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与控制

2024-09-06

材料成型与控制(精选12篇)

材料成型与控制 篇1

课程设计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手段,对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本科教育的扩招,我校在校生数量是扩招前的几倍,其中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中模具专业方向平均每届有200人左右,每届在第八学期都要进专业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是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是学生首次对本专业的综合运用,因此,在题目选择上既要结合课堂重点内容又要符合生产实际,同时为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工程设计的能力在题目的布置上要求1人1题。当前专业课程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课程设计题目缺乏统一要求标准

专业课程设计是针对于某一专业课程进行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同于毕业设计为综合性要求。比如注塑模课程设计是针对塑料件成形而进行的模具设计,锤锻模是针对锻造工艺学课程进行的锻模设计等。理论教学一门课可以由一、两位教师授课,而在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时,学生每人1题,每个教师所指导学生数量也有要求,这样就会有相当的非该课程主讲教师指导设计。这部分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短,对学生的兴趣方向、就业目标、理论基础课掌握等具体情况了解不足,难以做到因人选题、因材施教,使得有的学生对所得到的课程设计题目不感兴趣、不满意,从而出现在课程设计中敷衍了事甚至相互抄袭的现象,降低了专业课程设计质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缺乏统一管理,资源浪费

由于指导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师具有不确定性(人员不确定,科目不确定),因此,往往是教师接到任务后在进行设计题目的准备、筛选工作,每年重复劳动多,创新劳动少。对用过的设计题目(制件)没有进行认真收集、管理,教师各自存储个人的资料,造成资源浪费,使得每年度均需重新到企业或资料手册中寻找题目进行搜集、选择题目工作,重复劳动多、缺乏信息化管理,效果差。

3.规范不统一

专业课程设计后马上开始毕业设计,在课程设计期间指导教师还必须进行毕业设计的大量准备工作,时间紧迫,而且毕业设计在分量与要求上都要高于专业课程设计,这样就出现对专业课程设计重视不足,个别指导教师或教研室对学生专业课程设计的要求、评定工作重视不够,对归档资料的批阅、评判、整理、收集工作投入不够,不利于规范管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基于上述情况,建立专业课程设计题目数据库系统,可以将各类零件进行搜集、分类与存储,结合专业课程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环节掌握生产一线资料,对数据库进行补充,逐步完善。在专业课程设计环节中可根据需要从数据库中调用所需要的题目信息对全部学生进行安排和选题,并且可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兴趣由学生进行自由选题,教研室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既避免了课程设计前临时抱佛脚进行选题的不利局面,又可克服因指导教师不同而出现选题难易程度、侧重点差别大的问题,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统一标准和培养目标的有的放矢,从而切实提高专业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一、专业课程设计题库功能及设计

1. 专业课程设计题库结构功能

为满足专业课程设计每人1题,互不重复的要求,题库要具备大量设计任务书零件信息,按照每届人数的1.5~2倍数量进行构建。专业课程数据库要方便指导教师从数据库中查询及调用相关任务书信息,同时能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补充或删除不需要的信息,以满足不同条件下课程设计的需求。专业课程设计题库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专业课程设计管理系统除具备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应该具有界面友好,交互式操作平台,对所选择信息能够方便进行图形输出等特点。这些功能通过该体系的具体创建过程3内容来实现。

2. 题库子系统界面与功能

(1)用户登录

为了保证专业课程设计题库的良好使用,进入该管理系统有两种身份,分别为管理员身份和用户身份,以用户身份进入,只能对题库内容进行查询、调用,而不能更改内部设置;以管理员身份进入,除上述使用权限外,还可以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更改、删除或增加新的任务。其用户管理界面如图2所示。

作为登陆界面,登陆需要用到A c c e s s中的数据库,所以采用了Sql语言来编写代码。

实现了用户登录功能

(2)专业课程设计管理系统界面

登陆系统后首先进入主界面,如图3所示。主界面包括系统管理、任务书管理、查询和退出内容。

其中任务书管理菜单可以实现对任务书的添加、修改及删除等操作,如图4所示。

如果任务书中某个任务(零件信息)出现错误,可以通过修改任务书进行修改,如图5所示。

任务书查询是指根据零件种类查出相应零件信息的操作,这样可以方便用户了解该类零件的总体情况,比如零件数量,任务来源等信息。查询菜单如图6所示。

(3)零件分类与整理

为了方便管理使用,在本计算机管理系统中采用以下分类方法,比如将冲压件分为冲裁、弯曲、拉深、翻边四大类。典型零件如图7所示。

每个零件图都需要绘制图框,本系统采用A4图框,图框的编号应与添加任务书时的零件编号一致,且每个零件都要绘制在与之相对应的CAD文件下。

3. 系统各界面之间连接实现

(1)主窗体设计

首先创建一个工程,命名为主菜单,选择“工程”→“添加窗体”命令,则在项目中添加了主窗体。对该窗体的一些属性赋值见表1。其中Window State的值为Maximized,即程序启动之后自动最大化。将“菜单”组件从“工具箱”拖到窗体上。创建一个Text属性设置为“文件”的顶级菜单项,且带有名为“关闭”的子菜单项。

在主窗体中的工具栏中,选择菜单编辑器,创建如图8所示的菜单结构。

主窗体部分的代码如下:

响应“修改密码”子菜单事件,调出修改密码窗体代码。

响应“添加任务书”子菜单事件,调出添加任务书窗体代码。

响应“查询任务书”子菜单事件,调出查询任务书窗体代码。

响应“退出系统”子菜单事件,调出退出系统窗体代码。

(2)子窗体设计

系统的各个界面通过建立多个子窗体来实现,子窗体事件都是Click事件,既通过鼠标点击进行各子窗体之间及子窗体与主窗体之间的切换。

(3)公共模块建立

专业课程设计题库包括设计任务书资料信息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等。每个模块都有数个子窗体来实现各个功能。通过各窗体的开发,每一个窗体实现不同的功能,为了提高建立公共模块可以提高代码的效率,程序界面美观、友好,同时使得修改和维护代码都很方便,设计选择Visual Basic作为开发数据库前端应用程序的工具,开发建立公共模块。

二、数据库访问

数据库采用Access 2003,用ADO作为连接数据对象,在Visual Basic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访问数据库:Active X数据对象(ADO),远程数据对象(RDO),数据访问对象(DAO),ODBC直接连接到数据库。其中A D O是最新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其操作过程为:在Visual Basic环境下,选择“工程”→“引用”命令,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Microsoft Active X Data Objects 2.0 Library”,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如图9所示。

在程序设计的公共模块中,先定义A D O连接对象,在“系统D S N”选项卡下,单击“添加”按钮,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Driver do Microsoft A c c e s s(*.m d b)选项。在对话框中输入数据源名“data”,单击“选择”按钮,选择数据库所在路径后,即可完成数据源的连接设置。

三、结束语

实践教学改革是优化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关学校也设法在工程实践环节开展教学改革工作。通过专业课程设计题库建设,使该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更加规范、合理,课程设计的实践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紧密结合,题目更具有针对性,同时有效避免了重题和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使学生能够相对独立地完成设计内容,从一个侧面保证了课程设计的质量。

摘要:基于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体系要求和特点,对专业课程设计题库进行规划与建设。采用VB创建操作界面,通过二次开发AUTOCAD,实现与Access数据库进行链接,并详细介绍了数据库的结构、功能及特点;题库功能齐全,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改变了过去的种种弊端及管理不完善的地方,完善了课程教育体系中的实践环节,在应用中起到良好作用。

