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精选10篇)
《色戒》 篇1
摘要:2007年李安导演的《色戒》上映之后, 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关于色戒到底在讲什么故事, 一时众说纷纭, 各类影评家们各持己见, 在此姑且不谈。在笔者看来, 此影片想要表达的含义大概有三层:爱国与谋杀、爱情与背叛和人性与政治三方面。前两层我们都可以清晰的看出来, 第三层则表现得很委婉, 有一丝的隐晦, 需要人们进一步的挖掘。然而这三层含义是循序渐进、逐渐发展的, 并且是环环相扣的。下面本文将就此三问题来着重分析《色戒》。
关键词:爱国,谋杀,爱情,背叛,人性,政治
随着社会的变迁, 读者对于张爱玲的理解也进入新的层面, 传统的文本阅读方式已满足不了受众的需求, 于是乎, 张爱玲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1]电影《色戒》在很大一部分都尊重了原创小说, 比如剧中王佳芝扮演者汤唯的六角影就尊重了原著, 三轮车上转动的小风车等等。但是电影和小说还是有区别的, 小说主要靠语言取胜, 电影该电影的故事情节主要有两条, 一条是以王佳芝用美人计来接近易先生为主;另一条则是以邝裕民在暗地里出谋划策为主, 继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
一、爱国与谋杀
影片一开始就是就给了一个革命者仇恨眼神特写的镜头, 接着镜头围绕易先生的府邸转了一圈, 守卫森严, 几个特务也在铁丝网警戒线的周围絮絮叨叨地密谋着什么, 街上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天空是灰蒙蒙的, 这似乎给这部电影交代时代背景和基调——抗日战争和灰色。此影片在色彩的设计上就用的很巧妙, 不管是王佳芝、易先生还是他的太太们, 穿的衣服都是以蓝黑等偏冷调的颜色。易先生的黑色礼服、黑色雨伞, 王佳芝那无数的旗袍装, 邝裕民的学生装, 司机的黑色制服都显示出不同的风格。特别是易先生和王佳芝在一起时, 周围的环境不是阴暗就是下雨, 似乎就是在展示着易先生的黑暗与邪恶。后来王佳芝借故走开, 来到咖啡厅给邝裕民打电话, 从而也开始了他们的回忆。
四年前, 因为打仗, 岭南大学从广东迁到香港, 邝裕民由于在大学里负责召集话剧演员, 从而认识了王佳芝。为了能为抗日出一份力, 他们依然决定用一部爱国剧来鼓舞人心。正在这时, 上海沦陷了, 他们得知汪伪政权的特务头子易先生要到香港招兵买马, 因此他们觉得来了一个好机会, 想利用美人计来引诱好色的易先生, 从而将其谋杀。这时他和同学说道, 我们赚观众的眼泪、把嗓子喊哑, 也不如杀一个货真价实的汉奸来得实惠, 这足以证明他们想杀汉奸的决心。在鼓舞同学的信心时, 邝裕民引用了一句诗歌“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我想有点历史常识的读到此处都会大笑, 这其实是汪精卫和同盟会同志刺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后在狱中写的诗。其实, 这正是李安高超的地方, 利用反讽的手法, 对汪伪政权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具有反讽精神的艺术家是不满于任何固定形式的, 他们敢于在创造中否定创造, 由此表现自我的无限创造性。[2]所以, “反讽就是享受无限自由的创造性心灵的自我意识”[3]。
二、爱情与背叛
在邝裕民等人的精心策划下, 王佳芝假扮富太麦太太顺利地进入了易家, 开始了她的美人心计。但是, 这条路注定是艰辛的, 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为了彻底接近易先生, 他们几个合伙商量让唯一一个有过性经验的梁润生来让王佳芝亲身体验男女之欢, 在爱国心的驱使下, 邝裕民也继续默认了这样的做法, 这时, 她突然感觉同学们的无情, 心里面也开始憎恨起了邝裕民, 王佳芝几乎已经陷入麻木的状态, 只好任由他们吩咐。当得知易先生一家要搬回上海时, 已不是洁身的王佳芝几乎崩溃。谁知就在此时, 老曹突然来到他们租赁的公寓, 揭发他们是岭南大学学生伪装的, 一再威胁和挑衅他们, 无奈之下, 他们只好将老曹杀死。他们这似乎是象征着他们杀汉奸路的第一步, 这一步虽然来得有些突然, 但又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对他们的一次磨练和警醒, 这才是真正的战争, 是以性命为代价的。杀奸卫国, 这是必经之路, 况且真正的“大老虎”已经离开香港, 回到了上海。在巨大悲痛和惊吓之下, 王佳芝失声痛喊, 跑向了远处, 他们之间也似乎越走越远。
时隔三年之后, 珍珠港事件爆发, 香港沦陷, 王佳芝也来到上海姑妈家居住。这时上海的天空依旧是灰色的, 但是已经满目疮痍, 人民流离失所, 饿殍满地, 曾经的邝裕民也成了重庆国民政府的特务。邝裕民于是来找王佳芝, 想继续他们谋杀易先生的计划, 在邝裕民的劝说下, 王佳芝同意扮演麦太太继续接近易先生。此时王佳芝顺利进入了易家, 并迅速地与易先生发生了关系。导演特用了易先生和王佳芝的三段床戏, 慢慢地展示着二人心理的变化, 从而也就很好地诠释他们在一步步地向对方靠近。当邝裕民在给王佳芝交代任务的时候, 王佳芝拒绝了邝裕民的爱意, 她说了一句:“三年之前可以, 为什么不。”此时的邝裕民默默无言只好看着自己爱的人离开。此时他们越离越远了, 可见王佳芝的心已经不在邝裕民身上。爱情已经发生了转移。这些似乎都在为结局时王佳芝对易先生说的“快走”做了铺垫, 但是她的付出最终却换来易先生无情的背叛。也许爱情就象是一场暴风雨, 来的时候轰轰烈烈, 走的时候匆匆忙忙, 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片狼藉, 而那就是经历爱情之后或是破碎或是回味的内心。[4]
三、人性与政治
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围绕着人性展开的, 王佳芝无疑是这个人性的载体, 并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逐步地揭露政治正在不断地侵蚀着王佳芝的人性。在他们的爱国剧成功后不久, 王佳芝来岭南大学的舞台慢慢走着, 突然在背后传来一声“王佳芝”, 这是邝裕民喊的, 这时王佳芝转过脸来, 一脸全是茫然, 这时电影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似乎邝裕民他们的出现很突然, 其实他们早就商量好的了, 已经要把王佳芝作为美人计的实施者, 一切又是被导演转化得那么合情合理, 其实, 这时王佳芝的处境已经是被动的了。到后来王佳芝的初夜被同学们默许给了梁润生后, 她的人性已经逐渐被这个无情的社会吞噬着。邝裕民等同学的爱国虽然是为了抗日, 但是却包含一定政治成分的, 有着一定的政治功利性。
很多观众可能会忽视掉这部电影大的时代背景。这是一九四几年, 抗日战争已到达白热化的阶段, 当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达到白热化。国民党为什么想通通过一个女大学生来实现自己的计划, 而不是利用的自己的军队呢?这似乎是在影射国民党是实行“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的政策, 为了限制共产党的发展, 不惜利用自己的子民, 甚至和日本狼狈为奸起来。虽然中国共产党没有在此片中出现过, 似乎也在呼之欲出了。结合历史事实, 也只能这样, 最终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汪伪政权也得以清除。由此观之, 对负有政治使命的统治者和政治家们来说, 如果想有所作为就必须了了解和研究人性, 而国家和政体是为抑制人性之恶和保障人自身的安全, 维护持续和平创造出来的。因此, 政治的目的在于“惩恶扬善”, 政治是人性的产物。[5]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发现, 电影中体现出来的爱国、谋杀、爱情、背叛、人性、政治, 表面上是割裂开来的, 其实一切都是紧密联系的, 这是导演有意为之, 甚至是想要制造悬念, 好让观众有思考的余地。邝裕民他们是爱国学生, 有了抗日的机会, 他们自然会想到利用美人计去谋杀易先生, 在这过程中王佳芝也合理地与邝裕民、易先生都有了应有的爱情, 但是王佳芝对易先生的真情付出却换来了其对她顽固的背叛, 最终也把她送上了刑场。人性和政治则是一直贯穿着整部电影的, 人性是通过王佳芝展现出来的, 而政治则作为了幕后的推动者。至此, 《色戒》的内容无不尽显丰富和饱满, 内涵则无疑是深刻和厚重的。
参考文献
[1]张秀英, 车箫航.由《色戒》看张爱玲作品的影视传播[J].新闻爱好者, 2011 (6) .
