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监控终端(精选12篇)
智能监控终端 篇1
1 智能水位监控终端的总体设计方案
水位监控工作, 是一项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工作。因此, 在设计智能水位监控终端过程中, 应首先明确总体的设计方案, 之后按照模块的分化处理, 进行相应的具体设计工作。在本次的研究中, 智能水位监控终端的设计, 总体方案如下:首先, 智能水位监控终端, 主要是通过水位计、雨量计采集具体的水位数据、雨量信息等等。其次, 智能水位监控终端在运作过程中, 会利用单片机, 对搜集到的信息和数据, 实施全面的分析和处理。第三, 通过在工作中, 有效的应用GPRS模块, 将最终的结果, 快速、准确的上传到远程端的监控中心, 并且清晰的显示出来。
2 智能水位监控终端的设计方案
2.1 处理器
为确保智能水位监控终端的使用符合实际工作的标准,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处理器, 主要是具有低功耗特点的, 型号为C8051F410单片机来完成的。该单片机器件的性能相对突出, 自身是一种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片上系统型的MCU。在研究过程中, 采用了高速、流水线结构的8051, 并且具有强大的兼容特点, 使用过程中的性能会更加稳定。值得注意的是, 处理器的选择, 还应该在功能上比较强大, 选择这个型号的处理器, 能够更好的实现节省功耗的效果。在智能水位监控终端的设计过程中, 通过使用单片机, 能够更好的减少外设附加件, 这种方法在降低功耗方面, 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肯定, 并且总体上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值得注意的是, 在选择处理器的过程中, 还必须对智能水位监控终端的总体情况进行考虑和分析, 不能单纯的顾及到一项指标。
2.2 雨量计
智能水位监控终端的设计过程中, 雨量计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并且在实际的应用中, 雨量计的工作是比较重要的。考虑到智能化的特点, 应配合雨量检测传感器来完成, 这种搭配的优势在于, 能够更好的检测当地环境的具体雨量情况, 便于开展深入的分析。在设计思路方面, 本文认为可从以下思路来出发:首先, 某地区在降雨强度持续增大, 并且超过规定的降雨量标准的时候, 智能水位监控终端会判定, 河道水位出现了明显的暴涨。在雨量计的统计数据下, 会自动加快上报水位信息, 并且将信息的上报速度有效提升, 以此来更好的提醒相关工作人员, 及时的对水位进行监测, 施行有效的调度措施。其次, 当降雨的强度出现持续下降, 甚至是低于降雨标准的时候, 也会认为当地的降雨环境, 对河道水位的影响不适很大, 此时, 在雨量计的统计数据下, 会自动的降低上报速度。通过这样的设计思路, 能够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 降低智能水位监控终端的功耗, 数据统计的差错也会减少, 提高了工作调度的效率和质量。
2.3 水位计
智能水位监控终端的设计方案研究中, 水位计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考虑到水位计的种类较多, 因此需结合当地的实际测量工作内容来决定如何选择。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 设计智能水位监控终端时, 可考虑选择以下几个类别的水位计:
(1) 浮子式水位计。该类型的水位计, 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类, 在应用过程中, 表现出了操作简单、原理清晰的特点。浮子式水位计在应用过程中, 通过浮子感应水位的升降来完成数据的测量及分析。对于我国的情况而言, 该类型的水位计, 比较适合应用到岸坡稳定、河床淤泥比较小、低含沙量的河段当中。
(2) 跟踪式水位计。智能水位监控终端在设计后, 势必会投入到各个区域的工作当中, 选择单一类型的水位计, 是无法满足工作需求的。跟踪式水位计, 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一类。一般而言, 跟踪式水位计应用过程中, 会在陡岸坡上面, 有效的架设铁管, 设置好相应的悬锤、悬索等等, 便于进行管道升降。
(3) 压力式水位计。其特点是不需建静水测井, 可以将传感器固定在河底, 用引压管消除大气压力, 从而直接测得水位。压力式水位计有两类。一类为气泡型, 在引压管中不断输气, 用自动调节的压力天平将水压力转换成机械转角量, 从而带动记录机构。另一类为电测型, 它应用固态压阻器件作传感器, 可直接将水压力转变成电压模量或频率量输出, 用导线传输至岸上进行处理和记录。
2.4 GPRS模块
在设计智能水位监控终端的过程中, 还有一个重要的模块需特别注意, 那就是GPRS模块。在该模块的设计中, 建议选择EM310设备来完成。相对而言, 智能水位监控终端在设计的过程中, 有很多的功能都必须实现理想的运作效果, 同时还要在客观上、主观上, 完成有效的协调作用, EM310设备比较符合实际的要求, 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EM310设备开机上电并进行GPRS模块的初始化, 在模块初始化过程中主要包括关闭AT指令的回显、检查网络的信号强度、查询GPRS是否可以成功搜寻到网络、设置休眠模式为自动休眠;
(2) 模块拨号上网进行网络注册;
(3) 模块发送链接服务器的AT指令并发送数据;
(4) 等待服务器的数据响应;
(5) 模块收到服务器的响应或者等待响应超时, 根据程序需求做出相应动作。选用EM310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它可以同时建立3条通信链路。按照上述步骤建立链路1上报数据然后断开链路1, 同样操作重复步骤3到步骤5来实现链路2跟3的通信。由于单片机运行速度很快, 可以认为同时建立了链路1、2、3并且同时传输数据到1、2、3的服务器上。
3 总结
本文对智能水位监控终端的设计展开讨论, 从现阶段的工作来看, 智能水位监控终端的设计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无路是在数据的搜集方面, 还是在信息的处理方面, 都取得了较高的工作水平。今后, 应在各个模块方面深入的研究, 强化模块的不同搭配, 实现智能水位监控终端的性能提升。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 智能水位监控终端能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 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原云峰.智能水位计监控程序的设计[J].太原科技, 2010, 02:98-100.
[2]钟惠琴.基于S3C2440的矿井智能水位监测仪的设计[J].工矿自动化, 2010, 04:76-78.
[3]孙业明, 史宜巧.基于8031单片机的太阳能水位监控系统[J].机床电器, 2010, 04:46-48.
智能监控终端 篇2
甲方:
乙方:
经双方友好协商,甲方自愿安装乙方GPS定位车载终端。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制定以下协议:
一、甲方□□临时牌照车辆安装乙方GPS车载定位终端,价格为元/台;□滨盾安防公司负责办理车载“GPRS”卡,可实现全年的查询车辆信息。
二、每年服务费元/台,甲方第二年服务费应在交通局年审前一个月交纳,依此类推。如甲方逾期一个月未交纳,乙方将停止为甲方提供一切服务。
三、乙方要严格按照GPS车载终端安装操作规程进行安装和调试,并对甲方车辆查询方法进行培训,实现公司客户端查车功能。
四、乙方负责为甲方安装车辆提供入网资料及相关材料。
五、乙方要为甲方保守车辆资料秘密,并定期协调甲方进行定期巡检服务。
六、甲方不得擅自拆修、改装,因使用不当、人为因素或遇不可抗力的因素(如火灾、交通事故等)而造成的故障及损坏乙方不予负责。
七、甲方自知产品存在问题,但未及时返回乙方进行维修,此期间出现的所有问题与乙方无关。
八、乙方GPS不能作为防盗器使用,乙方不承担车辆被盗抢、损坏和车内财物丢失的任何责任。
九、因执行本合同发生的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合同双方应首先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达成协议,则应将争议提交滨州市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或协议履行当地人民法院。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后即可生效。
甲方:乙方:
甲方代表:乙方代表:
签约日期:年月日签约日期:年月日
无线终端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3
关键词:无线终端;监控系统;Cairngorm;SNMP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近年来,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迅猛。无线接入设备制造商在系统维护上对无线终端监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终端监控仅仅关注终端是否在线,但对于终端的运行状况的监控极少涉及。为了满足无线接入设备制造商对于无线终端监控的需求,针对无线终端监控,我们设计并开发了相关软件。
1无线终端监控简介
对于无线终端的监控,主要有四个主要功能:无线终端监控配置、无线终端数据采集配置、无线终端实时数据显示和无线终端历史数据显示。无线终端监控配置的主要功能是:对需要定时数据采集的设备及相关属性作配置。采集的结果可以在在线用户历史数据中查询。无线终端数据采集配置的主要功能是:对所监控的性能作配置,如“上行流量”、“下行流量”、内存使用情况、CPU使用情况等。无线终端实时数据显示的主要功能是:查询连接在某一设备(如AP)上的所有在线用户的某一属性值,定时刷新。无线终端历史数据显示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在线用户监控配置页面所做的配置,定时记录采集值,按条件查询相关记录。
2主要技术介绍
