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

2024-08-18

渔舟唱晚(精选5篇)

渔舟唱晚 篇1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背景知识, 并深入乐曲各个细节与大家分享了关于该曲的演奏技巧, 且针对泛音和拨弦做了技巧介绍, 对初学者有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提琴曲,《渔舟唱晚》,演奏技巧,节奏,乐曲处理

1.前言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 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 晚霞斑斓, 渔歌四起, 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 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 (第一段) , 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 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 (第二、三段) , 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 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1]。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 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 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 缓缓移动的帆影, 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 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 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 从全曲来看, “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 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 使旋律短暂离调, 转入下属调, 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2]。

第三段, 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 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 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 速度渐次加快, 力度不断增强, 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3], 展现出了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 尾声缓缓流出, 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 最后结束在宫音上, 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

2.演奏技巧

《渔舟唱晚》是优秀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 乐曲要表现古典的风格意境, 必然要遵循古典主义审美的法则:“稳重的节奏, 典雅的情趣”。古代人的生活节奏比现代人要缓慢得多, 这自然应该从音乐的节奏上反映出来, 即使是演奏快速乐段, 速度也应当有所控制, 同时, 古代人待人接物时其礼仪规章比现代人要繁琐和严格得多[4], 因此, 演奏古典风格的乐曲时不但节奏上要稳重, 而且乐曲处理要规整, 发音的强弱要适当。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是一首带引子与尾声的三部曲式。

引子是由两个宽带流畅的乐句组成, 是对开朗明快的胸怀的抒写和对日落波平、水天一色的自然风景的描绘, 要求运弓平稳流畅, 触弦踏实而富有弹性, 力度含而不漏, 长音要求在丰满柔润的音质中保持一定的“骨力”, 结尾在渐慢的同时要求减弱, 最后可停止揉弦, 整个引子要表现出一种舒展自如的情趣。

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

第一乐句:

该乐句中平稳匀称的节奏型结合着第一拍上富于流动感的音调和第二拍上短暂的停滞进行其后两小节的连续变形重复出现, 不仅生动地表现了荡桨归舟的音乐形象, 而且表现了一种微波荡漾的感觉, 演奏第一乐句时要运弓流畅, 力度变化控制得有一定的起伏而不十分外露, 要表现一种含蓄的动中有静的韵味。

第二乐句的旋律具有广阔的线条起伏和节奏上的多样性变化, 形象地描写了渔民开阔的心胸, 前两小节若但不可虚, 后三小节是前两小节的变化重复, 情绪与力度都要加强。

该句的第四小节后一排虽是弓分, 但要连贯。

第二乐句的结束音同时也是第三乐句的开始音, 亲角音的出现, 使曲调转入下属调, 前三小节要尽量把几组音型奏得若断若续, 而又不显丝毫间歇痕迹, 奏二分音符时要求运弓平稳而略带渐弱趋势。后三小节在节奏和旋法上表现的规律性和周期性的特征, 让我们自然地引起一阵阵微波涟涟拍岸的联想, 演奏时要求节奏平稳, 换弓换指流畅。

第四乐句平静而优美的二分音符与连续的颤音, 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景色, 演奏要求清晰均匀, 换把、换弦连绵不断。

过渡乐段基本与第一乐段的开始几小节的表现方法相同, 此处情绪不必太浓, 泛音要从它下面的音轻轻滑上去, 但不可过分。

第二乐段的曲调由第一乐段发展而来, 同时又赋以新的展开, 使乐曲获得统一中求变化的艺术效果, 演奏时要求曲调如歌、淡雅流畅, 要有内在的律动感, 要能感觉到钢琴伴奏的连续三连音效果, 类似京剧的紧拉慢唱, 八度连续演奏时, 要求热情、饱满, 泛音要求连贯。

第三乐段的曲调来自引子, 该段节奏鲜明情绪活跃, 像是一个特写镜头使人看到了满载而归的船上渔民们那兴奋而又热烈的场面。

该段多变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线条表达了渔民荡桨归舟, 破浪前进的场面和愉快的心情。

把小节的过渡乐句要求台阶式渐强, 两小节一组, 层次要分明。

第三乐段的第二段:

