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二、三事

2024-06-16

班主任工作二、三事(精选12篇)

班主任工作二、三事 篇1

我叫刘晓红, 是西柏坡技工学校的一名教师兼班主任。我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已经工作10年了, 现将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所得总结一下, 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

作为班级的领头人, 班主任极其重要。他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挥长, 而且是联系各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在当前这种新的就业形势下, 既要求职工有较高的技能, 又要求职工有较高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积极、大胆、创新地开展班主任工作, 搞出新时期班集体建设的特色, 以培养出大批合格的, 有素质、有德行的中等职业技能型实用人才。在目前环境下, 如何从提高未来技术工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入手, 做好新时期技校班主任的工作呢?我谈谈自己的想法。目前, 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纪律差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技工学校招收的学生, 90%以上都是未通过初中应试教育的或者从社会上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来上学的, 初中的学习成绩差, 且有一少部分初中阶段就是被教师和同学极其厌恶的学生, 他们在教师眼中是“另类”, 普遍存在学习底子薄、基础差、自由散漫等情况, 再加上意志力薄弱, 从心理上就自己看不起自己, 且有惧怕学习和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而那些在社会上混过后又来上学的学生, 更不好管理, 且问题更多。那么, 对于以上这些学生, 班主任该如何去管理呢?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 我认为, 班主任在管理时应采取正确的方法———“三多”政策:1.多走。班主任要利用课间、课余时间多去宿舍、实习车间、食堂等学生活动的场所走动。去这些地方走动主要是为了什么呢?就是去看看学生平时在干什么, 怎样度过课上和课下时间的, 同样利用早晚时间段去学生宿舍抽查有没有学生夜不归宿、打架、酗酒、上网、打扑克、听歌、追星、搞对象等现象, 有没有藏匿一些器械或刀具等等情况。只有这样, 班主任才能亲自发现那些调皮的学生, 找准问题所在, 才能有的放矢地处理问题, 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2.多问。这是指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谈心、聊天, 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与学生打成一片。在这个过程中, 班主任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不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班主任多和学生沟通, 做好学生的朋友, 能及早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随时从交谈中发现问题, 随时解决, 使学生和班主任真正成为知心朋友。3.多总结。班主任应不断地总结前段时间出现的一些问题, 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否得当, 好的解决方法应继续发扬, 不好的处理方法要改进。只有不断总结, 才能有进步, 才能有好的方法。

在具体的管理中, 班主任还应做到以下三点:1.当学生之间出现打架斗殴、粗暴漫骂时, 年轻班主任要心细、稳重, 心平气和地处理, 千万不要不知何因就训斥, 甚至动手, 这样不但不能很好地处理问题, 反而会让学生的情绪更加激动, 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2.站好自己的位置。班主任必须让学生清楚在课堂上自己是教师, 要有教师的威严;在课下是朋友, 说话可随意一些。班主任不要混淆自己的位置, 要分清楚时间和场合。3.情绪稳定。班主任要切记, 当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时, 一定不能对当事人大发雷霆、谩骂, 甚至动手, 不要把平时对学生的印象带入到某一件事中。作为班主任, 要详细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 系统地了解整个事情的经过后, 找准问题所在, 对症下药,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管理教育效果。班主任要本着以教育为目的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公平处理每一件事, 切忌情绪急躁, 盲目训斥学生。否则会适得其反, 反而对班主任以后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 班主任还要加强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因为只有好的技能, 没有好品行也不是一个新时期的好职工。

总之, 一个班级管理的好与不好和班主任工作做得到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 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与不好与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也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只要做到上面所说的几条, 树立班主任的个人威信, 包括知识威信、个人魅力、管理技巧, 同时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 利用班干部管理学生, 经常对学生进行诚信和言行教育, 提醒学生哪些事情该做, 哪些不该做, 就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作为班主任, 要主动在一些问题出现之前及早地发现问题的所在, 找准根源, 及早地避免问题的发生, 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这样就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班主任, 所带的班级也绝对会成为一个团结积极, 对社会适应性强, 有组织、有德行、有技能的班集体!

班主任工作二、三事 篇2

我的班主任是MissChan,她是个亦师亦友的老师,在学习上是我们的老师,在生活上却是我们的朋友。

班主任常常跟我说:“浩仪,你别那么调皮,少说话,多做事。”

在一天放学后,我与同学大闹,摔了一大跤,同学倒没事,我却骨折了。我独立走到了办公室找MissChan,心想:MissChan真是个神算子,说我调皮,我立马摔了。MissChan看我抱着左手,头发凌乱,跑过来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坚强地说:“没什么,和同学大闹,应该是脱臼。”MissChan看我摔成这样,就给我爸爸打电话,还打电话给体育老师帮我看看是怎么了。当时外面下着倾盆大雨,天空好像被一块黑幕布给遮盖住了,如同我的心境。

过来好久,我的爸爸终于来了。当时已经怀孕的MissChan搀扶着我下楼,顿时感觉心里头暖烘烘的。

第二天,MissChan看见我包得像伤残战士似的,就跑过来问我情况,并叮嘱我:“以后不要那么调皮,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而且我也不用值日了。

还记得小学毕业考的时候,几乎每一次测试,我们班都总能拿第一名。而且MissChan对我们的要求特别高,总是提醒我们:“不能骄傲。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怕难。”多亏了MissChan的话,我才能做到认真刻苦、坚持不懈。

MissChan是一只勤奋的小蚁,每一天都工作到办公室几乎没有人,试卷总能第二天就发下来,分娩的前几天还在为我们班的事操心呢!

孔子二三事 篇3

孔子一生仕途不畅,只做到了鲁国的司寇,主管刑法狱讼。但他推行的政治主张却得到朝野上下一致拥护。不久,鲁国社会安定,国富兵强。

这引起了齐国的不安,齐景公召集群臣商量计策,欲慑服鲁国。有人献策,让景公邀请鲁定公到泰山东侧的峡谷之地举行会晤,到时候如此这般耍些手段,鲁国一定折服。齐景公采纳了这一建议。

鲁定公得到邀请后,看透了齐国的不良居心,急忙召集朝臣寻求对策。大臣们七嘴八舌,纷纷献计,最后,鲁定公采纳了孔子“文事武备”的建议,即在外交礼仪和军事上均做充分的准备。

峡谷地势险要,两军对峙,气氛热烈而紧张。会见时,齐国果然居心不良,先是以演奏歌舞为名,兵士手持刀枪剑戟鼓噪而上,不时有人冲到鲁定公面前,意在威胁鲁定公。孔子见状,大声质问齐景公:“两国国君会晤,神圣而庄严,应以礼相待,齐国为何演出这般野蛮的歌舞?”景公无言以对,忙示意众人退下。过了一会儿,齐国又派了些侏儒娼姬上前表演,以此来侮辱定公。孔子识破他们的伎俩,厉声喝道:“戏弄诸侯者,按照法律理当斩首,行刑官应该将他们就地正法。”由于孔子义正辞严据理相争,加之鲁国军队严阵以待,齐景公感到自己低估了鲁国的实力,只好匆匆结束了会晤。

回国后,齐景公觉得自己无端羞辱威胁鲁国,实在做得太过分了,与自己大国的形象极不相称,越想越觉得后悔,就埋怨大臣说:“孔子按礼仪辅佐国君,不失大家风范;而你们却为寡人出此下策,使我们齐国失礼于鲁国,实在太不应该了。你们赶快想办法挽回寡人的面子,与鲁国重修旧好。”

于是,齐国把以前从鲁国掠夺来的膏腴之地汶阳田和龟阴田归还鲁国,表示自己致歉的诚意。现在泰安城东的谢过城遗址就是当年为纪念此事而建的。

后生可畏

一天,孔子乘车出游。弟子驾车,孔子则悠闲地与弟子说着话,不知不觉到了莒国的地界。

突然,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挡住了去路。孔子一看,小男孩站在一个泥土筑的小城旁边。孔子说:“小孩,快快躲开!我们好赶路。”小男孩说:“请您先听我讲讲道理。当年圣人说过,一个人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情。从古到今,只有车绕城走,没有城躲车,更没有车从城上压过的道理。”几句话噎得孔子无言以对,只好让弟子们驱车拐弯,绕城而过。

孔子师徒走了一段路,都觉得这小孩不简单,便向行人打听他的名字。有位打柴的老人告诉孔子,小孩姓项名橐,年方七岁。孔子很有感慨地说:“这个小男孩年龄虽小,却能用道理说服我。”于是,孔子又回来问他:“你小小的年纪也知道一些事吗?”小孩回答:“我听说鱼生下三天,便能游行于江海;兔生下三天,便能在三亩大的地上玩耍;马生下三天,便能随父母走动;人生下来三月,就可以学习父母的行为。何言大小呢?”