前台采用Flex进行开发,在框架的选取上采用了优化后的Cairngorm。Cairngorm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Java开发框架,专注于响应用户交互,封装服务器交互逻辑,管理客户端状态和UI状态。Cairngorm本身是一个轻量级的Flex RIA程序开发框架,从而使程序可扩展性、可维护性都大大提高,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企业应用,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开发骨架。Cairngorm的优点主要有:网络上范例多,项目风险小;从Java开发框架借鉴而来的成熟实践策略;适合大型的Flex项目;适合团队开发,架构理论出色,支持任务分发机制。缺点主要为:代码冗余;Flex内置事件模型复杂化;框架过于依赖全局单例模式。
Cairngorm主要包括6个部分:Model Locator:存储程序中所有的值对象(数据)并共享变量,即数据池。View:一个或多个Flex组件绑定到一起形成的一个特定的个体,使用Model Locator中的数据,并且针对用户的交互动作产生自定义的Cairngorm Events。Front Controller:接收Cairngorm Events并且将它们映射到Cairngorm Commands。Command:处理业务逻辑,调用Cairngorm Delegates 及其它的Commands,以及更新Model Locator中存储的值对象和变量。Business:定义连接到远程数据库的远程过程调用(HTTP,Web Services等),并包括对数据库的调用。VO(ValueObject):具体定义各个变量,提高vo类的可读性,表示该类是一个ValueObject。减小代码的耦合性。
客户端界面是由View(视图)显示的。View使用Flex的binding(绑定)来显示Model Locator中包含的数据。View根据诸如鼠标点击,按钮按下以及拖拽之类的用户动作产生Event。这些Event被Front Controller“广播”并“监听”,Front Controller会将Event映射到Command。Command包括业务逻辑,创建所需Business 中的Delegate(代理),处理Delegate的相应,以及更新存储在Model Locator中的数据。由于View是绑定到Model Locator中的数据上的,所以当Model Locator中的数据改变的时候View也会自动更新。Delegate调用同样是Business 中的Service并且将结果提交给Command。Service调用远程数据然后将结果提交给Delegate进行代理。
Cairngorm结构比较繁琐,在使用Cairngorm时,视图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播送一个事件,每个播送出去的事件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命令代码来处理事件,并且需要在FrontController中对应他们的关系。为了适合本系统的开发,我们对Cairngorm做了改进:去掉FrontController,利用PureMVC中Facade的思想创建Service Facade,用Service Facade处理Command。视图不直接处理事件,而是直接調用Service Facade,而Service Facade则直接调用Business,然后Business处理结果并更新Model Locator,最后Model Locator通过绑定(Binding)更新视窗中的结果。这样做可以去除掉纯结构性的dispatcher,frontcontroller 和command,提高编码效率并且易于调试。但其缺点是:它违犯了解耦的设计规范,使得界面上的动作行为(Action)和动作代理Serivce Facade产生了耦合关系。但这层耦合对于界面系统设计而言影响相对较小。使用去除前转的Cairngorm对系统的界面设计而言利大于弊。
对于终端的各项数据的采集我们使用了简单网络管理(SNMP)协议,SNMP是一系列协议组和规范,它们提供了一种从网络上的设备中收集网络管理信息的方法。SNMP也为设备向网络管理工作站报告问题和错误提供了一种方法。终端设备的属性项均用OID来表示,只需向设备发送SNMP GET或SNMP SET消息,指定属性的OID,即可设置或取得设备的相应属性值。我们收集这些信息并记录在管理信息库(MIB)中。MIB有公共的格式,可以实现对不同制造商的产品的融合,这些信息报告设备的特性、数据吞吐量、通信超载和错误等,最终,在界面上呈现给系统管理员。数据采集处理流程如下:
public String get(String ip, String oid) {
根据ip调用getAddress(ip)方法返回address对象
设定PDU的类型为GET
设定get操作的共同体
根据oid调用setVariableBindings(oid+".0")方法产生待发送的数据
调用send()方法发送数据,并会返回response(PDU)
对response对象数据解析,格式化显示数据
返回格式化后的结果
}
我们在无线终端数据采集配置前台对OID节点进行了控制。对于需要采集的OID节点都需要经过相关的验证,首先是判断OID的合法性,然后判断需要采集的是表格数据还是普通数据,根据结果,通过不同的流程将表格数据或普通数据采集出来,并显示到前台。在无线终端历史数据显示部分,如果遇到需要读取的数据较多的情况,一次性读取会由于内存不够造成前台系统崩溃,我们将其分页读取,分页显示。在分页读取时遇到数据较多时,其响应速度也会非常的慢。所以在读取数据时为了防止用户反复触发读取事件加大系统压力,在界面上将相关属性enabled设置为false,将界面锁定,等数据读完再解除锁定。
本系统已经通过了现网测试,运行稳定。
参考文献:
[1]夏志祥.对Flex Cairngorm框架的探究和改进[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王峰.基于Flex的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技术的研究和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范月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的研究与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4]陈显军,魏祖宽.基于Flex的XML数据通信与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8,03.
[5]曹勇.基于SNMP网络管理技术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0.
[作者简介]蒋理(1982.9-),男,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通信;王崟(1981.5-),女,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据交换;董志勇(1975.9-)男,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测试。
智能监控终端 篇4
本文设计了一种集3G移动网络和智能视频分析与控制功能为一体的监控终端。
1 监控终端硬件设计
1.1 硬件总体设计
监控终端硬件的组成模块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分别是基于海思HI3515的主控模块、基于SIM5216E的3G通信模块和基于MT9D111的视频采集模块。硬件电路主要由HI3515主控电路、3G通信模块接口电路、CMOS视频采集电路、存储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实时时钟电路、系统复位电路、系统调试电路等组成。硬件电路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1.2 PCB设计
该终端选用了Cadence软件进行PCB的设计工作, Cadence软件的组件众多。PCB设计相关组件主要包括原理图绘制工具Or CAD Capture CIS、封装焊盘制作工具Pad Designer、PCB封装和版图设计工具Allegro PCB Design XL。
1.2.1 PCB网表生成
网表Netlist是PCB设计前期需要生成的一个重要文件, 它集成了整个电路原理图的器件信息和电路逻辑关系, 为PCB设计过程中的布局布线提供了方便。网表生成过程所使用的组件是Or CAD Capture CIS, 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设置原理图设计环境、制作特殊器件模型、新建工程及原理图文件、绘制原理图、原理图DRC检测和创建网表Netlist。
1.2.2 PCB的层叠设计
PCB的层叠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其关系到PCB后续布局布线的便利性问题, 完成该任务用到的组件工具是Allegro PCB Design XL。HI3515芯片采用TFBGA封装, 封装尺寸为19 mm×19 mm, 管脚间距为0.8 mm。根据海思提供的硬件设计用户指南, 该终端的主控板采用13 cm×13 cm的4层PCB布线。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层叠结构如下:TOP层 (信号层1/器件层1) 、第2层 (地平面层) 、第3层 (电源平面层) 、BOTTOM层 (信号层4/器件层2) 。
2 监控终端软件设计
2.1 软件总体设计
嵌入式的软件开发环境一般为Linux, 需要搭建包含Linux服务器、开发板终端和Windows服务器的局域网进行软件的开发和测试工作。该监控终端软件开发环境选择在虚拟机模式下进行, 即利用Windows服务器建立Linux虚拟机, 将Windows服务器、Linux虚拟机和开发板终端组成一个局域网, 从而搭建起软件开发环境。
2.2 监控终端视频数据传输
该监控终端利用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提供的3G移动网络进行异常视频数据的传输。异常视频数据发送就是将本地保存的视频数据发送到用户终端。根据可能的需求, 该软件模块假定了三个用户接收终端, 即2.5/3G手机终端、邮箱终端和FTP服务器终端。经HI3515编码压缩后的JPEG图片一般在100 KB以内, 而目前彩信容许的最大承载数据量为100 KB, 因此, 设定一条彩信承载一帧异常视频图像;经测试, HI3515编码压缩后的H.264视频, 1 min的连续视频数据约为6 MB。
3 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3G嵌入式智能视频监控终端, 融合了3G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和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能够较好地提供远程无线视频监控服务, 在提高视频监控应用灵活性的同时, 也大大降低了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通信流量费。
参考文献
[1]刘翔, 吕兰, 罗菊.3G技术在视频监控中的应用研究[J].电视技术, 2010 (10) :103-104.
