育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一门不直接与工作实践相联系的课程, 如何培养职业能力、突出应用性, 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传统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应用、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 笔者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 利用图片、3D动画与实物充分展现人体结构方面的知识, 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采用PBL结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及微课与翻转课堂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1 PBL结合启发式教学
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7]。“问题学习”就是把问题引入课堂, 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合作讨论, 从讨论的过程中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8]。而启发式教学也是提出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然后再逐步引出所讲内容, 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听课边找答案[9]。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将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设置后展开教学,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以问题为先导, 突出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结合两者精心设计授课思路。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很多基本知识、概念都可以直接设置成相应问题, 但太抽象, 不易被高职高专学生理解, 而且思考的空间也较小, 为此, 笔者利用多媒体工具, 结合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 准备大量的图片、3D动画与视频、模型等资料进行展示, 在学生直接的观察中, 结合相应知识点进行启发或提出疑问。如运动系统骨的形态、数目、分布特点等知识点通过学生的观察来依次回答;正常与先天性心脏病图片与模型比较心脏各腔的结构;消化管各段的图片与模型来指出各器官名称及结构特征。人体很多脏器的生理功能的过程也能借助图片及3D动画演示, 在学生观察中进行启发或设疑, 如渗透压的动画, 引出半透膜与血浆渗透压、胶体与晶体渗透压等知识点;血液循环动画引出大、小循环;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及心脏泵血的动画分析心动周期及其机制;馒头在各段消化管中的变化动画来学习口腔、胃、小肠的机械性与化学性消化生理;肾脏的结构及尿液生成动画演示分析肾单位的结构及尿液生成。上述这些问题, 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直接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共同讨论进行回答, 也可以把相关资料、课件及问题交给学生,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资料查找及小组分析讨论之后以课堂汇报的形式进行学习。
2.2 案例教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阐述的是我们人类自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学科, 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日常生理现象及常见疾病不陌生, 但缺乏专业认识, 因此, 教师结合这些生理现象及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的互动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过程则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资料, 课外进行资料查找及主动学习, 课内进行师生互动, 之后教师进行最终总结。例如, 讲述静脉压与静脉回流时, 提出生理现象“为什么有的人从长时间卧位或蹲位突然站立时会出现头晕、眼发黑的现象”、“为什么足球运动员容易下肢静脉曲张”;学习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与神经调节时, 引入高血压与抗高血压药物等相关资料;学习胃液的成分、作用及调节时, 引入消化性溃疡等相关疾病。
2.3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法是由著名教育家施瓦布 (J.J.Schwab) 等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对问题的主动科学探究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 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教学情境, 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和总结, 以此来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 从中找出规律, 形成自己的概念。因此, 探究式教学法实质上是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 在这种方式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10,11]。人体解剖生理学中的生理学部分是研究人体各部分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本质的学科, 实验性很强, 很多知识点可以设计成若干个教学情境, 安排学生设计自主实验。例如, 口腔的消化作用设计成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 具体过程为: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馒头在口腔中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启发学生, 得出馒头在口腔中会变甜、变小;其次提出假设, 这些变化是否是因为口腔中的舌、牙齿及唾液所导致的, 然后提供刀片、玻棒、试管、馒头及碘液等;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口腔的消化作用及其特点。
2.4 微课与翻转课堂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视频课程, 供学生自主学习[12]。翻转课堂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 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 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 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互动的场所, 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13]。翻转课堂由美国的学者提出, 之后随着互联网的传播, 到近些年已被众多教师所熟识, 并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育模式[14]。引导学生通过微课的视频与课件资料完成自主学习, 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现有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笔者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中, 也尝试着这种教学方式, 主要安排在简单易理解章节及重点章节复习方面。例如, 能量代谢与体温章节, 准备微课资料:录制视频 (花生种子释放能量的体外实验) , 制作PPT课件, 设计要点问题 (人体活动需要的能源来源?机体散热的方式?机体生病如何退热?) 。指导学生分组, 要求学生课后就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料, 自己查阅教材与网络、图书馆等相关资源, 进行自主学习, 每一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汇报方式可以是就某一问题进行口头表达, 也可以是小组组员设计情景剧进行表演等, 方式不限) , 之后师生之间进行讨论、总结。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篇10
1应用教育技术实践,促进学生素质教育
1.1教育技术有助于学习者思维发展
随着思维的深入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其功能成为信息加工的工具或协作学习工具。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整合是必要的,它使课堂学习更具关联性和严密性,更加强调高层次思考、问题解决、知识适用于实际问题、创造和发明、学习运用于真实生活和真实时刻[2]。在讲述“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基本过程”中,指出重点和难点: 1) Na+快速在运动神经元内流产生神经冲动( 动作电位) 到达突触前运动神经终末; 2) 突触前膜对Ca2 +通透性增加,Ca2 +沿着电化学梯度内流进入轴突终末; 3) Ca2 +驱动Ach从突触囊泡释放至突触间隙; 4) Ach与终板膜的Ach受体结合,增加终板膜对Na+和K+通透性; 5) 进入终板膜Na+超过流出终板膜K+,促使终板膜除极化产生EPP; 6) 引发动作电位沿肌膜扩布。 将这些内容通过课件图示结合动画演示及视频播放, 教学内容少而精,趋向形象化、动态化、结构化,使教学更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合理的学科结构。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原理的基础上,重视发展自身的认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教育技术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
