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及控制专业

2024-06-01

成型及控制专业(通用12篇)

成型及控制专业 篇1

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培养大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露端倪,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使然。要培养出2l世纪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合格人才, 就必须紧跟世界科技潮流,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解放思想, 坚持实践, 不断探索, 迎接未来材料科学发展的挑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需要深入研究其专业内涵, 进一步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专业课程培养目标, 探索和建立新的培养模式。从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出发, 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使课程内容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并突出专业培养特色, 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知识水平作为前提, 教学工作中讲究方法, 重点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 教育人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重点培养学生的制造水平及创新能力:理论基础是教育教学的基础,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 方式方法在革新的同时, 理论永远都是必不可少的依据和前提。文化知识课可以改革但不可以削弱, 可以用适当的方法将理论课的授课效率及授课方式进行变动和改革, 但是, 应当掌握的知识内容是不可删除的; 理论知识和能力素质双重培养, 不仅是指重视基础理论知识, 从更广的意义上说指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要全方位开展素质及能力培养工作, 除了基础理论知识以外, 还包括作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劳动技能、集体主义精神、个人创新能力和良好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新的培养计划中, 规定了理工科学生必须选修学时的人文类和经管类等课程, 规定了大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第二课堂学习及结合我校特色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等。开展这些活动和课程, 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最后还要大力加强和深化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熟练。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 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即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前项可由教学计划加以指导, 后项则主要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在模具专业培养计划中, 除了必修的课程以外, 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 达到更高的水平。

二、加强基础课程的设置。

重视基础理论教学, 增大基础课比重, 是针对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中专业课过多, 基础课相对较少的现实进行的改革。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主要体现为对数学基础、电子技术知识的加强。 在传统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及数理统计》的基础上, 增设《复变函数》, 将原来的《工业电子学》分解为《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两门课, 并增加学时。目的在于拓宽基础课知识面, 同时为开设控制类课程打好基础。

三、实验课程既有整合设计又有整体协调。

实验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又有其自身特点。即应该根据每门专业课程的特点区别对待、整体协调, 也可以结合专业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例如将原来的部分专业实验进行合理整合, 开设材料成型综合实验。该课程具有独立的教学大纲、学分和授课安排。 该课程中包括若干小的实验。每个实验由专门任课教师负责。考核方式和授课安排形成固定化模式。另外还要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整体协调, 例如, 在材料成型模具设计课程中开设了4学时实验课程。该实验课程就是该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考核时占一定的分数。虽然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但是该部分实验课程也是单独开设的, 有独立的学时分配和专业授课教授。这就形成了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协调, 相辅相成。

四、尽可能地培养实践操作型的人才, 控制工程需要能手 与动脑相结合。

对于任何一项制造项目, 模具一开始的设计和成型对于接下来的材料制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这项设计和制造工作中, 非常注重工程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 在社会技术发展的今天, 我们还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到模具的制造和设计中, 获得更准确的设计模板及制造数据, 使结果更精确缜密。这一项技术的成型和开发无疑让众多工程操作人员在技术和理念上都产生了一个观念的飞跃与革新, 为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这一基础工程和环节塑造了更多人才, 营造了更科学的制造业氛围。

相对于传统的控制工程专业教学理念, 现如今更注重让学生在知识科学理论学到位, 基本功过硬的前提下, 充实更多的实时信息与社会动态, 将知识理论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操作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模具制造及材料成型的基础问题。为了与时俱进, 跟上社会科技发展的脚步,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技术的掌握已变得必不可少。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 在实践教学中, 要优化教学课程的结构及教育方式, 适当地改变以往不合理的教学理念及手法。

五、重视专业课程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工具。从教学角度考虑, 高等学校的教材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教材建设则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 专业教材建设是其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主要体现以下原则:突出新形势下的专业特点。由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覆盖范围, 新的专业教材内容需要突出新的专业特点, 内容涵盖面要“广”。这里的“广”指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注重整体优化, 在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上, 重视宏观, 精简深、专、旧的课程内容。统筹安排, 综合平衡。专业知识各分支虽然相对独立, 但各分支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 教材内容需要强调整体优化, 并认真处理好学科交叉部分的内容, 把握好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的基本原则。教材内容应具有先进性。要培养 好新世纪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引入新技术, 改造“老”课程势在必行, 需要保证专业教材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先进性, 跟踪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使专业教材得到滚动发展。

成型及控制专业 篇2

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谢。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1988.06.16户籍:河南政治面貌:团员 所学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历:大学本科

联系电话:1590361。。E-MAIL:shly1988@163.com 联系地址: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邮编:450015

求职意向:愿意从事机加工工艺,质量管理与检测,锻造,冲压,机械设计与制造,金属材料热处理,注塑成型,以及技术类等方面的工作;

职业应用技能 外语能力:CET-4 500分 ;CET-6 405分

 计算机能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掌握AutoCAD、Pro/ENGINEER绘图软件,DE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MSC/PATRAN有限元前后处理及分析仿真系统等;通过AutoCAD认证工程师2007;熟悉计算机操作,熟练使用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及Internet应用。

获奖情况(包括证书)

1、2009年作品《大学生专业认知现状及其对就业影响的调查和思考》获第六届“郑航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作者:赵坤、何方芳、邓增、谢树立、冯江伟等); 2、2008~2009学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3、2008~2009学年、2006~2007学年两次获得校“二等奖学金”;

4、2008~2009学年、2007~2008学年、2006~2007学年连续三次获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5、2007~2008学年获校“青年自愿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6、2006~2007学年获校“优秀团员”荣誉称号。

7、参加电子信息产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职业培训,获得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培训证书。专业课程主修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技术测量,自动控制原理,铸造成型原理,材料科学基础,液压及气压传动,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材料热处理,塑性成形原理,塑性成形设备,焊接成型原理,铸造合金及其熔炼,压力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焊接工艺学,表面工程,Pro/E应用(双语)。

社会实践/见习经验1、2007.06在国营嵩山机械厂金工实习;

2、2008.07在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郑州信昌汽车部品有限公司进行认识实习;

3、2008.09郑州飞话校园代理;

4、2008.11曾在郑州隆福国际售楼中心做广告宣传员;

5、2009.08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习。

6、目前为校材料实验室成员之一;

其他:在校期间做过家庭教师等兼职。

自我评价严谨务实,以诚待人;工作投入,勇于承担责任;