智能监控终端 篇5
vivo品牌卖点:(1)核心卖点:VIVO品牌、时尚外观(时尚、炫彩、精致、潮流)、便捷的易用性、完美音质;(2)附加卖点:安卓系统的开放性、软件应用、互联网应用(针对顾客侧重讲)。(3)讲解顺序:针对追求智能及科技感的年轻顾客群(学生、年轻人、白领),强调的顺序是时尚品牌、外观、易用性、音质、安卓系统的开放性、软件应用、互联网应用。针对追求品牌档次的商务男性及跟风的中年女性顾客群讲解顺序为:品牌、外观、易用性操作、生活软件应用等。(注意结合FABE特优利证法进行讲解)(4)主要目标顾客:我们的目标顾客:追求时尚、潮流、个性的年轻顾客为主,追求品牌档次的中年顾客为辅。VIVO的主要优势在于更时尚、潮流、个性的品牌形象及音质专业性。
讲解方案及话术
一、Vivo介绍
先生/小姐:欢迎体验最薄最炫的VIVO智能机!
vivo是我们步步高旗下国际注册的专业智能机品牌,定位为都市年轻人高科技智能手机产品。
vivo专为热爱生活,追求真我,渴望认同的群体打造,拥有精致、个性、潮流的外观;专业级的音质享受;令人惊喜、充满乐趣、易用的用户体验;以及超越期望的、创新的、主流应用的优化和整合的智能手机,帮助您实现更好的自己。
VIVO智能机UI设计融入了苹果的设计风格,时尚、炫目;它采用最新的安卓2.3操作系统,支持多任务后台运行,所有软件都可以免费使用;界面设计融合了苹果最经典的易用体验,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二、外观介绍
VIVO智能机采用了超薄的设计,机身非常的薄:(S1厚度仅9.9毫米,Y1仅10毫米),比市面上一般手机更加轻薄时尚,握感绝佳。机身的透明注塑PC材质(金属材质),使手机的质感更加,也更耐用。酷炫的色彩,体现潮流与时尚!
S1正面的纯平镜面设计,配合上四周一体成型工艺的金属材质,使手机更显档次,凸显您的气质。后盖的PC材质通过珠光打磨工艺,光泽度更好,手感更佳。搭配时尚可爱的粉色(经典沉稳的灰色),让手机更具个性。
三、便捷的操作易用性
1、HUB&store系统
细心的您,在滑动屏幕的时候肯定就已经发现在桌面上有很多的“汇”,知道这些汇是什么吗? 这些汇是我们vivo智能专门为消费者开发的一个应用软件系统HUB&store,它整合了多方资源,将下载、使用、归类集合为一站式服务,让您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第一,HUB&store里面推荐的都是现在下载率最高的热门应用,并且随时可以更新,保证您在智能机应用软件的使用上一直走在潮流的前端,和朋友们分享更多的快乐。
您看,我们这个游戏汇里面,都是一些评价很高很好玩的游戏,并且能和您的手机完美匹配,不会出现不适配的问题,使您轻松玩转各种热门游戏。
第二,HUB&store里面应用分类明确,可一键下载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第三,在它桌面上就有很明确分类管理标识,节约您查找应用软件的时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2、自由无界的桌面设计
市面上一般手机的桌面只有5个或者7个桌面,而我们VIVO因为采用了自由无界桌面设计,所以它可以根据您的使用习惯来自定义桌面的数量,随心所欲的摆放您的桌面图标和小插件。
举个例子:如果您想把一些同类型的程序归类在一起方便查找管理的话,我们VIVO可以轻松地实现这一点。您看,您可以把两个程序图标拖到一起,这样就自动生成了一个文件夹,您还可以把更多的程序图标放在这个文件夹里面,是不是很方便呢?
3、便捷的软件卸载
智能手机还有一个乐趣就是能自己安装丰富的软件,但是软件太多或者不用的时候呢,就需要卸载。一般的安卓手机卸载软件程序非常地繁琐,有时候还会漏掉一些要卸载的程序。
我们的VIVO因为有了自由无界桌面设计,卸载程序非常方便,更省去了您过多的烦恼。
四、完美音质介绍
1、终端操作步骤
当顾客走到柜台时,我们要拿出耳机为顾客带上,然后打开音乐播放器,播放《船歌》,并为顾客讲解《船歌》。话术:您听,流水声中夹杂着鸟鸣声,非常的空灵清澈。是不是让您有一种早晨站在河边的感觉呢? 水声之后,我们从自然场景切换到了人文场景,低沉厚重的鼓声配合昂扬清远的笛音一同响起,但是您会明显的发现,鼓声浑厚并且很贴近您,您的身体都随之震颤,而笛声让您感觉在很远的地方,想抓但是有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这就是声音的层次感,高中低音即在一起又很分明。是不是让您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呢?
2、完美音质的支撑点: a、SRS音效处理技术
话术:SRS音效处理技术能够根据您个人喜好采用不同的音质呈现模式,如爵士、摇滚或者嘻哈。同时SRS是从三维立体声场提取了最好的音乐表现效果,现场感非常强,让您用耳朵看现场演唱会。
b、BBE音质还原技术
话术:BBE音质还原技术是目前行业内音质还原效果最好、最专业的一项技术,它从源头上对音质进行还原,从而使被压缩的音质呈现出原汁原味,最真实的展现被压缩的音质。一般MP3的频段为14-20k,CD的频段为22k,而MP3经过BBE音质还原,能达到24K的频段,高于CD的频段。让聆听音乐的人能够感受声音中最细腻的感情和细节,体验音乐带来的丰富联想。
c、VRS音频处理技术(vivo独有,国家专利)话术:VRS音频处理技术是vivo团队独立研发的,解决安卓手机不能采样48kHz及以上频率音乐问题的国家专利技术。采用了VRS技术的vivo智能手机,能完美的播放48k频率即高保真的音乐,而一般智能手机只能将音乐频率损失之后才能播放。使用vivo智能机手机,你才能真正听到效果最好的高保真音乐,带来最完美的享受。
d、Max-V音量增强技术
话术:Max-V是将手机的音量最大幅度的提升,比普通手机的音量会大50%左右,但是它同时确保了扬声器不会损害音质和出现破音杂音。
e、APE和FLAC双无损压缩格式播放
话术:MP3和wma这些格式都是有损压缩格式,就是说歌曲在压缩的时候会有较大的损失。APE和FLAC是一种无损压缩的音乐格式,就是歌曲在压缩时基本没有损失,比MP3格式更原汁原味。
五、超强电源系统
现在在市面上一般的安卓智能机在待机时间上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我们的VIVO从三大方面去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一,我们采用的是进口电芯的电池,寿命长,安全耐用。第二,VIVO的屏幕亮度可以随外界光线而调节,这样既护眼又省电。第三,VIVO采用安卓2.3的操作系统,有更强的电源管理能力。结合这三大方面的优势,相信VIVO的待机时间将不会成为您的困惑。
六、品质
1、屏幕品质:材质更坚固耐用,显示效果的最好,画面非常逼真,视频流畅度高;比一般屏幕可视角度更广,并且在阳光下依然可以清晰可见。比一般手机的屏幕要更省电,待机时将更长;
2、外观品质:采用透明注塑的PC材质和全光喷油工艺,手感细腻舒适,耐磨耐脏,使用再久都恒久如新。高级名车烤漆:耐磨耐刮,不易氧化不易掉漆。
S1采用一体成型工艺的金属材质,使手机更显档次,凸显您的气质。后盖的PC材质通过珠光打磨工艺,光泽度更好,手感更佳。
3、售后服务:VIVO智能手机在全国有340多家专业客服中心,实行的是质量问题七天包退、30天包换、一年包修、终生服务的售后服务政策,让您有保障。您可以在手机 “浏览器”查到我们全国每个省、市的客服中心的地址和电话(示范)。同时VIVO人性化的电子保卡功能,就算保卡遗失也可以凭此功能享受正常的售后服务!
