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盐碱地区

2024-05-24

松嫩盐碱地区(通用6篇)

松嫩盐碱地区 篇1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是菊科向日葵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洋姜、鬼子姜、洋芋头等。菊芋原产北美,后经欧洲传入我国,由于适应性强而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菊芋植株高大(最高达3 m以上)、生长迅速,地下块茎可食用,富含的菊糖在食品和医药领域是重要的原料[1]。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就开展了以菊芋为基质的生物乙醇生产工艺的研究[2,3,4,5,6]。近年来,化石能源的紧张促进了生物能源的发展,探讨以菊芋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工作也逐渐增多[7,8,9,10]。菊芋块茎所富含的果糖可直接发酵制成乙醇,利用菊芋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在工艺上可能比传统的淀粉乙醇还要简单。另外,菊芋的地上茎秆部分则可能成为纤维素乙醇生产的重要原料[1]。

在中国发展能源植物要遵循“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利用我国大量存在的荒山荒坡、盐碱地、沙地等边际土地资源来发展能源植物。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有盐碱土近66.7万hm2,主要分布在大庆及齐齐哈尔南部地区,其中含盐量超过1%的盐土和盐碱土超过10万hm2,据20世纪90年代调查,黑龙江省盐渍化土壤比50年代增加了13.3万hm2,年增加2 600多hm2。盐碱地的不断扩张严重地威胁着黑龙江省农牧业产业的安全,所以将菊芋作为能源植物种植在黑龙江省松嫩盐碱地区,不仅可以改良盐碱地,保障松嫩盐碱地区农牧产业的安全,而且可以促进黑龙江省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泰康镇奶牛公寓附近,地处N46°52′28.97″,E124°28′16.12″,海拔142m。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6~4.4℃,年平均日照2 852 h,无霜期158 d,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土壤为盐碱化草甸土。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试验于2011~2012年进行,供试材料为栽培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和野生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分别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和大庆市丰收屯提供。

2.2 方法

2.2.1 试验设计

小区面积20 m×7 m,2011年5月18日播种,盐碱胁迫分中度和重度2个处理,其中重度盐碱胁迫不施肥不割草,中度盐碱胁迫分不施肥割草、不割草施肥和对照(不施肥不割草) 3个处理,每个处理2次重复(见表2,表3)。

2.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随机选取30株菊芋,测量根茎、株高、叶片长×宽、冠幅,并观察生长状况,2011年共测量了3次,分别为6月21日、8月3日和9月2日。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野生菊芋生长的影响

在中度盐碱土壤上种植的菊芋出苗率在99%以上,生长状况良好,在重度盐碱土壤上种植的菊芋断苗现象普遍,出苗率为50%左右,试验地野生菊芋在6月初至7月中旬雨季之前,整体有萎蔫现象。

由于2011年8月3日测量的数据完整,所以选取这组数据利用DPS 7.0进行多重数据比较分析。

注:P<0.05。下同。

Note:P<0.05.The same below.

通过表4可以看出,中度盐碱胁迫下施肥对野生菊芋株高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对野生菊芋的基径、叶片长和宽及冠幅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割草对株高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对冠幅、基径、叶片长和宽的影响差异显著;重度盐碱胁迫与中度对照对野生菊芋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通过分析说明割草、施肥对野生菊芋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割草对野生菊芋冠幅的影响更显著一些。

3.2 不同处理对栽培菊芋生长的影响

栽培菊芋在中度盐碱胁迫下出苗率在99%以上,生长状况良好,而在重度盐碱胁迫的栽培菊芋断苗现象普遍,出苗率为40%左右,试验地栽培菊芋在6月初至7月中旬雨季之前,整体有萎蔫现象。

通过表4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中度盐碱胁迫下施肥对株高、基径、叶片宽和冠幅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对叶片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割草对冠幅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对株高、基径、叶片长和宽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重度盐碱胁迫对株高、基茎、叶片长和宽及冠幅的影响与中度对照相比差异均显著。通过分析说明施肥、割草对栽培菊芋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重度盐碱胁迫明显阻碍栽培菊芋的生长。

3.3 施肥和重度盐碱胁迫对野生菊芋株高及基径月增长的影响

因为割草处理是在6月下旬进行的,所以这里只做中度施肥、重度盐碱胁迫与对照的月增长曲线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施肥对野生菊芋株高的影响明显,可以促进野生菊芋株高的生长,重度盐碱胁迫明显阻碍野生菊芋株高的生长。

从图2中可以看出,施肥对野生菊芋基径的影响明显,而重度盐碱胁迫对基径的影响并不明显。

3.4 施肥和重度盐碱胁迫对栽培菊芋株高及基径月增长的影响

从图3中可以看出施肥对栽培菊芋生长的影响不明显,重度盐碱胁迫明显阻碍栽培菊芋株高的生长。

从图4中可以看出重度盐碱胁迫明显阻碍栽培菊芋基径的生长。

3.5 开垦年限对栽培菊芋产量的影响

2012年5月15日共种植约2 001 m2栽培菊芋,其中1 334 m2为2011年开垦的土地,667 m2为2012年新开垦的地,种植前施尿素,施肥量0.12 kg·m-2,表5为新开垦与开垦1 a的土壤理化性质,从表5中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土壤理化性质相差不大。

2012年6月26日开始,每月测量一次株高和基径,分析比较新开垦与开垦1 a土壤对菊芋株高、基径的影响。下面选取9月25日测量的数据和10月12日测量的块茎产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两个处理之间在株高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基径之间没有差异,块茎产量都达到了30 000 kg·hm-2以上,新开垦土壤的块茎产量要大一些。

3.6 不同开垦年限对栽培菊芋月增长的影响

从图5中可以看出,7月下旬以后,菊芋进入快速增长期。

从图6中可以看出栽培菊芋基径9月份以前是快速增长期,9月份以后基本不再增长。

4 结论与讨论

4.1 盐碱胁迫对菊芋生长的影响

栽培菊芋和野生菊芋均能在中度盐碱土壤上生长和繁殖,重度盐碱明显影响野生菊芋和栽培菊芋的出苗率,对野生菊芋的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对栽培菊芋的生长影响差异显著,说明野生菊芋比栽培菊芋对重度盐碱胁迫具有更好的抗性。