该段好似渔民满怀信心, 在浪花飞溅的水中荡桨前进。双弦出现后, 力度与情绪应随之加强, 而后出现的补充乐句既继续了乐意, 又给乐趣的情绪转变和尾声作了恰当的铺垫和过渡, 演奏第三乐段时应首先注意音质饱满富于活力, 其次应注意乐句与弓段的分配, 另外速度可随着情绪的变化人为加快一些, 但必须自然, 这和人们一般所说的“赶拍子”不同, 这种做法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乐曲的内容。

尾声的曲调来自第二乐段, 弓法要求平稳流畅, 力度弱但不可虚, 揉弦的幅度要逐渐减小, 到最后基本上不用揉弦而让琴弦发出一种平稳而富于质感的声音, 创造出一种渔舟远去, 日落波平的意境。

总之, 要想奏好这首乐曲, 务必要有意境感, 要充分领悟曲作者所描绘的江南水乡日落时气候凉爽宜人、环境空旷秀丽、湖面十分幽静的美好景色和渔民们怀着无限喜悦之情驶舟而归的意境, 通过流畅自然的节奏, 悠缓柔美的旋律, 力求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 使听众在这种意境中感受到《渔舟唱晚》这书名曲的色彩美和音响美[5]。

参考文献

[1]黄美华.用“文化”把音乐课堂撑起来———《渔舟唱晚》教学设计[D].江苏教育.

[2]翁歆.浅谈筝曲《渔舟唱晚》演奏技巧[J].大舞台, 2010, (1) .

[3]刘卿竹.王子公主创意馆[J].少年科普世界, 2010, (9) .

[4]魏巍.《渔舟唱晚》教案[J].音乐天地, 2009, (9) .

[5]李虻, 闫璇璇.《渔舟唱晚》赏析[J].琴童, 2009, (9) .

渔舟唱晚 篇2

《渔舟唱晚》是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一首欣赏课,此曲由娄树华根据古曲《归去来兮》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乐曲的结构分为三部曲式。乐曲以典型的民族调式,经过主题的展现、对比,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不断的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新的活动能力也在不断得增强,在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识谱能力,但是对于我国古曲知之甚少,因此本节课通过聆听、观看、延伸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古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渔舟唱晚》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民族文化各类艺术的宝库,激发学生学习并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愿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聆听、欣赏、感受、模仿等方式,学生《渔舟唱晚》所表达的画面,提升综合音乐欣赏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记《渔舟唱晚》的三个主题,并能说出演奏顺序和描述音乐表达的画面。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记《渔舟唱晚个》三个主题,说出主题的演奏顺序。

2、难点: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出音乐表达的唯美画面。

五、说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等

六、说教学用具:多媒体,视频、古筝

七、说教学过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的环节我会运用音乐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播放《功夫》片段,同时提问电影当中的两位高人演奏的是哪首曲子?他们使用的是什么乐器?当同学们认真的聆听的时候也在积极的思考,影片中夸张的演奏方式和精美绝伦的武打动作结合在一起,学生们可能会了解演奏的乐器是古筝,但是谁也联想不到这竟然是一首描写晚霞中渔夫悠然自得垂钓的画面的乐曲,当我出示课题的时候同时会解释,影片用一首古筝曲来表达自身的音影片思想,可谓是将音乐本身主题与情节做出了夸张的对比,但是这首乐曲本事描写了一幅十分唯美的画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欣赏一下这首旷世名曲――《渔舟唱晚》。

设计意图:导入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探索一些未知事物,对陌生内容充满了好奇心,用电影片段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也尽快会转移到课堂当中来,既达到了我的导入目的,也让他们能够通过和想象,表达对音乐的初步感受,同时也与其他艺术门类想结合,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音乐与其它艺术结合的理念。

在这个环节完成之后,我会迅速进入到新课教学中,播放唯美的古筝曲《渔舟唱晚》,同时提问学生:现在听到这首古筝曲,你会想到什么画面?作者为什么要用《渔舟唱晚》来做这首筝曲的标题?学生听完后自由回答,我会结合多媒体边播放边总结的方式讲解乐曲创作的背景:《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设计意图:

