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艺术

2024-07-13

纸艺术(精选9篇)

纸艺术 篇1

一、衍纸艺术的起源

衍纸工艺是一门传统的艺术, 近年来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像一簇鲜亮的火苗, 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 重新点燃了人们的兴趣, 并有蓬勃发展的势头。作为曾经被边缘化的一种艺术形式, 为何能够在现实文化背景下展现其光彩夺目的魅力, 其艺术表现的生命力将如何培植与发挥, 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衍纸, 又名圈纸工艺, 最早起源于欧洲。在15~16世纪, 衍纸工艺作为一种装饰美化神灵的用途, 被广泛运用于当时的宗教场所, 以修女为主的宗教信徒, 利用染色纸的鲜亮色彩, 以及纸张或柔软或具有弹性又易于裁剪等特质, 对其进行折叠卷圈和粘贴, 创造了一种具有绮丽风格和神秘色彩的艺术形式, 这些最初的衍纸工艺和哥特式教堂里那些异彩纷呈的玻璃画一样, 让虔诚的信徒们恍如置身梦幻美好的上帝的世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衍纸艺术的功能仅仅是宗教信徒的专利, 它和早期西方教堂的镶嵌画一样, 服务于上帝, 以简单的艺术手法和朴素的审美意味, 引领人们对神的亲近和信仰。由于早期的衍纸作者基本为修女, 所用材料因生产技术的局限, 决定了当时衍纸艺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显得单调, 缺乏蓬勃的艺术生命力。任何一种艺术形式, 只有植根于广袤的生活土壤, 深入社会才能具备生生不息的力量, 因为现实生活才是艺术创造的源泉。

二、材料更新推动艺术语言变革

衍纸艺术的发展, 首先是衍纸作品本身的构成形式出现与传统的裂变, 也就是艺术语言的革新。

造型艺术的语言就是艺术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构成, 是表达艺术作品必不可缺的基本要素, 没有艺术语言, 也就谈不上艺术作品的存在。各个艺术门类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 造就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 衍纸也不例外, 其艺术语言以表现内容为目的, 同时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艺术语言并非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衍纸的艺术语言包括材料以及由材料所构成的关系, 如色彩、线条、体积、块面以及造型手法等。工艺材质的不断更新与拓展, 直接影响到画面的视觉效果, 从而使艺术作品产生新的情境。由于新技术的发展, 衍纸材料无论在色泽、柔韧度、硬度、弹性以及纸纹肌理方面都有更宽的延展性和可选择性, 由于新材料所构成的艺术语言, 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 也增加了作品感情传达的力量。举例来说, 花卉题材是衍纸常见的内容之一, 早先传统的材质往往颜色相纯度较低, 这就使得画面总体暗淡, 尤其需要表现的鲜花不易突出, 常常花叶难分主宾, 仅能以色相和形状区分, 而新型的高纯色的, 如荧光性纸质, 就很容易在画面中点燃视觉。一些肌理复杂的材质, 本身就有着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意味, 衍纸艺术家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对材料的认识、理解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 使之成为恰到好处的艺术语言服务于作品, 传达精神内容。不同质地或色彩的纸张有着不同的视觉效果, 也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意味, 视觉感受中那些或轻盈或厚重, 或清新, 或热烈, 或张扬或沉稳的各种材料, 分别构成了不同的艺术语言符号, 在艺术作品中传达着意趣迥然的精神内涵。

衍纸造型在艺术形式上具备绘画语言和雕塑语言的双重特征, 是绘画和雕塑艺术语言的综合。一方面, 衍纸作品具有显著的画面感, 无论在构图、色彩还是构成肌理上都接近于绘画;另一方面, 在造型技法上类似于雕塑加法的方式, 集点成面, 层层粘贴, 形成高低错落, 近似浮雕。衍纸造型的特殊构成形式, 给艺术家对衍纸艺术语言的探索提供了更多可供发挥的余地, 也拓展了更为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传统的衍纸艺术语言为什么相对贫乏和单调, 究其原因, 除了硬件材料的局限以外,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主题内容的单一性, 限制了艺术形式的发展, 尤其是宗教为题材的内容, 对于情感和理念的表达有更多的禁锢, 以神为主宰的意志不可避免地拘泥着创作者的艺术想象, 同时也局限了艺术语言的生成与发挥。艺术需要不断的实验, 需要在实验中创造新的元素, 并让这些元素更具体和生动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内容。如果一门艺术所具有的语言长期陷入贫乏和陈旧, 就会失去艺术的生命力, 最终会被时代所遗弃。相对来说, 衍纸艺术从教堂神殿走向民间以后, 由于题材的多样和创作者社会角色的不同, 艺术语言很快就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题材的多样化, 从婚丧嫁娶到戏台装饰, 从招魂驱鬼到居室美化, 衍纸的工艺内容也一改传统宗教题材的单一性。人们在长期的衍纸艺术实践中, 对衍纸工艺的材料也有了更深广的认识, 单一物质材料本身并不具备艺术生命力, 一件艺术作品之所以具备感人的力量, 是材料作为一种介质, 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活动, 使之成为一种语言符号, 构成作品的内容, 也传达了艺术家的精神情感。而这些由材料和构成形式所生成的艺术语言, 是艺术家长期实践和训练有素的结果, 他们从对材料本身的研究和运用中, 创造出新的鲜活的艺术语言, 形成新的审美意趣, 并且构建了有别于传统审美经验的艺术理念, 为艺术表达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路径。不仅如此, 基于对材料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入, 也促使衍纸艺术家在工艺技法上大胆创新。最明显的例子是, 艺术创作中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拼接粘贴技法, 折叠、卷圈、搓揉等新型造型技法, 强化和提高了二维空间的视觉审美, 人们在欣赏一件衍纸作品的时候, 不仅看到了一个画面, 还看到了错落高低层次不同的浮雕效果。三维视觉的显现, 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视觉内容, 增加了审美感受, 也为艺术家传达内容信息和表达情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利用各类纸质的不同肌理, 如金属质感或砂石化工质感的材料, 表达工业信息化时代的人文环境意识, 这些由于材料引发的新生艺术语言, 与传统的衍纸艺术语言相比, 在精神表达上自然有着更多的可能性。