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推进以研究性教学和自主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从课堂的固定学习转为个性化学习,从教师主导转为学生主导,从记忆学习转为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从内容主导转为体验为主[3]。信息技术在大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成为普遍现象。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是为了强化现行的大学课堂教学,还为了创造一种新型的大学课堂教学,将决定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走向,它可能成为传统大学课堂的强控制手段,也可能预示着高校教学模式的变革。它为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潜在的趋势: 开发基于问题的新大学课件创新; 提供认知工具促进大学生的学习; 为大学师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与互动机会。
2深化教育技术改革,拓宽学生学习机会
建立在教育技术基础上的大学研究性学习是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学会充分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进行学习是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4]。教育技术给高等教育带来全新的媒体资源和学习工具,拓宽大学生学习的机会,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受到全面影响。大学研究性学习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开放、共享、交互为主要特征,开展大学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大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针对学生在学习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学时,遇到“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与神经”、“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白交通支与灰交通支”等这些容易混淆的专业术语,如何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可以明确辨别,怎样整合、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学习技术,提供更适合不同类型大学生学习特点和更适应大学生不同需求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条件,值得大学教师认真思考。
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把教学方法的改革落实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上,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结合“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章节讲述时,对“觉醒与睡眠”如何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其内涵,首先要了解大脑皮质经常有持续的节律性电位产生自发脑电活动,通过电极引导皮质脑电图,具有 α、β、θ、δ 波的各种差异,其产生的机制是皮质浅、深层分别出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以及从感觉传入系统刺激在大脑皮质诱发脑电活动,产生的皮质诱发电位分为主反应( 特异性传导纤维经丘脑腹外侧核中继发出投射纤维至对侧皮质感觉区) 、次反应( 冲动经脊髓前索与侧索上传进入中脑网状结构非特异性投射核弥散投射到大脑皮质) 及后发放( 皮质与丘脑接替核之间环路活动) 。解决理论课学习紧密联系实验课操作与实验报告撰写中生理机制分析,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知识的创造为重点。尽管网络资源系统不可能全部替代教师的作用,但是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习者依靠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况且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作为学习者,共同使用这些资源来学习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3辅助教育技术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1辅助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实践
根据布鲁姆关于认知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记住事实达到知识理解”和“应用材料进行分析综合” 两个不同目标的学习,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不一样的, 前者的技术手段偏重于增强和促进学生的记忆,如制作课件; 后者的技术手段要提供复杂的技术环境,让学生运用和整合知识来达到技能的掌握,除了利用课件和板书、板画进行讲授外,还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采用同伴讨论等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结合社会常见的高血压疾病案例,应用血流动力学细致分析血管与物理学刚性管道不同,血液是血细胞和胶体物质混合液体与物理学中理想液体不同,把泊肃叶定律: Q = K × ( P1- P2) = K × △P,推导为R = 8ηL /( л r4) , 进一步合并所 有参数用 公式表示: Q = △Pл r4/ ( 8ηL) ,由此引出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侧压力称为血压。而动脉血压是指体循环中动脉血压,心室收缩时测定的动脉血压称为收缩压; 心室舒张时测定的动脉血压称为舒张压。收缩压≥140 mm Hg( 1 mm Hg≈ 133. 32 Pa) 或者舒张 压 ≥ 90 mm Hg ( 1 mm Hg ≈ 133. 32 Pa) 即为高血压,启发学生再从影响动脉血压的5个因素思考高血压的产生原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是合作研究一个问题者还是探讨一个概念,都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经历。在应用教育技术和网络手段学习时,师生加强学习问题和知识经验的课堂内外交流,能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
3.2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教育技术
有学者建议,从巨大的数据海洋中搜寻不断的扩展和变化的知识,语义网页也许是解决办法之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任课教师建立的课程网站,通过制作教学网页把所有的专业教学知识的资料和课程读物放置于在线课程的板块上,吸引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获取学习的资源。通常,课程网站中包括: 课程大纲、课程材料、参考书目、相关重要网站的链接、课外作业、教学要点或注释、评分等级、评价量表、阅读书目、教师个人信息 ( 如教师邮箱) 等[5]。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技术,能够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在认知和元认知两个层次上发挥作用。当教师创造了一个资源丰富多样的网络学习环境,让学生亲手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搜集、整理、 提取、浏览、表述和概括信息时,学生就投入了一种有意识的从信息和经验中构建具有意义的过程。高级知识的意义建构通常不是一次学习就能完成了的,知识是连续多次反复的出现,经常会在不同学科中交叉碰到。同一概念的主题反复地应用,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学习者自己学习的结果就是建构知识意义。
4教师利用教育技术教学的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目前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讲授———接受阶段,以教材为课程体系,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待提高。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案例、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6]。高等教育发展在“教学模式”的维度变化见表1。
4.1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学习模式