[2]陈安慧.浪漫派对反讽的哲学之思与美学之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2 (2) .
[3]田馨宇.《色戒》:从小说到电影[J].文艺生活, 2010 (10) .
[4]张鸽.欲望、爱情与背叛——伍迪.艾伦《午夜巴塞罗那》中的思索[J].电影评介, 2009 (13) .
[5]周前程.人性与政治[J].桂海论丛, 2008 (1) .
《色戒》 篇2
看完李安的新片子色戒,我感到莫名的恐惧,真的很矛盾,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等你听完我个人的见解后,你就知道为什么我不直接评价它的好坏,而是以一种复杂的心情去看待这个颇有争议的片子了
色戒的命名就让人感到一定与色有关,看完了后的确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这种色还不是一般的性,而是一种特殊的变态的性虐待,汪精卫手下的大官在人前是汉奸,可是他对待女人时也是那么地残暴,也许他觉得是发泄的最好方式,可是我却感到如果有那么多的人看了这种情节,对社会是一种双刃剑,特别是让许多未成年的人看了,更加不健康,虽然现在许多版本都经过剪裁,但是原版就把细节拍得那么真实,让人觉得有点限制级了,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冲着李安的名头及宣传去的,可是后来都会心理上和视觉上受到震撼,对于成年人来说,其实也知道有那么一回事----性虐待,但是让这么直白的镜头充斥着中国的电影市场,而且不贴上未成年禁止观看的标签,这多少对中国的电影产生巨大冲击,将来中国的电影是否继续这么不加限制地发展下去呢?完美的爱情拍得已经不够过瘾了,现在流行拍畸形的爱情,比如断臂山讲诉的是两个西部牛仔的同性恋的故事,这是电影要宣扬的精神吗?尊重同性恋,如果拍的东西总是喜欢给人看黑暗的一面,告诉大家现在有许多人和我们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他们的需求和渴望是那样的,需要得到社会的同情和尊重,我们是可以坦荡地原谅他们,但是这种文化是否应该这么热力地宣传吗?如果一个人本身的抵抗力可以,能取精华,去糟粕还行,但是大多数人的水平还没有达到,为什么要总要赶着时代的潮流,也许这是中国再一次的性解放,让更多人去理解性的多样吧,每次当我们接触生活的时候,我们都喜欢讲一些光明面,而把黑暗面先不讲,这种态度不知道是否属于掩耳盗铃的做法呢?我们明明知道有这种事情要发生,可是我们偏不愿意承认,总是往好的方向去想,这样做只会让我们对待坏的现象毫无抵抗能力,当遇到坏事情发生时,一个总是在母亲的臂腕里长大的人是无法顺利过关的,王佳芝是个充满革命热情的人,她热爱祖国,为了祖国,放弃个人的幸福,奉献自己的一生,在这个女性的身体上,我感到无比的佩服,她能够把英语,日语,普通话,特别是上海话,香港话能说得那么好,她能够在汉奸面前,毫不畏惧,从容不迫,最后她在爱情和事业面前,选择了爱情,她看到汉奸给她的大钻石戒指,她就把他给放了,可是同时她也放弃了自己和伙伴的生命,此时的她是感性的,但是有句格言说得好,如果你放过对手,就是伤害自己,如果一个人没有绝对的决心,就不要上战场,在战场上,只有敌人和朋友,如果你对敌人心慈手软,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项羽给刘邦设下了鸿门宴,可是他故意耀武扬威的,到后来没杀成刘邦,反倒给自己造成了杀生之祸,又比如卧薪尝胆的故事,血淋淋的现实告诉我们,她这样的决定是多么地错误,但是如果我们以另外一种观点去看待这件事情,发现爱情真的是女人吃亏得多,女人总是那么地容易被伤害,这么多男人去对付一个大汉奸,不采用光明正大的手段,却要一个柔弱的大学女生去承担这一切,如果成功了,她能落得什么下场了,毕竟这种用色去引诱男人上当的手段,没有什么好宣传的,只能遮遮掩掩地,不被任何人知道,知道了反而对她的名誉上造成不利影响,大家对她不但不会崇敬她的大无畏精神,都只是私下议论,在那种社会大背景下,是没有善终的,谁会娶她呢?她付出那么多,真的就那么地不值得一谈吗?这让我联想到羊脂球里面的妓女,她是多么地善良,她为了整车人,答应了军官的无耻要求,奉献了自己的身体,后来大家并没有感激她,反而用蔑视的眼神去看她,这是多么现实啊,
香港故事片:色戒 篇3
主演:古桑Shawn Ku
钟丽缇Christy Chung
发行:洲立影片发行(香港)有限公司
钟丽缇与僧人倾情演绎一段旷世奇缘
惊情故事
故事描述貌美聪慧的农庄少女琶玛(钟丽缇饰),偶遇僧人达世(古桑饰),竟燃起欲念,她不惜公然挑战宗教禁忌,只为追求心中所爱。早已舍弃世间一切羁绊的达世,抵受不住琶玛的挑逗,犹如电击似的触发了原始欲望,遂决定脱去袈裟入世修行,结婚、生儿育女、与女仆淫乱…色戒一破,竟是一发不可收拾,达世多年苦修,应否就此毁于一旦?琶玛的放任可会扭转了她一生…
扬威国际
钟丽缇(CHRISTY CHUNG)凭《晚娘》的突破性演出震撼亚洲观众,其实早在该片开拍之前,她在《色戒》的表现更具争议性,而且是她真真正正打开国际市场的处女作!《晚娘》导演亦是因为有机会看到她在《色戒》中精湛的大胆演绎,启发他邀请钟丽缇接拍《晚娘》的。《色戒》令世界各地的观众眼戒大开.更冲激各大国际影展,包括:莫斯科、巴黎、多伦多、
韩国釜山等…惹起激烈评论。
《色戒》由印裔法国籍导演宾·纳伦(PAN NALIN)执导,筹备七年之久,远赴印度与西藏接壤的喜玛拉雅山区实地拍摄,摄制优美壮阔的场面,更深入边境禁地,揭开苦行僧人的神秘面纱。导演以超凡脱俗的手法,大胆直接地表达凡人对灵与欲的追求,呈现“天命”与“人性”两者之间的挣扎;借佛祖的道埋探求真正的得著,是满足眼前一千个欲望,抑是战胜内心一个欲念?