三、从语言革新到精神传递

在一件优秀的衍纸作品中, 观众往往很容易感受到由于艺术材料和造型技法巧妙构成而呈现的生动气韵, 作品所传达的每一个符号都具有鲜活的特点, 人们甚至会觉得每一个细微的块面或组成都如此的恰到好处, 包括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审美特质, 它的色彩、质地、纹理以及造型技法都是浑然天成, 画面或清新或热烈, 或古雅恬静或时尚动人, 作者所要传达和表现的精神意境跃然其上。如果艺术家未能对材料进行深入的辨识, 未能反复对创作技法进行提炼, 显然是难以创造出美轮美奂而意味深长的意境的。优秀的衍纸作品总是通过更具审美意味和风格独特的艺术语言, 让观众感受和解读其中的精神内涵, 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衍纸工艺虽然在四百多年以前就在欧洲产生了, 但真正传扬于世乃是由于近年来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 新材料的涌现, 以及众多衍纸艺术爱好者参与。由此看出, 衍纸艺术语言的开拓和发展也是新近之事。近年来展会上出现的衍纸作品, 无论从题材内容和风格形式都渐呈丰富多样。多元化的当代社会生活使艺术创作出现了多棱视角, 艺术家们从各自的生活历练出发, 通过作品抒发对生活和自然的情感, 表达对宇宙人生的感悟。衍纸艺术家在实践创作的过程中总是不断探索和开发, 寻求更多适合表达自身情感的艺术语言, 艺术家的生活历练和精神情感, 成为推动艺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原动力, 艺术语言在艺术家的创作冲动中得到提炼和升华, 同时也为艺术作品的内容和题材提供了活泼生动的表现形式。艺术家如果在长期的实践中获得了更适合表现自身精神情感的语言风格, 并得心应手地运用于创作中, 也就逐渐形成自己的作品风格。一个衍纸艺术家的创作可能会偏向于某些题材, 如花卉鱼虫、自然山水或人物等等, 而其常用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最切合作品内容的语言。

一方面, 和所有别的艺术门类一样, 精神性是作品的根本所在, 一件衍纸作品中的审美意味和思想内涵正是通过材料和样式等艺术语言得以传达, 艺术语言的革新发展正面推动了艺术作品的精神表达, 使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能够得于心而应于手。另一方面, 新型艺术语言的诞生也折射了时代生活内容的变化, 包括技术革新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演变。衍纸工艺是一门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艺术, 其语言符号的创新和发展是艺术作品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也是衍纸艺术家圆融现实生活和生命理想的必经之路。

上海纸艺走进东京 篇2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60多幅,包括剪纸、撕纸、衍纸、纸雕和拼贴艺术等。以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毓其为团长,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海PAOSNET公司共同组成的上海代表团一行赴日参与活动,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奚小琴还在展览现场进行了剪纸表演。

中国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手工艺。上海剪纸既吸收了北方剪纸的粗犷朴实、线条奔放,又糅合了南方剪纸的纤细秀丽、线条流畅,形成了构图丰满、线条简练、形态生动的独特剪纸风格。作品主要表现山水、人物、动物、花木等,享有“海派剪纸”之誉。

2007年6月,海派剪纸艺术被列为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纸艺术 篇3

在进行撕纸课程的开设时, 要对于撕纸课程的教育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 使得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使得小朋友们可以根据撕纸课程, 不断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为小朋友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撕纸课程的对象是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在年龄方面来讲, 是在四岁到五岁之间, 在这一年龄段, 他们已经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撕纸活动, 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撕出一些简单的形象, 并且撕出的形象像什么就称为什么, 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在这一阶段只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撕纸, 比如:撕一个正方形, 就可以将它看作是小手绢;撕一个圆形, 就可以将它看作是太阳、满月或者是其他的现实中小朋友所熟知的事物。随着小朋友在幼儿园中由于撕纸课程的存在使得对于撕纸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不在局限于撕一些简单的图形, 同时也不再是撕成什么就称为什么, 而是向更高层次发展小朋友想的是什么而撕成什么。虽然在这一过程中, 小朋友对于现实社会中的比例以及大小的概念并不清楚, 但是对于事物的形象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所以在幼儿园小班中的小朋友对于撕纸艺术的学习已经进入了象征阶段, 并且随着小朋友年龄的不断增长, 心理的不断成熟以及对于外界社会认识的不断扩大, 使得他们在撕纸的过程中开始出现写实的倾向, 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撕纸活动。

由此可见, 在幼儿园开设撕纸课程时, 要对于教学对象拥有较为熟悉的研究, 使得小朋友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撕纸的学习, 培养小朋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撕纸课程中的多样教学方法

幼儿园校小班的小朋友与其他高年级的小朋友是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的, 因为小班的小朋友他无论是在心理还是在生理方面都是刚刚发展的阶段, 对于社会和世界的认识都是十分有限的, 所以在进行撕纸课程教学时要利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从而使得小朋友们可以更好地接收所学到的知识, 并且进行知识的拓展, 使得小朋友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的发展。

1.面对面的教授

学生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知识的教授, 这在我国是一项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 幼儿教师向小朋友们传递和讲授撕纸的技能, 这对于小朋友的智力开发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面对面向小朋友教授撕纸的这一环节中, 为了避免小朋友对于枯燥无味的学习的厌倦, 所以在进行讲授的过程中采用讲述、讲授等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课程的讲解, 提高小朋友对于撕纸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语言刺激幼儿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进行撕纸教学的过程中,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语言, 向小朋友提出问题, 这样小朋友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 同时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小朋友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中寻找新的学习技能, 同时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获得性的认识社会和世界的方法,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更全面的认识社会。比如:在课堂上, 教师通过语言, 向小朋友们传达撕一个小白兔的命令, 小朋友在经过自己的想象以及对于小白兔的认识以后, 进行撕纸创作, 完成撕纸以后, 教师可以再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自己撕的小白兔图上颜色, 使小白兔的形象更加的逼真,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小朋友的撕纸能力, 同时也渗透了其他方面的教学, 有利于促进小朋友的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

