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肌贴敷

2024-10-16

颞肌贴敷(共3篇)

颞肌贴敷 篇1

烟雾病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 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 以颈内动脉及大脑前动脉、中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 颅底出现异常血管网为特点, 在脑血管成像时于狭窄或闭塞主干盲端呈现许多烟雾状小血管影而得名[1]。因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 神经症状无特异性表现, 故易误诊。目前尚无任何保守治疗能够阻止病变的发展或防止缺血和出血再次发作[2]。一些研究表明, 外科治疗较内科治疗或自然病程预后要好, 对降低脑缺血的发生尤其有益[3]。我科从2009年开始对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烟雾病的病人, 采取颞浅动脉颞肌贴敷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例烟雾病病人中, 男9例, 女6例;发病年龄7岁~44岁;临床表现癫痫发作3例, 肢体活动障碍6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 头痛8例, 感觉障碍5例, 呕吐6例;15例病人均行头颅CT、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MRI+MR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检查, 其中缺血型8例, 出血型7例;15例病人接受了17例次手术, 其中右颞侧4例, 左颞侧10例, 3例病人接受了双颞侧手术。

1.2 手术方式

在气管内麻下, 扩大翼点入路, 切开头皮, 分离头皮瓣, 游离颞浅动脉后支, 翻开颞肌, 将游离的颞浅动脉穿过颞肌放入右侧或左侧裂池内, 然后将颞肌与硬膜严密缝合, 使颞肌贴敷脑表面;颞骨骨瓣下部去除部分骨质后复位, 钛钉固定。分层缝合头皮, 硬膜外放置引流管。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发病突然, 家属及病人都较紧张, 对该病治疗不了解。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交谈,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配合要点及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说明此技术的先进性、安全性、科学性和必要性, 解答病人的疑虑, 使其对这种新的治疗技术有所认识和理解, 以利配合。

2.1.2 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各项常规检查, 尤其是出凝血时间的测定, 术前常规禁食6 h~8 h, 剃头, 术前停留导尿管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术后颅内血肿多发生在术后6 h~24 h内, 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语言功能、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 注意病人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如果伤口敷料渗液明显要及时通知医生更换头部敷料, 密闭回路,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颅内感染。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鼓励病人咳嗽、咳痰, 行深呼吸, 协助翻身、叩背。给予定时行氧气雾化吸入稀释痰液。调控吸氧浓度在35%~40 %, 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以免加重脑血管收缩。

2.4 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 并留出一定的活动度。注意安全, 防止病人自行拔管而影响治疗。详细记录引流量,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过度引流可造成低颅压和颅内积气[4], 低颅压易导致脑皮质塌陷或继发脑血管损伤引起再出血[5]。所以一旦发现引流过多应及时报告医生, 以免耽误病情。一般术后3 d或4 d行头颅CT检查后拔除引流管。

2.5 饮食护理

颞浅动脉颞肌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病人是将颞肌边缘与硬膜骨窗缘直接严密缝合, 使颞肌贴敷于脑组织表面, 以求增加脑表面缺血区的血液供应来源, 从而改善脑部缺血症状[6]。由于颞肌正常解剖关系的改变硬膜骨窗缘比较锐利且术后病人切口及创面双侧面部肿胀, 咀嚼进食时会牵拉伤口引起剧烈疼痛, 术后前2 d病人拒绝咀嚼及吞咽运动动作, 不能自行正常进食, 从术后第3天开始指导其逐步恢复进食。食物的选择应给予菜泥、果泥等软烂不需口腔咀嚼的食物, 及少量肉汤、鱼汤等高营养流质食物是术后早期较合适的食物, 避免食用纤维多需费力咀嚼的食物, 并做到逐渐加量。禁食刺激性食物, 予易消化、高营养、高纤维素的食物, 预防便秘[7]。在病人进食前酌情予适量的止痛药物 (如奇曼丁) , 对减轻病人咀嚼时的疼痛不适、早日恢复正常饮食有一定的意义。

2.6 药物治疗

术后应给予适当的静脉补液及静脉内高营养治疗, 以补充足够热量, 利于机体恢复。同时遵医嘱给予尼膜同、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等药物。尼莫同能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直接扩张脑血管, 增加脑血管流量;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改善脑微血管循环, 降低血液黏稠度, 从而防止或延长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保持足够的血容量, 防止血压过低和血液黏稠度过高而诱发脑梗死;术后应用扩容、血管扩张剂及激素治疗, 改善局部脑组织的微循环和组织细胞供氧, 预防脑血管痉挛。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向家属说明药物的作用及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在使用中更要严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 对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处理。

