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教材(共6篇)
解剖学教材 篇1
第二届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7年正式颁布了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新一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8年1月也相应出版了第2版《解剖学基础》新教材, 现已普遍被全国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使用。我校为贯彻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使各专业、各学科全部使用相配套的新教材, 并组织全体教学人员认真学习和研讨。笔者就学习和使用第2版《解剖学基础》新教材后谈几点认识。
1 更加切合实际和教学规律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可指导教师教学的方向, 教材是落实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具体体现, 有了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就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新教材, 这样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才能有的放矢。第2版《解剖学基础》新教材与第1版《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材相比较, 笔者认为编写更加切合实际, 更加切合教学规律。
1.1 切合目前学生需要
近几年来,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 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发生了很大滑坡, 不仅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而且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过去相比普遍偏低。若仍继续使用第1版《正常人体学基础》这种综合性的教材, 对现在的中职生来说信息量过大, 无论是从记忆力方面还是理解力方面对学生来讲都力不从心, 结果什么也学不好。
1.2 切合师资队伍配置需要
传统的分学科教学已历经十几年, 学校对师资的培养也是按学科进行, 因此每位教师都有自己学科的研究方向。若仍继续使用第1版《正常人体学基础》这种综合性的教材, 就必然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才能上好每堂课。这样, 对老教师来说因长期教某一门学科, 现在要求跨学科教学必然会顾此失彼, 所以有些学校因老教师较多, 一时无法适应, 一本教材仍由几个教师来讲授, 不利于学生预习和复习;对新教师来说问题也不少, 因为一个新教师才上岗不久, 一门学科还没有很好地掌握, 又要学习第二门、第三门学科, 整天听课、备课、上课忙忙碌碌, 其上课效果可想而知。
而本次教材的编写恢复过去的以学科学习为主, 这样可先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解剖学, 然后再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这种循序渐进、从浅到深、由简到繁的学习比较切合教学规律, 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教师的教学都更加有利。
2 克服了第1版教材中的不足和弊端
各位教师在使用第1版《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材的过程中, 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弊端, 也曾有多位教师在杂志上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笔者对此问题也有同感。第2版《解剖学基础》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克服了第1版《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材中的不足和弊端, 并有如下优点。
2.1 充分利用表格功能的优势
归纳、比较、对比的内容通过表格形式来表达, 与用文字叙述相比较有着特有的优势。本次教材编写中, 如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被覆上皮、结缔组织分类及各部位骨骼肌的名称、位置、作用等在各章节中有类似内容的均以表格形式进行编写, 删繁就简, 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 学生学习起来一目了然, 便于理解和记忆。
2.2 提升插图的数量与质量, 增强直观性
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 教材中插图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本次教材的编写在各章、节中增加了许多图片, 而且每幅图片都很清晰逼真, 尤其是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图片中有关动脉、静脉、神经等均采用不同颜色将其描绘出来, 使之更加直观、更有利于学生对图文内容的理解。
2.3 章、节的编排遵循人体构成和认知规律
人体的构成有一定规律, 学生的认知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次教材的编写就遵循这一规律。比如从细胞到组织再进入各系统进行学习;把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提到脉管系统的前面, 这样更利于讲解血管的分布, 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
2.4 思考题的融入提高学习效果
本次教材的编写在每一章增加了思考题, 既突出了每一章的重点内容, 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目的、有重点、有方向地进行复习, 并进行自我综合评估, 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比如内脏各章的思考题侧重于各系统组成和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 学生可依据思考题明确内脏各系统中应该掌握的内容。
2.5 教学大纲的编入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