关键词:课程设计,题库,VB

材料成型与控制 篇2

姓名 王宝强

性别 男

年龄 25出生日期 1984年04月2日所在城市 长沙

职业 学生

学历 大学本科

民族壮族

政治面貌 群众

身份证***865682959 籍贯 广西省贵港市

户口所在地河南省郑州市毕业学校 山西大学

英语等级 CET-4

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身高157cm

体重51kg

求职意向 模具方向的教师或学院辅导员 教育情况

时间 学校学历

2004年—2008年 山西大学本科

2001年—2004年 山西省石楼县石楼高中 高中

获奖及获取证书情况 2004—2005学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2004—2005学年“五四”表彰中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2005—2006学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

2005—2006学年被授予“优秀共青团员干部”的称号

2005年5月获得高等教育公共关系资格证书

2005年5月获得党课结业证书

2006年12月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资格证书 兴趣爱好

看教育类和历史类的书籍杂志,上网浏览网页信息, 打羽毛球 社会实践

学校实践

2005年11月在陕西科技大学进行金工实习

2005学年暑假期间兼职家教

2007 年5月份在一航宝成仪表责任有限公司生产实习

2007年5月份在宝鸡长岭冰箱厂参观实习

同时期在宝鸡普灯一厂进行参观实习

联系方式

手机 ***

QQ号码 4154095

52个人邮箱 Smy830225@163.com

邮政编码 710021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陕西科技大学039信箱

自我评价

1、热爱教育事业,做一名教师是我理想中的职业。

2、有较好的再学习能力,可以很快接受新事物,并且具有虚心好学的特点。

3、善于与人交往且有谦虚的处事态度,良好的综合素质及沟通协调能力。

4、工作认真负责有事业心,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时间管理能力,有很强的时间观念,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与承担压力的能力。

材料成型与控制 篇3

【摘 要】文章根据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本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工艺及模具方向)的实践教学现状,提出实践教学要紧密联系地方产业,实验实践教学双结合,完善实验室软硬件条件以及加大实验开发力度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强、多学科交叉的工程技术类专业。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该专业人才同时具备材料制备、成型工艺及设备开发、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综合能力。基于此,国内高校掀起了一股教学改革的浪潮。而专业实践教学成为保障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关键,对实现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为一所年轻的本科院校,长江师范学院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工艺及模具方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拓展改革思路,以地方产业需求为依托,多方举措对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实现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提升了实践技能的应用能力。

一、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调研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发现以下四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1.目的不明确

传统观念将实践教学作为本科毕业的一个基本条件,明显从属于理论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总学分仅约10%,导致很多实践环节没有落到实处,甚至部分实践环节缺失。例如:认知实习被认为就是去参观工厂和编写参观记录,没有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这给学生造成实践教学就是为了完成学分的错误理解,严重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2.课程体系缺少产业依托

现有的实践课程没能形成完整体系,还是一种理论上开设的一些实践课程,例如,机械制造基础实习,中级数控车工,冲压工艺及模具的课程设计等,没有针对产业人才需求开设相应的实践环节,更没有将其纳入实践课程体系中,致使实践教学开设的课程缺少依托,实用性不强,无法保证实践教学中的技术实用性。

3.毕业实习与实验教学结合不够

毕业实习与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是两个独立的环节,而且毕业实习岗位无法提前预知,专业实验教学也分散在几个学期进行,使得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毕业实习的岗位内容严重脱节,导致学生认为实验教学与实际不符合,无法从实验教学中获得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

4.专业实验建设力度不够,实验教学队伍不够完善

长江师范学院于2010年申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工艺及模具方向)以来,经过5年的专业实验室建设,现初步建成材料基础综合实验室、材料成型工艺实验和模具综合实验室三大实验室(如图1所示)。但是在专业实验建设中偏重实验设备完善,而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灵活度不够,设备利用率较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无法得到保证。同时,实验教学队伍大多是理论型,停留在设备使用教学,缺少实际生产经验。这主要表现在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图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验室框架

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1. 转变理念,明确实践教育目标

针对传统的实践环节从属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目的不明确的问题,以“转变观念→产业调研→确立目标”为思路,采取了实践教学研讨会、产业技术调研、论证培养目标等举措,将实践教学定位为人才技能培养的核心,将技术应用、设备维护、技术服务作为实践教学目标和制定实践培养方案的依据。通过这些举措打破了传统的实践教学理念,明确了实践教学目的,对后续的构建实践课程体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紧密结合地方产业,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针对原有的实践课程大部分都來源于理论分析,缺少以地方产业结合为依托,课程体系不完整的现状,从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着手,通过“技术人才调研→教研室研讨→拟定培养方案→校企专家论证”的技术路线,制定出以板材冲压成形技术、塑料成形技术、模具研发制作技术三大板块为主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初步拟定相应板块的实践教学课程(其中大部分课程结合实际自行编写),提高技术培养的针对性,确保技术教育的质量,将实践教学植根于地方产业。在此基础上,增加设备维护、技术服务的实践内容,此部分实践通过校企实训合作来完成,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及管理制度的建设,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1)板材成形技术板块。以重庆汽车、摩托车的板材成形为依托,制定板材轧制、板材冲压为主要实践内容,拟定实践课程,以“理论学习→设备认识→技术培训→问题讨论→技术考核”为思路,严格各方面的管理,尤其注意设备操作中的安全问题、设备维护能力、生产技术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技术考核环节,以企业技术人员为考评老师,对操作能力、问题解决、工作态度等多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考评,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2)塑料成形技术板块。结合重庆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产业对注塑成形人才的需求,构建以塑料注射成形、挤塑成形、压缩成形工艺为实践主要内容,拟定相应的实践课程。具体的实施思路与板材成形技术板块近似,在此不再赘述。

3)模具研发板块。该板块结合现有的模具实验室条件,主要以模具的基本结构认识、模具的拆卸与组装、模具制作技术、模具设计为主要内容,拟定相关的实践课程,结合实际的成形工艺,以“模具认识→模具设计→讨论改进→模具加工→试模修整”为思路,以企业外聘的相关技术人员指导为主,专业实践教师为辅,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确保模具设计实践与应用紧密结合,要求每个设计小组(3—5人)必须自行制造一副能实际生产的模具,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技术能力。

3.开设毕业实习岗前实验教学,加强毕业实习与实验教学结合

毕业实习与实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为两个独立的环节,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而实验教学则在前面的几个学期已完成,导致实验教学对毕业实习的指导作用不明显。鉴于此问题,在实习正式开始前,将学生实习的岗位进行分类,根据分类情况开放实验室,制定毕业实习岗前实验教学方案,充分利用已有实验设备,进行设备操作、设备维护、生产技术、安全教育等辅导,加强毕业实习与实验教学结合力度,保障从实验教学中获得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

4.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加大开放力度

针对实验室基础建设投入不够、开放制度呆板、实验教师队伍技术能力薄弱的问题,通过学院、实践教学系部分析,从完善实验室设备,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强化实验技术队伍三方面入手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在设备完善方面,积极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增加冲压工艺实验室、塑料成形实验室的模具类型,保障实验教学中模具拆卸的效果,更换陈旧的金相显微镜以及力学检测设备,保证对材料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实验室的开放制度方面,以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金相技能大赛、模具拆装大赛等为依托,制定相应的培训管理方案,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加大了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同时,周末交替开放实验室,安排相应的实验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保障课余时间的实验室开放。强化实验技术队伍方面,根据专业特色与周边的产业特点,定期选派实验教师到生产一线和同类高校进行培训学习,鼓励实验教师参加相关的交流研讨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我院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工艺及模具方向)实践教学的特点,通过转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思路,紧密联系地方产业,多方位进行专业实践教学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处在改革的探索阶段,要确保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还需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理念,才能全面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2014,10(3):97-98.

