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

2024-11-05

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共8篇)

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 篇1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供中医、中西结合、针推、骨伤、护理等本科专业使用)湖北中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前言

人体解剖学主要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是医学生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必修课。根据2003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规划教材《正常人体解剖学》(严振国主编)的主要教学内容,组织本教研室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及骨干教师对原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补充和调整,故编写了这本新的教学大纲,供中医、中西结合、针灸、骨伤、推拿、护理等本科专业使用。本教学大纲按照人体的九大系统,在每章每节中均列有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层次的内容。力求达到本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并注意突出中医院校的特色,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通俗易懂,方便使用。

根据我院教务处规定的《解剖学》本科教学计划为82学时,整个教学过程采取课堂理论讲授和观察实物标本两部分,二者比例约为3:1。在教学方法上,将主要采用多媒体,应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并强调观察实物标本,在活体上摸认各种体表标志和脏器位置及血管神经走行的体表投影,并辅以挂图、模型、等综合教学法。其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

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在每章每节中均清楚地划分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的内容。其中掌握的内容是人体形态结构最基本的知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重点内容,它要求学生达到充分理解、牢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程度。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熟知、并加以记忆和应用。了解的内容是在重点突出的前提下,对本学科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了解。

绪 论

[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器官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解剖学的分科及学习方法、解剖学知识和常用术语

[目的要求] 掌握人体解剖学定义、姿势、方位术语、切面术语。熟悉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划分。了解解剖学分科和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及方法] 1学时第一章

运动系统

[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为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

[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各部位骨的名称、位置及重要形态结构,特别是骨性标志;各部位骨的连结形式,各大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各部位主要肌肉的名称、位置、起止点及作用。

[教学课时及方法] 本章教学时数为19学时,理论教学13学时,实习教学6学时,采用挂图、游离骨标本、骨架、游离关节标本和完整尸体观察肌肉,并配合多媒体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多看、多认、多摸、多记,加强提问,督促复习,并进行实物标本辨认小测验。第一节

概述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体表标志的概念。熟悉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掌握骨的形态和构造,了解骨的理化特征。

掌握躯干骨的名称、数目、位置,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以及主要形态结构:椎体、椎弓、椎孔、椎管、椎间孔、肋沟、骶岬、骶管裂孔、骶角、胸骨角、颈静脉切迹、剑突等。掌握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以及主要形态结构:肩胛骨:肩胛冈、肩峰、关节盂和肩胛骨下角。肱骨:肱骨头、肱骨大小结节、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内、外上髁、尺神经沟、鹰嘴。桡骨:桡骨头、桡骨粗隆、桡骨茎突。掌握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

髋骨:髂骨、耻骨、坐骨、髋臼、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闭孔、坐骨结节、耻

骨结节。股骨: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股骨内、外侧髁。胫骨:胫骨内、外侧髁、胫骨粗隆、胫骨内踝。腓骨:腓骨小头和外踝。掌握颅骨的名称,数目以及以下主要结构和孔道:

眶上、下孔、枕骨大孔、翼点、枕外隆凸、乳突、颧弓、下颌窝、下颌头、下颌角。

鼻中隔、上、中、下鼻甲,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颅前、中、后窝、内外耳门、垂体窝。第三节

关节掌握关节的主要结构。了解骨连接的类型、关节的辅助结构及关节的运动。

掌握脊椎及胸廓的组成;脊椎的生理弯曲;椎间盘的形态结构。熟悉椎骨间的韧带、关节;胸廓的形态。了解脊柱、胸廓的功能。

掌握肩、肘、髋、膝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了解腕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及运动形式;骨盆的组成;足弓的组成。了解颞下颌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第四节

肌肉

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梨状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膈肌的位置、起止、作用和三大裂孔。熟悉肌的分类、形态、构造及辅助装置;腹肌的层次、起止和作用。了解头面肌、颈深肌群、前臂屈伸肌、小腿各肌群的名称、位置以及排列关系。第二章

消化系统

[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包括消化管(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肝、胰)和腹膜。

[目的要求] 掌握消化管各部分的位置及重要形态结构;消化腺的位置、形态及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腹膜腔及腹腔的概念。

[教学课时及方法] 本章教学时数为7学时,理论教学5学时,实习教2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多媒体教学,并加强提问,督促复习,并进行实物标本辨认小测验。第一节

概述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了解消化系统的一般功能。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第二节

消化管

一、口腔掌握咽峡的组成;舌的形态、粘膜上的舌乳头;腮腺的位置和腮腺管的开口部位。熟悉口腔的构造和分部;牙的形态构造。了解牙的出牙和牙式;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二、咽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腭扁桃体的位置。熟悉咽部的结构和交通。

三、食管掌握食管的位置和生理狭窄。

四、胃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熟悉胃壁的构造。

五、小肠

掌握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和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了解空肠、回肠的位置和结构。

六、大肠

掌握大肠的分部和位置,盲肠和结肠的特征性结构;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弯曲和结构,肛管的形态结构。熟悉直肠的毗邻关系。第三节

消化腺

七、肝

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道的组成和开口部位。了解肝的功能。

八、胰掌握胰的位置、形态、胰管的开口部位。了解胰的功能。第四节

腹膜

掌握壁腹膜、脏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盆腔内的腹膜陷凹。

了解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网膜和系膜的位置、形态结构,腹膜的一般功能。第三章 呼吸系统

[教学内容]肺外呼吸道(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肺以及胸膜和纵隔。

[目的要求]掌握肺外呼吸道各部的位置及重要的形态结构;肺的位置、形态、分叶及体表投影;胸膜、胸膜腔、胸腔的概念;纵隔的定义。

[教学课时及方法]本章教学时数为4学时,理论3学时,实习1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并对实物标本进行小测验。第一节

概述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

了解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肺外呼吸道

一、鼻掌握鼻的组成,鼻腔的分部和固有鼻腔的形态结构。熟悉固有鼻腔粘膜的分部。了解外鼻的位置和结构。鼻旁窦(见运动系统)

二、咽(见消化系统)

三、喉掌握喉的位置、主要喉软骨,喉粘膜的主要形态结构。熟悉喉的连结,喉腔的分部。了解喉肌。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掌握气管的形态、位置和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第三节

肺 掌握肺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分叶。

了解肺内支气管。第四节

胸膜和纵隔

五、胸膜掌握胸膜、胸膜腔和胸腔的概念,壁 胸膜的分部,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六、纵隔

了解纵隔的位置、分部和内容。第四章

泌尿系统

[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为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目的要求] 掌握上述器官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点。