七、其它附加卖点(促进成交,根据顾客需求介绍)
1、短信加密:
2、节省流量的安全助手:
3、wifi无线升级功能
4、多款主题任您下载
5、GPS导航,6、美食大众点评软件;
7、互联网应用:微博、微信,QQ、飞信、在线音乐软件、个人热点
广西省VIVO步步高手机终端营销部
智能监控终端 篇6
关键词:移动终端;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展示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57-04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许多高校都采取各种手段来评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传统的做法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聘请具有多年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老教师为骨干,成立督导组,采用督导员听课评价、学生网上评教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1]。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教师获得一些反馈信息,促使教师更加注重教育教学效果。然而,这种评估方式不可避免地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首先,教学督导组对某位教师的听课每学期只是一两次,并不能完全反映某位老师某门课程的整体教学情况;其次,教学督导组和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这种教学评价和管理方式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衡量不够精细、全面和深入;而且,这种课堂教学评估只是针对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缺乏一种客观衡量。教师并非每堂课都点名,如果为了统计学生的课堂参与而点名,会占用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采用大数据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来进行客观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2]。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不单纯依靠直觉和过往的经验,不依靠有限抽样的统计规律,更加客观和全面[3]。通过对全体数据的分析,更能发现现象和事物内在的关系,能够发现更多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具备更强的决策力、洞见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
本文提出在学生上课的每个教室安装移动终端采集器,统计每节课的上课人数、到课率、迟到早退时间等等格式化数据,结合课程表、学生成绩表以及教务系统中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信息,利用分布式计算基础构架,综合各方面信息得到更有效课堂教学数据[4]。
针对以上问题和提出的解决方案构想,通过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各种教室,包括大教室、小教室、阶梯教室,布放了81个“移动终端采集器”数据采集点,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后台分析和维护,并提供大数据分析结果的网络访问页面,提供各种方式的查询和分析结果。例如:对学生课堂出勤率分析,可以按专业查询、按年级查询、按班级统计、按课程查询、按时段查询,把学校各个院系、各个专业和各个年级的学生上课出勤率按从高到低排列出来;对教师授课课程的学生出勤率分析,可以列出各个老师所授课程的学生出勤率,并排出名次。对整个学期,或者每个教学月、教学周的出勤率变化,可以从分析结果生成的趋势图中看出。
二、基于移动终端的考勤监控模型的构建
目前,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因此可以采用无线追踪技术和室内定位技术,在每个教室安装一个移动终端采集器,用来识别学生的智能手机的MAC地址,作为学生在教室中的唯一标识和统计指标。具体操作步骤可以分为:数据采集阶段、数据分析阶段和数据展示阶段,其如图1所示。
1.数据采集阶段
部署在教室的移动终端采集器在工作时,会不断地扫描周边设备的无线信号[5],当学生、教师进入部署区域时,移动终端采集器会根据手机等设备发射的无线信号,识别设备的位置,移动终端采集器捕获移动终端设备的最长时间间隔为2秒,有效范围半径为30M,即两秒内经过移动终端采集器30M内的无线设备都将被捕获。
2.数据分析阶段
将采集到的移动终端信息进行过滤处理,将每个教室采集到的手机号、手机Mac地址与学生学号进行关联,结合教务管理系统中的课表信息,按照院系、专业、年级、班级等不同粒度对学生出勤率进行课程、时段等多维度分析;同时对教师每次授课对应教室的出勤率加以分析计算,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获取学生的出勤数据。
3.数据展示阶段
根据数据分析阶段的分析结果,生成学生课堂出勤率图表,提供各种方式的查询和分析结果[6]。例如:对学生课堂出勤率分析,可以按专业查询、按年级查询、按班级查询、按课程查询、按时段查询,可以将各个院系、各个专业和各个年级的学生出勤率按从高到低排列出来;对教师授课课程的学生出勤率分析,可以列出各个教师所授课程的学生出勤率,并排出名次;对整个学期,或者每个教学月、教学周的出勤率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教学周期内学生出勤率的变化趋势,预测下一个教学周期的学生出勤情况。通过不同的展示方式,学生的出勤情况一目了然。
三、基于移动终端的考勤监控模型的应用
通过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大教室、小教室和阶梯教室等不同类型的教室中,共布放了81个移动终端采集器。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后台分析和计算,不断累积数据集,随着数据规模地不断增大,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经过一个学期的数据采集、处理、计算后,得到了全校37个专业、4个年级、107个班级、174门课程及175位任课教师的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包括出勤率及排名。
根据统计数据,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出勤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1.学生课堂出勤率分析——按专业统计、按年级统计、按课程统计、按班级统计
(1)根据学生上课出勤率指标,把学校各个院系专业的学生上课出勤率按从高到低排列出来。其中,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出勤率最高,达到85%以上;而英语专业的出勤率较低,为63.83%。
(2)按年级统计,出勤率最高的是2011级的学生,出勤率最低的是2014级的学生。
(3)按照课程统计,出勤率最好的是管理学,其次是日语和战略管理等课程。
(4)按照班级统计,可以得出各个年级各个自然班的学生上课的出勤统计情况。
2.教师课程出勤率分析——按院系统计、按课程统计、按时段统计
(1)出勤率最高的是科技处开设的课程,学生出勤率超过100%(非本课程的学生参与上课);
(2)出勤率最低的课程,学生出勤率不足10%;
(3)出勤率达到100%的课程数量不足10%;
(4)出勤率不到60%的课程,占到课程总数的50%以上。
从上述部分统计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维度下,学生上课出勤率的差异。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建议教务管理部门对出勤率较低的课程进行调整,对于出勤率较低的班级、专业加强监督,甚至加大处罚力度。比如,分析显示:《管理学》这门课程,出勤率超过200%。考虑外班、外系、其他年级“蹭课”的学生较多,说明学生对管理类的课程感兴趣,需求比较大,所以,教务部门在课程设置时,可以考虑增加这方面的全校开放选修课,可以扩大课容量,安排多个老师进行同一内容或近似内容的“多个头”的授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学生。
此外,还可以得到其他一些较有价值的指标,比如教师上课学生出勤率的排行榜,学生自然班出勤率的排行榜等。这些统计数据可以为优秀班级评比、优秀教师评比提供客观确实的指标依据。同时,如果发现一些偏离正常值的情况,可以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3.学生出勤率的变化趋势分析——每个学期、教学月、教学周,学生出勤率的变化
课堂教学与自习分析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具有学生出勤率变化趋势的分析绘制功能,从网络访问页面的“时段统计”功能,可以按条件检索得出全校的、各个院系专业的、不同学期的、不同学年的学生出勤率变化趋势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每个学期、每个教学月、每个自然月、每个教学周的时段内,学生的出勤率变化情况。将鼠标放在趋势图的时间节点上,浮动窗口可以给出具体的时间信息和精确的出勤率数据。
(1)每个学期
图2是系统绘制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全校学生的出勤率变化情况。
笔者们发现,出勤率有两个明显的低点:一个是2014年9月30日至10月8日期间,一个是2014年11月7日至11月12日期间。不难解释,前一个时间窗是“十一”国庆节放假期间,后一个时间窗口是2014年APEC峰会北京放假调休期间。两个时间段都属于法定假日期间,无需上课,可以推断数据显示的是上自习的学生人数。这个例子也从侧面反映了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合理性。
(2)教学月
图3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2014年10月份的学生上课出勤率趋势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十一放假刚过,学生的返校率不高,所以2014年10月8日的出勤率非常低,但是10月10已经恢复。
(3)教学周
图4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2014年10月第6教学周的学生上课出勤率趋势图。
可以看出周末的出勤率最低,周一次之,周二到周四的学生出勤率最好。这是真实的计量统计数据提供的结果,也符合正常的教学情况。
四、研究成果的意义
总结而言,通过建立基于移动终端课堂出勤监控模型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对学生有效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该大学课堂教学与自习分析系统,可以获知每门课的学生到堂率,迟到与早退现象,学生出勤率的变化规律;
(2)为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授课效果、学生参与积极性等几方面的分析提供客观数据;
(3)为学校的课程设置决策、教师教学效果评估、提高教学效果的上课时间设计、学生学风状态分析等提供依据;
(4)可以获取自习教室的学生占用情况,为自习教室的科学分配,防止空间资源不足和教室资源浪费提供客观数据分析依据;
(5)该课题成果可以应用于全国各级各类院校,作为教学管理的大数据分析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美玲,李熹,李永胜.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5):1130-1133.
[2]Fowlkes C,Belongie S,Chung F,et al. Spectral grouping using the nystrom method[J].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7,26(2):27-35.
[3]刘云霞.数据归约的统计方法研究及应用[D].福建:厦门大学, 2007.
[4]崔阳,杨炳儒.超图在数据挖掘领域中的几个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37(6):220-222.
[5]黄伯仲,沈汉威,克里斯托弗.约翰逊等.超大规模数据可视分析十大挑战[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8(9):38-43.
[6]刘明吉,王秀峰,黄亚楼.数据挖掘中的数据预处理[J].计算机科学,2000(27): 54-57.
[7]崔贯勋等.基于改进 Apriori 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1,33(4): 40-44.
[8]RAJARAMAN A. ULLMAN J.D. Mining of Massive Dataset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9]Liu Y,Zhang D S,Lu G J,et al. A survery of 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 with high-level semantics[J].Pattern Recognition. 2007, 40(1): 121-134.