3.幼师运用直观的方式向小朋友进行演示

运用直观的表现手法, 运用直观的材料, 在课堂上向小朋友进行最直接的演示, 这样有利于加强小朋友对于所要撕纸的对象直观的认识,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小朋友的观察能力, 从而使得小朋友在进行撕纸创作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幼师利用直接的方式向小朋友进行撕纸的展示, 也有利于培养小朋友对于社会上客观事物的认识, 也有利于提高小朋友以后的美术功底。

三、进行幼儿撕纸艺术学校时应该遵守的原则

正所谓“无规矩, 不成方圆”, 所以在幼儿园对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开设撕纸课程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教学原则, 只有在原则的约束之下, 才可以促进小朋友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1.坚持审美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 是美术创作和欣赏方面的主要原则之一, 在进行撕纸创作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于小朋友的审美能力的教育, 使得小朋友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念, 使得小朋友可以再日常生活中对小朋友拥有较好的审美能力, 为以后的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坚持直观性原则

在对幼儿园小朋友进行撕纸教学的过程中, 要坚持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小朋友对于撕纸对象进行直观的认识, 并且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培养小朋友自身的观察能力, 使得小朋友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力有所提升。

3.坚持实践性原则

俗语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进行撕纸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要加强小朋友的动手操作能力, 使得脑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手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手、眼、脑等多者之间的协调能力, 使得小朋友在实践之中, 可以更好的发展。

摘要: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由于受到年龄、生理以及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得他们不能像高年级的小朋友一样可以自由的使用剪刀, 正是因为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不宜使用剪刀, 所以无法进行剪纸等一类的课程, 所以在幼儿园小班开设撕纸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撕纸与剪纸一样都是我国一项传统而又古老的艺术, 经过研究发现, 在幼儿园中开设撕纸课程有利于开发小朋友的智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对于促进小朋友未来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撕纸,幼儿园小班,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颜雯雯.幼儿教师纸工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河南大学, 2014.

创意无限纸艺店赚钱也容易 篇4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逢朋友生日、教师节、新年的到来……人们都会寄贺卡给同学、老师和朋友。那时候的贺卡基本都是自己动手做的,这样,把自己的一份心意做在了贺卡里面,显得很有意义。如今,贺卡虽然已经不流行了,但不流行的东西往往更能显现出它的独特个性。

最重要的是,自己亲手做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

重创意而非手艺

在上海一条繁华的小街上,有一家纸艺店,不过有些特别的是,这家纸艺店不是做普通的纸花、玩具,而是专门做平面卡纸类的用品,比如,卡片、笔记本、相册等。据店主小乾介绍,当初开这家纸艺店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情感。当你手中有一张贺卡,而且这张卡做得很逼真,比如说有贝壳、有真实的布在上面,然后签上你的名字,这张卡肯定能表达主人真挚的情谊。

这家小店主要提供各类卡纸和一些已经剪好图案的小卡片,顾客可以买了卡纸回家慢慢做。假如你不会剪纸也没关系,这里有很多已经做好的半成品,顾客只需要把图片拼成自己想要的画面。其实,纸艺店强调的不是剪纸的手艺,他们所谓的DIY,主要侧重于顾客自己的设计和创意。

进口原料质量保证

小乾当初之所以会选择这个行业进行创业,其实是一个顾客给了她的启发。小乾以前是做对外贸易工作的,接触国外的东西比较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迷上了来自美国的卡纸工艺。刚开始也没有太大的自信心,但接触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喜欢上了这个工艺。之后,她经常会在自己不开心或者开心的时候,用这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感。

卡纸工艺的产品原料全部是从国外引进的,经过她自己的调查,卡纸工艺在国内市场应该还是有一定需求的。因为现在的人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忙,在忙碌了以后,都希望能回归一种家庭的感觉,希望能有一种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而这种卡纸工艺正好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它不要求太高的技术,但却能给你充分的自由和创作的空间。

据了解,在美国的家庭里,许多父母都会跟孩子一起制作相册,把纸一层一层贴上,非常具有立体感。家长们都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亲子沟通方式。在欧美很流行的东西,到了中国照样有一定的市场。小乾发现,这种艺术创作在中国不仅受到很多父母的欢迎,也受到许多年轻的单身女孩子的青睐。

正在店里做卡片的元小姐表示,她下个月即将步入婚姻殿堂。她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心意更有价值,所以,打算把自己亲手做的这张爱心小卡片送给准丈夫,作为结婚礼物。

卡纸艺术寄托情感

无论是谁,只要情感丰富,都可以做卡纸艺术,因为这里提供的基本都是半成品,你只要根据你的想象来拼凑画面。因为原材料都是从国外进口来的,所以价格稍微偏贵。比如,一本20页的相册,标价是100多元。但这些东西的品质都是有保证的。几个月做下来,小店已经得到了不少顾客的认同。几个月以后,小店的会员发展到200多人。上个月小乾的收入达到了1万元,除去房租3000元,人员工资1600元,以及其他费用500元,净利润可以保持在5000元以上。

而且,按照现在的增长趋势来看,每个月的收入仍以20%的速度递增。

小乾表示,通过卡纸艺术可以表达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生活的情感,或者也可以记录一下自己这个阶段快乐或者不快乐的时光。那么,在相隔几年之后,当你再翻开自己做的艺术品,看到的就是你的人生片段的记录,这一切是非常有意义的。

投资要点:

一、选址最好在学校附近或者人流量大的商业街。

二、店主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引导顾客更好地制作卡片。

三、用心跟顾客沟通,了解顾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投资人群:有一定资金就可以。

纸艺术 篇5

中国剪纸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剪纸语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剪纸起源于原始文化,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两千多年的起源发展史,使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哲学理念。

从今天真正出土的剪纸实物来看,剪纸成形于魏晋,产生于东汉,起始于西汉。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二、剪纸的今天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刻。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刻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和剪刀相比,刀刻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三、指尖上的精彩