成型及控制专业 篇3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地方院校;专业建设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是教育部在1998年新设置的本科专业,本专业整合了原先的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和模具等几个专业的内容,相比整合前,专业覆盖面大为拓宽,工业的各个行业都有重要应用。本专业在专业设置上淡化了按工业行业分类的色彩,但由于各高校在材料成形学科方面的办学条件、历史沿革、专业建设背景和自身发展定位上都有明显差异,本专业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院校因循整合前的专业培养模式,新瓶装旧酒,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有的院校只是把铸、锻、焊、热处理等旧有专业进行机械式的堆砌组合和灌输教学,学生工程应用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差,不能适应材料成形技术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地方院校发展很快,但发展过程中仍存有大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偏重教学职能,忽视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对工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重视不够;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根本原因是发展定位不准,发展思路不清。高等院校的职能有三项: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地方院校主要依托地方财政和人力资源发展,反过来,也要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高校的发展应定位于增强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者并重。不能好高骛远的追求高精尖技术,也不能等同于职业教育,丧失高等教育高度和层次。要立足于高等级人才培养的优势,找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结合点,同时要保持高校的独立性,增强学科科研实力,增强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地方经济进步主要依靠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地方高校应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上体现特色,培养地方现代工业发展所需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菏泽学院作为一个典型的地方院校,面临着为菏泽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重任,但在现有人才资源和技术条件上有不少的限制,如何在人才和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发展专业、服务地方经济是个重要的课题。着眼于既对国家技术发展和提高科研水平有长远贡献,也要缓解短期人才缺口服务地方经济,我们对菏泽学院建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提出了一些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收效。

一、理清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

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和工程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面向金属塑性成形和塑料成形工业领域,以模具设计制造和成形工艺、成形设备、成形质量控制为教育主线,以净成形、近净成形技术为科研突破方向的专业建设体系,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二、厘定专业建设的重点方向

在机械工业中,材料成形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宏观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获得特定的几何形状尺寸,从而实现成形品的机械功能。在技术原理上依靠材料的固态力学过程和流变学过程等。所以如何尽可能精确的制成产品形状尺寸,即提高材料成形的精度就是其核心课题。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各种净成形、近净成形技术发展很快,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把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净成形、近净成形技术领域,一方面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为专业建设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经济找到了落脚点。在各种净成形、近净成形技术中,我们选择金属塑性成形和塑料成形作为具体技术研究方向。在学生培养方面,我们把模具设计制造和成形工艺、成形过程质量控制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方向。

三、构建严谨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

大学人才培养涵盖多个环节,教学、实验、课外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这些环节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知识掌握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都有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学生的主要任务仍是学习知识,教学的中心地位应突出出来。如何合理的组织教学,安排教学课程,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是大学专业建设的中心工作。事实上,按照经济学的视角,大学也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商,它提供的服务产品是教学,更本质的说,是课程。大学的实质就是系统的、严谨的传递学科性知识,使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所以说,专业建设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具体内容包括课程的选择、学时安排、前后衔接等。

四、注重实践,加强技能培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技术性和工艺性强,对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应用综合能力要求高。这就在技能培养方面对专业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设立综合应用类课程设计环节

相对于课程实验,综合应用类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我们安排了冲压模具、消费电子产品注塑成形、金属塑性成形模具等课程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加强工厂实习实训

工厂一线的作业对于学生培养现代工业意识,训练实践操作能力,提前适应工作都有很大的益处。我们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科研基地、学生暑期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合一的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搞好科研,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工作是教学的先导,没有高水平的科学基础,教学就没有新的理论、新的知识内容支撑,只能在他人、前人的水平上重复。我们大力加强科研工作,把当前材料成形工业应用的热点,净成形、近净成形技术作为科研突破口,联合相关企业,积极攻关技术难题,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1998.

[2]李慧生.中国大学图典[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5.

[3]袁国华.基于顾客导向的高等教育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探讨 篇4

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校之所以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这项专业课程, 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以为社会所用, 因此, 设计合理的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明确教育方向, 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对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选择等等方面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 社会上对于工矿企业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 因此对于铸造、焊接等工矿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要求其不仅要具备专业上坚实丰富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高校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并注重学科的实践性和专业性, 目标就在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 并令社会满意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因此, 高校如何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 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育得以积极有效的展开成为高校老师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学校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优势或者经济优势, 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接受能力, 多为学生创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并引导学生认清当今的就业形式与市场需要, 让其了解专业的实际内涵与优势,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丰富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储备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将培养有创新意识, 能够知行统一, 实践技术能力强的专业型技术人才作为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

2 现阶段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1998年教育局规定新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来, 我国各大高校中开设此项专业课程的高校多达30%, 经过这十几年的教育推广,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社会培养出了许多技术过硬的优秀的专业人才。但是尽管如此, 这项学科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注意。具体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学生的培养方案不一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将铸造、锻造、焊接等众多专业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新型的专业, 它所涵盖的知识领域极广, 因此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就随之增多。如果只是将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合并, 那么在学生们的四年学习中使很难完成这么多的学习量的, 因此学校必须对知识点进行取舍, 但是由于取舍后每个学校所保留的知识点都不相同, 因此很难对学生有一个统一的培养方案, 也很难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一个合理的考量。

2.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老旧落后, 需要及时进行更新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在铸造、锻造、焊接等众多老专业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这些老专业的学术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科质量。然而由于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导致铸造、锻造、焊接等技术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 然而高校中这些老专业的教学内容却仍然是对过去落后的专业技术的讲解, 而且课程设置狭窄、教学方法单一, 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基于此种老专业而建立起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如果不及时的跟进相关各项技术的发展进步, 为学科教育注入新鲜的科技内容, 将大大降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而且即使教育培养出了成绩优秀的学生, 他们也难以适应新技术环境中的市场要求。

3 如何在高校中开展有效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工作

3.1 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3.1.1 实用性原则

高校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目的在于为社会输送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因此在具体的专业建设中, 首先需要遵循的就是实用性原则, 注重学科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杜绝为学生开设过多的理论讲解课程, 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多为学生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 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的内涵并对其的掌握应用能力得到锻炼。