新教材的最后部分是教学大纲, 这样使教师和学生对本课程的任务、目标、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和要求比较明确, 教师能遵循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学生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学习, 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
3 富有创新性和特色
第2版《解剖学基础》新教材中, 在每一章的开头引用了“导学”内容以及各章、节的一些内容后面增加了学生“自学”内容很有必要和意义, 这些内容提高了教材的生命活力。
3.1“导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内容的编写是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朴素、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 对每一位初学者来说看了“导学”部分, 就会很想知道这一章具体的内容,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况, 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比如, 感觉器导学的编写:“人们之所以能够听到美妙动听的蝉鸣、音乐, 闻到花草芳香, 看到秀美的山川, 感知春、夏、秋、冬的变化, 窥知自然世界, 这都要归功于人体内许多能够感受体内、外界环境变化的感觉器……”
3.2“自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自学”内容的编写紧密联系日常生活、科普和临床知识, 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这部分内容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及意义, 又能使学生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释生活现象和临床问题, 做到学、用结合,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同时还能拓宽学生思路, 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比如, 讲到血液时介绍了蓝血人;又如, 胸廓讲完后介绍了胸廓的临床意义;再如, 学习了男性尿道的3处狭窄和2个弯曲后介绍了男性导尿术等。
第2版《解剖学基础》新教材把“导学”“自学”内容编入教材中, 它改变了以往编写教材的常规, 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心理。笔者对照了本科、专科和中等卫生学校使用过的多版教材, 认为第2版《解剖学基础》新教材的编写富有创新性和特色。
摘要:学习和使用《解剖学基础》新教材后得出几点认识:新教材的编写一是更加符合实际和教学规律, 二是克服了第1版教材中的不足和弊端, 三是富有创新性和特色。
关键词:教材,《解剖学基础》,教学规律
解剖学教材 篇2
一、头部
(一)了解头部重要体表标志:枕外隆凸、乳突、颧弓、眶上孔、眶下孔、颏孔、下颌角。
(二)掌握颅顶软组织层次及各层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三)掌握颅顶血管、神经的分布规律、颅内外静脉交通途径。颅底内面蝶鞍区的形态结构,垂体毗邻及临床意义。
(四)掌握腮腺咬肌区的位置、结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五)了解面部软组织间隙
(六)头部断层影像解剖
1.掌握经第三脑室上部横断层面:基底核、背侧丘脑、内囊三部分,第三脑室。
2.掌握经内囊后脚及大脑脚冠状断层面:基底核,内囊,侧脑室中央部,第三脑室,胼胝体,穹隆,海马。
3.掌握脑正中矢状断面:胼胝体,第三、四脑室,小脑延髓池。
4.掌握侧脑室、第三、四脑室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其断面表现;掌握脚间池、环池、鞍上池的位置及断层表现。
5.掌握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在横断面上的形态和位置。
6.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及毗邻(冠状切面)
二、颈部
(一)了解颈部重要体表标志: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第七颈椎棘突、锁骨上大窝。
(二)掌握颈部筋膜分层及筋膜间隙的位置与连通情况。了解颈部分区及各区的主要结构。
(三)掌握甲状腺形态、位置、毗邻、血供及与神经支配的关系。掌握甲状旁腺的位置。了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解剖要点。
(四)掌握气管颈段的毗邻关系及气管切开术的解剖要点。
(五)掌握颈根部的界域;重要结构的位置、毗邻、特点及临床意义。
(六)了解颈部淋巴分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七)掌握第四颈椎横断面。
三、胸部
(一)了解胸部的境界和主要标志线。
(二)掌握女性乳房的构造、血供、淋巴回流以及与乳癌的关系。
(三)掌握胸壁的层次、胸部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和重叠性及其意义。
(四)掌握肋间隙结构及神经、血管走行的排列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五)掌握胸膜腔的构成、胸膜顶、胸膜窦以及胸膜的体表投影。
(六)掌握肺的形态、分叶分段、肺门与肺根的定义,肺门结构的排列、肺根的毗邻关系。
(七)掌握纵隔的概念、境界、位置和分部。掌握上纵隔结构层次及相互毗邻关系。
(八)掌握后纵隔各结构的起止、行程和重要毗邻及临床意义。掌握心包和心包腔概念,心包横窦、斜窦的位置、毗邻。
(九)胸部断层影像解剖
1.心脏器官内解剖和切面解剖:掌握心的内部结构;了解心脏先天畸形形态学。
2.肺与纵隔:掌握肺段的概念,掌握纵隔的分部及内容与毗邻。
3.掌握经主动脉弓的横断层解剖,了解经气管杈、肺动脉杈的横断层解剖。
四、腹部
(一)了解腹部的境界、分区、体表标志和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
(二)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三)掌握腹股沟区的特点及其与腹股沟疝形成的关系。掌握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解剖学鉴别要点。
(四)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了解腹膜形成物的名称、位置、腹膜腔的分区、重要间隙及其临床意义。
(五)掌握胃的形态、位置、毗邻、神经分布及血供。了解胃次全切除术的解剖基础。
(六)掌握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结构、分部和毗邻,十二指肠悬韧带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七)掌握肝的位置、体表投影及毗邻。掌握肝蒂的组成及重要结构的排列关系和临床意义。