农村小学的老师们不缺想法,但是缺的是师资和资金,铜梁区教委的做法是:“以点带面”——城里学校选取艺术项目,成熟后向部分农村小学辐射,以达到艺术教育均衡的目的。铜梁区金龙小学(城里)的剪纸艺术推广到四所农村小学就是一个成功的举措。

2010年,铜梁金龙小学确立了以“指尖上的精彩”——剪纸艺术为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并以剪纸艺术为文化载体,打造“三雅”教育(雅言、雅行、雅趣),办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几年来,美术特色建设成果显著:2013年参加重庆市“牵手国寿,梦想家园”少年儿童绘画大赛7名同学获奖;2013年参加第九届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大赛获金奖7名、银奖4名;参加“天友·贝贝星”重庆市小学生绘画大赛47名学生获奖。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4两年时间,学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比赛获国家级奖15人次,市级奖53人次,区级奖52人次。2011年4月县教委、县文体局联合授予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称号,2012年4月学校被评为“重庆市美术特色实验学校”,2014年4月学校被评为“重庆市美术特色基地学校”。2015年10月12日在四川美术学院召开了“二维世界,小学剪纸艺术展出暨调研”会议。铜梁区金龙小学送了30幅作品参加展出,派出8位美术老师进行观摩和调研,会后四川美院收藏了两幅学生作品。在探索和实践中,金龙小学形成了自己的校本教材《剪纸艺术》。

怎么让农村的孩子们接受城里孩子们同样的艺术教育呢?在铜梁区教委的安排下,2013年4月初,金龙小学与四所农村小学结成对子学校,让金龙小学的剪纸艺术之花开遍四所小学,让艺术的芬芳进入农村孩子们的心田。

2013年4月中旬,将四所学校的美术教师共五人安排到金龙小学培训(听课-上课-深入社团-教研)。同年五月,金龙小学组建了四个组,每个组二位老师五名学生(高年级剪纸社团中选调)20幅剪纸。每个组对应一所学校。首先,将作品进行自由展出,然后,分组到校分年级讲解作品内容,现场创作剪纸,在孩子们的惊讶的表情中激发剪纸艺术的热情,在孩子们的心底储存剪纸艺术的诸多元素。

时机成熟,金龙小学向四所学校赠送了价值4000元的剪纸设备(玻璃、红毯底子、刻刀、废纸篮、纸、校本教材),满足每所学校30人的剪纸要求。

每周开设一节剪纸课,星期二、四进行剪纸社团活动。根据校本教材《剪纸艺术》科学合理地安排剪纸教学内容。金龙小学不定期派出教师到四所小学进行指导,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例如,教学方法上的游戏法、故事法、歌谣、剪纸添画等不同形式;剪纸基本制作方法和基本语言如月牙纹、柳叶纹、云纹等。

每一个学校每期都举行剪纸现场比赛,铜梁区教委每年举行剪纸现场比赛,以赛促发展,促进步。

事实上,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用他们的眼光看世界是独特的!仅仅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就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斑驳的光怪陆离的世界。平常的喂鸡、游戏、打糍粑、晒谷子——在孩童世界是那么有趣!

摘要:剪纸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剪纸多用于装饰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随着艺术教育的推进,很多农村小学像嗷嗷待哺的婴儿,急切需要艺术教育的诸多元素。农村的孩子们更是迫切需要艺术的熏陶。时不我待!怎么尽快在农村小学开满艺术之花,铜梁农村小学剪纸艺术进课堂是一有益的尝试。

纸艺雕塑装饰设计调研浅析 篇6

雕塑, 我们平时非常常见的东西, 它被大众用于装饰在一切它可能出现的地方。最早的雕塑则还会带有一定寓意, 象征或者是象形的意义。人们把这些可以创造在自己视觉空间里的可触摸型艺术形象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以此来表达创作者对生活和思想上的审美, 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中国最早的雕塑都是在石头, 动物骨骼上来进行创作的, 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静态造型艺术。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 运用科学技术的同时, 我们看到了许多动态雕塑, 声光雕塑等等, 使之雕塑艺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创作者的思想世界, 向更多维的时空上不断发展。但是, 雕塑的发展也无法抵挡大众和艺术家们对曾经经典的静态艺术雕塑形式的热爱。这次, 我们针对大众对待纸艺雕塑的看法做了一个深入的调查报告, 从报告中来反观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它在市场上的价值。

2 关于纸艺雕塑装饰品的调研分析

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就是针对性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进行问卷题目选择, 然后放到各个年龄, 层次, 文化程度的人群中有针对性的调查, 提高调查结论的普遍性和准确性。因此, 在问卷设计之前, 设计者应该有个大致的方向, 有的放矢才能进行明确的后期纸艺雕塑装饰品的创作。对于大众对于这种材质的喜好等问题会被优先选入问卷,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更满足大众口味, 符合市场规律的优秀的设计, 而不只是孤芳自赏。并且我们还要直面纸艺雕塑装饰品的一些客观缺点, 并且考虑到可以扬长避短的办法。在推广中, 我们还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等等, 这些实际问题都需要被及时的考虑到。

根据调研方法种类, 系统的调研方法有很多。而针对目前艺术品, 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根据受众心里接受范围而有针对性的采用特定的调查分析方法。依据调查研究方法的不同, 可以将调研方法分为两种。首先按照调查客观主体而应用的方法进行划分, 例如文献调研方法, 观察归纳出最常见的问卷。另一种则是依据所选取的调研对象进行划分, 抽样调查法、普遍调查法以及特定调查法。而因为调研成本受控和调研方式的问题, 我们最终选择的问卷的调研方式。问卷也是成本最合适, 针对性强的调研方式之一。

由于问卷形式有所不同, 问卷被分成了填写式和访问式两种。前者有被调查人客观的进行选择和填写, 后者则由我们的访问员对被调查者进行五到十分钟的提问, 由访问员再进行主观总结式填写。这二者成为我们主要本次调研中收集资料的重要工具, 同事依托问答的形式而构成的。

