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技术

2024-07-05

盐碱地改良技术(共12篇)

盐碱地改良技术 篇1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全球土地盐碱化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据统计,全球的盐碱地总面积约10亿hm2,且正以每年100万~150万hm2的速度增长。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报道,我国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包括西北、东北、华北和滨海地区在内的17个省份,总面积超过3 300万hm2,其中具有农业利用潜力的盐碱荒地和盐碱障碍耕地近1 300万hm2。积极改良盐碱地资源,对为维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后备耕地资源,使盐碱地得到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利用盐碱地不仅可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从而提高粮食总产量,缓解粮食危机,而且还可以扩大绿化面积,改良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生活。因此,笔者对盐碱地改良技术包括传统技术和新工艺进行介绍,以期为盐碱地改良利用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1 盐碱地改良技术

1.1 利用传统技术改良盐碱地

1.1.1 物理改良技术

平整土地可有效减少盐碱斑,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水旱轮作不仅可以调节土壤水盐运动,抑制返盐,促进脱盐,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1];微区改土绿化技术可形成淡化微区,局部控制土壤返盐;合理耕作、及时松土,可减少蒸发、破除板结、改善通气、抑制返盐,利于种子萌发和根系吸引[2]。此外,深耕晒垡、抬高地形、上农下渔等措施,都能不同程度地减轻土壤盐害[3,4]。

1.1.2 水利工程改良技术

地下渗管排盐是耕地盐碱化改良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铺设暗管将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从而使土壤脱盐和防止次生盐渍化[5]。此外灌排配套技术,应先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适时适量的进行灌溉,同时完善排水系统,充分协调灌排关系,有效降低地下水位[6]。水利措施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运行规律,效果显著,但若灌排结合并做到充分协调,投资相对昂贵且维护费用很高[7,8]。因此,近代水利工程措施也由明渠排水向暗管排水、竖井排灌相结合方向以及大水漫灌向膜下滴灌方向发展[9]。

1.1.3 化学改良技术

使用化学改良剂能有效降低土壤含盐量[10]。施入石膏、磷石膏可代换土壤交换性钠离子,使钠质亲水胶体变为钙质疏水胶体,增加土壤透水性,改善土壤结构,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11,12]。施入泥炭和风化煤,可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p H、激活离子、增加养分和增强酶活性等,同时既可以减轻土壤中的盐分对作物的胁迫,又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土壤培肥能力,提高作物产量[13]。沸石和糠醛渣可提高土壤通透性,降低土壤盐分总量[14]。

1.1.4 生物改良技术

普遍认为采用生物技术治理盐碱地,是最有效的改良途径[15]。通过种植耐盐作物,正常灌溉,将土壤盐分从上层淋洗到中下层土壤,可改善耕层土壤结构状况,同时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以生物循环为机制,提高土壤肥力、改良盐碱地,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16]。施用微生物菌肥能显著影响土壤铵态氮的含量,菌剂处理后土壤酸碱度由碱性降至中性[17]。植被恢复技术也是常用的治理盐碱地的生物技术之一。

1.2 改良盐碱地新工艺

1.2.1 耐盐植物栽培技术集成

江苏绿宝林业发展有限公司[18]在从潮间带到近内陆初步脱盐的滩涂地,通过耐盐经济植物的品种筛选、栽培技术配置以及合理的栽培模式选择等技术集成,形成了沿海滩涂连续的农业种植带,并建立了产业示范基地。在新品种筛选、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相关植物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共选育苏杨7号、绿苑海篷子等耐盐经济植物新品种5个,耐盐性更强、产量更高。在品种选育方面,选用耐盐杨树无性系35杨、新选育的苏杨7号、海篷子新品种“绿苑海篷子”、碱蓬新品种“绿海碱蓬1号”、菊芋新品种南芋2号和海滨锦葵新品种。

在技术研发与集成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包括:(1)综合应用杨树抗逆性品种、耐荫药材(经济作物)与农林高效复合经营技术、林禽复合经营等技术,较大规模地示范和推广了海岸带高效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经济效益提高20%~40%;(2)利用菊芋、海葵新品种,采用海水灌溉,构建海涂能源植物种植复合清洁生产新模式;(3)利用高产品种和设施栽培技术集成应用,构建了高产、高效的海水蔬菜栽培模式,产量增加33%~88%;(4)在耐盐纤维植物栽培方面,将黄麻良种繁育技术、黄麻种植和初加工相关机械设备选配、栽培技术和管理体系、生物脱胶技术的引进与改良等环节有效集成,形成一体化模式,提高生产效率21.62%。

1.2.2 海水养殖废水利用

赵耕毛等[19]在半干旱的莱州地区,利用微区试验研究了海水养殖废水灌溉及秸秆覆盖双重作用下滨海盐土水盐行为及其耐盐能源作物(菊芋)效应。结果表明,海水养殖废水灌溉后土壤水分明显增加,同时秸秆覆盖能有效减少土壤表层水分蒸发,不仅含蓄水分还能明显减弱土壤盐分的表聚作用,有效缓解盐分对作物的直接接触危害。研究采用高矿化度海水养殖废水灌溉,覆盖条件下菊芋产量大幅提高,表明了海水养殖废水灌溉的可行性。

1.2.3 利用作物秸秆埋设隔层

王胜利等[20]在内蒙古河套灌区通过在耕层设隔层,分别利用玉米和麦秸秆完成不同深度的埋设。对土壤盐分、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及土壤养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埋设玉米秸秆比麦秸秆的土壤脱盐效果明显;埋设隔层材料对潜水位升降变化没有影响;隔层材料经过2个周期年后基本腐蚀变为有机肥料;设置隔层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略有影响。利用作物秸秆隔层,可以切断潜水蒸发、抑制耕层土壤返盐、增加土壤肥力,且成本低、见效快,是改良盐碱地的新途径。

1.2.4 DS土壤改良剂

史汉祥等[21]选用了一种工业脱硫副产品通过加工生产出的DS盐碱地改良剂,分别在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的江南村和十塘江南选择试验基地,通过改良剂的使用,结合种植不同植物,进行滨海盐碱荒地综合修复应用研究。试验基地I在施用改良剂并覆盖秸杆的条件下,8年后土壤p H值下降了18.4%,含盐量降低了77.0%;试验基地II施用改良剂同时在种植植物的条件下,4年后土壤p H值下降了17.0%,含盐量下降78.0%。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对降低土壤p H和含盐量具有较长期的效应。1.2.5喷滴共用安志荣[22]提出在盐碱地节水灌溉中喷滴共用,阐述了3年盐碱地实际应用的过程和效果,分析得出喷滴共用不仅能够提高水、肥、土地的利用率,节省各项开支,而且提高了农业产量。推广应用喷滴灌共用技术,可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作物增产显著,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又能够防止由于过度灌溉引起的水分渗漏造成的地下水位上升和土壤次生盐碱化,减轻了各种肥料、农药对土壤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改善田间小气候及农业生态环境。喷滴共用灌溉技术具有高效性,是解决盐碱地地力及快速改良土壤的一项重要措施。

1.2.6 快速培肥

黄建成等[23]在施脱硫渣与不施脱硫渣的基础上,研究施糠醛渣、生物有机肥、腐殖酸肥、秸秆、农家肥的改土效果。结果表明:(1)施脱硫渣0.9 t/hm2,可将强碱性土(p H 8.87)改良为微碱性土(p H7.96),使速效氮、速效磷从31.5、3.0mg/kg提高到38.6、5.4 mg/kg,较不施脱硫渣枸杞平均增产20.8%。在施脱硫渣基础上以施糠醛渣改土效果最优;不施脱硫渣,各有机物改碱效果较差。(2)当土壤含盐量达10 g/kg左右时,施脱硫渣0.4 t/hm2,可使土壤脱盐至中盐渍化,再增施其他有机物不会提高脱盐率。(3)强碱性土(p H8.88)在“改良剂、改良剂+化肥、改良剂+有机肥”等施用下,测定得出施脱硫渣改良土壤效果明显,土壤含盐量从4.83 g/kg降至3.18 g/kg,脱盐率降低34.16%,土壤p H下降0.7,其中改良剂+有机肥处理效果最好;同时不施脱硫渣处理改良效果微弱。

2 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进展

水利工程措施、物理改良措施、化学改良等盐碱地改良的传统技术和措施具有不同的改良效果。但由于盐碱地的改良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治理系统工程,所以对于改良盐碱土多采取以水肥为中心,包括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种树种草等综合治理方法,这是改良和治理盐碱地的主要方向。在改良盐碱土的各项措施中,从盐碱地的整治力度、排盐效果和推广使用范围看,在多种盐碱地改良技术方法中,利用工程排水洗盐是一项重要的水利技术措施,只有健全排水设施,其他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将不断涌现,如耐盐植物栽培技术,对耐盐的遗传基础、盐害机理、耐盐生理等方面研究会有更多的突破,从而促进耐盐品种的选育工作,许多植物的耐盐品种将应用于生产,从而加快盐碱地改良利用的步伐。此外,在盐碱地林业作用、高矿化地下水利用、沿海防护林建设等方面也有新的进展。

3 展望

盐碱地的改良利用无论传统技术还是新型工艺,都具有其自身的不同改良效果,在实践过程中,从单一发展为综合治理,解决了单项措施不稳定且易反复的缺点。在综合治理的同时,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治理方案,突出重点,并建立监测系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随着土地和水资源的紧缺,具有一定优势的生物改良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植物耐盐评价缺乏系统性,微生物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机理,筛选植物根际耐盐微生物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盐碱地改良技术 篇2

施用盐碱地改良剂结合种植不同植物,进行滨海盐碱荒地综合修复应用研究,结果表明:8年后试验基地Ⅰ土壤pH值由9.25下降到7.55,含盐量降低了77%;4年后试验基地Ⅱ土壤pH值降低了1.57个单位,含盐量下降了78%,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逐渐减缓.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在施用改良剂4年和8年都有明显增加趋势,0~20cm土壤颗粒组成发生由较大粒径向小粒径的明显变化,主要增加了1~100μm粒径的颗粒组成比例.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009“”(21)分类号:S156.4+2关键词:改良剂 土壤pH值 含盐量 养分状况 土壤颗粒组成

★ 浅析盐碱地改良治理的具体措施

★ 宁夏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 区域市场渠道改良案例

★ 宁夏地区干旱成因及防治对策的研究论文

★ 宁夏之行抒情散文

★ 宁夏作文1000字

★ 宁夏网络一体化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 宁夏贺兰山马鹿春季种群数量与种群动态研究