3.1.2 创新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所有学科的教育目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也不例外。如今我国的发展急需被注入创新性元素, 只有一个懂创新会创新的民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以谋取更长远的发展。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这样一个注重专业性的学科, 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摒弃以往的“学科本位型”教学模式, 建立创新型的课程模式, 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在教学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3.1.3 专业核心能力需求原则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强调专业技能的专业, 对它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必须强调凸现性和核心性, 以便让学生的接受教育时对学科知识有鲜明的认识, 从而进行更好的理解与运用。

3.2 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老师的讲解是学生们获取新知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因此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质量, 教学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训提高机制。提高对专业老师的技能要求, 在招聘老师时需要选择那些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践能力也过硬的秀秀人才。对在职的老师, 学校也要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可以派遣一部分老师去到相关产业的一线进行实地学习。也可以请一些有关领域的工程师等技术人员来学校做兼职讲师。第二, 要强化老师们的科研作业, 要求全部老师都要参加科研项目, 并亲身指导学生参与生产实践, 通过科研与实践提升老师们的综合素质。

3.3 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需注重素质培养的课程群建设

高校需要时刻谨记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并依据目标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安排需要侧重于实现学生机械科学与材料科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 需要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动手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需求, 需要加强对学生模型设计制造、材料成型、数控加工等课程的教学力度, 培养能够从事技术开发、宽口径的高素质工程、工艺设计以及学科研究等事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4 小结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我国设立时间不算久的新型的学科专业, 但是却对于培养我国工矿企业所需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需要立足于社会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积极开发和推进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工作, 秉承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 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当前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为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教育帮助。

摘要:本文分析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教育目标, 该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着重阐述了如何在高校中开展有效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工作的具体措施, 以期为今后我国高校有效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专业特色,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易凡, 陈绮丽.“材料成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S1) .

[2]郝滨海.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需求[J].理工高教研究, 2005 (01) .

[3]徐小兵, 杨雄, 吴文秀, 帅玉妹, 周思柱.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J].理工高教研究, 2006 (01) .

[4]雷毅, 王勇, 崔学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石油教育, 2006 (06) .

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就业前景 篇5

机械类相关工作,主要从是模具设计与制造、铸造、焊接等,可以做模具设计,包括有塑胶模具跟五金模具,再往下还可以分很多种类。外壳模具比较复杂,变化方式多,主要看工作种类。工作范围很广,出国,考研,工作,都是个不错的选择,属于付出和结果成正比的专业。

优势:就业率高,专业范围广

劣势:行情范围影响大,工资幅度大,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初期较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些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学?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这个专业适合爱学习的人,很累,如果学会,对未来事业还是大有发展的。 这个专业大概有这么几个专业方向:1 焊接 2 压力加工 3 热处理 4 铸造 5 表面处理 它是一个倾向于男生的专业,女生不太好找工作,当然这个专业的男生都非常好找工作,近几年各大高校好多都开设了这个专业,因为师资条件不一样,所以选择学校时,学生一定要注意考察,该校此专业情况。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你们学校怎么样?这个专业前景如何?

工作很好找,这个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发展还可以,专业性质相对单调。喜欢这个专业的人不多,但是如果考生们对此专业感兴趣,这是一个很有发展的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好不好?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一般包括焊接、模具、铸造三个主要方向,对于工科类来说,这个专业就业还不成问题,三个主要的方向中,属铸造最普遍,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需要对于一些常用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各种性能有所了解,要常看看一些有专业的背景相关方面的书籍,个人建议如果有兴趣或是有能力还是搞模具或是焊接比较好些。要是考研,焊接是个不错的选择。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了适合考研还是工作?

要是自己在本科阶段对专业课掌握的非常扎实的话,那考研就没有必要了,如果认为对专业什么都不知道的话,就可以考虑考下考研,当然这些的前提是家境允许的情况下,出国读研的话可就要你有很扎实的功底了,要不求学路会很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去哪些单位比较好?

成型及控制专业 篇6

[关键词]CDIO 成型工艺模具设计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123-02

一、引言

CDIO(Conceive - Design - Implement - Operate)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和瑞典林克平大学等四所大学于2001年开发的一项工程教育改革计划,它是最近十余年来国际工程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高度概括和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以及项目化教育教学,强调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因而受到国内外工科教育界的普遍认可。2005年顾佩华院士首次将CDIO教学理念引入中国,2008年我国专门成立了《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组织开展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目前国内已有60多所高校在机械类、电气类等专业开展了试点。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西安工程大学立项开展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工作,通过构建CDIO模式的模具专业方向课程群和教学实践,将项目实施的主线贯穿于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以“课程群”的方式将材料成型专业中模具方向的主干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了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或割裂,使学生能以联想的方式掌握专业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以模具项目设计为核心的课程群

西安工程大学2005年设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并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工程应用型人才。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和修改,逐渐形成了以材料科学基础、工程材料及性能、塑性成型工程基础、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模具CAD/ CAE/CAM、复合材料成形工艺、铸造工程基础、焊接工程基础、特种加工、数控技术及应用等课程为中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表1模具设计专业方向课程群教学计划进程表

基于CDIO的课程群围绕学科来组织,同时与CDIO的活动交织,所以学科间相互支持和交叉。在本次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中,项目组将模具专业方向核心课作为一个“课程群”来统筹建设,彻底改变了原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自成体系和知识零碎及割裂的缺陷。重新构建了模具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并更新了课程大纲,按照各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中的任务和作用,进行了功能划分,使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强化了各门课程之间的互补和整合,避免了空白和过多的重复,构建了系统完善的新型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通过对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CAD/CAE/CAM、塑性成型工程基础、数控技术及应用、特种加工等多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重点加强了CAD、CAE、CAM等先进软件知识内容,旨在使学生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既学习了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通过专业课程设计项目教学环节的实施和考核,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模具项目综合开发能力。

三、创设以模具项目为主线的教学流程

在课程改革中,项目组要求各任课教师互相沟通,通盘考虑“课程群”中六门主干课程的内容整合和重组,重新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合理安排课程进程,并结合CDIO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将项目实施的主线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模具专业方向“课程群”以各种类型模具设计项目(金属模、塑料模等)命题作为教学的载体,并按模具设计开发项目的实施规律和要求安排主干课程的教学,各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均要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经改革后的模具专业方向“课程群”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模具设计专业方向课程群教学流程