[2]刘丽, 易锋, 任呈强,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开放式实验管理模式探索[J].试验技术与科学,2012,10(3):165-167.

[3]张丽玲, 罗沛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探讨[J].科技广场,2011(7):248-250.

材料成型与控制 篇4

对于我国制造业而言,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是其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不仅如此,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也是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关键环境, 因此, 相关企业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无论是电力机械制造, 还是船只等交通工具制造, 均离不开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的水平与质量将会直接决定机械制造水平与质量。因此, 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加工技术进行细化分析,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金属材料选材原则

在金属复合材料成型加工过程中, 将适量的增强物添加于金属复合材料中,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高材料的强度, 优化材料的耐磨性, 但与此同时,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材料二次加工的难度系数, 正因此, 不同种类的金属复合材料, 拥有不同的加工工艺以及加工方法。例如, 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等金属复合材料便可以通过复合成型;而部分金属复合材料却需要经过多重技术手段, 才能成型, 这些成型技术的实践, 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长期不断加以科研以及探究, 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促使金属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水平与质量实现不断发展与完善。由于成型加工过程中, 如果技术手段存在细小纰漏, 或是个别细节存在问题, 均会给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 导致其与实际需求出现差异, 最终为实际工程预埋巨大的风险隐患, 诱发难以估量的后果。所以, 相关工作人员在对金属复合材料进行选材过程中, 必须准确把握金属材料的本质以及复合材料可塑性,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其可以顺利成型, 并保证使用安全。

2 金属材料加工方法

2.1 机械加工成型

当前, 金属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 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切割刀具便是金刚石刀具, 以金刚石刀具对铝基复合材料进行精加工, 与其他金属基复合材料, 例如, 钻、铣以及车等, 均是现代社会中广而易见的。铝基复合材料的金刚石刀具加工形式可以细化为三种:其一, 车削形式;其二, 铣削形式;其三, 钻削形式。其中, 钻削即通过镶片麻花钻头对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加工, 常见的有B4C以及Si C颗粒钻削, 然后添加适量的外切削液, 可以有效强化铝基复合材料。铣削即通过1.5%-2.0% (W+C) 粘结剂, 8.0%-8.5%PCD的端面铣刀对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加工, 常见的有Si C颗粒铣削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然后添加适量的切削液进行冷却。车削以硬合金刀具为主要的切割工具, 例如, A1/Si C车削符合材料, 并添加适量的乳化液对其进行冷却处理。

2.2 挤压与锻模塑性成型

金属材料实际成型加工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模具表面涂层以及添加润滑剂等技术手段, 对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压力进行有效改善, 降低加工操作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据相关数据统计, 这样可以促使加工过程中的挤压力缩减25%-35% 左右, 甚至更多。降低加工挤压力, 可以有效弱化增强颗粒给模具造成的损伤程度, 削弱金属材料塑性, 有利于降低金属材料的变形阻力, 提高其成型的成功率。除此之外, 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增加挤压温度, 以此促使金属基材料更具可塑性。在金属基材料中添加适量的增强颗粒, 可以促使金属基材料的可塑性得到弱化, 进而变形抗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此时提高挤压温度, 可以加快增强颗粒与金属基材料的溶合速率, 优化二者的溶合效果。普遍来说, 增强颗粒含量会直接影响挤压速度, 由此可见, 只有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物含量较低, 才能提高挤压速度, 如果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物含量较高, 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挤压速度。不过, 挤压速度超高的话, 也会导致金属材料成型后, 便面出现横向裂纹。综上, 相关人员在应用挤压与锻模塑性成型加工技术时, 不仅要在金属复合材料表面进行涂层或是润滑剂处理, 还要对挤压温度进行严格控制, 并结合实际, 对挤压速度进行有效调控,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成品质量符合要求。

2.3 铸造成型

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 应用最广泛的加工技术便是铸造成型技术, 实际铸造过程中, 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添加增强颗粒后, 熔体的粘度以及流动性均会显著提升, 加之增强颗粒与熔体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作用, 便会改变基础材料本质, 此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熔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过程中, 对其熔化温度以及保温时间进行严格管控。高温时, 添加的增强颗粒, 尤其是碳化硅颗粒, 极易产生界面反应, 例如, 3Si C A1-A14 C3+3 Si等。进而导致熔体粘度过大, 难以浇筑, 影响材料本质。此时相关工作热暖可以采取精炼方法, 然后添加适量变质剂造渣。但这种操作方法并不适用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2.4 粉末冶金成型

粉末冶金成型技术是最早期的制造晶须以及颗粒符合材料零部件、金数基复合材料的手段, 具有非常丰厚的实践检验, 不仅如此, 该技术手段还适用于尺寸较小、形状简单但是具有较高精密性要求的零部件。粉末冶金成型技术具有组织细密、增强相分布均匀、增强相可调节以及界面反应较少等特点, DWA公司现阶段, 应经将粉末冶金成型技术延展到多种产品的制造工程中, 例如, Si Cp增强铝合金基体、管材、自行车零件、自行车支撑设备架以及自行车架等。由于粉末冶金成型技术加工的产品具有非常显著的耐磨性、比模量以及比强度, 因此, 也受到了航天器材、飞机以及汽车的广泛推崇。

3 结语

金属材料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 属于加工难点, 而且极具重要性, 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其将受到更多行业领域的青睐以及注重, 我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通过不断科研, 促使自身的技术水平实现突破与创新, 这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摘要:本文以金属材料为例, 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加工技术进行细化分析, 首先, 理论概述了金属材料的选材原则, 然后具体分析了铸造成型、挤压与锻模塑性成型、粉末冶金以及机械加工四种加工方法, 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借鉴性的参考资料, 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加工水平与整体质量。

关键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加工工艺

参考文献

[1]张文华.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分析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15) .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篇5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本专业主要面向冶金企业,培养具有材料成型与控制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在冶金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轧钢生产的岗位操作(原料准备、加热、轧制、冷却精整、热处理、质量检验等)、生产工艺编制和生产组织与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本专业主要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CAD、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电工与电子技术、金属学及热处理、塑性加工金属学、金属塑性加工学、型线材生产工艺、板带生产工艺、钢管生产工艺、塑性加工设备、锻造工艺学、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模具CAD和轧钢车间设计基础等。本专业实践环节有金工实习、工程教育实习、机械CAD实训、电工电子实习、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轧钢技能实训、孔型设计实训、模具CAD建模训练、职业技能综合应用实训、毕业设计等。

毕业生情况:本专业毕业生近几年的就业情况一直很好,就业率在90%以上。主要就业单位包括钢铁企业(包钢、首钢、武钢、酒钢等)、有色金属企业(宁夏中色、希望铝业等)以及机械制造企业和核工业企业等。

本专业高校毕业人数为2500-3000人,其中男82%、女18%,20本专业高校招生男女比例为文科20%、理科79%、文理综合1%,近几年本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90%-95%)、(90%-95%)、(90%-95%)。