在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学习课程中,教师先呈现给学生一个特定假想情景或者一项任务,通常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一个需要完成的项目; 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完成超出他们自身能力的任务。每个网络探究式教学主题都有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问题与真实世界有关,具有挑战性,问题设定了研究主题的清晰目标,教师鼓励学生回顾以前掌握的知识,激发学习者进一步探索的动机[7]。例如: 在讲解“人类大脑皮质的语言功能”时,先阐述颞上回后端Wernicke区纤维通过弓状束投射到中央前回底部前方Broca区处理为发声形式,传到位于脑岛说话区启动唇、舌、喉运动发音。接着阐述“人类的语言中枢建立在一侧大脑半球上”,右利手和大部分左利手的人语言中枢都在左侧“优势半球”,有运动性语言中枢( 说话中枢) ,即额下回后部( 44,45区) ,Broca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 听话中枢) ,即颞上回后部( 22区) ,Wernicke区; 视运动性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 ,即额中回后部( 8区) ; 视觉性语言中枢( 阅读中枢) ,即角回( 39区) 。 那么损伤后出现什么症状呢? 启发学生动脑思索,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些网上的信息资源,要求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与综合来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网络探究式教学是传统的课堂接受式学习到完全开放的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好的过渡,它能在原有的班级授课的形式下,帮助学生开展自主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研究性学习。
4.2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任务模式
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初探 篇11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微课 应用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器官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范畴,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也是医学各学科的先修课。解剖学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描述抽象难懂,学科中的医学名词繁多,多数情况下需要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社会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全新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正逐渐的深入到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教学中,它也将日益成为我们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新方法、新手段。
一、传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板书和讲解来传递知识,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过程单调,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解剖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运用电脑软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了编辑,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了知识信息,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但是多媒体教学方法也有它的缺点,例如: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看清楚屏幕上的内容就需要拉上窗帘,这样就会使教室的光线变得昏暗,从而就会使学生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影响听课效果。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一般都是由教师利用挂图、标本、模型等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识别、观察和记忆。由于对解剖标本有恐惧、怕脏的心理以及福尔马林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得学生不愿意靠近、接触人体标本,教师示教时,有的学生捂着鼻子离得很远,教师示教完后学生不敢亲自触摸观察,影响了实验效果。并且近些年,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尸体标本日益短缺,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很多尸体标本都是反复使用,一些结构也已经破坏,这也会影响学生对一些解剖结构的掌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寻找新方法、新手段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解剖的兴趣。
二、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1.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微课”全称是“微型视频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能够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应用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可以减少学生因长时间观看解剖视频而产生的枯燥感和乏味感。(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重点、难点、疑点内容,主题突出,更加精简。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每一器官或者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等,甚至可以放大“解剖”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解剖形态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3)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微课可以营造出相对灵活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特点和学习进度自行决定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需要的解剖学视频资料。2.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微课这些特征的认识,我们感到微课是能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在制作微课时应当:(1)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围绕某一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解某一器官时,要用最短的时间将该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和毗邻关系等讲清楚、讲透彻;讲解某一部位的解剖操作时,要录制该部位操作时的具体过程,要一边操作一遍讲解,并要强调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2)由于微课要求教师要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将重点、难点、疑点讲透彻,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录制微课之前做好教学设计,其中包括如何运用简明、扼要、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记忆深刻;如何进行操作可以使学生看的清楚;如何使用标本、模型能够将知识点讲透彻等。(3)要充分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辅助方法。如三维图像、动画、视频等,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更加直观、清楚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例如,在讲解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时,由于神经系统的传导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只是用文字进行描述,学生就只能是越听越糊涂,也会产生惧怕、厌烦的心理。此时,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三维图像、动画等方法来演示神经传导的动态过程,使抽象的传导过程形象化、立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深刻。(4)微课的内容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医学知识和医学技术在不断更新和进步,教师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录制一些新的与解剖学相关的医学前沿知识的微课视频,上传到校园网上的解剖微课视频资料库中,不断地丰富微课视频的内容,供学生进行学习使用!综上所述,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可以运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它能够使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课下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的内容,重点掌握课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微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解剖学教学方法的不足,与传统解剖学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解剖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微课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柯荔宁,张海,黄文华.基于网络资源的现代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36-138.