4.2 割草对菊芋生长的影响

割草对野生菊芋株高的影响不显著,而对基径、叶片长和宽、冠幅的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割草对栽培菊芋冠幅的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株高、基径、叶片长和宽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

4.3 施肥对菊芋生长的影响

施肥对野生菊芋株高的影响不显著,而对基径、叶片长和宽及冠幅的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施肥对栽培菊芋生长的影响除叶片外均不显著。

4.4 土壤开垦年限对栽培菊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新开垦的土壤对栽培菊芋株高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基径没有显著差异,同时新开垦土壤的块茎产量要大一些。

通过分析可得出,栽培菊芋和野生菊芋均适合在中度盐碱土壤上栽培与发展,产量可达以到30 000 kg·hm-2以上,野生菊芋比栽培菊芋对重度盐碱胁迫具有更好的抗性。菊芋是适合在松嫩盐碱地上发展的优良能源植物。

摘要:为探求能源植物菊芋在盐碱地栽培的发展前景,选取栽培菊芋和野生菊芋2份试验材料在松嫩盐碱地上进行了施肥、割草、重度盐碱胁迫及土壤不同开垦年限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这2份材料均可在中度盐碱地上正常生长和繁殖,施肥、割草对菊芋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重度盐碱胁迫会降低菊芋的出苗率,野生菊芋对重度盐碱胁迫表现出更好的抗性,栽培菊芋在中度盐碱地上产量可达到30 000kg.hm-2以上。通过试验表明菊芋是适合在松嫩盐碱地上发展的优良能源植物。

关键词:菊芋,松嫩平原,盐碱土地,能源植物

参考文献

[1]阎秀峰,李一蒙,王洋.改良松嫩盐碱草地的优良植物-菊芋[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25(6):812-816.

[2]Guiraud J P,Deville-Duc T,Galzy P.Selection of yeaststrains for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inulin[J].Folia Microbi-ol(Praha),1981,26:147-150.

[3]Margaritis A,Bajpai P.Ethanol production from Jerusalemartichoke tubers(Helianthus tuberosus)using Kluyveromy-ces marxianus and Saccharomyces rosei[J].Biotechnol Bio-eng,1982,24:941-953.

[4]Margaritis A,Bajpai P.Effect of sugar concentration in Je-rusalem artichoke extract on Kluyveromyces marxianusgrowth and ethanol production[J].Appl Environ Microbiol,1983,45:723-725.

[5]Bajpai P,Margaritis A.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pH onethanol production by free and immobilized cells ofKluyveromyces marxianus grown on Jerusalem artichokeextract[J].Biotechnol and Bioeng,1987,30:306-313.

[6]Drent W J,Lahpor G A,Wiegant W M,et al.Fermentationof inulin by Clostridium thermosuccinogenes sp.nov.,athermophilic an aerobic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varioushabitats[J].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1,57:455-462.

[7]Sehorr—Galindo S,Ghommidh C,Guiraud J P.Influence ofyeast flocculation on the rate of Jerusalem artichoke extractfermentation[J].Curr Microbiol,2000,41:89-95.

[8]Szambelan K,Nowak J,Czarnecki Z.Use of Zymomonasmobilis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ixed withKluyveromyces fragilis for improved ethanol and produc-tion from Jerusalem artichoke tubers[J].Bioteehnol Lett,2004,26:845-848.

[9]Negro M J,Ballesteros I,Manzanares P,et a1.Inulin—con-taining biomass for ethanol production:carbohydrate ex-traction and ethanol fermentation[J].Appl Biechem Bio-technol,2006,129-132:922-932.

[10]Curt M D,Aguado P,Sanz M,et a1.Clone precocity andthe use of Helianthus tuberosus L.sterns for bioethanol[J].Ind Crops Prod,2006,24:314-320.

松嫩盐碱地区 篇2

“大力士”甜高粱是美国百绿国际集团培育的一年生、可多次刈割的杂交优质饲草,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饲用效益好等特点,既可做青饲用,又可用来青贮或混贮[3],2004年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准予在我国推广种植。

该项目拟在松嫩盐碱地试验栽培“大力士”甜高粱品种,以研究它在松嫩盐碱地区的适应性与作为能源植物的发展前景。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泰康镇,设有2处试验地,试验地1为奶牛公寓附近的盐碱草地,E46°52′28.97″,N124°28′16.12″,海拔142 m, 试验地2为4 km的开垦30 a以上的农田,E46°53′55.77″,N124°29′21.05″,海拔145 m。泰康镇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6~4.4℃,年平均日照2 852 h,无霜期158 d,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土壤为盐碱化草甸土。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及来源

供试高粱品种为“大力士”甜高粱,其来自美国百绿集团北京分公司。

2.2 方法

2.2.1 试验设计

设2处试验地试验栽培,其中试验地1为333.5 m2,试验地2为1 334.0 m2,5月初整地,试验地1整地前施尿素40 kg作底肥,试验地2施腐熟的牛粪约3 000 kg,然后机械翻地、整地,起垄,垄宽约70 cm,2012年5月15日播种,机械播种,播前垄沟灌水,播种量为22.5~30.0 kg·hm-2,播种深度3~5 cm,待6月中旬出苗后间苗,保证苗间距20 cm。及时除草。施肥整地后,试验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见表1。

2.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随机选取30株甜高粱,测量株高和基径,每月测量1次,分别是6月26日,7月19日,8月29日,9月25日,并于9月25日收割测算产量。数据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力士”甜高粱生长动态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甜高粱株高从6月末到到9月份为快速增长期,9月份以后增长的很少或基本不再增长。而基径7月19日以前为快速增长期,以后增长的较少(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甜高粱基径7月19日以前为快速增长期,7月19日以后增长的较少。

3.2 不同试验地对株高、基径和产量的影响

表2结果说明2个试验地的甜高粱都可以在含盐量1.78 g·kg-1以下的土壤中正常生长,并且可以达到较高的产量。

注:α=0.05。下同。

Note:α=0.05.The same below.