★ 以兔毛改良毛笔是谁

盐碱地改良模式研究 篇3

盐碱地 改良 模式

盐碱地的主要特点是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由于盐分多,碱性大,使土壤腐殖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湿时黏,干时硬,土表常有白色盐分积淀,通气、透水不良,严重的会造成植物萎蔫、中毒和烂根死亡,所以必须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治理和改良盐碱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农业、治理环境的一个重中之重,研究和探索盐碱土改良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措施也正在为各国的农业机构及科研机构所重视。

一、盐碱地和盐碱化

盐碱地是一系列受土体中盐碱成分作用的、包括各种盐土和碱土以及其他不同程度的盐化和碱化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盐类集聚土壤的一个种类,盐碱地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是指它的出苗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它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中间含量的就是中度盐碱地。

盐碱化是指在特定的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及由于人为不当的农艺措施及灌溉措施导致土壤盐化与碱化的土壤退化过程,它是一个动态过程。自然因素的影响周期时间较长,并需要特定的地质过程或者水文、气象等因素综合作用,其特点是范围较广、面积较大。人为因素造成的盐碱化属于次生盐碱化,主要表现在农艺措施粗放、不科学,灌溉体系不完备,管理不到位,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地区性、集中性、次生性。

二、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一)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盐碱土是在一定的自然或者人为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使也能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在海滨地区,由于常驻海水侵渍,也能形成盐碱地受含盐的地表径流影响,也能形成盐碱地

(二)盐碱地对农作物的危害

盐碱土的最主要特点是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盐和碱,由于盐分大,碱分多,土壤的腐殖物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表现为湿时粘、干时硬,通气性和透水性不良,严重的会造成作物萎蔫、中毒甚至死亡。其危害机理如下:

1、生理的水分“胁迫”

由于土壤的盐分较高,土壤的溶液浓度较高,渗透压不断增大,植物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如果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则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出现“生理干旱”而死亡。

2、盐分离子的生理毒害

盐渍环境中,植物被迫吸收较多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细胞的游离钙被钠吸收,产生细胞膜的渗透现象,体内营养不能平衡,常常表现各种营养元素的缺失和不足。

三、盐碱地改良现状模式及不足

作为粮食生产的潜力载体,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面对全球一百多亿亩盐碱地,人类尝试了各种开发利用的途径,譬如条台田整地和水利工程措施、生物改良利用措施、化学改良措施等。经历长期、反复的探索和实践,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盐碱地改良利用经验。然而,由于盐碱地类型复杂,改良十分困难。目前,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水利改良模式。

水利改良模式,即为农田水利工程改良模式。水是土壤积盐的因素,也是脱盐动力。建立健全水利设施,实行河、井、沟、渠结合,排、灌、蓄配套,进行合理灌排,调节自然界水分循环,可洗淋排除土壤中的盐分。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盐渍土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区内仅重盐碱地就有23万余公顷,约占区内土地面积的28.4%。为探索重盐渍土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基于当地盐渍土改良利用的实践,借鉴国内外盐渍土开发利用的先进成果,设计了工程改良、生物利用改良和工程、化学、生物相结合等多种盐渍土改良利用模式,并自1997年开始在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段进行以水利改良模式为主的改良试验,经过5年多的试验实践,获得了初步的结果。采取引黄灌溉洗盐措施后,100cm土层含盐量当年可下降到0.3%~0.4%,可用于种植苜蓿等耐盐牧草。2~3年后,100cm土层含盐量下降到0.2%以下,土壤有机质等养分状况也明显得到改善。该治理模式每公顷投资约2250元,与传统条田相比,土壤脱盐效果提高。然而,由于缩减了条田宽度,排盐沟比重增加,土地利用率降低,而且后期土壤脱盐效果降低。

(二)农业改良模式

主要表现为以下措施

1、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2、种植绿肥。是有机肥的重要来源,还有增加覆盖,减少蒸发和抑盐作用。

3、合理耕作。合理耕作及时松土,可减少蒸发,破除板结,改善通气,抑制返盐,利于种子萌发和根系吸引。

4、植树造林。能降低风速,减少蒸发,减轻地面返盐。

5、刮除盐土。在春秋旱季,将含盐表土刮除,移出耕地外,降低土壤含盐量。

农业改良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且成本较高。但由于其操作比较简单,而且易于在小范围内推广,目前已逐步成为被大家接受的改良途径。

(三)生物改良模式

生物改良盐碱地主要是通过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肥地力,从而提高盐碱地(盐渍化土地、碱化土地)的经济效益。通过常规灌溉 ,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和设施 ,将土壤盐分控制在植物根系土层以下的土体中。生物改良盐碱地 ,灌溉水利用率高 ,又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永久性建设。种植根系较多、较深的耐盐植物 ,土壤盐分在灌水条件 ,向下移动较深。在土壤盐分含量较高时,通过2年直接种植比较耐盐的禾本科牧草,0~40cm土壤的脱盐率可达67.3%以上;种植直根系作物枸杞3年后,0~40cm土壤的脱盐率为78.7%。而利用灌水洗盐方式改良盐碱地耗水量大,是生物改良方式的1.6倍。在土壤盐分含量高于1.5%时,利用生物方式改良后土地的产量高于灌水洗盐后的产量。

利用生物改良模式,投资小,效果稳定,不但可以降低土壤盐分,而且可以培肥地力,只要种植种类适当,还可以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这种模式见效慢,仅耕层脱盐效果明显,该模式仅限于有限的植物种类。

(四)化学改良模式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在盐碱土特别是碱土改良方面,施用化学改良剂进行改良,目前主要有石膏、钙质化肥以及施用腐殖酸类改良剂。这种改良模式的因土地类型不同,施用量也不同,施用时间长短取决于经验和资金状况,由于这种改良模式周期长、投资高、效果不稳定,推广的范围和面积不是很大。

四、盐碱地改良模式的概括与探索

四种改良模式各有利弊,适用区域和土壤环境也不完全尽同。黄河三角洲地区,应采用深松土壤、化学改良以及种植耐盐牧草相结合的方式,将工程改土、化学改良与生物利用相结合,综合其中的优点。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新疆、西北省份及东三省的个别地区可以采用以土壤改良为主、耐盐植物种植为主的改良模式,实施保护性耕作和平衡施肥,采取滴灌农艺,降低成本,加快效果转化周期。水源灌溉比较丰裕、资金充足的南方省份可以采用水利工程改良模式为主、生物改良为辅的模式,加大水利工程实施建设,配套田间工程,并运用纳米技术等生物工程技术,加快对盐碱地的生物改良。

参考文献:

[1] 吴生波等 《盐碱地改良对策研究》 地质出版社 2007年

盐碱地绿化种植改良技术探讨 篇4

1 盐碱地的定义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 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hm2, 其中我国为9913万hm2。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 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积有关, 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 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

2 盐碱地的分类

盐碱地在利用过程中, 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是指它的出苗率为70%~80%, 含盐量在0.3%以下;重盐碱地是指含盐量超过0.6%, 出苗率低于50%;中间这块就是中度盐碱地。用p H值表示为:轻度盐碱地p H值为7.1~8.5, 中度盐碱地p H值为8.5~9.5, 重度盐碱地p H值为9.5以上。

3 形成原因

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 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 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土壤质地和地下水、河流和海水的影响、耕作管理的不当。

4 改良技术措施

当土壤中含盐量超过0.3%时, 大多数园林植物不能很好存活。因此, 盐碱地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良土壤。盐碱地种植分析与土壤改良方法, 应该适用于大部分盐碱地地区。它包括盐碱地土壤改良工程、客土绿化工程两部分。

4.1 盐碱地土壤改良工程

盐碱地土壤改良包括淡水洗盐、大穴整地和生物改碱3种措施, 适合于生活区、家属区和其他非重点地段的绿化工程。

4.1.1 淡水洗盐。

在地势较高、排水较好的区域, 可采用淡水洗盐的改良措施。具体作法是:先整平土地并做好畦, 然后灌足淡水, 黄墒时进行深翻 (注意不要打碎土块) 。20多天后, 土块晒干, 盐碱集聚表面, 再灌淡水深翻, 这样反复进行3~5次后, 播种田青, 并在花期压青, 灌水。

4.1.2 大穴整地。

挖长、宽各1.5cm, 深1cm的大穴, 拣出石块、砖头等建筑垃圾后回填原土, 覆盖5~10cm厚的中砂后灌水, 此法适合于土壤含盐量0.3%~0.5%的行道树绿化工程或楼房北侧的绿化工程。

4.1.3 生物改碱工程。

用黄须菜、田菁等耐盐碱植物培肥土壤, 抑制土壤盐分上升, 从而使土壤脱盐。具体做法是:将种植地整平做畦后, 深翻、浇水, 然后栽植黄须菜, 并加强肥水管理, 定期收割。2~3年后可除去黄须菜, 播种田菁, 并继续加强管理, 适时翻压。1年后, 土壤含盐量降低至0.5%以下时, 可栽植村姑子、砂枣、紫穗槐等树种, 2~3年后, 可换成白蜡、刺瑰、旱柳等耐盐树种。此法适合于重点地段的大面积绿化。

4.1.4 化学改良法:

(1) 施用磷石膏, (2) 巧施化肥, (3) 施用腐殖酸类改良剂, (4) 施用抑盐剂。

4.2 客土绿化工程

客土绿化工程是滨海盐碱地区城填绿化中采用较多的土壤改良措施, 根据种植地的立地条件、绿化功能、要求和财力的不同, 所采用的客土绿化工程也不相同。

4.2.1 大穴客土。

挖长宽各1.5m, 深1m的树穴, 填满客上上部覆盖5~10cm的中砂, 此法适合于地势较高, 排水良好的行道树绿化工程。

4.2.2 大穴客土、上部做挡土堰口。

挖长、宽各lm的大穴, 上部周围做钢筋混凝土土堰口 (地下20cm, 地上20cm) , 下部垫20cm鹅卵石后填客土, 表面覆盖5~10cm厚的中砂。此法适合于行道绿化工程。

4.2.3 客土抬高地面。

底部设隔离层将栽植地挖深60~80cm, 周围设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高出地面30~100cm) , 底部填20~30cm厚的鹅卵石或直径3~5cm的石子, 然后换填客土。此法是重点绿化区通常采用的绿化工程, 虽然一次投资较大, 但见效快, 绿化美化效果好。