孔子称赞小男孩才智非凡,接着,又饶有兴趣地问了他许多问题。孔子问:“什么山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没有关?什么车没有轮?什么牛没有犊?什么马没有驹?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项橐不慌不忙地答道:“土山无石,井水无鱼,空门无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木马无驹,斫刀无环,萤火无烟……”孔子听后十分惊讶。小男孩也向孔子提出了一连串问题,孔子手忙脚乱地应对了一番。

过后,孔子很有感慨地说:后生可畏啊!七岁的孩子,一样是我的老师啊!

习射重德

曲阜城内,孔庙西边过去有个地方叫矍相圃,《礼记》中记载了孔子在这里教弟子练习射箭的故事。

孔子经常教弟子射箭,相当于现在学生的体育课。孔子不但把射箭看作是锻炼弟子体力和技术的一个手段,还把它变成道德教育的场地。

比赛前,孔子先让子路宣布比赛规则。他说:“打败仗的将军,被别人亡了国和那些不求长进的人,不许进来观看。”宣布完后,有上述所列污点的人自惭形秽,纷纷离去。接着,孔子又叫公罔之裘举着酒杯宣布:“欢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人,年高有德讲究礼貌仁义的老年人,不屈从流俗努力修身的人来参观。”在此观看的人又发生了一些变化。紧接着孔子又叫弟子序点举起酒杯来再次宣布:“凡是好学不倦的人,好礼不变的人,坚持正确意见不轻易屈从错误习俗的人,都欢迎来参观。”于是有上述特点的人都纷纷进入比赛场地,两旁观众围成了一堵墙,比赛十分热烈。

班主任工作二、三事 篇4

进入2000年后, 为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宝文 (时任农业部副部长) ,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 (时任部农机化司司长) 多次对总站工作创新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按照领导指示和形势发展需要, 我们做了许多新的尝试, 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三件事:一是开展质量跟踪调查, 二是组织制定农业行业标准, 三是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这些工作既是原有工作的继承, 也是创新和发展, 多次被上级表扬, 干得卓有成效。

1.质量跟踪调查

市场开放后, 进入农机领域的企业、用户数量都较以前有大幅度增加。制造质量差和使用不当导致的伤亡事故和冲突事件呈上升趋势, 引起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由于农艺、作业季节等自然因素以及经济、技术等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 许多农机产品不进行农机适应性评价和可靠性试验就推向市场。总站从1999年开始探索用现场质量跟踪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组织各地同事头顶烈日到跨区作业现场跟踪调查联合收割机发动机、液压系统和主要易损零配件 (皮带、轴承) 的故障变化情况。在小麦水稻主产区的近40万亩作业现场完成了对5000多台谷物联合收割机的质量跟踪。4年中, 不断向企业反馈机具运行中的故障和技术问题, 使机具性能质量改进频次和速度显著提高。通过开展质量跟踪, 实现了用更为经济的技术手段获取农机产品适应性和可靠性的客观数据的目标, 促进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和相关标准、试验方法的修订。2001年, 时任副总理吴邦国就质量跟踪结果作了重要批示。农业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连续4年出席有关新闻发布会, 质量跟踪促进谷物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等重要质量指标明显改善, 机器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从8.8小时提高到19.1小时以上, 得到同行专家的关注和肯定。2002年继续在植保机械产销集中地, 对药械质量和使用方法与农药残留的关系进行跟踪调查和对比试验, 分析其对农药残留影响程度, 提出治理技术措施, 为植保机械强制认证提供技术支持。质量跟踪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更新和深化了产品质量观念, 把符合标准与满足生产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了可靠性评价方法, 通过机器的实际作业进行评价。通过开展质量跟踪调查, 不仅可以准确客观地评价农机产品质量, 同时对规范农机市场和有序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实践中也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我们认为, 传统的监督抽查、市场抽查、行业统检、市场打假等质量监督手段, 难以对农机产品满足地域、品种、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可靠性做准确的判断。从跟踪调查的结果看, 产品符合现行标准是必要的, 但由于标准的滞后性影响, 常常出现按照标准检验合格的产品, 在实际使用中却问题频出。例如, 过去小麦联合收割机没有大规模长距离跨区作业, 制定有关标准时就不可能考虑到这方面的需要。因此, 仅仅用现行标准衡量农机产品的质量是不够的, 满足用户的要求应是企业的最高质量追求。产品既要符合标准, 更要符合用户的要求。质量调查能更全面及时地反映产品的质量状况, 应该和传统手段并用。我们提出, 我国用户使用水平不高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必须加强针对性培训工作, 改进培训形式, 改变抽象讲解的方法, 适应农民的文化程度。这些认识随着跟踪调查工作的深入不断完善, 广为传播。

那几年我们仗着年轻力壮经常起早贪黑下乡下地, 点灯熬油整理数据材料, 食宿条件艰苦, 干得多挣得少。但工作得到方方面面的认可, 大家感到充实也没有多少怨言。2004年质量调查正式写入《促进法》第十一条。为贯彻《促进法》赋予职责, 规范农机质量调查工作, 总站还承担起草了《农业机械调查办法》, 2006年农业部以69号部令发布实施。

2.实施农业行业标准项目

相对质量跟踪调查, 组织实施标准项目难度更大, 耗费的时间精力更多。2000年秋, 我接任农机化标委会主任, 标委会秘书处设在总站科技处。1999年起财政部对农业行业标准 (NY标准) 项目资金大幅度增加。项目经费从过去每个标准平均不到1万元增加到8万元左右, 标委会的工作任务日渐繁重, 年制标数量增加了十几倍, 工作量翻番。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 我们先后制定了2000-2005年和2003-2007年农业行业标准 (农机化) 制修订规划, 确定申报项目, 按急需程度分期分批逐年实施。标准的类型涉及农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农机作业质量、农机安全使用和安全监理、农机维修、农机产品质量认证、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产品标准、农机化基础标准和无公害食品加工技术规范等九大类。产品涉及农用动力运输机械、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加工机械、设施农业设备、排灌机械、渔业机械、牧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各类农机产品及零配件, 以及农产品产前 (种子加工处理) 、产中 (农作物机械化种植、耕整、田间管理、植物保护、收获) 和产后 (农产品机械加工、烘干贮存、包装运输以及清洗消毒、分级分等) 各环节, 机具的覆盖面达到50%。另外还制定了《2005-2007年农机化行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计划》, 提出农机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环境管理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共95项。几年间, 组织全国农机科研、鉴定、推广、维修、监理等单位, 申报农机化标准制修订项目1200余项, 其中立项200多项, 经费1200余万元, 起草工作人员1000余人。发布标准120个, 通过财政专项计划的实施, 为农机化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条件。