二、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企业生产中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工作,例如:材料成型领域中的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装备设计、材料成型设备操作、材料成型设备维护与维修、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

材料成型与控制 篇6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UPRP20140697。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40-01

1.引言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在我国的大学教育课程中的开设时间不长,是集材料科学、成型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综合性的学科,重点是加强学生材料成型加工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近今年来该学科已经受到从事材料制备、加工技术和设备的设计与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管理、销售和其他业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各大院校也积极开设和研究这么课程。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20世纪70年代,材料、能源和信息技术被誉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一直以来,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都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看做重点发展学科。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材料成型及控制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它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邻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生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使实验教学不仅相关课程,但也有独特的和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并能满足开放实验室教学的要求,我们汇编了这个材料。

2.1学生的学习难度比较大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是铸造、锻造、焊接等多个专业的一个新的专业,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使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有些学校开设的该学科,仅仅是把铸造、锻造、焊接等内容进行简单的合并,并没有做到有机融合,导致学生很难完成这么多的学习内容,所以学校必须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和提炼,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2.2实验设备老旧落后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铸造、锻造、焊接及其他许多老专业, 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老专业学术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主体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质量。然而由于时代的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铸造、锻造、焊接技术更新非常频繁。

2.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置的改革设想

(1)明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置的目的

单独设置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并基于有效组织和建设的前提下,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系统地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保留理论课程中必要的验证性实验环节的基础上,单独开设综合实验课程,使整个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足够的锻炼。

(2)合理设置及安排综合实验课程

以重点培养学生在材料成型方面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为综合实验改革的目标,结合我院实际,在教学计划的第7学期新增设32学时的“专业综合实验” 实践教学环节。在该学期, 学生基本完成了所有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和相关课程的实验。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设置的每一个实验项目, 都是以某一材料为主线进行, 学生独立完成某一产品从原料配比到产品制成的整个过程,一环扣一环, 需连续进行, 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合理安排, 而单独设置综合实验课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实用性原则

高校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目的在于为社会输送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因此在具体的专业建设中,首先需要遵循的就是实用性原则,注重学科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杜绝为学生开设过多的理论讲解课程,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为学生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的内涵并对其的掌握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重点掌握本专业的学习要求。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各学科的教育目标,材料的形成与控制工程专业也不例外。一个人只有明白创新将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提取更长远的发展。对于材料形成与控制工程等重点学科,必须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摒弃以往的“课程标准”式教学模式,建立创新的课程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创新,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实验课程设置要改变封闭被动的实验模式, 建立了自主式开放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创新精神。

5.结论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是新的专业学科设置时间不长,但培养的专业和技术人员对广大的工业和采矿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校需要立足于社会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积极开发和推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建设工作,坚持专业人才的传播为社会教育目标,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当前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教育在我国的就业和发展突出问题,为学生提供实用和有效的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

材料成型与控制 篇7

关键词:材料成型,控制,自动化技术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均具备优良发展前景与生存空间。从实际角度而言, 它为基础性操作技术, 除传统行业领域涉及外, 航空领域和船舶领域等均会应用到此项技术。不仅如此,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能够促进能源领域和对应建筑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主要分为铸造技术内容、焊接技术内容以及锻压技术内容。材料成型及控制自动化的实现前提, 就是完成上述三项核心自动化技术操作。

1 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要点分析

科学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双向提升, 要求自动化技术也需随之发展进步。但是, 当前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应用过程仍旧存在诸多弊端和诟病。由于控制时间较长且具体工艺操作流程相对复杂, 对后续处理工作会造成严重影响。其耗时长、能耗大以及污染状况等尤为严重, 在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发展阶段产生消极阻碍。假设所耗时间减少、所耗能源降低, 便能够达到预期执行目的。所以, 此类问题亟待解决。

自动化技术发展与计算机技术更新, 为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分析耗时要素, 材料成型及控制自动化技术的有力依托即为自动化技术。因为其本体材料成型耗时呈不断良性缩减趋势, 材料成型及控制操作中材料消耗程度也会得到缩减。从能耗角度而言, 自动化技术的出现, 使企业机构大批量、高质量生产成为可能。因为生产环节智能化必将带动对应产品生产步骤节能化发展, 所以材料成型及控制自动化与材料成型及控制智能化会有力减少生产过程能耗的不良消耗。崭新材料使用利于环境保护, 材料成型过程借助新材料而使制作流程日趋完备, 其发展趋势主要分为低耗时内容和节能环保内容。因此, 只有实现材料成型及控制自动化,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少耗时、多生产和促环保的目的。

2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中自动化技术应用要点分析

2.1 铸造自动化技术要点分析

通常所说的铸造技术即为液态金属产品制作技术, 凝固组织形成环节、凝固组织控制环节及铸件本体表皮平整顿环节尤为重要。同时, 铸件精确度内容和铸件缺陷控制内容等也同等重要。铸件大小内容要求、铸件形状内容要求以及相关材料要求等则相对较低。金银铜铁类金属在常规高温下能够顺利融化, 而铸造技术则运用高温元素在铸模设备中进行液体金属注入。当金属处于冷却状态时, 便会形成铸模产品。现代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合理融入, 铸造行业生产水平和铸造质量均得到稳步提升, 且实现了自动化操控。较为常见且运用次数频繁的, 即为光谱仪设备和热分析仪设备。这两种设备的使用可以让炉前金属液体成分和炉前金属液体温度更加易于操控, 同时还可进行金属液温度控制和金属液质量控制, 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业内基本操作效率、生产效率以及加工效率。

2.2 焊接自动化技术要点分析

以加压模式和加热模式进行塑形材料多样化链接的技术即焊接技术, 旨在满足工业生产设备生产需求。广义上, 焊接技术主要分为熔焊内容、固相焊内容以及对应钎焊内容。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传统焊接技术被新型焊接技术所取代, 其老旧概念被拘泥于材料焊接上。现代化新型焊接技术逐步实现了生物组织链接和相关高分子材料链接,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操控。最为常见的, 即焊接自动化技术操作中, 焊接控制自动化环节可完成对运行机械设备本体的自动检测、自动调节和自动加工。焊接自动化技术操作核心点为微波及控电源, 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柔性焊接步骤整合, 促成最终优良集成化结构系统形成。焊接自动化技术将有效减少劳动力投入量, 大大提高基本工作效率。不仅如此, 它还能获取优异的经济效益。

2.3 锻压自动化技术要点分析

锻压过程即为合理运用锻压工具设备, 并通过材料压力施加完成锻压操作。传统锻压设备技术落后, 内在运转自动化水平低下。机械技术和检测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相继出现, 使锻压技术自动化、锻压技术智能化操作成为可能。现代化锻压机械设备可达成自动换模, 之后在此基础上提高产品生产量度和生产精度, 机械噪音性能得到积极有效控制。当前, 锻压自动化技术主要分为机械人技术内容、自动仓库技术内容、计算机技术内容以及自动换模技术内容等, 其主流发展方向为集成式整体高效锻压。