4.2.4 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或客土抬高地面底部设隔离层及滤水管。

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良的重点绿化地区, 为了保证树木的成活和正常生长, 经常采用该项土壤改良工程。即将种植地挖深60~80cm, 底部压实, 做水泥砂浆防水层, 留好排水孔, 周围设防水挡土干墙 (高出地面40~80cm) , 填20cm厚的鹅卵石或石子后填客土。或者将种植地挖深60~80cm, 并根据排水要求形成一定的坡度, 底部铺设直径30cm的缸瓦滤水管, 并使其与周围排水系统相接。然后, 填30cm厚的鹅卵石或石子, 周围做好挡土墙后, 填满客土。该项绿化工程投资较大, 但能够保证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是滨海重盐碱土地区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

5 树木种植与施肥

5.1 种植

盐碱地区的树木种植与一般土壤地区基本相同, 但应注意以下3点: (1) 在客土绿化工程的大穴整地改良工程中, 植树前必须浇透淡水, 并在土壤踏实后平整土面。 (2) 在树木栽植时一定要踩实, 以使土壤与根系密接, 减少风摇对树木成活的影响。 (3) 为了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促进树木根系生长, 在树木浇完第一遍水后, 其周围要用塑料薄膜覆盖。

5.2 施肥

盐碱土的施肥原则是以施有机肥料和高效复合肥为主, 控制低浓度化肥的使用。有机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对土壤中的有害阴、阳离子起缓冲作用, 有利于发根、促苗。高浓度复合肥无效成分少, 残留少, 但化肥的用量每次也不能过多, 以避免加重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施过化肥后应结合灌水, 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6 后期养护

盐碱地绿化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后期养护, 其养护要求较普通绿地标准更高、周期更长。为给树木供应充足的营养, 可用氯酚素喷洒树木叶片, 同时进行叶面施肥。树木栽植后1个月, 第1次浇足安浆水, 第2次浇保养水, 1个月3天一小浇, 7天一大浇。小浇即在根部少浇水, 主要是叶面喷水, 保持叶面水分;大浇即在根部浇足水, 且持续浇2~3次以上, 以达到树根在软土壤中生出新的毛细根的目的。最初几个月要浇淡水, 逐渐在淡水中添加当地地表水。夏季高温季节, 要及时在植物根部和叶面喷水、洒水, 降低根部土壤的温度, 保证花木的正常生长。

某某县盐碱地改良工作调研报告 篇5

汇报材料

中共某某县委某某县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十一月三日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某某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某某县基本概况

某某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喀什噶尔冲积平原中下游,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定贫困县。全县总面积6715.4平方千米,辖11个乡、2个镇、297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1.7%。现有耕地86万亩,林地198万亩,待开垦土地361.3万亩,宜林宜牧荒滩361.3万亩。盛产棉花、小麦、玉米、某某瓜、酸梅、西梅、红枣等,是全国粮棉生产基地和稀有果品生产基地。

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某某县地处克孜河下游,“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现象十分明显。全县2009大河来水量7.1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26亿立方米,2009提取地下水1.8亿立方米。某某县共有干、支、斗、农四级渠道8014公里,其中,已防渗长度为259公里,主要以塑膜草皮防渗为主,防渗率仅为3%。全县现有干、支、斗三级排碱渠1360公里,已清淤开挖200公里,占现有总排渠的14%。可正常使用的抗旱机井1785眼,灌溉水的利用率为41%。

三、盐碱地治理情况

(一)盐碱地现状。我县地势低洼平坦,地表水下渗严重、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埋深在1-3米,土壤次生盐碱化程度高,全县115万灌溉面积中有90%不同程度的出现盐渍化,盐渍化总面积103.81万亩。以克孜河为界南岸灌区盐渍化面积53.38万亩,其中:重盐渍化面积0.31万亩、中盐渍化面积11.56万亩、轻盐渍化面积41.51万亩;北岸灌区盐渍化面积30.68万亩,其中:重盐渍化面积0.17万亩、中盐渍化面积6.65万亩、轻盐渍化面积23.86万亩;下游灌区盐渍化面积19.75万亩,其中:重盐渍化面积0.11万亩、中盐渍化面积4.28万亩、轻盐渍化面积15.36万亩。土地盐渍化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大量减产,造成土地沙化。

(二)土壤盐渍化成因。一是特殊的地理环境。某某县地处喀什、疏勒、疏附、阿图什等县市地表水、地下水汇集的排水出路,加之降水稀少,蒸发强烈,使土壤及地下水中的盐分向土壤表层积聚。流域内的河水在汇集过程中溶解山区及土壤中的可融盐顺水流入耕地。灌区土层下没有良好的透水层,地下水径流缓慢,再加上地势平坦,水平径流基本停滞,灌区水实际处于垂直循环状况,因而形成了积盐环境。二是灌溉技术落后。某某县现有灌区采用常规地面灌水技术,以畦灌为主,一般以1亩为一个灌水单元,且土地平整度不够,虽然近几年我县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土地平整力度,但由于财力和技术力量等原因,大多数土地仍不平整,导致灌水不均匀,灌水量较大且低处积水高处积盐。三是渠道渗漏严重。由于防渗形式多为塑膜草皮防渗,防渗率低,渠系渗漏大。灌溉定额的偏高和渠道渗漏严重,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四是排水渠系不完善某某县骨干排水网已初步形成,但是支、斗、农三级排水渠的建设数量较少,供排水系统不配套。一些骨干排水渠由于配套工程不到位,加之缺乏资金及时清淤,造成排水渠淤堵,排水不畅通。

(三)盐碱地造成的危害。一是盐碱地致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差。主要表现为:土壤保墒能力差,土壤中胶体Na+含量高,透水性差,土壤脱盐困难,土壤中有效水含量低,对作物的供

水能力差。土壤中PH值高,碳酸钙含量高,使土壤中的磷易形成难溶性磷酸盐,从而降低了磷的有效性,对锌、锰、铁等元素同样有降低有效性的作用。土壤有机质降低,在洗盐排水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氮素损失严重。二是作物、林木和牧草的生存条件变差。土壤微生物活动受盐碱抑制,致使固氮菌不断减少,氨化作用微弱,由于营养物质大幅减少导致作物减产。碱土中的溶液浓度过高,使作物根系吸收营养离子的能力降低,非营养离子进入作物,打乱了作物体内正常离子平衡,干扰了作物的正常新陈代谢,破坏蛋白质合成与分解,引起可溶性盐离子在作物体内积聚,产生离子毒害,危及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死亡。根据统计,轻盐渍化可造成作物减产10~20%,中盐渍化减产可达20%以上,重盐渍化作物产量仅达到一般农田产量的50%。三是盐碱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盐碱化土壤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严重盐碱化土地被迫弃耕,由于缺少植被发育,造成土表裸露不断沙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四)盐碱地改良的必要性。一是盐碱地改良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特殊的地理环境致使某某县成为喀什噶尔河流域的水、盐汇集中心区。在现有的排水工程中,能用的斗、农两级排水沟数量极少,干、支排水沟深度又达不到输水要求,使得排水工程目前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大部分干、支排水沟成为灌溉的退水渠道,加速了排水渠的坍塌,从而抬高了排水沟的沟底高程,妨碍了地下水的排泄,加重了大片农田的盐渍化程度,全县盐碱性耕地面积已达90%左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盐碱地改良是群众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某某县是喀什地区的农业生产大县,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1.7%。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土地增产提高收入。盐碱地改良利用对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若不采取改良措施,随着盐碱化的日趋加重,保持现有的农业产值和人均收入也将遭遇很大困难。三是盐碱地改良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某某县同时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6.5%,盐碱化严重程度与其它县比较十分突出,进行盐碱地改良,改变农业生产环境,对于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对于维护县域社会稳定,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五)盐碱地治理的措施。盐碱地综合治理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降低地下水位。建立明沟排水体系,降低地下水位,在灌水洗盐期,造成洗盐排水的条件,加强洗盐效果;在洗盐后,改变毛管上升条件,造成切断土壤盐分来源,防止土壤返盐,巩固洗盐效果。二是淡化地下水满足作物对地下水含盐量的要求,地下水矿化度小于3g/L。三是把土壤含盐量降低到2.5g/kg以下。

盐碱地治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排水措施。目前,我县采用工程排水措施主要有水平排水和垂直排水两种:其中水平排水为明沟排水,垂直排水为竖井排水。水平排水主要分干、支、斗、农四级排水渠道,排水网络是否完善是影响排水工程控制地下水位、抵制盐碱化的主要因素。我县支、斗、农三级排水渠道也有一定程度的建设,但数量不多,排水作用不明显,有待完善。近几年,某某县利用竖井排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有效的降低了地下水埋深,浅水井与大河水以1:3比例混灌,不仅为土壤脱盐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为枯水年提供有效灌溉水量,缓解了灌溉矛盾。二是灌溉措施。目前我县采用标准沟、畦灌、高效节水,按计划定额灌溉,在田间灌水的全过程中控制各种水量损失;加强渠系防渗,避免跑、冒、滴、漏,防止产生深层渗漏,控制地下水的垂直补给来源。采用灌水洗盐的方法治理盐碱地,根据经验,表层土壤含盐量为2.5~6g/kg(轻度盐碱区)和12%~20g/kg(重度盐碱区),必须在非灌溉期集中灌水洗盐。洗盐季节应安排在农作物收割之后的 9月份,洗盐之后进入冬季,蒸发量小,根据我县灌区经验,在重度盐碱土地区,粘土为300~450m3/亩,壤土为200~250m3/亩。三是农艺措施。我县盐碱地改良的采用农艺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土地平整、土壤耕作、土壤培肥技术。平整使土地田面土壤表层盐分脱盐均匀,改变毛管水上升条件,防止局部积盐。通过耕翻、耕地、镇压、中耕等田间作业,创造良好的土壤表面

状态和耕层构造,达到促进土壤脱盐,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为作物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在土壤培肥措施中,我县主要采用“配沙增肥”的方法,主要是在秋收后发动群众对白地进行配沙和增施农家肥。四是生物措施。主要包括农田防护林、经济林以及生态林,林带的营造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改变了毛细管上升作用,减弱了地面和蒸发强度,起到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提供木材、燃料、饲料、肥料,促进生产,增加效益。