建立农机化标准体系, 是规范和指导全行业的标准化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1996年总站曾提出农机化标准体系构想, 进入21世纪, 当时的构想已不适应农机化行业标准化工作现状和发展要求。出现许多需要回答的新问题, 如农机化标准范畴和涵盖领域;标准的分类和定位;标准之间协调配套;标准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等等。同时在实施标准项目中也出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标准的制定和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盲目性;立项重点不够突出, 立项依据不够充分;标准名称和各类标准模式不够规范, 同类标准写法不一;标准起草工作缺少必要的调研、试验验证, 造成内容上与现行标准的交叉和重复等。

为此我们提出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重点:首先要明确定位和发展方向。农机化标准应定位在为农业生产服务、以农机具的使用者为主要使用对象、应用于机具使用环节、在机具出厂后的安全运行中发挥作用、对生产者具有间接指导意义的贸易型标准等方面。农机化标准以规定和调整与社会整体利益矛盾的内容为主, 处理好与农机产品标准的关系, 避免交叉、重复或标准内容的雷同。其中, 作业质量标准:调整用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纠纷和矛盾, 制定需要共同遵守的准则。例如:跨区收割作业质量。安全使用标准:作为事故判断和仲裁的依据, 针对安全隐患较大, 事故频发的机械和作业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从农机产品质量角度提出技术要求。如植保机械雾化质量不高, 覆盖不均匀, 药液滴漏等造成残留增加;施肥机械过量无效施肥, 造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的材质等问题, 造成面粉、食油、豆浆中的重金属等有害杂质超标;烘干机械不符合要求致使粮食污染变质;温室作业时, 机器排放超标造成蔬菜有害物质残留。

根据上述思路确定了体系框架, 提出标准明细表制定原则, 并设计了3大类 (基础、服务、管理) 15小类38种600多个农机化标准项目。确定了各类农机化标准特性和结构框架;首次提出了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和作业质量两类区别于产品标准的新标准模式, 界定了农机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与产品标准性质和标准化对象。解决农机化标准与工业标准适用对象上的混淆、内容交叉雷同问题。为技术推广、安全使用、农机作业和产品质量评价提供技术依据, 填补了农机化领域管理型、贸易型标准的空白。同时, 按照上述思路加强农机化标委会建设, 增加企业和农机化服务组织的代表, 更多地发挥和依靠企业在制定标准中的作用。历时五年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成果, 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04年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写入《促进法》。

按照标准体系建设中的思路, 利用当时充沛的财力和技术力量组织了部级农机鉴定大纲的修订。我们认为,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和产品标准都是鉴定工作技术依据。从适用范围看, 在生产流通领域产品标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大纲主要作为第三方评价的依据。在技术内容上, 产品标准注重技术性能指标, 结构参数;大纲则更注重机器的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从使用的角度进行评价。从制定和发布方面看, 产品标准有企业标准、机械行业标准, 大纲则是由农业部发布的带有技术法规性质的文件, 因此具有不同的效力。这些观点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成为总站开展农机鉴定技术体系建设的参考。在繁忙的工作中我还随时记录一些收获和观点, 写成文字作专题讲座并在标准化专业杂志发表。领导和同志们对我做标准工作给予诸多肯定和鼓励, 使我在繁重的工作中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

3.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 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 减少土壤风蚀、水蚀, 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具有防治沙尘暴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双重效果, 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效益最好的一项旱地农业耕作技术。

为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2002年部农机化司委派我站牵头, 组成中国农大、部推广总站、项目示范单位参加的工作组,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工作。当时所说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是:免耕播种机具、秸秆粉碎还田机具、深松机、浅松机、耙、旋耕机、植保机具等, 其中免耕播种机具种类较少, 产品尚不够成熟;由于时间所限, 那次选型调查的重点机具是免耕播种机具、深松机。选型调查目的是全面了解机具的生产使用情况, 每种类型的机具推荐几个型号, 由用户自主选购。针对免耕播种机没有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 选型缺乏依据的情况, 编制了《免耕播种机选型试验大纲》, 结合免耕播种机的特殊性, 制定了机具通过性和适应性考核评价办法的关键性技术规范, 解决了试验选型的技术依据, 提出田间试验为主的选型技术路线。制定了“典型要素多种组合”的试验方案, 在3个试验区 (河北、山西、甘肃) 进行2种作物、4种秸秆处理方式下的46种不同组合的试验, 测取了2万多个数据, 形成1200多页的技术资料, 为准确选择和推荐机具提供了充分的基础性信息, 保证了选型工作的科学性。我们还在全国38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县调查了全国87家生产企业214个型号的保护性耕作机具;考察了7个省的24个重点企业的生产状况、在现场检测和广泛听取农民用户、农机主管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筛选出32个企业的82个型号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收集编制了《保护性耕作机具参考目录》, 介绍选定机具的技术参数、主要特点和生产企业, 同时还配有机具的彩色照片, 为农民选用作参考。我们还建议在《保护性耕作机具参考目录》的基础上, 重点做好试验验证, 引导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快机具的开发研制步伐, 建立保护性耕作机具的质量评价配套标准。进一步加强对国外机具的考察、研究和引进工作。向广大用户推荐成熟的、适用的产品, 以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的步伐。上述建议大多数被管理和推广部门肯定并付诸实施。部农机化司向全国公布选型结论并要求项目示范区选用。这是鉴定与推广方式工作结合的良好探索。也促进了各方面的技术人员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一举数得。我结合选型调查工作实践在李民等人指导下撰写了《我国免耕播种机具应用及试验方法》研究论文, 在2006年中国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国际研讨会上演讲并发表。

三、开展国际技术交流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 部农机化司将开展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的工作交由总站承担。2005年9月, 总站成功承办了“OECD农林拖拉机官方试验标准规则2005年工程师会议”, 来自14个国家的代表参加。2001年11月, OECD农林拖拉机官方试验标准规则秘书处负责人来我站参观后, 表达了希望第十三届OECD拖拉机试验工程师会议在中国举办的意向。2003年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在中国召开这次国际会议。2005年2月, 我带团赴法国巴黎参加了OECD年会, 国家认监委魏东同志代表中国介绍了情况, 引起大家对坐在后排少言寡语的中国代表团的关注, 会议确认工程师会议在中国召开。会后, 我们赶到承办上届会议的西班牙农机试验站取经。

当年申报筹备国际会议比较艰难, 各方面条件差, 经费短缺。我们从实验室设施建设和试验项目准备、技术交流资料、会议日程安排等各方面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专门为会议建立了英文网站。会议期间, 观摩了总站西田阳站试验场拖拉机负荷车作业和防泥水试验演示。各国代表一起兴致勃勃地乘火车到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和中国一拖集团公司参观。会议非常成功, 各国代表和OECD秘书处官员给予了高度评价。

OECD工程师会充分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机检测实验室建设方面的重要成果, 对加强我国拖拉机检测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促进我国拖拉机的出口, 扩大中国农机国际影响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风电工作者二三事 篇5

每一次的努力与付出 每一天的坚守与奉献 换来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设备运行稳定,管理井然有序,发电量逐步上升。作为风场运行安全生产的带班长,杨浩对待安全生产一丝不苟,针对安全生产检查出的问题隐患,带领班组成员及时进行整改,不断完善风场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厂站消防器材定期检查作为一项定期工作,杨浩带领组员重点检查全站灭火器、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器材是否完好有效,消防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安全工器具数量是否充足,器材摆放位置是否正确。杨浩全面的讲解、认真检查让我们做到了心中有数,使全值人员对消防安全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大家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

14:10伴随着一阵急促警铃声,27#机组报“3#变桨逆变器正常信号丢失故障”,现场值班员立即联系杨浩,到主控室查看该机组运行情况,分析故障文件发现3#叶片角度未能及时收回到87度,因而导致机组故障。联系金风科技维护人员,因正在其他厂站处理故障暂时不能到位。此时杨浩想的怎样减少故障损失电量,经过初步分析判断3#叶片旋编损坏,杨浩决定自己消除故障,立即开出工作票选好备件带领魏德林到风机处理故障,现场环境温度30度左右,机组塔筒内温度更高,杨浩坚持按照检修规程上要求进行,检修工序、方法和安全措施一步都不能错,安全第一同时也努力抢时间完成风机故障的处理,提前一分钟消除故障,风机就能多发一度电,在轮毂狭小空间内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排查故障被排除,此时汗液已浸透衣衫,经过最后检查恢复机组运行。在风机脚下看着风机伴随着蓝天白云,风轮一圈一圈有力转动着.....抢发电量,技术先行!”要达到抢发电量的目的,做好技术培训必不可少。杨浩根据现场实际制定了适合我们场站的培训计划,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手段对大家进行培训。一堂培训课下来,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工作能力,小伙伴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精神食粮再来几碗也不嫌多!