因为题材敏感,该片在选角方面甚为严格,曾走访多个欧洲国家拣选角色,但都未能找到合乎要求的女主角,就像天意安排,一向在香港发展的钟丽缇此时计划进军好莱坞,导演宾·纳伦辗转从她的经理人手中取得钟丽缇的资料,顿时惊为天人,立即安排试镜,钟丽缇更应导演的要求不施脂粉,以真面目示人,宾·纳伦二话不说,立即决定与她合作开拍《色戒》。
破禁演出吸引法国电视台跟踪拍摄
戏中钟丽缇与男主角古桑有多场席天幕地的激情演出,导演宾·纳伦均会彻底清场才进行拍摄,务求令两人全情投入,难怪钟丽缇与古桑都演绎得十分放纵,充分发挥出追求原始欲望的狂野激情。法国电视台更特别跟随电影摄制队,深入难得解禁的山区圣地,制作了一个旅游特辑,可见当地优美风光是何等吸引。
钟丽缇在戏中最后一场戏,以1take过完成长达15页的藏语对白,绝无NG及剪接,是真正演技的考验。极具专业精神的钟丽缇原来在开拍《色戒》之前数个月,已特别跟随藏语老师学习,只为演好剧本中这一场戏。
多才导演一鸣惊人
宾·纳伦(PAN NALIN)
印裔法籍导演宾·纳伦自小不喜爱上学,因讨厌受束缚的生活模式,他终日沉迷于画画的创作兴趣,追求天马行空的电影世界,在九岁时便立志要成为全方位电影人,所以日后多套电影,除了亲自执导外,更兼任编剧与监制。
长大后,如愿以偿,宾纳伦工作于印度的制作公司,上班不足数月便被受老板赏识,正式担任导演拍摄电影,从此蜚声国际,数度与多间国际媒体公司合作,计有BBC,DISCOVERY CHANNEL,NATIONAL GEOGRAPHIC等。
三个女人——由《色戒》引起的 篇4
她就是郑苹如, 电影《色戒》上映后, 郑苹如的家人曾经在美国开记者会, 指责这部电影扭曲了烈士郑苹如的形象。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件, 是因为, 有人说《色戒》里的王佳芝和易先生是有原型的, 他们就是郑苹如和丁默邨。一个是当时大上海有名的大美女, 一代名媛, 同时也是一名女特工。而后者则是当时汪伪政府的高官, 杀人不眨眼的大汉奸。
其实早在张爱玲的小说《色戒》面市之时就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据“张学”研究者多方考证, 《色戒》被指向于一个一九三九年的真实事件:郑苹如刺杀汪伪特工重要头目丁默邨。香港学者兼影评家陈辉扬甚至认为, 《色戒》的材料来自胡兰成 (张爱玲前夫) , “郑苹如谋刺丁默邨一案的种种细节, 只有深知汪伪政府内情的人才能为张爱玲细说始末。而胡兰成曾是汪伪特工总部上海极司斐尔路七十六号的座上宾。张爱玲拒绝承认材料得之于此, 是由于后来恋人的背叛, 深深伤害到她。”
首先摆在我们我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即是到底郑苹如是不是一个烈士。关于郑苹如是不是烈士的问题, 有一种说法, 郑苹如并不是像《色戒》里的王佳芝那样“为情所困 ", 临场变节。她主动承认为情所困, 这里的为情所困是指郑苹如为了转移敌人的视线, 保护战友, 说自己是因为深爱丁默邨, 为了争风吃醋才派杀手去吓唬丁, 可结果还是惨遭杀害。另一种说法来源于郑苹如的胞妹郑静芝, 郑静芝说虽然自己当时只有十二三岁, 但家中发生的事情至今仍历历在目。
当然, 郑苹如是伟大的, 但她是人性的另一种本能。她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 她的父亲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 这无疑给郑苹如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她一切以国家安危为重。
张爱玲与郑苹如对待人生的态度是永不可交集的, 就如郑苹如不会理解为什么张爱玲会与一个汉奸恋爱, 而张爱玲也绝对不会理解郑苹如怎么可以不动感情地奉献自己?
所以, 郑苹如在张爱玲的笔下变成了王佳芝, 烈士成了罪人, 人性本能战胜了该有的理智。在王佳芝与易先生周旋的那些日夜, 有情是罪人, 无情是烈士, 就是如此。
也有人说, 与其说张爱玲是写王佳芝, 不如说她是在写自己。张爱玲说“最初获得材料的惊喜”意思是她听到郑苹如的故事时, 感到很惊喜。因为她听到的版本是女特工爱上汉奸, 映照她自己和胡兰成的爱情, 不免从中看到她自己的影子, 引起了心灵上的共鸣。
说了这么多, 比较来比较去, 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 那就是《色戒》的故事确实是以郑和丁为原型。然而, 有没有可能——其实, 《色, 戒》的故事并不是源于郑苹如。
由此可见, 《色, 戒》原型根本和中统特务郑苹如无关;不但无关, 宋淇在1977年的信中更是斩钉截铁地跟张爱玲说, 女主角绝对不能是国民党政府正统特务。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 一个抗日女间谍事到临头出卖自己人, 一般读者不会接受, 尤其对当时的台湾国民党政府来说, 他们的特务绝对不会变节。若这样写, 审批肯定通不过。不要忘记, 当时台湾可是张爱玲最大的市场。于是他建议, 一定要把女主角写成“一个普通人受特务安排, 而去执行一件特别的任务, 甚至可以说连外围都不是”。
最后是张爱玲自己想通了:岭南大学迁港后, 有这么一群爱国学生, 共谋由一个女生出面去诱杀一名大汉奸。因为她是以少妇身份去勾引他, 所以先得跟一个同伙的男生发生性关系。结果大汉奸在香港深居简出, 她根本无法接近。她觉得同伙的男生占了她便宜, 而且也不是她喜欢的人, 反而因为那些同学好像看不起她, 所以有点受委屈的感觉。有了这心理背景, 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女孩子, 对钻石、戒指眼花缭绕而埋下伏笔。珍珠港事变后, 这一群人来沪转学, 与一个国民党地下工作者搭上了线。地下工作者看他们虽然没受过训练, 但有宝贵的经验, 不过觉得他们太嫩, 就只派了一人参与指挥。事败后他成功脱逃, 而学生群体则被一网打尽。
色戒观后感 篇5
对于爱情,在这个电影所展现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人物事件中,爱情已经不具备众人所熟知的面目,它不是温馨的、呵护的,在这样一个紧张暗藏杀机情欲纠缠的电影中,它是以一种比较畸形的形态展现出来的,是被扭曲了的,因此被许多人怀疑,甚至认为那不是爱,而只是背叛或占有。
事实上,就如同我在主评中所探讨过的人物性格,男主人公是一个情感极度压抑、内心被长期的阴暗恐怖生存环境折磨得变形的人物,因此他的感情是游走在一种信任与不信任之间,包含着痛苦、宣泄的流露。
影片第一场交谈,谈看电影、谈论细节,试探女主人公的那几句话都极为清晰的表现了他是个戒心十足的男人,每次出入自己家门都以闪电般的速度,最后为了逃生更是以一个几乎可笑的子弹般的速度射进车厢的,这都可以看出他畏惧死亡,极度不信任周围的人。然而就算戒备如此之强,他还是肯打破常规亲自走出车厢护送王佳芝到她家门口,甚至犹豫要不要进去,可以说这个行动已经体现出他情感的一角,在信任与不信任的游走中最后是信任占据了上风。
而接下来,下雨时他主动留在家中,用心记下王佳芝的电话号码,几次幽会强烈的肢体动作表达,在车厢内以及和式屋中彻下心防的那种内心独白,隐讳的眼神交流……都可以看出这种被扭曲了的非正常的情感表露。结尾的那颗钻石戒指可以说就是这种情感的集中体现,不爱这个女人如何能做出一系列的改变,如何肯为她把压抑在内心中丑陋痛苦的一面展现出来?对于特务头子来说,他应当最明白喜怒形于色、情感的外露会使敌人抓住自己的弱点,但影片从最初的戒备森严到买钻戒时丝毫不设防,甚至需要女主人公的再一次提醒才能意识到已然步入圈套,这都充分表示了男主人公在这场情感交锋中是有所沦陷的。
影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不是一种正常环境下发生的正常表达的爱,而是被时代、身份背景所扭曲压迫的爱,它是一种畸形的表露,犹如带有暴力宣泄的性爱。有的观众会反感那几场激情戏中的暴力情节,非要暴力不可吗?有的人会产生疑问,我认为这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吸引人眼球而设计的,“暴虐”是男主人公压抑的心灵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他生活在肮脏的血海中,生活在背叛与不信任中,因此暴力是他特有的表现形式,是与他阴暗的性格相适应的,集中体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类似《罗马》中幼年期就备受母亲和情夫讥讽折磨的屋大维,长大后必须要用残暴的性交形式来宣泄性格中不正常的一部分。
虽然是带有暴力折磨的爱,是扭曲的爱,但依然算是属于爱的成分。在结尾观众会感到疑惑,面对王佳芝的通风报信,易先生逃跑后却转身逮捕杀害了她,那么这还能算爱吗?我认为在那种环境是非人的感情所能左右的,当影片结尾真相大白,男女主人公的身份由情人瞬时归位为敌我双方清澈分明的对立,是你死我活,那么特务头子也就不得不执行他的工作使命,签署处死令。但小说中一段易先生的独白很好地说明了特务头子的内心所想:“她是真爱我的,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这看来极为自私残酷,却又是不得已,不杀王佳芝,爱国学生也就不能杀,不杀革命分子就不是特务头子,不杀掉要杀自己的人那就是自杀,因此他只能忍痛杀自己所爱的人,但还要来上那么一段缅怀,虽然女主人公死了,但特务头子让她永远活在自己的心中,这并非虚情假意的告慰,而是这一对恋人所能选择的唯一方式,恰恰是真实的情感流露。
而对于女主人公,在她完成了拯救敌人也是自己所爱的人后,影片步入尾声,她徜徉在大街上,漫无目的,最后坐上一辆车,看着车头飞快旋转的风车,音乐轻快自然,种.种都暗示了她此刻解放的心,她已经获得自由,没有后悔的情绪表露,因此我相信她的选择完全是忠于自己的心的。而她也知道这种选择后是什么,是自己的死亡,是同伴们的死亡,但付出如此代价,心情竟是如此畅快的,那么也就是无怨无悔,难道不是真爱才能达到如此境界吗?