(六)盐碱地改良治理情况。我县盐碱地改良工程主要以排水为主,现有排水干渠八条,总长度542公里,排水支渠845.5公里。八条排水干渠分别为:阿巴霍加干排、恰依拉干排、喀伽公路南排干、喀—伽干排、艾木达瓦提干排、克孜勒苏干排、阿伽干排、“九三”干排。除恰依拉干排与艾木达瓦提干排外,其他六条已于近年通过世行项目资金清淤改造完毕,恰依拉干排与艾木达瓦提干排目前淤积严重,急需清淤改造。县委、县人民政府多方积极筹措资金,动员各方力量对盐碱地展开了治理。

一是加大新建、清淤、改造排水沟的力度,保障排水出路。自2001年以来,通过自筹、世行贷款、以工代赈、财政扶贫等资金2487.2万元共清淤干排6条、346.3公里,支、斗排渠14条、176.5公里。先后对阿巴霍加干排、喀伽公路南排干、阿伽干排、喀伽干排、九三干排、克孜勒苏干排、艾木达瓦提干排下游段、桑支排、苏里坦艾日克支排进行了清淤改造,基本实现骨干排水工程的畅通。

二是加大灌排两用机井建设力度,降低地下水位。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到盐碱地改良工作中,积极鼓励乡、村两级集体,农民,个体户出资新建浅水机井。自2006年以来我县共建设浅水机井621眼,累计提取地下水约1.6亿立方米,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根据2009年5月份喀什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出具的《某某县地下水埋深变化分析报告》,2006年以前我县地下水埋深涨落幅度比较平稳,2006年以后地下水埋深出现下降趋势,平均下降变幅为89cm。

三是提高渠道水利用率,加大防渗配套力度。通过每年对一至两条主干、支渠进行防渗,逐步提高渠系防渗率,减少地下水补给。通过近几年对部分干、支渠道采取塑膜草皮防渗,我县渠系水利用系数由1998年的0.39提高到2009年的0.46。

四是加强田间节水,实施定额灌溉,改变以往的大水漫灌模式,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主要在上游灌区实行定额灌溉,在下游灌区加大排水力度,形成“上控下排”格局。自实施定额灌溉以来,通过加强田间灌溉管理亩毛灌定额由1200m3/亩降至目前970m3/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目前我县累计实施高效节水面积4.09万亩。灌水定额的降低,农田垂直下渗水量大幅减少,从而使因地下水位抬升造成的盐碱化得到有效遏制。

五是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土地平整度,同时进行渠系合并,加大正规条田建设力度,有效减少盐渍化耕地面积。针对我县条田标准化程度底,地块零乱的现状,我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每年中、低产田改造、条田规划速度不低于5万亩,将低产田改造列入到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自“十一五”累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万亩,标准化条田由2005年占总耕地面积的30%提高到50%以上。

六是加强工程运行管理。着力发挥水政监察职能,加强宣传引导,严厉处罚破坏盐碱地治理工程行为。

(七)盐碱地改良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目前我县完成了县级排水规划和盐碱地改良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了卧里托格拉克乡、古勒鲁克乡、英买里乡、江巴孜乡盐碱地改良利用可研报告,均已通过地区评审和自治区水利部门技术评审。

(八)盐碱地改良试点工作

我县作为全疆盐碱地治理八个试点县之一,积极开展了盐碱地改良试点项目,该项目位于铁

日木乡3、6、7村,距县城3公里,项目区总面积9000亩,其中:盐渍化耕地占项目区总面积的2/3。项目总投资320万元。该项目实施前由于地下水埋深1~2.0m左右,排水不畅,常年沉积,土壤次生盐碱化相当严重,在我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该项目一、二、三期工程已全部实施完毕,通过采取排水沟开挖、土地平整、竖井排水、和化学药剂改良等综合改良措施,试点区盐碱改良效果显著。项目区土壤含盐量由改良前的平均34.9g/kg下降到

9.4g/kg;地下水埋深由改良前的平均1.0~1.6米下降到2~2.8米;地下水全盐量由4.23~

1.93g/L下降到2.4~1.1g/L;小麦、棉花、玉米产量较改良前分别增产14.4%、28.9%、20.0%。试点项目的成功建设和运行,为我县盐碱地治理、排水技术改造积累了经验,为盐碱地治理推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资金短缺仍是盐碱地改良的主要矛盾。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相继投入200多万元用于盐碱地改良前期项目编制,部分项目也已通过了上级水利部门的审查,但立项少。即使建成的排水工程也因缺少必要的运行管理费,使得工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维护,而逐渐变得排而不畅。加之近年来抗旱形势严峻,大量的水利资金投入到抗旱工作中,影响了其它基本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建议上级部门能否考虑在盐碱地改良方面予以项目和资金支持。

二是目前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对盐碱地改良项目资金偏少,且零星分散,工程效益不明显,无法实现骨干工程建设。建议上级部门对水利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建立专项资金渠道,形成资金集中优势,对排碱骨干工程进行系统性建设,并形成盐碱地治理建设和维护的长效机制。

三是缺乏灌区监测体系。要对盐碱地进行治理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灌区水文、土壤监测体系制度,监测并掌握灌区内土壤水盐剖面分布及变化特征、灌区内盐分运动规律、灌区内水量平衡及水分转化、对农业的影响或效益等,为灌区盐碱地治理工作开展提供指导。

五、近期及2010年盐碱地改良的目标和计划

盐碱地改良技术 篇6

摘 要:中海油二期绿化项目地处天津滨海新区西中环西侧,土壤环境恶劣。在该项目中,北方园林大胆将海绵城市理念与排盐工程结合到一起,成为该绿化项目最大创新点。本文全面介绍了该绿化项目的实施难点、设计思路及保障措施,并为重盐碱地绿化提出有针对性的养管措施。

关键词:重盐碱地;原土改良;海绵城市;滨海盐渍土

中图分类号:S156.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0.029

Abstract:Cnooc Ⅱ phase of greening which has poor soil conditions is located on west of Xizhonghuan in Binhai new area in Tianjin.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 and brine engineering were combined in the project.In this research,practical difficulties, design idea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were introduced for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n heavy saline soli.

Key words: heavy saline soil; soil improvement; sponge city; coastal saline soil

随着滨海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土地资源紧张与客土绿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促使园林人在原土改良方向投入更多力量。天津北方园林多年脚踏实地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应原土绿化整体方案。中海油二期绿化项目是海绵城市与该技术结合的典型代表。因此,笔者总结整个项目从设计施工到养护要点,为原土绿化提供实践经验。

1 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西中环内侧;所处区域为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年平均气温13℃。全年平均降雨量为550~650 mm,主要集中在夏季。整个区域内土壤平均pH值为8.2,含盐量为9.3%,为典型滨海盐土,地下水位在1.4~2.2 m,地下水矿化度15.5 g·L-1,次生盐渍化较重,整体绿化面积21万m2。

2 项目指标分析

2.1 现场状况

项目现场所取土样为一期施工部分原土。现场取样4个,其中3个在南侧,一个在北侧。据现场取样观测,取样现场表层土壤较疏松,土壤质地较好,深层土壤黏重,质地坚硬,土样处理过程中很难打碎。

2.2 土样分析

对送来的4份土样进行土壤pH值及土壤含盐量检测并分析,结果见图1和图2。

如图所示,除去供试土壤1号含盐69.11‰,pH值7.8,这组数据规律性差异外,其他3组数据符合正常滨海盐土特征。分析1号点位取样为返盐区域不具代表性。图2中1~3号土壤应该分别是30~60 cm、0~30 cm、60~90 cm土层所测数据,这3组数据含盐最高的是3号土样,含盐量达12.64‰;最低的是2号土样,含盐量为7.35‰;土壤pH最高为8.8,出现在图2的1号土壤中,最低7.9,出现在图1的1号土壤中。说明项目地经过雨季淋洗,现表层土壤含盐量已经有所下降,同时随着盐分的下降,土壤出现次生碱化的现象。由于没有检测八大离子,我们仅仅是推测得出下列结论:阳离子中可能Na+占优势,可溶性阴离子中Cl-和HCO3-占优势,粗略判断土壤中的盐分组成以NaCl和NaHCO3为主,土壤的碱性主要是由HCO3-引起,土壤在用作种植土时必须进行改良,除了排盐之外需要降低HCO3-的含量,并抑制NaHCO3量的继续增加,防治次生碱化的发生。

2.3 存在问题

经以上分析,本改良区域的土壤在种植利用前需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是土壤的含盐量,供试土样含盐超过7‰,影响苗木根系的生长,改良时必须降至3‰以下;其次取土范围内部分土壤的pH值较高,利用时需添加改良调理剂降低其pH值,避免土壤过高的碱性对苗木造成危害;最后是回填利用时注意土壤的培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在降低土壤碱性的同时还促进土壤中多余离子的洗出,土壤中充足的养分也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关键。

3 方案设计

3.1 设计目标

3.2.1 满足文化与美学的通达性 结合海洋文化,以鱼和浪花的形式体现在设计中,同时体现大地艺术的形式,在设计中将产业文化与海洋文化融合一起。

3.2.2 为后期绿化项目培育驯化耐盐碱苗木 考虑后期其他项目情况,在本项目中减少构筑物的设计,利用多彩的耐盐碱植物形成季相景观差异,并规划设计了一片草本耐盐碱示范区,填补市场上耐盐草本植物的空白。

3.2 设计理念

3.2.1 对当地文化与暗色的研究与提炼 天津杨柳青传统文化中年年有鱼,鱼的形象与海洋文化结合在一起,寓意资源与活力。

3.2.2 与海绵城市、湿地景观完美结合 设计中考虑原有地形,微调整形成坑塘、草沟、湿地等可以吸水、蓄水、净水的低影响开发排水系统,打造原生态的芦苇荡、碱蓬地等生态景观。见图3和图4。

4 排盐工程

4.1 排水设计

由于天津滨海地区属于典型滨海潜水盐土地区,土体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土壤pH值高、有机质含量低;风速大、蒸发量大、地下水矿化度大。做好排盐工程是绿化景观工程中保证长远效果的关键。

本项目中采取3种有效的排水措施:(1)抬高地形形成有起伏的种植面,种植面内侧向坑塘内排水;(2)种植面外侧向草沟(在园路两侧设30 cm×30 cm的草沟)内排水;(3)整体绿化区域外围向市政排水井排水(图5)。

4.2 治碱措施[2]

(1)前期可栽植耐盐碱植物(紫苜蓿、紫花地丁、紫穗槐等),后期加酸性有机物治碱。(2)挖渠排水,抬高栽植层,深翻晾晒土壤。(3)在土壤中加土酸性有机物、无机物、有机肥按一定比例混合改良——添加改良剂。(4)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绿肥内加一定比例的酸性溶液,加速碱性土的改良。