齐玉天

人生二三事 篇6

相逢一笑

我每天上班,走到家的巷子口,越过马路,那边又是一条相对的巷子。两条巷子仿佛相接,又不相接。那条巷子里看不见一棵树,没有出墙的枝叶,也没有墙头上的盆栽,但是在那里很安全,不必担心会有从背后疾驰而来的汽车和摩托车的冲撞。巷于里的七八户人家我都不认识,所以我从来没有会遇见熟人的心理准备。唯一的例外是我常常会遇见一位态度友善的老人。每次看到他迎面定来,我就会对他点头微笑,礼貌中带着矜持。他看到我,也用同样的态度回应。这样的礼尚往来,给我的感觉并不是愉快的。有时候,我一走进巷子,竟会兴起“今天最好不要遇到他”的念头。

谁也想不到,这样的僵持竟持续了两三年,我们也“点头微笑”了两三年。

有一天,我们又在巷子里相逢,一看到他,我忽然怪起自己来了。我为什么不能敞开胸怀跟他做个朋友,是因为我不肯迈出我的一步吗?就算受到他的冷淡待遇,那又有什么关系?至少,我从没热诚的表达过,那过失应该在我。

那一天,当我走到跟他有一个适当距离的时候,我的意思是大约两米左右,我收住脚步。我对他说“请教贵姓”。他回答我说他姓“随”,这是一个很少见的姓氏。我们就由这个姓说起,谈了很多话。从此以后,我们成了朋友,每次走近这条巷子,我就盼望能遇见到他。那条冷冷的巷子,也变成一条温馨的巷子。

水门洞开

我在报社工作的时候,曾经主持过一次的生日会,把当月出生的同仁聚集在一起,好让彼此互相认识。参加的同仁,有一大半是我不认识的,我们把椅子排成一个大圆圈,大家面对面坐着说话。我致词的时候,眼角仿佛看到有一个同仁离开座位,微微弯腰,匆匆向我走来。他在我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我来不及回答,也来不及回头看他,他已经又微微弯腰,匆匆离开会场,再也没有回来。在全场同仁眼中,他是临时有事要处理,不得不提早离开,所以特地跑过来向我报告一声,请我谅解。大家并不觉得他做错了什么,而且也一定认为他对主持人很尊重。

他悄悄地对我说的那句话是什么呢?他说的是:“你的石门水库没关门。”我在他离开的时候,一边继续向同仁说话,一边寻思着“石门水库没关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也许是一种福至心灵,我一下子领悟到了他说的那句话所指的是什么。垂眼向下一看,果然是我西服裤的拉链没有拉上。突然想到刚才我一边侃侃而谈,一边却敞开“石门水库”的“水门”,那是多严重的“失态”。一旦有人发现而失笑,并引发起哄堂大笑,那场面会多尴尬。

我一方面庆幸自己得贵人相救,使我得以脱离窘境,一方面利用别人发言的机会,同仁们的注意力都转向另一边的时候,用一本书遮掩着,规规矩矩地把拉链拉上。唯一的遗憾是:我不知道那位用那么得体的方法相搭救的贵人是谁。

朋友之谊

我有一位朋友,从年轻时候就互相认识,在彼此成长的过程中相互激励。

我们原本是每星期日相聚一次,年岁的增长以后,因为彼此都很忙,相聚的间距越拉越长,一年见一次面都变得很寻常了。尽管是这样,每次见面,除了报告近况,说不完的话题还有一箩筐。毕竟彼此从事的行业不同,又不在同一个城市居住,一忙起来就互相断了音讯的事情也是常有的。

有一天,我匆匆忙忙出去办事,没想到竟在路上遇见了他。我们已经两年没见面,他很兴奋,拉住我的手不放。他的背后恰好有一家雅致的咖啡馆,他兴致很高,热情邀我进去喝一杯咖啡,好好地谈谈。我只记挂着要去办事情,婉拒了他的美意,建议那一杯咖啡等下次见面再喝。“下次”却是在3个月以后,我听说他得了肝病住院,赶紧跑到医院去看他。他不在病房,听说是医生约他谈话,并且要进一步作详细的检查。我告诉自己,过两天再来吧。我的“两天”,一晃,一忙,已经是一星期以后了。

那一天,我到医院,看到他的病房已经洗过,消过毒,床垫也掀开,斜斜靠在墙上。我问护士,我的朋友出院了吗?护士告诉我说,他昨天“走”了。

我想起“珍惜当下”、“表达要及时”的话。我痴痴地做着白日梦:要是那一天,我顺从他的意思,走进咖啡馆去喝那一杯咖啡,是否后来所发生的一切就会改变?

家访二三事 篇7

一、“夸一夸”他的优点

我班的小松同学又惹事了, 上数学课居然拿小剪刀剪下前面女同学的辫子。数学老师批评他, 他竟说老师多管闲事。“简直是无可救药!”数学老师气呼呼地对我说。这个小松, 是班里出了名的捣蛋鬼, 墙壁上的几个大脚印是他留下的, 窗户上的碎玻璃与他有关, 每次班里扣分与他脱不了关系……

我决定去家访, 在家长面前数一数他的劣迹。当我刚踏进他的家门, 小松先是一愣, 马上开溜。他爸则迅速抓起一根扁担要打, 我按住, 奇怪地问:“怎么老师一进门, 就打小孩?”“一定是在学校里闯祸了, 老师都来告状了。”他爸怒气冲天。突然间我想起了一句古话:“教者也, 长善而救其失也。”班主任应该寻找惹事学生的身上的优点, 加以赏识和激励。于是, 我改变了主意, 抽回扁担, 微笑着说:“这回我真不是来告状的, 是来报喜的。”“他能有什么好事, 不给我惹事就谢天谢地了。”我拉着小松的手, 亲切地说:“今天早晨, 一位小朋友不慎摔倒, 头陷在淤泥里, 小松扶起她, 帮她洗干净头发;前几天风刮破了教室里的玻璃, 也是小松帮忙修好的;学校里劳动小松总是抢脏、累的活干, 我今天特意来夸他。”说完我将目光投向小松, 看见他眼里噙着泪花, 这泪水告诉我小松有药可救!第二天, 小松向我承认错误, 并说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感谢我。打这以后, 他彻底变了, 班上的好人好事本上有了他的名字, 墙壁上的脚印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 运动会上他为班里夺得奖牌……给犯错的学生留点“面子”, 是一种教育智慧, 能在和风细雨中促进学生的转变, 达到润物无声、脚印无痕的境界。

二、“骗一骗”她的家长

期中考试过后, 我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我小孩告诉我这次语文考试成绩上升特快, 得了86分, 平时都是不及格, 我有点不相信, 担心小孩骗我, 特打电话向你求证。”我翻开小萍的试卷, 58分。我该怎样回答小萍的家长呢?思索片刻, 我已有主意, 说:“不错, 她学习越来越认真了, 我准备好好表扬她呢。”“那真是太好了, 我也打算买辆自行车奖励她呢。”放下电话, 我心潮起伏, 该如何引导小萍呢?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 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 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我应该像对待一朵花瓣上的露珠一样小心呵护她, 抓住每一个教育转化的时机, 给予她更多的人文关怀, 促其健康成长。

我决定和小萍联合起来骗一骗她的家长。为了做到天衣无缝, 我将小萍的试卷作了改动, 带给家长看。刚开始小萍非常紧张, 以为老师是来揭穿她的, 后来她亲自瞥了一眼试卷, 知道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露出又感激又惭愧的神色。我冲小萍一笑, 意味深长地说:“新自行车可要借给老师骑一骑啰。”回家的路上, 我的内心依然在做复杂的斗争:这次欺骗行为能达到教育小萍的目的吗?会不会把她引入错误的方向呢?能激发她心中的学习热情吗?