此次我们进行了1500份的问卷调查, 最终回收到1433份, 其中有效问卷有1395份, 调查有效率达到了93%。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 有650名受访者表示对于什么是纸艺雕塑装饰品这一概念表示模糊, 对其艺术表现形式虽不排斥, 但是保有观望的态度。占到受访人数的43.33%。也有127名表示对纸艺雕塑装饰品表示毫无兴趣, 只有在符合他们的审美的情况下才会考虑看看, 占总受访人数的8.44%。而对此种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出浓厚兴趣的人仅有93名, 占总受访人数的6.2%。通过兴趣调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 目前大众对于纸艺雕塑装饰品市场大部分人还是保持中立态度, 产品市场得不到重视, 以及得不到半数以上受众的认同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此外, 通过访问法对客观主体进行的调研结果如下。调研目标围绕着曾经接受过艺术类教育的不同年龄层面的人进行。调查问题主要是 (1) 纸艺雕塑装饰品在你们心目中价值是怎样的? (2) 是否对其工艺流程有初步或者更深层次的概念?如果有是怎样的? (3) 如果有一批纸艺雕塑装饰品投放入市场, 你们是否有兴趣购买? (4) 对于价格方面, 如果你们是设计师你们想如何定价能让大众更为接受? (5) 对于纸艺雕塑装饰品, 它是否有留存价值?根据随机抽取的500名受访者都曾经不同程度的接受过艺术类教育, 他们对于艺术品的眼光可以说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我们抱着这样集思广益的态度做了这次小型访问。有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对待纸艺雕塑装饰品这一产品保持着看好的态度, 有的受访者甚至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如果有需要可以提供技术上帮助。另外, 几乎全部的受访者都表示有兴趣来购买一些自己经济能力能接受的产品来装点自己的生活。但是对其工艺, 在受访中只有42名受访者表示对纸艺的工艺流程有大致了解, 仅遇到3人对工艺流程有着更为详尽的了解, 这一数字分别站到了总受访者的的8.4%和0.6%。最后, 受访者对于留存价值的说法不一, 结论差异较大。在价格方面, 以200元到300元之间最为适合, 这一区间的选择人数也占到了受访人数的半数以上。

3 调研分析结果

通过问卷法以及访问法对目标人群调研结果显示, 大部分的受访者对于纸艺雕塑装饰品都保持着观望态度。因此, 若将产品投入市场, 则需要设计者和生产团队加大力度的宣传, 特别是在现在这个大数字化时代, 网络媒体宣传必不可少。此外, 还可以在纸艺雕塑装饰品的设计上多融通时下流行的元素, 加强大众对于产品的接受程度。同时, 对于大批量生产与销售此类产品的企业或者是团队来说, 大众对此产品的价格接受范围还是偏低, 如何能在尽量节约生产与销售成本上争夺市场中有利位置, 这应该是设计者和生产方共同考量的问题。于此, 希望通过这样的产品也可以增强大众的审美意识, 真正让艺术的美与思想随着社会、科技、时代、大众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谭勋.雕塑综合材料教学[M].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5.

江苏民间纸艺中的荷文化 篇7

荷花也称莲花, 在中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种植历史, 距今公元前4000-5000年新石器后期, 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白陶封口鞷, 其封口如莲蓬状的透气筛眼造型, 实证了几千年前荷花就已生长在中华大地, 并融入人们的生活。

作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 荷花有着“凌波仙子”之雅誉, 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生长特性, 给人以“超凡脱俗”之美。它不仅在佛教界被视为圣物, 更被历代各阶层所钟爱。上到皇室宫廷、文人墨客, 下到布衣百姓, 无论“正统”还是“民间”, 以荷花为题材的经典诗、词、歌、赋、曲等文学与绘画作品, 以及各类装饰艺术品层出不穷、举不胜举。可谓中华荷文化浩渺无垠, 丰厚璀璨。

二、江苏民间纸艺与荷文化连绵亢长

纸艺是以纸张为载体的, 纸在平民百姓中被广泛使用, 是民间纸艺发展的先决条件。中国是纸张的发明国, 在纸张发明的初期, 造纸成本昂贵, 只能用于宫廷及大夫宅邸, 民间无法享有。后经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降低造纸成本。东晋以后, 随着纸张种类的丰富, 品种的多样, 纸张渐渐应用于普通百姓的生活, 纸艺具备了在民间全面发展的条件。

江苏纸艺与荷花的情缘由来已久。据《隋史》记载:隋炀帝三下扬州游玩, 至冬日时节, 花叶凋零, 池水结冰, 宫女们用彩锦剪为花叶, 点缀枝条, 还剪成荷花、菱藕等物, 去掉池中冰块, 逐一布置水上, 营造盛夏江南美景。至唐“安史之乱”后, 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 江苏地区成为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的重要地域。纸张在民间的普适性, 使得民间纸艺在江苏得以较早的普及与流行。到明清朝, 江苏民间纸艺的发展已达到了全盛时期。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与运河、淮河流域, 河湖池泽, 星罗密布, 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荷亲于水, 水乡自然盛产莲荷, 植荷、采荷、赏荷、咏荷的历史悠久。“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夏秋时节, 从南京的玄武湖、莫愁湖, 到扬州的瘦西湖, 金湖的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 再到苏州各名园水景等景区, 处处可见“凌波仙子”的身影。先看看这些饮食:荷叶饭、莲子粥、蜜汁藕, 荷花糕、荷叶茶、藕圆、藕粉……;再看看这些地名:荷花宕、采莲巷、双荷花池、后莲花巷、白莲桥浜、莲花桥、莲子营……。从江苏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不经意间就能寻觅到水乡荷文化的踪迹, 民间纸艺正是在这块钟情于荷花的沃土上滋养壮大。

三、在江苏民间纸艺中品味荷文化

在中华丰厚璀璨的荷文化背景下, 江苏民间纸艺植根于地区民俗文化的土壤中, 加之江苏百姓与荷花的深厚情缘, 民间纸艺中自然散发着荷文化的光彩, 带有“鱼米之乡”的风土人情和江南文化的独特韵味。