4.3 原土改良工艺流程

5 养护方案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树木栽植后成活率的高低,能否尽快体现设计要求及景观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管水平[3]。本项目特殊土壤条件建议采取一些特殊养护措施,如下。

5.1 打孔特殊措施

根据种植的不同地被植物及区域土壤含盐量,开展打孔作业。打破滞水层,加快盐分淋洗。

5.2 灌溉特殊措施

5.2.1 灌溉水质要求 应采用符合植物生长需要的水源,矿化度不得大于2.5 g·L-1,pH值在6.5~8.5之间[4]。采用再生水水源时,水质中有害离子的含量不得超过符合植物生长要求的临界值。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采取灌水洗盐,蓄淡压碱措施。

5.2.2 灌水时期要求 半湿润季风气候影响下的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的主要表现就是蒸发积盐、淋洗脱盐和相对稳定3种形式,并规律地出现在周年之中。春季(3—5月)强烈蒸发积盐阶段[1],其中根据土壤墒情,建议4月初开始大量灌水,3月初补充表层水;夏季(6—8月)淋洗脱盐阶段,注意小雨过后补水,防治过度蒸发导致盐碱上升;秋季(9—12月)蒸发积盐阶段,可以采取中耕配合灌溉;冬季(12—2月)注意大雪过后,起伏高处土壤保墒。

5.3 修 剪

通过对树木合理的整形修剪,动态控制地上、下部生长使得树木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得到调节控制,使栽植群体的结构达到和接近生态环境需求的最佳状态。在本项目中重视修剪工作可以控制根系纵向生长,促进横向生长,使其在改良土得以健康生长,以获得优质的景观效果。

5.4 施肥特殊措施

研究表明,随着土壤培肥和有机质的提高可以抑制土壤盐分向上表聚和加强向下淋洗。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使用牛粪和麦秸后能有效降低0~40 cm土层的含盐量。土壤脱盐效果依次是麦秸>牛粪>化肥。试验还显示,随着无机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土壤盐分有增加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对土体水分蒸发和盐分表聚有抑制作用,并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在加强。故在肥料选择上偏重有机肥料。

参考文献:

[1] 刘太祥.盐碱滩地生态植被构建技术集成[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41-43.

[2] 高学刚.基础知识与技术[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7-29.

[3] 郭育文.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技术及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0-17.

盐碱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篇7

1 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 定向中和土壤碱性

1.1 硫酸铵

硫酸铵水溶液呈微酸性, 其溶解于土壤溶液中, 解离成铵离子 (NH4+) 和硫酸根离子 (SO42-) , 由于作物的选择性吸收, 吸收的铵离子多于硫酸根离子, 土壤中残留的硫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 使土壤变酸, 称之为生理酸性。因此, 硫酸铵为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铵适用于一般土壤和各类作物, 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在硫铵数量较少的情况下, 最好用作追肥和种肥。硫酸铵施在碱性土壤上可以降低土壤的盐碱性, 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1.2 过磷酸钙

过磷酸钙又叫过石或普钙, 一般为灰白色粉末状或颗粒状, 属速效性磷肥。产品中因含有游离酸而呈酸性。过磷酸钙施在碱性土壤中的效果比施在沙性土壤中效果好。

1.3 硫酸钾

硫酸钾易溶于水, 属速效性钾肥, 其吸湿性小, 不易结块, 物理性状优于氯化钾, 为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钾可作基肥、追肥、种肥和叶面追肥。作基肥应采取深施覆土, 能减少钾的晶格固定, 提高其利用率。作追肥一般采用条施或穴施, 集中施到作物根系密集的湿土层。硫酸钾尽量施在轻碱地和二洼地上, 效果明显。

2 增施有机肥, 增强土壤亲和性能

2.1 有机肥的作用

腐熟的粪肥、泥炭、锯木屑等有机肥含有多种养分供作物吸收, 除了含有氮、磷、钾, 还含有氨基酸、糖类和脂肪等, 是作物营养的重要来源。增施有机肥可增强地力、培肥土壤。有机肥中的腐殖酸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保肥保水有重要作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 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消除化肥的不良影响[1,2]。施用有机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 特别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增产效果更加明显。有机肥还能改善产品的品种, 例如蔬菜上施用有机肥, 可增加维生素的含量, 而且口感好。充分利用有机肥可减少化肥用量和生产化肥所需能源, 减少环境污染。

2.2 有机肥的施用方法

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家畜粪便含有大量尿酸, 会造成烧种、烧苗、熏叶, 同时含有大量虫卵、霉菌, 如不腐熟会对作物造成伤害。多施有机肥, 使土壤具有更强的缓冲性能, 有机肥在土壤中分解产生有机酸, 也能一定程度降低土壤碱性。应用碱性土壤改良剂, 其组成主要包括石膏、尿素等。这种利用作物秸秆混合石膏等, 将化学改良与物理改良相结合的方法, 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板结, 效果显著[3]。

3 施用腐殖酸类肥料, 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3.1 腐植酸肥料的作用

一是营养全面。缺啥补啥, 螯合肥添加了35%的经螯合反应后的钙、硫、镁、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 能直接被作物吸收。二是缓释控释。腐植酸肥料添加了脲酶抑制剂和聚合氨基酸, 是一种集有机肥的优点和控释肥的高效于一体的螯合型控释肥料, 对氮肥具有缓释、控释作用。三是提高肥效。螯合肥能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种养分的互补, 促进根系发育, 提高植物对各种养分的均衡吸收能力, 使氮、磷、钾综合利用率提高20%~35%。

3.2 黄腐酸钾的应用

黄腐酸钾是腐植酸肥料之一。含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病毒抑制剂等多种营养成分, 使养分更充足、补给更合理, 从而避免了作物因缺少元素而造成的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使作物株型更旺盛、叶色更浓绿、抗倒伏能力更强[4,5]。黄腐酸钾能及时补充土壤中所流失的养分, 使土壤活化、具有生命力, 减少了土壤养分被过度吸收引起的重茬病害, 产品完全可以代替含量相同的硫酸钾、氯化钾及硫酸钾镁, 而且天然、环保。现在国内天然矿物质黄腐酸钾以欧华化工生产的最为优质。

4 水旱轮作, 有效改良盐碱地

水稻种植是改良盐碱地的一个有效途径。特别是把种稻与水旱轮作结合起来, 其增产改土效果更为显著。这项措施对于把水源较好地区的盐碱地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农田起了很大作用[6]。近几年来, 长岭县在涝洼严重的几个乡镇进行试点, 效果较好。在学习、总结、推广水旱轮作、以水治碱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今后可在全县大力推广。

5 种植耐盐碱作物

种植耐盐碱作物, 如棉花、豆科作物、麻类、地下结实作物、麦类等, 边利用边改造。对于盐碱性特别严重的部分乡镇, 水源条件不足。土壤改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能急于求成, 在推广种植耐盐碱作物的同时积极开展秸秆还田, 实现边种植边改良。

参考文献

[1]杨毅.常见作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徐映明.农药施用技术问答[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3]刘俊峰, 侯俊奎.粘土地免耕栽培技术[J].华北农业报, 2003 (5) :56-57.

[4]热汗古丽·阿不拉.新疆盐碱棉田的改良与施肥[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8) :157.

[5]董亮, 孙泽强, 王学君, 等.黄河三角洲盐碱耕地型中低产田概况及改良增产技术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 2014 (2) :62-66.

盐碱地改良技术 篇8

1 适宜区域

本技术适宜吉林省西部及北方同类型苏打盐碱稻作区推广应用。

2 技术要点

简单概括为“八位一体一条龙”技术, 即整、改、洗、种、肥、密、控、收。

2.1 平整土地

为了使土壤改良剂能够均匀地施入新垦重度盐碱地水田, 要严格整平土地, 种稻当年或前1年先旱整地后再水整地, 使田面平整均匀, 高差小于10 cm, 如果整地不平便施用改良剂, 可能导致改良剂分布不均, 造成局部盐碱危害[1,2]。

2.2 高效改土

中重度苏打盐碱地种稻必须实施“改土增粮”技术, 缩短土壤改良年限, 尽快收回改良成本, 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以下3种土壤改良方法, 既可单独使用, 也可组合使用[3]。具体方法如下:一是物理改良法。施入风沙土, 根据盐碱轻重确定使用量, 一般施用量750~2 250 m3/hm2, 在平整田面上均匀施入, 后旋耕入土15~18 cm。二是化学改良法。施入磷石膏, 根据盐碱轻重, 确定使用量, 一般施用量7.5~30.0 m3/hm2, 在平整田面上均匀施入, 后旋耕入土15~18 cm。三是风沙土+磷石膏理化同步改良法。根据盐碱轻重, 确定施用量, 常用配方为风沙土450~750 m3/hm2、磷石膏7.5~15.0 m3/hm2组合, 在平整田面上, 均匀施入, 后旋耕入土15~18 cm。也可试用大安站研制开发的脱碱1号高效改良剂。

2.3 盐碱淋洗

实施上述土壤改良后, 放水泡田3~5 d, 然后将水排干, 洗脱盐碱, 再放水淋洗1~2次。最好洗盐以后, 再施入底肥, 以减少养分流失。生产上如难以操作, 也可结合水整地时施入底肥, 然后同时泡田洗盐, 2~3次后插秧。

2.4 选择耐盐碱品种

选用耐盐碱高产水稻品种是提高盐碱地水稻产量的前提, 可以用较少的投入, 获取最大的效益。目前适合吉林省西部栽培的主要耐盐碱优良品种有东稻4号、东稻2号、白粳1号以及“长白”系列等优良水稻品种。

2.5 均衡施肥

吉林省西部新垦盐碱地, 氮磷钾最佳配比为氮∶磷∶钾=2∶1∶1, 建议施肥量:施纯N 160~200 kg/hm2、P2O550~100 kg/hm2、K2O 80~110 kg/hm2;施用方法是磷、钾肥100%作基肥施用;氮肥分期施入, 基肥40%, 追肥60%, 分2次施用。有条件的地区, 建议使用腐熟有机肥, 快速提升地力水平, 施用量30~60 t/hm2。

2.6 旱育密植

培育壮秧是确保盐碱地水田秧苗返青成活率和分蘖率的关键。根据土壤改良状况和地力水平, 确定合理的插秧密度。轻度盐碱地高产田可以采用旱育稀植技术确定插秧密度。对于吉林省西部新垦重度盐碱地水田, 由于前期盐分危害较大, 严重抑制水稻分蘖, 导致有效穗数不足而减产, 生产初期应采用旱育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即采用行株距30 cm×15 cm, 基本苗数为5~7株/穴或8~10株/穴, 或窄行密植技术 (23 cm×15 cm, 6~8株/穴[4]) 。