虽然男女主人公的爱是不能经得起生死考验的,但在电影中却得到双方的共识认同,影片中的爱不是正常的表示,也不是众多电影中被极度神圣宣扬、美化的无私奉献的爱,而是再现实不过的爱,特务头子没有为爱而反过来拯救王佳芝,但却又合情合理,因为那是谁也无法拯救谁,王佳芝因为天真美好而舍身奉献,特务头子因为世故冷血而保全了自我,但在他们之间,爱并没有因彼此的选择而被抹煞,王佳芝不会因拯救敌人而后悔,特务头子又会在结尾深深的缅怀自己的情人,所以我看到,尽管它与我们一般理解的爱相去甚远,但却绝对是一种可称得上爱的强烈情感,是为影片男女主人公双方都认同的。
在我们看来这种压抑痛苦的爱并不美好,但对比当时的环境却又不得不承认它是唯一美好的,当王佳芝在美人计行动中受到情感和道义的折磨,摇摆不定,身心俱首创伤的时候,她痛苦的表示:“他要钻进我的身体,钻进我的心中……”这是痛苦已达顶点的求救,但作为革命同盟阵线的同志们却不能理解,尤其是组织暗杀的王先生甚至是喝斥她的内心独白,这就使女主人公彻底明白恰恰是在自己的同袍中无法得到救赎,这也使得她放弃了希望,既然身后已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那么她不如飞蛾扑火,拯救她认为唯一值得她留恋的敌人。
梅根·福克斯:大开色戒 篇6
她是FHM男人装杂志票选的2008年全球最性感女星;2009年Maxim杂志全球百大性感女人名列第二。虽然冠军输给了Olivia Wilde,梅根却可以很大方的说:“她真的太性感了,为了她我甚至可以赤手空拳和一头公牛搏斗。”
一个安吉丽娜·朱莉
2007年,《变形金刚》制片方物色女主角。他们想找一个新脸孔,不需太多演技,但要尽量性感。拥有小麦色皮肤,法国,爱尔兰和印第安血统的梅根·福克斯幸运的成为了这个新人。这部万众瞩目的大制作上映。人们怀着期待去看大黄蜂,却意外发现一个拥有黑包直发、诱人曲线、小蛮腰加长腿的尤物,真是捡到宝了。一帮机器人大块头打得要死要活,梅根只露个脸就征服了全世界。导演迈克尔·贝用那么多声光特效,人们最惦记的,还是那弯腰掀起大黄蜂车盖的惹火身材。
2009年《变形金刚2》上映,梅根·福克斯彻底坐上了好莱坞性感女王的后座。从亚洲到欧洲,随剧组全世界宣传,风头一时无陌。Esquire,GQ,FHM,ELLE,Premiere……全球知名杂志上了个遍。随便说句话,Youtube,Twitter,Facebook各大网站就会光速转载。曝光率高到惹得国外网站发起“梅根·福克斯禁令”,倡议网络媒体在8月4日这天不要刊登梅根的任何信息,让大家喘口气。姑且挨过这天吧,一天过后,还不是要向性感女王俯首称臣。
说到性感女王,不得不提地球上另一个超正的女人,安吉丽娜·朱莉。07年至今,梅根就常被拿来和她比较,甚至被媒体叫做“安占丽娜克隆体”,“安吉丽娜2.0版”。两人外形都是冶艳性感,同样酷爱纹身,个性另类也是如出一辙。支持抽大麻、嘲笑迪斯尼、讲话带脏字……梅根话题不断,安吉丽娜也不是省油的灯。与父亲断绝关系,抢别人老公,为戏裸露从不迟疑。不过她现在忙着照顾家里领养的各国儿童,还要关怀第三世界国家,对好莱坞性感女王这种虚名已无留念,之前甚至传说她有意弃影从政。提到安吉丽娜,梅根非常谦虚。“我想安吉丽娜根本不知道我是谁吧。我要是她,一定会想这个《变形金刚》里的黄毛丫头也能当我的接班人?”