[教学课时及方法] 本章教学时数为2学时,理论1学时,实习1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并对实物标本进行小测验。第一节

概述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了解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和内部结构。

熟悉肾的被膜。第三节

输尿管

掌握输尿管的位置、毗邻和生理性狭窄。

熟悉输尿管的分段。第四节

膀胱

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壁的构造。第五节

尿道

掌握女尿道的位置、结构特点及开口部位。第五章 生殖系统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教学内容有男性内生殖器如睾丸、输精管道及附属腺;女性内生殖器,如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教学要求]要求掌握上述男、女内生殖器各器官的名称、位置及形态结构。

[教学课时及方法]本章教学时数为5学时,理论4学时,实习1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并对实物标本进行小测验。第一节

概述

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

了解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男性生殖器

一、男性内生殖器

掌握睾丸的位置、形态和结构;输精管的位置和分段;前列腺的位置和形态;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熟悉附睾的位置、形态;精索的位置和组成。了解射精管、精囊腺、尿道球腺的位置和开口。

二、男性的外生殖器掌握男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了解阴囊的结构;阴茎的分部和构造。第三节

女性生殖器

三、女性内生殖器掌握卵巢的位置和形态;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和结构;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和姿势。熟悉子宫和卵巢的固定装置。了解子宫壁的结构;阴道的位置和开口。

四、女性外生殖器熟悉会阴的概念;女性乳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了解女阴的形态结构。

第六章 循环系统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为心血管系统(心、动脉、静脉),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结及脾)

[目的要求] 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结构,心的传导系,动脉供应及心包等,各部位动脉干的名称,位置及重要分支,主要的摸脉点和止血部位;各部位主要静脉干的名称,起止和注入部位。淋巴导管的起止、收集范围及脾的位置和形态。

[教学课时及方法] 本章教学时数为14学时,理论10学时,实习4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并对实物标本进行小测验。第一节 概述

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

了解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一、总论

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组成和功能意义。

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含义及其作用。

二、心

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结构、传导系及动脉供应。

熟悉心壁的构造,心包的分部及心的体表投影。

三、动脉

(一)肺循环的动脉

熟悉肺动脉干的起点及分支。

了解动脉韧带的位置、形成及意义。

(二)体循环的动脉掌握主动脉起止、分部及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颈总动脉的起止和分支;腹主动脉起止及成对和不成对的分支;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及作用。

熟悉上、下肢动脉主干的分段名称,颈外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髂内动脉的各自分布范围。

了解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及位置;胸主动脉的分支和分布范围。

(三)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熟悉颈总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摸脉点和止血部位。了解上述动脉的体表投影。

四、静脉

掌握上、下腔静脉的组成和收纳范围;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内、外静脉的组成、收纳范围和汇入;门静脉的组成、位置、属支、收纳范围和侧支循环。

熟悉肺静脉的起止;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颈外静脉、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走行和汇入。

了解静脉的结构特点;肋间静脉、奇静脉、胸廓内静脉、肾静脉、睾丸静脉、腹前壁浅、深静脉的起始和汇入;颅内、外静脉的交通;直肠静脉丛的组成和回流。第三节

淋巴系

掌握淋巴系的组成;胸导管的组成、走行位置、收纳范围和汇入;淋巴结的形态;脾的位置及形态。

熟悉淋巴循环途径和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及收纳范围;乳房和直肠的淋巴 引流;脾的功能。

了解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浅、深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位置,收纳范围及汇入。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教学内容]第七、八两章包括内分泌器官(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胸腺)视器主要有眼球和眼副器;前庭蜗器主要是外耳、中耳和内耳。

[目的要求]掌握各内分泌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眼球壁的层次、分部和结构,眼球内容物的名称、结构特点及作用。眼副器的组成及功能。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分部及结构特点,位觉感受器及听觉感受器的位置。

[教学课时及方法]本章教学时数为7 学时,理论5学时,实习2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并对牛眼进行现场解剖。第一节

概述

掌握内分泌腺的分类。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内分泌器官

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的位置和形态。

了解上述各腺的一般功能。第八章

感受器第一节

概述

掌握感觉器的组成。

了解感觉器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视器

掌握眼球壁各层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房水的产生、循环及意义。

了解晶状体、玻璃体的位置和作用;视网膜视部的组织结构。

熟悉结膜的分部 ;眼泪的产生及泪道的组成。

了解眼睑的形态结构;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第三节

前庭蜗器

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鼓膜的位置、形态和分部;中耳的分部和三块听小骨的连结;内耳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

了解外耳道的特点及意义;幼儿咽鼓管的特点及意义;乳突小房的位置及意义;声音传导的途径。第九章

神经系统

[教学内容]神经系统概述、脊髓和脊神经;脑和脑神经、传导路,自主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及脑的动脉供应。

[目的要求]掌握神经系统常用术语;脊髓的外形和内构;四大神经丛的位置、组成及重要分支;脑的分部及形态结构,脑神经的名称、数目及分布范围;各传导路的具体途径;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重要结构,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脑动脉的来源,分支及分布范围。

[教学课时及方法]本章教学时数为23学时,理论17学时,实习6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第一节

概述

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及常用的术语(反射、反射弧、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或传导束、神经)。

熟悉神经系统的构造、神经元的分类及突触的概念。第二节

脊髓和脊神经

一、脊髓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节段区分。

熟悉脊髓灰质的形态结构及白质中的重要传导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皮质脊髓束。)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系和脊髓的一般功能。

二、脊神经

掌握脊神经的数目、组成及纤维成分;四大神经丛的组成和位置;膈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及其两大分支的行走位置及分布范围;坐骨神经主干的体表投影。熟悉腋神经、肋间神经、隐神经、阴部神经、臀上皮神经的行走位置及分布范围。了解脊髓对皮肤的节段性支配。第三节 脑和脑神经

一、脑

(一)脑干

掌握脑干的位置、分部;脑干内主要传导束及网状结构的概述。

熟悉脑干的形态;薄束核和楔束核的位置。

了解主要脑神经核的名称和位置。

(二)小脑掌握小脑的位置和外形;了解小脑的构造及对外联系。

(三)间脑掌握间脑的位置及主要分部;了解背侧丘脑、下丘脑、后丘脑的一般功能。

(四)大脑:

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形态、分叶及其主要沟、回;主要的皮质中枢(躯体运动和感觉、视、听、运动性语言、内脏运动等中枢);内囊的位置分部及主要的传导束。了解基底核、纹状核、边缘系统的概念。