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初期提出模具设计题目,使学生对模具有了初步认识;在各门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结合模具设计题目进行授课、实验和布置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软件;随着模具设计、塑性成型工程基础等课程教学的结束,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模具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待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CAD/CAE/CAM等课程教学的结束,学生完成项目的论证和优化设计,随着数控技术及应用、特种加工等课程在课程群教学全部结束后,再进行三周专业课程设计集中训练,完成具体的设计和加工制作,采用答辩和注射(冲压)实验方式对成果进行评定,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和反馈。

四、搭建实训平台创设新型学习模式

(一) 更新实验设备设施,搭建实验实训平台

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中,我校创建了微型成型及模具实验室,购置了微型注射成型机、微型冲压机、微型挤出和吸塑成型机等设备,添置了二十余套可拆装铝合金模具和十余套可动态演示的原理展示柜。在模具专业方向“课程群”的实验内容设置中,结合实验室具体情况,增加了许多新的实验项目。在教学中依托这些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开展自主设计实验,确定需要测量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分析,以激发实验兴趣、加强学生创新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 采用小组合作方式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模具设计课题从方案提出,到各组成部件的设计加工,再到模具的使用验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常常需要不同能力的多名学生组成团队,才能很好地开展模具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教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由3~ 4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生可自由组合并确定组长,采用分工合作、研讨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三) 采用自主探究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都以团队内协作竞争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整个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老师仅起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强调课堂教学与课余学习相结合。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参与完成一套模具项目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塑件或钣金件的设计(采用CAD软件完成)、成型工艺方案制订(必须提出多套方案)、模具设计(采用CAD软件完成)、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编制(要求规范的格式)、模具材料的选择与处理、模具加工与装配(要求给出数控加工方案,采用CAM软件完成数控自动编程)、模具试模与返修等部分(要求CAE软件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每位教师负责指导5~10位学生,要求4~5位学生完成一副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任务。

(四)采用汇报交流方式, 培养表达沟通能力

在模具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各项目小组采用PPT进行项目汇报,内容包括项目构思、设计方案、加工工艺、功效成本等,并要求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只有评价合格的学生才可以进入后续操作,对不合格的项目小组责令重新提出构思与设计,直至通过为止。另外,课程的考核也采用汇报交流方式,可使学生之间实现经验分享、拓展专业知识、培养语言表达和协调沟通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开展了模具专业方向“课程群”建设与研究,解决了模具专业课程教学中过去多门课程自成体系、知识零碎,不能有机联系和综合应用的缺陷。围绕模具项目开发全过程主线,开展课程群的教学流程。采用小组探究式学习模式,使学生将课程学习和项目开发紧密联系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了动手能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潘越,徐辉,高瑞贞.基于CDIO的机械设计专业方向课程群新体系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

[3]彭易菲.CDIO教育理念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11,(2).

[4]毕凤阳,王百成,党跃轩等.CDIO指导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0,(32).

[责任编辑:碧瑶]

成型及控制专业 篇7

1 科学定位, 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淮阴工学院建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性应用本科院校的目标, 结合我院在模具设计、铸造工艺、金属材料表面强化等方向的特点, 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 树立“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和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学生发展观, 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 初步构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后应具备材料成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 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材料成型领域内工艺及装备的设计制造、实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2]。具体来讲, 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 (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3) 具备本专业领域某个方向所必须的专业知识, 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4)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实验、测试、文献检索、计算机应用与操作等基本能力; (5) 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 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6) 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有初步的科研和科技开发的能力。

2 立足行业需求, 调整课程体系

21世纪是知识时代、信息时代, 更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加速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同时, 市场对从事材料成型的工程技术人才的使用方式和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材料成型相关的企业对人才的实践经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毕业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的动手能力, 以及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对毕业生需求的变化, 使得原有的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能满足企业的新要求, 因此立足市场需求, 改革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3]。

2.1 课程平台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满足市场对人才要求为根本出发点。因此, 必须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 结合地方企业发展, 制定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本着“宽口径、重基础”的原则, 将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个类, 其中专业课程又细分为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

2.2 实践能力训练平台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四条途径:一是根据所学课程进行相应的实习, 主要包括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和数控实习, 在学会操作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同时, 掌握其用途、工作原理;二是课程设计, 通过具体项目的设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应用所学只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校外实习, 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的学习锻炼, 深入生产一线零距离的观察了解材料成型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四是毕业设计, 为了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院组织老师和学生到企业中去, 将企业生产中所遇到的具体技术问题变成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 老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联合指导小组, 共同指导毕业实习和设计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产学合作。

2.3 素质与能力拓展平台

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科技竞赛、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参加技能考核、发表论文、综合创新活动周等形式取得学分,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目的;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数控技能考核和焊工技能考核, 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 还通过选修课一些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课程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以学生为主”实行导师制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适应教育管理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09级开始, 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始实行导师制。为了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在导师的任职条件、工作内容、具体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首先对导师的任职条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热爱学生, 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2) 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教育教学规律, 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学习指导能力; (3) 熟悉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为了更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 学校每年对导师进行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办法津贴并决定导师下一年度的任免。

导师要全方位的引导学生: (1) 在思想上, 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促进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鼓励学生立志成才, 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在学业上进行辅导, 导师要按照学分制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志向,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选课计划, 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修业方案;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掌握学习方法, 对学生参与课内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报考研究生、毕业设计 (论文) 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3) 在生活上勤督导, 导师要经常督促和引导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尤其对那些自我约束力较差的学生, 导师更要勤督促, 帮助他们尽快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还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家庭情况,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4) 心理疏导,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公益活动和文体活动, 提高心理素质, 培养健全人格。 (5) 就业指导, 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对学生自主创业给予扶持。

此外, 为了不断完善导师制提高指导质量, 导师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指导计划, 并填写指导工作记录, 将指导学生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记载下来, 以便总结经验, 查找问题, 从而不断提高导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不仅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其中青年教师是这支队伍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为此, 学校一方面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工程实践”走产学共建之路,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将青年教师送到企业中进行工程实践锻炼, 让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工厂环境、了解专业发展现状, 从而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经历, 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此外, 学校每年还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 参与国际交流,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 结语

优化创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必将提高我国工业水平, 提高材料成型效益和效率, 促进材料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也为我校创建名牌应用型本科院校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郝滨海.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需求[M].理工高教研究, 2005, 24 (1) :100~101.

[2]黄放.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建设[M].铸造技术, 2004, 25 (9) :732~734.