2.7 水分调控

盐碱地种稻, 科学管水至关重要, 水分具有调控盐碱和预防早衰的双重作用[5]。全生育期需保持水层, 勤换水, 不宜晒田, 防止返盐返碱;分期灌溉:返青与分蘖初期保持2~3 cm浅水分蘖, 分蘖末期至抽穗前期灌5~8 cm深水层;抽穗后期至开花期灌3~4 cm浅水层;蜡熟前灌5~8 cm深水层, 蜡熟后灌3~4 cm浅水层;收获前7~10 d断水, 断水不宜过早, 以防早衰和倒伏。

2.8 适时收获

盐碱地种稻要掌握好收获时期, 才能保证稻米的品质, 收获过早, 籽粒灌浆不充分, 稻谷水分过高, 不宜储藏, 断水过早或收获过晚, 随着叶片的迅速失水, 土壤中的盐碱成分会沿着根系和茎秆向籽粒中倒流, 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和出米率, 特别容易出现碎米。一般品种完熟期的稻谷, 从外观上看有5%~10%的青粒或1/3的穗变黄时收割为最佳。

摘要:总结了盐碱地高效治理与种稻改良关键技术, 简单概括为“八位一体一条龙”盐碱地“改土增粮”综合配套技术, 可大幅度缩短中重度盐碱地改良年限, 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苏打盐碱地,高效治理,种稻,改良技术,东北地区

参考文献

[1]邓伟, 裘善文, 梁正伟.中国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区域生态环境背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杨福, 梁正伟, 王志春.超高产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东稻4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J].作物杂志, 2011 (2) :111.

[3]高文武.水稻生产栽培实用技术[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4]严光彬.北方粳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7

盐碱地改良技术 篇9

目前我国盐碱地绿化普遍采用“工程避盐+客土置换”的工程措施, 虽然取得一些成效, 但是也存在严重问题。一是不仅成本极高, 而且对取土地域的土壤、生态条件造成破坏。二是栽种的一些传统的耐盐树种其耐盐能力较低, 甚至栽种云杉、雪松等不当树种, 景观效果也难以持久, 出现“一年绿、二年黄、三年进灶膛”的现象。

如何实现滨海泥质重盐碱地低成本原土直栽绿化成为当前滨海泥质重盐碱生态环境改良亟待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该研究通过筛选耐盐能力较强的适生绿化植物、提高土壤透性、生物改良、微工程技术、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等治盐措施的综合利用, 实现滨海泥质重盐碱地环境友好型绿化, 为该类型区原土直栽低成本绿化探索出一条新途径[3,4,5]。

1 耐盐绿化植物资源的引进及生态适应性鉴定

生态适应性鉴定就是将外引的植物在当地生态环境下, 经过连续3年的种植, 依据其生长发育状况 (是否可以成活、正常生长、完成其生活史) 对其作出评价。

从2004年以来, 先后引进乔木类资源20种、灌木类资源35种、草花类资源20种。经过试验场3年的观察, 适应滨海黏土中度盐碱地的植物资源如下。一是乔木类。国槐、大叶垂榆、刺槐、金叶刺槐、绒毛白蜡、多花海棠、西府海棠、红叶椿、金枝槐、梓树、杜梨、竹柳、合欢、香花槐、沼泽小叶桦等15种。二是灌木类。接骨木、金叶榆、珍珠梅、醉鱼木、金银花、欧洲大花连翅、兰草莓、红花锦带、沙柳、杠柳、直立扶芳藤、连翅、地锦、红王子锦带、中华柽柳、甘蒙柽柳、柠条、榆叶梅、大果蔷薇、黄刺梅、沙棘、匍地榆、柠条、耐盐玫瑰、月季、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等26种。三是草花类。芙蓉葵、甲龙头、金边玉带草、北景天、佛甲草、细叶芒、椒样薄荷、狗尾草、德国景天、醉鱼草、大叶补血草、野花组合、千屈草、费菜、鸢尾、萱草、马蔺、荷兰菊、波斯菊、大花金鸡菊、百日草、观赏向日葵、菊苣、费菜等24种。

2 几种绿化植物的耐盐能力精准鉴定

采用盆栽、沙培、过量浇灌设计浓度盐溶液的方法, 对17种适应冀东滨海地区生态条件的耐盐绿化植物进行了耐盐能力的精准鉴定, 得出了各自的耐盐阈值和存活阈值 (表1) , 为苗木繁育和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6,7,8]。

(%)

3 几种土壤改良剂改土效果研究

3.1 磷石膏适宜用量及应用效果试验

3.1.1 磷石膏对土壤渗透速率的影响。

施用磷石膏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结构, 降低土壤容重, 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 降低非毛管空隙度。提高土壤结构系数。从表2可知, 适量施用磷石膏, 增加了土壤透水性能, 非常有利于洗盐淋碱。

(mL/10 cm2·10 min)

3.1.2 磷石膏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 磷石膏施用量与土壤电导率成正比, 说明磷石膏越多, 则土壤全盐含量也越高。

(μs/cm)

3.1.3 磷石膏对土壤pH值的影响。

磷石膏呈酸性, pH值为3~6, 能降低土壤的pH值, 磷石膏中Ca2+可与土壤中游离的Na2CO3、NaHCO3作用, 生成Ca (HCO3) 2、Ca3 (PO4) 2、Na2SO4, 既降低了土壤的碱性, 也消除了碳酸盐对农作物的毒害。由表4可知, 盐碱土施用磷石膏后, pH值明显降低。

总之, 施用磷石膏不能降低土壤盐分总量, 但可以增加钙离子, 改变离子比例, 可有效改善土壤通透性和渗水性。田间试验表明, 可以提高洗盐的效率。通常灌水洗盐有pH值增加的趋势, 磷石膏相对减少了洗盐对pH值的影响。

3.2 不同疏松剂对滨海粉砂淤泥质土壤渗透效果研究

3.2.1 加入不同疏松材料后的渗水速度。

利用有机玻璃管土柱模拟田间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在滨海粉砂淤泥质土壤中加入不同厚度的半腐熟玉米秸秆肥、稻壳和河沙对提高土壤渗透性的效应。结果表明, 施入河沙后水分入渗速度和单位时间渗水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施入稻壳后对提高水分入渗速度和单位时间渗水量与对照相比虽有显著效果, 但远不及施入半腐熟玉米秸秆肥。适宜用量为铺5 cm半腐熟玉米秸秆肥, 混入0~40 cm土层 (表5) 。

通过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加入半腐熟玉米秸秆肥和稻壳处理, 初始下渗速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值分别为0.248 9和0.461 4) , 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半腐熟玉米秸秆和稻壳均具有吸水性, 延缓了水分下渗速度。加入河沙处理水分下渗速度显著低于对照 (P=0.000 1) 。

3.2.2 加入不同疏松材料后的渗出量。

加入不同疏松材料后渗同量如表6所示。通过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加入半腐熟玉米秸秆肥和稻壳处理, 2 h渗出量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P值分别为0.004 6和0.000 1) , 如加入河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P=0.124) 。处理间进行LSD多重比较, 结果见表7、8。

3.2.3 加入半腐熟玉米秸秆肥对土壤脱盐效果的影响。

唐山湾国际生态城青龙河东岸原土直栽绿化示范基地, 加入半腐熟玉米秸秆肥处理较对照, 加速脱盐效果明显 (表9) 。

3.2.4加入半腐熟玉米秸秆肥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在唐山湾国际生态城青龙河东岸原土直栽绿化示范基地, 2009年春季原土固相55%、液相34%、气相11%, 土壤容重在1.4~1.6 g/cm3, 固相偏高, 液相适宜, 气相偏低, 表明该土壤的孔隙度偏低, 渗透性极差。2010年早春加入5.0 cm半腐熟玉米秸秆肥, 混入40 cm土层, 10月12日取样进行分析, 土壤容重平均为1.12 g/cm3, 土壤疏松度得到明显改善。

4 地表覆盖不同材料的抑盐效果研究

通过在滨海泥质重盐碱地区挖深60 cm的集雨池, 并覆盖不同厚度的河沙 (5、10、15 cm) 和苇草 (15 cm) , 研究了利用雨季自然降雨洗盐和冬春季节抑制返盐的效果。结果表明:各覆盖处理均能起到一定的洗盐、抑盐效果, 且洗盐效果和抑盐效果随河沙厚度的增加而提高, 但以覆盖15 cm苇草处理的洗盐、抑盐效果最佳。

5 个处理5 个层次雨季前、雨季后及翌年雨季前的全盐含量如表10所示。可以看出, 雨季结束后所有覆盖处理各层次的全盐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表层的降幅高于下层, 而对照表层的全盐含量则增加了20.0%左右。第2年春天, 表层的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但覆盖处理远远低于对照。在3个覆盖大沙子处理中, 随着覆盖厚度的增加, 压盐效果也随之提高, 效果最好的处理是覆盖草处理。

(%)

2004年秋 (10月13日) 取样处理, 2005年4月24日取样, 在唐海县农科所四农台田进行了简单的麦草 (15 cm左右) 覆盖试验, 结果如表11所示。可以看出, 增加地表覆盖后, 可显著降低春季表层土壤的盐分积累。

5 种植盐地碱蓬改良盐碱地效果研究

生物覆盖对土壤改良及抑制盐分表聚的作用也很明显。据北京林业大学邹桂梅、苏德荣等研究, 种植盐地碱蓬能显著增加各层土壤的总孔隙度, 显著减少各层土壤容重及提高土壤的含水量, 且土壤表层的含水量增加最为明显;显著降低各层土壤盐分, 盐地碱蓬种植地从表层、中层到深层脱盐率依次为50.54%、43.74%和27.23%, 而对照地各层盐分反而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了17.55%、5.03%、20.54%和1.49%;显著增加各层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 而真菌数量只中层和深层才显著增加。

6月29日在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滨海农业研究所承担的原土绿化示范基地东侧重盐碱地上自然生长的盐地碱蓬群落进行多点取样调查, 株高16~25 cm, 平均含水量88.20%, Na+含量8.95 g/1 000 g鲜重或73.87 g/1 000 g干重。地上部留3 cm刈割, 产鲜草22.33 t/hm2, 可带走Na+199.8 kg/hm2。目前看1年至少可刈割2次, 可带走Na+399.6 kg/hm2。于7月16日取样, 平均株高33.5 cm, 产鲜草37.17 t/hm2, 1次可带走Na+332.55 kg/hm2。