2.7 并发症护理

切口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 d~5 d, 病人感觉切口处再次疼痛, 局部有明显的水肿红肿、压痛及皮下积液表现, 头皮所属之淋巴结长大压痛[8]。切口愈合不良多与切口局部血管破坏、血液供应不足有关, 临床上常可见到局部切缘坏死结痂、切口敞开。对这类情况进行医疗及护理操作更需注意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拔引流管时常规均予无菌纺纱压迫, 对于存在皮下积液的病人可予弹力绷带适度加压包扎。护理交接班时, 每班需了解局部切口压迫的松紧度, 弹力绷带是否有效, 触摸周围皮肤了解皮肤温度及观察皮下积液的情况。加强营养及基础护理。密切观察体温波动情况及伴随的各种异常体征, 找出发热的原因。有切口愈合不良的病人给予红外线照射伤口 (距离20 cm~30 cm, 15 min~20 min, 每天2 次) , 再予金因肽表皮生长因子外涂。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广谱抗生素, 特别是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抗生素, 预防和控制感染。

2.8 出院指导

一般认为术后颅内外血管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需要6个月~8个月, 故教育病人及家长出院后定期复查。嘱病人如果出现肢体无力、感觉麻木、头晕等脑缺血症状时应及时来医院就诊。有癫痫史的病人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半年以上; 术后1个月~3 个月内避免剧烈体育运动, 避免爬山、游泳等高危活动, 防止耗氧量增大而使病情加重。术后6个月~8个月避免手术侧受压, 避免压迫术侧颞浅动脉向颅内供血, 如睡觉时避开手术侧、戴眼镜时去除术侧眼镜腿等。

3 小结

烟雾病通过外科手术可以改善脑血流, 促进烟雾血管消失已被很多学者证实[9,10]。护理上应根据病人所处的状态 (缺血性、出血性、混合性) 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烟雾病病人行了颞浅动脉颞肌贴敷术治疗, 护理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护理效果明显。

摘要:[目的]探讨烟雾病病人行颞浅动脉颞肌贴敷术的护理。[方法]对15例病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予以详细的出院指导等。[结果]病人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确保和巩固手术疗效、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烟雾病,颞浅动脉颞肌贴敷术,护理

参考文献

[1]Fukui M, Kono S, Sueishi K, et al.Moyamoya disease[J].Neuro-pathology, 2000, 20 (4) :61-64.

[2]陈诤, 毛颖, 周良辅.烟雾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 12 (10) :761-764.

[3]Scott RM.Surgery for moyamoya syndrome?Yes[J].Arch Neu-rol, 2001, 58:128-129.

[4]林书武, 胡吉庆, 于淑燕, 等.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志, 2004, 37 (4) :307-309.

[5]陈淑兰, 鄂紫娟, 刘颖晖, 等.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7例报告[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32 (5) :275-277.

[6]陈晓清, 郑曼艳, 屈敏洁.烟雾病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8) :33.

[7]施旭红, 郑桂爱.2例小儿烟雾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4A) :931-932.

[8]周文科, 周国胜, 张新中, 等.以脑室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烟雾病[J].医师进修杂志, 2005, 28 (增刊) :159-160.

[9]晋强, 李健, 赵继宗.儿童烟雾病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6 (1) :67-69.

[10]刘俊, 周政, 杨辉.烟雾病的病因与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07, 13 (14) :1098-1100.

颞肌贴敷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治患者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28~79岁,平均56岁,年龄小于55岁者13例,大于55岁者23例。脑梗死距手术时间平均为42h(20h~4d)。

1.2 临床表现

入院时偏瘫27例,失语16例,瞳孔不等大者6例。GCS评分:9~15分者22例;3~8分14例。其中30例患者,术前皆出现偏瘫、瞳孔不等大、一侧或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等脑疝症状。

1.3 影像学检查

入院时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其中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者26例,占72.2%,大脑前+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8例,占22.2%,大脑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1例;右侧22例(61.11%),左侧14例(38.89%)。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传统的内科治疗,包括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扩血管,溶栓治疗等,效果不佳,中线结构移位≥5mm,颅内压高(ICP≥30mmHg),无明显其它脏器严重疾病。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患者取平卧位,病变侧朝上,额颞顶以“马蹄形”或“倒问号”形切口,大骨瓣开颅,前方位于发迹内近中线,后方到达顶结节,向下延伸达中颅窝底,去除骨瓣,并咬除颞骨达颞窝,于骨窗缘悬吊硬膜,放射状剪开硬膜,将颞肌覆盖于脑的表面,其边缘与硬膜边缘做减张缝合。局部置引流管1枚,分层缝合头皮,术后予以脱水、神经营养药物、复方丹参等常规治疗。