智能监控终端 篇7
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DER)一般是指功率在数千瓦至50 MW的小型化、模块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为用户供电的连接到配电系统的小型发电系统。微电网(微网)是指由DER、储能装置、能量变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独立地为当地负荷提供电力需求。现有研究和实践已表明,将DER以微网的形式接入大电网并网运行,与大电网互为支撑,是发挥DER效能的最有效方式[1,2]。
由于大部分DER输出电能的频率都不是工频,一般需要使用电力电子装置作为接口连接到微网。由于微网是多种能源的组合,供电和负载节点在地域上具有分散性,电能的传输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要求微网中的电力电子接口(逆变电源)能够适应这些条件的变化,具有强鲁棒性和快速性,且要求能实现电能的双向流动和灵活的潮流控制[3,4]。微网的上述需求使得含微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显著区别于传统配电自动化系统。
IEC 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标准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采用分层分布的体系结构和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实现了数据对象的自我描述,为不同厂商的智能电子设备(IED)实现互操作和系统无缝集成提供了有效的途径[5]。随着IEC 61850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广泛应用,其技术和方法逐渐推广至变电站自动化以外的其他应用领域。
配电终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配电终端,尤其是其通信系统已不能满足含微网的新型配电网的监控需求,而IEC 61850作为目前最先进的通信体系,能够完全满足上述需求。为了适应微网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可将传统配电终端升级改造为基于IEC 61850的DER智能监控终端。
1 微网监控架构及其对通信系统的需求分析
与大电网的监控系统类似,微网监控系统也可采用分层架构。不同层次对通信系统的需求各不相同。
1.1 微网分层监控架构
微网监控架构按功能可划分为3层。第1层是DER控制器,就地对各种DER、储能单元和负荷进行控制,如微电源控制器和负荷控制器;第2层是微网保护及协调控制器,实现微网在并网、孤网两种运行模式下完整的保护及协调控制功能,如微网模式控制器和微网中央控制器;第3层是微网能量管理系统,以各种DER的发电功率预测和负荷预测为基础,实现冷、热、电各种能源的综合优化和调度,保证整个微网系统的稳定经济运行。
以南方某海岛微网系统为例,其微网控制架构如图1所示。各层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进行连接,实现信息的有效交互。
1.2 微网能量管理系统与DER智能监控终端之间的通信需求
微网能量管理系统位于微网监控系统的最上层,实现宏观意义上的微网综合优化和能量管理。
微网能量管理系统通过通信网络从DER智能监控终端处获取微网各种实时量测数据(包括电气量数据和非电量数据),并进行必要的处理。然后根据实时量测数据和当时的各种计划值和负荷预测值,再考虑各项能量优化约束条件,计算出对整个微网的能量控制结果。最后通过通信网络将控制结果下发到微网中央控制器,由微网中央控制器根据控制结果调节微网中各DER和储能电源的状态和出力以及可控负荷的投切。
能量管理对信息的实时性要求并不高,一般为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其通信的实时性能需求为分钟级。
1.3 DER智能监控终端间的通信需求
DER控制器和微网保护及协调控制器统称为DER智能监控终端。其中微网中央控制器是整个微网控制体系的中枢,除了执行微网能量管理系统下达的能量控制结果外,还负责实现微网内部的高级控制策略。典型的微网高级控制策略包括:微网并网/孤网模式平滑切换、微网的频率/电压控制、DER与储能单元间的协调控制等。微网中央控制器通过通信网络获取来自各DER控制器和负荷控制器的各DER和负荷当前状态信息作为高级控制策略的输入,并将高级控制策略的计算结果通过通信网络下发到各DER控制器和负荷控制器中执行。微网高级控制策略对信息交互的实时性要求极高,其通信的实时性能需求为毫秒级。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微网需要在不同运行模式切换过程中尽可能地平稳过渡,其控制过程十分复杂。如果要实现不同运行模式之间的无缝切换,则其控制响应速度要求更高。
其次,在大电网中,频率能通过大型发电厂内拥有大惯性的发电机来维持,电压可通过调节无功功率来维持。而在微网中,由于采用大量电力电子设备作为接口,其系统惯性小或无惯性,过载能力差。对于缺少惯性的微网,储能装置是维持其暂态能量平衡的必要元件。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DER输出电能的间歇性和负载功率的多变性增加了微网频率和电压控制的难度。尤其是在孤网运行模式下,为了维持微网系统的稳定,必需根据DER输出电能和负载功率的实时变化来调节储能单元的实时出力,从而达到系统内能量的瞬时平衡。在并网运行模式下,也需要根据系统频率和电压的实时变化来调节储能单元的实时出力。
2 基于IEC 61850的微网监控通信体系
目前,IEC 61850标准正不断拓展其应用范围。其第2版正在修订中,标题已改为“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ystems for power utility automation”,这意味着IEC 61850的应用范围将不再限于变电站,可能拓展至整个电力系统。DER系统,如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等新能源系统的监控通信都将基于IEC 61850标准。
IEC 61850标准根据电力系统生产过程的特点,制定了满足实时信息和其他信息传输要求的服务模型,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和特定通信服务映射以适应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5]。
2.1 MMS服务模型
MMS是IEC 61850标准中最主要的特定通信服务映射,用于IED和监控后台之间的数据交互,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监控功能所需的大部分服务。例如:开入、事件、报警等信号量数据以及遥测、保护测量等模拟量数据的上送可通过报告控制块(RCB)来实现,映射到MMS的读写和报告服务。定值管理功能可通过定值控制块(SGCB)来实现,映射到MMS的读写服务。遥控、遥调等控制功能通过控制模型实现,映射到MMS的读写和报告服务[6,7]。
MMS服务模型采用双边应用关联来传送服务请求和响应,是基于Client/Server模式的可靠通信方式。其通信实时性能指标为秒级,可满足微网能量管理系统与DER智能监控终端之间的通信需求,如图1中的监视网所示。
2.2 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服务模型
GOOSE服务是IEC 61850提供的一个重要服务模型,其以高速点对点通信为基础,替代了传统IED之间硬接线的通信方式,为逻辑节点之间的通信提供了快速且高效可靠的方法。为了保证GOOSE服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GOOSE报文采用与基本编码规则相关的ASN.1语法编码后,不经过TCP/IP协议,直接在以太网链路层上传输,并采用心跳报文和变位报文快速重发相结合的收发机制[7]。
GOOSE服务采用多路广播应用关联传送无确认服务,由于跳过了传输层和网络层,其通信实时性能指标较MMS服务模型更高,可达到毫秒级,能够满足DER智能监控终端间的通信需求,如图1中的控制网所示。
3 DER智能监控终端建模
在IEC 61850第2版中,DER通信系统标准已经纳入IEC 61850-7中,作为IEC 61850-7-420标准出版。IEC 61850-7-420为绝大部分DER定义了对象模型,对除风电以外的DER系统定义了各种逻辑设备和逻辑节点,这些DER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冷热电联供系统、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等。该标准也包含DER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储能和换流装置的逻辑节点应用[8]。
DER智能监控终端需要对微网系统中各DER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对微网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控制。其所监控的对象主要为:(1)对DER接入微网的电气连接点(electrical connection point,ECP)的监控;(2)对DER单元控制器的监控。
3.1 ECP逻辑设备
在IEC 61850-7-420中,为DER的ECP定义了专用逻辑设备,用以实现ECP的监控功能[8,9]。ECP逻辑设备包含的逻辑节点如表1所示。ECP逻辑设备建模如图2所示。
3.2 DER单元控制器逻辑设备
IEC 61850-7-420也为DER单元控制器定义了专用逻辑设备,用以实现对DER单元控制器即单个DER的监控[8,9]。DER单元控制器逻辑包括的逻辑节点如表2所示。DER单元控制器逻辑设备建模如图3所示。
3.3 DER智能监控终端信息模型
综上所述,DER智能监控终端的信息模型如图4所示。其中,每一个ECP逻辑设备实例对应微网中的一个ECP。每一个DER单元控制器逻辑设备实例对应微网中的一个DER单元控制器[10,11,12,13,14,15]。
4 DER智能监控终端之间的GOOSE信息交互
以下以微网中央控制器与DER单元控制器之间的GOOSE信息交互为例,说明DER智能监控终端之间的GOOSE信息交互[16]。
4.1 微网中央控制器与DER单元控制器之间需交互的信息
微网中央控制器在实现微网协调控制时,一般不直接与DER交互,而是通过DER的单元控制器来实现DER的控制与调节。微网中央控制器与DER单元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交互如图5所示。
4.2 信息交互模型
在DER单元控制器的信息模型中,应部署一个DER单元控制器逻辑设备。DER单元控制器需要输出给微网中央控制器的数据属性如表3所示。
在微网中央控制器的信息模型中,也应部署一个DER单元控制器逻辑设备。微网中央控制器需要输出给DER单元控制器的数据属性如表4所示。
微网中央控制器与DER单元控制器之间的GOOSE虚端子连接如图6所示。
5 结语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智能电网体系报告中提出了高级配电自动化的概念[17]。高级配电自动化与传统配电自动化的区别就在于含DER的微网接入。微网系统中的DER类型多、运行特性复杂,微网接入配电网后大大复杂化了配电系统的监控过程,需要更高水平的监控系统与之相适应。IEC61850标准体系内容已经覆盖到配电网及DER控制领域,必将成为未来高级配电自动化通信体系的主要标准。