6 咸水结冰灌溉洗盐效果研究

所用咸水矿化度7.53 g/L, 融化后为2.79 g/L。在温度最低的1月上旬灌水结冰, 结冰厚度16~20 cm, 分2~3次抽水完成。从表12可以看出, 播种前0~20 cm表层土壤全盐含量较灌水前大幅下降了65.34%, 20~40 cm下降了10.22%, 0~40 cm主根系层平均下降了41.21%。40 cm以下层次土壤全盐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但0~100 cm土体平均土壤全盐含量仍较灌水前下降了0.56%。而相邻自然状态对照, 0~20 cm表层土壤全盐含量较冬前大幅升高了68.97%, 20~40cm升高了18.69%, 0~40 cm主根系层平均升高了47.61%, 0~100 cm土体平均土壤全盐含量较冬前升高34.51%。微咸水结冰降低表层土壤盐分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9,10]。各处理pH值变化不显著。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 有效解决了滨海泥质重盐碱地改良的技术难题, 实现了滨海泥质重盐碱地低成本原土直栽绿化。在唐山湾生态城示范面积达到20.0万m2, 示范区土壤类型为滨海泥质海岸带, 0~50 cm土层全盐含量平均达到3.41%, 经1年治理、第2年栽苗、第3年形成绿化景观, 成活率达90%以上, 绿化成本仅100元/m2左右, 实现了重盐碱地低成本快速绿化, 示范效果非常显著,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见, 上述措施的推广前景广阔。

摘要:为实现滨海泥质重盐碱地低成本原土直栽绿化的目的, 筛选出适应冀东滨海地区生态环境、耐盐能力较强的绿化植物品种65个;明确了17种绿化植物的存活阈值及耐盐阈值;加入磷石膏0.45% (2.0 t/666.67 m2) 、半腐熟玉米秸秆肥5 cm (33 m3/666.67 m2) , 混入0~40 cm土层, 以提高黏土的通透性;冬春季节地表覆盖粉碎秸秆5.0~10.0 cm抑制返盐;在盐碱含量较高的地块可先种植盐地碱蓬吸盐、降盐;在淡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可利用咸水结冰淋洗盐碱。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 有效地解决了滨海泥质重盐碱地改良的技术难题, 实现了滨海泥质重盐碱地低成本原土直栽绿化。

关键词:滨海泥质重盐碱地,原土直栽绿化,磷石膏,半腐熟玉米秸秆肥,盐地碱蓬

参考文献

[1]王文成, 郭艳超, 李克晔, 等.盐胁迫对竹柳种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11, 26 (S1) :143-146.

[2]王春娜, 宫伟光.盐碱地改良的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 2004 (5) :38-41.

[3]张凌云.土壤盐碱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土的治理效果及配套技术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04.

[4]郑永宏.沧州滨海区盐碱地整理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04.

[5]高亮, 丁春明, 王炳华, 等.生物有机肥在盐碱地上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玉米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 2011, 39 (1) :47-50.

[6]牛景, 张广云, 刑东, 等.重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 2006, 12 (3) :35-37.

[7]阎旭东, 赵松山, 孙文元, 等.渤海湾港城盐碱原土的快速改良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 (3) :53-55.

[8]孙昌禹, 王文成, 郭艳超, 等.滨海泥质重盐碱地原土直栽绿化技术[J].北方园艺, 2012 (4) :102-103.

[9]王连洲.沧州滨海盐碱地造林绿化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 2008, 14 (3) :64-66.

盐碱地改良技术 篇10

笔者选用了一种工业脱硫副产品通过加工生产的DS盐碱地改良剂, 分别在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的江南村和十塘江南选择试验基地, 通过改良剂的施用, 结合种植不同植物, 进行滨海盐碱荒地综合修复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DS盐碱地改良剂选自宁波太极环保有限公司, 是国家重点环境保护技术“DS-二氧化硫烟气治理技术”应用的副产品, 是利用工业碱性固体废物经加工后再用于吸附工业烟气中硫、碳、氮元素氧化物的一种产品, 制造方法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主要成分:硫含量12.75%, 铁13.89%, 氧化钙24.11%, 氧化镁2.85%, 铜0.23%, 二氧化硅18.77%, 铝1.98%。主要重金属元素砷含量29.79mg/kg, 铬161.11 mg/kg, 铅89.71mg/kg, 镉未检出, 分别低于国家农用污泥标准GB-4284规定限值。

1.2 试验地概况

浙江省慈溪市慈溪市位于东海之滨, 杭州湾南岸, 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 所辖范围多属滨海盐碱地。四季气候分明, 冬夏稍长, 春秋略短。平均年日照时数2 038h, 年日照百分率47%。年平均气温16.0℃, 7月最高, 平均28.2℃, 1月最低, 平均3.8℃。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8.5℃, 最低-9.3℃。年平均降雨量1 200mm左右。据有关资料记载, 试验基地过去是盐仓, 土壤中钾、钠含量很高, p H值在9.1~9.4, 由于无法利用, 长期搁置撂荒, 植被主要是芦苇、碱蓬等少数几种盐生植物。

2002年7月, 选择位于慈溪市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庵东镇江南村6 666.7m2滨海盐碱荒地作试验示范基地, 位于东经121°12′22.3″~121°12′27.6″, 北纬30°18′03.7″~30°18′06.0″, 为试验基地Ⅰ。2005年2月, 为进一步在大范围内应用和示范研究, 承接了位于慈溪市十塘江南侧的10hm2滨海盐碱地改造工程与示范研究, 位于东经121°13′25.3″~121°13′56.5″, 北纬30°20′21.2″~30°20′27.8″, 为试验基地Ⅱ。

1.3 试验设计

分别在试验基地Ⅰ和Ⅱ改造区域内挖排水沟, 土壤经深翻、平整, 根据盐碱地的p H值及含盐量的初始检测值, 按耕作层深度 (0~20cm) 土壤的10%~12%添加改良剂。试验基地Ⅰ共用了改良剂240t, 平均施用量为360t/hm2, 均匀地撒施在地表, 然后悬耕3~4次, 使表层20cm土与改良剂充分混合。适量浇水后约3个月, 于2003年春按正常耕种方法进行种植。试验基地Ⅱ共用了改良剂3 000t, 平均施用量为300t/hm2, 撒施、悬耕充分混匀后经过20d的平衡, 于当年5月按常规方法进行耕种。

试验基地Ⅰ使用该改良剂后, 种植了海桐、冬青、蜀荟等十几个品种的花木, 并留有667m2地专门根据季节每年种植蔬菜和农作物。试验基地Ⅱ在经过改良剂改造后, 按工程要求比例种植了垂柳、木槿、臭椿、国槐、栾树、喜树、夹竹桃等十几个品种的绿化苗木, 在绿化间距空地每年种植了西瓜、毛豆、萝卜、白菜等作物。

1.4 采样与分析

每年分别在2个试验基地上采集0~20cm耕层土壤混合样品, 风干后过40目筛。测定土壤p H值、有机质、总含盐量、速效氮磷养分含量。分析方法参考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2008年5月分别采集2个试验基地0~20cm耕层土壤混合样品, 风干后过200目筛, 进行土壤粒度分析, 分析仪器为英国Malvern Instruments Ltd生产的粒度分析仪。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pH值与含盐量

土壤pH值是用来判断土壤酸碱性的基本指标, 试验分别对基地Ⅰ对照处理和使用改良剂处理的土壤p H值和含盐量进行了8年的跟踪分析 (见图1) 。试验基地Ⅰ经过施用改良剂并有植被的条件下, 土壤p H值由9.25下降至7.55, 下降了18.4%, 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对照处理p H值由9.25下降8.51, 下降了8.0%。由图1可知, 2002~2004年土壤p H值基本保持稳定, 但从2005年开始有下降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2005年以来当地降雨量较大, 由此而产生的自然淋溶所造成的 (见图2) 。试验基地Ⅰ在施用改良剂并有植被的条件下, 8年后土壤含盐量降低了77%。这说明施用改良剂对降低土壤p H值和含盐量具有较长时间的效果。

对试验基地Ⅱ施用改良剂同时在种植植物的条件下, 4年后土壤p H值和土壤含盐量的总体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4年后土壤p H值降低了1.57个单位, 下降了17%。土壤含盐量由9.50mg/kg降低至2.10mg/kg, 下降了78%。

2.2 土壤有机质与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

土壤有机质在施用改良剂4年 (试验基地Ⅱ) 和8年 (试验基地Ⅰ) 后分别降低了33%和19%, 水解性氮在施用改良剂4年和8年后分别降低了57%和66%, 这主要是受改土后多年种植植物的影响。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结果看, 种植植物8年后有机质下降的趋势减缓。土壤速效磷在施用改良剂4年 (试验基地Ⅱ) 和8年 (试验基地Ⅰ) 后分别增加了315%和481%, 速效钾在施用改良剂4年后略有下降, 而8年后增加了220%, 说明施用改良剂能够明显改善盐碱地土壤磷、钾养分状况。

2.3 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颗粒的粒径大小、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含量比例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性质, 也是反映土壤质地变化和耕作性能的标志特性之一。它与土壤固持矿质养分能力直接相关, 还具有调节土壤水、肥、气和热的功能, 也是评价土壤农业质量的指标之一。

利用土壤粒度分析仪对试验基地Ⅰ和试验基地Ⅱ表层 (0~20cm) 土壤进行取样分析, 结果表明, 试验基地Ⅰ施用改良剂8年后, 土壤颗粒组成发生由较大粒径向小粒径的明显变化, 粒径为100~1 000μm的颗粒由19.63%下降至5.85%, 下降了13.78个百分点;粒径为10~100μm的颗粒由66.82%增加至75.06%, 增加了8.24个百分点;粒径为1~10μm的颗粒由12.84%增加至18.56%, 增加了5.72个百分点;粒径为0.1~1.0μm的颗粒由0.95%增加至1.51%, 增加了0.56个百分点。可见, 施用改良剂主要增加了1~100μm粒径的颗粒组成, 提高了土壤对养分的固持能力, 改善了土壤水、肥、气和热的条件。