在引导该学段的孩子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以具象的语言描述作品的背景,让孩子们准确了解到相关内容,对他们追求真实的音乐内容,以客观的方式去了解音乐创作背景打下扎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会进入分段聆听的环节:在聆听第一段音乐的时候我会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仔细聆听,展开你们的想象,说一说这段音乐在你大脑中形成了什么样的画面?”聆听结束后我提问让学生一一回答,学生的答案可能是稚嫩的,单一的.,但在即将揭晓答案之前我会播放一组图片,让同学们在观看图片的同时再聆听主题,这时他们可定会恍然大悟,原来曲作者将画面融入到了音乐当中!之后我会解释:乐曲的第一段为,慢板。音乐抒情、悠扬,如歌一般,左右手相互配合,以高超的演奏技巧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远处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接下来我会以同样的方式去进行第二段,第三段的欣赏,以此让学生能对音乐内容充分的理解:乐曲的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音乐史对第一段音乐的变奏,给人一种节奏变化,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浪前进的欢乐情绪。乐曲的第三段为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拓展提高部分,我会用事先准备好的古筝为同学们演奏一曲现场版的《渔舟唱晚》,同时让同学们再闭上眼睛,想象音乐当中画面,之后再谈谈自己的感受,演奏完成之后我会发起一个小组合作活动:找一篇适合的诗或者文章,和着音乐读一读,哪一组找的准,读的好!在每一组都表演结束之后我会对他们勇敢的表现和精准的理解能力给以正面的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音乐课程应该以音乐为主线,提倡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而我这里的设计,意在让同学们自主的发现音乐可以和文学,尤其是中国的古代现代文学作品相结合,充满的画面感和美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愿望。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询问同学们:这节课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并且尝试哼唱出三个乐段中给你印象最深的音乐段落。以此来让学生说出民族音乐的美感和美丽,并引导学生有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意愿。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作业是让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关于描写景物的优美音乐,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欣赏。

渔舟唱晚 篇3

关键词:古筝 意境 演绎技巧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古筝的专业性创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专业性的创作发展使得其在更多的作品中扮演着很大的作用。专业化的发展不仅仅使古筝的演绎题材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扩展,同时专业化的发展对于古筝演绎的技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渔舟唱晚》中的古筝演绎成为最为典型的待变之一,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对其演绎进行了较为全方位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探讨古筝这种音乐器具在艺术演绎中的演绎意境和演奏技巧。

一、《渔舟唱晚》的创作

《渔舟唱晚》是最为典型的古筝曲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渔舟唱晚》是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创作的一首筝曲,其主要的创作素材是我国古曲《归去来辞》,作品中重点描述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从创作以来,以其典型的河南特色的,在当时我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渔舟唱晚》的名字来自于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乐曲使用古筝独奏展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渔舟唱晚》的创作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通过艺术形式的演绎展现了当时我国社会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二、古筝曲《渔舟唱晚》的结构调式特点

(一)《渔舟唱晚》的结构特点

古筝曲《渔舟唱晚》整个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三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在一起,共同演绎了一种和谐欢快的画面意境。

第一部分:是整个乐曲的“起”、“承”两个段落,乐曲开始是4/4 拍子的慢板,这与乐曲所描述的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是完全相符的,充分体现了古筝的特点。

第二部分:这部分在第一部分基础上,实现了画面的转折,也就是说这部分主要使用2/4 拍子。通过清角音转入下属调性,并逐层向下移位,表现渔人荡桨归舟的欢快情绪,同时也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价值观念。

第三部分:是乐曲的“合”段,这部分的主要特点是旋律的变化,也就是说旋律实现了先递升后递降的变化,其演奏的速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加快,最终形成了一个循环圈。

(二)《渔舟唱晚》的调式特点

乐曲的前半部分主要通过比较舒缓的演奏来展现了自然美景,旋律相对比较缓慢。紧接着开始使用66 116 逐层递降,使得相对比较平缓的音乐逐渐变得相对比较活动而富有情趣。通过反复的演奏,不断使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 3561 552356 33 层层下落,通过不断的反复循环演奏勾勒出了一幅欢快的生活景象。