按作品呈现形式, 江苏民间纸艺可分为平面与立体两大类。下面分别以平面纸艺中与荷相关的剪纸, 立体纸艺中的荷花灯为代表, 以点及面来品味江苏民间纸艺中的荷文化经典。

(一) 平面剪纸艺术

剪纸是运用剪刀或刻刀, 在纸上镂剪出丰富多样的图案和花样, 在纸艺中属于最为基础, 民间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平面纸艺形式。在江苏民间, 百姓们视荷花为吉祥喜庆、圣洁和谐之花, 融合于民俗文化生活, 故江苏荷文化背景下的剪纸艺术与水相关联, 带有丰富的地域特点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 南京、扬州剪纸特色各异, 是江苏剪纸艺术的代表。

江苏剪纸从内容上看, 与荷相关的剪纸大多配以祈福吉祥的图案。如:连年有余、连生贵子、鸳鸯戏荷、并蒂莲荷、金鱼闹荷花、和合二仙等。其中, 喜花、绣样等形式最具特色。

1.美满和谐的喜花

喜花用于点缀、摆衬嫁妆礼品用的, 是南京剪纸最具特色的体裁, 具有花中套花, 题中有题, 粗中有细, 拙中见灵的特点, 装饰味浓。主要是在主体花样基础上, 又根据需要填充装饰花样, 形成饱满完整的图案, 呈现出喜花应具有的美满富足、喜气洋洋的艺术效果, 正如民间艺人归纳的“喜孜孜, 胖呵呵, 圆嘟嘟”。而且, 南京剪纸在线条运用上也多流畅优美, 柔中见刚, 富有节奏与韵律。

“鸳鸯戏荷”是南京喜花的传统样式 (如图1) 。一只大鸳鸯浮于莲藕之上, 鸳鸯外形中又套剪一对戏水小鸳鸯。鸳鸯象征爱情, 莲藕与“联偶”谐音, 荷花又被称为“多子花”, 其所结果实莲蓬多子, 寓意婚姻幸福美满, 多子多福。以简练粗狂的阳线呈现大鸳鸯和莲藕的外形, 又以纤细流畅的圆弧阴线细节刻画出鸳鸯的眼、嘴、羽等局部形象。

又如“年年金玉满堂”喜花。构图中, 金鱼游弋在荷花间, “年”与“莲”谐音, “金”“玉”谐音“金鱼”, “堂”与“塘”谐音, 寓意家中年年堆金积玉, 富贵荣华不断。而“鱼、水、荷”也正是水乡元素的代表。

再如“和合二仙”喜花。构图中, 两位掌管婚姻的赤脚神仙, 一人持荷花, 一人拿圆盒, 笑容满面, “荷”与“和”“盒”与“合”谐音, 寓意和谐美满, 与中华文化“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2.清秀雅致的画卷

扬州剪纸更像一幅幅精美的中国花鸟画, 既深受江南吴越文化的影响, 又吸收了明清文人画, 尤其是清代“扬州八怪”等诸画家的特点。剪纸中的荷花造型讲究写实, 在风格上更呈精细、俊秀、典雅、清新特点, 好似一幅幅中国花鸟画, 充分展现了中国绘画之美 (如图2) 。这份精致感也多用于民间刺绣纹样, 扬州民间剪纸艺人过去常被称为“剪花样”的。画卷般的扬州剪纸代表了江苏剪纸艺术的又一种风格特色。

江苏剪纸中荷花元素的运用, 不仅呈现出江苏百姓对美好事物的表达与赞美, 更是对和谐圆满生活的期许与向往。

(二) 立体花灯艺术

江苏民间纸艺中的立体纸制品主要是以纸为主要材料, 结合布、绢、竹木等纤维材料, 运用折叠、剪刻、编扎、糊裱等工艺制作, 并以点缀、晕染、画绘而成。造型上属立体类纸艺, 主要有花灯、风筝、变花等。这些纸艺小到可以成为孩童们把玩的小玩意, 大到作为大型艺术品、日用品供人们观赏、使用。

荷花灯更是江苏地区最传统多见的立体类花灯纸艺, 在多样的江苏民俗文化生活中, 它演绎不同的角色, 有着不同的内涵意义。

1.赏荷风俗

江南人喜爱荷花, 明清时观荷、赏荷、采荷风俗在苏州等地已成为一种风俗。正如沈朝初在《忆江南》中所述:“苏州好, 廿四赏荷花。”旧俗中, 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荷花节”, 据说是荷花仙子的生日。那天, 人们穿戴一新, 饮酒、奏乐、歌舞, 乘莲船, 执莲花, 流连于荷花丛中, 好一派水乡风情画卷。夜色降临, 人们点燃纸质荷花灯, 许下美好祝愿, 放荷花灯于荷塘水面, 远远望去如天上繁星点点。

2.祭祀风俗

农历七月十五日, 民间称为“中元节”又名“盂兰盆节”, 既是中国传统道教的节日, 也是佛教的节日, 俗称“鬼节”。凡中元节这天的花灯, 无论形式何种, 统称“荷花灯”或“莲花灯”。明代江南地区就有民间放水陆荷花灯的活动, 花灯制作简单, 用彩纸剪成荷花瓣糊于碟盏周围, 内置酒杯, 杯中盛油, 置芯点燃, 放在门前或从门前水道放下随波逐流。旧时南京等地民众, 这天会请僧人乘船咏经, 燃五色纸剪制的荷花灯放流河面, 是一项重要的仪式, 用以祈祷亡灵早升莲界。

3.节庆风俗

民间都有节庆日张灯结彩的习俗, 尤以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最甚, 故“元宵节”又被誉为“灯节”。元宵赏灯办灯会的习俗本与佛教有着一定的渊源, 后成为统治者标榜仁政, 宣扬天下太平, 普天同乐的手段, 明朝灯会最为兴盛, 至清代, 宫廷不再办灯会, 民间灯会更趋兴盛, 还伴随有各类的民间活动, 延绵至今, 从未消亡。