成型及控制专业 篇8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南昌工程学院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培养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设计、生产、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根据现代机械制造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要,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实践教学在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并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操作、观察能力,对培养实用人才极为重要。

1 现状

南昌工程学院于2004年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专业的基础上成功申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基本上是借鉴其它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工程的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1 校内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模式古板

(1)教学内容陈旧

实验教学设备比较陈旧落后,有些早已落后淘汰的仪器还在为实验教学服务,很不利于学生熟悉和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并且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学生毕业后根本很难用上,导致学生兴趣不高,严重影响到实践教学质量。

(2)教学模式古板

多数实验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指导书被动实验,缺少设计型和能力激发型实验,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很多实验都是基本原理性实验,只能夯实基础,没有综合性或开放性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的思考能力。

1.2 校外实践:实习落实单位落实难和生产与教学的矛盾突出

一方面,学生校外实习单位落实困难,制度不完善。主要有三方面:(1)高校投入的外出实习经费预算不足;(2)学生的外出实习时间短,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日常工作;(3)企业的现实生产环境与接待能力有限。以上三点导致很多单位不愿接收这类实习生。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考虑到学生安全、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秩序等原因,参加校外工程实践时,学生常常只能是走马观花,无法亲自操作实践,因此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工程实践常常与理论不同步,让学生意识不到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激发出来。

1.3 实验项目数目少,学时少

受实验条件所限,必然导致实验项目有限,因而学时便低。如此一来,学习主动性较差的部分学生就很少有实践动手机会,那么系统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实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实验能力的目标就很难做到,更不要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了。

综上所述,如今的实践教学亟待改革。

2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2.1 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时间的开放,即课余时间开放,而且是内容的开放,即仪器设备材料等也要学生动手。“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学才能真正体会知识,掌握知识,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

为了能充分发挥实验室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要加强教师对开放实验教学的管理。实验室开放前,要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知识指导,重点讲解实验室安全使用的问题等;实验室开放一周后,抽查学生的实验练习及掌握情况。实验室开放要注重效果,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做基本训练实验,也可选做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开放项目可以是教学计划要求的课内实验,也可以是课外内容[1]。

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直接影响实验室的开放效果。它要求环境稳定、仪器完好率高,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因而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对实验室开放的时间进行管理。开放时间可以分为全面开放、定时开放和预约开放。应制定实验室守则和学生违规的处罚制度,明确实验室主管老师职责。

(2)实验室的维护。为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需要对实验仪器设备和场所及时更新与维护,必须保证足够资金投入。

(3)加强对学生实践过程和学习质量的检查、管理力度。

2.2 让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实践

对于毕业生,毕业设计是使学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如今,很多优秀高校采用这种方式来完成学生的毕业论文,即让学生参与他们感兴趣的科研项目,由导师和研究生指导,学生自己提方案,做实验,写论文,从头到尾完成整个科研过程。这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学科前沿,掌握科学研究思维方法手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

毕业设计仍然需要规范有效的管理,可以按相对硕士研究生稍低的要求来规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结题和答辩等环节。个个环节需严格把关,一丝不苟。

对于非毕业生,可以设立学生科研项目、自主创新实验项目,举办创新活动,如全国“挑战杯”、模具设计大赛等。在经费支持、政策鼓励、硬件条件支撑和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活动。近几年,南昌工程学院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佳绩,这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2.3 安排校外工程实践

这些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许多单位在招聘时明确指明需要有社会工作经验的人才,拒绝应届毕业大学生,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除却部分市场供求因素,从高校教育自身来说,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传统高校教育长期脱离市场需求,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加大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受社会欢迎,具备市场竞争力,成为转变高校教育观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热点。另外,校外工程实践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又能使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所以,校外工程实践担负了更多、更艰巨的任务。

校外工程实践是工程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院校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学校可以为学生安排实践企业或公司,毕业生以公司实习生的身份在公司上班。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甚至可以创造性地应用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使教学和生产实际更好的结合。让学生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活动,这是新形式下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实践[2]。当然,学校为了监督学生和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需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如上交实习报告、公司考核表等。

特别是校外生产实习,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南昌工程学院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水利水电等专业的生产实习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新举措和新方法:(1)实习基地建设。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签订长期合作合同,聘请企业内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双方应在其他方面,如技术革新、企业员工进修培训、市场研究、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2)实习指导教师选派和考评;(3)制订实习计划;(4)实习动员和实习前培训;(5)让学生入厂实习(参观);(6)学生撰写实习报告;(7)实习考核与评价。

2.4 加强专业实习实训环节

专业实习、实训环节主要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等5个层次[3]。这5个实习、实训环节,过程需有详细的实施计划和组织措施,能够保证实习、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另外,为保证学生实习效果良好,可以加强校内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内工程实践基地是整个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学过程容易控制、教学成本低、实习效果易于保证等优点。

另外,还需要精选常规金工实习内容,保证基本操作技能;增加新工艺内容,突出先进技术技能训练;增加综合性、创新性项目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需把加强实践教学工作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为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需改革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总而言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需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本文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实践教学的现状。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出实践教学改革需从四个方面着手提高:一、开放实验室;二、让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实践;三、安排校外工程实践;四、加强专业实习实训环节。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参考文献

[1]董立占,刘静云.在开放实验室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促进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改革[J].农业网络信息,2011(,5):141-142.

[2]于庆波,孙莹.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高师理科学刊,2009,29(6):104-106.

成型及控制专业 篇9

毕业实习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前的一门主要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综合我校和其他高校毕业实习情况来看,传统的毕业实习中存在着难以联系稳定的实习单位;实习模式单一,学生难以得到一对一指导;难以亲自动手参与实践,实习效果欠佳;学生的工程能力难于得到真正的培养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毕业实习中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困扰一线专业教师多年的大难题。本文结合我校2009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铸造方向本科生开始实施的分散式毕业实习,通过对校企协同分散式毕业实习模式近4年的探索,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的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分散式毕业实习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自2009级铸造方向毕业生开始,其毕业实习模式由传统的集中制实习改成分散实习模式。学校和多家铸造企业联系后,将全班同学分散成若干小组,一个小组对应分配至一家企业,并由企业指定专人负责指导学生的现场实习操作和解答学生再生产实践中的各种疑问,在四周的实习期内确保每名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充分掌握生产流程。表1为我校自2009级以来的多届毕业生分散式毕业实习安排情况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分散式毕业实习的实施需要每年至少4个企业以上,从4届的毕业实习情况来看,分散式实习的实施以1~2个骨干合作企业为主体,每年增加新的企业支持。