第二天, 小萍来到我办公室, 充满自信地说:“谢谢您帮我得到了自行车, 也请您相信我, 一定会凭自己的努力把这27分挣回来!”我如释重负, 仿佛看到一位攀登者正登上九重天, 摘取那璀璨的星星。

三、“帮一帮”她的家庭

一天, 我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老师, 我请长假, 在家照顾奶奶。”她家里发生什么事了呢?最近我发现她总迟到, 整天闷闷不乐, 心事重重。我决定到她家家访。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呀, 光线暗淡, 摆设凌乱, 她奶奶躺在床上呻吟。小雨正在烧火, 两手黑黑, 脸也黑黑。祖孙俩相依为命, 现在奶奶病了, 她顿时失去了依靠, 显得一脸的无奈。我安慰老人, 鼓励她, 告诉她一切都会好的。回到班里, 召开主题为“同学有困难怎么办”的班会, 介绍了小雨家的情况。学生伸出了热情的双手, 捐出了自己的零用钱, 帮助小雨照顾奶奶。每隔一段时间, 我都到小雨家家访, 给她讲励志故事, 探讨人生的意义, 帮助她树立信心。后来, 小雨始终以奋发的精神面对人生, 以阳光般的心态对待生活, 以感恩的情怀回报社会。一种“历挫折而不消沉, 经磨难而奋起”的人生观在她心里扎了根。

追忆父亲二三事 篇8

拒贪教子。那是土地改革时期, 我的大哥刚好十八岁, 是村上的一名民兵干部。一天晚上, 他扛着一箩筐稻谷回家, 刚进家门, 父亲就问这谷子是怎么得来的, 大哥毫不隐瞒, 一五一十相告, 说是村上缴了那么多谷子, 我们几个头头, 各人分了一箩拿回来了。父亲追问, 全村的穷苦人家都有吗?大家没有, 就你们几个有, 那怎么行!大哥说, 这是初次, 以后不敢了!父亲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有了初一, 不愁初二, 赶快退回去!”还有什么可说的, 大哥扛起那箩谷子就回村上去了。母亲在一旁无语, 她用眼神告诉家人, 你看, 还是你们老子厉害!人们常说, 小洞不堵, 大洞难补。驯牛重在初次下田的第一鞭, 教子重在防患于未然。此话真的不假, 大哥从村上的民兵队长干到乡公所的干部, 而后升为区长、区委书记, 有过波折, 历过劫难, 沉沉浮浮, 最后光荣退休, 大半辈子的国家干部生涯, “莫贪意外之财, 莫饮过量之酒”, 他一直坚守自修的道德底线, 看来, 严父教子的“厉害”也有其一功。

架桥求孙。修路架桥, 多做好事, 父亲一贯称道且身体力行。特别值得一说的是, 我家大嫂婚后连生三个女儿, 父亲嘴上没说, 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要是添个孙子, 当爷爷奶奶的会几高兴呀!只见父亲修路架桥更加重视了, 他特意到铁匠铺里打了一把“三不空”, 就是那种铁榔头兼铁锄头式的石工工具。我那时经常陪父亲去架桥, 有石板的, 有木板的, 父亲石工木工活都会。有人见父亲在桥下叮叮当当敲打, 就笑着说:“唐师傅, 您又做好事了!您老要添福加寿的呀!”有人深情而又诙谐道:“您老一定会添个宝贝孙子!”父亲连连回应:“是是是, 承您金言!承您金言?!”之后, 大嫂接连生三胎, 都是男孩。当时还没有搞计划生育, 多子多福, 人兴财旺, 是人们热切期盼的。父亲毕竟是从受苦受欺压的旧社会走过来的人, 脑海中男丁传代, 香火不断的封建传统思想有着深深的烙印。但不管怎样, 父亲为善处世, 躬身践行的美德应该值得肯定, 值得后人学习。

给儿孙取名。父亲没读过什么书, 但记性好, 悟性高, 古往今来, 耳闻目睹, 所见所识, 绝不逊色于那些读过些许诗书的人, 谈古论今, 讲故事, 说幽默, 堪称里手。就说给儿孙取名一事吧, 大哥出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父亲给他取名为“国藩”。父亲讲过, 湖南的曾国藩是清朝的著名大臣, 他的名声如雷贯耳, 曾家出了个曾国藩, 我们唐家就来个唐国藩吧。我是共和国同龄人, 家乡武冈一九四九年十月解放, 我刚好在家乡解放的这个月出生, 父亲就给我取名为“国光”, 很明显, 他是指望儿子长大后尽力为国争光呢!对孙儿呢, 父亲见头孙子出生, 高兴地说, 粮食钢铁是国家的两大宝, 就叫“粮钢”吧, 后来取“粮”的谐音字“良”, 改用“良钢”。二孙子取名为“良方”, 因为父亲做木工, 最看重优良的木方, 很明显, 父亲望孙成良材。尔后二孙子读书了, 老师将方字加了个草头, 就叫“良芳”。三孙子取名为“良东”, 《东方红》这支歌, 父亲最喜欢唱, 可以说, 父亲对“东”字情有独钟。我的儿子在孙辈中是老四了, 父亲说我读的书比他多, 算家里的秀才, 就由我自己来取吧, 儿子是天刚亮的时候出生的, 我就取名为“刚亮”, 父亲应允, 但还是放心不下, 特地对我说, 他是满房中的孙儿, 年纪最小, 越小越要勇敢, 就叫“良勇”吧。父亲对小孙儿的企盼值之大我深为理解, 尽管现今“良勇”这个名字不用, 但爷爷对孙子的衷心期望, 我不止一次对儿子说过。

我的堂兄与他的儿女的名字也都是我父亲起的。我父亲亲兄弟两个, 父亲是兄, 其弟被抽当“照相兵”, 即先照相入册, 后被抽丁。叔父入伍后, 一直杳无音信, 叔母守寡怃儿长大成家, 直至终老。父亲将侄子当儿子看待, 起名叫“国清”, 寓意为河清海清国泰民安天下清。国清的儿子起名“良久”, 良久在亲堂姐弟中排序第九, 久九谐音, 取天长地久之意。看看孙女吧, 我大哥两个女儿, 依次取名为“和云”“贵云”。国清兄的女儿三个, 依次取名叫“春云”“菊云”“小云”。我的女儿我取名“娟”, 父亲说叫“娟云”吧。云要和, 和为贵, “云”与“贵”领先, 各种云朵随之而来, 长大婚嫁, 相夫育子家声振, 祥云永驻幸福来, 真是大喜大乐也!