3 材料成型及控制自动化技术发展方式分析

3.1 高效节能型技术分析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过程中, 其基础性材料需求日益增加, 社会各类生产行业领域也对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要求日益严格。这标志着我们需要按照原定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具体材料成型时间缩短。只有对生产时间做出积极调整,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材料生产规模, 以至有效提升材料成型效率和材料成型质量。但是, 未来能源必然会不断减少, 资源消耗度也会不断加大。能源浪费度增加, 使材料成型控制技术需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应用高效节能材料成型技术是未来的核心发展趋势和方向之一。因为高效技能技术可使材料生产效率得到稳步提升, 在保证材料生产质量的前提下, 达到能源消耗减少的主要目的。

3.2 绿色环保型技术分析

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使绿色生产模式成为主要材料生产趋势。大众群体绿色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同时, 其对生活内容和相关工作环境内容等均提出了高度要求。因为高污染作业形式和高污染作业环境存在会对人体自身健康造成极大损害, 所以当前材料成型及控制过程中会尽量采用绿色环保技术进行材料生产加工操作。向绿色环保材料成型技术方位转换,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噪音污染、气体污染以及水资源污染等, 使工作人员健康和百姓健康得到优良保障。

3.3 数字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要点分析

通常所说的数字化技术主要是建立在详细数据结构体系之上的, 而后进行整体设计结构体系构建,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造流程数字化、检测流程数字化以及材料加工数字化。数字化技术应用可减少材料生产加工环节误差出现的概率, 从而稳步提升材料生产监督检验效率。智能化技术是未来材料成型及控制环节中的核心应用技术, 会对不同类型材料的不同生产细节做到智能化控制。加之计算机技术介入, 材料生产流程和材料控制流程等均会被智能式优化, 从而了不断提升材料生产质量和材料生产效率。

3.4 自动化技术要点分析

工业发展速度显著提升的同时, 材料产品生产规模和生产质量被高度重视, 材料成型及控制自动化操作势在必行。运用自动化技术进行相关材料成型控制, 可提升材料生产效率和材料生产质量, 从而为材料成型及控制操作流程的准确性提供可靠保障。

4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稳步发展的同时, 网络技术得到同步优化与改革。当前, 我国大多数生产企业和相关机构开始采用新型自动化技术进行生产加工。众所周知, 自动化技术以现下核心技术形式产生, 并存在于各个领域中。当前, 材料成型自动化技术和材料控制自动化技术得到深度实施。可见, 自动化技术在材料成型及控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铸造自动化技术、焊接自动化技术以及锻压自动化技术的形成, 也为我国工业生产行业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效力。

参考文献

[1]黄民双, 黄军芬, 唐建, 蒋力培.应用于焊接机器人的莫尔投影三维焊缝轮廓实时测量系统[J].电焊机, 2009, (4) :59-61.

[2]李茂慧.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分析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33) :177.

[3]苏一横.将会改变世界的新材料[J].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5, (8) :37-39.

[4]金建交, 杨世春, 何根旺, 茹秋生.砌块成型机的振动对砌块密实度的影响[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6, (1) :49-52.

材料成型与控制 篇8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南昌工程学院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培养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设计、生产、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根据现代机械制造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要,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实践教学在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并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操作、观察能力,对培养实用人才极为重要。

1 现状

南昌工程学院于2004年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专业的基础上成功申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基本上是借鉴其它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工程的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1 校内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模式古板

(1)教学内容陈旧

实验教学设备比较陈旧落后,有些早已落后淘汰的仪器还在为实验教学服务,很不利于学生熟悉和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并且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学生毕业后根本很难用上,导致学生兴趣不高,严重影响到实践教学质量。

(2)教学模式古板

多数实验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指导书被动实验,缺少设计型和能力激发型实验,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很多实验都是基本原理性实验,只能夯实基础,没有综合性或开放性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的思考能力。

1.2 校外实践:实习落实单位落实难和生产与教学的矛盾突出

一方面,学生校外实习单位落实困难,制度不完善。主要有三方面:(1)高校投入的外出实习经费预算不足;(2)学生的外出实习时间短,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日常工作;(3)企业的现实生产环境与接待能力有限。以上三点导致很多单位不愿接收这类实习生。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考虑到学生安全、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秩序等原因,参加校外工程实践时,学生常常只能是走马观花,无法亲自操作实践,因此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工程实践常常与理论不同步,让学生意识不到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激发出来。

1.3 实验项目数目少,学时少

受实验条件所限,必然导致实验项目有限,因而学时便低。如此一来,学习主动性较差的部分学生就很少有实践动手机会,那么系统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实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实验能力的目标就很难做到,更不要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了。

综上所述,如今的实践教学亟待改革。

2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2.1 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时间的开放,即课余时间开放,而且是内容的开放,即仪器设备材料等也要学生动手。“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学才能真正体会知识,掌握知识,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

为了能充分发挥实验室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要加强教师对开放实验教学的管理。实验室开放前,要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知识指导,重点讲解实验室安全使用的问题等;实验室开放一周后,抽查学生的实验练习及掌握情况。实验室开放要注重效果,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做基本训练实验,也可选做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开放项目可以是教学计划要求的课内实验,也可以是课外内容[1]。

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直接影响实验室的开放效果。它要求环境稳定、仪器完好率高,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因而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对实验室开放的时间进行管理。开放时间可以分为全面开放、定时开放和预约开放。应制定实验室守则和学生违规的处罚制度,明确实验室主管老师职责。

(2)实验室的维护。为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需要对实验仪器设备和场所及时更新与维护,必须保证足够资金投入。

(3)加强对学生实践过程和学习质量的检查、管理力度。

2.2 让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实践

对于毕业生,毕业设计是使学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如今,很多优秀高校采用这种方式来完成学生的毕业论文,即让学生参与他们感兴趣的科研项目,由导师和研究生指导,学生自己提方案,做实验,写论文,从头到尾完成整个科研过程。这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学科前沿,掌握科学研究思维方法手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

毕业设计仍然需要规范有效的管理,可以按相对硕士研究生稍低的要求来规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结题和答辩等环节。个个环节需严格把关,一丝不苟。

对于非毕业生,可以设立学生科研项目、自主创新实验项目,举办创新活动,如全国“挑战杯”、模具设计大赛等。在经费支持、政策鼓励、硬件条件支撑和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活动。近几年,南昌工程学院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佳绩,这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2.3 安排校外工程实践

这些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许多单位在招聘时明确指明需要有社会工作经验的人才,拒绝应届毕业大学生,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除却部分市场供求因素,从高校教育自身来说,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传统高校教育长期脱离市场需求,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加大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受社会欢迎,具备市场竞争力,成为转变高校教育观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热点。另外,校外工程实践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又能使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所以,校外工程实践担负了更多、更艰巨的任务。

校外工程实践是工程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院校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学校可以为学生安排实践企业或公司,毕业生以公司实习生的身份在公司上班。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甚至可以创造性地应用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使教学和生产实际更好的结合。让学生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活动,这是新形式下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实践[2]。当然,学校为了监督学生和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需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如上交实习报告、公司考核表等。

特别是校外生产实习,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南昌工程学院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水利水电等专业的生产实习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新举措和新方法:(1)实习基地建设。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签订长期合作合同,聘请企业内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双方应在其他方面,如技术革新、企业员工进修培训、市场研究、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2)实习指导教师选派和考评;(3)制订实习计划;(4)实习动员和实习前培训;(5)让学生入厂实习(参观);(6)学生撰写实习报告;(7)实习考核与评价。

2.4 加强专业实习实训环节

专业实习、实训环节主要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等5个层次[3]。这5个实习、实训环节,过程需有详细的实施计划和组织措施,能够保证实习、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另外,为保证学生实习效果良好,可以加强校内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内工程实践基地是整个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学过程容易控制、教学成本低、实习效果易于保证等优点。

另外,还需要精选常规金工实习内容,保证基本操作技能;增加新工艺内容,突出先进技术技能训练;增加综合性、创新性项目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需把加强实践教学工作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为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需改革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总而言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需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本文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实践教学的现状。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出实践教学改革需从四个方面着手提高:一、开放实验室;二、让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实践;三、安排校外工程实践;四、加强专业实习实训环节。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参考文献

[1]董立占,刘静云.在开放实验室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促进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改革[J].农业网络信息,2011(,5):141-142.