IEC 61850标准的最终目标是在不同制造商的IED之间实现良好的互操作性。目前国内主要的电力自动化设备供应商都已经掌握了IEC 61850的有关技术。但微网中使用的DER一次设备及电力电子接口设备的供应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电力自动化设备供应商,对IEC 61850标准的了解和应用比较滞后,目前只有极少数供应商能够提供符合IEC61850标准的DER一次设备及电力电子接口设备。高级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互操作水平还有待提高,这需要电力自动化设备供应商和DER一次设备及电力电子接口设备供应商的不懈努力和相互配合。
智能监控终端 篇8
智能家居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和网络技术,将各种家用照明、安防、家电等通过家庭网络连接到一起,从而为人们提供更为便利舒适生活的系统。随着嵌入式Internet技术不断地发展和成熟,通过Internet实现对智能家居的远程监控正成为业界技术发展的方向。这种方式具有成本低、控制地域广、可靠性高、通讯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把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信息与控制中心设备(简称控制终端)设计成web服务器,通过远程计算机上的浏览器软件对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访问实现远程的监控。因此实现这种系统的关键就是要设计能够接入Internet的嵌入式控制终端[1]。
1 系统总体结构
1.1 系统结构
智能家居系统是由信息家电、安防报警、三表抄送三个子系统和一个控制终端组成的。控制终端是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对子系统各功能模块实施分布式管理和控制;借助现场网络与各模块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作为嵌入式web服务器,通过Intenet实现远程通讯和监控。各子系统与控制终端通过家庭总线相连,家庭总线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方式。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1.2 系统的工作原理
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智能控制终端根据从现场或远程网络接收到的指令,对各功能模块实行分布式轮循管理与控制,同时把智能家居系统的状态信息传送到远程控制端。控制终端与远程计算机通过B/S模式工作,控制终端作用相当于一个嵌入式Web服务器,远程计算机则作为浏览器工作。
用户在家中可以通过内嵌Zigbee模块的PDA方便地对家用电器进行控制。
2 系统硬件模块设计
2.1 网络接口模块设计[2]
ARM公司的Cortex-M3是一个速度快、功耗低、价格便宜的32位内核,能很好地实现控制以及以太网接入等功能。本设计选用NXP的具有Cortex-M3内核的LPC1769作为主控器件[3],采用ENC28J60作为网络接口器件来设计以太网接入器。
图2为网络接口硬件连接示意图。ENC28J60通过SPI总线实现与LPC1769的数据传输。SSEL为片选信号。SCK为时钟信号,MOSI/MISO为数据传输串口。此外,ENC28J60还与网络变压器HR901170A相连,引出RJ45接口。
当用户通过浏览器软件向控制终端发出服务请求时,信息通过RJ45送至ENC28J60,ENC28J60负责将以太网帧的首、尾部信息剥离,将处理后的数据包送入LPC1769的TCP/IP协议栈以及应用层软件处理。同时控制终端的网页数据又可经过相反的方向传送至远程的用户端进行显示。
2.2 Zigbee模块设计[3]
在RF收发器上,本设计选用了Chipcon公司的CC2420射频收发器,它实现Zigbee协议的物理层(PHY)及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具备65,000个节点通道并可随时扩充,以及低耗电、250kbps传输速率、快速唤醒时间(<30ms)、CSMA-CA通道状态侦测等特性。
CC2420可以通过4线SPI总线(SI、SO、SCLK、CSn)设置芯片的工作模式,并实现读/写缓存数据,读/写状态寄存器等。通过控制FIFO和FIFOP管脚接口的状态可设置发射/接收缓存器。在数据传输过程中CSn必须始终保持低电平。另外,通过CCA管脚状态的设置可以控制清除通道估计,通过SFD管脚状态的设置可以控制时钟/定时信息的输入。
Zigbee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4]
3 系统软件设计[5]
系统软件设计利用C语言进行编程,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加"应用程序的开发"模式,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本系统中采用的操作系统是u C/OS-II。它是一个嵌入式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具有简洁高效、易于移植、可裁剪等特点。针对本系统各模块我们设计了相应的独立任务完成所需的功能,主要包括主程序任务、安防报警任务、信息家电控制任务和三表抄送任务。
3.1 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任务是其他各任务的创建者,由它来管理各个任务的创建及运行。故程序运行时首先创建主程序任务,它的显示界面将提供其他各个任务的进入菜单。系统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系统上电后,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包括LCD、中断、串口等初始化),再进行Zigbee网络的硬件初始化,再进入操作系统u C/OS-II的载入及初始化,接下来创建主程序任务,主程序任务默认又创建安防报警任务并进入运行状态。当要进行其他模块任务的创建时就需要将安防报警任务挂起,等其他模块任务退出后再恢复运行安防报警模块。每一时刻在u C/OS-II最多只有两个任务处于运行状态,这样做很好地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
3.2 Zigbee收发子程序设计
在对Zigbee节点进行网络设置时,使用Chipcon公司提供的开发套件,该套件包括各种高性能的Zigbee软件工具,如网络设置器、协议追踪调试工具等[4]。Zigbee收发子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4 结论
本系统采用具有ARM Cortex-M3的嵌入式器件LPC1769作为主控制器件,在u C/OS-II平台上构建了一个能够接入Internet的嵌入式智能家居监控终端。经检验,此系统工作性能稳定,与传统智能家居系统相比更舒适、方便、快捷,应用前景广阔。另外,本文提出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一些基于网络接口的嵌入式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钟建国.基于Internet的智能家居控制终端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8(16):109-111.
[2]王坤,皮亦鸣.基于ARM Cortex-M3的嵌入式网络播放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2010(1):71-73.
[3]周立功.深入浅出Cortex-M3-LPC1700[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4]田亚.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同济大学,2007,3.
除雪车辆监控车载终端系统设计 篇9
1 系统架构设计
除雪车辆车载设备终端是由ARM处理器、GPRS无线传输模块和GPS定位模块组成。
除雪作业车辆车载设备终端通过GPS天线接收GPS卫星发射的定位信号, 经过ARM主控器处理, 计算出车辆的日期、时间、经纬度和速度等定位数据, 并通过GPRS进行数据的通信传输。
本系统采用嵌入式的UC/OS-Ⅱ操作系统。UC/OS-Ⅱ操作系统的移植首先完成系统bootloader移植。然后在UC/OS-Ⅱ系统原有的程序代码基础上, 根据相应的系统硬件编改系统代码, 以适应于当前的ARM开发环境也便于以后在程序中调用, 然后做UC/OS-Ⅱ系统的移植, 其中要注意配置系统的内核生成文件系统, 最后在开发环境中下载并运行UC/OS-Ⅱ系统。测试稳定后, 把系统下载到flash中。
由于UC/OS-Ⅱ操作系统是多任务系统, 根据实际的车载终端的需求, 可以把整个系统分成几个平行的任务。其中包括:GPS信号接受流程、SMS任务流程、LED显示流程和发送调度与警告信息流程等。
2 定位技术的实现
在本终端中首先设计一个已知位置的GPS基站, 负责将采集来的基站的位置信息与该点的位置信息做差分, 获得该伪距差分信息。由于监控的机场范围不大, 所以我们可以认定系统中两站的公共误差都是相同的。GPS接受机基站不断地发送伪距差分信息, 作为移动站的车载终端不断地接受该差分信息, 并不断地纠正自己的定位信息以获得更为精确的位置信息。
在GPS模块工作前首先要进行模块的初始化, 设置模块的波特率、输出参数和输出时间间隔。在ARM处理器中建立接受缓冲区保存接收到的数据并设置接受标志位, 然后判断接收到的数据的头是否含有ASCII码符号串$GPRMC。如果是, 则提取$符号后的时间信息、经纬度和速度信息。
3 数据的无线传输与处理
在本终端设计中, 首先要初始化串口通信的波特率, 然后进行系统与终端的初始化, 并创建读GPRS模块返回信息的线程。
发送SMS时, 配置串口属性, 读取文件中待发送的短信内容, 成功读取后发送。
在监控中心接受到除雪车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后, 可以使这些信息形象具体的在GIS (地理信息系统) 中显示出来。然后监控中心可以根据这些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来汇总、分析用于指挥除雪任务或者对事故进行预警。
监控中心将调度命令和警告信息通过GPRS发送给车载终端。车载终端在收到信息后, 对根据调度的内容调用FLASH中保存的语音播报信息, 来指挥除雪任务或者对事故进行预警, 如图1。
4 结语
该系统利用GPRS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 对除雪车的GPS数据和自身的状态信息进行实时传输, 可以很好地完成终端定位、与监控中心通讯、报警等功能;采用了伪距差分定位方式, 提高了车辆的定位精度, 定位精度达到亚米级。并且具有成本较低、系统覆盖面广、使用维护费用低、通讯可靠等特点。
参考文献
[1]王丽萍.车载终端的ARM嵌入式应用程序设计[J].计算机与自动化, 2010:563-567.