班级管理二三事 篇9

一、忙碌而不盲目

从被任命为班主任的那一刻起, 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作为一位新班主任, 且是一名毕业班的新班主任, , 我所缺乏的又何止是教学经验, 我甚至连最基本的信心都没有, 这就是现实。一开始每天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学生出了问题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结果是我越忙班级越乱。就在这时, 李校长找我谈心, 听了我的困惑后, 给我一本魏书生老师写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还强调:班主任自己必须首先有一个正确的思想理念作指导, 班级工作才能行之有效地开展。。那天晚上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 不能说我明白了多少, 但至少我知道了我要学习, 不能光摸着石头过河, 一定要给自己找根拐杖。于是我重新研究学习《心理学》, 研究学生的心理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 慢慢地我的工作步入了正轨。

虽然我们天天与学生在一起, 但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学生。比如, 我们班有位男生从小自控能力差, 进入八年级后更是情绪多变, 经常无理由地发脾气, 不做作业, , 甚至在课堂上摔桌子、说脏话。我多次找他做思想工作, 但他屡教不改。这个学生的问题长期存在, 原因到底在哪?后来在咨询过程中我发现该生对学习、对教师并没有特别的厌恶感, 只是有时候他会感到一种莫名的烦躁, 什么都不想听, 只想摔东西、骂人。教师认为他是故意与老师作对, 结果导致师生关系更加紧张, 他的心里也更加烦躁。这个学生的问题看似是德育问题, 实际上是因青春期心理的不稳定造成的。学生进入青春期后, 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更加强烈和丰满, 不如成人稳定。如果我们按照学生道德品质恶劣和思想观念错误去处理的话肯定不行。我让他写日记, 教他用合理的方式宣泄这种消极情绪, 过一段时间他这种抵触情绪自然而然就消失了。所以, 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时, 不能只看学生的行为表现, 更要了解学生为什么这样做, 只有深入地去了解学生, 我们做起班主任工作来才能有的放矢, 忙碌而不盲目。

二、放松而不放纵

从第一学期的工作中我深刻反思, 因为对学生的爱, 我包容了许多学生的过错, 虽然学生亲近我了, 同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 然而, 部分学生却在我的包容中放纵了自己, 滋生了缺点, 不足之处久久不能得到改正。于是, 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 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工作方法, 进一步摸清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 定位不同的关爱方式。

1. 包容, 在主动自觉中不打折扣。

因为大班额、全盘化的管理, 我通过教师讲话、班会等各种形式给学生重申了行为习惯要求、学校的规章制度, 同时对班级安全、纪律、卫生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于是, 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遵守各项规定, 增强了班级荣誉感, 乐于亲近老师。这样的学生, 即使他们犯了错误, 也理应得到最大的宽容。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也许是因为跟老师非常亲近的缘故吧, 什么话题我都敢于同老师交流。”这句话, 应该代表的是我们班许多学生的心声。一个课间, 学生A与另一个学生追逐打闹, 班级安全管理员向我作了汇报。没等我想到批评的办法, 他已经来到了我身边, 用很简单的话语承认了错误, 没等我讲上几句道理, 他已经泪流满面。这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我的谅解和期望足够让他感觉到师爱的厚重。

2. 严格, 优生也一视同仁。

优秀, 它的头顶环绕着许多光环, 足够让我们引以为荣。然而, 优等生同样也会存在一些缺点。严格, 才能让他们在自身的基础上成长进步。班长C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小女孩。各门功课成绩优异, 才艺突出, 作为班干部, 管理能力也比较强。然而, 她身上同样存在一些小毛病。一段时期, 上课不专心听讲, 打开自己的文具盒把所有笔捏在手中玩, 甚至把墨水涂在了前面学生的背上, 在班级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 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泪花在她眼中滚动的时候, 我想, 优等生、班干部, 必须增强自己的承受能力, 尤其应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今天的严厉, 正是她成长的动力。一位专家说过:“真正危险的学生, 不是差生, 而是那些优秀的学生。”其原因当然是因为优等生承受了太多的荣耀, 背负了太强的自尊, 心里承受能力太差, 在挫折面前难免走极端。

袁瑢老师二三事 篇10

2014年春天 , 电话铃骤响 , 是袁瑢老师打来的。电话里传出袁老师急切的声音:“我一直惦记着你,你能来看看我吗? ”

第二天,我即去拜访袁瑢老师。在上海老城区一条僻静的弄堂里,找到袁瑢老师居住了二十多年的住所。老式的公寓房,一梯多户,没有电梯,与近处充满现代气息的高楼相比,实在有些简陋。很难想象这条寻常小巷里,正住着一代教育名家。

轻轻叩响袁 老师的家 门 ,开门的是袁老师的孩子。走进袁老师的家 , 发现书房 简朴却又 雅致 , 茶几上摆着 一盆怒放着的水仙, 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 墙上挂着一幅匾额:“一代师表爱相随,教书育人品自高。”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看到我的到来,92岁高龄的袁老师开心地向我致意问好,笑呵呵地握着我的手说:“你怎么不常来看看我呀? 我很惦念你呀! ”她亲切的笑容、甜润的声音,让我备感温暖。袁老师的儿子悄悄告诉我,老人近日受腿疾所累,行动不便,只能坐在轮椅上了。

我关切地询问袁老的身体状况。满头银发的袁老师思路清晰,神清气爽,目光安详,唯独腿伤复发,疼痛难眠,必须每日接受保健医师推拿按摩。

然而,一提起语文教学,袁老师变得神采飞扬,话语滔滔不绝。她说:“这几年出去不多, 但老师们上课的视频,我还会经常观看。”

谈到当下的学校教育,袁老师不无忧虑:“现在的孩子负担太重啦!一年级的课文四十几篇,那么多,那么长,你叫六岁孩子怎么受得了? 课堂上,大量的资料补充,太多的课件播放,嘈杂的小组讨论,学生哪有心思静悄悄地读、扎扎实实地练呢? ”

话匣子打开以后, 话儿收不住了:“还有,社会、政府都在关注大学、中学里产生的诸多问题,其实,症结恰恰发生在小学里面。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从根本上抓起……”

从袁老师的神情和话语中,我感受到这位老人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装着课堂、装着中国的语文教育。虽然,她足不出户,但是对教育的热爱从未止步。

真是一位可敬可亲的老人!

(二 )

书桌上放着一盏灯, 很普通,暗红色的,灯座是圆形的,由底座向上伸展出两根弯曲着的铁管。铁管的顶端连着两个广玉兰花苞似的灯罩,典雅而秀美。

夜深人静, 我便坐在灯下看书,读报,备课,写作。这是我一天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它看着我批改一本又一本作文,它伴着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

这盏台灯是袁瑢老师赠送给我的。记得一次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那天早晨,袁老师吃力地捧着它,徒步走进学校大门,递给了我。她握着我的手, 深情地说:“让它为你照明,让它伴你学习。”我无语,但心灵的深处被震撼了。

我是在20世纪中期开始教语文的,其时,我无任何教学经验,只知道袁瑢老师是位优秀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于是,我认真拜读袁老师的文章,学习她的教学经验,边学习边实践,终于会教书了。

“文革”结束,我有较多的机会观摩袁老师的课堂教学。袁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亲切的教学态度,朴实的教学语言让我折服。随后,有机会和袁老师零距离接触。我和袁老师一起评选学生作文, 一起编写语文教材,一起去井冈山革命老区讲课,一起到深圳特区交流……1982年,她还为我班学生上了一堂课。她钻研深入细致,备课一丝不苟,上课从容自如;她言行举止随和而谦逊, 俨然是一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长者。

1983年 ,上海教育出版社美术编辑约我等编一套看图作文的挂图。我提议画一幅“拜年”的图片,画面上表现的是两代学生给一位老教师拜年的情景。“这位老教师该是怎样的形象?”美术编辑征求我的意见。我毫不犹豫地说:“袁瑢老师就是。”挂图出版后,人们看了都惊喜地说:“那不是袁瑢老师吗? ”