[2]于庆波,孙莹.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高师理科学刊,2009,29(6):104-106.

材料成型与控制 篇9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进行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调整时设立的一个本科专业, 该专业涵盖了原来的铸造、锻造、焊接等材料加工类老专业的工艺及设备内容。山东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成立于2004年, 经历了独立招生与大类招生的变革。同时, 专业建设也在不断摸索中稳步前进, 专业招生人数、生源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定位, 专业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如何构建, 一直是本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

为了制定完善的适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使本科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本专业教师广泛调研国内同类院校相同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学时学分分配等情况, 并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意见。通过在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和拥有相关专业的兄弟院校调研, 获的了许多宝贵的资料。经过多次专业论证讨论会, 确定了山东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以机械与材料成型加工基础理论为基础, 突出材料成型及控制领域的工艺设计能力、工装设计能力和工艺实践能力、加强大型工程软件应用能力”。以此特色为指引, 设计了理论课程教学主线、实践教学与专业计算机技术重点教学。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及安排中, 专门设置了能够体现该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 丰富了以CAD/CAE技术为中心的大型工程软件应用系列课程, 以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在新的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 始终以“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教学”为指导原则, 提出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的方案。经重新构建的培养方案, 实现了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 从机械大类到模具课程特色教育的过渡实现了无缝对接。

二、系统掌握机械大类理论知识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成立基础是原铸造专业、焊接技术专业以及锻压专业, 专业方向设置为铸造、焊接、锻压三个热加工方向。由于所涉及的理科知识比较多 (高等数学和物理知识) , 理论知识比较多, 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所以在设置相关课程时要注重增加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课时。增加专业基础课门数, 尽量多开设机械类、材料类的专业基础知识, 尤其是应用性的专业知识内容, 以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理念指导, 也能有效支撑后续专业课学习, 可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专业课阶段学习方向, 提高学习效率。

机械设计理论是所有工学专业的基础, 而材料成型专业是机械专业的一个分支, 因此机械设计理论是材料成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为此, 材料成型专业开设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公共基础课程。为了让学生了解机械行业通用的制造加工工艺, 还开设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热加工工艺、特种加工技术等相关课程。着重学习模具行业的加工工艺和特种加工工艺, 在掌握机械大类基础理论的基础上, 加强专业设计方法学习, 开设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以及材料成形设备课程。

三、加强力学基础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山东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金属与塑料模具为主要方向。我国虽然是模具产业大国, 但许多高端模具依然靠进口解决,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我国模具制造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精度、寿命、制造周期及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其中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落后是造成产品落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模具优化设计与CAD/CAM/CAE一体化技术是模具数字化制造设计的核心技术之一, 尤其是三维设计和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技术, 这项技术目前在国内虽已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 为了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专业人才, 突出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的专业特色, 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专业课程的比重, 并根据专业特点, 加强了力学基础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为提高材料成型专业毕业生的力学理论基础, 课程体系中安排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四门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力学课程。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毕业生的竞争实力, 针对本专业特色强化了计算机技术应用, 进行CAD、CAM、CAE教学, 并开设数字化设计、数控自动编程、材料成形过程计算机模拟等课程。尤其在CAE教学方面, 分别开设了结构有限元方法、板料成形有限元方法和材料成型过程数值模拟等课程, 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材料成型专业对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的需求。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理论授课安排, 配套了后续实践教学, 如CAD课程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冲压模具与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等。着重抓好校外工程实践工作, 先后建立了多家实践基地, 满足了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安排实践教学, 实行了小学期教学制度。在培养方案中, 增加学生的实践学时, 第一学年至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安排维持不变, 而第二学期缩减一周, 暑期安排4周实践教学周, 安排有课程设计、课程实训、综合实验训练、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 以上集中实践环节可使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理论知识, 通过实践掌握技能, 尤其是生产实习环节是在企业中完成的, 持续时间长, 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生产过程、生产工艺, 可以使学生毕业后较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 成为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的安排方面, 可进行如下安排:实践环节课程;面向低年级的新生研讨课 (各专业反应学科前沿动态的相关信息) ;部分低学分全校性任意选修课教学等。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理论学习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 实践环节主要是以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为主, 教师和学生都要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 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可请企业有经验的一线工程师进入课堂进行授课, 另外除了对学校的任课教师进行培训之外, 还可让老师深入到企业进行锻炼, 以丰富其操作知识和实践经验, 以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

五、提高设计与创新实践能力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尤其对于材料成型专业的学生来说, 毕业后的工作往往是产品设计和生产的第一线, 培养设计与创新的能力是适应企业需求的关键。但实践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从课堂走出去, 切身去感受工厂生产与设计环境, 参与到设计与生产项目中去。因此, 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建立产品创新实验平台, 针对机电类本科生设立了多种机电产品创新项目, 通过产品设计创新课程、竞赛等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 发现学习中的不足。该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建立了若干个参观与生产实习基地, 并且与海尔模具、青岛精研模具、青岛鑫达伟业电子等企业达成了项目合作意向, 组织学生参加公司培训, 并参与一定的设计工作, 为专业知识的熟练应用打下基础。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后, 学生会深深地体会到只有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 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小结

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方面的人才, 各高校需积极探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在指导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培训,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与培养方案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应该始终把握专业特色、与时俱进, 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努力为国家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懿, 张晨曙, 刘德辉, 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思考[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08, 27 (2) :24-26.

[2]陈拂晓, 张柯柯, 郭俊卿, 等.普通工科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践[J].科技资讯, 2008, (6) :116-117.

[3]徐峰, 冯小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纺织工业, 2008, (5) :23-25.

[4]曾大新, 周述积, 张元好, 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实践[J].湖北汽车工业学校, 2009, 23 (3) :76-80.

[5]张丽玲, 罗沛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探讨[J].科技广场, 2011, (7) :248-250.

[6]史晓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 2014, (3) .