(八)掌握格利森系统和肝段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了解肝脏手术、肝移植术的解剖基础。
(九)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的分段及各段的主要毗邻。了解胆囊、胆囊管、胆囊动脉的异常情况,胆囊三角(Calot三角)在寻找胆囊动脉时的实用意义。
(十)了解脾脏的位置、毗邻以及副脾的存在情况。
(十一)掌握空、回肠动脉分布的特点、以及对肠切除吻合术的意义。
(十二)掌握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阑尾的位置,寻找阑尾的方法。
(十三)掌握结肠的动脉供应,特别注意结肠中动脉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十四)掌握门静脉的组成及其主要属支、门静脉系统的特点、门静脉与腔静脉间的吻合情况,以及在门静脉高压症时的意义。了解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解剖基础。
(十五)了解腹膜后间隙的位置和界限、主要脏器以及对腹膜外手术的意义。
(十六)了解胰腺的位置、分部和各部的毗邻,特别是与十二指肠和大血管的位置关系,以及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意义。
(十七)掌握肾的位置、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十八)掌握输尿管的行程、狭窄部位以及与输尿管结石的关系。(十九)腹部断层影像解剖
1.掌握经肝门静脉合成处的横断层解剖及CT、MRI。
2.了解经肝门、经十二指肠空肠曲的横断层解剖。
3.了解肝、胰、肾切面解剖。
五、盆、会阴部
(一)掌握骨盆及会阴的境界、分区与体表标志。
(二)掌握盆内脏器的配布与腹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三)了解盆壁和盆底肌的组成与安排,掌握盆膈的概念与组成;盆筋膜的配布、移行情况。掌握筋膜间隙的名称、位置、交通及其临床意义。
(四)掌握膀胱、前列腺的位置、毗邻。
(五)掌握子宫的位置、毗邻、固定装置。掌握子宫动脉的行径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
(六)掌握卵巢、输卵管的位置和子宫阔韧带的关系。了解卵巢与输卵管的血供和淋巴回流。
(七)掌握直肠、肛管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以及神经、血管、淋巴的配布特点和引流规律。
(八)掌握肛门外括约肌对肛门直肠环的形成与重要性。分层与盆隔的构成。掌握坐骨直肠窝的结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九)掌握尿生殖膈的形成、会阴浅、深袋的组成与男性尿道破裂尿外渗的局部解剖关系。了解会阴浅、深袋内结构的层次安排和血管神经的来源、走行与分布。
(十)盆部断层解剖:经前列腺、子宫颈的横断层解剖。
六、下肢
(一)掌握下肢的体表标志和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
(二)掌握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属支、穿通支、交通支瓣膜,及其临床意义。
(三)掌握通过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血管和神经。掌握髋关节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四)了解阴部外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的行程及分布。掌握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回流。
(五)掌握肌腔隙、血管腔隙、股鞘和股三角组成及内容。掌握股管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
(六)掌握内收肌管的组成及内容。
(七)了解股内侧区闭孔动脉和闭孔神经的行程、分支及分布。掌握坐骨神经在股后区的行程、分支及支配。
(八)掌握月国 窝的内容及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膝关节的结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九)了解小腿后区胫后动脉、腓动脉及胫神经的行程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小腿前区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的行程。了解小腿外侧区的肌群作用及腓浅神经的行程和支配。
(十)掌握踝管的形成及通过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十一)掌握足背动脉的行程、分支,足底的血管和神经。
七、上肢
(一)掌握上肢的体表标志和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
(二)掌握上肢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起始、行程、回流和交通及其临床意义。
(三)掌握腋腔的构成及内容、腋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回流。
(四)掌握肩关节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五)掌握桡神经、肱深动脉的发起,行程和易损伤的部位。
(六)掌握肘前区的血管神经配布。
(七)掌握前臂前群肌的层次,腕管神经束的经过,正中神经的体表投影。
(八)掌握桡、尺骨及骨间膜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九)掌握腕部深筋膜形成的韧带及通过腕横韧带浅面及腕管的结构,特别注意正中神经的腕桡侧及尺侧支。
(十)掌握手掌的层次,手掌的深筋膜及筋膜鞘的特点。
(十一)掌握掌浅、深弓的构成、位置和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深、浅支的分支、分布。
(十二)掌握手掌的滑膜囊、间隙的构成与临床意义。
(十三)掌握手指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特点,指腱鞘及伸、屈指肌腱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十四)了解手功能位置的解剖基础
八、脊柱区
(一)了解脊柱区的范围及分区,掌握其重要体表标志。
(二)掌握脊柱区层次概念,了解其深筋膜解剖特点,掌握腰上、下三角的界域及
临床意义
(三)掌握椎管的组成及特点、椎管壁的构成、毗邻及临床意义
(四)掌握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的解剖特点,硬脊膜外腔、蛛网膜下腔的范围与内容及临床意义。
(五)了解椎内静脉丛的组成与交通。
五年制局部解剖学教学时间安排与分配表
内
容
理
论
实
习
总
时