从表3中可以看出,F值0.438 415小于临界值4.006 873,所以2个试验地在株高之间差异不显著。

从表4中可以看出,F值31.654 36远大于临界值4.006 873,同时P值远小于0.01,所以2个试验地在基径之间差异极显著。

从表5可以看出,F值3.442 341小于临界值7.708 647,所以2个试验地在地上生物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4 结论与讨论

4.1 大力士甜高粱株高、基径的月增长动态

大力士甜高粱株高9月份以前为快速增长期,9月份以后基本不再增长,而基径7月19日以前为快速增长期,以后增长的较少,10月份以后松嫩盐碱地区容易出现霜降,所以9月末是松嫩盐碱地收获大力士甜高粱的最佳时期。

4.2 不同试验地对株高、基径和产量的影响

2个试验地的甜高粱在株高和产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基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2个试验地的含盐量、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相差较大,而有机质含量相差不大,这说明大力士甜高粱对盐碱化土壤适应性较强,可以在含盐量1.78 g·kg-1的土壤中正常生长,并且可以达到较高的产量,而且产量可能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直接相关。

综上,大力士甜高粱是可以适应松嫩盐碱地区的优良饲用作物,也可作为能源植物在松嫩盐碱地区推广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水怡,李南珠,邹剑秋,等.甜高梁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与开发应用前景[J].江苏农业科学,2009(3):11-13.

[2]李颖,谷卫彬,石雷,等.盐胁迫对甜高粱幼苗碳同化和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的影响[C]//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环境生理与营养生理专业委员会.2005年全国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广东:湛江,2005:50.

松嫩盐碱草原禾本科牧草引种试验 篇3

关键词:禾本科牧草,松嫩平原,比较试验

松嫩平原现有草原187万hm2, 以盛产羊草而驰名中外, 草原构成了该区生态环境的主体, 草业、畜牧业也是当地主要优势产业之一, 但长期以来, 随着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剧增, 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干扰强度日益增大, 毁草开荒、以粮挤牧、垦建失调、草地负载过重、环境污染等致使该区草原逆行演替加剧, 草原退化、盐碱化、沙化问题严重, “三化”面积已达松嫩草原面积的84.9%, 草原“三化”的治理已迫在眉睫。近年来,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草原休 (禁) 牧、退耕还草、治理生态环境项目的实施, 人工草地面积逐年增加, 但由于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禾本科牧草品种较少、混杂、管理不当等原因, 致使人工草地产草量低, 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2007—2009年引进10个禾本科牧草品种, 在大庆市大同区进行试验, 以便筛选出适应松嫩平原自然条件的优良禾本科牧草, 为该区建植高产、优质的草地, 发展草业及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区选在大庆市大同区高台镇天然草原, 地处北纬46°22', 东经124°84', 海拔137 m,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 冬季严寒, 少雪, 多西北风;春季干旱, 少雨, 多大风;夏季高温, 多雨, 光照足, 多南风;秋季温凉, 晴天多, 气温逐渐降低转冷。年平均气温为3.8℃, 年平均活动积温为2 883℃,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10 h, 年平均降水量为430 mm, 多集中在5—9月份 (约占75%) 。无霜期150 d左右。盐土和碱土分布在草原内, 重盐碱土呈斑状分布, 植被稀少, 有的是不毛之地, 土壤p H值在8.2以上。

1.2 供试材料

引种筛选试验共选用10个禾本科牧草品种[2], 分别是羊草 (野生) [Leymus chinensis (Trin.) Tzvel.]、星星草 (野生) [Puccinellia distans (L.) Parl.]、无芒雀麦 (北京) (Bromus inermis Leyss.) 、披碱草 (北京) (Elymus dahuricus Turcz.) 、国产冰草 (内蒙古) (Agropyron desertorum Schult.) 、G1-120披碱草 (Elymus dahuricu Turcz.) 、04-16蒙古冰草 (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cv.Neimeng) 、03-3无芒雀麦 (Bromus inermis Leyss.) 、G3.41.74无芒雀麦 (Bromus inermis Leyss.) 和02-16披碱草 (Elymus dahuricus Turcz.) 。

1.3 试验设计

小区面积7.2 m2 (4 m×1.8 m) , 6行区, 行距30 cm, 随机区组排列, 区组间留观察道1 m, 重复3次。播种前进行翻耙草地, 人工划区平整地面。2007年5月30日人工开沟播种, 根据品种不同播种量分为15, 25, 35, 45 kg/hm2, 播种深度2~3 cm, 播后镇压。试验期间根据杂草和病虫害情况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 严防人畜危害试验草地。

1.4 测试项目

1.4.1 物候期观测

在返青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观测和记载物候期, 取4 m长样段按测定标准进行[3]。

1.4.2 越冬率的测定

从播种第2年, 每年4月15—30日在小区选择有代表的长1 m的样段 (3次重复) , 测定翌年返青植株数与越冬前总植株数之比, 即为该品种的越冬率。

1.4.3 生长速度测定

在每年6月中旬和8月下旬在固定样方内选10个植株测定生长速度。每隔15 d测定1次株高。同时在每次刈割后测定再生株高度, 重复3次。

1.4.4 茎叶比测定

在每次刈割后取0.25 kg样品, 茎叶分开, 测鲜、干质量, 确定茎叶比。

1.4.5 产草量测定

在抽穗期至初花期, 全区刈割后测定鲜草产量, 每茬草取1 kg样品风干后折算干草产量。

1.5 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由软件SAS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牧草物候期 (见表1)