材料成型与控制 篇10

一、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综合我校和其他高校毕业实习情况,在以往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中,存在以下问题[2,3]:首先,实习单位难于安排。一方面,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多,导致毕业生人数骤增,原有的实习单位难以在短时间内接纳如此多的学生。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日益看重效益,而将实习的学生视为负担,不愿接受学生前来实习。即使有些单位愿意接收毕业实习生,只是因为某些学生已签约该单位,毕业实习有利于尽早培养该批学生工作能力,或是该单位存在用人需求,以此吸引就业。其次,实习时间短,学生难以花时间充分参与生产实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完成为期四周的毕业实习,然而传统的毕业实习过程只能持续不到两周时间。总结其原因,第一,因为企业担心出现安全事故,不同意学生下车间跟班实习;第二,有些学生尚未找到工作单位,需要应聘或者参加研究生复试等导致毕业实习无法正常开展。同时,过多的毕业生也使实习单位难于安排,而只能尽量缩短毕业实习时间。以上原因导致毕业实习效果欠佳,学生的工程能力难以得到真正的培养。

二、校企协同分散实习模式的构建

基于传统毕业实习模式的局限性,自2009级毕业生起,我们对材料成型及毕业实习进行了改革,采用校企协同分散实习的模式,确保毕业实习满足既定时间,学生可亲自动手参与实践过程,培养其工程能力。

(一)校企协同分散实习模式的思路

不同于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校企协同分散实习由学校和多家企业联系,并将每班同学分散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至一家企业,并由企业分派实习领队,负责指导学生的现场实习操作和解答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的各种疑问,在四周的实习期内确保每名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充分掌握生产流程。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可对口实习单位完成就业。同传统实习模式相比,校企协同分散实习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将学生分散至多家企业,减少企业方压力,确保每位同学能亲自参与实践过程。第二,在每个小组由企业分派实习领队,可帮助每一位学生理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与注意事项。第三,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既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为工厂提供了优秀人才。

(二)校企协同分散实习模式的实施

校企协同分散实习模式由校方、企业方共同合作,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达成既定培养目的。为保证达到良好效果,我们主要在分散实习模式实施预备、分散实习过程管理以及分散实习反馈和后续改进等三个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1. 分散实习模式实施预备。

为了保证学生在分散式毕业实习过程中能得到实际锻炼,学生在分散实习前必须掌握相关知识以及基础能力。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培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和校外实训基地研修学习,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除此以外,引进和聘用了10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担任实训教学,从而建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教学科研水平高的优秀教学团队。双师队伍的培养是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以及分散式毕业实习良好效果取得的基础保证。

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与多个企业有深度合作,拥有多个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目前主要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包括湖北全力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铸造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车身厂、武汉延陵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骏腾发自动焊接装备有限公司、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河北北方铸业有限公司、河北志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株洲九方装备有限公司等。这些实践教学基地能完全满足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并为分散式毕业实习提供了众多的实习基地,并解决了企业无法一次性接纳过多实习生的困境。

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方面,改革并修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重点建设设计类和实践类的专业核心课程,将《铸造工艺及装备设计》、《铸造造型材料》、《焊接结构生产》等铸造和焊接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成理实一体化课程集群。以《铸造工艺及装备设计》理实一体化课程为例,该课程将完全面向企业现场工艺设计,教学过程中,摒弃原来的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法,学生接触实践环节机会少,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缺少对工程能力的训练。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毕业实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分散式实习过程中能够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设计任务,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共同发展的目的,也对该分散式实习模式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分散实习过程管理。

为切实提高毕业实习的质量,我们也对毕业实习全过程进行了有效管理。在实习动员工作、强化实习过程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台一套相对完整、操作性很强的实习规程。同时在此模式下,规定了校方、企业和学生的相关责任。校方的责任如下:(1)做好实习动员工作,令学生理解实习的重要性,调动其积极性。(2)分派带队教师,完成实习过程中的巡视指导任务。(3)实习完成后验收实习报告(4)安排优秀学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指导就业;企业方的责任如下:(1)安排食宿,对学生进行实习安全培训,分发实习相关安全防护用具;(2)分派学生的实习领队,在实习过程中进行指导工作;(3)负责评价学生的实习工作,批改实习报告;(4)为优秀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实施双向选择。学生的责任如下:(1)在实习领队的指导下,认真完成实习过程并撰写实习报告。(2)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者,可与企业联系实行对口就业。(3)分散实习反馈和后续改进。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需要取得实习单位的鉴定表并由实习单位带队工程师给出成绩,同时要对实习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写出心得体会,答辩前上交学院。总结应围绕具体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将企业的标准、规范和工艺要求等融入其中,对所涉及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课所学内容进行回炉再学习,加深专业知识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还应了解工厂的管理模式、懂得产品如何适应市场等,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真正的融入到面对企业的应用中。

三、校企协同分散毕业实习模式的实践及效果

至今为止,本模式已用于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09级至12级近四届学生的毕业实习,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经企业反映,同传统实习模式相比,本模式使学生能更加熟悉地掌握生产工艺细节,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旅游”,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工程能力。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关系,企业由单一的用人单位角色转变为工程人才培养的直接参与者和最终使用者,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针对性。自本项目实施以来,共有在近四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除一部分学生直接在毕业实习单位就业以外,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工作在其他大中型企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的毕业生基本功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很快地融入到团队中去。

除此以外,经过本项目的实施,本专业也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60%的专职教师具有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双师”教师团队的建立无疑对分散式毕业实习的进一步推进和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毕业实习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们针对传统毕业实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通过基于校企协同分散式毕业实习的模式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其成为具有在生产一线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总结了分散式毕业实习模式的改革内容和实施效果,为今后的深入探索提供了思路。

摘要:本文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了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校企协同的分散式毕业实习的改革思路,介绍了分散式毕业实习的实施方式,并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四届学生当中加以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该项目的实施深化了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毕业实习,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5).

[2]刘琪,张光胜,冒国兵.关于强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7).

材料成型与控制 篇11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理工类

中国分类号:H31

资助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N0.K201305006),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面向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项目(N0.P201205001)。

目前,工业生产已经高度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强,了解国外专业知识,掌握国外专业的动态,与国外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相互学习已经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普遍。专业英语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延伸,很多大学里的工科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专业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掌握专业英语的翻译技巧,提高阅读和理解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生产经验,并将其应用到生产一线,推进我国工业的发展。但从现有的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积极性双方面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呈现出“教师难教,学生难见效果”的尴尬局面。

为提升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具体存在的问题及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1、教材的选择

现在本专业英语教材多选用本国教师编写的課本,内容相对浅显、陈旧、实用性差[1],同时配有单词和语句的中文译文,对于已经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的大三、大四学生而言相对比较简单,完全可以进行自学。使用这类教材,常常会使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上课没有积极性。这类教材适合作为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辅助资料,进行拓展性阅读。在材料类本科专业英语教材选择中,应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进行科学的优化组合,必须保证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2]。为了让学生适应国外纯正的科技文献的阅读和写作,最好选用原版英文教材,并配有国外关于本专业前沿技术和方向介绍的期刊、报刊类文献。

2、提高学生参与度的上课形式

通过多种丰富多样的上课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时压缩后,笔者曾试图通过密集授课将原有内容仍然教授给学生,导致教师授课时间不停的说,由于学生被动保持注意力的时间有限,最终导致学生走神、小动作不断。这种现象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3]。后来增加提问、学生上黑板做题,学生积极性有所提高,但仍然不令人十分满意。在最近一次授课中,笔者将选用国外教材的章节提前布置给各组同学,并要求学生上讲台讲解,教师点评的方式授课,课堂学生互动性、注意力增强,但出现同组内成员委托一个学生翻译,个别同学照本宣科的现象。后将学习任务细化到每一个人,并提前布置给学生准备,要求学生逐个上台讲解分析句子结构和内容,其他学生提问、教师点评的方式,课堂气氛明显活跃,甚至出现学生课前、课间探讨、争论的情况。这样使学生认真完成预习和复习,增加对上课内容的熟悉度,上课时快速跟上教师的思路,缩短“预热”时间。可以看出,增加上课过程笔者认为教师在抱怨学生上课不认真的同时,应该反思我们的授课方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布置是否能进一步改善,以达到更好效果。