三、脑神经

掌握脑神经的数目、名称及分布范围;视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的主要分布范围。了解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的通路。第四节 传导路

掌握浅感觉传导路、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锥体系运动传导路。

了解视觉传导路及内囊损伤。第五节

自主神经系统

掌握内脏神经系统的区分及分部;交感中枢和副交感中枢的位置。

熟悉交感干的组成及位置。

了解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分。第六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

掌握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名称、硬膜外腔、硬脑膜窦、蛛网膜下腔的概念;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

了解脑室名称、蛛网膜颗粒、脉络丛、上矢状窦、乙状窦、海棉窦、大脑镰、小脑幕、小脑延髓池的位置及意义。第七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掌握大脑中动脉的分布范围;大脑动脉环的位置组成及意义。

熟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来源和分布范围。

了解脑的血供来源,脑静脉回流途径。主要参考书目

(一)河北新医大主编:人体解剖学上、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年7月

(二)邱树华主编:正常人体解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三)严振国主编:正常人体解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四)刘芳主编: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第三版

(五)吴先国主编,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四版

(六)彭裕文主编,局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五版

(七)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五版

(八)袁尚荣主编,正常人体解剖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九)严振国、聂绪发主编:中医应用局部解剖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年,2

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 篇2

1 学生成绩分析

1.1 学生成绩分布 (见表1)

1.2 学生成绩统计分析

成绩共分5个等级, 笔者对109名学生的成绩进行了分析。由表1可见, 42人不及格。统计结果还显示最高分为99分, 最低分为43分, 平均分为64.9分, 平均分偏低。

通过分析发现, 本次学习考试成绩呈负偏态分布, 这说明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亟待找出解决方案。

2 教学中的不足及解决方案

中专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对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奥秘充满着好奇。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引导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 更不能强迫学生去做什么, 而要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行动, 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将问卷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提出的解决方案总结如下。

2.1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学习兴趣低

2007级入学的学生有些参加了高考, 有些没有参加高考, 有些刚初中毕业。多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不能主动学习。教师改变这一现状是教学的关键。

解决方案:教学内容结合病例讲解,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除传播知识外, 还要教会学生理解、记忆这些知识, 并使学生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于学生入学水平差距较大, 在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手段, 如挂图、实物等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并利用实验让其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后10分钟,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讲解与其相关的病例。对重点、难点问题要放慢速度, 加上表情和手势, 以达到最佳效果。有的知识点教师如列举具体、有趣的事例进行讲解, 可在课堂教学的中后段消除学生的疲劳感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比如, 讲到尺神经经过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 这个部位学生不易掌握,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有不小心碰到肘关节内侧时会感到麻木。并叫学生自己动手摸这一部位, 让学生感觉一下, 同时联系实际生活, 进一步问学生为什么在侧身以肘关节为支点看电视或休息时, 手掌内侧会感觉到麻木。让学生回想麻木的部位, 然后告诉学生是手掌无名指内侧半和小指麻木, 进而联系神经组织的内容进行讲解,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强调了教学重点。

2.2 教材内容过多, 学生抓不住重点

有人做过调查, 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课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什么内容是重点, 哪些内容可以忽略。有些学生即使课堂上规规矩矩地坐着, 眼睛盯着黑板, 或认真地按照教师的指令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但总是收效甚微[1]。

解决方案:教师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课堂构建及正确引导, 并进行有效的课堂练习。

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关键。在教学中一定要知道如何取舍, 并教授学生学习方法, 指出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非重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有一个大体的思路, 有利于其理解和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的后10分钟, 可以让学生做课前设计好的小练习, 把重点加进去, 使教学与练习结合。这样的练习能起到复习重点的作用。做完练习后, 教师宣布答案, 学生间互批, 教师抽检, 并有效利用合作学习原则指导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可以改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自信心, 培养学生社交技能,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

2.3 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参与少

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 学生的参与度有限。在新时代的要求下, 教学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

解决方案:改革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通过多媒体, 可以启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全面、正确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如在讲胚胎发育时, 用多媒体生动且形象地展示胚胎发育过程, 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讲课, 以便提高学生学习解剖的兴趣, 并使他们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比如, 在讲解胰腺的形态时, 可以将它比喻为“习惯躺着工作的人”, 心脏是“日夜不息, 工作不止的人”;讲解子宫动脉和输尿管的毗邻关系时, 由于子宫动脉在上, 输尿管在下, 可以形容为“桥下流水”。教师利用肢体语言来示范, 可加强学生对所述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的后10分钟,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强化教学重点, 对学生进行提问。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同时变换提问的方式, 反复强调教学重点。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 更要教学生怎样学习。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善于支配时间, 抓住最佳学习时机。

总之,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树峰.怎样构建一个好课堂[N].中国教育报, 2006-02-11 (3) .

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 篇3

关键词: 人体系统解剖学    生师互动    教学方法

人体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1]。它是医学的重要支柱课程之一,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医学生通过对正常人体结构的认识,为后续的其他医学基础课程打造学习平台,使其顺利过渡到临床课程的学习。然而解剖学知识量大,名词术语过于繁杂,难记易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断下降,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及预期。在医疗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如何应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教学的要求,培养新形势下的医疗教育人才,是基础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此,我们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生师互动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解剖学在多个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主动学习能力,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1.传统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及其存在问题

传统医学教育的中心是教师。传统医学教育的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各个知识点,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的模式。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学生习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过于依赖教师讲解,主动性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且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死记硬背,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人体系统解剖学作为医学生最先接触到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名词量大且生僻,知识点多,学生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过程中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学习动力不足,以至于有的学生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学习,彻底放弃对该课程的综合掌握。传统医学教育的考核模式单一,考核次数少,无法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授课教师无法掌握学生学习状态,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无法保证高质量的教学质量。

2.多元化生师互动体系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2008年9月16日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明确指出: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初级医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系统执业奠定必要基础。

然而由于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人们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医疗资源缺口日益增大,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明显趋势,传统医学教育受到严峻挑战。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医学专业认证的开始。根据全球医学教育标准与认证体系,要缩小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与国际医学教育水平存在的差距,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的有效对接,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卫生人才。

目前生师互动不足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之一[2]。生师互动是指学生和教师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沟通过程,强调学生在互动中处于“第一位”。生师互动是大学发挥教育影响力的最基本形式。学生通过与教师的倾心交谈,良性互动,进一步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锻炼与他人的沟通技巧,学会做人、做事,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进入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生师互动有助于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生师互动的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使将教学质量提升的着眼点从以学校主体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将本科教学从单向的教师主导转换为双向的学生主导,由只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取转向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样生师互动的实施要求教师变革教学理念,探索应用启发式与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生师互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3.人体系统解剖学多元化生师互动体系的构成