于2007年5月30日播种, G1-120披碱草、04-16蒙古冰草的出苗期为6月10日。披碱草 (北京) 、03-3无芒雀麦、G3.41.74无芒雀麦、02-6披碱草的出苗期为6月12日。羊草 (野生) 、国产冰草 (内蒙古) 、无芒雀麦 (北京) 和星星草 (野生) 的出苗期为6月20日, 星星草 (野生) 因为气候干旱出苗较少。从禾本科牧草播种当年的生长发育情况看, 只有少数几个品种能达到开花期, 但不能结实, 其他均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牧草的返青期在4月15—20日, 其中羊草 (野生) 、G1-120披碱草、04-16蒙古冰草3个品种返青较早, 于4月15日返青, 其余的均在4月20日返青。抽穗期在6月5—15日, 星星草 (野生) 和羊草 (野生) 的抽穗期较晚分别在6月15日和6月10日, 其余品种均在6月8日之前抽穗;开花期在6月25日—7月6日, 其中无芒雀麦 (北京) 、03-3无芒雀麦、G.3.41.74无芒雀麦于7月6日开花, 其余品种均在6月28日之前开花。除星星草成熟期较早以外, 在7月20日, 其余参试草种的成熟期在8月5—10日之间, 品种间差异不大。

2.2 越冬率 (见表1)

越冬率以羊草 (野生) 、星星草 (野生) 、G1-120披碱草和国产冰草 (内蒙古) 最好, 越冬率为100%;越冬率较好的品种还有02-16披碱草、披碱草 (北京) , 越冬率分别为99.0%和96.7%;在盐碱草原上越冬率最低是04-16蒙古冰草, 越冬率为86.2%;其余的3个品种越冬率在90.0%~91.7%之间。参试的牧草越冬率均在85%以上, 表明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在松嫩盐碱草原上生长发育表现良好。

2.3 茎叶比 (见表1)

牧草的茎叶比与其质量密切相关, 参试牧草茎叶比在1.21~3.12之间, 茎叶比值高的草种质量相对比较差, 参试的禾本科草中以无芒雀麦草属的3个品种的品质好于其他品种, 茎叶比在1.21~1.64之间;以星星草茎叶比最大, 为3.12;其余品种的茎叶比在2.22~2.63之间。

2.4 生长速度

禾本科牧草产量测定结果见表2。

注:显著性测定的α=0.05列中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含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α=0.01列中大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含相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禾本科牧草的生长速度与其生长能力和产草量密切相关。从表2可见, 参试的10个禾本科牧草日均增高0.79~1.35 cm, 生长速度表现较好的是披碱草属的3个品种, 02-16披碱草、G1-120披碱草和披碱草 (北京) , 日均增高分别为1.35, 1.33, 1.26 cm;其次, 生长速度表现较好的为G3.41.74无芒雀麦、无芒雀麦 (北京) 和04-16蒙古冰草, 日均增高1.06, 1.02, 1.01 cm。其余4个品种日均增高0.79~0.97 cm, 其中星星草 (野生) 的生长速度最低, 日均增高0.79 cm。生长速度除本身的特性外, 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很大, 2009年春天持续干旱40 d以上, 牧草生长前期速度较慢, 影响了其生长发育和生物产量。

2.5 生产性能

参试草种产草量的高低决定其生产性能的好坏, 也对其取舍起着重要作用。从3年产草量的测定结果可见, G1-120披碱草产量最高, 平均每公顷产干草5 812.2 kg, 每公顷比其他9个品种增产干草889.1~3 295.1 kg, 即增产18.09%~130.91%, 差异显著 (P<0.01) ;其次为02-16披碱草和披碱草 (北京) 2个品种, 平均每公顷产干草4 923.1, 4 914.1 kg, 二者比03-3无芒雀麦、无芒雀麦 (北京) 、国产冰草 (内蒙古) 、羊草 (野生) 、星星草 (野生) 分别增产686.1~2 406.0 kg和784.9~2 397.0 kg, 即增产19.23%~95.59% (P<0.01) 和19.01%~95.23% (P<0.01) , 二者与G.3.41.74无芒雀麦差异显著 (P<0.05) ;04-16蒙古冰草、G.3.41.74无芒雀麦、03-3无芒雀麦、无芒雀麦4个品种与国产冰草 (内蒙古) 、羊草 (野生) 和星星草 (野生) 差异显著 (P<0.01) ;国产冰草 (内蒙古) 和羊草 (野生) 的产草量也显著高于星星草 (野生) 的产草量 (P<0.05) ;以星星草 (野生) 产草量为最低, 每公顷平均产干草2517.1 kg, 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9个品种。综上所述, G1-120披碱草、02-16披碱草和披碱草 (北京) 、04-16蒙古冰草和G.3.41.74无芒雀麦这5个品种表现较好, 能获较高的产草量, 可在黑龙江省松嫩盐碱草原上推广种植。

3 结论

在黑龙江省松嫩草原对10个禾本科牧草品种进行了3年的引种筛选试验, 由生育期、越冬率、生长速度、茎叶比、生产性能5个方面的综合测定结果可见, G1-120披碱草、02-16披碱草和披碱草 (北京) 、04-16蒙古冰草和G.3.41.74无芒雀麦这5个品种表现较好, 适应性强, 抗寒, 耐旱, 耐盐碱, 在盐碱草地上种植能获得较高的产草量, 适宜在黑龙江省松嫩草原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南京农学院.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6.

[2]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中国牧草登记品种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9.