3、压缩课时,教学难以深入

在目前“通才教育”的大背景下,专业必修课的学时数一压再压,作为专业选修课的专业英语的课时数更减少到32学时、甚至16学时。要完成学生专业英语词汇、阅读、翻译、写作、交流等能力的培养,按照之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专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蜻蜓点水式的讲解要点,附带少量练习,很难看到学生经过相关能力培养的明显效果。学生的读、译、写的练习少,导致在后续毕业设计任务中英文文献的翻译任务里,大部分学生翻译原版科技论文时明显没有弄懂句子的结构、词与词的关系,以至于根本没有理解文章的内容,导致翻译语句不通。

针对上面所提的课时压缩情况,为了不使学生的学习效果缩水,可以适当拉开每次授课的时间间隔,在两次课之间布置给同学足够量的专业学习资料,要求其课前进行的大量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翻译、写作等学习活动,然后教师用较少课时、针对学生在课外学习中积累的难点、疑惑,有重点的进行点评、答疑、解惑,这样使教学效果不缩水,同时弥补“水平高与水平低的学生在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上产生的冲突”。这需要教师收集大量素材,进一步的进行教学尝试,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良好配合教师教学。

4、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我校本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属于考查课,最终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比例为6:4,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出勤和作业情况来确定。课程学习是持续的过程,最终成绩主要由最后一次期末考试来确定,有些以偏概全,无法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这样的考试安排,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容易精神懈怠、应付差事,只在最后的期末考试前夕突击复习,虽然大部分学生通过期末考试,但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也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学生整个学期的自始至终上课、作业都很认真,但考前并没有集中高强度的突击复习,期终考试的卷面成绩并不在前五名范围内。根据国外教学经验,学校应该给教师更大的自由度,让教师自由安排最终成绩中平时分和期终考试的比例,自由安排考试的次数。教师在一个学期的授课过程中完全可以安排4-5次小考试,每次考试分数按比例计入最后总分;也可以安排多次大作业,每位学生作业具体内容不一样,以防止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同样,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打分,根据比例计入最终成绩。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集中在期末考试前夕,而是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教学活动配合着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会使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更好。

结束语

专业英语作为一种对外进行技术交流、承载信息量的语言工具。学生熟练掌握专业英语的应用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大量的练习和经验总结。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索,在教学活动采取一定的方式对选取教材、缩减课时、学生互动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改变。从授课过程中课堂反馈、作业质量、后期反馈上来看,还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张杰.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

[2]陈洪美,芦笙.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3]韩萍,朱万忠,魏红.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界2013

材料成型与控制 篇12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 掌握材料、机械、控制、经济及管理等多学科综合知识, 熟悉材料成型方法和工艺, 能从事材料成型工艺技术和模具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管理工作, 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和创业能力, 具有良好的创业精神和较强的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具备较扎实的企业管理、财务、法律、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较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专业必需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2 选修课程模块设置

创业教育的理想教学效果, 是使专业课既体现了知识的可用性, 又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完全融入到整个专业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中, 使学生了解当前专业的应用热点以及发现潜在的创业机会。模块根据小型模具公司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 结合模具报价、接单、设计、采购、库存等工作设置了基于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框架, 主要包括了基础、应用、拓展三大模块。基础模块主要涉及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内容;应用模块主要围绕订单或生产计划, 涉及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设计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等内容;拓展模块包含电子商务、知识管理、售后服务等内容。

2.1 基础模块

(1)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 规定职务或职位, 明确责权关系, 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 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通过学习组织管理的类型、对象、模式以及工作内容, 学生能够按专业化分工, 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设立工作岗位、规定组织结构中各种职务或职位, 明确责任和权力、制订规章制度。 (2)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 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发挥员工的潜能, 为企业创造价值。通过学习人员选聘与培训开发、绩效考评和薪酬设计与人才激励等内容, 学生能够运用现代管理方法, 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3) 财务管理:中小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生存问题, 维持中小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通过学习资金等措和资本积累、市场销路分析和成本核算、财务和税务规则、商品销售账款核算、货物盘点、记账、利润核算、内部控制, 学生掌握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熟悉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2 应用模块

(1) 营销管理:企业只有在其产品或服务有市场时才能生存, 模具是单件生产, 为批量生产做准备。通过学习客户信息管理、报价管理、订单管理、账款管理以及销售统计分析等内容, 了解适合模具行业的营销体系, 模具企业的市场战略, 通过收集市场的信息和市场需求, 能够分析客户的购买行为和能力, 分析竞争者的战略和比较优势, 细分自身的目标市场并与生产管理配合。 (2) 供应链管理:模具的供应链由模具开发商、制造商、供应商、模具使用商等企业组成, 供应链管理在于降低库存、降低材料成本, 以及提高服务品质。 (下转第45页) (上接第30页) 通过学习采购、库存管理等内容, 能够根据模具设计确定的材料的种类以及规格, 与供应商询价后, 形成采购订单, 并根据到货入库登记, 组织生产, 同时掌握物料的出入库、物料的盘点以及统计分析。 (3) 设计管理:设计管理是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对模具设计进行管理。通过学习对模具设计任务分派以及进度监控管理、图纸审批, 图纸版本控制、设计变更管理及加工零件的工艺等内容, 学生能够积累设计与工艺经验, 提高设计能力与设计效率。 (4) 技术管理:模具企业是单件小批量研发式生产模式, 项目制特征明显。技术管理是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指派责任人, 对计划的实际执行进度进行监控。通过对项目以及模具跟踪的控制点设置、对项目以及模具制造的各个关键环节以及质量、成本等关键控制点进行及时跟踪控制, 使学生具备宏观到微观的及时监控管理能力。 (5) 生产管理:模具的生产管理是合理地安排生产资源, 控制模具的质量和成本, 保证模具的试模日期和交货日期。通过对安全、生产调度、制造工艺及技术、设备和工装、材料及刀量具、模具档案、库房、现场等管理知识学习, 使学生具备有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的生产活动的能力。

2.3 拓展模块

(1) 电子商务:因竞争加剧, 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正改变着模具企业固有的销售模式。通过学习利用网站做推广、建店铺、在IM上谈生意等电子商务应用点, 学生了解如何选择适合企业的搜索和行业网站, 具备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 知识管理: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强烈依赖工程师的经验和知识, 企业人员流动频繁造成知识、经验同步流失和损失, 加强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对知识管理步骤、原理与过程、战略、绩效策略及实施方法等知识的学习, 学生充分重视整合、分享、传承企业的智力资产, 将企业的知识升值作为重要生产力。 (3) 售后服务:完善的售后服务可提高模具企业的信誉, 扩大市场占有率, 提高推销工作的效率及效益。通过对售后服务的内容、原则、策略、如何处理客户的投诉与抱怨、售后服务质量的基础标准、客户组织化等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对包含送货、安装、调试、维修、技术培训、上门服务等售后服务工作全面熟悉了解, 具备快捷服务及维护市场的意识和能力。

3 结语

基于创业教育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化设置打破了学科壁垒, 发挥了学科互补作用, 注重行业需求, 整合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运用模拟企业等方法, 通过ERP实验课程, 增强学生对不同岗位职责的认识, 拓宽学生知识面, 提升学生创业素养。

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01208)

参考文献

[1]邹继强.对现代模具企业生产管理的探索[J].模具制造, 2011.11.

[2]张丽霞.模具行业的电子商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4.

上一篇:森林资源监督下一篇:定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