“互动活动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上人进行合作性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的交流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3]。多元互动活动指涉及多个方面并对系统解剖学教学产生影响的互动活动。生师互动是发生在知识丰富的老师和求知欲强烈的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相互冲击,主动地影响彼此,而且主动获取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对他们的计划进行调整。这种互动方式是显性的双向的主动性的,是直接的、可观察的。学生在老师教学的影响下,获得解剖学知识,同时学生对授课教师产生直接影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方式实施加强互动。

3.1课前讲解

每次课程开始,协同学生复习上次课的相关内容,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对理解不足的知识点着重进行讲解。同时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提问,评估学生本段内容的预习情况,对后续授课进行适当调整。

3.2一问一答

每次授课内容分段讲述。在学生观察标本模型的过程中,抽取学生进行师生一对一互动交流,并在学习情况登记表上给出相应的成绩等级,按照A-E进行等级划分。此等级成绩不计入最终成绩,只是评估对学生本小结内容的掌握情况,筛选出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不足的知识点,使学生与教师均能获取本阶段教学信息的有效反馈。

3.3限时读图

在运动系、内脏系、脉管系、调节系各篇章结束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堂限时读图考核。考核时所采用的图片来自课堂理论教学时所用的图片。每张图片用不同标志对多个不同关键结构进行标记。班级内学生根据学号随机分为不同组别,每个组别的学生辨认图片中一个被相应标记的结构,然后在答题卡相应序号处填写答案。考试结束后,每个学生的试卷随机发放给其他学生,教师公布每个标记结构的标准答案,学生对卷子进行批改,在此过程中如有疑问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正确辨认结构最多的考生给予10分的成绩分,其他学生成绩根据辨认出的正确结构的数量按比例给出。此次成绩最终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

3.4信息反馈

由学生、教师和二级学院共同参与组成信息反馈体系。学校在每个班级内都设有学生信息员,其主要任务就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收集学生对各课程的相关意见。学校通过定期举行座谈会的形式来汇总信息员们收集的各种信息,并将信息汇总后由教务处反馈到二级学院的教学办公室,然后反馈给一线教师。例如2015年4月份对授课教师有如下反馈:“老师做的PPT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学生动有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但是,讲课速度略快,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这种新的信息反馈方式,首先能够更客观全面地吸纳学生对人体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意见,其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可以对学生反馈问题进行长时间跟踪,督促教师进行整改,最后教师通过二级学院协同学生所在院系教学办公室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3.5平时成绩

有效的生师互动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平时成绩的设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出勤和纪律等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旷课、迟到、早退及请假的情况酌情扣除平时成绩。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踊跃讨论,积极帮助其他同学共同提高,那么他就会得到相对高的平时成绩,最终的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

总之,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级医疗人才的需求,顺应医疗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改革高等医疗教育模式势在必行。高等医疗教育工作者要学习了解一系列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明确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推动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生师互动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

[2]罗燕,史静寰,涂冬波.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5):1-13.

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 篇4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移动学习是依托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阐述了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在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环节中的实践,对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职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意义进行分析,以期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能手机;移动学习;人体解剖学;研究

人体解剖学是高职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复杂,概念繁多,难于掌握。而高职教育由于生源质量的问题,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习困难,理解与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问题,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学时安排又较少,如何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效率是高职基础医学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的方式[1]。应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也已成为可能。我们试图在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引入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对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相关定义

(一)移动学习

目前对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不同学者从不同的出发点给出不同的定义。较权威的是AlexanderDye等人提出的:“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的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2]。”可见移动学习是随着互联技术的发展,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上的学习模式。

(二)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

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由用户随意安装和卸载应用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来对其扩充手机本身的功能,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3]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作为一种移动学习终端,具有便于携带、个性化学习及交互丰富的特点[4],极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

二、移动学习在高职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实践

(一)教师分解单元目标,制作移动学习材料

教师根据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科教学目标,结合各系统的授课学时,把人体解剖学各系统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制作单元。如运动系统分为骨、关节、肌三节内容,相应地也分为三个制作单元,其中骨的教学内容又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三个二级单元。针对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移动学习任务分析,明确移动学习单元的知识点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结合临床实际,搜集整理教学素材,进行移动学习材料设计,如躯干骨单元中椎骨的外形较小且不规则,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发现通过图片介绍这个不规则骨的形态,一些结构不能展现,学生看不仔细,教学效果不好,在躯干骨单元设计中抓住立体展示这个关键,制作椎骨外形结构近景展示的视频,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移动学习资料制作要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制作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将教学内容与临床生动的案例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以老年人多发的股骨颈骨折案例引入髋关节的结构。同时可以通过设置具有一定难度问题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高职学生对于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兴趣。

(二)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实施环节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两的方面。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初步掌握知识的脉络,分清难易。课上有针对性地去听课,有效地提高听课效果。因此,做好课前预习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普遍较低,通过调查了解到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教材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数量较少。因此,在要求高职学生通过智能手机进行预习时,提高课前预习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智能手机进行课前预习,移动学习材料的设计就必须做到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内容的趣味性和制造悬念与设问就成为设计内容的首选。如人体的轴教学内容,通过人体的三条相互垂直的运动轴,具有立体空间感,学生往往不易掌握。在设计课程时采用古代战场用箭射杀兵士的趣味动画演示矢状轴、冠状轴贯穿人体的方向;脉管系统设计病人输液的情景,设问输入的药物在血管中经过何途径到达所治疗的器官。引导学生去思考,带着问题引入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既让学生积极动脑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又让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的目的。又如,为什么慢性鼻窦炎多发在上颌窦的设问引入鼻旁窦教学内容等视频的运用,课前预习效果明显增强。同时,实验课前通过手机观察人体器官标本,可以避免标本防腐剂甲醛的刺激性气味,同时这种使学生事先接触的方式避免了学生在实验课上对尸体、标本的不适。通过移动学习的方式在实验课前把实验课上展示的标本的结构提前学习一遍,在一定程度上把课堂理论与实验室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人体器官结构的掌握。通过智能手机进行课后复习能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和按需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5]。通过智能手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反复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巩固由于课堂上没有听明白的问题,没有掌握扎实的知识及时得到复习。同时还适合分层次教学,教师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层次不同把学生进行分组辅导,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释疑难,整理问题和总结反思,使学生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此外,还可通过智能手机平台及时进行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以便于及时做出调整。

三、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职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意义