说一个演员生来就是该做演员的,或许有些老套,但梅根的故事好像的确如此。梅根·福克斯1986年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刚出生的她被护士抱进病房时,妈妈正看着猫王的电影《BlueHawaii》。接着,还在婴儿时期,梅根就看了玛丽莲·梦露主演的电影,这位风华绝代的女星显然对梅根有着深刻影响。“她是我记忆中在电视里看到的第一个人。我对她总是有种特别的感情,小时候听到她的声音就会哭起来。”梅根说她三岁就想当演员了。那时她迷上《绿野仙踪》,妈妈用儿童连身衣给她改成像电影里主角Durothy一样的戏服,梅根整天穿着舍不得脱下,还规定大家必须叫她Dorothy。13岁,梅根已经在洛杉矶开始模特工作并且在模特大赛中崭露头角。16岁转往演艺圈,出演了《阳光下的假日》,但这部片直接发行DVD并未上映。2004年,梅根出演了青春片《高校天后》,在片中扮演林赛·罗翰的死对头。2007年,她接拍《变形金刚》,从此红得一发不可收拾。
叛逆刺青妹
女明星长得太漂亮,都会被质疑演技,梅根也一样。又媒体评论她在《变形金刚》里就是一个超级大花瓶,性感十足演技缺缺。梅根不仅不懊恼,竟还乐于接受性感花瓶这个角色:“好莱坞每个女星都在被消费性感。女人在这个行业里,无法避免被商品化。卖弄性感,就是女明星的本职。既然有人喜欢看,为什么不吧?”别看梅根一副做定性感女星的样子,私底下她并不钟爱性感打扮街拍照片里,她穿最多的就是T-shirt和牛仔裤,几乎成了好莱坞的牛仔裤女王。梅根最爱搭配的单品是帽子,休闲随性却义晕味十足,而且配极了她假小子的个性。
台面上,梅根是性感的孤媚女,其实个性眨叛的刺青妹才是她的真性情。典礼红毯人们最好奇女星会露身体哪里,在身上,就变成她会露哪个纹身。最常与我们见面的是她有手臂的玛丽莲·梦露画像和右肩胛上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的台台:Wewill a11 laugh at gilded butterflies(我们将嘲笑金翅蝴蝶)。右脚踝的星星月亮是纪念父亲在她童年时为她读的一本书、小腹的英文单字献给前男友Brain……全身上下八个纹身各有典故,反正就是要纹身就对了。刺青太多会不会影响接戏,完全没在管的。现在梅根与男友分了手,媒体问到她身上那个Brain纹身怎么力,悔恨倒很坦然:“以后我小该可以叫Brain嘛。”
除了刺青,梅根福克斯还酷爱冲浪,喜欢玩电吉他,还爱看日本的怪怪漫画。这辣妹作风大胆,讲话更加百无禁忌,和她野性的外形还真是搭配。她支持吸食大麻合法化,而且表示到时她一定第一个去排队捧场。接受GQ杂志采访,她可以不讳言的承认18岁时曾有过一段蕾丝边之恋。她引用这段经历来证明“人生来就能够同时吸引异性与同性。”梅根认为《欲望都市》简直是四个寂寞女人的悲剧,好莱坞喜剧无聊至极而且难笑到极点。讲到这次迪断尼清纯玉女Vanessa Hudgens的欲照事件,梅根说她绝不会为这种私事道歉,指责迪斯尼公司简直是不让女星做自己的控制狂。
讲话到兴致所至,梅根常会冒出F开头的字,让主持人汗颜。看杂志梅根的采访有些单字怎么用点点代替,电视里她讲话的时候怎么带着哔哔声,这些点点和哔哗声都是F开头的单字啦。别人觉女明星讲脏字是不是不太好,梅根反可到:“女明星为什么不能讲脏字?”看来这辣妹不仅又狂又野,还是个勇于打破封建藩篱,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女权斗士。
《色戒》 篇7
关键词:情欲,现实,人性
一、“戏中戏”生发出的苍凉意味
女主人公王佳芝是岭大“学校剧团的当家花旦”,经由几个爱国青年的共同设局,他们妄图利用佳芝的美色引诱特务头目易先生,从而将其暗杀。出人意料的是,王佳芝最终的抉择,不仅使计划落空,而且最终断送了佳芝自己和同学的性命,生命之花旋即枯萎凋零。惋惜之余,万般滋味涌上心头,除了无奈与悲凉,人性的复杂让我愈加深刻的体悟到“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刺杀行动并未如愿进行,易先生“老奸巨猾”,也许是上苍的垂怜,他们终于有了一次下手的绝佳时机,于是就有了在珠宝店里发生的一幕:易先生陪着王佳芝挑选钻戒作为纪念,“佳芝倒有点不好意思”,她“就着台灯的光翻来覆去细看”……此情此景,王佳芝作为“间谍”的身份仿佛不那么明晰了,她似乎成为普通生活中的小女人,她此刻的行为似与政治无关,与刺杀无碍。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有半个她在熟睡,身在梦中,知道马上就要出事了,又恍惚知道不过是个梦。”现实与梦境相互交错,传达出了王佳芝矛盾而复杂的心境,潜藏于她内心的隐隐的不忍渐露端倪,浮现于脑际的“间谍受刑讯”的场面即是明证。故事情节发展到这一步为什么会突然横生枝节呢?这既是作家张爱玲高超的叙事技巧使然,也是真实而复杂的人性之体现。
对于王佳芝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张爱玲并未将其仅仅置于人性的某一侧面,这就避免了人物性格趋于单一化和概念化,反而更显其饱满和真实。王佳芝的精神世界被孤独和空虚充斥着,她曾经暗恋的对象——邝裕民并未让她感受到温暖,取而代之的是“恨”。因此,当易先生和王佳芝有了几次性接触之后,佳芝的感受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目的。”可见,王佳芝内心的积郁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唯有通过如此畸形变态的方式才能宣泄压抑已久的情感。而易先生处在战争的非常时期,他“蛰居无聊,心事重,又无法排遣”,于是,王佳芝的出现是易先生感情释放的契机,她成为易先生精神虚空的慰藉者。可以想见,每当易先生与王佳芝沉浸在“情戏”之欢时,他们彼此的“积郁”得到了变相而彻底的释放和宣泄。此时,王佳芝的角色也相应的发生了转变,她由“狩猎者”变成了“被猎者”。王佳芝与易先生角色的互换,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度挖掘,而且生发出一种悲悯和苍凉的艺术效果。
二、寻找个人存在感的孤魂
张爱玲曾说,“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张爱玲在《色戒》中,选取了战时沦陷区作为背景,这并不是因为她关心政治,恰好相反,“政治”只不过是为她提供了建构故事的背景。“她的角色通常生活在两类内景里:典型的上海弄堂里石库门中的旧式房子,或是破败的西式洋房和公寓”。王佳芝和易先生的几次见面便是发生在西式公寓里。因此,公寓似乎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味——被侵扰和隔绝的场所。
撇去人世间的“浮华”,作家张爱玲将人物置于令人窒息的战争环境中,人人自危,恐惧、孤独、虚空向人们袭来,于是,就出现了文本中的第一幕:麻将桌上的噼里啪啦声以及太太们彼此之间的闲聊。这一幕不仅反映了战时市民阶层的普遍心态,更从深层次挖掘了特殊环境下人性的内涵。
作为汪伪政府的特务头目,易先生助纣为虐,残害国民,为人们所不齿。但是,从人性的角度看,易先生是一个男人,“蛰居无聊,心事重,又无法排遣,连酒都不敢喝”,王佳芝的出现让他看见了一丝曙光。王佳芝是一位爱国女青年,可是她的革命性并不彻底。她也被如影随形的孤独感笼罩着,自己暗恋的对象——邝裕民对她若即若离。为了这份埋藏心底的感情,为了刺杀行动的顺利进行,王佳芝与有过“性经验”的梁闰生将“戏继续演下去”……而这一切换来的却是其它青年“好奇的异样的眼光”——王佳芝孤立无援、进退维谷。