数 绪论、头面部、颅脑断层 颈部、颈部断层
上肢 下肢 胸部 腹部 盆会阴 胸部、腹部断层
合 计 2 4 2 4 6 2 2 24 4 8 8 7 11 4 2 48 6 12 10 11 17 6 4 72
七年制局部解剖学教学时间安排与分配表
内
容 绪论、头面部、颅脑断层 颈部、颈部断层
上肢 下肢 胸部 腹部 盆会阴 胸部、腹部断层 影象断层解剖进展
合 计
理
论 4 2 4 2 4 6 2 2 2 28
实
习4 8 8 8 12 4 4 0 52
总
时
解剖学教材 篇3
关键词:立体化,人体解剖学,教材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是医学专业课程中教学时数最多、教学过程最长、投资最大、消耗教学资源最多、对其他医学课程学习影响最广的课程。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 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形象性和实践性。因此,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献身的品质。而这一切需要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实现。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 一位优秀的解剖学教师不仅可以用优雅的姿态、幽默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引起学生的关注并提高其学习的注意力, 而且可以直接面对实物、标本、模型与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着直观、逼真、形象、方便的实验环境, 学生可以在组织、器官的三维动态几何模型上利用专业的虚拟解剖手术器械, 依据计算机图像进行精确定位, 同时用专业的力反馈设备和系统来模拟解剖手术器械的各种动作, 从而感受到人体组织的不同质感;可以选择任意人体组织结构的三维模型, 并将其从数字化虚拟人体中独立出来, 对其进行更精细的观察;可以应用动画技术实现在血管、气管中或在心室间的漫游;可以应用虚拟内窥镜实现对中耳、内耳结构以及胃肠道结构的三维立体显示[1];还可以随时运用个人计算机进行简单的虚拟解剖。因此, 这样既可方便教师教学、学生复习, 又可节约宝贵的尸体标本, 同时还减少了器械消耗。而相对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来说, 它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受学时、进度等诸多因素限制的问题, 而且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由于人体结构和功能复杂, 可视化人体研究的开展为构建虚拟解剖学提供的基础数据与相应技术支撑。利用可视化人体数据集提供的完整、连续、精细的人体二维解剖图像, 可以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和构建虚拟人体解剖模型。使用这种模型, 学生可以在三维空间对人体中感兴趣的对象进行放大、任意旋转和平移, 认真细致地观察, 清楚地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复杂的空间关系。由于模型是数字化的, 可以很方便地对整体数据进行重采样, 使学生能够从任意角度、任何剖面观察人体结构。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是以课堂教学为主, 再结合挂图、模型、标本等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教学, 并配以尸体解剖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对尸体标本进行解剖是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标本缺乏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能使学生在虚拟的人体标本上进行解剖学观察和学习, 可解决尸体标本缺乏的问题, 降低教学成本, 减少尸体对从事解剖工作人员的危害, 提高教学质量, 弥补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的不足。
人体完整的立体模型和符号模型可用作模拟难以学习的多种临床操作程序。例如可运用软组织变形技术和虚拟切割技术、专业的虚拟解剖手术器械, 依据计算机图像进行精确定位, 同时用专业的力反馈设备和系统来模拟解剖手术器械的各种动作, 使模拟解剖人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可视化人体研究的实施和进展,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科已形成了以光盘、课件、视频模拟等为辅助教学工具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应用微机辅助医学教育, 通过互联网开展远程教学是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尽快适应现代教学模式, 不但成为CAI课件的优秀使用者, 还要成为高质量多媒体课件的创作者。为了使课件更为生动形象, 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多媒体制作技术水平, 将教学内容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并通过计算机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的不同做相应的测试和评价, 引导学生的思维, 实现人机对话。随着校园网的逐步完善, 更多的CAI课件将进入网络,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校园内任何一个联网的终端自学、答疑、查阅资料[2]。在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可视化人体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 人体解剖学知识和数据在人体空间中的准确定位[3]为现代临床诊断和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建立体化人体解剖学教材使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和模式、课程内容建设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 使人体解剖学教学更实效、更简约、更贴近临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 而且这必将成为未来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孙秀伟, 阎丽, 李彦锋.虚拟现实技术 (VR) 在医疗中的应用展望[J].医疗保健器具, 2007, 9 (5) :17~20.