(一)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

人体解剖学课程内容庞杂、名称描述较多,难以记忆,是高职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一门课程。人体解剖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是通过教师的努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热情,使学生最有效地理解、掌握知识点。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利用随身携带智能手机,自由地在任何时间、地方与同学、教师交流,这种新的自主学习形式使得学习更方便。移动学习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6]。学生通过手机进行课前自我传授知识,通过主动学习从而产生疑问,课上有针对性地去听课,有效地提高听课效果。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实际上成为了辅导答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近年来职业院校的招生形势的变化,生源质量有所下降,部分高职学生基础教育功底较薄弱,缺乏良好的自学能力[7],对人体解剖学等专业学科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随着互联网、智能终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深刻影响着高职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教师应充分认识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这些新兴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8]。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符合了学生在互联时代心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移动学习便于学生通过智能手机能随时随地地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课堂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也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辅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设计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过程。移动学习模式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现代教育观念和新兴的教学手段促使教师不断的更新观念与学习进取,从而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的寻找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总之,在人体解剖学科教学中运用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适应科技的发展改进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刘军 徐泊文 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敏娜.地方高校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电子测试,2014(6):86-88.

[2]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3):12-19.

[3]张明.基于ARM9和GPRS的智能手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

[4]宋少婷,王朋娇.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80-83.

[5]温川雪,周洪建.面向智能手机与Web平台的微课移动教学系统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12):60-66.

[6]郎晓安,李欣.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新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5(1):77-81.

[7]徐国琴,章福彬.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5):43.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篇5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授课专业: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护理学

学时与学分:总时数为72(理论讲课36学时,实验(习)课36学时),3.5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一)人体解剖学的性质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学科,也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配布形式和位置毗邻关系的知识,掌握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目的与要求

(一)通过课堂讲授,实地标本观察,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三基)。

(二)在教学中,应该以形态与功能相关,局部与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进化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学基本内容,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在教学中,要注重智能型人才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操作的能力;也要适当地联系临床,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同时,适当反映国内外有关最新科学进展。

(三)教学内容要求: 本大纲供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及护理学专业使用,根据对学生的要求,将讲授内容分为两个等级。1.凡属“掌握内容”,一般应在课堂上把基础理论讲深讲透;对基本知识,必须通过标本示教,要求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达到说得出、认得准、记得住、用得上的程度。2.凡属“了解内容”,可概括讲授、扼要介绍有关知识的进展及规律、使学生知其要点,一般理解。

(四)教学方式(法)与课时数: 1.本大纲要求的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人体标本与模型示教、尸体解剖、活体观察等方式进行教学;除此之外学生还应结合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录相、图谱等手段进行学习。2.根据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规定,本课程教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讲课36学时,实验(习)课36学时,理论考试2学时;学分为3.5分。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 论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了解: 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及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 学时分配: 7.5学时 骨学 学时分配: 4.5学时

掌握: 骨的形态分类和骨的构造。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胸骨和肋骨的分部。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第七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颅的组成和分部。脑颅骨和面颅骨的名称、数目。新生儿颅的特征。颅的主要骨性标志: 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翼点、枕外隆突、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舌骨等的位置。上肢骨的组成及配布。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上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肩胛冈、肩峰、肩胛下角、肱骨大结节、肱骨内、外上髁、桡骨头、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等的位置。下肢骨的组成及配布。股骨、胫骨的位置。下肢的重要骨性标志: 髂嵴、髂前上棘、髂结节、坐骨结节、大转子、胫骨粗隆、腓骨头、内踝、外踝、跟骨结节的位置。

了解: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骨骼肌)和基本功能(支持、运动、保护)。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肋的形态。各颅骨的形态分部。颅底内面观、颅底外面观、颅的前面观和颅的侧面观的结构。新生儿颅出生后的变化。上肢各骨的形态。下肢各骨的形态。

关节学 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关节的基本结构。椎间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意义。脊柱的组成、整体观及其运动。胸廓的组成。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肩关节、肘关节的结构和运动。髋关节、膝关节的结构和运动。骨盆的组成、分部。

了解:骨连结的分类。直接连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形式及滑膜关节的分类。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肋与椎骨和胸骨的连结。胸廓的整体观及其运动。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的结构和运动。腕关节及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和运动。下肢带骨的连结概况,骨盆的性别差异。踝关节及其它关节的组成和运动、足弓的构成及功能。

肌学 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骨骼肌形态、结构。咀嚼肌的组成、位置和作用。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胸大肌的位置和作用。膈的位置、外形、结构特点和功能。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和基本作用。三角肌的位置与作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与作用。髂腰肌、臀大肌的位置及作用。股四头肌的位置和作用。小腿三头肌的位置、组成和作用。头肌的肌性标志: 咬肌、颞肌。上肢肌的肌性标志: 三角肌、肱二头肌、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下肢肌的肌性标志: 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腱、半腱肌腱、小腿三头肌及跟腱。

了解: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命名和肌的辅助结构。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功能。颈肌的位置、分群。躯干肌的分部概况。背浅肌、背深层肌的位置和组成。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位置和组成。腹肌的分群、分层和组成。上肢肌的分部。上肢带肌的分群。臂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前臂肌的分群和每群的作用。手肌的分群。下肢肌的分部。臀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大腿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小腿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足肌的分群。内脏学

内脏总论 学时分配: 0.5学时

掌握: 内脏的概念

了解: 内脏的范围、各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内脏器官的一般形态和构造。

消化系统学时分配: 2.5学时 掌握: 上、下消化道的概念。牙的种类和排列及乳牙和恒牙的牙式。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主要结构和连通关系。食管的位置、分部及狭窄部位(包括至中切牙的距离)。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空肠、回肠的位置。大肠的分部及结肠的3种特征性结构。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位置、形态。肝的形态和位置;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及胆汁的排出途径。胰的位置和分部。

了解: 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口腔的分部及其境界、唇、颊和腭的形态;咽峡的构成。唾液腺腺管的开口部位。腭扁桃体的位置。牙的形态,牙的构造,牙周组织。舌肌的一般配布和功能。空肠和回肠的区别。肠管的腔面结构及肛门括约肌的作用。肝的功能及体表投影。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功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胰的功能。

呼吸系统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概念。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及上颌窦的形态特点。喉的位置,喉腔的形态及分部。气管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胸膜的分部及肋膈隐窝的位置。

了解: 呼吸系统的功能。外鼻的形态结构。喉的软骨及其连结,喉肌的名称和作用。支气管在肺内的分支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区分。