松嫩盐碱地区 篇4

该区地处农牧交错带的经济现状和当地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土地资源开发方式要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利用本地区现有土地进行土地开发建设,如何在保护该地区环境的同时,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既是理论研究也是实际开发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阐述,以期能够对该区生态开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所贡献。

1 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的生态现状

从长期来看,虽然自然因子的相互作用是松嫩平原西部地区土壤发生盐碱化的根本原因,但近年来人为活动是促进其发展的外因,是主要的驱动因子[2,3]。当地农牧民为了从草原上获取更多经济收入,对承包的草场过度开垦或过牧养畜,更由于近年人口压力的逐年增大,加大了草地承载的社会发展压力,导致该区草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对松嫩平原的不合理利用加剧了苏打盐渍化土壤的发生及演化。以大安市所属地区为例,目前盐碱地面积占大安市土地总面积51.45%,其中中重度盐碱地占盐碱地总面积的65.99%,中重度盐碱地占据盐碱地中的主要部分[4]。由于承载压力加大,西部草地产草量一般仅为715.50-900kg/hm2,植物平均高度仅为0.35-0.50m[5],许多草场由于严重的土壤盐碱化已失去利用价值。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的土地盐碱化已经对该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土地盐碱化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2 生物治理的技术开发原理

松嫩平原土壤盐碱化是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育的,有其特殊的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及生物作用因素,其形成特点一是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下水补给充足或过剩,地下水位埋深普遍较浅(1-4m);二是土壤的盐分来源于成土母质;三是地下水径流系统中的盐分主要来自于系统补给水中的溶解盐类和矿物溶解的盐类,地下水成为盐分运移的主要媒介[6,7,8]。

松嫩平原苏打土壤盐碱化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决定了该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的,在治理上应采取以形成并维持土壤表层(面)淡化层为核心的开发主线,即在不强调减少土体盐碱成分总贮量的前提下,通过水、盐、肥等要素时空、存在形式的调节来实现盐分的时空分布调控,协调植被与其主要根系活动层之间的关系,在土壤表层(面)建立一个良好的水、盐、肥的低盐淡化层,供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并在以后的管理维护中,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移规律,通过以控制水分运移为中心来调节土壤盐碱化程度;在经济生产方面,利用高效作物和水生物在盐碱地低盐淡化层正常生长的有利条件,通过生物吸收利用深层土壤中的盐碱成分生产出具有特色风味的优质农产品,并确立以主打生态品牌的农产品营销策略,发挥产品特殊的竞争优势,建立现代企业的运营制度,形成产业化发展的盐碱地综合治理途径,这样通过盐碱化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丰富的盐碱资源就可以变害为利,从而在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开放生态系统内实现营养流的循环增加、能量流的循环高效和经济流的循环增值。

3 生物治理的指导思想

总结以往的工作发现,该区盐碱化土壤的治理工程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下,以工程项目建设为中心展开的。尽管其中有企业参与,但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开发行为,而是以国家和政府财政补贴为主要投资来源的一种公益性事业,其主要目的是恢复生态,经济效益没有作为工程治理的主要目标,因而治理效果有限。实践证明,治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能否解决当地的经济收入问题,或者说是能否解决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问题。

历史上松嫩平原西部以草甸草原为基本植被类型,在地区特有的环境背景下,由于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土地盐碱化程度加重。在目前条件下,不宜把发展效益较高的工业经济作为主要产业,而应该把原料来源范围广、原料可弹性供应的畜牧业作为本地区行业发展主导。因此,土地开发应以草地保护和恢复为主,进行以畜为主的农业开发思路。这就要求相关生物治理技术的应用能够上升到产业化发展的高度上,通过在生产中的技术应用使之逐渐形成技术研发与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利于后续技术的研发,进一步在更高起点上增加产业的竞争实力,形成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的生态产业化运行机制,从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通过区域特色盐碱化资源的生态产业化利用,将该地区最丰富的盐碱资源与生态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因素对自然改造的制约,在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的基础上,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4 生物治理的技术开发原则

4.1 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相统一

长期以来,人们把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截然分开,甚至把经济规律超脱于自然规律之上,这种认识在历史上一定时期,对于调动人们改造自然的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松嫩平原西部草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50年代初期,该地区尚有草地约200×104 hm2,到了1986年退化到180.02×104hm2,根据遥感影像的解译数据可知,到了2001年该区草地面积已经减少到了85.17×104hm2,在减少的草地面积中,一部分被开垦为农田,另一部分则演变成了盐碱化草地,而退化了的草地和耕地正是盐碱地面积扩张的主要来源[9]。恶化了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该地区的经济贫困,这充分证明了是生态规律制约经济规律,而不是相反。这是因为生态规律是在广阔的生物圈内起作用的,而经济规律却只仅仅在社会再生产领域中起作用。社会再生产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的,社会再生产的主体———劳动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具有自然属性。因此,应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改善该地区的生态条件,在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

4.2 以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平衡有三种具体表现形式:一是相对静止稳态,即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输入输出基本相当。其净生产能力较低,但物质的积累量大,系统承受能力强,合理开发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又有利于群落的更新。二是动态稳定状态,即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输入输出围绕着某一个值上下波动。三是非平衡稳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总是输入大于输出,系统始终保持一种远离平衡态的稳态,一般生态基础条件比较差、一旦受损不易恢复的生态系统适于保持这种状态。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盐碱地成因的自然背景和人力不可逆转的特点,导致在该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极为脆弱,因此非平衡稳态,即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输出输入并不应是围绕一个饱和量上下波动,而是积累远大于消耗,成为在该地区现代农业开发过程中需要保持的农业生态平衡状态。该区的生态环境一旦因为物质与能量失衡而恶化,再重新恢复到平衡态的难度就很大,从物质与能量循环角度来看这也是当前松嫩平原西部退化盐碱地尚无行之有效治理措施的重要理论原因。

农业开发建设是直接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进行的,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直接影响着输出的农业产品的种类、质量和数量,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的各个方面。因此,生态平衡既是实现当地农业发展自身平衡的基础,又是实现整个地区经济平衡的一个先决条件。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区域而言,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物质结构、能量结构、资金结构、劳动力结构的改善,有赖于当地社会物质技术条件的提高与完善,而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必然离不开农业经济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农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是恢复、维护该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外部条件。因此,生态———经济平衡的本质是经济发展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相适应,与保护生态平衡相适应,与劳动力素质相适应。