江苏百姓一直就有元宵节里闹花灯的习俗, 花灯又称“灯彩”, 是灯会的重要附属品。如:南京秦淮灯彩、苏州灯彩、扬州灯彩、南通灯彩等。每年春节期间, 在南京夫子庙秦淮河举办的“秦淮灯会”历久弥新, 素有“秦淮灯彩甲天下”之美誉。在热闹的灯会现场, 南北各地的观灯及买卖花灯的人群集聚于此。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现代灯彩交替更叠, 花样翻新, 闪耀夺目, 吸引众多观灯者的眼球。传统的荷花灯 (如图3) 属于小型灯彩, 在灯会市场上最为多见, 它没有那么多复杂而更替频繁的花样, 却始终在灯会中独具风采。只见那卖灯人用竹竿抬着或长扁担挑着上百只的荷花灯, 放眼望去, 层层叠叠, 只见花灯影, 不见卖灯人, 成为灯会上的又一靓丽的风景。逛完灯会, 人们总是喜气洋洋地会买上一两盏荷花灯回去把玩或留念。传统的荷花灯造型作为经典范式, 正渐渐浓缩为代表灯彩文化的一种符号与象征。

结语

江苏民间纸艺中的荷文化来自民间, 凝聚着百姓从善求美的向往与追求, 展现了特定的“鱼米之乡”爱荷、赏荷的文化风俗与习惯, 具有浓郁的地域民间生活气息和艺术特色。纸艺中透露出的荷文化光彩, 有着中华文化特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好似中华文化长河中的涓涓细流, 那意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之美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摘要:在中华丰厚璀璨的荷文化背景下, 江苏民间纸艺扎根地域风俗, 纸艺中透露出的荷文化光彩, 有着中华文化特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本文以荷文化为主线, 分别例举具有代表性的南京、扬州剪纸和荷花灯, 以点及面, 从平面到立体, 逐一呈现江苏民间纸艺中那富有“鱼米水乡”特色的荷文化经典。

关键词:江苏民间纸艺,荷文化,剪纸,荷花灯

参考文献

[1]周佳.中国最美剪纸[M].湖北美术出版社, 2013.1.

[2]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6.10.

[3]王京, 张秀芳.剪下春秋——张秀芳剪纸艺术[M].广陵书社, 2014.12.

[4]刘燕妮.美蕴民间:江苏民间美术[M].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2.12.

创设纸艺特色活动区的实践探索 篇8

(一) 情景描述

无意中看到几个孩子在玩报纸, 他们一会儿把报纸揉成一团, 一会儿将报纸拧成一条, 到最后居然用这些纸团和纸棍拼成了小动物。有的说“这是兔子”;有的说“这是喜羊羊”;有的说“这是雪娃娃”;有的说“给它们涂点颜色就更好看了。”……

(二) 情景分析

一张报纸在孩子的手里就变成了五花八门的东西, 在孩子们信手拈来、自主造型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了很多隐含的教育价值。这些低结构的材料是否能融入幼儿的生活教育中?我们又该如何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笔者尝试创设纸艺特色活动区, 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自主的、互动的活动空间, 让他们在纸艺的乐园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也让这些低结构的纸质材料在孩子们的动手创作中, 展现纸之美, 体现塑之魅!

二、纸艺特色活动区创设操作流程

纸艺特色活动区的创设从六个方面入手, 包括原料收集、加工渠道、内容设置、场地安排、形式设计、展示和评价等 (流程见下图) 。

研究途径总路线图 (一) 原料收集和分配

在纸材料的收集中, 我们常见的有报纸、广告纸、纸板、纸绳、纸筒、卡纸边角料等。分析其特点后, 我们做了以下分配。

(二) 加工渠道

可以通过个体操作、小组合作、师幼互动、亲子制作等渠道进行加工。

(三) 区域内容设置

考虑到幼儿最近发展区,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选择地设置活动内容。

(四) 区域场地安排

1.走廊转角的公共区域

设置安排:一个转角一种特色, 一个楼层一个层次。

公共区域流通办法:平行班之间设定一个固定游戏时间, 可以间隔参与、灵活调配。

2.班级个性区域。以一园一品为主线, 形成一班一景, 即一个班形成一种纸艺特色。

(五) 区域形式设计

在开展幼儿园纸艺特色区活动的过程中, 我们改变以往区域单一的活动形式, 让纸艺走进生活、走进主题、走进节日、走进家庭, 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形式。

1.生活化纸艺特色区活动

(1) 定义:生活化纸艺特色区活动是指以源于幼儿生活、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为主的纸艺区域活动, 此类区域内容一般由幼儿兴趣点出发, 教师以分层递进的形式, 搭建平台, 引导幼儿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 踏上制作、创意之路。

(2) 流程:幼儿发起→教师计划→分层开展→改进优化。

(3) 案例:小班孩子喜欢玩彩色纸泥, 教师创设了纸艺活动《纸趣童乐》, 借助泡沫盒给孩子们玩纸泥。从借形单色填充到借形多色组合。

(4) 策略:生活情景再现。

(5) 反思:纸艺半成品的提供形式应灵活多变。如案例中, 废旧的报纸变成了颜色鲜艳、质地柔软的纸泥更能吸引小班孩子的眼球。

2.主题化纸艺特色区活动

(1) 定义:主题化纸艺特色区活动是指结合幼儿园教学主题创设的纸艺区域活动, 一般是将纸艺活动作为主题内容的一种延伸或补充。

(2) 流程:分析主题教材→寻找主题与纸艺的结合点→制订区域计划→开展区域活动→分析反思→调整区域。

(3) 案例:结合建构式课程主题《中国娃》, 生成大班主题化纸艺特色区《纸引中国风》, 让孩子们尝试立体塑形, 接受新的挑战。

(4) 策略:从主题中初探到区域中挑战, 实行难度渐进法。

(5) 反思:切忌生搬硬套, 应找准主题与纸艺特色区的融合点, 在原有的基础上, 给孩子以挑战。

3.节日化纸艺特色区活动

(1) 定义:节日化纸艺特色区活动是指结合节日创设的大型纸艺区域活动, 也是亲子制作活动的一种方式, 孩子们在亲子制作中能够得到一对一的指导, 体验新的创作乐趣。