二、分散式毕业实习的过程控制

从分散式毕业实习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实习企业可以通过多年的建设逐步稳定成为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从而保证实习企业的数量。但是对于学生来讲,获得良好的实践锻炼需要全过程控制,包括学校和企业方面的多重组织管理和互相配合实施。笔者认为,对于分散毕业实习的过程控制,有以下措施可以实施。

1. 建立完善健全的分散实习规章制度。

学生开始实习前,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包括实习大纲、实习考核方式、实习安全规定、指导人员确定、实习内容的审核等涉及到实习的全方面规章制度。只有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在实习过程中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实习的正常进行。

2. 分散实习过程中的科学管理与控制。

分散毕业实习的时间是4周,为了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必须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制定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应尽量具体、详尽。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老师应该实时把控实习过程,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加强实习过程的监督、检查和相关实习信息收集。(1)实习指导老师的不定期巡视。学生到达企业后,实习指导老师应和企业指导人员及时联系沟通,根据企业反馈回来的学生状态,到各个实习企业开展不定期的巡视,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信息,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2)实习指导老师的日常联系和检查。当前,有着QQ、微信、电话、短信等多种实时联系工具。在学生实习期间,可以通过电话随机抽查来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通过建立QQ群和微信群,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开展在线实时交流,督促学生做好实习记录,填写实习日志。(3)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管理。实习前,给每个实习小组制定一名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负责该组的学生在企业期间的相关实习事宜,并对同组实习同学起到监督作用。整个实习期间,小组长需对同组的同学的实习状态进行比较详尽的记录,实习结束后,由小组长收齐其所在小组的实习日志和实习记录并提交,小组长的实习状态记录将作为学生实习成绩的一项依据。(4)加强和企业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学生在企业实习,企业将会掌握学生的第一手实习状态信息。及时地加强与企业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实习的过程控制。同时,可以和企业开展一些学术交流等活动,增强与企业的关系,为后续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基地奠定基础。

三、分散式毕业实习的成绩评定

分散毕业实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由于老师不能像集中实习那样全程跟随学生,所以实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需要科学合理,尽可能地涵括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根据我校铸造专业方向近4年的分散毕业实习经验来看,学生的分散实习成绩课由实习日志、实习过程记录、实习答辩、企业评价四部分组成是较为合理的。实习成绩评定具体如下:

1. 实习日志。

实习日志占实习总成绩的30%。实习日志主要包括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对于企业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记录,实习日志最后应附上一篇实习总结,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在实习企业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办法、新的行业做法等进行了解和总结,并在现场互动的情况下,在调查的基础上提交小结。

2. 实习过程记录。

实习过程记录占实习总成绩的10%。这部分数据由小组长提供,主要记录小组成员在实习过程中的出勤率、遵守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过程状态数据。

3. 实习答辩。

实习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由实习综合介绍、实习问题回答两部分组成。其中实习介绍占40%,实习问题回答占60%。

4. 企业评价。

企业评价占实习总成绩的40%。该部分成绩主要以实习接收单位给予的评价和反馈为依据,根据实习的规定和指导老师的要求,由企业对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并给出具体的分值。

四、结束语

毕业实习是大学本科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毕业实习过程中的实践锻炼,可以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互相结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挥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的分散式毕业实习过程控制和成绩评定,是对分散性实习的一种探索,采用分散性毕业实习必然可以作为教学环节必要补充,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了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近年来湖北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于校企协同的分散式毕业实习的改革思路和实施方式,并重点对分散实习的过程管理和监控措施及分散实习的成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成型及控制专业 篇10

一、提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时效性———一年导师制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有所下滑。目前, 学生就业对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影响较大。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使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 择业时间提早, 正常的毕业设计 (论文) 实践教学秩序受到干扰, 大部分学生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毕业设计工作中, 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的岗位上。现在, 大多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院校实行学年学分制, 学生基本上都修完全部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而在培养方案中毕业设计 (论文) 大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这种方式由来已久, 学生进入设计 (论文) 较晚、时间仓促, 往往不能经历一个完整过程。教师和学生接触较晚, 相互了解不深, 师生关系短期内难以融洽, 使学生不能深刻理解题义, 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学生兴趣与安排题目严重错位, 学生态度消极, 工作被动, 给毕业设计过程带来诸多不便, 所有这些现象都将严重影响到毕业设计质量,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该怎样解决?如何解决?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工科院校的做法, 在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中试行一年导师制, 即在本科生最后一年的专业学习阶段, 通过师生双向选择, 由专业教师担任导师,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并将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和导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 使学生提前进入课题, 学生可以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 充分地调研和思考, 毕业设计 (论文) 安排就显得比较从容, 并由导师进行全程指导, 这样将有利于系统训练, 多出成果[2]。由于参加毕业设计 (论文) 的实践时间长达一年, 可以使学生在前沿领域得到较系统的训练, 尤其对工科专业而言, 对毕业设计 (论文) 的能力均有较高要求, 但以往由于时间限制而无法兼顾。随着时间的保证, 既能兼顾设计和论文的双重训练, 又有利于学生在参与教师的科研中多出成果。另外, 一年导师制也有利于将毕业设计 (论文) 和学生择业有机结合起来。由于学生提前进入课题, 导师通过加强毕业设计 (论文) 的组织与管理, 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使毕业设计 (论文) 的过程成为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过程, 既有利于搞好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环节, 又有利于学生的就业选择。

一年导师制的试行对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一年导师制的顺利实施还需要以下条件的支持和配合。

(一) 选题原则

一年导师制, 在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时实行双向选择, 导师、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3]。学生选择导师, 可促进导师提高选题质量和自身的业务水平, 包括促进导师提高教学水平, 即在平时给学生授课时, 就要提高授课质量, 搞好课堂教学, 给学生留下较好的印象, 以便在毕业设计 (论文) 双向选择中, 能有更多的学生选择自己。导师选择学生, 就要事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有所了解, 这就促进了导师对学生的关心, 加强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 同时也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提高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是显而易见的。

(二) 选题的优化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 (论文) 的内容, 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先决条件。好的课题是成功的一半, 优化设计 (论文) 选题应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 联系实际, 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 做到真题真做。同时应注意设计内容与专业知识结构的联系, 拓宽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尽可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 让学生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毕业设计能锻炼学生各种能力, 包括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总结、设计 (实验) 方案的确定、实验操作及上机操作、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科技论文的写作, 并且在毕业答辩时应进行全面考核。