[2]谭立文, 李振强, 张伟.解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组建[J].解剖学杂志, 2003, 26 (2) :200~201.
解剖学教材 篇4
1 九大系统编排顺序的调整
由表1可见, 九大系统在两本教材里的编排顺序不同。中医药教材是按照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和神经系统的顺序编排, 而人卫教材是把内分泌系统放在神经系统后面, 是全书的最后一章, 其他系统顺序不变。笔者建议编排顺序是: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这样编排是因为运动系统是解剖学的基础, 是描述其他系统器官位置的参照, 因此应把运动系统排在最前面。
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放在一起, 因为这几个系统同属于内脏学部分。打破传统的顺序, 把呼吸系统放在消化系统之前, 一方面是因为呼吸系统大部分器官在人体上部的胸腔内, 而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在人体下部的腹盆腔内;另一方面, 这样编排也有利于腹膜的编排和讲解。
注:与本文有关的详细列出, 无关的简要列出
感受器是神经系统反射的起点, 所以把感受器和神经系统排在一起, 并把感受器放在神经系统的前面。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两大调节系统, 而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高的调节系统, 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所以把内分泌系统放在神经系统后面。
上述的解剖学教材都是将心的血管、眼的血管和脑脊髓的血管分别编排在循环系统的心、感受器的视器和神经系统的脑等部分。在循环系统的动脉中, 相应地省略了升主动脉的分支、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在颅内的分支;在循环系统的静脉中, 省略了心静脉系、眼的静脉和颈内静脉的颅内属支, 这样割裂了循环系统内容, 使循环系统内容不如其他系统内容有条理且完整。为使循环系统内容有条理且完整, 可以把循环系统放在教材内容的最后, 取消循环系统中心的血管、感受器中眼的血管和神经系统中脑的血管等部分, 把心的动脉放在升主动脉的分支处、眼的动脉和脑脊髓的动脉放在颈内动脉、椎动脉等的分支处, 并把心的静脉归于体循环静脉, 在体循环静脉部分增加心的静脉系, 把眼和脑的静脉归于颈内静脉的颅内属支处, 把脊髓的静脉归于体循环静脉相应的静脉属支处。
2 腹膜编排位置的调整
由表1可见, 中医药教材把腹膜作为和消化管、消化腺并列的一节安排在消化系统里面, 后面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人卫教材把腹膜作为内脏学中与消化系统等系统并列的一章放在生殖系统后面, 生殖系统前面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由于腹膜不属于消化系统的内容, 中医药教材把腹膜作为消化系统里的一节内容容易让人误解为腹膜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人卫教材把腹膜作为内脏学的一章也容易让人误解。另外, 由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大部分器官都在腹盆腔里, 并且都被覆腹膜, 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依次连续排在一起, 并把腹膜作为附注内容放在这3个系统之后, 这样编排可使教材内容更为紧凑合理, 也更明确地显示了腹膜和以上几个系统的关系。
3 胸膜编排位置的调整
由表1可见, 和腹膜类似, 中医药教材把胸膜作为一节排在呼吸系统里;人卫教材把腹膜作为一章归为内脏学, 而把胸膜作为一节排在呼吸系统里。人卫教材把性质相同的腹膜和胸膜按目录中不同的层级进行编排, 使教材的层次结构不够统一。和腹膜一样, 由于胸膜不属于呼吸系统的内容, 把胸膜作为呼吸系统的一节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然而胸膜和呼吸系统联系密切, 因此笔者建议把胸膜附在呼吸系统后面。
4 纵隔编排位置的调整
上述两本教材都把纵隔作为一节排在呼吸系统里。纵隔不是一个系统, 也不属于哪个系统, 把纵隔作为一节排在呼吸系统里, 容易让人误解为纵隔是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而纵隔和呼吸系统都在胸腔内, 又和呼吸系统关系密切, 所以笔者提议把纵隔附在呼吸系统后面。
摘要:通过比较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现行《系统解剖学》教材的内容编排, 对教材的内容编排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教材,内容编排,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杰, 彭东.人体解剖学教材的回顾和发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1, 32 (2) :153-154.