试验基地Ⅱ表层 (0~20cm) 土壤在施用改良剂4年后, 土壤颗粒组成同样发生由较大粒径向小粒径的明显变化, 粒径为100~1 000μm的颗粒由15.08%下降至5.72%, 下降了9.36个百分点;粒径为10~100μm的颗粒由79.07%增加至85.59%, 增加了6.52个百分点;粒径为1~10μm的颗粒由5.06%增加至7.71%, 增加了2.65个百分点;粒径为0.1~1.0μm的颗粒由0.79%增加至0.87%, 增加了0.08个百分点。可见, 施用改良剂也是主要增加了1~100μm粒径的颗粒组成。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改良剂对降低土壤p H值和含盐量具有较长时间的效果。试验基地Ⅰ在施用改良剂并有植被的条件下, 8年后土壤p H由9.25下降至7.55, 下降了18.4%, 含盐量降低了77%;试验基地Ⅱ施用改良剂同时在种植植物的条件下, 4年后土壤p H值降低了1.57个单位, 下降了17%。土壤含盐量由9.50mg/kg降低至2.10mg/kg, 下降了78%。

试验基地Ⅰ在施用改良剂并有植被的条件下, 8年后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 但下降有减缓的趋势, 能否维持或提升土壤有机质需要继续进行长期检测分析。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在施用改良剂4年 (试验基地Ⅱ) 和8年 (试验基地Ⅰ) 都有明显增加趋势, 说明通过施用改良剂能够有效改善盐碱地土壤磷、钾养分状况。

盐碱地改良技术 篇11

通过不同用量“施地佳”牌盐碱改良剂在油葵上的使用,验证其降盐碱的效果及油葵产量增减的幅度,为该改良剂进一步试验示范及盐碱地农作物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二、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执行时间和地点

2008年4月~10月、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也门勒乡阔克杰依达克村村民马仲凯油葵田。

2.供试作物

油葵,品种矮大头。

3.供试产品

“施地佳”牌盐碱改良剂〔有机质300g/l、AA100 g/l〕,由成都华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4.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处理1:亩用“施地佳”1000mL;处理2:亩用“施地佳”1200mL;处理3:亩用“施地佳”1500mL;处理4:对照(常规种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20m、宽 4 m、小区面积80m2。共12个小区,全试验田净面积960㎡,四周设保护行。

5.试验方法

在种植油葵前取土化验,确定土壤含盐碱量,根据含量定改良剂用量。然后按田间设计拉线打埂,播种前将产品按规定计量加入喷雾器中用水稀释,均匀喷于各小区,立即浇水,以免蒸发。为防止串水,浇水时每个小区单独灌溉,待适墒后犁地整地播种。第二次喷施在浇头水前取土化验,再按规定计量随水滴入各小区。第三次化验在收获后进行。

6.试验地气候条件

塔城市是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是北疆光热资源最为丰富和无霜期较长的区域之一。春秋日照时数13h,冬季日照时数达9.5h,夏季日照时数大15h。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年≥10℃有效积温约为2800~3000℃,无霜期123~150d。年平均气温5.9 ℃,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35.2℃。年平均降水量389.3mm。本年度降雨极少。是塔城市50年不遇的大旱之年,5月旬平均气温16.7℃,6月旬平均气温26.8℃,7月旬平均气温25.1℃,8月旬平均气温22.9℃,9月旬平均气温16.5℃。

三、试验地基本情况

1.试验地土壤条件

试验地地势平坦,前茬为打瓜,土质为潮土,土壤pH值8.4、含盐量8.87g/kg、有机质含量56.6g/kg、碱解氮54.11mg/kg、有效磷 8.0mg/kg、速效钾203mg/kg。

2.田间管理

试验地各小区施肥、播种、灌水、中耕除草等常规措施同大田一致,均在一天内完成。

四、试验结果及分析

1.各处理出苗情况调查

播种10d后,对各处理出苗情况进行调查。见表1

由表一可见,各处理比对照出苗数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且随着盐碱改良剂用量的加大,出苗数增大。

2.各处理间生育性状观察记载:见表2

从上表分析:各处理株高长势、每花盘重、千粒重各生育及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最终表现在产量优于对照。且随着盐碱改良剂用量的加大,各处理生育及经济性状的优势越明显。

3.施用改良剂后各处理土壤平均含盐量变化情况:见表3

6.各处理间含盐量变化及方差分析:见表5、表6

表六方差分析表明:F=1<5.14说明不同处理之间含盐量差异不显著,F=43.3>10.92说明不同处理与对照之间含盐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五、结论

大同盆地盐碱地改良措施 篇12

怀仁县盐碱地改造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等工程措施排盐为切入点, 以实施农艺措施抗盐为基础, 因地制宜采取各项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 进行优势互补。

1 工程排盐措施

1.1 平田整地

起高垫低, 使盐分在田间平均匀分布, 能使盐斑的盐分减少很多, 非盐斑的盐分虽增加一些, 但由于水分均匀下渗, 提高了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 不致于危害作物, 相反产生“起土不长, 垫土长”的增产效果。

1.2 整修田间道路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达到人能走、机能进、物能运、水能排、方便田间生产作业的目的。

1.3 设置排水沟

降低地下水位, 淡化地下水质, 防止地表积盐, 减轻盐碱危害, 提高土壤利用率;减少内涝灾害, 改变土壤下湿、低温条件, 提高地温, 为灌溉淋洗土壤盐分创造条件。

1.4 营造防护林网

防护林可挡风蔽荫, 增加田间湿度, 改善农田小气候;可稳固路基, 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减轻土壤返盐;通过林网吸水蒸腾, 降低地下水位,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减缓土壤盐分表聚, 从而防止和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

1.5 完善灌溉工程

采用增加水源、新修防渗渠和管灌等灌溉措施, 同时依据地块盐碱类型、盐害程度, 以及降雨规律, 制定出适宜的灌溉制度, 确定合理灌溉定额、灌溉时间和灌溉次数。根据“盐随水来, 盐随水去”的规律, 把水灌溉到田间, 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 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溶解, 再从排水沟把溶解的盐分排走, 从而降低土壤的含盐量, 达到脱盐效果, 既可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又可有效控制地下水位, 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2 农业抗盐措施

2.1 增施畜禽肥

畜禽肥养分含量全, 可在土壤中逐渐分解, 能够在作物整个生长发育期间供给养分, 具有迟效性。同时, 还可以改良土壤结构, 减轻盐碱危害, 快速有效培肥地力,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提高土壤肥力, 增强土壤活性。

2.2 增施精制有机肥

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 转化形成腐殖质, 腐殖质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从而使其孔度增加, 透水性增强, 有利于盐分淋洗, 抑制返盐。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 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 增强抗盐能力。同时, 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 一方面可以中和土壤碱性, 另一方面可加速养分分解, 促进迟效养分转化, 提高磷的有效性。近几年, 人们用畜禽粪或食品加工后的残渣经高温物理处理, 并按照作物生长需要科学配方、精制加工、浓缩而成精制有机肥, 其有机质含量高达30%, 氮磷钾含量大于4%以上, 是普通畜禽粪的3倍~5倍。其养分含量全, 而且分解快, 更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是快速改良盐碱地的优质有机肥。

2.3 绿肥间作

豆科绿肥根部的共生根瘤菌有固氮作用, 能提高土壤肥力;且大多枝叶繁茂, 增加地面覆盖, 可减轻土壤水分蒸发, 防止返盐;绿肥翻压后, 可增加土壤有机养分含量, 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抑制盐碱危害。

2.4 秸秆还田

玉米收获后, 将秸秆粉碎、深翻入土直接还田, 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可促使土壤中的钙质活化而加强凝聚作用, 使土壤形成较好结构, 从而减缓盐分的积累。

2.5 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测土化验有机质、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数据结果, 以及土壤供肥情况、作物需肥规律与产量水平、肥料性能及土壤盐分类型和盐碱程度, 采用养分平衡法, 计算不同地块、不同作物、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氮磷钾微肥用量配比, 并根据盐分含量状况实施化肥种类及用量。针对盐碱地土壤特点, 按照配方肥或土壤改良要求, 盐碱地施用化肥时要避免施用碱性肥料, 如氨水、碳酸氢铵、石灰氮、钙镁磷肥等, 而应以中性和酸性肥料为好。应增施偏酸性肥料 (磷肥和有机肥) , 并配施足量的氮肥和钾肥。确定合理的施肥或改良方式, 用化肥深施机进行化肥深施, 给作物以均衡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养分供应, 并中和盐碱危害, 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2.6 加厚耕作层

加厚耕作层可以打破犁底层, 疏松表土, 提高土壤通透性;还可切断毛细管, 减少毛管蒸发, 抑制返盐, 可提高盐分下行运动, 阻断盐分上升渠道, 又可翻压盐碱, 减少耕作层盐分危害;加厚耕作层还可增加秋雨入渗, 加厚活土层, 促进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循环, 疏松土壤, 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加厚耕作层宜早进行, 充分利用降水洗盐, 耕作后不要立即耙平, 要立垡暴晒, 晾出内部盐分, 提高洗盐效果。待土垡较干后再耙地, 有利于抑制盐分。同时要求耕作深度在30 cm以上。据测定, 土地深耕40 cm比20 cm含水量高27.2%, 增产28.5%。

2.7 采取化学改良措施

对苏打盐土和碱土, 除采取工程措施外, 必须重视化学改良措施, 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 可使土壤颗粒周围吸附的钠离子被钙离子重新置换出来, 恢复遭到破坏的土壤结构。常用的改良剂有石膏 (磷酸钙) 、过磷酸钙 (普钙) 、黑矾 (硫酸亚铁) 等几种。石膏一般每0.067 hm2用量500~1 000 kg;黑矾一般每0.067 hm2施50 kg, 重碱地可加大到100 kg, 施前与有机肥混合效果更好。碱地施磷肥, 一般每0.067 hm2施100~200 kg。

2.8 采用适宜的种植技术

要选择耐盐碱作物, 在中、重度盐碱地上选用耐盐力较强的糜黍、高粱、甜菜、向日葵、甘蓝、田菁等作物。糜黍是最耐盐碱的一种作物, 特别是分蘖以后, 土壤含盐量在5 g/kg以下时, 生长相当好, 只有在含盐量达到10 g/kg时, 生长才会受到严重抑制。在盐碱耕地从事农事活动, 力求做到适时耕耙、适时播种、适时锄田, 切忌湿耕、湿种, 出苗后应早锄、满锄 (没有苗的地方也要锄) 、深锄、多锄, 同时雨后适时松土以破除板结, 利于作物生长。

上一篇:人家下一篇:转折中的中国动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