泌尿系统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肾的形态、构造、位置及肾区的概念。输尿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膀胱的形态分部、位置和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特点。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男性尿道见男性生殖系统)。

了解: 肾的被膜。女性输尿管与子宫动脉的位置关系。膀胱位置的年龄变化及与腹膜的关系。

男性生殖系统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睾丸及附睾的形态和位置。输精管的分部及男性结扎选取部位。精子的产生及排泄途径。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

了解: 睾丸和附睾的结构及胚胎睾丸下降概况。精索的组成及位置。射精管的合成、行径与开口。精囊腺的形态和位置,前列腺的分叶及年龄变化,尿道球腺的位置和开口。阴囊的形态、构造。阴茎的分部和构造及阴茎包皮的概念,海绵体的构造。男性尿道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女性生殖系统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卵巢的形态、位置和功能。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子宫的形态(外形分部和内腔)、位置和固定装置。阴道前庭内的阴道口和尿道口的位置。了解: 卵巢固定装置及年龄变化。阴道的位置、形态以及阴道穹的概念。阴道的毗邻。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附: 乳房

了解: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女性乳房正常位置。

附: 会阴

了解: 会阴的定义及广义会阴、狭义会阴的概念。肛门三角的肌肉及筋膜。尿生殖三角的主要肌肉及筋膜。盆膈、尿生殖膈、坐骨肛门窝这三个结构。

腹 膜学时分配: 10分钟

掌握: 直肠膀胱陷凹、直肠子宫陷凹和肝肾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了解: 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及腹膜的功能。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大网膜、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十二指肠悬韧带及肝、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总论,心血管系统概述 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脉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及循环途径。了解: 脉管系统功能意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概念,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

心 学时分配: 2学时

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连通,主要瓣膜的名称及作用。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心传导系的构成和功能。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心包的构成和心包腔的概念。

了解: 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心的构造;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的位置分布。左、右冠状动脉重要分支(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及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心的体表投影。

动脉 学时分配: 2学时

掌握: 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和动脉韧带的概念。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其分部。全身各大局部的动脉主干。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分支。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概念。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布概况。腹主动脉的脏支名称及分布概况。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布概况。头、颈、四肢的动脉搏动点及常用的止血点(颞浅动脉、面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

了解: 器官外动脉分布的基本规律,升主动脉的分支(左、右冠状动脉,详见心的血管)。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分布。上肢动脉的分支,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胸主动脉的分支及分布。腹主动脉二级以上脏支名称及分布,壁支名称及分布。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髂内动脉的分支和分布概况,子宫动脉的行径和分布。下肢动脉的分支。足底内侧动脉、外侧动脉的行径和足底弓的组成。

静脉 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颈外静脉起、止、行程。上肢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起止、行经及注入部位。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径。静脉角概念。奇静脉的起止、收集范围。下腔静脉的起止、属支、收集范围。肝门静脉的组成、收集范围、结构特点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注入部位。

了解: 静脉的结构特点;特殊静脉(硬脑膜静脉、板障静脉)的特点。左、右肺静脉的行径。面静脉起止、特点。颅内、外静脉交通的途径,面部“危险三角”的位置。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经。前臂正中静脉和上肢深静脉。半静脉、副半奇静脉起止、收集范围。脊柱静脉丛的位置、交通和结构特点。肝门静脉的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交通途径。髂外静脉、髂内静脉和髂总静脉的起止、行程及收集范围。大隐静脉属支和下肢深静脉。

淋巴系统 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淋巴系的组成。9条淋巴干的名称, 胸导管的起始、行径、注入及其收集范围。脾的形态、位置。

了解: 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及收集范围。胸腺的形态、位置及功能。脾的功能概况。人体的淋巴引流及各部的淋巴结(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Virchow淋巴结)

感觉器

感觉器总论 学时分配: 5分钟

了解: 感觉器与感受器的关系,感受器的分类。

视 器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眼球壁各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重点在角膜、虹膜、睫状体)。房水循环的途径;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形态、位置。结膜的形态分部。正常眼底能见到的解剖结构。泪器的组成及泪液的生成、排出途径。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名称。

了解: 眼球的外形。眼副器的组成和功能,眼睑的形态和结构,眶脂体、眼球筋膜的位置。眼的血管(眼动、静脉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及神经。

前庭蜗器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外耳道的检查方法。鼓膜的形态,分部和位置。咽鼓管的开口部位和幼儿咽鼓管的特点。内耳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了解: 前庭蜗器的组成及各部的功能,外耳的组成和外耳道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幼儿外耳道的特点。中耳的组成和鼓室六个壁的主要结构;听小骨的名称、连结和作用,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作用;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的位置。内耳的分部和位置,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正常情况下声波的传导途径。

神经系统

总 论 学时分配: 0.5学时

掌握: 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了解:神经元构造和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构成。突触的概念。神经胶质的分类和功能。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基本组成情况。

中枢神经系统 学时分配: 2.5学时

掌握: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灰、白质配布的形式及各部名称。脑的位置、分部和脑干的组成。脑干外形(与脑神经的关系)。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分部。间脑的位置、分部,间脑、下丘脑的主要核团(丘脑腹后核、视上核、室旁核)的功能。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以及大脑半球的分叶。第1躯体运动区、第1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的位置和功能定位及语言中枢的位置。侧脑室的形态分部,交通关系。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纤维束。

了解: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和前角运动神经元分群)。脊髓中央管的位置。脊髓主要的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的起止和功能。脊髓主要的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的起止和功能。脊髓的功能。脑干内脑神经核的分类、位置及非脑神经核(薄束核、楔束核、上丘核、下丘核、红核和黑质)的位置。脑干内重要纤维束(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和脊髓丘系、三叉丘系、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的功能。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和功能概况。小脑的内部结构及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背侧丘脑核团划分概况,下丘脑主要纤维联系和功能。大脑半球平衡觉区、嗅觉区、味觉区和内脏活动的皮质中枢位置。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大脑半球的髓质概况。内囊损伤后的表现。边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况。

周围神经系统学时分配: 3学时

掌握: 周围神经组成。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份和分支。颈丛皮支的浅出部位。膈神经的行径和分布。臂丛的组成和位置。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腋神经和桡神经的发起、行径和分布概况。胸神经前支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分布的节段性。腰丛的组成和位置。股神经的行径及其分布概况。骶丛的组成和位置。坐骨神经的行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概况。胫神经的行径和分布概况。腓总神经的行径、位置和腓浅、深神经的分布概况。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脑的部位和分布概况。头肌的神经支配;头面皮肤的神经支配;眼的神经支配;舌的神经支配。前庭蜗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的分布及功能。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