解剖学教材 篇5
在教育心理学中, 教材直观是指主体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 (直观教材) 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 对有关事物形成具体的、特殊的、感性认识的认知活动。运用直观教材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 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是知识掌握的首要环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方式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 笔者综合运用这3种方式,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实物直观的运用
实物直观所得到的感性认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较密切, 也较一致, 在实际生活中定向作用好, 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也能很快发挥作用, 实物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 应尽可能利用实物讲解。如讲述骨学时, 尽可能让学生观看骨标本;讲述肌肉、内脏、神经、血管等内容时, 理论课结束后让学生观看真实标本, 以便学生理解。
2 模像直观的运用
模像即事物的模拟形象, 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 而非事物本身, 各种图片、模型、教具、多媒体等均属于模像直观。运用模像直观的原因是在实物直观中, 往往是本质要素与非本质要素混杂在一起, 且事物的非本质要素较突出, 本质要素较隐蔽、弱小。由于强的刺激要素对弱的刺激要素起着掩蔽作用, 因而往往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必须透过现象才能看到本质。同时, 由于时间、空间和感官特性的限制, 许多事物难以通过实物直观获得清晰的感性认识, 鉴于此, 模像直观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 除了准备充足的实物标本, 还要有充足的模型、图片、教具等。理论课上, 可以借助图文并茂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解, 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课上, 可以结合模型学习标本, 先让学生熟悉模型上的结构, 再从标本上寻找, 这样可以有的放矢, 排除标本上非本质要素的干扰。
上述都是利用常规实物和模像讲解, 但运用常规实物和模像不能解决问题时, 教师还可以发挥才智, 利用身边现有物品制成教具。如心脏一节中, 心的瓣膜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往往很难理解瓣膜的形态和作用。为此, 笔者讲授二尖瓣复合体、三尖瓣复合体的作用机理时, 用楼道代表心房, 教室代表心室, 门代表瓣膜, 心室舒张时, 开门代表瓣膜的开放;心室收缩时, 关门代表瓣膜的关闭。然后, 在墙壁上钉上钉子代表乳头肌, 门的边缘与钉子之间牵上绳子代表腱索, 门关严时绳子拉紧, 代表腱索和乳头肌的作用是防止瓣膜向心房方向反张。在这一过程中, 笔者边讲解边做开门、关门等各种动作, 使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立即有了直观认识。腹直肌鞘是肌学一节中的难点, 尤其是弓状线这一结构, 学生很难理解其形成, 即使用图片、模型和标本也无济于事。于是笔者利用身边的物品做简单的教具, 先拿起2张白纸, 之后拿起板擦夹在2张白纸中间, 告诉学生板擦代表腹直肌, 白纸代表腹直肌鞘的前层、后层, 先让学生明白腹直肌鞘和腹直肌的关系。然后, 把板擦后边的白纸从中间水平撕开一段, 开口以上的后层白纸不动, 以下的白纸从板擦后边挪到板擦前边, 这个动作代表弓状线以下腹直肌鞘后层全部转到前层, 这时, 再反问学生哪是弓状线呢?即切口以上白纸的下边缘。这样能使学生豁然开朗。
虽然模像直观有其优点, 但模像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 而非实物本身, 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为了使学生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发挥更好的定向作用, 将模像直观与实物直观结合进行效果更佳。
3 言语直观的运用
言语直观是指在形象化言语作用下, 通过对语言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理解而进行讲解的一种直观方式。它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限制, 便于广泛运用。言语直观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质量, 教师要运用精炼优美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事例激发学生感情, 唤起学生想象。在言语直观中, 运用形象比喻法往往会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在讲解某些学生从未见过的组织结构时, 如果没有可用的标本、模型或使用标本、模型不便时, 往往很难讲解清楚, 这时就可以用形象比喻法, 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比喻讲解, 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而且有助于学生记忆。如讲授关节唇时, 当讲到关节唇是纤维软骨, 围绕在关节窝周围, 加深关节窝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时, 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时, 笔者采用比喻法:比如一个人去种树, 种好后要浇水, 但树坑太浅, 水流走了, 如果他围绕树坑堆上一圈土, 树坑深了, 就能盛水了。树坑好比关节窝, 这一圈土就好比关节唇, 这样比喻, 学生往往豁然开朗。心传导系统一节是很重要的内容, 是学生以后学习心电图的基础。笔者利用比喻法讲解, 用发电厂比喻窦房结, 电线比喻传导束, 电网比喻Purkinje纤维网, 用户比喻心室肌细胞。这样可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使学习变得轻松。