三、古筝曲《渔舟唱晚》的演奏技巧

《渔舟唱晚》突破了传统古筝曲的特点,是一首先对比较新颖的曲目。是通过对古曲的发展和再创作而来的一首古筝曲,在演奏技巧方面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左手托勾弹奏

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肉指的弹奏使得音乐的效果更加能够体现出乐曲中所描绘的生活景象,同时在弹奏的过程中,要左右手相互配合,通过左右手之间的配合能够产生一种对比效果,左右手相互配合的弹奏方式也使得整个音乐的弹奏更加具有魅力。但是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左手托勾弹奏的要领,要根据古筝弹奏的基本技巧保持弹奏的姿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演绎作品的意境。

(二)花指的演奏特點

《渔舟唱晚》的演奏中重点突出了花指演奏的特点,其主要是指在乐曲的演奏过程中要运用弹奏技巧装饰、润色旋律的技法。花指演奏在乐曲的演奏中的使用使得其与其他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方法共同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渔舟唱晚》整首乐曲演奏的后半段中,大量的使用了这种演奏技巧和演奏方法,旋律通过内部的节奏、旋律强弱等方面的控制使得整个乐曲显得更加自由和活跃,在演奏过程中通过旋律强弱的不断变化更加深刻的刻画出了乐曲中所要表现的场景。

四、结语

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中最为主要的一种乐器,在我国艺术演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古筝演绎以及古筝曲的创作过程中,不仅仅要继承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同时要根据古筝曲的发展特点及时进行创新,这也是实现艺术再发展的生命源泉。《渔舟唱晚》中的古筝演奏具有很大的特点,不仅仅成功地将乐曲中所描绘的场景展现给观众,同时也使得古筝这种传统的乐器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而《渔舟唱晚》中通过古筝的演奏,为广大社会观众创造出了一场美妙的生活场景,也体现出了广大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皮晓彩.论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J].中国音乐,2005,(03).

[2]龚嵘,刘靖,孟子厚.弹拨乐音的特征区分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3]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渔舟唱晚 篇4

一、古典民乐与诗画意境之缘

中国人常用“诗情画意”这个词汇来形容美的境界, 该成语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古典民族音乐注重情趣和意境, 它强调艺术作品中“善”与“美”的结合, “美是一种善, 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是善”1, 所以要向善中求美。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讲得正是不同艺术门类的相通性。诗词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人类情感和动人的意境, 而绘画则是用直观形象来描绘美丽的图景。中国绘画中有“写意”“工笔”两大类, 工笔细致入微、精雕细刻, 追求“形似”;写意画造型概括, 用笔放纵、追求“神似”。而“传神”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画的最高追求。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 中国古典音乐有其独特的美学思想与艺术境界。音乐艺术其本身就是一个诗歌、舞蹈、奏唱的综合体。它所展现的也正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精神和物质力量达到的方式、程度和成果。在音乐的韵律中多一些诗歌的神韵, 增加一些画面感和诗的意境在内, 正是音乐表现力张扬的内在要求。

听觉是人的六觉之一, 人的感受往往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种感觉组合在一起的。正因为如此, 所以人们在看山水画的时候能后联想到潺潺的流水声, 那么反过来感觉由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能使人联想到一条奔流小河的画面。2它唯一能使用的媒介是乐音, 依靠乐音在时间中的变化。通过曲调来再现和联想意境中的画面, 这是音乐家一直追求的目标。根据这一特性就有音乐的声响与绘画的画面性联系起来。

所有艺术都是在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3关于这个说法, 中国古代大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开始便说“气之动物, 物之感人”, 诗人与画家必定都是“善感”的人, 而诗是“感的艺术”;画是“观的艺术”, 那么音乐艺术作为一门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 其中所包含着的非概念、非语言、非思辨所能传述、表明、替代、无穷尽的某种能体现人类在观念与情感、无意识和有意识的等在其他艺术上体会不到意味, 同也是那样丰富宽广, 犹如一个充满韵味的女子, 这位女子的美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理念。我们在欣赏古代诗画的时候, 往往能发现中国古代文人经常能有意识地从诗的韵味中发现出画的题材, 进而也能从画的意境中体会出诗的灵感。不仅能进一步提高了画的格调, 也让诗充满了灵气, 并使之得以在精神层面上进一步将两者相互交融与共同成长。即用画来体现出诗的‘远’的意境, 用诗来说明画的“情”的理念, 这便是诗与画的之间“相互启发, 循环无端了”。