2 结果

术后死亡8例(34.8%),死亡多因梗死面积大,水肿明显,手术时机选择不当(较晚)有关,另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也是死亡的常见原因。以GOS评价治疗效果,出院时死亡11例(30.56%),植物生存6例(16.67%),重残8例(22.22%),中残7例(19.44%),良好4例(11.11%)。术后6个月死亡11例(30.56%),植物生存5例(13.89%),重残5例(13.89%),中残8例(22.22%),良好7例(19.44%)。

3 讨论

随着脑梗死患者的不断增多及发病日趋年轻化[2],该病的诊断及治疗也广泛引起重视,其治疗效果也不断提高,大约有10%~15%的大脑中动脉栓塞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最后因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导致脑疝而危及生命[3]。传统的治疗方法,患者很少存活(76%死亡率)[4]。改良翼点入路开颅[5],大骨瓣减压术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可将死亡率降至32%以下[6~8]。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指征的掌握及手术技巧,影响手术结果因素诸多,因而疗效也不尽相同。

3.1 梗死的预后与治疗时间窗有关

Carter[1]主张50岁以下的患者应早期进行减压手术,对控制梗死灶的扩大,防止继发性脑疝,争取好的预后至关重要。我们认为,不论年龄大小,一经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CT片上中线结构偏移明显者,或者临床上有脑疝前期表现者,都应该尽早施行手术治疗。Schwab等[7]对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进行了早期手术治疗统计并未显示有良好的结果。追其原因可能是早期手术治疗的大都是临床症状较重,病情快速恶化的患者,其手术效果不佳也在情理之中之故。本组中有7例患者,入院时即有脑疝症状,术后有4例死亡,占死亡人数的50%。我们认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先行正规的内科保守治疗。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意识不断加深,并即将出现脑疝症状时,应及时手术治疗,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本组术后死亡人数比传统的治疗方法死亡率明显降低[4],也证明了这一点。

3.2 手术技巧也影响大面积脑梗死的预后

本组患者手术的目的是为肿胀的脑组织提供一个向外扩展的空间,解除对脑干的压迫。该组患者我们强调咬平前、中颅底以充分减压,使颞叶脑组织向外膨隆,这样就相对增加了颅腔容积,解除了颞叶沟回疝对脑干的压迫,并为术后脑水肿提供向外扩展的空间,减轻了脑干的继发损伤。常规咬除蝶骨嵴返折部,使侧裂血管充分减压,改善侧裂血管的血供和静脉回流,防止因脑肿胀导致的侧裂血管受压,防止颅内压进一步升高,为血管的再通提供可能。单纯的静脉溶栓常难以解决颅高压、脑水肿等问题,而单纯辅以大骨瓣减压术,也不可能增大侧支循环。而侧支循环的建立与预后有关。Jansen[9]报告双侧侧支循环差者,死亡16例(80%),而侧支循环好者12例中有11例存活(92%)。本组手术通过脑-颞肌粘连术建立侧支循环,大大提高了生存质量,手术简便,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另外,术后药物治疗、亚低温等,对保护脑组织,预防肺部感染、消化道溃疡、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Carter BS,Ogilvy CS,Candia GJ,et al.One-year outcomeafter decompressive surgery for massive nondominant hemi-spheric infarction[J].Neurosurgery,1997,40:1168.

[2]王洪正,戴黎明,许燕球,等.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11):1140~1142.

[3]Uhle,Kreth FW,Elias B,et al.Outcom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hemicraniectomy for space occupying cerebral infarctio[nJ].Neurol Neurosurg Psychintry,2004,15(2):270~274.

[4]Steiner T,Ringleb P,Hacke W.Treatment options for large hemispheric stroke[J].Neurology,2001,57(Suppl2):961~968.

[5]周良辅,陈衔城.神经外科手术图谱[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53.

[6]Rieke K,schwab S,Krieger D,et al.Decompressive surgery in space-occupying hemispheric infarction:results of an open,prospective trial[J].Crit care med,1995,23:1576~1587.

[7]Schwab S,Steinert,Aschoffa,et al.Early hemicraniectomy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J].Stroke,1998,29(9):1888~1893.