智能监控终端 篇10
随着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 人们使用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度也变得更强, 彼此间可以很轻松地实现交流和沟通。在网络规模变大的同时许多不良信息也趁机混杂在其中, 对人们正常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此类信息的监控是十分必要的, 特别是随着手机等无线上网方式的普及, 针对无线终端的监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无线上网监控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手机上网用户已达到4亿多人, 无线上网成为互联网的新潮流。由于监管不到位, 监控手段不足, 不良信息肆意传播, 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非常不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信息藏身隐蔽, 不易发现。
很多手机不良信息, 都设计得非常隐蔽, 只能通过手机才能浏览, 而且用户只有通过网站会员验证才能访问和下载, 鉴于技术局限, 大多数网络监控部门无法及时找到不良信息的来源, 即使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找到了, 往往也由于IP地址定位和取证等问题而前功尽弃。
2. 信息处理机制落后。
我国很多地区的监管部门对于不良信息的监测和审查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而且时效性很低, 随着网络形势的日趋复杂, 信息的实时监控的难度越来越大, 当出现不良信息时由于不能及时进行处理, 导致其被大量传播, 往往造成恶劣影响。
3. 针对无线上网服务的监管不完善。
网络通讯运营商对无线上网的监管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许多网络内容服务商为了丰厚的利润, 对非法网站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熟视无睹, 即使采取了一些IP限制、域名注销等措施, 对这类网站的触动也不是很大, 过段时间又通过更改域名的方法卷土重来, 大行其道。
4. 网络谣言和网络舆情盛行。
由于无线上网非常便利, 许多人借助手机等终端将谣言散布到博客、微博及各类网站上, 对一些单位或个人进行恶意攻击, 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此外, 网络舆情也已成为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许多网络公关公司或个人在利益的驱使下操控网络舆情, 并通过无线上网方式将各类图片及音视频等发布到网络上, 扩大事件的炒作面, 混淆视听, 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三、无线上网监控的解决策略
1. 设计新型的手机监测方案。
当用户使用无线上网的方式浏览网页时, 浏览器将首先弹出验证页面, 要求用户实名认证, 提交真实信息进行备案, 同时检测该终端的mac地址, 与用户资料一起上传到网络服务商的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备案, 当用户涉嫌通过手机传播非法信息时, 有关部门可通过其在服务器中的mac地址定位到该用户, 并及时对信息进行处理, 以达到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散布的目的。
2. 启用网络不良信息监测及过滤系统。
为整治不良信息的传播, 监管部门可使用不良信息监测及过滤系统实现信息的监管。该系统能收集用户通过网络获取的各项信息, 然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比对, 一旦发现非法内容, 则将其URL地址放入系统黑名单, 当该地址再次被访问时, 系统将进行数据阻断, 使用户免于不良信息的侵害。 (下转64页) (上接62页)
3. 加强与移动通讯运营商的合作。
对于通讯网络运营商来说, 由于他们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 因此可以很容易使用技术手段来实现对网络数据的监控和定位, 网络监管部门应该加强与移动通讯运营商的合作, 共同完成互联网、无线社区等网络监控及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无线上网模式的现状分析, 指出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为网络信息安全和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摘要:随着互联网中不良信息越来越多, 如何做好这些信息的监控工作, 特别是针对无线终端的监控工作是网络监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无线网络监控领域的现状, 并根据其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 为我国无线网络监控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信息监控技术,不良信息,无线网络监控
参考文献
[1]丁红军.3G给网安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及应对措施[J].信息网络安全, 2012 (07) .
[2]张婷, 张辉极.智能手机安全问题及防护技术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 2011 (12) :65-68.
[3]高红玲.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1.
具有感官功能的智能终端 篇11
未来的智能终端都会具备人体感觉器官所拥有的功能,如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等等,并且可以直接用人类大脑所产生的脑波来控制智能终端。
在智能终端上首先要有一个非常先进的“人机界面”(HMI),包含输入、输出及具有学习能力的智能核。现在,智能终端的输入部分主要由触摸屏来完成,通过手指的触摸来完成控制。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体现出优异的输入功能,还需要下列技术来完成:
生物特征辨识输入系统
(人脸、虹膜、指纹、声纹、手指静脉、签名识别、手写识别)
视觉输入系统
(眼球追踪、视线控制)
语音输入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输入)
动作输入技术
(手势识别、手语转译、姿态控制、姿态识别)
触觉输入技术
(智能服装、穿戴式计算、织品感测器)
声光输入技术
(声波控制、光线控制)
意识输入技术
(脑波操作界面,用耳机读取脑波)
有了上述几种输入技术,将使未来的智能终端的输入变得更加简单和方便。例如,现在常用的是点击终端上的键盘来输入信息(如电话号码、邮件等),如果未来采用“光线控制”的话,就不用在终端上输入,而是可以通过光线投射,在手背、手臂或者能投影到的任何地方点击“虚拟键盘”。
更有创意的是“声波”控制方法。这需要在手臂上配戴一个袖箍,然后用一只手的手指敲击手臂及手掌,其振动会转变为声学脉冲,随后在皮肤上像波浪一样传播。臂带上的传感器检测出该脉冲后,传递给分析信息的智能终端,作为各种各样的控制信号,例如输入电话号码,把智能终端打开或关闭,操作各种智能终端的功能等,或者是控制终端上的音乐播放器。如在手臂上将音乐播放器的各种操作划分为几个部位,只需用手指敲击手臂,便可操作与袖箍连接的音乐播放器。如果利用小型投影仪,还可将手臂及手掌作为屏幕来收看或收听音视频等。
通过这些输入技术得到的信息,将进入一个“智能核”。这个智能核包括两个方面的功能:一个是分析功能,即对于获得的大量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这里不光是用到“大数据”的分析技术,而且还用到“情绪计算”,即可以分析出一个人的情绪如何;另一个是具备学习能力,包含机器学习、机器翻译、知识控制、行为控制等等。
智能终端的输出界面也将符合人的基本感官效果:如视觉效果将会通过微型投影仪、三维立体显示、电子纸、可折叠显示器等等得到传递。听觉信息输出将会由语音合成、口语对话技术来完成;而更进一步的是“沉浸式”输出,即让人沉浸到一个极具真实感的虚拟世界里。这将用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实境”等技术。
智能终端的触觉感知
在商店里买衣服、床上用品等,人们需要用手摸摸布料,才能知道布料的厚度、柔软度、光滑度等等。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很多人都喜欢直接用智能终端在网上订购商品,但遗憾的是无法知道商品的质感。未来的智能终端,不但让我们可以使用网站上的试衣间试穿衣服,还可以透过触碰感受到衣物的质感。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早已经开始了。有人发明了一种“振荡法”,使手机产生一种微弱的振荡,当达到某个特定频率时,手摸上去的感觉就相当于摸着某种质感的物体。美国就有几家公司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当你准备购买床单时,马上感觉到这是全棉的柔软床单,总比你只听信商业广告要好多了。
丹麦研究者发明的能够体验对方体温的鼠标,也已经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当你手握着鼠标在与对方进行视频或音频对话时,你可以感觉到对方握着鼠标的手的温度。这就像当朋友与你握手时,你感受到朋友传递给你的热量,当对方是你的恋人时,你就会感受到来自远方的爱情的温暖。
这样的应用也可运用在远距离医疗上,患者只要将患部拍摄下来传送给医生,医生触碰图像就可以知道软组织的粗糙程度,以进行初步的诊断。
智能终端的嗅觉感知
智能终端将内置嗅觉感测器。这种感测器的研究目前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从以前体积较大的“电子鼻”到现在用MEMS芯片实现的号称“世界上最小的”的真空泵,已经可以轻松地放到一部智能手机里。用这样的真空泵就可制成世界上最小的质谱仪,可以分析任何化学元素。
通过这些嗅觉感测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呼出的气体得知自己的身体状况,若是快要感冒了就采取预防措施,而医生也可以用来判读病人是否患有肝病、肾病、气喘等其他疾病。这些信息和数据都可以实时的方式传到远处医生那里,这样就可以协助医生远距离诊断或是监控患者的状况。