其实中国艺术里诗与画之间能做到“互相启发, 循环无端”, 那么音乐与诗画亦能如此。中国音乐的完美演奏, 更是离不开追求“诗画意境”这一准则。让我们在音乐的演奏和创作过程中, 可以借鉴与音乐紧密相连的其他艺术形式, 来更好地表现音乐。

二、雅俗共赏的民乐经典:《渔舟唱晚》

娄树华先生的《渔舟唱晚》, 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它是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 发展编创而成的。它充分发挥了古筝弹按技巧和声韵配合的妙用, 诗情画意, 切题发挥, 突破了地方风格的框子, 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佳作。《渔舟唱晚》的标题和意境来自唐代王勃的骈文《藤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有位古筝老师说过, 但凡会弹古筝的人, 几乎没有不会弹《渔舟唱晚》的。事实确实如此。这首曲子不仅得到古筝家们的偏爱和重视, 也颇受其他类别的音乐家青睐。它先后被改编奏古筝二胡重奏曲, 民乐合奏曲以及小提琴独奏曲等。此曲始从头到尾贯穿着一个核心旋律:“工尺上”“工尺上四合”, 这种句式在段落上的结构安排有诸多变化, 让此曲曲式变得简练严谨。而且《渔舟唱晚》已被古筝界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 它被选入《中国古筝考级教程》《中国古筝名曲荟萃》等书目内。

此曲开头节奏舒缓典雅, 三拨两挑之间描绘出黄昏里夕阳斜照碧波荡漾的画面;随着音调逐分层递降, 曲调反复变化, 并采用五声音阶来使余音回旋环绕技的方法, 从容地表现出渔翁唱晚的情调。接着是这曲最突出的特色, 即用递升递降的方式使旋律多次反复演奏, 并且使演奏的速度逐渐加快, 音调节奏跌宕起伏, 表现了河流水流的层涌回荡, 渔船随波渐行渐远的场景, 成为一首蕴含着诗情画意的优秀古筝曲目。以歌唱性的韵律表现出了夕阳归山, 渔人乘舟载歌而归去的诗情画意。此曲在后半部分旋律上使用递升递降渐层发展, 其弹奏的速度、力度上的变化, 成功地演绎出百舟竞归的热闹情景。而曲子的前半部中乐句与乐句之间或者在一段乐句中的小分句几乎都采取上下对答的这种“对仗式”结构, 尽管上下乐句与小分句的整体结构并不是十分方整匀称, 但此乐曲的上下呼韵律感应仍然让人感觉十分完整。

在我国传统的诗画意境审美中, 以渔樵生活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是比较常见的。但这些作品的作者在创作中仍是出自于他们各自不同的境遇, 或表现为孤高自许, 或隐逸山林。譬如陶渊明所说的“采菊东南下, 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恬静的避世思想。“《渔舟唱晚》却摆脱了这一题材的传统表现方法, 揉诗情、画意、律动于一体, 化物为情, 融情于物, 意趣盎然地表达出一种拥抱生活, 热爱自然, 憧憬自由的情味。”4若说《渔舟唱晚》在艺术功能上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功能, 我们亦可以认为, 此曲的艺术功效和人文教育作用就是能够升华人们传统健康的审美趣味, 以及对人高尚情操的培养, 这就是我们时至今日依旧演奏和研究《渔舟唱晚》原因之所在。

三、《渔舟唱晚》叙事化的诗画意境

《渔舟唱晚》可分为三大乐段, 每个乐段体现出不同的情感, 就好像描述出一个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三个不同阶段。跌宕起伏, 耐人寻味。