(2) 流程:制定方案→邀请家长→开展活动→展示作品→反思、小结。

(3) 策略:寻趣渐进 (以年龄段幼儿爱好入手, 设置年龄段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 。

(4) 案例:纸舞飞扬、快乐畅想———“六一”趣味纸艺亲子体验活动 (如图1) 。

(5) 反思:要周密策划, 让家长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带动孩子, 促进互动。

(六) 展示平台的建构

展示平台的建构我们应考虑展示的场地和方式两个方面。

1.展示场地安排

(1) 班级小舞台上露锋芒。班级小舞台一般设置在班级、公共区域的墙面上或转角处。

(2) 幼儿园大舞台中亮个相。幼儿园大舞台一般设置在楼梯墙面上和转角处、公共走廊、多功能厅等地方。

2.展示方式安排

为了更好地营造美的环境, 在作品展示时, 我们要兼顾陈列方式的美观性、适宜性, 体现童趣、童真。纸艺作品的展示可以有张贴、装裱、专柜等形式。

三、几点思考

(一) 特色的打造, 跨越中更突显

纸艺特色活动区的创设在我们的研究实践中经历了一个大跨越, 从孩子们发起的一个活动, 发展成为一个班的特色, 再演变成一所幼儿园的品牌, 实现了从点到面的拓展。特色的打造也让我们体验了经历的精彩, 在实践中, 我们的创设方式、展现形式等都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 将自由、自主、实践、创新还给孩子, 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快乐的纸艺创想乐园。

(二) 幼儿的能力, 玩乐中有提高

纸艺特色活动区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相对自主的空间, 在孩子们的眼中, 纸艺并不是任务, 而是一种玩乐的方式。在玩的过程中, 他们会关注整体和局部, 是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的一种提升;对操作方法的关注度方面, 从看老师做、只顾自己做转变为会看示意图, 会欣赏同伴的作品等。

(三) 教师的实践, 探究中出成效

在纸艺特色活动区域的创设和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学会了立足园本、立足班本, 从幼儿发展的需要去思考、去调整。明白了只有从孩子的兴趣入手, 只有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才能体现纸艺特色活动区域的价值和意义。在不断地探索、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得到了提升。

理财要开源,纸艺帮我忙 篇9

我从小喜欢做手工,特别是折纸,折出来的小动物、玫瑰花、纸巾盒等等惟妙惟肖。有了孩子后,我成了一个全职家庭主妇,在家经常给孩子折纸玩,什么千纸鹤,什么小考拉,孩子看到后非常高兴。

因为喜爱,儿子时常将我的折纸作品带到幼儿园去,在小朋友们面前“显摆”。幼儿园的老师看到折纸生动形象,漂亮有趣,就邀请我去给小朋友们上手工课,丰富幼儿园的手工活动。

在幼儿园上了3节手工课后,园长竟然塞给我五百元,说是酬劳,我坚持不受。回家后忽然脑洞大开,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手工折纸能培养孩子的动手兴趣和能力,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的培养,如果办一个手工折纸培训班,专门招收儿童和有兴趣的家长,会不会有市场?

经过一番准备后,我的“趣味折纸屋”不久就开张了。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营销不到位,只招了3个学生,学费还不够交房租。看来营销很重要,于是,我采取了“扫楼”的办法,深入附近几个小区挨家挨户发传单。

营销起到了作用,暑假期间我招到了30多个学生。但暑假过后,由于孩子们忙于功课,上手工课的人又少了,“趣味折纸屋”只能勉强维持。直到孩子们放寒假,来光顾的孩子和家长才又渐渐增多。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种创意折纸书,设计师用书折叠出漂亮的图案和文字。那独特的折纸创意一下子吸引了喜欢折纸的我,让我产生了研究制作这种创意折纸书的想法。经过半个月的钻研,几经波折我终于成功做出了折纸书。

现在电子商务如此发达,我产生了将这种新奇玩意放在网上销售的想法。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将这种新颖别致的折纸书推广开来,说不定能获得成功。

于是我注册了一家淘宝店铺,先是上架了一些自己的手工折纸作品。但折纸作品上架后却鲜有问津。见此情景,我把10多个创意折纸书样品摆上了货架,想以此吸引顾客的眼球。让我惊喜的是,这种新奇的作品一上架,就受到了顾客的追捧,开始有三三两两的顾客来询问、订制折纸书。

终于有了顾客,我欣慰之余便开始考虑批量生产。每接到一个订单,我先画好设计手稿,让印刷厂设计好模板,印刷出来后,我再根据客户的订制需求做成客戶想要的创意折纸书。折纸书上架没几天,情人节到了,那一天折成“LOVE”图案的折纸书卖的最好;其次就是纸玫瑰和百合,这些花朵虽然没有花的芳香,但制作栩栩如生,很受喜欢个性的年轻人的欢迎,成了年轻情侣表达爱意的首选。

2014年情人节,我接到了一百多个订单,有3000多元的营业额。靠着情人节效应的推动,之后的几天里,订单快续增长。我开始忙碌起来,客服接待,订制洽谈,安排生产制作、打包发货,每天从早晨一直忙到午夜时分。此后,通过淘宝站内站外的营销,店铺运营逐步走上了正轨。

从淘宝店铺的火爆,我看到了纸艺礼品背后的商机。2014年7月,为了将纸艺礼品做大,我在市区繁华路段租了两间门面房,开了家纸艺礼品实体店,并招了几名工人,扩大了生产规模。

就这样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我的运营经验更加丰富,产品设计不断创新,纸艺礼品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到了2015年年底,我算了一笔帐,从2014年2月淘宝店开始运营至今,除去开支成本,我的实体店和网店共赚得30多万元。

理财要开源,纸艺帮了我的忙。我决定将纸艺礼品当成一个事业,未来的日子里,在产品设计上坚持浪漫情爱风格,不断创新,丰富种类,打造自己的品牌;在经营上开拓更多销售渠道,做好实体店、淘宝店的同时,开一家微店,将微营销做起来,争取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让我们的家庭早日实现财务自由!

【纸艺术】推荐阅读:

上一篇:因声求气下一篇:旧城开发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