农民可以用智能终端,通过嗅觉感测器知道这块土壤是否适合作物的生长,是否含有不良的菌种,也可以嗅出作物生长的状况,是否可以收成了。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将有很大的帮助。
护理中心可用智能终端,通过嗅觉感测器随时监测环境中是否有不良细菌,是否已消毒,以防止病菌的传染,甚至可以监测都市卫生与环境污染情况。用智能终端来监测空气中的PM10和PM2.5值,也已经有不少研究者作了不同的试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商用。
智能终端的味觉感知
具有味觉认知的智能终端可以知道每道食物的味道。你可以把智能终端碰触食物,它就可分析出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成分。这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来说,将是必不可少的应用。具有味觉感知的智能终端还能知道食品是太咸了、太辣了,或是太甜了,它可以提供每天要摄入的食物建议。它可以从数以万计的食谱中,根据营养师的建议以及食用者的喜好,重新设计出营养均衡的菜单。
厨师们也可以使用智能终端品尝自己烹饪的餐点,找出需要加强的地方,并通过不同的食材组合,开发出更多佳肴。而保健食品从业者可以针对有特殊饮食需求的人,如糖尿病患者,调配出可控制血糖却又可满足喜欢吃甜食的欲望的配方,让患者有更多选择。
智能终端的视觉感知
“计算机视觉”是一个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的技术领域,但是在智能终端得到应用的主要瓶颈是处理器的速度。随着新型半导体器件的不断出现,芯片运算速度将会有几个数量级的提高,这样,“人脸识别”将会进一步提升识别率和识别速度。
智能终端的“计算机视觉”在很大程度上将会超过人眼。例如,对于医疗图像或X光片上的不正常的图像小点,人眼不一定能作出准确的判别甚至会忽略,但是它却不会放过。如果和大数据技术包括数据分析技术配合使用,这样的视觉感知在许多场合将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不远的将来,利用智能终端的“视觉”,还可以完成3D扫描或者利用一些背景完成3D合成。图片缩放、移动、旋转、指令操作、精准控制等都可以在智能终端里自动完成。这将会对一些传统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例如,雕塑家、建筑师可以利用该技术完成一份虚拟的作品,然后再通过3D打印机把模型或实物打印出来,而医生可利用该技术做实验或者模拟手术等等。
智能终端的听觉感知
再过几年,随着机器听觉和语音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终端将可以非常准确地分析语言特征,例如使用一部智能终端,你就可以准确地知道你的婴儿为什么在哭。
另外,带有听觉感知的智能终端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到微弱的声音信号,并能判别音频的微弱变化。这对于有些场合非常有用。例如,如果用它来监测一座大桥,可以及时知道桥的哪一部分已有松动,从而可在大桥倒塌之前及时进行修复和处理。同样,用智能终端也可以做到在一棵树倒塌之前,知道内部的断裂情况。
或许还有“第六感”呢
智能终端必将成为人类器官的延伸,甚至成为感觉器官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补充。至于究竟可以延伸多少,延伸到哪里,那就要靠人们的想象力和人类的需求了。而10年之后所能想到的和需求的,又会与今天有很大不同,用到智能终端上的技术也会有巨大的进步,到时很有可能除了延伸人类的五大感官之外,智能终端还拥有“第六感”的功能呢!
面向终端用户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篇12
随着技术的进步, 远程监控成为一项应用非常成熟的技术。它大多用于对无人值守, 不便作业的复杂偏远环境下的系统进行监控。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在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的同时, 还对那些不需要经常巡视或者人力无法长期生存的区域都能保持了及时可靠的监控, 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1,2]。
沼气站建设是一项历史悠久、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农村沼气建设把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结合起来, 对解决农户炊事用能,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节支, 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 目前由于沼气站由于处在比较远的养殖场或是农村, 有关监管部门及运营商们对下面沼气站的运行没有一个直观的检测, 也不能每天都去沼气站现场监督, 所以需要一套全面的、适合的监控系统来对下面的一个或是几个沼气站进行监控及信息的处理。
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向终端用户开发远程监控系统, 并将其应用于沼气站的远程监测和控制中。该系统利用沼气站现有的控制系统采集数据, 通过有线或是无线传输网络, 送到每位能源操作者、管理者和决策者面前, 使他们随时监测沼气站的运行状态、配备专家诊断系统以达到提高能源效益、减少能源损耗、稳定运行的目的。
1 系统架构
图1所示为沼气远程监控平台硬件部分的拓扑结构方案图。其中, 外部网络是与Internet相连接的, 存在病毒与骇客的不安全区域, 外部网络与系统服务器使用硬件防火墙进行隔离。
代理服务器负责隔离Internet与处于各安全区域的服务器。所有用户提出的请求都提交给代理服务器, 由代理服务器进行处理, 将其中合法、安全的请求交由应用服务器进行处理, 再将应用服务器处理结果以及数据反馈给用户。这保障了应用服务器与数据服务器的安全[3,4]。
应用服务器是本系统的核心服务器。它负责处理请求-响应及各类业务逻辑。主要包括接收代理服务器转递的请求、处理SMS收发模组提出的数据请求、向数据库服务器发出数据操作请求并接收数据库服务器的反馈数据、生成人机界面并响应用户提出的请求[5]。
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关系型DBMS进行数据的存储与处理。备份服务器负责定时进行数据双机备份, 以便发生意外情况时进行数据恢复[6]。
2 系统操作流程
系统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从系统操作流程图可以看出, 本系统包括沼气站远程运行监控子平台、预警信息管理子平台、在线技术服务三大子平台[7,8]。其中, 远程监控子平台包括沼气站站点管理系统、监控管理、数据统计、设备管理、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五个模块;预警信息管理子平台包括预警信息发布、实时报警、报警数据管理及报警日志四个模块;在线技术服务包含数据分析、专家诊断、视频协助、在线技术培训及新技术信息发布五个模块, 具体各模块功能简单介绍如下。
1) 沼气站站点管理系统
沼气站站点管理子平台主要用于各个沼气生产站点进行管理, 要求能够通过GIS地理信息查询各站点的地理分布, 在GIS图像上能够显示各站点主要情况说明, 并且能够通过点击图像直接进入站点监控的主界面。此功能主要包含GIS地理信息、站点主要资料说明、站点资料管理、各站点实时监控画面动态链接四大功能。
2) 监控管理
此功能模块要求用于对各个沼气站点的实时监控画面进行管理。此功能包含实时监控画面、对话窗口两个功能。
3) 数据统计
提供所采集数据的查询功能, 可以实时显示用户所需要的数据值, 可以查询历史分类数据的统计值, 并以曲线图或报表的形式体现出来。
4)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功能用于对各个沼气站的运行设备进行管理。该功能包括设备清单与设备运行管理两大模块。
5) 专家分析及诊断
主要包括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运行与管理建议以及对话视频和在线支援。
6) 预警信息管理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用于当某个沼气站发生意外情况时, 实时向平台发出信息, 由平台对外根据报警级别做出反应。预警信息管理应当包含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实时报警、报警数据管理与报警日志四个功能模块。
3 软件配置
开发环境:
系统采用B/S三层架构, 开发工具:.NET (2005) 、ASP.NET (C#) 。数据库设计工具:Sybase Power Designer 11.0, SQL Server2005。网页制作工具Macromedie Dreamweaver发布环境:.Net Framework3.0、IIS 6.0、SQL Server2005。
4 结果
本监控系统已经投入运行, 运行中能够实现对每个沼气站生产工艺过程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在沼气站发生故障时, 能及时发布报警信息;能为沼气工程企业提供远程管理服务等,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面向终端用户开发的远程监控系统。分别从系统架构和操作流程设计两个方面对该系统做了具体的阐述, 并将此系统应用于沼气站中, 实际运行结果表明, 该系统能实时高效的实现远程监控的任务。
关键词:远程监控,面向客户端
参考文献
[1]王志勃, 史梦安, 刁志刚.B/S模式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 2014, 35 (8) :46-49.
[2]刘业辉.基于光纤工业以太环网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J].软件, 2014.35 (1) :123-124.
[3]戴维, 吴南建, 赵柏秦.基于CS架构的天然气远程监控系统[J].软件, 2014.35 (3) :20-23.
[4]朱志刚, 肖大薇, 王颖.Go Ahead Web Server在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 2014, 35 (7) :103-105.
[5]何宇, 施丛丛, 桑笑楠等.水利泵站远程监控安全系统设计[J].软件, 2015, 36 (9) :66-69.
[6]彭鑫, 谭彰, 黄文君, 等.基于Android的工业控制监控软件设计[J].新型工业化, 2012, 2 (5) :32-38.
[7]王要伟, 阎春平.基于Internet的钻井工程参数远程实时监测系统[J].新型工业化, 2013, 3 (8) :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