(三) 选题的实际性

以往有些毕业设计课题理论性太强, 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主要是做理论研究工作, 纸上谈兵, 缺乏实际基础, 学生做完课题还是不知道在实际中如何应用, 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加强。另有一些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 尽管选题也注重实际应用, 但最终毕业设计 (论文) 结果仅仅是图纸, 没有经过实际的检验调试, 没有实际成果。而现在社会对工科毕业生往往要求他们对设计都有一定的基础和实践能力。一个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最终能否出实际成果, 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能出实际成果的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 学生积极性高, 完成效果好。反之, 收效甚微。

(四) 选题的创新空间

在每一届学生中, 总有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扎实, 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这样的学生, 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 为他们选择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实践表明, 只要选题得当, 经过毕业设计 (论文)

(五) 做课题的形式多样性

毕业设计可以与用人单位相结合, 学生自己联系好工作单位, 学校应鼓励支持他们到工作单位去做课题, 所做的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必须经院系级审批, 还要请用人单位指定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毕业答辩时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一起进行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这种使毕业设计 (论文) 内容联系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形式, 可借助用人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模式, 而对学生来说, 可以从单位的技术人员那里学到许多实用的技术, 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创造了条件[4]。

(六) 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各学院应加强过程化管理, 抓好毕业设计 (论文) 的每个环节。在设计过程中成立督导组, 深入到毕业设计 (论文) 各个环节中进行督促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与指导教师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 提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相应措施。督导组成员每人按时检查, 每一阶段结束后检查学生的设计成果。这一措施督促教师充分重视指导工作, 按时到岗指导。建立以评估和评优为动力的机制, 狠抓过程进行阶段性检查, 实施质量控制。要建立科学的毕业设计 (论文) 考核办法, 制定毕业设计 (论文) 成绩评定准则, 对成绩非常差、未达到设计要求者坚决给予留级重做。

毕业设计 (论文) 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针对当前毕业设计 (论文) 等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薄弱, 择业对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本文提出了借鉴其他高校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试行一年导师制的做法, 这是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 (论文) 可以采取“教师—学生双向选择”的方法来进行选题, 毕业设计 (论文) 一年导师制的顺利实施还需要以下条件的支持和配合:毕业设计选题原则、选题的优化、选题的实际性、选题的创新空间、做课题的形式多样性、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的规范化管理等六个方面。相信经过努力, 同时汲取其他院校的经验, 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摘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是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 本文针对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薄弱, 择业对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形成较大影响, 提出了可以借鉴其他高校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试行一年导师制的做法, 并且要规范管理毕业设计 (论文) 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质量,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一年导师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参考文献

[1]卢贵忠, 余继文, 王清元.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求[J].农机化研究, 2004, (2) .

[2]宋海农, 王双飞, 梁东梅.一年导师制对提高工科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尝试[J].高教论坛, 2002, (5) .

[3]张洪海, 龚振文.毕业设计与双向选择刍议[J].高等农业教育, 2000, (9) .

成型及控制专业 篇11

[摘 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其核心是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分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现有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联合“3+1”人才培养模式和“一目标、两平台、三结合、四层次”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模具卓越工程人才。实践表明该实践教学改革模式获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实际效果。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85-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 [2] [3]关键问题是如何构建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要求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大连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于2012年7月起开始实施“卓越计划”。相比以往的工科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更加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必备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培养。因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根据区域模具产业发展和需求状况,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特色,提出了校企联合“3+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专门面向模具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目标、两平台、三结合、四层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现状分析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前身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始建于2013年,是在整合校内模具人才培养的资源,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三个专业相辅相成的基础上设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和科技创新等,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条件建设、实践教学考核和管理、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等。具体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4-5]:

1. 在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下,对实验及工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思想观念,对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对匮乏。

2. 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主要依托理论课程开设,在制订培养方案时缺少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评价,仅就课程而课程,忽视了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和实践环节的相互衔接问题。课程实验演示性和验证性偏多,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偏少,而开放型实验更少,甚至有些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应用脱节,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积极思考和主动性,并没有起到将课堂理论通过实践加以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效果。

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有限。每年的实习都是依靠专业教师的个人资源联系企业安排实习,多数情况由企业技术人员做一个整体介绍后,学生在车间内走马观花的看一遍,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难以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

4.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比较粗放,在成绩核定、实践效果考核、实践过程管理等方面都不够系统科学,缺乏制度化的全过程监控。

5.专业教师和实验教师在数量、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经验等方面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要求。

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是以区域模具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适应从业能力为目标,以塑料成型、金属塑性成型为主线,以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为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基础和材料基础知识、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能在材料成型及控制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工程应用、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模具现场工程师。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按照学校“培养具有工程师应具备的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办学定位和“卓越计划”实施精神,构建了基于项目引导式的校企联合“3+1”人才培养模式。将以模具卓越工程师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依托学校教育平台和企业教育平台,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个人自我培养三个维度,实现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搭建了基础实践能力层次、综合实践能力层次、工程应用能力层次、工程创新能力层次的多层次结构,形成了“一目标、两平台、三结合、四层次”的高质量模具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图1 模具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举措

(一)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为了保证模具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实现,我们先后两次召开了大连市模具协会、大连市模具园办公室领导和十余家企业总经理参加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具卓越工程师研讨会,十余次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课程研讨,针对现有模具行业对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共同商定模具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主干专业课程前移,“平台+模块”的形式重构课程体系。通过模块化课程群的方式将全部专业核心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课程体系,剔除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降低了授课学时。这样既便于教师明确所授课程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也便于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和相互课程内容的衔接,而不是简单地灌输某一学科的内容。

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始终坚持以模具设计、制作、装配、成型和检测五个要素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关系为主线,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主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学生进行项目设计的能力。

1.改革基础课程工程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和模具制造基础等实践教学内容,专门设置了以模具为背景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内容,编写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

2.在本专业原有的制图测绘、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塑料模具设计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模具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原有课程设计进行了再设计,增加了模具综合创新课程设计环节,对这些课程设计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模具工程为目标,分段完成设计任务,促进各门课程的知识融合。编写了材料成型课程设计指导书。