易先生将王佳芝视为排遣孤寂感的救命稻草,他死死拽住不放。与王佳芝身体的水火交融,不仅满足了出于男性本能的情感欲望,而且精神的空虚得到了填补。他唯有通过这种“自虐和他虐”的游戏,方能感知自己的存在。在进入佳芝身体的那一刻,易先生的“存在价值”才彻底得到实现,他从一个寻找存在感的孤魂摇身变成了一个乐此不疲的情欲放纵者。这种变态的情欲,是那个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因此,对易先生这个人物的评判,不能拘囿于简单的“好坏”、“善恶”的二元对立标准。诚如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的“参差的对照”,不要太突出人物的某一方面特性,好人与坏人不要那么泾渭分明,要写出时代的广大负荷者。故而对于易先生这个人物,《色戒》呈现的是立体化多侧面的复杂形象。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故事中的主人公难以取舍,无法平衡,人性趋于错综复杂,显示出文本丰富的心理张力。
三、尘世间的情感——亦真亦幻
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破坏,无形中也给人们精神上造成了无法弥合的创伤。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人生飞扬的一面”和“人生安稳的一面”,“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超人的气质”,“而人生安稳的一面则带有永恒的意味,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王佳芝和易先生之间的情欲纠葛,正是发生在战争的大背景下。他们在张爱玲的笔下,彰显了人性的真实,他们的情欲虽呈现为畸态发展,但那也不失为一种现世的真实,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
当易先生陪王佳芝挑选钻戒时,“她也再也不会想到她爱不爱他”,王佳芝发现“他不在看她,脸上的微笑有点悲哀”,“这个人是真爱我的”。这是从故事中人物王佳芝的视角观察到的易先生表情的变化,同时也是王佳芝内心情感的心理投射。她最终的“叛变”意味着她心理防线的崩溃,事实证明,她只是一个女人,一个有着普通世俗感情的女人。她感受到了瞬时间的“爱”,这份爱显得那样朦胧和虚幻,可是她宁愿相信那是真的——真正属于她的爱。为了这昙花一现且亦真亦幻的爱,佳芝不惜用生命去换取。
四、结束语
“苍凉”是作家张爱玲作品中一以贯之的风格,这体现在她对于人物的处理上。“张爱玲对待她的角色一向残忍:《花凋》里的郑川嫦一心一意指望着病好嫁人,完全不准备就死,人人都知道她要死了,只有她自己不知道,然后就死了;葛薇龙的宝贵初恋却是种种阴谋布下的陷阱与织成的牢笼……她笔下的角色太惨了,全无救赎的余地,所有的痛苦都白受,所有的牺牲都白搭”,张爱玲用“人生安稳的一面”作底子,深刻揭示出难以承受的人性本真和世俗的恒常性。
参考文献
[1]李欧梵,著.上海摩登[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色戒》 篇8
李安的《色戒》的确拍出了味道, 拍出了革命与情感的背离, 更重要的是拍出了女人。女人作为革命的牺牲物, 早已经被符号化。因为女人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她是男权社会中最佳诱饵, 况且这个对象还是汪伪政府, 一个酒色之徒的集结地。
王佳芝的命运似乎在她的学生时代已经注定, 当她在舞台上独自彷徨时, 同学们已经座到看台上“翘首观望”, 此时灯光的中心是她, 而灯光背后的落幕里主角也是她, 这一幕已经预设了她作为工具的角色, 此后为扮演情妇积累的情感经验的牺牲举措, 她的工具性更加明显, 当她的眼光落在了邝裕民身上, 而他却以背身给了她无奈的暗示, 最终把王佳芝推向火坑的就是她暗恋的邝裕民, 少女的情愫倏然抽离, 只有无望的任务感飘荡在身体周围, 她连这基本的选择权利都没有, 而只有和唯一有嫖娼经验的梁润生展开“功课”, 更可悲的是在做出重大的牺牲之后, 却暂时无了用武之地, 易太太的电话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一群空有复国热情却缺乏经验的青年就这样将计划搁浅, 王佳芝在革命尚未行动之前就已溃不成军, 而当刺杀老曹时, 一群生涩的青年却不敌一个人, 这更显得他们的幼稚与可笑。
李安时时不忘展现王佳芝独处的场面, 这是为了证明王佳芝不只是爱国志士, 她还是一个人, 一个有尊严和理想的女人, 可是革命却要让她忘掉自己是个人。另一个重视女性的镜头是咖啡杯边沿上的口红。口红———女性的专属用品, 而边沿上的口红一处是为宣泄, 一处是为诱惑。在凯斯令咖啡馆里, 王佳芝漫长的等待, 等待易先生?等待革命胜利?还是等待生命的终结?那抹鲜艳的红色还能证明王佳芝的女气, 证明这个人活生生地存在, 它出现在暗杀前夕, 似乎更有一种象征味道, 似乎在告知人们色的美妙终不敌戒的清冷, 色终究陷入戒的包围中。在易先生面前留下的那抹红色, 是王佳芝的诱惑, 这是她故意流露的印痕, 是用女气来征服对方的戒备, 易先生的着意, 其中暗含的不只是对用劣质口红的猜疑, 更有一种浓郁的情感突袭了他幽暗的灵魂, 惧怕黑暗的他因为每天都是在拿别人的生命作“游戏”, 而面对极具诱惑力的王佳芝, 他除了天生的戒备, 便是无意的欣赏与玩味, 此刻只能用“玩味”这个词, 因为他们还没有发展到肌肤之亲。但是易先生是把王佳芝当作女性的玩味, 当作一个个体的欣赏, 虽然这也是她的目的所在。但从人性的角度看, 整部故事中, 只有易先生最后把她看作是一个人, 而不是工具, 不过一开始她的确是他的泄欲工具, 但他们在日本歌馆里的一幕将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曲《天涯歌女》已经彻底打破了易先生内心的防线, 眼泪的滑落可谓是真情的流露, 她的确钻进了他的心里, 这时是易先生先败下阵来。
接着就轮到了王佳芝“戒”的崩溃, 钻石戒指是易对她真情的告白, 在此之前, 王佳芝对老吴的哭诉其实已经给上级提了醒, 在易先生努力钻入她的内心时, 她是抵抗的, 因为她期盼着老吴她们的行动, 然而行动迟迟不肯进行, 这就无法保证她还能撑多久, 是否还能在行动之时保持理智, 其实李安在影片中对色情的渲染, 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色情不是他的目的, 而是手段, 所以这不是色情片, 也不是三级片, 正是因为两人身体的交合, 才会有了心灵上的碰撞, 王佳芝心里的转变才会入情入理, 而她的悲壮也更合乎情理。但是老吴忽视了这一点, 战争使得他的家庭破裂所以他有足够的耐心, 准确的说他是因为忽视了情感, 忽视了色与情的始终不离, 老吴可以保持理智, 而王佳芝只能说是在接受爱国教育之后才能萌生复仇心理, 这远不如老吴的激烈, 面对易先生对她手指流露的赞赏与呵护, 在黑夜中挣扎的理智再也无法抵挡情的利剑, 一句“快走”既是对易的提醒, 也是对自己的交代, 因为爱, 所以慈悲, 无论这种爱有多么悲暗, 有多么荒唐。因为她终于把握了自己, 虽然天理不容, 但捍卫了内心。