4.3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

生态环境恶化的松嫩平原西部地区同时也是经济贫困地区,其资源环境和社会矛盾尖锐,生态与生产功能冲突严重,土壤盐碱化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当前造成松嫩平原西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背离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输出大于输入,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所需要的生物质来源主要依靠土壤原有物质元素来维持,使农业系统生物种群得不到充足的物质能量补充,由此导致耕地、草场的退化。以大安市为例,该市发生沙化、碱化、土壤肥力衰退的退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10],如果这种发展状况继续下去,最终将导致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衰竭。根据我国以往生态恢复研究与实践经验,生态恢复治理过程应严格遵循生态学原理,在此前提下才考虑生态系统效益的最大化问题。

综上所述,生态经济学原理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定律和生物之间的共生、相养规律,促进物质的多次重复和循环利用,充分合理地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同时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行无废物生产和无污染生产,建立起多业并举、综合发展、多级转换、良性循环的立体网状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这个系统必然是转换效率高、消耗少、产量大、污染轻、资源保护好的良性循环的循环系统。它既能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产品,满足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需要,又有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生态需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5 农业开发途径与对策

5.1 以生态效益为基础,提高农业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益

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充分利用自然力是提高农业效益的基础。要充分利用农业自然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按照生态经济的基本原理,来优化各类农业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配置结构和利用方式。利用该区地下水丰富、盐碱成分富集等地域特色优势,根据各地土壤、水资源的不同状况来发展具有碱地特殊优势的产业,或在旱地发展牧草产业和畜牧业,或利用丰富的碱水资源发展碱水鱼、虾、蟹等水产养殖产业,或在淡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开发碱性稻米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盐碱地出产的农畜产品中富含盐碱成分,极具产品本身特有风味,尤其是牛羊、白鹅、蟹等农产品,一直是国内市场的畅销货。

该区地处农牧交错带,能量流和物质流密集,农牧两个生态子系统异质性高、相互耦合,应该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目前该地区有两大基础资源优势没有利用起来,这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经济落后的关键所在,一是种植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青绿饲料和秸秆尚没有被充分利用,生产出的粮食也就没有作为畜牧业饲料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而被广为利用,而畜牧业的饲料来源却主要依靠过度放牧啃食草原来解决,结果导致该区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贫穷落后。目前青绿饲料青贮技术和秸秆黄贮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并实现了中小型生产的机械化,农畜产品市场看好,农牧生产一体化所需的生产技术、产品市场和生产效益问题均已解决,解决该困境的时机已经成熟。在生产中可利用现在的农机补贴政策和科技扶持政策,先以技术简单、效益较高、基本不影响种植业生产农时的秸秆舍饲养牛(羊)作为突破口,以户为单位多点示范推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来逐步实现利用农副产品饲养畜禽,区内种植业生产的粮食大部就地消化,最终沿着草场恢复、牧草养畜、秸秆养畜、粪肥还田的循环路线进行,形成开放系统内的生态循环体系;二是该区的盐碱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而是完全视为灾害。事实上该区的盐碱地对人类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盐碱地虽然影响植物生长,导致单位面积生物产出少,但是盐碱地出产的碱地农产品风味浓郁,品质极高,完全可以在当今过分注重产品外观、缺乏高品质农产品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该区的碱地农产品有组织销售活动仍处于市场初步探索阶段,农产品生产总体效益不高。因此,应树立适应当前市场需求态势的碱地农产品生产、管理、营销理念,通过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方式来实现生态系统的经济增值。

5.2 构建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输出的生态系统结构

作为一个特别的农业生产体系,理论上其所存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越多、结构成分越合理,其物质转化效率就越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就越大。但是也要考虑经济效率因素和当地的人口素质因素,为避免流通环节过多导致的经济效率低下和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的问题,简单的技术集成可能会更有效些,实现二个或三个结构层次的结合比较合理。如根据当地地处农牧交错地带的特点,采用牧草与秸秆青贮、黄贮结合来养畜、粪肥还田的生态发展模式就比较容易进行,尤其是针对当前农村秋收后的稻草、玉米秸秆资源闲置浪费的状况,结合当前的农机补贴政策,积极发展秸秆青贮、黄贮养畜技术,粪肥经过简单补充尿素堆沤后成为优良的农家肥进行还田,这项技术模式十分简单易行,农户易于掌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明显。

5.3 走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路线,深化农产品销售渠道网络,提高产品收益

随着农产品市场化的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一种重要的经营手段,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的同时,在同等情况下可比无品牌农产品获得更高的收益,并有利于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的良性发展。这对于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盐碱地在生态恢复过程中,解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是不可或缺的。

依靠该区的特色地域优势和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碱地农产品,进行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树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品牌观念,这一点即使一般农民通过引导也能很快意识到。关键农产品品牌的创立,离不开规模生产,目前该区农产品经营主体的规模太小,需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或发挥地区或社区商业的集聚效应,建立产地品牌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是目前比较可行的选择。同时还需要政府通过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运营机制,对技术成果进行广泛推广,以产品的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主打盐碱地生态品牌,发挥区位特色优势,运用现代营销管理手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农产品生产运营提供稳定、高效的机制保障。

5.4 正确处理农业内部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农业生态资源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时,要考虑对其他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预先作出对应预案。在开发利用某地区域的资源时,要考虑对较大区域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否则,就不可能搞好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也不利于资源的保护与更新,更不利于建设稳定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目前,《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并正式开始实施,与此同时黑龙江省也提出粮食增产的目标,松嫩平原西部后备土地资源中的中重度盐碱地将成为主要的新增耕地资源。如此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活动,必将对开发区域内外的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吸取以往该地区农业开发的教训,工程启动前应做好应对盐碱地改造中存在重大科学问题的预案,如引水工程运行后淋洗下来的水盐排放出路、工程周边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包括挖沙客土、农药化肥使用等因素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以及以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都需要进行安排并予以解决,从而把粮食增产工程与生态环境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粮食增产增收和环境安全健康的双赢。