《渔舟唱晚》的第一乐段分为整首曲子的第一部分。以慢拍的节奏开始, 八度抓轻飘地引导出具有歌唱性的悠扬悦耳、优美动听的旋律, 立马就给人展现出一副湖光山色诗情画意的黄昏景象。此曲一开始, 音调浑厚深沉、具有丰富空间感的八度和声就仿佛揭开了薄纱, 在这薄纱之后是每个人各自不同的山水之景, 随着乐曲的的弹奏这幅画由远至近推到观众的面前。这是是一幅微微泛黄并且年代久远的古画, 很快就将你带入到这种诗画的意境中, 然你立即融入到这幅古画之中。观众越看这幅画, 就越觉得神奇, 在你聚精会神欣赏你它的时候, 它却开始缓缓地旋转, 用温柔的方式将你吸进这幅画里, 让你和这幅画天人合一。此时中弹产生的浑厚乐音, 就表示着作为观众的你已经彻底融入进这幅优美的风景画, 呈现在眼前是一个超凡脱俗、神秘的的美妙世界, 就如同传说中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清风微拂, 泛起波澜的水面, 学古人登高远望, 眼底一览湖光山色。俏皮轻柔的花音匆匆而过, 几只可爱的小鸟从蓝空中飞过, 在两三声叽叽喳喳之后便消失了。它们的吵闹声反而衬托出静, 这种以动称静的手法反而让人体会到安逸和恬静, 少了些许的身体上的疲惫和精神上的紧张。略有跳动感的节奏, 就像是微微的浪花中在不断摇晃着小船。在这几处虽然花音不多, 但却给人带来了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仿佛自己已经身在渔船之上, 这种作用和功效都归功与诗画意境。在上滑音和下滑音的交互运用, 如同一艘渔舟摆渡而来, 在船上摆渡的渔夫甚至都清晰可见。此时观众眼前所见, 心头所感的, 就是这自然朴素的渔民生活。

第二部分是两句用连抹演奏的五声音阶的下行摸进, 旋律要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这一部分, 乐曲依旧保持了前半部分原有的音乐调性, 但是在音乐的骨干音的基础上, 音乐逐渐递增, 尤其是以极快的频率在古筝弦上顺次弹奏出的“花指”, 使得古典的主题赋予了新的意义, 这一部分属于整首乐曲的“转”段, 是由景色的优美和渔民的自在转向渔民唱歌归家的欢快情绪。无论是节奏还是情绪上, 都逐渐趋向于热烈和激动, 运用富有韵味的旋律和排比的手法, 将此曲演绎的跌宕起伏, 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渔民内心的欢快。就好像是一副活脱脱的《渔归图》, 人们的喜悦之情跃然于纸上。从这种审美得到独到的快乐, 在音乐美学中称作“天乐”, “理性完全超越时空的界限, 追随音乐随意奔驰而不顾及理性在日常思维中放置的种种界限, 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被庄子称作是天乐。”5

第三部分是一段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的五声音阶递进。此一段音乐, 旋律如天气起伏多变, 时而柳丝飞舞, 春风吹拂, 当旋律速率从递升到递降, 速率不断加快, 循环往复形成一个乐段的循环圈, 如此往返多次, 在这循环有序之中体现出渔人在激浪中悠然自得, 朵朵白帆与波涛嬉戏, 渔舟满载而归的欢庆场景。节奏越来越快, 归舟更近了。渔民们满载而归的欢喜了, 是多么欢乐啊!此时好一副普天同庆, 太平盛世的盛京。在这之中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和睦、盛世欢腾尽在眼底。闭上眼睛, 想象出眼前当时的场景, 只觉得自己身在其中, 心潮澎湃。随着音乐速度渐渐放慢, 这首曲子渐渐进入了尾声。音型模进的渐行渐远, 一大片夜色笼压在了江面, 喧哗的江水平面被所取而代之是寂静, 甚至这份寂静直到最后慢慢地消逝在余音里。乐所谓“人在画中游”, 音乐也可以达到这一艺术效果, 这正是这首名曲诗情画境的具体展现。