了解: 颈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的位置和分布。腰丛的分支及分布概况。骶丛的分支及分布概况。上、下肢主要神经损伤后,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主要表现。嗅神经的功能。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的位置和性质。脑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内脏神经的区分和分布。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主要内脏神经丛的部位和分布。内脏感觉神经的功能特点。牵涉性痛的概念、形成的机理和临床意义。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头面部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

了解: 瞳孔对光反射路径。视觉传导路和瞳孔对光反射路径不同部位受损后的表现。听觉传导通路。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概况和功能。锥体系损伤后的表现。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脑和脊髓被膜的分层及各层特点,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的概念。海绵窦的位置,穿过结构及交通。大脑动脉环的组成。脑室系统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了解: 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大脑镰、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窦的位置和交通。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行径及其主要分支(皮质支和中央支)的分布。脊髓动脉的来源、分布特点和脊髓静脉的回流概况。脑的浅、深静脉的回流概况。脑屏障的组成及功能。

内分泌系统 学时分配: 1学时

谈谈对人体解剖学的认识 篇6

【摘要】: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人体有九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受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关键词】:系统 组成结构 功能

一、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骨以不同形式连结在一起,构成骨骼。形成了人体的基本形态,并为肌肉提供附着,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结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运动系统主要的功能是运动。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实现的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构成人体基本形态,头、颈、胸、腹、四肢,维持体姿。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形成了多个体腔,颅腔、胸腔、腹腔和盆腔,保护脏器[1]。

二、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2]。在消化过程中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三、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完成气体吐故纳新。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摄取新陈代谢所需要的O2排出所产生的CO2,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一旦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止[2]。低等水生动物无特殊呼吸器官,依靠水中气体的扩撒和渗透进行气体交换。在较高等的水生动物鳃成为主要呼吸器官。陆生无脊椎动物以气管或书肺交换气体。而陆生脊椎动物中肺成了唯一的气体交换器官。肺是一个内含大而潮湿的呼吸表面的腔,位于身体内部,受到体壁保护。哺乳类的呼吸系统除肺以外还有一套通气结构即呼吸道。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呼吸过程由三个相互衔接并且同进进行的环节来完成: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可见呼吸过程不仅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还需要血液循环系统的配合,这种协调配合,以及它们与机体代谢水平的相适应,又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四、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3]。

五、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人体重要的器官系统之一。是生物体内的和生殖密切相关的器官成分的总称。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和维持副性征。

六、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是体内封闭式循环管道系统,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组成,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把消化器官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气以及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供其新陈代谢之用;同时,又将各器官和组织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等运送到肺、肾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七、感受器 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过程的结构。按感受器在身体上分布的部位并结合一般功能特点可区分为:内感受器和外感受器两大类。外感受器包括:光感受器、听感受器、味感受器、嗅感觉器和分布在体表、皮肤及粘膜的其他各类感受器。内感受器包括:心血管壁的机械和化学感受器,胃肠道、输尿管、膀胱、体腔壁内的和肠系膜根部的各类感受器,还有位于关节囊、肌腱、肌梭以及内耳前庭器官中的感受器(通称本体感受器)。

八、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这种特化细胞的网络所构成的器官系统,调节动物的动作与在其身体的不同部位间传递讯号。动物体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来应付环境的变化。动物的神经系统控制着肌肉的活动,协调各个组织和器官,建立和接受外来情报,并进行协调。神经系统是动物体最重要的连络和控制系统,它能测知环境的变化,决定如何应付,并指示身体做出适当的反应,使动物体内能进行快速、短暂的讯息传达来保护自己和生存[4]。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系统主要就是神经系统。

九、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实现对机体各器官的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2]。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组织及内分泌细胞组成。(1)内分泌器官(内分泌腺)包括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是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重要调节系统,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活动等进行调节。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其分泌物质称激素。内分泌腺散在分布于体内,相互间不相连接。内分泌腺供血丰富,分泌物通过血液运输。(2)某些脏器中的内分泌结构:如胰岛、黄体、睾丸间质细胞等。(3)散在于某些器官上皮中的内分泌细胞:如胃肠内分泌细胞等。【参考文献】

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初探 篇7

1 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着“基本、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 调整、精简、优化教学内容。以护理专业和康复专业为例, 护理专业着重介绍临床护理实践需要的内容, 如骨性标志活体定位、肌性标志活体定位、肌肉注射部位、常用的压迫止血及听诊和切脉的动脉、穿刺常用的静脉, 以及临床插管、急救、导尿等相关解剖学知识[2];而康复专业则重点讲解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内容, 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等的内容, 只要求了解各个器官的位置、组织结构和功能, 在运动系统这一章节中, 又根据专业需要精选了50多块肌肉, 着重讲解起止点和作用。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以讲授法为主, 为提高学生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本教研室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尝试了如下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教师先提出典型案例, 并针对案例提出问题, 然后由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该方法注重解剖与临床知识之间的联系, 培养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2) PBL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 选择部分章节, “先问题, 后学习”。要求学生自学, 分组讨论。该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组织、运用能力, 加强了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3]。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我们把学生直接领进解剖教室或将标本模型带进常规教室, 让学生在老师讲授的过程中亲眼看的见、亲手摸得着, 亲身体验到,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1) PPT取代传统挂图

PPT与传统挂图相比, 更加清晰、高效。本教研室集全体教师的智慧对PPT进行了整理编排, 制作出针对不同专业的精品课件, 并根据需要对课件进行及时更新与补充。

(2) 动画、音视频的应用

在省市及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大赛的推进下, 本教室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的意识越来越浓, 用动画、音视频等形式呈现抽象难懂问题, 例如血液循环、胆汁的分泌、尿液的产生和排出等, 加深了理解, 突出了重点, 攻破了难点。

(3) 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和应用

本教研室创建了精品课程网站, 该网站可供学生课外进行预习、复习及网上相互交流学习等, 使学生们不仅能迅速查阅学习相关资源, 还能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

2.2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 问题引导及任务驱动

传统实验课采用放羊式管理, 更加注重纪律, 而忽略了效果, 对此, 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每堂实验课教师以问题为引导或以任务为驱动,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然后每组随机抽选一名学生汇报讲解, 组内自评、组间评价、教师评价, 该生的成绩代表全组的成绩, 利于组内传帮带,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并增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评价角度也不局限于知识的准确度 (50%) , 还包括了语言表达 (30%) 和仪表仪态 (20%) 等方面, 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2)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本教研室建立了解剖数字实验室, 引进了“人体解剖学智能在线学习考试系统”, 该系统共编入实习图一千多幅, 其中大部分整体图已注好文字, 可供学生自主在线学习, 与实物标本实习有机结合, 较好地解决了“由于学生过多, 教师不能及时解惑答疑”的难题,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自主测试部分通过填注, 加深了印象, 巩固了所学。