众所周知, 神经传导通路是人体解剖学教学难点, 是人们一直以来不断探讨的问题, 讲解该内容时没有可利用的标本, 而用模型和挂图收效甚微。这时, 可以化难为简, 用比喻法解释, 告诉学生传导通路其实并不难理解, 它好比铁路, 只不过铁路上跑的是火车, 而传导路上跑的是神经冲动, 传导通路要交换神经元 (换元) , 感觉传导路有3级神经元, 运动传导路有2级神经元, 换元就好比火车经过了3个或2个火车站。感觉传导通路讲解的关键是3级神经元, 3级神经元的胞体、突起以及胞体和突起在不同部位的不同名称, 画出3级神经元简图, 使学生有一个简明印象。笔者讲解时多用身边事例比喻, 如用3个学生的接力赛比喻3级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 接力棒好比神经冲动, 3个学生好比3级神经元, 起点为感受器, 终点为感觉中枢, 接力棒交换地点为换元部位, 赛跑路线为各级传导束或神经。若言语直观运用得法, 会使学生理解并记忆陌生、抽象的结构, 提高学习效果。
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 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鲜明、完整、稳定。因此, 应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运用。
众所周知, 人体解剖学是进入医学殿堂的学生最初接触的医学课程, 而该课程抽象难懂、难记, 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 如何化繁为简、化枯燥为有趣、化难记为好记, 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理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值得推广。
解剖学教材 篇6
2001年, 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中职护理专业、助产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将1998年卫生部教学计划单列的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以下简称解剖、生理和生化) 整合为正常人体学基础, 学时减至原3科总学时的65%。新教材打破了学科界限, 知识深度和难度都有所降低, 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5年的教学实践和校际交流过程中, 我们发现讲授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存在下列问题: (1) 学时少, 知识多, 任务重, 效果差; (2) 插图少, 课后复习困难; (3) 各校教学模式和学时差异较大; (4) 将1本书分为3科教学时, 各科学时和内容划分界限不易把握, 实施起来比较混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中职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与教材建设的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其教学模式的调研, 得出下列结论: (1) 将正常人体学基础还原为解剖、生理和生化; (2) 总学时由164学时增加到222学时; (3) 调研并制订符合中职护理专业的解剖、生理和生化教学大纲; (4) 以“精练、实用”为特点,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编写新教材。
按照研究计划, 解剖课题小组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报告总结如下。
1 目的
调查研究如何调整中职护理和助产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中“解剖”的教学大纲, 在新教学大纲之下如何编写既能满足中职护理等专业的培养目标, 又能减轻教学负担的《解剖》新教材。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沈阳市奉天医院 (三级甲等医院) 各临床科室的护士、助产士, 我校各专业教研室的教师。
2.2 方法
2.2.1 编制问卷
课题组在集中沈阳医学院附属卫校、鞍山卫校等兄弟学校专业教师意见的基础上,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正常人体学基础》、中职《解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1版、第3版) 教材, 将细目化的“解剖”内容以表格形式编制成中职护理专业解剖知识临床实际需求量。
2.2.2 问卷调查
召开护士和助产士代表会议、专业教师会议, 说明本次调查目的、填写调查表的要求, 并发放调查表。会后, 课题组对部分护士代表进行了访谈。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表300份, 收回有效问卷291份, 有效回收率为97%。
2.2.3 统计分析
由解剖课题小组的教师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最终由课题组组长执笔撰写调研报告。