三轮车上风车翻转的如此随意, 可爱, 一如曾经纯真的自己。当车夫问道是“回家吗”?王佳芝软绵的一声“唉”是如此的凄凉, 她的确把那里当做家了, 但是何处是归处呢?当别人在饶有兴趣的看那个太婆与封路人的争吵时, 她的内心也有轻松, 这时候更能感觉到她对自己的选择不是绝望, 当她拿到那颗毒药时, 眼前又浮现了独自站在舞台的一幕, 方才明白自己已经成为工具, 她没有选择死, 是还想看看这个世界, 或者想再看看易先生作何处置?但结果是失望的, 虽然易先生为她流过眼泪, 那可能也是错误的眼泪吧。
接下来考验的是易先生的内心, 失败不必言, 愤怒与凶狠代替了一时的温柔, 六克拉的钻戒赫然放在眼前, 无往的温柔顿时敛起, 剩下的只有恨与悲苦, 似乎还有一丝内疚, 为的是王佳芝的真情, 搭了性命的错爱, 但戒的毁灭无法战胜易先生的理智, 光影流转在曾经睡过的床前。他封锁了消息, 面对易太太的疑问, 谎称麦太太回香港了, 他或许感到了一丝庆幸, 幸好没有感情用事, 否则自己也难保, 战乱年代, 什么都不如性命重要。由此, 王佳芝的死似乎真的是他的情戒的终结。
李安的拍摄在几处也有:比如对几个无缚鸡之力的学生想去干这么一个大事业的处理显得有些幼稚;影片主要反映色易守, 情难戒, 这些都可以将重点放在易先生和王佳芝的身上, 比如王佳芝对易先生认识的改观, 从面貌到内心, 从惧怕黑暗到情感柔弱, 易先生对王佳芝的美貌、体贴的感受等等这些都没有刻画, 而是将影片的镜头聚焦在打麻将, 接头的过程上, 减弱了心里波折;最令人觉得粗糙的是, 结尾的处理太过直白, 影片可以在易先生作出决定之时收尾, 没有必要还要上演刑场一幕, 还有就是那颗硕大的钻戒也破坏了画面的美感, 更显得这个故事的荒唐, 但是他的本意并不是为了表现荒谬的爱情, 而是一种假戏真爱, 一种难以割舍, 戒指的存在冲淡了纯真和质感。
摘要:李安的《色戒》的确拍出了味道, 拍出了革命与情感的背离, 更重要的是拍出了女人。女人作为革命的牺牲物, 早已经被符号化。
《色戒》 篇9
“是啊, 老是输, 就赢过你!”王佳芝莞尔一笑后盯着易先生, 眼神中的挑衅甚至多过作为女人的挑逗。
李安的《色戒》是他目前为止所有作品中不能不说的一部电影, 除了故事来自于张爱玲, 情节让许多主流人士难以接受外, 人们对于李安的形象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颠覆, 李安不再是温文儒雅的谦谦君子, 而是通过电影把观众着实刺激了一把。其实观众普遍地接受了李安所谓的转变, 因为观众更多的还是关注电影, 至于说对导演的期待也是要通过电影来检验的。即使《色戒》的尺度再大胆, 毕竟它也是以讲故事为主的, 我们的目光也应该更多的停留在其他精彩的场面上。
文章开头的两句台词出现在王佳芝和易先生第一次独处的西餐厅, 在这场戏中王佳芝和易先生看似在说着一些王佳芝口中“鸡毛蒜皮”的事, 其实两人都在相互试探着。易先生很小心的在询问着王佳芝, 他始终是半攻半守的, 这和易先生的职业、性格也很相符。王佳芝一开始都是在随着易先生的思路走, 耐着性子回答着他提出的问题, 但王佳芝在得到了易先生的“你不怕”的鼓励后, 便按耐不住地发起了进攻, 她了解了易先生对于她那种“不怕”的好奇和着迷, 似乎有了小小的傲气, 随之连眼神也充满了挑衅, 并且脱口而出“老是输, 就赢过你!”王佳芝的确不害怕, 她不会像牌桌上的那几位太太, 心里有鬼所以眼神飘忽不定, 她此时此刻似乎不是在执行什么“勾引”的任务, 而是把自己确确实实的当成“麦太太”, 并且是即将“红杏出墙”的麦太太, 她在挑战易先生的同时, 也在进行自我挑战, 她分明是在“享受”这样一个奇妙的过程, 又怎么会“害怕”呢?
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看法, 观看癖是人的本能, 它包括看和被看, 二者都能产生快感。劳拉·穆尔维指出:在一个由性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中, 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 (男性) 和被动的 (女性) 。起决定作用的男人的眼光把他的幻想投射到此风格化的女人形体上。女人在她们那传统的裸露癖角色中同时被人看和被展示, 她们的外貌被编码成强烈的视觉和色情感染力, 从而能够把她们说成是具有被看性的内涵。⑴在西餐厅第一次独处的这场戏中, 易先生和王佳芝显然都暴露了人的观看癖的本能, 他们的目光总是互相打量着对方, 眼神中除了好奇、欲言又止之外, 似乎都在期待着什么, 而正是由于这种“期待”的作祟, 这场戏才会让人回味无穷。正如劳拉·穆维尔所说, 王佳芝是一个可以被男性“看”并获得快感的女性, 她漂亮、身材匀称丰满, 符合男性对于女性的审美标准, 但最为重要的是虽然王佳芝是一个“被看”的角色, 她也尽显妩媚的诱惑, 让易先生的目光始终聚集在她身上, 但她没有因为自己的“裸露”而惴惴不安, 相反的是她急于的向易先生传达她希望被他“看”的信息, 这个信息传递的途径便是眼神中的挑衅, 王佳芝似乎在用眼神质问易先生:“你敢吗?”易先生并不是没有感受到王佳芝心思的变化, 从王佳芝埋怨他总是问“小麦”的事开始, 易先生已经有所觉察了, 他的不动声色除了本身隐忍的性格外, 他仿佛也有点被王佳芝“吓”住了, 易先生阅女人无数, 应该也没有见过王佳芝这样“心急”的吧。
在王佳芝作为“麦太太”第一次与易先生进行正面“交锋”时, 无疑王佳芝是略占上风的, 她与易先生在职业身份上其实并没有区别, 都是“特务”行里的, 并且王佳芝的经验与易先生几乎没有可比性, 但这场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王佳芝们”共同制定的美人计已经接近成功了, “王佳芝们”没想到形势会发展的这样迅速, 王佳芝自己恐怕也没想到她是那样的如鱼得水, 甚至于已经可以公开挑衅易先生了。这场王佳芝与易先生间几乎全是对话的戏, 似乎看不出有什么情或色的东西在里面, 但聪明的导演决不是只把情色安排在床上, 表面上的不动声色似乎蕴藏着波涛汹涌。王佳芝的美在穿上旗袍的一瞬间已经让易先生为之动容了, 说是“一见钟情”未免有些矫情, 但女人的“裸露”也不是没有先天条件制约的, 女人心甘情愿的“裸露”再加上男人抑制不住的好奇心, 看与被看的关系才能已形成, 若是把王佳芝换成是易太太, 就算是一丝不挂, 易先生的“看”恐怕也很难形成, 所以王佳芝和易先生是一拍即合的, 这点小小的默契在王佳芝故意为易先生留下电话时已然促成了。
当王佳芝和易先生终于有机会单独在一起, 他们虽然各怀心事, 但总有一个相同的目的:确认自己的目的在对方那里是否能够得到回应。好在一开始答案就是肯定的, 因此即使不在床上, 两个人还是完成了一次交合。易先生温柔的话语、怜爱的表情, 像是对王佳芝的爱抚, 而王佳芝时而嗔怪撒娇, 时而妩媚动人, 还有杯口上一颗鲜红的唇印都是对易先生最热烈的回应。两个人虽然没有一次肌肤接触, 也没有一次情感外露的对话, 但一句:“就赢过你”, 把这次“暗合”推向了高潮。高潮过后依然是不动声色, 易先生默默地拿出一支烟, 也顺便递给王佳芝一支, 在烟雾缭绕中一切的一切都已了然于心。