[2]王登科,戴新文,朱继红,等.《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模式改进与实践[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34(6):100-102.
[3]郭海旺.解剖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技术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120-121.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篇12
1 结合专业特点, 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大幅缩减, 但是教学内容没有相应减少, 这就要求教师精选教学内容,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 增强教学效果。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由于对解剖学内容以了解为主, 而生理学则与专业联系密切, 所以, 要精简解剖学部分, 精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生理学内容。另外, 结合药品经营与管理特点, 增加一些与药物学相关的临床应用解剖生理学内容。如口服药物如何吸收, 肌注药物如何到达肝脏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后, 重点突出, 学生感到清楚明了, 同时也缓解了教学时数减少与教学内容繁多的矛盾。
2 采用五步教学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面对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现状, 我们摒弃了“填鸭式”“先讲后实”的传统教学模式, 尝试采用五步教学法[1]。在教授运动系统“骨”内容时, 改变以往先讲授理论知识, 后集中进行实验的教学模式, 组织学生在实验室上课。将5~6名学生分成一组, 每组分配一套散装骨头。第一步讲解概念;第二步边讲解边在骨架或散骨上示教, 然后让学生自行观察标本或模型;第三步在活体上进行结构定位和骨性标志的触摸;第四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机能和临床应用知识理解结构, 辅以必要讲解;第五步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部分问题当堂课讨论解决, 部分问题课后讨论解决。采用五步教学法,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有问题可当堂提出、当堂解决, 教学效果良好, 受到学生好评。
3 用自制人体解剖彩色图谱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2004年我们设计制作了一套方便快捷, 可任意缩放, 有动态效果的“人体解剖彩色图谱教学软件”[2] (该软件获2004年第三届浙江省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二等奖) 。人体解剖彩色图谱教学软件由我院解剖学教师与计算机教师共同制作, 2004年5月完成。人体解剖彩色图谱教学软件克服了印刷图谱将器官及部位名称直接标在图中, 影响图像整体效果的弊端;且调用图谱方便, 图像清晰逼真;教学演示时, 可放大图片, 清楚地显示局部图像。理论课利用该软件教学, 结合Power Point讲解, 优化了教学方法, 增强了教学效果;可从各个角度展示器官的形态结构, 增强直观性、生动性;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心脏瓣膜的形态和作用是教学难点, 若利用软件模拟瓣膜形态, 并展示瓣膜活动, 学生就可清晰地看到瓣膜是如何关闭房室口和动脉口, 从而防止血液逆流。利用自制人体解剖彩色图谱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可达到如下效果: (1)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 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具体, 提高教学效率; (3) 解决了解剖学教学时数少与教学信息量大的矛盾, 保证了教学质量。
4 课堂总结
每章节教学结束后, 教师要运用精练的语言对所授内容进行概括, 突出重点,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 方便记忆[3]。如在总结心的形态时, 用“一尖一底两面三缘”概括;总结子宫分部时用“底、体、颈”概括;总结右主支气管时用“粗、短、直”概括;食管和输尿管有“三部三狭”;男性尿道有“三部三狭三大两弯”;右半身有三个三, 即右肺分三叶, 右房室口有三尖瓣, 右肾上腺呈三角形。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 不仅解决了教材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而且也使教师在教学中更新知识, 学生在观看“人体展览”的同时学习了知识, 激发了兴趣。
关键词:药品经营与管理,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应志国, 徐银峰.对“人体解剖学”教学五步法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01, 19 (11) :119~120.
[2]王真富, 余文富.基于F的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的设计制作[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5, (5) :301~304.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推荐阅读:
人体解剖学复习笔记07-06
人体解剖学考试设计10-21
人体解剖学教学体会10-24
人体解剖学练习题09-12
人体解剖学习题及答案10-19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究07-11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专科)07-22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习题解读09-24
人体解剖学作业题(中药学专业)08-20
人体解剖组织学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