3 教学大纲应做的调整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 课题组会同专业教师针对正常人体学基础中“解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研讨, 决定解剖的教学大纲应做如下调整 (未列出的不做变动) 。而且, 新制订的教学大纲必须细目化、科学化和实用化。最后, 课题组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解剖教学大纲细目化的格式制订了新的解剖教学大纲和新的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为108学时, 其中理论76学时, 实验32学时) 。
(1) 结论:解剖学方位术语由掌握提高到熟练掌握。
(2) 细胞:增加“细胞”, 作为一节并入“基本组织”, 并确定细胞的基本结构应为掌握内容。学会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3) 基本组织:血液的组成、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由了解提升为掌握。
(4)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的形态、构造, 重点骨的主要结构和关节的基本结构;肩、肘、髋、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女性骨盆的特点;脊柱的位置、组成, 椎骨的连结, 胸廓的组成;颅骨的组成;肌肉的辅助结构;三角肌、臀大肌等主要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均由了解提高到理解。
(5) 消化系统: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增设为了解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上消化道和咽峡概念;咽的分部及沟通;结肠的分部;腹膜, 由了解提高到理解。阑尾的位置和体表投影由理解提高到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牙式由掌握降为理解。
(6)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组成、气管粘膜特点由了解提高到理解。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气管切开部位由理解提高到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和体表投影由掌握降为理解。
(7)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位置、输尿管的狭窄部位、膀胱三角, 由理解提升为掌握。肾的被膜、输尿管的行程, 由理解降为了解。
(8)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的组成;睾丸的位置;输卵管的分部和特点, 由了解提高到理解。男性尿道的弯曲和狭窄部位由理解提高到掌握。固定子宫的韧带、子宫壁的微细结构及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由掌握降为了解。
(9) 脉管系统: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的组成, 大、小循环的路径, 主要淋巴管道, 由了解提升到理解。窦房结由理解提高到掌握。心壁的结构由理解降为了解。心的体表投影由掌握降为理解。
(10) 感觉器官:眼球的组成, 眼球壁的层次、分部及形态结构, 眼球内容物, 折光系统的组成, 结膜的分部, 外耳道的结构特点, 鼓膜的位置, 内耳主要结构的功能, 由了解提升为理解。
(11)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分部和常用术语, 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等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由了解提高到理解。脊髓的位置, 脑的位置和分部, 脑干的位置及组成, 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间脑的位置, 端脑的组成, 由理解提高到掌握。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的循环由掌握降为理解。内脏神经除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外, 其他内容从理解降为了解。
(12) 内分泌系统:增加“松果体”一节, 作为了解内容。甲状腺的位置、形态由理解提升为掌握。
(13) 胚胎学概要:生殖细胞的成熟;受精的时间、部位;胚泡植入的部位由了解提升为理解。删除“人体重要器官的发生”一节。“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 双胎、多胎与畸胎”2节作为选学内容。
(14) 护理应用解剖学:删除。精选其重点知识编入相应环节。
4 结论
新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共提高约70处, 降低约20处, 增加2节内容, 删除1节和1章。说明调研结果与原教学大纲的差异较大, 有必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精练、实用”为特点, 编写更加符合临床护理需要的《解剖》教材。
5 编写要求
在新教学大纲之下怎样构建《解剖》新教材, 并解决其“课时少, 内容多;叙述多, 解释少;难学懂, 记不牢”等矛盾, 要求新教材做到以下几点。
(1) 围绕专业目标编写, 并与护士执业资格认证衔接, 力求实用。增加趣味性、目的性, 不苛求知识的系统性。
(2) 适应中职生的学习素质, 深广适度, 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文字浅显, 语言流畅, 图文并茂。
(3) 在重点阐述基本理论的书后, 附加实验指导, 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
(4) 弥补删除“护理应用解剖学”章节造成的不足, 在相应理论和实验指导内容中着重护理应用解剖的编写。
(5) 重点内容, 可列出常见病和多发病, 让学生感到学习有目标、有成就感, 进而激发学生好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