3.依托日中韩大学生模具大赛或企业实际模具工程项目,学生自主完成产品件工艺分析、方案确定、结构设计、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生产制作、组装试模、成型实验、部件及产品检测、结果分析和报告,形成全过程的工程创新训练。

(二)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通过建立校外教师聘用体系和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和实习教学工作,达到校外教师和校内教师业务交叉、优势资源共享的目的,优化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一方面聘任企业高职称、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到目前为止,总计聘请27名企业总经理、技术专家和一线工程师担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客座教授和兼职讲师。由他们在企业现场担任4门理论课程和5门实践课程的主讲教师,并且担负学生现场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任务。同时他们也会定期做客校内材料成型讲坛,就“当前模具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作为一名优秀模具工程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等话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

另一方面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及模具企业现场锻炼的制度,有步骤、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模具企业现场进行顶岗工作,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担负起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

(三)深化企业培养,增加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模具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是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及专业教师共同制订。在这一年企业培养中,采用企业教师为主,校内导师为辅机制,以真实模具项目为载体,多个模块分步实施,使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接受工程师的职业素养培养和项目工程师的系统训练,从而保证学生具有较宽的工程视野,拓宽学生的工程知识面,增加企业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模具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有在企业现场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12个专题讲座。理论课程有压铸模具设计、模具检测技术、冲压模具设计实例教学、塑料模具设计实例教学和数控编程实例教学;实践课程有铣加工理论与实践、磨床加工理论与实践、放电加工理论与实践和钳工理论与实践;实践教学主要有轮岗实习、定岗实习、模具综合创新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每个环节分别制订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工程环境下得到深入的实践机会,获得专门的工程知识与能力。在这里重点介绍轮岗实习和定岗实习。

1.轮岗实习:该实践环节学时为9周,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企业现场对模具制作的生产流程、工艺和加工设备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对磨床加工、数控加工、放电加工、塑模钳工、冲模钳工和模具检测等环节进行简单实训,采用分组进行,每组3-4人,每个岗位7天,半天现场操作考评。这样使学生通过现场实际,加深对模具企业模具制作流程,设备的使用、维修、维护管理,企业管理等实践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2.定岗实习:时间从12月到次年5月,共计6个月。在这个环节中完成教学计划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前面9周的轮岗实习的认知,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任选一个岗位进行定岗实习。实习过程采用师傅带徒方式,1对1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培养。每个月进行一次定岗能力训练考评,学生要汇报一个月所学知识、现场发现的具体工程问题和感受体会。根据企业现有模具工程项目和岗位技能情况,给出毕业设计题目,所有题目全部来自企业真实工程项目,采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的方式完成本阶段的学习。毕业答辩也在企业现场进行,由企业技术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组建答辩委员会进行考核评价。通过在企业全方位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模具项目的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选择与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主要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如何选择合作企业并能够保证企业培养目标有效达成成为“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

首先,合作企业要与学校就工程人才培养拥有共同愿景和相同价值取向,企业要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有一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实力,同时效益较好。

其次,校企双方通过合作实现双方资源优势整合,校企双方文化融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开放共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现与中国华录·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共立精机(大连)有限公司、浙江嘉仁模具有限公司、铂翔超精密模具技术(昆山)有限公司等23家行业领先、特色突出的模具制造类企业签署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同时,完成了“一区两翼”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群和辽宁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工程实践条件,打造出了可示范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本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坚实的软硬件条件。基地企业参与部分理论教学和大部分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保证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最后到相关企业就业。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真实工程环境,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具设计、制造、组装、成型和检测的策略,并强调应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工程训练力度,完善以培养模具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分层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三届学生的实践检验,模具卓越工程师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2]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3] 朱泓,李志义,刘志军.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68-71.

[4] 查光成,孔凡新,李振红,等. 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3(3):92-94.

[5] 潘佳卉,魏天路,颜兵兵.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黑龙江教育,2014(5):49-50.

成型及控制专业 篇12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方案应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为更好地制定人才方案的指导思想, 应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方案, 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 应尊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关注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应坚持“基础教学, 全面培养”, 注重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综合能力, 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

2.基本原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让学生在学习、身体、心理等各方面得到充足发展。学生在学校不仅要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要在思想品德、个人能力、身体健康等方面获得进步,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活动, 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 让学生树立健康的政治思想、正确的人生观、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关键, 成为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的公民,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新形势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改革公共基础与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搭建基础平台课程。在教学改革中, 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生只有巩固了基础知识, 才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很自然地形成知识框架。在公共基础与通识课程必修课程的基础上, 学校开可以开设一些具有辅助作用的课程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提升综合素质。为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学校应当适当拓宽学生学习的范围, 在开设基础课程的同时开设具有辅助作用的材料力学性能、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

2.搭建专业课程平台。构建专业课程平台是该专业保持自身特色、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重要方式。材料成型和控制工程专业一般开设铸件工艺设计、焊接结构学等课程, 这些专业是材料成型和控制工程专业的特色, 也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的开设是该专业的基础, 同时, 还要开设体现本专业自身先进性、科学性的技术选修课程,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探索欲望, 这些选修课程不仅包括快速凝固技术和非平衡凝固材料, 还可以包括机器人焊接、现代激光焊接技术这类学生感兴趣的先进技术课程。

3.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要按照铸造方向和焊接方向进行教学革新。按照铸造方向和焊接方向进行教学个性, 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设计、准备实验材料、决定探究目的来完成教学实验, 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结果的对比, 找出实验结果的合理及不合理之处, 从而构建起完整的创新性、自主性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然后可以通过集中时间和精力加强学生在铸造和焊接实验中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进而形成创新性专业教学体系。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选题、内容必须要符合焊接和铸造生产的实际情况, 学院负责审查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和毕业设计内容, 真正形成一套学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审查、负责及论文答辩的制度, 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进而完成学院和专业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真正实现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应当随着社会的改变而不断改进,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培养出更多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 要对材料成型机控制专业的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改革, 明确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改革课程的设置和时间课程的教学, 培养出更多的额基础扎实、涉及知识面广泛的学生, 为社会主义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 对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随着机械热加工的不断普及, 我国对具有机械热加工专业知识的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质量要求都不断提高, 这要求我国对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时要改革旧的培养方法, 实行新的、更适合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基于此, 针对新形势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究, 希望可以提出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新形势,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白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江西建材, 2015 (15) .

上一篇:能力危机论文下一篇:橡胶坝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