3) 动物实物标本的应用

人体解剖形态结构观察主要采用经防腐固定处理过的标本和模型教学为主, 可是经过固定的标本与新鲜标本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 (如质地、颜色等) , 对学生的学习会出现一定的限制。因此, 我们在学习人体标本结构的基础上, 大胆尝试开设动物实训课, 把动物与人体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结构进行解剖学习, 让学生亲身感受新鲜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性状,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4) 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操作

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操作, 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学以致用,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男性尿道时, 要求学生在标本上实际测量尿道长度、在模型上体会导尿管所要经过的途径、狭窄、弯曲及如何才能使尿道耻骨前弯消失等;在学习骨骼肌时, 在学生模拟操作肌肉注射等。通过模拟临床操作可解决基础脱离临床、学生高分低能的问题, 由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实验室管理的改革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 实验室是提供标本、模型的重要场所, 实验室管理是否得当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 保持实验室的环境卫生,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标本、模型的数量和质量, 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充足的学习资源。同时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保证实验室的有序循环使用。实验室和标本陈列室采用全天全程开放式管理, 多渠道保证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质量。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4.1 修改试题库

考试命题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 考试内容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 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4.2突出各专业的特色

考核方式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 不只限于笔试, 还采用口试、实验考试等多种形式。

4.3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课程考核总评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构成, 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纪律、学习态度、课后作业、平时小测、实验报告、实验能力运用等, 并不断加大形成性考核的比例。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是医药卫生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医学课程, 又是医学基础课中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学习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但在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又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介绍了本教研室针对这些问题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做出的初步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高职高专

参考文献

[1]郑二来, 叶茂盛, 邓健全.浅谈高职高专实用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改革[J].解剖学研究, 2010, 32 (3) :228-230.

[2]林乃祥.护理应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36-241.

人体解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8

一、使用文、图、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体解剖学所涉及的专业名词多、形态描述多,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合理、高效地上好解剖学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兴趣的关键,具体应做到文、图、物三结合。所谓文是指教材的理论叙述,讲解时要条理清晰,生动有趣。图是教材插图、解剖学挂图以及教师画的结构简图。物即人体解剖学标本和模型等。在教学中,我发现,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如果教师上课时能够先对着解剖学挂图讲解一遍,然后在黑板上,边讲边画一遍,最后再对着模型再讲一遍,学生可以很快掌握这些内容。

二、利用体表标志和活体触摸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体解剖学研究的是人体,所以学生自己就是现成的标本,利

用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在自己身上找寻和触摸,

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学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时要求学生在臂前群和后群摸到这两块肌;学习胸骨角时让学生在前胸摸到胸骨角,与胸骨角平对的是第二

肋;学习肩胛下角时让学生在背部摸到肩胛下角,与肩胛下角平对的是第七肋;麦氏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阑尾虽然看不到、摸不到,但通过它的体表投影的位置,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还有学习臀大肌时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关节的运动和脱位的临床表现;讲解脉管学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等。这些体表标志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换触摸,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运用趣味记忆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人体解剖学内容庞杂、名词繁多,学习时难以理解,记忆难是师生共同的感受。但解剖学内容中有许多器官或结构的名称、结构特点等具有趣味性,可利用趣味性激发对该内容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多联系生活现象和临床实例,用一些比喻、夸张的方法创作一些切合实际,又便于记忆的顺口溜等,使之趣味化,可以提高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比喻记忆法

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来比喻人体解剖学的内容,以熟悉的事物理解人体形态结构,也是提高学生记忆的有效方法。如讲到脊髓被膜时,可以比喻为人体穿一件透明的衬衣,再穿一件较厚的外衣,人体的皮肤相当于软膜,衬衣相当于蛛网膜,衬衣与皮肤之间相当于蛛网膜下隙,较厚的外衣就相当于硬膜了。

2.比较记忆法

比较记忆法是对相似、相对、相反的两类或两类以上材料同时进行记忆,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并依据彼此的共同点或差别进行记忆。有比较就有鉴别,运用比较法能精确地认识事物的特征,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全身最粗大的骨是股骨,最细小的骨是镫骨;全身最长的肌肉是缝匠肌,最短的肌肉是镫骨肌;全身最粗大的脑神经是视神经,最短小的脑神经是嗅神经;男性尿道最长的部位是海绵体部,最短的部位是尿道膜部;腹膜腔的最低部位在男性是直肠膀胱陷凹,在女性是直肠子宫陷凹;全身最薄的皮肤部位是眼睑,最厚的皮肤部位是足跟;颅底最大的孔是枕骨大孔,最小的孔是筛孔;最大的舌乳头是轮廓乳头,最小的舌乳头是丝状乳头;蛛网膜下隙最大的部位是小脑延髓池,而在临床穿刺最多的部位是终池;全身最多的动脉分支是肾动脉分支,最少的动脉分支是升主动脉分支等。

3.归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是在复习的时候要求学生列表归纳,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横向联系,融会贯通。人体解剖学中有很多的三狭窄结构、三角结构和门结构,这些结构容易混淆又难于记忆,如果把它们归纳起来就好记多了。如三狭窄结构:食管的三个狭窄、输尿管的三个狭窄、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椎动脉的三个狭窄。如三角结构:膀胱三角、肝胆三角、股三角、锁骨上三角、心包三角、动脉导管三角、食管上三角、食管下三角、危险三角、肛门三角、尿生殖三角,如贲门、幽门、肝门、肺门、肾门等。

4.歌诀记忆法

可以把人体解剖学的有些内容编成语言精练、节奏鲜明、整

齐、押韵、简短而朗朗上口的歌诀或顺口溜。经常背诵,就能较容易地将所学的知识记在心中。例如,十二对脑神经编成“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车,五三叉,六展,七面八前庭,九舌,十迷,十一副,十二舌下”;跗骨的歌诀:“上距下跟后出头,一二三楔骰内舟”;腕骨的歌诀:“手舟月三角豌豆,大小多角头状钩”等等。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感觉难记的内容自编歌诀,来加强记忆。

总之,通过多渠道、全方位调动手、眼、脑等多感观来学习人体解剖学,能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增长学生的知识。

上一篇:高三化学专题复习资料下一篇:12、空调系统运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