那么这样的一场戏到底给观看电影的观众提供了怎样的愉悦和快感呢?在这场戏中, 并没有直接的情色场面的展示, 有的只是一种“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的不动声色, 是什么吸引了观众呢?穆尔维提出了著名的论断“观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 但这种“观看”有别于易先生的“观看”, 影片中易先生的“观看”是通过观看另一个作为性刺激对象的人来获得快感, 这是一种主动的观看癖, 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本能的机能, 而这个产生性刺激的对象便是与他对桌吃饭的王佳芝。观众的观看癖则是通过自恋和自我的构成发展起来的, 它来自于观众对于银幕上类似于他本人的人物想象的认可。也许在整个《色戒》这部电影中观众对于易先生所持的态度不尽相同, 但也许就是在这场戏中, 与王佳芝吃饭的不只是易先生, 也包括了观看电影的观众, 他们认同了易先生“代言人”的身份, 心甘情愿的将自己化身为“男人”易先生, 而不是“汉奸”易先生。基于这种情况, 当易先生终于征服和占有王佳芝的时候, 观众也就间接的完成了同易先生一样的“占有”, 同时观众也似乎更愿意“裸露”在王佳芝面前, 与易先生一样经受王佳芝的“检阅”, 这样的一来二去对于观众是一次更大程度上的满足。
在西餐厅的这场戏虽然拍的不温不火, 乍一看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起伏, 但纵观全片它却是王佳芝与易先生情和色的开始, 也似乎预示了他们的结局。王佳芝的的确确“赢过”了易先生, 她虽然付出了生命, 但却把易先生的感情据为己有, 男人的“看”也许纯粹因为色, 一旦付出了情, 也许他们也会变为被动者, 被女人“看”, 然后男人心甘情愿的去“裸露”, 王佳芝和易先生其实已经完成了这样的转变, 观众也在这其中慢慢的被牵引着, 享受着。
翻云覆雨的床戏展示给人的刺激也许更多的停留在视觉上, 那种暗暗的“挑逗”与不动声色的“勾引”似乎多了一些能让人琢磨的滋味, 如果能仔细地去回味, 王佳芝与易先生在西餐厅的这场戏其实要有意思的多了。
参考文献
色戒:戒了色,却如何戒爱 篇10
电影演到一半,身边友人便叹息:这女子,究竟是图了什么。不懂。一个纯良少女,岭南大学的美丽姑娘,战乱随学校迁至港大,认识了这样一群,不,该是一个爱国青年,人生骤然便离了轨迹,不归,也无路可归。那邝裕民的出场便是翩翩少年郎,看在王佳芝眼中,热情、澎湃,大概应是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全部春情。她允了他做爱国剧社的女主角,舞台上的一个定位造型成就了日后的相濡以沫,却不见得有幸福的展望。那是一个畸形的年代,满怀激情的学生在舞台上做了戏,便将戏延续到了人生。在邝裕民的鼓吹下,涉世未深的学生顶着“爱国青年”的光环掘出一个陷阱,彼时,却不知是为人为己。
原著中的易先生给我的印象是獐头鼠目,所谓汉奸,加之张爱玲的描述,大致不过如此,却在梁朝伟的出场中不愿再去思考。梁生的表演鲜少令人失望,那易先生的塑造自然是入木三分。所幸这并非是爱国思想的指导片,对这样的汉奸,暂且也恨不起来。
王佳芝初见易先生,便在既定的戏码中发挥到极限,成功得到那小心谨慎带着情欲眼神的停驻。她在易太太的防备中留下了电话号码,在对男人的不确定中接到了他的来电,这样,手中纠缠的曲线便清晰长出,穷极一生。她要用身体勾引他,所以她不能再是单纯的处女,在这些“爱国青年”们的热血灌溉下,她就义般把自己献给了一个与妓女有过经验的同学。只是她不会想到,在她奉献了自己之后,易先生不动声色地离开香港,不知她的苦痛,也不知她在易太太电话这端的语无伦次。
或是邝裕民杀老曹的血腥让王佳芝只想逃离,电影在给了她一个背影之后回到了上海,她洗尽铅华。或者,是脱去当时做戏的行头,还是那个纯良的女子,学生头,混在近乎难民的百姓中买米,寄人篱下,用零散的钱看电影。而与邝裕民的再度重逢昭示了她的未了情债。
是的,情债。当年,王佳芝对邝裕民是有情的,邝裕民亦然。只是这个热血青年的满腔热血献给了他梦想中的“革命”,三年后他依然将她送到了易先生身边,亲手为她挖掘了坟墓。诚然,此时的王佳芝应允了行动,是在于她对这个行动结束后的憧憬,革命者老吴对送她离开的承诺超越了她现实中面对的回忆和郁郁寡欢,她需要靠行动的成功得到下半生的解脱。可是她没有看到,在她转身离去换装的时候,老吴烧掉了她那封承载了她全部希望的家书,她只是一个所谓革命的牺牲品。成败皆如是。
内地版的电影,所谓删节了情欲戏不影响剧情,断然是自圆其说。王佳芝同易先生的几场激情戏码的删剪大大削弱了关于“色”与“戒”的辨证。易先生是那样小心谨慎老奸巨猾的一个汉奸,他怕黑、怕被出卖、怕被暗杀,他不相信任何人,他对任何人乃至妻子都表面平静如水,心下镜明,他懂在任何时候都保护自己甚至偷情。这样一个男人偏巧遇上了怀着勾引他的目的而来的她,不能自持。他是不是色中恶鬼这不重要,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相撞,产生的必定是故事。从第一次近乎SM般的粗暴延伸到水乳交融,他们在情欲中相爱。
易先生是爱她的,她能体会到。她说她恨他,可是谁都看得到,她恨他是因为自己似乎感觉到她同他消耗的不止身体,还有爱情。而从不相信任何人的易先生说他相信她,相信她恨他,是不是也相信自己会爱上她?
在日式房间的榻榻米上,她为端坐的他唱的那首小曲,“郎啊咱们俩是一条心”,她的眼神空洞,他拭泪。他们都是恐惧的。王佳芝,不过是一个哀伤的乱世佳人,微不足道的牺牲品:易先生,却在长期见不得光的工作环境中充满了惊惧的精神分裂。这首曲子,真正让其二人在相互身上得到交融,慰藉和灵魂,二合为一。
“你以为这个陷阱是什么?我的身子么?你当他是谁?!他比你们还要懂得戏假情真这一套。他不但要往我的身体里钻,还要像条蛇一样的,往我心里面越钻越深……只有忠诚地待在这个角色里面,我才能够钻到他的心里。”她坐在老吴面前,在爱与不爱中徘徊的邝裕民面前,终于宣泄。她爱了,但是她不能面对,她只是一个杀人工具,其实连工具都称不上,行动不用她亲自动手,她只是一枚饵。她曾经以为自己是猎人,可以轻松地布置陷阱获取猎物,岂料她这枚微不足道的饵,却与猎物相爱。
终于,他送她6克拉的粉红钻戒,比送易太太的大了一克拉。在安排好的陷阱中,他揽着她没有带随从保镖走到珠宝行取戒指,他是全心信任她了。“我对钻石不感兴趣,我只想看它戴在你手上……戴着。”一如当年在香港的那句“穿着”,命令的字眼透出的是能够攻陷她的温柔,她终于为自己做了决定走。看着易先生一连串的夸张举措,逃命般地离去,她释然,唯有这次,她没有背叛自己。
王佳芝成了薄命红颜。在被处决之前,同伴伤痕和哀嚎衬托着她的美丽和平静,她微笑,或许她懂,她对易先生的放手造就了自己及同伴们的丧命,可是她后悔吗?还是后悔坐在三轮车上用戴着他送的戒指的手摸出毒药时浮现的关于港大话剧社里的回忆王佳芝,上来!——如果当初没有走上那层阶梯。
哦,对了,这是你的戒指。不,这不是我的。易先生和秘书的对话,昭示着故事的主题。他没有再见王佳芝,他沉重地签下处决书,传达着张爱玲字里行间的残酷。怕黑的他坐在王佳芝睡过的房间,略显凌乱的床和行李,十点钟响,他落下一滴泪。
李安的电影永远会出現惊喜,《色·戒》更不会例外。王佳芝在张爱玲笔下原是丰满美艳的女子,汤唯却连带着,将她纯良年代的一汪清水表现得更加切合,眼神勾引易先生的瞬间张力十足,便应了那句话身体是女人的筹码。而梁生,本在王家卫塑造的小资情境的老上海电影中被定了位,浪漫又温存,本用原著中的易先生来衡量稍显得猥琐不足,只是在电影中,逐渐忘记了梁生本身的存在。张爱玲在书中对易先生的着墨仅是流于表面,李安却在电影中通过王佳芝挖掘到易先生的本质,虽不免为了戏而存在,却在梁生的演绎下平添了许多精彩和连贯性,端的上是收放自如。陈冲、何赛飞、王琳等这些具有老上海风情的女子们,甘愿坐在牌桌前演绎张爱玲描述的“黑斗篷”,那样人心惶惶的上海,男人神秘出入,女人在牌桌上酣战,炫耀一下手上明晃晃的钻戒,成为全部的消遣。电影的几次广角镜头是震撼的,老上海街道上人们木然地来回,虽喧闹,却不见得有任何生气,傀儡般地沦陷,木偶般地生活。
【《色戒》】推荐阅读:
色戒拉片分析06-26