5.5 明晰草场产权,加强草原立法

草原既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要素,又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在遵循生态学规律下的草地资源开发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草地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缺乏法律保障的问题。2002年的《草原法》虽然规定了草原犯罪,但对于危害草原的犯罪行为,当前我国刑法立法的现状基本是有规范而无效力,草原亟待法律的有效保护,尤其是对于越界乱采滥挖、越界过牧等越界经营问题无法可依、处罚无力,导致草地承包者不愿对自己承包的草场进行保护性经营,该问题在生产中极为突出。鉴于此种情况,依据刑法中有关法律,如对越界经营行为等同于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由省级以上部门颁布修改或补充规范性文件来健全草原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还应明晰草场产权、落实草场使用权,完善草场流转制度,促进外部资金流入,将有利于提高草原承包者保护草地利用草地的积极性。

总之,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微生物、植物与其盐碱化生境之间,畜禽、水产动物与草地自然环境之间,草地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共三个层面上来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效益、经济发展环境效益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平衡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兴土.松嫩平原退化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5.

[2]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人类胁迫对松嫩平原土壤盐渍化的灰色关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2):65-70.

[3]卢远,林年丰,汤洁,等.松嫩平原西部土地退化的遥感动态监测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2):24-27.

[4]刘志明,晏明,何艳芬,等.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研究.资源科学[J].2004,26(5):111-116.

[5]郑慧莹,李建东.松嫩平原盐生植物与盐碱化草地的恢复[J].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79-188.

[6]王遵亲,祝寿泉,俞仁培,等.中国盐渍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7-32.

[7]王春裕,武志杰,石元亮,等.中国东北地区的盐渍土资源[J].土壤通报,2004,35(5):643-647.

[8]张柏.松嫩平原土地盐碱化扩展的主要自然环境背景因子及治理模式[J].地理科学,1993,13(2):138-145.

[9]汤洁,李昭阳,林年丰,等.松嫩平原西部草地的时空变化特征[J].资源科学,2006,28(1):63-69.

松嫩盐碱地区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1.1 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于2008年5月~2011年9月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远大乡胜利村进行。试验区位于松嫩平原西端,地理位置为:E126°08′、N46°12′,平均海拔162 m,年均日照时数2 900 h,年平均气温-5.9℃,极端最高气温37.6℃,极端最低气温-39℃,年平均降水量469.7 mm,无霜期39 d。春季降水偏少、干旱,雨量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1.1.2 试验区植被及地力概况

试验地为重度盐碱化草原,主要生长着一年生禾本科、菊科、藜科、蓼科、十字花科等植物,碱斑比例40%以上,表层土壤pH8.25~10.08,有机质含量2.52%~2.88%。

1.2 材料

试验用的苜蓿和无芒雀麦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提供,紫花苜蓿品种为农菁1号(Medicago sativa L. Nongjing No.1),无芒雀麦品种是农菁6号(Bromus inermis Leyss Nongjing No.6)。

1.3 方法

1.3.1 混播草地建植

2008年4月中旬,旋耕盐碱化草地2遍,旋深10~15 cm。土壤颗粒细度为0.5 cm左右,达到可播种状态。种植前喷施除草剂,除去杂草幼苗及种子。5月上旬在第一场雨后播种,播种后轻耙1遍,达到覆土效果,轻耙时追施225 kg·hm-2尿素(含N量为46%)。苜蓿与无芒雀麦的混播比例为1∶2,播量为(10+18) g·m-2,种植面积6.7 hm2。同时在毗邻区域内设置对照区,面积1 hm2。

1.3.2 土壤指标测定

于每年的7月10日取样测定土壤各项指标。用土钻分层采集0~10、10~20、20~30 cm的土壤样品,每次随机取5个点混合样品,样品采集后风干待分析。pH测定采用复合电极测定法(PHs-25数字式酸度计);含水量测定采用烘干法;容重测定采用环刀法;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DK-3型电砂浴);速效氮测定采用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采用0.5 mol·L-1 NaHCO3法(722型分光光度计);土壤全盐量测定采用质量法[10]。

试验数据采用DPS软件进行分析,用Excel 2003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混播对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影响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盐碱化草地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影响见表1。混播草地0~30 cm土层含水量为21.53%,盐碱化草地为23.89%,混播草地土壤含水量比盐碱化草地降低9.88%,3个土层中10~20 cm土壤含水量降低幅度最大,比盐碱化草地降低13.86%,这可能因为与盐碱化草地相比,该土层内植物根系量大,利于土壤水分循环。混播草地0~30 cm土层容重为1.49 g·cm-3,盐碱化草地为1.74 g·cm-3,混播草地土壤容重比盐碱化草地降低14.37%。0~10、10~20和20~30 cm土层容重分别比盐碱化草地降低10.76%、9.76%和19.60%。含水量和容重的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可显著降低盐碱化草地土壤含水量和容重(P<0.05),种植混播牧草后,土壤质地变得疏松,单位体积内的土体重量减小,土壤颗粒间的孔隙增大,通透性提高。

注:表中数据为2008~2011年平均值,同一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Note:Data in the table were average from 2008 to 2011.Th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within row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The same below.