我是读着袁老师的书成长的,是踏着袁老师的足迹走向成熟的。

大家二三事 篇11

朱熹与白玉蟾二人,一个是儒学大家,一个是道学大家,又同一时代,同在武夷山,自然惺惺相惜,少不了交集。

在南怀瑾所著的《中国道教史略》中有一笔提及二人,在书中“白玉蟾与朱熹”的标题下,作者绘声绘色地描写道:“南宗丹道至于北宋末期,负传承的道统者,即是白玉蟾。白玉蟾隐于福建武夷山潜修,从之日众。其时朱熹亦在武夷讲学,彼此师弟之间,互有往来。朱熹外示儒术,内慕道法,屡次想从白玉蟾处讨教丹道,都被白玉蟾婉转拒绝,犹明代王阳明问道于道人蔡蓬头,几遇呵斥,如出一辙。朱熹晚年化名崆峒道士邹诉,竭力研究《参同契》而无所获,引为终身遗憾,后来虽有白玉蟾的启示,却碍于一代儒学宗师的身份,不能诚恳谦虚请教,所以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如陶弘景所谓,“神仙有九障,名居其一”。

宋淳熙十年,朱熹在武夷山大隐于屏下五曲处建造了武夷精舍,建设期间,他得到了山中道士的鼎力相助。建成之后,朱熹专门从精舍中拨出数间房屋供道士居住,并取《真诰》之语名之曰“寒栖馆”。在这个“寒栖馆”里,朱熹与白玉蟾饮酒作诗,赏月论道,诗曰:“竹间彼何人,抱瓮靡遗力。遥夜更不眠,焚香坐看壁。”颇具隐逸之风。

白玉蟾与朱熹两人居住邻近,往来密切,在宋嘉定九年,武夷草庵倾圮,士人詹琰夫出资整修,邀请金丹派白玉蟾从“驻云堂”来庵为住持,命名为止止庵。而距止止庵不远处便为“武夷精舍”,朱熹亦正在武夷讲学,师生都相携到止止庵,互有往来,留下流连诗作,白玉蟾与朱熹成为挚友。

除去这样的亲密往来,二人之间可谓“相爱相杀”。二人的武夷精舍与止止庵相距很近,从修于朱熹的学生和从修于白玉蟾的学生,也常在一起交流。白玉蟾的学生谈到自己老师时非常崇拜,提到老师在教学中的许多奇迹,如发生在学馆内、学馆外和自己身内、身外的许多奇迹,引得随朱熹的一些学生的兴趣和不解。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奇迹呢?古代人尊师重道,做学生的不懂,自然回去问老师。朱熹的学生回学馆以后,请教朱熹:“某某事情,白老师为何能分析得那么准确呢?”朱熹就回答自己的学生说:“偶中尔。”

“偶中尔”的意思就是“那只是偶然的”“碰巧的”。问的次数多了,问的学生多了,朱熹都一概以“偶中尔”来回答自己的学生。时间一久,慢慢地“偶中尔”这三个字,也就传到了白玉蟾的耳朵里。白玉蟾听了以后,也做微微一笑,并未说什么,也未做任何的回应。

恰有一日,春日踏青,两个学馆恰巧同时游山踏青,不料途中大雨滂沱,朱熹和两个学馆的学生们,都纷纷跑到大树下避雨。唯独白玉蟾坦然自若,在风雨中的山路上,不避不躲、不慌不忙,踱步从容而行。不久,就雨过天晴,大家纷纷从避雨处走出来聚到一处,但还是都已经基本淋透了。此时,朱熹突然发现,白玉蟾虽然在雨中行走半天,但是全身却找不到一处湿痕。朱熹就颇为奇怪地问白玉蟾:“你怎么一点也没有淋湿呢,真奇怪?” 白玉蟾笑了笑,回答说:“偶中尔。”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白玉蟾“偶中尔”三个字一出口,引得在场的学生们都开心大笑起来。这个典故,便流传下来了。

即虽如此,朱熹亦常常出现在白玉蟾的诗作文章里。在白玉蟾《游仙岩记》中有记:“陈先生辟谷不粒,年巳七八旬,犹方瞳漆发,其颜犹童……所附身仅一破钠,一旦存乎五曲之间,吟晦翁先生诗,山高云气深之句,平林烟雨尚如昨夕也。”这位陈先生不食五谷,导引行气,大抵以修“内丹”为务,而平时却喜爱朱熹诗,足见朱熹对他具有特别的吸引力,也可窥见白玉蟾对朱熹的推崇。

白玉蟾曾作过一篇悼念朱文公的《化塑朱文公遗像疏》,所记曰:“武夷文公精社,欲塑文公遗像,不知当时枢衣者,如之何则可。天地棺,日月葬,夫子何之?梁木坏,泰山颓,哲人萎矣!两楹之梦既往,一唯之妙不传。竹简生尘,杏坛已草。嗟文公七十一祀,玉洁冰清。空武夷三十六峰,猿啼鹤唳。管弦之声犹在耳,藻火之像赖何人?仰之弥高,赞之弥坚。听之不闻,视之不见。恍兮有像,未丧斯文。惟正心诚意者知,欲存神索至者说(尔)。”白玉蟾这首著名的《赞朱文公疏》,引自《礼?檀弓》“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之语,把白玉蟾哀挽朱子的悲痛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看出白玉蟾对朱熹“仰之弥高,赞之弥坚”的敬仰之情。

后来武夷山朱熹塑像建成,白玉蟾还写了一首赞其塑像,名为《赞文公遗像》云:“皇极坠地,公归于天。武夷松竹,落日鸣蝉。”

朱熹因避“伪学”之祸居于福州期间,与道人相交,饮酒论道,煮茶吟诗,好不自在,大有“清隐”的意蕴。而在距福州南关白玉蟾庙,不足百米处,便有朱熹在乌山的一方石刻“清隐”,二人所交,相陪相伴,真乃情深。

徐昭东教授二三事 篇12

当年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年代, 国家每年都拨给各省主管厅局技术改造资金, 各省科委也会下拔研发基金。1976年, 国家下拔了一大笔技术改造资金, 用于发展新型建材;湖北省科委拨给省建材局8万元科技经费, 用亍支持湖北省新型建材“框架轾板新型建材体系” (代号“721丨1”) 的研发工作参加这个项目的有省建科院、省建材院、中南建筑设计院、武汉建材学院、一冶中南水泥制品厂、应城石膏矿等单位我有幸成为此项目的组织者, 从此结识了项目主要参与者武汉建材学院的徐昭东教授

1977年, 湖北省建材局拨给武汉建材学院15万元用于支持发展新材料, 学校用这笔钱盖了一栋局部两层、占地约800平方米的建筑, 作为新材料实验工厂用房从那时起, 我与徐教授的联系便多了起来

乘坐东方红轮赴九江参加防水协会成立大会

1984年10月8日晚, 我与徐昭东教授相约从武昌中华路码头坐轮渡到汉口, 从汉口江汉关18号码头登上东方红5号轮船通过排队、换号、安排房间、领卧具等程序, 我们被安排到了轮船第二层第18号房间我们是同时购的三等票, 所以有幸被都安排在了下铺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 一轮明月高挂在长江东边一头, 浩浩荡荡的江水栽着我们顺江而下我们畅聊起来, 回忆起相识、相知、相交的点点滴滴, 谈到1983年春节过后, 徐教授一家来我家吃饺子、吃螃蟹、吃糖醋排骨, 说到我爱人与徐教授夫妇都是江浙老乡, 习性口味相同, 在一起相处其乐融融, 此情此景, 现在再回想起来, 历历在目, 就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事

第二天清晨约五时, 天刚蒙蒙亮, 气笛一阵长鸣, 我们随着登岸的人群, 踏上了九江大地

九江油毡厂承办会务工作, 热情地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 为会议成功各幵提供了周全服务。