[8]Curry WT JR,sethi MK,Ogilvy CS,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utcome after hemicraniectomy for larg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ion[J].Neurosurgery,2005,56(4):681~692;Discussion:681~692.

颞肌贴敷 篇3

关键词:烟雾病,颞肌贴敷,血管吻合,治疗,疗效观察

烟雾病 (moyamoyadisease, MMD) 是一组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其大分支血管进行性狭窄或闭塞, 且在颅底伴有异常新生血管网形成为特征的闭塞性疾病。本文分析了颞肌贴敷联合颅内外血管吻合联合治疗的临床优势, 探索了治疗烟雾病的具体方式, 并对疗效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关的临床医学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烟雾病患者共32例进行临床研究。患者男16例, 女16例, 年龄在12~53岁之间, 平均年龄 (31.32±0.65) 岁。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呈现出血表现, 其中蛛网膜下出血有12例 (37.50%) 、原发性脑室出血11例 (34.38%) 、脑叶出血6例 (18.75%) 、壳核出血1例 (3.13%) 、丘脑出血1例 (3.13%) 、尾核头出血1例 (3.13%) 。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 每组各有16人, 对照组采用单纯颞肌贴敷治疗, 治疗组采用颞肌贴敷并颅内外血管吻合治疗, 对比性判断疗效。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身体指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P>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 有临床对比研究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单纯颞肌贴敷治疗, 患者头侧偏4 0~65°, 以头架进行固定, 为了增加颞肌贴敷的面积, 切口要尽量后延。手术过程中看清动脉主干及分支情况, 延动脉主干两侧剪开硬脑膜, 厚度约0.5~0.8cm, 进行颞肌严密迅速止血, 缝吊硬膜, 合并出血给予电凝止血或切除出血病灶。止血后将肌瓣直接贴敷在缺血脑组织表面, 并与硬膜做简单对缝固定后关颅。

1.2.2 治疗组

对照组除进行单纯颞肌贴敷治疗外, 还进行了血管吻合治疗, 行颞浅动脉和颅脑动脉行血管吻合术, 要选择有缺血表现的血管进行受体吻合。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了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对比资料用具体数值和百分比进行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对2组患者术后的脑血流改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详细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2组患者的脑血流情况均恢复了正常或接近正常值, 但是治疗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对2组患者的术后随访时, 发现的并发症情况进了对比分析。对照组有1例患者术后第3天CT复查显示, 距吻合口约3~4cm的前方左侧额叶出现新发小片梗死灶。

3 讨论

一旦烟雾病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 术后不但能改善脑缺血发作, 智商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对于症状较少或者仅仅以头痛、癫痫和不随意运动为主要症状的患者, 则应选择性地采用手术治疗。有下列情况的大脑半球应先手术:反复TIA、优势半球, 脑血流动力学研究显示脑血流量和灌注储备量减少较重。人体的血管除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相通外, 在动脉与动脉之间, 静脉与静脉之间, 甚至动脉与静脉之间, 都可彼此直接连通, 形成血管吻合 (vascularanastomosis) 。

本次研究过程中, 临床效果较好的治疗组就进行了血管吻合手术的辅助治疗, 使得患者的血流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血管吻合术要领:要保持边距、针距对称;垂直进出针;打结时维持缝线牵引张力, 达到血管平整对合或内膜外翻。本次研究过程中, 治疗组进行的是侧面血管的吻合手术, 由于正常状态下侧副管比较细小, 但当主干阻塞时, 侧副管逐渐增粗, 血流可经扩大的侧支吻合到达阻塞以下的血管主干, 使血管受阻区的血液循环得到不同程度的代偿恢复。侧支循环的建立显示了血管的适应能力和可塑性, 对于保证大脑在病理状态下的血液供应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本次临床研究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对比观察, 在较为常用的颞肌贴敷手术治疗烟雾病的基础上, 对血管吻合手术的辅助治疗情况进行了临床实践探索, 从研究中显示出血管吻合手术对增加患者脑血流量的优势作用, 可以说颞肌贴敷并颅内外血管吻合术较单纯颞肌贴敷术更能有效治疗烟雾病。

参考文献

[1]张玉娟, 王伟玲.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0, (11) :224~226.

[2]杜鹏, 木依提·阿不里米提.烟雾病外科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 2009 (1) :322~323.

【颞肌贴敷】推荐阅读:

上一篇:防洪体系下一篇:内部控制建筑企业会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