2.2 混播对土壤pH的影响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后盐碱化草地土壤pH显著降低(P<0.05),混播草地0~10、10~20、20~30 cm土层4 a平均pH为8.12、8.33和8.46,分别比盐碱化草地相应土层低1.03、0.90和0.99。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的土壤pH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逐渐降低,2008年和2009年各层土壤pH与盐碱化草地差异不大(P>0.05),2010年和2011年差异显著,2011年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011年混播草地0~10、10~20、20~30 cm土层土壤pH分别比盐碱化草地降低11.45%、9.95%和10.57%(见图1)。土壤pH变化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可有效降低盐碱化草地土壤的碱性,利于植物的生长。

2.3 混播对土壤全盐含量的影响

与土壤pH变化趋势一样,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降低盐碱化草地土壤全盐含量(见表2)。2008~2011年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混播草地0~10 cm土层全盐含量平均值为0.246%,10~20 cm土层为0.286%,20~30 cm土层为0.322%,与相对应盐碱化草地土层的全盐含量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盐碱化草地0~10、10~20、20~30 cm土层全盐含量分别为0.326%、0.390%、0.421%)。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土壤全盐含量的年动态变化为:随着年限的增加各层土壤全盐含量逐渐降低,第4年即2011年的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年份(P<0.05)。盐碱化草地的全盐含量年动态变化则相反,全盐含量逐年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种植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后第3年(2010年)土壤各层全盐含量显著低于盐碱化草地(P<0.05)。全盐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可有效降低盐碱化草地土壤盐分,年限越长降低越明显。

2.4 混播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分析比较了2008~2011年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以及盐碱化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等主要养分(见表3)。从中可以看出混播草地可有效提高盐碱化草地的土壤养分。土壤0~30 cm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分别比盐碱化草地高41.35%、28.98%、9.29%、14.64%和39.46%,除全磷含量与盐碱化草地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它5个指标均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盐碱化土壤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土壤的物理性质差、盐碱大。盐碱化土壤的特点是pH高、盐分聚积地表,碱化度高,导致物理性状恶化,粘土紧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贫瘠化,这些特性是阻碍植物不能在盐碱土上生长的主要原因[11]。生物治碱是在盐碱化严重的草地上种植耐盐牧草,用以草压碱的方法进行治理盐碱化草地,这种治理方法比化学、物理、水洗等方法成本低、见效快。

在盐碱化草地上种植牧草大大改善了盐碱化土壤的水、热状况,使环境向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方向转化[12,13,14]。此外,盐渍土壤上的牧草,常常产生大量的须状不定根,随着老根的死亡和不断的被分解,所产生的有机质就完全分散在整个土壤中产生更多的团聚体,有机质对增进土壤的团聚作用,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种具有活性的有机质来源于土壤中生活着的生物,这包括土壤中存在的大量微生物和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这样就会使土壤的质地变得疏松,通气性和储水能力增加。种植耐盐植物对盐碱土壤养分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在盐碱化草地上种植星星草前后其土壤中全磷、全钾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改变[15]。该试验的研究结果为: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可显著降低盐碱化草地土壤含水量、容重和pH(P<0.05),混播草地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和pH比盐碱化草地低9.88%、14.37%和10.56%;混播草地土壤全盐含量显著低于盐碱化草地,种植年限越长降低越多;种植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增加,0~3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分别比盐碱化草地高41.35%、28.98%、9.29%、14.64%和39.46%。

松嫩草原地区东北鼢鼠的发生特点 篇6

科, 鼢鼠亚科, 鼢鼠属。体

形较大, 体长160~240mm, 头宽而扁, 鼻端平钝, 眼极小, 前足爪粗大且长, 俗称瞎摸鼠子。主要栖息于土质松软的砂质土壤且与农田相邻的草原、草甸草原。

东北鼢鼠是松嫩草原地区主要危害鼠种之一, 对其发生及危害特点进行调查研究, 对及时有效地预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推动畜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试验地设置

试验地选择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梅里斯乡、达呼店镇和富裕县龙安桥镇。草原类型为草甸草原类, 设立3个样地, 每个样地设立3个样方, 每个样方面积不小于1/2hm2。

2 试验方法

2.1 数量调查

数量调查采用相对数量调查法。针对东北鼢鼠采用开洞封洞法进行调查, 此方法是利用鼢鼠怕光、怕风, 洞道打开后会及时堵洞的习性。调查时间确定在5月20~30日进行。在样方内沿洞道每隔10m (视鼠洞土丘分布情况而定) 探查洞道, 并挖开洞口, 作好标记, 经24h后, 检查并统计封洞数。

2.2 发生规律的研究

通过种群组成、洞穴结构、繁殖、食性等因素的调查, 通过鼠的解剖, 了解掌握东北鼢鼠的生活习性与发生危害时期, 找出最佳防治期。通过捕到的鼠计算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的比例;挖掘鼠洞, 挖洞时首先要将洞内的鼠捕尽, 保持原洞结构, 测量洞口直径, 观察洞的结构和窝内贮存物并绘制草图;通过对捕获的鼢鼠的解剖观察, 计算雌鼠的怀孕率及胎仔数;通过对胃内容物的剖析, 观察东北鼢鼠胃内食物的种类。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数量调查

利用开洞封洞法测定单位面积内东北鼢鼠的相对数量, 开洞后, 被封上的洞口视为有效洞口, 在选定的样方内的调查结果, 东北鼢鼠的平均有效洞口 (新土丘) 数量为每87个/hm2, 最高98个。

3.2 繁殖

东北鼢鼠在繁殖期时数量和密度呈上升趋势, 并很快达到高峰, 在试验区内东北鼢鼠在8月上旬左右达到数量的高峰期, 且一年只有一次高峰期。

东北鼢鼠属地下生活属类, 在地面上看不到活动痕迹, 主要在地下洞内活动, 冬季不冬眠。5月下旬, 平均胎仔数为3.2只;雄性和雌性比例为0.7:1。繁殖主要在6月下旬进行, 每年繁殖一次, 每次产仔2~4只。

3.3 洞道

东北鼢鼠的洞道复杂, 地面上看不见洞口, 但在它们的洞道上方的地面上形成许多小土丘。洞道直径在5cm左右, 距地面25cm左右, 巢与仓库较深, 距地面约90cm, 巢室内铺有松软的杂草, 仓库位于洞道分支的地方, 里面堆放了一些杂草、草根、豆类等食物。

3.4 食性

东北鼢鼠营地下生活, 以盗食牧草地下根及嫩茎为主, 所以使植物地下根遭到毁灭性破坏, 地上只留下一片片土丘, 导致大面积的草场被毁。

上一篇:学习小妙招下一篇:计数电路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