上午九点半,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成立大会正式开幕, 协会筹委会秘书长孙庆祥主持了大会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副经理郑守立致开暮辞, 协会筹委会副主任、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经理徐勤舫作了协会等备工作报告, 协会筹委会副主任李从典作了协会章程 (草案) 报告, 协会筹委会副秘书长吴庵敖做了协会会费管理 (草案) 报告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协会章程、会费缴纳管理办法, 经协商推选了协会理事会理事单位及领导成员, 并确定了协会近期工作重点

我和徐教授等会议代表, 作为亲历者一起见证了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的诞生

开低温油毡研制之先河

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 我国防水材料以纸胎油毡为主, 其中煤沥青油毡又占相当部分, 低温下无法开卷是个大问题。

为此, 徐昭东教授牵头, 在国家建材局和湖北省科委的支持下, 武汉建材学院和荆州建筑防水材料厂于1982年4月一1983年10月, 承担了研制低温油毡的课题, 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和湖北建筑建材科研设计院的协助下, 历时一年半完成了研究试制任务。

1983年11月10日, 国家建材局、湖北省科委对课题组织了鉴定会议认定研制的PVC改性焦油沥青低温油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 其最低开卷温度较当时国内现有油毡降低约25?C?延长了冬季施工期, 同时又为废旧塑料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低温卷材, 在煤沥青油毡的耐低温和耐热性能方面创出了国内先进水平, 其他技术指标均与350#石油沥青纸胎油毡的国家标准?GB 326) 要求相当, 为我国增加一个性能优良的纸膽油接新品种

参加该项成果鉴定会的有陶逸钟、陈燕、褚承祖、田凤兰、西家智、丁德年、唐素芳、张明华等领导和专家。

首次将聚氨酯应用弓I入防水行业

1984年, 徐昭东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将聚氨酯树脂应用于建筑防水领域的课题, 在国家科委、湖北省科委的大力支持下, “聚氨酯嵌缝油膏”、“聚氨酯防水涂料”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 并获得200万元科技攻关经费支持。

项目由徐昭东教授牵头, 武汉化工学院、武汉建材学院为项目支持单位, 荆州沙市新型建材厂为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特邀美籍华人王宝琪博士常驻沙市共同幵展技术攻关吴壁跃和王幼平教授、袁立宪厂长、黄万东总工均参与并支持了这项工作.

1985—1986年, 历时两年, 项目得以完成利用国产原料研制的聚氨酯嵌缝油膏和聚氨酯防水涂料, 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取代了进口产品, 成功应用于当年亚运会场馆项目, 为亚运会按时召开作出了贡献。项目当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中央电视台报道从此以后, 国产聚氨酯嵌缝材料和防水涂料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密封防水工程。

为国家“H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贡献力量

徐昭东教授组织参与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建筑节能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既有居住建筑屋顶节能改造技术项目”分课题“沥青瓦薄壁轻钢防水保温屋面系统”:该项目实施于2006—2007年, 其研究成果试应用于由福建林姓企业家在湖北咸宁投资建造的多栋7层以下住宅令, 其部品件由北京新型建材集团、美国欧文斯科宁公司、美国维罗朗公司等单位合作提供中国建材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作为子课题的负责单位也做了大量组织协调与科研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徐昭东教授多次组织陪同武汉理工大学陈仁善书记、湖北省建设厅黄光碧处长、中建三局张希黔总工等领导赴咸宁工地视察指导工作, 掌握项目进展, 解决协调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2007年12月21日上午, 受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委托, 湖北省建筑防水协会在武汉主持召开了“沥青瓦薄壁轻钢防水保温屋面体系”科技攻关项目课题评审会参会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建筑防水专家委员会专家李承刚、王天、徐昭东, 中南建筑设计院总工万家智, 武汉市建筑设计院郭必武总工、武汉市建委吴龙刚等人, 我本人也参加了评审。

会议听取了项目课题组汇报, 审查了提供的技术资料, 经质疑讨论, 一致认为采用薄壁轻钢屋架作坡屋面结构, 上面铺以欧松板保温隔热层, 以维罗朗膜为防水垫层, 其上层铺设沥青瓦, 是一种新型轻质组装屋面系统, 具有轻质保温隔热防水等多种功能, 施工快捷, 环保、节能、节材, 实现了建筑工业化、组装化, 是一种值得在多层建筑中大力推广的新型屋面系统。专家们一致同意通过项目评审, 建议尽快完善应用技术, 予以推广。

牵线搭桥促进台湾与大陆防水行业的交流

徐昭东教授是台湾防水技术协进会与令国建筑防水协会建立交流关系的牵线搭桥人

2007年7月31日下午2点多, 徐昭东教4受夫妇亲自开车到北京天河机场迎接台湾防水技术协进会理事长徐伟杰先生、徐培钧总经理接机后, 徐伟杰理事长入住北京华润饭店

当天下午四点半, 在北京朝阳区徐教授家, 徐教授与徐会长进行了深入交流, 就大陆和台湾建筑防水的现状及未来交换了意见当晚徐教授宴请徐会长, 并联系了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朱冬青理事长

第二天上午, 徐昭东教授又相约来到华润饭店一楼咖啡厅, 与徐伟杰理事长就抗菌涂料、耐火涂料技术进行了交流探讨:中午, 在北京“欣叶”台湾餐厅, 经徐昭东教授引荐, 徐伟杰理事长与朱冬青理事长会面, 从此开启了台湾防水界与大陆防水界相互交流的大门, 台湾防水界也融入了祖国防水事业的大家庭此后, 在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组织的各项全国性活动中, 再也不乏台湾防水界人士的身影, 台湾防水协会也借助于中国防水协会的大平台走向了全国, 成为中国建筑防水行业的一支有生力量

晚年为光电防水一体化屋面技术研究推广倾心尽力

自太阳能屋面系统技术诞生以来, 徐教授就球磨着要将该技术与防水技术结合起来, 发展光电防水一体化屋面技术, 尤其是他离世前几年, 花费了大量精力, 在不停地研究

武汉是徐教授长期工作的地方, 对这个城市他充满了感情徐教授作为旅美学者回国定居北京后, 常常回武汉小住;作为老朋友, 他每次回汉又必定致电我, 一起聚一聚2012年3月21日晚, 快九点了, 突然接到徐教授的电话, 告诉我已回武汉了, 约我见面当我赶到徐教授位于武昌江边的錦江国际城住处时, 已是晚上近十点了, 在徐教授书房, 我俩一边饮茶一边抽烟, 徐教授从他身上新装的心脏起博器谈起, 从生活习俗谈到学校里的事, 又从太阳能的转换技术谈到如何帮助湖北建筑防水行业快速发展, 不知不觉已近半夜我出徐教授家门时, 当晚公交车已收班, 打的回到中南路的家中时, 已过凌晨万没想到, 这竟是我们的最后一面

2012年4月7日, 湖北防水协会应浙江防水协会之邀, 正在宁波进行友好交流, 我突然接到孔宪明教授电话, 说是徐教授已经走了 :晴天霹雳的消息, 我们实在不能接受, 便电询北京朱冬青理事长, 确实了此令人万分痛心的垂耗:

徐教授逝世前, 他一直牵挂于心的光电防水一体化屋面项目还没有完成2012年]月27日下午, 乘春节休假, 徐教授还邀集陈仁善、孔宪明和我以及永阳防水材料厂刘诗艮董事长、黄国鹏总经理, 到他武昌锦江国际城家中, 就共同关心的光使大阳能多功能柔性卷材项目进行了研讨, 商定合作申报科技攻关项目, 进行共同开发大家还在等徐教授领衔开展工作, 但他却无奈地抛下心爱的事业一个人先静悄悄地走了

上一篇:语文语感教学下一篇:中学生体育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