四、诗画意境在音乐中的作用

“意境的欣赏, 重要的是内涵, 是深藏在形象背后的思想感情。对内涵领会得愈深, 诗画中的意境愈能打动人心。”6《渔舟唱晚》的欣赏要领略这种意境, 从而能真正的品味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 在这一钩一抹之间, 体味中华千年的文化底蕴。

《渔舟唱晚》既具有淡雅朴实但却飘逸洒脱的水墨画的格调, 还拥有清新脱俗但不是内涵的抒情诗的特征。它的创作理念与我国“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诗画论点在精神上有一脉相承的特质。7换种说法就是让我们音乐人在演奏要达到一种诗的意境, 这是一种比生活更美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如果在弹奏过程中只孤立的静止的状态单去联想黄昏归舟, 湖光水色的场景, 却忽略了所表现的由时间推移所引起的内在情感的发展与变化, 这样的演奏是难于真正地表现出《渔舟唱晚》的诗、画面感, 就无法达到真实的感情投入, 就更不要说诗画意境。所以根据《渔舟唱晚》的形式与内容、情感与形象之中所体现的艺术美感, 运用我们对外界事物的移情的功能, 从而把自己的丰富感情融入到演奏的乐曲中去, 要考虑完整的乐曲表演艺术构思, 是这部曲目演奏的必然所在。

渔舟唱晚, 黄昏泛舟, 渔人唱一首渔歌, 成为了一首千古绝唱。温情泛舟在这点点班驳的金色水波智商, 随着一船风月流在那飘渺不定的恬静。丰泽的渔火, 摇弋在一片轻柔的旋律之中, 人的思维已在九霄之外。音乐人弹奏或者欣赏《渔舟唱晚》时, 应该借用此曲丰富的诗画意境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洗涤我们的心灵。

五、结语

《渔舟唱晚》旋律优美流畅, 曾被改编成多种乐器形式的曲目, 并成为最受人们广泛喜爱的我国传统乐曲之一。其实我们每天听到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配乐其实就是用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 在每晚七点半播放。这首民乐能获得如此广泛的认同, 与它所展现的诗画意境是密不可分的。

抽象的音乐能够展现出形象的绘画般的意境, 源自于艺术欣赏过程中人的感官的相通性, 而诗歌是其中的重要媒介。民乐《渔舟唱晚》用叙事的手法展现了一幅渔人江上生活的优美画卷, 直逼古典诗歌的意境, 深得古典民乐的精髓, 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注释

11.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22.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49页

33.段启诚.《渔舟唱晚》的结构及艺术处理.[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4 (03)

44.徐复观.《中国画与诗的融合》, 载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台湾学生书局出版.1966年

55.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91页

66.王晔.诗画意境欣赏浅谈[J].名品欣赏.1983 (02)

听《渔舟唱晚》有感作文 篇5

夕阳西下,镜月升空。远方,一叶小舟慢慢的向城内小河驶来。只见上面站着一O夫,摇着船橹,慢慢的荡漾在水面上,船到哪里,蓝色水面上泛着的光便被融开了,啊!波光在为渔夫的丰收而庆贺。

近了!近了!只见他挥着手,怀着愉跃的心情来了。我仿佛看见了那些小鱼“啪,啪”地拍打着渔船。不一会儿又驶来了许多的小船,小鱼的“啪,啪”声越发的响,船橹的划水声升腾成了一首

小鱼玩累了,安静了下来。船停了,渔夫们欢乐着,使劲的把打的鱼儿拉上来,慢慢的拖回家中……

皎月当空,水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变得那样的安详,月光洒在水面就像未磨的铜镜,水面上洒下了银光,隔了一会儿,只见一条调皮的小鱼蹦出了水面,又一会儿,不知是哪个淘气的孩H扔了一颗石H,泛泛的荡起了浪花定格成一幅美丽的画……

我从优美欢快的音乐中苏醒来,赞美着古筝独道的风格,赞美着曲子那悠扬的旋律,赞美着每一个用的恰到好处的音符,赞美着……

我喜爱《渔舟唱晚》,它的旋律,它的节奏,都留给我深深的印象,

 

上一篇:12864下一篇:嵌入式教学方法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